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化学品风险评估

时间:2023-06-30 16:07:44

导语:在化学品风险评估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化学品风险评估

第1篇

1国外化学物质筛查与风险评估现状

世界各国开展化学物质筛查与风险评估工作情况各不相同,其中发达国家起步较早,相关基础研究较为全面,成果也较为显著。

1.1加拿大国内物质清单

加拿大环境部(EnvironmentCanada,EC)于1975年出台了第一部联邦环境保护法———《环境污染法》(TheEnvironmentalContaminantsAct,ECA),提出“新物质”在引入前应进行“通报”,但在政府部门通过已有信息或者其他来源获悉该物质进入环境的量会对健康和环境造成危险时,会要求企业提交相关资料和进行测试。1988年,ECA被《环境保护法》(CEPA-1988)替代,CEPA-1988提出了对“新物质”在进口和生产前进行通报和评估的要求,同时隐含了系统测试需优先考虑到物质毒性的规定,要求卫生部长和环境部长建立一个优先考虑物质的清单,简称PSL(PrioritySubstancesList),清单中的物质得到最高关注并对这些物质的风险进行评估。PSL-1在1989年2月,包含44种物质;PSL-2在1995年12月,包含25种物质。1999年修订出台《环境保护法》(CEPA-1999)明确要求加拿大政府开展对“国内物质清单(DomesticSubstancesList,DSL)”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工作,以识别出具有最大暴露潜能的物质以及具有持久性/蓄积性和毒性(PBT、PT、BT)的物质。目前,加拿大已对大约23000种物质DSL中的4000多种完成了分类及风险评估,筛选出包含137种(类)的第一期有毒物质名录(ToxicSubstancesList-Schedule1)。

1.2欧盟高关注物质(SVHC)筛查

欧盟在2007年6月实施《化学品的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RegulationconcerningtheRegistration,Evaluation,AuthorizationandRestrictionofChemicals,REACH),使欧盟在化学品管理中整体引入了风险评估的概念。REACH的主要内容包括: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四个层次。即要求年产量或进口量超过1吨的所有化学物质需要注册,年产量或进口量10吨以上的化学物质还应提交化学安全报告进行档案评估和物质评估。对具有一定危险特性并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化学物质的生产和进口进行授权许可,包括CMR(致癌性、致畸变性和生殖毒性物质),PBT(持久性、生物累集性和毒性化学物质),vPvB(高持久性、高生物累集性化学物质)等。如果认为某种物质或其配置品、制品的制造、投放市场或使用导致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风险不能被充分控制,将限制其在欧盟境内生产或进口。REACH已经对市场上在1971年到1981年9月18日间上市流通的大约10万种化学物质实施了安全性评价。REACH明确规定,高关注物质(SubstanceofVeryHighConcern,SVHC)将逐步列入法规附件XIV的需授权物质清单中。一旦某物质列入附件XIV,则其进口、生产、使用等行为都需要得到授权方可进行。SVHC物质是指具有下列特性之一的物质:①致癌,致畸变性和生殖毒性(CMR);②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③非常持久和生物累积(vPvBs);④严重或对环境或人体健康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破坏荷尔蒙系统的物质。目前,REACH法规SVHC名单已经增加至169种,合计13批;附件XVII限制物质清单物质有64种;附件XIV授权物质清单物质有31种。

1.3日本化审法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筛查

日本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化学物质监管法律体系,其核心是化学物质审查和生产控制法(ChemicalSubstanceControlLaw,CSCL),简称为化审法。目前,化审法控制的化学物质分为4类。①第一类特定化学物质(ClassI):具有持久性、高生物累积性(BCF>5,000),且对人类具有持久的毒性风险的化学品。该类化学物质管理严格,在生产或进口这些化学物质前必须获得许可。②第二类特定化学物质(ClassII):对人类或环境具有持久的毒性风险的化学品,生产、进口被政府严格控制,使用时必须采取防控措施。③监视化学物质(MonitoringChemicalSubstances):被证实具有持久性、高生物累积性,但长期毒性特征未知的化学物质。生产和进口商要向政府每年报告这些物质的实际生产和进口数量,以及预期用途,必要时由政府指导生产商和进口商调查这些物质的危害特性。④优先评价化学物质(PriorityAssessmentChemicalSubstances):具有潜在对人类或环境有持久的毒性风险的化学品。目前,ClassI包含31种(类)、ClassII有23种(类)、监视化学物质包括39种(类)、优先评价化学物质有196种(类)。

1.4国际通行化学物质风险评估框架

通过比较上述发达国家化学物质风险评估工作,可以发现当前国际公认的化学物质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危害性评价和暴露评价两部分,即化学物质风险评估不仅要考虑化学物质具有的固有危害性(剂量-效应评价),还要评价环境、人类和这些化学物质接触可能性(暴露)。化学物质风险评估流程主要有化学物质危害识别、剂量-效应评价、暴露评价、风险综合表征。

2我国化学物质危害筛查与风险评估方法

我国化学物质风险评估起步较晚,在借鉴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化学物质危害筛查与风险评估的技术方法。

2.1化学物质危害筛查方法

我国化学物质危害筛查一般采用“标准比对法”。主要任务是确定筛查指标、制定筛查标准以及综合判别标准。2.1.1筛查指标。主要考虑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系统产生的慢性毒性危害,结合国际通行的关注重点确定了我国筛查指标,主要包括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毒性三个方面。持久性判断指标包括半衰期、生物降解性、水解和光解等。生物蓄积性从生物富集系数BAF、生物浓缩系数BCF、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等予以评价。毒性包括以水生生物毒性为主的生态毒性、致癌性、致突变性、生殖发育毒性和内分泌干扰性等项目。2.1.2筛查标准。我国化学物质危害筛查首先采用单项指标筛查,对每种关注的危害特性分别制定筛查指标。①持久性(P)、生物蓄积性和毒性的筛查采用《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物质及高持久性和高生物累积性物质的判定方法》(GB/T24782-2009);②内分泌干扰性由于当前国际、国内研究尚不深入,缺乏统一判定方法,故我国暂未建立特定的筛查指标,而是使用各个国家或者国际机构推荐的相关物质名单进行判别。2.1.3综合判别标准。综合判别指标是在化学物质单项危害指标筛查基础上,进一步对化学物质进行筛查,应用该指标优选筛查出高关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主要从生产使用情况和危害性等两方面进行考虑。2.1.4筛查流程。我国化学物质危害筛查一般的流程分为筛选准备、数据收集、筛选对比和确定高关注化学物质目录等四个步骤。1)筛选准备阶段:制定筛查方案,目标对象的分析、确定等。2)数据收集阶段:危害性数据收集,QSAR模型分析,质量评估。3)筛选对比阶段:筛查标准应用和Filter筛查。4)确定高关注化学物质目录:通过应用综合判别标准确定需要进行进一步风险评价的高关注化学物质。

2.2化学物质风险评估

对具有高危害性的高关注化学品,开展全面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评估,识别出在不同生产工艺、使用领域、使用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风险,为科学实施针对化学品生产使用的限制、淘汰等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国化学物质风险评估按以下顺序进行:风险评估准备、危害效应评估及暴露评估、风险表征(包括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两方面风险),最后得出风险评估结论。就风险表征而言,主要包括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评估两部分。

3结论与展望

尽管化学工业是我国重要基础工业和支柱产业,对推动经济发展、方便人民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化学品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其生产、使用、排放和废弃处置过程中会产生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产生危害。对化学品进行风险评价筛选的目的是对化学品实行无害化管理战略,做到预防为主、源头控制、全程监管、风险防患,将化学品的生产安全、健康和生态环境危险降至最低限度。

作者:胡玉琢 石运刚 单位: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马天杰,张淼.潜在风险优先行动,关于《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2009》的分析,绿色和平,2010.6.

[2]矫波.加拿大环境保护法的变迁:1988-2008,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9(3):57-61.

第2篇

环境风险是通过环境介质进行传播的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破坏作用与不利后果的事件发生概率,化工企业由于涉及众多的危险化学品、化工工艺,存在着较大的环境风险,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规范化工企业中的生产行为可以降低环境风险概率,我们这里探讨的环境风险评估即是利用化工企业生产所依赖的基础学科知识(例如生态学、生态毒理学、环境学等等)与数学计算方法来鉴别化工企业生产运转过程或区域开发行为中的环境风险类别、初始条件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与影响程度,其综合评估的价值体现为识别价值、应急价值、伦理价值三个重要层面。第一识别价值,化工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是对环境风险的预先识别,例如对企业主要物料进行物质风险识别,包括有毒物质、易爆物质与易燃物质等,在此基础上检测各生产装置的反应过程,即生产设施识别,例如反应装置、管道装置、输送装置等等,最后确定企业的环境风险范围与类型,一个简单的储存设备泄漏可能会促使有害气体扩散,遇到明火是否会发生爆炸等次生灾难,火灾过后的消防废水污染等等。通过物质、设备类型与范围等识别来预估环境风险的等级。第二应急价值,在化工企业生产中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尤为重要,而应急响应与能力保障的前提即是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风险评估可促使企业提前做好对重大危险源与最大可信事故的准备工作,例如根据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事先设置液位、压力、温度、自动调节与信号报警装置等等,最大限度地控制突发事件的恶化程度,减轻事故影响。同时,化工企业生产依靠环境风险评估中的事故影响分析来展开工作,例如评估结果表明氨气泄漏会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向大气扩散,其扩散条件是氨气浓度峰值达到某个数值,那么在一定时间内的应急措施之一便是使氨气累积的浓度处于某个数值之下。第三伦理价值,化工企业生产的环境风险评估不仅可以通过推理、计算与模型等科学依据来反映生产过程的客观现实,还能建立相关的风险标准和技术规范,大大地减少企业运行的不确定性,从而起到保护员工、生态环境以及公共财产安全的重要作用,是化工企业职业道德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伦理体现。

2化工企业生产的环境风险评估体系

化工企业生产的环境风险评估体系包括目标层、项目层以及因素层面三部分,其中目标层是指化工企业生产的环境风险评估对象,一般是风险源评估、人员安全评估、管理评估以及环境评估;项目层是对目标层(评估对象)评估的事项拓展,例如风险源评估包括企业化学品储存量、种类、毒性危害、易燃易爆以及腐蚀性等储运项目评估;危险物质产品、生产设备装置、工艺过程等生产项目评估;监控系统与工艺参数安全等辅助型工程系统项目评估等等。人员安全评估包括人员操作环境与安全意识评估两部分,当前较多化工企业比较注重人员的操作安全评估,忽略对人员安全意识的评估项目,这是环境风险评估系统的大忌。管理评估则应囊括环境影响评估、环保规定与认证的执行评估、应急预案评估以及次生性污染防护评估等等;环境评估则主要表现在环境敏感性与自然灾害判断两个方面。除此之外,因素层是对项目层的重要补充因素,往往是特别强调的评估对象,也是化工企业生产容易遗漏的评估对象,例如风险源中储运系统评估往往对罐区或库区所在的场所缺乏严格评估,人们平时看到的化工企业粉尘爆炸主要不是化学品自身的爆炸事件,而是罐区或库区场所的废弃反应,这就提醒了我们储罐油料、运输及进料方式乃至化学品转移的场地因素都是环境风险评估的重要对象,“它们可能会成为连锁效应的起始点或继发性事故的单元之一”,因此生产运行项目评估中也不能忘记生产过程的废弃物、停车装置,人员项目评估中暴露在企业生产环境外的人群比例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化工企业生产的环境风险评估应加入对管理系统评估的环保投资比例考察,一般人认为环境风险评估重在评估风险,但应注意到化工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同样包含在内,可以说没有环境成本控制就没有环境风险评估,所有的风险评估项目都要进入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去,不与环境成本控制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无法被实践。

3化工企业生产的环境风险评估实践

第3篇

随着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规模急剧增大,人口超过1000万的特大型城市不断涌现,如东京、纽约、孟买、上海、北京等。这些特大型城市不但人口规模巨大,而且人口稠密,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动辄上万人甚至数万人,如上海中心八城区的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2.4万人,孟买达3万人。巨大的人口带来经济繁荣、商业机会和社会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病,其大型城市的安全风险问题最为突出,因为其直接影响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拿人群踩踏事件来说,2004年2月5日的北京密云灯展人群踩踏事件导致37死15伤,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人群踩踏事件导致36死49伤。加强特大型城市安全风险治理、提高安全风险抵御与应急救援能力,成为特大型城市管理中一项突出的紧迫课题。

特大型城市安全风险全过程治理模型

安全风险治理一般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类、风险控制策略和风险控制措施五个阶段。在一个特大型城市,建立有效的安全风险治理机制也应该从安全风险识别开始,再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分类,进而提出安全风险控制策略和风险控制措施,不断分析和评估风险,动态调整控制策略和措施,城市安全风险全过程治理如图1所示。

1.安全风险识别。安全风险识别是安全风险治理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主要包括安全风险因素识别与风险的发展变化预测两个方面。对于特大型城市,其安全风险因素数不胜数,既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更多的是人为和自然耦合的;既有来自高楼大厦、工厂、景观等地面上的,也有来自地铁、民防设施、隧道等地面下的,还有来自冰冻雨雪极端气候、雾霾污染等天上的。很多风险因素我们熟视无睹,其造成的灾难事故屡屡发生;而更多风险我们一无所知,面对灾难手足无措。城市管理者应该对城市有准确的了解,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和数字化时代,大部分安全风险因素其实是可以而且容易识别的。

笔者提出一种采用空间、时间、人物三要素对主要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判别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的方法。如外滩观景平台、南京路步行街、地铁人民广场站、公交车、老式里弄等不同类型的地点,在不同的时间可能聚集不同类型的人群,进而产生不同类型的公共安全事故。三要素及可能的事故类型如表1所示。

在这三要素中要特别注意人的因素以及三者的稍合作用,如上海外滩观景平台,在人群大量聚集的时候,必须考虑参观者多为年轻人,容易冲动或恶作剧,在人群中放一个鞭炮或者喊一句“砍人了”的恶作剧,都可能造成严重踩踏事故。在判别出主要风险因素及可能的主要事故类型之后,要对风险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预测。在互联网时代,要特别重视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进行风险发展预测。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当预测到风险可能接近阈值时,就必须进行风险预警,采取干预措施,否则事故必然发生。

2.安全风险评估。事故发生的概率实际是很小的,所以容易被人们忽略,侥幸心理普遍存在,但一旦发生,往往危害结果巨大尤其是危及生命,令人追悔莫及。所以,安全风险评估要综合考虑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可能产生的危害结果,可以应用矩阵分析、事故树、仿真模拟、统计分析等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事故的安全风险概率大小及事故隐患危害后果进行定量评价。如化工厂爆炸、泄漏的危害就可以用模拟仿真进行科学计算,安全风险的大小正是上述两者之积。

3.安全风险分类。事故隐患风险无处不在,有些是永远不可能消除的,有些则是能够消除但由于成本太高得不偿失的,有些是可以容忍的,有些则是绝对不能承受的。因此,风险分类很重要,关键是要确定合适的可接受的社会风险标准,它是风险控制策略的基础。在估算出安全风险大小之后,要根据可容许的社会风险标准对其分类,可分为可接受风险、不可接受风险以及过渡区域风险。在此需要特别指出,所有涉及群死群伤的风险都是必须极力避免的,都是不可接受的风险。如普通的道路交通事故风险是可以承受的,但载有剧毒危险品的车辆在城市闹市区发生爆炸、泄漏事故的风险就是不可接受的。

4.安全风险控制策略。从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危害后果两个方面构造风险控制矩阵,我们可以提出风险控制策略——风险分散策略、风险预警策略、风险抑制策略、风险容忍策略,其判别如表2所示。

对事故发生概率低的、危害小的,可采取风险容忍策略,因为社会中的各种安全风险数不胜数,人类没有能力完全控制;对危害比较小、发生概率低的风险,控制起来的社会成本太高,也只能采取风险容忍的策略。而对危害很大的风险,必须采取风险预警策略,阻止其发生事故,例如核爆炸、剧泄漏、地铁踩踏等事故。对事故发生概率高的、危害小的,可采取风险抑制策略,如一般行人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就很高,但其危害相对较小,那么采取一些防护措施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种事故,没必要也不可能完全杜绝。对于发生概率高并且危害大的风险,就必须采取风险分散策略,包括转移部分风险、把大的风险分割成多份小的风险等。

5.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确定了安全风险控制策略,就要根据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和减少事故危害,风险控制时要实时监控风险因素的发展变化来调整控制措施,使风险始终低于阈值,使安全风险可控。对于风险控制措施一般主要从人防、物防和技防三个方面考虑,在重视物防和技防在风险防范与控制作用的同时,要特别注意三者的协调问题,形成“三位一体”综合防控体系,尤其要注意主要发挥“人防”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上海外滩人群踩踏事件演化过程中,上海公安系统可以通过视频监控系统观察到外滩的人群拥挤情况。比如,当游人从每平方米3个严重到每平方米10多个,这时候城市管理者就应该根据风险因素的变化,主动采取管制或增加警力等风险控制措施,而不是被动地坐等事态发展。

上海的重特大安全风险

上海是中国最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行政区域634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070平方公里,2013年常住人口2500万人,人口密集、建筑集中、活动集中、生产集中、消费集中,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但在高度繁荣的同时也给城市安全带来重大风险隐患。比如,2010年静安区胶州路大火和2014年黄埔区外滩人群踩踏事件,都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以及恶劣的社会影响。上海这座特大型城市的重特大风险包括自然灾害风险和人为事故风险两大类。自然灾害风险主要有台风、暴雨、风暴潮、龙卷风、赤潮、浓雾、高温、雷击、地质、地震十种,人为事故风险主要有火灾、危险化学品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生命线工程事故四种。其中,火灾、危险化学品事故、轨道交通安全事故风险尤为突出,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

1.火灾风险。高层建筑、老式里弄和石油化工行业是上海消防安全的三个突出薄弱环节。目前上海超过30层的高楼有1200多幢,建筑面积超过3563万平方米。高层建筑由于其结构特点,具有火势蔓延快,人员疏散困难,扑救难度大等问题。上海现有老式居民楼32600多幢,总建筑面积796.22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中心老城区。这些老式建筑多为二、三层的砖木结构,电器老化,火灾隐患巨大,并且由于通道狭窄、人口密集、消防设施缺乏,一旦出现火情,扑救难度大。上海还是中国重要的石油石化产业基地,2013年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工业总产值4148.22亿元,仅次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居第三位。一旦发生重大化学品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也是上海的消防薄弱环节。

2.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危险化学品供应链包括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废弃处置六大环节,如图2所示,每个环节都有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

危险化学品事故具有发生突然性、形式多样性、危害严重性和处理处置艰巨性等特点。笔者根据搜集到的2005~2014年10年间全国发生的3618起和上海发生的129起危险化学品事故,分析得出:上海市危险化学品事故近年呈逐年减少趋势,但也发生过多起重大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事故。其中,运输环节事故发生的数量最多,使用环节事故的危害性最大。较大事故主要发生在运输、储存和使用环节,每年二三月份与七八月份呈现事故高发态势,而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2点左右基本是一天中事故发生的高峰期。

3.轨道交通安全事故风险。上海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领先的城市之一,截至2014年7月22日,上海轨道交通全网运营线路总长567公里,车站共计332座,工作日日均客流达900万人次,运营规模列世界第一。高峰时间地铁人群严重拥挤, “上车时拼命推挤,乘车时摩肩接踵,下车时力拨人群”,就是超载运行的生动写照,极易产生人群拥挤踩踏事件。除此之外,上海轨道交通安全事故风险还包括火灾、车辆追尾、脱轨等重大事故隐患。

建立特大型城市安全风险治理长效机制

风险与城市发展总是如影随形的,有效预防和科学治理特大型城市安全风险是一个关键课题,需建立长效机制,而不应是“运动式”。

第一,城市管理者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安全风险治理理念。经济、社会发展首先以人的安全为前提,以人为本为第一要务,不能因为存在安全风险,就压抑人的出行、娱乐、消费等需求,如取消集会、娱乐等活动,而应积极主动地引导人们的需求,提高人们的风险意识,实现安全风险全过程治理,确保公共安全。

第二,城市管理者对城市的安全风险和隐患要有清晰完整的掌握。这样才能有效进行城市安全风险全过程治理,通过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以及基层管理部门的人工排查,把城市的网格化、立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结合到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方面上。例如可以把视频监控、微信圈等社交网络数据,应用到城市安全风险的预测、判断和事故控制当中。

第4篇

量化风险评估是本质安全设计的要素。2011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为量化风险评估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其中规定,通过定量风险评价确定的重大危险源的个人和社会风险值,不能超过规定(如表1所示),若超过,则需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在化工设计中,量化风险评估主要应用于4方面,包括爆炸性气体泄漏事故的后果模拟,用于抗爆控制室设计;可燃、有毒、有害气体泄漏事故模拟,如硫化氢气体泄漏等;储罐火灾辐射热影响范围及强度模拟计算;火炬熄火事故的后果影响等。几年前,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对某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进行全厂量化风险评估,对20多套工艺装置和十几个罐区的潜在爆炸、火灾、毒物泄漏扩散等事故进行了模拟计算,并进行了厂内和周边区域的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厂区办公楼、化验楼等人员集中场所的总图方案进行了调整,为十几座抗爆建筑物提供了抗爆设计参数,核算了事故条件下有毒物质泄放的影响范围,优化了工程设计,减少了投资费用,大大降低了人员伤亡事故风险。

2合理控制风险

合理控制风险是本质安全设计的原则,安全设计最根本的原则是合理化降低风险。但合理的度的问题,经常会有争论。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是合理化控制风险的主要依据,也是最低要求。当然,若企业有更高的风险要求,可以高于国家标准。在化工项目设计时,要考虑事故预防的优先原则,优先降低事故率;也要考虑可靠性、耐用性优先原则以及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降低工艺风险的4项对策,按优先顺序排列。第一是本质安全性措施,就是在设计时消除危险,采用非危险或低危险性物料及过程条件,如:最小化危险物质、替代高危险物质、弱化不利的工艺条件、简化工艺过程的操作和运行。第二是被动性措施,通过过程和设备的设计特性,来降低事故频率或后果,所谓的“被动性”是指不需要启动任何的设施,如工艺和管道材料的设备选择、防火堤的设置,这些都是比较可靠安全的。第三是主动性措施,采用联锁控制、仪表保护系统及其他工程控制措施。第四是程序性措施,主要用于生产管理中,采用操作控制、管理检查、应急反应和其他管理方案,来防止或减少事故的影响。对于一个化工项目的发展阶段,经历工艺开发、基础设计、详细设计、施工建设、生产操作等几个阶段。想改变工程设计的本质安全性,最关键是工艺开发阶段,也就是在前期工艺研发时,有许多机会考虑怎样提高项目的本质安全性。随着建设项目的发展,改变本质安全性的机会在下降,但是改变外在安全性的机会在上升。

3本质安全审查

第5篇

一、高度重视雷击风险评估工作

县气象局、各相关单位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消除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按照防雷减灾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全面落实雷击风险评估等管理制度,预防和减少雷电灾害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依法开展雷击风险评估

县气象局、各相关单位必须坚持“依法管理、依法服务”的原则,严格履行法定职责。雷击风险评估报告要作为防雷设计审核、竣工验收行政许可的技术依据。评估范围内的业主单位要严格履行法定义务,主动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申报评估项目。要强化雷击事故责任追究,对于在雷击风险评估中没有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义务,造成雷电灾害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三、雷击风险评估的范围

防雷技术服务机构要遵循科学方法,依据国家和省、市雷击风险评估等技术规范开展评估工作。雷击风险评估范围包括:

1、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2、油(气)库、加油(气)站、液化天然气、炸药、火药、起爆药、烟花爆竹、火工品仓库、危险化学品生产及储存等爆炸危险环境场所;

3、学校、医院、体育场馆、旅游景点、酒店、车站、大型商场、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等人员集中场所;

4、建筑高度35米以上的高层建(构)筑、金融证券、通信设施、广播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其它不可移动文物等;

5、涉及公共安全或者环境安全的建设项目。

四、雷击风险评估的内容

根据我县雷电灾害的气候特点以及国家和省、市雷击风险评估技术规范,雷击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大气雷电环境评价、雷击风险识别、项目防雷公共安全评价、项目防雷环境安全评价、雷击概率模拟、雷击人员伤亡概率模拟、雷击经济损失概率模拟、雷击爆炸火灾概率模拟、公共设施及文化遗产损害概率模拟、雷电防护对策、雷击风险评估报告编制等。

第6篇

根据公安部消防局和省消防总队重大危险源调查和评估工作会议精神,通过专家组对重大危险源单体和区域火灾风险评估论证,形成书面评估报告,帮助认清重大危险源危害现状,为政府完善城镇消防规划和加强消防基础建设出谋划策、提供依据,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公安消防部队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两个率先”建设、服务“平安”消防安全环境创建。

二、评估论证工作时间

从4月10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专家评估论证时间为4月11日至14日。

三、评估论证内容和方法

(一)4月11日重大危险源评估专家对消防大队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单体进行抽检,抽检量不小于重大危险源单体总量10%,验证其单体评估的准确性。

(二)抽调相关专业人员组成抽查评估小组。其中,城市消防供水调查评估小组由市消防大队副大队长方宗兵、市自来水公司经理、建筑设计院副院长组成;民用和工业建筑调查评估小组由市规划处陈小华副主任、建筑设计院蒋柏荣院长、市消防大队助工组成;化学危险品调查评估小组由市安监局化工科克俭科长、燃气办高工、消防大队助工组成。3个小组对本市消防供水状况,高层、地下建筑和商场、市场、工业建筑等人员密集场所,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单位的安全情况进行抽查评估。重大危险源评估论证工作由市消防大队负责协调,专家组具体负责全市危险源单体和区域风险评估论证工作。

(三)4月15日由市消防大队会同专家小组提出重大危险源区域火灾风险评估论证报告,报送市政府和支队司令部。

四、工作分工和要求

(一)市消防大队具体负责做好专家评估论证前的重大危险源单体复核比对工作,确保数据准确。

第7篇

这八类化工企业特殊作业的安全规范为何升级为国标,有哪些背景原因?国标包括哪些重点内容,传递出哪些安全管理理念?政府如何监督并推动国标在企业的执行?对此,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在国标实施之际,组织有关媒体,对国家安监总局监管三司司长孙广宇进行了联合采访。

国标恰逢其时

采访一开始,孙广宇用几组数据,说明了目前全国化工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的形势。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2014年,全国共发生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事故114起、死亡166人,同比(143起、211人)减少29起、45人,分别下降20.3%和21.3%。涉及特殊作业的事故51起、死亡82人,分别占总起数的44.7%和死亡总人数的49.4%。2015年1-4月,共发生化工和危化品事故31起、死亡51人,涉及特殊作业的事故15起、死亡29人,分别占事故总起数的48.4%和死亡总人数的56.9%。

2015年1-5月,全国发生的7起危化品较大事故中,6起事故原因与特殊作业环节直接相关。孙广宇以不久前发生的“5・16”事故为例,介绍了特殊作业环节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015年5月16日,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瑞兴化工有限公司二硫化碳生产装置泄漏,在检修过程中发生中毒事故,最终造成8人死亡、6人受伤。孙广宇说,二硫化碳冷却池内冷却管泄漏,本来只有1名操作人员在未检测有毒气体、未办理受限空间作业票证、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池内进行堵漏作业,造成中毒,但其他13人连续盲目施救,致使事故伤亡扩大。暴露出企业员工对受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防控意识不强,缺乏受限空间作业知识和技能,以及盲目施救的问题。

早在2010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就提出了特殊作业安全规范的编写任务,并拟定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为主要起草单位,与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共同承担编制任务。2014年7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告了GB30871-2014《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并于2015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在特殊作业环节事故多发的态势下,强制性国标的出台实施,可谓恰逢其时。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特殊作业环节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职工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提升化工和危化品行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此次实施的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了化学品生产单位设备检修中的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盲板抽堵、高处作业、吊装、临时用电、动土、断路的安全要求及作业证的管理等内容。与以前业内统称的‘作业’相比,增加了临时用电作业环节的安全管理及要求。”孙广宇表示,“标准作为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技术支撑,是法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企业必须自觉落实标准要求,保证安全生产。”

过程控制抓预防

之所以强调化学品生产单位八类特殊作业的安全规范,首先与化学工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点有关。

其次,新《安全生产法》颁布后,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公众的安全意识更强了,对生产安全事故的容忍度也更低了,尤其是现在自媒体迅速传播事故信息,而化工专业性比较强,容易对不了解化工专业的社会民众造成心理恐慌。

再次,化工和危化品较大事故每年发生十余起,总量仍然较大,当前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孙广宇说道,国标对八类特殊作业的安全规范进行要求,也是为了加强过程管控,减少事故隐患,从源头抓预防。

如何推动国标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贯彻落实?孙广宇说,中小企业确实是标准落实的难点。曾经在暗查暗访中发现,部分中小企业特殊作业的审批制度流于形式。虽说有动火票证,但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一栏是空白,监护人一栏也是空白。问及是否有检测仪器,得到的答案通常是没有。进而询问如何进行风险评估?现场人员表示,管理人员现场看看,觉得没什么事就签字了。“这种制度的执行,就是一句空话。关键的风险评估都没做, 怎能保证特殊作业环节的安全?”孙广宇强调,首先要做好宣传。要让所有企业都知道八类特殊作业的安全规范有了国家标准,避免出现“不知道标准、不执行标准、不理解标准、不落实标准”的现象。

其次是培训。“仅仅知道有一个国标是不够的,还要知道每类特殊作业的关键点。比如动火作业,要隔断、要测可燃气体浓度等。”孙广宇指出,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要围绕为行业、为会员服务的职能,在行业内广泛开展国标应用的培训。

再次是建立制度。“企业作为标准的实施主体,要及时主动获取有关信息,学习掌握标准要求,并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特殊作业管理制度。”

孙广宇还提出,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借助国标正式实施的契机,督促企业对特殊作业的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并把特殊作业环节的安全规范,作为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国标就是安全监管执法的有力依据。”

第8篇

我县在册吸毒人员XX人,总人数排在全县 第X位,管控压力大,风险隐患较高。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坚持党政同责,织密禁毒“防火链”。全面加强禁毒队伍、信息化建设和经费、装备等基础保障工作,提升禁毒基础工作水平。一是提供组织领导保障。我县重新调整加强了县 禁毒委员会组成人员,由县委书记亲自挂帅任禁毒委主任,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第一副主任,书记、县长做到亲自过问、亲自指挥。分别组织召开了X次县委常委会议、X次书记办公会议、X次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禁毒工作汇报。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召开了推进会、培训会等会议X次,全面部署各项工作,确保工作落实落地。二是提供政策支持保障。制定了《XX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整改工作方案》、《XX落实省禁毒委联合督导工作专项整治方案》等文件,为禁毒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县委常委会每两个月研究一次禁毒工作,两办督查室每两个月专题督查一次禁毒工作,县 禁毒委结合禁毒工作考评细则,按月调度并及时下发通报。明确将禁毒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绩效考核和平安建设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同时,修订完善了《XX禁毒工作责任制规定》,出台了《县 领导及禁毒委员会成员单位联系乡镇禁毒工作安排表》,明确要求全体县 领导及所有禁毒委员会成员单位每月到联系乡镇督查、指导禁毒工作1次以上。三是提供人员经费保障。禁毒办在原有X人的基础上增加了X个编制,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X人,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正式民警X人协警X人,乡镇禁毒工作人员按照30:1标准安排到位,禁毒工作经费预算X万元,美沙酮维持治疗经费X万元殊人群收治经费已落实XX万元,社戒社康工作经费、举报奖励经费、出所必接等经费据实安排。四是提供业务指导保障。举办了XX禁毒业务专题培训班,重点培训了社戒社康人员管控、吸毒人员风险评估、禁毒APP和禁毒子系统的操作流程。印发了《XX乡镇禁毒工作台账》《XX社区禁毒工作台账》模版,指导全县禁毒工作台账建设,受到XX 县 禁毒办高度评价。所有乡镇和派出所排查了XX个乡镇吸毒人员XX人(其中低风险人员XX人,中风险XX人,高风险XX人、死亡XX人、出国出境XX人),并对实际管控人员实行一人一档管理。

2.坚持查堵前移,织严缉毒“组合链”。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通过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着力铲除诱发、滋生问题的土壤。一是政策宣传到位,抓实舆论阵地管理。制订出台《XX深入推进预防教育宣传工作实施方案》,拍摄禁毒公益宣传片,开辟禁毒宣传专栏,并在电视台和大型户外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钟南山、朱之文的禁毒公益广告;开展禁毒宣传六进活动,X万余名师生、X家企业员工、X万个家庭、XX家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接受了禁毒宣传教育。疫情期间,与村民签订不吸毒不贩毒不种毒不制毒承诺书。县委党校利用各类主体班、专题培训班开设禁毒教育课程,受训人次达到XX人次。禁毒教育基地有X万余名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校师生、县 民接受了生动直观的禁毒教育。各乡镇禁毒工作人员深入村、社区引导群众对全县禁毒工作进行客观评价,支持家乡的禁毒工作。落实贫困吸毒人员及家庭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应帮尽帮”政策,县 禁毒办、公安局、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对涉毒贫困人口进行走访慰问。推进学校预防教育“五个一”活动,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入学禁毒宣誓制度,将知识纳入期末考试内容,中小学落实禁毒专题课程每学年不少于X课时。县幼儿园举办了禁毒教育亲子绘画比赛等X项禁毒主题活动,实现了“禁毒教育从娃娃抓起”。组织XX所学校XX名在校中小学及职中学生参与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学校及学生参与率均为100%,及格率为XX%,满分率为XX%。二是内部防控到位,抓实公职人员管理。把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禁毒工作责任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单位公职人员涉毒吸毒问题整治工作情况纳入党政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将公职人员涉毒吸毒问题纳入责任单位的绩效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决”。制订出台了《关于遏制公职人员涉毒吸毒问题的意见》,组织部会同公安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在公务人员招录、选调生选拔、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工作人员招聘中,建立健全涉毒吸毒人员的筛查审查机制,对发现的涉毒吸毒人员不得录用聘用。将公职人员纳入了毛发检测范围,共有近XX名公职人员接受检测。三是场所管理到位,抓实涉毒药品监管。在寄递物流行业开展“净边”行动,张贴宣传广告,签订易制毒化学品及相关设备入滇审查告知书,开展从业人员宣传教育。对XX家使用精麻药品的医疗机构和单位建立信息档案,明确责任到人,确保了精麻药品管理不失控。加强易涉毒公共娱乐服务场所管控,与业主签订了《XX公共娱乐服务场所禁毒责任书》,严查贩售、吸食。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精麻药品管理。对全县 XX家易制毒化学品使用企业建立了工作台账,严防易制毒化学品外流。截止目前,我县 未发生易制毒化学品非法流失案件。每年定期对全县 XX余名“两客一危一校”驾驶人员开展尿检筛查。

3.坚持戒治结合,织紧戒治“管控链”。紧紧抓住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深入开展禁毒专项整治行动,提升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一是风险评估管控必严。我县出台了《XX吸毒人员风险分类评估管控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吸毒人员风险评估管控,对中、高风险人员坚决落实“四包一”管控措施,吸毒人员管控率由XX%上升至XX%。根据社戒社康协议,对外出务工人员定期尿检、实时管控,精确掌握了人员动向。对于无法接受“双向管控”人员,通过邮寄监测试纸、远程视频尿检等方式,全面加强监管,确保社会管控“无死角”。将毛发检测技术应用于吸毒人员管控工作中,检验了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成效,对客观评估吸毒人员复吸风险隐患提供了精准依据,全面降低了复吸率。二是外流毒贩整治必严。下发了《XX打击外流贩毒整治工作方案》,对全县 范围内吸毒人员、有贩毒前科人员以及特殊群体贩毒人员的家庭外出务工人员开展走访,要求长期在外务工人员办理居住证。同时,到重点村组张贴外流贩毒典型案例及判决布告,组织乡镇禁毒专干、村(社区)干部、社区民警、村辅警深入乡镇、村(社区)开展摸排清理,进一步准确掌握“外流贩毒前科人员”、“重点外出务工人员”底数。目前我县外流贩毒人员XX人,圆满完成XX 县禁毒委交办的“不新增1人”的目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压降了XX%。三是涉毒严打斗争必严。深入开展“两打两控”、集打斗争等行动,2020年已办理行政案件XX起,累计查获吸毒违法人员XX人;强制戒毒XX人,社区戒毒XX人,社区康复XX人;“逢嫌必检”“出所必接”完成率XX%,强制隔离戒毒执行率上升至XX%。在“堵源截流”专项行动中,我县利用流动查缉站侦破涉毒案件XX起,抓获涉毒嫌疑人XX人,缴获各类XX克,超目标任务XX%。办理各类刑事案件XX起,刑事拘留XX人,逮捕涉毒犯罪嫌疑人XX人,移送起诉XX人,打击团伙犯罪人案比XX,超过目标值XX%。破获部督案件XX起,抓获犯罪嫌疑人XX人,缴获各类总计XX余克。

二、下步工作打算

1.责任再压实。按照《XX禁毒工作责任制规定》,明确和落实好乡镇、成员单位主体责任,将各项工作和任务再细化、再分解。以贯彻落实中办52号和《XX 省禁毒工作责任制规定》为抓手,深入治理突出问题,全力实施三年行动方案,坚决扭转毒情严重面貌。

2.宣传再推进。充分发挥新闻舆论、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公安司法等职能部门的作用,从多个方面推进禁毒预防教育宣传;充分发挥城镇街道社区、农村和各个企业的作用,推动各类学校、流动人口、易染毒高危群体的禁毒预防教育宣传;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用危害的典型事例教育群众,用禁毒斗争的巨大成效鼓舞群众,激发群众参与禁毒的热情。

3.打击再深入。大力开展外流贩毒整治,集中破获一批重特大案件,抓获一批XX 籍在外毒枭,坚决遏制我县外流贩毒发展势头,确保完成“外流毒贩人数下降XX%、外省县 抓捕并打击的外流贩毒人数达到前三年平均数XX%”的目标任务。

第9篇

关键词:高危污染行业事故危害风险评估

Abstract: the Harbin city is the national northeast old industrial base, urban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family engaged in the production of dangerous chemicals unit, the enterprise distribution in the boroughs, once produce pollution accident, if the consequences are serious, serious threat to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security. The enterprise according to the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 after identification, choose the two representative and risk bigger enterpris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model prediction, calculates the pollutants once it has broken the pipeline leak or two cases of leakage rate, and the resulting poisonous and harmful gas in the air the change trend of the law and migration, corresponding emergency measures.

Keywords: high-risk pollution accident harm industry risk 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B845.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哈尔滨市(包括区县)现有从事危险化学品(石油、化工、医药)生产单位89家,其中石油炼制企业2家,主要生产苯酐、油脂、汽油,柴油,航煤,聚丙烯,精丙烯等;化工企业72家,主要生产盐酸、液氯、烧碱、PVC树脂、次氯酸钠、苯酚和丙酮等化工产品;医药行业15家,主要生产各种化学药品及中成药。这些企业分布在我市各行政区,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人民生命和财产将受到极大威胁。因此,对高危行业进行污染事故环境风险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本研究主要针对哈市5家重点石油、化工、医药企业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原料(指气体或极易挥发为气体的液体)、产品的储罐,一旦发生泄漏或爆炸,所产生的对周围环境和人群的影响。

由于篇幅限制的原因,不能在此论文中将5家企业的全部有毒有害物质进行论述,只对其中2种重大危险化学物质进行阐述。

物质危险性识别

经调查,2家重点企业存在液氨、液氯重大危险源。

表1高危污染源调查统计表

(一)分析内容

根据上述企业生产规模、性质和特征,确定危险化学品在事故发生情况下的泄漏量(根据生产过程或储罐容量来进行计算)。

(二)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

泄漏量计算应根据事故发生的类型来分别计算:包括液体泄漏速率、气体泄漏速率、泄漏液体蒸发量计算。

1.液体泄漏速率

液体泄漏速度QL用柏努利方程计算:

本法的限制条件:液体在喷口内不应有急剧蒸发。

2.气体泄漏速率

当气体流速在音速范围(临界流):

后果计算

(一)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

本研究将根据我市气象条件,采用改进烟团模式,模拟事故状态下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环境的时空分布特征。

根据泄漏方式为有限时间内连续排放,我们在烟团模式的基础上作了改进,即把T时段内的连续排放源看作多个瞬间烟团在下风方某点(x,y,z)造成的浓度迭加。由此得出下面的扩散模式:

(x,y,0,t-ti)

四、风险计算和评估

(一)风险评估原则

大气环境风险评估,首先计算浓度分布,然后按GBZ2《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规定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给出该浓度分布范围及到达时间。

(二)风险计算与评估

后果综述用图或表综合列出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后所造成的多种危害后果,包括:各关心浓度污染物到达时间、影响范围等。

将预测结果填入下表(本表所列结果,为不采取任何应急措施,在自然条件下的单纯大气扩散结果)。

管道泄漏情况下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后毒气团分布预测计算表

五、应急措施

当泄漏事故发生后,应立即疏散现场工作人员,由应急处理人员关闭罐区围堰闸门,防止危险化学物质外泄。若发生火灾,应将消防水以及携带的危险化学物质导流至事故应急防渗储池,并关闭储池排污口,待灭火后进行回收或处理,以确保危险化学物质不外流,以免污染地表水体及地下水。

(一)华尔化工厂主要化学物质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1.液氯

泄漏处理措施: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切断泄漏源,高浓度泄漏区,喷雾状碱液水吸收。严禁在泄漏的液氯钢瓶上喷水。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所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钢管将泄漏的氯气导至碱液池,彻底消除氯气造成的危害。泄漏现场应去除或消除可燃或易燃物质,所使用的工具严禁沾有油污,防止发生爆炸事故。

防护措施:

①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②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③身体防护: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④手防护:戴橡胶手套。⑤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急救措施:如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就医。如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果吸入该物质,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

(二)中煤龙化主要化学物质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1.液氨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废料液用水稀释,加盐酸中和后,排入下水道。造纸、纺织、肥料工业中的含氨废料回收使用。

防护措施:

①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②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③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④手防护:戴橡胶手套。⑤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急救措施:如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如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如果吸入该物质,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参考文献

张志泉.事故性泄漏的有毒气体的风险性评价.北方环境,2004(4)

韩忠峰,宋学英,时爱民.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准备与响应.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9):60-62

黄学军,张仁.苏州市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实施.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2(4):5-9

李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及应急监测.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82-84

作者简介

李双江 出生于1978年7月,现工作于哈尔滨市环保产业办公室,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科研、环境评价、环境规划,

张蕾 出生于1980年5月,现工作于哈尔滨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科研、环境评价、环境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