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初中物理的学习

时间:2023-06-30 16:07:59

导语:在初中物理的学习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中物理的学习

第1篇

关键字 初中生学习 学习物理 学习物理的兴趣

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本身的青春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和知识层次不足等原因,对于枯燥抽象的物理有心理惧怕感,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需要不断的激发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幽默的教学语言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相比文科老师丰富且具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物理老师的物理语言由于逻辑性和抽象性,学生感觉枯燥难懂。所以,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传播严谨的深奥物理知识,不仅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幽默的教学语言适当的运用到教学的各个阶段,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在新课导入阶段,在讲到杠杆的作用的时候,阿基米德口出狂言,给他一个支点,他就可以撬起地球,阿基米德这个人到底是爱吹牛还是真的呢?一句话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节的兴趣,这样幽默通俗的语言,可以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与学生更好的沟通物理知识。初中学生很难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注意观察课堂的动态,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运用幽默的语言引起那些不在状态同学的注意,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目的。在讲解速度的时候,讲述了一位爱超速行驶的老先生,被交警拦下,被告知时速已经达到70公里/小时,那老先生不以为然的说自己才走了10分钟,这是不可能的,交警忙解释,如果您继续这样开一个小时就达到了70公里,老先生欣然的说不会了,我再走5公里就到家了。这个幽默故事引起了学生的哄堂大笑,也在笑声的同时明白了速度的概念和相关的计算和换算,也使得那些没有注意听讲的学生回归到课堂,并在幽默的物理语言中体会物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了学习的物理的兴趣。所以,教师只要在课堂中,注意观察学生,适度的引入幽默的教学语言,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悬疑的探究式教学

疑问是思考的火种,思考起源于疑问,先有了疑问才有了思考,也是思考解决了疑问,并提出新的疑问进行思考。因此,疑问是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手段。在课堂中,引入疑问的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探索疑问的过程中,自主的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讲授物体沉浮时,给学生举例巨型轮船之所以能在大海上行驶,是对浮力的应用。就像这样,然后将一个玻璃球放到了量杯里,这时候学生看到玻璃球沉底了,就哈哈笑起来,然后教师说:“哦,这个不够大,不是巨型的。”之后将一个大的橡皮泥做的球放到了杯中,学生看到了它也沉到了水中,又是哄堂大笑,以为实验失败,这时候教师将橡皮泥球捞出并做成了类似船的形状,放在水中,并未下沉,接着把玻璃球也放在上面,“橡皮艇”沉了一点未沉底,这时候对学生提出为什么这么重也没有沉下去呢?是不是浮力变大了呢?沉到底部的玻璃球有没有浮力作用呢?学生在这样“谁主沉浮”的疑问中,开启了思考的闸门,在兴趣的驱动下,探究物理现象,学习物理原理,解释物理应用,实现自主积极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课堂中,有目的的创立悬疑的探究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同时,学生在兴趣的学习中,可以享受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成功的学习喜悦。在教学的课堂作业中,提出了将水换成酒精等其他液体会有什么变化?让学习将兴趣延续到课堂之外,在课堂外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发现新的物理现象,提出疑问,并通过自主学习,查取资料自行思考解决,并提出新的疑问,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目的。将于学生的兴趣进行引导到课堂之外,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高度的热情。

三、贴近生活的演示实验教学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无论是课堂里的演示实验还是实验课堂里的实验,都是可以更直观的解释抽象的物理概念。运用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师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选择贴近生活的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并能拉近物理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初中学生的知识层次不够,但对于知识具有猎奇性,教师教学该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述光的传播速度时,由于光的传播速度很快,但是对于光速度的数值,学生只有大的概念,没有快的感觉,教师给同学在课堂导入中,先将投影灯将教师做出的各种动物的手势,在不断变化着投影到墙上,考到会飞的鸽子或者汪汪叫的小狗的影子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引导学生讲出两个要好的同学被成为“形影不离”,而这些手势映出的影子才是真的“形影不离”,让学生举例出生活中的人或者汽车的影子,无论人或者汽车跑的多快,影子都能跟上,假如光跑的慢,光从头跑到脚的时候,人都已经向前跑了一段了,那光应该落下一段了,不能“形影不离”啊!这样的演示和解释,让学生对于光的速度快有了直观的感觉。学生会为自己可以用物理课上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感到骄傲,而有了学习的成就感,从而对于学习物理产生兴趣。在物理的实验中不仅可以选择贴近生活的物理现象来展示,还可以选择贴近生活的素材来解释物理现象,例如在光的折射中,用筷子放在水中的实验,来演示光的折射,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随处可见,并可以用简单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破除物理的奥秘,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结论

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才能更长久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保障高度的学习热情。所以,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本文对于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论述的几点浅见,希望对于现实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赵建中,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探究(J),湖南中学物理,2010年,第四期

[2]李金英,培养初中物理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J),考试周刊,2011年,第四期

第2篇

关键词:二力平衡 抽象性思维 逻辑推理

“二力平衡”是八年级的教学内容,虽然教参中要求一节课学习,但是我以为它在八年级乃至整个初中物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节。

我们知道之所以在八年级以前没有开设物理课程,是和学生的身体成长以及学习的接受能力相关,也就是只有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足以承受这门抽象性、逻辑推理强的学科时,才可以学习它。

并且,若学生没有能很好地培养自己的抽象性思维,形成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那么在九年级的电学,乃至高中的物理学习中就会遇到较大的困难。

因此,笔者以为八年级整个学年是以后学习物理这门学科的基础学年,而可以解决以上问题的重中之重就是力学中的“二力平衡”。

北师大版的八年级教材中,第七章第六节讲述了该节内容,教材中首先定义了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做平衡状态。一个物体保持平衡状态可能受几个力的作用,但鉴于八年级物理是新开设的课程,因此研究了最简单的力的平衡问题――“二力平衡”。其条件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合力为零。

二力平衡在解决物理相关问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若是处于平衡状态,可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出某个未知力。

例1:教材中第七章第三节,测空气中物体所受重力时,测量仪器是弹簧测力计,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没有办法进行直接测量。笔者进行教学时一再强调,要测量物体重力,一定要求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当物体静止时,即处于平衡状态,物体所受两个力一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在数值上大小相等,这时重力在数值上等于弹簧测力计所示的拉力。因此重力得以测量。

例2:教材中第七章第四节: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研究了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将木块分别放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测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我们知道滑动摩擦力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两表面之间,用弹簧测力计是没有办法直接测量的,因此我们利用了二力平衡,让木块在弹簧测力计的拉动下必须做匀速直线运动(且注意实验桌面要水平,拉力必须沿水平方向),即木块已处于平衡状态,且在水平方向上木块所受的二力一滑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同一物体上),滑动摩擦力等于拉力。拉力的具体数值可以直接由弹簧测力计示出。因此,滑动摩擦力就可以用弹簧测力计间接测量。从而实验才可以进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利用二力平衡解决实际问题的又一个事例。

例1、例2是教材中实验部分对二力平衡的应用,遵循了以下的逻辑推理顺序:物体保持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一作用在物体上的二力满足二力平衡条件 二力在数值上大小相等,用此方法可以间接测量出难于直接测量的力。

再者,第八章压强与浮力部分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很是头疼,原因是该章要求学生要有教强的抽象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对学生自身要求较高。但是若能很好地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掌握其应用,对解决该章某些问题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笔者近期出了一套测试题,其中涉及到了该问题。

例3:一艘轮船从河水中驶入到海水中,船受到的浮力将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同样,学生首先考虑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此问题,经过分析可知轮船从河水行驶到海水中,液体密度必然变大,但此过程中船所排开的水的体积如何变化仍然无法得知,很明显,此思路是行不通的。可利用二力平衡解决此问题,无论轮船是在河水中还是在海水中,它都处于漂浮、是静止的,处于平衡状态,在竖直方向上所受二力一重力和浮力满足二力平衡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浮力在数值上大小等于重力,因为是同一艘轮船,质量不变,所受重力也是定值,浮力因此也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应是C选项。

例3题目尽管是压强与浮力章节中的典型习题,但却利用了二力平衡知识。因此,该章中若能很好地利用二力平衡,许多题目都大大地简化。若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向学生灌输此方法,学生定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抽象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为以后的物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结:二力平衡在初中物理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应用

(1)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若是处于平衡状态,可利用二力平衡条件(主要是二力在数值上大小相等)求出某个未知力。如前面所述的重力、滑动摩擦力、浮力等。

(2)若物体受到的二力满足二力平衡条件,则该物体定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为该方面的应用,在初中物理中不常见,就不在此赘述)。

纵观初中物理力学部分,在运动受力分析中讲述了最简单的问题: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所以,笔者以为二力平衡方面的知识涵盖了初中物理力学的主要内容,是学好力学部分知识、学好物理这门课程的法宝。且该部分知识是八年级教材的内容,是起始学年,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有着很好的切合点。

总之,若在学力平衡以及力学的相关知识时,教师能强调其重要性,旁征博引,前后引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利用该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回忆联想前面的相关实验及习题,能加深学生对二力平衡知识的理解,更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其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物理;心理;方法

一、探究女生物理成绩低的原因

许多物理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在物理学习上女生的成绩都不如男生,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差异会变得更加明显。以我多年教学实践得出,女学生物理成绩偏低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探究女生物理成绩低的原因成为物理教师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为了找出女生物理成绩低的原因,在仔细分析女生特点和物理特点的基础上,经过多方面的调查和多次分析考试成绩,可以得出结论,男女生平均总成绩相差无几,但是女生在优等生和差生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因此女生的平均智商不比男生差。

二、追寻男女生的心理差异

1.男生活动多定向于物,他们的活动量大、好奇心强、富于探索;女生活动多定向于人,她们善于交往、富于感情,面对新奇的事物的反映不及男生敏感,女生对一件东西往往只满足于会用,不关心其结构。而男生就喜欢拆卸、重新组装。

2.女生的心理感受比男生高,她们喜欢注意自己和别人的容貌、举止和内心世界,对感情体验敏感,描述一件事情常常有浓厚的感彩,所以较多的女生喜欢形象性较强的文科,特别是从十二三岁开始,不少女生就喜欢看小说,如果不加以引导,女生就会对理科的学习逐步丧失兴趣。而男生喜欢参加带有科学性的课外活动,喜欢看科学读物,所以思维带有广泛性、创造性、眼界较宽、概括能力强,这为他们学习理科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提高女生学习物理兴趣和能力的方法

1.有意识地组织女生学习科学家尤其是女科学家的事迹,帮助她们树立远大的理想,要引导她们自觉地与社会传统偏见作斗争。

2.有目的地多让女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扩大她们的知识面,引导她们多观察周围的事物,让她们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激发起求知欲,把她们的学习兴趣转移到物理学习上来。培养她们敢于动手、勤于动手的习惯。

3.帮女生培养顽强的学习精神和灵活的学习方法,帮助她们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学习优等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科学家的顽强精神,来提高物理学习的能力和成绩。

第4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习有兴趣,便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学习效果自然就好。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物理。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重视物理实验。提高学生兴趣

1.通过趣味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思索的欲望。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用学生十分熟悉的物体、玩具做实验,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时时牵住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流体压强与流速》,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谁能使开口向下漏斗里的乒乓球不掉下来”学生一听,顿时来了本文由收集整理精神,有几个平时较顽皮的学生此时也跃跃欲试。结果很多同学都是吸住球,我说:“谁能吹气而球不掉的?”很多同学都说“不可能”,这时,我找了一个同学用力向下吹气,结果球没掉,大家特别差异,我及时引入本节课。在这一节课中,同学积极探索、思考,比较好的理解和掌握了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相关知识,以及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比较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欢笑声中感受了学习物理的乐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兴趣。

新课程物理教学方法多样化是时代的需要,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实验法、讨论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尤其实验教学中应突出实验、观察与操作的趣味性,用实验的趣味性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在实验操作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知识,巩固技能。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变成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利用计算机、投影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重现实验的基本情况,把静态变为动态,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将演示实验尽可能变成学生实验,让学生动手的机会多一些。这样做,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兴趣。

3.改进实验,重视自制教具和小型实验的开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有很大一部分在于物理实验的趣味性。如能用好实验手段,则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在“电荷”一节的教学中,首先出示一幅在吹塑纸上的图画,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图上。然后,我对着图对学生讲:花盆里有株花枝,但是花枝上没有绿叶和红花,我用薄纸剪成花和叶子。现在不用胶水,能不能把花和叶子贴上?(我手拿一片绿叶剪成的叶子向画面上贴,叶子不能被吹塑纸吸附,飘落在地上。)叶子没有贴上,怎么办呢?急于想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激发了每个学生创造思维的动力,使学生思维活跃。学生带着疑问听完此节课后,我再重复提出上面的问题,这时全班有90%以上的学生举手,表示能解决。然后我叫一位学生上台来表演,他拿着塑料布在画面上摩擦几下,然后拿着绿叶和红花向画面上适当的位置靠近,花和叶子都被吸附在画上。此设计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的特点,因而能很好地抓住学生思维的起点。我们可以从自制教具和小型实验的开发上寻找农村和城市物理教育的平衡点。从当今世界的物理教学改革中,对教师自己设计和制作的教具和低成本实验非常感兴趣。因为这种教具和实验对学生来说,比较亲切,参与的吸引力强,简单明了,易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富有创造教育的因素,且成本低廉。在课堂的引人中,在随堂实验中,在课后作业中和在课题研究中,都可以有自制教具及其小型实验的用武之地。例如,我们可以用塑料可乐瓶做液体压强的实验,用纸片演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验等。有利于加强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学用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广泛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入学习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

一定要注意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指导生活实践的意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到物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学生对物理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才会更加努力的学习物理。如:讲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以杆秤为例,让学生分析出“小小秤铊压千斤”的道理,并可进一步提出这样一个常见的问题:有的不法商贩“扣秤”通常采用哪些手段?利用了什么原理?接着引导学生列出“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画出杆秤杠杆示意图。通过这个例子,学生感觉道这部分知识很有趣很实用,自然兴趣盎然。对“杠杆平衡的条件”也会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运用自如。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可看看自行车,它哪部分是杠杆,哪部分是轮轴,然后进一步观察这些部分是如何协调运用的。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了物理知识,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创造学习的乐趣,饱尝成功的喜悦。

三、用教师丰富的情感和生动风趣的语言。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1.带着积极热情的微笑走入课堂。

2.带着热爱和谐的心情走入课堂。

3.带着生动形象的语言走入课堂。

4.带着幽默风趣的智慧走入课堂。

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讲授物理学家逸事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第5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优化;兴趣

对学生物理学习调查和每年的中考教学效果反馈分析中,我们发现接近半数的学生物理成绩很差,且比其它科目相差较大,呈现出学科间的显著不平衡。问他们为什么学物理收效不大?很多回答是对物理学科没有兴趣或兴趣不大。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自然就成了物理教学不可忽视的课题,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我们抓住教材、教法、课内、课外,从多个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1 优化课题引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刚开始接触物理的八年级学生来说,课题的引入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一些物理现象就在眼前而学生并不注意,因此在引入课题时结合具体情况以巧妙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提出问题无疑将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引题时可以以诗句、故事、谜语、俗语等唤起学生的兴趣,如讲运动的相对性时先朗诵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讲浮力时可以讲述死海不死,以及伽利略解开王冠之谜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有了探知的欲望,对下一步教学将起到良好的铺垫。其次,还可以利用本学科的一大优势――物理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浮力时,我先问:缝衣针放在水面上,能让它像麦杆似的浮着吗?很多学生认为这是不可能的,那么让学生做实验“水面浮针”就可以改变学生的看法:取一碗水,拿一枚细一点的缝衣针,稍微抹上一层猪油。在水面上放一小张能吸水的纸,再在水面上轻轻的平放一枚缝衣针。等这张纸完全湿透后,轻轻按下纸的四个角,使纸慢慢沉入水中,这时候钢针却漂浮在水面上。放吸水纸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针对水面的冲击。事实上,每当教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时,每一位同学都在伸长脖子全神惯注,后面的同学甚至还会站起来,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教材内容,巧妙安排现象明显,富有趣味的物理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

继问题提出后,已经唤起了学生的兴趣,此时应趁热打铁从现象向本质从引起兴趣向提高兴趣过渡,这时课堂的组织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应特别注意教学民主化、平等化,只要做到“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走路”给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都予以发挥,那么物理教学的枯燥无味将荡然无存,真正能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要参与”,要体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平等师生关系中的首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敢于质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才能得以闪烁。在一次《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教学中,在实验探究的交流阶段,学生们在实验后大都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我记得当时有一位学生主动站起来说:“老师,我发现烛焰在平面镜中成两个像”。听到这话许多同学当场就发出笑声。我当时只感到心中有一股兴奋的劲头往上涌!多细心的学生呀!因为我们所用来做实验的平板玻璃有一定的厚度,所以烛焰在两个平面发生反射后所成的像并不重合。我面带着惊喜的表情,当场表扬了这位同学,要求其他同学重新仔细观察并在课后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要将自己的结论在下一节课中进行交流。当时实验室全部的学生都兴奋不已,马上重新投入到实验中去。我认为,只有一种开放的、平等的氛围之下,学生的积极性才会调动进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会跟教师一起体会和分享教学成果,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对知识的渴求,并会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因此,教师构建平等融洽的课堂氛围,树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意识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在课堂操作中提高学生的兴趣还需要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物理知识和较高的文化修养,同时物理教师还应该具有高强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教学能力,使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得以发挥,兴趣得以提高。教师应深挖教学中的情、趣、理,采取富有魅力的语言,触类旁通的知识打动学生,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并有意识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学生的展示天地,如让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上台板书演示实验、示范朗读、分片讨论和小组竞赛等。在充分提高学生兴趣时,那物理教学成功金字塔的基础将建立的十分稳固了。

3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加强了学生的兴趣

作为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将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激发,课外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利用学校校园网络,创建物理教研组主页,转贴科普知识文章,设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讲座栏目,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小论文,向学生征集创新作品;也可以组织学生组成科技创新兴趣小组加以辅导,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小发明小制作 .。同时,学生通过课外活动,就仿佛进入自己的展示天地,在属于自己的王国内施展才华,对自己设计的小制作而陶醉。如学生背着太阳喷雾看到了自制的彩虹,用自制的液压秤称出了自己的体重。用三块木板搭成浮桥使自己渡过了小沟,用自制的弹簧测力计鉴别出不好的首饰等,此时对课堂学到的知识不再怀疑,对更多的知识都想探究个够,甚至觉得物理知识浅显,大有茅塞顿开之感。此时的老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激励和鼓励,力争使课外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学生的兴趣激发后,“比、学、赶、帮、超”形成时,物理教学必将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物理教学必将走向成功。

4 联系实际升华学生的兴趣

第6篇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走过的一段心路历程老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是同等的,二者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中的行为与表现往往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最首要与根本的就是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老师发自内心地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学生真正喜爱老师、尊重老师,才能营造一个轻松有效的教学环境,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试想,如果老师对待学生苛刻,无故责备学生,对学生的问题漠不关心,那么学生必定对该老师与其所教课程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又何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老师要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进行讲授,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并做到关心学生和热爱学生,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与学生之间一定会架起一座感情的桥梁,学生从最初的喜欢老师慢慢的喜欢上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付诸行动,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老师上课时要精神饱满,衣着得体,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扬教学民主,尽量多留出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思想,展示他们就某个问题所收集的广泛的材料和得出的结论,鼓励不同的同学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他们相互讨论、相互发现别人思路或结论的错误,并通过集体讨论得出统一的正确的结论营造和谐快乐、活跃的课堂气氛,建立融洽的、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思想上的,生活上的困难,给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精心备好引入环节,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上好一节课也是如此,新课的引入环节对于上好整节课起着关键作用,如果老师在课堂的导入部分抓住了学生初萌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那么便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整节课的兴趣,引起学生对该节课知识的注意另外,老师在设计导入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教与学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把相关的知识点通过你的引导使学生学起来觉得易懂,让学生能轻松地参与进来

巧设问题情境进行导入导入新课时可通过设置相关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在气体流速与压强关系的教学中,让一个学生到讲台上做这样一个实验:在倒置的漏斗中放一乒乓球,用手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提问学生:现在将手指移开,乒乓球是否落下?这时很多同学都认为球会落下实验结果出乎学生的意外,球并没有落下,而是悬在漏斗中学生在惊诧中感受到实验的神奇,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由此,带着问题进行新知识的探究,这样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长久不忘再如讲《摩擦力》时,演示“筷子提米”实验在杯里装上大杯米,把一根筷子插入中间,将米压紧,加少许水,过一会儿,拿起筷子就可以把整个玻璃杯提起这时学生产生好奇心,为何一根筷子可以提起一玻璃杯米呢?接下来的整堂课,他们都会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演示有趣实验进行导入有趣的小实验可以把学生带进一个变幻的知识天地,使学生感到物理这门课又重要又新奇,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如讲浮力时,学生认为是密度比水大的物体都不能飘在水面上,这一错误观点在学生脑海中几乎已经形成定论,为了纠正这一错误观点,可以先把一团橡皮泥扔到水中,下沉再把橡皮泥捏成小船的形状,小船居然能够漂浮在水面上,这一现象让很多同学们大吃一惊,与此同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唤起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和决心

三、加强实验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激发学习兴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任何物理知识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因此想要上好物理课,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另外,物理学科由于其知识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与枯燥,此时如果用实验引趣,必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讲“大气压强”这一节时,通过演示这样一个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力:在一只大试管中装上水,又将一只口径略小的试管压入大试管中并倒过来,小试管不但不会掉下来,反而慢慢上升了这种看似有违常理的现象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科学探究中培养兴趣很多学生都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顺应学生的这一心理,有利于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中,安排了19个学生分组实验,211个演示实验和若干课外小实验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包括课下所做的小实验;可以使用课本规范的器材,也可由师生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如用铅笔和头发练习长度的测量方法,用塑料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清洗后的医用注射器做大气压实验,用废弃的玻璃条做成“万花筒”,观察物体在不同情况下的成像情况等等对于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时,成立实验小组,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课程设计,适当安排实验任务,通过布置任务,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在实验的操作中锻炼学生自主思考、排除错误、探究答案的能力,实验结束后组织讨论,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又可以增强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穿插物理学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物理学知识往往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很多学生都感觉比较难理解,但是和物理知识原理背后的历史、人物、结合起来,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知识的由来,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受到名人故事的鼓励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物理学史故事,不仅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且能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家研究物理、发现规律的过程,拉近学生和物理学家的距离可以讲一些中国传统物理学经典,例如通过匡衡凿壁借光讲解“光的传播规律”,通过“曹冲称象” 讲“浮力知识”等也可以通过科学家的奇闻趣事鼓励学生如讲述磁现象时,可用孩提时代的爱因斯坦在看过父亲拿来的一只罗盘后,便唤起他自幼即欲探索自然奥秘,“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知精神,以之诱导学生透过物理现象,寻求物理现象的本质、规律讲《欧姆定律》一课时,可简单介绍欧姆在经济状况和实验条件极差的情况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花了十几年的心血,研究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简捷关系;让学生阅读《安培――刻苦学习专心致志的科学家》,通过安培失学不失志,振奋精神,坚持自学成为著名科学家的过程,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五、介绍前沿科普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7篇

关键词:兴趣;激发;物理学习

兴趣,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它是由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而来的,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是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一种可贵的动力。求知欲是指人们某一方面知识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情倾向,是对学习、了解、掌握新知识的渴望,它是好奇心的一种深化,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可见,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兴趣在人们获得成功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兴趣在中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它会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情绪体验;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进入初中后,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接受初中教育的条件,随着知识、经验、技能的不断丰富,他们已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的要求,这正是对初中学生进行兴趣培养的最佳时机。在学习中学生对某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许多科学家、发明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有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中学生的兴趣状况分析

农村中学生的兴趣状况大体有三种:(1)对物理学习的直觉兴趣,他们只满足于被新奇的物理现象所吸引,希望看到鲜明、生动、直观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试验。比如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认为烧水的锅只能是金属做的,当教师用牛皮纸叠成一个小纸盒,问学生能不能用它来把水烧开时,学生都说不能,当“纸锅”真的把水烧开时,学生惊奇不已,并产生浓厚的兴趣。(2)对物理有操作兴趣,学生要求通过自己的活动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施加影响。笔者在讲解声音传播时让学生做这样一道题:有一根装有水的足够长的水管,一位学生在它的一端敲一下,一位同学在另一端能听到几声?到交作业时,笔者发现有三分之一学生没完成,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做错。后来,笔者换一种方式重新布置:“今天要求同学们做一件事,两个同学为一个小组,―位同学在水管的一端敲一下,一位同学在另一端能听到几声?”下来―问,同学们不但都做了,而且都做对了。(3)对物理具有因果认识的兴趣,他们的兴趣中心已由认识现象发展到进一步探求现象变化的原因,理解它的物理实质,当知道一个物理现象的原因时又想知道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也就是对事物的因故关系特别感兴趣。学生平时总爱追问为什么,常常是这种兴趣的表现。

三、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兴趣像柴,既可点燃,又可捣毁。”如果教学方法恰当,学生对物理课的内容发生兴趣,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反之,则把学习看成是精神负担,效果必然降低。为了激发学生乐学物理的兴趣,近年来,笔者有这样一些尝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1.通过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直觉兴趣

实验的变化、新奇的刺激等是维持注意的必要因素,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教师应充分利用已有条件进行教材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应当注意的是,在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索,通过学生动眼、动手、动脑,激发学生高层次的兴趣。例如,在研究“液体的压强”时,可组织学生开展模拟帕斯卡实验。用一塑料袋装满水,塑料袋“安然无恙”,然后,在袋中倒出部分水,再在袋口上扎上一根塑料管,将塑料管竖直后,把水灌入其中,塑料袋裂开,水喷涌而出。学生通过亲身活动,兴趣盎然,也很好地理解了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例如研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大小变化的关系”时,利用探究式教学的原理,在做实验前,让学生通过青藏高原煮饭“烧不熟”的现象,猜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操作,将烧瓶中停止沸腾的水通过抽气机抽气后,又重新沸腾,证实了学生的猜想,学生很高兴。但教师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将烧瓶密封后浇上冷水,这时瓶中的水又重新沸腾了,这一现象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剖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原来在烧瓶上浇冷水后,瓶内密封空气温度降低,压强减小,使瓶内热水沸点降低,水的温度超过现在沸点而重新沸腾起来。通过这样的探究和实验过程,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观察、分析实验能力也逐步得到提高。

2.通过分组实验和小制作培养学生的操作兴趣

第一类是根据标准规定的要求,组织学生完成学生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验素质。笔者在实验中采用了男女实验方法,促使男、女生自己动手,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二类是穿插在各节课文的实验,即教师演示实验。由于此类实验受到光线、仪器诸方面因素影响,致使学生对实验现象数据等观察不清,为了克服这一缺点,笔者在教学中尽量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她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三类是实验习题。有些习题学生很难从理论上说明,即使教师从理论上说明了,学生也不信服。如果改用实验,其现象就一目了然。如,在处理“把船上的石块放液面如何变化”一题时,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出“液面下降”的现象,然后再从理论上阐述“下降”的原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类是每章后面都有的小实验(包括小制作)。这是检验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培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重要途径;此类实验教师要认真组织和指导,让学生独立或以实验小组来完成,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使他们在知识海洋里自由探索。

3.利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因果认识的兴趣

在学习活动中,创设具有探究兴趣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实践证明,教师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或者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提出的问题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十分有效的。如,在“浮力”一课中教师提出:铁块放人水中会立即沉下去,为什钢铁制成的万吨轮却不会沉下,还能装上大量的货物呢?这样的问题会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学习“重力”时,笔者要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地球的重力突然消失,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积极思维,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设置具有探究兴趣的疑问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学习物理时就会产生内在的兴趣和快乐。

第8篇

二、物理是很有趣的,但有些时候,老师为了讲清某一物理规律或物理情景,考虑到知识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经常会进行大段描述。这是理解较高层次的知识所必需的,也是物理的“理”性所在,因此课堂气氛可能不象小学时那样“热烈”,对这一应该有思想准备。最重要的是思路要清晰,同时自己要尽快养成这种严谨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中学阶段解决的问题多为“理论意义”上的实际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注重问题本质,不要因细枝末节影响对问题的解决。

四、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上大脑要高速运转,对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要自己去考虑,不要等老师去“灌输”。课后,不要仅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复习、作业、小实验等任务,要主动针对自己的实际,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时间。

五、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在学习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学会对知识进行梳理和重新整合,把杂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将它变成自己的东西。比如每学完一章,都要试着用二三百字去概括其主要内容。

六、从某种角度看,课本中的习题可以把正文不好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习题的形式体现出来,是课本正文的延续和补充,因此,要把它放在与正文同等重要的地位。实际上,许多物理试题包括中考试题就是对课后习题稍加改造而成的。对课本中的选学内容、阅读材料、研究性学习等,要认真对待千万马虎不得,因为在考试中经常出现借用其物理背景或某一知识点命题的情况。

七、学习新课时,应把注意力放在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对物理思想的把握上,而不应急于做大量的习题,绝不能把老师讲例题、学生做习题作为学习物理的核心。习题要做,但每做完一道习题,都要要总结一下,看看通过做这道习题,自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有哪些新的体会;检查自己是否能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题中所给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及产生的原因、有关条件等是否能独立地弄明白,能否独立地进行逻辑推理。每做一道习题,都要力求在能力上有所提高。做习题,贵在精而不在多,不要一味追求做题数量,钻难题,陷入题海。

八、在观察课堂演示实验和进行学生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自己识别器材和仪器的能力,在实验误差太大的情况下,能自觉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实验以减小误差。要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遇到问题,要善于用实验来探讨和验证。从某一层面上讲,这也体现了一个人的创新思维能力。

九、初二物理学习不要求一步到位,刚刚进入初二就“瞄准”中考,做大量类似于中考试题的题目,不但能力得不到提高,反而会影响自己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

第9篇

关键词:学困生;心理障碍;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106-02

长期以来,困扰初中物理教师的问题是初中学困生对物理的消极和厌倦,甚至放弃,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教学内容增多,物理科学困生的不断增多,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冷清,甚至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出现此不良现象虽然与很多因素有关,但主要是相当多学困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产生对物理的恐惧症。因此,如何排除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引导其走出心理误区,激发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显得格外重要。

一、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表现

(一)压抑与对抗心理

首先,当前以知识,学历为谋取职业的环境中,社会竞争空前激烈,一些家长出现“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急切心理,无形中加大了对子女的学习压力。其次,虽然目前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还有很大的潜流,学校评价标准单一,也暗示教师要拿出“喜人”的教学效果成绩单,教师的压力便自然而然转嫁到学生的身上。再次,学困生在同学之间的竞争中也是落后者。这样便构成压在学困生身上的“三座大山”,沉重的压力,让其产生心理的焦虑号忧伤,甚至产生对抗情绪。而物理是到初二才开设的新科目,往往教师的热情得不到支持和回报,便责备学生,因此,他们对物理的对抗也显得特别严重。

(二)放弃与从众心理

学困生往往在初一阶段已感受到多学科的压力,已力不从心,学习上消极态度,这时一般不会对新开设的物理学科产生兴趣,有的心理早已默认要放弃这新的学科;也有的同学在刚接触物理时还勉强支撑,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公式、概念、符号以及应用推导不断复杂,感觉越学越模糊不清,于是便只能是割舍。另一方面,学困生大多数有从众心理,对班中优秀生是可望不可及,无法竞争,也缺乏追赶的信心,一旦消沉便与班中一些不想读书混日子的同学为伍,正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久而久之,其在小团体中形成统一的思想意识,物理是后来开设的,课程也相对较少些,便首先放弃。

(三)轻视与畏难心理

学困生成绩不理想,在初一阶段时,老师便对其反复教育引导,每每强调“语文、数学、英语”的重要性,在考试中的分数值占的比例较大,这样暗示他们要分清主科和次科。这时学困生往往会认为为“主科”都学不好,还顾得上物理这样“次科”吗?也有的学困生错误认为,物理是无关要紧的学科,甚至有的家长早已为其定下以后学文科,不用考物理,轻视物理便自然成章。学困生往往抽象思维较弱,推理运算能力偏差,动手实验操作能力较低,而物理学科特点,也让他们自感困难,容易学的科目尚且学不好,还有能力学好较难的科目吗?畏难的心理让其望而兴叹。

(四)记忆与思维心理

物理学科需要较强的记忆力,物理记忆是参与解题活动的基础,其中物理的概念、公式、符号特别多,而且较易混淆。在演算、实验、解题中常要运用,而学困生绝大部分恰好就是记忆力较弱――识记较差和容易遗忘,因而产生对物理的恐惧。物理学科也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检查,其公式、原理、推导、应用题的演算都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这样也给学困生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因此,他们听课时常常产生晕轮效应,其思维无法与教师讲解同步,而处于茫然状态。

显然,学困生在学习物理科的心理障碍有源于客观原因,也有源于主观原因;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针对上述现象,寻找应对策略,以有效消除心理障碍,调动其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来关注物理科,这是每位同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应对策略

(一)关怀与鼓励策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特别对待学困生,教师应像父母一样关爱他们,应像姐兄一样帮助他们,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们,要成为他们学习上的引导者、生活中的朋友,以消除其学习上的自卑感。在课堂上时时关注他们,调动参与教学活动,弃除霸气,威严的面孔,以和颜悦色的表情,低调、幽默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创造轻松的课堂。鼓励他们摆脱负担,积极回答问题,善于发掘闪光点,适时提示启发。这不仅提高师生互动的正面效应,也调动了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在生活上,创造更多的接触机会,主动与其心灵沟通。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向学生传递关怀、鼓励和信任。例如,给他们一个微笑、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或约他们打打球,下下棋等,在轻松的活动中暗示和激励他们学习热情。

总之,要真心对他们的关怀和鼓励,持之以恒,循循善诱,当他们心里接纳老师时,师生之间架起情感的桥梁,会逐渐消除其压抑和对抗心理,产生对我们所教学科的热爱,自然会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目标与榜样策略,调动学习物理的信心

学困生往往因为没有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所以学习上就显得松散、懒惰。给学困生拟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是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可在开学初召开学困生座谈会,对其提出学习物理科的总目标和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方面的要求。例如,上课留心听课,依时完成作业,坚持预习和复习,做好笔记等。为了确保目标、计划得到落实、必须让其写成书面形式,促使其时时警醒、对照。同时,每隔两周要做一次总结:挖掘亮点,肯定其取得的效果。树立榜样,树立典型,对学困生来说作用很大。寻找一个学习态度认真,进步明显的典型作为教育的榜样,通过其介绍学习经验、学习方法,鼓励其他同学模仿和借鉴。

对学困生要做细致的工作,一旦把其心思引导到学习方面来,让其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通过树立榜样,以点带面,利用“从众心理”积极引导。无疑大大调动学习物理的信心,达到消除其放弃的心理障碍。

(三)帮扶与辅导策略,提高物理学科成绩

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特别是班中优秀生这一资源,在班中建立几个学习小组,安排学困生加入到学习小组中,让其与优秀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互相促进,同时指定优秀生对其进行督促、扶助,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各个小组之间开展考核评比活动,激发每个小组的竞争,每位组员的学习热情。另外,要根据学困生的特点,对其进行“开小灶”的个别辅导,有效解决听课茫然的问题。可以拟定好一个辅导计划,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的训练,不仅要补回缺失的知识,还应指导学习方法和矫正学习态度。

通过帮扶与辅导,让学困生感受到师生对其关怀,在学习中的疑惑得到及时化解,感受到学习在不断进步,推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其轻视和畏难的心理,有效地提高物理学科的成绩。

(四)优化与直观策略,培养学习物理的思维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中的主阵地,优化教学设计显得很重要,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内容,更应备学生。注重照顾学困生,调动其参与学习的意识,对略有抽象难理解的概念、公式推导、运算等,有时要采取象放电影、电视中的慢镜头,小步子,甚至倒退的手段,给学困生搭起思维的小台阶,使他们拾级而上。要从实际出发,有时要适当调整教学目标,降低起点,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采取分步讲解。另一方面,要尽量增加演示实验、幻灯、挂图等直观教学,增加感性的认识。比如教“电压”一节,用“水流、水压”现象进行演示的类比,能直观看到,进而理解“电压”的概念,并引导理解与“电流、电阻”的相互关系及掌握相关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