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数据通信市场

时间:2023-06-30 16:07:50

导语:在数据通信市场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数据通信市场

第1篇

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目前数据通信业务中,IP网络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随着通信市场的竞争变得日益猛烈,数据通信将成为发展热点,成为中国通信行业未来重点高速发展的业务。数据业务的高速发展趋势意味着未来的通信网络是一个以IP为基本构架的、以数据业务为主导的宽带数据网络,它除了支持包括现在的IP业务在内的所有数据业务外,同样支持传统电话网络上的典型业务如话音、传真和视频业务等。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占领应有的份额,各通信运营商都在积极地加强自己的网络建设。并且网络在各企事业单位的广泛应用,各单位、各行业都迫切需要既懂技术开发,又能进行管理、维护的复合型通信网络技术人才。熟练掌握数据通信知识的通信人才缺口巨大。

《数据通信》课程覆盖的知识面广,涉及的新技术、新系统需要不断地补充,具有综合性、专业性、先进性和实时性等特点,需要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最先进的通信理论,了解通信前沿技术,扩展知识面[1],合理设计该课程的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为他们从事数据通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本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数据通信原理,熟悉常用的数据网络设备及其互联,对数据网络规划、网络维护有一定的认识,了解数据网络未来的发展,为学生将来从事通信行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学生的学习目标有以下几点:(1)能够准确获取用户需求,正确描述和分析用户需求。(2)能够合理设计网络物理结构,选择适当的网络设备。(3)能够合理设计网络逻辑结构,完成子网划分、VLAN划分和IP路由设计等工作。(4)能够安装和配置各种常见的网络服务。(5)能够根据业务需求,规划网络服务。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点、常用的同步技术和复用技术、数据传输模式、基带传输的基础知识、协议及其作用、数据链路及传输控制的基本知识数据链路控制规范、数据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数据通信网络的概念和拓扑结构、路由选择、局域网技术理论基础等。

3.本课程实验目的

实验教学是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是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一方面,很多通信网络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加深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在实验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2]。

实验教学如果单一的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不系统,学生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联系不起来的情况,虽然考试可以拿高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动手能力不强,对理论知识理解不透彻。所以系统的设计实验,并将实验内容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对于培养学生加深理解课程内容,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专业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实验设计重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教学面向通信行业发展,满足社会对通信人才要求的需要。

4.实验设计

我院非常注重实验室建设,目前已经建立了设备先进的数据通信实验室,配备有二层交换机、路由器、移动通信设备等先进设备。在实验室中,学生可以完成组网,网络管理等多项实验。如何合理设计具体实验项目,对于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

4.1实验目标

为了促进大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提高,大大增强学生对通信企业的适应能力,有必要将企业培训中的基础技能部分逐渐项学校转移[3]。开设专业的数据通信实验,使得学生尽可能不出校门就可以从掌握基础的数据通信技术。

4.2 实验环境

数据通信实验室,按照60人的规模进行建设。按照校企合作的精神,与电信公司合作建设实验室,由电信公司提供现网下线设备,模拟现网搭建实验环境。

实验室配备多台电脑,二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路由器、网卡、网线、Console线等设备。学生可根据具体的实验项目进行实验环境的搭建。

4.3实验项目

根据数据通信技术人员的工作内容及能力需求,将数据通信实验课程设置成若干个小项目,实验小项目又可以综合成一个大的项目。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分组实施,也可以独立完成,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深刻地把握数据通信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训练和培养学生基本的网络规划及网络设备操作、配置和管理技能,实验项目分别开设了“访问以太网交换机”、“以太网交换机基本配置”、“网络基本命令应用”、“交换机VLAN的配置”、“静态路由配置”、“配置链路聚合”、“STP协议配置”、“交换机及路由器综合应用”等多个实验项目,其中“交换机及路由器综合应用”为综合性实验项目。

“访问以太网交换机”实验主要让学生掌握交换机几种常用访问方法;“以太网交换机基本配置”实验主要让学生掌握交换机的基本命令行;“网络基本命令应用”实验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网络命令,训练及培养学生基本的网络故障检测与维护技能;“交换机VLAN的配置”实验主要让学生掌握交换机及Vlan的基本配置与管理技能;“静态路由配置”实验主要让学生掌握路由器的基本配置与管理技能;“配置链路聚合”实验主要让学生掌握交换机端口聚合的配置命令和方法;“STP协议配置”实验主要让学生掌握STP协议实现的基本原理;“交换机及路由器综合应用”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交换机与路由器的综合应用能力。

4.4实验效果

通过以上合理设计的实验项目,经过2届学生的实践,不难发现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学习态度也逐渐好转,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性很强,学生在数据通信技术方面的技能比以前提高很多。结果显示,采用合理的实验教学设计对提高教学质量非常有效。

第2篇

关键词:数据中心;监控平台;动力环境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7-0206-03

1引言

目前,出于安全、保密等因素的考虑,企业均建有自己的数据中心,运行着非常重要的业务系统,存储着企业的核心数据。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数据中心的规模与日俱增,随之配套的场地环境设备的数量、种类也急剧增加,用于计算机、存储等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因此,减少场地环境设备故障是数据中心其他计算相关设备的可靠性的有力保障。但是有限的人力,往往无法通过人工巡检的方式保障如此的场地环境设备的不间断运行。

正式为了避免上述问题,需要一套7×24X 365全面集中的数据中心场地环境监测系统,能够使数据中心管理人员能够实时了解到机房全面的情况,并能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及时地发现并处理事故隐患,必要时还可实施无人值守的远程管理。

2系统监控范围、内容

2.1监控范围

系统监控范围涉及三个部分,一是环境部分,涉及温湿度探测器和精密空调;二是动力部分,涉及UPS电源、UPS蓄电池以及市电电量仪;三是安保部分,主要是视频摄像头的监控。

2.2监控内容

根据2.1节所述的监控范围,具体监控内容,如表1所示。

3系统设计与实现

3.1系统总体架构

本系统基于B/S架构,对各类设备的监控采用分布式的模式,即对每一类场地环境设备,根据其特点,开放的接口、场地环境条件等因素,分别部署与之相匹配的监控方案;而对各类监控数据的管理则集中管理,即将采集到的数据统一通过IE浏览器的方式进行实时浏览、并统一进行存储,用于日后的历史数据的展示与分析。

数据中心各机房内配置一台串口服务器,使用串口服务器把温湿度、UPS、空调等串口通讯设备直接联入TCP/IP网络,中心机房监控主机通过网络同设备建立通讯连接,实现本地工业通讯网络的功能。这样,通过公司系统既有的办公网络,多个区域的机房可以用同一套软件进行集中监控管理。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

3.2系统功能设计及实现方式

3.2.1精密空调监控

精密空调的监控,实现如下功能;

监测功能:通过精密空调厂家提供的智能通讯接口及通讯协议,实时地监视精密空调的回风温度、回风湿度、滤网状态、压缩机状态等信息。(注:监测内容由厂家协h决定,不同品牌、型号精密空调可能监测到的内容不同。)

报警功能:系统支持短信和邮件告警,并对发送人员名单可配置,支持抄送功能。

历史曲线功能:对于重要的参数,可作曲线记录,系统可查询一年内相应参数的运行曲线,并可显示查询选定具体时间相应时间的参数值,及时地发现并解决精密空调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控制功能:系统可远程对精密空调进行开关机、温度调节、模式设置等操作。

精密空调的监控,实现方式如表2所示。

3.2.2温湿度探测器监测

温湿度探测器的监测,实现的功能如下:

监测功能:能够对机房中所有的温湿度探测器的温湿度,进行实时数据采集。

报警功能:根据设定的温湿度阈值,当监测的实时温湿度数据超过预定的阀值时,自动发送短信和邮件告警。

历史曲线功能:机房内的温湿度的参数可作曲线记录,系统可查询相应参数的运行曲线,并可显示查询所选时间的参数值,当天该参数的最大值、最小值,方便管理员全面了解机房环境的温湿度状况。

温湿度探测器的监测,实现方式如表3所示。

3.2.3 UPs电源监测

UPS电源的监测,实现的功能如下:

监测功能:监测UPS电源所有关键指标,如负载情况、旁路情况、逆变器等。

报警功能:故障分两类,一类是数值类,支持阀值设定,当数据超过阈值,短信或邮件告警;一类是状态类,当出现故障或状态转换时,短信或邮件告警。

历史曲线功能:对于重要的参数,可作曲线记录,系统可查询一年内相应参数的运行曲线,并可显示查询选定具体时间相应时间的参数值,当天(以天为单位)该参数的最大值,最小值,方便管理员全面了解UPS的运行状况,及时地发现并解决UPS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UPS电源的监测,实现方式如表4所示。

3.2.4UPS电池监测

UPS电池的监测,实现的功能如下:

监测功能:电池的监测主要是监测电池的电流、电压,以及电池监测模块的本身状态。

报警功能:对监测模块的状态,进行故障报警;对超出预定的阈值,进行故障预警。均已邮件和短信的方式进行发送。

历史曲线功能:历史数据不仅仅是电池电流电压的历史采集数据简单曲线的描绘,还涉及故障告警的历史情况,用于运维管理人员的统计分析。

UPS电池的监测,实现方式如表5所示。

3.2.5视频摄像头监控

视频摄像头的监控,实现的功能如下:

监视功能:对机房内各重要地点进行全天候视频监视。

视频存储:提供7×24小时的录像,采用动态监测录像,避免视频数据量过大。

检索功能:根据视频录像机厂家提供的API,支持视频的检索和回放功能,便于出现问题的影像还原。

报警功能:系统可在视频信号丢失时自动报警;设置移动侦测后,系统监测到画面变化时自动报警等报警功能。

控制功能:系统可远程控制一体化球机的云台转动、摄像机变焦等操作。

视频摄像头的监控,实现方式如表6所示。

3.2.6系统效果展示

系统最终实现图,如图2所示。

第3篇

11月29日,日本最大的小灵通运营商Willcom与中国网通建立小灵通业务的合作关系,两公司将在中国市场合作推广Willcom开发的“新一代PHS”。业内人士分析说: “此次网通和Willcom的合作是希望在网络技术、覆盖、质量、性能等方面再有一定的提升,保留原有的用户,吸引更多有意愿消费小灵通业务的潜在用户,借以刺激日渐萎缩的小灵通通信市场。”

曾经守着固网庞大的资源占据市场优势的中国固网运营商眼下的日子并不好过,纷纷把目光锁定在移动通信市场。在电信重组不能预期,3G牌照迟迟没有颁发,全业务经营短期无法实施的情况下,为了能够有效缓解当前通信市场业务下滑的局面,抑制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强劲势头,当下勃兴的小灵通无线上网业务便成了固网运营商的新宠。

早在今年8月22日,网通首席财务官李福申在香港公布中期业绩会上就曾表示,“我们不会轻易放弃小灵通。上半年小灵通对网通收益贡献达12%。网通未来将大力开发小灵通的增值及数据业务,以尽量延长小灵通的生命周期。” 据网通首席执行官左迅生介绍,2006年网通耗资10余亿元用于“小灵通”的推广,今年公司将把大部分资金投到增值业务上。

业内分析人士告诉《IT时代周刊》记者:“我国固网运营商要想进入移动通信市场,就必须依靠差异化业务生存和发展,小灵通提供了差异化业务,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所以继续保留小灵通的品牌和业务是固网运营商必须考虑的问题。”

中国通信领域竞争激烈,手机用户发展迅速,小灵通用户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在目前的状况下,固网运营商力推小灵通无线上网业务,其意如何?小灵通能否借无线上网反击成功,有效提高用户增长率,成为固网自救的一剂良药?

“负增长”之痛

近年来,固网电信市场发展速度放缓,用户流失加剧,话音业务盈利下降已经成不争的客观事实。

信产部统计显示,今年1-9月,全国固定电话用户新增387.2万户,达到37165.7万户。固定本地电话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4.4%,在电信业务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98个百分点。今年前8个月,全国手机用户月均增加682万户,而固定电话的月均增长量仅为57.9万户,不及手机用户数增量的十分之一。尤其是今年5月以来,固定电话月增长量达到前所未有的20万户,用户数增长缓慢。

根据中国电信11月20日公布的最新运营数据,2007年10月本地电话用户数再次减少88万户,也是连续三个月负增长。数据显示,10月统计的当年累计净增用户数也首次出现负增长,减少了48万户。

国资委研究中心新产业研究部副部长卢奇骏指出,从今年1至7月的总体数据来看,固定通信和移动通信都在增长,但是增长速度差距很大。新增用户数移动用户是固定用户的将近10倍,而7月份一个月,差距达到70倍。

分析人士指出,在当前电信业运营市场上,传统的固定电话需求趋于饱和,由于个人化的移动通信需求驱动,移动通信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分流、替代传统的固定电话,以致固网业务市场日益萎缩。

业内人士告诉《IT时代周刊》,移动通信加快替代固定电话业务,语音市场日渐饱和是当前电信通信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积极创新业务以增加收入来源和提高服务质量刺激用户释放消费潜力,合理配置市场资源,以保持收入的稳定增长,这些都是所有运营商需要考虑的,而对于固网运营商来说却更为迫切。

针对目前我国电信行业的发展趋势,各大固网运营商提出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的战略。在“3G在中国2007全球峰会”上,中国电信集团移动通信办公室沈少艾副总裁指出:“2007年上半年,中国电信非语音业务的增长非常强劲,增值业务和综合信息服务增长达33.9%,非语音增长26.9%,占整个收入的比重达到1/3以上,占34.5%。”

显然,在当前的情况下加大推出小灵通上网业务成为固网运营商抑制“负增长”、减少用户流失加剧、控制话音业务盈利下降采取的一个应对措施,也是积极探索增值服务新增长点的一个有效途径。

力挽“小灵通”颓势

小灵通自1998年落户中国,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几个年头,在经历最初的快速膨胀后,去年一度达到9309万户规模,但是随后遭受巨大的市场挑战:从去年11月开始出现持续负增长。

目前,全国小灵通用户数正在迅速萎缩。信产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8月,全国小灵通用户数为8958.3万户,比7月锐减154.3万户。其中中国电信拥有用户量约为5200万户,中国网通小灵通用户大约有2800万户。能否有效推出相应举措,提高小灵通的市场竞争力,吸引潜在用户,力挽“小灵通”颓势,是固网运营商亟须解决的问题。

中国电信福建泉州分公司今年9月推出“灵通e网”――小灵通无线数据上网业务,用户可以使用小灵通上网卡配合电脑或PDA(个人数码助理)进行无线上网,上网速率可达128Kbps。上海电信推出了“灵翼通”业务,南京电信则推出“e灵通”的小灵通上网业务。此外,中国电信与易查手机搜索还联合推出了名为“小灵通搜索”的上网业务。小灵通搜索主要采用短信方式向用户提供免费搜索服务,服务内容包括铃声、图片以及生活信息。目前,小灵通搜索已经覆盖了全国190个城市,共540万条餐饮、娱乐、休闲、商务等41大类生活消费信息。

北京网通也在今年9月推出了小灵通无线上网新产品――e游无限。资费是800元包年不限时,网率64Kbps。推广阶段免费赠送价值700元的无线上网卡、6小时WLAN计时卡和一款股票应用软件。另外,降低针对学生群体的小灵通资费,原每月最低18元的通信消费,下调为每月最低6元的短信消费,话费下调为0.12元/分钟。而最近中国网通集团与Willcom公司的合作是由对方提供“分包通信”相关的技术,运用此技术可以根据用户手机传输的数据量来收费,改进原有的包月收费方式。另外网通集团还计划在2008年合作推出小灵通漫游服务和能够接入互联网的小灵通服务。

分析人士认为:固网运营商积极投资于小灵通增值业务其目的是为了增加客户黏性,抵制用户离线和语音业务的下滑,减少小灵通用户向3G用户的转换成本。

能否有效扳局?

小灵通除了能拨打电话、来电显示等固定电话功能外,还可以提供短信、盲区呼、接拨计算机高速上网和手机上网等多种功能。其无线上网方式:一是小灵通接拨计算机拨号上网(WiWi业务)。具有数据通信接口的小灵通手机与电脑连接后,用户可使用电脑拨号上网,与普通电话拨号上网操作类似,上网速率可达64K-128Kbps。由于小灵通无线上网业务资费更便宜,对于使用有线数据上网的用户来说多了一种选择的自由。二是使用小灵通手机直接上网(MiMi业务)。用户通过小灵通手机随时随地上网,收发电子邮件、浏览互联网、阅读新闻、下载各种图片和铃声等,打破了固网上网的限制。

从资费上来看,泉州用户开通“灵通e网”上网资费分为三档,38元/20小时,68元/50小时和98元/100小时,超出部分按0.06元/分钟计算。上海电信包年资费标准1400元、北京网通“e游无限”800元包年。在价格上比有线上网和CDMA无线上网占有一定的优势。就带宽而言,小灵通上网目前64/128Kbps带宽已经超过了GPRS;但相比中国移动2.75G EDGE无线上网速率236.8Kbps,联通CDMA1X网络153.6Kbps的速率略有逊色。网通此次与Willcom公司合作推广“新一代PHS”意在提高上网速度。日本小灵通的数据传输速度达到256Kbps,最快408Kbps,超过3G标准。而正在研制中的新一代PHS数据传输速度可达26Mbps。

第4篇

关键词:高速数据通信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266-02

近年来,全球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通信技术迅速发展并且成功用于商业,其发展速度与应用领域已经远远超过了固定通信技术。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使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得大量丰富的信息[1],因此,社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通信专业人才,必须对高校中开设的相应课程进行实践改革,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速数据通信技术》是面向电子信息类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主要讲授无线数据通信的基本理论,实现高速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原理,以及最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及其标准化进程[2]。该课程的预备课程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等必修的通信基础课程,并与后续的《毕业设计与实践》紧密衔接,在通信及其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覆盖的知识面广,涉及的新技术、新系统需要不断地补充,具有综合性、专业性、先进性和实时性等特点,需要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最先进的通信理论,了解通信前沿技术,扩展知识面,为后续深入研究通信技术、从事通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目标

该课程在注重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高速通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突出了当前通信系统中的先进核心技术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前沿热点技术及以其为核心的标准协议,注意扩展学生知识面,使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具备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

1.学习能力:具有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的能力;具备资料搜集和梳理的能力,从整理的资料中总结知识、掌握知识,通过对知识的提炼,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创新点;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探索的热情,以及主动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2.专业能力:具有通信尤其是无线通信的综合理论专业知识;具备通信系统整体设计的能力;能够使用Matlab等通信仿真软件对关键算法与技术进行仿真设计并分析系统性能;具有解读并应用通信协议的能力,并进一步为技术标准化提出建议。

二、课程内容

基于上述教学目标,该课程针对高年级大学生思想较为成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和专业素养、对创新能力的开发有热情等特点,主要讲授在无线通信领域中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重点讲述以OFDM为核心的无线通信技术及其标准[3]。主要内容有:第一部分,数据通信概述,其中包括数据通信工作方式、信号传输方式、无线通信系统特点及性能指标、无线信道的传播特征等内容。第二部分,无线移动通信中实现高速数据通信的关键技术,这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包括OFDM调制技术、高性能的信道编码技术、同步技术、信道估计技术、多址接入技术等,分别讲授其原理和作用,以及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位置和地位。第三部分,先进的通信技术,这是本课程的关键部分,包括B3G/4G移动通信中的IMT和LTE技术、宽带无线接入技术、UWB-OFDM等,了解各种技术方案特点,以及标准化进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教师理论讲解和学生仿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知识,利用通信仿真软件,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通信系统并研究性能,对有能力的学生,鼓励其参与科研项目和竞赛,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主要教学方法如下:

1.采用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对于原理性较强的知识以及需要进行数学推导的内容,如各种同步偏差对信号的相位和幅度产生何种影响等,仍然采用课堂板书的形式,一步步推导过程,力求学生明白本质,抓住原因找方法。对于涉及到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新技术的发展和标准化过程等内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扩大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生动性和形象性。多媒体教学可以在形式上采用Flash等动画音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2.注重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通信尤其是移动通信的许多技术都可以与实际生活中的某些具体实例相联系,在讲述原理性知识的同时,可以通过举例、类比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每个知识点,例如,将基带信号通过载波的调制形成射频信号以及射频信号解调成基带信号的过程类比成火车运载货物,将信道类比成公路,讨论信道带宽与信号速度的关系。

3.利用通信仿真软件配合教学。为了使学生对讲授的理论知识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提升遇到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可以充分利用仿真软件,如Matlab、Labview等,通过程序的设计和参数的配置,依据理论知识,对某种算法甚至整个通信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和性能仿真,直观地模拟信息在通信系统中的整个传输过程,通过观察信号时域和频域波形以及重要技术参数的变化曲线,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鼓励学生参与项目和竞赛。对有能力的同学,鼓励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完成一部分工作,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4]。从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出发,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电子竞赛,通过完成电子作品或者设计小型通信系统等实践锻炼,加深对课程所学知识的理解,使掌握该课程的知识点更为准确化、系统化,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采用平时成绩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具体考核要求为:

1.平时成绩:涵盖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为目标。

2.任务要求:布置两次仿真任务,学生可以自主选题,仿真某个关键技术或者通信系统,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并将结果在课堂上以ppt的形式汇报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表达沟通能力为目标。

3.期末综合考试:采用闭卷考核方式对基本理论知识进行考察,并及时分析卷面情况,掌握学生汲取知识的情况,反馈到课堂教学任务中,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为目标。

总之,通过对《高速数据通信技术》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对所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实施,课程取得了预期目标和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在掌握了最先进的通信理论的同时培养了专业实践能力,下一步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通信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改进与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紧跟通信技术的发展潮流,具备前沿的通信网络技术,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才能达到培养高素质通信专业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邓映峰.天津移动通信市场非线性预测及面向3G的发展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7.

[2]王文博,郑侃.宽带无线通信OFDM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50-80.

第5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3G;发展;展望

  一、引言

  伴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更高性能的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享受更为丰富和高速的通信业务。第二代移动通信运营商发展速度趋于缓和而竞争越加激烈,为寻找新的增长点,通过发展数据业务来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业务类型,需要3G的支持。同时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无线频率资源日趋紧张,已不能满足长期的通信需求发展需要。

  二、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它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起源于90年代初期。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在1996 年提出了GSM Phase 2+,目的在于扩展和改进GSM Phase 1及Phase 2中原定的业务和性能。它主要包括CMAEL(客户化应用移动网络增强逻辑),SO(支持最佳路由)、立即计费,GSM 900/1800双频段工作等内容,也包含了与全速率完全兼容的增强型话音编解码技术,使得话音质量得到了质的改进;半速率编解码器可使GSM系统的容量提高近一倍。在GSM Phase2+ 阶段中,采用更密集的频率复用、多复用、多重复用结构技术,引入智能天线技术、双频段等技术,有效地克服了随着业务量剧增所引发的GSM 系统容量不足的缺陷;自适应语音编码(AMR)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系统通话质量;GPRS/EDGE技术的引入,使GSM与计算机通信/Internet有机相结合,数据传送速率可达115/384kbit/s,从而使GSM 功能得到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尽管2G技术在发展中不断得到完善,但随着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频率资源己接近枯竭,语音质量不能达到用户满意的标准,数据通信速率太低,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三、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也称IMT2000,是正在全力开发的系统,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号处理单元将成为基本功能模块,支持话音和多媒体数据通信,它可以提供前两代产品不能提供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例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与电视图像等。如WCDMA的传输速率在用户静止时最大为2Mbps,在用户高速移动时最大支持144Kbps,所占频带宽度5MHz 左右。

但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共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分支,共同组成一个IMT 2000家庭,成员间存在相互兼容的问题,因此已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和全球通信;再者,3G的频谱利用率还比较低,不能充分地利用宝贵的频谱资源;第三,3G支持的速率还不够高,如单载波只支持最大2Mbps 的业务,等等。这些不足点远远不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需要,因此寻求一种既能解决现有问题,又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的需求的新技术(即新一代移动信: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是必要的。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特点:(1)全球统一频段,统一标准,全球无缝覆盖和漫游。(2)频谱利用率高。(3)在144kbps(最好能在384kbps)能达到全覆盖和全移动性,还能提供最高速率达2Mbps的多媒体业务。(4)支持高质量话音、分组多媒体业务和多用户速率通信。(5)有按需分配带宽和根据不同业务设置不同服务等级的能力。(6)适应多用户环境,包括室内、室外、快速移动和卫星环境。(7)安全保密性能优良。(8)便于从第二代移动通信向第三代移动通信平滑过渡。(9)可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融合,包括蜂窝、无绳电话和卫星移动通信等。(10)终端(手机)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价格较低。?

第6篇

此时,他通过敏迪的通信系统与公司总部的网络系统相连,把他的办公电话和手机进行了转移。这样,他在北京就可以像在渥太华一样接听座机和手机,并且打电话给想要联络的人。与此同时,他还可以通过这个系统,看到同事和合作伙伴中谁此时在线,是否方便通话,以方便他随时和对方沟通交流。此外,他还可以将在加拿大的座机和自己从加拿大带来的手机进行绑定,当有加拿大同事打他的座机的时候,他的软电话和手机会同时振响,方便他选择采用何种方式接听。

对他和他的公司来讲更为划算的是,这一切居然都是免费的。

劣势也是优势

Paul Butcher 是加拿大敏迪网络公司(Mitel Networks)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他在不久前造访北京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面对日渐蓬勃发展的VoIP市场,他兴奋地表示:“两三年前,这些还都是国际厂商给用户描绘的令人向往的未来,而现在,这样的场景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现实工作和生活中。”

赛迪顾问报告显示,2007年,全球VoIP业务市场的发展整体上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2007年全球VoIP业务市场收入为29.6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50%。其中最大的推动因素来自欧美和亚洲市场,而在亚洲,中国市场发展潜能最大。

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思科、Avaya、北电等国际巨头的明争暗斗,导致市场价格的一路下滑,不仅厂商的利润锐减,连渠道商也叫苦不迭。

“现在的客户需求越来越多,但参与竞争的同行更多。一个客户冒出来,恨不得有十多个供应商围上去,有时候,甚至有三四个供应商提供的都是一个厂商的方案。现在价格那么透明,即便费半天劲把生意做下来,也几乎没有什么利润了。”某系统集成商老总跟记者抱怨。

从这方面看,敏迪在国内市场的名气虽然不及思科,但却赢得了越来越多渠道商的好感。始终坚持百分之百渠道销售、全方位的渠道支持、健康的价格体系,这些让敏迪在强敌环伺的国内市场取得了每年销售额超过100%的增长。

我们最专注

说起敏迪的发展,Paul很自豪。

敏迪网络总部位于加拿大渥太华,已经有35年历史,2007年全球营业额为8.5亿美元。“敏迪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是专注于商务通信市场。目前研发主要投入在VoIP和融合通信方面。”Paul特别强调,“相对于思科、北电等知名厂商,敏迪是唯一一家完全专注于IP语音通信的企业。”众所周知,VoIP语音通信产品在思科、北电等数据通信厂商的销售份额中只占很小的部分。

据悉,多年来,敏迪在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等国家的中小企业VoIP语音通信市场一直处于市场第一的位置。在中国市场,敏迪当然也希望延续其在中小企业市场的优势。在敏迪的定义中,中小企业是那些500人以下的企业。

“不要误以为敏迪只能做中小企业客户,只是我们在中小企业市场的成绩更好罢了。我们提供的分布式解决方案,尤其适合在各个区域有多个分支机构的企业,比如大型的连锁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不久前,敏迪刚刚完成了位于香港的中国银行信用卡国际部呼叫中心,也成功实施了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的语音及多媒体协作通信联网。近年来在国内酒店通信、专网通信领域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Paul表示,敏迪的优势就在于专注,在于对客户的VoIP语音通信需求研究得更透彻。

第7篇

对于电信运营商们来说,VoIP(宽带电话或网络电话)就像是从魔瓶中钻出来的魔鬼,一直在觊觎着他们的饭碗。

2009年3月23日,全球最著名的网络电话公司Skype表示,将推出一款可以与企业电话系统连接的新版网络电话软件。这款网络电话产品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出现,立即吸引了无数中小企业的注意,并在国内引发出业界的呼吁:政府部门何时能开放VoIP政策?

据了解,为限制VoIP的发展,工信部(当时还是信产部)曾在2005年出台政策,规定除了固话运营商外,任何机构都不得从事VoIP业务。然而,政策禁锢未能奏效,VoIP业务反而不断成长壮大。

现在,这一在4年前推行的政策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业界关注和质疑。要求政府部门放开政策限制,让VoIP产业健康发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更有专家学者判断,“按照国外技术和行业发展趋势,国内VoIP业务迟早会放开”。

熟悉电信发展的人都知道,VoIP服务在刚刚诞生之时,只是少数科技痴迷者摆弄的小玩意。在短短数年内,它就凭借着费用极其低廉、服务方式灵活的特点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一步步蚕食着传统固话运营商的领地。

事实上,原信产部当时出台政策封杀VoIP电话,完全是为了保护运营商的利益。现在,随着VoIP的壮大,这一政策还会继续下去吗?业界人士的呼吁,会得到工信部的放行吗?

解禁还是继续封锁,这是个问题。

政策禁锢徒有虚名

网络电话(VoIP)的概念自2003年提出以来,就成为通信市场上的“香饽饽”。争先进入该领域的不仅有思科这样的传统网络厂商,也有IBM、微软等办公软件厂商,更有西门子、爱立信等通信企业。

VoIP的兴起给设备和软件供应商带来了无限喜悦,却给传统电信运营商带来了不小的麻烦。VoIP利用自身的资费优势正在不断地侵蚀电信运营商的利润。目前,尽管VoIP受到了一定的政策限制,但是仍在飞速发展。

据了解,早在VoIP网络电话业务出现初期,国内政府部门就采取了严格管制。原信产部在2003年2月公布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中也明确将IP电话业务列入基础电信业务范围,规定只有具有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资格的六大运营商才能经营VoIP公司。

2005年9月,为探索VoIP这一新的商业模式,并为有序监管提供经验,经原信产部正式批准,中国电信在深圳和江西上饶、中国网通在吉林长春和山东泰安的本地网范围内进行基于VoIP的试点,试验重点限制在电脑与电话(PC-Phone)的方式。同时,原信产部强调,除批准试点的两大运营商在规定地区进行试验外,铁通、卫通、移动和联通等已经违规开通的PC-Phone话音业务须立即停止相关违规经营,对VoIP管制的严厉可见一斑。

政府为何限制VoIP发展?咨询与市场研究机构BDA首席分析师方美琴认为,原信产部将网络电话列入基础电信服务进行垄断性市场准入控制的初衷,主要有三点:一是网络电话的质量无法保证,存在断电后无法使用的风险,目前开放市场是对用户不负责任;二是为了保护传统运营商的利益,网络电话成本低、使用方便,对传统运营商的冲击很大,而目前的传统运营商都是国有资产,他们刚刚投资建设了大量的传统电话网,还没有准备好提供这样的廉价业务;三是政府无法监控网络电话,对国家安全存在潜在威胁。

虽然没有政策许可,但VoIP还是在一片封杀声中茁壮成长。工信部下属咨询机构的数据显示,VoIP业务从2003-2006年出现了高速增长的势头,中国“地下”VoIP通话量一直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2006年VoIP“地下”国际话务量达到5.5亿分钟,收入在4.9亿元左右,增长速度令人惊讶。预计到2009年,我国的VoIP在长途通话市场所占份额将等于甚至超过PSTN及移动(GSM、CDMA)长途业务的总和。

这对于出台政策封杀运营VoIP的国家有关部门来说,显然有一股讽刺的味道。

市场博弈

VoIP在市场上的持续火暴,对于国内虚拟运营商来说,显然是一个不小的诱惑。但在苦于无法获得国内政策许可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开始了曲线进入市场的布局。

在这场与工信部的博弈中,他们的希望能成为现实吗?

在国内苦苦等待也无法获得政策支持的263网络通信公司,为了抢占国内网络电话市场,而上演了一出海外并购的大戏,从而希望通过“曲线救国”的方法,从侧面进入中国市场。

去年年底,263网络通信公司以逾一亿元人民币收购了美国第三大VoIP运营商iTalk公司50%的股份。2009年初,双方在完成相关商务和法律程序后,263集团董事长李小龙以董事身份正式加入iTalk董事会,参与iTalk2009年经营策略讨论和经营预算决策。

263作为一家国内的老牌新电信服务提供商,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提供更为便宜和便捷的通信服务产品,为什么要在海外收购iTalk公司呢?

事实上,263的主要收入来源为语音通信、数据通信和增值通信业务。其中,增值通信业务包括950509多方长途和263CC电话会议;数据通信业务包括企业邮箱;语音通信包括96446IP长途。263公司一直在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在本世纪初第一波互联网浪潮中,转型门户未获成功后,VoIP这一基于互联网与通信网络的新通信兴业务就进入了263公司的视野。苦于国内政策限制,263才有了并购美国VoIP运营商iTalk公司的念头。

类似于263公司的国内虚拟运营商仅仅是为了获得在国外经营VoIP业务的合法资格吗?事实上,他们其实是在放长线钓大鱼。

放眼全球VoIP市场,只有中国市场还是一个未开垦的处女地。李小龙认为,VoIP拥有巨大的市场前景,一旦国内政策向民营资本开放,允许民营运营商的存在,263就可以实现从“小康走向致富”的梦想。而iTalk公司首席执行官赵捷也同样认为,iTalk公司虽然在北美的华人市场颇有成绩,但从全球来看,VoIP最大的市场前景,仍然在中国。

一位电信业内人士表示,263这一举措实际上是“曲线救国”,先到海外去积累VoIP运营经验,等待中国市场机遇。

政策难以阻挡技术自9前行。电信专家杨培芳表示,VoIP业务在未来,或许会是3G、LTE等技术的有益补充,可以促进终端的多样化。面对这样的情景,就不难理解李小龙急切收购iTalk的目的。

民营企业什么时候能在国内运营VoIP业务?面对这一问题,李小龙认为,中国VoIP市 场迟早要开放。目前,即使国内政策无法放行,依然可以在海外市场上获得盈利。赵捷披露的数据显示,iTalk每年营收近3000万美元,毛利率在50%左右。这是一笔很好的财务投资。此外,iTalk虽然不是美国最大的VoIP运营商,但却占据着北美华人宽带通信市场第一的位置,30%的华人家庭使用iTalk的网络电话服务,这也将为未来在中国推广VoIP业务打下一定的基础。

政策会解禁吗?

VoIP的蓬勃发展,现在也引起了运营商的关注。目前,除中国电信之外,有意进一步开拓VoIP业务的还有中国移动。有资料显示,中国移动内部对VoIP网络电话的测试一直在悄悄进行。显然,运营商之前对VoIP业务的那种排斥甚至是恐惧心态正在消除。

解禁还是继续抵制?这对于工信部来说,显然已成为一个烫手的山芋。因为事实上,即使不解禁,VoIP电话已经在中国市场生根,并且茁壮成长。而且,假如不进一步放松对VoIP管制,只会更加冲击国内电信市场。

政府部门为什么封杀VoIP?这是因为我国迄今为止仍然把语音作为基础业务,把数据作为增值业务。国内电信专家侯自强曾表示:“只有将数据当作基础业务,话音作为增值业务,才能代表未来电信业的发展方向。目前之所以有关部门仍封杀VoIP,完全是出于保护运营商利益的目的。但这一政策却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因此,这种政策不会持续太久。VoIP业务的合法化,时间不会很久。”

据了解,我国对VoIP监管采取的是分类式管理,实行许可证制度的市场准入模式。原信产部颁布的《电信业务分类目录》中,把Phone-Phone以及PC-Phone的IP电话明确规定为第一类基础电信业务,目前只有几大基础电信运营商有资格运营。而另两种表现形式到底是属于基础业务还是增值业务则一直没有定论。

电信研究院专家范玉钟表示:“对于代表先进技术趋向,而由于与国家现行政策抵触的创新,电信监管者应当积极创造条件推动政策调整,使电信监管工作适应新技术的发展。”他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IP电话、IPTV业务市场需求将越来越旺盛,现行的监管政策肯定要作出调整。

“有竞争才有进步,对先进技术的一味封锁,将来的损失会更大。因为一旦出现技术断档,将来就很难跟上。在互联网技术上,中国不做,不等于别人不做。国外一旦做大,就再没有中国企业的立足之地了。”一位电信行业的资深人士表示,“当我们还把注意力放在研究封杀技术时,国外的VoIP厂商已经转向开发多方通话、语音信箱、融合3G、无线VoIP等更先进的技术了。”

业内人士认为,通信领域一直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律,当用户量达到1000万时,一切就由市场说了算。不管政府是怎样的态度,电信运营商是怎样的态度,就像当年小灵通发展的历史。VoIP会有这样的一天,1000万用户很快就会达到。VoIP自身的技术开放性和竞争性会远远大于小灵通的影响力,VoIP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得到政府的认可。 这会成为现实吗?

VoIP

VoIP即网络电话(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最近几年在欧美国家发展迅速,包括AT&T在内的传统电信运营商纷纷转型为VoIP运营商。

VoIP的发展史

1995年2月,以色列的VocalTec公司推出in- ternet phone,揭开了VoIP的序幕。

第8篇

要想使上述构想成为现实,就必须打破常规的铁路通信网的接入方式,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的有线和无线通信的传输和接入方式,实现铁路通信网的升级,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发挥铁路通信网在国民经济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铁路接入网技术的现状

由于铁路列车具有高速运动的特点,因而无线(移动通信)接入网在铁路通信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当然,固定位置的车站(场)、单位以及各种固定设施之间的通信方式,首选方案仍是采用SDH光同步数字传输设备进行组建,同时应考虑采用ATM交换以及网络IP通信等先进技术来构成通信主干网及光纤用户接入网。比如采用“双纤单向环”接入方式,其不仅具有高速、安全、传输质量高、价格合理等光纤通信特有的优点,而且还具有路由迂回、设备备用等特点,从而具备自愈合功能,并使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另外,采用远端用户单元(RSU)和数字环路载波(DLC)设备,组网更灵活、方便。组网的过程中要把投资与效益综合统筹来考虑,使系统不仅满足现在乃至几年内铁路通信的需求,而且还能够为出行的旅客及地面用户提供先进的电信业务,并且还需具备便于扩容的功能。

按照通信网被分为主干网,局域网和接入网等三部分的构思来看,铁路通信网也可以通过上述划分方法进行。就铁路的通信网来看,接入网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包括有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两大部分。铁路有线接入网的情况与电信的接入通信网相似,铁道部将在未来的1~2年内建成可覆盖全国大中城市的铁路互联网,它是由铁路部门依托于基础铁路电信网,组织建设的可以支持众多信息服务的、具有多媒体通信能力的全国范围的计算机网络,铁道部将有可能成为我国第六个面向大众的计算机信息互联网络单位,为铁路通信走向市场做准备。关于有线接入这里不再叙述,下面主要讨论铁路的无线接入网,为此首先回顾一下移动通信的发展过程。

1.移动通信的发展过程

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由模拟到数字,由频分多址到频分+时分多址,再到码分多址(CDMA)的发展过程,并即将向宽带化、智能化和个人化的方向发展。移动通信系统大体可分为二代,第一代是以模拟技术为主,频分多址,工作在400~800MHz频段。由于模拟系统存在频谱利用率低、容量小、设备复杂、抗干扰性能差、保密性不强、价位高、业务面窄等固有缺点,不能满足通信市场急速发展的需要,因此诞生了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数字化、时分多址方式等全数字化技术,克服了第一代移动通信的缺点,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的移动通信数模兼容,以数字系统为主。随着用户对信息接入量的需求呈指数的增长,电信工作者们着手建立最新一代的移动通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全球化、智能化、个人化和综合化的特点,工作在2000MHz波段,采用宽带的CDMA技术,涵盖地面系统和卫星系统,包括海陆空三维服务面,集成话音、数据、视像、ISDN和多媒体多种业务。这一系统以多种空中接口和接入方式,可向高速和慢速移动用户提供服务。

2.铁路无线接入网现状

铁路通信网是为旅客和铁路公务、应急抢险、行车维修等人员提供及时可靠的通信,以提高服务等级和运输效率。保证列车的安全,达到高效运营而建立的,它是一种集列车公务通信和区间移动作业通信为一体的列车移动通信系统。但是铁路结构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该系统与公用移动通信网和区域性的专业移动通信网的差别,它是一种属于线面结合、以线为主的链状网。

铁路通信的无线接入部分目前仅有的是400MHz的无线列调系统,它完成车站值班员与进入其管辖区段的列车车长以及列车司机之间的通话联系。当列车即将进站或即将出站时,这些通话才进行,否则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则在列车运行于区间时,通话一般不进行,这主要是从节约频率资源,减少同频干扰的角度出发的。但是,随着铁路现代化改造进程的迅速推进,从前单一的无线列调系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铁路无线通信的需要,这样就迫切需要建设一套适合于铁路现代化运营指挥需要的先进的无线通信系统。这一系统应该采用小区制,并完成大三角功能。也就是说,系统必须可以实现调度中心与车站值班员之间、车站值班员与列车司机之间、列车司机与调度中心之间的通话功能,必须可以实现线路管理区间的公务移动通信功能,同时还必须能够实现调度中心与列车司机室之间实时的双向数据通信功能。基于这一想法,构成铁路无线通信接入网的方式可以采用现有的无线通信方式的集群通信方式、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方式、CDMA移动通信方式。

集群通信系统是一种功能强大的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是通信与微处理机技术、程控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它集交换、控制、通信于一体,通过无线拨号的方式把一组信道自动最优地动态分配给系统内部用户,最大限度地利用系统资源和频率资源,降低系统内呼损,提高服务质量。由于它具有群呼、组呼、强插、强拆等功能,特别适合于调度指挥以及应急、抢险等场合,并较好地解决了通信频率合理分配的问题,因而倍受专业运营管理部门的青睐,被确定为现行铁路移动通信方式的首选类型。但是这一系统还具有一定的缺点,主要包括采用动态的频率分配,没有考虑与周围公用网的有效融合问题,没有先进的路由合理选择功能,并且在建立通路和自动过网时存在信息丢失现象,保密性不强,容易受干扰等,这些缺点对于话音通信的影响不大,但是会对列车与调度指挥中心之间的实时双向数据通信造成较大的误码,因而对于要求较高数据通信误码率的场合并不适合。

即将动工的秦沈客运专线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包括400MHz的无线列调系统和800MHz的集群移动通信系统,考虑到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在越区切换过程中会存在信息的损伤,因此将数据通信部分交由无线列调系统来完成,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仅进行区间通信(如大三角功能的话音通信,公务通信以及应急抢险通信等),并留有调度电话进入的余地和接入公用通信网的功能。这一系统也是我国铁路以集群通信的方式为无线接入系统的第一例,是我国铁路通信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

二、铁路无线接入网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信息化的进展,不仅要求铁路通信网具有更强的保障铁路安全运营的通信功能,以适应高速列车通信的需求,而且要以铁道部的全程全网的优势全力发展电信增值服务及经营与中国电信业务范围一样的电信业务,参与同中国电信的竞争,使旅客和网络覆盖区的广大用户方便地享受信息的服务。比如随时随地的提供铁路客货运输资讯信息、订购火车票等服务,在列车就能享受语音、传真、数据、视频、移动通信及Internet等服务。不过,铁路现有的通信网络设施庞大而落后,这是目前该网络发展的最大障碍。

80年代开发应用的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具有信道利用率高、组网灵活等优点,能够确保旅客通话的高质量和优先等级,可供列车公务人员进行业务通信,也可利用调度功能组成临时的应急通信和收容沿线的移动作业通信,基本上能够满足目前的铁路通信的需要,秦沈客运专线就是采用这一系统来实现铁路移动通信的功能。但从更高的通信目标来说,比如为了实现列车的实时定位、追踪,让列车上和列车下的公务人员都能够随时随地获得整个路况信息,实现列车运行、调度等自动控制,能够为广大旅客提供除语音服务外,还能提供传真、数据、视频、移动通信及Internet等服务,还有向铁路沿线的居民提供电信业务,随着这些业务的出现,原有的通信系统就不能满足要求,应该应用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对铁路通信网进行改造,建立新的、必要的移动通信系统,比如微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或者是第三代的移动通信系统。当然,建造铁路通信网,应根据铁路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的地区要因地制宜地发展有线和无线接入系统。

考虑到未来铁路发展对通信的需求,认为在通信系统寿命期内,运输会出现明显的增加,作为用户联络手段的通信系统,在规划其指标构成时,必须计算一定的弹性需求。此外还要考虑通信系统的容量扩充性问题,选择便于扩容的通信方式。从系统高可靠性的要求出发,还必须与别的系统(如微波/租用线路等)结合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以此提供必要的备份。

在欧洲,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决策,最初确定的是两种系统,一个是GSM,另一个是TETRA(泛欧集群无线通信)。后来由于GSM的技术日趋成熟,使用范围迅速扩大,造价逐渐下降,并且又由于在用户迅速扩展的情况下,集群移动通信解决方案所存在的问题日趋突出。鉴于此,欧洲的铁路移动通信系统最后定位于GSM的方式,并将铁路移动通信所具有的特色(群呼、组呼、优先级别、强插、强拆等功能)加进去,构成GSMR(用于铁路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解决方案。

铁路通信网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向着与公用网相融合的方向,并达到与公用网的统一。从而使得用户无比是在运行中的列车上,还是在铁路网的覆盖区域均能够通过铁路通信网进行如同办公室一样方便的信息交流,如进行电话联络,宽带的数据通信和图像传输,接入Internet等。而要满足这一要求,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已经远远不够,GSM(R)和现行的CDMA技术也不能达到这一要求。从现在的发展情况看,惟有第三代的CDMA技术才可能担当起这一重任。因此,铁路通信网的无线接入部分今后的发展方向也必须是朝着第三代CDMA的方向。当然,并不是说第三代的CDMA技术就可以直接用来完成未来的铁路无线接入系统的功能,如同GSMR一样,必须将铁路通信所必备的功能(如群呼、组呼、优先级别、强插、强拆等功能)融入这一技术之中,形成具有铁路通信特有要求的公用无线通信接入网。

第9篇

【论文关键词】移动通信;3G;发展;展望

伴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更高性能的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享受更为丰富和高速的通信业务。第二代移动通信运营商发展速度趋于缓和而竞争越加激烈,为寻找新的增长点,通过发展数据业务来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业务类型,需要3G的支持。同时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无线频率资源日趋紧张,已不能满足长期的通信需求发展需要。

一、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它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起源于90年代初期。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在1996年提出了GSMPhase2+,目的在于扩展和改进GSMPhase1及Phase2中原定的业务和性能。它主要包括CMAEL(客户化应用移动网络增强逻辑),SO(支持最佳路由)、立即计费,GSM900/1800双频段工作等内容,也包含了与全速率完全兼容的增强型话音编解码技术,使得话音质量得到了质的改进;半速率编解码器可使GSM系统的容量提高近一倍。在GSMPhase2+阶段中,采用更密集的频率复用、多复用、多重复用结构技术,引入智能天线技术、双频段等技术,有效地克服了随着业务量剧增所引发的GSM系统容量不足的缺陷;自适应语音编码(AMR)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系统通话质量;GPRS/EDGE技术的引入,使GSM与计算机通信/Internet有机相结合,数据传送速率可达115/384kbit/s,从而使GSM功能得到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尽管2G技术在发展中不断得到完善,但随着用户规模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频率资源己接近枯竭,语音质量不能达到用户满意的标准,数据通信速率太低,无法在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主要是话音和中低速数据,码率为384kb/s(局域网可达2Mb/s),因而可传送比目前GSM(第二代移动通信)更高码率的信息。随着多媒体业务的发展,2Mb/s的码率将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各种新的宽带业务的需要,因此国际上已开始研究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一步目标是10Mb/s以上。我们国内则尚未启动。因此需尽早开始研究其关键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有:宽带多媒体移动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频段、多址方法、无线接入技术、软件无线电的硬件和软件、多载波调制和OFDM技术、自适应天线阵、高效信道编码技术(如Turbo码)等。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也称IMT2000,是正在全力开发的系统,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号处理单元将成为基本功能模块,支持话音和多媒体数据通信,它可以提供前两代产品不能提供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例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与电视图像等。如WCDMA的传输速率在用户静止时最大为2Mbps,在用户高速移动时最大支持144Kbps,所占频带宽度5MHz左右。但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共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分支,共同组成一个IMT2000家庭,成员间存在相互兼容的问题,因此已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和全球通信;再者,3G的频谱利用率还比较低,不能充分地利用宝贵的频谱资源;第三,3G支持的速率还不够高,如单载波只支持最大2Mbps的业务,等等。这些不足点远远不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需要,因此寻求一种既能解决现有问题,又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的需求的新技术(即新一代移动信:next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是必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特点:(1)全球统一频段,统一标准,全球无缝覆盖和漫游。(2)频谱利用率高。(3)在144kbps(最好能在384kbps)能达到全覆盖和全移动性,还能提供最高速率达2Mbps的多媒体业务。(4)支持高质量话音、分组多媒体业务和多用户速率通信。(5)有按需分配带宽和根据不同业务设置不同服务等级的能力。(6)适应多用户环境,包括室内、室外、快速移动和卫星环境。(7)安全保密性能优良。(8)便于从第二代移动通信向第三代移动通信平滑过渡。(9)可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融合,包括蜂窝、无绳电话和卫星移动通信等。(10)终端(手机)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价格较低。

三、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4G系统中有两个基本目标:一是实现无线通信全球覆盖;二是提供无缝的高质量无线业务。目前正在构思中的4G通信具有以下特征:(1)网络频谱更宽。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ps的传输速率,通信运营商必须在3G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每个4G信道将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A3G网络的20倍;(2)通信速度更快。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终端访问Internet的速率,因此,4G通信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有更快的无线传输速率。据专家估计,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速率可以达到10M~20Mbps,最高可以达到100Mbps;(3)通信更加灵活。从严格意义上说,4G手机的功能已不能简单划归“电话机”的范畴,因为语音数据的传输只是4G移动电话的功能之一而已。而且4G手机从外观和式样上看将有更惊人的突破,可以想象的是,眼镜、手表、化妆盒、旅游鞋都有可能成为4G终端;(4)智能性更高。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智能性更高,不仅表现在4G通信的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具有智能化,更重要的是4G手机可以实现许多目前还难以想象的功能;(5)兼容性更平滑。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收,还应该考虑到让更多的用户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较为容易地过渡到4G通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4G通信系统应当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以及能从3G平稳过渡等特点。

总之,随着新问题、新要求的不断出现,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将会相应地调整、完善和进一步发展。纵观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规律和第四代通信技术的优点,我们相信,不远的将来,人们将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以自由自在地利用移动网络获取和传递信息。从而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将会发生更深刻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胡可刚,王树勋,刘立宏.移动通信中的无线定位技术[J].吉林大学学报,2005,23(4)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