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30 16:07:57
导语:在企业质量监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建筑产品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建筑产品质量的内涵和外延都赋予了施工建筑不同程度的延伸和拓展,建筑施工企业在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要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认识。从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建筑产品的质量主要包括建筑产吕主体结构的质量、目测感官方面的质量、使用功能方面的质量三类,建筑产品同其他产品一样,在形体设计、装璜的完美,带来消费者的只是感官上的认同,消费者对于建筑产品的最终目标还是功能的使用,这就要求施工质量必须要达到相应的标准。水、电、燃气这些最基本的使用功能,是人们对建筑产品在内质量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这些指标不能够得到满足,则很难让消费者满意。建筑施工企业质量关系消费者的满意程度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困此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施工质量的重要性,提高施工质量意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二、加强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
对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施工现场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括的内容和范围很多,主要包括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做到不破坏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施工安全生产管理,要对施工过程中各类生产管理项目进行认真有效的安排,保障人们生活健康、施工生产的组织和实施、技术质量管理的实施等各个方面。在施工现场管理的过程中,质量管理是施工项目的核心。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建筑产品质量管理为主线,通过深入开展文明标准化生产使施工项目能够达到各类要求,要提出创造优质工程的目标,向现场施工管理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要在实际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素质和意识,增强它他们安全生产的意识,认识到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要制定有效的对策对施工过程中各类不文明行为级予及时的监督和制止,为提供安全高效的企业质量管理奠定基础。
三、做到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对于推动企业内部技术、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是企业系统生产、规范经营、科学施工的基础和依据。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好质量管理体系控制工作,从施工项目的计划制定,以及制定计划的层层落实等工作,都要遵循企业发展的先进理念,要把施工过程中的工作重点放在过程控制上,坚持用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来推动和促进施工项目质量的提高。要对施工过程中各类细则和标准进行重新定义和规范,对一些不符合实际发展要求的进行坚决改正,要加强实地调研的力度,切实制定能够有效促进施工项目发展的规章制度和政策,良好的规章制度是促进施工企业顺利发展的关键。对施工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错误行为要进行坚决改正,加大处罚力度,对于出现一些影响的,要坚决落实相关责任人,保证规章制度的顺利执行,净化施工企业发展空气。
四、做好施工材料的控制工作
建筑施工材料的选择作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施工原材料的优劣程度直接决定了施工工程的实体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要想实现建筑工程质量创优的目标,就必须要加强对原材料的检测和控制工作,避免一些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给工程质量带来一定的限患。在材料的采购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原材料的价格、费用和质量,尽量选择企业质量好,合作基础长的生产企业,各级设计部门和建设单位要加强对原材料的审核力度,对一些质量标准达不到要求的原材料、各种配件坚决不使用。原材料采购工作完成之后,要切实做好材料入库检查工作,通过相关部门制定的标准相对比,切实保障施工质量。
[关键词]石油企业 质量管理体系 监管 改进 结论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126-01
目前石油企业根据实际工作,都建立有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但由于部分企业缺乏质量管理意识,不重视对现存管理体系持续的监管和改进,从而削弱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应用效果,因此石油企业必须加强现有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管和改进,具体措施如下:
1 要确保现有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组织在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以后,要确保现有体系的有效运行,重点强调以下过程的控制:
1.1 确保原材料采购过程
产品质量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而原材料的质量又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因此要切实保证物资源头的高质量,具体加强以下环节:(1)提高采购人员素质,强化职工质量意识:在传统观念上企业对物资部门人员的素质要求并不很高,但现代的物资管理过程已经涉及了太多的内容,包括计划、统筹、质量检验和评价、采购成本分析、出入库管理、产品存放、搬运以及计算机信息管理等。因此必须通过培训、学习、参观等方法,使质量意识贯彻到物资部门每一个成员。(2)严格选择供应商:企业如何在众多的原材料供应商中正确选择供应S家,是物资供应部门在采购前最重要的环节。一方面我们要筛选出产品最符合我方要求的厂家,通过严格检验对预选厂家的供货质量进行验证,确定其供应物料的质量情况;另一方面审核预选厂家的质量管理水平,必要时进入厂家进行实地考察,对其质量保证能力进行简要的评审。通过上面两个环节,组织就能筛选出好的供应商,从而确保生产源头材料的高质量,降低劣质原材料流入的隐患。(3)加强原材料入厂检验:应严格原材料检验,避免采取“走过场”的检验方式,抽检要有代表性,要确保检验的高覆盖率,如有异议应及时复检,确保检验记录真实、有效、有代表性;在不合格率升高的情况下,要扩大检验频次,增加检验范围,确保高质量地检验原材料。(4)加强订购合同中质量标准的审核和确认过程:应强化采购物资技术层面上的审查,重视订货合同中关于质量标准的审核和确认,不能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反正是货到验收合格后才付款,认为标准只要有就可以,如果在标准上错误地采用作废、过期的标准,将无法满足油田生产的需要,甚至会直接导致油田利益的损失[1]。
1.2 确保生产过程的控制
要定期监督生产过程的控制情况,主要包括:监督生产过程主要人员的质量意识是否薄弱;是否严格按照标准、文件进行生产;过程检验是否及时有效;生产过程数据是否真实;设备管理是否符合设备管理;工作环境是否符合相关要求;是否按文件要求进行生产过程中的首检、互检;以及是否有不合格半成品流入下一环节中等等。
1.3 确保产品检验过程
产品检验至关重要,他直接影响到顾客的满意程度。首先要确保监视和测量装置得到有效控制,以确保检测结果有效。具体内容如下:按规定周期对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校准和检定;必要时按要求进行自校;预防可能导致结果失效的不规范调整;确保检测设备贮存、维护、搬运过程完全符合文件要求等。当发现设备不能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追溯此过程中已发生的检测记录,必要时进行复检,确保此环节的检验记录有效。对已产生影响的过程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错误信息或不合格品传递到下一环节。其次要保证检验人员的素质,要加强素质培训和学习,确保检测人员具有客观、公正、认真的态度,同时具备较高的检测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检验的准确性,避免错误检验信息的传递。
2 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管力度
2.1 加强顾客满意度的测量
由于顾客满意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关注焦点,因此必须及时有效地收集顾客满意度信息,同时对顾客的不满意应作出最快的反应,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这些问题:包括进行返厂、返修、赔付等行为;及时与顾客沟通,对已发生的问题进行书面或口头分析,提出补救或赔偿等措施。这些无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效预防类似情况的发生。
2.2 加强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要加强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特别是加强关键环节的控制。企业应保持过程记录真实、有效、完整,并具有可追溯性,以便发生质量问题时能够及时追溯到具体过程环节,包括生产时间、操作者、过程检测人、生产设备,从而有效地把问题控制在本环节内,避免更大范围的人力、物力等浪费;
2.3 加强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加强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具体包括:严格控制检测设备的管理;强化产品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严格执行体系文件的规定,有效验证产品合格性;严格产品出厂前的终检,包括外观、防护、包装、标识、产品说明书、标签、贮存状态等,以确保最终交付的产品符合顾客的要求。
2.4 加强不合格品的监管
如果在用户使用前发现了不合格品,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由组织尽快采取返厂、返工等措施消除不合格,完成纠正后交付合格产品;如果时间关系来不及返工,应及时与顾客协商,适用时可在顾客同意下让步使用,但必须认真分析原因,保持不合格和让步接收的记录,并给顾客做出相应的解释或补偿措施,以避免或减少顾客不满意。
2.5 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的测量
组织应及时收集和分析各种数据信息,如:人员培训数据、原材料检验信息、过程产品的合格率、产品合格率、顾客满意度、纠正和预防措施等,通过系统地分析和统计这些信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应性、有效性作出客观的评价和测量。
3 要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在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该持续改进现有质量管理体系。因为在复杂的质量管理中,存在着很多动态因素:如人员组成、组织规模变动、顾客需求调整、机构变化、市场变化、产品更新等等,这些因素使得企业的质量管理始终处于动态中,这无疑会对现有的质量体系不断提出新要求。因此企业应利用质量方针和目标、管理评审、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等措施持续改进现有质量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管理体系进行高效而科学的动态管理。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方向、调整企业步伐,跟进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当前市场;另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有效开发潜在市场,随时以更新、更科学的形式,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未来市场的新轨道。
4、结论
综上所述,石油企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有效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管和改进,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实用性、科学性、高效性,最终实现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许多中小企业不惜代价,投入资金和精力,推动申请加入质量体系认证,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
1.基于市场激烈竞争的考虑
在买方市场的背景下,顾客不仅需要考虑价格、服务等因素,产品质量是其最为重视的焦点。顾客在选择同类产品时,关注质量的市场诉求,经过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就能提供更多的信任。中小企业基于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更大满足顾客需求,进一步开拓市场,质量体系认证是一个不错的工具和企业实力的证明。尤其在外贸企业、外资配套企业等组织,证书的价值更是不可或缺。在产品供应链的传递效应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对质量体系认证日益关注。
2.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动机
ISO9000族是世界权威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第一个管理体系标准,凝聚了各主要发达国家的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其质量管理的组织设计、程序、目标、改进等全方面的过程监控,对改善中小企业的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上述原因,许多中小企业都愿意借助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时机,提高自己的企业管理水平。
3.认证成本因素弱化
随着近年来认证的日益普遍,认证以及咨询机构数量获得极大发展,其相互间的竞争局面越来越激烈,随之带来认证的费用极大降低。目前,甚至一些微小企业也具备认证所需要的经济投入。另外,在政府的鼓励下,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小企业实施质量体系认证的成本越来越低。
二、中小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存在的问题
当前,虽然不少中小企业都纷纷申请质量体系认证,但是其存在问题也比较突出。
1.企业质量战略与认证证书等同
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企业家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政府推动、舆论宣传、认证机构的市场营销下,认证证书的重要作用被人们逐渐认识。由此一些企业领导者认为,ISO证书同顾客的满意是重合的。其质量管理实施流于形式,造成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失败。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机构鱼龙混杂,在中小企业的错误质量管理观念下,产生“钱”与“证”交换的现象屡见不鲜。在监管不力的前提下,企业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投入不足,实施虚假,导致文件、记录造假,将质量认证体系作为了一个华而不实的存在。另外,企业领导者通过任命手段,将企业的质量体系认证作为了一部分人的的临时工作任务,配置几个抄写人员将中介机构或者其他已认证的企业资料抄录,虚假的写上自己的名称,作为本企业的资料使用。质量体系认证变成了小范围的局部活动,企业的各个部门置身事外,认证和审核成了虚假资料充斥的程序。质量管理的改善没有完成,反而因认证造成了企业的不必要负担。
2.实施与方法存在问题
质量体系认证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中小企业在条件不具备时盲目申请认证,导致导入和实施困难,难以协调,企业人治现象严重,组织力涣散。另外,企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在没有对质量体系详细了解的基础上,实施过程执行不力,主要依赖中介公司推进工作,最终导致不能通过认证。
三、中小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烟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在现代烟草的生产和管理过程中,不仅应该根据行业标准对自身的产品质量进行约束,还应该参加专门的检测,以更好的提高产品质量,实现对产品的质量的管理。目前,国际上的质量标准主要是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为主,也就是说在实践中应该以此标准作为烟草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标准,由于该标准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所以烟草企业也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生产和管理水平。
我国有关部门也逐渐认识到了烟草行业的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对现有的烟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情况下,烟草行业的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应该做好相关的质量管理工作,对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以实现对烟草产品的有效管理。
一、现代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必要性
1.适应现代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自身企业的管理系统的完善,以更好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烟草企业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应该根据新形势不断的调整自身的质量和产品的管理结构,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对自身服务质量的提高,对自身水平的不但改进和完善。
2.企业发展的自身需要
企业要想实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和系统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高的管理效率,才能实现对企业中的各种人员的问题的组织和管理,才能实现对企业的各种制度的落实,因此,有关部门为了实现企业自身的有序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各种制度的建设,而质量管理体系作为这个环节中的重要一部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3.顺应市场改革的需要
市场是根据人们的需求在不断变化的,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为了更好的实现对自身的管理,企业的发展,就应该重视对市场形势的顺应,以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根据市场更好的调整自身的生产和营销,这样才能实现企业效益的增加,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二、目前推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困难
1.认识问题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层中,个别领导和管理人员的企业质量管理认识不正确是导致企业的质量管理系统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一些人认为这种质量管理是国际上的标准,同自身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不够接轨,所以对其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但是,其实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经济通世界联系日益密切,另外,质量标准是一个对国际上的这类商品的最标准的质量管理标准,所以具有更强的参考性。
2.目的问题
一些企业在组织企业进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和推行的过程中,虽然积极的采取了相关的质量管理措施,指定了相关的质量管理标准,但是在通过质量认证之后,就不再对相关的标准进行严格的执行,也就是说质量管理的体系的建立是为了实现对相关的考核的通过。这种目的上的问题最容易产生的后果就是质量管理活动不长久和不持续,也就是说无法达到相关的质量管理的效果。
3.执行问题
一些烟草企业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对于现有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也就是说对于企业的产品质量的管理方式选择不正确,这样也就容易导致企业的质量管理问题的效果达不到相关的目的和标准,使得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
三、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方式
1.处理好各种关系
在企业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对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同其他的管理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的处理相应的关系,就会严重的威胁企业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如果把一个组织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看作总过程的话,质量管理体系关注预期产品,环境管理体系关注非预期产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则关注整个过程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三个体系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和相互支撑的。因此,在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要妥善处理三个体系之间的关系,避免企业的整个管理体系交叉、重叠。
2.坚持“两个原则”
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原则。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是以顾客为关注点。在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和构建过程中,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准确理解,把握卷烟零售客户和市场当前及未来的需求为起点,以满足市场消费需求为目标,建立相关的业务流程、服务准则和管理制度,让市场需求转化为商业企业开展营销管理和客户服务的具体行为,不断提高为客户服务的质量,获得客户的满意和社会的认可。任何事物都在寻求不断完善和发展,没有改进就没有提高,特别是面对市场竞争的加剧,烟草企业只有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质量管理体系及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才能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3.建立“三级监管机制”
即建立日常监视和测量、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三级监管长效机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有效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在质量管理体系策划过程中,要规定对质量方针、目标、运行过程和结果进行日常监视和测量,对于系统性的、倾向性的不符合标准现象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进行整改,确保整个体系处于受控状态。采取集中审核或滚动审核方式,定期组织开展质量体系内部审核,验证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
4.强化“四个注重”
【关键词】施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一、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1、是由建筑施工本身的安全问题现状决定的。建筑施工由于本身的施工特点,大多数建筑施工生产流动性大,施工过程复杂,露天作业多,施工时间长,人员素质高低不一,机械设备复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不可预测的因素,这些都使得建筑施工本身成为安全事故高发的行业。
2、安全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线。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准是高效的管理。对管理制度的制定、人员与机械设备的管理、现场各个施工项目的配合、应急预案的制定以及发生事故后的迅速反应能力及应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施工的安全,所以,作为一个施工企业,它的管理水平越高,越注重细节,安全事故也会离它越远。注重施工安全管理,可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这也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施工企业的发展,增强了施工企业的竞争力。
二、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安全质量问题分析
1、高处坠落。项目参与人员暴露在具有潜在坠落风险的位置(洞口临边、龙门架和脚手架等处),由于防护系统的脆弱性或者人的安全意识的脆弱性或者两者共同作用下造成高处坠落事故。
2、坍塌。项目参与人员暴露在具有潜在坍塌风险的区域内(基坑等),由于支撑系统的脆弱性或者防护系统的脆弱性或者人的安全意识的脆弱性或者以上三者中的任意两者或三者共同作用下造成坍塌事故。
3、物体打击。项目参与人员暴露在具有潜在物体坠落风险的场区内,由于防护系统的脆弱性或者人的安全意识的脆弱性或者两者共同作用下造成物体打击事故。
4、触电。项目参与人员暴露在具有电器设备的环境内,由于防护系统的脆弱性或者人的安全意识的脆弱性或者两者共同作用下造成触电事故发生。
三、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质量问题的因素
1、工程参与方自身责任
我国工程施工现状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有法不依、违章施工、不依照施工流程施工以及施工资质不足等,此外在施工中还存在拖欠工程款项以及签订霸王条款等问题,这就使得施工主体在施工过程中态度消极,无法在安全管理上积极采取措施。一些安全防护资金无法按要求到位,并且有些工程为了赶工期,导致了施工强度较高,施工人员在施工中便不会重视安全防护,因此埋下了安全隐患。
2、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尽管我国己经出台了《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但是距离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构建还是存在一定距离的,并且在此基础上的配套制度建设也显得比较落后,不能满足我国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实需要。
3、项目资金无法到位
有关施工安全防护相关费用在我国相关规定中有明文规定,并且针对施工过程中的详细支出都进行了明文规定,在施工中需要施工方严格予以执行。但是为了注重经济效益,业主在实际的操作环节中对于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并不重视,所以忽视了对管理工作的监察。因此施工单位便会习惯性的在安全管理资金方面不断缩减,因此施工中相关安全管理资金便会无法及时到位,这就致使安全管理工作存在了威胁。
4、缺少安全管理意识
经济效益是企业存在以及发展的基础,我国施工企业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必然会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基础,因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往往并不重视。有些施工企业往往只是将安全管理机构作为一种形式,对于日常施工中发现的问题也没有予以纠正,仅仅将安全管理作为一种形式。这种由于安全意识缺失而造成的管理问题也会引发安全事故。
四、施工企业深化安全质量监督管理的对策
1、树立科学的安全监管观念
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都应当始终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管理理念,在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以及施工工艺等各个环节都应当坚持这一理念。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忽视了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给企业形象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损失。所以,建设主管机构以及建筑单位应当统一思想:施工安全无小事,必须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对待,且将安全生产作为工程施工过程中最主要的工作来开展。我国颁布了《施工建筑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评价标准》,依据该制度各施工企业应当立足本企业的生产实际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安全生产制度。
2、构建科学的安全监管评价体系
建筑施工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设计的学科体系相对较多,因而其体系组成相对较为复杂。并且施工中所设计的岗位众多,不同的岗位所需要承担的风险、负的责也具有差异,施工企业应当在施工前对这些岗位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依照预估风险对岗位进行科学的设置、安排,并确定安全管理措施以及需要投入的安全费用。从而提高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性,确定目标的最优性。
3、强化施工中的安全技术监控
现场采取安全检查、巡视、旁站、平行检验、验收等技术措施,使项目安全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监理部根据现场安全管理情况适时发出监理指令,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制度。安全防范措施采用施工单位自检自验、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复检、安全设施验收;质安站抽查监督的三级安全管理模式。对易发生事故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对于较大危险性的分部分项工程在施工过程,监理部应实行旁站监理,排好轮流值班表总监带班轮流值班并做好安全旁站监理记录。监理工程师在日常巡视检查发现施工安全事故隐患,或有未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实施情况、违反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应立即开具监理通知单,要求限时整改,监督施工单位落实整改,整改后复检合格方可同意进入下道工序施工,不做整改不予安全验收,不予出具安全评验资料;安全验收不合格监理部不参加基础、主体分部的质量验收。巡视中发现有严重施工安全事故隐患或有严重违反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实施情况、违反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应立即要求施工单位暂停施工,签发工程暂停令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方仍然拒绝整改,擅自盲目施工时;项目总监需及时与工程所在地质量安全监督站及时报告相关情况,出具监理报告由建设主管单位作出相应处理。
4、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与考核
所有事情的落实最后都是人的落实,人的差异导致最后结果的差异。所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尤为重要。首先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问题,遵守职业道德和相关法律法规。其次应该加强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做到上岗培训,规范操作。
5、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制定能够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通过应急预案的制定,相关负责人对于整个工程的难点有所把握,心中有数,从而对某些容易引发事故的环节重点关注,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项目参与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即便发生事故,也可以尽量减少损失。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中,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加强安全管理是质量水平得以提高的前提,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安全管理,促进建筑工程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文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1.
关键词:质量、管理、目标、责任
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建筑企业在建筑市场的立足之本,是企业的信誉之源。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提高企业信誉,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应该依靠科学的管理、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责任落实到位、设立目标考核、奖罚明确,做到质量第一,人人有责。
对于工程建筑各项条例、建筑施工规范、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执行,保证工程质量,必须要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为了确保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必须建立公司、项目经理部、施工现场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其中,公司是企业质量管理的最高领导和决策机构,对本公司的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应组织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贯彻执行国家的质量政策、方针、法令,并批准本公司贯彻实施办法,组织制订企业质量目标计划,组织讨论或决定重大质量决策;项目经理部在公司的领导下,对确保本单位的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工程质量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施工验收规范、施工操作技术规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坚决做到不合格工程不交工;施工现场在公司和项目经理部的领导下,对所承担施工的单位工程质量负有直接责任,认真学习设计图纸及有关设计说明,严格按图施工,严格按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进行施工,按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质量技术措施要求进行施工。
对于确保工程质量的三级管理体制的实施,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公司建立总经理质量责任制,及时掌握全企业的工程质量动态,协调各部门、各单位的管理工作的关系。坚持对职工进行素质教育,审批质量管理部门提出的重大质量奖惩意见或报告;建立总工程师质量责任制,组织审核本公司质量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完成,组织单位工程的质量检验评定工作,参加单位工程竣工验收,严格把好质量关,凡不合格工程不得签字交工验收;建立项目经理责任制,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充分的发挥质检员的作用,组织单位工程的图纸预审、会审、结构验收和竣工验收,审核工程质量等级,严把材料质量关,作到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坚决不用;建立施工员质量责任制,组织分项工程的技术复合工作,随时掌握各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情况,及时指导各班组按照条例、规范、标准施工;建立质量检查员责任制,认真实施公司有关规定,对本单位工程质量严格把关,坚持做到不符合质量的工程不验收,不进入下一作业环节的施工;责任和分工的明确,真正做到公司领导负全责、项目经理部负大责、施工现场抓落实。
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各个责任制的实施,应建立严格的目标考核和奖惩制度。建筑工程是市场经济中的特殊产品,他也同样遵循着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运行,对于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执行,对于各个责任制和责任人对管理制度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的标准就是直接于经济挂钩,作到“违必惩,行必奖”。建筑企业应在年初确定工程质量目标等级,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标准,确定奖惩办法。对完成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完成质量目标等级的项目部,进行奖励,否则必罚;项目经理部对于承建的工程,也要根据公司的目标等级建立相应的奖惩标准,对完成公司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完成质量目标等级的责任人,进行奖励,否则必罚;施工员、质量检查员也要根据公司和项目经理部的目标等级,检查标准对各个班组、分包队建立奖惩标准。质量目标考核和奖惩制度的落实和实施,是对建筑质量管理三级体系的落实和执行。
对于工程的质量控制资料,从工程的招投标开始到工程竣工验收,要做到: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洽商手续完善;工程定位、放线测量数据要精确;材料合格证及抽样检测报告单要齐全;隐蔽工程记录要真实;施工记录要详细;分项、分部工程交接验收数据要充分。真正的做到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都有数据可查,有数据可依,为工程竣工验收的质量评定提供详尽的科学依据。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责任制、奖惩制度的落实和实施,还需要建筑工程所应用的材料做基础保证。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公司、项目部、施工现场要建立材料管理制度,对进场的每一品种的材料都必须要有出厂合格证;对主体建筑材料必须按照质量验收规范做批量的检测,并提供合格的检测报告。真正做到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进场,坚决不使用,为建筑工程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还应该建立质量事故应急措施和预案。对建筑工程施工检查和验收发现的质量问题和事故,要做到不瞒报、不淡而化之、不了了之。前面提到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不单单是一个建筑企业的生命,他也同时直接关系到工程受益人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如果发现了工程质量问题和事故,不及时的处理,就会埋下更大的事故隐患。所以,建筑企业必须建立工程质量事故应急预案,及时对工程质量问题、事故进行整改,把隐患消灭于萌芽,对企业自身负责、对建设单位负责、对业主负责。
关键词:标准化;企业行为;企业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1
在当今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质量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如何提高企业质量管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关心的核心内容。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质量、市场、效益的纽带,它既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又是企业产品竞争力的体现。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用标准化进行管理,不仅是支撑品牌提升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更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战略举措。
一、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1.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定义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是指按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GB/T 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GB/T 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GB/T 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 评价与改进》)的要求,运用标准化原理或方法,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并有效运行;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已实行标准化管理,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
2.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评分标准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称号的获得,最终由企业申请,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或地方政府的标准化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单位组织审核确认。其方式是以审核得分的多少定级别:规定的基本分为400分,加分项为100分;总分为500分,按得分多少分为四级,具体见下表。
表1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评分标准表
二、“标准化良好行为”与企业质量管理的关系
“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在标准逐渐成为经济全球化竞争重要手段的今天,得标准者得天下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成功企业的共识。企业通过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促进质量管理水平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通过“标良”建设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通过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工作可以完善自身企业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工作、管理、方法标准,通过标准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了解标准、知道标准、懂得标准,用标准来指导生产,从而保证企业产品安全质量。
高质量的产品来自高水平的现场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则是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武器。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生产企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使企业质量管理的整体水平更上一层楼。
从众多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遵循标准,并不断推动标准的改进,通过标准本身的改进和执行的经验,才能使公司的质量管理和综合竞争力都得到提高。而通过更为规范和科学内部管理,可以打造出高效的管理团队,促进了公司执行力的大幅度提高,也促进了公司营造和谐健康的企业文化,进一步促进企业的质量管理成效提升。
2.通过“标良”建设可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
员工的质量意识是一种自觉地去保证企业所生产的、交付顾客需求的产品、硬件、软件和流程性材料质量、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意志力。质量意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基础,有质量意识的员工和领导层,不仅仅限于被动地接受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而是不断地关注产品质量,且提出改善意见,促进质量的提高。
标准化良好行为的创建,改变员工、领导的标准化观念,养成学习标准、实行标准的习惯,通过实施标准化良好行为,对员工、领导集中进行标准化培训,改变“标准只是标准化人员的工作,树立标准人人有责”的观念,即产品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的观念。
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明确了岗位职责与权限,实现了人人有职责,事事有标准。规范了员工的言行举止,提高了员工的办事效率,减少了工作的随意性,节省了人力资源。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精神及企业理念的追求和向往,使标准化管理和企业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对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稳定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全面提升企业文化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通过“标良”建设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水平
通过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工作可促进企业更多参与标准化活动,了解国内外相关行业的标准水平,进而提高自身产品质量。产品质量内控标准是所有标准的基础,任何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最终落脚到产品标准水平。企业通过“标良”建设,促进参与国家、行业组织的标准化活动,提高企业标准水平,采用更为先进的国际标准,通过标准促质量,从而提高企业产品整体质量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文明的发展,质量管理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起,其产生、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20世纪20~40年代产品质量检验处于质量检验阶段,产品质量主要依靠操作者的手艺和经验来保证产品的质量。随着机械化大生产的发展,这种方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于是产生了计划与执行,检验与生产的职能需要分开的主张,到了40~50年代,逐渐形成了用数理统计方法来控制生产过程和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把单纯的质量检验变成了过程管理,使质量管理从“事后”转到“事中”,较单纯的产品质量检验前进了一大步。但由于对统计人员责任的错觉,忽略了广大生产与管理人员的作用,结果既没有充分发挥数理统计方法的作用,又阻碍了管理功能的发展。到了60年代,人们逐渐意识到统计质量管理方法不能全面保证产品质量,继而迎来了“全面质量管理”新阶段的到来。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的管理的特点是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生产条件、工作环境及工作状态等多方面的因素变化,把组织管理、数理统计方法以及科学技术、社会心理学、行为科学等运用质量管理,建立适用和完善的质量管理工作体系,对每一个生产环节加以管理,做到全面运行和控制。通过改善和提高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通过对产品的生产和使用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来全面保证产品质量,通过形成企业的全员、全企业、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工作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以保证产品质量始终满足用户需要,使企业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是为用户服务的观点,预防为主的观点,用数据说话的观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是PDCA循环法。
我国的质量管理依靠向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构架,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订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形成了我国特有的质量管理体系,大大的提高了我国的质量管理水平。建筑施工方面的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进一步强化了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使我国的项目质量管理逐渐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在建筑行业,国家通过一系列法制手段加强对一系列人员的培训、考试,实行了特殊工种持证上岗,一系列中级岗位持证上岗制度,一些高级岗位的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大大提高了专业工人的操作水平,现场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更大大提高了整个行业的质量管理理念。这从人的根本,从提高操作者和管理者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方面来保证实现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了我国项目施工的质量管理水平。但我国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直接夸人了全球性的市场经济,质量管理思维还停留在传统的质量检验阶段,许多企业存在盲目学习、盲目追求先进的现象,而没有自身的踏踏实实的基础积累,使得质量管理一时间涌现了大量的新概念、新名词,可企业连最起码的过程控制乃至检验还没有健全,甚至有些企业在准备ISO9000认证是,用统计报表去统计技术的要求,统计技术的程序性文件也不知如何下手,这些现象客观的反映了我国企业企图“跨过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直接进入全面质量管理”实现一步到位的愿望是不易实现的。虽然我国从政府、建设部门到监理单位,都把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工程质量问题都比较重视,但我国项目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各地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地区保护和行业保护主义,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国质量管理的发展。不合理的承发包价格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
正是这种种原因,给了一些中小型企业大量的经营空间,这些中小型企业活跃在我国的建筑市场,他们只顾企业当前的既得利益,而关乎企业长期利益的一系列管理却无暇顾及。对这些企业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企业的控制水平不高。我国工程项目大部分都有施工企业垫资现象,使得一些资金流有限的企业不得不减少对机械设备和人员培训的投资。对机械设备投入的减少,造成机械效率低下,材料浪费,人工工作效率下降。对人员教育投入的减少,使企业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进步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对工人操作质量的控制更是显得有气无力。
2、 施工企业的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露天高空作业,生产环境差,危险性大,行业准入门槛低,据有关统计,施工队伍80%工人来自农民工,这就使得施工队伍的构成和人员参差不齐。由于项目的不连续性,造成了人员较大的流动性,客观上影响了队伍素质的提高。由于行业特性,使建筑企业很难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人才大量无序的流动使得管理队伍的素质提高也受到冲击。
3、施工企业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使得项目的经验和教训得不到更好的积累。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施工人员只是疲于对工程项目现场的实物管理,而不注重文化素质的提高,更不会拿出一定的时间去学习文化知识和理论知识,造成整个建筑行业文化素质低下,使个别工程项目在施工中的经验和教训不能得到很好的总结和收集,只能停滞在个别人或个别项目上,不能在整个建筑行业得到推广和积累。
4、建筑行业对项目管理的认识片面,缺少整体性。在项目寿命期只注重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忽视设计阶段和交工后的质量管理,对设计缺少监管力度,使设计不细致,不能很好的考虑施工工艺的要求,对竣工后的管理缺少管理理念,产生了一系列工程质量上访事件。在施工过程中只注重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忽视施工前的准备控制,只注重土建结构的质量管理,忽视功能及配套设施的管理,只注重个体的质量和进度,忽视项目的整体效率等。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工程质量;质量管理;对策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房地产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当前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影响了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发展。因此,如何加强房地产企业对建筑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的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就此进行讨论分析。
1 工程质量管理定义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广义的工程质量管理,泛指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其管理的范围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决策、勘察、设计施工的全过程。一般意义的质量管理,指的是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
2 房地产企业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质量意识薄弱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管理人员只注重开盘、交楼等目标的达成而忽略工程质量管理。在工程进展过程中,由于不重视对质量的管理,造成了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体制的不健全。另外没有把工程质量控制摆在首要管理制度上,造成质量管理制度成为一种摆设,没有真正的运用到建设工程当中,造成工程项目质量问题频发,无法保证工程的优质建设。
2.2 设计阶段对工程质量关注不足
质量管理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设计阶段很多企业会把成本控制作为重点,与此同时却忽略工程质量问题的解决。对于一些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因为要加速资金回笼,整个开发的进程非常快,花在设计的时间也会比较少。设计主要包括方案设计以及施工图设计,方案设计阶段通常花费时间比较多,这样就会导致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时间所剩无几而导致设计质量不高、漏洞百出,从而影响现场质量控制以及有效的成本节约。
2.3 全面质量管理流于形式
提高组织质量管理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全面质量管理,其要求是全体员工都要参加,然后将质量管理作为中心来进行展开。随着人们对住宅质量要求的提高,全面质量管理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可是在很多房地产企业中并没有把其作为一种实质性的推广而是仅仅限于形式。当房地产企业进行考核时,他们主要是针对部门的核心业务来进行,但是对于工程质量就只与项目部的相关人员有关系,这样根本就不能把全员调动起来参与工程质量管理。
3 解决房地产企业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提高各级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工程质量管理的效果。因此必须让施工人员牢记“质量第一”的观点,将质量创优意识让员工时刻牢记。
(1)把质量责任制落实到管理人员,让每个施工人员都有质量管理意识,保证好每个施工过程以及环节的相关质量。要对施工人员不断加强相关的质量意识教育,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讲解和指导,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根本上改变施工人员的思想观念,要让他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掌握全新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理念。
(2)建立质量考核制度。通过对施工人员培训、考核,严格执行质量管理,精心施工,消除在建筑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通病,保证施工质量。
(3)加强对于施工和质量管理人员的约束和监督,制定严格的相关规章制度,奖惩结合,对于有贡献的人员要进行奖励,同时,对于的人员要进行严厉的惩处,造成相关质量问题的还要坚决追究其相关责任。
3.2 设计阶段的工程质量控制
负责设计的人员需要先把建筑工程项目了解清楚,并按照其要求来做,在与开发单位有了一个深入的沟通后再根据当地的地质、气候以及建造结构等相关条件设计施工图纸。设计人员将图纸设计完成后,不应马上施工,企业的技术人员应对图纸进行会审。组建好会审小组进行会审,并且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这样就可以在最早的时间内发现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的构造不规范、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修改。
3.3 加强全面化的质量管理
(1)集成化管理
工程质量管理的集成化有项目各目标的集成、项目各参与方的集成、工程质量形成各阶段的集成等。因为每个参与的质量目标都不一样,所以不能对项目的质量来进行有效的管控;但是只要有一个个体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项目质量,而且还会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因此在确保专业分工的基础上,要保证工程质量管理从整体上出发,所以对项目各参与方的集成化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工程质量不仅取决于本阶段的管理,还取决于上一阶段的工作效果和两个阶段的信息交流情况。大型房地产企业,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确实需要快速完成项目的开发,这是无可避免的现实问题。实行对项目目标的集成化管理,可以把质量、进度、成本三大目标进行很好的协调,在保证了项目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将工程质量目标实现;而在项目各目标的集成化管理中,项目经理就应该发挥好整合资源和协调的作用,让各部门服务于项目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2)标准化管理
房地产企业工程质量管理的标准化主要有工程质量管理流程的标准化、产品的标准化、工程质量标准的标准化、工程质量保证措施的标准化等。当前大型的房地企业都已初步完成了产品的标准化,包括了很多产品体系,并在不同的城市进行复制性的开发。产品的标准化可以加快开发的速度,还能减少突发性问题出现的概率,这样就使得企业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产品的质量。可以根据不同业态的特点来建立工程质量标准的标准化来统一工程质量评估体系,从质量管理行为、实体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对工程质量进行多维度的评估。
(3)精细化管理
要做好前期的工程策划以及做好工程质量的预控是房地产企业工程质量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工程项目策划是指根据建设工程总体目标要求,按照不同的角度来考虑,将建设项目来进行系统分析,把建设活动的总体战略来进行运筹规划,同时对建设活动的全过程作预先的考虑和设想,这样有利于在建设活动的时间、空间、结构三维关系中选择最佳的结合点重组资源以及展开项目运作,为保证项目获得满意可靠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该在项目开始之前就做好详细的规划,并细致分析工序的搭接、工期、工艺、质量保证措施、注意点等,这样有利于在过程中以此为依据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例如,很多企业会为了销售以及增长的需要,去追求项目的进度,可是在一些条件下,追求进度是可以事先通过优化工序,改进工艺等条件去实现的,其并不一定会影响到质量,关键是要把前期的策划以及现场的协调做好。但是这方面需要通过不断的积累经验,才能不断的完善整个体系。
4 结语
综上所述,房地产工程项目中的质量问题关系到房地产企业自身的利益和竞争力,还关系到社会稳定问题,如果发生严重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后果十分严重,所以一定要做好房地产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问题的研究工作,落实工程项目质量监管措施,同时积极优化改进有效的措施,为消除工程项目质量问题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