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情报分析与研究

时间:2023-06-30 16:08:00

导语:在情报分析与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情报分析与研究

第1篇

[关键词]情报学 领域分析 社会认知观 认识论

[分类号]G352

在上世纪90年代,Ingwersen提出在国际情报学界已形成了北欧方法(Scandinavian approach)。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以丹麦皇家图书情报学院、芬兰坦佩雷大学和瑞典哥德堡大学为代表的北欧情报学研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学术风格,且颇多建树。领域分析就是典型代表。在我国,文献较早地介绍了领域分析学说。近年来领域分析在国内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拟对领域分析的研究进展做一系统的论述,以促进学界更深入的探讨。

1 领域分析概述

丹麦情报学家赫约兰德(HjCdand)和爱布瑞森(Albrechtsen)首先提出了情报学中的领域分析(Domain analysis)概念。两人合作发表的文献全面阐述了领域分析的历史渊源、理论思想和方法,被视作该学说建立的重要标志。尽管领域分析学说提出的时间不长,但发展却很快,至今已形成了涵盖从原理到应用各个方面的成熟思想体系,既可把领域分析称作元理论,又可称作范式和方法论,具有所指意义的多元性。领域分析的经典表述是:

理解情报学中情报的最佳途径是研究作为社会劳动分工一部分的知识领域,即话语社群(discourse community)。在不同的领域中,知识组织和结构、合作模式、语言和交流形式、信息系统和相关性标准都是话语社群的工作客体和社会角色的反映。个体的心理、知识、信息需求和主观相关性判断标准都应当从这种视角来看待。

2 领域分析的关键概念

总体来看,领域分析意指情报学的最佳研究对象是知识领域,它是一种集体知识结构。情报学视角下领域的信息结构分析包括知识规模、知识组织、引文模式、传播、范式、知识组织等方面,目的是使知识传递、使用和中介的效果达到最优。不同领域中这些方面的结构不同,这是领域特殊性的一种适应性表现。工具、概念、意义、信息结构、信息需求等都是在知识领域即话语社群中得以塑型的。

在领域分析的经典表述中,“领域”与“话语社群”是两个相关联的关键概念。作为领域分析的创始人和主要推动者,赫约兰德认为领域可以是一个学科或学术区域,也可以是与信仰、职业或惯例相关联的话语社群。话语社群形成的标志则是在某一群体中存在着有序的、由概念结构、制度栅栏(enclosure)和话语场域的管控共同加以结构化的交流过程。赫约兰德的关注重点放在了领域的维度分析上。他指出:领域可以从本体论、认识论和社会学三个维度来认识,其中后两维度是核心所在;领域是动态的,三个维度之间也是相互作用和变化的,领域的研究应考虑本体论、认识论和社会因素之间的复杂交互。

但应指出,维度的分析并不能代替概念的界定,泰尼斯(Tennis)就曾指出领域的界定和边界存在着混淆,这可形象地比喻为:赫约兰德提供了领域分析这个“锤子”,可是领域这个“钉子”是什么还没有定论。为此泰尼斯提出两种分析工具,即调节域和专业化程度,前者可通过领域中成员与领域分析学者的沟通协商来设定领域的名称和外延,从而解决领域的界限问题,后者设定领域的内涵,关注的是其核心议题和领域问的交叉情况;这样,使用两种工具及其包含的参量就可以定义一个领域。这是方法论角度的定义,所谓确切的“钉子”还是没有找到。赫约兰德对此则认为,领域的质化研究应始于对主体或兴趣群体的高层次诠释研究,要找到构成领域中不同现象基础的旨趣,再通过磋商取得理想的定义。

麦(Mai)采用与赫约兰德相似的思路,明确指出领域是指分享共同目标的人类群体。领域的概念要把形式化(formality)结构和实际工作与活动结合起来考虑,后一方面跨越学科专业界限而聚焦于人的活动、合作以及共同目的。这表明领域概念与人类活动密切关联,所定义的领域是以活动为中心的。笔者认为,这种定义实质上是以活动理论作为元理论基础的反映,活动理论强调的活动这一核心概念规制了领域的本质和界限,正是以包括共享目标在内广义上的活动作为标杆,领域的轮廓才得以勾画清楚。因此,可以将领域定义为“以社会中有机联系的共同活动(包括共享目标、任务、合作、交流)为基础、结合专业的形式化结构而形成的群体”。依此定义,我们继而可以把学科和专业看成是具有相似结构或特征的多领域聚类而成的领域簇。

3 领域分析的社会认知观

3.1 社会认知观的理论内涵

领域分析将认知问题当作核心关注之一,所持的观点是社会认知观(socio-cognltive view)。其思想基础是包括维果斯基的社会历史文化理论在内的活动理论;此外,杜威的实用主义也是重要的思想来源,赫约兰德将它们合而称之为实用实在论。同维果茨基的观点一致,社会认知观认为,当习得了语言符号之后,人的认知过程更多地就以符号、意义和记号为媒介,此时个体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要地依赖于他掌握的符号系统;而这些符号系统首先是在个体外部、在文化中发展起来的,具有文化社会及领域特殊性,其后才被个体内化并塑造改变了个体的认知,这样人的认知发展对文化和社会的依靠比生物构造的依靠就大得多。总之,认知首要地由社会文化情境因素所决定,并通过掌握社会文化因素的中介载体工具――语言符号系统来实现从发育早期的生物心理驱动向社会文化历史驱动的认知功能的改变。

3.2 社会认知观与传统认知观的比较

社会认知观是以情报学传统认知观的批评者和替代者的身份出现的。传统认知观秉承两个基本假设:一是方法论上的个体主义把个体认知功能和知识结构当作核心问题,坚持社会现象可层层还原为心理现象的观点;二是认为心智模型与人头脑中的先天神经结构存在联系,认知科学同神经科学密切相关。社会认知观对此持有否定的态度。社会认知观认为,传统认知观研究的是脱离社会历史文化情境的孤立个体认知和内部心理结构,而恰恰是这些情境因素对认知形成起着决定性的意义。社会认知观虽然对个体认知感兴趣,但并非从研究孤立个体的心智科学或脑科学的角度来探究,而是采用社会情境的方法来看待认知问题,认为对个体知识结构的理解只能建立在对群体导向的分析上,即特定个体的知识水平、个体从信息系统使用中的获益以及知识利用中的障碍,从根本上说,并不是通过大脑功能和机制的心理分析就能阐明的,而是凭借着对个体的社会角色、工作、任务、教育背景和学科关联这些社会情境变量的充分认识才能解释清楚。通过由外及内的方法路径,社会认知观把焦点从抽象的个体转移到社会一文化情境,强调存在着将源于文化的符号内化于主体之中的过程,认知

过程要以文化、历史和社会所构建的意义作为中介,需要从社会文化、实用主义和实在论的理论高度研究认知。这些观点再一次体现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和活动理论的要义。

4 领域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种成熟的理论必然有其系统与完善的方法,领域分析也概莫能外。赫约兰德在被评为《文献学杂志》2002年度最佳论文的文献中列举了领域分析的11种研究方法,分别为:编制文献导引与主题网关、构建专业分类法与叙词表、专业学科中的标引与检索、基于经验主义的用户研究、文献计量研究、相关的史学研究、文献和文献类型研究、认识论和批判性研究、术语学和专门语言学研究、科学交流中的结构与制度研究、科学认知与专家认知及人工智能。领域分析的这11种方法既有传统的,也有新产生的,彼此间互为补充。当它们共同应用于同一知识领域时,情报学的独特学科视角就能最好地凸显出来,情报学的学科“核心竞争力”也因而得以形成。

当然,这11种方法在领域分析中的重要程度是各不相同的,正如领域分析的别称社会学一认识论范式所昭示那样,认识论方法与社会学方法统领了领域分析的方法论纲领,认识论方法则是领域分析最基本的方法,如果舍弃这种方法,其他所有方法都会变得浅显”“。情报学任何理论问题归根结底都要推演到其认识论假设的这一基础性问题上。认识论渗透到用领域分析思想研究情报学的各个方面,如知识组织、用户信息行为等。基于此,赫约兰德专门建立了讨论认识论的学术网站,并命名为Epistemoloogical Lifeboat,把认识论之于情报学比喻成救生艇,意在强调情报学未来理论发展关键要依靠认识论。

社会学一认识论范式也是社会认知观的另一同义表述。从该范式的角度看,传统的认知观研究个体心智模型,可是社会里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个“心智模型”,因而缺乏普适性和将模型一般化的可能,而认识论是关于人如何获得知识的理论,是一种广义层次上普适性的“认知模式”研究,可以提供最一般化的“心智模型”;换言之,社会学一认识论范式自顶向下宏观地把个体知识看作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把心理学问题予以认识论化聚焦在认识论的框架内解决问题,使研究具有了较强的普适性。

5 情报学分支学科的领域分析视角

5.1 信息用户及行为

领域分析反对信息行为研究重心从客观实在转向主观现象,认为后者是没有任何现实解释力的,用户的信息查寻行为应当在检索的客观可能性的知识和用户如何利用这些客观可能性的基础上加以诠释;不能把用户当作毫无区别的整体进行全局性的研究,抽象或适用于所有知识领域的用户模型是不存在的,要认识到用户隶属于不同的文化、社会结构和知识领域,知识的生产者、中介和用户在社群里以不同程度相关联,在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语义距离。认识论是信息用户与信息查寻行为研究的理论根基。

5.2 信息检索

从领域分析的视角看,主题检索点的信息价值随所处知识领域的惯例和著述文化的不同而变化,并无固定值。不同检索语言各有长处互为补充,要根据知识领域、用户群体以及文献和媒介的不同类型来应用适宜的检索语言。用户在信息源及其描述用语等方面的期望与客观实在的相符程度、用户的专业知识、提问式与具有既定潜在信息价值的文献之间的语义距离是任何检索理论都必须予以考量的。目前研究通常关注如何构造出好的计算机“心智模型”如布尔逻辑、段落标引等,而更应重视“专业文献的心智建模”(“Mental modeling”of subject literatures)这一核心议题。认识论提供了理解专业文献心智建模内容的理论基础。在相关性判断上,相关性应看作是客观而非主观现象;不管用户的主观偏好和判断如何,如果某一事物对欲达到的目标有用,那它就同目标相关,同样,一旦给定目的,基于该目的的特定文献的相关性也就客观地确定了,用户是否有能力认识到这一客观实在的相关性是另一回事情。认识论理论是相关性研究最基础和最广义的理论。

此外,领域分析在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知识服务等诸多分支学科的应用中也产生了新颖的观点。文献就对面向领域和话语社群的知识服务理论进行了阐述。

6 领域分析的理论意义与学术评价

领域分析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业已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思想体系,在情报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拓展了情报学的眼界,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新方式。领域分析对于强化情报学的职业和学科身份、从而与计算机科学和认知科学相区别有重要的贡献。具体而言,它的理论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提供了情报学理论全面系统的视角;②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对于学科中所有主要概念的观点立场在逻辑上连贯一致,使情报学与自身学科发展史一脉相承;③能够整合情报学中不同分支学科;④使信息系统和技术更好地适应异质用户群体及其兴趣。此外,从元理论角度来看,领域分析的元理论基础――实用实在论和活动理论,在其学说中得到了明确的阐述,正是因为自身元理论基础坚实、思想明确,上层的理论才能够很快得以发展。率先采用元理论――理论――应用三位一体的学科理论构建模式使得领域分析在情报学理论大厦的建设中成功地占得先机和优势。

领域分析目前已得到国际主流情报界的认可,世界图书情报学重要参考工具书美国Marcel Dekker出版社出版的《图书馆情报学百科全书》在2004年卷刊登了“情报学中的领域分析”长词条,国际知识组织学会的会刊《知识组织》也于同年出版了领域分析专刊。在领域分析研究的带动下,不少学者开始关注情报学的社会学属性,从社会组织和任务等情境化视角剖析情报现象和情报工作,典型的如华盛顿大学人――信息交互中心与丹麦瑞索国家实验室的认知工作分析研究。这些都表明领域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理论流派,已经取得了应有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作为一种替代性的范式,领域分析对情报学传统认知观的冲击力是巨大的,与此相伴的其他批判性反思促使先前认知观的支持者们修正其学术立场,典型的就是Ingwersen提出要摒弃激进的个体主义转向整体主义认知观,但应当指出它与领域分析在本质问题上仍存在分歧,即是否把个体用户的感知与心智置于首要的地位。

第2篇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 情报分析过程模型构建认知过程知识表征

[分类号]G350

1 引言

传统的情报循环(intelligence cycle,又译情报过程)的概念描述了民事或军事情报机构或执法机构处理情报的一个基本循环过程。根据FBI情报指挥部的定义情报循环包括以下阶段:识别决策者的情报需求(requirements)、情报规划与指导(planning and direc-tion)、情报收集(collection)、情报处理与开发(process-ing and exploitation)、情报分析与出版产品(analysisand production)以及情报传递(disseminafion)。情报循环揭示了粗糙的数据转变成为决策者提供支持的情报的过程,为情报工作的规范和效率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保证。

诚然,国内外有一些关于情报分析过程中人的认知对情报效率和情报产品质量影响的相关研究。国外方面,欧美情报学界公认的情报认知观代表性人物有英国的布鲁克斯、加拿大的贝尔金、美国的德尔文。布鲁克斯在情报认知观研究领域提出“情报科学基本方程式(K[s]+AI--+K[s+AS])”;贝尔金则提出“知识非常态”(anomalous states of knowledge,ASK)理论;德尔文提出了情报认知观的意义建构(Sense-making)理论。近期关于情报认知方面的研究还有:晚发抑郁中的认知障碍对信息处理资源减少的限制;信息处理偏见和恐慌障碍:认知和征兆测量的关系研究;自发性环境偏执和躯体形的障碍中认知情绪信息处理的异常情况研究等。国内方面,主要有情报分析人员的元认知;用户情报认知行为研究;认知科学与情报学研究以及认知与情报检索研究等。可见,国内外关于认知与情报的研究表明:情报认知观关注“某个需要使用的情报”、“情报使用中的意义建构”问题,使情报学的范式从系统驱动(system-driven)向用户驱动(user-driven)方向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认知情报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缺点,如:只关注情报分析本身,而缺少对情报分析行为所在的社会环境的关注;很少有研究涉及情报分析过程中的认知心理过程、知识的表征等。

情报认知观与传统情报过程相结合,能够起到互补作用,既可消除传统情报过程对人的认知关注不够的影响,又可消除单纯的认知情报观对“社会维度”关注不够的影响。因此,可以认为将情报认知观相关理论融入到关注社会环境的情报分析过程中去,不失为弥补情报认知观缺点的一种有效路径。同时,构建认知心理学视角的情报分析过程模型,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不但能够丰富情报过程研究理论,而且可以为情报分析实践提供指导,提高情报分析过程的效率和情报分析产品的质量。本文首先从认知心理学的两个核心概念――认知过程与知识表征着手来研究情报分析过程中的认知行为;然后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认知心理学视角的情报分析模型,以期达到提高情报分析过程效率与情报分析产品质量的目的。

2 情报分析过程中的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两个重要领域之一。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的概念是现代认知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包括阶段和处理两方面。例如:人在知觉事物时,对输入的感觉信息会进行分析和综合等不同的处理;人在记忆时,存在着对信息的组织、简化、重构等不同的活动;人在思维时,也存在着抽象、概括、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等。认知过程可以划分为:自下而上处理(bottom-up processing)和自上而下处理(top-down processing)、系列加工(serial process-ing)与平行加工(parallel processing)以及控制性加工(controlled processing)与自动化加工(automatic pro-cessing)。情报分析过程具有控制性加工的特征,是一种要求意识努力的认知加工过程,由注意来发动并由注意来维持整个过程。在情报分析的过程中,情报分析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期待来知觉事物,或者从长时间记忆中搜索需要的信息,是一个有控制的认知加工过程。与情报分析过程相对应的认知过程见图1。

由图1可知,情报分析过程中的认知过程包括定义问题、形成假设、搜集信息、验证假设、选择最佳假设以及监测新信息6个阶段。与情报分析过程的情报需求、情报规划、情报搜集、情报处理、情报分析以及情报传递6个阶段相对应。情报分析过程中的认知过程的基本工作流程为:情报分析人员根据决策者情报需求阶段所提出的情报需求来定义认知过程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情报分析人员根据情报规划阶段的要求和计划来形成认知过程中解决问题的假设;情报搜集阶段获取的信息经过情报处理和情报分析阶段后为验证假设和选择最佳假设提供支持,同时在验证假设和选择最佳假设的认知过程中还需要得到情报分析人员头脑中存储的长期记忆信息的支持,需要注意的是情报分析人员应该根据搜集得到的信息评估所有合理的假设,而不仅仅是似乎最有可能的那个假设;验证假设阶段结束后,根据假设评估的结果来选择最佳假设;最后还需要监测最新的信息,以便修正最佳假设,达到提高情报分析过程效率和情报分析产品质量的目的。

3 情报分析过程中的知识表征

与认知过程一样,知识表征(knowledge representa-tion)也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关于表征的概念,格拉斯曾经提出:“信息记载或者表达的方式称为对这种信息的表征……表征代表着相应的信息。表征的概念包括表征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表征的内容是指表征所传递的信息,而表征的形式指表征所使用的方法与工具,并且同一事物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征形式。表征的形式主要有:符号(自然语言和数学符号)、列表、图解、意象等。其中意象(image)是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代表一定的物体或事件,传递着它们的信息,具有鲜明的感性特征,是认知过程中一种重要的知识表征形式。

与情报分析过程对应的认知过程中的知识表征见表1。情报分析人员在定义问题时可以根据需要解决问题的特征和具体情况,使用符号、列表、图解以及意象等知识表征形式来准确地表征问题;形成假设阶段,根据不同假设特征也可以采用这些表征形式恰当地表征各种不同的假设,以便情报分析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各种假设的意思;搜集信息阶段,面对来源各异、形式不同的各种信息资源,情报分析人员可以利用

符号、列表等知识表征形式来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分类等操作,也即对信息进行组织,为情报分析人员验证假设、选择最佳假设提供支持;验证假设和选择最佳假设的阶段也可以采用符号、列表、图解、意象等知识表征形式,来保证假设验证和选择最佳假设过程的效率和准确性;监测新信息阶段也可以根据监测的需要,用符号、列表、图解来准确地表征监测到的新信息,以便情报分析人员快速、准确地理解这些信息,对最佳假设进行调整和修正,提高情报分析过程的效率和情报分析产品的质量。

4 认知心理学视角的情报分析过程模型构建

4.1模型构建

通过以上对情报分析过程中认知心理学视角的两个核心领域――认知过程与知识表征的研究,结合国内外关于认知心理学与情报分析过程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和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笔者尝试性地构建了认知心理学视角的情报分析过程模型,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本研究构建的认知心理学视角的情报分析过程模型主要包括4个部分:社会因素、情报分析过程、认知过程以及情报分析认知系统。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环境、政策、文化等因素。根据文献回顾部分的结果可知,传统的情报认知观大多关注人的认知方面对情报分析过程的影响,而对社会环境等因素关注不够,所以本研究构建的认知心理学视角的情报分析过程模型增加了社会因素部分,作为情报分析过程、认知过程以及情报认知系统的输入。情报分析过程由情报需求、情报规划、情报搜集、情报处理、情报分析以及情报传递6个阶段组成。认知过程由定义问题、形成假设、搜集信息、验证假设、选择最佳假设以及监测新信息6个阶段组成。情报分析认知系统与一般的认知系统一样,主要包括感觉过程、记忆过程、反应过程以及控制过程。其中,感觉过程主要由视觉、听觉、触觉等组成;记忆过程包括长时记忆(语意一概念、听觉一词典、视觉模式以及技能一语言等)和短时记忆(注意、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部分以及当前目标等);反应过程主要是作出的实际反应,它控制系统的各种输出,包括简单的动作、行为和复杂的谈话和书写等;控制过程包括计划、经验、目标和价值等,通过注意选择需要的信息,通过计划得知情报认知系统怎样起作用。

4.2工作流程

认知心理学视角的情报分析过程模型的工作流程主要有感觉过程、记忆过程、反应过程以及控制过程。

4.2.1感觉过程感觉过程可以被看作是情报分析认知系统的输入部分,情报分析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各种信息都是通过感觉过程来获取的。在情报分析认知系统中,组织的决策人员和情报分析人员通过各种感觉系统监测和获取环境、政策、文化等社会因素的相关信息,并采用合适的知识表征形式来表征各种知识;然后结合组织的战略目标来确定情报分析过程中的情报需求,而相应的情报分析人员则根据情报需求和各种知识来定义情报分析认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4.2.2记忆过程 记忆过程可以看作是情报分析认知系统的中间处理环节,情报分析人员通过感觉过程获取到情报分析需要的各种信息并采用合适的知识表征形式表征后,在控制过程的指导和控制下,记忆过程对各种知识进一步地进行分析与加工,为情报分析过程提供支持。情报分析过程中的情报规划、情报搜集、情报处理和情报分析阶段都包含着记忆的过程,通过短时记忆,情报分析人员注意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各种信息,短时记忆的积累形成长时记忆,以概念、模式、意象等方式存储在人的认知系统中;这些记忆为情报分析人员在形成假设、搜集信息、验证假设以及选择最佳假设的过程中以符号、列表、图解、意象等知识表征形式为情报认知过程提供支持。

4.2.3反应过程 反应过程可以看作是情报分析认知系统的输出部分,在控制过程的指导和控制下,反应过程将情报分析的结果以不同的知识表征方式传递出去,完成情报认知分析过程的任务。情报分析过程中的情报传递阶段对应着情报认知系统中的反应过程,通常反应过程以行动、谈话以及书写等新式输出方式对问题的解决作出相应的反应。

4.2.4控制过程 控制过程是情报分析认知系统中的控制中心,它通过情报分析计划、情报分析目标、情报分析经验和情报分析价值等控制情报分析认知系统中的感觉过程、记忆过程以及反应过程的工作,协助各部分完成情报认知分析过程。

5 结语

提高情报分析过程效率和情报分析产品的质量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人们使用了各种不同的传统方法。如:为情报分析员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相关信息;改变对情报分析过程的管理;增加情报分析员的数量;提供语言和领域的学习,从本质上改善情报分析员的专业技能;提高撰写报告的技巧;协调情报分析员和情报用户之间的关系以及修改情报分析产品的类型。虽然任何这样的方法可能会为情报分析质量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首先应该注意的是情报分析是一种心理过程,一直以来各级情报分析员很少注意他们思维方式的改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情报分析质量提高的问题,必须更好地理解、改变并指导情报分析员自己的心理过程。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认知心理学视角的情报分析过程模型应该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正如一些学者所提到的社会维度的缺失不能不说是情报科学认知观的一个重大缺陷”,将社会因素融入到情报分析认知过程中去,是提高情报分析过程模型效率的关键之一。

・认知心理学视角的情报分析过程模型可以简化情报分析过程,提高情报分析与预测的效率。情报心理学视角的情报分析过程模型将6阶段的情报分析过程和认知过程简化为只有4个阶段的情报分析认知系统,揭示了情报分析的认知心理过程,为情报分析过程效率的提高和情报分析产品质量的保证提供支持。

・认知心理学视角的情报分析过程模型揭示了情报分析的认知心理过程,有利于情报分析人员揭示情报分析的认知过程以及可能存在认知偏差的地方,提示情报分析人员注意各种认知偏差,从而提高情报分析的效率。

・在情报认知过程中评估假设的时候,应该注意评估所有合理的假设,而不仅仅是似乎最有可能的那个假设,也就是需要注意那些能够证明一个或多个假设比其他假设可能性小的证据或设想。因为,最有可能的假设通常是有最少证据反对它的假设,而非有大量证据支持它的那个假设。

・选择准确的知识表征形式是提高情报分析过程效率的关键。知识表征的形式决定情报分析人员能否准确、清楚地理解知识表征形式所要表征的内容,而情报分析人员对知识内容的准确理解是提高情报分析过程效率的关键。

第3篇

(关键词]竞争情报 战争游戏法 动态分析

[分类号]G350

竞争情报分析是将大量零散的,有时看起来似乎毫无意义的信息集中、对比和重新组合,从而发现新的意义的过程。企业面对的大部分信息都要经过分析处理,否则信息本身没有任何价值,甚至会暗含风险。分析是竞争情报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要进行竞争情报分析必须选择相应的方法、工具,科学、严谨地逐步展开。

1 竞争情报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从研究竞争情报之初,就对竞争情报分析产生了兴趣。近20年来,出现了大量以竞争情报为基础的分析技术方面的文献。有代表性的研究有:Babette E.Bensoussan与Craig s,Fleisher阐述了分析与竞争情报及战略的关联,将企业可用的竞争情报分析方法分为24种。他们认为,在使用各种分析方法过程中不只是搜集数据,而要以数据来获取竞争优势;分析中可以得到真正转化为行动的成果;预测与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必须使用竞争情报分析方法。Dale Fehringer认为,竞争情报人员并不缺少情报分析方法,但如何选择并有效利用各种方法却是一个难题。ErikGlitman认为,分析方法与工具是全球竞争情报的基本构成要素,需要跨文化边界地整合不同的分析方法。Peter Read认为,真正有效的分析方法应该具备几个特征:简单、顾客参与、个性化、搜集与输出数据的针对性、良好的逻辑。John J.McGonade与CarolynM.Vella列举了企业常用的40种竞争情报分析方法。此外,竞争情报领域出现的较新技术,如源自军事领域的“战争游戏法”和“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战略分析”也受到国外学者的关注。国内学者对于竞争情报分析方法也较重视。现有研究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对于某种特定的竞争情报分析工具的研究;第二类是对竞争情报各种分析方法的整合研究。其中第一类有代表性的是王知津与严贝妮设计的企业竞争情报战争游戏的概念框架。王晓琳研究了竞争情报投资组合分析法。孙建军与柯青研究了情景分析法,王知津等阐述了利用价值链分析法开展竞争情报研究的一般步骤。第二类是对竞争情报各种分析方法的整合研究,代表性的研究有包昌火等的《竞争对手分析论纲》一文,提出能力、市场和时间的CMT三维分析法。吴晓伟等从复杂性、可操作性、正确性、时效性与经济性5个角度去评价竞争情报分析方法。钱军总结了37种竞争情报分析方法的谱系关系。

纵观现有的国内外学者对于竞争情报分析方法的研究,的确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不足之处也显见:①对于竞争情报分析的研究仅集中于分析方法的介绍;②囿于静态的研究视角,多集中于SWOT、定标比超等分析方法的重复介绍,未置于动态复杂环境的视阈下;③指出常用方法与工具的不足,却未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针对上述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特点,本文从企业竞争的现实环境特点人手,构建基于战争游戏法的竞争情报动态分析模型,旨在为企业在动态复杂环境下开展竞争情报分析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2 复杂环境催生竞争情报动态分析方法

2.1 动态复杂环境下企业竞争的新动向

21世纪,由于全球市场化、经济国际化、商业手段现代化、技术进步飞速化以及制度、市场等原因,使全球企业战略决策都具有不可预测性、复杂性和快速变化三大特征。企业所处的大环境是一种难以、甚至无法定义的状态。在这种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了一种动态的竞争,某企业采取的一系列竞争行动,引起竞争对手的一系列反应,这些反应又会影响到原先行动的企业,这是一种竞争互动的过程。在动态竞争中,关键问题是“互动”而非“行动”。竞争主要是竞争对手之间的互动,企业的表现不再仅仅取决于对手之间的静态资源和实力,更重要的是竞争的互动;竞争对手只能在互动中寻求暂时的优势;寻求暂时优势的办法包括改变规则和创新。

2.2 竞争情报分析思维范式由静态转为动态

面对企业竞争的新动向,要想在当前环境中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单纯依靠利用确定的、静态的思维方式已经不够了。以战争游戏法为代表的竞争情报模拟方法为企业应对不确定性提供了解决方案。战争游戏法是为了适应商业环境而由军事战争游戏法演化而来的。它可以帮助一个企业制定实时动态的、战略的、可操作的、战术的计划及实施方案,战争游戏法是商业环境下角色扮演的模拟过程。在战争游戏法实施过程中,可以看到企业的行动与现实世界的互动情况,也可看到企业资产在企业内外部配置的有效性。通过游戏能够改变参与者的视角和观念,更多地从对手和市场的角度考虑竞争战略和行动,使人们摆脱了惯性思维,是一种放眼长远利益和长期发展的有力工具。由于战争游戏法这种动态、仿真的方法特性,它逐渐成为应对新环境下企业竞争情报的动态有效的分析手段。

3 基于战争游戏法的竞争情报动态分析模型

3.1 基于战争游戏法的竞争情报动态分析模型

传统的竞争情报分析是在静态环境下,以竞争对手分析为主,从竞争对手的识别起步,历经竞争对手现行战略分析、对手相关能力分析、对手意图分析。这种机制是一种正向、静态机制。但在动态复杂环境中,各种竞争力的关系更加复杂、纠结,若仅仅关注竞争对手动向,而忽视动态环境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则分析的结果不具有任何实践价值。因而需要在静态分析机制上进行扩展,充分考虑动态竞争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利用战争游戏法对竞争情报进行动态分析,制定企业动态决策,应当遵循一定的流程,基于战争游戏法的竞争情报动态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

动态的竞争情报分析始于各种竞争力的触发。第一步要界定竞争环境的要素。行业中每一个企业或多或少地都必须应付各种力量的威胁,宏观上有政府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技术、市场趋势等因素,微观上有行业现有的竞争状况、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等,这些因素是企业的竞争驱动力,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应地,这些力量构成了企业所处的外部竞争环境。同时,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文化等因素,是内部的竞争环境。企业的竞争环境则是由各种力构成的内外部环境总和。

第二步,跟踪与监测指标。传统的竞争情报分析仅仅聚焦于竞争对手的跟踪与监测,这远远不够。竞争情报动态分析需要对于复杂动态的竞争环境中涉及到的每种力中包含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筛选、细分,进而将这些影响因素整合成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进行

跟踪与监测。

第三步,竞争信号解析与评估。对于各种指标的动态实时变化所释放的竞争信号进行解析进而评估,这个步骤的首要功能在于创造竞争情报,分析人员在各类指标的基础上,结合特定的环境背景而得出准确的信号,再由这些信号的解析处理而得到最终的竞争情报。竞争情报动态分析的竞争信号分析历经信号背景、信号意图、信号推论、信号信度、信号动机,最终获知竞争环境中信号释放者的真正意图。

第四步,关键情报主题识别。通过对信号动机的挖掘,识别关键情报主题(KITs),进而确定了情报需求,明晰了竞争情报分析的工作重点,有效的情报分析非面面俱到,而是集中于企业运作的1~2个关键领域。识别了关键情报主题,则将企业所处的抽象而复杂动态竞争环境成功地转化成了竞争情报分析的主题。

第五步,信息采集。根据关键情报主题确定游戏模拟的主题,围绕竞争对手、市场环境、第三方等模拟对象进行情报搜集。情报搜集的内容包括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己方与对方的现实处境、第三方情况等。搜集的信息源非常广泛,可以是行业研究、年度报告、公司网站、公开出版物等公开渠道。

第六步,竞争情报的战争游戏模拟。采集到所需信息后,进行筛选、分析、提取,形成游戏运作的基本信息库,从而实施战争游戏。在实施过程中,把参加游戏的人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扮演本公司、特定的竞争对手、第三方以及消费者等,各方根据自己面临的竞争对手和商业环境,充分利用游戏前采集的相关信息,提出自己的战略和规划,采取相应的行动,再根据消费者的反应和裁判的判定决定胜负。该法没有专门的规则,现实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在游戏中都可能出现。

第七步,动态竞争分析。通过游戏中本企业、竞争对手、市场、消费者之间直接而实时的互动,明晰本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竞争态势,以较为激烈的对抗形式完整地展示了企业的整个竞争过程,有助于参与者与分析人员直观地了解竞争态势和决策过程中的不足,实现实时动态竞争分析。

第八步,提炼分析结果。游戏后的总结围绕着本企业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动态竞争互动分析的结果,一方面提出可能性影响概率表来简述竞争对手的一系列行为或其他相关事件或趋势,以及每种预测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拿出本企业具体的行动方案,包括通过战争游戏识别出的开发机会、阻止或压制竞争对手行动,或者减少其他风险或威胁的行动。

最后,依据动态分析结果,制定企业战略决策。企业做出本公司的战略决策或者预知未来本公司战略方向的变革,实现动态环境中企业决策的制定。

3.2 竞争对手分析模式

了解竞争对手才能获得真正的竞争智慧,实施竞争情报战争游戏可以对竞争对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结构化、动态的分析,获得竞争对手未来战略的最贴近的可能图景。基于战争游戏法的动态竞争分析中竞争对手分析模式如图2所示:

第一步,确定竞争领域:在同一行业中,识别直接竞争对手、潜在竞争对手、生产替代品的竞争对手;第二步,在宏观层次上对某个特定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分析竞争对手的不同组成,确定对现有与未来战略最为关键的影响;第三步,在微观层次上对该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即细化与细致的竞争对手全景描绘,需要嵌入战争游戏的情节、脚本才能形成竞争对手未来市场战略的分析结果。具体包括以下要素分析:①竞争对手市场战略(包括竞争对手位于或打算进入哪些产品一顾客细分市场;在上述细分市场它如何竞争?在这些细分市场的意图为何?上述分析结果能够阐释任一公司的市场战略,包括范围、态势与目标;②资产;③能力与竞争力;④技术;⑤组织结构;⑥文化;⑦设想;⑧活动/价值链;⑨联盟与专门关系;⑩网络;⑨未来市场战略。根据竞争对手的全部信息,构建竞争对手情势;确定每种情势的情节、驱动力、逻辑与最终状态;评估与理解竞争对手情势;确定竞争对手的结局;确定聚焦公司的不同情势的可能影响。

3.3 本企业分析模式

在竞争情报动态分析中,一个重要要素是开展游戏的本企业所具备的属性是否会促使对手们对其行动做出反应,本企业作为战争游戏的发起者,其本身要有明确的定位。在实施战争游戏和动态竞争分析中,本企业首先需要对自身的几个问题做出明确的回答与界定。如表1所示:

本企业分析项目主要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企业未来的活动方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四个要素,最终以swOT分析、四角分析、盲点识别等分析框架作为总结,形成本企业情势分析报告,写入战争游戏手册中。通过四个要素所涉及的问题梳理和回答,使参与战争游戏的人员充分了解其所代表企业的真实状况,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企业的进攻或反击等行动。需要注意的是,动态竞争情报分析关注动态竞争环境、竞争对手行动,但绝不意味着忽视企业自身,否则进行的相关分析活动本末倒置,最终往往流于形式。因此,在竞争情报战争游戏中本企业的情势分析是动态分析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3.4 竞争互动分析模式

利用战争游戏法可以身临其境地对企业的竞争互动进行分析。游戏参与的基本小组一般有四种:本公司小组、竞争对手小组、市场小组与控制小组。一些游戏还可以设置潜在竞争对手小组,也称为百搭牌小组。其中,本公司小组代表本企业发动进攻或进行反击,而竞争对手小组代表主要竞争对手企业进行行动。市场小组代表供应商、用户等市场相关利益方,其作用是反映企业与竞争对手及其他小组等互动带来的市场竞争态势和未来变化趋势。在每轮游戏结束时,市场团队都按照企业和竞争对手互动情况来确定企业市场份额的变化。控制小组游戏中并不扮演角色,它提供如资源配置、规则设计、工具等确保游戏顺利进行的必要支持和指导,并负责整理及汇报游戏分析的主要结果。

小组在游戏中的互动是现实动态复杂环境下企业竞争互动的全景体现,各小组的互动关系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在战争游戏的竞争互动中,本公司小组、竞争者小组首先做出行动。竞争对手的行动包括建立的筹码情况;与其他分组是否同盟;采取防守还是进攻的策略和措施等。本公司小组的行动主要是执行企业战略。这些行动直接反映给市场小组,市场小组获知了本公司小组、竞争者小组的商业行动,站在市场的用户、供应商、相关利益方的立场,在本组专家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种风险、收益进行定量评估,进而响应本公司小组与竞争者小组,形成驱动市场的态势,并计算出市场份额。在市场小组反应的同时,本公司小组与竞争者小组还要准备下步行动。控制小组在游戏中负责消息传递,在一轮行动结束后,形成的各种表格,计算出竞争者小组行动的内在影响,并把市场小组与计算出的影响数据提交给所有的参与者,供其做好下一步行动的准备,进入下一个回合的游戏。控制小组在整个游戏进程中会通过E-mail随时把各小组的行动传达给其他参与小组,实现与现实世界一样“实时”。游戏中的所有参与小组正是通过上述“互动”与

“联动”的方式,获知游戏中其他小组的行动,实现竞争互动分析。

4 结语

在动态复杂环境中,竞争优势是不断创建与更迭的,企业要保持历久弥坚的竞争力,需要在竞争互动的过程中利用竞争情报动态分析获取更多、更新、更强的竞争优势。本文提出的竞争情报动态分析模型建立在非线性、非连续性的战争游戏法实施的基础之上,利用战争游戏法进行本企业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竞争互动行为分析共同构成了竞争情报的动态分析。本文的研究是一种基础性的工作,旨在为企业在竞争情报工作中开展竞争情报动态分析做一些理论铺垫。

参考文献:

[I]曾忠禄,企业情报管理:战胜竞争对手的秘密武器,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137

[2]Bensoussan E B,F1eisher s c,Analysls Without Paralysis:10Tools lo Make Better Strateglc Decisions,New Y0rk:FT Press,2008:23

[3]Fehnnger D,chOOSlng HfId using CI anaJvsis techniques Competitive InteU~gence Magazine,2007,10(6):39-41

[4]Glitman E,Analysis tools:Essential components ofglobal CI,Coinpetiive Jntellingnce Magazine,2008,11(2):50-51

[5]Gljltman E,Merging di盯erent ldnalvsis tools across cultural boundaties,Competltlve Intelligenee Magazine。2006,9(1):40-41

[6]Read P.Analysis frameworks that work

competmve IntelligenceMagazine,2002,5(5):20-23

[7]McGonagle J J,Vella c M,Bottom Line Competitive Inku’lgenee,London:Quiolllm B00ks,2002:120

[8]Pierrette B,chdstlne A H competltl‘ve Inteul。genee,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lon Science and nchnology,2002,36:353-390

[9]王知津,严贝妮,谢瑶,等,企业竞争情报战争游戏的概念框架设计情报科学,2008,26(10):1441-1446

[10]王晓琳竞争情报分析方法之投资组合分析法,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33):88-89

[11]孙建军,柯青,不完全信息环境下的情报分析方法,图书情报工作,2007,5l(2):63-66,120

[12]王知津,张收棉,企业竞争情报研究的有力工具――价值链分析法,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28(4):439-443

[13]包昌火,谢新洲竞争对手分析论纲,情报学报,2003,22(2):103-114

[14]吴晓伟,宋文官,徐福缘,企业竞争情报分析方法来源及发展,情报杂志,2006,25(4):2-5

第4篇

关键词:大数据 情报分析 竞争情报 商务智能 生物医学 政府治理 军事情报

中图分类号: G25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4)05-0007-06

Intelligence Analysis in Different Domains and Its Development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Big Data

Abstract Big data has caught the attention of five domains: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business management, bioinformatics, government governance and military intelligenc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domains of intelligence analysi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conception and practice on intelligence analysis across five domains, revea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lligence analysis, and then illustrate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ce analysis across five domains under the big data environment, and points out the effects of big data for intelligence analysis.

Key words big data; intelligence analysis;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business intelligence; bioinformatics; government governance; military intelligence

1 前言

不同研究领域有其自身的研究对象、理论源流、学术习惯以及概念框架体系,它们会深刻影响各领域对同一术语的界定和理解。如竞争情报、商业管理、生物医学、政府治理及军事情报等领域不仅都会涉及“情报分析”这一概念,而且都是围绕着情报分析而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的。但是,这些领域中的情报分析的内涵与外延、实施情报分析的过程等均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可一概而论。本文的目的,是分析竞争情报、商业管理、生物医学、政府治理及军事情报等五个领域中“情报分析”概念与实践的特点,以及大数据环境下这些领域中情报分析的发展动向,揭示情报分析的学科差异,为建立统一的情报分析方法体系提供理论素材。

2 不同领域的情报分析及其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发展

信息与情报是不同概念,情报是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或从各种文本中挖掘的知识,可以是一种产品、活动、组织,或是一组知识的专门表达形式[1-2];生成情报所采取的分析方法与执行过程称为情报分析研究。对于竞争情报、商业管理、生物医学、政府治理及军事情报等学科领域而言,它们的产生与发展与情报分析研究在具体问题域中的应用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尽管这五个领域对情报分析的概念理解及实践特点不尽相同,但情报分析都是这些领域知识的核心内容,也是支持该领域研究的关键,而且,在大数据环境下,大数据理念与方法正在对这五个领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这是本文选取竞争情报、商业管理、生物医学、政府治理及军事情报等领域作为研究对象的重要原因。

2.1 竞争情报领域

“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CI)是企业用来提高竞争优势的情报分析工作,它通过感知外部环境变化、竞争对手的技术跟踪等手段,建立一个关于竞争对手或外部环境的预警系统,并支持决策服务,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维持优势地位[3-5]。由此可见,CI是对外部竞争环境进行全面监控的过程,是一种“知己知彼”的交互分析过程。与其他领域的情报分析相比,通过CI分析所得到的情报更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及对抗性等特征,同时对自身跟对手的差距、潜在的机会等问题给出了解答。

企业进行CI活动时,合法性是开展整个活动的基础,即CI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或商业道德规范。竞争对手或市场的相关信息主要是通过公开信息来源(如出版资料、科研报告、互联网、新闻、数据库、政策法规等)获得,其它在不违法的前提下所能获得的非公开发表的信息(如通过第三方获取的信息、录用对手公司的离职人员所获得信息、人际网络等灰色信息等)也是CI的重要信息来源[3][6]。也就是说,CI主要的信息来源是基于“文本型式”的科技文献、网络信息、政府信息、新闻、政策研究、产品信息等类型,并结合灰色信息来提高CI分析的有效性及真实性。从分析方法来看,因外部竞争环境复杂性与竞争对手多样性而产生出多种CI方法,常见如定标比超、SWOT、专利分析、五力分析、财务分析等方法[5];此外,利[7]根据五力分析与SWOT分析拓展出基于竞争要素的CI四维分析框架。在技术工具方面,分析人员可选择数据挖掘、文本挖掘、网络挖掘、可视化技术、信息抽取、一般统计分析、软件等方法或工具[8],将数据或信息转化为“可操作的情报”(Actionable Intelligence),再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如管理决策、营运能力、市场监控等)形成各种情报产品(如每月情报通讯、咨询报告、竞争对手文档、形势分析等),提供企业作为战略行动依据、危机预警判断、商业谈判等重大决策参考。

大数据环境下,公开信息来源越来越多样化,考验着企业的情报获取与分析能力,特别是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及时感知与动态应变能力, CI在企业战略预警与危机管理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9]。从当前的研究与实践来看,CI 面临着“全信息源获取”、“分析复杂化与实时化”两个急迫解决的问题,就前者而言,企业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解决全信息源获取的技术性问题;对后者来说,随着企业可以获取越来越多的异构的数据及信息,要求CI能够处理更加复杂的分析对象,其分析方法需要结合更多智能化技术,工作流程需要结合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10-11],例如,除了上述常见的分析方法之外,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关联关系分析、网络挖掘(如舆情分析、观点挖掘等)、实时分析及云计算等方法或技术都是企业进行CI分析的新挑战[12]。此外,除了获取公开信息来源之外,由社交媒体产生的社会化数据[13],也引发了企业CI对竞争对手进行实时监控与分析的需求。总言之,从基本目的来看CI分析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发展,会发现CI正从对现有竞争对手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以辅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转向对实时数据或信息进行快速分析响应,通过多种分析方法的结合做到知识发现以及构建适应外部环境的持续应变分析模式[14],用来支持企业在竞争环境中做出高效精准决策。

2.2 商业管理领域

商业管理领域所涉及的情报分析是指“商务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BI)或商业情报。BI通常被定义为由数据仓库、ETL、联机分析、数据挖掘、客户关系管理、知识管理等多种技术融合而成的方法及系统,用来管理企业内的相关商业数据、专家信息及知识。不同于CI关注外部情报,BI针对企业内部的各种数据及信息进行分析,从而达到企业绩效管理、客户关系优化、监控商业活动等管理目的[15-16]。由此可见,BI是一种用来提高企业营销管理能力的一套集成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所得的情报被应用在解决客户及产品的需求趋势、潜在服务与产品的关系、销售预测、营销策略创新等问题。

从实践角度看, BI的实施包括了输入、流程及输出等三个主要步骤:①输入是指数据来源,BI的信息源是基于“数值型式”的业务数据、客户相关数据、专家信息、检索日志记录等,或是企业内部现有数据仓库的存储内容。②流程是指数据处理与分析过程,在BI的实施过程中,利用ETL等技术方法将企业的各种业务数据导入数据仓库、或是进行数据集成,并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再将分析结果结合企业的战略、运营、关键绩效指标或模型库等加以实践应用,最终达到组织层次的商业绩效管理、以及战略层次的战略规划[17]。③输出是指BI系统或平台产生的各种情报产品,如产品销售报表、客户分析报表、产品定价方案、绩效管理报表、财务报表等。从技术角度来看,Chen等人[18]认为BI分析经历过三个演化阶段:第一个阶段是BI1.0,其技术基础是结构化数据管理与数据仓库;到了2000年的互联网出现后,BI进入了BI2.0阶段,即以网络环境为主的商业情报分析,BI开始重视实时数据分析、集体智慧、观点挖掘、关联数据、网络分析或文本挖掘等技术[19],表明了基于企业内及结构化数据的情报分析已无法满足决策要求了,而是需要结合更多的企业外部及非结构化数据,来挖掘用户对企业业务开展、市场活动的想法;第三阶段是BI3.0阶段,它是在移动终端、RFID及情景感测等技术发展背景下产生的,对企业而言,如何高效处理这类移动性强、与位置相关、以人为中心、情境敏感的数据,将是BI分析的巨大挑战。

大数据环境下,各种新型信息技术改变了企业的营销决策与商业模式,也对BI的架构、功能和所要发挥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冯芷艳等人[20]从管理学角度提出大数据背景下现代企业商业管理研究的前沿课题,例如,企业应利用智能化技术等手段,挖掘提炼出社会化网络环境中典型的行为模式、个性化行为,其中对新型数据源的实时清洗、实时挖掘、实时建模、实时舆情监测等都是值得发展的分析技术,同时,还要在精准性与实时分析之间寻求企业绩效管理的平衡点。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的BI分析在大数据环境下,正从过去基于历史数据的情报分析向“实时分析”(Real-Time Analysis)的方向转变。具体来说,BI若要进行实时分析,必须先解决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及信息反馈等环节中的滞后问题,Seufert及Schiefer等人[21]认为必须通过信息集成设施与商业环境集成来解决这些问题,包括以事件(Events)驱动机制替代周期性的批量处理方式来解决数据采集滞后的问题,利用联机分析或数据挖掘来解决分析滞后的问题等等。此外,Lim等人[22]强调新型数据源对BI分析的影响,并指出现有的BI系统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如Hadoop、MapReduce)、文本挖掘(如从搜索引擎转向企业搜索系统、从情感分析转向观点挖掘、从信息抽取转向Q&A系统)、网络分析(如链接挖掘、社区发现、社会化推荐)等技术进行整合,是最值得深入研究的内容。

2.3 生物医学领域

生物医学领域中的情报分析主要是指“生物医学信息学”(Biomedical Informatics,BMI)[23],它是由信息计量学、医学信息学(Medical Informatics)与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等多种学科融合而产生的新兴领域,主要利用情报学、护理学、生物工程、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分析方法与技术来研究生物医学问题,支持卫生保健、临床实验及医学知识发现过程中的决策与服务。具体来说,BMI分析的基本目的在于了解生命的起源、进化、遗传和发育的本质,通过相关分析方法或技术挖掘出潜藏在众多生物信息数据库中的新知识,辅助或直接开展基因组序列分析、基因进化分析、药物设计、预测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基因区域预测及基因功能预测等工作[24-26]。

BMI的分析对象是生物医学数据(Biomedical Data),包括患者的叙述性数据(如病征描述内容)、数据测量的文本数据、遗传信息、记录信号、图纸或影像数据等[27],这些素材除了可从综合数据库(如Web of Knowledge、Science Direct等)获得之外,BMI领域的专业数据库(如Genebank、EMBL、DDBJ、Swiss2Port等)、医学中心或生物信息中心(如EBI、EMBL、NCBI、NIH等)也是主要的获取渠道。由于生物医学领域的数据复杂性,促使人们必须开发更新、更灵敏的计算机技术或算法来处理及分析生物医学数据。从分析方法来看,BMI除了沿用生物医学领域的专门分析方法(如序列对比、结构对比、功能对比预测等)之外,也借鉴了数据挖掘、文本挖掘、本体构建、知识发现等相关方法和技术[25][28-29],借鉴相关领域的分析方法原因有二:一是帮助加快及改进生物计算分析效率,并降低人工分析及物力投入成本;二是解决遗传语言中存在的语义鸿沟(Semantic Gap)、生物医学本体构建及其概念分类与检索等障碍。通过BMI分析所得到的情报产出有各种形式,如研究论文、特定主题分析报告、诊断报告书、基因表达图谱等,其产出结果可用来解释生命进化、人体生理与病理关系等现象,同时对疾病诊断、药物研发或遗传解码等实践应用提供了有效支持。

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分析及信息处理方法已经成为BMI分析的基础工作,同时,大数据理念与方法,对BMI分析从“发现及关联”转向“组合及预测”、从系统层次的分析转向分子层次的分析,起到了重大影响[28]。Miller[30]也认为BMI面对急速增加的生物医学数据数量的问题,特别是下一世代的序列分析技术,将能解析出更多的基因序列,致使数据结构更加复杂化,因此需要在全基因组层面上开展多中心、大样本、反复验证的基因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从而辅助科研人员对基因组或疾病做深入的科学探究。此外,BMI也开始关注生物医学数据与网络数据的结合,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网络分析或云计算等方法来鉴别、预测或追踪药物治疗、不同地区人口的关注疾病等问题[31]。总言之,为了能支持上述BMI分析,分析前的预处理工作必须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即情报分析活动的第一步骤,对多源数据进行抽取、比对、清洗与转换,从而提高及保证生物医学多源数据融合的效率与质量。

2.4 政府治理领域

Web2.0与开放数据(Open Data)对政府治理产生了许多刺激作用,说明了公共数据(Public Data)开放对提高政府运作的透明度、治理效率及影响决策等的重要性。目前,政府治理领域所指的情报分析尚无公认定义,整体来说,更倾向通过“政府数据挖掘”(Government Data Mining,GDM),即通过对税务、就业、执法、国家安全(如航空运输、金融交易、监视等)等相关数据的深入挖掘,分离出潜藏在数据中的噪音及有价值的情报,用来提高政府治理的水平[32]。由此可见,GDM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公共治理与解决社会服务问题,即强化数据-治理-服务三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并涉及了信息公开与共享、信息增值与再利用、数据访问与存取、数据保密、数据整合等研究课题。

GDM的分析对象是政府开放的公共数据,如,美国政府以数据共享及再利用为目标,建立了开放美国政府数据的Data.gov网站,对用户提供多种数据集和输出接口,以方便政府数据再利用及增值开发,并结合Data.gov与云计算,构建了面向美国所有政府部门的Apps.gov云服务门户[33]。以美国Data.gov网站开放的数据类型为例,截至2014年7月5日,网站上共开放了110,875个数据集,涉及了企业、地球观测、教育、地理空间等21类。从分析方法来看,数据挖掘是GDM的关键技术,常见如统计分析、分类、聚类、关联规则、决策树、神经网络等。刘典文[34]梳理了数据挖掘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各种应用,如通过孤立点分析找出诈欺行为的特征、通过聚类分析找出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及站点分布等,而电子政务、政府绩效管理、公共危机管理等也是广泛运用数据挖掘来找出更多有价值的情报。通过GDM分析得到的情报,可通过每月统计报表、问题解决方案、特定事件监测汇报等型式呈现结果,向决策者或管理者提供政府信息资源增值、信息孤岛与社会服务问题解决、城市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治理支持。

大数据环境下,Yiu[35]认为大数据分析是改变政府治理与社会服务的重要方法或技术,它强化了跨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关联、支持组织学习与绩效管理,并将管理颗粒度细化到个人,从而可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政府服务管理,如实时信息管理、多源数据融合分析税务诈欺、个性化服务、城市人口监控与预测等。为了解决部门条块分割的管理碎片化及资源分配问题,陈美[36]认为可以通过建立集成各种交通数据的综合多维交通信息体系,实现各种政府数据的综合分析,快速解决交通事故、应对恶劣气候对交通的不良影响、及时实施道路养护等等。王志军[37]以北京石景山区的城市供水管网漏损应用示范点为例,以流量法、压力法和噪音法分析该区的供水管网相关数据,找出漏损情况及匹配适合的检漏方法,达到了精细化分析、智能化管理,并取得了节约耗能的效果。除了分析公共数据外,喻国明[38]利用数据挖掘及社会语义分析工具分析百度搜索词,探讨了中国社会的舆情现实的走势与发展,发现社会民生、公共安全、卫生及环境生态是近年来中国社会舆论持续关注的基本问题,对于社会管理和社会协调有重要的启示。由此可见,在大数据环境下GDM分析的发展重点在于,从公共数据或其他开放数据分析中,精准、及时掌握政府部门在各种社会服务中的运行规律,以及深刻察觉其中的治理问题,并提供以数据为支撑的决策情报与问题解决方案。

2.5 军事情报领域

军事情报(Military Intelligence,MI)是指是为了保障军事斗争,有目的地搜集敌方、我方、友方、中立方等相关方面的素材信息(包括公开信息、秘密信息、部队及技术侦查情报、军事战备相关情报等),再经深入的综合分析后得到的情报[39]。在这种情报分析中,特别强调要避免因忽视危机信号、过度过滤信息、信息交流不畅、情报政治化等因素造成的情报失察(Intelligence Failure)或情势误判[40]。也就是说,MI分析的基本目的在于情报保障及避免情报失察,其分析任务是面向国家安全的情报侦察探测、分析模拟、战略研拟、决策参考等方面。

MI的分析对象依据不同标准而划分不同类型,按真实程度可划分真假情报;按性质可划分军事指挥、后勤、装备等情报;按载体可划分文字、声像、实物等情报[40]。具体来说,MI是从公开与非公开数据源、军事信息系统、卫星预警系统等各种渠道取得的基于“战事局势”的侦查情报、传感数据、地理数据、照片、声音、武器装备等等相关素材。从分析方法来看,MI除了一般的基础分析方法(如数学方法、文献研究等)之外,情报素材鉴别方法(先期过滤工作)、作战想定方法(基于军事任务)、成果评估方法(确定军事情报价值)都是体现军事情报领域研究特点的专门分析方法[41]。经过MI分析得到的情报,可通过战略分析评估报告、战情模拟分析报告、特定目标监控报告等形式呈现内容,并支撑军事情报单位的军事斗争准备,达到战事情况监控、战胜对手、及时预测客观情况等各项目标。

大数据环境下,面对公开信息来源及新型网络环境的数据过剩问题,情报人员没有足够时间筛选潜在的有价值情报[42],例如,军事情报单位得知可能在某日下午发动网络攻击,但这样的情报量是不足够的,必须具体知道何人、何时、何地及如何阻止他们,而该网络恐怖事件即将发生,不允许情报人员花费时间分析该网络攻击的时间、地点与人物。又例如,2012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推出XDATA项目,目的是开发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相关的计算技术与开放源码软件,用来满足国防军事需求。但除了开发软件工具包之外,项目更涉及了可拓展的分析与数据处理技术、可视化用户界面技术、软件集成研究及评价等等技术,将来可以具体应用在网络科技、电子战、电子防护、数据决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防御、工程化弹性系统及监视侦察系统等[43]。上述例子说明,大数据环境给MI分析智能化带来巨大的挑战,研究的课题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情报的自动监控与关键信息的自动识别定位;不同来源的数据与同一事件的对应关系发现;非关键信息之间的隐藏关联规则等等。

3 结语

本文梳理了竞争情报、商业管理、生物医学、政府治理及军事情报五个领域中情报分析的概念与实践的特点,揭示了不同领域的情报分析的特征,以及大数据理念与技术对五个领域中的情报分析带来的影响。为更加清楚起见,本文从基本目的、问题情景、研究任务、数据类型、数据来源、分析活动、分析技术、产出形式、结果价值以及大数据的影响等十个方面列出了不同领域情报分析的特征(见表1),期望能帮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情报分析的内涵和外延。

参考文献:

[1]包昌火. 情报研究方法论[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0.

[2]Moore D T. Critical Thinking and Intelligence Analysis[M].Washington, D.C.: Joint Military Intelligence College,2010.

[3]陈峰. 竞争情报概念及相关因素分析[J]. 图书情报知识,2003,(1): 20-22.

[4]包昌火.加强竞争情报工作 提高我国企业竞争能力[J].中国信息导报,1998,(11): 30-33.

[5]王知津. 竞争情报[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

[6]李正中,许蕾. 竞争情报行为的正当性与灰色信息收集方式的研究[J].情报学报,2000,19(1): 77-81.

[7]利.基于要素细分的竞争情报四维分析框架[J]. 情报学报,2007,26(1): 89-99.

[8]Bose R.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rocess and tools for intelligence analysis[J].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2008,108(4):510-528.

[9]包昌火,赵刚,黄英,等. 略论竞争情报的发展走向[J]. 情报学报,2004,23(3):352-366.

[10]化柏林.网络海量信息环境下的情报方法体系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5(11):1-5.

[11]李广建,杨林. 大数据视角下的情报研究与情报研究技术[J]. 图书与情报,2012,(6): 1-8.

[12]刘高勇,汪会玲,吴金红. 大数据时代的竞争情报发展动向探析[J]. 图书情报知识,2013,(2):105-111.

[13]谢志航,冷洪霞,杨晶晶. 大数据背景下社会化媒体数据的情报价值探讨[J]. 情报探索,2013,(10):6-8.

[14]黄晓斌,钟辉新. 基于大数据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模型构建[J]. 情报杂志,2013,32(3): 37-43.

[15]Negash S. Business intelligence[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2004,(13):177-195.

[16]Ranjan J. Business Intelligence: Concepts, Components,Techniques and Benefits[J].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9,9(1): 60-70.

[17]朱晓武. 商务智能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综述[J]. 计算机系统应用,2007,(1): 114-117.

[18]Chen H C, Chiang R H L, Storey V C. Business Intelligence and Analytics: From Big Data to Big Impact[J]. MIS Quarterly,2012,36(4):1165-1188.

[19]Trujillo J, Maté A. Business Intelligence 2.0: A General Overview[M].Aufaure M,Zimányi E,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12:96,98-116.

[20]冯芷艳,郭迅华,曾大军,等. 大数据背景下商务管理研究若干前沿课题[J].管理科学学报,2013,16(1): 1-9.

[21]Seufert A, Schiefer J. Enhanced business intelligence - supporting business processes with real-time business analytics: 16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Database and Expert Systems Applications[Z]. Copenhagen,Denmark: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5.

[22]Lim E P, Chen H C, Chen G Q. Business Intelligence and Analytics: Research Directions[J]. ACM Transactions 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13,3(4): 1-10.

[23]Bernstam E V, Smith J W, Johnson T R. What is biomedical informatics?[J]. Journal of Biomedical Informatics,2010,43(1):104-110.

[24]黄科,曹家树,吴秋云,等. 生物信息学[J].情报学报,2002, 21(4): 491-496.

[25]陈铭. 后基因组时代的生物信息学[J]. 生物信息学, 2004,(2):29-34.

[26]陈润生. 当前生物信息学的重要研究任务[J]. 生物工程进展,1999,19(4):11-14.

[27]Shortliffe E, Barnett G O. Biomedical Data: Their Acquisition,Storage,and Use[M].London:Springer, 2014:

39-66.

[28]Bellazzi R, Diomidous M, Sarkar I, et al. Data analysis and data mining current issues in biomedical informatics[J]. Methods of Information in Medicine, 2011,

50(6): 536-544.

[29]Pardue J H, Gerthoffer W T. Knowledge acquisition, semantic text mining, and security risks in health and biomedical informatics[J]. World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12,(2): 27-33.

[30]Miller K. Big Data Analytics in Biomedical Research[J]. Biomedical Computation Review,2012,(2):14-21.

[31]Costa F F. Social networks, web-based tools and diseases: implications for biomedical research[J]. Drug Discovery Today,2013, 18(5-6):272-281.

[32]Cate F H. Government data mining: The need for a legal framework[J]. Harvard Civil Rights-Civil Liberties Law Review,2008,43(2):435-489.

[33]刘增明,贾一苇. 美国政府Data.gov和Apps.gov的经验与启示[J]. 电子政务,2011,(4):90-95.

[34]刘典文.数据挖掘技术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应用[J]. 行政论坛,2010, 17(2): 42-46.

[35]Yiu C. The Big Data Opportunity: Making government faster, smarter and more personal[R]. London: Policy Exchange, 2012.

[36]陈美. 大数据在公共交通中的应用[J]. 图书与情报, 2012,(6): 22-28.

[37]王志军.大数据时代下的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管理[J]. 中国科技产业,2014,(2):74-75.

[38]喻国明. 大数据分析下的中国社会舆情:总体态势与结构性特征[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5): 2-9.

[39]周军.试论军事情报的概念[J].情报杂志,2004,(1): 33-34.

[40]沈固朝. 情报失察――西方情报研究的重要课题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09,(2):34-37.

[41]程立斌,林春应. 军事情报研究方法体系探析[J]. 情报杂志,2007,(2):87-89.

[42]Magnuson S. Defense, Intel Communities Wrestle With the Promise and Problems of 'Big Data' (UPDATED)[J/OL].[2014-08-20].https:///read/1G1-323351157/defense-intel-communities-wrestle-with-the-promise.

第5篇

关键词:竞争情报 SWOT模型 BCG矩阵

中图分类号: G250.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3-0087-07

在竞争情报分析中,SWOT模型和BCG矩阵都是非常重要的工具。然而,在竞争情报实践中,长期以来,SWOT模型和BCG矩阵一直被当作两个孤立的竞争情报分析工具,很少会考虑到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本文对SWOT模型和BCG矩阵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它们在竞争情报分析中的联系和区别,从而为企业竞争情报人员的分析决策提供参考。

1 竞争情报分析中的SWOT模型与BCG矩阵

正如孙子兵法所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竞争情报是对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竞争策略等信息进行搜集和分析的过程,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可以获得许多有价值的情报,帮助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竞争市场中,做出有效的竞争决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1] 。SWOT模型与BCG矩阵,能够提高竞争情报分析的效率,完善企业的战略决策过程,都是竞争情报分析的重要工具。

1.1 SWOT的特性

SWOT分析模型是通过对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企业自身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秉承“使优势和机会最大化,劣势和威胁最小化”的原则,从而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

国外学者认为:“SWOT模型是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基本中介模型”[2]。内部因素包括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外部因素包括外部的机遇和威胁。其中,S代表优势(Strength),是指企业本身所具有的可以超越竞争对手的能力;W代表劣势(Weakness),是指使企业处于劣势的内部因素;O代表机遇(Opportunity),是指企业外部的一些能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发展机会;T代表威胁(Threat),是指企业外部会对企业竞争地位造成威胁的因素。

SWOT模型通过对这些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整合匹配,相应地形成了四种企业发展战略:S-O战略、W-O战略、S-T战略、W-T战略(见图1)。

(1)S-O战略。一种增长性战略,即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势,利用外部环境的机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是企业的一种理想竞争状态。此时,企业应该增加投资以扩大生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4]。

(2)W-O战略。一种扭转型战略,即通过捕捉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遇来克服企业的内部劣势,甚至可能将企业内部的劣势转化为优势。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虽然企业外部存在一些发展机遇,但是企业内部存在的一些弱点阻碍了企业对这些机遇的利用,所以,企业要增加投资,扭转企业内部薄弱的状况,迎合外部机遇。

(3)S-T战略。一种多元化战略,即利用企业内部优势来减轻或避免外部环境威胁。当企业外部面临威胁的时候,企业内部的优势也许得不到发挥,甚至会被减弱。因此,此时企业要充分利用自己内部的优势,开展多元化经营,以克服外部威胁。

(4)W-T战略。一种防御型战略,即减少内部劣势,回避外部威胁。此时,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内有劣势,外有威胁,这关系到企业的生存问题。对于严重的企业弱点问题,可以考虑放弃其发展,以节省企业的资源。

SWOT模型对于分析企业自身是非常有用的,可以掌握企业竞争的基本情况。SWOT模型用于竞争情报分析具有以下特点:

(1)专注于增强企业竞争优势。采用SWOT模型进行竞争情报分析时,不能仅仅简单地考虑企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而是要尽可能的减少或避免企业面临的劣势和威胁。对于企业的内部劣势,应该尽可能地将它们转化为企业的内部优势。同样,对于企业的外部威胁,应该尽可能地将它们转化成企业的外部机遇。此外,企业的内部优势和外部机遇也应该与最优化企业的潜力相匹配[5]。确定企业内部资源的可用和缺乏,推断出企业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此制定能将企业内部优势和外部机遇相匹配的发展战略,从而创造新的竞争能力。当然,在发展企业优势和能力的时候,不能忽略企业外部的环境因素。市场的竞争是动态的竞争,竞争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其中,市场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科技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等。对外部环境分析之后,能够确定外部市场为企业带来的机遇和威胁,它们是对企业发展有直接影响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将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结合在一起,帮助企业专注于自身的优势,最小化薄弱环节,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机遇、避免外部威胁,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2)分析结果的客观性有限。采用SWOT模型进行竞争情报分析时,要判断企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但是,应当注意,进行这些判断工作的是企业的竞争情报人员,而他们的判断能力必然会受到自身素质的影响,因此,难免会带有主观性[6]。而分析结果的主观性也许会导致随之形成的竞争战略的误差,最终影响企业的决策。为此,企业可以挑选几名竞争情报分析人才,成立一个SWOT分析小组,多人同时分析,最后综合他们的分析结果,以增大SWOT分析结果的客观性。

(3)忽略了企业的主动性。企业可以以主动寻找新的资源的方式来创造企业所需的机遇,而SWOT模型只强调企业现有资源和能力的匹配和机遇,而忽略了这一点[7] 。由于不同的企业拥有不同的资源而会拥有不同的优势,因而也拥有不同的机遇,SWOT模型也考虑到企业资源优势与环境因素相匹配的情况。但是,企业获得一定的新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机遇,企业可以通过主动寻找新的资源,为企业去争取外部有利的机遇,这是SWOT模型没有考虑或较少考虑到的。

(4)分割了企业的四种因素。SWOT模型所考虑到的因素有限,并将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分割开了,只看到了内部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的机遇和威胁这些因素,而忽略了外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内部资源的机遇与威胁这些因素,其分析结果最终都会左右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因此,在利用SWOT分析模型时,应该确保同时考虑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个方面的因素。此外,在对企业自身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可以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发现一些新的机遇和威胁,以提高SWOT模型分析的有效性。

1.2 BCG矩阵的特性

BCG矩阵又称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份额矩阵、BCG咨询集团法、四象限分析法、产品系列结构管理法等,它是用来分析和规划企业产品组合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帮助企业分配资源和进行产品管理与战略管理[8]。BCG矩阵以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份额作为评价指标来衡量企业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和产品实力,从而判断出企业各个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和竞争力,并以此为企业产品的选择和优化提供根据。

BCG矩阵按照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份额的高低将企业的产品类型划分为以下四种:明星产品、问题产品、现金牛产品和落水狗产品(见图2)。

(1)明星产品(stars)。即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份额都较高的产品。这类产品一般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地位和市场竞争力,所以,对于此类产品,企业应该加大投资,促进该类产品的大力发展,以提高其市场份额,巩固其竞争地位。

(2)问题产品(question marks)。即市场增长率较高,但相对市场份额较低的产品。这类产品市场竞争地位不错,发展前景比较好,但它的市场份额较少,缺乏竞争力。因此对于此类产品,应该就实际情况考虑其发展策略。例如,对较有发展前途、能够向明星产品转化的产品,可以重点投资,以增加其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对于没有发展前途的产品,可以考虑慢慢地减少投资,甚至放弃该类产品的发展。

(3)现金牛产品(cash cow)。即市场增长率较低,但相对市场份额较高的产品。这类产品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且它的现金收入远大于投资,能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对于这类产品,企业一般采用维持战略,即保持它的相对市场份额,使其能够不断地为其他产品提供充足的资金。但对于一些无法保持其相对市场份额的现金牛产品,企业可以减少投资,并尽可能地从它们身上榨取现金,以期用最少的投资获取更大的利润。

(4)落水狗产品(dogs)。即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份额都较低的产品。这类产品正处于衰退期,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和竞争力都很弱。对于此类没有发展前途的产品,企业应该采取放弃策略。

BCG矩阵是企业进行产品组合分析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分析企业的产品类型,并据此制定企业产品的发展战略。BCG矩阵用于竞争情报分析时具有以下特点:

(1)合理分配企业资源。BCG矩阵按照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份额的高低来划分企业的产品类型,并根据不同的产品类型,制定不同的产品发展战略,从而集中企业资源,提高企业在优势产品上的竞争能力。BCG矩阵能够使企业的管理人员以战略眼光来看待企业各类产品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对于企业不同的产品类型,根据其内外优势、劣势的不同,来决定是否继续投入更多的资源,目的在于将企业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尽可能地将它们投入到能为企业带来最大收益的产品上,并及时放弃无利可图的产品。

(2)忽略了各类产品之间的联系。BCG将企业的所有产品划分为四大类,并将这四大类产品单独看待,但实际上,企业各类产品之间是存在紧密联系的[10]。比如,我们对落水狗产品经常采用放弃战略,但值得注意的是,落水狗产品也可能与其他产品之间存在联系,如果放弃落水狗产品,就可能影响其他产品的发展。

(3)各类产品难以准确划分。BCG矩阵按照相对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将企业产品划分为四大类,但在实际应用中,很难准确地计算各个产品的相对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11]。由于市场是动态变化的,产品的相对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也会随之不断变化,所以也就没办法对企业的各类产品做出准确的划分。因此,在企业实践中,应该不断地对企业各类产品进行分析,确定各个产品在当前时间所处的产品象限,从而对其采取相应的发展战略。

(4) BCG不适合于小企业。矩阵更加适合于大企业,而不太适合于小企业。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的原因,长远看往往只有问题产品和落水狗产品,而没有明星产品和现金牛产品。但是,这并不表示小企业就完全没有利润可图。首先,小企业可以找到一个产品特定的细分市场,由于该市场太小,大企业一般没有兴趣。因此,在这个几乎没有竞争的环境下,小企业可以轻松获胜。此外,虽然从整个市场上看,小企业的产品是问题产品和落水狗产品,但对于小企业自身来说,它或许就是明星产品或现金牛产品[12]。所以,许多小企业仍然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2 竞争情报SWOT模型与BCG矩阵的联系

尽管SWOT模型和BCG矩阵是两种不同的竞争情报分析工具,但它们之间是有许多的联系的。对SWOT模型和BCG矩阵进行深入分析,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更好地利用这两种工具为竞争情报的分析过程服务。

2.1 四种战略对应于四个象限

SWOT模型所形成的四种竞争战略与BCG矩阵的四个象限是对应的(见表1):即S-O战略对应于第一象限的明星产品、W-O战略对应于第二象限的问题产品、S-T战略对应于第四象限的现金牛产品、W-T战略对应于第三象限的落水狗产品。

(1)S-O战略与明星产品对应。对于企业的明星产品,其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份额都较高,这是从问题产品继续加大投资发展而来的,未来有可能成为企业的现金牛产品,为企业提供现金流[13]。但是,企业的竞争环境在不断地变化,企业的明星产品未必一定会给企业带来充足的资金。因此,企业应该选择增长型的竞争战略,即S-O战略,继续加大投资,增强其相对市场份额,充分发挥内部资源优势,才能保持或赢得竞争优势,从而打败竞争对手,获取竞争的胜利。

(2)W-O战略与问题产品对应。企业问题产品的相对市场份额较低,内部劣势显现,竞争力较弱,但它在外部环境中的市场增长率较高,有一定的竞争地位,因此很有发展前景。所以,对于企业的问题产品,企业可以选择一个扭转型的战略,即利用外部环境中的竞争地位的优势,来克服它内部竞争力不足的缺陷。一般来说,问题产品是企业的新产品,因此为了提高其竞争力,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从而增加它的相对市场份额,以达到从问题产品到明星产品转化的目的。当然,对于完全没有竞争力的问题产品,企业应该选择放弃投资。

(3)S-T战略与现金牛产品对应。现金牛产品是企业资金的保障,如果企业没有现金牛产品,那就说明企业当前缺乏现金的来源。现金牛产品的市场增长率低,相对市场份额高。对于此类产品,企业应该选择S-T战略,即利用自己的内部产品相对市场份额高的优势,开展多元化经营,来克服其外部市场增长率低的威胁,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4)W-T战略与落水狗产品对应。落水狗产品是产品生命周期的末尾时段,它的竞争地位低,竞争力不强,也就是说,它内无竞争优势,外却存在竞争威胁,整个产品处于生死存亡的非常时期。因此,对于此类产品,企业应选择一种防御策略,即放弃没有前途的落水狗产品,以此减少企业的内部劣势,回避外部威胁,从而维护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总之,企业竞争情报SWOT模型所形成的四种竞争战略和BCG矩阵的四个象限是相互对应的。BCG矩阵中的明星产品,其内部优势大于内部劣势,外部机遇大于外部威胁,对应于SWOT模型中的S-O战略;BCG矩阵中的问题产品,其内部劣势大于内部优势,外部机遇大于外部威胁,对应于SWOT模型中的W-O战略;BCG矩阵中的现金牛产品,其内部优势大于内部劣势,外部威胁大于外部机遇,对应于SWOT模型中的S-T战略;BCG矩阵中的现金牛产品,其内部劣势大于内部优势,外部威胁大于外部机遇,对应于SWOT模型中的W-T战略。

2.2 企业战略与资源结合

竞争情报SWOT模型用于企业竞争情报分析的一般步骤是:第一,分析内部资源的状况,掌握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列出几个关键的优势和劣势因素,一般不多于8个;第二,分析外部环境的状况,把握企业外部的机遇和威胁,列出几个关键的机遇和威胁因素,同样一般也不多于8个;第三,将这些关键因素根据其对企业竞争的重要性程度列入表中,构建SWOT矩阵[14] 。

企业内部资源包括:企业人才资源、企业的流动资金、企业的商业信用、企业的生产技术等;企业的外部资源包括企业的客户、企业的供应商、产品的市场需求等。在竞争情报分析中应用SWOT模型,就是要根据上述步骤对企业的这些内外资源进行有针对性地搜集、处理和分析,帮助形成相应的竞争情报战略,从而将企业内外资源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使企业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克服自身劣势的同时,及时抓住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回避威胁,从而赢得市场竞争。以利用SWOT模型分析企业的人才资源为例,如果企业内部拥有很多优秀的人才,那么在企业人才资源方面,其内部资源优势大于内部资源劣势;如果企业内部缺乏人才,那么在企业人才资源方面,其内部资源优势则小于内部资源劣势。同样,如果竞争对手拥有很多人才,则相当于企业外部的威胁较大;如果竞争对手缺乏人才,则相当于企业外部的机遇较大。结合这些不同的资源状况,有助于企业制定不同的竞争战略。

BCG矩阵中的两个指标是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份额:市场增长率等于比较期市场销售量与前期市场销售量的比值减去一;相对市场份额等于企业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与同行业中最大竞争者的市场占有率之比[15]。企业将BCG矩阵应用于竞争情报过程的步骤一般为:第一,计算各个产品的这两个指标值;第二,根据计算的结果确定企业各个产品在BCG矩阵图中的位置,即属于四类产品的哪一种;第三,确定企业产品的发展战略。

企业在确定采用哪种战略时,要考虑本身的资源状况,包括企业的现金流、客户资源、产品创新技术等。根据企业这些资源状况的不同,制定相应的产品竞争战略。例如,当利用BCG矩阵分析企业的客户资源时,如果企业产品的客户资源增加,也就是说,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增加,则有利于提高其相对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如果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减少,则会导致该产品的相对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的减少。这些变动都关系到企业产品的类别划分,从而影响到该产品的竞争战略的制定。

由此可知,SWOT模型和BCG矩阵在用于竞争情报分析时,都会在考虑企业资源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企业竞争策略。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将企业的战略和资源结合起来进行竞争情报分析,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3 竞争战略的相似性

SWOT模型和BCG矩阵在用于竞争情报分析时,最后都形成四种竞争战略。正如上文所述,SWOT模型形成的四种发展战略分别是:增长型的S-O战略、扭转型的W-O战略、多元化的S-T战略以及防御型的W-T战略。而BCG矩阵将企业的产品分为四类之后,也相应地形成了四种战略:成长战略、维持战略、收获战略和放弃战略[16]。成长战略一般用于明星产品和有发展前途的问题产品,使他们向现金牛产品转化;维持策略一般用于成熟的现金牛产品,以保持其市场份额,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收获战略一般适用于处境不佳的现金牛产品,以最大限度地从中榨取现金,为企业带来利润;放弃策略一般适用于没有发展前途的问题产品和落水狗产品,因为这些产品对企业来说已经没有什么价值,所以不必浪费企业的资源。

SWOT模型用于竞争情报分析时所形成的竞争战略与BCG矩阵用于企业产品分类后所形成的竞争战略是类似的。

(1)对于企业内部具有优势,同时外部具有机遇的竞争情况,例如,产品的相对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都高的时候,企业可采用发展战略,加大投资,利用外部环境的机会来扩大企业内部的优势,提升其竞争力,如明星产品。

(2)对于企业内部具有优势,外部具有威胁的竞争情况,企业可采取多元化战略,以抵御外部风险,例如,对于企业的现金牛产品,它的相对市场份额高而市场增长率低,也就是说,它虽然具有强竞争力的优势,但其竞争对位不高。对于成熟的现金牛产品,可以采取维持战略,继续投资,维持或增强它竞争力强的优势,以此弥补它竞争地位不高的劣势。对于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的现金牛产品,可以采取收获战略,即尽量压缩投资,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榨取更多的现金,用以支持其他产品的发展。

(3)对于企业内部具有劣势且外部具有优势的竞争情况,企业应当采用扭转战略。例如,对于相对市场份额较低、市场增长率高的产品,企业可以利用其外部竞争地位高的机遇来扭转其内部竞争力弱的劣势,以增强其相对市场份额,将其内部劣势转化为内部优势,以便迎合外部市场增长率高的竞争机遇。

(4)对于企业内部具有劣势且外部具有威胁的竞争情况,一般采取的是放弃策略;例如,企业的落水狗产品,它的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份额都低,既没有竞争力,也没有竞争地位,对这种毫无发展前途的产品,企业可以放弃投资,收回成本而把资金用于更有发展前途的产品身上,实现资金流的良性循环。

2.4 作为SWOT模型分析结果的BCG矩阵

BCG矩阵中相对市场份额的高低相当于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势或劣势,而BCG矩阵中的市场增长率的高低也就相当于是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机遇或威胁(见图3)。

(1)明星产品。该类产品具有较高的相对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利用SWOT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类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强的内部优势和市场竞争地位高的外部机遇,这类产品是企业长期发展和获利的机会所在。对于此类产品,企业一般采用SWOT模型中的S-O战略,即要积极加大投资,提高这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地位,巩固其竞争优势,这与BCG矩阵的发展战略相一致。

(2)问题产品。该类产品具有较低的相对市场份额和较高的市场增长率,利用SWOT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类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弱的内部劣势和市场竞争地位高的外部机遇。也就是说,这类产品面临着较大的市场机会,但却缺乏竞争力。对于此类产品,企业一般采用SWOT模型中的W-O战略,即利用市场增长率高的外部机遇来克服相对市场份额低的内部劣势,这与BCG矩阵的扭转战略相一致。

(3)现金牛产品。该类产品具有较高的相对市场份额和较低市场增长率,利用SWOT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类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高的内部优势和市场地位低的外部威胁。也就是说,这类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却缺乏市场竞争地位。对于此类产品,企业一般采用SWOT模型中的S-T战略,即充分利用自己的竞争力优势,开展多元化经营,以克服企业外部竞争地位不强的威胁。现金牛产品是企业的现金来源,它要利用其产生的现金,为企业的其他产品进行投资,这与BCG矩阵的收获战略或维持战略相一致。

(4)落水狗产品。该类产品具有较低的相对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利用SWOT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类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弱的内部劣势和市场地位低的外部威胁。此类产品一般处于保本或者亏本的状态,很难为企业带来利润收入。对于此类产品,企业一般采用SWOT模型中的W-T战略,即对于这种既无内部优势,也无外部机遇,没有什么可发展的潜力的产品,企业可以考虑放弃它的发展,这与BCG矩阵的放弃战略相一致。

由此可见,BCG矩阵其实就是企业竞争情报利用SWOT模型分析的结果。

3 竞争情报SWOT模型与BCG矩阵的区别

作为两种分析方法或工具,SWOT模型和BCG矩阵用于竞争情报时,除了有上述联系之外,也有一些不同之处(见图4)。找出SWOT模型和BCG矩阵之间的区别,有利于更好地区分它们在竞争情报分析中的特点和作用,从而能在最合适的环境下做出最恰当的选择:是使用SWOT模型,还是使用BCG矩阵,抑或把两者结合起来,为企业竞争情报分析提供支持。

(1)影响因素不同。SWOT模型在用于企业竞争情报分析时,是从企业内外环境来考虑问题的,因此,竞争情报SWOT模型的分析结果所形成的四种战略是受内外环境因素影响的。具体来说,SWOT模型的影响因素分别是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势和劣势、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机遇和威胁。而BCG矩阵在用于企业竞争情报分析时,是从两个因素来考虑问题的,这两个因素分别是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份额。具体来说,BCG矩阵的影响因素分别是企业产品的市场销售量、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以及同行业中最大竞争者的市场占有率。

(2)侧重点不同。由于SWOT模型是通过对外部环境分析得出企业的机遇和威胁,对内部资源的分析得出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形成企业的发展战略。所以,SWOT模型在用于企业竞争情报分析时,其主要的侧重点是企业内外环境分析,即如何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的对比来形成有效的发展战略的,为企业的有效决策提供保障。而BCG矩阵是根据市场增长率和相对市场份额将企业的产品分为四类,以此来思考企业产品的发展战略的。所以,BCG矩阵在用于企业竞争情报分析时,其主要的侧重点是企业资源的配置问题,即如何将企业有限的资源合理地分配到各类产品当中,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

(3)涉及范围不同。企业利用SWOT模型进行竞争情报分析时,是在综合考虑整个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整个竞争市场上的机遇和威胁的基础上而展开的,因此,SWOT模型反映的是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状况,涉及到企业所有的产品、技术、资金、品牌形象等各个范围。而企业利用BCG矩阵进行竞争情报分析时,只是单独地反映企业多种产品各自的竞争力和竞争地位,涉及到的范围只包括企业的有形资产,而对企业的无形资产没有更多地关注。

(4)定位取向不同。利用SWOT模型可以对企业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遇和威胁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对企业的整体现状有个正确的把握,从而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也就是说,竞争情报SWOT模型着眼于企业的战略定位。而BCG矩阵主要是分析各类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和竞争力,从而制定各类产品的发展战略及其组合发展结构。所以,BCG矩阵主要是考虑如何将有限的企业资源分配到各类产品中,以帮助企业获得最大收益,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因此,BCG矩阵主要着眼于产品的市场定位。

5 结语

本文在比较SWOT模型和BCG矩阵的基础上,分析了SWOT模型和BCG矩阵在用于竞争情报分析中的联系,并从它们的影响因素、侧重点、涉及范围、定位取向四个方面阐述它们的区别。通过对这两个工具的比较研究,明确了它们各自的功能,以便应用它们为企业服务,挖掘企业的潜力,把握市场机遇,从而制定高效的企业发展战略,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支持。当然,任何一种竞争情报分析工具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可能帮助企业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在企业竞争情报分析过程中,应当把多个分析工具结合起来使用,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

参考文献:

[1]佟慧敏.浅析企业竞争情报的保护[J].情报探索,2003,(2):53-55.

[2]Ilari Karppi,Merja Kokkonen,Kaisa L?hteenm?ki-Smith.SWOT-analysis as a basis for regional strategies[J].Nordregio Working Paper,2001,(4):28.

[3]彭靖里等.SWOT分析方法在竞争情报研究中的应用及其案例[J].情报杂志,2005,(7):16-18.

[4]李星,谢武.基于SWOT的竞争态势模糊评价[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2):127-128.

[5]J.J.Bolton,D.V.Robertson-Andersson,D.Shuuluka etal.Growing Ulva (Chlorophyta) in integrated systems as a commercial crop for abalone feed in South Africa: a SWOT analysis [J].J.Appl.Phycol.,2009,(21):577-580.

[6]申.浅谈应用SWOT、波士顿矩阵和通用矩阵分析选择企业战略[J].知识经济,2009,(9):76.

[7]郗新明. SWOT分析应用[J].经济师,2010,(4):258-259.

[8]Adrian Ioana,Vasile Mirea,Cezar Bǎlescu.Analysis of service quality management in the materials industry using the BCG matrix method[J].Amfiteatru Economic,2009,11(26):270.

[9]李海滨,王琼海.波士顿矩阵分析法的局限、修正及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33):205-207.

[10]刘学剑.浅谈应用SWOT、波士顿矩阵和通用矩阵分析选择企业战略[J].饲料博览(技术版),2008,(12):52-56.

[11]张永杰,柴博.对企业几种战略分析工具应用的比较研究[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5,13(4):28-31.

[12]易世志.浅析波士顿矩阵法的局限[J].商业研究,2005,(16):105-108.

[13]杨春静,刘颖璇.试论竞争情报中的分析方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36):114-116.

[14]Chris Pearce.Ten steps to carrying out a SWOT analysis[J].nursing management,2007,14(2):25.

第6篇

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已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和管理工具,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8年Herring和Prescott提出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整合理念以来,尽管国内外学者已从两者的关系、整合模型等方面做了许多研究,但是很少论述如何将两个系统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功能更加强大的集成系统。本文将在分析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两者关系的基础上,初步设计出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的集成系统模型,探讨集成系统的实现方法。竞争情报系统与知识管理系统之间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差异性。厘清两者间的关系是进一步探讨如何建立集成系统的基础。

1.1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的关系

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在理论研究上、特别是在实践活动上,既不是相互独立,也不是相互包含的关系,而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①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都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竞争情报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加剧的产物,竞争情报活动本身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它围绕如何提升、保持和扩大竞争优势而开展活动。企业通过知识管理活动如知识审计、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创造等来创造利润与获取竞争优势【1】。②在研究对象上,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都是以信息、知识为中心开展的。竞争情报建立在对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自身状况等相关信息分析的基础上,离开了信息收集,竞争情报就成了无源之水,竞争情报活动的结果是产生源于原有信息和知识,但是又不同于甚至高于原有信息和知识的竞争情报【2】。知识管理本身就是以知识的生产、加工、传播和应用为研究对象,而且尽管学界对知识与信息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但任何观点都不否认知识与信息的天然内在联系。尽管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在目标、研究对象等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终究属于不同的范畴,其区别也是明显的:①管理侧重点不同。竞争情报以企业外部的显性知识为主,虽然强调发挥从业人员的主观作用,但其目的是有效地组织显性知识,使其发挥作用。经验、直觉和情感等隐性知识在竞争情报活动中仅作为一种方法而不是研究对象来对待。知识管理虽然包括对企业内部显性知识的组织、管理,但更强调挖掘存在于人脑中的隐性知识,实现企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交流和共享。②时效性不同。知识的获取、吸收、应用需要一定的过程、时间和机会成本,因此知识管理产生的绩效并不是立竿见影,时效性会慢一些【3】。知识管理侧重服务于企业的长远战略,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久之计。其成果可以内化为员工的隐性知识,也可以外化为显性知识,这种持续的知识积累可转换成企业知识资本。而竞争情报依据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的动向开展竞争活动,是感知外部环境变化的预警器,能够为企业快速适应外部变化提供决策支持。其研究成果如研究报告、建议、对策等,都是针对某个具体问题,与特定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一般不具备可重用性【4】。③实施方法不同。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的差别也决定了两者在实施方法上的不同。信息获取和情报分析所应用的方法和技巧,如文献检索、情报分析研究中的对比、归纳等是竞争情报工作的常用方法。而知识管理所运用的主要是管理学、法学、经济学中的思想和方法。

1.2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集成的意义⑴

可以充分利用竞争情报促进知识创新。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活动,也是企业获取或者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不断获取新知识是知识创新的前提,竞争情报作为一种信息加工的过程和信息增值的产品,无疑为竞争知识创新提供所需要的情报信息源。此外,知识创新需要企业员工在已掌握的隐性知识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产生新思维、新观点、新知识,知识创新可以借鉴竞争情报信息加工分析方法,从而加速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速度,提升了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⑵可以充分利用知识管理提高竞争情报的工作效率。竞争情报分析加工是一种知识创新的过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者的个体知识结构、工作经验、捕捉信息的能力等,这些都离不开个体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组合与激活【5】。目前,企业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信息渠道不畅通,使得存储在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缺乏有效地沟通和共享。国际数据公司(IDC)估算知识工作者要花费15%-35%的时间去搜寻信息,同时发现公司90%以上的可利用信息仅仅使用一次。通过制度化的规程和灵活的组织活动构建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和交流机制,知识共享将情报人员的隐性知识转化为组织的显性知识,从而提高竞争情报的工作效率。⑶两者集成更有利于优化信息流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整体性能最优是集成系统的目标,这要求集成系统的功能和流程合在一起不仅能运行,而且要具备低成本、高效率、可扩充和可维护等特性。竞争情报流程与知识管理流程在信息需求规划、信息搜集、信息组织等方面存在共性,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进行集成有利于优化信息流程。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整合方案多关注于如何共享两者的数据库,而缺乏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流程的整合,因此也就无法实现系统性能的最优化,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工作仍然存于各自为战的状态。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相互交融,优势互补,将两者的共性方面进行有效的整合,可以提高企业知识创新能力、竞争情报工作效率、优化信息流程,避免资源重复建设,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2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集成系统模型

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知识管理捕捉、组织和传播知识,为知识创新创造条件;而竞争情报则为知识转变为可供行动的情报提供了路径,竞争情报对企业情报需求和外部环境做出反应,并能够提供情报、方案和对策【6】。综合利用两者的优势,才能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因此,笔者以竞争情报作为信息搜集、信息分析的核心,同时充分发挥知识管理在知识共享、知识创新中的优势,构建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的集成系统模型。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集成之后将转变成一个系统,知识管理流程集中于图标的左边,竞争情报流程集中于图标的右边,两者共同的目标是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该集成系统中用知识获取方式优化情报收集,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创新需要借助于情报分析方法,对知识进行深加工。知识管理在集成系统中主要发挥知识组织、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功能,竞争情报流程包括情报收集、情报分析等,两者之间并不是完全孤立的,而是相互借鉴优势,系统模型集中强调竞争情报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优势,知识管理进行知识共享、知识创新方面的优势。在整个集成系统中,系统输入主要来自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信息需求,当然如果情报产品不能为决策提供支持时,情报部门需要重新分析信息需求,信息收集需要根据企业信息需求展开,包括外部信息收集与内部信息收集两部分,最终需要存储于知识情报库;集成系统充分借鉴竞争情报的情报分析方法,如德尔菲法、人际网络法等进行情报分析,情报产品的最终结果如果满足决策需求,相关的决策信息就会经过知识组织之后输入到企业知识情报库,否则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信息需求。在企业知识管理流程部分中,首先利用企业情报知识库中的信息,确定知识管理需求,然后在企业知识资源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企业知识管理方案。在企业知识资源评估的过程中,企业情报知识库为其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支持。知识管理能够驱动知识创新的关键在于它能够实现知识共享,集成系统中的知识共享模块保证企业所有员工都可以自由地查询、编辑、共享相关知识,整个企业的知识会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升值,最终实现企业知识创新,从而获得更多的发明专利、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创新结果经过知识组织存储到知识情报库。企业决策活动完成后,作为决策支持的知识和经验汇入企业情报知识库,企业根据决策效果的反馈调整知识管理方案。

3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集成系统的具体实现

上述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集成系统是一种理论模型,从集成系统运行流程来看,集成系统模型的具体实现涉及信息需求分析、信息收集、情报分析、知识组织、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等关键流程。

3.1信息需求分析

信息需求决定竞争情报活动与知识管理活动的内容,信息需求分析是开展竞争情报活动与知识管理活动的前提条件。因此,信息需求分析的重要地位决定组织必须集中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团队负责信息需求分析,团队必须由熟悉相关知识的知识分析师与竞争情报分析师联袂组成,重大战略决策也需要倾听全体员工的意见与建议。总的来讲,信息需求分析需要在充分考虑竞争对手、竞争环境和竞争战略等要素的基础上,完成加强信息收集规划,明确信息需求,确定收集目标等任务。首先,团队成员需要与信息需求部门反复进行沟通,全面了解相关部门的信息需求,并制定信息收集计划。其次,竞争情报人员可以通过开展关键情报课题(KITS)来界定竞争情报需求,确定竞争情报工作目标。由于制定信息搜集策略时,需掌握组织内外现有资源的分布情况,因此可以调用企业知识情报库的信息,提高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后,知识管理人员与情报人员需要依据组织的策略方向与目的,明确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情报搜集的方向、对象、内容范围,然后交由专员负责搜集、整理特定领域的知识与情报。

3.2信息收集

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集成系统依赖于海量信息资源,信息收集是开展知识管理活动与竞争情报活动的基础条件。知识管理是企业实现对知识信息的系统化整合,加强对知识信息的挖掘开发与应用,建立知识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平台。竞争情报收集系统是对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采集与整合,实现情报的内部共享。集成系统依靠信息技术,通过知识—信息—知识的过程对信息与知识进行处理与应用,减少重复性劳动,提高决策能力。因此,在新环境、新技术、新发展的共同作用下,知识管理和竞争情报两者的结合趋势日益增强。在集成系统中,情报收集环节有效地利用作为知识管理成果的文档化知识,不仅能大大缩短竞争情报循环周期,还能使情报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投向这一循环的其它环节,提高竞争情报活动的效率。将先进的知识管理理念与技术应用到竞争情报工作中,可以借助知识管理工具提升技术水平,通过构建知识库和制作知识地图,不断改善竞争情报的服务质量,最大化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壳牌国际服务公司的集成方案是集成系统建设的典范,其核心在于商业情报知识库,它包括竞争对手情报知识库、顾客前景情报知识库、市场情报知识库、技术情报知识和合作伙伴情报知识库四部分【7】。

3.3情报分析

集成系统中的情报分析方法是以竞争情报分析方法为主体,辅以知识管理分析方法。先于知识管理发展的竞争情报带给知识管理的最大启迪是应关注决策与行动,竞争情报方法论适用于知识管理的全过程。因此,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集成系统应采用竞争情报方法论作为集成系统方法论的关键部分。竞争情报工作者运用情报研究工具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分析,构造决策方案、撰写研究报告,形成竞争情报成果。常用的情报分析方法包括:SWOT分析、定标比超、关键成功因素分析等。其中,定标比超方法既是竞争情报的重要分析方法,也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工具【8】。如施乐公司一直以来把定标比超方法作为产品改进、企业发展、赢得竞争对手、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同时施乐公司在其内部通过内部标杆来学习,以此确定最佳实践,便于各个团队展示各自的技巧并相互学习【9】。知识管理独特的分析方法可以作为情报分析的重要补充,丰富集成系统的方法论。例如,知识分析是知识管理工作者利用知识库中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分析,形成可供企业内部员工共享的知识成果,例如企业门户、分析等手段。

3.4知识组织

知识组织是指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所进行的诸如表示、整理、分类、标注、揭示等一系列组织化过程与方法,主要通过知识抽取、数据挖掘、联机分析处理等方法将知识对象按其属性类别加以整合,形成知识库、知识地图、知识管理系统等产品。情报组织与加工方法与知识管理的知识组织方法类似,集成系统应考虑将编码化的内外部知识和情报通过数据库或电子文档存储下来,对于非编码的知识和情报采用知识地图来进行描述,建立综合的“知识-情报地图”和竞争情报知识库【10】。尤其是竞争情报的搜集与组织在企业中的发展一般都经历了相当一段时间,因此在方法上比较成熟,能对知识组织提供良好的借鉴。知识组织采用的分类、标注、揭示等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竞争情报工作人员将情报工作中所产生的文档序化,揭示情报知识间的关系,从而提高情报工作的效率,理顺情报人员的思路。

3.5知识共享

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活动的开展都基于大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信息,处理这些信息是传统信息管理工具难以胜任的。长期以来,竞争情报系统与知识管理系统相孤立的局面严重阻碍了信息沟通。由于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的部分内容、工作方式具有相似性,因此知识管理可以借助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先于知识管理出现的竞争情报已获得较大成功,据统计在全球500强企业中,95%以上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竞争情报系统。在公共信息平台中,竞争情报活动中有许多从原始信息中提炼出的情报,例如竞争对手新产品的研报、企业的成功和失败营销案例、企业的生产工艺情报等,本身就是一种企业知识,是知识管理所期望的结果。竞争情报中建立的数据库,实际上是融入了知识管理中“显性知识有序化”的思想,竞争情报中为了提高企业情报人员的分析能力,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组织竞争情报研讨班,在研讨班上了解和讨论特定竞争对手的情况是知识、信息的转移和共享;竞争情报常用方法中的市场信号分析和定位,实际上是隐性知识的挖掘或显性知识的利用【11】。同时知识管理开发出来的隐形知识是企业员工经验、智慧的浓缩,是情报人员不可多得的情报来源。信息共享平台减少了企业重复建设,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以经济的方式共享资源,使组织整体效益最佳。

3.6知识创新

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倡导建立学习、创新、重视知识资本和投资资本的企业文化。知识创新的原料与产出都是知识,知识创新成败的判断依据复杂,定性色彩浓重。这主要是因为知识创新并不是由一个具体的阶段或活动完成的,它的实现需要多部门、多阶段有机结合,具体包括组织内外部显性知识的组织、归档以及隐性知识的显化和共享等。知识创新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而非静态的阶段,并且知识的创新来源于市场的变化和对竞争对手的了解,竞争情报作为一种灵活性极大的信息产品,可以满足知识创新的基本要求。知识竞争条件下的竞争情报,不仅仅是竞争数据的收集或者是对行业数据、竞争对手的分析,而且还会作为企业的一项核心能力,通过对有关竞争对手、竞争环境和竞争策略信息的收集、分析,最后生成关于企业机会和威胁、长处和弱点的新知识——情报,并制定出能够发挥企业优势和长处的经营战略【12】。竞争情报本身也是一种显性知识,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通过个人智慧和经验产生的隐性知识加以总结、创新,形成知识的升华,无疑竞争情报为企业的知识创新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4结语

第7篇

科技档案是指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录音带等科技文件材料。2010年以前,由于信息传播速度、信息量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都落后于今天,全国各地的科技情报研究所都是使用人工的手段从科技档案中收集情报,然后再对数据进行筛选、去重、统计,这种方法既费时又费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字档案平台、科技报告系统的兴起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科技情报研究部门对信息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人工检索数据、筛选数据的方法必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利用算机技术自动地对数据进行检索、处理和分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完全用计算机代替科技情报研究人员进行情报分析工作是不现实的,因为很多情报的判读需要科技情报研究人员常年累积的经验,计算机可以做的是在最大限度上用计算机代替人工做重复性的工作。此外,情报领域与计算机领域有一定距离,情报研究人员往往不懂计算机技术,甚至对软件的使用都感到棘手。针对上述实际需求,需要开发一个无监督的系统,该系统可以按照需要自动采集数据,并可以对数据进行去重、分析。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计划在钱学森提出的综合集成研讨方法指导下,基于数字档案平台、科技报告系统等数据库设计建立一套以人为主,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综合集成,高度智能化的人机结合智慧情报系统,从系统的物理构成来看,包括三部分:一是由参与情报解读的专家组成的专家体系;二是由为情报工作人员和专家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组成的机器体系;三是由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组成的知识体系。从情报分析过程来看,该系统包括三部分:一是基于专家体系经验判读的定性情报综合集成系统;二是基于数据采集处理工具的定量情报分析综合集成系统;三是从定性情报到定量情报的综合集成系统。总之,该系统的建设不仅需要建立由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专家组成,具有能面对复杂巨系统问题所需要的合理知识结构的专家体系,而且还需要设计开发能够有效处理海量数据的工具,实现信息的高效采集与精确分析。从技术构成分析,归类能力、关联性分析能力、辅助解读能力、报告辅助生成能力是该系统应具备的几大核心能力。

文章将主要运用信息智能检索、数据统一结构化、信息抽取、机器学习、自然语言理解等前沿的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对各数据库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文本进行处理,实现对海量信息的数据挖掘,完成数据的关键词输入、引文爬取、数据解析分析、统计。最终形成关于学术专题情报报告雏形。

二、学术专题档案情报快速辅助生成系统功能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特征为情报服务过程中数据采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档案数据库和科技报告数据库等结构化信息异构、重复,质量参差不齐,时效性不强,使数据整合成为基础数据资源建设的难点;其次是是如何通过大数据时代高度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充分利用人际网络获得一手数据,并与网络、文献和数据库信息进行整合,也成为大数据环境下数据采集的难点。与此同时,无论何种数据来源,由于数据的价值密度低,数据筛选技术都是关键的技术难题。

本系统通过利用网络环境下的搜索引擎技术、本体库、SVM分类算法、聚类算法和信息筛选技术,构建面向大数据的档案数据库数据、科技报告数据库数据、人际网络数据和信息筛选的大数据采集与筛选工具,为情报服务的数据资源建设提供工具。

(一)系统需求分析

1.搜索需求:互联网数据库信息是情报服务的主要数据来源之一,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数据的获取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工具,但是由于算法本身局限性,普通搜索引擎只能采集到约10-30%的信息,只能完成情报大概情况的收集,不能满足情报检索中查全率的要求,对于查准率也只能满足部分要求,这种现状对于情报服务来说,是对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浪费。本系统需要在普通搜索引擎的基础上通过重点、互动、专业垂直搜索,完成深入的、交互式的、专业的科技情报搜索。本部分的科技情报专用搜索工具是由元搜索系统、重点搜索系统、互动搜索系统、垂直搜索系统和深网接口系统封装在一起构成。

2.大数据筛选:数据库数据具有数据价值密度低的特点,因此,数据的筛选对于情报服务的质量尤为重要。数据来源的广泛性使得大数据难以根据同一标准进行筛选,因而计算机难以独立完成筛选工作。本系统根据研究内容设定采集数据的范围,将采集得到的数据去噪、剔除相似数据后,根据领域词汇距离、情报点关键词录、情报报告关键词录摘录出较具情报价值的信息,力争把以十万计的海量信息压缩到600条以内,同时保存足够的核心信息,并采用人机结合的工作方式,提供专家判读的界面,为数据筛选的准确性提供保障。

3.动态情报跟踪与基于科技主体的社会网络情报需求。搜索引擎完成的是面向互联网数据库数据的静态数据获取工作,然而对于情报服务来说,动态跟踪能够展现情报研究对象的活动轨迹,对于情报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根据社会网络理论,完成科技主体(单位和个人)相互关系的表达,从而确定某一主题下各个科技主体的特征,以使我们能从中找到适合进行情报分析判读的行业专家。本系统基于移动网络环境下的情报采集技术,创新情报采集模式,全面采集由情报所所内人员、行业专家、专业情报员,通过科技情报生产的规范化流程、规范化方法,依照科技情报质量控制体系,在情报分析模型方法库和情报分析方法工具包的协助下,完成情报的分析流程。

(二)系统模块设计

本系统根据关键词并行进行科技报告系统网页爬取与数字档案馆中的科技档案爬取,获取有效的网页信息与档案信息,去重、去噪后得到需要的网页信息与档案信息。对数据进行特定的处理,采用特定的算法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生成需要的图表格式并得出结论。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按照档案情报流程节点的不同,该学术专题情报快速辅助生成系统可以细分为几个大模块:搜索大模块,控制大模块,整理大模块,分析大模块及结论生成大模块。大模块下又可细分为几个小模块。学术专题情报快速辅助生成系统模块划分如图2所示

1.搜索模块:搜索大模块主要有科技报告系统网页搜索模块和数字档案搜索模块两大模块。网页搜索模块致力于在科技报告系统网络上搜索与关键字相关的网页集合,为后续的操作提供初始的科技报告系统网页信息材料来源。数字档案搜索模块是在制定好的数字档案馆中搜索与关键字相关的档案集合,得到与关键字有密切关系的档案集合,为之后的整理分析等工作提供初始的材料来源。

2.控制大模块:控制大模块主要有两个小模块:内存控制模K和线程控制模块。无论是从网页中获取信息还是从档案库中获取信息,系统在获取信息过程中获取的信息容量比较大,所以需要内存控制模块来高效的非配运行此系统的计算机的内存,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由于要获取的信息内容十分多,因此采用并行技术进行获取信息的操作。

3.整理大模块:整理大模块主要有科技报告系统网页内容整理模块和档案库内容整理模块两大模块。科技报告系统网页内容整理模块只要是对获取到的网页进行去重,去噪等处理,得到干净、整齐的网页内容。档案内容整理模块是对已经获取到的档案集合进行去重,去噪等处理,获取格式整齐的档案内容,以便进行后续工作。

4.分析大模块:分析大模块主要有科技报告系统网页内容分析模块和档案内容分析模块两大模块。科技报告系统网页内容分析模块是对前边已经处理过的网页信息采用分类,对比等特定分析方法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以帮助后边的模块得到想要的结果。档案内容分析模块是针对之前通过搜索,处理得到的整齐的档案信息内容采用特定的分类,对比等分析方法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的结果。

5.结论生成大模块:结论生成大模块主要有科技报告系统网页生成结论模块和档案生成结论模块两大模块。科技报告系统网页生成结论模块使用通过关键词筛选出的网页信息经整理、分析得出的结果采用表格,图表等方式展现给用户,让用户对结论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档案生成模块使用通过关键词帅选出的论文信息经过整理、分析得到的记过采用与网页生成结论模块基本相同的样式,如表格、柱状图、饼图等方式向用户展示该关键词搜索的内容的结果。便于用户进行相关的决策等。

(三)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结构共包括元搜索模块、垂直搜索模块、URL调度器、数据存储器、多线程控制器、源码解析器和数据分析模块,其中元搜素模块主要是对科技报告系统网页数据进行检索;垂直搜索模块主要是对档案数据库进行检索。由于网页数据与档案库的格式差异较大,故本系统开发两个软件分别对网页数据和档案数据进行处理。从系统结构上来说,除了信息采集模块外,两个软件的结构基本一致,都是通过上述模块进行相互协调控制。用户在系统运行初始化时对相关参数进行设置,如检索的最大页数、检索的时间间隔等,然后输入关键词,系统结合上述功能模块就可以脱离人工自动对数据进行检索和处理,最终实现无监督的信息采集工作。

系统的基本流程:在传统网络爬虫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对网页信息进行抽取,将下载下来的数据保存到内存中,与之前的一级链接相同,当内存中的数据超过一个阈值时,将它们输出到本地文件中。

当全部数据抓取下来后,数据被分为网页数据与档案数据,由于档案数据是标准的结构化数据,并且科技档案技术方案的重复率并极低,也不存在大量噪声数据,因此可以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模块对档案数据进行分析。

三、学术专题档案情报快速辅助生成系统的功能实现

文章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使用本系统进行实验,验证本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一是本系统可以实现对档案数据库、科技报告数据库的中文数据采集搜索,可以自动实现对档案、科技报告相关词库的搜索,对相关文献详细信息(包标题、摘要、完成人、完成单位、完成时间、项目名称等)进行搜索采集,对相关文献内高频词汇进行统计分析。二是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类、去噪、去重处理,筛选出较具情报价值的信息,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筛选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清晰的档案文献相关信息统计分析表格。三是系统可以用来搜索某学术领域相关机构、相关专家,还可以对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专家之间的合作关系、专家学术研究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可视化展示。

第8篇

【关键词】竞争情报 国际市 场环境 环境分析

一、引言

国际市场是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社会经济环境,在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在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时,更应该研究和分析目标国的市场环境,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本文借助于竞争情报的分析方法,来研究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以期为致力于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提供环境分析的方法。中国是竞争情报的故乡,被国际上誉为“情报之父”的孙子就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和战略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不朽名句成为军事科学的金科玉律,被千古传颂。

二、竞争情报的定义及其特征

所谓竞争情报,就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和研究,它既是一种过程,又是一种产品。过程包括对竞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产品包括由此形成的情报或谋略。竞争情报核心内容是对竞争对手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情报与反情报技术。竞争情报主要涉及环境监视、市场预警、技术跟踪、对手分析、策略制定、竞争情报系统建设和商业秘密保护等重要领域,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导航,是商战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良策。美国著名的竞争情报专家、竞争情报专业咨询公司Fuld&Company的创始人及总裁Leonard Fuld先生这样诠释竞争情报:为了帮助决策而经过深入分析加工的信息;一种预警工具,它能够及早地提醒管理者将面临的机会与威胁;提供合理评估的一种手段:竞争情报能够以最佳的视角看待市场与竞争。现代的企业家需要的是对市场与竞争进行定期的、合理的评估与分析,他们并不关注琐碎的细节;以多种形式提供:对于不同的使用者,竞争情报意味着不同的内涵。研发人员看到的是竞争对手的最新研发计划;销售人员考虑的是本企业如何在竞标中战胜对手,赢得合同;高层管理者需要的是对手企业及市场的长期发展趋势,等等;改善企业运行的一种方式:许多企业通过使用竞争情报,其销售额明显提高;一种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如果使用正确,竞争情报应成为企业每一个员工的一种工作方式,而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战略规划和市场营销部门。竞争情报是一个工作流程,它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网络为任何人提供所需的关键信息。

三、竞争情报的搜集方法

1、竞争对手跟踪分析

对竞争对手的分析主要是采用跟踪分析法,分析竞争对手战略――价值链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如何辩识未来的竞争对手,知道他们从何而来;如何构建竞争对手战略的分析框架;如何认识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如何了解竞争对手的目标;如何预测竞争对手对企业行动的反应。

2、SWOT分析

通过具体的情境分析,将与研究对象密切关联的各种主要的内部优势因素(S―strengths)、劣势因素(W―weaknesses)和外部机会因素(O―opportunities)、威胁因素(T―threats),分别识别和评估出来,依据“矩阵”的形态进行科学的排列组合,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将各种主要因素相互匹配进行研究,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的方法。

3、专利情报分析

专利情报分析是指对来自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中的大量的、个别的零碎的专利信息进行加工及组合,并利用统计方法和技术使这些信息成为具有总揽全局及预测的功能。

由于专利具有的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特点,专利信息成为社会和企业科学研究成果和新产品开发的重要信来源。通过专利信息分析不仅可以了解企业的技术开发水平和实力,而且可以用于竞争情报研究使专利信息转换为有价值的情报 。

4、合作竞争

合作竞争从单纯强调竞争的思维定势缺陷的反思中产生,认为,企业不仅需要与供应商、用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也可以与竞争对手进行有效的合作。Brandenburger和Nalebuff认为,现代企业赢得竞争优势要取决于两种技巧:第一,Cooperation:在开拓市场时合作;第二,Competition:在瓜分市场时竞争。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竞合”。

5、竞争对手分析的发展趋势

随着产业环境的日益动态化,技术创新的加快,竞争的国际化和顾客需求的多样化,持久的竞争优势已不存在,创新和创造未来成为战略制定研究的重点。在此背景下产生了超级竞争。超级竞争的核心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能否快速地从一种优势转到另一种优势,能否紧跟技术与经济的发展,向更高阶梯递进。企业生态系统互动(Business Ecosystem Coevolution)理论提倡要将企业外部因素和内部资源与能力因素相结合来考虑企业的竞争战略。一个企业生态系统要考虑七个维度――顾客、市场、产品或服务、组织、经营过程、利益相关者、社会价值和政府政策。

四、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内容

1、行业竞争情报研究

第一,行业类别,即企业首先要确定企业所处的行业;第二,行业基本信息,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之前,要调查所在行业的基本经营特征,行业发展状况,行业管理体制,行业动态等信息;第三,行业发展历史,通过了解行业发展历史,可以分析出行业目前所处的周期,为进一步决策提供信息;第四,行业技术水平,企业应关注行业关键性技术的发展、关注其他行业的新技术发展情况、有关技术标准、专利技术的发展等;第五,行业政策,企业要了解目标市场的行业政策;第六,行业竞争格局,分析目标市场的竞争格局,确定自己的竞争战略。

2、市场情报研究

在国际市场上,企业面对的竞争者主要有三类:当地的企业、目标国的提供替代品的企业和其它外国企业。但是,各个竞争者所选择的目标市场可能会有不同。有的竞争者选择满足已有的需求,为已有的需求提品,有的竞争者开发潜在的需求,不断地创新新产品,有的企业通过引导诱发新的需求,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有选择竞争策略时,各个企业也有不同的选择。有的会选择总成本领先战略,将成本控制在竞争对手之下;有的会通过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提高顾客的感知价值;有的会致力于某一特定的细分市场、某一特定的产品种类或某一特定的消费者,来获取竞争优势。此时,企业应该在分析市场结构,市场规模,市场发展前景的基础上,确定选择哪种产品,哪种竞争战略,有的放矢的占领市场。第一,市场结构。要分析目前市场是处于哪一类型的市场,以确定企业是否进入目标市场,以何种方式进入,选择哪种竞争竞争等。第二,市场规模。通过分析市场规模来获取市场总容量,市场平均增长率,品牌销售量以及地区销售量,来确定企业的销售目标和销售策略。第三,市场发展前景。要深入研究目标市场的行业发展前景,了解市场总销量的发展趋势,了解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情况。

3、消费者情报研究

消费者情报研究是正确制定产品开发策略和市场销售策略的基本前提。在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的市场条件下,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变。在这些变化中,企业如何把握消费者需求变化的方向,关系到企业能否制定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生产计划。企业如何引导消费者的价值取向,从而影响到产品研发及品牌推广计划。首先,考察当地消费者的收入因素。收入因素是构成市场的重要因素,甚至是更为重要的因素。因为市场规模的大小,归根结底取决于消费者的购买力大小,而消费者的购买力取决于他们收入的多少。其次,应考虑消费者的支出模式。可以通过分析恩格尔系数来衡量目标国的消费结构变化,了解目前市场的消费水平,也可以预测消费变化的趋势及企业的经营活动方向;最后,消费者的储蓄和信贷也应该是企业考虑的因素。消费者的储蓄和信用消费方式直接制约着市场消费量购买的大小。

五、国际市场环境的分析方法――竞争情报分析法

1、波特的产业五力分析模型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19世纪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五力分别是: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决定企业获利能力的首要因素是“产业吸引力”,企业在制定竞争战略时,要深入了解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法则,即对五种力量的分析研究,找出产业获利的驱动力。通过研究行业结构,对目标国的经营环境进行分析,了解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情况,以采取有竞争性的行动,削弱五种力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而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2、市场竞争态势分析――洛伦兹曲线法

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美国统计学家M.O.洛伦兹提出的了著名的洛伦兹曲线。它先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在分析市场竞争态势时,将洛伦兹曲线用以比较和分析市场上不同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占有率的不同,从而分析得出市场的竞争情况。

该曲线中横轴表示企业数量的累积百分比,纵轴表示企业市场占有率的累积百分比。其中45度线为绝对公平线。衡量市场的竞争情况在该曲线中表示就是弧形与绝对公平线之间的半月形的面积,当弧形曲线越接近绝对公平线时,市场的寡头垄断程度就越高。

3、定标比超法

定标比超由英文Benchmarking翻译而来,也称为基准调查、基准管理、标高超越、立杆比超等。自从1979年在施乐公司“诞生”以来,定标比超的概念已为许多的企业所接受,并逐渐风靡全世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定标比超之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意义――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客户的满意度,从而赢得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事实上,定标比超分析已经成为竞争情报领域的重要工具,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竞争情报分析方法之一。

定标比超是不断发现企业内外、行业内外的最佳理念或实践,将本企业的产品、服务或其它业务活动过程与本企业的最佳部门、竞争对手或者行业内外的一流企业进行对照分析的过程,是一种评价自身企业和研究其他组织的手段,是将企业内部或者外部企业的最佳做法作为自身企业的发展目标,并用于自身企业的一种做法。而作为一种重要的竞争情报分析方法,我们又可以从这个角度对定标比超作进一步的理解:定标比超是运用情报手段,将本企业的产品、服务或其他业务活动过程与本企业的杰出部门、确定的竞争对手或者行业内外的一流企业进行对照分析,提炼出有用的情报或具体的方法,从而改进本企业的产品、服务或者管理等环节,达到取而代之、战而胜之的目的,最终赢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的一种竞争情报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静:说说市场营销与推销[J].新农业,2001(5).

[2] 张庆胜:论市场营销中的亮点广告[J].金融与经济,2005(4).

[3] 奚中利:浅议对市场营销的再认识[J].新疆金融,2005(3).

[4] 雒永信:搞好市场营销 促进经济发展[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1996(4).

第9篇

1 上半月刊

・专题:围绕行业内某一前沿性或热点问题,从不同侧面进行集中、深度解读和报道,引领学科发展。

・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关注图书馆学学科性质与体系、图书馆组织管理、资源建设、服务、图书馆哲学、版权及相关法律问题等基础理论的本质探讨,推介国内外具有指导性、创新性的理论性成果,促进理论研究的发展。

・图书馆工作研究:承载图书馆工作中的经验交流、创新性思考和建设性策略,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信息技术:汇集与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传播、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及利用等有关的各种信息技术理论研究与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及经验交流等。

・电子政务:全面报道中国和世界各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情况,解读电子政府理念、测评与评价,电子政务规划与战略,系统及相关技术,政务转型相关研究与分析,政府信息化建设进程,国家信息安全,以及相关法律等。

2 下半月刊

・专题:同上半月刊专题栏目。

・情报研究:关注情报学基础理论,情报学学科建设,情报研究理论与方法,情报分析技术与应用,情报计量学,专利创新分析评价研究与应用,反映情报研究领域的新思想、新领域。

・竞争情报:收录情报实践研究进展方面稿件,侧重于竞争情报领域,包括竞争情报理论、方法、技术、实践与案例,企业竞争情报,竞争情报分析系统的构建与评价,企业知识管理,信息咨询等。

・知识组织:关注网络环境下知识组织与检索技术,包括xML技术体系,元数据,可视化检索,语义网等知识组织技术与方法,以及知识模型构建,本体,知识组织标准体系发展等,同时欢迎特定文献资源类型的信息组织方法及应用。

・电子商务: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市场与营销理论,市场研究方法、ERP等管理信息系统,电子信息资源发现、处理、组织、管理、电子商务模式,技术,网络市场等,为中国电子商务领域的研究成果提供指导阵地。

二、非固定栏目

・专稿:追踪具有时间意义或广泛影响的重要事件、重大举措,及时予以权威而独到的分析和评论。

・专家视点:就某一具体问题提供资深专业人士的观点与思考。

・评论・论坛:对有争议或者认识上存在模糊的问题,提供不同的视角、争鸣甚至批评意见,通过理性的思考与碰撞,厘清认识,得到启发。

・档案、期刊编辑:反映各类型档案资料的组织管理与开发利用、档案史料与现代化研究等;关注国内外期刊整体发展状况、趋势以及期刊编辑出版、管理理论及实践研究。

热门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