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30 16:07:46
导语:在对高中化学的认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对新教材的认识:新教材的特点概括为三个字──新、实、精
1.新:新教材有一种全新的感觉:从形式上看:增设了许多插图,编入了趣味性小故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生动活泼。
从内容上讲:新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了学科教学与日常生活、现代科技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联系,注重反映学科发展及新的科技成果,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阅读性内容和选学资料。“家庭小实验”更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观念上说:新教材融进了大量的新知识,甚至有些知识对教师和学生来讲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像: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氨前景展望等。设置了较多的讨论和生活观察题目,从中折射出新的知识、学习观和教学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切实承担起引导、启发、点拔、评价的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树立良好的学习观。
2.“实”指素育落的“实”: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让学生既明白了化学对人类进步所起的作用,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努力学好化学的决心,教材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具体表现为:①加强了化学实验教学。②加强了化学学习中科学方法的指导。③是穿插了家庭小实验拓宽了学习时间和空间。④是结合学科特点、运用图片、阅读、课题研究等形式渗透德育教育。
3.“精”指精心构建教材体系:设计知识层次,新教材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构建知识体系,如:高一册将碱金属与“卤素”位置调整,降低了高中化学的起始难度,同时与初中化学的衔接更为自然。再如:“电解质”内容编排在高一册第一章第二节,与初中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及电离基础衔接上,知识跨度小,克服了旧教材没讲弱电解质知识前引入学习Cl2水、NH3水成份时很难说明为什么Cl2水中有H+、ClO-、HClO分子,在此基础上在高二册第二章化学平衡后,第三章引入电离平衡,这实质是对平衡移动原理知识的延续,有化学平衡作为基础,学生对电离平衡的掌握,不仅认识深刻,而且又巩固了对上一章有关知识的理解,这种设计使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二、体会:使用新教材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转变教学观念:教育观念的转变是用好新教材的关键,在理解领会课改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的同时,进一步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和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注意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研究,加强对学法的指导为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把握好深广度:要防止任意扩大知识容量,拔高教学需求,甚至把已删去的内容又补充进去,这样做容易把重、难点转移,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有些对习题有用的知识可通过设置课后讨论题,来扩充和延伸。
改革教学模式:教师应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交互式学习,以提高教学效率。
加强实验教学:新教材对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强化,提醒教者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渗透对环保意识的培养。如:高二册第一章氨铵盐,一节中NH3的实验室制法有关NH3收集方法新教材作了调整,以讨论题的形式提出了放置在收集气体的试管口的棉花应该用什么溶液来浸湿?在教学时,教师可抓住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过程中,使学生能够运用己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结合相互评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另外有些演示实验也可大胆地由学生来完成,再由其他学生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做既调动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实验能力和敢于探索的精神。
研究性学习题目不容忽视:新大纲共列出了14个研究课题,高一新教材设置能源、环保、人体中所含元素调查三个研究课题。这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大举措,面对这一新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教师应本着学生自主发展重在过程的原则,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我们在教学中是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及网上查询信息等方式完成后,再利用下一节课让同学们充分展示资料、相互交流来完成这些题目的。
注意精心设计习题课:学生能力的提高,需习题的解体训练,而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大纲只给3.5课时,可以说教学任务量很重,为此,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习题课,选择典型习题,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重视分析过程,把思维的选择、变换作为讲评的重点。
三、化学学科课改中遇到的几个困难:
1. 习题不配套:市场上出售的新课改的学科辅导资料都是老板删删减减根本不配套
2. 课时不足量:估计学业水平测试考前复习时间会很紧张,尤其是理科班的课时更为紧张。
一、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使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布鲁纳认为:认识结构是指在感知、理解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的心理结构,是学习和理解知识的内部因素和基础。学习不是被动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积极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成功学习的基础。只有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认识、主动获取教学内容,主动吸收人类精神财富,他们才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合理选择编排方式
旧教材中,化学课程内容偏重于学科知识专业化、系统化,讲究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存在着“繁难偏旧”的弊病,这是以知识为中心教学和片面追求升学率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有鉴于此,新课程立足于21世纪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着眼于课程内容与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内在联系,提出新的学习主题和相应的内容标准。由此出发,新课程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注重与学生的经验结合在一起,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首先,教材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展示化学对推进社会文明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才能扎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其次,教材内容的安排也体现科学探究的特点,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教材内容的信息传递也用文字陈述、图形表格和各种醒目的栏目等多种途径,从而增添化学知识的魅力,让学生喜欢化学和主动学习化学。最后,教材在知识安排和版面设计上富于开放性和弹性,给老师和学生留有个性化创造的空间。总之,化学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个性活力,体现了浓郁的人本意识。
三、增加了实验探究内容,初步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新课程开设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如高一化学有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价格、资源情况及燃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家庭燃料的选择及如何使其充分燃烧提出自己的看法。高二化学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使用范围、性能和价格以及电池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调查废旧电池如何处理以及回收废旧电池的意义和价值。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从生活、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或化学学科内一些适合于通过探究来学习掌握的基本问题。这种方式要求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要遵循科学和进行科学研究的步骤和过程,要敢于面对困难和障碍。科学探究更注重学生在探究中表现出的创造性,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空间不局限于教室,他们还要到工厂、社区、科研所、图书馆等地进行调查访问和查资料。要经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体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思考与感悟,激发起探索、创新的兴趣和欲望,建立一种主动宏观、独立思考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四、加强化学与社会的联系,能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新课程更好地体现了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能使学生更好地全面认识世界,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贴近生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可以结合日常所闻,并由此得出科学的认识和解释,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加便捷,更有感性认识的基础。因此,新课程中编写了一些课外小实验或家庭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在课余利用日常生活用具或物质就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当学生能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后,他们是十分高兴的,并有一些成功感。由此,可以进一步激发对知识的渴望,有助于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很有好处。
五、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拥有正确的价值观
21世纪,随着现代科学与技术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高度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但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产生各种公害。在众多的环境污染问题中,以大量化学物质进入环境、破坏生态、影响人体健康最为严重。为了预防和解决我国环境问题,新教材《化学》(必修1)开辟了专门的章节,让学生们学习环境保护。首先,教材告诉我们如何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的方法;其次,教材介绍了常见的污染及其防治;第三,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环境污染和造成的危害,从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我们得到了感性认识。在《化学与技术》(选修2)中,进一步要求学生在生产设计或进行实验操作时,均应考虑到环境保护问题,对于废气、废水、废渣及有害物质不能任意排放到空气中。总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充分渗透环境教育思想,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要求。
论文摘要:基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认同现状和认同困惑,对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认同的内容、原则和具体实施方法进行探讨和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一、研究背景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文化表现出差异性和多样化,民族文化认同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威胁。全球化和现代化带来的强势文化扩张和文化霸权,造成了文化次序的破坏和文化生态的失衡。英语已成为了全球通用语,美英等西方国家借此推行语言和文化霸权,借以影响和控制广大发展中国家。目前,许多少数民族语言已被英语同化,据估计下个世纪全球6000多种语言中将有80%消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许多专家都开始呼吁通过教育来加强民族文化认同。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专业教育撇开母语及母语文化而独行,无论是外语教育大纲的制定者,还是外语教育工作者,对母语及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都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文化失语”的产生。川在各种文化与我国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碰撞中,西方文化是影响我国大学生文化认同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长期对西方文化接触较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性质决定了学习的任务是打好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以及具备灵活应用该语言的能力,而达到此目的的前提是必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他们需要从英语国家各民族文化中获取养分,唯有如此,才能大大提高其文化素养及英语水平。在长达四年的英语学习中,他们热衷于追逐外国文化,而对本民族文化知之甚少,缺少以民族传统文化修身养性的意识。西方文化逐渐左右了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精神和行为理念,很容易使学生的文化立场产生变化,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产生困惑。大学生面临的这些种种文化困惑最终可能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而中国文化的缺失将严重影响到对民族文化精华的传承,最终导致民族文化认同感缺失,这无疑是与我们国家外语教育的培养目标相背离的。
二、外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交际之间的关系的认识逐渐深人,人们开始肯定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以及文化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文化教育作为外语教育的重要方面得到了语言理论工作者和广大外语教师的普遍认同。经过20多年的发展,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我国外语教学在重视文化教育的同时,有种倾向是只注重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而不重视中国文化。而真正的跨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我们不能只重视外国文化而忽视甚至牺牲中国文化去迎合西方文化的需要。所以国内专家学者开始重视语言中国文化的密切联系,以及如何增强学习者的文化意识。提出了在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过程中,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发展中大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而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人研究也开始出现从单向关注“目的语文化”学习转向关注“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双向互动间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国家来说,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面对外部世界,反思民族传统,从而实现个人素质的综合提高。而人的素质的综合提高则是促进经济现代化的深层动力。在不断加深的国际交往中,中国人应保持自身的文化身份,与其他民族平等对话。在外语教育中进行中国文化认同教育不但不会冲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相反它能使学生在中外语言文化的比较学习中兴趣更大、积极性更高,并可以从中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世界观。引导学生从本民族文化的角度审视西方文化的优劣,才能更好地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三、提高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认同的对策研究
(一)确立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国文化认同教育内容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大纲修订说明》指出,“对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应该更加注重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政治水平和组织纪律性,注重训练学生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和传承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能力”。在这样的要求下,我们把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国文化认同教育内容确定如下:为了强化文化平等交流意识,避免外语教学成为西方文化统治的工具,应该在英语教学中向学生不断渗透中国文化元素,实施双向文化交流,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意识,提高学生本土文化的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文化立场。使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更好的把握自身的文化特点。
至于具体的中国文化内容,季羡林先生认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具有现实性,反映时代需求,对个人及社会的发展具有启发及促进作用,因此,应注重导人影响中国社会至深、在现今知识经济时代仍具有积极影响的、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当然,对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人生观价值观的知识。希望大学生能在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后,从中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而且使他们得到理论思维的训练,从哲学的、历史的、审美的层面激发他们的智慧和原创性。
(二)确立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国文化认同教育基本原则
1.文化创新原则
把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放到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去。在全球化的推进过程中,世界各族文化日益从原本封闭隔离的状态走向了与其他文化的交汇交流,并在这一融合中不断获得文化新质。在这种形势下,所谓的文化认同只能以文化创新的姿态出现。创新决定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创新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继承和认同,也是对文化糟粕最有力、最深刻的批判。我们应该坚持在文化平等的基础上,兼取各文化之长,并加以融会贯通,创造出新的中国文化。
2.对比性原则
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育对比原则就是让学生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对比研究。教师鼓励学生在中西文化发生冲突或表现相同时进行对比,并告诫学生实事求是,不进行优劣方面的评论。通过对比,让学生既可以深刻体会到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差异,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从而更好地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又能够加深对中西文化的理解,这对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保持中国文化身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就是要求导人的中国文化内容与大学生所学的教材内容密切相关,与学生的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联系。要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文化教学结合语言交际实践,使学生不至于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意语言文化知识的实用原则,从教学实际出发,在传授语言知识的过程中适时地导人相关的文化内容。
4.循序渐进的原则
文化教学不能独立于语言教学之外,讲授的重点、程度、方式、分量,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课型的教学要求进行合理安排。在初级阶段,多教一些普及性的文化知识,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和交往方面主体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差异,以及在语言形式和交际中的具体表现。到了中高阶段,则要多讲一些专门性的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民俗心理和民族感情等方面的差异及其在语言形式中的具体表现。
5.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是指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量和教学方法的适度。在这里指的是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中国文化输人的量和度。毕竟我们这是外语教学,要学好一门外语,首先要了解与其相对应的文化。外语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先让学生掌握外语文化,在学习外语文化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中国文化输人。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倡导学生在课外进行适量的阅读和实践,增加文化知识积累,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性、研究性学习,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提高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认同的途径
1.中西文化对比法
英语专业教学中应把中国文化融人文化教学,合理配置文化教学内容,找出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文化对比教学。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根据课文话题直接利用中国文化与西方国家文化对比去发现两种文化的异同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且有效的手段,特别有利于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培养文化意识。教师通过适当的形式对比中西文化在这些方面的异同,最终使学生理解交际行为各个层面背后所隐含的中西价值观念的异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会尝试用本族人的眼光看待目的语文化,从心理上认可其在目的语文化环境中的合理性,调整自我观念,达到文化理解。这也有助于学生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深刻理解本民族文化模式,保持跨文化交往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学习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法,它有利于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且促进有效的国际交流。
2.翻译法
翻译是语言的艺术。翻译的作品如果能够让读者的感受与作者写作时的感受达到近似或酷似的程度,才可视为成功之作。所以,译者须对两种语言的本质、特点和变化规律都有很好的把握。同时,翻译也是两种文化的转换,文化意蕴的缺失牵制了翻译的水平。在两种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信息的转换与编码时,译者只有具备了双语言能力和双文化能力才有可能译出高质量的作品。任何外语文化的学习,都不能不以自身的母语文化为基础。
因此,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翻译技能的训练。除了在教材中通过现成的文章和译文反映中国文化外,教学中还要注意把翻译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翻译技巧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遇见不知道英文说法的事物时,可以采取意译、音译加解释、模糊翻译等方法用英语最大限度地传达出中国文化的神韵和特色。如果处理好中国文化与翻译教学的关系,目的语的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传承自身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认同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包容多元,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在译作中传播我们博大精深的母语文化。
3.值日报告法
英语专业中《综合英语》课是学生必修的英语主课,学生也比较重视这门课程。综合英语课程上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做英语值日报告已是老师们使用已久的方法,因为富有创意的值日报告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学英语、用英语的氛围,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良好平台,一个练习口语的机会。现在每次综合英语课前15分钟左右的中国文化报告时间,为学生提供了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交流平台。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有关中国文化的PPT材料,各学习小组派成员轮流上台作汇报,汇报形式不限,大概10分钟左右。汇报完后,师生共同参与答辩和评论。这对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4.综合实戏法
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综合实践课外活动,加强中国文化渗透是我们进行中国文化教育的一大方法。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因此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多渠道多途径地获取信息。为了更多地进行英语学习中的中国文化渗透,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可以开设一些专题讲座,聘请一些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课程教育。在授课过程中要循序渐进、英汉相辅,以扩大学生视野,获得更多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知识。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作品,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引导学生观看介绍中国文化的英文电影,像著名导演李安的《推手》、《饮食男女》,收听收看中央电视9台英语节目,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角、中国文化英语演讲竞赛、戏剧表演等活动,丰富学生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知识。
除上述具体的教学策略外,英语教师自身内涵提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承担着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的双重任务。教师不但应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较强的跨文化意识和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并在课堂上能注重两种文化的对比讲解,注意补充有关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等。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强调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敏感性,势必对英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和文化修养。首先,教师应立足本土文化,有计划、有系统、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量,特别是关于中国文化的外文书籍、报纸和杂志,促使他们时刻注意吸取、积累有关母语文化背景、社会习俗、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母语文化以及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法的自觉意识‘其次,英语教师作为两种不同文化间的中介者和传播者,不但要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还要有深厚的目的语文化与主体文化的修养和开放性思维,以及很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认同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处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
语言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具有“本体的性质”。所谓本体性,指其有本质的、不可动摇的首要地位;它既是教学永恒的基点,又是教学不变的主题,还是教学根本的出发点归结点。离开或偏离该本体,也就谈不上外语教学。而文化教学则是外语教学的特有形式,并不具有一般语言教学所有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因此它在外语教学中属于第二位的或次要的或“辅助的性质”。它的实施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语言教学之根本目的服务的,它从属于语言教学。要正确处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摆正它们各自的位置,既不可用语言教学来替代文化教学,犯“文化缺乏症”;也不可“本末倒置”,以文化教学来冲击语言教学,犯“泛文化症”。
(二)正确处理英语专业教学中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大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他们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同时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同时,我们应尽力培养学生平等文化交流的意识。减少学生民族中心主义态度,避免用我们自己的文化、道德、价值观的标准去衡量,评判异国文化;同时又要避免盲目的追随,模仿异国文化,而应是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比较两种文化的异同,使自己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得体地进行交际。
(三)避免把英语文化教学变成中国文化课
毕竟我们这是外语教学,要学好一门外语,首先要了解与其相对应的文化。因此,外语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先让学生掌握外语文化,这对学生提高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是非常有益的。我们没有必要极端地阻止外语教学中的西方文化教学,而在英语课上只谈中国文化。因此,我们应该是在学习外语文化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中国文化教育。而且英语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多提倡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适量的中国文化课外阅读和实践,增加文化知识积累,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性、研究性学习,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517(2015)10-0062-01
目前,我们国家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在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下,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广大高中化学教学工作者和高中化学学习者要深切认识到这种变化,从而才能够将高中化学这门课程学好。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
在当前的情况之下,我们对于化学教学方法,要有足够的认识。所有课程的教学方法都大同小异,但我们要将教学方法与高中化学的教学目的结合在一起。在我们国家的中小学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课堂讨论法等。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我们要将这些教学方法与高中化学的知识结构特点相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实现高中化学的教学任务。以下,对于上述学习方法与高中化学相结合,进行细致的分析。
1.讲授法
在高中化学的课堂上,教师以讲解课本为主要方式向学生传授化学知识的方法,称为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是目前最主要的高中化学教学方法,高中化学课本上涵盖了大部分的高中化学知识点,只有将化学课本上的知识点完全理解好,教师才能够在课堂上熟练而又条理清晰地进行教学;只有明确化学课本上的各个知识点,学生才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高中化学的学习。讲授法最大的优点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而教师将化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例如:在进行高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这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讲授法,向学生讲述酸的性质,碱的性质,以及酸碱之间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这样的反应我们称之为酸碱中和反应。通过教师耐心地向学生讲授这一章节的各个知识点,从而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什么是中和反应。
2.演示法
演示法通常来说就是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演示,让学生能够理解某一个知识点。例如:在高中化学的学习当中,我们在制取二氧化碳这一节上,会涉及到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教师就可以通过向学生演示二氧化碳放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如果不做这个演示,学生无法通过教师的口头描述,对于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变浑浊这一现象有一个比较好的理解,所以在需要演示法来进行知识点学习的章节,我们就需要利用演示法来进行教学。
3.练习法
练习法就是通过课堂练习,以此来让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点包含的内容,并且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学习高中化学有机物那一章节的时候,就可以布置适量的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以便让学生能够彻底理解烷、烯、烃、醛、醇类物质不同的化学性质。
4.实验法
实验法就是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通过做化学实验,完成化学教学任务的要求。例如:我们对于高中化学当中涉及到的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实验,我们不能够通过讲授法等来完成这个章节的教学,我们只有通过在实验室中,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做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这个实验,才能够让学生能够以切身的经历,观察到这个实验当中各种物质的变化,以及产生氧气的现象,是否发光放热等。
5.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就是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进行自由的课堂讨论,以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点,交流不同的意见。例如:在高中化学的学习当中,有一章节是关于氢气的学习,在这堂课上,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讨论法来进行学习,让学生讨论氢气的制取和用途,有的学生认为氢气可以通过电解水的方式来进行制取,氢气可以用作航天所用的燃料;而有的同学认为可以用盐酸和铁反应制取氢气,氢气可以用作制作氢气球等。因此,可以采用课堂讨论法,对氢气的制取和利用途径进行谈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变化
在新时期下,新课标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过去我们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中,仅仅只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住相关的理论知识,注重的是学生对于化学公式和化学实验现象的熟记程度,不是很注重学生对于高中化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但是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发现过去的教学任务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当前,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能够灵活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过去我们国家侧重的是培养理论型的高中化学人才,而现在我们更加倾向于培养实验型与理论相结合的人才,这就是我们当前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改变的倾向。本文紧紧围绕高中化学教学探究这一主题,进行了相关研究,结合笔者多年的高中化学学习和教学经验,得出了以上的研究成果。希望本文能够为我们国家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也希望我们国家的高中化学教学工作能够更加成熟、更加成功。固然本文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恳请广大读者能够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周文荣.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张晓东.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探究教学的策略探究[D].苏州大学,2010.
关键词: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动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8
0引言
高中化学由于理论性、概念性、抽象性相对较强,对于高中学生的学习认识理解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在高中化学学习阶段,一些学生出现了厌学的现象,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受到影响,制约了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化学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应该针对高中化学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改进教学策略方法,提高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促进中学生化学学习成绩的提高。
1影响高中生化学学习的主要因素
(1)对高中化学学科的认识会影响化学学习的效果。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非常多,特别是一些化学反应方程式,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其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有的学生在心理上认为高中化学的学习非常困难,也正是因为对于高中化学课程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充足的自信,因而在心理上产生了一些惰性思维,对于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忽略了认真理解、复习和总结,致使高中化学学习效果不佳。
(2)对高中化学学科学习兴趣会影响学习效果。在学习压力的影响下,高中生们容易被动的学习,造成了学习兴趣不高,在高中化学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也难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相反,如果学生非常喜欢化学课堂,在整个化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也就更容易集中精力学习,这对于加深高中生学习理解和记忆,非常有帮助,因而有助于改善提高学习效果。
(3)对高中化学学科学习习惯会影响学习效果。学习习惯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计划性和学习方式上,如果学生有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制定了课前预习、提出问题,课堂听讲、思考问题,课后复习、巩固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系统性强,而且非常有助于培养高中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提高高中化学学科的学习效果也非常有帮助。
(4)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会影响高中生的化学学习效果。如果高中化学教师单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效率和质量不高,会直接影响高中生的化学学习效果。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特别是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学生们非常喜欢化学课堂,也有助于改善学习效果。
(5)环境因素对高中生化学学习效果的影响。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指高中生的家庭因素 ,特别是家长对高中生化学学习的关注情况,有的家长习惯和高中生沟通学习情况,这也是对高中生化学学习的引导和激励,因而也有助于激发高中生对化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改进高中生化学学习效果的措施研究
(1)引导高中生门正确的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高中生化学学习效果的关键,而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最首要的工作就是让高中生正确的认识化学学科。特别是要引导同学们充分的认识到化学学科中蕴含的学习乐趣,同时还要端正同学们的理性认识和学习态度,学习化学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升学,更重要的是所学习的化学知识都可以用到现实的生产生活中,在内心中激发高中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2)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激发高中生化学的学习兴趣,在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应该综合采取多种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们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一些化学实验过程和现象通过视频播放的方式展现出来,激发高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实验演示更有助于增加学生们的吸引力,学生们在观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也更加容易理解其中的原理;可以将化学学习过程和生产生活相联系;对于生产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可以结合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充分的讲解,让学生们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3)加强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调节。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同样也会影响到学习效果,作为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对自己学习情绪的调节。特别是当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紧张烦躁厌学等学习情绪的时候,应该及时的放松情绪,避免各种消极情绪对学习的不利影响。可以综合采取深呼吸调节或者是自我暗示等方法,及时缓解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紧张焦虑程序。
(4)为高中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在高中生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应该鼓励家长多与高中生沟通学习情况,一方面关注高中生化学学习情况,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减少压力、增加动力,营造更为宽松理解关爱的学习生活环境,减少高中生在学习上的心理负担,这对于提高高中生的化学学习效果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结语
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习惯是影响高中生化学学习的关键因素,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围绕这些关键影响因素,进一步的改进高中生的化学教学学习手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课程,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不断提高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郑方.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2]王新蕾.浅谈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科学学周刊,2015(1):191.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化学 教学 化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68-02
一、前言
考虑到高中化学的重要性,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研究高中化学的特点,认真分析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现状,努力解决课堂教学问题,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进行积极创新。从目前高中化学教学来看,除了要做好课堂教学之外,还要对试验教学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重点做好实验教学工作,使实验教学成为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从满足新课标要求的角度出发,应重点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以提高教学实效性为主,全面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水平。
二、新课标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的必要性
考虑到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以及高中化学对学生能力培养和水平提升的重要作用,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我们必须认真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满足新课标及现实的教学需要。因此,新课标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课标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是促进高中教学水平提高的必要手段
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以及促进高中教学水平的提高,我们必须认真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只有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方面积极创新和转变,才能保证这一目标早日实现。
2.新课标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是满足教学需要的必要措施
考虑到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的现实要求,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是促进高中教学发展,满足教学需要的必要措施,我们只有清楚做好高中化学教学的必要性,才能保证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3.新课标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方法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只有认真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才能促进高中教学发展,进而提高教学实效性,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新课标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三、新课标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的具体措施
1.更新教学理念,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要想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就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寻求教学理念的创新。要从根本上认识到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对高中化学在高中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应有全面清醒的认识,对高中化学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有效推进。
如人教版《化学.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节的第一部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材内容虽然简化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没有出现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计算例题与练习,但在“学与问”中出现了相关的问题(计算),并且我认为学生也很有必要掌握这部分知识,也就是说教学中有必要下功夫让学生掌握它。
2.优化教学设计,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学设计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对整体教学质量起到了较大的决定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具体的方法是我们对现有的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地方,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3.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在新的理念下,师生间已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知识的“授”“受”关系,而是能动的、平等的合作者。师生双方都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参与者,其直接作用就在于促成学生的主动;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动性,是自我发展的探索者、建设者和参与者。
4.对课堂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考虑到课堂是开展教学的主要阵地,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对课堂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要积极构建完善的课堂教学体系,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主要任务,完善课堂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增加教学内容。
5.重视化学实验课的开展,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除了要做好课堂教学之外,还要重视实验课的开展,在实验课中重点开展典型原理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高中化学教学取得积极效果。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高中教学体系中化学作为重要学科必须得到积极有效的开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成为了保障高考成绩和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认识到新课标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的必要性,采用积极措施,切实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军亭;谈新课标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策略 [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6年06期
[2]高红菊;浅谈高中化学新课标下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 [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梁发慧;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4]王冬;新课标下培养学生学习品质的策略和途径 [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05期
1.主动学习新课标、熟悉新教材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重要保障
新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中化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化学教材编写、化学教学、评估与考试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化学课程的基础。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坚持以学生为本,把以掌握“双基”、培养能力为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逐步转向了以培养科学素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化学教学目的和任务。在教学内容上化学新课程结合国际、国内化学教学的发展动态,在关注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同时,对传统课程中与学生认知不相符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大胆删除了原有课程中“繁、难、偏、旧”的内容,并适当降低了部分知识的教学要求,同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化学新课程通过构建以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这五个主题内容,较好地贯彻落实了对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要求。
因此,在高中教学阶段,积极开展对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内容的研究与学习,使初高中化学在教学内容和体系上实现有机统一,这是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确保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2.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
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教师应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常用复习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2.1集中复习法。高一化学课开始时,集中用若干课时复习初中化学中的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的却初中化学里又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深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又要切记适时引入高中化学的要求;既指出初中化学的局限性,又要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如溶解度一节知识中较高要求的计算,溶剂和温度改变时的计算初中较少触及,而近几年来的高考中则频频出现,高中化学又无专门章节介绍,这就需要利用复习时间来培养和锻炼学生解这类题的能力。又如氧化还原反应、燃烧等初中局限性的定义,到了高中从本质上去理解,这样概念范围将会扩大。
2.2穿插复习法。高中化学的许多内容与初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衔接。
2.3专题复习法。结合高一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
3.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
学生的学习成绩除了取决于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高一接轨教学的重要任务。
3.1开设学法指导课。可以在上高中化学课伊始时,结合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同时向学生介绍学习高中化学应采用的思维方法:
(1)认识物质的主线:“观察,实验探索,归纳性质、理论阐释、典型应用”归纳思维法或“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实验室制法和保存”演绎推理法。
(2)代表物的学习到一类物质的学习,以点带面、以面到体,形成立体化的知识网络结构图。
(3)建立直观―抽象的化学模型。由化学符号系统(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结构式等)组成的化学模型具有直观性,是化学认识的重要特点之一,这种直观性是研究结果的表现或表达,研究过程是建立模型的过程,也是认识现象的本质的过程(抽象),因此要指导学生把“实验―性质―结构”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建立化学模型,并用化学符号系统表示这种模型的结果。学生认为化学易懂难学的原因在于尚未建立这种直观―抽象的化学模型。
(4)注意积累解化学题的思维模型和思想方法。如定量、半定量问题中的守恒思想、平均值思想、极值思想等。
3.2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学法指导的目的是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在“欲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进而达到“学会”。因此,学法指导应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与优化主要的学习环节和建立学习常规相结合。要从高一第一堂化学课起,就建立和坚持必要的学习常规,如课前做好预习,记好预习笔记,答好预习思考题;上课做听课笔记;课后做学习小结;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等等。
4.确立全面正确的课程资源意识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然趋势
多年来,国家集中统一化学课程要求,导致了许多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片面理解,也导致了当前化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方面的相对滞后。事实上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因素都可以叫做课程资源。从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上看,它包括课程,特别是教学的素材及其直接来源的素材性资源,即学生学习、获取或内化的对象,因此,正确地树立起课程资源意识,才能让初高中化学衔接中的一个“较陡的台阶”变为一个“较平坦的台阶”。
那么,在新课程中,哪些课程资源是可以利用的呢?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工厂、农村、部队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我们不仅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而且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能很好地衔接好初高中的教学工作的话,就可以让学生不仅在心理上不害怕高中学习,而且在学习上能很快地适应高中学习节奏和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化学 教学活动 问题 对策
前言
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新课程标准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开展教学行为的最新标准。然而,在教学的新时期,许多教育工作者不能对自己的教学思想进行积极的转变,也不能够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地调整。在众多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之下,许多高效的化学教学方法被开发与应用起来。但是,在当代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当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阻碍作用。因此,笔者选择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1、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于高中化学教学做出了重要的指示,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还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下面,我们就来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1高中化学教学中缺少美育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成效的提高有重要作用,但是,许多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之时,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如果学生的学习感受被考虑,学习兴趣被照顾,那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得到书号的解决。但是,在许多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看来,化学是一门单纯的自然科学学科,没有任何的美感,更没有活力可言。其实,每一门科学都是丰富且多彩的,化学教学中也有许多精彩之处可言。化学中的一百多种元素,可以组合而成各种各样的物质,从而构成我们多资多彩的世界。但是,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许多教师将这些东西作为基本的化学专业知识,让学生进行机械的记忆,使得学生对于化学学习没有任何兴趣,化学课堂更是一潭死水。美育在高中化学中的缺失高中学生的化学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1.2多媒体课件使用不当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科学技术成果不断走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多媒体课件也因此成为许多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许多教师也都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多媒体课地多教师为了件在促进教学成效的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些问题。在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之时,许多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向多媒体课件当中加入许多夺目的图片和音乐等等。这样的设计往往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又会使得课堂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学生在学习之时,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这些与化学学习无关的事物之上,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力度就会明显下降。另外,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会使高中化学教学内容更加程序化。这样一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者作用就得不到体现,学习的力度在学生的心中也会大打折扣。
2、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对策分析
面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已经成为必然。下面,我们就来对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对策进行分析:
(1)加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美育作用
化学虽然是一门科学学科,但也极具有美感,有着化学独特的美感。教师在进行教学之时,也要多多考虑到化学的美感与化学教学的美感,在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之时,更要引导学生发现化学的美。教师要在课堂之上,将化学知识与学生切实可感的生活进行,使学生可能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十分多,学习压力较大,教师在讲解化学知识之时,可以引导学生转换学生的角度,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化学知识。另外,在教学学习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将实验引入到课堂之中,让学生通过实验,自主对化学知识进行探究,欣赏与领悟到化学的美。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感受,教师最好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生展示一个直观与生动的化学世界,接近学生与化学世界的距离。
比如在讲解《物质的分类》之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简单的语言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对物质的分类进行领悟。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语言进行课堂的导入:物质是构成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重要元素,不同的物质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而物质的分类可以使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更有规律,更加整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化学知识就是物质的分类。这样的导入,可能使学生意识到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更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发现化学的美。这样的高中化学课堂,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成效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2)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使用,对于化学教学成效的提高有重要作用。高中化学教师在利于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之时,要考虑到学生与课堂氛围等多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在进行课件的制作之时,要加入音乐与视频或者图片,加强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使化学课堂具有一个较好的课堂气氛。但是,在进行这些内容的设置之时,一定要将化学知识作为重要的内容,不得本末倒置。第二,多媒体课件的大小一定要做到精简,使学生认识到多媒体课件只是化学学习中的一小部分,不是学习的全部。多媒体课件中的内容不得过于复杂,否则会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只有这样,才能使多媒体课件服务于高中化学教学成效的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从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解决对策进行阐述。希望当代高中化学教师认识到新课标的要求,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房红艳.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特点[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3)
1.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标下,为了让同学们更高效、更深刻地认知化学常识与化学规律,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这些化学课外活动,开阔同学们的视野,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活跃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想要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效率,就应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事化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应该在上每一节课前充分的做好课前的教学准备,寻找教学中的乐趣点,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们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促使学生的学习欲望更加强烈,最终实现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互动的双向活动,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通力合作,才能真正展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必须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必须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感染每一位学生,充分打破师生之间的年龄障碍、心理距离,促使每一位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真正占据化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激l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3.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
当前阶段,学生学习许多门课程都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的,化学知识也不例外,高一学生这一点表现得更加明显,此时的学生还处于由初中向高中过度的时期,初中时所学的都是较为基础的化学知识,对于其掌握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学生往往通过死记硬背来解决这些化学问题,于是在步入高中以后,仍然沿用着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然而高中的化学不同于初中,知识点繁多,理论的难度也上升了一个层次,当然需要记忆的内容也有较多,如果学生依然凭借传统的记忆方式很难对高中化学的知识进行全盘的掌握,更谈不上深层次的理解。因此,对于高中化学的学习应当重点注重对学习方法的研究,让学生充分的意识到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本质区别,学习好高中化学需要较好地记忆力与超强逻辑分析能力二者的有机配合才可以,与此同时还要具备较好地实验分析能力和精准的计算能力,只有真正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彻底的提高化学的学习效率,才能将高中化学掌握扎实。另外一方面,教师也应当让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配合教师的辅导,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提升。
4.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化学这门学科主要是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学习的,可以说化学实验伴随着整个高中化学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应当格外重视化学实验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它是提升高中生学习化学学习效率的关键和核心。学生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来深入的了解具体的化学问题,得出一定结论的,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可以很好的摆脱化学理论的繁琐和枯燥,让本来繁杂难懂的化学知识变得简单、易于理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好奇和主动,充分汇集学生注意力,并且在实验取得成功后,学生们也会拥有较强的成就感,让学生更加有动力去进行学习和研究,这也是提升教师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5.精心设计化学问题教学,激活学生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