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调查研究的常用方法

时间:2023-06-30 16:07:45

导语:在调查研究的常用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调查研究的常用方法

第1篇

【关键词】药物依赖;同伴推动抽样法;艾滋病/性病。

【中图分类号】R1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2-007-05

药物依赖,世界卫生组织称为药物滥用,是指非医疗用途的、长期的、反复的、并不断增加药物剂量为特征的强迫性自行摄入行为。药物依赖行为,特别是共用注射器药物依赖的方式造成了多种疾病在全球持续流行和传播,给全世界造成巨大的健康损害和经济损失,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据2007年中国艾滋病疫情评估,因静脉注射感染艾滋病约占年新发艾滋病感染者人数的40.2%。自1989年在云南省瑞丽县吸毒人群中发现HIV感染者以来,云南省一直是中国艾滋病疫情的重灾区。全球范围内的许多研究者在这一人群中开展了与共用针具、不安全、多性伴等行为有关的研究和调查。

目前我国针对药物依赖者的相关文献资料主要来源于戒毒所,但我国绝大多数的药物依赖人员集中在社区,他们处于自然状态下,所以来源于戒毒所的调查资料在一定的范围上就显得不科学也不准确而在社区自然状态,药物依赖行为不仅是一种违法行为,同时也受到世俗的道德批判,因此社区中的药物依赖人员更愿意将自己的身份或行为隐藏起来,形成与外界相对隔绝、常人难以接近的社会网络,这就是所谓的难以接近人群(hard-to-reach pop-ulations)和隐蔽人群(Ilidden populations)。而要了解这类人群的行为特征、开展针对这些人群的调查研究.其挑战就在于获得代表性良好的样本。以往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常用的概率抽样对普通人群的流行病调查较为适用,而对于药物依赖人群这样的难以接近人群和隐蔽人群就需要很大的样本量才能接触到其真实特征,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另外,因为这类人群隐蔽.难以确定调查的样本量。所以,针对这类人群的调查研究所面临的首要挑战是设计出既可行、偏倚程度又尽可能低的抽样方法

既然概率抽样方法不适用,那我们来看看非概率抽样的方法。随着统计学的不断发展,学者们已经研究出许多较为成熟的非概率抽样的社会调查方法,能够通过少量的分析样本,即可准确地估计和描述总体人群的特征。现在国外的很多研究机构更多的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respondent driven sampling,RDS)对药物依赖人群和男性同性恋者等难以接近人群的行为进行调查研究。以下将对这种新方法和国内常用的非概率抽样方法进行比较,对今后针对难以接近人群的调查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借鉴。

1 同伴推动抽样(respondent-driven sampllng)

同伴推动抽样 (respondent driven sampling,RDS)是一种新的流行病调查方法。该方法来源于1958年Coleman设计的链式推举法。用于研究社会网络的特征。1982年,Sniiders进一步补充说明了链式推举法更适用于推断社会网络的结构而不是其特征。随后Heckathorn和Broadhead分别于1994和1995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和俄罗斯雅罗斯拉夫尔市的IDU人群中对此法进行了改良而形成了RDS法11引。自2005年赵金扣教授等在北京市男性同性者调查中实施以来,现已逐渐被我国广大学者接受.成为研究隐藏人群的一种重要的抽样研究方法。

1.1 理论基础:

1.1.1 社会网络概念的引入:

RDS法源自于传统的滚雪球抽样方法,在抽样方式上承袭了滚雪球抽样法的基本形式。因为RDS法加入了社会网络的概念,解决了传统滚雪球抽样无法推论总体特征的问题。社会网络分析(socialnetwork analysis)是一种分析社会结构的理论和方法.它将个人或群体视为一个个点,将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联系视为一条条连线。整个社会结构就可以视为由各个点及其连线构成的一张大网络(scott,2001)。RDS法根据社会网络理论,认为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网络之中的,即使是这些隐藏人群也不可能是完全与世隔绝的个体,他们内部之间也存在相当的联系既社会网络。我们可以先找到在这个网络中较为资深的人员。从他开始摸索出他所在社会网络的特征,而一旦我们知道了构成这样隐藏人口社会网络的情况.我们也就可以对隐藏人口的总体特征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米尔格拉姆(Milgram,1967:1-6)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社会网络通常包含5人,所以只要保证RDS的调查链足够长,那些在网络中相对封闭和孤立的人员也会被纳人到研究样本之中。

1.1.2 马尔可夫过程:

RDS方法中的网络招募方式被赫克索恩证明实际上是一个一阶马尔可夫过程(first-order Markovprocess)。马尔可夫过程是指每次事件发生某一状态的转移时,都只与该事件的上一状态有关,而与过去的状态无关。由此可以得出两个基本定律:第一,只要保证足够的调查轮次,无论调查招募者的起点情况如何,最终都可以达到样本的均衡状态。所以我们在研究开始选择的首轮调查对象无需刻意保持随机性。第二,通过RDS方法抽样可以很快达到样本的均衡状态,因为一阶马尔可夫链的收敛速度是很快的(Heckathorn,1997:174-199)。这个定律则表明RDS方法一般无需经过很多轮次即可达到样本均衡,再增加样本也不会得到更多新的情况。赵延东通过举例构建了招募转移概率矩阵证明,通常只需调查六轮即可达到样本均衡。

1.2 特点:

1.2.1 双重激励机制:

RDS法的一大特点在于其招募新受访者的机制,这种招募机制称为双重激励机制(dual incentivemechanism)。所谓双重激励,是从两个意义上说的。首先,每个受访者参加此研究后,不但可以在接受调查时得到一份奖励,还会因自己招募到新的受访者而得到奖励,这对他们构成了一种双重激励。其次,对除首轮调查对象以外的每个受访者而言,参加研究不仅会使自己得到好处。而且可以使他/她们的朋友――即招募者得益.这也对受访者形成一种双重的激励促使他们积极加入到研究中来。与传统雪球抽样法不同的是,RDS法不是要求这些初始受访者简单地推荐新的受访者,而是通过物质激励要求他们直接招募新的受访者来接受调查,这正是该方

法又被称为受访者推动法的原因所在。

1.2.2 网络招募方式:

依靠目标人群中首轮调查对象的网络关系去征募该人群中具有相同行为特征的其他成员。利用他们的网络关系影响调查对象,这样既可以减少调查对象的心理负担.增加应答率,还易找出隐藏较深或从未暴露的个体。得出这一群体的特征。首先,这类人群更愿意接受“朋友”的建议接受调查。这不但能使自己和朋友得益,而且作为有着相同经历的人,“朋友”已经接受了调查并且介绍自己参加,应该更“安全”。另外,在回答问题时也更容易减少排斥、抗拒心理,得到最接近真实情况的信息。

1.3 RDS法的优缺点:

首先,RDS法采用双重激励,比滚雪球抽样法的单向激励机制提高了征募效率。

其次.RDS法要求调查对象由同伴征募而不是由同伴向调查员指证,减少了招募过程中拒绝参加的比例.保护了应答者的隐私。减轻了应答者抗拒、排斥的心理,得到的信息也更接近真实,这也是其他调查方法难以达到的。

再次.RDS法不需要随机选择种子.只要种子是目标群体中的成员,无论用何种方法选择都不会影响抽样结果.通常只需5-6轮推荐后样本特性即达到均衡。

最后,RDS法要求的样本量较小、调查表简单,除需要调查的专业问题外,仅需附加少量问题即可达到调查目的。另外,该方法解决了多年来开展隐蔽人群调查面临的困境,可以用样本较为准确的推断目标人群的特征,是最接近于概率抽样的调查方法.为获取有效的人群估计和可比较的科学数据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但是,也有文献报告由于没有严格按照同伴推动抽样方法的执行.没有精心选取研究开始时的种子,没有限制招募同伴的人数,也没有记录评估每个同伴招募者个人网络的大小.无法估计样本人群的入选概率,因而最终形成的还是一个非概率样本。另外,RDS法需要较多的费用,除了被调查对象本身的补助外还需基本等同的金额做为推荐奖励资金,所以在研究经费方面存在较大压力。并且该方法需要专门的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该软件并非国内业界人士所熟悉.在操作分析方面可能存在问题。最后,虽然国外的社会网络研究表明一个人通常的网络关系只有5人。但我国却没有相关的社会网络研究报道,这也可能使调查结果存在偏倚。但总的来说,RDS法是现在在难以接近人群和隐蔽人群研究中较新的研究方法,还有待完善和发挥更大的潜力。

2 滚雪球抽样(snowball sampiing)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针对难以接近人群和隐蔽人群最常用的抽样方法就是滚雪球抽样,它是链式提名法(chain referral samples)的一种。Goodman于1961年对滚雪球抽样方法进行了优化而被广泛应用于针对难以接近人群的调查研究㈣。滚雪球抽样最主要的缺陷是存在很大的抽样误差,无法确保总体中所有成员被纳入样本的概率相同,因此无法根据样本来推论总体的情况。通常提供研究线索的调查对象更愿意介绍社会关系网络中社会地位、经济水平及行为特征与自己相同或接近的其他人的情况,使得最终获得的样本不具有代表性。在滚雪球抽样中.最终获得的样本特征深受最初选择首轮调查人员特征的影响。在抽样的实际实施过程中.滚雪球抽样所得到的样本也偏向于选择更合作的和具有更大社会人际关系网络研究的个体,潜在的或未暴露的个体就很难纳入到调查中,他们的危险行为和保护行为可能有所不同,导致在调查中产生严重的选择偏倚。滚雪球抽样所得到的结果不适合外推到更大人群中。

3 以机构为基础的抽样(facility-based sampling)

从不同的机构招募难以接近人群和隐蔽人群也是一种常用的抽样方法。选择恰当的机构进行调查,例如美沙酮门诊、针具交换点以及戒毒所是发现注射药物依赖者的重要来源。但是,这种以机构为基础的抽样方法存在较多偏倚难以克服。第一,是与当地的法规有关,即当地是否允许设立这些机构,以及是否允许在某一地点设置机构:第二,该人群是否愿意去这些机构寻求服务。例如,美沙酮门诊提供替代治疗服务.可能吸食海洛因的人愿意去,而吸食可卡因的人可能不去.所以以机构为基础的抽样存在会有选择偏倚。第三。在一些特定的地点,如政府机构、戒毒所等因被调查人员的心理负担较重.所做调查会存在应答偏倚。

4 时间地点抽样(time-location sampling)

因单一的以机构为基础的抽样存在较多偏倚.最近几年也有人开始利用时间地点结合的抽样方法.针对难以接近人群和隐蔽人群经常在特定时间聚集在特定地点的特征开展抽样调查,也称为时间空间抽样(1ime-space sampling),例如注射药物依赖者常集中在“注射场所”等。因为可以计算所选场所及调查对象被选中的概率,因此时间地点抽样被认为是一种概率抽样方法。但是,除非这些人群中全部或比例非常高的人聚集或定期聚集在场所内.才可能包含在抽样框内;否则,这种抽样方法也存在较大的选择偏倚。理论上,若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是可以收集到包含所有场所在内的抽样框的,但事实上却很难达到.因为这些场所的目标人群是随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变化的。另外,这样的场所也时常更换,调查中常出现找不到调查对象或重复调查的情况。5关键知情人抽样(key informant sampling)

1985年Deaux和Callaghan提出了关键知情人抽样,它是通过选择专门的有知识的应答者,从而了解其他人的行为.以减少应答偏倚。例如,通过调查社会工作者、咨询员、公共卫生官员或大众信息传播者来了解使用和方式。这种方法减少了社会期望偏倚(一种为迎合社会主流观点而有意夸大或掩饰某种行为导致的偏倚)。但是,这种方法也会增加其他一些偏倚:首先.关键知情人是专业人员的话,他们的专业定位会造成应答偏倚;其次,关键知情人可能缺少一些详细知识,如他可能知道其他人的性伴数。但中安全套的使用频率却不清楚;再次,关键知情人与潜在对象之间的选择不是随机的,例如若存在未被关键知情人了解的人员时。则关键知情人回答的信息代表性就很差,存在较严重的信息偏倚。

第2篇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探索性教学 本科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041-02

笔者所教授的课程主要是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药用植物学涉及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分类鉴定特征,而生药学的主要内容是对生药进行真伪优劣的鉴定。为了做好教学工作,笔者长期对药用植物和生药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查资料和对本地的药用植物及生药的种类、分布、常见的混淆品等进行了实地调查,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对搞好教学工作有极大的帮助。本文笔者谈谈探索性(研究性)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 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说起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涉及的内容繁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产生畏难情绪,尤其是以西医为主的医学院校,有学生认为学习中草药知识没有什么用。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种种误区,笔者用自己对药用植物的研究、探索方法及体会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说起,如以中草药美容、减肥、增强记忆、预防近视、防治感冒、治防冻疮等话题作为开场白,并将与上述有关的新鲜植物带进课堂,具体介绍每种药的作用。这种做法从一开始就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个个都专心听讲,课后询问中草药治疗的相关事宜。笔者因势利导,向他们讲述自己的实践体会。

1.防治感冒

感冒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笔者患感冒后,就自己采药进行中草药治疗。冬天感冒就用马鞭草科的马缨丹煮水喝;夏季感冒就用唇形科的薄荷、禾本科的香茅、忍冬科的金银花等泡茶喝。学生纷纷效仿,经过亲自试用,感觉效果不错,于是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并开始运用探索性(研究性)方法进行学习。

2.减肥

现代生活水平较高,人们摄入营养物质过多,造成肥胖。如何让减肥既健康又科学?笔者尝试了一些中草药减肥法。向学生推荐豆科的草决明,它有润肠通便、清肝明目的作用,适量饮用,不但可清除肠道垃圾,还有保护视力的作用。笔者还告诉学生,自己开始时心急,使用了蓼科的大黄,效果很快且作用明显,结果发现产生依赖性,不吃大黄就便秘;而使用草决明,用量5~10克/次,将其炒黄,磨成粉,泡水喝,像喝咖啡一样香。这个话题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兴趣,笔者就趁机介绍草决明、大黄的识别特征及蓼科、豆科的识别特征,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并对其化学成分和功效记得很牢固。

二 将探索性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1.抗菌草药的筛选

笔者曾经患有脚气病,脚部红肿溃烂,痒得难受;在外地学习期间,又染上了体癣。查阅中草药治疗皮肤病的大量资料,然后进行抗真菌中草药筛选,并自己试用,疗效好的中草药就进行抗真菌试验,从中筛选出几种抗真菌效果不错的中草药,然后又进行抗真菌活性成分的筛选,从而找到了蓝雪科植物白花丹,其抗真菌活性成分为白花丹醌,它对红色毛癣菌等致病真菌的抑菌浓度为10-6克。学生听到这些研究结果,感到中草药用处很大。于是,笔者引导学生上网查前人研究过的抗真菌中草药,其抗真菌活性成分分别是什么。还常常将生药学教研室及我院一些老师的抗真菌研究情况和结果告诉学生,引起了学生,尤其是患有皮肤病的学生的极大关注。他们很想知道这些中草药长什么样,笔者就把从野外采来的新鲜植物标本在投影设备中放大展示,不但告诉学生这些药用植物的识别特征,还因势利导介绍其所在科的主要识别特征,进而谈及化学成分、抗菌的有效成分及其主要功效。学生反应热烈,教学效果很好。

2.常用中药的真伪鉴别

笔者平时非常关注中药真伪优劣的鉴别,经常到药材公司、药店、药摊作调查研究,发现有可疑的药物就拿来进行鉴别,并查阅文献资料报道的常用中药做假及掺假的相关内容。经过十几年的潜心研究,基本摸清了桂林乃至广西经销的中药哪些种类有混淆品,一般用什么植物混充及掺假等。并将这些多年调查研究的结果在课堂上一一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懂得中药真伪优劣鉴别的重要性及从中明白如何去鉴别中药的真伪优劣,从而较好地掌握了中药的四大鉴定方法。如在红花鉴别的实验课堂上,一是水试,拿烧杯,加水,抓一把红花投入水中,不久就会看到杯底有一层沙,水变成了金黄色,红花不褪色。二是显微鉴定,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块的似方晶样的块片,但比方晶块大得多的沙子。三是用灰分测定的方法,检查掺沙的程度,使学生了解中药掺沙的鉴别方法。在讲到各种相关的生药的时候,笔者把自己调查研究所得资料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如数家珍,还用学生买了假药的事例警示大家谨防上当。如有个女生在桂林买了一棵人参,我就问她人参的产地和形态特征,引导她鉴定人参,结果发现买的不是五加科的人参,而是马齿苋科的锥花人参。这样让学生在研究中进行学习,不但知道实际工作中应如何进行中药真伪的鉴别,而且掌握了中药的鉴别方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还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深入药材市场进行调查研究,用生药学知识检验药材市场出售的生药。在调查中发现可疑的药,买回来研究,果然发现有假药和掺假的药,如王不留行不是正规的麦蓝菜的种子,而是用桑科的霹雳冒充;用麦冬的根状茎染黄冒充黄龙草……通过调查研究,使学生亲眼看到药材市场上出售的假药,认识到生药真伪鉴别的重要性,同时提高了生药真伪鉴别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将自己的研究及探索方法传授给学生,结合生动的事例、适当的比喻、鲜活的材料、彩色的画面,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得到极大提高。课堂及课后学习气氛十分浓厚,每节课学生都有问题,把我当成了百科医生。每当问到剂量和配方之类问题,我就引导学生自己去查有关书籍,或上网查资料,让他们带着各自的问题去探索、研究;并将他们探索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其他学生。例如,2003级药学本科有个女生,咳嗽很长时间,输液也不见好转。她就问笔者有什么中草药可以治。笔者就告诉她,药用植物中有一种叫夜合的木兰科植物,用其叶蒸冰糖,治疗咳嗽及慢性咽喉炎效果很好。她试用后,很高兴地告诉笔者,她的咳嗽很快就痊愈了。笔者把这个信息告诉学生们,得了咳嗽及慢性咽炎的学生,都尝试吃夜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学生体会到,中草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及研究息息相关。

三 结束语

轻实践,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不利于学生思维、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因此探索性(研究性)教和学是让教师和学生注重实践,不但教师自身要探索和研究,而且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边学习边研究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3篇

一、前言

主要的电子设备维修方式是定期做电力系统检修,往往只是凭借着运行的经验制定检修周期,不能够准确的做定期维修,而导致维修不足或过度。维修的不足会导致设备达不到可靠性的要求,很可能会造成设备障碍甚至会给国家电网的安全带来危险。过度的维修不仅会增加维修费用,还很有可能会将本无故障的电器修出了故障。

二、电力系统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检修的流程与方法

电力系统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和检修流程包括:首先调查研究检修前的状态,其次对电路故障点与故障范围进行分析,再次要试验控制电路,最后应用经验进行故障电路检修和利用电工常用仪表进行故障诊断五个方面。

(一)调查研究检修前的状态

调查研究是故障分析和设备检修的重要工作,检修工作的大部成功都可归功于正确全面的调查研究。问、看、听、摸是主要的调查研究方法。问,对设备发生故障前的异常状态、以前的病史、发生故障前是否错误操作等进行询问;果果是第一次接触该设备,应该将对该设备的控制关系,各项操作功能和顺序向使用者了解清楚,分析故障的的原因并快速的将故障点找出;看,对熔丝、熔体、接触点进行查看,如果故障还在出现,看接触点是否有火花;听,异常声音是否存在于运行的继电器、电动机、变压器等在机械中;摸,将电源切断,用手背对机壳、线圈进行触摸,判断是否有过热的现象。

(二)分析电路确定故障点与故障范围

复杂设备的电路,分析故障时要根据电器的原理图和控制关系的范围进行确定,找出故障点。控制电路和主电路两部分是电气设备总电路的构成,主电路的故障直观、简单、容易查找。控制电路是由复杂的很多个环节及基本单位组成的。它们根据设备功能、控制要求与生产工艺通过组合就像积木块一样一起完成任务。要确定故障口就要在维修时通过故障现象结合原理图和控制关系。

(三)试验将电路控制

如果在外部没有找到故障点,可将电源通电进行试验,控制电路的动作对故障点逐个排除。例如操作开关时,对线路中的相应电器进行检查,如果有没反应的电器,就查看没反应电器存在的问题。如接触点的磨损,线圈的损坏等症状。其次再将相关的电路进行检查。这样的方法一般较适于维修人员熟悉的电气控制。在试验时,切记要断开运动电器的电源,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伤害。

(四)将故障电路应用经验进行检修

检修类似或者相同的设备故障时可以运用平常在检修时积累的经验。例如起动的控制电路发生故障变成点动的不能自锁,其故障点通常是通电闭合的时候接触不良或者是接线处松动。万能铣床X62W型的变速冲动如果失灵。大多的原因在于冲动开关的触点在闭合的时候接触不良,此外开关松动、位置的变化、也是造成失灵的原因之一。检修时运用积累的经验是故障检修时提高速度最有效的方法。在平时,对电气故障检修完毕后,对发生的故障现象、出现故障的起因、出现故障时的处理方案和减少发生故障的频率方法进行分析并将相关的记录做好,并将设备检修等相关工作的提高进行总结,使检修工作水平更好的得到提高。

(五)进行故障诊断时利用电工常用仪表

维修工作人员通常用电工仪器仪表进行测量并判断电路的故障。将其运用的恰当能够使查找故障点更加迅速。

1.测量电压法

如果要对电器元件中的接点电压或者故障电路中的线路电压进行测量,就要将万用表开关调动成档位合适的交流电源,采用分断电压测量法或分阶电压测量方法才可判断出故障点。

2.测量电阻法

测量电路故障的线路电阻或电阻接头时,必须先将电源断开,将万用表置于适合的电阻档位,才能够判断出故障点。当测试点之间的电阻显示为无穷大时,证明接触点或电路开路;当测试点之间的接线或者接触点显示为接触不良时,说明电阻增大了许多。

3.短接法

在检修的时候,如果有电路带电的情况,我们就要将怀疑接触不良或断路的部位用一根较好的绝缘导线进行短接。例如某段电路若断路,我们在用绝缘导线短接到这段时,电路就会接通。一般的情况下我们采用的短接法是长短结合短接法。这种方法就是一次短接一个或者短接多个触点对电路进行故障检查。进行电阻测量方法时,必须要在检修前停电,这样的安全性较好。但有的时候组织测量的不准确会导致判断的错误,尤其是在并联电路较多时忘记断开电阻的情况会更容易出现。判断比较准确、检修较快的是电压测量法,但是这种方法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使用短接法检修故障时可只用绝缘导线和试电笔,不用万用表就可进行,而且短接法的判断速度相对较快,但是对于线圈、电阻和绕组就不可以用这种办法,因为这是带电检修会有危险性,应该要注意安全。可以将上面的方法相互利用,这样就可以使检修的速度快且检修结果准确。

第4篇

【关键词】住宅;空调;能耗;调查方法;准确性

引言

近十多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住宅空调器的拥有量快速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统计数据分析[1,2],从 1995 年到 2010 年,我国城镇住宅空调器拥有量从0.09 亿台增加到 2.61 亿台,十五年间增长了 28.5 倍,呈现出爆炸性增长的趋势,这使得我国住宅空调能耗快速增加。如何防止住宅空调能耗的过快增长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中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住宅空调能耗数据是住宅节能设计、节能评价与标识、节能技术研究、空调器能效标准制定、住宅绿色节能标准和相关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因此准确 把握我国住宅空调能耗的状况和特点是做好住宅空调节能工作的基础,由于住宅空调设备通常为间歇运行方式,无论是采用理论模拟方法还是采用调查测试的方法,准确获取住宅空调能耗数据的难度都很大,以往住宅空调能耗的相关研究结果的差异较大。

我国住宅空调器通常为间歇运行,其能耗影响因素很多,不仅与当地气候条件、建筑热工状况、建筑通风状况、人员等内扰情况、空调器性能和能耗特性等众多客观技术因素有关,还与住户安装空调器的台数、尤其与住户空调行为方式等主观行为因素有很大关系,而且不同住户的空调行为呈现出很强的差异性和随机性,采用目前的理论分析方法还难以对此进行准确计算分析。为了了解住宅空调能耗的真实状况和特点,必须进行实际调查研究,因此住宅空调能耗调查是住宅空调节能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近十多年来,不少学者进行了住宅空调能耗的调查工作。目前住宅空调能耗的调查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住户电表抄表拆分调查法(以下简称抄表拆分调查法)和空调器单独设电表的直接实测调查法(以下简称设表实测调查法)三种。其中设表实测调查法是直接测试空调器的能耗,因此是最准确的。但由于住宅空调器都分散在住户家里不同房间中,采用设表实测调查法进行大规模住宅空调能耗调查的难度和费用都比较大,因此该方法很少被采用,以往住宅空调能耗调查工作基本都是采用问卷调查法或抄表拆分调查法。但这两种调查方法都是间接调查方法,它们的准确性如何?这是住宅空调能耗调查工作中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重要问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是调查工作的生命,不准确的空调能耗调查结果可能会产生误导作用、甚至可能给节能工作造成严重损失,因此有必要对目前常用的住宅空调能耗调查方法的准确性进行分析研究。

1、调查方法简介

在2011 年夏季,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抄表拆分调查法和设表实测调查法三种调查方法,对北京市城区内 30 多个住户的空调能耗进行调查,其中满足本研究要求的有效住户样本为 27 个。三种调查法的概况如下:

问卷调查法是给调查对象发放调查表,住户根据电费缴费情况估算出空调用电量,有些住户给出空调能耗的估值范围,这种情况取其中间值。

抄表拆分调查法是对调查对象的住户电表进行定期抄表,通过春秋过渡季用电量 的平均值计算出基础用电量,将住户空调季用电量减去基础用电量计算出空调用电量。

设表实测调查法就是在调查对象的每台空调器上都设置一个电能计量插座,直接计量空调用电量,电表的测量精度为 1 级。27 个住户共有 69 台空调器, 其中一台是分体柜式空调器, 其它均为分体壁挂空调器。

2、 三种住宅空调能耗调查方法的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通过对三种住宅空调能耗调查方法的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

1)问卷调查法的误差较大

住宅空调能耗问卷调查法的最大正偏差为 1111 度,最大负偏差为-133 度, 平均值偏大23%。可见问卷调查法主要依靠住户主观感觉进行空调能耗估算,因此其误差较大,尤其对具体住户空调能耗的调查误差很大。

2)抄表拆分调查法的误差较小

住宅空调能耗抄表拆分调查法的最大正偏差为 114 度,最大负偏差为-45 度, 平均值偏 大 6%。抄表拆分调查法利用实测数据进行拆分,其误差较小,尤其平均误差较小。

3 、结语

为了对住宅空调能耗调查方法的准确性进行定量分析,于 2011 年夏季,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抄表拆分调查法和设表实测调查法三种调查方法,对北京市 27 个住户的空调能耗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下列主要结论:

1)问卷调查法的误差较大

对于具体住户, 住宅空调能耗问卷调查法的最大正偏差为 1111 度,最大负偏差为-133度, 平均值偏大 23%。可见将问卷调查法的误差较大,其平均值偏大较多,对具体住户空调能耗的调查误差很大。其调查准确度难以满足空调能耗调查研究工作的要求。

2)抄表拆分调查法的误差较小

对于具体住户,住宅空调能耗抄表拆分调查法的最大正偏差为 114 度,最大负偏差为-45 度, 平均值偏大 6%。可见抄表拆分调查法的误差较小,尤其平均误差很小,其调查准确度可以满足空调能耗调查研究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 1996 [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6 .

[2]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 2011 [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

[3]万旭东, 谢静超, 赵耀华, 等. 北京市夏季住宅用能节能潜力调查及分析[J]. 建筑科学. 2008,24(6): 19-24.

[4]张英. 商丘市城市居民住宅能耗调查与分析[J]. 建筑科学. 2007, 23(6): 68-71.

[5]简毅文,李清瑞,白贞. 住宅夏季空调行为对空调能耗的影响研究[J]. 建筑科学. 2011,27(12): 16-19,86.

[6]徐俊芳,田昕,文, 等.北京市住宅小区建筑全年能耗分析[J]. 节能技术. 2011,29(3): 252-255.

[7]李兆坚,江亿, 魏庆芃. 北京市某住宅楼夏季空调能耗调查分析[J]. 暖通空调, 2007,37(4): 46-51.

[8]武茜. 杭州地区住宅能耗问题与节能技术研究[D].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第5篇

关键词:在职工程硕士;学习特征;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07-0096-0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的在职工程硕士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了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运输与土建学院、机电学院、电气学院、软件学院等学院在职工程硕士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团体施测的方法,集中发放问卷143份,回收有效问卷140份,有效率为98%,并使用SPSS数据同时分析工具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的方式进行,以访谈法进行辅助和补充。高校在职工程硕士在线学习特征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由在职工程硕士进行在线学习时的学习喜好和学习需求两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在线学习条件、课程形式、学习评价、应用方式、认可度等5个一级指标,以及学习终端喜好、学习时长倾向、学习评价时机等13个二级指标。问卷经过了小范围试用并多次修改完善,以保证其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本次调研采取直接施测和间接施测两种方式,即包括研究者自己进行的调查研究和委托北京交通大学相关学院同学或教师进行的调查研究。问卷的发放和回收由研究者自己完成。问卷回收后,相关的数据统计与分析由研究团队合作进行。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在职工程硕士在线学习喜好

(1)常用在线学习终端。

回收的140份有效问卷中,在职工程硕士学生常用的在线学习终端中以个人电脑为主,占66%,其次是手机客户端和平板电脑,分别占28%和5%。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虽然手机与无线通信网络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个人电脑仍旧是在职工程硕士进行在线学习的主要终端。

(2)常用学习交流工具。

在职工程硕士学生常用的学习交流工具有微信、QQ、电子邮件、在线论坛等。由于不同通信工具的功能侧重点不同,学习者在选择使用学习交流工具时,会同时使用多种交流工具为学习服务。在职工程硕士学生选择学习交流工具的调查结果如下页图1所示。

由下页图1数据可以看出,微信、QQ等实时通信工具是学习者最常用的学习交流工具,学习者在使用通信工具进行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对信息传输的实时性有较高的要求。

(3)一周在线学习时长。

由访谈可知,在职工程硕士突出的“工学矛盾”,使学习者的学习时间难以集中。本研究对在职工程硕士这一特殊群体一周内用于在线学习的时间进行了调查。

研究结果表明,将近80%的被试者一周中用于在学习的累积时间为2~6小时,即对在线课程设置时,为使学习者能有效地进行学习,学习资源不宜过多,一般在4小时左右能够完成学习为宜。

(4)学习终端与学习交流工具选择的相互影响分析。

不同的学习交流工具在不同终端的运行模式和性能不同,本研究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在选择终端进行学习和选择学习交流工具之间存在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如图2)。

结果表明,无论学习者选择哪种交流工具应用于在线学习过程中,个人电脑始终是学习者最为常用的学习终端。但手机因其便携性更有利于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加之它的智能化不断增强,也逐渐成为学习者用于在线学习的主要终端之一。

学习终端对交流工具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微信具有跨平台性、开放性和易用性的特点,这就使得学习者无论选择何种学习终端,微信都是学习者最常用的交流工具。

2.课程形式

(1)学习者的资源类型偏好。

常见的在线学习资源包括视频资源、演示文稿、演示动画、其他辅助文档等,学习者在进行在线学习过程中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的选择结果如图3所示。

调查结果表明,课程视频和演示文稿仍旧是学习者最常用的学习资源类型。

(2)课程结构需求。

一个典型的在线课程平台应包括公告栏、课程说明、会议室、班级列表和学生主页、作业/测验、评价、元数据、同步协作工具、多媒体资源库、文档上传区、日历、搜索工具、书签、导航模型等模块。其中的课程页面上包含的内容有课件(视频+习题)、课程讲义、课程信息(学习目标及考核方式等)、讨论区、学习进度等。本研究就学习者对主要课程结构的需求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课程内容本身仍是学习者特别需求的部分,包括视频和测试试题、课程信息、课程讲义等。

(3)课程学习单元时长需求。

学习单元是教与学过程中的课程学习的基本组成单位。本文就学习者对课程学习单元的时间长度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在职工程硕士认为比较合适的长度是10~15分钟,占比49%,次之是5~10分钟,占比33%,少于5分钟的占比4%。因此,在建设在线课程,对授课单元进行分解时需要充分考虑在职工程硕士对时长的接受度。

(4)课程资源长度对学习者一周在线学习时长影响分析。

在职工程硕士在线学习时间的碎片化,决定了学习者对学习资源的学习时长有一定的要求。本研究就在线课程基本资源时长对学习者学习时长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结果表明,当单个在线课程资源时长在5分钟内时,50%的被试者一周累积学习时长可以达到2~4小时;当单个在线课程资源时长在5~15分钟时,绝大多数被试者一周累积学习时长可以达到4~6小时。单个在线课程资源时长对学习者的学习累积时间有一定的影响。

(5)学习者对在线课程授课人员的期望。

在线课程模糊了学生与教师的界限。在线课程中的讲授人员可以是教师、教辅人员、企业人员、行业专家,也可以是以往的优秀学生。不同主讲人员有着不同的授课特征,在职工程硕士对授课人员的期望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

结果表明,即便是在线课程,在职工程硕士学生仍然期望授课人员是传统教学中的主讲教师或行业专家。

(6)授课单元时长与资源类型、学习终端类型的关系。

本文就学习资源类型和学习者所选用的不同学习终端对授课单元时长需求产生的影响进行总结和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学习者对授课单元时长需求与学习资源类型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当授课时长不足5分钟时,使用演示动画或视频合适。如果超过5分钟,学习者对演示文稿或其他文档资源的需求逐渐上升。学习者对授课单元时长需求与选用的不同学习终端之间同样存在一定的联系。当授课时长在5分钟以上时,个人电脑优势突出;当授课时长不足5分时,学习者更倾向于选择手机等便携式学习终端。

3.学习结果评价

学习评价是整个教与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评价的时间不同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评价的实施者不同可以分为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本文就在职工程硕士在线学习中的评价时机和评价实施者的喜好进行了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就评价时机来看,“教学视频后紧跟几道相应的习题”和“每单元后有单元习题”是学习者更为倾向的评价方式,即对学习者学习过程进行的形成性评价是学习者更能接受和喜爱的评价方式;就评价主体来看,学习者更加侧重于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

4.在线学习应用方式

在线学习根据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应用程度不同,可以分为纯在线学习、混合式学习和纯传统的面对面学习三种模式。本文就在职工程硕士将在线课程应用于教学的模式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学习者对在线课程的应用需求,选择最有利于教学的组合模式。

分析结果表明,在学习方式上,学习者更加倾向于面授学习为主、在线学习为辅,在线学习和面授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5.认可度调查

在线课程具有覆盖面广、传播手段灵活,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为学习者提供服务;学习资源丰富;学习者可以自定步调进行学习等优点。但在线学习不利于情感的交流,对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要求较高。本文就在线课程对在职工程硕士的吸引力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

结果表明,在线学习对在职工程硕士学生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在线学习可以重复观看、随时随地学习,方便学习者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在职工程硕士突出的“工学矛盾”使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具有碎片化的特点,因此,利用在线课程对在职工程硕士进行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在职工程硕士在线学习的特征喜好进行了调查分析,结论如下。

(1)在线学习过程中,在职工程硕士常用的学习终端仍是个人电脑。它对学习资源具有最大的兼容性,可以满足各种多媒体学习资源的正常播放;对学习交流工具的要求主要是实时性和易用性。

(2)在职工程硕士一般周累计学习时长为2~6小时,不同的学习终端、学习交流工具、学习资源类型和单元授课时间对学习者的累计学习时间有着一定的影响。为保证大多数学习者具有较高效的学习时间,单元授课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为宜,学习资源类型以视频、动画和传统的演示文稿为主。

(3)学习者更加期望在线课程中授课教师仍旧为传统面对面教学中的主讲教师或行业专家,评价过程倾向于教师和学生自己进行的对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

(4)在线学习不能够取代面对面的教与学过程,它是传统教与学过程的一个重要补充,在线教与学和传统面对面教与学有机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才是适合于在职工程硕士学习的有效教学模式。

(5)在线课程可以重复观看、随时随地学习,方便学习者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这是在线课程吸引在职工程硕士的主要方面,也是传统课堂教与学过程的重要补充之所在。

2.建议

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在学习者自己的认识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针对以上结论,在建设在线课程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重点展开。

(1)构建以视频、动画、演示文稿等为主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库。学习资源是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的根本支撑,丰富的学习资源给学习者以更多的选择,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在线教学资源的重复利用性和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

(2)构建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在职工程硕士教学模式。在职工程硕士的“工学矛盾”使传统的面对面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同时在线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在线学习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将在线教学和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有机结合,构建适用于在职工程硕士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提高在职工程硕士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

(3)突出形成性评价。在职工程硕士培养不同于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更不同于传统的培训,它具有学位教育与技能培训的双重性质,形成性评价能够实现对在职工程硕士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

参考文献:

[1]马勤.浅析在职工程硕士学习特点及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J].教育教学论坛,2014(7):99-102.

[2]孙志松.在职软件工程硕士的学习特点及培养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3):104-105.

[3]杨九民.在线视频课程中教师对学习过程与效果的影响[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4]贺超波,付志文,汤庸,等.高校在线课程建设模式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5(5):58-60.

[5]王应解,冯策,聂芸婧.我国高校慕课教育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5(6):83-85.

[6]董威,文艳军,李暾,等.软件工程专业在线课程建设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5(6):51-55.

[7]苏小红,赵玲玲,叶麟,等.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15(7):60-65.

[8]刘潇.基于网络资源的院级在职研究生在线课程管理与设计[J].科技资讯,2011(11):31.

[9]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13.

第6篇

      

        临床研究

        (f0003)小探头超声胃镜检查中注水方法的探讨 童玉琴 李雯 徐桂芳 汤蓓

        科研综述

        (1409)全喉切除术后病人的语言康复护理进展 孙颖 席淑新 吴沛霞

        (1412)国内外护理侵权行为的研究进展 商丽 李丹 王国平

        (1415)骨科病房疼痛管理研究现状 陈方蕾 陆敏 陈蓓

        (1417)乳腺癌个案管理模式研究现状 刘佳琳 裴艳 吴蓓雯 张男 沈坤炜 方琼

        (1419)电子文献著录格式: 无

        (1420)临床常用创面敷料的特点分析及选择 卢宗琼

        (1422)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心理学评估研究进展 汤观秀 陈志芳 程丽 王云 雷俊

        科研论著

        (1425)化疗期乳腺癌病人应对方式与情绪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李红丽 马莉 赵海平

        (1427)团体心理干预对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精神科护士心理状况的影响 郑慧芳 曹新妹 聂磊嬿 张菊英 龚晴

        无

        (1429)辞书著录格式 无

        科研论著

        (1430)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包在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管理中的应用 马天蓉 刘燕 张勤 刘玲 肖琼芳 樊林 陈开蓉

        调查研究

        (1432)海南省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与对策 张彩虹 于海静 阳晓丽

        (1435)不同年龄乳腺癌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的对比性研究 李国媛 王春梅

        (1437)辽宁省养老机构初级养老护理员分层培训内容认同的调查研究 李春静 张会君 郭晓萱 刘超

        (1439)用人单位对护理本科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调查研究 苏春香 郝玉芳 牛慧君 岳树锦

        (1442)在校残障青少年成长发展与健康相关功能障碍初探 刘茜 李娜 臧渝梨

        (144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机车乘务员生活方式现状调查与分析 刘锐 初秀英 王梅新

        (1446)药物皮试皮肤消毒剂使用现状调查 宋岩 张艳 朱晓红

        (1449)老年前列腺增生病人心理弹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严丽萍

        (1451)循证护理临床实施现状调查 陈蕾 罗艺 曾小娟 杨慧 刘冰

        (1454)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调查 余庭霞 吴玉美 滕红娣

        (1456)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对紫外线消毒知识的调查 张美芳

        (1458)二次心肌梗死病人诱发因素分析及对策 孙爱珍 高小丽 王瑞玲

        (1459)护生家庭成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的分析 徐红梅 夏莹 包桂秋 王海洋 陈清

        (1461)护理学专业研究生学术失范现状调查 许竹青 丁美超 苏天照

        经验荟萃

        (1462)彩色标签药袋在口服药发放中的应用 邓娇燕

        (1462)病理标本袋在腔镜光纤镜头保护中的应用 胡玲英

王春梅

        临床研究

        (1463)思维导图训练对老年人认知能力的影响 韩云玲 魏秀红 田敏 刘瑾凤 张建

        (1465)碘伏用于清醒病人气管切口外周皮肤消毒的护理效果研究 顾建华 古学秋 邓天芳

        (1467)清远地区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疑似患儿复诊依从性干预分析 陈银娟 刘凤媚 莫信爱 张小新

        (1469)量化健康教育对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依从性的影响 贺葵 宋如

        (1470)自制黄芩油膏纱条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 樊玲丽 刘莉 王文娟

        (1472)临床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防脱位中的应用效果 林凤英 李佩霞 时光

        (1474)临床路径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排尿的影响 张颖 刘溢思 韩月红

        (1476)1o种中药注射液与两种常用溶媒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的观察 程正平 万长秀 林玲 吕霞

        (1478)盆腔置管滴注抗生素联合理疗治疗盆腔炎的护理 刘文莲 李丽娜 杨静 贺丹红 张军

        (1480)家庭综合干预模式在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陈武玉 陶艳玲 贺丽 吴大英 李霞

        (1482)盐酸奥布卡因治疗痔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 虞曙霞 闵春明

        (1483)留置针延长管夹子的管理对留置针堵管率的影晌 李晓华 曹琳

        (1484)中频静电治疗仪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蔡若莲 张小娟 李雪梅 张云秀 田丹丹

        (1486)舒适护理模式对肛周脓肿术后病人疼痛的效果评价 刘长红 李明杰 韩丽娜

        (1487)小组式宣教模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戴金花 陆静波 张孝云

        (1489)改良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刘旭霞 邹湘蓉

        (1490)院后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病人代谢控制指标的影响 张晓义 吴丽娟 沈耀英

        (1491)疮灵液在肛瘘及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中的应用 殷翠云 周青 胡巍巍 周燕

        (1493)5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病人行改良式dfpp治疗的护理 孔凌 任冰 龚德华 崔俊

        (1495)肥皂水灌肠液与常舒清灌肠液在结直肠外科的应用及效果 杨东辉 张显茹

        (1496)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王静梅 周颐 史艳萍

        (1497)12例骶尾部藏毛窦病人的护理 严月平

        (1498)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篚护理 吕虹 陈晓燕 薛继平 姚浮成

        (1499)真菌性鼻-鼻窦炎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李梅 李小菊

        (1501)情景式健康教育在泌尿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丛媛 张淑琴 高欣

        (1502)89例重症支气管哮喘病人的临床护理 杨灵霞 王玉红

        (1503)63例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唑来磷酸盐治疗骨转移性癌痛的护理 沈峰平 崔静

        (1505)两种麻醉方式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观察 韩秀丽 刘荣耀

        (1506)心灵关怀对宫颈癌病人配偶的影响 马迪 侯爱和 瞿舒培

        (1507)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力衰

病人便秘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陕艳

        (1509)心理干预在更年期妇女非特异性st—t改变病人中的应用 韩爱荣

        (1510)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突发性耳聋病人急性应激反应的影响 葛珊珊 王斌全 李玉玲 李丽红

        (1512)共情在咨询导诊中的应用 王金花 闫跃东 孙芳梅

        经验荟萃

        (1513)吸氧装置防尘罩的制作与应用 李月明 陶品月 范佩玲

        (1513)造口袋在临床中的应用 刘柳 刘维 赵春娟

        护理管理研究

        (1514)注意义务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病人压疮预防中的应用 王瑞瑛 李红艳 朱怀娣 吴蓉

        (1516)情景模拟法在新护士护理安全培训中的应用 刘湘玫 廖春丽 李杨

        (1517)流程管理在紫杉醇化疗中的应用 郭光红 王克芳 于风叶

        经验荟萃

        (1519)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侯杰

        护理管理研究

        (1520)病区环境构建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的应用 董彦 任莉

        (1522)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三级甲等医院护士长绩效考核指标的研究 杨帅 杨辉

        (1525)护理风险干预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刘忆光 邵淑芳

        护理教育研究

        (1527)解析护理教育中的系统理论 张素霞 易巧云

        经验荟萃

        (1529)护理专业机能学科课程内容与专业衔接的对策探讨 黄霞丽 陈世厚

        护理教育研究

        (1531)图片反馈法在静脉输液教学中的应用 周英 徐佳敏 练正梅

        (1532)山西省医学院校护理专升本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 丁珍珠 金瑞华 郑洁 李永红 胡少芬 常鹏环

第7篇

关键词 档案;特殊载体的保护;全宗排放

一 特殊档案载体的保护方法

档案的经常性搬动,增加了对档案的磨损,不利于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而不同载体的保管方法有许多相同的方面防光、防尘、防水、防霉、防虫、防潮、防盗是其共同性根据其特性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库房内一般应配备强制通风设备与空调设备使其处于适宜的温湿度和空气洁净度中各种不同载体的存贮应配备专门柜架例如影片通常使用金属柜架录音和录像材料应使用木制柜架和非磁性材料制成的柜架再就是各类新型载体档案应定期进行检查以判断是否需要修复或需要进行其他保护性处理。下面介绍几种特殊载体档案的一般保护技术供大家参考。

(一)照相底片

底片是一种化学感光材料极易引起化学变化和自毁它又属于胶质材料极易起火熔化和变质其保护条件要求较高。通常应配备空调设备控制温度并给予附加的防潮措施,如放置中性吸湿剂。

(二)照片

照片档案的保护应着重于抑制霉菌的生长,可调节库内环境的ph值添加必要的防霉剂。

(三)缩微片

保管环境需有适宜的温湿度且不含有害气体。缩微片中最常用的银盐胶片的最佳环境温度不含硫化氢、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以防缩微品发生粘连、霉变、发脆、变硬、图象失真和乳胶层脱落等变质损坏现象。另外要选择适当的保管器具和存放位置。为减少其与外界空气的接触常选用密封较好的金属容器存放并把盖子处用胶带密封。存放缩微品的柜架要求距地面15米以上以免潮湿和浸水。不常用的胶片最好立站以免挤压变形或磨损。使用中避免污染和刮伤图象表面,拿胶卷时手不要触及药膜只能拿胶卷的上下边缘。缩微片连续阅读不能超过规定时间,以免设备过热胶片受热易发脆变形。保存中胶卷不应卷得过紧不能加橡皮筋缠绕,不同种类的胶片应分开保管以避免产生化学反应等。

(四)磁带

磁带的保护应注意避免灰尘的侵蚀,要远离磁性物体,防止磁带消磁。对于长期存放不用的磁带,要定期绕动,防止磁带粘连与生霉。录制孔应打开,以防误操作抹掉信息。

(五)软磁盘

软磁盘需防磁、防折、防潮。不能直接用硬笔在磁盘上写标签,不能触摸数据读写区,磁盘保存中要立放防止挤压变形,写保护口置于写保护状态。

(六)光盘

光盘的保护应着重预防划伤预防受热、受挤压变形和老化。其信号稳定性方面比磁盘好得多,但由于其数据密度比磁盘也大许多倍,要求定位准确度更高尤其数据光盘一旦划伤或变形将可能导致整张盘的数据无法读出。光盘在使用中不能用手直接触摸数据面,放置时数据面朝上平放以免弄脏或划伤。用完后及时放回保护套或盒中保存中要放在保护套或盒中立放。光盘若被弄脏用无腐蚀性的清洁剂清洗干净还可正常使用。

由于新型载体档案的自身特点为安全的保护和利用它们,应专门建立新型载体档案的借阅利用制度并严格审批手续。磁性载体文件应一式两份归档应将其中一份作为保存件不得外借。利用率高的档案应另制做复制件利用中使用复制件妥善保存原件。录像片也应另归档一套可供借阅的备份片。

二 如何做好档案馆现行档案全宗的排放

档案的经常性搬动,增加了对档案的磨损,不利于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而且也会打乱某些垒宗的顺序,破坏了原有的系统,这对于还没有完全实现计算机管理的档案馆,造成了管理工作的被动,不利于档案的提供利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机构改革的实施,近几年将是档案接收进馆的,许多档案要分批进馆,预留位置一旦不科学,将会使档案管理工作整日围着“预留位置”转,造成大量的重复性劳动,使管理工作处于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被动局面。对此本文提出了现行档案全宗的排放方法。

(一)要正确理解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全宗理论”问题

我认为“保持垒宗的完整性、不可分散性”对于收集工作来讲是绝对的,这就是要切实保证“一个机关的全部档案”,“应统一向一个档案馆移交”,“进馆档案应保持全宗的完整性”不能随意分散。在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坚持全宗理论原则,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区,即将收集工作中的“垒宗不可分散性”与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垒宗管理原则”完垒等同起来,认为一个全宗档案的排放是不可分割的,必须集中排列到一起。其实这一观点从长远的角度看是不可能做到的。对于任何事物和理论都要辩证地来看,在档案工作中贯彻全宗理论时也要避免犯“绝对主义”的错误。正确的做法是,以垒宗理论为大前提,但可以根据工作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而做相应的变动。所以,我认为,在档案管理中全宗档案的不可分散性只是一个相对的不可分散,也就是说,一个垒宗的档案可以按目录或时期分别存放,而并不强求必须集中存放在一起。

(二)对需要向档案馆移交档案的单位进行调查研究

对立档单位的调查研究,是做好全宗科学排放的重要前提。因此,各级备类档案馆应从本馆的性质综合性或专门性和职责范围出发,调查研究本馆应接收范围内的所有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职能、任务及其形成档案的内容、种类、价值,以及现存档案的数量、整理、保管等情况,科学地确定应移交档案的单位并编制出进馆全宗名册,以便统筹安排进馆档案的范围、时间和数量,为全宗的科学排放奠定基础。具体地说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对立档单位中符合进馆年限准备移交进馆的档案进行调查研究。对这部分档案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是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因为我们掌握了这部分档案的基本情况,就可以迅速结合馆藏现状制定出接收方案,做好准备工作,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对未到进馆年限的档案进行调查研究。主要是调查这部分档案整理的原基础、鉴定的方法和质量、档案的数量与成分、需要进馆的档案有多少,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为这部分档案顺利移交进馆创造良好条件。

在前两项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立档单位未来形成档案的状况进行调研、分析、预测,并做好规划。要对立档单位的业务状况进行分析,从而预测其未来档案形成的数量以及分类标准等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立足本馆,对馆藏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做好全宗排放工作,首先我们要掌握现有馆藏档案的保管状况,我认为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调查分析档案全宗的来源。这项工作旨在确定哪些是撤销单位的全宗,哪些是现行单位的全宗,通过以上两个确定,就可以明确哪些垒宗是“活”的,哪些全宗是“死”的,从而为以后的全宗调整及预留位置的确定奠定基础。比如,我们为了确保某一全宗在排列上的完整性及连续性,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将某些数量较少的“死”全宗抽出去,单独排列存放。

调查“活”垒宗内档案的分类。通过这项工作可以确定全宗内目录的数量及状况,以便在收集指导时给出档号,在必要时可减少重复性劳动。比如,当预留位置不足时,可以考虑将新进馆档案顺接原有目录号顺序给新的目录号,然后将这部分档案排列于其它存放地点。

第8篇

关键词: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并发症 原因 预防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1-141-02

目前在临床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于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瘢痕小、肠粘连发生率低、术后肠功能恢复较快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手术治疗的一种常用手段。但近几年有研究显示[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对于传统开服手术而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患者预后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次研究中出于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研究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照是否发生并发症分成了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并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患者,抽取其中的869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有男396例,女473例,年龄22-79岁,平均(47.9±14.3)岁,病程10小时-19年,平均(3.7±0.4)年,包括胆囊息肉者114例,慢性胆囊炎者464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者276例,非结石性胆囊炎者15例。合并高血压者128例,合并糖尿病者96例,有下腹部手术病史者10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的869例临床患者按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分成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展开关于诱发术后并发症原因的对比分析。

1.2.2 手术方法

第9篇

国外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常用量表

工作描述指数(JDI):1969年美国学者Smith等人创建了The Job DescriptiveIndex。该量表由5个方面组成,包括工作类型、工资、晋升机会、管理和同事。工作描述指数近年来因条目较多,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1967年,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者Weiss、England和Lofquist编制了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MSQ)。MSQ量表分为长式量表(21个分量表)和短式量表(3个分量表)。这一问卷被广泛应用于护理领域的研究。

卡劳斯克/米勒满意度量表(MMSS):美国学者Mcclosky于1974年创建了该量表,其包括3方面的内容:安全回报、社会回报和心理回报。1990年Mueller和Mccloskey对此进行修订,使其发展为MMSS量表。MMSS量表是目前测量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最常用工具。

工作满意度测量量表(MJS):Traynor的工作满意度测量量表包括5个方面内容:个人满意度、工作负担、专业支持、工资、专业发展前景和培训。该量表是测量社区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常用工具。

米斯纳开业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MNPJSS):该量表采用Likert 6级评分法评分,分为8个项目:与合作者/同事的关系;工作的挑战性与自主性,与专业、社会、公众的互动;专业的发展;时间;利益,共44个指标。MNPJSS是测量开业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常用工具。

国内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常用测量量表

研究者胡静超等对我国1997~2006年有关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的25篇文章进行分析,显示有18篇文章采用研究者自行设计的问卷,其中有14篇未经信、效度的验证3。2000年研究者王秋萍、罗俊蓉应用自制工作满意度问卷对南充精神卫生中心和南充市三院的80名护士和80名医生进行了工作满意度调查4。2003年,袁璐、李继平为了了解目前从事特需医疗服务工作的护士对自身工作的满意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及护理管理效率的途径和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工作满意度问卷对61名相关的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5。2005年李巧玲、李小妹等也应用自行设计的护士工作满意度问卷进行了护士长领导行为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6。

以上研究表明,国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大多是采用国外量表的翻译版本或信效度欠缺的自编调查问卷,国内尚无权威的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或问卷。因此,研制一份适合我国国情,适用性强,信效度均好的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胡静超,张静,冯子维.国内护士工作满意度研究文献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9):150-156.

2王秋萍,罗俊蓉.护士与医生职业满意度的对照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0,15(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