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2 09:42:34
导语:在科研课题的评价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科研评价;国际比较;演进;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9-0081-06
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众多发达国家都旨在通过科研评价来促进本国科研实力的提升。虽然各国采取的科研评价形式不同,但这些评价都服务于一个共同的目标,即促进科研产出和质量的提升,实现国家科研实力和创新力的可持续增长。在国家层面上,科研评价可以实现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重点研究领域的优先发展,催化科研成果的社会应用;在机构层面上,科研评价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财政拨款、大学声誉、生源、毕业生就业,从而调控科研机构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在个人层面上,科研评价有利于激励科研工作者和管理者的工作热情,提升科研工作绩效。
在世界各国中,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的科研评价体系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各具特色。通过对这四个国家科研评价体系的比较研究。挖掘全球科研评价的演进逻辑与发展趋势,可以为我国科研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一、科研评价体系的国际比较
1.美国科研评价体系
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The NationalResearch Council,简称NRC)作为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创建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在近20年里对美国高层次的科研活动进行了多次评价,并于1982、1995、2010年了三次美国研究型博士项目排名。其中1982和1995年的两次排名完全基于同行评价,NKC在每个学术领域中邀请一些系主任和高级学者对该学术领域的博士项目进行打分,从0(不具备博士授予资格)到5分(卓越)分为6个级别,专家评分的平均值就是各个参评单位的最终分数。然而,完全依赖同行评价的评估方式受到了外界对于评价体系科学性和公正性的质疑,鉴于此,NKC在2001-2003年期间开发了全新的评估方法。新方法最大的特色在于其基于数据(Data-based)的特点,即通过调查和回归两种不同取径的方法来确定排名。调查法通过自下而上、显性化的途径,让教师直接在问卷中对博士项目的多个特征进行评分:回归法则是一种自上而下、推断性的评价方法,先邀请每个学科的40名教师对各博士项目进行整体评分,然后通过回归模型寻找这些评分与项目特征之间的联系,即通过回归的技术手段来推断项目各个特征的优劣。
NRC在2008-2009年对美国博士项目进行了新一轮评估,并于2010年了美国研究型博士项目的最新排名。评估包含三个维度:科研活动(Research Activity)、学生支持与成果(student Support and Outcomes)、教育环境的多样性(Diversity of th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其中科研活动包括教师在出版、引用、科研经费和获奖等方面的情况,出版和引用的文献计量指标来自于SCI数据库;学生支持和成果包括第一年获得全额资助的学生比例、规定时间内获得学位的学生比例、学生获得学位的时间、为学生设置的学术职位情况、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提供情况;教育环境的多样性则包括少数民族师生比例、女性师生比例、国际学生比例。最新排名的多维度结果呈现方式令人耳目一新,新排名包括调查排名、回归排名两个总体排名和科研排名、学生排名、多样性排名三个分项排名,每个项目的排名基于不同的评价者样本计算500次,取90%的置信水平。
然而2010年排名之后,外界评价却褒贬不一。2010年排名以数据统计为主、辅以同行评价的评估方法无疑比单纯的专家评价更科学,多维度的排名也给不同的利益关系者提供了更全面的数据,但来自各方的质疑也不在少数。例如:有学者质疑仅从教师群体获取数据的可信性,问卷评价指标设计和指标权重分配被认为是评估委员会的一家之言,跨学科研究被认为在这种学科本位的评估中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等等。另外,NRC公布的排名区间被指责跨度过大,如密西根大学的传播学专业的回归排名在2-58之间,调查排名却在7-22之间,这令使用者很难判断项目的真实水平。
2.英国科研评价体系
英国的科研评价由政府主导,是全球历史最悠久和最成熟的科研评价体系之一。在1986-2008年间,英国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共开展了6次RAE(The 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评估。RAE排名历经20多年,延续了以学科为单位的同行评价方式。以2008年评估为例,以学科为基础设立了67个评价单元,双层结构的评价专家组包括15个主专家组和67个分专家组(每个评价单元设立一个分专家组),总共包括1000名专家。评估内容主要围绕研究成果、研究环境、声誉指标这三个方面展开,其中研究成果的评价主要基于科研人员的代表性出版物,权重至少达到50%。
RAE排名呈现出显著的精英管理特点,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流院校和优势学科获得了更多的科研资源,其科研质量和科研管理水平都实现了明显的提高;科研人员都力争在高质量的期刊上,科研人员的流动也更为活跃。但是,该评价也受到了评价成本过高、对跨学科评价不利以及专家构成不公等种种诟病。
为了削减开支、提高效率、提升科研的社会影响力,英国政府在2008年开发了REF(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以取代原来的RAE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体系有了几个重大的变化。第一,评价单元和专家大大减少。评价单元由2008年的67个减少到36个,主专家组由15个减少到4个,分专家组由67个减少到36个。为了减少由于大幅度削减评价单元带来的诸如学科分类粗放等负面影响,除专家组成员外还将聘请编外评审员来参加评估,尤其是在跨学科研究和科研的实际应用价值方面。第二,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有了较大的变化。评价内容维度由原来的4个变为3个,分别为“成果(Output)”、“影响力(Impact)”和“环境(Environment)”,每个维度的权重都予以明确的规定。成果被赋予65%的权重,以“原创性、意义和严密性”作为其评价标准。每位科研人员被要求提供4件代表性科研成果,既可以是著作、论文、工作报告、会议论文,也可以是教材、设计与展品、媒体作品等。成果评价主要采用专家评价,同时参考Scorpus引用数据库的文献计量数据。REF声称考虑到文献引用率的诸多缺陷,如:的时间长短、学科背景差异、负引用(Negative Citation)、出版语言差异等,文献计量数据只作参考。新增添的影响力维度则既备受瞩目而又饱受争议。影响力从“广度(Reach)”和“意义(Significance)”两个方面进行衡量,强调科研在文化、经济、环境、教育、政策制定、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增加该维度的出发点原本是试图促进科研成果的社会应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遭到了重应用研究轻理论研究、重“硬”科学轻“软”科学的诟病,因而其权重由原先的25%下调到目前的20%,被评单位被要求提交一份影响力表格和案例分析报告,专家组主要根据这两份材料来评估其影响力。环境则被赋予15%的权重,以“活力(Vitality)”和“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为衡量标准,主要包括科研策略、人员(教师发展和研究生培养)、科研收入及基础设施和设备、科研合作。
3.澳大利亚科研评价体系
澳大利亚的科研评价由政府主导,与科研经费资助挂钩。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AustralianResearch Council,简称为ARC)开展的科研评价经历了从“综合指数”(Composite Index)到“科研质量框架”(Research Quality Framework,简称RQF)再到“澳大利亚科研卓越”(Exce Uence inResearch for Australia,简称ERA)的转变。
始于1995年的综合指数评价以大学为独立单元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大学所获得的经费及科研产出(出版物数量及授予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数量等)。这种评价体系表面上产生的收效非常明显,大学越来越重视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其科研产出量在1992-1996年间每年至少提升了8%,发表在SCI上的论文每年增长2%。但是,澳大利亚的科研影响力却在下降,在1988到1993年间,澳大利亚文献引用率在OECD国家中从第6位下滑到第11位,学者们虽然发表的论文数量上升,但是其平均引用影响(Citation Impact)却在下降。
针对这种情况。澳大利亚政府于2006年开始筹备新的科研评价体系,即RQF。在大量收集各大学、专家及商界和教育界人士建议的基础上,RQF的评价单位由大学改为研究组,包括13个学科领域的专家组,每个组有12个成员,专家组成员包括至少3个外国专家和3个终端用户。RQF还未及实施,新一届政府于2008年宣布以ERA来取代RQF。
ERA结合文献计量数据以及专家评审内容,以学科为单位对科研质量进行评估。ERA已于2010年和2012年进行了两次评估,共41所科研机构参评。评价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科研质量(Research Quality),包括出版物及会议的级别、引用分析、ERA同行评议、经同行评议的国内和国际科研收入;(2)科研数量及活动(Research Volume and Activity),包括科研产出总量、科研收入等指标;(3)科研应用(ResearchApphcation),包括科研商业收入等应用测量指标;(4)声誉(Recognition),包括在权威出版单位担任编辑的人数、参加知名学术团体的人数和全国科研奖金获得者人数等声誉测量指标。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根据评估结果,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院校和学科进行重点资助。
ERA作为新生事物也遭到了诸多质疑,其中争议最多的当属ERA于2011年公布的期刊评级,把学术期刊划分为A*、A、B和C四个等级。期刊评级一公布即遭到了各方的激烈批评,并迫于压力于当年5月宣布废除。另一较大争议是科研经费到底该归入科研投入还是成果。目前ERA把科研经费数额作为科研成果指标,很多专家质疑该做法的科学性,认为很难把科研经费数额清楚地归入投入或成果,而建议用科研输入/输出率来取代。
4.荷兰科研评价体系
荷兰科研评价体系的产生源自于“条件性资助(Conditional Funding)”体系的终结。荷兰从1983年实施“条件性资助”,对教学和科研进行资助。随着1993年该资助体系的消亡,荷兰政府要求建立教学和科研两套评价体系。因此,荷兰大学协会(Association of Umversities in the Netherlands,简称VSNU)在1993年到2003年期间开展了“科研质量评价(Quality Assessment of Research)”项目,由外部同行委员会对科研质量的四个方面进行评估:生产率、成果质量、适切性和长期生存能力。
自2003年后,荷兰大学的科研评价开始采用标准评价协议(The Standard EvaluationProtocol,简称SEP)框架,该协议由荷兰皇家艺术和科学院(KNAW)、荷兰大学协会(VSNU)、荷兰科学研究组织(NOW)联合制定。SEP评价包括外部评价和自我评价,其中外部评价每6年举行一次,由外部独立专家对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进行评估,从两个层次展开:机构(院校、系科或研究学院)层次、科研小组或项目层次。
SEP评价树立了两大目标:提高科研质量和代表资助部门、政府及社会进行科研工作检查。其评价的内容和形式都较为丰富,既有回顾评价,也有前景评价;既有对科研成果的评价,也有对研究前景、科研管理、科研政策的评价:既有中期审查,也有终期评价;既有常规的材料评审,也有现场审查和负责人访谈。评价包括四个维度:质量(Quality)、产出率(Productivity)、社会相关性(SocietalRelevance)、活力与可行性(Vitality andFeasibility)。其中质量包括5项内容:研究质量及科学相关性、领导地位、学术声誉、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博士研究生培养情况;产出率包含科研产出策略和科研成果,研究成果的评价基于3-5篇代表作及出版物的总数,必要时使用文献计量指标;社会相关性包括社会价值、社会影响及社会应用性;活力和可行性包括SWOT(长处、短处、机遇、威胁)分析、策略、稳健性3项内容。SEP评估以同行评价和自我评价为主,其评估结果和政府拨款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教育部会基于该评价结果对科研业绩较差的单位进行警告,督促其整改。
通过对美、英、澳、荷四个国家科研评价体系演进逻辑和发展趋势的剖析,我们可以把这些国家最近的科研评价体系特点整理归纳如下(见表1)。
二、全球科研评价体系的演进特点
遵循美、英、澳、荷四国科研评价体系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这四种科研评价体系在评价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上各有特色。但多样性的表象之下隐藏着共同的演进逻辑和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
1.评价体系的精细化
评价体系的精细化主要体现在评价内容的多维化、评价结果呈现的动态化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三个方面。首先,评估内容从以往的单一维度朝着多重维度的方向发展,除了对绩效(产出和影响)进行评价外,对赋能(投入和过程)的评价也日益重视。在绩效方面。除了科研产出之外,科研应用和影响力在科研评价中的地位正在提高;在赋能方面,科研环境和科研策略等投入和过程指标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其次,评价结果呈现出更大的多样性,除了传统的单维度、静态的排名或分级方式。还出现了多维度、动态的评分方式。再次,评价方法从以往的单一手段转向同行评价和计量数据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手段。可以说,世界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开发更科学的评价体系,改进评价方法。比如:美英评价体系经历了以同行评价为主到同行评价与计量指标相结合的过程,澳大利亚则经历了以简单的计量指标为主转向以专家评价结合计量指标的过程,荷兰的科研评价虽然目前仍主要以同行评价和自我评价为主,但正越来越多地把计量指标纳入评价过程。
2.评价成本效益的最大化
鉴于科技竞争力的战略地位。各国对巨额的科研评价耗费并不吝惜,但却加强了对科研评价成本效益(评估成本与效益之比)的调控。早期基于规模的评价模式虽然成本较低,但是由于无法有效提升高校和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因而其产出的科研效益较低。当前各国普遍采用基于绩效的评价方式,从方案设计、资料提交、数据收集到专家评审等各个过程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费用,尽管如此,各国政府鉴于科技生产力的战略地位,并没有单纯削减科研评估投入,而是利用各种方式来优化评估方法,减少不必要的耗费,同时以更高的科研产出来提升科研评价的效益。比如:美国、澳大利亚和荷兰近年来正在加大投入,研制开发更为复杂的科研评价体系,而英国的科研评价体系虽然多年来一直受到耗费过高的批评,但英国政府并没有对评价投入进行实质性的削减,而仅在评价方法上做了一些微调,如减少评价单元、增加计量指标等。
3.政府调控的明朗化
无论是在官方还是非官方组织的科研评价中,政府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知识经济时代,各国政府深刻认识到科研实力在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多种显性或隐性的方式调控科研发展的方向和策略,而科研评价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从各国科研评价的演进史来看,从评价目标和内容的选取到评价指标和评价单元的设计都反映出政府宏观引导的意图。各国的科研评价体系无一例外地都把提高科研质量作为其显性目标,但在其背后均隐藏着政府对“科研卓越”的价值预设及路径规划,这种隐性预设和规划通过科研评价维度和指标的设计被反映出来。如:美国NRC把学生支持与成果、教育环境的多样性作为评价维度,折射出美国政府一贯实施的大量吸引国际优秀人才的战略:英国REF新增加的“影响力”维度反映出英国力图引导科研与社会应用更好结合的发展策略:澳大利亚和荷兰把“社会应用”作为重要维度,反映出两国对于科研社会应用的高度重视;美国虽未把“社会应用”作为评价维度,但其科研成果评价的文献指标数据主要来自于SCI数据库,同样反映出其对具有更大直接经济效益的自然和工程科学的青睐。
三、对我国建立科学科研评价体系的启示
对我国来说,尽快设计全国性的科研评价体系已成当务之急。在此过程中,国外科研评价体系的演进模式和发展经验可以为我国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发展趋势的科研评价体系提供参考与借鉴。
首先,确立科学的科研评价目标。科研评价应为以下三个目标服务:促进科研实力的提升、调控科研发展方向和策略、优化科研资源的配置。当前我国的科研评价在政策、理论和实践上都处于缺位的状态,不仅缺乏全国性的评价指导和调控,缺乏本土化的科研评价理论研究,也缺乏在学科基础上进行系统评价的实践。各个院校在科研评价上各自为政,呈现出无序性、盲目性。一些国家级的科研评估活动,如博硕士点的评估和国家科学基金项目的评审,都存在着量化指标和结果指标起决定性作用的情况。这些不科学的情况使我们在科研工作中出现了很多短视和功利性的行为,不仅不利于科学研究的健康发展,也耗费了大量的科研资源。科学科研评价体系的建立将有利于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引导和调控科研发展的方向。一方面,通过设定科研评价的周期减少急功近利的科研“投机”行为。开展科研需要稳定的工作环境,适当延长科研评价周期有利于激励科研工作者投身于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中长期研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评价维度和评价指标的设计来引导科研朝着数量和质量双重增长、基础和应用研究比翼齐飞的良好态势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育课程 新评价体系 实效性 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2-0051-0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已成为学生受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如何把体育教育科学合理地落实到素质教育中去,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使大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虽然在不断改革与探讨,力求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实际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学中只重视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的改变,却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课程评价体系改革。以往传统体育课程只强调运动技能掌握,以掌握程度的好与差为主观导向,再简单加上考勤到位率指标和一两项身体素质指标对学生进行评价,导致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标准统一,学生被动地为了考试而考试,不能有效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影响了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践,针对现阶段课程评价体系现状,提出新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学双方活动进行鉴别、判断和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提高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一 研究对象
以新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为研究对象,即运动技能掌握与参与程度+基础体育知识理解运用+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学生学习态度与进步幅度+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二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多篇文献资料,对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和探讨,为本研究的实验实施提供理论指导。同时,随机抽取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排球课专选班68位学生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班36人和对照班32人,进行对比实验。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1.实验前研究结果分析
在实验前,表1统计显示对照班学生与实验班学生对排球运动项目的喜好程度比较接近;表2结果显示,排球垫球技术实验班与对照班平均成绩为10.56个和9.98个;身体素质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立定跳远为2.28米和2.31米;六米移动为8.78秒和8.63秒。P值均大于0.05,无显著性差异,符合本次实验设计要求。
在新课程评价体系实施后,实验结果表3显示实验班学生兴趣程度为喜欢,少数学生为比较喜欢,不喜欢的没有;而对照班学生的兴趣程度集中在比较喜欢居多,仍有一名不喜欢的学生。表4结果显示,排球垫球技术实验班与对照班平均成绩为33.58个和27.14个;身体素质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立定跳远为2.45米和2.36米;六米移动为8.20秒和8.58秒。P值均小于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新体育课程评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程度,从而带动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实现体育课程的实效性。
3.讨论分析
第一,新评价体系有效提高了教学实效性。新评价体系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形成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不同层次、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发挥其潜在能力,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大幅提高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并有效促进了运动技能学习和身体素质锻炼。让学生进行选择性练习,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效提高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
第二,新评价体系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新评价体系区别于传统评价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对学生区别对待,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及身体等方面的能力高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既面对全体学生,也要兼顾个别学生,教师随时监控学生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帮助纠正,消除对学生的偏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第三,新评价体系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新评价体系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做到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中,教师是帮助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指导者,要关心尊重每一位学生,创建和谐教学环境,发挥好主导作用,不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里充分体现主动权,激发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第四,新课程评价多元化理念。为了使评价更加合理,不再局限于教师评价学生,让学生也成为评价的主体,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发展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了自我反省能力。其次,评价结果不仅重视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更体现了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情感表现以及沟通合作等能力,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全面发展水平。再次,新评价体系使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自信心、合作精神等方面综合全面评价,更能公正、准确地评价每位学生,提高体育教学实效性。
四 结论
实验证明,新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中实施是有效可行的。新评价体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实验还证明,新评价体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达到体育教学实效性。新评价体系是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每一位学生得到较大发展空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揣佳凡、王红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
[目的]构建眼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规范化的眼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奠定基础。[方法]成立研究小组,在文献查询和临床调研的基础上,采用质性访谈和量性研究相结合方法构建眼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初问卷,应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并对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形成了包含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的眼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专家的积极系数为91.11%,权威系数0.865,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均较高。[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眼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涵盖了结构、过程、结果3个方面,形成了包含33个子项目的三级指标体系。
关键词:
眼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德尔菲法
随着眼科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病种、临床路径和日间医疗在眼科领域广泛应用,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眼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已迫在眉睫[1]。我国目前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偏重于环节、终末指标,以管理及护理技术操作为评价重点,过多关注护理服务过程和结果,忽略了要素指标的重要性和病人的主观感受[2-3]。国内外关于眼科护理质量评价的研究较少,缺少有效、客观、针对性地突出眼科特点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4],尤其对眼科护理质量的评价缺乏专科、完整的指标体系。本研究以美国健康保健机构评鉴联合委员会的护理质量保证模式和Donabedian评价结构模式为理论指导,采用质性和量性相结合的方法,对眼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眼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更有效地提高眼科护理质量奠定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眼科护理质量指标的拟定
1.1.1建立研究小组研究小组共4人,其中护理部主任1名,科护士长1名,护理部干事1名,计算机专业人员1名;年龄34岁~48岁;学历:硕士2名,本科2名;职称: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名,工程师1名,其中3名是护理专业人员,有10年以上眼科临床工作经验,5年以上眼科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经验;2人赴德国研修学习护理管理,1人赴日本、新加坡研修。
1.1.2文献查询和理论依据本研究以PubMed、万方数据库、维普医学网、知网等数据库为基础,并参考《三级眼科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山西省优质护理服务评价标准汇编》《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2014版)》《JCI标准》《眼科学(第7版)》及部分医院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所获得的文献资料信息将作为拟定第一轮函询问卷的基础。
1.1.3临床调研对眼科临床一线护理内容的调查、分析与描述是质量指标建立的基础。按照病人入院术前准备手术术后护理出院等围术期护理流程,根据国外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高量性、高危险性、高问题倾向性及高成本性和国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突出科学性、重要性、有效性、特异性、灵敏性、独立性、可行性或可操作性、简明性,定义眼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1.1.4质性访谈采用目的抽样法,样本量以信息饱和且不再有新的问题出现为准,选择山西省眼科医院10个临床科室的21名护士长、20名眼科护理骨干进行访谈,了解眼科临床护士对护理质量考评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护理质量考评存在的问题分析现行护理质量指标的不足之处,明确护士实际需求,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选择10名护理质控专家召开专家会议,以头脑风暴形式开展,罗列眼科护理质量相关因素,讨论指标的科学性及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指导性,区分出重要、次要和需要删除或修改的指标。形成了以结构-过程-结果为构架的指标体系,其中结构指标包括对人、财、物、环境的管理,是支持系统,过程指标着重强调病人围术期管理,结果指标通过对不良事件及满意度的监控,反映管理效果。访谈提纲为:①这套指标能否反映眼科护理质量?②哪些指标比较重要?哪些指标比较次要?哪些指标可以删除?③哪些指标反映护理质量不够科学,应如何改进?④哪些指标临床不易提取?⑤哪些指标存在着相互重叠、相互包含交叉,可以进行合并?会后整理讨论记录,总结专家对眼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意见。
1.2应用德尔菲法筛选眼科护理质量指标
1.2.1专家函询问卷及其调查方法研究小组设计眼科护理质量指标专家咨询问卷,包括致专家信、专家咨询表、专家自评表3部分,根据本研究实际需求,遵循代表性和权威性相结合的原则,选取山西、北京、天津、河北、上海、四川、广东等地的30名眼科医生、眼科护理专家、护理管理专家为函询对象,发放问卷,1周内收回,根据专家意见和小组讨论修改第1轮问卷,形成第2轮问卷调查表,4周后发放第2轮问卷,1周后收回。
1.2.2专家的纳入标准Delphi专家调查问卷法的关键在于如何选择恰当的调查专家。本研究所纳入的专家均具有眼科护理管理经验,具体纳入标准为:①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职称以上(含中级职称);②眼科临床管理10年以上,眼科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眼科护理管理工作10年以上;③专家同意填写函询问卷。
1.2.3专家基本情况第1轮专家14人,第2轮专家27人。专家的基本情况见表1。
1.3统计学处理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归纳、整理。调查结果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整理和分析,采用离散趋势法、相关系数法和克朗巴赫系数、变异系数、肯德尔系数等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
2结果
2.1专家的积极性专家的积极性用积极系数来表现,积极系数以问卷有效回收率表示,问卷条目回答缺失20%以上视为无效问卷[5]。第1轮发放问卷15份,回收有效问卷14份,专家积极系数为93.33%。第2轮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27份,专家积极系数为90.00%。本研究专家积极系数平均为91.11%,说明专家的积极性较高。
2.2专家权威程度专家权威程度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专家对问卷内容作出判断的依据,二是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两者的算数均数即为专家权威系数。判断依据及其赋值如表2所示[6],熟悉程度分为很熟悉、熟悉、一般熟悉、不熟悉以及很不熟悉,分别赋值1.0分、0.8分、0.6分、0.4分、0.2分。本研究采用专家对整个问卷进行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评价。第1轮判断依据得分0.92,熟悉程度得分0.83,故权威系数为0.875;第2轮判断依据得分0.91,熟悉程度得分0.82,权威系数为0.865。两轮均大于0.7[7],说明专家的权威系数较高。
2.3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利用问卷条目满分人数、满分比以及条目重要性评分的均数3个指标反映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专家满意度分为5个等级,包括很重要、比较重要、一般重要、不太重要以及不重要,分别赋值5分、4分、3分、2分、1分。本研究专家对指标的重要性均数在4.26~4.89之间,均大于0.35,说明专家认可度较高,见表3。
2.4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利用变异系数和肯德尔协调系数两个指标反映专家的协调程度。变异系数越小表示专家意见分歧越小,协调程度越好,一般要求各条目变异系数小于0.25;肯德尔系数取值范围为0~1,系数越大,协调程度越好。本问卷指标变异系数在0.00~0.17之间,均小于0.25,肯德尔系数为0.314(χ2=331.867,P<0.001),波动在0.3~0.5之间,说明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高。结果见表3。
2.5形成的眼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第1轮函询问卷经统计、分析,采纳专家意见,共删除2项指标,调整2项指标,第2轮函询,删除1项指标,最终形成包含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在内的眼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表3。
3讨论
3.1构建眼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构建眼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有助于促进眼科护理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眼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同时,由于国内各家医院护理质量指标存在“信息孤岛”现象,未做到资源共享,本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为建立眼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库提供借鉴。
3.2结果的可靠性分析本研究第1轮的问卷回收率为93.33%,第2轮回收率为90.00%,可以看出,本研究专家的积极性较高。另外两轮提出意见的专家比例分别为64.29%和25.93%,说明专家对本研究颇为关注。第二轮提出建议的专家比例减少也同时表示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两轮咨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均≥0.7,说明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对本研究问题的把握性较大,结果可靠性好。本研究所选30名专家来自包括眼科医疗管理专家、临床护理管理专家、行政部门护理管理专家、护理质量管理专家领域,遍及我国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四川、广东、山西等一线二线城市及山西各地、市,医院级别从二级甲等、三级乙等到三级甲等,既有综合医院,也有眼科专科医院,在本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函询专家数量符合Delphi技术一般专家人数15人~30人的要求。第1轮函询中有专家提出眼科护理技术考核合格率应归为过程指标,护理人员满意度应归为结构指标。根据Donabedian理论[8],结构、过程和结果3个呈线性关系,过程将对结果产生影响。眼科医疗管理专家认为,过程指标强调服务内容和服务给予方式,护士在提供护理服务中的工作满意情况都将直接影响服务的给予方式。要使病人能够获得较好水平的优质护理服务,医院管理者首先应该关注护士这一服务群体,因为只有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才可能去关注病人的需求,为病人的现实利益着想,提高病人满意度。同时,眼科护理操作技术作为服务内容之一,其合格率会直接影响护理质量,从而影响病人的满意度。所以,经小组讨论,采纳专家意见,将护士满意度从结果指标中删除,列入结构指标,眼科护理技术考核合格率从结构指标中删除,列入过程指标。有专家提出,结果指标中“年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效果评价”这项指标特异性不强,质量持续改进效果可以是病人满意度的改变,也可以是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改变,但结合三级甲等医院评审评价要求,经小组讨论,保留“年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效果评价”这项指标。有专家建议删除或修改“日均护理时数”这项指标。美国护理质量指标国家数据库(NDNQI)在2014年甄选出的18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中,将病人日均护理时数列入结构指标。但专家认为,该数据收集要依赖强大的信息平台,目前国内医院难以获取,所以采纳专家意见,删除过程指标中的“日均护理时数”这项指标。这与Minnick等[9-10]的观点一致。根据统计学结果,综合专家建议,建议删除眼科手术部位感染和护士工作中与相关科室协作,保留其他项目。而且,我国目前关于医院感染与护理质量之间关系研究较少,尚未有明确的相关研究结论证实这一点,其准确性和科学性在国内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其计算方法也需进一步咨询医院感染方面的专家[8]。
3.3本研究评价指标的全面性本研究在设置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过程中综合了以下几方面[11]:①关注病人的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的全面需求;②以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为原则,终末质量的评价重视从病人角度评价得到的护理效果与质量[12];③注重护理质量的客观指标评价。例如,增加病人对就医环境的满意度、对护士服务的满意度、对基础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对专业技能和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在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中,除了对相关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外,更强调了对病人的情感支持[13]。眼科护理专家在质量控制方面更多考虑眼科病人的感知改变、心理护理问题及病人自我评价因素[4]。眼科医疗管理专家指出,眼科病人因其感知改变,护理工作开展更应注重人文关怀,护士和病人积极有效的沟通交流,通过护理人员真诚的关爱、有效的心理支持可帮助病人达到全面的康复[8]。因此,本研究在眼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设置过程中增加了对病人情感支持的满意度。Donabedion等于1988年所提出,将病人满意度定义为“病人对护理质量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对于护理过程中人际关系的评价”[14]也证明了这一点。Mrayyan于2006年对于病人满意度提出了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概念,即“在护理的技巧、技术含量、物理环境、护理的可用性、持续性和护理的疗效等方面与病人期望的一致程度”[14],同时,眼科病人感知的改变决定了其对物理-环境因素/组织、周围环境/护理环境/对技术的品质/能力/熟练程度[14]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本研究增加了眼科病人对就医环境和专业技能的满意度。病人的满意度高低不仅与本研究中提到的就医环境、情感支持、健康教育和专业技能等有关系,还与病人的人口统计学等有关,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及教育情况、文化背景、先前的医疗经验、环境资源(即保险公司、雇主、政府或其他机构对医疗费用的支持程度)、病人的个人因素,如内在动机、认知评价和情感反应等有关系,所以,病人的满意度高低并不能完全反映护理质量的好坏,但是,能够通过对护理满意度相关维度的控制和改进,不断提高病人满意度。
3.4本研究专科特异性指标分析在本研究中,一级指标护理安全下设6个与眼科护理安全相关的二级指标。我院对2010年—2015年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用药错误(滴眼药)以63.6%的百分比高居首位。滴眼药是眼科最主要也是较为常见的一项操作,操作虽然简单,但每次同种眼药及多种眼药不同时间段滴入,不同眼药眼别不同以及多种眼药水外包装相似,不同眼别散瞳和缩瞳药物的使用,眼科病人住院周期短、流动快,病人量较大等导致护士工作量较大,重复工作较多,易导致护士惯性工作的发生,这些眼科工作的特点都是用药错误发生率较高的因素,所以,本研究增加用药错误这项指标来客观地反映护理工作的质量。跌倒/坠床发生率位居第二,眼科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如白内障、弱视等,且白内障老年病人居多,多数病人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眼科检查大多在暗室进行,瞳孔缩小或扩大导致视物不清,很多病人单眼/双眼纱布遮盖等等眼科的特点决定了跌倒/坠床是眼科病人高发的不良事件之一。无论是眼科用药还是手术,标识的准确性直接反映护理工作的质量,且是眼科护理工作中的一项特异性指标。红眼病等眼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与护士规范化操作及健康教育、监督措施等是否到位呈正相关。所以,以上指标均能反映眼科护理工作质量。
3.5本研究的前瞻性数据是质量评价的外在表达,科学系统的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平台能够为护理质量指标的动态监测提供有力的质量追踪证据,能够发现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优势领域,从而为质量指标的合理组合配置提供基础研究[15]。护理需要迈向科学、量化、数据化的质量促进模式[16]。随着近年来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以及护理信息系统的搭建与逐步完善,使得通过客观指标对临床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成为可能[17]。所以,本研究在结构指标中列入护理管理电子化信息系统。正如陈腊年[18]提出的,信息化应用于质量控制可缩短质控时间、提高准确性与针对性、数据真实可信、实现实时控制、具备可衡量性。3.6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Donabedian[19]指出,结构质量是质量评价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医疗实践的类型及其实施情况,只有系统化的结构维度才能支撑起运作良好的医疗护理体系。Mac-stravic[20]认为,目前结构质量控制在实践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财政支持,因资本的投入及其运作需要医疗契机。同时,虽然欧美国家的日间医疗已发展成熟,但国内的日间医疗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医院尚未开展日间医疗,专家对国内日间医疗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所以,随着日间医疗在国内眼科界的开展,引入眼科日间医疗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任务。随着国内医改浪潮,医师多点执业和分级诊疗、医保支付方式等的改革,日间医疗的开展,赋予了护理工作新的内涵,如延续护理等,所以,眼科护理质量指标也将随之赋予新的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探索和更新。4小结本研究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专家咨询的前提下,采用质性与量性研究的方法,基于德尔菲法研究方法,构建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的眼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的构建和应用,将有效地推动眼专科护理质量的规范化管理,但质量评价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才能保持其对质量状态的灵敏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敏杰,张兰凤,叶赟,等.结构-过程-结果模式在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4):371-374.
[2]陈赟,郭欣,田梅梅,等.医院护理质量关键指标筛选及评价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3):329-332.
[3]关欣,王蕾,戴雪松,等.基于结构-过程-结果评价模式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0):2365-2368.
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
体育教学评价过于注重对学生身体能力的评判,以?W生具体的体育成绩进行评定。而忽略了身体差异与体能大小,因而教师与学生大多数追求体育考试的分数,既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也不利于了解学生的需求,更不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确立自信。因此,教师应了解各方面学生的需要,分析学生不同要求,让老师不愿教课,学生不愿上课,家长怕出意外而不让学生参加活动的现象不再出现,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之间的紧密关系。
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相关因素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体育是通过体育教学、课外活动、运动训练、组织竞赛等来完成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新课程标准专门提出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强调所学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了解与运用,既客观求实、承认差异又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使评价体系尽可能地反映出学生的情况,评价更趋于合理。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充分尊敬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也应尊敬教师,了解师恩不图报。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上体育课的时候,可以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高涨的学习情绪中完成教学内容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氛围,学生常常会在下课以后要求老师再练习一次,这就实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的身心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使他们身体得到了锻炼。
(四)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它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特别重要因为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它既不影响学生的升学压力,也不影响就业机会。所以教学内容只有引起了学生兴趣,学生才能自觉主动的进行学习。
三、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建议
(一)学生考试成绩的评价
评价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体能与技能两部分的分值,即学生成绩={学习过程(平时分)+体能与技能(身高、体重、50米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一分钟毽子、1分钟跳绳和坐位体前屈)+身体质量}/3。这套评价方法看起来虽然比较繁琐,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真正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期中和期末的两次测试的成绩以优的为主,可以评价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以及以后的发展空间。它不仅使对体育教学的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的要求。
(二)学生平时成绩的评价
即体育课堂常规的评价,比如上课时,老师要求的器材有没有带,运动鞋、运动裤有没有穿,排队是否及时,上课进队伍时有没有喊报告等等。这一评价标准对规范体育课堂常规有一定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
(三)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教师是学生的引航灯,应教导学生培养正确的锻炼意识。评价的时候要注意的方面是是否与学生合作?教师的基本功怎么样,上课的内容是否新颖?老师的着装是否合理?上课的教法是否正确?场地器材的分布摆放是否合理等等一些相关因素进行评价。
(四)学生的自我评价
评价的因素有对上课是否感兴趣,这堂课你是否学到了什么,自己平时有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与开学相比期末的时候自己有没有进步等等。这样的评价可以使得学生更加了解和清楚的指导自己本学习的学习情况,今后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再努力发展。
[关键词]游客体验;模糊综合评价法:宜昌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7)04―0058―04
1 研究背景
在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产品作为一种体验消费品,必须得到游客的认可。而游客的主观体验及其评价,作为市场信号的最终反馈,成为旅游产品影响与后评价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游客评价最初源于商业市场营销中的消费者满意度调查[1],在旅游学术研究由“资源导向”向“游客导向”转变的过程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2]。游客在完成游览过程后,对游程中各方面的满意度,不仅会产生“月晕效应”而影响到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还会通过经历描述和体验分享,影响客源地潜在消费群体的主观感知和旅游消费决策。
在强调第一手资料获取的重要性时,旅游者体验等方面的命题被认为更应受到当代我国旅游科学关注(杨新军,2005)[3]。在城市尺度的国际游客认知和游客评价分析中,空间学派的研究范式得到应用(黎洁,赵西萍,2000;白凯,2005)[4,5];而心理学视角下的风景区认知研究中,通常选取理想景区作为参照,进行总体评价和分项评价(何钢等,2005)[6]:另外对特定旅游产品的游客评价实证分析中,强调了市场营销中“顾客本位”的理念(王宁,2005)[7]。基于游客主观体验的评价存在着难以定量分析的困难,以及简单整体评估(single global rating)与要素总合评分(summation score)的不一致性,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来测度游客的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模糊综合评价法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最初多应用于旅游资源的评价(罗成德,1994;程道品,2000;王国霞等,2002;尤丽团,2004)[8―11]。目前国内游客评价的研究中,一般采取专家打分法来确定评价因子权重(董观志,杨凤影,2005)[12],但这与游客的心理认知通常不尽一致。
本文研究游客主观体验与评价时,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让游客自主确定各评价因子的重要性,从而更真实地反映出游客对景区的反馈。
2 研究方法与数据
本文选取长江中上游典型的旅游城市宜昌作为研究地点。采取问卷调查法,在2005年5月在宜昌市域选择14个旅游景点和2个旅店采用配额非随机抽样方式,共发放16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22.6%。调查样本总体情况见表1,样本以中青年为主,文化水平较高,中等收入者居多;省内、散客占 重要因子的影响力。游客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满意”的隶属度最大,b2=0.393,表示39.3%的游客对景区的评价为满意;另有34.9%的游客表示“一般”;“很满意”的游客占到15.7%;在负面评价中,“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分别占7.4%和2.5%。
4 讨论与建议
4.1 游客对景区自身的资源禀赋较满意,而对旅游支撑保障和综合协调评价低
游客对各评价因子满意度的分项打分,可以反映景区现存的问题。各评价因子的满意度综合得分计算方法为:将选择“很满意”到“很不满意”等5个评语等级的人数,分别乘以相应的赋分>①,再相加而得到。
19个评价因子中,满意度综合得分最高的是自然风光(综合得分为327)、民俗风情(261)等反映旅游自然资源禀赋要素,反映景区自身具有良好的“先天优势”。在旅游支撑保障方面,便于操控的门票价格(265)和安全性(252)等因子评价也较高。
而旅游支撑系统中“软环节”的评价较低,如景点配套建设(26)、解说与教育(36)、餐饮服务(61)等,而这些后备服务设施对旅游城市整体形象至关重要。在旅游综合开发和景区之间协调配合方面的因子评价最低,如周边景点开发(25)、景观多样性(38)等,反映了景区在有效整合资源、组织游客活动上还有待挖掘潜力。
4.2游客最关注景区的禀赋特色,而不很重视服务“软环节”和游线组织
将表2中的权数,作为反映游客对各评价因子的关注度的指标。游客较注重的是景区自身条件,其中自然景观(权数为0.627)及其独特性(0.347)是游客认为最重要的。这与问卷统计中出游动机以“峡光山色”观光为主的结论一致。因此在进行旅游营销时,应注重突出自然资源这一特色。体现旅游目的地文化特色的民俗风情(0.244)、人文景观0.183)也是游客比较关注的因素,所以在旅游产品开发中,要充分体现民族地方特色和保护传统生活习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游客管理组织方面,门票价格(0.385)是游客第二位关注的因素,表现出价格敏感倾向。结合游客收入偏低的特点,近期内可以考虑采取票价优惠手段。而游客对人为包装打造的主题活动(0.059)、文娱设施(0.075)两项表示出很低的关注度,这可能也与游客收入水平相关联。针对这一特点,应避免建设大量毫无特色的旅游项目,如没有地缘关系和文化内涵的游乐场、主题公园等等。
安全性(0.244)和交通便捷度(0.224)等旅游支持保障因素也是游客较为关注的。它们通常因不与旅游收益直接相关而被忽视,但正如“木桶原理”所述,景区某一方面的“短板”,足以影响整体的服务性能。因此旅游相关服务的支持配合也是良好旅游体验形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4.3 提高综合评价的分类改善策略及优先级
将标准化后的满意度和关注度定位在二维坐标轴中,所有因子可归为:A高关注―高满意、B高关注―低满意、C低关注一高满意、D低关注―低满意等四类。游客对各评价因子在二维象限中的分布特点体现为:一,满意度与关注度基本正相关;二,因子集中在D低关注―低满意的区域内。这一方面体现了市场驱动作用下,经营者能较好地把握游客最关注的方面,使之在关键环节上满意;另一方面,仍有许多尚不被游客重视的环节需要完善,使游客的整体满意度上升。
要改善宜昌市域旅游业的整体状况、提升游客主观满意水平,在资源有限的约束下,应针对4类不
图3根据满意度与关注度的评价因子分类①同的因子应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建议改善因子的优先级顺序为B>D>A>C:(1)对高度受关注一低满意度的B类因子,应予以格外的重视,这类因素的改善对综合满意度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2)对低关注―低满意的C类因子,因为单位投入带来满意度提高的边际收益较小,应有针对性的渐进式改善,而避免一次性大量投入产生的“事倍功半”浪费。(3)高关注一高满意的A类因子,是目前宜昌市域景区的优势所在,在未来发展中,应有意识地维持这些因子。(4)对低关注一高满意的D类因子,近期内可以不作为改善的重点。但应避免景区环境的剧烈改变而显著减损游客的满意度。
5 总结
综上所述,游客的模糊综合评价集中在“满意”与“一般”两级上,总体呈正向评价。但对个别因子的普遍评价较低,如服务软环节和景区间的综合协调等方面,应在今后旅游发展中着重改善。游客十分关注的因子,如景区禀赋特色、安全和交通等方面,应得到旅游发展部门和景区经营者的重视,增加相关投入。在充分挖掘自然、人文资源的基础上提炼景区的地方特色和突出其独特性,并建立健全完善的旅游服务支撑系统。
通过游客的模糊综合评价,可以间接反映宜昌市旅游业迅速发展中的一些问题:短期逐利驱使下的过度商业化,地方资源本身的禀赋优势不能充分体现;服务和管理等“软环节”依然薄弱;旅游支撑保障系统不完善;景区间缺乏综合协调等等。这些问题导致的“短板效应”影响了游客的综合感受,从而影响到宜昌作为旅游城市的整体形象,成为制约城市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经模糊评价分析,建议宜昌市这类旅游资源自身禀赋较好的城市,应在现有景观的深度开发、旅游资源的协调整合、旅游支撑保障系统的完善等方面予以提升,在旅游发展中结合资源自身的特色。
致谢:感谢宜昌市旅游局及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对问卷调查的支持。
本文是在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承担的《宜昌市总体规划》项目基础上深入的研究论文。
[收稿日期]2006―10―11;[修订日期]2007―02―09
[作者简介]张纯(1983―),女,北京人,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规划专业硕士,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Email:zici0723@126.corn;吕斌(1953―),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孙莉(1979―),女,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区域规划、旅游规划。
①赋分原则是:很满意(2),满意(1),一般(O),不满意(-1),很不满意(-2)。得分越高,满意度越好。
②例如,对自然风光因子评价“很满意”的98人,“满意”的135人,“一般”的42人,“不满意”的0人,“很不满意’’的2人。该因子的综合得分为:327=98x 2+135×1+42x 0+O×(-1)+2×(-2)。
①标准化后的数据=(原始数据―平均值)/标准差。例如自然风光的满意度综合得分标准化后为2.811=(327―104.316),.79 211。
[参考文献]
[1]李智虎.谈旅游景区游客服务满意度的提升[J].营销企划,2003,(4):39―41.
[2]桐城,等.顾客满意度多层次模糊测评模型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2,11(4):336―339.
[3]杨新军.旅游学科研究中实践调查的重要性[J].旅游学刊,2005,20(5):10.
[4]白凯,马耀峰,李天顺.北京市入境游客感知行为研究[J].消费经济,2005,21(3):64―67.
[5]黎洁,赵西萍.美国游客对西安的感知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1):51.
[6]何钢,武弘麟,王文博,仝德,孙心亮,李业锦,曹丽格.国家森林公园规划中的游客调查研究――以陕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4):70―73.
[7]王宁.长江三峡游船服务质量游客评价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05,20(3):69―73.
[8]罗成得.旅游地貌资源的综合模糊评价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4,10(3):45―49.
[9]程道品,林治.模糊评价法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1,21(2):186―190.
[10]王国霞,佟连军,马延吉.吉林省通榆县旅游资源模糊评价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18(1):108―110.
关键词 科研评价体系 现状分析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针对我国高校及科研人员的科研评价体系,对科研工作者在学术领域的发展起到了促进和激励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由此引发的学术不端,学术腐败和学术质量低等各种问题突显。因此,经过严谨的科学审视,为创建公平科学,透明化的科研评价体系,对于增强我国科研实力,提高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提升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科研评价体系的涵义和发展现状
(一)科研评价体系的涵义。
科研评价是指在一定科研目标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科研活动和投入产出的情况进行价值判断,从而对科研活动进行管理,监督,预测和调节,并为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认识活动。其目的是对科研工作者的科研能力作出合理公正的量化评价,从而激发对科研的激情与热爱,推动我国整体科研实力的上升。
(二)我国科研评价体系的发展现状。
多年来,科研评价体系的改革一直引起学术界众多学者高度关注。尽管每年改革的呼声高涨,改革举措也在逐步推进中,并没有明显成效。一直以作为科研评价成果促进了我国科研水平的提升,但多年来形成的“文章至上”科研评价体系,使得科研活动逐渐远离它本身的意义,变成了为科研而科研的活动。
而今,中国学术界都已习惯仅用论文作为评价指标来考核科技人员,片面追求量化论文,这种评价体系带来的结果是科研机构及人员关心论文胜于关心研究应用,难以潜心研究出真正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很多人急功近利,心态浮躁甚至学术造假等种种问题出现。
在对待科研问题的态度上,我国大力鼓励科研工作者们注重成果,体现在论文数、项目数、专著数、奖项数等等,虽然这一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科研工作者们的研发积极性,但无疑也存在大量弊端,不仅离科研评价应有的考核约束目标相差甚远,而且引发了学术不端,学术堕落等道德问题。如今在忙于抄袭论文、出版专著,重量不重质的功利化评价体系下,“学术速成”正在成为研究领域的一大顽疾。眼下,大量低水平、重复的论文充斥科学研究领域。因此,改革现行的科研评价制度,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公正,客观的科研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二、我国科研评价体系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近些年,我国的科研评价标准一般以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数量、拿到的课题数、得到的奖项数以及自己发表的专著等为考核事项,造成的后果是科研人员工作的重心由科研工作转移到了的档次或是论文的数量上来。这种重心偏移的现象至今非常普遍,这与我国现有的科学评价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现有的体制下,重量不重质成为很多学者的必然选择,大量的毫无创新性的学术垃圾由此产生。
(一)科研评价机制价值导向偏颇。
科学研究是一项需要付出汗水的艰难的旅程。近些年,科技评价标准的问题还未引起多地政府部门的重视,由于缺乏制度安排和硬性要求,相关管理文件的影响力和执行力不够显著,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在目前国内科研评价体系下,科研工作者的科研价值观出现偏差,简单地认为将科研工作是一项物质生产活动,关心可拿到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金额,对发表的论文档次和数量等等进行量化计算。正是在这样的科研体系下,导致了科研工作者的科研动向发生无形的变化,科研人员急于,无疑严重阻碍了科研进步和发展。
(二)科研评议过程缺乏规范性。
在中国当前的学术环境下,存在着不少问题,科研工作者们被浮躁不安的气氛所包围,不能全身心地做研究,因此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草草了事,导致在评议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弊端,如人情风,官本位,打压异己等种种不良风气盛行,严重危害了我国科研发展的脚步。科技评价活动缺乏多样化的评级主体,目前仅以政府或行政单位为主导者,同时评价活动应全面贴近社会人员及团体的呼声。于是近些年,学术规范是科学领域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术语,学术评议过程的规范要求各方共同遵守有利于学术积累和创新的各种准则,使得科学研究过程规范化。
(三)科研工作者价值观偏失。
随着科研工作与利益的挂钩日益明显,科研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项职业。而作为科研成果或创新见解象征的学术论文,本用来反映该学科领域最新,最前言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发展动向,写作目的是为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或共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可现当代,当科技研究人员面对激烈的职称和岗位竞争,其学术能力水平与这些荣誉等密切相关。科技领域存在部分科研人员学术抄袭,乱改数据等学术不端的行为,过分追逐名利。
(四)科研评价标准缺乏合理性。
目前我国现行的科研评价体系对科研工作的评价主要注重量化考核,忽视研究过程,如不重视科研人员其成果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而更侧重科研成果发表刊物级别,从而缺乏一些其他放面的定性思考,导致科研评价体系从某种程度上存在不合理性。一些科研活动不够透明,暗箱操作现象较严重,这种结果将导致阻碍科研人员成长与创新发展。所以科研评价标准应及时的清晰:无论是评级人或机构,评价过程应当透明化,评价结果要面向一定科研信息需求人员公开。同时要符合评价标准多元化,不一定是定量指标。
三、完善国内科研评价体系的对策
针对上述近些年我国科技评价体系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从高校,社会,政府,科研工作者等角度提出改善对策及建议:
(一)高校进一步建立公平的科研评价机制。
从高校的角度来说,科研评价机制的公开透明化是科研评价体系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高校的优势在于它有着众多优秀人才同时专业化程度高,因此高校在科技评价指标、科研成果考核、科研成果奖励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校评价体系是针对学校内科研活动及其投入产出情况运用科学方法进行价值判断,建立起高校评价体系的目的是为了对教师的科研活动能力做出科学公正合理的判断,激发高校教师的科研热情,提升高校科研实力。目前,我国高校主要是借鉴国外科研体系的经验,以科研成绩和科研项目数为高校核心评价体系指标,激发科研工作热情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弊端。因此,建立起一套公正,公平合理的高校评价体系,鼓励科研人员的公正行为,杜绝打击学术不端,等不公正行为的发生,确保科研评价体系的透明公正。
(二)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从社会角度来看,需抓紧建立起正确的价值导向。通过一些奖惩措施来明确社会鼓励的行为和被摒弃的行为,传导社会倡导的价值导向。由于其优势在于贴近市场,可通过加大企业和市场中各行业组织在科技研发活动中的参与,鼓励社会各行各业人民参与科技评价活动,普通大众可以发表他们的看法和建议,增强互动同时接受民众监督。因为对整个组织而言,须明确高效严谨和求真创新的评价体系,树立正确的思想行为价值观,淡化科研与科研人员名声利益,岗位提升和待遇提高等利益直接挂钩,重视学术发展和自身发展,引导工作者们热爱学术,乐于研究学术。只有及时有效的传递所倡导的价值导向,才能确保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不再简单地将科研活动当做一般的物质生产活动来进行管理评价。
(三)政府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需及时推出并实施相应的制度政策,建立以权威为核心,重科研成果质量的评价机制。政府可针对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研究出一套及时有效的政策法规和制度指标,遏制现存的一些问题;政府可以委托权威评价机构和专家重新确立科研评价标准体系;政府可以成立相关科技行业协会,及时监督并指导日常的科研工作,加大监管力度。过去科研政策的要求就是要不断的通过写文章发表文章来出成果,我们应该及时改变这种政策,“文章至上”不是科研活动的最终目的,政策的推出应该更注重强调实用性,改变以往的研究目的和动向。只有公平透明的科研评价机制才是保证科研评价体系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从而调动起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科研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于那些积极探索并取得相应成就的科研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措施,相反对于那些靠投机取巧,蒙骗过关的人,要采取严厉的惩罚制度,突出科研评价中的奖励绩优,求真创新 。
(四)科研工作者对待科研活动需重质化。
从科研工作者的角度来看,在当前的科研体系下科研人员身心疲惫,一方面拼命追赶科研进度,另一方面又频繁地从事“论文包装”、“买卖公关”等事务,很难做到专心从事科研活动。在量化、单一的评价体系下,追求严谨创新的科研学术氛围变得浮躁而功利。所以科研人员有必要对科学研究评价体系进行重新思考,强调注重科学研究过程,摒弃以往仅注重成果和论文的想法,科研人员应发掘一些真正有学术研究价值的东西,最终能将其成果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来,更好地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科研人员应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对感兴趣的问题要深入探索,不断钻研得出新的成果。
项目资助:“江苏省江苏科技体制改革思想库(苏科政264号”重点项目资助;江苏省软科学项目“江苏科技资源共享的体制创新与政策研究”(BR2013074)
(作者:高振,南京工业大学科学研究部,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管理;吴松强为通讯作者,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企业组织理论与创新管理,科技创新与科技政策评价及管理;王路,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生,研究方向:创新管理,科技创新与科技政策评价及管理)
注释:
汪静 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对策[J]. 中国高校科技 2012.10
赵文红 加快推进科研评价体系改革[J].前沿科学 2013年第25期
谢作渺 林强 我国科研体制评价体系的建立于评价[J]. 科技管理 2003.05
吴飞鹏 让科研评价体系更完善一些[J]. 高科技与产业化
曾天山 教育科研评价体系现状与改进思路[J]. 中国教育学刊2009.09
龙文 我国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探析[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08
关键词:体育课学习;成绩;评价;思考;体验
学生体育课学习评价是体育课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评什么?怎么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生体育课学习评价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期使评价能真正成为促进学生体育课学习的重要手段。
1.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思考
1.1学生体育课学习评价改革,观念的转变是关键
我们的体育教师常常在教学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伯乐”的角色,往往以发现“千里马”为荣。发现体育苗子固然是体育教师的工作之一,但绝不是主要工作,教师面对的也不仅仅是体育尖子生,而是全体学生。我们的教师要做园丁,对每个学生都要尽心尽力地去培养,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让每个学生都爱上体育课。因此我们的体育教育一定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为特征的教育。也就是说素质教育需要的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而不是选拔式的评价。
在应试教育下,考试是评价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方式,将考试与评价等同起来,过分地强调了终结性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忽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因此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注重课程的育人功能,把体育学生评价作为一种手段,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强调区别对待,突出个体差异
过去,我们习惯“成绩面前人人平等”这一观念,在执行教学大纲的时候,对学生体育课的学习全国上下,城乡内外执行同一标准,忽略了地域差异、城乡差异、校校差异,抹杀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现代教育十分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因此体育学习成绩评价标准必须多元化,教师应根据不同个体的不同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不同目标和相应的评价标准。
1.3全面评价学生体育课学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过去,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内容上基本局限在体能和技能上,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态度、习惯、情感、合作等方面的评定,这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有可能有些学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自身条件和能力的局现,体能和技能的考核成绩依然不及格;而有些学生不努力,却因自身身体条件和先天能力良好,依然能达到优秀。这样就会严重挫伤一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过多失败的体验,削弱了学生参与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这些学生就逐渐不喜欢参与体育课的学习了。
因此,我们现在应更多地强调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即在进行体能和技能评价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合作等方面进行充分评价,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的学习。因而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评价时应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合作)五个方面综合的对学生进行评价。
1.4正面评价学生的体育课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过去的评价标准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失败者、差劲者。这部分学生体验最多的是失败的痛苦,而不是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因而我们要改变评价思想、方法和内容,多将学生从纵向进行比较,对学生的进步与提高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体验到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以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1.5改革评价主体,从多方面促进学生体育课的学习
过去学生体育学习主要是由教师来评价,其实他们的同学也是非常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因此也应该让他们参与到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价中来。另外,学生的家长是最了解学生课余锻炼的人,让他们参与到评价体系中,将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和日常体育锻炼也加入到学生体育课学习成绩的评价中,以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使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2.对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价实际操作中的体验
2.1加强宣传,使学生明确评价的方法
在开学初的引导课中,对学生进行新的评价标准体系的宣传,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宣传评价体系与方法,加强学生对评价方法、体系的认识。注重学生平时学习的白评与互评,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2.2重视个体差异,合理设置体能与技能的评价标准
体能和技能学习是体育课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能与技能的评价标准设置上,充分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以纵向比较为主要指导思想,以鼓励发展与进步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评价。实际操作中,在每一个教学单元实施前,我们都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考核,依据考核成绩指导学生确立提高目标,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再对学生进行考核,对有进步的学生在评价等级上予以肯定,以真正落实评价的鼓励与反馈作用。
2.3教会学生自评和互评
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体系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思考主动锻炼,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等方便的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同时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发挥个及团队的作用,对增强学生自信心、自尊心和坚强的意志品质都有好处。另外,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有利于教师教学信息的收集与获取,对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良好的促进。
2.4让家长参与到评价体系中,促进学生锻炼习惯的形成
过去我们对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价都是以学生在学校中学习为评价内容。在课程标准的实施中,我们主张将家长评价引入到体育课学习成绩评价体系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体育健康课程标准》也主张对学生情感、参与、技能、习惯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引入家长对学生的评价这一块,有利于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开展,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
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一次伟大的变革,在改革过程中还零要我们不断地去进行探索。我想只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真正发挥评价的反馈与激励作用。这样评价方式和体系都是我们需要的,都是我们应该去实践的。
参考文献:
[1]汪晓赞,季浏.如何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中国学校体育,2003(3):8.
[2]季浏.体育教师用书(一至二年级).华东师大出版社.
[3]关敏,王忠勇,马力.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中国学校体育,2003(2):18.
一、本学期我们“发展性学校评价体系的研究”课题活动作如下安排。
(一)加强理论学习,丰富教师的评价手段。
1、定期组织学习、培训,使任课教师了解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方向和要求,掌握基本的评价方法,同时做好社会宣传工作,争取社会的广泛支持。
2、定期组织开展学生发展性评价的研究。及时组织评价方案、评价方法的经验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加快评价改革的步伐。子课题组成员利用每两周集中一次机会,进行沙龙式的理论学习讨论,交流各自课题进展情况,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二)分工明确,总结整理子课题研究成果。
1、成立各班级评价委员会。班级评价委员会成员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学生代表共5人组成。
2、尝试建立小学生素质发展水平报告会制度。学期末家长会,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组织,向家长汇报、展示班级群体素质水平。
3、各子课题成员,全面做好子课题成果的收集整理工作,为结题做好准备。
二、具体时间安排
九月:
1、根据总计划制定子课题计划。
2、成立各班级评价委员会。
3、认真参加课题组组织计划交流,进行理论学习。
十月:
1、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进一步明确每个子课题在本学期的任务。
2、各子课题明确各自的研究课题,认真开展研究工作。
3、组织理论学习。
十一月:
1、按分工,轮流进行研究成果的交流。
2、课题组内进行汇报,充实,修改经验和论文。
十二月:
1、组织课题汇报活动。
2、全面收集整理资料。
一月: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评价;评价指标;构建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9-0094-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国家级课题《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BLA100102)子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管理模式的研究》(批准号:GLA102037)子课题;广州增城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三批(专项)立项课题“体育有效教学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开展的研究”(课题编号:ZC1336)的阶段性成果。
一、研究目的
教学评价是为了客观、公正、及时、可靠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效果,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提供具体、准确的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基于体育课堂教学可操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鉴定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效性,帮助教师反思教学行为,使评价过程成为教师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以达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增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为评价检验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中国知网,查阅体育教学评价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观察法:检验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准备情况和教学评价等评价指标。
(3)问卷法:通过问卷了解学生的体育意识、对体育课的兴趣及对体育教师教学的满意程度等。
(4)访谈法:通过与教师或学生访谈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意见,了解教师对于教学的设计思路或创新理念。
三、构建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1.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设计。
(1)评价指标体系。
①评价指标是根据一定的评价目标确定的、能反映评价对象某方面本质特征的具体评价条目。指标是具体的、可测量的,是行为化和操作化的目标,是可以通过对客体的实际观察获得明确结论的。评价指标只能反映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的某一个方面。
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对评价对象整体指标或具体指标的系统化的、具有紧密联系的集合反映,是由不同级别的评价指标按照评价对象本身逻辑结构形成的有机整体。它是衡量教学评价对象发展水平或状态的量标系统,在教学评价方案中处于核心位置。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反映的是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的全部。
(2)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同时还是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因此,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所关注的重点在于教师所有的教学行为,包括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结果和教学评价,其权重由专家组(增城市中小体育教研会9位资深的中小学高级教师组成专家组)鉴定分配(见表1)。
从表1的权重分配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准备和教学评价四个一级指标中,权重值排第一、第二位的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两项指标,分别为:0.263和0.262,相差只有0.001。教学准备和教学评价则分别以0.247、0.228排第三、四位。说明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通过教学所取得的效果是最重要的指标,而教学的效果应该是由教师的教学行为引起的,是教师教学成果的具体体现。要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有更全面的评价,教学准备和教学评价二个指标也不容忽视。
2.教学评价的主体。
(1)领导评价:以学校领导为主体的评价一直是教师评价的主流,是学校管理的一种手段,最具权威性。然而,这种单向的,以优劣认定为主的评价,缺少与被评者的讨论交流。
(2)专家评价:由专家从专业的角度对教师进行评价,其意见对教师应该有较大的指导意义。但专家意见往往会受其权威性的影响,使教师只能被动接受或采纳。
(3)学生评价: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其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感受至深。目前,学生“评教”活动已经成为评价教师的主流,一些学校甚至完全以学生的评价结果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可以采用直接打分、开座谈会、调查问卷、征求意见等方式对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述评、教学效果等工作表现作出评价。
(4)教师评价:教师之间了解至深,能就教师的业务能力、专业水平以及工作表现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特别是在认定教师业务水平时,教师的评价意见更具参考价值。
(5)自我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是教师依据评价标准,对照自己的工作表现来评价自己。自我评价能激发教师的自我意识,产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评价主体。但是评价和个人利益相联系时,教师的自我评价容易出现偏差。
四、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应用程序
1.课前准备阶段。对于一节课的观察评价,往往不能了解被评价教师的整体教学设计。因此,评价者根据评价要求在课前检查教师的教学准备状况。检查分为两个环节,一是检查所有的教学文件和场地设施的准备情况,二是请被评教师以说课的形式介绍教学的基本思路,从中了解被评教师的教学整体设计和教学策略。
2.实际观察阶段。
(1)实际观察,做好记录。①文字实录: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②文字选录:根据主讲人的优势、课堂的特色、存在的问题而记录,也可根据听课者的需要而记录;③录像实录:选用摄像机录制,记录全过程。
(2)实际观察,关注过程。①关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等课堂教学的常态因素;②关注师生的情感交流、身体活动中的偶发因素、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学生认知的主体参与意识、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观等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因素;③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身体活动的积极程度、运动负荷等。
3.评价阶段。
(1)自我评价:被评价教师以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和评价标准,指导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以客观、求实的态度对待自我评价,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自己教学活动,这样才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评价者的评价:评与被评教师通过面对面的交谈对话以及交流、讨论、反思,对被评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综合分析,肯定优点,对存在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的建议。
(3)学生的评价:学生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可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对照评价,也可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技能掌握等指标可采取相应的测量、测验进行评价等。
五、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可操性检验
从2013年3月起开始在增城市中小学推广使用,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操作后,为全面了解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反馈意见,以调研方式,走访了增城市各中小学200位一线中、高级职称的体育教师,以此进一步了解评价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对本评价方案按很合理、易操作;较合理、较易操作;一般、不易操作;不合理、难操作;很不合理、很难操作等五个等级进行评定(见表2)。
从表2的一线教师的反馈意见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认为有效教学评价方案很合理、易操作或比较合理、比较易操作的占87%,说明了有效教学评价方案被大多数教师所认同。但仍有11.5%的教师认为一般、不易操作,1.5%的教师认为不合理、难操作,这一意见也值得我们认真考虑。
六、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能以教学为主导,内容全面、科学,评价标准可操作性强,便于评价实施。同时,还充分关注到了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对教师教学设计起引导作用,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和可行性。
(2)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指标选择与确立非常明确,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规范常规教学,有利于促使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3)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能使教师明确评价的真正目的和意义,了解评价的方法和手段,教师获得自我评价能力的同时,也能掌握对学生评价的方法,有利于教师的发展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建议:
(1)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没有确定评价实施的阶段,所进行的评价实际上属于终结性评价,为了更有效地促使教师发展,需加强形成性评价予以指导教师的教学改进。
(2)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在应用时要强调体育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诊断和反思,注重学生的信息反馈,善于听取多方的评价意见,从多种渠道获得改进教学行为的信息,这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3)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不仅仅是为了发现教师在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和不足,更重要的是为教师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确立发展优势,引导和激励教师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红.学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可操作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8).
[2]曾庆涛.我国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