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乐理教学的重要性

时间:2023-06-30 16:08:00

导语:在乐理教学的重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乐理教学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理论知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1-0139-01

音乐理论知识是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在目前高校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对音乐理论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也不够的现象,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学习音乐就是会唱歌。正是由于这种错误观念的存在,使得音乐教育的发展受到了阻碍。本文针对高校音乐教学的这一现状,分析了高校音乐教学中音乐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音乐这门学科,并在音乐道路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当前高校音乐理论知识学习现状分析

高校音乐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内容广泛,涉及到音乐历史、创作理论、音乐理论基础和音乐美学等等,这些都属于音乐理论范畴。音乐理论知识内容是学好音乐学科的根基,只有稳固扎实根基才能更好地将其应用到音乐艺术的实践中。在音乐教育中,错误观念的存在严重阻碍了音乐发展,例如片面地认为学好某项音乐技能就是学好音乐了,这种观念的存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重视音乐乐理的学习,这种趋势逐渐蔓延到各个高校,同时当下很多高校开始弱化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即使抛开学生个人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也必须承认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都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比如希望自己在音乐的道路上有所作为并突破自己,或是希望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等等。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需要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而扎实稳固的音乐理论知识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从目前的音乐教学来看,学生们无论是受到周围环境影响还是自身观念影响,都在无意识间偏离了自己的目标。学生仅会唱歌或某种技法和乐器,在音乐的学习中缺乏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这样一来,学生无法在音乐的道路上超越自己并走得更远。学生忽视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但影响了学生对音乐领悟,同时更严重地阻碍了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

二、加强高校音乐理论知识学习的几点建议

(一)合理规划音乐理论知识学习。在高校音乐理论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规划音乐理论教学的时间,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到更深层次的音乐理论知识,感受到艺术的熏陶,为学生以后对音乐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学生而言,在音乐学习中重视音乐实践而忽视音乐理论知识是不行的,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就好比砍柴磨刀的时间,不但不会耽误音乐技巧的学习,而且还会对音乐技巧的训练和音乐知识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音乐理论教学中要合理安排,同时还要与实践相结合,合理分配理论学习和实践课堂的时间,这需要校方积极配合,适当地对音乐课堂进行调整,将那些不必要的内容从音乐课中剔除,为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知识提供一个有利的平台。

(二)重视音乐交流和借鉴。高校的音乐教学其实与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有很多的共同点,在文化课学习中重视文学借鉴和经验交流,这在音乐课程学习中也是适用的。在音乐学习中借鉴他人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与他人交流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理论功底和理论知识都相对薄弱,加之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缺乏相关经验,在发现和总结音乐规律上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应仔细的研究和思考音乐前辈们的成功经验,并可以将其应用到自身的学习中,在音乐知识的学习道路上找到一条捷径前行。但还有一点需要学生注意:借鉴前辈的成功经验并不代表抄袭和照搬,同一种成功方法不可能适用于所用人,学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深入思考,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这样在音乐学习中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音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音乐是人们内在修养的表现形式,是提升人们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音乐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真正地表现出来。根据表现环境和方式的不同,其音乐的表现效果也不同,从上文中我们了解到,音乐理论对音乐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音乐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和前提,音乐实践又是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检验和印证,在音乐实践中会产生新的理论知识,两者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关系,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音乐教学中,音乐理论知识学习作为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地探索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并深刻认识到音乐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才能够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在音乐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同时确保高校音乐教学不断地取得突破,从而促进我国艺术教育事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现行课程设置的主要问题

(一)课堂形式与培养目标脱节,学生一专但不多能,偏科现象严重

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堂形式来看,过分强调个人的主专业,而对其它课程都不太重视,这明显与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脱节。如声乐、器乐等技巧课一直在沿用音乐专业院校“小课”的教学形式,专业教师在授课和考试评价过程中也存在对副修专业技能要求偏低的倾向,这就造成了学生只重一专但不多能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毕业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师范性特点薄弱,音乐技能类课程与理论类

课程对比失衡,缺乏针对性强的教学实用课程音乐教育是理论学科,在培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时候理当更加注重理论课的教授,而现实中专业必修课的课程中涉及音乐学理论的比重过小。音乐教育理论课程所占比例与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德国、美国相关课程大约占到总课程的25%-33%,而我国这方面的比例大约只有10%-16%。高师音乐教育往往忽视了教育学、心理学科课程,严重影响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从事教育行业的素质结构。有些在学校里的优秀学生,却很难胜任基础音乐教学任务,不知道该如何教书。其重要原因便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以及教学实用技术的匮乏使然。专业方面,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知识与技能课应有别于音乐学院的专业课程。器乐、声乐等技巧课的教学应将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法融入到技能、技巧的训练中;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应更多地贴近中小学的音乐教学,而不是向音乐学院的作曲专业看齐。避免出现过于偏重学科体系的系统性,而忽略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避免出现钢琴程度较高却不会弹即兴伴奏等种种学习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教育理论课程与教育实践课程的教学是实现师范教育的根本途径,师范教育的特色性也恰恰体现在此。专业必修课的教育类课程中有些课程是必须与实践紧密联系的。

(三)教育实践类课程脱离实践,导致学生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的能力不强

教育理论课程与教育实践课程的教学是实现师范教育的根本途径,也是体现师范教育特色的课程。教育类课程中有些课程是需要紧密联系实践的,然而这些实践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脱离实践的问题。从而致使许多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合唱队的组织、排练与指挥,在舞蹈编创尤其是对为歌曲伴舞的创编,以及军乐队的组织与练习等方面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实用知识相对欠缺,为实际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诸多不便。

(四)缺乏相应的文化底蕴,影响了自身形象

即使一个能弹、能唱、能跳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也存在着专业素质过关而文化基础过于薄弱、综合执教能力相对欠缺的问题。如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不强,板书的规范性与逻辑性差,知识面狭窄,教学语言过于贫乏,读写中出现错误,缺乏最基本的地理、历史、文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参与教学研究活动能力较低,积极性也不高。科研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较低以至于不能参与论文交流活动等等。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音乐教师的职业形象,严重妨碍了教学质量和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

二、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对策

(一)改变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沿用音乐专业院校课程体系的状况

音乐学院所设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师范类所设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一样的。由于师范音乐专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所以,师范音乐专业教育因兼顾育人性要求在音乐这个大系统中在对待音乐教育的共性特征方面的比重要低于专业音乐学院,由此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难点重点也是不一样的。师范类音乐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把握理论知识、技能,而且还要求学生要善于传授知识,具有明显的师范性特点。

(二)加强综合性课程建设,压缩专业必修课中专业技能类课程,增加理论课时间,鼓励开设选修课程

对于艺术课程来讲,一般人,包括艺术界的很多人都认为,艺术是师傅带徒弟,技能是关键,是靠技能吃饭的。这样,过分地强调技能课程在今后工作中的作用,往往忽视理论课对专业技能课程的作用。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理论功底怎样,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从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经验分析,综合性课程建设将是高师音乐理论课程改革的趋势,它可弥补分科过细造成的缺憾。综合性课程的特点是大量交叉学科的横向综合,整个学科体系将更加完善成熟。高师所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是开放性的具有多项技能的人才,因此在课程方面不仅要注重本学科专业音乐知识,还应介绍课本以外的中小学音乐课程内容。例如,声乐教学除练习声音的技能、技巧外,可增设儿童、少年歌唱技能、技巧课程,合唱教学可增设童声合唱教学,音乐欣赏教学可增设儿童音乐剧欣赏;为了满足中小学管乐队或弦乐队排练的需要,还应设配器课或乐队合奏课;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中小学生家庭电脑的拥有量已达到一定数量,学生具有一定的电脑应用技术,因此开设MIDI音乐制作课也很重要。另一方面是在主干课程中加进教学法的内容,如钢琴课中的钢琴教学法、声乐课中的声乐教学法等等,并在各门课程中都强调结合中小学的教学实际进行教学。

(三)实施多元音乐文化教育

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世界音乐教学是当今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也是发达国家音乐教育的热门话题。就我国而言,建设以多元文化价值观为基础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亦将成为必然。我们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有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其中要把握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每一种音乐传统都有其自身的传承过程,并根据其音乐概念和非音乐概念产生着自己的教育学、教学法,柯达伊、奥尔夫之类的教学策略已经显示出为民间音乐传统局内人所借鉴的可能性,但这并不能说,这类基于民间音乐相结合的教学法对其他所有音乐文化都是适用的。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阅读能力,策略

阅读是思考、是理解。数学对于培养人的分析能力,提高人的思维品质,有极高的教育价值。数学课的阅读教学,正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语言叙述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的。

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

1.1 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知识是无止境的,在当今迅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更是提倡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而一个人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长大成人后在知识的海洋里只有靠自学才能进一步吸取知识。而要自学的前提必须要学会阅读,当今各种媒体,书本,报纸,网络等等都是探求知识的渠道,这些媒介就是一个不会说话的老师。有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1.2 阅读可以开阔思路,拓宽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新教材中,每一册都出现了阅读材料,而阅读材料中的内容与教师的教学任务或者说考试要求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各个教师在处理阅读教材时各不相同,有的点到为止,有的索性不讲,而大多数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与习惯都不会去看的。其实这些材料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1.3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个别化学习。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实际上,一个班里的学生的基础是参差不齐的,教师的授课内容满足不了那些对数学特别有悟性的学生,于是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对他们来说显的格外重要。

1.4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

教学过程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上课循循诱导,深入浅出,讲完后让学生翻开课本做练习,把教科书当作习题集,这导致教师讲的精彩而有一些学生成绩不理想。实际上,新课标要求我们的老师必须要注意:“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是国外也是如此。如法国:“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指出“教师应该关心学生对数学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几点做法

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包括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里活动因素。同时,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但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学生阅读数学不会像阅读文艺小说那样轻松有趣,相反会感到枯燥乏味,因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坚持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对于一些难度不大适宜学生阅读的内容教师都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让他们阅读,合理安排出学生阅读的时间和阅读方法。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内容编拟出阅读思考题,让学生有目的的带着问题去思考,根据学生阅读时的情绪,及时进行组织教学,调动学生阅读时的注意力。

2.2 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数学阅读时,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反复阅读。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不能一遍过,而要反复仔细阅读,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对相近概念的定义要细加仔细比较,辨别异同,对于公式、法则要理顺思路,分清步骤。

数学阅读过程指导学生读写结合。如在阅读时碰到重要的或一时难以理解的概念,公式或是其中的一些字、词,可以作一些具体的记号,以示注意。对于一些遗忘的或不理解的概念时要有自己去查书或问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时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2.3 教师应有选择性地布置阅读内容。

选择阅读内容时,除了选择学生通过阅读能理解掌握的内容之外,主要是为了控制时间。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养成阅读的习惯,学生的有意注意坚持的时间不长,容易疲劳。无选择的将每一节课的内容都让学生阅读,并都安排在新课的讲解前,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死板的模式,学生会厌烦。

2.4 采用读、讲、练三结合的方式。

一般地,在阅读数学概念定义后,要求学生能准确的叙述。阅读公式、法则后,除了能用文字语言叙述外,还要能用符号语言表示。阅读公式、法则、例题、概念、定义后应该多练。

2.5 推荐课外读物。

第4篇

关键词 阅读疗法 心理健康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the Importance of Reading Therapy i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Quality Education

CHEN Li

(Library of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Abstract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quality. Then, in order to better develop the function of reading therapy, help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healthy psychological system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to develop reading therapy in the college libraries and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reading therapy.

Key words reading therapy; psychological health;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大学教育是一项全面的、系统的教育工程。作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竞争显著加剧,直接导致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日趋严格。学业的压力、人际敏感现象以及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等问题均从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2009年初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调查结果显示,在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中,大学生的精神问题最为严重,且以抑郁症最为常见。①因此,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开展相应措施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各所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如何利用其丰富的馆藏资源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在这种情况下,阅读疗法逐渐受到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

1 阅读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与一般青年相比,大学生有着更高的抱负和追求,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期望值也相对较高,在现实社会中其面临的发展压力也相对较大。而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所以在面临新的学习环境、自我管理、人际交往以及就业发展方面均不可避免地产生或遇到各种困惑,进而可能出现不同的负面心理反应,甚至有一些人因为过度的自卑、抑郁、焦虑、失望等负面情绪反应而中断学业,更严重者出现轻生现象。

阅读疗法也称“阅读治疗”“图书疗法”,于1916年由美国人赛缪·克罗色尔斯首次提出,并在医院、疗养院、监狱等机构中实施。其主要作用在于对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②直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人们对阅读疗法认知的不断提升和改变,其逐渐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转变并应用到对“正常”人的阅读指导中,不仅注重于心理疾病的治疗,更侧重于对心理问题的预防作用。③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阅读可以帮助读者从书中的内容中寻求不同程度的共鸣,或产生美的享受,激发读者不断提高对社会、人生的认知态度,改变处世观念,进而树立健康的心理意识,增强读者的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健康发展。据有关资料调查显示,70%的有心理困扰的大学生通过阅读来解决心理问题,这说明阅读疗法是大学生所认可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大学生排解自身的不良情绪反应,增强意志品质,促进全面发展。

2 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中心内容和具体步骤

2.1 建立有针对性的馆藏资源体系

高校图书馆拥有浩瀚的、丰富的馆藏资源,这些资源也是开展阅读疗法很好的“药源”。要想开展有效的阅读疗法,了解大学生最长求助的书目和期刊是首要任务,也是成功开展阅读疗法的前提之一。高校图书馆应通过调查、采访等手段,结合学校其他部门的指导意见,对大学生在应对心理困扰时选择的书刊进行调研,在确定阅读疗法的书目之后,有针对性地采购图书。以广东药学院为例,图书馆采编部工作人员在采购图书前都会通过调查问卷、采访等形式对各学院老师、学生的需求进行初步的了解,确定有关阅读疗法的具体书目,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各个部门的意见制定采购计划。

2.2 加强对阅读疗法的宣传,提高学生对阅读疗法的认识

多数学生在面临心理问题时都会不自觉地选择图书馆,通过阅读排遣心中的烦恼,然而事实上,大部分学生对阅读疗法没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图书馆应采取多种形式来扩大广大学生尤其是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对阅读疗法的认知。比如说,图书馆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广播站、宣传栏等渠道加强学生对阅读疗法的认识和了解,积极鼓励有心理困扰的大学生走进图书馆,帮助他们利用图书这种特殊的“药物”来缓解和调节心理情绪反应,促使他们在遇到心理困扰时主动地去选择阅读这种特殊的手段来排解心理问题,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3 建立完善的阅读疗法导读机制

在实施阅读疗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图书馆书目众多,学生在求助时往往很难精确地对症下药,导致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排解。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建立完善的阅读疗法导读机制,针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的阅读需求做好相应的导读工作,提高阅读治疗的总体效果。④首先,高校图书馆应组建专业的阅读疗法研究团队,培养专业的阅读疗法馆员。结合校区心理咨询师的意见,对图书馆资料定期进行整理和完善,由专业的阅读疗法研究人员或治疗师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阅读疗法的优点以及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书目和期刊;其次,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尽可能地从新生入学起就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普查,同时图书馆工作人员应与班级辅导员密切联系起来,对出现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帮助其制定详细的、有针对性的阅读计划,并阶段性地开展阅读交流活动,以便在及时发现问题的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最后,研究人员或校区心理咨询师可以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对学生的阅读质量或效果进行考核,并对其心理素质进行综合测评,对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的学生给予相应的鼓励和表扬。

3 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应注意的事项

3.1 开展阅读疗法活动应具有针对性

不同年级、不同群体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困扰,对阅读的心理需求自然也不同。只有根据不同群体的读者的心理特征和需求开展针对性的阅读治疗,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对于刚入学的大学生,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模式以及新的人际关系出现等新情况是新生在入学初期必然面对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可能因为无法适应这种新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图书馆阅读疗法研究人员应和学生辅导员密切沟通,根据新入学学生出现的这些共性的心理变动特点,针对性地推荐一些哲学、心理学、美学等方面的书籍,帮助学生通过阅读构建阳光、健康的心理环境,进而帮助学生快速平稳地适应大学生活。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就业问题是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增加的主要因素,图书馆阅读疗法研究人员可以向毕业生推荐一些就业报刊、人才交流信息、就业政策等书籍,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几率和社会适应能力。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群体,如家庭困难的学生,阅读疗法研究人员则要向他们提供一些励志书籍,引导他们正视家庭的困境,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生存和学业的关系等。⑤

3.2 在阅读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

有心理困扰,尤其是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普遍具有很强的自尊性、过度敏感或严重自卑心理等特点。对于这类学生,图书馆阅读疗法研究人员或咨询馆员应为他们保守秘密。

4 结束语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服务范围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阅读治疗服务是一种影响大学生心灵健康的深层次服务,而高校图书馆恰好是提供这项服务的有力执行者。作为一种新的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服务不仅具有推广价值,而且对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全的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 王维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阅读疗法功能新探[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2011.9(18):44-45.

② 热衣汗古丽·买买提.开展阅读疗法研究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J].知识经济,2011(6):148.

③ 周瑞华.开展阅读疗法,研究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2):74-77.

第5篇

一、乐理教育的目的及重要性

在音乐教学中, 基础乐理作为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前提。深入了解基础乐理有助于学生打下良好的音乐理论基础。艺术院校在教学方面不仅起到直接指导作用,还要起辅助作用,比如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音乐才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在音乐的学习中,基础乐理只是最基础的,学生还需要学习表演、和声、乐器的使用等,但是掌握好基础乐理是不可或缺的。乐理教育能纠正学生对音乐不是十分正确的观念, 让他们不是想当然的去理解音乐,而是从理论知识出发去理解。

二、乐理教育的教学创新

我国在教育方面一直都是运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在音乐教育上也是如此。音乐教育不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更多的是为了开发学生的音乐才能、培养音乐审美,然后让学生能根据学习到的基础乐理去开创属于自己的音乐。在音乐这种需要靠理解、靠灵感的知识领域,光靠自己硬背显然是不行的。可是因为目前教师还是以应试教育方式授课,教师主要是给学生灌输自己的理论。在课堂中,学生只能循规蹈矩的听课,仅凭教师多年累积的教学经验去理解音乐。这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得学生虽然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但是实际对音乐理论的运用并不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有效的沟通才能让教师明白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 学生也能告诉教师自己哪里不懂,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经过研究得出,在教学不能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不能只是照本宣科,不管学生接不接受这种授课方式,同时不能抱着只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行的心态。老师要关心学生的想法,尽量用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去教学,这样才能勾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困惑时稍作引导,这样能有效的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同时教师不应将自己的姿态摆的太高,这样会造成学生与教师关系的疏离。在教学中,师生关系很重要,学生喜欢这个教师,就会更认真的听课,教师也更容易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程度,积极调整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发展学生个性,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和尝试,为他们创造展示才华的平台和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课上带动大家的积极性,不约束学生的发言,这样他们就会逐渐的习惯抒发己见。不管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教师都应该耐心对待,然后用合适的方式去给学生分析对错。这样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重要性,也能让教师更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培养,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将学生分组,然后教师分配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开展讨论学习,这可以考察出学生的个体表现力、团队合作力。并进行小组比赛,比赛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培养竞争意识。倡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使得学生明白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三、教学模式的整合优化: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合并教学

(一)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的内在联系

在音乐这个学科领域里, 不仅只有基础乐理这门基础学科,视唱练耳也是基础学科。顾名思义,基础乐理主要是音乐的理论知识教学, 通过基础乐理的学习让学生能分清各种音乐旋律和声音。可以借助旋律的节拍节奏,还有编谱的和弦、转位来分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音乐表现要素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 为后面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而视唱练耳主要是关注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的音乐听觉。在音乐方面,乐感对一个音乐人来说尤其重要, 直接关乎这个人是否适合音乐发展与发展前途。视唱练耳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乐感,因此视唱练耳对音乐的学习和运用是十分重要的。

学习了基础乐理的理论知识, 还需要运用到实践中去。视唱耳练就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基础,而基础乐理为视唱练耳的理论指导作用。理论知识只能让学生从理论文字中感性的认识音乐, 可是视唱练耳能让学生在实践中直观的认识音乐。二者之间紧密联系,只有理论知识没有视唱练耳就相当于纸上谈兵。哪怕理论知识掌握得再牢固,不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学生既要很好的掌握理论知识, 又要懂得运用到视唱练耳中去,再将视唱练耳灵活运用到音乐实践中去。

(二)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的合并教学

虽然基础乐理和视唱练耳这两个学科在音乐实践中是紧密相连的,可是在教学中是分作两门独立的课程,由专业的老师分别进行授课。因为教学是分开的,造成课程进度不一样。但是在练习中,是需要这两门课相互结合运用的。尽管两门课最后的作用对音乐是相辅相成的,可是在教学中,两门课程内容上教学目的和任务有所不同,就造成了视唱练耳教师在授课中,没有结合基础乐理知识,这增加了学生对乐理知识学习的难度。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将视唱练耳与基础乐理合并为一门课程,在授课中,就能保持一致的进度。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视唱练耳实践中去,同时在视唱练耳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这不仅能让学生更透彻的了解乐理知识, 还能提高学生对乐理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的立体化:音乐理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 现在属于信息技术时代。因为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基础乐理的教学发展。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乐理和声乐、器乐、音乐欣赏相结合,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其中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关于音乐方面的视频、音频、图表等,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多媒体音乐课件将枯燥、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转为音乐的方式以立体化的形式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提前准备好课件之后,给学生上课会轻松许多,因为课件可以根据同学的意愿进行慢动作播放或者反复播放, 就不用教师亲力亲为的示范给学生看。而且利用课件能够准确每个音调的高低和频率的快慢,不会对学生造成误导教学。

音乐并不是独立存在在这个世界的,它与我们的世界息息相关,它可能在歌颂在赞美美好的事物,又或者是象征一种精神,更多的是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在乐理教学的同时,还会与其他学科一起学习。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将乐理知识与其他方面的知识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渗透到各个领域。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还能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打破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现象。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将教学课件发送给学生,同时大家互相推荐好的学习资源,不仅学习自由,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途径。还有各种网络学习平台,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课件。

第6篇

【关键词】基本乐理教学;分析;思考

一、引言

乐理知识的学习是高中音乐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系统的音乐学习有着重要影响。但是由于乐理知识属于纯理论知识,传统的乐理教学方式又比较单调乏味,导致学生一上乐理课就头疼。高中学习压力比较大,上课时间有限,要想讲全讲透很难,因此,如何结合实践引导学生愉快地学好这门基础课就成为了每一个高中音乐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强化教师自身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自身能力的强化不仅仅是专业的乐理知识的强化也是教学能力的强化。首先老师要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基本乐理是纯理论教学,学生难免觉得枯燥乏味,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讲话方式要简明扼要,将要表达的问题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出来,组织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不断地操作、练习。其次,老师要不断提升的自己的音乐素养,音乐是一门涵盖领域非常广的艺术科学,能够提升我们的个人修养和人格素质。因此,音乐老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将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老师要对课程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总结出一套具有创新性的课程理论,以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主动学习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环节上则起着引导学生思维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认识基本乐理知识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学习的紧迫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主动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本乐理知识的学习中去。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学效率才会得到显著性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通过他们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去思考,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例如在讲音程时,C-F是纯四度,协和音程,C-#E是增三度,不协和音程,两个音程的性质和协和关系是不同的,但是从等音的角度来说F=#E,学生很难理解,于是我们给他们通过谱例听一听,这样结合调试音阶进行听觉上的感受之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了增减音程的不协和,理解层次就更高了一层,不仅仅是从理论上进行学习了。又如,在原位和弦和转位和弦的问题上很多同学都容易犯糊涂,笔者的解决方法就是帮他们一起寻找这其中的规律,以根音为低音就一定是原位和弦,以三音为低音就一定是第一转位。帮助他们找到这个规律后,再让同学们自己去听一些音乐来验证这个规律,同学们印象自然更深刻。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关键就看老师的功底了,教师要让自己的语言富于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用不同的腔调和节奏,音乐本身就是美的表现,老师要用快慢有序、抑扬顿挫的语言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学习中的美感。老师只有让学生在审美中去学习基本乐理知识,在思考中去领会知识,在实践中去掌握知识,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切的理论知识都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因此理论知识的教学要与实践相结合。高中生对于乐理知识的掌握比较浅,由于高考的压力,对于文化课程的兴趣也没有基础课程大,因此,老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一定要结合高中生的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抓住重点,内容全面。同时要充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音乐、图像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完音色的相关理论知识之后,学生往往只有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要想让他们对音色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实现。老师可以给同学们播放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彼得与狼》,这部作品中,不同乐器的形象都代表着不同的音色。圆号响亮悠长的声音代表着作品的主角狼,定音鼓和大鼓清晰而有节奏的鼓点代表着猎人的射击声,弦乐悠扬欢快曲调优美,充满着青春的朝气与活力代表着少年皮特,大管声音粗犷,代表着唠唠叨叨的老爷爷的形象,长笛的音色透明纯净、清脆动听仿佛看到活泼好动的小鸟在面前嬉戏,单簧管代表猫,让人感觉到了猫在捕捉猎物时的神情。作家通过不同的乐器来表现不同的角色,用各种各样的音色将人物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这样的作品欣赏结合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基本乐理是一门理论性课程,在授课方式上要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尤其是要与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分析等课程相结合。视唱练耳课正好弥补了基本乐理课程不便于直接感受音乐的缺陷,让学生理性与感性相结合,通过音响直接领会乐理知识所阐述的理论内容,培养学生全面、规范、敏锐、有表现力的音乐思维。同时试视唱耳课还可以帮助学生熟悉高低音谱表、大小调的感觉、常用音符和休止符、各种节拍和节奏,而这些内容也正是基本乐理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五、将美学因素引入音乐教学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美的艺术,音乐之中蕴藏着很多人性的美、情感的美、自然的美,只有唤起学生对音乐的美感,让他们从抽象的理论知识学习中感受到美才能唤起他们对于基本乐理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要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基本乐理知识教学,让学生带着美去探索音乐,也让基本乐理的教学融入新的因素。音高、音量、音长、音色是声音的四大属性,也是人的心理属性,与之相对应的四大物理属性是频率、振幅、振动延续时间、振动分量的不同关系。声音的四大物理属性与心理属性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笔者尝试着将这四大心理属性与美学相联系,融入教学之中。音乐通过声音传播到人体,作用于听觉器官,从而刺激人的身心,产生美的感受。频率和振幅是物理上对声音的两个基本度量,通过听觉器官作用于人体后反映出来的是音高和音量,这就是基本乐理在音乐美学方面的体现。将这样的音乐美学观念引入课堂后,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使得基本乐理的教学内容变得有活力。让学生在学习音高、音色、音长、音量的同时感受着音乐的审美过程,在学习音乐的同时理解音乐,热爱音乐。

六、因材施教

高中音乐老师都不止带一个班级甚至不止一个年级,每个班级的情况不一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音乐基础、接受能力也不一样,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对于音乐特长生以及一些基础比较好的普通班学生,老师要进行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技巧的运用,对于普通班的同学,重点放在对于音乐的欣赏和基本乐理知识的掌握。基本乐理知识教学的难易程度也要依据不同班级的学生有所区别,不能简单地统一标准,要适合高中生的学习,这样才能更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对于一个基础特别薄弱的学生可以通过个别辅导的方式来弥补,鼓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

总之,高中音乐教学是学生素质培养的前沿阵地,而基本乐理知识教学又是音乐学习的基础,老师一定要理清乐理教学涉及的众多因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摸索,将基本乐理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三波.论如何提高高中基本乐理教学质量[J].科学导报.2013(12)

第7篇

【摘要]从教育现状来看,中专学生在中学以前的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成了一种十分重要的内驱力。所以,音乐教育应该让学生带着浓郁兴趣走进课堂,并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兴趣品质。这一点,对音乐教学中的乐理教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许多音乐教师对乐理教学大伤脑筋,往往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讲解,而学生却难以掌握。据调查,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尤其是在他们看来枯燥无味的乐理学习。但是乐理教学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又不言而喻。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看法。

【关键词]乐理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71

乐理是中专幼教专业必修课,也是学好其他音乐学科(如琴键课、声乐课、视唱练耳课)的基础。由于乐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专业理论课,经常涉及一些抽象难懂的专业术语和概念,需要初学者具备一定的理论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没有任何音乐基础而文化成绩相对较差的中专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教学效果难以落到实处。我根据自身十几年的乐理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中职幼教专业乐理课教学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做法。

一、上好开学第一节课,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生对新开设课程的第一堂课印象会特别深刻,它影响甚至决定今后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每年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堂课,我都会精心做好准备,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乐理课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理论学科,它能帮助我们认识各种音乐术语、符号,提高分析、欣赏音乐的能力,是学习一切其他与音乐有关学科的基础。它不仅能让你成为一个懂音乐的人,更重要的是乐理学习的好坏还将影响到其他音乐学科如视唱练耳课、声乐课、琴键课的学习效果,关系到能否很好地掌握作为一名合格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边弹边唱、即兴伴奏等各项基本技能。

二、根据学生实际,确定分层教学目标。

“分层教学”是新课改理念下为了促进每位学生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一个教学策略。考虑到中专学生在学习接受能力和原有音乐基础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分层教学”提出对大部分学生确定一个学习起点。这一起点必须是大多数学生可以接受的,否则我们的教学就成了空中楼阁,有效性也成了一句空话。有了适当的教学起点,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开端,接下来教师的任务就是想办法将教学推向深入,使学生理解其中的规律和方法,使学生获得举一反三、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如对“调号的产生”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我就根据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确定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1、学会书写和识别几个基本大调的调号;

2、了解调号产生的规律和方法;

3、调号的快速识别和书写。

第一个层次的目标和内容要求全体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第二、三层次的目标和内容则可以按照学生接受能力和兴趣逐步推进。

三、学习的内容难易适中,符合学生实际需要。

课堂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是决定“有效教学”能否得以实现的关键因素。中专幼教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在就读幼教专业之前很少接触系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在音乐素质和音乐悟性、理解能力等方面也无法和音乐专业的学生相提并论。而且中专生的文化基础比较差,抽象逻辑思维和语言理解能力差异很大,给学习乐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音符时值的计算、音程和弦的计算和命名等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许多专业术语和概念的理解也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往往会显得比较迷茫。

另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积极性,教师要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音乐作品作为分析研究的案例,譬如可以选择一些幼儿园教学工作中常见的幼儿歌曲,学生同期正在学习的一些视唱、声乐、琴键音乐作品,学生喜欢的流行、民族歌曲等。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乐理为自己带来的切实可见的实际效果,使教学内容能够最大限度的学以致用,有利于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营造宽松民主、生动有效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落实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效果的主阵地。有效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由认知、行为、情感相互作用、动态发展的系统,而不是一种枯燥的、纯理论的传输与注入。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首先,要充分信任学生。以中专学生的思维水平学习音乐理论,其困难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要对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各种困难有所准备,并且抱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耐心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自己的真心付出终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和关爱,并用百倍的努力与付出来回报老师。

其次,要善于运用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一般来说,我会在每节课上课之前设计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自习,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学习笔记。到上课时一起拿出来讨论。对于那些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可以一带而过,教师只要督促学生做好笔记,并且通过多做练习加以巩固就可以了。而有些知识学生不容易理解或者理解是错误的,教师就把它们作为本堂课教学的重点加以讲解分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各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会运用一下教学方法:如比喻法,通常用于帮助学生掌握各种专业术语和概念;直观教具运用法,如使用键盘图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地理解等音、等音程、大小调式关系、调的五度循环原理等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形象的记忆表象;利用各种节奏卡片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节奏和变化节奏,进行节奏训练等;游戏法用于调节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气氛,做到动静交替,提高学习效果。多感官参与法,即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动脚等方式,运用多种感官获得抽象枯燥的乐理知识。

五、重视课后作业练习和考核评价

课后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考核评价则是教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存在不足,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的重要途径。每个单元的内容学完后,我都会把该章节的内容编写成一份测试卷。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测试明确该章节的学习重点,给学生施加小步子的外部学习动机,并达到逐步积累知识点的目的。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己编写题目或者相互出题,以此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第8篇

〔论文摘要]如何处理学习借鉴西方乐理和发展完善自身传统音乐理论二者的关系,长久以来一直是音乐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如何在教材编写中注重学科内在逻辑与教材受众主体的认知心理一致,应该也是值得和必须探讨的。文章从两个方面对普通高校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墓本乐理教程》进行概括性的阐述,以期能对墓本乐理教科书的编排原则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西方乐理从进人我国的音乐生活开始,无论是在音乐生活还是专业教学中都一直倍受重视,相关专著、教材等研究成果不胜枚举。然而西方乐理是建立在其自身的音乐创作和研究基础上的,具有其国家和民族的特点,该理论能否统领不同国家、民族的音乐文化传统,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因此,在学习借鉴西方乐理的基础上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这一问题上,我国音乐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此外,作为教材这一特殊的教学载体,其在内容编排上,除了要注重逻辑性、科学性以外,是否还应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以童忠良先生的《基本乐理教程;(2001年出版)为例,从教材内容的广度及教材编排的逻辑性与学生认知心理的统一性两个方面对其作概括性的分析,以期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含古纳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突出传统音乐理论的重要性

西方乐理从进人我国的音乐生活开始,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wWw.lw881.com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乐理学科中的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日益凸显:如一些术语、标记不够规范统一;在强调多元文化的今天,如何做好民族传统音乐基本理论的传承等等。童忠良教授在很早以前就提出在“西方乐理”内容基础上做“两极拓展”的构想,即:一方面朝着中国传统音乐、民族民间音乐、戏曲说唱音乐、尤其是中国传统乐律学等方面拓展;另一面则是面向20世纪的国际新音乐拓展。而这本教材则正是充分吸收当时基本乐理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体现其“两极拓展”构想的实践成果。

“世界音乐的多样性是由音乐的民族性质决定的,也就是说,世界民族的多样性决定了世界音乐的多样性。没有不受民族特质约束的文化,也没有绝对脱离民族根基的音乐。”那么作为音乐文化最根本的基本理论而言,是否也应该充分重视其个性化的民族化的东西呢?1962年李重光先生曾著过《基本乐理教程》一教材,书中对欧洲基本乐理讲述得非常仔细、透彻,同时增加了以往同类教材中从未出现的中国传统乐理中的五声调式体系的内容,对中国传统音乐基本理论进行了本土化的研究和探索,可谓具有开拓性的价值。相比之下,童忠良先生的《基本乐理教程》则在中国传统乐理方面吸收增加了更多的成果,较以往迈出了跨越性的一大步。

该本教材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西方基本乐理、近现代乐理、中国传统乐理。在关于西方基本乐理的讲述上,其内容基本沿用了李重光乐理教材编写的体系,而在中国传统音乐基本理论内容上则与前人有较大的不同。

1、中国传统乐理的内容得到扩展并且其展现方式凸显了该内容的重要地位

第一,扩展了“音”与“音体系”概念的内涵

乐理学科的所有内容都是建立在“音”的基础之上的,该书中关于“音”的阐述,扩展了“音”概念的内涵。例如:

关于音乐的材料,作者在第一章第一节“乐音与噪音”中指出:“音乐中的音,虽然是以乐音为主要材料,但噪音的使用也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是世界民间音乐中的某些打击乐器所发出的音响,在该音乐中就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此外,某些由自然音响或某种电声音响所产生的噪音,在现代音乐中的地位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关于“音体系”的概念,童先生指出,“不可误认为音体系就只有基本乐理中的大调与小调”,还有“中国传统音乐的宫调理论”和世界其他不同民族与地区的“不同的音体系”。这些理论在以往的教科书里都是看不到的。

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大背景下的今天,如何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音乐文化差异,寻找音乐文化交往基础的同时,能真正从本质上认识到中外文化的差异是“不同之不同”而非“不及之不同”,必然要求我们在教育中加强中华“母语”文化的渗透。而在音乐基础理论教育中就开始加强渗透和揭示,无疑是极为重要和有远见卓识的。

第二,改变了以往教科书中西方乐理一统天下的局面

在教程中涉及到中国传统音乐基本理论的传统律名、调式及曾侯乙编钟的乐学体系等内容时,通常是与西方乐理一并讲述。如:第一章共有六节,其中作者分别在第三节“音体系”、第五节“十二半音的不同标记法”和第六节“中国传统阶名、律名的标记法”中涉及到传统音乐理论;第三章共有五节,作者分别在第三节“中国传统音乐的八度分组’,、第四节“律吕阴阳”和第五节“四基与辅曾”中涉及到传统音乐理论;尤其是第八章、第十三章、第十五章几乎用了全部的篇幅来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内容之多之精是以往教材所无法比拟的。

通过这样的陈述,无疑会给读者这样的一种概念引导,即“音乐是世界范围的音乐,其中有我们的中国音乐;所讲的乐理是世界音乐的乐理,其中也必然包括我们中国音乐的乐理”。同时,也得到启示:世界范围的各国音乐有共性也有个性,不能一味效仿共性而失去自己独特的赖以生存的个性。

第三、借助西方基本乐理知识对照讲解中国传统乐理是面对现实的务实选择

当下,尽管在人们的意识中对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性和意义形成了共识,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中国音乐人对传统音乐理论还是所知甚少。毕竟以往的教科书没有给我们提供这样一种可能,而在童先生的教程中,只要愿意我们就可以更近距离、更通俗、更方便地接触它。

通读该教程,我们不难发现其间不仅讲到了黄钟、大吕等传统律名,还讲了八十四调、之调式、为调式、以及曾侯乙编钟的辅曾乐学体系等重要内容。而且这些内容都是在每一章节中,与西方乐理并行讲述,分量相当。同时,通过童先生的讲述和比较,用西方乐理来讲中国传统乐理,实在可以说是在两者之间搭了一座桥梁,使得两者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都更容易让学习者理解和接受。

如第一章第五节“十二半音的不同标记法”中提到:“十二半音,有音名、唱名、阶名与律名四种标记方法。音名与唱名更多涉及到大小调体系,阶名与律名则属于中国传统宫调体系的范畴”,其后第六节详尽地讲述了“中国传统阶名、律名的标记法,”并对照指出“中国古代乐理中的‘律名’与基本乐理中的‘音名’,二者是可以对应互换的”。“实际上,第一律黄钟可以相当于现代音名的任何音。只要我们熟记了十二律名及其顺序,知道十二律之间都是半音关系,那么,不论黄钟相当于现代音名中的何音,都能很容易地推导出其余十一律与现代音名之间的对应互换结果。”

再如,第五章第九节“相隔八律与纯五度”中指出:“在中国传统乐学中,相隔八律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所谓‘隔八相生’就是指‘相隔八律’产生另一律”。“这里必需知道的是,中国传统乐学的相隔八律(又简称‘隔八’),实际上就是普通乐理的‘纯五度”’。这样的例子在该教程中,比比皆是。不难看出作者对传统乐学及西方乐理掌握之纯熟及对后学者的悉心引导。

2、适时增加现代乐理知识

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使得我们的文化生活内容愈加丰富。各种音乐体裁不由分说地走进我们的听觉世界。有关摇滚乐、爵士乐等所表现的音乐风格在音阶、和声、记谱等方面的常识;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派音乐”,以斯特拉文斯基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音乐”,以勋伯格为代表的“无调性音乐”等现代音乐的多种多样的现代和弦、和音、记谱法等都使得一些近现代的新音乐与音乐受众之间的距离不断加大。在我们的乐理教学中,适时增加这些现代音乐的乐理知识是时代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基本乐理教程》在这方面应该说体现了正确的、开放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内容编排上的逻辑性、实用性、启发性及其与学生认知心理的不完全吻合

任何一部教科书,在内容组织上应有相对的完整性,体例设计应有内在的科学性,章节编排也应有潜在的逻辑性。具体到乐理教科书而言,也是如此。

(一)《基本乐理教程》一书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遵循了这样的原则:一是以对音乐构成的物质材料以及组织原则、常用音乐概念、五线谱记谱法等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的全面介绍为主线的内容组织原则;二是注重内部逻辑性,注重章节编排原则。除了内容的范围较以往教材有所扩大外,在次序上作了某些改进比如说将调式排在和弦之前来讲述。这样将不同章节的内容有效地综合起来,以求达到温故知新而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作者在教材编排上的良苦用心。

(二)不仅注重具体知识的讲述,还精心地提出了一些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用一些自编的、朗朗上口的、形象的口诀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如关于对不同时值的音符的记忆口诀:“全音符,一个圈,二分音符加符干;四分音符黑符头,加个符尾短一半。”又如对于不同时值的休止符归纳的口诀:“全休止,倒挂一;二分休止横卧一;四分休止似反“3”八分休止象正“7”十六分休止象双“7”三十二分休止再加“7”。

(三)布鲁纳主张,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学习,要尽可能保留一些令人兴奋的观念的系列,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在发现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该教材注意到了这一点:为了帮助学习者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每章附有复习题,并且设计了问答形式的‘。复习题”和具体操作的“书面题”两类。并且其中有标注*号者,为选自有关音乐院校的招生考试乐理试题。使不同要求和能力的学生都有“悬念”,而这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考虑到现实情况,童先生对一些章节作了说明,在涉及传统乐学和现代乐理部分都标有号,并明确指出这些内容是可以“灵活处理”“甚至可暂时跳过不讲”,则更是体现了其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对教材适用性的认真考虑。

(四)教材的更新、发展和完善是永无止境的,作为具有权威性的国家级教材更应该力求科学严谨。笔者以为,尽管《基本乐理教程》倾注了童忠良先生的大量心血,但其中仍不免会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

(1)童先生将音程的定义表述为:“乐音间的音高距离,叫做音程。”笔者以为这一定义是不确切的,因为,它没有包括音程的特殊的乐音方面,而仅限于确定音的纯物理的相互关系。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音乐实践只承认处于一定“音列体系”和一定调式中的音程。这就是说,音程不是由一般的物理上的音所构成,而是由乐音、音级所构成。同时他还认为,将“距离”一词用于指调式音级之间的距离时,也是不确切的。问题在于,音程的表现意义首先取决于构成音程的各音级的性质,而不只取决于各音级之间的距离。……音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音级,其次才是音高的距离。所以,音程的准确定义应该是:“调式的两个音级在音高上的相互关系叫做音程。”

(2)一般的教科书的编排习惯于把音程、和弦放在调式之前来讲述。这是遵循了心理学中行为主义的课程组织观点。行为主义认为,复杂行为是由简单行为构成的,主张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解成很小的单元,然后按照逻辑顺序排列,逐步通过强化手段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最终达到课程目标。这种观点认为教材内容的组织比学生自己的经验内容重要,主张课程内容的逻辑顺序,忽视了学生学习认知心理顺序和学科的整合性原则。然而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学校课程所涉及的主要是认知领域的学习,理论假设为:学生的行为始终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的。所以认知心理学家研究的对象是学生处理环境中各种事件的内部心理活动,并试图解释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布鲁纳既是心理学家也是教育学家,他认为:任何学科都有一个基本结构,即内在的规律。“不论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因为基本结构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而有力的适用性。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有助于学生记忆。而且,学习基本原理,缩小了“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他提出教材的编写应注意知识的“阶梯性”,使之适合不同能力的学生,再经过学生的自觉思维,最终为他们所接受,即所谓的“螺旋型课程”,这既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认知心理学思想对于乐理课程理论的影响,在于主张螺旋式的课程,因此必然会让学生一开始就学习音乐基础理论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概念。这样则体现了学科呈现方式与学生的思维方式相吻合,力求使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本观念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扩展、再扩展。按一定结构呈现的内容,在呈现内容的方式上既有着某种学科逻辑的联系,又使学生将学习内容与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建立有机联系,防止其成为孤立信息,从而便于记忆和解决问题。

第9篇

关键词: 音乐素质教育 普通高校 公共基础乐理 教学现状 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时代与全球知识经济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迫使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新的形势下,国家了一系列规定和要求,强调“全面实施和加强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艺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和重要组成部分。《基础乐理》课程教育是提高大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一门带有普及性的音乐教育,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入门钥匙”,对于高校实施音乐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基础乐理》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符合当前大学生对音乐素质教育要求的积极对策。

一、高校公共《基础乐理》教学现状与分析

(一)教学对象

高校公共《基础乐理》选修课的教学对象是在校非音乐专业学生。课程设置时间为一个学期,学生可以在就读期限内任意学期选修。每学期的课堂都是由不同年级、不同院系的学生组成。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选修该门课程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也在逐年提高。班上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同程度地接受过音乐教育,或学过乐器,或参加过合唱团,或自己组织过乐队。基础的音乐知识了解及音乐作品欣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音乐学习的需求。除了被动欣赏音乐外,他们更需要主动地参与音乐,从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中去感受、体验音乐,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应试教育下的中小学校普遍存在忽视音乐教育的现象,他们认为上音乐课就是浪费时间。对此高校公共《基础乐理》课程教学目标制定的要求也相应较低。在提倡素质教育多年以来,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断受到重视,各中小学校领导、教师都不同程度地意识到音乐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音乐课、音乐教师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重视。因此,当前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普遍得到提高,原有的公共《基础乐理》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已经不太适合他们,他们需要的是能够在主动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过程中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感受音乐。

2.家庭音乐教育的重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普遍认识到儿童学习音乐有利于智力的开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们会主动要求自己的孩子尽早接受音乐教育,这样既提高了孩子的音乐素质又有助于孩子早期智力开发。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儿童受到音乐方面的培养,可以看出,家庭音乐教育的重视为今后大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及教学方面

高校公共《基础乐理》课程没有统一编纂的教材,各院校由任课教师自行选用教材。一般情况都选用那些大学综合音乐教材,其乐理基础知识浅显易懂。然而教科书中现有不少乐理知识的基本概念不够严谨,表述含糊不清、定义欠妥等现象出现。教材中曲例的安排中国及欧洲古典音乐几乎占95%,通俗音乐和世界各国民族音乐的内容几乎少有涉及。国际音乐教育学会提出:“所有的学习者都应该有机会参与他们自己文化的音乐,他们国家中其他文化的音乐和全世界的音乐”,“在世界的许多地区,大众传媒所传递的音乐主导着学生的日常生活。这种音乐,以及非教育机构的传递形式,并不应该受到排斥,而应该被视为音乐教育的一种潜在资源”。现行教材的内容明显已不符合国际音乐教育学会提出的要求。

在教学方面,普通高校与音乐专业院校的乐理课程有着本质上的差别。音乐专业院校的乐理课更多的是强调技术性与使用性,而普高校的乐理课程一直以来都是以普及音乐基本常识,并通过音乐鉴赏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为教学目标的。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通常采用讲授的方法,将构成音乐的基本音乐元素(如:音高、时值、强弱、音色、调式等)结合相关的音乐作品进行讲解,并将某一要素进行不同的变化,分析比较,使学生感受到不同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乐理教学让学生了解表现音乐的基本材料与结构形式,从而为他们感受、鉴赏和理解音乐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通常担任公共《基础乐理》课的教师主要还任专业音乐教学工作,对教师而言音乐专业学生的教学更为重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花更多精力在公共素质音乐教育课程上。

二、面对高校公共《基础乐理》教学现状分析提出积极的对策

(一)改变教育观念

在今天音乐素质教育已经不能停留在原有学生音乐素质情况的基础上思考问题,而是要结合新时期的具体情况思考当前大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音乐教育不仅重视对我国民族音乐、民族戏曲、民族器乐的介绍、欣赏以及传播,更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大众性、时代性,要让音乐课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而不是出现“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情形。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体现音乐学科的艺术性特点,以及在教学方法上的艺术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突出音乐教学的双向性、互动性、创造性。音乐教育过程中结合音乐艺术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音乐的实践活动中既传授理论知识与技能,又双向互动地进行审美交流,培养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吸收和利用国外优秀的音乐教育理论成果,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经验,建设我国普通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

(二)更新教材内容

根据目前普通高校公共《基础乐理》课程使用的教材现状来看,急需组织专家、教授、学者共同研究编写适合普通高校音乐教学科学规范的《基础乐理》教材。教材亟待增加的内容有:

1.世界民族音乐。

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音乐教育同样也要加快与世界音乐文化的融合进程,与国际接轨形成多元共存的开放性的音乐文化发展格局。具体在普通高校公共《基础乐理》教材中,可考虑在不同的章节适时渗透、补充世界民族音乐的相关内容。在节奏节拍的教学内容中,除了一般的进行曲、圆舞曲节奏型以外,还可加入古巴的哈巴涅拉舞曲节奏型,作为“狂欢节音乐”而闻名于世的桑巴节奏型,以及发源于阿根廷的探戈舞曲极富特色与个性的节奏型。有关切分节奏,还可增加一些爵士乐的常用节奏形态。在教材中增加世界民族音乐,对音乐教育面向世界全方位地开放、追求多元化音乐教育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传承于传统音乐,但在电子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关于一些电子乐器(如电吉它、电贝司、电子合成器、电子琴、架子鼓等)的记谱方式有些已经与传统的记谱方式有了很大的不同。同时有关爵士乐、摇滚乐所表现的音乐风格(如起源于美国黑人的布鲁斯音乐)在音阶、和声、记谱等方面的常识,在我们现有的普通高校公共《基础乐理》教材中是看不到的。因此,我们要根据当前社会的需要,适时地将这些内容补充进来,让学生们在音乐课上所学习到的知识与他们平时生活中接触的音乐能够有紧密联系。

(三)创新教学方法

1.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教学方法。

专业音乐教育与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都具有各自的规律所在。在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必须对教育观念、教学结构及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外,更应该强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探索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新的特点和规律。

2.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

电脑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电脑技术在音乐记谱方面的应用已经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优越性,因此,在普通高校公共《基础乐理》课程教学中也应将电脑技术的应用作为一个新的课题加以开发利用,并实施到教学中来。目前更多音乐创作软件的开发使得应用电脑进行音乐创作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帮助学生运用电脑技术进行音乐的记谱和音乐的简单创作,也就成为当前乐理教学的责任和义务。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很好地使学生大脑与听觉、视觉、触觉之间建立相应的联系,达到对音乐声音音响的整体感悟。因此,它对于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评价,加深学生对新授知识的理解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3.适当运用音乐美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普通高校公共《基础乐理》课程教学中适当运用美学的知识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从审美的角度感受到音乐的美。这不仅不会影响《基础乐理》的正常教学进度,反而还会因为一些基本的音乐美学知识的融入,给乐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带来极大的新鲜感,并且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基础乐理必要知识的同时,还了解到音乐美学的一些基本规律。因此,在普通高校公共《基础乐理》课程教学中适当地运用音乐美学知识有助于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提高。

(四)组建专门师资队伍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有许多与师资培养的方向、重点、数量有关。因此,加快建设专门的师资队伍已是当务之急。我们要开拓多种渠道,运行各种形式,使不同层次的音乐教师进修、提高;要成立专门的教研室,加强对音乐课程的研讨和交流,使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能够形成结构合理的、有较高音乐理论水平和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

总之,我国高校公共《基础乐理》教学不符合当前大学生音乐学习需求的现状是由多方面的问题造成的。因此要从根本上认识问题所在,通过对学生、教材、教学方面的比较分析找出原因,针对现状作出积极的教学应对策略,促进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刘沛译.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信仰宣言”和“世界文化的音乐政策”.

[4]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专辑,云南艺术学院学报,1998.

[5]施咏.“21世纪音乐教育对乐理教学的新要求”.《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02.6,第21卷,(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