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国内农业发展现状

时间:2023-06-30 16:07:57

导语:在国内农业发展现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国内农业发展现状

第1篇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问题;发展策略

引言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国家正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连农业发展应该紧跟国家的步伐,实现持续对农业发展的。同时,大连还应该根据其农业发展现状将设施农业的经验融入到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来,进而使得设施农业能够进入市场经济体系中。设施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大连地区应该讲设施农业的稳定发展作为主要目的,大力推动设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1. 设施农业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设施农业是一种封闭式的农业生态系统,其主要是通过建立温室、大鹏等形式来人工控制气候,使得作物能够生长。人工制造形成的封闭空间不会受到任何来自外界自然环境的天气的影响,同时人工控制还能够自由调节控制、阳光、资金以及劳动力等要素。设施农业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是人类为了实现高效农业生产而创造的技术[1]。设施农业利用温室中的人工控制温度与湿度能够有效的延长农作物的生长期,显著提升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建造温室的过程中同时也大量提升了太阳能、土壤的利用率,同时,延长生长期意味着产量大幅度提高。例如,在温室中栽培的黄瓜相对普通环境下生长的黄瓜,其产量达到20倍左右。又例如,美国科学家开发的番茄种植技术,大大缩短了番茄成熟期,一般情况下需要五个月成长,而在该技术下番茄成熟只需要两个月。作物成熟时期缩短意味着产量大面积提高。设施农业能够有效提升农作物产量,提供稳定的农作物产量,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2]。

2.大连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2.1设施农业建设设备简易。目前大连地区设施农业建设大都是停留在设备简易的状态,设施的科技含量不高,生产效率也相对更低。有的设备仅仅能够起到简单的防雨、保温作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低下。同时,设施农业的机械化程度较低,农作物生产依然是以人力劳作为主。

2.2设施设备整体技术水平有限。大连地区农业技术服务部门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十分欠缺,农业技术推广难度大。全市农业部门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有限,更新频率慢,真实技术不高,实际指导能力较弱,有很多农业实际问题无法妥善解决[3]。

2.3产业后续管理薄弱。农作物生产规模有限,选择品种也十分凌乱。农民大多数没有规划组织意识,随意性较强,没有统一的管理。相关政府部门在进行设施农业推广的过程中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生产、轻市场的情况。

2.4农民群众意识不足。有一部分农民已经习惯了传统化的种植,对于新型的生产方式无力接受。由于设施农业在推广初期阶段资金投入较大,部分农民担心种植失败,无法收回成本,不愿意发展设施农业。

3.推进设施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进一步强化政府推动力。政府在推广设施农业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要进一步推动大连地区的设施农业发展就必须重视政府的推动力。首先,各级政府要完善发展规划。各级政府在推动设施农业规模化生产的过程中应该秉持着农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全方位考虑到设施农业的产业化、标准化特点来进行规划组织。在关注实用型设施建设的时候,需要根据设施的特点来进行难度层次划分,使得设施农业的整体规划更加科学。摸索全市统一设施、技术的标准,进而加快设施农业标准化的脚步。在制定相关规划的同时,主动听取群众意见,全方位提升规划的效果。其次,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之间要开展协调的工作配合[4]。由于设施农业推广实施需要涉及到各个民生部门,例如农业、金融、财政等。因此政府应该尽快建立起部门协调配合体系与信息共享平台,让各个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设施农业的发展进度,进而能够尽力解决设施农业在推广过程中的问题。最后,政府部门要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政府可以通过补贴流转价款、提供再就业岗位、推行养老保险制度来吸引农民能够自愿流转土地。

3.2完善设施农业基础建设。建立全市统一农业设备与技术标准。转变以小区建设规模进行资金扶持的行为,实现技术标准与标准区域相结合的方式,如果小区没有达到设备与技术的相应标准则不予进行资金扶持。同时,政府可以转变补贴方式,选择使用温室与大棚净面积数据为准来发放补贴。实行旧棚改造计划,妥善的利用已有的资源来进行改造,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大力推广农用机械设备,例如眷恋掉撞击、秧苗移栽机等,降低人工劳作强度。

3.3强化市场体系建设

3.3.1探索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多元化资本支持。吸引多元化资本进入设施农业的发展过程。民营资本、国外资本等融入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不单单能够解决设施农业的资金需求,同时还能够推动设施农业常用革新。

3.3.2规范创新农资市场机制。强化基层政府部门只能,明确政府相关部门对农资流通的监督管理机制。对不合法的农资经营活动进行打压,给农民构建和谐的销售环境。积极引导农产品销售市场转向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方向发展。对目前现有的批发市场价进行改组,实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重组。

3.3.3完善农产品销售规划。完成农产品销售规划,冲破陈旧的摊位制模式,积极参与、配送、连锁等销售形势,丰富市场交易模式。更加可以顺应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热潮,探索网络交易等符合市场运作的交易形式。强化机制机制创新,向农户方向产、市场销售稳的方向努力、重点支持农产品的冷藏、储存、运输等销售环节。参考竞价拍卖、直供送货等现代化交易方式,让优质、无机、绿色的果蔬能够直接进入超市卖场。

3.4大力支持品牌建设。大连市要充分重视设施农业的开展,积极主动的进行农产品国际国内质量产品标准认证,注册商标,打造知名品牌。严格按照无公害产品的规定与商品质量标准来进行生产流程,制定标准的产品生产技术[5]。积极进行果蔬产品绿色认证,全方位提升蔬菜产品的质量。定期组织蔬果农产品博览会或展销会,推广当地无公害、绿色、知名品牌的果蔬,提高市场占有率。

3.5增强科研投入。完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建立农业资金的正常运作。将科研投入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安排,降低各个部门之间由于重复只能而造成的资金浪费问题。重新调整科研结构,加大科研投入,吸引专业的优秀人才参与到设施农业推广中来。

4. 结束语

从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大连地区的设施农业正在处于现代农业的关键转型时期,其在深入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资源与环境的限制,而在市场竞争方面也必然受到国内的压力,因此其必须要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尽快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将农业地域与作物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将设施农业的进步与发展真正落实到发展观下,最终实现设施农业的稳步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率,改善农村经济。(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大学)

参考文献:

[1]黄学群 , 崔凯 , 李瑾.天津郊区设施农业(种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 2015, (02):33-39.

[2]徐娥.巴彦淖尔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4, (05):114-115+134.

[3]成小虎.海门工业园区生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 2014, (18):133-135+138.

第2篇

关键词 现代农业;现状;问题;对策;广东兴宁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337-02

为加快兴宁市现代农业发展,兴宁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按照梅州市“三大农业、产业”的定位,紧紧围绕“强基础、稳粮食、保供给、促增收”的目标,着力抓好政策落实,强化科技、设施、装备支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促进现代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农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供给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现就兴宁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今后发展提出一些对策。

1 兴宁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兴宁市各级党政高度重视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在加强规划、稳步推进,建设基地、扩大规模,培育龙头、示范带动,打造品牌、提高效益,加强保障、确保落实等方面做好工作,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1.1 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目前已建成6个大类共59个主要农业产业基地:一是优质稻基地。重点建设福兴、龙田、宁中、新陂、刁坊等镇1 333.33 hm2优质稻示范基地,通过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和抓好农田标准化系列建设项目的实施,提高兴宁市粮食综合生产水平。二是油茶基地发展迅速。目前种植面积1.33万hm2,挂果面积逾6 000 hm2,年产值近2亿元,建成万亩油茶基地4个,油茶已逐步成为农业支柱产业,2009年被国家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油茶之乡”。三是蔬菜基地。全市有大型蔬菜基地4个,6.66 hm2以上基地24个。示范性基地有:①新丰盛公司刁坊有机蔬菜基地。该基地现有种植面积133.33 hm2以上,其中大棚200个以上,2009年获得有机产品转换认证,列为定点供港蔬菜基地。目前基地效益显著,瓜果类年产量约300 t/hm2,产值约为37.5万元/hm2;叶菜类年产量为90 t/hm2,产值约为27万元/hm2。②径南千亩订单蔬菜基地现有面积200 hm2,主要生产良种茄和毛瓜等蔬菜,年产值200万元以上,利润30万元以上。四是优质茶基地。主要有兴宁市茶林场、径心宝山茶场、黄蜂窝茶场等。在基地建设方面,充分发挥兴宁单枞茶的品牌优势,稳定茶叶面积,提高产品质量,重塑名茶基地,打造名茶新品牌,全市优质茶产量和产值稳步提高。五是优质水果基地。主要有合水龙眼基地、龙威公司柚果场、大坪八斗种福利果场、石马沙田柚场、坭陂东湖果场、径南镇兴旺果场等。在抓水果基地建设方面,重点以龙威绿柚、八斗种沙田柚、龙眼等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产品为龙头,全力推进水果产业快速发展,目前龙威绿柚远销国内外,兴宁龙眼被誉为“南国人参”和“南国珍珠”。六是桑蚕基地。主要有黄槐、刁坊、龙田桑蚕基地,这些基地与兴宁市国锋桑蚕专业合作社联结。兴宁市国锋桑蚕专业合作社是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也是粤东唯一的一个集桑苗种植、蚕种生产、蚕茧收购、蚕业技术服务和蚕茧深加工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社。目前该社联结农户300户以上,种桑养蚕面积逾133.33 hm2。

1.2 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全市农业龙头企业52家(省级3家、梅州市级24家、兴宁市级25家)。这些龙头企业带动农户8万多户,其中全市农业龙头加工企业加工业产值已达1.85亿元,加工企业带动农户1.14万户。部分龙头企业在升级发展中积极带动农户发展种养,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带动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1.3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加快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加快,截至目前,兴宁市共有农民专业协会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73个,共有会员2 500户(个)以上,涉及到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水产、食用菌、种子及农资服务等产业。

1.4 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

近年来,兴宁市农产品加工业主要围绕油茶、水果、茶叶、禽畜产品为主。较有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广东富农食品有限公司、兴宁市树人木业有限公司、兴宁市宝山茶叶发展有限公司、兴宁市南华茶业有限公司、兴宁市国锋桑蚕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50多个,其中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约10个,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企业20多个。据目前统计,全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产量已达17.16万t,产值5.29亿元。

1.5 “三品”认证有新进展

目前兴宁市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定、认证的单位有10个,认定面积932 hm2,认证产品4个;获得“绿色食品”产地和产品认定、认证的单位1个,面积40 hm2,认证产品1个;获得有机食品认定和认证的单位3个,面积155.53 hm2,认证产品37个。

1.6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得到加强

2010年以来,对全市14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资市场、超市、基地进行不定期蔬菜、水果、茶叶抽样检测,每个月大约检测200个样品。2010年投入逾200万元扩建农产品质检中心办公楼,并购置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先进仪器设备,达到年检测1万个样品的能力,检测范围覆盖全市主要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等,保证全市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食用安全。

1.7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新改善

2007年以来,围绕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基本农田整治和标准化示范区等项目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8亿元,共改造中低产田3 350 hm2,新增灌溉面积800 hm2,改善灌溉面积2 270 hm2,有效提高了基本农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基础还不够牢固

主要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田水利系统不够完善,中低产田面积大(全市1万hm2左右),农业投资不够,农业科技和装备落后,农民培训教育体系建设跟不上形势。

2.2 现代农业产业项目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低,产业化程度不高

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面不广,高效生态农业园区的建设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滞后,农产品在精深加工方面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2.3 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品牌少,竞争力不强

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龙头企业规模小、档次低、辐射面窄,农业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速度慢,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2.4 农产品流通不畅,价格不稳

一是没有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二是农贸市场布局不合理,硬件不到位,管理比较散乱,包括城区在内,没有建立规范的农产品集散市场和运输流通渠道;三是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立不健全。

2.5 各级部门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投入不足

各级部门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认识程度不高,特别是没有形成扶持农业产业化的机制和出台相关政策资金扶持或借贷资助等,从而造成兴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短缺,严重影响兴宁市农业产业化发展。

3 对策

3.1 粮食生产方面

打响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金字招牌,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办好福兴、龙田、宁中、新陂、刁坊等镇万亩优质稻示范基地,在全面提升兴宁市粮食综合生产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粮食加工环节,扶持建设粮食加工企业2家,创立品牌,并通过这些企业在宋声、罗浮镇建立66.67~133.33 hm2的有机水稻生产基地。

3.2 水果生产方面

以龙威绿柚、八斗种沙田柚、坭陂东湖水库有机柚等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和有机产品为样板,推进全市水果提质增效,打造品牌。同时巩固发展传统龙眼生产和加工,探索开发水果深加工项目,形成高效益产业。

3.3 茶叶生产方面

充分发挥兴宁市单枞茶的品牌优势,在稳定现有面积基础上,重点抓好提质增效,重塑名茶基地,打造名茶新品牌,确保全市优质茶产量和产值稳步提高。

3.4 有机蔬菜方面

以广东新丰盛刁坊有机蔬菜基地为龙头,辐射带动附城镇发展蔬菜基地化种植,不断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基地面积,真正实现农业产业链。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园一区一基地”发展规划,加大推进精致高效农业项目建设。逐步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重点抓好龙田项目区的招商和项目实施。

3.5 农业龙头企业方面

结合兴宁市实际,按照“扶优、扶强、扶特、扶大”原则,继续落实扶持政策,进一步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切实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在搞好现有农业龙头企业跟踪服务的基础上,每年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3~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力争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0万户以上,全年户均增收4 000元以上。

加快发展涉农行业协会和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使更多的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积极探索和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1-2],促进和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户之间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农产品市场推广优势与合作社、农户的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优势之间的良性互补,推动农业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通过合作,力争突破兴宁市龙头企业规模偏小的瓶颈,逐步形成企业规模效应,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3-5]。

3.6 市场拓展方面

在市场拓展上抓力度,合理布局建设农贸市场、规范市场管理,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和农产品展示展销等活动,搭建平台,促进农产品流通,加大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提高产品知名度,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力争市场份额最大化。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充分发挥现代科技信息传播手段作用,搞好农产品信息收集、整理、和应用,加快形成联结到户的市场信息服务网络,为开拓农产品市场提供高效服务。

3.7 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

抓好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进一步完善,使兴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全面开展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超市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6-9]。

4 参考文献

[1] 王智才.建设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J].农业机械学报,2004, 35(3):154-158.

[2] 李燕凌,汤庆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6):641-645.

[3] 刘爱军,张臻,丁振强.试论江苏现代农业发展战略[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6):119-121.

[4] 黄建军.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选择[J].未来与发展,2009(12):72-74.

[5] 赵其国.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土壤学报,1997,34(1):1-9.

[6] 戴小枫,边全乐,付长亮.现代农业的发展内涵、特征与模式[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3):504-507.

[7] 王高桧.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赴北京学习现代农业的考察报告[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1):28-29.

第3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改进;河套地区

北方地区多为平原,在农业生产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河套地区由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组成,河套地区地理位置很好,土层肥厚、土壤肥沃、光照条件比较好,并有黄河支流灌溉,河套地区就形成了灌溉农业,不仅农业发展的挺好,而且副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河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1.1基础条件差

河套地区虽然具有发展农业的天然优势,但农业发展的基础却很差,平原地区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好地方。近些年,虽然河套地区由于水利设施、灌溉渠道和排灌能力等问题都有所改善,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农田还没有好好地规划,田块多分散不规则,盐碱化现象还存在,且种植的作物比较单一,主要以种植葵花为主,这样一来阻碍了农田的产量以及品种的多样化,不仅如此,连年经营一种庄稼导致土地板结,病虫害严重[1]。河套地区的耕地的利用效率也不高,因此生产的产出率低,只有很少一部分土地生产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还有很大一部分土地只能种一些耐盐的作物,整体产量比较低,生产效益也不高。

1.2经营规模小、竞争力小

河套地区农业生产多是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这种粗放且分散的经营,使农产品产量比较低,而且种植出来的农产品精品和名品更是少之又少,生产成本比较高,这种分散经营也相应地分散了河套地区农业发展的竞争力,小规模生产导致其在市场上占据不了优势,因此很难在市场上掌握主动权。河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因此多生产一些特色的农产品,并曾经在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随着其经营方式的不得当这些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的占有率逐渐降低。

1.3现行的科技服务体制缺乏

在如今的现代化社会中,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科技,但是河套地区却缺乏相应的科技服务体制,很多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高职称人员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技术知识的更新速度很慢,与市场的需求脱轨,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但很多技术人员的价值不能全部发挥出来,导致河套地区农业发展没有及时的信息服务,市场应变能力比较差,阻碍了农业的生产发展。

1.4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

在现代化的环境中,河套地区农民由于文化素质比较低,而且土地分散经营,土地一家一户,地块零散,不利于机械的播种和收割。因此,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水平都很低,河套地区有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但特色农业需要技术的支持,农民却十分缺乏专业的技术素养,因此农产品生产的效率不高、质量也不高,导致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比较小[2]。

2河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改进策略

2.1建立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地区之间存在不平衡,农村年轻人进城打工生活的现象越来越多,导致村里留下的都是年纪比较大的老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导致农村即将面临着一大问题:有充足的耕地却无人耕种,因此很多土地不能充分利用,以至于土地产生的效益下降,面对这种情况就必须建立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在原有的基础上以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流转,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流转机制,通过机制的作用,使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特别是使土地集中在一些专用农户手中,扩大农业的生产规模,提高农业的效益。

2.2以农户为主体,多渠道投资

农业生产与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为了促进河套地区农业的持续发展,要充分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农户为主体进行多渠道的投资,把农民的钱有效地集中起来,打造农业生产的新形式,将资金充分地利用起来,促进农业的发展[3]。此外,国家也要给予一些优惠政策,如放宽信贷政策,使农民有足够的资金完善河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了资金支持,农民们才有资本进行技术探索,才能把技术因素融入到农业生产中,使农业生产从初级的加工向深加工转变,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及质量。

2.3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农民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体,因此农民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业的生产与发展,新时代需要新一代高素质的农民。因此,要加强对农民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的技术知识以及技术技能,要完善农村的基础教育、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的素质,并与多层次的培训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农民的专业素养,培养专业的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型的农民人才,为河套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

2.4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河套地区在其自身的优势的基础上,有利于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但必须在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特色农业的生产与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促进河套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农民生活的稳定离不开粮食生产的稳定。因此,在合理控制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大力经营多种经济作物,为河套地区农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瓜果等特色农产品是河套地区的特色,因此要以市场为风向标,重点培育和发展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保障特色农产品的种植,保证其质量和产量,进军国内外的市场,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2.5农业产业化经营

河套地区要想切实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还必须打破分散经营、小规模经营的弊端,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紧抓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大力投入资金完善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不仅如此还要加大科技的投入,培育良好的品种,从生产到加工各个环节都要重视起来。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有效地将河套地区分散经营的农户集中起来,进行社会化大生产,把整个地区的种植、养殖、加工、贸易等有机地完美地结合起来,扩大河套地区农业的生产规模,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

3结语

以河套地区为例的北方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很多问题亟需解决,但是只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措施,比如建立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以农户为主体,多渠道投资、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化经营,就能够切实地促进北方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崔俊梅 单位:巴彦淖尔市五原县胜丰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王海燕.中国区域农业发展现状与农户土地参股研究——以河套地区为例[J].商业文化,2014(32):42-43.

第4篇

在2015年,全球经济依旧是处于缓慢复苏的状态,整体环境处于复杂严峻的形式。而在国内,除了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外,还承受着巨大的经济下滑压力,整体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正处于重要阶段,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

其中,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状况也是直接影响着我国整体的经济趋势,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坚实后盾。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对未来十年我国农业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预测,提出了未来十年稳中有涨的态势。

但是目前我国人口居多,农业发展直接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在现今人均耕地资源不足、各地区省份由于气候地貌等因素使得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下,总体性的分析各个省份自治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有利于结合当地的农业自然资源发展开发,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使得农业发展在“新常态”经济格局下能够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对社会、国家的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折衷型模糊决策模型的应用是现代科学不确定性决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已经成功的在人工智能、自动控制、气象预测等诸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众多的决策问题,可以从中找出其共通点,将这些问题划分成各种具有不同特征的种类。其中可以从某一问题是否具有明确的决策环境、决策者可以明确区分其所处的环境状况,就能够将这些相同特征的决策问题划分成确定性决策问题与不确定性决策问题两种情况。其中,不确定性问题在现实条件下则更为常见,它是指在决策中的几个备选方案是不明确的,也可以说是在这几个可行的方案中的现实价值或者是获得的概率是未知的。而对于不确定性决策问题,现今主要研究模糊决策模型。

Hwang在对多属性决策问题进行分析中,通过引入理想解和负理想解来对方案进行选择,开创了模糊决策方法的先河[1]。之后又有众多的教授学者加以完善,能够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能够有效的解决诸多不确定性决策问题,对于在指标上的分界处,能够有效地解决由于上下界分界处的突变而导致的较大误差,更加吻合实施情况的表达。经过了将近60多年的发展,已然是现今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将之应用于诸多领域、学科之中。

其中折衷型模糊决策方法是从大数据资料中,先对数据矩阵进行规范化处理,区分正指标和负指标,对于规范化后的矩阵进行加权处理,假设正指标属性中的数值极大值为其模糊正理想解,而数值极小值为模糊负理想解,而负指标属性的正负理想解则相反,分别得出其模糊正、负理想解,由加权欧氏距离来计算每种情况下与模糊正、负理想解的距离,最后计算综合评价值的大小来确定最佳的方案,其值越大则为最优[2]。其基本思路就是挑选出的最终结果与其选定的正理想解距离越小,而对于选定负理想解的距离越大。

结合模糊方法理论来评价农业领域的文献较少,本文采用的折衷型模糊决策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分析正处于现在的研究热点中,在过去的研究中,多采用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等计量经济学的方法[3],本文采用的模糊数学方法在以往研究中涉及较少,可以完善和丰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方法和评价模型。

三、评价模型的应用

(一)指标选取的原则

在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分析上,需构建生产能力指标体系,所选取的指标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性原则。在对农业发展分析时的指标要求能够涉及农业的各个方面,能够全面地反映其真实情况。

2、科学性原则。主要表现在所选取的指标合理有效,能够很好的反映被解释的单位,都有明确有效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3、可操作原则。相关指标的选取应该尽量符合现实情况,能够通过一定方式寻找到,尽量选择非专业性的表达,能够量化表示或者是赋权表示其所表达的含义,并且与其他指标的关系。建立模型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和可行性。

4、可比性原则。所选取的指标应采用现代统计理论表达,使得相同的指标所表达的含义能够适用于相同情况。

(二)指标的选取及权重设计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从自然资源、人力条件、机械动力等诸多因素考虑,并结合了众多文献中相关指标进行严格筛选后,从中抉择了7个指标属性:耕地灌溉面积(千公顷)、化肥施用量(万吨)、人均耕地面积(总资源)(公顷/人)、人均农业产值(万元/人)、农用机械总动力(万千瓦)、人均粮食产量(公斤/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具体数值取自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4])。

在对指标设计的权重上,有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这两种常见的方法。主观赋权主要是由相关人员的主观评判来确定相应的权数,相对于众多赋权方法来说是一种较为简便、操作性较强的方法,但是所要获得比较权威的权重比则又需要根据多位专家评分取平均;客观赋权是利用实际的指标数据依据一定的内在规律,产生其相应的指标权数,从客观角度对选定的众多指标数据设置某一定值数值,这种客观赋权的方法能够充分的利用指标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具有操作性和科学性[5]。

本文主要采用离散系数法,对上述指标进行赋权。离散系数法主要是根据各个指标的标准差与均值的比得到各个指标的离散系数,最后将离散系数进行归一化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大小。离散系数越大,就说明指标数据越活跃,其所占到的权重越大。离散系数法能客观的给予权重值,排除了因专家主观评价赋值的影响,并能有效地结合数据,使得原本相对独立的指标数据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避免了信息使用者因采用不同的指标而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评价结果。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有些指标中的数据值具有滞后效应,在发展的过程中短期内效果不显著,这在实证分析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在本文中暂且忽略不计。

(三)模型构建

1、先对数据矩阵进行规范化处理。在农业的经济发展状况中的单项指标变量有的是以公顷/人为单位的,有的则是以万元/人或者是万千瓦等为单位,变量的取值范围相差较大,为了使分析结果的标准无误,应先消除不同量纲的影响,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再者,在上述选取的7个指标中,化肥施用量与农用机械总动力2个指标属于逆指标,剩余的5个指标都为正指标。

2、对于规范化后的矩阵进行加权处理。先采用离散系数法来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值。先分别求出每一项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再由每一项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的比值来求出离散系数,最后经过各个离散系数的整合,得到耕地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人均耕地面积(总资源)、人均农业产值、农用机械总动力、人均粮食产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7项指标权重依次为19%、7%、17%、12%、8%、19%和18%。

3、将每一项指标的权重与规范化后的矩阵相乘,加权后得到加权模糊矩阵数据,并得出其模糊正、负理想解。

4、分别计算各属性数值与上述模糊正理想解的距离和与模糊负理想解的距离以及其综合评价值。最后再根据综合评价的数值大小进行排名,依次是:黑龙江(0.7023)、内蒙古(0.5657)、新疆(05135)、河南(0.5060)、山东(0.5054)、江苏(0.4864)、吉林(0.4701)、河北(0.4464)、安徽(0.4400)、湖北(0.3864)、浙江(0.3638)、湖南(0.3631)、上海(0.3576)、辽宁(03131)、四川(0.3086)、北京(0.3083)、天津(0.3057)、宁夏(0.2774)、江西(0.2750)、福建(0.2599)、广东(0.2592)、云南(0.2382)、广西(0.2367)、海南(0.2353)、陕西(02326)、重庆(0.2250)、甘肃(0.2246)、山西(0.2129)、贵州(0.1806)、青海(0.0989)、西藏(0.0906)。

(四)模型分析

由分析出来的结果可以大致得出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1、在用离散系数法求得权重,离散系数法是由各指标属性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的比值求得,反映了各个数据的离散程度的高低。同一数据之间的极差越大,说明这个属性的活跃情况最大,那么这个属性所占的权重就越大。由指标权重分析情况可以看出,耕地灌溉面积、人均耕地面积(总资源)、人均粮食产量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4项指标所占有的比重较大,都占到17%以上,这些指标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程度较大。而化肥施用量和农用机械总动力这2项指标所占有的比重较小,仅为7%左右,其影响程度较小。

2、极差可以反映出发展现状最优和最差两种极端情况的差异程度,标准差可以反映在拥有相同均值的情况下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大,那么各个省份间发展的离散程度也就越大。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农业指标评价值相似度之间的差距极值较大,31个省市自治区的综合隶属度的极差为0.6117,排名最高的省份约为最低省份的7.75倍,这也说明各省市农业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差距较大。

3、各个省份的整体发展现状也是不平衡的,最后综合评价值的均值为0.3351,有13个省份位于均值之上。

四、结论与建议

综合上述省市自治区的综合评价数值大小,并结合各个省市自治区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特色等,简要的将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4个等级:

(一)农业核心区

综合评价数值大于0.5的地区。黑龙江、内蒙古、新疆、河南、山东5个省份有较高的评价值,5省市均位于北方,其占地面积也居于全国前几个省市,在耕地面积权重较大的情况下,其结果也是最优的。在其农业质量、科技投入和物质投入都有较好的表现,农业生产效率高。这些省份需以庞大的城市消费市场作为其农业发展的依托,成分发挥农业优势,提高农业产量,促进农业的高效发展。

(二)农业优势发展区

综合评价数值居于0.3-0.5之间。有江苏、吉林、河北、安徽、湖北、浙江、湖南、上海、辽宁、四川、北京、天津这12个省份农业实力相当,各个地区各有特色和优势,需充分结合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共同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

(三)农业综合发展区

综合评价数值居于0.2-0.3之间。有宁夏、江西、福建、广东、云南、广西、海南、陕西、重庆、甘肃、山西11个省市自治区。这些地区处于农业发展的中等水平,不同省份都有在一定程度上不同的农业发展限制因素,诸如水资源、气候变化、耕地地形等自然条件因素和政策条件因素,在一定层面上影响其农业的发展。

(四)农业生态发展区

第5篇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宁夏**

一、**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县总面积2532.3km2,全县辖12个乡镇156个行政村,总人口2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0万人。全县划为3个自然区域:北部黄土丘陵区,面积占57.9%,地势起伏,沟壑纵横;中部河谷残塬区,面积占28.9%,地势平坦,川塬相间;西南部土石质山区,面积占13.2%,地势陡峻,为次生林区,局部岩屑剥离,且为阴湿地带。

(1)设施蔬菜快速发展。全县发展设施果蔬348.5hm2,其中蔬菜278.7hm2,日光温室47.2hm2计590栋,塑料大棚231.5hm2计5786栋。

(2)设施菌草初具规模。**县将菌草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旱作设施农业的重点,借助闽宁对口帮扶的资金支持,目前全县菌棚达到562栋66.7hm2,全年可产鲜菇3000t,实现总产值2400万元,同时可就地转移农民工600多人。

(3)设施林果逐步推广,发展林果棚57栋3.2hm2,设施林果总产量18000t,总产值4100万元,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120元。

(4)设施养殖业全面普及。全县所有乡村农民以“小群体、大规模”的养殖理念,确定了设施“黄种肉牛”的养殖模式及设施“生态鸡”的放养模式,把农民从传统劳动中解放出来,结合市场信息,按照市场规律发展养殖,实现农民增收。

二、**县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县农业总体上仍处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起步阶段,虽然以移动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受资金、技术、基础设施和人们思想观念等条件的制约,从设施农业发展水平来看,存在布局分散、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不高、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

(1)规模不大,产业化经营程度低。总体来看,**县的设施农业布局相对集中在红、茹河流域,北部乡镇因受水资源限制,主要采取“棚随窖走”的方式搭建,布局零乱,规模不大。设施农业经营方式分散单一,与市场对接层次低,先进的设施农业高产栽培技术得不到很好的推广应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及时,造成经营户管理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市场空间狭小,缺乏市场竞争力,因而难以形成规模型市场效益和区域优势,产业化程度低。

(2)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群众对设施农业缺乏认识,顾虑较多,等、靠、要思想相对严重,政府推动与群众自愿差距大。同时,农村留守的大多数为中老年人和中小学生,从事设施农业建设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

(3)设施农业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日光节能温棚建设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政府对项目资金补贴有限,吸收信贷资金和社会融资困难多,依靠群众自筹建设有一定的困难,虽然政府行为对设施农业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农民认识不足、自愿投资依赖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施农业的顺利发展。

(4)农民文化水平低,科技推广不够深入。现代设施农业需要文化素质较高的新型农民,而目前设施农业工作者对发展“设施农业”的认识模糊,接受并应用设施农业高产栽培技术能力低,加之**县农技推广干部年龄老化,真正懂得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的干部少,缺乏对农民在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宣传和引导。

(5)品牌产品缺乏,市场带动能力弱。虽然**县“红河香“辣椒品牌因其果大、肉厚、色泽鲜、耐运输、产地无污染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远销兰州、西安、武汉、西宁等省市,建立了良好的销售网络,但农户设施蔬菜生产仍以家庭为单元,运行松散,难以与市场对接,效益低。

(6)市场意识不强。缺乏以市场为导向的思想逻辑、行为准则以及对市场预测和信息的预警机制,市场空间狭窄,市场信息服务欠缺,农民经纪人和营销队伍发展不够,设施生产服务不到位。

(7)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设施档次不高。**县设施农业装备档次仍以简易中等水平的塑料大棚、小拱棚类型为主,雪冻、风灾对设施农业造成严重威胁。

三、**县设施农业发展对策

通过对**县设施农业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县设施农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不足,但在自然资源、社会环境、市场需求、经济效益和前期建设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和基础,必须正视现实,按照即定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发展潜力,着力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扶持政策,培养技术人才,推广高新技术,落实销售网路,形成产、供、销完整的服务体系。

(1)广泛动员群众参与设施农业建设。发展设施农业是农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和主题作用的发挥。采取召开会议、举办讲座、组织观摩、入户动员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广泛宣传设施农业的优点和好处,用生动鲜活的事例启发群众、引导群众;在资金、技术上支持群众、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从多方面调动群众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农民群众自觉自愿地投身于设施农业建设中。

(2)合理布局,扩大规模。在区域布局上,坚持因地制宜、依水而建、量力而行的原则,按照“中心带园区,带基地,连农户”的思路,对红、茹河流域和长城塬灌区已初具规模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必要时可打破乡镇村界限,进行统一规划,连片建设,规模经营,力争建成一条重要的设施农业生产带。

(3)加大设施农业的投入力度。设施农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要坚持“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和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原则,从而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民筹资和信贷投入为主体,社会融资和招商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4)树立设施农业品牌意识,推进设施农业的规模化。品牌是优质产品的标志,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发展无公害、绿色产品是当今社会潮流,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和提升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在抓好设施农业生产的同时,一是要充分发挥**环境无污染、生态**的优势,增加设施农业中的名、优、特、稀蔬菜品种的生产比重,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生活需要,增加设施农业中蔬菜产品价值。做大做强现有“红河香”辣椒品牌、“六盘山珍”食用菌品牌,围绕生态**创造出更多绿色品牌。二是积极推广无公害化栽培技术,加快绿色食品认证认定,提升设施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以特色、质量占领市场制高点。三是着力培养龙头企业,集中力量培植扶持一批有优势、有特色、前景好的设施生产骨干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发挥其对产业的带动作用。鼓励企业投资设施农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化组织体系,扩张设施农业规模,实现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

(5)加强对设施农业的组织领导。设施农业建设涉及面广、范围大,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搞好协调服务,保证设施农业建设有序发展。成立设施农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人专门负责具体工作落实。切实把设施农业抓紧、抓实、抓好。抽调技术人员下乡包村蹲点指导设施农业建设,蹲点承包抓好技术服务,对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农民进行种植、平衡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冻害防治等专业技术培训,提高设施农业生产水平,同时要加强设施温棚及其配套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对技术人员分片包抓的示范点要建立奖惩制度。

(6)加强对设施农业生产经营人才的培养。要重点组织实施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对新技术的培训,对设施农业生产者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设施种养技术、管理技术,依靠科技力量来发展设施农业。积极采取政策引导、技术服务、信贷支持等措施,扶持农村种植养殖能手、营销大户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7)设施农业的产业化经营。高度重视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培育储藏保鲜和运销大户,真正实现生产环节和市场的对接和连通。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搞好市场信息服务,组织专门力量常年在周边城市和地区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和研究,与国内各大蔬菜批发市场实现信息联网,保持对市场信息的快速反映态势。建立以信息和市场指导蔬菜生产的服务机制。通过组织供需见面、产品洽谈等形式,使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更多地与销售商签订购销意向协议,使蔬菜生产更具有稳定性和目的性,减少随机性和盲目性。

参考文献:

[1]陈永川,曹艳,朱冰雨,等.吐鲁番市设施农业的气象灾害特征及应对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9(17):8052-8053.

[2]何洁,张和广.固原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17-18.

第6篇

农业推广体系是农业推广工作的基础。在上个世纪初国家就建立了农业推广体系和农业的推广工作,并且已经开始走向正规化,二战之后就逐渐发展壮大。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全球113个国家中200个国家级农业推广机构的调查,1910年以前,全世界仅建立了14个国家级推广机构,它的比例占有了国家级推广机构数目的7%,英、美一些发达国家占有主要的部分。二战以前,全世界大约建立国家级农业推广机构48个,占现有数的20%左右,由于已建的推广组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由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援助,加上一些发展中国家试图通过农业推广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便纷纷开始建立推广组织。世界上约150个国家级推广组织都建立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目前全世界约有农业推广人员5412万。其中:非洲约519万人,亚太地区约39万人,欧洲115万人,拉丁美洲约313万人,北美约115万人,中东地区约3万人。

二、美国农业推广体系发展现状

美国在140年前,以联邦政府向每个州一所大学赠与土地的“土地赠与法案”和在此基础上创立的“土地赠与大学”为启动,建立了一种以大学为依托,大学与各级政府合作,大学和县推广办为两大主体,集教学、科研、推广、服务、农村教育和成人终身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遍布全美直至每一个基层县,旨在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帮助农村青年、农民家庭、农村社区和农业发展的农业合作推广服务体系。1、科研、教育、推广“三位一体”的推广模式。2、健全的推广体系和高素质的推广队伍。3、明确的推广工作指导方针、目标和任务。4、成功的推广工作经验。5、现代化的推广手段。6、稳定的经费渠道。7、推广人员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

三、日本农业推广体系发展现状

日本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主管机构是农业水产省、农蚕园艺普及部,主要负责制定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相关制度,并组织、协调和指导推广工作,培训推广人员等。同时,把全日本分为9个区,在每个区设立地方组织,负责监督和指导都道府县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及发放推广经费。日本地处亚洲季风区,气候变化大,常受各种自然灾害侵袭。由于日本农业多是小户经营,抗拒灾害的能力低,政府为了稳定农业,保证农业的再生产和国民的食品供应,把建立保险制度作为防灾抗灾的重要手段。日本农业保险制度的重要特点是政府直接参与保险计划并且具有强制性质,凡生产数量超过规定数额的农民和农场都必须参加保险。具体做法是:投保户按田块数报保险额。保险额是投保受灾农民所能得到的最高赔偿额,保险额是按“每公斤保险额”乘以标准产量的70%计算。农林渔业部每年规定“每公斤保险额”,标准产量由农业互助社按田块情况确定。

四、英国农业推广体系发展现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的缺粮情况仍相当严重。政府继续执行战时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政策,把全国近80%的土地面积用于农业生产,鼓励发展粮食生产和缩减谷物及农副产品的进口额。为了更有效地指导全国农业推广工作,英国政府于1946年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建立了全国农业咨询局,直属英国农渔食品部领导,下设农业土地、兽医调查和奶业三个处,主要任务是:向农民和农场主提供有关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农业教育方面的免费咨询。并在全国主要农业地区建立了13个畜牧实验站和9个园艺实验场。英国的农业咨询局(NAAS)在1965年时已拥有2075名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咨询推广人员。到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队伍的壮大,英国农业生产的产值比二战结束时增加了66%,这说明了农业发展咨询工作对战后英国农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五、我国农业推广体系发展现状

第7篇

关键词:海南;热带;生态农业;旅游;探析

引言

随着我国海南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海南许多相关产业跟随旅游产业的同步发展,其中海南的热带生态农业,就是依靠旅游产业的发展,而同步发展起来,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种,以其旺盛的发展势头,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热带生态农业的蓬勃发展,每年的旅游季节都吸引着大量的人流量,为海南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不断地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对海南的综合发展的趋势,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①。但是就海南目前的热带生态农业发展状况,还存在着很多能够制约海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下面就实际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并探讨解决的对策,为海南热带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方法和措施。

1、对海南热带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现状的认识

我国的海南素来以宝岛著称,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优势,不仅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地理位置和海洋气候,都是游客们所向往的热带生态渡假的不可多得的地方,海南拥有的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风情,完全具备了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基础。这些良好的条件,对于海南建设热带生态农业的发展,创造出了良好的契机②。

2、海南热带生态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1海南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海南热带生态农业在所具有的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海南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这些基础使海南的生态农业具备发展的条件。首先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气候条件十分优越,有着海洋性气候,到海南旅游就会感觉到这里是天然的温室,让人感觉到心旷神怡,同时这里的水果也特别丰富,有着热带果园的美称。丰富而独特的农业资源,为旅游发展增添了新的绿色。

2.2海南的热带生态产业丰富

海南的热带生态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呈现出许多亮点。海南岛有很多地区的槟榔园、胡椒园、橡胶园等基地都是远近闻名。文昌市的椰子的产量高居海南各地区之首,海南还有全国主要的咖啡生产基地,还具有很丰富的民族文化风情。岛上有汉、黎、回、苗等多个民族,海南中部地区民族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民族性强,具有垄断性,这些自然环境的独特信息、农业资源的丰富发展与文化生态环境的相互交融,为海南热带生态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海南热带生态农业的发展对策

3.1以科学规划,促进热带生态农业的发展

海南热带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科学的规划,规划是发展的首要步骤,需要依靠科学发展的有利时机。不断地立足于长远,对不同时期的工作目标,提出具体的措施,细致地划分步骤进行实施,以规划性科学性的发展,切实地带动和促进热带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③。

3.2以政府职能的推动作用,促进热带生态农业的发展

通过政府职能部门,对海南热带生态农业的发展制定出总体发展规划,以政府为推动海南热带生态农业建设建设发展的核心,在项目总体规划上,要充分反映出农业生产的基础,不断地明确发展旅游的主导思想,明确海南热带生态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的发展方向,采取积极可行的发展措施,支持海南热带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努力营造出一系列有利于海南热带生态农业发展的环境,为建设和完善海南热带生态农业建章建制,不断地促进海南的热带生态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美结合。

3.3以规范化的管理,促进热带生态农业的发展

对海南的热带生态农业的发展,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体制,制定出热带生态农业发展标准,从交通、资源、环境、服务等方面,树立起规范管理 ,建立各种对海南热带生态农业管理的规章制度,从项目审批到人员上岗,还有安全和卫生保障等各方面的管理制度,都要按照规章办事,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对于农业热带生态产业的服务意识,加强对这些人员的业务能力及服务水平,从规范化管理上, 促进海南热带生态农业的整体发展。

3.4利用有效的人力资源, 促进热带生态农业的发展

海南的热带生态农业,应该建立起系统的有效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应该从管理的角度,建立起有效的热带生态农业人力资源,能够准确地反映热带生态农业专业人才队伍的状况,为制定热带生态农业人才发展规划,和教育培训政策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热带生态农业企业招聘,以及热带生态农业专业人才应聘,提供更方便的条件④。

总之,海南的热带生态农业,是我国新型发展的一种旅游经济,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在的发展力量,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促进农村旅游地区发展的有效途径,需要对海南热带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整体的认识,以此来更深入地发展海南的热带生态农业,在我国旅游市场的推广。

参考文献:

[1]伍冠锁. 我国热带生态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14) .

[2] 郭凯峰.基于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视角下的热带休闲农业发展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第8篇

[关键词] 小麦播种机 发展 研究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228-02

1 前言

随着当前时代的不断发展,农业也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促进。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从控制人口以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方面入手,对于自然资源进行保护。近年来,我国将这一环境保护理念投入到财政政策中,通过这一过程,人类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得到了提升,意识到了在发展农业过程中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土壤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因素,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土壤肥力逐渐降低,质量较之前有明显降低,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对于新的耕种方法进行研究和应用。免耕播种技术作为当前播种的先进技术之一,对于农业发展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在应用过程中不断结合土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本文从小麦的免耕播种机着手进行研究。

2 小麦免耕播种机的发展现状

2.1 国外发展现状

自从美国的传统耕作方法对于自然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后,发达国家开始了对于传统耕作方法的反思以及改进,并逐步开始对于保护性耕作方法进行推广。在对于小麦的播种过程中,采用免耕播种机后,不仅不易对于播种的土壤结构造成破坏,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对于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并且节约了劳动力,使得耕种的人力成本降低,综合耕种效果得以提升。

国外致力于对于免耕播种技术的研究,当前采用联合作业的方式从而一次性对于多种工序进行完成,例如松土、开沟、播种等。并且结合国外的地形地貌来看,国外大多地广人稀,耕地面积较大,因此采用牵引式的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最为适合。而我国的地形地貌并不符合国外所使用的免耕播种机的播种条件。

2.2 国内发展现状

西方国家进行保护性耕作后,我国也致力于对于小麦的耕种机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国的耕种地形特点,从而取得了良好的耕种效果。我国在研究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开沟以及施肥分施两方面,并设计出了样机从而在实施过程中继续发现问题。在研究过程中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但随着不断的研究,我们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改进,1996年所研制出的机器基本避免了在耕种过程中堵塞的这一问题,2000年对于入土差的问题进行了改变,2002年则加强了耕种过程中的深度,发展至今这一机器的性能逐步趋于了完善。但由于我国耕地面积较为琐碎,农民的购买力也相对较差,因此结合这一特征,我国对于中小型免耕播种机进行研究,从而增强在耕种过程中的应用程度。

3 我国免耕播种机存在的问题

3.1 秸秆拥堵现象普遍

尽管在之前研究中不断对于堵塞问题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小麦生长方向的不规律性,因此仍在很小程度上存在着这一问题。纵观对于拥堵这一研究过程中,大多研究者都将重点放在了防毒装置的研究,而忽视了对于小麦生长规律的观察,因此堵塞的这一问题仍没有得到良好解决。

3.2 开沟器入土性能差,深度难以保持一致

由于土壤没有统一进行翻耕,因此各个位置的软硬程度以及土中含有的杂质不同,这对于开沟来说就存在着一些阻碍,并且我们所应用的开沟器不能良好的进入到土壤之中,因此就导致了开沟的深度不同,这就会造成种子难以和土壤合理接触,从而对于产量有所影响。

3.3 施肥、播种等功能有待完善

施肥对于种子今后的生长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对于种子发育的好坏以及果实的多少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当前播种机的仿形功能较差,施肥深度也难以掌控,这就会造成对于施肥质量的直接影响。

3.4 播种效率低,达不到预期效果

由于播种功能尚不完善,因此在播种过程中会出现种子堵塞或者一次多颗的现象出现,并且由于受到我国的地形影响,我国大多使用的都是中小型播种机,因此播种的效率也相对较低。

3.5 安全性、可靠性较低

由于生产的厂家不一,部分播种机并没有对于安全标志进行合适位置的粘贴,这就会造成在使用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应还,并且由于三点悬挂装置的力度不够,很容易使得衡量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从而降低使用的可靠性。

4 我国免耕小麦播种机的发展方向

针对于以上提出的不足,我们应充分对于我国的地形进行考虑,从而进一步使得免耕播种机有所完善。

4.1 提升研究力度,对于实际的问题进行解决

我们应不断加大对于研究的投入,将小麦生长的规律进行观察,并中呵出规律,从而对于堵塞问题进行解决,在进行清理的过程中顺着小麦的生长方向,从而避免堵塞问题的出现以提升清理的效率。

4.2 对于机具的性能进行完善,提升作业效率

我们应根据设计机构的原理,从而对于作业进行的进度进行调整,提升仿形的质量以及用于开沟部件的硬度,从而对于开沟的深度以及施肥的深度进行良好的控制,以提升综合的播种质量,促进小麦今后的生长。

4.3 提升产品质量,对于作业效果进行保障

播种机的质量是播种质量能否有所保证的前提,我们应不断的对于所使用种子的质量以及终此每次的排量进行保证,并且选用有质量保障的播种机进行耕种,以使得我国传统播种中效率差,做工差的现象得以明显的改善。

5 结语

保护性耕种对于我们当前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贯彻和落实,近年来,随着不断的研究,我国很多地方都在播种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仍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完善,从而提升播种的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嘉树. 小麦播种机重返鹤庆[J]. 云南农业,1998,04:26.

[2]王建吉,弥宁,敬志臣,寇元哲. 多功能小麦播种机的设计与研究[J]. 农业机械,2016,03:117-119.

第9篇

摘要: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液体肥料的发展现状,简单介绍了液体肥的生产方式和施肥方式,反映了液体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液体肥做为一种非常有潜力的产品,应该加大对它的认识。

关键词:

液体肥;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1水溶液肥发展现状

1.1国内外情况

液体肥料是含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农作物需要的营养元素的液体产品[1]。液体肥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精确设计配方,能增加植物的产量,提高产品的品质。水肥一体化在世界上得到广泛应用,2000年世界应用面积5600万亩,现在已经超过1亿亩,其中以色列90%以上的耕地应用水肥一体化,液体肥料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肥料,在国外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如在美国,液体化肥占化肥总量的35%左右[2]。澳大利亚在2007年设立100亿欧元的国家节水计划,其中有50%用于发展灌溉设施和水肥一体化,美国是微灌面积最大的国家,灌溉农业中60%为马铃薯、25%玉米、33%的果树均采用水肥一体化,用于水肥一体化的专用肥料占到肥料总量的38%以上,英国、德国、比利时、荷兰、墨西哥及俄罗斯等国也都在大量使用各种液体肥料[3]。中国现在正是氮肥行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水溶肥是化肥发展的一个方向,水溶肥是一种优良的品种,伴随着土地流转和农业现代化技术革命,水溶肥的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尿素硝铵溶液,全水溶,包括全部的氮的形式。水溶肥的快速发展可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同时施用水溶肥可以节水40%,肥料利用率提高20%,施用水溶肥的情况下,土壤病害可以减少30%,减少农药使用量。现在农业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劳动力减少,年轻人不愿意种地,现在的土地的农业生产播种和收获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主要的工作量在于施肥和浇水,目前的农业行式有利于发展液体肥料和水肥一体化。2014年农业部印发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2015年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总面积达到8000万亩,新增推广面积5000万亩。这不仅为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带来了机遇,更为水溶肥发展带来了机遇。《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优化品种结构中,明确提出适度发展液体肥料,随着农业集约化经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未来这种液体氮肥的市场前景广阔。

1.2液体肥的生产工艺

液体肥料生产工艺框图见图1。液体肥料主要工艺流程:来自尿素装置尿素溶液经精制器处理后通过尿液泵按比例需求输送到混合器。来自硝铵装置的硝铵溶液经硝铵溶液精制器处理后,通过硝铵溶液输送泵进入防结晶器,然后配料调节串接系统调整配比后,进入混合反应器。尿素溶液和硝铵溶液按给定的配合比例送到混合反应器中,并通过pH器调整产品pH在指标范围内,再经过成品输送泵进入成品精制器,最后送到成品储槽。同时生产尿素和硝铵产品的企业可以很容易生产出尿素硝铵溶液。这是简单的液体肥料生产工艺,用两种液体原料和一种固体原料在搅拌釜中混合成液体肥料,再用斗提的方式固体加料,下面用一个空气搅拌泵进行产品搅拌。以尿素硝铵溶液为例,以固体尿素和硝酸铵溶液为原料生产尿素硝铵溶液采用间歇式生产方式,设备简单,产品质量稳定。以尿液和硝酸铵溶液为原料生产尿素硝铵溶液采用连续生产方式,产量大,工艺易控制。液体肥料的生产方式趋势为大企业生产液体肥料基础肥料,小企业生产液体复混肥料。目前提倡化学方法生产水溶肥,而不是物理方法,不应该是液—固—液的生产方式,水溶肥的生产应该是物理方法到化学方法,改变工艺、扩大规模、降低成本。

1.3液体肥的施肥方式与机械

国内的液本肥料处于起步阶段,国外的液体肥料施用机械比较成熟,可以直接引进,减少了很多的研发投入。液体肥施肥机械见图2。

1.4液体肥的销售模式

液体肥料的发展受销售的影响很大,以往的瓶装、袋装等包装行式,成本很高,基本上500~3000元/t,广东绿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一种工厂—配送站—田间的配送销售模式。同时,开发了自己的加肥工具,方便农民使用。

2液体肥发展存在问题

2.1有关液体肥料标准和登记制度

硝铵与液体肥料的登记比较困难,登记时间过长,包括田间试验,毒性试验,检测方法等要一年多时间。

2.2包装和运输问题阻碍

液体肥的发展我国有大农场,但更多的是小户。经营土地面积几分地至十几亩地。有的只有几亩,这样就使得液体肥料要做成小包装,而包装的费用非常的高,占液体肥料成本近30%,使液体肥本来有的成本优势不复存在。

2.3标准不完善

(1)目前标准还有待完善,特别是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标准;(2)养分含量高限制了氯化铵、硫酸铵等原料的应用;(3)养分的形态可能比具体含量更重要(如硝铵比例,聚磷酸盐与正磷酸盐比例);(4)溶解速度问题(如硫酸钾);(5)水不溶物要求与灌溉模式有关;(6)标识氯、硫、钠含量。

2.4液体肥料对含重金属要求高

使用这样的标准,使生产水溶肥的原料如工业级的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铵、氯化钾、工业磷酸、磷酸二氢钾、聚磷酸铵、氧化锌等不能用于水溶性肥料的生产,主要是镉含量超标。只能用饲料级的,甚至是食品级的原料。

2.5没有相关优惠政策,推广难度大

颗粒复合肥可以享受运输、税收、原材料等方面的补贴或优惠,水溶性复混肥则享受不到。政府可以补贴灌溉设备,但配套的水溶肥没有补贴。高价格、新用法增加了推广的难度,农户长期用普通的复混肥,主要是撒施、基施。改用水溶肥料后,面临观念更新(不同用量、不同次数、不同用法),一时难以习惯。加上施肥设施不配套,导致很多用户认为水溶肥料又贵又不好用。

3液体肥料发展建议

3.1肥料+生产+设施“三位一体”的发展水溶肥

“肥料、设施、方法协同增效”模式有利于提高施肥效果、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通过“肥料、设施、方法协同增效”模式将缓释肥、灌溉肥与施肥设备配套,提高了肥效,同时也解决了农民单独购买设备出现的种种弊端[4],农民容易接受。

3.2生产液体肥料,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国外液体肥料是一种沿用已久的化肥,美国作为全球UAN溶液第一进口国,年净进口量约140万t。美国UAN溶液是第二大氮肥品种,使用量超过尿素。随着我国灌溉设施的普及,劳力成本的上升,自动化施肥的推广,全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水溶肥料将是肥料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由于目前我国尿素产能已明显供大于求,但投资过热、产能趋于过剩的情况仍在继续发展,导致供过于求的形势更加恶化。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其他氮肥品种的市场接受度越来越高。液体肥料符合肥料产业发展方向,随着规模化生产,土地自由流转和水肥一体化建设,液体肥料的发展空间巨大。

参考文献:

[1]黄燕.液体肥料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J].农机化研究,2006(2):198-200

[2]王云霞.液体肥料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化肥设计,2003,41(4):10-13

[3]汪家铭.液体肥料的开发与应用[J].四川化工,2000(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