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简述资产的特征

时间:2023-06-30 16:07:57

导语:在简述资产的特征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简述资产的特征

第1篇

在过去的20多年中,民营经济以其旺盛的生命力令人无法忽视,与国有经济的低效率相比,民营经济占用了更少的社会资源,创造了更多的财富。而在中国内地非公有制经济中家族式经营的至少占90%以上。

截至目前,对家族企业还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权威定义。定义难下是因为家族企业包括的范围很广,种类极多,涉及的因素很复杂,理论界对家族企业的准确定义的争论仍在继续。总体来讲,对家族企业定义的主流看法认为:家族对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是认定家族企业的主要因素,这种基本出发点已经被多数人接受,从而多数定义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还有一些学者从文化影响和家族企业继承权的角度(代际交接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家族上市公司企业就是指公司的终极控制权能归结到个人或其家族成员,并且这些自然人或家族是其实际控制者的企业组织形式。家族上市公司特别关注所有权或产权对于企业内部其他权利的支配能力,虽然取得了股份公司外形,但实际上其终极控制权仍属于一个家族所有。终极控制权,就是指自然人与其家族成员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成为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进而可以实质性地控制上市公司的权力。行使终极控制权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自然人控制的经济实体。

因子分析法简述

公司绩效包括财务绩效与市场绩效两个组成部分。财务绩效是指由企业公开的财务报告中通过构造一些财务比率来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方式;而市场绩效则是在财务绩效的基础上又包含了市场对公司的评价。

传统的业绩评价体系存在两个个突出问题:(1)指标之间缺乏独立性。(2)指标评价权重的确定受评价者主观影响太强。在对公司绩效衡量的现实过程中,人们常常遇到多指标问题。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同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就增加了分析处理问题的难度。于是许多学者就应用因子分析法将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相互独立的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因子)来代替原来指标,并且反映原指标的主要信息。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绩效的因子分析过程及比较

1.选定指标

我们建立的财务指标体系包括:每股主营业务收益,每股收益,资产收益率,净资产主营业务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年末市盈率,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负债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债务资产比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资产周转率。其中除了债务资产比率之外,各个指标均为正指标,其数值越大表明上市公司的绩效越好;而债务资产比率是逆指标,在一定范围内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所以我们应对该指标进行同趋化处理,用其倒数代替原指标,这样处理后的16个指标都具有可比性。

2.计算相关矩阵

相关矩阵是因子分析直接要用到的数据,根据计算出的相关矩阵还应进一步判断应用因子分析方法是否合适。

3.求解初始因子

在因子分析中,求解初始因子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能够解释观测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最小因子个数。一般认为,特征值大于等于1的主成分可以作为初始因子,放弃特征值小于1的主成分。因为每个变量的方差为1,该准则认为每个保留下来的因子至少应该能够解释一个变量的方差,否则达不到精简的目的。

4.解释因子

初始因子解达到了简化数据的目的,但是根据初始因子解,我们很难解释各个因子的意义,这样我们也就很难理解和把握因子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认为第一主因子主要涵盖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负债比率,以及债务资产比率倒数,表明第一主因子主要体现公司绩效中的偿债能力。第二主因子主要涵盖每股主营业务收益,净资产主营业务收益率,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以及年末市盈率,这说明第二主因子主要说明的是与主营业务相关的盈利能力。第三主因子主要涵盖每股收益,资产收益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这说明第三主因子主要说明公司绩效中与净利润相关的盈利能力。第四主因子主要涵盖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以及应收账款周转率,这说明第四主因子说明了公司绩效中的营运能力。第五主因子仅包括存货周转率,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对第四主因子的一定的补充。

研究结论

第2篇

一、简述《鲁宾逊漂流记》的文学价值

在英国文学发展历史中,《鲁宾逊漂流记》有着很大的艺术价值,这个情节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鲁滨逊?克罗索所乘坐的船在途中不幸遇到风暴触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遇难,唯有鲁滨逊幸存。海浪把他卷上了沙滩。在克服了最初的悲观与绝望之后,他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与大自然展开了英勇卓绝的斗争。他只身漂流到一个荒芜人烟的孤岛上。为了生存,他用沉船的桅杆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工具等运到岸上,并在小山边搭起帐篷定居下来。他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利用枪支和简单的工具,自力更生,自食其力地过起了荒凉的野岛生活。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不仅有了自己的住所和家具,还有牧场、种植园,甚至还养了宠物。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是很不容易的,这完全是他凭借自己的毅力和智慧创造的奇迹。在这一部作品中,始终都没有女性的涉足,整部作品在女性缺席的创作形式中,将各种经历、刺激等展示出来,形成了一种独有的艺术魅力,更加鲜活的呈现出一个个惊险的场景,这些因素更好的与女性的脱离,也正是体现出一种男性因素的文学气质。

二、简述《鲁宾逊漂流记》中的女性缺席

1、女权主义的发展

从整个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女权主义有着深厚的文化发展形态,在整个艺术表达之中,尤其是在对于女权主义的追求中,一直以来是西方女权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且,这项运动一直深入到文学、文化等多个领域,在文学批评中,也形成了一种全新视角的女性解读模式。在这种视角的带动下,英国文学家笛福在《鲁宾逊漂流记》的创作中,将这种荒岛文学进行全面的创造,主要是突出男性中心的文学形象。从整个意义上来看,这种革命意义的、全新的文学批评模式,正好与女权运动以及女性文学相辅相成,主要是正好的诠释出一种占据支配地位的男性文化,并进一步颠覆父权制度的象征性,形成于女性二元化的观念,创设一种女性生态模式,并改变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其中,《鲁宾逊漂流记》的女性缺席就是一个体现,正是这种女性缺席,成为了一种独有的文化气质,并推动整个情节在漂流中的一个个惊险的场景,成为了一部有着深厚意义的作品。

2、隐形女性与缺席的联系

在《鲁宾逊漂流记》中也有隐形的女性,隐形的女性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一个在海难中逃生的水手。他在一个偏僻荒凉的小岛上度过了28年,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勇气战胜险恶的自然环境,最终获救回到英国。故事中,鲁滨逊是英国文学中第一个资产阶级开拓者和殖民主义者的正面形象。小说通过对鲁滨逊的刻画,使读者形象地认识到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追求物质及个人奋斗的精神面貌与作用。在当时的启蒙运动时代,在自由和平等观念影响下,英国女性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地位虽有所提高,但基督教中所宣扬的“女人属于男人”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属品。根据时代的特征,发现小说中始终没有正面女性形象的出现,充其量只是一个隐性人物――“a she-goat” (一只母山羊)。小说中对母山羊的屠宰意味着女性作为任由男性宰割的形象,这体现了男性的霸权主义;小母山羊被赶进羊圈甚至被吃掉则意味着女性自身无法摆脱男性的控制。另外,文章中对鲁滨逊日常琐碎事务的描述,如:当鲁滨逊做面包时,笛福的描述就长达七页之多;对于晒葡萄干等等,他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可见,鲁滨逊建立的荒岛乐园是不需要女人参与的,他根本就没有需要女人的必要。因此,在《鲁滨逊漂流记》这样一部以张扬男性精神为话语内容的作品中,女性处于隐形状态是不难理解的。

3、女性缺席的艺术特色

在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中,其中女性的缺席正是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学创作模式,这种将女性排除在外的作品,在男性荷尔蒙的作用下,主要是起到了对自然、惊险等多方面的征服,因此,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也显得不是很重要,其中,在整部作品中,主要是通过各种惊险的展示,女性对于主人公来说,都是额外编制,没有形成正式的入戏。因此,在整部作品的艺术角度来看,与女性的缺失也正是《鲁宾逊漂流记》的创作题材表现,最为深厚的是,也呈现出当时文学创作与整个社会生活的缩影,对于女性的重视以及女权主义运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加值得深入斟酌与研究。

第3篇

关键词:CAPM模型;β值;算法

一、引言

在资本市场的理论与实践中,对投资风险的度量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1952年Markowitz在其投资组合理论中首次将风险量化为证券的收益率方差。1964年William Sharpe在其投资组合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e Model,简称CAPM),该模型简洁直观地表述了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并且将资产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其中系统风险的量化指标即为β系数。

CAPM模型应用于股票定价,则主要在于求出β值。依据CAPM模型,可以根据股票的收益率,市场无风险利率以及市场收益率,来估计出β。本文将CAPM模型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运用相关计量的知识,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给出了分析沪深两市的算法。

二、CAPM模型简述

CAPM模型的基本假设有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只关注投资收益这个随机变量的两个数字特征,即投资的期望收益和方差;投资者既理性的,也是非常风险厌恶的;资本市场是有效的;资本市场上的所有证券都是有风险的等。

记r为无风险利率,w=[w1,w2…wn]代表投资n种风险资产(它是一个n维列向量,有∑ni=1wi=1),r=(r1,…,rn)也是一个n维列向量,表示每一种资产的期望收益率。使用矩阵V表示资产之间的协方差,于是资产选择问题为:

minσ2p=wTVws.t.rp=wTr+(1-wT1)rf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并且给出一阶条件:

Γw=2Vw-λ(r-rf1)=0

Γλ=rp-rf-[wT(r-rf1)]=0

w=rp-rfeV-1(r-rf1)

其中:e = (r-rf1)TV-1(r-rf1)=a-2brf+crf2,e>0,定义任意一种风险资产相对于无风险资产的超额收益为:ri-rf=ξi,i=1,2,…,n,则所有风险资产的超额收益是一个n维列向量,用 ξ来表示,因而又有:e=ξTV-1ξ

这样,可以解出资产组合的总方差为:

σp=rp-rfe,rp-rf>0-rp-rfe,rp-rf

在均衡时刻,切点资产组合就是市场证券组合。用公式表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 ri=rf+(rM-rf)βiM

从β的定义,即βi= σiM σ2M 可以看出其表示证券组合或证券对于市场组合的方差贡献率,因而βi能够测度证券或证券组合相对于市场组合的风险。其次βi又是资本市场线的斜率,反映了市场均衡状态时,证券或证券组合的超额期望收益率随市场超额收益率变动的敏感程度。βi>0,证券或证券组合的收益率变化与市场同向,βi

三、CAPM模型算法设计

为了研究CAPM中国证券市场沪深两市的应用,对β系数进行估计,建立CAPM的回归模型。设CAPM模型为 Y=β0+β*X其中,Y为ri,i证券或者证券组合的收益率,X为rM-rf,市场收益率减去无风险利率(可以假设无风险利率为银行存款利率)

本文采用市场指数收益率作为市场组合收益率。对于β系数的估计,与rM的替代量是:当第i种证券在深圳交易所上时,rM为深圳综合指数收益率,当第i种证券在上海交易所上市时,rM为上证指收益率。在分析市场指数收益对β的影响时,rM为同行业板块指数益率。市场指数收益率的确定采用如下公式:

rMt=LnpMtpMt-1(M=1,2,3.t=1,…),r1t,r2t,r3t分别表示上证指数,深圳综合指数,同行业板块指数在t周末的收益率,而pMt (M=1,2,3)分别表示上证指数,深圳指数及同行业板块指数,第t周末的收盘价。而pMt-1 (M=1,2,3)分别表示上证指数,深圳指数及同行业板块指数,第t周(月)末的收盘价。

综上可知,β参数估计算法过程如下:首先,由于Y,X均为时间序列数据,因此需要做数据的平稳性检验,通过单位根检验得出Y,X是否为平稳序列。其次,使用最小二乘法估计β参数,得到相关F检验值,t检验值,可绝系数和修正的可绝系数。再次,对模型进行自相关以及同方差检验。最后,对模型进行协整检验,并修正模型,得到短期修正模型。得出最终的β值。根据β值是否大于0,可以判断证券i与整个市场的关联度是同向还是反向;是否大于1,判断证券i与整个市场的风险敏感度。也可以依据未来证券市场的收益与无风险利率来计算股票未来价格。

四、结论

本文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计量模型的相关知识,结合CAPM模型,给出了沪深两市上β值的估计算法。由于模型还未运用到实证当中,因而没有实证的结果。本文的意义在于,给出了一个可行的算法,能够将CAPM模型和计量经济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共同研究沪深两市。(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经济数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庞浩,计量经济学[M],科学出版社,2007

第4篇

    [关键词] 衍生金融工具确认 难点 解决方案

    衍生金融工具作为防范风险的一种契约,起初并未在表内确认。我国原有会计准则体系中没有金融工具方面的准则。随着我国金融业提速发展、全球金融创新浪潮冲击以及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化,相关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制定便应运而生。我国近期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新准则中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在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方面,不但规定了确认标准,还将确认细化为初始确认与终止确认,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仅在表外披露的做法。但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学术界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探究与思考。本文以会计的基础理论为切入点,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并从经济学、哲学和国际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外延的解决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财务会计理论是以权责发生制和实现原则为基础,以交易价格和历史成本为主线,强调稳健性原则,仅对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提供的是面向过去的财务信息;认为衍生金融工具签订的合约所体现的签约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不符合资产或负债的定义中的三个基本特征,然而衍生金融工具有着极高的风险性,一旦市场发生了不利的变动,就可能造成巨大的“浮动盈亏”,会计有“反映性”的要求,如果不在报表中反映就会增加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潜在风险,而要在表内确认衍生金融工具,则会碰到两个难点:是否满足“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是否满足“该项目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地计量”的问题,对传统会计要素的确认观念和确认标准产生冲击,所以在国际上无论是FASB还是IASB都采取了慎重的态度。

    二、衍生金融工具确认问题的三种解决思路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所有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的争论,最终都将落脚到一些会计基本理论上,需要对会计的基本概念进行深入研究。所以,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确认问题,本文强调从理论基础方面进行归结,主要有以下三种基本解决思路:

    (一)第一种解决思路是“增设衍生金融工具资产和衍生金融工具负债会计要素”,即把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一个新的、单独的会计要素纳入会计报表体系。用会计恒等式表示:“资产+衍生金融工具资产=负债+衍生金融工具负债+所有者权益”,认为衍生金融工具不能满足现有会计要素的定义,那么就把衍生金融工具分为衍生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负债作为一个新的、单独的会计要素纳入会计报表体系中。(二)第二种解决思路是“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的内涵”,使之能够包容衍生金融工具。认为衍生金融工具经济事项实质上已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与之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那么确认资产和收益中包括的不确定性就相对较小,高估收益的可能性也随之减少,因而,现在的问题是衍生金融工具具有未来性,在合约签订时交易并未发生,而传统会计要素则强调“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就不再是确认会计要素的必要条件,即会计要素定义中解除了“过去交易或事项的结果” 这一基本要素。(三)第三种解决思路是“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的外延”,即增加要素定义的条件,使之能容纳衍生金融工具。将资产的条件扩充为“两个固定的基本特征+一个可选择的基本特征”的方式。就是将“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这一基本特征扩充成平行的四个“相当的”可选择的基本特征,使经济业务在满足“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和“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两个基本特征下,在满足扩充后可以选择的四个基本特征中的任意一个即可确认,即:“资产是可能的未来利益,它是通过下列条件之一由特定主体取得或加以控制的:1.由于过去交易或事项(包括产权交易);2.由于签订了不可更改的合约,其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经转移; 3.由于其市场价值(有公开标价或独立公正的中介机构评估)长期高于账面价值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有基本上的改变,在己取得或控制的未来经济利益上的增值部分;4.由于环境和自然原因,在可靠计量并极可能实现的前提下,未来经济利益的增值”。即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的外延后,资产不仅包括过去交易或事项引起的资产,还包括合约产生的资产。衍生金融工具因满足基本特征的第2条,从而能够确认衍生金融工具。

    三、解决思路的多视角分析

    对于上述的三种基本解决思路方案,我们从经济学、哲学、会计基础理论和国际发展趋势等方面,从不同视角进行阐述和对比,具体内容如下:

    (一)经济学角度:会计学从本质上看带有经济学的属性,属于统计学,这种属性决定了会计学的改进和发展目标实质上是一个减少不确定性的过程。心理学家盖尔特分析:人们追求确定性较大的事物,并要维持确实可靠的防范措施。任何一门学科,它都经历从描述性到形式化再到精确化这么三个基本层次。会计随着法律、市场等环境条件的完善及计量手段和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将衍生金融工具等不确定性经济业务有表外披露纳入到会计报表中也是“会计的发展是反映性的”要求,那么第三种解决思路以不确定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或者视为确定性为理论基础,将不确定性有效地纳入到会计要素确认中来,有利于前瞻性的财务会计概念体系的建立。

    (二)哲学角度:哲学原理中理论具有层次性:表层理论、中层理论和深层理论。结合会计理论的层次关系表现归结如下表:

    最高理论层次 深层理论:世界观方法论理论

    指导 反作用

    会计准则 应用层次理论:基本理论、基本结构、基本原则,深层理论的具体化

    指导 反作用

    会计准则指南 表层理论:应用层次的理论,中层理论的进一步具体化

    指导 反作用

    会计实务 实践

    因此,一种理论不仅应能指导当前的实践,而且还应该具有前瞻性,否则理论的指导作用就会被削弱。会计要素的定义作为会计基本理论的一部分,也应该能够适用于未来的业务。第一种解决思路仅靠增加新要素的方法,是一种随着经济的发展,新事物的不断出现而不断变动会计核算体系,是一种权宜之计,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不能适应未来的变化,具有"时滞性",对实务缺乏指导性。因此,不是理想之举。第二种解决思路中扩充后的资产和负债定义将资产与负债的边界模糊化,可能将一些不符合会计要素定义的项目纳入到会计报表中;对现有会计体系变动太大,不易为人们所接受,具有随意性,没有一个理论体系支撑。

    (三)会计基础理论角度: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确认,起源于应否确认履行中合约的国际理论争论,结果有三种观点:1.全面确认履行中合约的主张 ;2.反对确认履行中合约的主张;3.只应该确认符合一定条件下的履行中合约。争论的结果本质是根据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探讨 “不确定性”是否符合在现实条件下满足会计确认的“确定性”。分析认为衍生金融工具确认满足FASB和IASB所强调的权利和义务的“确定性”,可以在签约时可以进行初始确认:衍生金融工具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交易结果的“不确定性”,但是这种交易结果的“不确定性”与交易是否得到履行并完成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在实践中人们为了避免这种交易结果的 “不确定性”,设计了有助于保证衍生金融工具合同得到正常履行的市场制度,如:市场上的间接结算制度和定期的保证金制度,以使合同履行受高信用担保的保障,使权利和义务具有会计确认条件的 “确定性”,所以第三种解决思路将衍生金融工具确认的“不确定性”纳入会计要素的定义中是有理论和实践依据的。

    (四)国际借鉴角度:FASB在SFAS 133中主张衍生金融工具符合要素定义是在资产的三个基本特征中,突出预期“获取或牺牲未来经济” 和“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这两个基本特征,并不是否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这一基本特征;IASC也有相类似的见解。事实上,IASC从诠释负债的定义入手,把 “合约”列为导致法定义务的事项,以相当于“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这一特征。IASC明确地提出,合同是形成确定性义务(负债)的法定事项。IASC 在IAS37中提出“负债,是指企业因过去事项而承担的现时义务,这项义务的履行预期会导致含有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出企业。义务事项,指形成法定义务或推定义务的事项,这些法定义务或推定义务使企业别无现实的选择,只能履行该义务。法定义务,指因以下任何一项而产生的义务:1.合约;2.法规;3.法律的其他司法解释。推定义务,指因企业的行为而产生的义务,其中:1.由于以往实务中的习惯做法、公开的政策或相当明确的当前申明,企业已向其他各方表明它将承担特定的义务;2.结果,企业使其他各方形成了对企业将履行该义务的合理预期。”IASC这样定义,较“周到” 的将衍生金融工具代表的义务(和权利)代表的“确定性”纳入到会计要素的定义中,第三种解决思路的指导思想与国际做法如出一辙。

    四、结束语

    扩充现有会计要素定义外延的解决思路是一种可取的方法,它能有效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问题,具有理论基础和哲学指引,能够“反映”经济的变化发展,也将有助于推动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

    [参考文献]:

    1.陈小悦着,《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世界银行)格鲁宁,科恩,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组织翻译,《国际会计准则实用指南[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P 116- P 122。

    3.葛家澍、陈箭深,《略论金融工具创新及其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会计研究》,1995年,第8期.

第5篇

近几年来,人力资源会计(简称HRA,下同)在不同的组织机构中显得很有名。现在,各一个组织相关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很好的认识。人力资源可能是熟练型或非熟练型的。如果一个组织的人力具有诚实和有效的品质,无论它的人力资源类型如何,和其他组织相比,也必然具有竞争力,加拿大一位著名的管教授哈里·达斯博士说:“成功的组织都有积极的人不足为奇了。人力资源是一个公司真正能够拥有的最有价值的资源。”人力资源对于任何一个组织的也能通过下面的表述来揭示“,人力资源看作是一个组织最有价值的产。一个成功的商业组织是建立在那些能把其知识、技能、天赋创造力以及能力发挥到极限并富有成效的雇员身上。”里科特(1967),约翰逊和开普兰(1987)曾说过:人力资源不作为一项资产在资产负责表中反映,损害了权责发生制下的充分披露原则,低估服的净价值和本期收益,因此没有反映该组织的真实和公允的观点。

一、HRA的重要性

无论是对管理层来说,还是对家甚至雇员来讲,HRA都有很大的重要性,它能帮助管理者在组织内部更好地对人力资源进行使用、规划和管理。对于分析者来说,它能为其提供有关组织内部力量的信息和帮助他在组织做出关于长期投资的决策。同时,雇员的议价能力和业绩也常受到它的。但是,尽管具有如此的重要性,几年内,对一个组织人力资源的研究都没有引起管理思想家的足够重视。即使今天,在这个领域内已进行了大量工作之后,不幸的是,无论是对于人力资源的计价,还是在帐簿中进行记录以及通过不同的报告进行信息披露都仍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型或一般公认的方法,尽管所有的依然存在,也有一些组织正在对他们的人力资源进行计价并且在他们的年度总报告中给予人力资源一席之地。但是,从这一方面来看,我们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何时才能对两个组织的人力资源进行比较研究,因为不同的组织可能并不遵循一致的人力资源计价方法。在下面的研究中,我们试图触及HRA的几个方面并总览人力资源的几种计价方法。二、HRA概念的演进当我们谈起人力资源的计价,一般都是指货币计价。从HRA演进的中也可看出,大部分重要的工作是在过去二、三十年中所做的,然而,几年前,许多思想家在这一领域都有所努力和尝试。但直到1960年以后,也就是行为研究方法出现以后,考虑将人力资源作为一项资产的实质性工作才得以真正开始。许多思想都提出了不同的模型,其中有舒尔茨(1960),威廉.C.派尔(1961),布鲁梅特等(1969),弗来姆浩兹(1971,1972,1973),劳和舒尔兹(1971),吉伯斯和罗宾逊(1972),莫斯(1973),杰盖和劳(1974),肯尼斯.森克莱尔(1978)等等。从这一点上说,相关的还应包括两位印度人:S.K.查克拉勃教授(1976)和M.达斯古教授(1978)所做出的贡献。但是,威廉.配弟(1691)可能被看作是第一位主张将人力资源包含在国家。财富估价中的人。威廉.法(1853),厄奈特.恩格尔(1883)可能被看作是在这个主题上做出进一步努力的人。HRA的基本目标在于人力资产的计价。事实上,计价问题在这个问题在这个概念的道路中成为主要障碍。这一障碍在于:不同的思想家有不同的人力资源计价方法,不仅在方法学上,而且,在概念都有很大差异。迄今尚无一般公认的人力资源计价方法。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些计价方法。在货币性计量和非货币性计量两者中,前者具有相关性且和会计目标相吻合。并且,如果一个人试图对人力资源进行估价,他可以考虑货币计价的两个方面:成本和价值。

(一)历史成本法

最初,人力资源的计价任务一般都分配给会计师。他们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价,感觉方便且符合惯例。这种方法首先由布鲁梅特、弗莱姆浩兹和普尔提出。历史成本包含招聘成本、选择、雇佣、培训、开发等成本。进而言之,历史成本还可以分成获得成本和成本两种类型。其中招聘成本、选择成本、雇佣成本以及安置成本属于前者,而培训成本和研究开发成本则属于后者。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简便,并且在这种方法下,人力资源被看作是实物资产,记录和披露人力资产并不十分困难。任何一项由于上述项目所引致的成本都将增加人力资产的价值。人力资产也可以相似的方式进行分期摊销。尽管有些优点,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诸如没有考虑雇员们潜在服务的整体价值,并且由于分期摊销,人力资产的价值持续减少,但在实务中,其价值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增加而增加。

(二)重置成本法

这种方法和历史成本法有很多共性,是由伦塞斯。里科特和埃利克。费莱姆浩兹提出的。在这种方法下,他们考虑在重置具有相同效率和经验的雇员时所发生的成本。一般来说,重置成本包含获得、培训及研究开发等成本。重置成本法有以下两种类型:

(1)职务重置成本:这种方法下,雇员和其替代者具有适合某一特定职务的相同天赋和经验。

(2)个人重置成本:这种方法下,雇员和其替代者具有适合所有雇员可能适应的职务的相同天赋和经验。既然这种方法和历史成本存在共性,它必然也带有历史成本所承受的缺陷。

(三)标准成本法

这种是大卫.瓦森特提出的,在这种方法下,招聘、雇佣、培训和开发的标准成本针对每一级别的雇员进行累计。但是,这种方法仅适合用于控制目的和差异,它也具有分期摊销的缺陷。

(四)机会成本法

这种方法是由哈克迈恩斯和琼斯于1967年提出的。在这种方法中,他们曾倡导“竞争性招标价格”,其意指一个雇员或一个部门中一群雇员的机会成本是以其他部门对这些雇员提出的标价为基础进行的。因此,人们资源的价值根据单个雇员在可替用途中所具有的价值来决定。这种方法最大的缺陷是它没有考虑那些作为一项资产并非稀缺的雇员们,并且一个仅擅长干一项工作而对所替换工作一无所知的雇员其价值将会是零,这个可能会误导根据整个组织收集的信息。

第6篇

关键词:集团;总公司与分公司;财务管控模式

中图分类号:D922.26 文献标识码:A

集团总公司与分公司的财务控制系统是由财务人员控制系统、财务制度控制系统、财务目标控制系统和财务信息控制系统等构建成的有机整体。

1 简述财会工作者管控体系

要想切实提升总公司与分公司的财会管控活动的意义,最关键的方法是经由对分支单位的财会工作者的管控,切实提升监管力度,总公司对分支机构的工作者的管控可以有如下的一些层次的内容:

第一,委任形式。分支单位的财会工作者是从总公司分配过来的,其属于总公司的编制,分支机构的财会部门是总公司的分派组织,具体的进行分支机构的财会管控活动,参加分支机构的经营运作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分支机构的财会内容,而且要承担总公司的测评。

第二,指导模式。分支机构的财会工作者是其负责人委任的,同时有其董事会全权负责。总公司此时要想制约,就必须对分支机构的董事会产生作用才可以。而且,总公司只可以对分支单位的财会机构开展业务层次上的指引,不能对其进行指令性质的干扰。

第三,监督模式。分支机构在明确其财会机构的设立的时候,有非常高的自限,总公司通常不干涉。不过,总公司向分公司派出财务总监或财务监事,负责监督分公司的财务活动。

上面的几种模式有一些相同的地方,也就是总公司都应该向分支机构委任财会负责者。其有两项权利,享有对公司财务计划制订的参与权,财务计划执行的监督权;对重大财务事项,财务总监与总经理或董事长共享签字权,并承担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等责任。

2 简述财务制度掌控体系

以财务权力和责任为核心的内部财务制度是集团公司开展财务活动的行为准则,也是集团公司实行科学财务管理的前提条件。

针对财务制度组成的要素,这里就不细致的论述,不过要认真对待的一项内容是:

集团公司内部各层次的财务制度均应重点突出公司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财务管理部门四层次的财务权限和责任,包括他们各自在筹资决策、投资决策、收益分配决策等各项财务活动中的权限和责任,以实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化和程序化。

3 简述财会目的管控体系

一般来讲,为了确保单位的总体效益得以实现,应该制定一种从上至下的财会目的管控体系。具体的讲涵盖如下的一些要素:

3.1 财务目标评价系统

财务目标评价系统,是以总公司财务目标为基础制定的总公司与分公司间的财务评价体系。围绕集团公司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应建立以评价获利能力为主体,评价偿债能力、资产营运效率和发展能力为辅助的财务目标评价系统。当总公司的财会意义设定好以后,就可以结合目标管控的措施,把大的目的逐次的细分到具体的分支机构中,确保在所有的层次中管控好,以此来保证总的意义能够顺利的获取。

3.2 资金控制系统

包括现金控制系统、筹资控制系统和投资控制系统等内容。

3.2.1 现金控制系统。针对那些规模比较庞大的单位来说,设立内部银行是集团总公司对分公司实施现金控制的有效手段。内部银行是集团公司借用商业银行的结算、信贷和利率等杠杆而设立的集团总公司财务部门的内部资金管理机构。它是内部结算中心、内部信贷中心、内部资金调剂中心、内部信息反馈中心的复合体。通过其自身的业务活动向有关方面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在内部银行制度下,每个受控的分公司都在内部银行开设账户,它的运作过程中的所有的活动,通过内部银行办理结算,以监督资金流向。各分公司只保留一个费用支付账户。

3.2.2 筹资控制系统。在集权管理模式下,总公司和各分公司的对外筹资,由内部银行统一对外筹措,各分公司无权对外筹资;在分权管理模式下,分公司可在授权范围内对外筹资,但必须把筹集的资金统一存人内部银行。筹资控制系统的重点是借款控制,包括借款审批程序控制、借款总量控制和负债比率控制。

3.2.3 投资控制系统。在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投资控制系统与借款控制系统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它包含的内容除了投资项目审批程序控制和投资总量控制外,还包括投资方向控制和投资风险控制。

3.3 收益控制系统

集团公司收益是指集团公司整体的会计利润,它是总公司和各分公司收入与成本配比的结果。集团公司所有的收益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统一的会计政策和实施盈余管理策略来实现。

3.3.1 确保财会规定一致

通常为了确保收益的品质合乎规定,总公司不但要使用合理有效地财会规定,同时还要规定其和各个分支机构使用到的财会规定相同。

3.3.2 盈余管理策略

盈余管理是选择使会计收益达到某种结果的会计政策。该项管控活动和利润管控活动不一样。其是单位获取理财意义而使用的一项管控方法。通常在法律规定的领域之中,集团公司股东和经营者对财务报告收益在一定程序上进行控制,使用的关键措施是选取有效地财会规定,经由对单位运作事项的调节和交易之类的措施来实现,目的是通过节税等形式实现集团公司整体收益的最大化。

4 财务信息控制系统

两者间可不可以进行有效地信息交流活动,对于财务掌控体系的综合运作功效有着非常大的关联。合理的掌控体系要涵盖如下的一些要素:

4.1 财务信息报告制度

总公司应制定分公司的财务报告制度,应该涵盖前期的以及后续的内容。所有的分支机构在开展关键性的决定之前的时候,应该向总公司汇报。

4.2 自身的审计体系

集团总公司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加强对分公司的财务审计、年度审计和分公司经营者的离任审计。如果察觉不利现象的话,要尽快汇报,然后积极地应对,而且要对相关人员予以严厉的惩治,进而在单位中形成有效地监督模式。

4.3 电算化发展方向

电脑科技的高速前进,确保了电算化的快速进步,进而确保了总公司财会信息的实效特征。它的优势有如下的一些。首先,记账凭证录入分布在各工作站上同时进行,切实提升了信息的有效性。第二,每个分支体系能够自行进行账目调节,进而得到综合化的账库,降低转账活动,不但能够提升其精准性,同时还可以切实提升其运作速率。第三,关键负责人能够有效地分析所有的财会要素,而且可以经由使用应用体系来获取相关的报告内容,最终为高层负责人的决定贡献积极地力量,起到辅的意义。

要想确保总公司的财会模式合理,第一应该形成管控体系,然后要确保该体系运作合理有效。在具体活动中,应该为其运作营造一种非常积极有效地氛围。注重人的作用,将负责人和财会管理者等等相关群体联合到一起,做好监管运作等活动间的内在关联。而且,要认真地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然后融入我们的特色,形成一种合理有效的激励体系。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高校;无形资产评估;管理体系建设;策略

基金项目: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文化产业经济研究中心2016年度开放基金项目:“探讨文化产业下的高校无形资产评估管理”(项目编号:HBCIR2016Y005)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17日

一、高校无形资产评估方法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普及化,高校办学规模、生源数量等急速增长,加之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积累的无形资产十分可观。在这样的形势下,注重高校无形资产合理评估,加强管理,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常规的高校无形资产评估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成本法。成本法又名重置成本法,是一种基于重置估值对象成本进而确定其价值结果的估值方法。在高校无形资产评估中,成本法应用需着重确定几项数据参数,包括重置成本、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以及成新率等。其中,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数据取得,可通过历史成本调整和计算现时劳务价格、事物价格两种途径实现。功能性贬值即是指科技创新等因素影响造成的无形资产价值下降,其估算主要是基于对比评估无形资产与现时无形资产收益差额确定的。经济性贬值则是指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变化,预期的无形资产收益能力贬值。成新率主要反映无形资产运用效率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是无形资产新旧程度的直观体现。成本法客观性、稳定性的特征,决定了其更适用于教学类、科研类等以资产重置、更新、补偿、投资等为目的的高校无形资产评估。但成本法特殊的估值参数构成,导致其估算结果容易受多重因素的影响。

(二)收益法。收益法是指基于估值对象未来实现预期收益现值确定的估值方法。收益法作为一种有效的预期收益估值法,其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简单来讲,采用收益法评估高校无形资产,需确定评估对象可被合理预测,同时可预测持有者获得预期收益可能面临的风险,并能够通过货币计量。收益法的优势体现在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高校无形资产本质特征,且符合市场交易原则,有利于维系交易双方良好关系。在收益法评估高校无形资产的过程中,应确定未来收益额、折现年限及折现率等几个常量。其中,未来收益额的计算结果,可通过销售收入与销售收入分成率或销售利润与销售利润分成率相乘得出。实践经验表明,销售收入分成率为1%~5%之间,销售利润分成率则为5%~30%之间,具体按照实际情况而定。高校无形资产折现年限往往受使用年限和获利年限双重因素制约。折现率确定作为无形资产收益法评估的重难点,同时受风险补偿、无风险利率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

(三)市场法。相比于上述两种高校无形资产评估方法,市场法能够反映估值对象时下一定的市场价值,且操作流程简单、直接,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和说服力。具体来讲,市场法是一种基于高校无形资产评估对象在经济市场公允价值确定的估值途径,主要通过对比相似资产,结合其差异调整相关系数,进而确定高校无形资产价值。因此,市场法应用需建立在获取比对估值对象与参考表象指标、参与及差异基础之上。而高度活跃、开放的市场济环境,为市场法应用于高校无形资产评估中提供了利好条件。此外,高校无形资产评估中市场法应用,应着重验证相似无形资产“交易市场”或“模拟市场”的存在性与可操作性,并尽可能全面地搜集相关参照对象及指标数据信息。只有在各个基础应用条件具备完善的情况下,市场法评估高校无形资产的结果才能更精准、更具体、更客观。

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体系建设策略

无形资产作为高校资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工作实效直接关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是一系列教学活动开展的保障基础。在准确应用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的基础上,高校要进一步加快无形资产管理体系建设进度。

(一)提高思想认知。思想认知是行为实践的指导,是一系列工作完善改革的初始。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与影响,高校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认识存在偏差,过度强调其社会价值,而忽视其经济价值。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社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发展应始终保持与市场紧密同行。无形资产积累,是高校文化、规模、品牌、教育等发展的客观体现,对推动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亦是社会资本的重要构成。因此,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高校管理者,都亟须转变陈旧思想观念,提高对无形资产管理的理性认知,深刻领悟其功能价值地位,并作出应有的支持姿态。在此基础上,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阵地作用,注重无形资产管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及时更新、普及无形资产基础知识,并逐步纳入到课程体系设置项目中,借此改善工作现状。同时,高校还需加强教职工及学生无形资产管理创新意识、参与意识、保护意识培养,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充分发挥其主人翁地位,避免无形资产管理与市场经济发展脱节,有效防止、违法乱纪行为。

(二)注重开发利用。开发利用是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重点实施项目,应切实纳入到高校战略发展规划当中,强化全体师生的紧迫感,激励他们的创新行为,推动高校无形资产总量扩充。其中,无形资产开发是指高校通过多元化途径,挖掘和扩充无形资产,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无形资产开发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一旦稍有差池,则可能造成部分资源浪费。保质保量的无形资产开发,将促进高校整体竞争力提升,而这些又依赖于高校专业的服务队伍和完善的制度环境。在此过程中,高校需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无形资产管理小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并辅以完善的激励机制。另外,高校还需科学评估自身无形资产总量,认清其现时价值与预期收益,进而建立可行、合理的目标规划。具体而言,针对不同的无形资产评估项目,高校需选用正确的评估方法,有机地将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结合在一起,进而确定发展计划。此项工作完成后,高校可积极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最大限度地维持无形资产现时价值,避免其在转化中无形流失。

(三)完善工作机制。法律是我国治理的根本,为维持社会稳定秩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基础。现行的法律体系中,有关无形资产管理方面的规定日趋完善,如《专利权》、《商标权》、《反不正当竞争》等。客观角度上讲,我国现有无形资产法律法规体系依然存在瑕疵,对无形资产的保护分配不均,是未来修缮工作的重点。以此为引,高校应进一步完善无形资产内部管理机制,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明确各岗位职责任务,保证此项工作有序、高效开展。管理本身作为一门学问,是知识与艺术的结合体。在很大程度上,人员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实效。因此,高校要着力于管理培训工作,提高无形资产管理人员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结合教育发展需求,适度补充师资数量,提高无形资产的承载量和转化量。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还需加强先进科学技术的引入,降低无形资产管理投入成本,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此外,高校还应建立完善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包括保密制度、申报制度、监察制度以及激励制度等,有效约束师生行为。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无形资产评估与管理十分重要和必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各高校无形资产积累及管理现状存在差异,本文作出的研究可能不尽完善。因此,作者希望学术界更多地关注此项研究,深度剖析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本质与价值,结合现代研究理论,总结更多有效评估方法,并指导高校建立和完善无形资产管理体系。而高校作为无形资产评估与管理的实施主体,应从主观认识上提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可结合本文论点,理性分析自身工作实践,有针对性地采取更多有效管理策略,并建立相应的体系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柯红岩.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0.

[2]葛磊.高校资产评估体系在资产管理中的有效性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0.

第8篇

关键词:数学模型;黄金投资;风险研究;GARCH-EVT模型

随着数学水平的不断发展,数学模型逐渐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黄金投资风险研究中,如何提升投资效益、实现黄金投资风险管理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数学模型,可以有效的识别黄金投资风险中所存在的规律性,做出恰当的投资决策。本文主要运用GARCH-EVT模型对黄金投资风险的动态VaR进行估算,提出合适的计量方法,实现提高黄金投资精确性的目的。

一、数学模型与黄金投资风险的概述

1.黄金投资风险概述

风险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可避免性和客观存在性,因此,我们无法完全的避免或消除风险,只能去降低风险。在黄金投资中,如何控制黄金投资风险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黄金投资不同于其他投资,不附带信贷风险;黄金投资具有期货及期权、珠宝、金币与金条等广泛的投资渠道,所以其流通性风险较低。其次,我们通过研究波幅来度量市场风险,一般情况下,波幅越高,风险便越大,而黄金价格的波幅一般低于交易频繁的蓝筹股市场指数,如标普500。最后,黄金投资手段主要包括分散投资组合、保持本金、顺势而为、准确判断点位等,合理利用黄金投资手段,有利于把握黄金投资动态,实现对黄金投资的风险控制。

2.黄金与其他保值品近年来走势分析

根据1990年到2013年黄金的价格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影响国际黄金价格的因素主要包括:(1)美元的走势。(2)地缘政治。(3)通货膨胀。(4)原油价格。(5)黄金供需关系。近年来,黄金价格在逐年上涨,黄金逐渐成为人们首选的保值品,下面我们主要针对近年来黄金的价格,绘制一个走势图。

由上图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黄金价格在逐年上涨,在2009年到2013年黄金价格达到了一个巅峰,且一直在这个范围内波动,由此可见,黄金属于保值产品,有着良好的保值性、投资性。下面我们结合其他投资产品分析一下黄金的保值性、风险性。

通过分析黄金、股票、国债三者之间价格、风险性及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发现黄金虽然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且在国际上以美元标价,但随着通胀压力的不断加大,美联储在2010年开始加息,美元指数触底反弹,由于国际黄金以美元标价,所以国际金价出现回调。由此可见,黄金具有良好的保值性,且适合广大投资者购买。

3.数学模型概述

利用严谨的数学语言和数学逻辑思维所构造的一种模型称为数学模型。数学模型可以简化复杂的实际问题,并用简洁、明了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与求解。数学模型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复杂的,如利用一条简单的曲线描述产品市场的供给或需求;运用J型曲线表达生物学中种群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利用GARCH-EVT模型定量、定性的分析黄金投资风险的问题,研究其潜在规律,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数学模型逐渐成为行之有效的解决人们实际问题的技术手段。

二、数学模型在黄金投资风险的应用

本文主要以GARCH-EVT模型为主,研究黄金投资风险的动态VAR,进一步提高黄金投资风险度量的精确性。下面我们详细的介绍一下GARCH-EVT模型在黄金投资风险中的应用。

1.简述GARCH-EVT模型

GARCH模型主要是根据自回归条件异方差,即误差项在t时刻的方差依赖于t-1时刻的误差平方大小,探究投资的波动性。GARCH(p,q)模型的基本表达式为:

yt=μt+zt

zt-Ψt-1~N(0,ht)

ht=α0+z2t-i+ht-j(i、j≥0,且均为实数)

其中,yt,μt,zt,分别指收益率、条件均值和随机干扰项,ht指条件方差,Ψt指所采集的信息集,且ht-α0

而EVT模型则是为了进行统计运算,定义为广义极值分布模型,其函数表达式为:

其中,当x满足zx+1>0时,z是性状参数。此时,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z与0之间的关系,并引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如POT模型、BMM模型等。

2.利用上述模型,分析黄金投资风险

第一,结合1975年1月到2012年7月的黄金收盘数据,并根据黄金投资的日收益率公式rt=R(pt)-R(pt-1),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从而科学、准确的判断黄金投资风险的波动性,下面,我们观察黄金日收益率趋势图,并进行合理的研究、分析。图像以年份为横轴,黄金日收益效率为纵轴,建立坐标轴,并画出相关的密集图。通过对图像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黄金投资日收益率的最大值为0.0543,最小值为-0.0617,标准差为0.0055,而峰度则远远的大于3,达到了14.2919,并且根据上图我们可以发现黄金收益率的分布特征为高峰后尾,并不服从正态分布。其次,收益率序列稳定,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研究黄金投资风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GARCH(1,1)模型来观察黄金投资日收益率的波动性。

第二,对GARCH(1,1)模型进行估计,判断黄金投资风险中日收益的波动率。估计数据主要如表所示: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模型对参数数据的估计效果较好,形象、准确的描述了黄金投资风险中的日收益率的波动性,其带来的冲击影响持续性较长,但是在逐渐的向着消失的方向发展。另外,通过对其显著水平、异方差等问题的计算,可以发现该模型残次项中不存在异方差现象。

第三,通过对模型进行检验、分析,讨论GARCH-EVT模型在黄金投资风险中的稳健性,并比较各个模型之间的差异,选择最适合的模型,有效控制黄金投资风险中因日收益率序列而引起的实际损失风险,增强其预测功能。

3.GARCH-EVT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

查阅资料可发现,GARCH-EVT模型在金融资产风险控制分析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例如2008年,高莹、周鑫等人利用该模型,综合分析了金融资产收益数据分布的波动集群性和后尾特征,计算了上海证券市场综合指数的动态VaR,为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控制风险、预测收益的量化工具;2009年,谭芳利用GARCH-EVT模型计算了外汇风险,研究了外汇投资自身的一些特点,对其波动情况有了一定的掌握。由此可见,GARCH-EVT模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黄金投资虽然是相对稳妥的理财投资选择,但由于黄金受到国际经济、政治多种外界外界因素影响,在投资过程中依然存在价格波动导致的风险,因此,在进行黄金投资时,需要充分利用数学模型综合分析投资风险,预测黄金价格走势和保值程度,合理配置投资,理性做出投资判断。

参考文献:

[1]王宗润,周艳菊.基于GARCH-EVT模型的人民币汇率风险测度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06).

[2]刘宁,夏恩君,张庆雷.基于非对称GARCH与极值理论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05).

第9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的财务活动,企业财务活动又分为企业筹资引起的财务活动、企业投资引起的活动、企业日常经营引起的财务活动和企业收益分配引起的财务活动。因此,财务活动的内容又包括企业筹资管理、企业投资管理、运营管理和企业收益分配管理四个方面。本文从财务管理的四个方面论述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集约化管理,试与财务同仁共同探讨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有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特点

(1)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主体复杂化;(2)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基础在于控制;(3)集团财务管理更加突出战略性。

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

1.企业集团财权划分体制。主要包括:集权管理与分权管理

集权与分权是对企业权利分配两种对立的措施,这二者对权力分配的方向恰恰相反。集权是为了形成规模和整体效益,避免资源重复配置和浪费;分权是为了靠近市场、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反应速度、提高专业化水平。企业集团的本质决定了集团既要是一个协调、互动、高效的组织,又要是一个遵循法律上的相对独立性、直接面对市场和竞争、具有宽松氛围、以利于创新的组织。所以企业集团的集权和分权不是绝对的,典型的集权和分权多是不存在的,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人力资源条件(分权越大,要求管理者素质越高,控制能力越强),要求企业集团对集权和分权各有侧重。

2.企业集团财权机构的设置。主要包括一般机构、财务中心和财务公司三类

(1)一般财务机构。企业集团的财务机构是直接从事财务工作的职能部门,是企业集团组织形式在财务上的体现。(2)财务中心。企业集团的财务中心是在集团内部设置的,由集团母公司负责运作,管理和协调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资金业务的职能部门。财务中心是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重要部门,由于业务的特殊性质,财务中心在集团内部必须相对独立,这样才能保证其中立性和权威性。(3)财务公司。企业集团是财务公司市集团出资的独立的企业法人,具有企业性质和权力。财务公司是为集团各成员企业提供特殊商品——货币资金的金融服务,旗业务功能主要有:内部结算功能、融资功能、融资功能、投资管理功能、投资管理功能、中介顾问功能。

三、根据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特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企业集团财权机构的设置理论,制定(简述)我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实施方案

1.总体目标

以会计工作规范为基础,以优化调整财务组织结构及职能为组织保障,构建集中、统一、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全力推进资金集中管理、资本集中运作、会计集中核算、预算集约调控、风险全面防范等各项财务集约化工作,增强公司财务管控能力、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全面提升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指导原则

公司系统在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用有用原则;(2)统筹协同原则;(3)平稳过渡原则。

3.统一会计标准体系

公司根据国家及上级公司统一的会计政策,完善公司系统会计政策的统一,增强公司系统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比性、合规性。统一规范会计政策;统一会计科目体系;统一财务信息标准;统一成本标准,规范列支范围,统一支出标准。统一业务流程,统一会计核算流程,统一资金管理流程,统一资本资产流程,统一预算编报流程,统一风险监控流程。

4.统一组织体系

调整财务机构和会计主体架构,构建统一、高效的财务组织体系。

(1)优化财务机构设置。构建集约化、紧凑化的财务组织机构。(2)整合会计主体架构。结合财务机构的调整优化,规范会计主体的设立标准,强化对会计核算主体的动态管理,建立层级清晰、结构紧凑的会计主体架构,为会计集中核算提供机制保障。会计主体的设立要充分考虑到会计主体的业务独立性和核算工作量等因素。(3)调整充实财会人员配备。按照“纵向压缩管理层级,横向归并会计主体”、“因事定岗、以岗定员”的原则,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调整公司及其所属分、子公司的会计主体架构及人员配备,构建统一、高效的财务组织体系。对预算管理方面、会计核算方面、资金管理方面、资产管理方面、基建财务方面、综合价格方面、稽核评价方面、财税政策方面、机关财务方面、公司所属分、子公司层面,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岗位及人员设置。

5.会计集中核算实行权限控制

为确保数据安全,权限管理采用分级次、分类别管理方式。按照管理层级,上级可以分配下级权限,访问下级数据,但不能对其数据进行操作;下级不能访问上级数据。权限类别可分为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功能权限是操作权限,只赋予直接业务处理人员;数据权限是共享权限,可以赋予本级和上级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

6.统一资本运作

争取公司资本在盈余单位与短缺单位之间有效配置,实现公司系统内的资本注入,逐步减少资本金缺口,拓宽资本运作空间。

7.实行资产集约管理

对项目立项、实施及资产日常管理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制定统一规范的流程标准,借助ERP信息系统,对资产实行从前期立项规划至投产增资以及报废退出的“一条线”闭环管理。强化无形资管理,完善存货管理。

8.推行工程集约管理

紧紧围绕财务集约化管理实施方略,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严格执行工程执行概算为基础,以信息化系统为手段,对工程立项、工程概算、工程结算、竣工决算及转增资产等实施全过程管理,充分发挥财务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工程财务管理水平,努力降低工程造价。实现工程项目从立项、概预算、招标、工程物资收发料、工程资金管理、工程结算、决算、转资的全过程控制。

四、结论

通过对上述方案的实施,实现调整公司及其所属分、子公司的会计主体架构及人员配备,优化调整财务组织结构及职能,构建集中、统一、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实现公司资本统一运作,资产集约化管理,工程集约化管理,以全力推进资金集中管理、资本集中运作、会计集中核算、预算集约调控、风险全面防范等各项财务集约化工作,增强公司财务管控能力、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全面提升公司运行效率和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光远主编.《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