时间:2023-06-29 16:23:57
导语:在医学教育探索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临床医学 教育改革 高等医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2.010
Exploration on 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 Reform
Aikebaier. Yunus[1], Yidilisi. Awuti[2], CHEN Jiangtao[1], SONG Xinghua[1]
([1] Bone Oncology Departmen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4;
[2] Thoracic Surgery Departmen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4)
Abstract Clinical education is a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o assume the sacred mission of life-saving medical students, and it is a very important stage to develop practical skills and proper clinical thinking. The growing needs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care needs of the community train more health workers, so our number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medical students also continues to develop and grow, in this case, how to ensure the training of qualified medical personnel has become a serious problem various medical colleges faced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clinical medicine; education reform;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树立职业价值观、深化理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加强临床技能的关键环节。临床医学教师肩负着医疗、教学、科研三重任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医患关系日益复杂化、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化,医学院校和临床教师面临的压力与日俱进。因此临床医学教育为培养与时俱进的合格人才,迎接更严峻的挑战。医学模式的传统思想深深的影响着医学教育模式。仔细分析医学科学发展趋势,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能否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出与时俱进又能开拓创新的医学生,变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1 临床医学教育现状
(1)临床教育投入严重不足。高等医学教育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教师待遇有待提高,办学条件差,医学教育改革非常缓慢。老化陈旧的教学设备、教学媒体,狭窄的课程使医学生培养有较大的局限性。难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2)临床医学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重视理论课教学,忽视实践课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差。课程体系安排及结构划分的缺陷。无法打破先巩固基础,习惯于进行临床实践的传统式模式,导致理论课程与实践培养脱节,实验室教学也未能达到加强并且巩固课堂基础知识的目的。课程之间独立性特别强,连接性比较弱,课时分配比例不当,可供选择的选修课比较少,不能很好地补充学生的特长以及爱好的学科,重知识理论,轻实践能力。没有给医学生创造很好的发展平台。(3)教学方法上,长期以来基本以课堂讲授式、单向式、被动式教学为主,忽视素质能力教育,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助长了学生的依赖性。开放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推广步履缓慢,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过分强调书面知识。留给学生思考、提问、实践的机会非常有限,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能提高。(4)就业形势对学生实习的影响。近年来,医学院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医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有的同学希望通过考研来暂时回避就业的困难,有的则忙于参加各种人才招聘会,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由于专心于考研、双选,使得不少同学对实习的重视程度明显下降,对实习处于一种应付状态,经常为了“供需见面”、“双选”而奔波于各种人才招聘会,影响了正常实习,给医院实习管理也带了许多困难。再者,由于同学忙于就业,不安心毕业实习,极大挫伤了临床教师的带教积极性。
2 临床教师积极性的影响因素
2.1 角色多、工作重
临床医生同时承担着医疗、科研、教学三项重要任务,而这三项角色中,首先定位是临床医生,其次才可能是研究人员和教师,在此种繁重的医疗任务下,临床教师因精力被多方面的工作所牵扯,难免会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
2.2 重科研、轻教学
在医疗行业中,科研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是衡量一个业务单位及科技人才的重要标志。难免会出现医务人员的精力向科研工作倾斜的现象。而这一倾斜,导致教学活动被排在“医教研”的末位,最不受重视。
2.3 付出与收入不匹配
有着较高学历和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经历长时间的备课、试讲,将临床技能手把手教给学生,但却仍然拿着传统的课时补贴,和作为临床医生或科研工作者的奖励有着巨大的差距。这不仅让认真备课、上课的临床带教教师寒心,也使其丧失临床带教的主动性。
3 激励措施
(1)降低临床带教医师医疗工作强度。医生医、教、研工作的繁重,相关临床科室可以适当调整其临床工作量,如减少其主管床位数量、减少门诊次数等,但同时保证足够的临床资源供教学使用。只有其他工作的负担减轻了,才会有更多时间投入临床带教工作中,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临床教学质量。(2)改革医院临床医师带教氛围,广泛开展教学活动,制定多样激励机制。可组织开展各种教学活动,鼓励广大临床医师带教的积极性。如:优秀临床带教教师评选、临床教师床边技能大赛、实习医师技能操作大比武等。(3)改善教师薪金制度。目前高校薪酬是以职称为依据的,教学工作量所占比重较少。对教学和科研分别进行报酬,改变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增加高校教师教学补贴,使教学职称与工资待遇相挂钩,而不仅仅限于微薄的课时费。
4 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1)加大医学教育的投入,加快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改造原有的教学场地,更新教学设备和设施,使相对不足的医学教育资源能够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高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2)合理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改变“填鸭式”教学方式。强调早期接触临床,突出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学分制。多运用体格检查、病情分析等实际性的临床技能考核。(3)通过社会实践来提升自己的临床水平,早临床、多临床,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开设“早期接触临床”课程,让学生早点进入医院学习和实践。改变学生以往的“观察者”的身份,训练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强化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提升操作能力。(4)改进教学方法。多用启发式、CBL和PBL等教学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并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5 小结与展望
如今,医疗条件逐日改善,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逐日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更加立足现实,借鉴成功经验,努力提高医学质量,改变落后的观点,以及陈旧的模式,建立新颖的医学教育体制,注重能力与实践的培养,重视外语教育,使得我们的教育模式教育质量与国际先进的体制接轨,培养出越来越优秀的医学人才,为我国的医疗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使得国民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日益良好。
通讯作者*:宋兴华
本研究由新疆医科大学教学改革项目援助,项目编号为:YG2013022
参考文献
[1] 孙林青,尹金淑,吴健.参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推进临床医学教育改革[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2):207-09.
[2] 王凯旋,徐茂锦,徐晓璐,李兆申.临床教师教学积极性影响因素及激励措施[J].医院管理杂志,2013(12):1167-68.
[3] 余震,夏凯愉,温建明,黄晓洁,廖毅.我国临床医学教育之现状及其策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7-28.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专业;重症医学;理论考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19年1-3月,选取参加两段式教学的44名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本科),均已大四,将学生按照标准的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分成2组,每组均为22名,对照组中,男12名,女10名,年龄区间22-25岁,平均(23.4±0.5)岁;观察组中,男13名,女9名,年龄区间22-25岁,平均(23.2±0.4)岁;两组年龄等资料经全面对比,均差异不明显(P0.05)。1.2教学方法1.2.1准备阶段(1)选学生。针对中西医结合专业大四学生(参加两段式教学),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症医学宣传,使其能够从根本上,了解到、认知到学习重症医学专业知识的实用性。在学生当中,以一种随机方式,从中选择44名学生当作本次研究对象,然后将其对等分成2组,每组均为22名。(2)对带教老师进行相应选择与培训。在对带教老师进行选择时,主要通过教师试讲等实用方式,择优选出。从基础层面来分析,在选择带教老师方面,需要从根本上满足如下条件:其一,重症医学工作时间10年;其二,职称达中级以上;其三,不仅要有高尚的敬业精神,而且还需要拥有高度的责任心;其四,在具体的语言沟通与表达能力上,要比较突出;其五,在具体的知识面上,应比较广泛。需要指出的是,在选出所需要的带教老师选出后,组织其认真学习《实用重症医学》及国内外其它相关知识。(3)制定教学计划。结合学习资料,集体备课,且完成教学计划的制定,从诸如重症医学概论、休克与循环功能支持、恶性心律失常等方面,介绍重症医学专业,而在具体的介绍方式上,可选择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来进行,而在理论的课时上,共设有34学时;除此之外,需要强调的是,针对重症医学,引起在时间性上比较突出,因此,可以配合于临床见习,后者同样是34学时。1.2.2实施阶段:对照组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观察组则开展如下活动:(1)理论教学。针对开展两段式教学的学生,其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都在医院;此外,在每天当中,都有半天时间被分配到医院的各个科室见习,所以,在全院范围内,各个科室所收治的重症患者,学生都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快速知晓,并且还能比较高效的参与其中;在教学方法方面,大多数教师所采用的是机动授课,也就是说,积极与医院所接收的那些具有典型性、针对性的急危重症病例相结合,采取各种实用且高效的教学方法,如模问题导向法等,把学生安排在各种真实的救治场景当中,“真枪实战”,另外,在此过程中,通过开展带有引导性的提问,以及帮助患者解答疑难困惑等方式,来帮助、引导学生快速进行“抢救”,最终完成所布置的教学任务。(2)临床见习。在医院临教部的积极协助下,借助医院高仿真模拟教学设备,在学习一些章节时,采用模拟教学法、而在见习期间,教师结合具体的授课内容,制定见习方案与具体计划,规范教学查房,加深学生理解与掌握深度;此外,针对重症医学科当中的部分常见操作,如深静脉置管等,尽可能借助床旁观看,使学生于病房内,对操作步骤有更深入的理解。1.2.3评价阶段:在见习后,两组均参加标准的情景模拟、结业理论考试;考试后,科主任进行阅卷与评分。1.3统计学处理。SPSS20.0处理数据,(±s)表示考试成绩,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
2结果
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情景模拟考试成绩相比对照组,均显著偏高(P0.05)。
关键词:重症医学;双语教学;教学方法;医学教育;教育问题
1.国内重症医学教育现状
我国重症医学发展仅有30余年,可以说是一个年轻的学科。从最初的抢救室到第一张现代意义的重症监护病床,再到危重病医学教研室,重症医学不断发展壮大。从中国危重病医学会成立,到国家批准重症医学为二级学科,重症医学发展可谓风生水起。重症医学作为后起之秀,虽然近年来发展极其迅速,并已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但目前与国际重症医学发展阶段仍有不小的差距,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较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显不足,而且这种差距的缩小正变得举步维艰。众所周知,学科的发展重在人才的培养,如何使我国重症医学水平跨越式发展,与国际接轨,关键要有高质量的重症医学人才。传统的教育理念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作为我国重症医学教育事业的一项重任,双语教学的实施迫在眉睫。双语教学渗透了多元、开放、融合[1]的教育理念,已在重症医学领域开始了尝试与探索,任婵等[2、3]已将其应用于临床实习阶段,但并未贯彻重症医学教学全程。
2.重症医学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当前,英语作为世界语言,是大多数科技信息传播的载体,国际学术会议也多用英语交流。我国教育部提倡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中使用英语进行课程教学[4],诸多医学高等院校为提高学生对外交流学习水平和学生专业能力,已开展了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尝试,如在眼科[5]、血液病学[6]、皮肤性病学[7]、内科学[8]等临床学科和医学细胞生物学[9]生理学[10]、医学免疫学[11]等基础学科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12]中的实践,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学生应用外语能力、阅读外文文献能力明显提高,自信心明显增强。由此可见,双语教学是快速提高外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内重症医师队伍呈现新旧并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为有效提高重症医师外语应用能力、专业文献阅读能力,从而较好地进行对外交流、学习,掌握重症医学新理念、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更好地进行科研合作与临床应用,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考虑本专业教育如何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问题。实施双语教学恰恰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
3.重症医学双语教学的困境
3.1教师方面
由于重症医学在我国属于新兴学科,重症医学专业的优秀高校教师更是寥寥无几。教师队伍存在对重症医学专业双语教学认识不足,动力不够的现象。另外不同高校教师综合素质、专业能力以及外语水平参差不齐,这就导致教学理念不统一,不能很好地进行团队协作、交流学习。开展双语教学,教师是关键,要求的英语水平较高,但我国医学英语教育相对滞后,长久以来不够重视[13],再加上重症医学专业并非像内科、外科等主流学科得到学校领导的青睐,对其不够重视,使得重症医学专业教师得不到专业性的培养,最终导致重症医学教育在高校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注重口语表达,但是重症医学教师以医生占主流,并非如师范院校正规训练过授课,往往知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然而不一定都能真正上好课、当好教师[14]。如何提高专业教师的外语水平和双语教学技巧,打造一支训练有素、敢于创新、高水平的重症医学教师队伍,成为各医学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3.2教材方面
教材建设一直是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一套好的教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本前提。然而,目前仍没有一套适用于重症医学全国推广的双语教材,已然成为各大院校重症医学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难解之题。近年来部分院校引进了英文原版教材,但其内容与我国实际相差较大,很难与我国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相对应,英语水平不高的教师和学生读懂相对吃力,且购买成本偏高,限制了国内广泛采用[15]。目前各个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均为教研室内自行编订而成,缺乏统一性。教材的选取标准没有严格的论证,较为随意,使用效果缺乏系统的验证,不同高校不同教材,教学效果难以相互比较。统一双语教学的评价与考核体系,材成为必然,有利于双语教学的交流和提高[16]。但双语教材的完善与统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需国家层面组织专家调研、论证、编纂、发行,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更新修改,做到与时俱进。目前我国在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未取得里程碑式的进展。
3.3教法方面
目前医学教学方法主要有LBL(Lecture-BasedLearning)教学法及PBL(Problem-BasedLearning)、TBL(Team-BasedLearning)教学法[17],重症医学仍以LBL教学法为主,PBL及TBL教学法也已逐步开展。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多元化的需要,如何将以上方法灵活的与双语教学融合,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专业外语,摆脱单纯双语教学的枯燥与理解困难等缺点,作为教育改革的难点摆在重症医学教师面前。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开展,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精力,需要得到学生的接受,需要高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并非一蹴而就。
3.4学生方面
国内医学生缺乏英语环境,对英语的学习多是为了应付考试,考完随之抛之脑后,且深受中式英语思维的影响[18],因此大多水平不高。另外,医学生较之其他专业学生课程紧张,双语教学的开展无形之中增加了学习负担,所以有人对双语教学并不看好,认为其降低了专业课学习效率[19]。对于基础薄弱或是对英语缺乏兴趣的学生,短时间内要其学习、领悟教师用英语讲授的陌生知识,学习难度明显在增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内心抵触,逃避上课,从而降低了双语教学的效果[20]。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其认识本专业双语教学的重要性,是在高校顺利开展双语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励志德育教育;基础医学;课堂气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3-0082-03
當代医学生作为我国医药卫生战线的预备队和生力军,其思想政治水平决定了今后卫生行业整体的思想政治水平,直接关系到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局。励志教育和德育教育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励志教育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是有效开展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手段。励志德育与一般意义上的励志教育不同,励志德育不是单纯的励志教育,它不仅激励学生成为人才,而且激励学生成为高尚的人才[1]。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以往许多高校开展大学生励志德育教育的传统德育课比较严肃而且容易让学生感到说教的成分多,引起共鸣的成分少;医学院校的学生学习任务非常重,专业基础课要占去绝大部分时间,这就要求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应结合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的需要,对学生适当进行励志德育教育,同时调控以往专业基础课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沉闷的课堂气氛。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以政治思想教育为主却忽略了道德教育,忽略了大学生的德育需求和对德育的期望,这种德育教育模式容易使大学生形成双重道德人格[2]。
基础医学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主要包括解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心理学及生理学等,内容繁多,知识点零碎,师生负担都非常重。因此,如何加强基础医学教学的改革,有效提高基础医学教学质量是目前医学院校普遍面临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创新性、自主能动性和积极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师和学生均身心俱疲。本文就如何在传授专业基础知识时与励志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进而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寓爱国民族教育于基础医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图伟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非常必要,也十分紧迫。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民族精神教育队伍,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必要手段[3]。
医学基础课教授过程中适当因时制宜地渗透民族精神教育也是必要的。在讲授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及医学寄生虫学等课程时可以讲述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科学家的事迹,如我国微循环障碍研究的先驱-钱潮、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张孝骞、我国心理学界的圣人-潘菽及我国真菌研究的奠基人——邓叔群等。
例如在讲授医学原虫课程时可以讲述爱国老科学家钟惠澜确立犬源性黑热病的感人事迹,他将犬的利什曼原虫接种自己夫人李懿征医师的皮下,证明了犬利什曼原虫的致病性,肯定犬在黑热病传播中的作用,为中国防治与基本控制黑热病的流行作出了重要贡献。钟惠澜于1987年逝世,这位对人类医学事业做出过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临终之际向人们提出的惟一请求,是将自己的遗体献给医学研究事业。借此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升华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学习专业课的浓厚兴趣,使专业课课堂富有生机与活力。
二、寓理想信念教育于基础医学课堂教学,打造共鸣课堂
理想信念对人们的思想言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是思想政治建设的核心。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面临严峻挑战,存在世俗化、模糊化、多元化及非科学化的问题。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成败与否,直接影响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学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方法新途径,是增强教育效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在通过多种路径对医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专业基础课结合理想信念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4]。
在讲授医学微生物学钟卡介疫苗由来时,可以穿插讲述卡默德和介兰两位科学家足足花了13年的时间,终于成功培育了第230代被驯服的结核杆菌,作为人工疫苗。在讲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过程中可以渗透讲解历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追求知识的故事。科学家之所以能够收获最后的成功主要因为他们有着坚定地理想信念,此时引导医学生自觉地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把理想和现阶段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从而立志献身于医疗事业中。
在讲述免疫学课程时不妨提及大学生网迷的问题,部分大学生沉浸于网络游戏,终日泡在网吧,浪费金钱和精力,影响自己的学习;经常夜不归宿,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心理极度空虚,身体状况极差,当然免疫力就低下,结合讲解原理,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针对目前信息传播网络化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开展适应时展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将来为我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添砖加瓦。
三、寓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于基础医学课堂教学,激活课堂气氛
无德不成医,医生的医学道德素质是为医之本,没有良好的医德,不能称其为良医。医学生处在从中学时代迈向医学殿堂的初级阶段,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十分注重寓医德教育于专业基础知识教学中[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出现了超前的需求。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现象比如:部分医务人员“吃请受礼”;对病人态度恶劣,有的趋炎附势,以貌取人等;医院为了争“效益”,搞“创收”,采取各种手段,巧立名目乱收费等等。在讲授与临床密切相关课程如病理学、心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等课程时适度讲一些“医德模范”的故事,以期能够引导医学生在受教育阶段就开始培养自己杜绝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以及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不良影响,教育时刻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为准绳,鼓励医学生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争取做个遵纪守法,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的人。
四、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基础医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心理和谐”的理念,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和谐程度如何,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实现问题[7]。医学生作为高校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肩负着保障人类未来健康的光荣使命,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迫切希望建立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针对医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习专业课程,那么在教授专业课程过程中渗透心理教育,巧用励志德育故事将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在实践中的整合。
在心理学课程讲授时多穿插播放著名的心理学励志电影,与学生之间产生共鸣,同时升华课堂气氛。
另外特别针对医学本科生这么一个特殊群体,怎样审视他们的心理,同样值得关注。在进行授课时,不妨适当地展开讲述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的一分钟励志演讲稿“大学生必看的一分钟”引导学生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心生自卑而自暴自弃,感谢1000次的失败,因为他让我有了1001次的希望。我们应该感谢命运,因为他让我们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让我们仍为自己的理想而在大学里不停的奋斗与拼搏。因此,不要再为自己是专科生而苦恼了,因为前面的路更富挑战。再举几个身边本科生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的例子,使课堂气氛进一步升华。
五、寓创新教育于基础医学课堂教学,升华课堂气氛
关键词:《中医学基础》 教学改革 实践
《中医学基础》作为一门涉及到中医学专业的基础入门课程,是学习中医学以及其他专业的必修课,也是其他课程的基础。因此,《中医学基础》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本专业学科教学质量的高低,而且还关系到其他课程甚至其他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也会影响到整个中医学教学的顺利进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也在发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经济时代,所以对于《中医学基础》的教学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以便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当展的现状。[1]
一、 《中医学基础》教学改革探索
1.改革教学内容
1.1 理论联系临床经验
一般医学类的知识通常都比较枯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临床经验结合起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记住所要学习的知识,还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1.2 突出难点教学内容
《中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挑选出重点与难点。对于重点问题,教师需要将文章中涉及到的内容进行具体讲解,同时结合实际需要,将文章进行归纳,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重点问题的能力;对于难点问题,特别是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问题,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分析相似点与不同点,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讲解下,充分体会。[2]
1.3 教学内容与专业相结合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针对专业的不同进行针对讲解,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是针灸专业,教师可以集中讲解针灸应用的案例;如果学生是中医戒毒专业,教师可以讲解关于戒毒方面的实际案例。进行针对性讲解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本专业对于《中医学基础》课程学习的要求,体会中医学的重要性。
1.4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中医学是中国独有的医学体系,很多概念、观点都是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结晶,所以很多时候学生并不能够真正体会其中的奥秘,中医学中生涩的名词给学生造成虚假的感觉,尤其是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哲学思想,甚至觉得有些迷信,所以学生有时候会感觉迷惘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将中医与现代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做到与时俱进。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讲解中医学在现代医疗、康复、保健、养生、美容等各方面的应用,增加学生的好奇心,提高探知欲望。
2. 明确课程设置的目的
《中医学基础》的授课学生通常都是学习护理、中药药剂、中药市场营销、西医临床医疗、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心理学等专业的学生,因此进行课程设置时,需要对中医学上的基本知识、技能、概念以及理论进行分类,帮助学生从最基本的知识入手,为学习本专业的其他课程奠定基础。
2.1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现代教学手段主要是体现在多媒体以及网络教学上,适量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多媒体教学主要是通过音频、文字、动画等刺激感官的方式给学生带来学习兴趣。一般中医学上的知识都比较抽象,所以多媒体的介入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习课程的印象,还能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网络教学主要是一种辅助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观看教学视频等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学习效率。
2.2改革评价方式
教学改革同样涉及到学生成绩的考核方式的改革,学生可以参与到课堂的发言中,因此评价方式由原来单一的理论知识的考核改变为: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考核成绩×60%,平时成绩=阶段性测验成绩+课堂发言成绩+课程论文成绩+分组讨论成绩+课余作业成绩。经过各项指标的综合考核,实现评价的目的。[3]
二、 《中医学基础》教学改革实践效果
1.学生的成绩均有所提高
根据教学的最终结果显示,参与《中医学基础》教学改革的学生经过教学评估后,成绩均有所提高,平均成绩提高幅度超过10分,而且整体学生合格率也比改革前提高12%,中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使多数学生更积极、乐观、主动、认真地面对考试,顺利完成学业。[4]
2.对中医学专业学生的后期影响较大
根据追踪调查结果,《中医学基础》教学改革对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后期工作以及学习上的影响较大,并且在其他的学科学习中,也会涉及到很多内容。许多继续深造的学生表示,在深造或者就业的过程中,《中医学基础》为其以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无论是从自我发展以及责任感上,都能从中获得知识与心得。本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够获得心理、护理以及专业的知识体系,并完成自我完善。
三、结语
《中医基础学》的教学改革实践重点在于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课程的设置、教学手段的革新、评价方式的改变,关于中医教学改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让我国中医学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朱乔青,来平凡,曾传红,等. 对综合型高等中医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2):229-230.
[2] 李如辉.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的实践及理论依据[J] .中医教育,2000,(6) .
摘 要:巴基斯坦留学生教育已成为西北地区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合格的巴基斯坦学生,就要针对巴基斯坦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教学,灵活把握课堂。本文具体阐述了提问式、互动式教学方式以及课前准备、授课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留学生特点 课前准备 互动式 提问式
随着我国与周边邻国在教育事业交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来我国求学,尤其是巴基斯坦留学生教育已成为西北地区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学生教学不仅是教师面临的崭新的教学任务,也是反映高等医学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了解学生特点,严格要求,关心爱护学生,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结合的方法,灵活把握课堂教学是上好巴基斯坦留学生基础医学课的关键。
一、充分了解学生特点
巴基斯坦留学生大部分为应届高中生,小部分上过预科的留学生年龄普遍偏小,他们具有一定的数理化知识和生物学知识。英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也是这些国家的官方语言,他们的英语水平普遍较高,但英语毕竟不是他们的母语,他们的英语发音受当地方言的影响,其语音相对不够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学生大多信仰伊斯兰教,他们的生活及学习深受该文化背景影响。因此,尊重学生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是取得学生信任和接纳教师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要熟悉这些国家的国体、政体、民族、宗教和文化特点,并将这些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并关心爱护他们,为教学过程创造一个亲切、和谐的氛围。
二、课前准备
1、教材的准备
教材是教学的蓝本和依据,选择教材十分重要。一本好的英语教材是进行英语教学的重要保证,然而国内还没有现成的、适合留学生教学的成熟英语教材。为此,我们选用英文原版专著作为教材(从巴基斯坦空运过来),这些专著非常权威,内容丰富且说理透彻。教材的完善使教师授课有了依据和规范,也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为该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教师的准备
到我校来学习的这些留学生,大都只学习了汉语中的日常生活用语,对于医学专业课程知识则无法用汉语交流,这就要求教学全过程都需要用英语授课。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有流利而标准的英语口语。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一定的临床知识。
三、授 课
1、激发学习兴趣, 上好绪论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刚中学毕业的医学生面临着学习内容发生巨大变化以及教学方式显著不同的新情况,要想使学生对医学基础课发生兴趣,绪论的“亮相”起着关键作用,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其丰富知识,抑扬顿挫的语言艺术表现,对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等教学手段的应用技巧,甚至其个人人格魅力都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2、加强直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教育心理学认为,让人识别一种东西,所运用的方式不同,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用语言描述比用观看实物或图形要多用一倍以上的时间,这就提示我们在课堂上加强直观教学的重要性。基础形态学科,名词多,内容抽象,学生普遍反映难以理解,记忆难度大。在教学中,只有把庞大复杂的理论上升到“形”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启发学生思考,诱导丰富的形象思维。
3、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巴基斯坦留学生自学能力比较强,课堂气氛活跃,授课前使学生对其产生新奇感,唤起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引发他们对事物的敏锐洞察力。授课中,着重突出“形”的显观,巧妙结合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及显微摄像系统传授知识,让学生做到看、听、想相结合,并通过随即的模型观察及绘图,发挥眼、耳、手、脑等器官的联合作用,加强了对基础医学理论的认识。
4、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多媒体教学为辅
传统教学方法有其他教学方法不可取代的优点。巴基斯坦留学生对教师很尊重,板书和图不仅要求教师对医学英语单词会读,会表达,而且要求教师能拼写,当教师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写出具有总结性,提纲性的重点内容,绘出一副副点睛的板图时,留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一种油然而生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联想到教师备课的苦心,便会认真学习,学生和教师的心更加贴近,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文化背景及语言的不同,对留学生教学单纯用文字描述往往效果不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一定量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它能够充分利用色彩、声音、动画、图形等形式,以直观的、新颖的、活动的图像和画面展示教学内容,这种信息的表达形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让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知识。
多媒体课件还弥补了许多教师英语口语不标准,留学生听不懂,不理解的语言交流的障碍。实践证明,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教学效果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四、互动式教学
与中国学生不同,留学生课堂思维活跃、气氛热烈,随时可能会打断老师的讲解提出问题,而且他们的自学能力比较强,学生之间的讨论也比较活跃,经常提出一些课外书中的问题等。这就要求带课教师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方式,采取多种教学改革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及效果。互动式教学就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我们改变主动教被动学的单一课堂教学方法,对于一些章节的简单易懂的内容让学生登讲台, 学生走上讲台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的尝试,这种方式极受学生欢迎,培养了学生独立自学、独立工作的能力,并营造了热烈、感人的课堂学习氛围。
延长每次讨论课的时间,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站在讲台上讲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在公共场合有条理、清楚简明表达观点的能力。由于部分学生方言音较重,学生陈述时放慢了语速,并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以利于同学与老师理解,基本上解决了语言带来的交流障碍。
老师对学生发言进行评价并解答疑问。肯定好的方面,纠正不足之处,补充遗漏,解答疑问,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显然,我们的尝试是成功的,它开拓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清晰的思路、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之—。
五、提问式教学
巴基斯坦留学生同国内学生不同,纪律性较差,自由度大,为整顿课堂, 增加了课堂提问和记分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使他们感到压力。每次上课随意点名提问,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课堂纪律显著好转,学生注意力明显集中。而且通过提问,使教师熟悉并记住了部分学生名字,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学生因自己的名字被记住感到受重视而高兴。
六、基础联系临床
1.现有实验教学方法的不足
预防医学的教学中,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共同影响着预防医学的整体教学水平。然而,现有的较为普遍的实验教学方法仍然存在许多弊端,无法满足培养现代化优秀预防人才的需求。①实验安排方面,目前的实验教学仍以教师准备学生动手为主,学生仅仅被动实施程序化的实验步骤,而不能完整的体验整体的实验安排。而且,教师对实验结果不够重视,仅以完成实验为目的,而忽略了实验本身的意义。②学科知识的教授方面,一方面,目前虽已摆脱“填鸭式”教学模式,但启发式的灌输教学往往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创造力,且将实验教学局限于课堂之内,使得学生无法将其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知识应用能力低下;另一方面,现有的大课堂大统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有效满足每个学生的求知需求,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③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目前国内大部分院校往往将教学局限于校内,人为将学生与社会隔离,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无法培养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预防人才。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进行大胆改革,创新推广有效的教学方法极为重要。
2.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
2.1培养学生整体实验的思路。打破以往教学中由教师为学生准备所有实验材料的惯例,引导学生自己体会实验目的、安排、材料准备、结果分析等,从准备实验到实施实验再到分析实验结果均自己动手。此外,还应打破大而泛的大课堂讲授方式,改之以小而精的实验小组,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验中去。
2.2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推广现代教学方式。一方面,肯定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积极引入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方法,推动学生的自我创新思维。例如,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积极思考的习惯,在课堂中引入师生互动、PBL等先进的教学方式。这样,既保证学生能够通过传统的教授方法获得基本实验知识,又能调动其思考的积极性,保证其参与到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之中。
2.3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在校外建立固定的教学实验基地。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后,能够到具体的社会单位中加以实践运用,使其对相关教学内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提高其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针对具体课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这样,既可以巩固已学的书本理论知识,又可以使学生了解该问题在社会中的实际情况,激发其针对学科知识自主创新、学以致用的责任感,提升其学科人才的历史使命感,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与积极性。
2.4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保证学科基础教育的前提下,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首先,可以在课前或课后安排一些课外探索、专题研究等任务,为其提供发展个性化发展的机会。其次,打破传统的教学体制,实施多种教师学生选择机制,如,可由不同教师负责不同课题,学生根据兴趣主动与相关教师接洽,自主选择某一课题。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筛选,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应对竞争的能力。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虚拟实验教学;e-learning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272-02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及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阐明生命现象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在医学院校所开设的生物化学课程在内容上和理工科院校的有较大的不同,增加了许多医学内容,与其他医学课程内容紧密联系,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医学生物化学的内容较深,涉及范围广,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单纯只局限于书本知识的话,学生很难透彻理解所学内容。在现今社会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学生们除了学习医学理论知识以外,还必须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开设,给了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全过程的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结果分析能力及严谨的科研作风,加强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视野,并为将来从事科研实践活动打下基础[1]。随着时展、科技进步,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也需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改革更新。
一、课堂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不可少
现今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已经不单纯是掌握好书本知识,更多的是需要如何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生产中。作为一名成功的医生,除了掌握丰富的临床知识以外,具备出色的动手操作能力尤为重要。本校面向临床专业学生开设的生物化学总课时为120学时,其中理论课时为80学时,实验课学时为40学时,共计7个学分,是专业基础课中课时学分最多的一门课。实验课时数占1/3也凸显了实验教学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中的重要性。通过生物化学实验学习,学生可以较早地进入科研思路的培养,认识不同生物化学实验所需的仪器,并掌握基本的仪器使用方法,为将来学习更多的医学科研操作知识打下基础。
在内容安排上,本校所开设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包括血糖测定、蛋白质含量测定、甘油三酯含量测定、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质粒抽提、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等十个内容,基本上涉及到了生物化学理论课程中所学过的章节,将学生们所学的生物化学理论知识与动手实际操作紧密联系起来。但是这些实验课程内容远远无法适应现代医学生物化学的研究与发展,也不能满足学生掌握新技术的要求。
二、虚拟实验教学是课堂实验教学的必要补充
为了让学生能了解更多的生物化学实验内容,我们在原有的课堂实验教学模式上增加了虚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虚拟实验教学是一种将教学内容利用电脑软件制作成可操作的动画形式的授课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具备了图文并茂的讲解和学生动手操作的功能[2]。由于教学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很多生物化学实验无法在课堂中开展。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又不占用过多的教学资源和时间,虚拟实验教学的采用解决了这些难题。相对于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虚拟实验教学方式新颖,将静态的理论知识用动态的模式展现出来,从抽象思维转变成具象思维,使得学生们的注意力可以很快集中到所演示的内容上,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虚拟实验教学的另一大优点在于实验操作时间的可控性大大提升。学生在教室中做实验时,常常由于操作失误后重做,使得无法在规定课时内完成实验内容。而学生人数多,实验仪器少也是导致无法按时完成生物化学实验操作的另一大原因。虚拟实验教学则可以满足教室中所有学生的独立实验操作,大大节省了化学反应等待时间,也免去了实验仪器清洗整理的过程,安全性高,还可以多次练习实验内容,减少实际操作中的失误。
尽管虚拟实验教学弥补了课堂实验教学的不足,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开发制作虚拟实验软件需要耗费大量精力以及财力,开展虚拟实验教学需要相应的教学环境,医学生课时安排的限制,无法实际锻炼医学生的动手能力,等等。
三、e-learning教学平台的使用完善了实验教学体系
由于课堂实验教学和虚拟实验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近两年来我们采用了e-learning教学模式作为实验教学的补充。e-learning平台是一种在线学习系统。学习方式较为自由,属于自学式学习方法。本校的e-learning平台里面包括教师空间和课程网站两部分。
(一)教师空间
教师空间主要是用于教师本人进行网站的建设、维护和管理。这个部分里面包括网站建设、备课、辅助教学、网络考试、教学分析等内容。教师可以在这个板块中进行备课,上传教学所需的课件和资料,根据教学进度设置各种学习阶段的网络考试。待学生完成考试后,教师进行批阅并可以对学生们的考试结果进行分析,短时间内就可以了解学生们哪些知识点掌握较好,哪些还较欠缺,从而在教学课程中因材施教,弥补学生在生物化学学习中的盲点。
(二)课程网站
课程网站这一块是展示部分,供来访者学习使用。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生物化学实验内容完全是陌生的,只是通过个别高年级学生了解到生物化学实验考试很难,而并不能对这门课程做一个全面的认识。通过e-learning平台上的课程介绍,学生们便可以对于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内容设置有个初步的了解。在教学大纲板块,学生们可以事先了解到生物化学实验课上所将开设的实验内容、操作要求、具体实验技术掌握程度等,这样便于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提高听课效率。实验课虽然也有理论讲解部分,但是主要的课程安排是侧重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所以不会在实验课上安排过多的理论讲解时间,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前将本次实验的原理充分预习,便于在课堂讲解时的理解。由于本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安排为隔周一次,有时候遇到节假日则间隔周次更久,使得学生很容易遗忘实验课教室和时间。e-learning平台上教学日程安排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个板块里有课程进度表,学生们可以随时查询到上课的时间、地点和内容。除此之外,在e-learning平台上学生们可以下载到教师上传的教学资料,观看实验教学视频,还可以在题库里复习实验课上所学知识。
除了以上特点以外,e-learning平台专门开设有互动栏目。这个板块中包括答疑、论坛、作业和网络考试四部分。这个也是教师和学生们使用率较高的一个板块。很多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现问题后常常因为性格害羞、问题描述不清等原因不能很好地与教师进行沟通,因此无法解决同学们在学习操作中遇到的困惑。有了这一板块后,同学们会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闲暇之余,同学们还可以在论坛上与教师探讨交流在学习中、生活中所遇到的不同问题,从而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让同学们能更加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思路、科学假设等,改善了以前学生们只会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的情况。当然,如何保证所有学生能够自主学习,避免相互抄袭作业,提高教师批阅试卷作业的效率等也是e-learning平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学系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本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已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在课前,让学生们通过e-learning平台对于整个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内容设置有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引起学生重视;采用课堂实验教学和虚拟实验教学两种模式,既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变得不枯燥乏味;课后还可以通过e-learning平台进行生物化学知识点掌握情况摸底,拓展课外实验知识学习,探讨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增进师生感情,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生物化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医学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这门课程的理论性很强,内容抽象,对于广大学生来说是一门“难啃”的课程。因此如何让学生们将这门课程更好地理解掌握也是我们生物化学教师共同的课题。通过改善生物化学的实验课程内容设置及实验教学模式的优化,可以帮助同学将枯燥的生物化学理论知识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今后我们还将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中继续探索,寻找出更多适合实验教学的新模式,逐渐改变以往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英美文学;大学英语教学;人文素质
长期以来,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对于文学知识关注的很少,语言学习仅仅停留在言语层面,没有回归到文学文化知识的层次上来,使得原本灵性十足的英文课堂变得机械单调,教学效果不佳,将文学知识融于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堂不失为解决此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英语语言层次的把握力,把枯燥的语言点与文学的生动性相结合,还能为医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不仅是因为文学可以通过展现广泛而微妙的词语用法,复杂而准确的句式来扩展医学生的语言知识,而更在于文学向来被称为“语言的艺术”, 它将文字上升到艺术的高度,其中所体现出的现实百态、人生哲理,都能赋予文字以强大的活力与张力,使其既精美优雅,又富于人文精神。
一﹑文学是对医学、医疗服务等进行多方面认知的一个途径
C.R Snow 于1973年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撰文说,把文学引入医学教育中正是沟通这两种文化的桥梁。在希腊神话中,阿波罗既是艺术之神,也是医学之神。有关学者认为两者从来都是不可分的。国外从事医学教育的专家普遍认为在医学生课程加入文学有其深远和潜在意义。[1,2] 医学与文学的密切关系以及文学对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国外很多医学院的注意,但是,目前这一领域在我国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尚属空白,国内只是有学者介绍过国外文学与医学课程的实践[3]。
Rosenblatt(1995)认为:与他人的认同感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培养。通过了解他人的生活经历,能体会到人的复杂性和多面性的本质。[4]文学主要表现的是人类的生存境遇和情感,阅读文学作品能使医学生接触到不同文化、不同性格、不同类型的人,这样他们就常常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体验他人的生活,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会注意自己的言行对他人的影响。借助文学能改善医患关系,能够丰富医学生的语言和思想,能更清晰地表达自己,更理智地处理自己的感情,培养潜台词中发现隐藏信息的能力,从而使他们将来能更加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文学还能向医学生展示人与人之间需要包容的必要性,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包容心。
文学在医学生的培养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职业道德导师”的角色,这对我国的医学教育很有借鉴意义。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实质不是教学生学会一些伦理原则和法律条款来进行自我保护,也不仅仅是对病人和颜悦色,而是要理解病人的处境和痛苦,尊重病人及其家人在生命的重要时刻做出的决定,认识到真正的医学是一切以人为本。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的探讨上,要有载体,而文学作品似乎可以充当载体的作用,因为文学作品的阅读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人性修养,进一步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以及提高自身处理身心矛盾,内心冲突的能力。能够弥补医学教育中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学生在审美过程中的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素质发展的不足,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医学生感受能力低、情感平庸、想象贫乏的教育后果。而避免这种不良教育后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让医学与文学进行适当的接触与必要的交融。
二、文学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英美文学作品是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渠道。在论及外语人才培养时,杨自检(2004)指出,培养学生的“文学基本理论素养”是基本目标之一。[5]文学是经过加工整理的语言,具有典型性,也更能体现本民族各个历史时期文化、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特色。文学作品对语言文化又有着重要影响,比如英美文学作品对英语词汇等诸多方面就起到了巨大的丰富作用。Collie和 Slater(1987)认为:文学提供真实的材料、文化和语言营养,使人卷入。[6]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又是艺术的语言,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得最为充分,是学生学习和模仿最好的语言材料。大多数学生很少有机会亲临英语语言环境,感受英美文化氛围,与英美人交流,通过学习和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大量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材料,并从中学到许多平时阅读中难以遇到的地道的表达方法和活灵活现的生活语言。[7]文学作品因其自身特点,完全可以提供逼真的语言环境,在此环境中,它们通过提供丰富而细致贴切的词汇用法,复杂而严谨精准的语句结构来扩展学生的语言知识,继而有效地提高各项语言技能。
语言和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掌握一种语言就要熟悉其背后的文化特殊性,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可以帮助学生自觉了解西方文化,对比中西文化的异同,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接受能力。加强英美文学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帮助学生了解英美文学、文化方面的基本知识,在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较流利地运用英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培养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三、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英美文学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并不矛盾,可以相辅相成。文学语言是语言应用的最高层次,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最好的语言与文化材料,因此学习英美文学是提高英语水平的最佳途径。认识到了英美文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价值,还要以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来实现我们的理念。
1、视听教学法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多媒体和网络的利用也为英美文学教学的形象化、生动化和多样化提供了可能。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有名家名作改编的电影、录像。多媒体资源的运用使文学教学变得更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娱乐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教师可以节选一些语言比较简单的英美原版影片,如(The little mermaid,Roger rabbit)、(Garfield,Stuart little)、(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等等,利用DVD字幕转换功能,隐藏、显示英文字幕,配合设计填写词汇、判断正误、预测台词等作业,进行教学。提到基督教的七大死罪,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七宗罪》这部电影;提到黑色幽默(Black Humor),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推荐Joseph Heller的小说“Catch Twenty—Two”改编的电影《第二十二条军规》等等。通过对学生视、听觉的刺激,在教师的指导下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这种轻松的学习方式也能使学生感受到文学的巨大魅力,上课的积极性会更高。
2、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反映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恰当的机会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学生往往是读得多,写得少,听得多,说得少。文学作品的直观真实性可以为目前最热门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提供很好的素材。文学作品或其篇章中人物的对白真实、直观,为学生提供了练习口语的机会。作品故事情节发展有其自身逻辑性,学生可以采用填空、预测、讨论等方式自己来完成整个篇章的情节发展,来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激发兴趣与记忆能力。文学作品或其篇章的开头部分往往与其他部分有着呼应的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对故事开头的集体讨论来预测作品的结局,从而感受到小说开头对整个篇章的作用。[8]总之,英美文学有助于组织内容丰富翔实、气氛热烈、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利于消除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心理障碍.成为一堂以学生为中心的较为理想的英语教学课。 3、实践活动教学法。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灵活多样的大中小型与英美文学学习相关的文学实践活动,是进行英美文学内容导入的较好途径。
例如,英美文学知识报纸编辑大奖赛、英语演讲比赛、文学创作、戏剧表演等,使原本枯燥、遥不可及的文学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贴近生活,使纯知识、纯文本的课程成为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课程。教师还可以利用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充分领会文学作品的内涵和魅力。针对作品定的语境与场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改编成对话形式进行表演,或把现实和场景巧妙结合起来,排演成短剧、滑稽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表演。当学生扮演角色时,他们会变得非常活跃,以极大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投入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把英语学习变成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把学习和应用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学生精心创意和反复排练戏剧的准备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的绝佳过程。
4、启发激励教学法。
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采取互动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教师还可以精心设置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完成,这些问题既可以涉及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内容,也可以是有关作家、作品或是角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带着问题去想,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和创造过程。在理解总体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深化学生对全局和重点知识的把握,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如何欣赏和分析作品,如主题表现、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叙述角度、语言风格等。在教学中提倡个性的发展,注意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分散性思维,就各类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逐步养成敏锐的感受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方法,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这种把丰富的感性经验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的感受、分析、表达能力,这是一个主动求知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使英语课堂成为启迪思想、开发心智的人文素质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文学思考和交流的乐趣,通过文学鉴赏开拓视野,激发思想。[9]
文化教学法
Margaret E.Brooks(1989)认为:“对于文化差异的了解正是文学学习中最大的潜在收获,同时也是最大的障碍。文化精神的差异,即便对一个与自己时代和地方不同的作品的本族语来说,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因此,我们不难想象,这个问题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的人来说无疑会显得更大些。”[10]
文学是一个民族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会因对英美文化的不了解而产生理解上的障碍,还会以自己的文化模式为标准,对作品价值进行简单的判断。最大的问题常常不是语言的困难,而是文化背景的生疏。但在了解英美文化后,学生会用新的思想方式和思维模式审视自己的民族文化,从而对不同文化的异同有一个较高层次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才能更透彻理解、分析和鉴赏文学,例如,要让学生读懂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The Snow of Kilimanjaro),首先就要他们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迷惘的一代”产生的社会和思想文化背景,了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社会的大多数青年,特别是多数美国年轻的知识分子,对现实的绝望。他们起初带着玫瑰色的幻想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在战争中,他们所看到的尽是残酷的厮杀和恐怖的死亡,他们的幻想破灭,身心都受到了严重摧残。他们憎恨战争,心情苦闷,前途渺茫。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动荡不安和社会危机,又加重了他们的心灵的空虚和苦闷。他们共同的特征就是及时行乐。这种消极遁世的思想和放荡不羁的生活,并不能使他们得到满足,反而愈加陷入更深的绝望而不能自拔,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对“迷惘的一代”的思想情绪加以分析,才能理解作品的思想主题,才能理解作品所刻画的社会矛盾,生活的空虚和金钱实力的影响。
6、交际法教学
文学作品作为语言教学常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快速阅读能力。因为文学作品中毕竟存在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矛盾冲突、滑稽诙谐语言等,这些都能较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然而文学作品却很少被用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实现文学与语言教学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目标,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其实,无论是何种类型英美文学作品(诗歌、戏剧、小说等)只要用法得当,均可作为课堂内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良好索材。下面介绍几种文学作品的交际法教学策略:
预测法。即教师在文本所创造情景的每一个关键部位,停顿下来,引导和鼓励学生对下一个情景或悬念加以预测。预测允许学生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结果,只要他们能充分表达思想或观点即可。
讨论法。讨论可以是故事事件本身,讨论话题还可拓展到文体特征、人物性格、作者创作风格和技巧以及作品所表达的世界观和文化观等文学性要素。对于有深度的话题,讨论时老师应积极参与到讨论小组当中去,并给予必要的提示。
概括内容。完成上述活动之后,接下来让学生概括内容。概括应根据不同篇幅的故事规定或限制相应的用词字数.并应向学生讲明:概括不是对故事的解释而是对发生了什么的叙述。
综上所述,英美文学与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不仅能提高医学生的语言水平,更能提高学生的分析、感受与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想疆域,培养具有综合人文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英美文学内容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运用,直接影响着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乃至语言学习的成效,英语教育者理应高度重视和深加探索。
参考文献:
[1]Trautman J.Can we resurrect Apollo[J].Literature and Medicine,1982.1(1):1—17.
[2]赵锦华.论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融通与共建Ⅱ[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6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