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社会实践活动的建议

时间:2023-06-30 16:08:02

导语: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建议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社会实践活动的建议

第1篇

一、抓住根本?

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是什么?那就是以人为本。作为高等学校,一是要坚定打造先进校园文化的前进方向,学校通过教职工大会的形式向全体教职工发出校园文化建设的命题并组织大讨论。二是不断丰富工会工作的内涵,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要求,不断将新的工作内容纳入延展的工作范畴,使工会工作的内涵不断丰富。三是力争学校各项工作全员参与,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教职工的奉献,工会工作更要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灵魂的凝聚上紧紧依靠全体教职工的智慧,学校倡导的就是我们坚持的,教职工坚持的就是我们努力的,使得老师们有组织依靠。?

二、找准定位

新时期给工会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中华全国总工会《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努力把基层工会建设成为组织健全、维权到位、工作活跃、作用明显、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 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在工会文化建设中,学校通过以工会活动带动校园文化建设,也把工会活动融入到教职工之家建设中,把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工会工作的一部分,学校工会坚持 “党委领导,行政支持,部门参与,共同推进”的总基调,形成党、政、工齐抓共管、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基础性、长期性系统工程。学校工会要站在文化建设战略的高度,担负起维护教职工权益的工会职责,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活动引领?

学校工会积极主动地协助学校党政领导,配合学校各部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寓校园文化建设与教职工活动之中,以文“化”人,由单一工会活动的组织到教职工全面活动的参与,使老师们了解校园、了解老师、逐渐对校园文化形成共识。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全方位、多层次的活动,教职工对工会活动参与意识增强了,校园文化软环境建设不断丰富,真正把校园文化建设落到团队学习、活动上,这些过程都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有助于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

四、高擎校园文化大旗?

首先,工会文化建设的载体是校园文化,学校像个大家庭,大家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共同努力着、奋斗着,协调动作,尽心尽责,整个校园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在长期的建设和发展中,形成了较强的团队意识,正是这种团队意识成为了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活动的开展有力推动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其次,工会文化建设在管理的目标、原则、内容、方式上有许多一致性,因此工会文化建设完全融入校园文化就是工会工作的必然选择。

五、提高文化建设水平

多种多样的工会活动可以推动工会文化建设,老师们在参与各项活动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实现校园文化的传承、建设与发展。组织好各项活动、运用好各种活动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贴近教职工实际和管理需要寓教于乐的活动,不断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培育教职工正确的校园价值观,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提高思想及业务水平。通过宣传各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可以激励教职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正是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六、注重发挥工会优势

工会在加强自身文化建设中,要在不断创新上下功天,不断培育教职工参与意识,提高教职工参与的广泛性,这对于校园文化塑造、学校精神的培育、校园文化的内涵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教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实现、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以达到“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塑造精神、凝聚力量和营造氛围”的目的,学校和教职工的互动共同培育校园文化。工会各项活动的开展促进校园文化的形成,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增强老师们对校园文化的认同,从而更好的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为营造和谐共事的文化氛围发挥主力军作用。

总之,以工会活动带动校园文化建设,满足教职工不断增长的文化需要,引导教职工参加多种形式、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活动,有助于增强校园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校园文化建设重要任务。工会文化建设不但立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总需求,而且要贴近校园教职工实际需求。通过开展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工会活动,使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和思想教育有更大、更新的活动空间。通过不断创新活动项目和活动形式,使老师们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参考文献:?

[1]中华全国总工会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M].中国工人出版社,2006.

第2篇

寒假来临,我们将暂别校园,回归家庭,融入社会,享受成长过程中的另一番乐趣。面对即将开始的暑期生活,如何才能过得既充实而有意义呢?在此,xx市创建办、xx市教育局联合向全市中小学生发出倡议:让我们大力响应正在全市开展的争做文明xx人活动,积极参加讲文明 树新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实践中获取知识,提升素质,度过一个文明、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

一、向心中的榜样学习。

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积极汲取精神力量,丰富和强大自我内心世界。从身边、网络、电视、报纸上寻找榜样,学英模、学先进、学身边的最美少年,写日记,写心得,辨美丑,找差距,感悟人生,提升境界,陶冶心灵。

二、关注社会,从小事做起。

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大责任,从小要有忧患意识。节约每一粒粮食、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珍爱生命,爱护大自然,倡导绿色出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形成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做起。

三、争做文明小使者。

带头遵规守法、文明出行。不闯红灯,不在路上追跑撵打。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言谈高雅,举止得体,维护公共秩序,自觉阻止不文明行为。发扬文明礼仪新风尚,争做城市文明小使者,和家人一起共同争创文明小使者家庭。

四、争当书香学生。

最是书香能致远,寒假期间,我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好书,诵经典,与智者对话,和伟人同行,开阔视野,增长才智,浸润心灵。并形成撰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的良好习惯,吮吸知识的养分,争当书香学生。

五、争当汉字书写标兵。

要通过规范汉字书写训练、收看汉字大赛的相关电视栏目,了解每个汉字背后的故事和传说,了解它的特殊意义和深刻内涵,在规范汉字书写过程中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丰富的精神内涵,争当汉字书写标兵。

六、争当爱国好少年。

利用暑期进行红色之旅,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参观博物馆、纪念馆、主题广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崇高理想和伟大精神。深刻认识祖国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骄傲感和自豪感,树立报效祖国的理想和信念,争当爱国好少年。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讲文明、树新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为建设美丽xx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3篇

【关键词】高校教师 社会实践活动 素质教育

一、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1 社会实践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形式

在高校的各门课程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基本学习原则,在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尤为突出。理论说服,课堂教育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用事实说话。而社会实践则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教育进头脑的最好形式,这是因为社会实践是认识发生的源泉,要使人们的头脑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产生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就必须生活在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摸清它们的本质,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感性认识不断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指导实践,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规律,也符合学生心理认识的发展过程。缩小了书本知识与实际的差距。只有密切联系实际,面向社会,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里寻找热点、难点问题答案。亲身体会这些理论的正确性,真正实现理论教育的“进头脑”,从而进一步调动大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主动性。

2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

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强。但由于他们由学校到学校,由书本到书本,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少,容易产生一种失落感。而社会实践活动接近了大学生与社会的距离,让他们走出校园,接触社会、走近工农,深入生产、生活第一线。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服务社会的本领,而且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同时通过他们的观察、培养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去看待社会和人生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自觉地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的富强,民族的复兴紧紧联系在一起,无形之中加强了他们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3 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树立正确自我评价尺度的途径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大学生的教育局限于校内课堂,必然会导致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定位脱离实际,往往高于社会现实,夸大自己在社会中的优越性,眼高手低,热衷于干“大”事业。而社会实践活动给他们提供了正视自己、正视现实的机会,从与别人的比较中了解自己,从别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全心全意通过调研考察和与企业管理者的座谈,或亲身实践,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大学生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对自己进行了科学的评价,正确的定位,克服了不切实际的“一厢情愿”。显而易见,大学生经过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的自我评价更能指导他们向既定目标迈进。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和完善了大学生自我评价体系。

二、高校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做好社会实践活动

1 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和学生就业相结合

为切实发挥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社会的功能,高校教师在选择活动项目、确定活动的具体内容时都应充分结合各自专业的特点,在联系实践用人单位时先征求用人单位意见,选择他们需要的对口专业的学生,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践,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2 坚持社会实践与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的培养相结合

为了增强学校学生会组织和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干部和团干部队伍,高校教师应重点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组成社会实践服务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社会实践的广阔舞台加大培养优秀学生干部工作力度,带动全体学生积极进取、全面发展,更好地发挥学校学生会组织和团组织的核心作用。

3 坚持社会实践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

在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教学工作面临很多新的情况,如何提高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加强学校师生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增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功能,是高校教育工作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而抓好社会实践活动,恰恰适应了这些青年学生学习成才、实现自身价值、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需求,并且对高校教师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 坚持社会实践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

社会实践活动每年之所以得以顺利开展,取得实效,是因为社会实践活动符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切实为地方做出了贡献,办了实事。

三、做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加大宣传力度、管理力度和研究力度

要努力加大社会实践活动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形成立体化的宣传形式,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加大社会舆论的宣传,树立起大学生的良好形象,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到教育;要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组织、考核、奖励等制度,保证活动规范有序地开展;要在组织开展好活动的基础上加大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调查研究力度,要研究新形势下社会实践活动的新内容、新载体,保证社会实践活动长盛不衰、推陈出新。

2 围绕素质教育,拓宽创新能力,并以此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大学生正走向自主择业,他们的危机意识、成才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在高校出现了目前的学习热、考研热。同时,实践技能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成为大学生们的自我追求。各高校教师在指导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大学生艺术、社交、个性、科技、特殊技能等方面的培养,以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也才能将社会实践活动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

3 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加大社会实践活动的针对性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取得实效、要得到社会的认同、要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就必须针对社会急需的或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工作。只有具有时代性、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广受社会各界的欢迎。

4 基地建设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深化的保证

第4篇

关键词:社会实践责任感培养

一、加强学生党员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意义

学生党员责任感的培养,就是通过教育教学等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对国家、社会、家庭、自身的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责任品格,并转化为忠于祖国、献身社会、关心他人、完善自我的责任行为。培养学生党员的责任感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目标,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培养学生党员的责任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责任是一种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热爱祖国、振兴祖国的优良传统。作为21世纪祖国现代化建设中坚力量的学生党员,他们对待人生责任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将决定未来几十年社会主导责任观的价值取向,可以说其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因此,高等教育者应当努力培养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党员学会承担责任,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2、培养学生党员的责任感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社会多元、多样、多变的大环境下,存在着诸多社会问题,其中责任意识缺失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部分学生党员表现出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倾向令人堪忧。因此,高校加强对学生党员进行责任感教育变得刻不容缓。高校应该弘扬时代主旋律,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引导学生党员做有责任感的人,使学生党员在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上相统一,摆正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贡献祖国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并不断地完善自我。

二、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党员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社会实践为培养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具有不可替代性。作为高校教育者要鼓励学生党员通过社会调查、志愿者实践活动等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责任意识。让学生走出去,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让他们明白,他们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他们要对国家、社会、家庭负责,进而提高责任意识。可见,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形成的最好途径,是其品德外化的重要渠道,主要表现为:

1、社会实践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包括时间、空间、过程和方法上的开放,这一特征有助于学生党员责任感培养目标的实现。

2、社会实践具有体验性的特征,切合了责任感的本质,体现了责任感培养的过程。

3、社会实践具有参与性特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意识与热情;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力量,挖掘有限的道德教育资源,让这些教育力量相互参与,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形成德育网络,以求达到责任感培养的良好效果。

4、社会实践具有渗透性特征。在责任感培养的具体过程中,德育渗透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与社会实践融为一体,共同挖掘自身的责任感培养潜能。

三、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进行责任感培养的积极探索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和谐共存的理念,激发学生党员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热情,笔者结合学生党支部的显著特征,特开展了由呼吁、回收和关爱三大阳光行动汇聚而成的“情系折翅天使送温暖 热心公益事业党员先行”系列活动。

1、“心的呼唤”――呼吁行动。

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爱心寝室招募。由我党支部的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面向全校同学发起倡议,鼓励他们争做环保志愿者,加入到爱心寝室队伍,用平日积攒的一支空瓶、一张废纸筑起一颗充满爱的心。

2、“爱的奉献”――回收行动。

由我党支部的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定期从招募的爱心寝室收集矿泉水瓶、废旧纸张变卖,建立勤俭基金。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培养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的良好生活习惯和优秀品质。

3、“情的温暖”――关爱行动。

通过回收行动筹集的善款全部用于购买学习用品送给睿智学校的孩子们,为他们送去温暖,让他们增加对生活的信心和学习的热情。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用爱心编织爱心,传递温暖,无私奉献,相信在他们的关爱下睿智学校的孩子们一定会健康茁壮的成长!

4、活动效果。

本活动开辟了一条“源于社会―回归社会―奉献社会”的开放式党员教育模式。让学生党员从点滴入手,从身边做起,在奉献爱心的同时,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树立了节约、环保的科学发展理念。通过实施本活动,让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从而感化更多的人关注弱势群体,投入到爱心之旅中。其一,通过让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奉献爱心、付出关爱,不仅让他们继承无私奉献、真诚相助的优良传统,更好地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也让他们通过参与此项活动切身体会到助人为乐的。其二,通过废品回收、变废为宝,提高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环境保护意识与节约意识,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其三,通过开展此活动,为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提供了一个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怀的机会,让他们学会关怀和信任,从而形成一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的和谐氛围。此外,通过筹划、组织开展本次活动,也锻炼了学生党员的组织能力,丰富了学生党员的课余生活,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第5篇

摘 要:惠州市技师学院以省市共建为平台,以粤新合作为优势,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以培养技术工人中的“博士”为目标,努力把学院办成“高端引领,省级示范,国内领先”的一流技师学院。随着学院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学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同时也发现了不足,如学院学生体质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在体育教学上一直找不到突破口。为了在体育课改革中寻求新的出路,笔者以社团活动作为参考尝试探索和创新。

关键词 :体育课 社团活动 对比与建议

一、惠州市技师学院体育课的现状

长期以来,惠州市技师学院的体育教学一直在传统的教育观里徘徊,不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和学生需求。学院7000多学生里面包含了中级班和高级班学生,中级班学生是初中毕业后进入学院的,年龄在十五六岁;高级班学生是高中毕业后进入学院的,年龄在二十岁左右,相当于大学新生的年龄。学院生源来自不同地区,身体素质参差不齐。

首先,体育课安排不合理。由于体育属于基础考查课目,在排课时,先排专业课,剩下的课时再排体育课。上午第一、第二节安排体育课的概率很高,影响了学生身体健康和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每学期体育课上课又分单双周,一个学期20周,在除去考试的两周,就剩下10周上课时间,几乎不能调整体育课内容。只有一年级学生才上体育课,这样的课程安排又怎么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呢?

其次,体育考试不受重视。由于体育课是考查课,没有列入评奖学金的总分,学生对体育考试不重视,反正补考都能及格,这样的体制长期以来形成了负面影响。再次,没有公平的竞技体育作为鼓励。每两年一届的中职学校田径运动会、篮球赛比赛时间短、强度大,学生经常受伤,个别学校违规以专业运动员代替学生参赛,使其他学校的学生积极性受到极大影响,导致很多学校都不组队参赛,参赛队伍越来越少。

笔者从事中职学校体育教学9年,从未经历省技工院校的田径运动会以及球类比赛。没有了目标,没有对比、激励,哪里会有进步?文化课你追我赶,体育也应一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本钱”怎么就业、怎么创业?当然,影响体育课教学的还有其他因素。

比如,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与中小学体育教学没有衔接好,致使中职学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得到质的提高;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产生了断层,没有考虑到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面对社会,一般群众体育活动与学校体育教育截然不同,多数学生毕业后基本中断了体育锻炼;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大多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的,而忽视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应弄清楚学生真正需要什么,根据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和手段,这样才能使学生受益。

二、惠州市技师学院社团活动的现状

学院将社团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院团委自2011年11月开始筹备社团工作,经学院审批并通过《惠州市技师学院社团管理办法》(试行)和《“社团100”建设方案》后,社团活动有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并于2011年12月在学院全面展开。在院团委及社团联合会的组织下,各社团面向全院学生招新,设立自主管理机构,不断壮大社团队伍。

各学生社团在校园内逐渐开展了各种社团活动,这些活动充实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技能和学以致用的本领,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引导积极、健康、向上的学风、校风和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起到了巨大的深远的影响。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

学院现有文体类社团20个、专业类社团10个、公益类社团2个,共计32个社团。其中,舞蹈队、模特队、武术社、街舞社、吉他社、英语社等一批社团,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很好地丰富了学院的校园文化生活。学院目前共有社团成员约1262人,约占全院学生人数的20%。目前,学生社团的主要活动地点是学院教学楼一楼架空层、教学楼小舞台、田径场、篮球场、宏图大舞台、学院景观大道及行政楼附近的空地。社团活动具有覆盖面较广,活动种类较多,形式较活泼等特点。

每周一到周四下午下课后,校园的各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学生在开展自己喜欢的文体活动,在指导老师或社团社长的带领下,呈现出热闹的校园文化活动。笔者认为这就是“阳光体育”。为什么学生在第二课堂这么喜欢社团活动呢?参加这些活动还要交团费、服装、工具费等,而学生都毫不犹豫地参加。体育课也有很多器材,学生为什么不感兴趣?这值得我们思考和改正。

现在,对学生社团已有了一种新的认识:那就是现代教育中的一种新型社交教育模式。这种学生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三自”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了学生之间的精神沟通、学业上的开拓、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处理,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潮流,丰富了教育的多元性。学生社团已经不再是原来简单的学生群体,而是越来越趋近校园文化中心,也不再是校园文化的附属品,而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三、对比与建议

通过对比发现,学生更多地喜欢社团活动主要是因为社团活动更加贴近学生就业后的各种社交需要,而且自主性比较强、个性发展自由、时间也可长可短。“90后”的学生大多喜欢刺激探险类活动,而现在的体育课很多是普教到职教一直重复的教学内容,枯燥无味。要改变这种现象首先要编写适合中职学生的体育教材。现在中职体育教材很多,笔者在实践教学中感到有些知识已经很陈旧,不新颖,没有创新。

第6篇

各科室、执法大队及下属中队、镇(街办)执法中队:为认真学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关于在全区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的要求,经局党组研究决定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文秘站网文章-找文章,到文秘站网]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建设人民富足、社会文明、经济雄厚、环境生态、独具现代园林特色的和谐**,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积极重大的意义。各科室、执法大队及下属中队、镇(街办)执法中队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当前和今后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过程和长期任务来落实。

(一)“八荣八耻”的具体内容。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

(二)认真组织学习。在全局组织学习的基础上,各科室、执法大队及下属中队、镇(街办)执法中队要结合具体工作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进行学习,围绕我区城市管理工作实际,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开展加快产业年系列活动,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八荣八耻”为主线,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和宣传,使各科室成员、执法大队和执法中队队员都能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

二、结合实际,开展活动

为认真落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我局将以开展创区级文明单位、全面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中队建设、争当“人民满意公务员”、“爱岗敬业、建言献策”、“树城管新形象、推进人性化执法”等一系列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全局党风、政风、行风更上一个新台阶。

(一)加强执法服务理念。全体执法人员在思想上要真正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主动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正确行使手中的职权,以服务促进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在执法过程中要尊重当事人的人格,正确对待群众的批评和建议,通过换位角度站在管理相对人或者第三者的立场上,对执法行为做出客观的评判。通过我局“爱岗敬业,建言献策”、文明服务、城市管理“四进”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将尊重群众,服务群众的执法为民理念认真贯彻落实。

(二)强化执法行为规范。全体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做到形象端正、严谨得体、不卑不亢,使用执法规范文明礼貌用语,耐心地宣传说服引导;在发生争执时,坚持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原则,保持冷静的态度,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个执法人员,不能逞一时之气,损坏整个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的形象。

(三)坚持公平公正执法。公平、公正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生命和灵魂,是树立威信的根本保障。全体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要做到依法行政、秉公办案,杜绝办人情案、关系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难点问题中敢于碰“硬”,敢于顶住压力,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不离。同时在进行城市管理上,采取集中清理、专项治理与日常巡查相结合、错时上岗、延时下班、节假日强化管理、滚动执法等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手段,将公平公正执法体现城市管理执法的日常工作中,树立城市管理执法权威性和严肃性。

(四)加强制度队伍建设。各科室、执法大队及下属中队、镇(街办)执法中队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建设一支团结和睦、积极向上的执法队伍,不断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同时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全力提高队伍的组织纪律性。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局形成宽以待人、相互尊重和信任、相互支持和帮助、团结向上的良好风气,创造和谐、民主、进取的工作环境。

三、加强组织领导

第7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社会实践能力提高

从高中的整体教学氛围来看,教学重心仍然是高考,在高考的重压下,适当减少一些实践活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教师应保证学生有一定量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笔者看来,高中语文是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因为语文的教学相对灵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教师应该改变对社会实践的固有看法,在保证高考复习质量的同时,为学生制定丰富的社会实践计划。

一、正确认识社会实践的作用,合理分配语文课堂时间

对高中生而言,主要任务仍然是备战高考,努力复习。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做足准备以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社会实践活动持有主观且片面的观点,认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存在影响了学生的复习计划,让学生无法专心复习。从一定程度上说,社会实践活动占用了学生的部分学习时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但这不是教师减少学生社会实践机会的理由。在繁重的备考环境中,学生承担着过重的压力,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很好的缓解复习压力的渠道。对教师来说,应该正视社会实践的作用,合理课堂时间。以劳逸结合的复习方式,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全面的计划,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足够发展。为使计划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也可以适当采纳学生的建议。学生的建议往往反映了学生最迫切的需求,教师应该多听取学生的声音。值得注意的是,教学计划应有一定的原则,在教师听取建议时切忌为学生左右,这样会影响学生的整个复习计划。值得注意的是,高中的学习仍然以备战高考为主,教师应该分清主次,在保证学生复习计划的同时,开拓社会实践活动。而对学生来说,也应该改变对语文学习的传统认知,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丰富高中生活,在实践中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锻炼的绝佳机会,学生应该把握住机会,为高校学习做准备。

二、根据语文课堂内容,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适合开展实践活动。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需求和个人情况进行合理分析,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拟定活动的注意事项。社会实践活动不同于校园中的学习,有许多潜在影响因素,这些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要在教师的考虑范围之内。为了贴近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活动方案,以活动作为课堂内容的延伸。这样的好处是既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也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例如,《发现幸福》这一开拓性的活动课题,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用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幸福”的范围十分广泛,一次理想的成绩、朋友之间的友谊、夫妻之间的感情,都是对幸福的定义。实践活动可以“发现”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发现校园内的“幸福”。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发现幸福。学生可以采访的形式随机采访学生,寻找学生的幸福,也可以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普遍调查。这都是此类实践活动中十分有效的调查方法,在实践结束后,应该做好总结工作。社会实践的目的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丰富学习生活,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实践活动后的总结则是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要做好实践互动的总结工作。总结是对整个活动过程的叙述,以及在活动中的感悟,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认真对待。

三、社会实践中应避免的问题

学生接触社会实践的时间尚短,活动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在做一些调查类的实践活动时,学生应该注意调查群体的普遍性,能够反映调查问题所反映的问题。除调查人群外,学生也要做好记录和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得出普遍性结论。为了促进自身的升华,学生也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寻找自身的收获,促进自身的进步。在进行校外实践活动时,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注意安全问题。高中生的社会经验不丰富,为了做好安全问题,教师应在活动开始前做好安全防患工作。对学生来说,应该有自我保护意识,在遇到超出自身能力的问题时,要及时和教师联系,避免受到伤害。对教师来说,应该选择安全的实践场所,尽量降低来自外界的安全威胁。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也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动向,确保学生的安全。

结语

社会实践是高中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而高中语文教学为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材知识,延伸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准则,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又能产生一定的亲切感。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正视实践活动的作用,合理分配语文课堂的时间。最后,教师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在实践中,教师要教导学生正确且安全地开展活动,善于总结经验,促进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喜文、董桂军.开拓社会实践课堂增强理论教学效果[J].高教文萃,2009(12).

第8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社会实践;现状与发展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4-0054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范围为首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调查包括该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目的、现状及问题等。问卷调查采用分年级抽样方法,在二、三、四年级本科生中采用随机抽样方式进行。实际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14份,问卷回收率为95%;其中有效问卷109份,有效问卷率为95.6%。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调查结果显示:有52.13%的学生经常且愿意参加专业相关的社会服务活动;34.21%的学生经常且愿意参加一般志愿服务活动;12.65%的学生经常且愿意参加社会调研活动;2.01%的学生经常且愿意参加其他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数据表明,专业相关社会服务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受到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学生在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有机会在社会服务中得到应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认知程度,另一方面也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专业能力起到推动作用。一般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各种赛事及活动,亲身参与大型活动的筹备和运行,在活动中锻炼团队合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参与程度较广泛。相比以上两类,社会调研在学生中受重视程度较低,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学生参与社会调研的途径有限,且调研形式的活动参与感较弱,因而学生参与的热情较低。2.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调查结果显示:46.72%的学生为了提升专业技能水平;37.20%的学生为了积累社会经验;11.52%的学生为了获得学分;4.56%的学生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数据表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和积累社会经验。结合学生经常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来看,大多数学生已经意识到社会实践可以在强化课堂教育的同时检验课堂教学的成果。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得到提升,专业的认同感得到增强,发展的前景得以进一步明确。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把社会实践活动当成一项任务去完成,或是单纯为了获得学分而参加。这些现象说明目前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质认识不清,对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敷衍了事,无法真正达到社会实践的目的。3.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1)对能力提升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有82.35%的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升;75.03%的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提升;73.07%的学生社会人际交往的能力得到提升;68.91%的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得到提升;50.32%的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数据表明,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技能得到释放和锻炼,同时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增强。需要注意的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预期的提高,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目前所开展的实践活动多有固定模式,相比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更多的是宣教和灌输,遇到问题也多由带队教师和专业教师负责解决,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产生了依赖心理,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对专业学习的促进调查结果显示:49.14%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对专业学习有一定促进;35.03%的学生认为有较大促进;14.81%的学生认为有较小促进;1.02%的学生认为没有促进。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专业学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建立在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基础之上的。实践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全部围绕专业展开,既注重活动的社会性和服务性,也重视活动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将实践活动和专业学习相结合,不仅可以使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学生自主定位更加明确,而且可以培养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良好循环模式。4.活动开展存在的困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不愿参加社会实践的原因50.79%是因为实践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新意;28.63%因为经费不充足;11.45%因为组织管理不完善;另有9.13%因为没兴趣。数据说明,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是学生不愿意参与实践活动的最主要原因。相对于课堂教育,实践活动缺乏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各学习阶段而进行的社会实践内容设计,设计活动形式时也很少考虑活动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下降,无法达到实践活动的教育效果。此外,在活动资金支持和活动策划组织方面,也应在最大程度上给予支持和完善,保障物质依托和体系完备。

三、结论与建议

1.加强认识,广泛参与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继续和延伸,是生动而真实的思想教育活动。因此,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开展实践活动前要进行充分的宣传,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改造社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活动设计和策划,搭建活动平台,树立主人翁意识。同时,社会实践活动应着眼于全体学生,倾听广大学生群体的实践愿望,真正使社会实践活动全面代表和反映最广大的普通青年大学生的利益和要求。2.分层次、分内容,丰富活动形式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单一的实践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也需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只有紧跟时代步伐,开拓新思路,社会实践活动才能更加富有活力和生机。为体现教育公平和以人为本的原则,社会实践活动要分层次、分内容,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制定活动计划。比如一年级学生应侧重于培养对专业的认识和兴趣,可以增加参观医院康复科、运动队的机会;二年级学生应侧重于增强专业认同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项目调研,利用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能力的训练;三年级学生应侧重于结合专业的社会服务活动,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知识应用的能力,可以开展健康咨询、体质健康测评等志愿服务;四年级学生应侧重于专业实习,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技能,可以安排学生参与医院、体科所等单位的实习。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兼顾,多途径、全方位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达到教育与实践的统一。3.教师参与,全员育人既然要大力推广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那么就要把高校干部教师等都纳入社会实践指导队伍,并制定可操作性的制度进行管理。专业教师尤其是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应成为学生实践活动的主要依靠力量,与辅导员一起对学生活动的开展进行指导。这不仅能保障社会实践活动的专业性,能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专业的建议,也可以鼓励专业教师将科研与实践结合起来,并吸纳学生参与科研,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增进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效果,利于学校全员育人良好氛围的形成。4.加强合作,资源共享为了不断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最大程度发挥实践活动的教育效果,仅利用校内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可以立足专业,努力实现“高校-高校”和“高校-社会”的双向联合和互动。前者可以整合各高校间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和经验的借鉴,达到“共赢”,后者可以紧密结合社会发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尤其是社会资源的利用,对于实现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社会化有积极作用。加强校间、校企合作和资源共享,在为社会实践提供资助的同时可以提高高校和大学生加强对社会实践参与和研究的力度,在获取社会资源的同时,也进一步服务了社会。

参考文献:

[1]杨昕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6

[2]张勇,李军.论社会实践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

[3]王学俭.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J].高校理论教育,2005

第9篇

一、社会实践是坚定学生信念的“催化剂”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程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课堂教学中传授的知识,能否内化为学生觉悟、外化为学生行为,关键是让学生深入实际,在社会实践中去比较、去检验,并强烈地感受到“内化”与“外化”的必要性。社会实践是促使学生形成坚定信念的“催化剂”,是“知行合一”的中介和关键。在初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教学时,部分学生对现阶段还要提倡艰苦奋斗表示不以为然。针对学生的这种思想,我借我校组织学生“红色之旅”社会考察的契机,以盘县二小生动的事例,让他们直观了解到当年时所发扬的斗争精神、创业精神和献身精神,让他们意识到艰苦奋斗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状态。

二、社会实践是乡土教育的“好教材”

中学生能从实践中深化和拓展知识,挖掘“乡土”典型,加强乡情教育,使学生倍感亲近、亲切,原来书本中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既增强了思想政治课的说服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情感。

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教学中,要结合生活实际,寻求生活中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典型实例,通过走访等方式使学生对这种大局意识心悦诚服,并深受感动。还可以结合社会热点,广泛接触社会,如针对塑造城市精神,我们组织了节假日小队,开展去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上街协助交警执勤等一系列的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从切身体验中意识到自己行为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意识到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是每一个中学生应尽的社会责任,激励自己不断地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三、社会实践是培育兴趣、发挥特长的“沃土”,是学生能力的“培育场”

培养学生正当的爱好和志趣,丰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时代特征和年龄特点,为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我们组织了以社会调查为主要形式的“社会调研”兴趣小组等,组织同学调查柏果中学的浪费现象。调查表明,食堂就餐的浪费十分严重,不关水龙头、离开教室不关灯、乱花零用钱等浪费现象随处可见。通过对浪费现象的分析,学生们在这次活动中受到了深刻的自我教育。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们学会了如何与人交流,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团结协作,激发和培养了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和爱好,同时在活动中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巩固和深化了知识,特别是提高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进一步推进中学政治课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切实推进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而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将所学的德育知识内化为信念的重要环节。所以,中学思想政治课更应该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将德育知识内化为信念,进而用来指导自己的言行。

2.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支持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制度上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做到明确任务、督促落实,做好经验总结,加强督导,还应重视对教师的培训。

3.学校应从机制上激励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首先要制订本校社会实践活动的规划,建立家长和社区有效参与的机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必须正确评价、激发师生创造性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