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建筑项目调研

时间:2023-06-30 16:07:52

导语:在建筑项目调研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建筑项目调研

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前期设计;质量监控

一、建筑工程设计的准备工作

建筑工程前期设计的质量能够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投资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要加强质量监控措施。在进行项目设计之处就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这其中就包括对建筑项目的选址、功能策划以及市场调研等因素结合建筑资金的投入量用科学、客观、综合的分析方法进行评估,并且从宏观意义上提出一种预设,为接下来的建筑工程设计阶段提高重要依据。此外做好建筑工程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可以给设计方案带来更多的经济性因素,例如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方的投资风险。以下就对加强设计前的准备工作进行具体分析:

(一)建筑项目的选址

建筑项目的选址一般都是由投资方在确定建筑项目的具体内容以后,通过对建筑环境的考察选择从而使既定目标获得最大化的效益。进行建筑项目选址时的质量监控措施包括:从城市控制性规划中的用地性质、建筑用的的位置、交通条件、市政的配套设施状况、周边的人文以及自然环境等出发,从分考虑建筑用地的规划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可以先根据以上内容制定出设计预案,然后分析合适程度以及变化额冗余度。

(二)功能策划以及市场调研

功能策划以及市场调研通常都是在建筑项目选址已经确定下了的情况下进行的,通过对建筑用地以及周边环境等各种因素进行功能策划以及市场调研,然后为建筑项目的决策者提供理论依据。由此可知功能策划和市场调研虽然在侧重点上存在差异,但彼此之间还是紧密联系、是相互配合进行的。

对建筑用地进行功能策划并没有固定的形式,主要是通过结合区域内的自然以及人文环境等因素对现有建筑功能的配置、修建规模、建设投资以及周边交通状况等进行充分考虑,完善知识储备,然后策划者根据建筑功能的不同特征发展一些新的功能形式。根据具体的建筑环境除了要对建筑自身的发展进行考虑以外,功能策划还需要考虑建筑对周围整体环境造成的影响,可以借势增强周边功能,或者结合周边进行优势互补,此外经济效益也是功能策划的重点工作。市场调研主要是对市场份额、需求、定价等方面进行调查,然后把这些信息收集起来进行分析和监控,进而解释各种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相互关系变化的规律。这个过程是为日后建筑项目的具体实施以及功能定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对于功能策划以及市场调研的监控措施主要是将整个策划过程进行专家论证,决策的判断应该结合市场调研的结果而定。

二、建筑工程前期设计的质量监控

建筑工程前期的设计质量能够直接影响日后的工程建设是否能够达到投资者或者业主的预期目标,它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关键所在,因此对于建筑工程前期设计中的质量监控是设计监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设计方案是否能够满足设计规范性、结构安全性、技术合理性、工艺先进性、设备可靠性以及施工可行性等要求。以下就对建筑工程前期设计的质量监控措施进行具体分析:

(一)把住方案设计比选关

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就是将投资方或者业主对建筑的各种要求集中反映在设计文件以及图纸上,它基本上决定了工程项目的功能、技术、投资,所以对建筑工程设计进行质量监控主要是管理和控制设计文件以及图纸。因此建筑工程设计监理必须要求设计单位提供多种设计方案进行比选,确保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投资方或者业主对建筑的质量标准,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

(二)加强设计图纸的审核工作

设计图纸是建筑工程设计工作的最终结果,同时也是建筑工程施工和进行质量监控的主要依据。在进行施工监理的过程中,施工图存在问题的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不仅会对建筑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如果没有及时整改在施工中引起质量事故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对设计图纸的审核工作必须建立在严格遵守技术标准以及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以及结合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环境因素对其进行综合考察,对制定出的技术措施以及建筑关键节点的构造设计要积极与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技术难点以及可行性分析。在对设计图纸进行认真仔细地审察时,如果发现设计图纸中存在缺陷或者其它质量问以便采取有效地修改措施,然后再对修改后的设计图纸按照原有设计要求进行复核检查。只有通过严格的审核工作才能使设计项目能够更好地满足投资者或者业主的需求,最大程度的发挥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益。

(三)设计单位要进行充分的沟通协调作用

要想使建筑工程设计能够满足投资方或者业主的要求,据需要设计者同投资者或者业主进行密切的交流。双方互相交换意见,明确设计思路并且对设计方案共同提出修改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者充分领悟到投资方或者业主的建设意图以及主导思想,使建筑功能能够最大化的发挥作用。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与协调能力是相互依存的整体,两者缺一不可,共同对建筑设计的质量产生影响。总之建筑工程的前期设计质量的改进应当以设计者为主体,然后投资方或者业主、建立工程师等共同参与,从设计项目的策划、设计方案的改进以及设计效果的体现等多方面考虑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设计的质量。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建筑工程的设计说明以及施工图纸等各种文件的质量对日后建筑工程能否真正意义上实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实用以及确保质量的建设目标起着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四)提升设计人员自身的职业素质

设计人员是建筑设计的主体,其主要责任就是把投资者或者业主的要求能够如实的反映到图纸上,所以设计人员自身的职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的优劣程度。因此建设单位在设计开始时就要进行人员资质的配备,制定具体的设计计划,整个过程必须进行严格评审制度,而且还必须加强对设计人员业务水平的培养,加强对建筑设计队伍的管理,而设计人员也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多学习一些优秀的设计理念拓宽自己的设计思路,也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多优秀的建筑作品。

设计过程能够以确保质量以及自身权益的保障。设计

(五)注重建筑设计的技术质量

建筑设计不应该只是单纯的追求外在形式,对于其设计质量的衡量还取决于建筑形式、结构、材料、设备以及施工技术条件等因素之间的相互统一与协调,如果建筑工程前期设计中只是片面的追求建筑形式、而忽略了考虑建筑结构的科学性、建筑构造的合理性、建筑材料的适应性以及建筑施工的可行性,那么设计者的意图也很难在实际的建设中展现出来,也就无法达到建筑设计的质量要求。

三、结束语

建筑工程设计是项目建设的灵魂,是工程项目实施的重要基础。建筑工程施工前期设计是整个工程项目的核心工作,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无论从工程投资到工程进度,以及项目竣工后的运营成本还是投资效益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当中,必须将科学的管理措施融进建筑项目管理工作中,要运用科学、有效地管理的职能与方法,不断完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为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孟林.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浅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0

[2]杨乐波.浅谈兼职施工技术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0

[3]傅小良.工程质量管理及技术措施[J].科技与生活,2010

第2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教学体系;方法;手段改革

【引言】:在建筑项目前期策划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需要更多高层次复合型建筑设计人才的加入,建筑教育面临复杂多元性的发展形势。为了应对建筑与环境经济、文化、技术以及城市等诸多方面的要求,建筑院校通常以设计理念为核心,不断整合完善建筑教学体系、方法与手段改革。

1、建筑设计教学的体系

1.1“两个平台”的建设

在实验教学体系构建时应搭建服务于四大环节的实践教学平台。将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综合实验合并构建为“实验教学平台”,将专业研究实验构建为“科研创新实验平台”。

1.2两大能力”的培养

通过“两大平台”的建设锻炼学生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和专业创新应用能力。实验教学体系应以教学为核心,人才培养为主线,通过实验教学平台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帮助学生强化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消化、培养学生从事科学实验的科学精神及必要的实践能力,通过科研创新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建筑设计教学的方法

2.1建筑设计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首先,建筑设计课程中的设计任务书这一环节,不够系统、不够全面,带有明显的老旧倾向,其设置课题的内容也缺乏创新,与现在的教学目标不适应。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建筑设计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的景象,向实践性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越来越清晰。建筑设计课程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模式,而要与现在的市场要求相适应,所以设计课程中的任务书的设置,应朝着多样性、广泛性的方向发展。

再次,长期以来,各院校的设计任务书多采取假设性的设计题目和场地条件,导致学生在设计课程中缺乏真实性的环境体验,学生在设计课程中难以抓住设计中的主要问题,使得设计课程的训练局限在了单体建筑的设计上,很难取得真正的设计能力的提高。

近年来,各高校的建筑学设计课程更多的是针对建筑设计理论的教育,缺少实践调研环节。导致毕业生与设计市场对人才的的需求差距较大,不能快速投入到实际工作中。调研实践是实践教学模块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强调对学生研究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引导学生开拓眼界。

2.2教学方式选择

根据学情分析,强调以训练“自主学习能力”为主,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心态的转变与学习方法的衔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和模糊教学法;启发式教学主要用于对建筑认知观察能力的训练上,如建筑的组成、人体工程学认知、建筑室内测绘等;案例式教学主要用于建筑徒手表达、综合练习、建筑方案分析等。

教学中以模糊教学法为中心,以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主要用图形(图像)和语言传递信息。在教学过程中一开始不追求知识的精确性,而是把重点放在一门学科的大方向上,放在该门学科最重要的概念和原理上。随着教学的深入,根据各专业的具体要求,逐步引导学生从模糊走向精确。

在学期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自主学习平台,主要有:专业教室的提供、网上自学平台的创建、基于团队协作的实践活动任务的设立。

3、建筑设计教学的手段改革

3.1调整专业课程知识结构体系

应从课程体系上进行调整和优化专业课程,应针对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市场需求来量身定做适合建筑经济课程教学的内容。教学的知识重点应放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建筑经济分析的实际训练上,完善建筑设计学科理论知识的单一性,提升建筑经济学在建筑专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教学上应注重结合以前所学的设计、构造及结构等主干课程的知识内容,对建筑经济原理进行全方位深入的讲解。同时,还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正在进行的建筑学课程设计进行实际训练,以提高建筑经济知识对建筑设计教学的具体作用。

3.2加强实践性教学的目标改革和实践性活动的开展

建筑设计课程的目的是培养职业设计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必须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优秀的设计能力,良好的实践能力,重点是培养设计师的实践能力,所以明确各阶段教学对学生设计能力侧重点的培养,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学特点,制定不同模块的教学模式。在建筑设计初期,对初次接触建筑设计的同学而言,缺少建筑学的专业素养,应该从实践、认知出发,以感性思维来引导理性思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其多样性。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教学模式应向多元性、开放性的方向发展。

所以构建开放性教学环节,积极开展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对于建筑设计课程的展开是十分有益的。一些开放性的实验项目,比如我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验室开放项目、帮助老师做一些科研项目的基础研究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对于培养职业型建筑师,都是十分有益的。也能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胜任之后的实际设计工作。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建筑设计初步教学目标就是应该强调将工程素质培养与前沿理论引导纳入教学目标。把实践性活动纳入低年级建筑设计课程中,是当今和以后建筑学设计教学改革的发展重点。

3.3重视调研在建筑设计课程中的作用

实地建筑的参观调研一直是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来是开放性、综合性、创新性的能力培养的关键,但是最后成为学生最不重视的一个环节。不去参加调研或者全班同学集体调研一个实地项目,走马观花,成为调研活动中的常态,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加大在总成绩的考核力度,对于学生的调研活动要有思考过程,加强学生对于调研环节的重视。实地调研可以加强实践教学的可控性,提高整个过程学生的参与度。所以在的建筑O计课程设置中,要安排足够的调研时间,加强调研成果的考核,并且在建筑设计的阶段,针对不同建筑的不同特点和性质,结合场地设计、功能设计、空间设计等,继续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调研,让学生通过实地参观、访问、调查问卷等方式,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调研实践能力,实现阶段性教学目标的成果。

第3篇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了解**县建筑业的产业结构状况,建筑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市场分布与发展潜力, 进一步做好建筑业管理工作。近期我局对辖区内的建筑企业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县建筑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支柱产业作用日益显现。目前我县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4家,有生产业务的4家,其中具有二级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共2家。20xx年我县建筑业产值为24121.05万元,县属4家建筑企业的产值为14258.16万元,占到了全县建筑业产值的59 %,其中**县葵山红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为二级资质的建筑企业,20xx年的建筑业产值为12280.74万元,占全县建筑业产值的51%,占县属建筑企业建筑业总产值86%。由此可见,大企业对整个行业的支柱作用。总体来看,整个建筑业的运行还是比较平稳的,施工产值也在稳步提升,但是对于利润率的增加却相对缓慢。

二、当前制约建筑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认真分析了我县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冷静地查找发展的差距,认为当前制约我县建筑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

1、“吃不饱”---虽然我国发展已进入快速阶段,建筑业市场比较繁荣,但是国有大型企业仍有吃不饱的感觉,有的企业没有多少工程可以干,这是因为我国建筑企业发展较快,在市场份额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多,竞争十分激烈。我县的四家建筑企业都有“吃不饱”的感觉。

2、企业在承接工程的时候招投标不规范。现在的施工工程大多数都是通过对外招标来寻找建设方,但是在投标的过程中很多不具有招标条件的公司或者个人,往往借用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的施工资质,因为其人员较少,管理成本较低,所以相对于那些比较正规的大公司,其往往可以因为价格上的优势,以较低的价格中标,这也造成大型单位优势转化为了劣势,从而造成工程量的下降。

3、企业垫资情况严重,影响资金流动。通过走访企业我们了解到,当前的建筑业普遍存在施工方垫资的现象。企业要想运转正常,资金流动要有保障,但是过多的垫资限制了企业的资金流动,再加上投资方或多或少的拖欠施工方工程款,使得很多企业不得不靠银行的高息贷款来维持正常运转,在无形中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业务支出,从而造成企业盈利变薄,甚至下降。

4、建筑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垫支拖欠工程款较为突出。近年来,为加强对有形建筑市场的管理,相继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对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还普遍存在着不正当竞争和严重的弄虚作假行为。当前,建筑市场最突出的就是垫资、拖欠“两把刀”。(1)垫资。工程款垫资已成为建筑市场的普遍现象。如果不垫,企业就揽接不到工程,揽接不到工程就意味着企业无从发展,生存就会受到严重威胁。特别是大量开工建设的政府、开发区的工程项目,大多由施工企业直接垫资。有的为了避开监督,合同主体双方研究对策,在签订正式合同背后又补签“黑白合同”或“阴阳合同”。这样,不仅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也为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2)拖欠工程款。建筑施工企业在中标后需缴纳质量、安全等保证金,而建设方却没有相应的信用保证。工程竣工验收时,业主一般只付总价款的60%,最好的只有80%,少说也要拖三年,甚至更长。在清欠过程中,有的施工企业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不敢如实上报实际清欠情况,从而出现“网上清了、实际还欠着”,或者是“明清暗欠、前清后欠”等现象。由于建设方工程款不到位而引发的拖欠民工工资时有发生,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值得关注的是,“政府项目”拖欠工程款现象仍很严重。

三、加快我县建筑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规范建筑业市场机制

逐步消除不规范的市场操作,严格按照国家行业运行规定进行市场平等竞争,不断增强企业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执行, 消除工程款回收滞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 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牵线搭桥,使资源优势互补,技术力量增加,市场竞争能力提升.企业应站稳本地的市场,不断拓展外地市场,大力开拓国外市场.政府应做好对本地企业的科技信息,市场信息,技术力量的有力支持,最大能力的保护好本地企业的发展。

3、加强领导,切实把建筑业放到支柱产业的位置。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大,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多的行业。在当前面临突出的“就业”、“三农”等问题的新形势下,建筑业对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起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在推进城市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目前建筑行业现状来看,市场体系不完善,建筑市场的规范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 ,市场秩序、质量管理、建筑节能推广、资质管理、劳动安全监管、建筑工人权益保障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建筑市场法制建设、建筑市场规范和监管、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企业改革和人才教育培训等都需要政府加强指导、扶持和管理。在新形势下,对于建筑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像重视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一样重视建筑业,把其切实放到支柱产业的位置。

第4篇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建筑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191

0.引言

黑龙江东方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民办高校一直践行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的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几次调整与修订已逐渐趋于完备,在建筑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与模式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从理念、模式、教学法等多个角度全方位地探索出具有借鉴价值的改革思路。

1.以专业竞赛项目作为课程任务强化设计课程训练

在不同年级的设计系列课程教学过程中,由指导教师在全国范围内各级各类大学生竞赛中精心筛选出与学生学习进程基本一致、设计规模及性质符合该时段教学目标的部分专业项目,将竞赛任务直接作为设计题目,以竞赛标准作为课程目标考核要求。真题真做彻底改变了以往教学任务书常年不换,设计内容不能满足时展变化要求,学生将往届作品稍加改动即可对付作业的状况。在教学大纲指导原则范畴内保持题目常新,极大地丰富了设计作品的形式多样性,有效地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参与竞争的氛围中主动创新设计,并且学习成果与国内其他院校作品形成比较,找准学院教学优势定位,认清不足确定努力方向。在完成个人作业的同时收获比赛经验与自我价值认同,形成一个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客观上增强就业信心与实力。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团队为单位进行讨论式教学改革

建筑学是一门学习内容繁杂、信息需求广泛的学科,涉及工程技术、哲学、美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另需有自我沉淀领悟的特别要求。知识传授与设计能力没有如其他专业学习起来立竿见影的直接关系。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专业知识与规范要求即使掌握的熟透,也不代表能够做出优秀的设计作品,其性质用一句话可以非常准确地印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这一表述说明“教与学”的主体一定要确定在学生上,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思路清晰地帮助学生将设计任务有组织有步骤地深入开展进行、能否在学生遇到思考困惑的节点上给出价值判定及参考意见,这一特点与其他专业教学有所不同。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说明枯燥的研究理论不如大胆地去尝试实践;“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说明在实践的过程中必须要主动思考,对待实际问题要具体分析,注意总结积累经验和心得;“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说明在探索实践过程中需要有高人的指点和提示,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弯路和节省宝贵的精力,体现了教师关键性的主导作用;“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说明即使得到高人指点,想取得成功更多地还是需要自己对现实问题的认识理解和思考参悟,进一步说明深入扎实的实践至关重要。

教师注重打造学生设计团队,通过细致观察对一些技术特点互为补充、性格脾气相投的学生组合,以分组形式开展课程设计。师生比不足的问题得意解决,分组相当于化零为整,一般性问题在组内即可讨论解决,使得教师不必忙于应付重复性的低级问题,教学指导更富针对性与合理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与自主创新精神,通过团队完成共同的任务目标、在组内讨论、与教师讨论的过程中,使得不同理念的碰撞之后又产生新的灵感火花,充分扩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在多个理念内确定主题时,就需要有说服、有退让、有融合,这就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打破单一个人的思想顶棚,快速提高设计作品的层次与内涵。

3.从三维意识理解建筑空间,注重实际调研及设计体验

以往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基本从二维平面展开建筑设计,使得学生错误地理解设计只是在推敲平面的功能合理性,缺乏空间概念。实际上建筑提供给人的本质与核心是三维的存在空间,老子对空间的理解极为精准,“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墉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器,无之以为用。”说明建筑梁板柱不过是形态上的框架,其内外部的空间才是人们真正需求的本质。因此从三维空间的角度来营造建筑才是建筑设计的根本,在教改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推敲草模进行设计分析与比较,用按比例微缩的建筑模型揣摩空间组合形式及尺度关系,把三维意识始终贯彻于方案设计之中。

对于建筑设计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必须调研相关类型的实际案例,主要推荐途径有三种:实地调研、网络资料搜集调研、图书期刊资料调研。只有以多元化的建筑资料作为设计素材与基础,才可能有目的地讨论解决面对的任务要求,改变学生拍脑袋靠空想完成设计的状况。同时结合设计内容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实地设计体验的机会。

4.以评为主、讲评结合,注重强化学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方案推介能力

在整套设计流程中,教师以强化学生设计表达为重点,鼓励学生综合使用专业相关的辅助设计软件完成阶段性任务。如调研之后立即形成PPT成果与调研汇报图纸,过程阶段要求学生使用多媒体介绍本组方案,教师在各阶段成果汇报时有针对性地给出评价及参考意见,推动设计进一步深入,并且最终作品结合展廊作年级联评。使学生的方案表述及推介能力得到高效锻炼,通过师生间、同学间的思想交流,对于建筑设计形成新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综合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完成设计作品,实践应用及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充分训练。

5.结语

经过一个教学周期的改革与实践,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思路、方法得到有效拓展和提高,对于学生的建筑空间设计意识、方案推敲思维训练以及综合设计表达与推介素质形成良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为高校建筑学专业相关教学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注:本课题研究为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指导项目

参考文献

[1]唐红,孙洁,程建民.建筑设计教学方法研究.高等建筑教育,2006年6月

第5篇

关键词:光伏建筑 光伏组件 设计方法 设计步骤

1、光伏建筑设计原则

光伏建筑—体化(BuildingIntegratedPhotovoltaic,简称BIPV)设计主要包括两大项;建筑设计和电气设计,其中设计的主体是建筑,客体是光伏系统。因此,BIPV设计应以不影响建筑的美观、功能和结构安全为基本原则。同时建筑设计与电气设计应同步进行以保持整体设计理念,BIPV设计要综合考虑场地规划、建筑单体设计、技术措施应用以及围护结构采选等多方面要素,以保证光伏建筑的合理性、实用性、高效性、美观性、耐久性。

BIPV设计应结合建筑功能、建筑外观以及周围环境条件进行光伏组件类型、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式的选择,同时也要考虑光伏电池本身的电压、电流是否适于光伏系统的设备选型。

建筑师应充分发挥光伏材料的美学特性,重新组织建筑的形式和秩序,将其按照形式美法则与建筑有机结合,使两者在外观造型上达到和谐统一。此外,光伏系统的引入不可影响到围护结构的功能,如保温隔热、结构安全、采光通风、水密气密性等。以下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2、阳宗海生态温室方案设计

项目位于昆明阳宗海旅游度假区内,距昆明市区36km,是针对昆明市及周边地区居民开发的休闲度假型旅游景点。为实现生态设计的理念,对项目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场地规划、所需电力负载等做了充分的前期调研工作。

2.1 前期调研

2.1.1 地理环境

项目位于阳宗海湖畔,东经102°10’,北纬25°1’,接近北回归线,地处云贵高原,海拔1770m。因地处断裂带,地热资源丰富。

2.1.2 气候条件

项目所在地属于温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1)日照时数长,太阳能资源丰富(图1),太阳能年辐射总量为5 182.88MJ/(m2·y);2)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每年均气温在15℃左右,最热的月平均气温19℃~22℃,最冷的月平均气温6℃~8℃;3)全年盛行偏西风。年平均静风频率为30%,平均风速不大,仅为2.2m/s;4)全年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明显分为干、湿两季,5~10月为雨季,雨量集中,且多阵雨、暴雨;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年平均相对湿度74%,且降雪年份极少有。

2.1.3 场地概况

项目选址在阳宗海湖畔的一块东南向坡地之上。基地东南向坡下30m处为阳宗海湖畔,湖岸平直且有大片湿地,西北向坡地之上有旧昆石高速公路通过,西南紧邻柏联温泉SAP,东北接向白水台温泉水公园,往东2km处为阳宗海发电厂。基地有向阳坡地优势,周围环境不会对建筑物产生日光遮挡现象,太阳能利用条件优越。

2.1.4 用电负载情况

建筑功能主要为观光温室和生态餐厅,需要有良好的采光和相对稳定的室内温度,建筑能耗以空调能耗为主。观光温室需要将室内温度维持在15℃~32℃,相对湿度≥50%,生态餐厅的室内温度则需要维持在1 8℃~26℃,相对湿度维持在35%~65%。据当地气候环境、建筑面积和功能要求等分析得出:空调运行时间段主要在夏季与冬季,春秋两季可用被动式通风维持较好的室内热环境,初步估算建筑用电负载约为1 200kW。

2.2 建筑设计

项目总占地面积约4 000m2,生态温室建筑占地面积约2100m2,总建筑面积2360m2,包括观光温室区1380m2,生态餐厅区980m2。

2.2.1 主题概念

建筑设计以“彩云之翼”为设计主题,强滑云南初印象一自然、生态、神秘、抽象、提炼云南地域印记的符号,结合场地情况生成建筑外观形态(图2)。

2.2.2 造型设计

结合地形的“嵌入式”方案减少了开挖土方量,并且减小了从高速公路视点观看的建筑体量感,使建筑能够更好地融入周围环境。四个退台式体块从一个大的倾斜式体块中延伸出来,依地势逐层向上升高,空间变化丰富,有着很强的韵律感和可识别性。建筑形体面向湖面展开,与柏联温泉SAP遥相呼应,提供了宽阔的景观视域。

首轮建筑方案中,每个体块都有部分曲屋面作为形体的过渡方式,形式语言相对连贯并能很好地表达出“羽翼”的感觉,但过多的三维曲面会给设计、施工都带来诸多不便。后续方案对建筑形态做出局部调整:取消曲屋面形式,将光伏组件与屋面分离,利用支撑结构架构出倾斜曲面形态用竖向的木材杆件螺旋式排列方式来代替之前的曲屋面体块过渡形式玻璃和木材会在色彩、肌理方面形成对比,但明框形式的光伏玻璃组件会在这两种材料中间起到过渡作用(图3,4)。

2.2.3 功能布局

倾斜的大空间作综合展示区使用,不对地形做大的整改,可以沿坡种植较为高大的雨林植物;退台式体块最高层是农业科技展示区。建筑滨水一侧是生态餐厅,退台式的设计避免了观景视线的遮挡,顾客在就餐同时,亦可远眺前方水天一色的优美景色。生态餐厅共三层,各层都设有观景露台。嵌入山体部分为厨房、洗手间等工作空间。

2.2.4 拟采用的节能技术

当地太阳能资源丰富,可采用光伏发电技术;结合风环境设计建筑物体型,倾斜式空间利于热压通风,可采用被动式通风技术(图5);基地地热资源丰富,可考虑采用地源热泵空调技术;运用绿色建材——玻璃、钢结构和木材(图6)。

2.3 光伏组件设计

2.3.1 光伏组件选型

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项目所在地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在夏季阴雨天气集中,日照条件并不算太好;2)地处低纬度地带,光伏组件的工作环境温度较高;3)建筑形体弧度较大,安装部位会朝向不同方位,应选用转化率受方位角影响较小的光伏电池;4)生态餐厅区对观景视线要求较高,需选用有透光性的光伏组件;5)温室的功能决定建筑表皮以玻璃幕墙为主,需选择相似肌理的光伏组件;6)距离发电厂很近,项目可更侧重节能示范效果,不需过分强调发电量。最终选用透光率为30%的非晶硅光伏玻璃组件。组件最大输出功率为88Wp,尺寸规格为1500mm×1400mm。

2.3.2 组件朝向的确定

场地因素决定了东南向的建筑朝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利用PVSYST软件辅助分析和优化设计,最后将光伏组件的倾角确定为25°,主要朝向确定在南偏东30°左右,组件的最差方位角是东偏南15°,所获能量将会比最佳朝向时减少7.9%;主要朝向处所获能量则损失1.4%(图7),考虑到场地因素和建筑造型,这样的电量损失是可以接受的。光伏阵列通过支承构件跨过女儿墙,其构造设计见图8。

2.3.3 分区设计

由于不同朝向的组件所受光照强度不同,造成各组件间的电压、电流不同,影响系统的发电效率,所以考虑对光伏系统按光照度进行分区设计,并考虑将少数边角上的电池片不连接入电路。

2.3.4 发电量的计算

经粗略计算,建筑将集成约630m2的非晶硅光伏玻璃组件,通过软件PVSYST的分析,计算出系统的峰值功率为26.5kWp,年发电量约为32.5MW·h(图9)。

2.3.5 经济效益分析

设定光伏系统寿命为20年,平均电网电价0.6元/(kW·h),对阳宗海生态温室太阳能发电系统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表1)。在入口处设置LED数据显示屏,即时显示环境温度、电池温度和太阳辐射强度和上述技术经济分析数据等信息,加强示范宣传作用。

3、光伏建筑设计建议

3.1 多专业的协作

BIPV设计需要各专业尤其是建筑与电气专业间的协同工作,相关专业工程师应在前期便介入设计,各专业的相互支持和密切配合是—体化设计成功的重要保障。

3.2 技术与艺术的平衡

光伏技术对建筑造型提出一定的要求,光伏材料为建筑设计提供新的元素,建筑与光伏的结合需要工程的严谨和艺术的灵感,这是难点,也是建筑创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在BIPV设计初期,最好确定是以追求发电量为主,还是偏向于建筑外观,这样建筑师能更加集中精力,且更好地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将新材料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3 设计的地域性与普遍性

我国的光伏建筑正处于以示范TA为主,逐步走向普及的阶段,国内已建成项目并不多;目光伏建筑设计受气候、地理纬度、场地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而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差异巨大,所以数量不多的光伏项目很难提供普遍性经验。建筑设计人员仍然需要继续研究并参与实际TA,设计出适合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光伏建筑,为以后的项目设计提供可参考借鉴的设计经验。

3.4 方案设计步骤建议

3.4.1 前期调研

(1)地理环境:纬度、经度、海拔、地质情况等。这些数据将作为建筑日照间距、节能技术选用、光伏组件选型和角度设置等方面的设计依据。

(2)气象条件:太阳能辐射量、最大连续阴雨天数、气温、风速等,这些数据与光伏系统的发电量、太阳能光伏组件工作温度、最大容量等设计参数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到光伏组件的选型和造价。

(3)场地环境特征:包括坡度、交通、景观、空间分析等,这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和前期工作;另外要调研周围有无遮挡物,并要考虑这些遮挡在将来是否会出现,若是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还要考虑与电网的距离。

(4)电力负载情况:只有清楚地了解负载的类型、功率大小、运行时间、运行状况等,才能对负载耗电量作出相对准确的估计,这些数据对侧重发电量或电气系统一体化的光伏建筑设计尤为重要。

3.4.2 光伏建筑设计

(1)根据前期调研进行建筑初步设计,同时考虑建筑布局及体型设计应为光伏组件接收更多的太阳直射光创造条件。

(2)利用相关软件辅助计算太阳能方阵最佳倾角,进行防阴影遮挡设计,计算建筑结构的受力状况,综合考虑建筑美学确定光伏系统与建筑的结合方式和结合部位。

(3)综合考虑相关设计条件决定光伏组件选型,并考虑蓄电池、逆变器、控制器、支架的设计,以及最大功率跟踪(MPPT)、测量和数据采集设备的设计等。

(4)利用相关软件辅助计算光伏组件安装面积和系统的年发电量,做出经济效益的分析。

(5)进行光伏建筑整合部位的细部构造设计,重点注意热工性能与结构安全性的设计。

(6)设计监测系统,以便建筑建成后对系统运行情况作出监测、评价和优化调整。

第6篇

1.1数据搜集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式,获取的资料和数据主要包括房屋建筑工程用工总体情况,技术工人技能等级、持证上岗率,技术工人配备依据、方法及经验数据,相关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对技术工人配备的监管重点等。实地调研项目的建筑面积11000~464500m2,工期180~700d,楼数1~16栋,高峰期工人数量80~1002人。

1.2技术工人工种与工程类别划分根据《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工种目录》、《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建质〔2008〕75号)、《重庆市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实施细则》(渝安监发〔2014〕11号)等相关文件并结合调研结果,确定房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一般技术工人工种类别包括钢筋工、钢筋机械链接工、抹灰工、砌筑工、混凝土工、油漆工、防水工、水暖工、模板工、预应力工、木工等;房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工种类别包括架子工(普通脚手架架子工和附着升降脚手架架子工)、电工、爆破工、建筑起重信号司索工、建筑塔机驾驶员、建筑升降机驾驶员、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工、建筑升降机安装拆卸工、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工、旋挖钻机操作工、焊接与热切割作业人员等。影响技术工人数量配备的因素很多,包括工程造价、工程类别、预制构件使用比例、施工现场机械化程度、现场管理方法、施工技术的复杂程度、施工现场环境的复杂程度、工程项目参与各方合作情况等。其中影响最大的4种因素为工程造价、施工技术的复杂程度、施工现场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工程类别[5]。所以,参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将一般民用房屋建筑工程划分为低层(1~3层)、多层(4~6层)、中高层(7~9层)、高层(10~40层)、超高层1(41~60层)、超高层2(61~70层)等6类。低层一般指别墅类建筑,多层一般指花园洋房类建筑。房屋建筑工程的产品类型不同导致施工技术的复杂程度不同,从而影响技术工人数量配备。与中高层和高层建筑相比,别墅类和花园洋房类建筑的结构和外观造型通常较为复杂,对技术工人的数量和专业技能要求相对较高。超高层建筑通常外观新异、体量庞大、结构体系复杂,为确保施工期间结构的安全,需考虑施工阶段地震作用、风荷载等水平荷载、收缩与徐变等非荷载作用对结构的影响,因此对施工人员数量和技术要求也较高[10]。上述工程类别划分方法考虑了工程的结构特点和施工特点,较以建筑面积为标准的划分方法更有利于进行技术工人数量配备。

2现场施工技术工人数量配备模型的建立

工程类别决定了现场施工从业人员的类型,工程造价决定了工程规模以及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施工技术的复杂程度决定了需要采取的施工技术和安全技术措施,从而影响工人数量配备。在综合考虑工程类别、工程造价、施工技术复杂程度和工期因素的基础上,施工现场技术工人数量,即现场施工每日平均综合用工数可。设C为房屋建筑工程单位建筑面积人工费,W为房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工人平均工资,则A=Cmin/W~Cmax/W。以低层建筑为例,根据调研数据统计,低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人工费约为350~400元/m2,房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工人的平均工资约为160元/d。则对于低层建筑,A=2.19~2.50,即一个技术工人平均2.19~2.50d完成1m2建筑面积工程量的施工工作。每m2平均用工数取值范围见表2。模型建立过程中涉及的单位建筑面积人工费、技术工人平均工资等数据均来源于重庆市内一般民用房屋建筑工程,所以该模型仅适用于重庆市一般民用房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工人数量配备。模型的应用以连续作业、均衡施工为前提,现场施工技术工人数量配备以单栋建筑为单位分别计算,计算结果为房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每日平均综合用工数。技术工人工作时间为市场劳务工日。

3模型的验证

为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将5个已完房屋建筑工程实际数据与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其中多层项目1个、中高层项目1个、高层项目3个。项目地点均位于重庆市内,建筑面积5000~62000m2,工期从180~730d(表3)。技术工人实际数量与模型计算数量的平均总体误差为-16.54%,即模型的计算数量小于技术工人实际数量。除1个高层项目技术工人实际数量在模型计算范围内,其他4个项目计算结果与实际值误差在-3.84%~-30.55%之间。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工程实施未达到连续作业、均衡施工的标准,赶工导致了技术工人劳动负荷增加、生产效率下降,为满足工期要求,只能提高技术工人配备数量。

4结语

第7篇

【关键词】建设单位 建筑工程造价 管理与控制

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控制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体现出来,与工程建筑的每一个阶段都紧密联系着。加强建设单位对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可以帮助企业控制投资成本,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下面本文就从建设单位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建设单位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一、投资决策阶段的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一)做好项目决策准备工作

项目决策是工程造价工作的基础,只有项目决策工作做好了,才能够为后续的造价管控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建设单位而言,这一阶段要积极的做好数据搜集工作,包括对设备详细资料的搜集、对施工效益的提前分析预估等。

(二)做好市场调研工作

提前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可以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市场调研工作主要包括对当前竞争市场的分析、对竞争企业的分析、对自身所占的市场份额的分析等。

(三)做好方案优化

制定好建设方案之后,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对形成的方案进行深度的润色,进一步加强其科学完整性。如把投资估算详细的制作成表格,使投资预算更清晰全面。还要对项目进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提前制定应对方案,尽可能的减少其对工程造价的不良影响。

(四)科学的进行项目工程投Y估算

科学的进行项目工程的投资估算可以提高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管控的效率。通过工程估算,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预留价格的上下浮动系数进行深入的考量,可以帮助建设单位将投资总额控制在整体建设项目的投资预算中。

二、工程设计阶段的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一)再次优化方案,满足建设工程投资收益要求

设计阶段是进行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关键阶段,后期工程项目的具体展开也主要依据施工图纸来进行,因此这一阶段也直接关系着工程项目的效益。建设单位在设计阶段进行必要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可以很好的提高造价管控的效率。

施工方案只有在不断的修改与润色中才能够不断的加强其科学性,使工程后期的造价管控更加合理。在设计阶段要充分的考量工程投资方的利益,并将其通过设计方案体现出来。

(二)对项目工程实行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是指在进行施工方案设计时,对投资和造价因素动进行充分的考虑,实现投资与造价的相统一。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造价管控方法。对项目工程实施限额设计时,建设单位首先要对设计人员的工作进行严格的把关,让他们能够做到技术与经济的协调统一,从而能够设计出质量更高的设计方案。

(三)审核预算,提出修改意见

设计方案完成后,要交由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评定和审核,对其中不足的地方指出,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加以修改,如建筑工程项目的选址、工程建造规模的大小以及建筑的用途等,确保最终完成的设计方案是最经济有效、科学合理的。

三、招投标阶段的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招投标阶段是项目是施工过程中的关键,一个好的招投标方案能够对工程造价管控以及工程的质量管控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这一阶段的工程造价与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对投标图纸进行详细的分析。因为投标图纸基本上就决定了建筑项目的外形、建筑材料的类型,而这些因素又直接关系着工程造价管控。其次是要使用恰当的发包方式。发包方式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手段。通过使用合适的发包方式,让建筑企业能够在招标竞争中实现以最低的价格得到最大的利润。

四、施工阶段的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一)加强监理工作力度

监理工作同样也贯穿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始终,尤其是在施工阶段,有必要加强监理工作的力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于建设单位而言,要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管控,让他们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来进行施工,当施工方的要求产生变化时要及时的对相关设计进行修改,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二是监理单位要及时的对工程进行检查,及时的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醒施工人员及时对其进行处理,避免监管不到位而给施工单位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二)把控好材料关

建筑材料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高低。在建筑行业的相关规定中,对一些比较大型的建筑施工材料进行了明确严格的规定,而对于一些特殊的材料,以及一些较小宗的材料则没有对其价格、标准等进行严格的界定。这就需要建设单位自己来对这一部分材料进行严格的把控,在确保建筑物的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性价比高、性能强的建筑材料,来实施合理的造价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五、竣工阶段的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一)严格审核工程质量

竣工阶段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收尾阶段,这一阶段的工程造价管控工作主要包括对合同建筑要求与实际完工的工程项目的情况进行确认,对工程质量进行确认,对工程的标准进行确认等。通过对工程质量的审核,确保整个项目与最初的设计图纸相一致。

(二)准确套用定额

工程项目完工以后,就可以对工程的套用定额进行结算了。通过结算出此次工程项目的总造价,对建设单位的投资收支情况就可以有明确的了解了。对于结算后超支的部分,可以分析成因总结经验,在今后的建造工作中加以改进。

第8篇

论文关键词:建筑防火,实践教学环节



《建筑防火》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与建筑学专业相关的防火设计理论知识与国标规范;能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典型的防火安全问题;在方案设计中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作为建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建筑防火》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制定切合实际的课程教学任务,在结合理论授课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开放式教学以及案例教学内容[1]。



如图1所示,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1)理论讲授阶段;2)参观调研阶段;3)实践设计阶段;4)总结强化阶段。《建筑防火》课程的平均课时为34学时,这样保证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为4:5。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践参观调研与案例设计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参观调研既有建筑,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国标规范与工程实际现状相联系。二是从方案设计阶段开始,通过对具体建筑方案的防火设计项目,进一步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



2 实践教学过程介绍



2.1 实践参观调研



在完成理论授课内容后,结合建筑防火设计理论,要求学生对既有大型公共建筑进行专项调研。学生分成4-6人的调研小组,编写PPT调研报告,并以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与学习。专业调研过程一般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既有建筑方案的理解过程与空间重构



在实际调研中,学生往往要将实际使用的建筑空间进行图纸化模型化的反构过程。如图2所示,这一过程既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和解读建筑方案,又为后期进行防火设计调研打下基础。



2) 建筑专业防火设计的考察



为了更好的结合理论授课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将调查参观的逻辑顺序与理论授课相统一,即总平面防火设计调研、防火分区设计调研等七部分内容。具体参观调研分项穿插与七大内容中,如表1所示。



表1:参观调研具体内容一览表



建筑防火设计调研内容



建筑基本情况



总平面防火设计



平面防火设计



安全疏散设计



地下层防火设计



内部装修防火设计



防排烟设计



简易消防设备



建造年代



建筑造型



耐火等级



基本功能



使用人群



建筑分类



防火间距



消防车道



设计概况



防火分区



分区构造



中庭防火



疏散方向线路



安全出口



疏散楼梯



楼梯的类型



疏散设施



消防电梯



安全分区



分区构造



停车空间



设备间



房间功能



使用人群



装修情况



装修材料



个人评价



排烟口设置



排烟管道



排烟方式



排烟设备



消火栓位置及数量



灭火器的位置及数量



自动喷淋灭火系统



3) 防火设计问题总结与分析



学生通过现场调研这一学习过程,一方面,加深理论知识的了解,强化理论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可对既有空间防火设计进行成果评价,总结经验与教训,并通过对问题深入的分析理解,提出改进措施。例如学生发现某商业卖场为多层建筑,防火设计可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标准执行,可实际参观却发现其按照《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标准执行,反思不得其解,原来该卖场为家具卖场,多数存储物品属与易燃、可燃材料,故其标准提高,而这也是性能化防火设计的一部分内容,学生由此也对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2.2 案例设计



案例设计亦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结合理论授课安排分项设计,如在平面防火设计理论授课结束后,随即安排平面案例要求学生进行防火分区设计;第二阶段在学生参观调研既有建筑以后,安排对已有的建筑方案完成防火专业设计图纸。此类教学的最大优势是让学生理解理论设计与实际方案的区别,并训练学生逐渐掌握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设计技巧。具体教学计划如表2所示。



3 教学实践的思考与体会



实践教学的具体操作仍是较难把握的一个问题,如何保证每个学生都完全参与到实践教学环节,达到预期的教学要求,是教学实践中的需要进一步细化的内容[2]。通过笔者所讲授的建筑学专业05-08四个年级8个班次以及环境艺术专业07-09三个年级10个班次的授课经历结果表明,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有:



1)实践调研对象的把握;既有建筑的类型、规模、建造时间、地理区位等条件的限制,对其防火设计的标准有一定影响。如图3所示,首先,所调研的既有建筑全部为公共建筑,公共建筑的内部空间较为复杂,人流量较大,因而防火设计标准较高;其次,公共建筑中商业/综合体类既有建筑占较大数量,主要原因是其内部功能的多样化和空间最大限度的处于开敞状态,对调研最为有利。因此,为了强化考查理论学习的效果,并结合实际调研的可行性综合考虑,应尽量选取城市内新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共建筑作为调研对象。



2)学生个人素质能力的把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监督学生组织人员配置合理的调研团队,把握好学生个体的学习特点和素质能力,并指导调研小组结合自身条件选择适宜的调研对象。其二是保证调研报告正确反映学生能力。由于调研报告与理论教学作业完成方式有所不同,而学生感觉较为陌生,往往调研过程挺全面,报告深度却表达不足。因此,指导好学生如何进行调查与研究,通过对调研过程全面深入的整理,以合理的逻辑顺序反映调研过程,发现并深入分析问题,总结研究结论等,帮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顺利过渡到理论研究。



3)实践教学效果评估;实践教学环节结束后,通过学生的各项作业把握本次教学效果,对比前次教学分析和总结经验,为指导下一次教学做准备。力求通过不断积累摸索出以适合本专业特色,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方式。



总之,实践教学是建筑学专业《建筑防火》课程中的重点教学环节,其灵活多样的教学特点,也要求教师在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不断提高应用型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探索符合专业特色、教学条件与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第9篇

区别于传统的职能型企业,建筑企业属于典型的项目型企业,项目组织是建筑企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单位。对建筑企业的管理不仅仅是对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对公司各个项目的集成管理。由于建筑业生产的大部分工作必须在现场完成,因此公司各项目部通常远离公司总部,如何有效地实现各项目组织的信息管理与信息集成是建筑企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8]。在我国,关于建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最早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早期的应用主要集中于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等领域,应用也以单机数据处理为主[9];到90年代末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些有战略眼光的建筑企业率先开展了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方面的工作;在21世纪的前10年,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也越来越体现出系统集成管理的思想[10]。

(二)研究设计

为了保证研究的外部效度,本文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对自2001年—2012年间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与扩散情况进行研究。同时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随机选择了370个建筑施工企业样本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电话调查、Email、在线问卷调查等方式相结合,共取得有效样本297个。这297个建筑施工企业中具有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企业23家,具有一级总承包资质的企业108家,具有二级总承包资质的企业104家,具有三级总承包资质的企业62家。在被调查的297家建筑施工企业中有203家企业在2001至2012年间采用了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三)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通过电话调查、Email、在线问卷调查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了明确界定本次调研的范围和对象,在正式调查之前,先对建筑企业以及建筑专业软件供应商进行了电话和当面访谈,全面了解了建筑领域内各类管理软件的应用情况,并将研究的对象界定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各类施工项目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调查之前先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被调查公司的背景资料,尽量缩短电话询问时间以及被调研者的答问时间,收集的背景资料包括:企业的规模、具备的资质、成立年份、主要业务范围等。被调查对象主要选择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或者信息管理部门的负责人。针对被调查者主要询问以下几个问题:贵公司是否在使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如果在使用,是哪一年开始使用的?如果没使用,主要原因是什么?您认为影响贵公司采纳该项技术的因素有哪些?每次电话访谈的时间控制在2分钟以内,Email和在线问卷的答题时间控制在1分钟以内。

(四)研究结果

本文采用spss软件的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分别采用Bass模型和NUI模型来分析建筑技术创新的扩散规律。采用Bass模型需要对外部影响参数a、内部影响参数b以及采纳该创新的潜在企业总数等三个参数进行估计;而采用NUI模型除了要对上述三个参数进行估计以外,还需要对NUI因子进行估计。为了保证内部数据的有效性,分别对Bass模型和NUI模型进行了拟合优度分析,模型的拟合优度主要采用标准差、F检验以及判定系数(R2)等指标来进行估计。根据非线性最小二乘分析法的分析结果,可以分别得到基于Bass模型和NUI模型的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创新扩散的各项参数,具体如表1所示:各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建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扩散的内部影响系数以及外部影响系数均不为0,说明这项创新是在内部影响和外部影响的综合作用下进行扩散的。Bass模型和NUI模型的标准差、F值、R2等指标均处于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表明Bass模型和NUI模型的内部数据均有效。根据估计得出的参数可以分别绘出采用Bass模型、NUI模型估计出的管理信息系统扩散情况。这两种模型估计出的扩散情况与实际扩散数据的比较见图1所示。这些参数表明建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扩散同时受内部影响与外部影响的双重驱动,其中内部影响是推动该项技术扩散的主要动力。而图1表明,与BASS模型相比,采用NUI模型估计得出的建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扩散规律更加接近于实际情况。表1的数据还表明,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扩散过程中不均匀影响系数δ等于1.169,说明在创新的扩散过程中,较低的初始内部影响将导致采纳创新的峰值较低,且较迟缓。同样也说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创新扩散的步伐比较迟缓。采用NUI模型研究得出的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扩散的内部影响的时间转化函数w(t)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w(t)的数值在不断增大,说明该项系数的内部影响系数b在不断增大。图2显示,内部影响系数的时间转化函数w(t)随着时间的延伸不断增大,内部影响系数时间转化函数的增大可以从创新的复杂程度、创新与现存价值和需求的相容性等两个方面来解释。首先,在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初期,由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替代了传统的企业信息管理体系,使得企业的工作流程与沟通方法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建筑施工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经验、知识以及沟通技能都失去了作用,因此内部影响系数的初始值比较低。而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以及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为了适应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筑企业需要对原来的业务流程、信息管理制度等各方面进行大量的调整,企业员工也必须重新学习和适应新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这些工作都使得建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复杂程度不断降低,从而使得内部影响系数不断增大[12]。其次,调研工作表明,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早期阶段,许多企业的员工都认为采用这种技术脱离了企业的实际,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因此导致内部影响系数的初始值比较低。而随着企业不断完善和修改原来的业务流程以及信息管理制度,企业员工才开始逐渐适应这项技术,从而导致内部影响系数不断增大。

(五)结语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