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生态农业品牌策划

时间:2023-07-02 09:42:36

导语:在生态农业品牌策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生态农业品牌策划

第1篇

一、农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对于一产和三产的优势互补分析

通过将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建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对接协作关系,不仅能够发展各有优势,同时对于两个产业的融合,发挥农业的区位优越和资源丰富,充分利用旅游业的市场广阔的优势,通过地方政府的搭桥和旅行社的宣传推介,实现两个产业的优势互补有着积极意义。

1.农业和旅游的结合能完善农业产业结构并加快农业旅游的升级

发展农业旅游对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及带动农业周边的住宿、餐饮、乃至交通设施和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升级发展都有重要作用。通过农业和旅游的融合,以及旅游人群的带动作用可促进地方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发展,同时参观带动效应可以促进投资环境的改善,对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完善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2.农业和旅游的升级可以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农业和旅游的结合,能够推动农业和其他产业的结合,其中旅游业的发展涉及到众多子行业,诸如交通、基础设施、餐饮等部门,而这些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对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又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旅游发展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对于带动农业的发展,提供农业技术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对于两个产业知名度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常而言,旅游品牌具有集聚效应和带动效应,同时其对外宣传的能量不容小觑,同时旅游者对于产业品牌的认同度也比较高,通过对于旅游品牌的宣传间接带动农业品牌的知名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铸造精品旅游品牌,产生巨大的产业凝聚力,从而带动农业的品牌的行程,继而发展和繁荣农业产业。

二、关于反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几点思考

虽然目前我国的生态农业发展面临诸如缺乏长远战略意识、专业人才匮乏和资金筹集困难等方面的问题,但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新业态旅游形式的不断出现,农业旅游必将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因此对于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路,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1.制定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规划

使得产业取得长远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化规划意识,不能随意发展,强化农业旅游的品牌意识,制定品牌战略,做出精品,并且根据产业的优势和特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将农业旅游和当地农业发展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不断提升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2.必须明确保护的生态环境原则,通过基础设施的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力的测算,核定生态旅游景区的游客接待能力,在此基础上控制来访游客的规模,生态旅游产业本身是体验旅游,发展的是体验经济,如果环境一旦破坏而且短期之内难以恢复,体验必将无从考虑,因此一旦游客规模长时间超过本地的环境承载力, 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游客体验程度的下降, 导致基础被破坏将不利于区域生态农业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因此, 要严格遵循“开发服从于保护”的原则, 因此在开发之初就要预先确定好保护好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应对措施, 并备好危机预案以确保农业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3.明确农业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针对农业旅游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实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同时以市场定位为基础,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优势,同时针对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农业优势产业,制定具体的优势旅游产品,抢抓机遇,整合资源,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生产,同时构建科学的营销组织不断提升农业旅游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4.开展农业旅游营销创新战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促进当地农业旅游方面的积极作用,充分展示当地休闲农业的整体品牌,并通过媒体和网络等对当地生态农业项目进行集中报道,创新主体性的旅游节庆活动吸引游客,同时配合目的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名牌营销活动;另外积极尝试农业旅游营销的联动机制,协调区域农业发展。

5.根据区域优势选准定位,并且针对目标客户群开展针对性的宣传。要想实现生态农业旅游项目的效益最大化和投资回报,必然要根据本区域的生态农业定位找准客户群进行目标宣传,因此努力扩大生态农业旅游的吸引半径的最佳办法就是宣传促销,生态农业旅游区要改变宣传策略, 转变经营观念,必须重视区域的包装和策划,并且制定科学的宣传计划, 针对目标客户的进行精准促销。并且在宣传中广泛利用现代传媒,并且和旅行社等中介机构以及政府旅游部分合作,加强农业旅游品牌的宣传和推介。

6.营造生态农业旅游的良好内外部环境。首先是完善外部基础设施建设,妥善处理好生态农业园区的硬件建设方面,重点是公共设施建设方面,改善诸如用水用电、道路等方面的建设,与此同时也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其次是完善农业旅游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当地市场秩序管理,打击非法营运及宰客行为,维护当地良好的市场秩序的同时树立旅游品牌。最后是制定当地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标准,规范管理,提高营运水平,为创建知名农业旅游品牌准备。

三、结语

生态农业旅游对于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对农业产业本身催生的经济效益亦不可估量,在推动生态观光的过程中,通过旅游带动科技和信息的传播推动农业向高端产业链的深层发展,通过最大限度的发挥经济效益,集约资源,合理利用农业产业园区的原生态资源,促进农业向现代化复合型农业转变,通过生产示范和游客的旅游观光,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大举提升区域经济面貌,产生重大的农业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实现农业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所谋求的不仅仅是一种简单无忧回归自然的生活体验方式,代表更多的是一种崭新的模式——将农业和旅游完美结合催生经济价值最大化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凤云,山东省休闲农业园区发展状况及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 2009(9).

[2]刘宇鹏, 李秀江. 河北省农业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 河北林果研究, 2006, (2): 219.

[3]朱惠兰,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 2010(6).

[4]农业旅游、农家乐服务规范(审定稿)[S].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06.

第2篇

[关键词]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3)01-0051-05

现代高效农业是以国内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运用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遵循生态平衡规律,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环境,通过各种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从而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综合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是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形式。其主要类型有生态农业、立体农业、有机农业、集约农业、设施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订单农业、外向型农业、基塘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等。产品特色化和生产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是现代高效农业的七大显著特征。青岛市农业发展中人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对于农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充分挖掘农业自身潜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青岛市现代高效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青岛市通过实施“四百工程”,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重视科技服务农业,实施“良种工程”、“百村千户科技行”、“农民培训”、“农业信息化建设”四项工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产品结构,推进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设施农业、专业村镇、农业品牌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举办各类农业节会等措施,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步伐逐渐加快。但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一)农民整体科学文化素质较低,严重影响农业新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

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情况看,青岛市乡村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下受教育程度所占比重高达93.21%。乡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具体结构分布是,文盲占0.52%,未上过学的占24.71%,小学占43.44%,初中占24.54%,高中占5.15%,大学专科占1.64%,大学本科占0.51%,研究生仅占0.01%。农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低,掌握和运用农业科学技术的能力差,严重不适应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

(二)科技支撑农业发展的能力较弱

一是对农业科技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农业科技研究机构设施落后、条件差,科研人员待遇低,缺少吸引力,民间力量在涉农科技研究方面投入少,缺少强大的研发团队。二是农业科研体系条块分割,机构设置和研究的内容重复,缺乏联合协作。三是“模仿式”研究较多,而自主创新性成果较少。四是农业科学研究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与市场经营主体的现实迫切需要存在脱节现象,科研成果产业转化率不高。五是农业推广体系不健全,人员少、年龄老化、没有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知识亟待更新,服务手段落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推广的需要。

(三)设施农业发展较慢

一是设施农业基地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全市几乎每个镇都有,但多为零星分布,没有形成区域化集中布局的格局。二是土地流转难度较大,连片设施农业发展缓慢。三是产业化、组织化、市场化程度偏低。由于涉足设施农业的龙头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数量偏少,且体制不健全,缺乏应对市场的能力和带动力。四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五是虽然政府在温室建设时给予一定扶持,但由于温室大棚投入偏大,农民资金有限,银行又不敢提供大额放贷,导致农民因资金短缺而不能投入设施农业生产。

(四)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

目前青岛地区的农业生产仍然以农户的分散、粗放、小规模经营为主,农业生产劳动者主要是农村留守老年男性和妇女,且老年妇女占的比重更大一些,由于这些人缺乏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的条件和意愿,农地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和最后依托,他们不愿意把土地轻易转让出去,因此,以企业资本和优势种养大户为主推力量的规模化经营推进较慢。虽然这些年来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但多数规模不大,平均会员不到30人,且管理不够规范和科学,效益不稳定,对农户的吸引力、带动力不强。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不利于农业新科技的推广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品牌打造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五)农产品加工能力较弱,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农业产业化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虽然近几年青岛市政府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培育了一批规模大、辐射带动能力强、外向度高的大型龙头企业,但与潍坊等市相比,青岛市的企业规模和实力总体还是偏小。全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年销售收入前20位中,青岛市只有3家,年销售收入超10亿的6家。一些行业缺乏领军企业,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产业发展与青岛市在山东的龙头地位不相称。企业科研人才不足,科技创新投入较少,研发能力弱,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相对薄弱。与国际水平相比,青岛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还很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了90%,其中深加工率达80%,而青岛市农产品加工率仅46%,且多为初级产品、粗加工、大路货,精深加工较少。农产品产后贮藏、保鲜、干燥等初加工环节方法落后,设施简陋,损失严重,造成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从企业管理来看,青岛市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属于家族企业,多数企业家属于“实战型”人才,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知识欠缺,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六)名优品牌较少,市场竞争力不强

目前青岛市获得国家“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为296项,其中,无公害产品153项,绿色产品66项,有机产品42项,地理标志商标35项;大连市获得国家“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为877项,其中,无公害产品585项,绿色产品250项,有机产品38项,地理标志商标4项;潍坊市获得国家“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为1619项,其中,无公害产品505项,绿色产品707项,有机产品392项,地理标志商标15项。除地理标志商标拥有总量上青岛市占据明显优势外,在获得国家“三品”认证的农产品总量上青岛市与大连、潍坊两市均存在较大差距。

(七)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由于多数农民科学文化水平较低,科学用药知识缺乏,环保意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差,相关部门对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很难做到统一有效管理,导致农业生产过程中滥施农药、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的问题比较突出。从农资生产经营市场看,农药经营商家众多,进货渠道复杂,监管难度大。加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可追溯制度不健全,严重影响我市农产品市场信誉度和竞争力。

(八)观光农业亟待拓展服务项目,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发展观光农业是充分挖掘农业潜力,以一产带动三产,扩大农村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途径。目前青岛地区的观光农业在各级政府的引导扶持下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农户自发的、粗放式的经营仍然占主导地位。基础设施配备不健全、环境卫生条件差、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落后、服务项目相对单一、从业人员缺乏专业培训、服务质量不高,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效益不理想。

二、加快青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和科技培训,努力造就新型农民

建国后长期实行的城乡分治导致城乡割裂的二元结构,使城乡之间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距不断扩大,虽然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农村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但这种差距依然存在。一方面,农村条件落后,缺乏对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才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农村教育落后,使农村人均受教育水平低,农村经济发展缺乏智力支撑。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和师资状况,发展好义务教育,全面提高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要采取优惠政策,创造条件,吸引农学专业、管理专业等各类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参加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技能结构。尤其要通过“科技下乡”、“文化下乡”、短期培训、田间地头指导等方式,使农民掌握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各种知识和技术。采取多种途径、形式,努力造就新型农民。

(二)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

要加大对涉农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构建由政府农业科研机构、高校、企业、民间组织和个人公共参与的科研组织体系和多元投资机制。要坚持科研的市场化导向,尤其要鼓励龙头企业、农业示范园区、各类专业合作社和协会与科研机构联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提高科研成果产业化水平。要加强农业领域的重点实验室、改良中心、工程中心建设,改善农业科研机构设施条件和装备水平,着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品种,加强对高效栽培、健康养殖、疫病防控、农业节水等领域的科技集成创新,提高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

要改变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人少网破”的局面,改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办公条件和工资待遇,充实人员,形成老中青结合的人才梯队结构,努力建设一支门类全、素质高的农村科技推广队伍。推进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建立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教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全面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要重点抓好基层农技推广中心站建设,使农技推广服务实现县(市)、乡(镇)、村三级全覆盖。

(三)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构建“四大农业发展带”

1.城郊高效农业发展带。由李沧东部山区、崂山区、黄岛区、城阳区和即墨、胶州、胶南邻近青岛市区部分区域组成。发展方向是,逐步减少传统农产品生产,严格控制并逐步压缩畜牧养殖业,重点发展以农业展示、交易、信息、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景观农业和会展农业。

2.远郊平原规模农业发展带。由即墨、胶州、胶南部分区域和平度、莱西全部的平原、山前地带组成。发展方向是,稳定粮油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优化农作模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鼓励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优质高效种养业及农产品加工配送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3.山区生态农业发展带。由大泽山、大珠山、小珠山等山区组成。发展方向是,因地制宜,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低丘缓坡,重点发展特色农牧业、生态农牧业、现代林业和休闲农业等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产业。

4.沿海现代渔业发展带。由沿海养殖滩涂、近海海域和海岛组成。发展方向是,以发展苗种渔业、生态渔业、休闲渔业为重点,构筑以“九大工程”为支撑、“五大产业”为主体的现代海洋渔业体系。

(四)扎实抓好现代特色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紧紧围绕粮食、蔬菜、油料、畜牧、水产、林果、花卉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突出高科技、高效益和生态型的特点,在全市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农业园区进行重点扶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提高全市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和规模化水平。通过强化政策扶持、招商引资、企业化管理等有效措施,努力把现代特色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做大做强,以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

(五)因地制宜,积极发展设施农业

1.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对设施农业的种类、品种等布局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就设施栽培来讲,结合近几年建设的基础,可重点划定几个区域进行建设。如在平度市沽河以西、804国道以南、三城路以东区域,包括南村、郭庄、张戈庄、古蚬、仁兆、麻兰、云山镇,规划建设设施蔬菜和设施果树生产基地;在莱西市的沽河以东、南城路以西,包括店埠、院上、孙受、武备、沽河等镇规划建设设施蔬菜和设施果树生产基地;即墨西北四镇的设施蔬菜基地;胶州市里岔镇周围的设施蔬菜基地;胶南王台镇和海青南部、泊里西部和大场的设施蔬菜基地。

考虑到青岛的资源优势、土地制度、科技实力和经济条件,建议把设施栽培小区作为建设设施农业基地的突破口,在实际操作中,以村为单位进行重点突破,重点培育10个冬暖棚以上的小区,以多个小区形成设施栽培重点村,再以多个重点村形成设施栽培重点镇,进而形成设施栽培区域化布局。小区的建设可以是农户联合、合作社组织、企业流转土地建设等多种形式。

2.加大投入,政策引导。一是要继续实行冬暖棚政府补贴政策,对集中连片建设冬暖棚或者连栋温室的农户、合作组织、企业进行资金补贴扶持。适当提高对冬暖棚的补贴标准,由前几年的每个冬暖棚补贴5000元提高到10000元(按成本价的20%标准)。二是对重点小区实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议对集中连片达到20个以上的冬暖棚小区,由政府按照每个棚5000元的标准安排基础设施补贴资金,最高小区补贴50万元,以此调动农民和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多个小区的连片布局,形成高水平的设施栽培基地。三是扶持新上高标准灌溉设施。对棚内新上喷、滴管设施进行政府补贴,补贴标准每标准棚500元。四是扶持工厂化育苗设施。青岛现有一批连栋温室,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的建设水平在全国都是一流的,但从总体上看没有发挥出原先建设时设计的作用。应抓紧就这些连栋温室的利用问题研究办法、出台政策,鼓励其在设施农业基地建设中发挥作用。建议由政府一次性投入启动资金,扶持其恢复蔬菜育苗功能。据调查,每1万平米连栋温室投入100万元,就可完善种子点播机、育苗穴盘、基质的配备,完善水、电和温、湿度调控设施的整修。五是储、运设施补贴。每年选择10个设施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对其新增储、运设施进行政策性补贴。其中新建冷藏设施按投资额的20%补贴,最多不超过100万元;新增运输设施按30%补贴,每台最多不超过5万元。六是蔬菜垃圾处理补贴。规模小区由政府投资建设蔬菜垃圾处理池,对蔬菜垃圾集中储存发酵变肥,用于沼气池辅助原料;或扶持新上蔬菜垃圾粉碎设备,直接粉碎加工成有机肥。七是建立农民创业发展基金。对农民和其他经营业主新建冬暖棚和连栋温室进行贷款贴息。

3.强化科技服务。一是种苗服务。充分发挥现有育苗设施的作用,提高育苗能力。对采用工厂化育苗中心繁育种苗的大棚生产者,实行种苗补贴。二是栽培技术服务。组织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联系设施栽培小区,加强技术指导,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三是农资服务。根据设施小区的布局,设立农资专营店。由各级农业执法机构加强对农资专营店的监管,确保农资供应安全、高效、及时。

(六)重视发展特色农业,着力打造农业品牌

要按标准化要求抓农业生产全程,以商业化理念抓农业品牌,全力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增强品牌的带动能力。要挖掘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在全市选择一批如大泽山葡萄、胶州大白菜、崂山茶叶、马家沟芹菜、红岛蛤蜊、里岔黑生猪等具有地方特色且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名优品种进行品种改良,规模化扩展,做优做强,加大加工、产品包装、市场营销等措施的综合投入,提高市场竞争力,将其逐步打造成带动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

要按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要求大力培植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从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使现有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用地、道路、水电、税收等方面创造良好条件,吸引城市资本到农产品原产地建设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产业链网的扩展延伸带动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整合现有企业,成立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商标、统一品牌,提高整体竞争实力。鼓励企业资助研发或与科研院所合作攻关,本着高科技、深加工、系列化的思路,围绕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需求研发新产品。要通过在职学历教育、组织出国考察、短期培训等方式,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努力造就一支优秀企业家队伍。

(七)积极实施农业生产标准化,提高青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要将农业生产标准转化成农民可以掌握的生产规程,通过短期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让农民熟练操作。以专业村镇、示范区和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

要加强农业、质检、卫生、工商等部门的联合执法,建立田间一市场一餐桌的全程监管制度,杜绝各种漏洞和隐患。要从源头抓起,建立农业生产投入品档案管理制度,企业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常态化和权威机构定期抽查制度,市场准入制度,质量安全问题可追溯制度,不合格产品召回、销毁制度,生产经营主体追责(包括经济责任、刑事责任等)制度,生产经营资格认证和违规违法资格吊销制度以及对执法部门不作为实行行政问责制度等,编制一张覆盖所有环节的质量安全保障网,以质量树信誉,以质量铸品牌,以质量占市场,以质量赢效益。

(八)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

通过实施用地审批、产业化项目资金、技术创新扶持资金、信贷优惠等政策措施,重点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和辐射能力强的加工企业群,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农产品加工转化体系。积极推广“九联”模式,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契约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形式,建立企业的紧密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基地,规范利益联结机制,使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实现农企“双赢”。贯彻落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制定相应的地方配套法规政策和实施细则,鼓励引导农民在生产、流通、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水平。力争三五年内在全市形成以“村两委+合作社”为横向覆盖,以市、镇两级的各类专业合作协会,行业协会为纵向延伸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网络体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将有利于农业科技的推广、标准化生产的实施、品牌的打造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实现种养加、产加销一体化,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外向度。

(九)优化养殖结构,提升畜牧业竞争力

优化养殖结构,在稳定发展生猪、奶牛、肉鸡、蛋鸡等优势品种的基础上,加快发展高档肉牛、肉兔、肉鸭养殖,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产业化经营。以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以质量安全为核心,健全产业技术支撑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产品安全保证体系,推进“十强、十新、百区、千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区域性的新型产业体系,全面提升畜牧业竞争能力。

(十)坚持“六化”要求,做强做优现代水产养殖业

水产养殖业的“六化”是指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组织化、高效化和安全化。扶持池塘标准化改造、抗风浪网箱养殖、工厂化集约节能养殖和藻类规模化养殖,推进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集约高效的标准化健康养殖园区建设。加强水产良种研发、繁育和推广体系建设,推广高效、健康养殖技术,强化科技对水产养殖业的支撑作用。加强以资源增殖放流、发展人工鱼礁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为主要内容的海洋牧场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渔业增殖业。完善“龙头企业+基地+渔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培育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渔业龙头企业,促进渔民增收。按照集约集聚集群原则,探索建立政府推动下的“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养殖渔户”的产业化新模式,解决养殖渔户融资难问题。按照“一个品种一个产业”的思路,稳定发展大宗鱼虾贝藻等常规品种,着力提高品质;重点壮大海参、鲍鱼等名优珍品,着力培育品牌,满足高端消费。为了保证国民健康以及应对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绿色技术壁垒”,水产品养殖中必须重视质量安全问题。要从源头抓起,实行全程监管,建立健全投入品档案管理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可追溯制度,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开展水产品“三品”认证及食品加THACCP、IS09000等质量体系认证,引导和支持渔业企业开展自主品牌经营,做强做大优势特色水产品品牌,提高水产品市场美誉度和竞争力。

(十一)积极促进果茶和苗木花卉业健康快速发展

推进果业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对老龄果园和郁闭果园进行更新改造,按标准化要求新建一批果园,构建苹果、葡萄、桃和樱桃、杏等小水果优势生产区域。引进繁育新品种,加大技术指导和科技推广力度,搞好果品的储存保鲜和加工,提高果品的品质水平和生产效率。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积极创建和培育果品品牌。

(十二)搞好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和农业节会经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第3篇

关键词:江西新余 精致农业 综合开发 SWOT分析

精致农业是精致性的农业生产资源调配,是高品质、高附加值、有市场潜力并有利于生态维护的农业。新余精致农业园地处孔目江生态经济区,是新余重点发展的以农业体验和都市休闲为特色的城市“后花园”。园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现已进行了初步的开发,且融入了现代高科技生态农业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诸如知名度低、基础设施缺乏等问题。因此,新余精致农业园的跨越式综合开发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余精致农业园概况

(一)地理位置

新余精致农业园规划建成后总用地面积为4072.7亩,位于新余市西北方向欧里镇,孔目江生态经济区中部,赣西花木世界以北,高铁新城以西,阳光集团种植基地以东,与新余市主城区毗连,通过仰天大道、仙来大道、北湖路、天工大道等城市主干道直通城市中心,毗邻杭南长高铁、浙赣铁路、沪昆高速、大广高速,区位优越、对外交通便利。

(二)自然环境

精致农业园所在区域主要以低山、丘陵地形为主,区块中部地势最高,海拔为161.12米,北部和西部次之,南部和东部略低,最低海拔为58.55米。所在区域属于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等气候特点。中部偏西北方向是区域内最大的高塘水库,其余水库、水塘则零星分布在高塘水库周围,水体资源丰富;场地内水库、水塘多为地下涌泉,兼有灌溉和提供饮用水的功能;部分水库、水塘为积水结构,防渗尤为重要。园区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山坡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

(三)开发现状

精致农业园目前进行了初步的开发,建设有兰花组培车间、食用菌工厂、兰花智能温室和行政楼等,还存在一些附近村民种植的茶田。部分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完善。农业园目前已经开展有相应的观光游览活动,游客主要来自于南昌及新余本地,其中又以新余本地为主。农业园目前在新余本地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更大范围南昌乃至周边省份知晓度有限。

(四)区域社会经济状况

精致农业园所在地的新余市,是江西省11个省辖市之一。近年来,新余市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较高,社会发展有序推进。精致农业园位于新余市中心城区的西北部,是孔目江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地带,与孔目江生态经济区连为一体。未来依托新余市夯实的经济基础和孔目江生态经济区的强势崛起,精致农业园将拥有良好的发展条件。

二、景观意向与资源条件分析

(一)景观意向

园区地处新余近郊,地势略有起伏,且主要为林地和水域。综合其景观特征,主要有山丘、田园和水域景观。园区中部的山丘为整个区域地势最高的地方,从山顶可以一览整个区域全貌,并且与区内最大的水库遥想呼应;区内拥有典型的田园景观,林地与茶田分布其中;高塘水库岸线曲折迂回,水面开阔舒展,河水碧蓝如带,其中有浅滩、水湾、沙滩等水景。

(二)景观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景观尚处于自然粗放状态,与农业休闲氛围不符。

2.区内多为林地和茶田,景观相对单调。

(三)资源综合评价

1.原汁原味的生态环境构成整体的吸引力

园区环境清幽,空气清新,山丘、水库、田园风情是区内三大主要资源要素,构筑了园区良好的环境资源,使之具有旅游观光、生态休闲的良好条件。区内茶田、水域、山体、植被等自然条件均保持良好,农林、水体自然资源较为突出,具有一定特色,具备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休闲的资源基础。

2.资源品位一般,缺乏垄断性旅游资源

园区资源在类型组合和空间组合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具体到资源单体的品质结构,特别优良级单体明显偏少,景观资源较为单一,缺乏富有变化、极具观赏价值的景观,资源整体品位也一般,资源垄断程度低。资源品质也较低,需要在进一步的发展中注重吸引力的整合和文化内涵的深入提炼,而蝴蝶兰的引入及相应的景观环境改造能够明显地提高其资源的品质。

3.人文资源不足

园区的人文资源较为不足,因此,要注意挖掘文化资源、植入乡土文化内涵、引入蝴蝶兰文化,从而提升园区文化品位。

4.农业品种上配植需进一步丰富与完善

园区的开发除了进行专业的蝴蝶兰生产外,还要搭配果园、菜园、盆景园等,能够进一步完善区域内的生态农业内容,同时也为旅游休闲提供依托。

三、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明显,可进入性强

精致农业园位于新余市西北角,离市中心约15分钟的车程,并与新余市中心城区连为一体。而新余又处在两个省会城市(南昌和长沙)之间,境内有赣粤、沪瑞、大广三条高速公路和四条省道交汇。随着杭南长高铁新余站的建成,届时到南昌、长沙、武汉三大城市均在3小时车程的经济圈内。位于长三角、珠三角和闽江三角洲3个中国经济最发达区域的八小时经济圈内,区位优势明显。

2.经济优势明显,社会稳定有序

虽然新余市是江西省内行政区域面积最小的设区市,仅为全省总面积的1.9%,但新余市是江西省仅此于南昌的发达城市,容纳了全省2.6%的人口,创造了全省3.67%的产值,经济效益高,经济优势强劲。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是增加城市魅力和外来投资的主要力量之一,尤其是有利于增加对农业园投资和资源开发,使其经济、社会、文化、旅游等相辅相成,和谐有序发展。

3.后发优势明显

精致农业园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资源开发刚刚启动;工业化起步较晚、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等因素使资源保持了较好的原生性;外界对农业园了解少,负面影响小,这些都有利于发挥后发优势。通过高水平的规划为指导,精心策划、开发,充分挖掘资源潜力,精致农业园完全有可能成为新余市的新亮点。

4.特色鲜明,市场前景广阔,带动性强

花卉作为高附加值产品,它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其它农产品,利润可高达50%—70%,甚至超过100%,成为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 蝴蝶兰有着很高的欣赏和经济价值,在世界花卉产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市场需求增加迅猛,已呈供不应求之势。华东地区(包括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四省与上海市)经济发达,消费力强。精致农业园不断引进、研发台湾蝴蝶兰最新前沿品种,以高档次、品种多样化推动蝴蝶兰国内外市场。农业园建成后预计年收入可达3.9亿元,还可带动5000户农民种植兰花5000亩以上,年总产值达5亿元。

(二)劣势分析

1.农业园品牌尚未形成

由于精致农业园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缺乏系统地开发、富有特色的产品和营销宣传,尚未真正形成良好的形象,导致面临着“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局面。

2.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精致农业园有些地块处于未开发的原始状态,道路、标示、电力等基础设备还没有到位;另外,“吃、住、游、购、娱、信(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也较为薄弱。

3.人力资源与管理“瓶颈”

由于起步较晚,精致农业园缺乏高层次专门人才。当前,精致农业园的各级行政部门以及企业中的管理人员中接受专业院校教育的较少,多数是培训上岗或由其它行政部门调入,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落后。

(三)机遇分析

1.国家层面

海峡两岸经济、农业等的交流与发展,中央连续出台一系列推动两岸农业合作的优惠政策措施,并在现代化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给予则政策方面倾斜。

2.江西省层面

为顺应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实施的新形势,积极承接沿海及台湾岛内台资产业转移,江西省政府通过加强对台商投资的引导、多方位拓展融资渠道、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提升对台资企业和项目的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快在赣台资企业发展。

3.新余市层面

为进一步促进新余市苗木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发挥苗木花卉在修复和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地中的重要作用,为全市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新余市大力推进赣西千里苗木花卉走廊建设,努力抓好全市苗木花卉工程。

(四)挑战分析

1.面临大陆其他台湾农民创业园的挑战

目前大陆有29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从区域分布来看,既有沿海经济较发达、台资相对集中的地区,也有农业资源丰沛的农业大省;既有对台农业合作基础良好的区域,也有地处大陆经济中心、对台经贸合作潜力巨大的中西部。尤其一些农业大省、大城市郊区、具有立体气候的西南省市在建立台湾农民创业园等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如何避免同质化,开发建设出自己的特色,是精致农业园要面临的主要挑战。

2.面临对农业园期望过高,而大陆农业发展体制、机制尚有不尽完善的挑战

近年来中央和各地市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台资企业和台湾农民到大陆创业,使台资企业和台湾农民在岛内发展艰难的情势下,对转投大陆抱有很高的期许。但由于两地农业经营理念、政府辅导方式、管理水平、金融和保险服务以及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等的差异,台资企业和台湾农民会产生不适感。如何在现有体制、机制下很好解决台资企业和台湾农民在农业园的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精致农业园必须未雨绸缪。

四、相关建议措施

针对以上对新余精致农业园的分析,要实现农业园的跨越式综合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创意农业产业为支撑,以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多层次发展为目标,突出蝴蝶兰及食用菌生产的技术产业优势,重点塑造农业体验、观光游览、休闲游憩、康体养身、花卉展销等核心功能,成为新经济模式下自然景观独特、地域文化浓郁、服务设施先进,集合生产、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现代精致农业园。

(一)农业休闲的品牌典范地——寻求“生态+自在+悠然”的结合

清新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地和谐的农业生产环境是整个区域资源环境的基本格调。应以蝴蝶兰及食用菌生产基地为发展品牌,以创意农业体验与休闲旅游产业的结合为特色,突破传统农业园区发展模式,倡导一种贴近生活本源,自然、健康、精致的生活态度。强化情景化、体验化特征,注重挖掘和推介规划区的宜人风光,着力展现和谐生态景观,将生态、悠然、自在贯穿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为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提供更多观赏农业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机会和场所,为旅游者的休闲娱乐活动提供生态化的设施和服务。

(二)品质文化的多元体验地——寻求“农业观光+文化体验+品质休闲”的聚合

品质意味着精致、品位,意味着小体量的精雕细琢。通过将农业基地、精致景观与休闲元素的叠加,构筑高品质、高档次、高附加值的农业产业链与创意旅游产业链。同时,结合智能化、休闲化设施,构建品质高尚、设施完备的休闲环境,提升旅游品牌力和吸引力,将农业园打造成为具有农业观光、品质休闲、文化体验等多元体验的农业生态园区。

(三)传统旅游的休闲新视野——寻求“人性化+生态化+智能化”的契合

明确农业园发展优势,人性化地考虑游客的各种需求,以生态化的休闲生活环境给游客舒适的感受,以智能化的手段提供游客高层次的享受,将精致农业园打造成为区域旅游发展首位集聚地,形成集人性、生态、智能于一体的农业休闲地。

参考文献:

[1]张慧祯,黎元生.台湾精致农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24(3).

[2]新余市情概览.中国新余网[EB/OL],2013-01-27.

[3]2012年新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江西省统计局.

第4篇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指针,围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打造都市创汇农业基地的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集约型、科技型、生态型、加工型、外向型为发展方向,着力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稳步推进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农业公共体系,实现“产业发展上档次、品牌拓展有新绩、自主创新求突破、完善职能强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实现农业总产值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农产品加工总值增长10%;农产品出货值增长10%;土地规模经营面积新增1万亩。

三、工作内容

(一)推进基础工程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档次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种植业,积极发展粮油生产,稳定毛豆、大白菜等传统蔬菜品种,稳步扩大西兰花、甘蓝等特色“超市”、创汇蔬菜品种;在林业,稳定果树面积,继续优化杨梅、梨、葡萄、桃等主导产业品种结构,扩大无性系良种茶叶的种植比例,积极发展彩叶树种、耐盐树种和适于长江流域生长的常绿树种;在畜牧业,重点发展獭兔、长毛兔、蜜蜂等特色优势畜产品,稳步发展生猪、家禽等传统养殖业;在渔业,稳定南美白对虾养殖,发展紫菜等新兴养殖产业。积极引进漠斑牙鲆等优新品种,调整优化传统养殖品种。

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推进主要农产品生产标准制订和生产模式图的制作应用,实施农业标准化的种养品种争取达到20个,示范应用面积25万亩次。推动农业技术的综合配套和集成应用,在种植业,继续加强性信息素、杀虫灯、黄板粘卡等生态防治技术推广,积极开展粮油、蔬菜瓜果的高产示范;在林业,推广果实套袋、疏花疏果、矮化开心修剪、增施有机肥等实用技术;在畜牧业,围绕畜禽污染综合治理和畜禽病害生物防治,加快畜禽生态养殖技术应用;在渔业,积极推广节能、高效、健康养殖技术,建立健全水产养殖标准化体系,重点推广底冲气增氧、南美白对虾大棚二茬养殖等技术。大力推进沃土工程,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实施全国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市)项目,在全市各镇(街道)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1个,总面积5000亩以上,力争全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0万亩,配方肥使用面积20万亩以上。

稳定和发展土地规模经营。认真抓好前一轮土地流转合同集中续订工作,确保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续签率达到95%以上。继续推进中横线沿线1000米以内耕地流转,加快七塘沿线土地流转。在稳定规模经营总面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单体规模,力争通过1-2年努力,使单体规模50亩以上的占总流转面积的30%以上,积极发展百亩、千亩以上的农场、大户,08年力争培育单体规模千亩以上的农场、大户1-2个。拓展规模经营内涵,创新规模经营模式,不断挖掘规模经营潜力,因地制宜地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季节性流转、四统一型和专业合作社型等新型规模经营模式,重点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制,争取每个镇(街道)都建立1个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

高标准建设规模产业基地。扎实推进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规模型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推进逍林、横河、宗汉、桥头等9大*市级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引导和推动其他农业产业基地的建设。大力推进绿色畜牧小区建设。实施鱼塘标准化改造,计划建设面积2500亩,积极推进水产品出口注册(备案)基地建设。根据“西菜东扩”的战略思路,大力推进东部地区基地建设,培育东部优势产业群,形成东西部齐头并进的格局。加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力度,提高园区科技含量和档次,进一步发挥东部农业科技园区对东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省农作物区域试验站建设,建立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区。

继续推进“万名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选送优秀农民赴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修深造,启动第二批现代农场主培训,举办农业企业家高层次培训班1-2次。积极组织现代农场主和农业企业家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全年计划完成实用技术培训10000名,“绿色证书”和农业专业技能培训5000名,培养农业中等教育专业人才50名。启动全市农业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二)提升农产品加工贸易,加快品牌拓展和培育

加快推进*(*)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围绕建设全省一流、华东地区最具规模出口创汇农产品加工基地的目标,积极推进基地建设。完成基地一期水、电、路、热、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进场企业服务,力争全年有20家以上企业进场,完成投资5亿元以上,确保有10家以上企业顺利投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升级。

扶持壮大农业市场主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引导外资和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技改、完善内部管理,开展ISO系列、QS等各类认证,提高精深加工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力争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宁波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大力培育现代农场,开展农场规范化建设,全年计划新增现代农场40家。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施合作社规范化考核管理,全年计划有15家合作社通过宁波市合作社规范化考核。重视培育流通型农业企业,鼓励发展集中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业态。

扩大“*农产品”品牌营销。筹建市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组织举办慈溪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展现*农业品牌形象。充分发挥上海、北京、*展示展销窗口平台作用,争取在国内大中城市新设慈溪农产品窗口,更大范围打出、打响*牌。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企业产品展示和项目洽谈会,全年计划组织企业境外参展1-2次,境内参展3次以上。整合优势资源,积极探索以品牌运作、品牌联创等形式的名牌培育途径,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业名牌,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计划全年新增宁波市级以上农业名牌5个以上。

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市农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健全绿色产业基地不定期抽检制度和果蔬上市报检制度。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申报力度,力争全年完成三品认证15个以上,做好无公害产地认定工作,计划全年新增无公害产地10个,认证面积1万亩以上。

(三)找准工作突破口,开创自主创新工作局面

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职能”的思路,按专业、品种设立跨区域农技推广服务站,落实以首席农技推广专家为龙头、农技指导员为骨干、责任农技员为基础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在确定“三员”,建立健全农技推广责任制的基础上,重点深化新型社会化责任农技员制度,由农场、合作社、种养大户等聘用涉农专业大学毕业生,按照“谁聘用、谁考核”的原则,对作用显著、效益突出的,政府按“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真正实现对农民的“零距离”农技服务。积极引进和培育社会化农技创新和推广组织,探索有效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农技攻关、动物防疫领域的作用。加强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针对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鼓励农业科技创新。结合农技体制改革,改进和完善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及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奖励办法,加强技术合作和交流,进一步提高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农业科技项目的申报、评审和实施质量。建立健全科技项目事后评估制,着力改进科技研究成果的共享体系,全面提高科技成果综合利用率。全年确保新立农业科技项目20个以上,启动实施地方名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积极开展杨梅、梨等水果贮藏保鲜技术的科技攻关,继续抓好盐碱地绿化技术研究,加快优质棉、大铃棉的选育,组织4-5只棉花新品种(系)参加国家和省级区试。

开展现代农业示范村创建工作。突出现代农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作用,围绕土地规模经营、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以及生态农业建设等工作,在全市开展现代农业示范村创建活动,树立现代农业建设的标竿,掀起建设现代农业的新。争取通过1-2年努力,各镇(街道)建设现代农业示范村1-2个,并做好策划和宣传工作,使示范村真正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带动作用。

启动建设*湾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区(暂名)。按照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思路,对半掘浦至淞浦30平方公里的新围海涂地进行规划、开发和利用,突出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坚持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共赢,建设一个农、林、牧、渔、观光等产业门类齐全,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农业新区,打造*农业发展新亮点。

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安全源代码)系统。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安全源代码)系统试点扩面,增加水产、畜牧、加工业领域的试点,争取把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市无公害认证产地和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努力构建覆盖农、林、牧、渔各业,生产、加工两大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平台。

稳步实施农村土地(林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根据农业部统一部署,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林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争取在08年10月底前完成试点任务。

(四)切实依法行政,加强公共服务和管理

健全完善金融支农体系。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水稻为重点试行以村为单位统保,逐步探索“农商合作”保险形式的试点。针对未列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品种和已列入而达不到投保规模的农户,扩大行业风险救助试点。积极开展*船东互保协会的小型渔船互保工作,互保覆盖率达到100%。进一步发挥农户小额信用担保公司作用,力争在担保资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扩大担保规模,计划全年担保额度达到5500万元。

加大生态林业体系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为*打造宜居宜业城市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继续实施环*湾沿海防护林工程,在一期沿海防护林工程基础上,推进四灶浦以东、东部伏龙山、淡水泓围垦地块和慈东区块的沿海防护林建设,08年计划建成沿海防护林1080亩。继续推进林分林相改造工程,对国家、省、市级8.2万亩生态公益林全面实施专业管护,全年计划实施阔叶林改造1000亩,迹地更新800亩,生物防火林带建设20公里,封山育林1.5万亩,计划创建*市级以上森林公园1个,全年计划森林覆盖率递增0.1个百分点。加大村庄绿化工作力度,全年新增省级绿化示范村5个,宁波市绿化示范村20个,市级绿色村庄20个,市级绿色家庭500户。与国家林科院亚林所合作,开展国家-*湾湿地定位监测站建设,加强湿地保护区生态保护。

完善农业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严格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监测工作,严防疫病发生和流行。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组建*市属森林消防队。加大外来有害生物防控力度,重点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治、加拿大一枝黄花除治和桔小实蝇防治工作。积极开展浙江省*市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申报,力争农业部立项。健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监测网络,计划新增测报点5个。完善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强化林木采伐和木材流通管理,严厉打击林地违法征占用、滥砍盗伐等行为。切实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做好渔业安全和渔政管理工作。

全面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全面推行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积极探索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林地林木权属登记发证管理制度和林权证管理信息系统,全年推进林地流转面积3000亩。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从09年开始,用3年时间对全市村经济合作社财务进行一次审计,争取实现网上审计功能。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计划有1个以上的镇、50个以上的村达到省村级财务规范化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网上核算、网上报账、网上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深化村级财务公开,提高财务公开质量。严格落实上级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深化减轻农民负担责任制考核,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建立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5篇

做好详尽调查

确立年会宗旨

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组主办的“第一届百姓致富经验交流年会”自2005年1月9日召开后,在广大观众当中引起强烈反响。本次年会,精选了中央电视台记者深入全国各地百姓大众生活,搜集到的百姓创业致富典型,让他们现场说法,并有行业专家在直播现场精辟点评,在直播厅外的展厅内,更有几十个贴近百姓生活的致富项目进行现场交流推广,《致富经》栏目组制片人冯克先生在会上讲到:“《致富经》栏目自两年前改版以来,每期节目都讲述一个百姓创业致富的故事,由于故事主人公来自最普通的老百姓中间,所以他们的创业致富经历非常贴近百姓的生活,贴近百姓的现实,这些创业致富的榜样们,在百姓中间也具有强大的号召力。现在,《致富经》栏目接到的观众来信来电、电子邮件每天达400多个,栏目在央视国际网站的点击率每天已经达到20多万人次,我本人每天也要接到二三十个观众的电话,这些来函来电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指向,那就是取得和我们播出节目中的主人公的联系方式,他们要寻找致富项目!不仅是我们栏目,农业节目中心每个办公室每天也都有这样的电话。很多读者都询问哪里有既没有风险、又见效快、又稳赚钱的项目,这常让我们诚惶诚恐、选择两难,俗话说“有同行没有同利”。地域不同、市场环境不同,创业者的能力不同,我们又怎么能够提供只赚不赔的致富项目呢? 但是我们每一天都要面对众多读者殷切的希望,他们创业致富心切,我们被他们信任,他们非常希望从我们这里获得一些致富信息,既然我们回答不了什么项目保证能赚钱,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满足他们对创业致富方面的需求呢?我们觉得,作为以传播致富理念、推广致富经验为己任的《致富经》栏目,必须要回答观众这个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怎样做才能够创业致富。所以我们觉得有必要给大家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一个交流百姓创业致富经验的平台。”可见,本届交流年会旨在为百姓真正创造一个交流、合作、发展的平台,在宏观上,以切实地起到宣传国家相应政策,微观上,起到为百姓交流致富经验,带动百姓创业的积极作用。

选择典型案例

现场交流经验

在策划本届年会内容的时候,《致富经》栏目组还作了大量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人们关注的最为集中的问题还是“如何考察和选择适合自己的致富项目”,还有“如何提高自己企业的竞争力,创造更多的财富”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致富经》栏目组在今年年会的致富经验典型案例交流上做了特别的内容设计,针对很多观众说寻找致富项目难,该栏目组选了起点很低适合下岗职工的最寻常的项目,如做豆腐的王茶英(电话:0571―86688788 、 1387155698 , 省略),在每一块豆腐上都写上自己的名字,并把杭州的市民请到车间里做客,在两年的时间里,开了28家豆制品专卖店,还把豆腐出口到欧美,迅速创造了上千万的财富。还有常规的致富项目怎样创新的例子,南瓜大王张宝卫(电话:020-81990889、13500265628)就是喜欢创新的人,让不可能的成可能。他种植成功奇形怪状的特型南瓜、百斤以上的巨型南瓜、刺字南瓜、图案南瓜,再到能长出祝福语的礼品南瓜,张宝卫带着奇思妙想一路走来。南瓜卖大的、卖小的,就是不卖中间的,使普通的南瓜抢占了高端消费,他还赞助了2005年12月7日,由中国饭店协会和国际饭店与餐饮协会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中国美食节暨第四届国际美食博览会,为所有的参展、参赛的餐饮商家免费提供高品质的南瓜,不但得到了与会商家的高度评价,还赢得了大量订单。一个南瓜最高卖到8000元,4年赚到300万元,缔造了一个南瓜传奇。

此次年会中,也有挖掘出另类致富项目的,比如卖胖人服装的杨凤君(电话:010―67528848 13311267142)也是从自己身边发现的商机,杨凤君17岁便开始了个人创业,两年后,她敏锐地发现,满街上卖的都是少女装,胖人几乎买不到满意的市场服装,于是她认定了这是个独行生意,用父母一辈子积攒的15万元果断的买回一堆自己不能穿的衣服,上万张名片专门发送给胖人,这些肥衣宽服为胖人增添了美丽和无限欢乐,也最终为胆大心细的杨凤君博得了滚滚财富。还有小学文化的农村妇女张书英(电话:010-69982781、13311510966),44岁才创业,她开客栈、办农家院儿,利用家乡美丽的山水,搞民俗游,今年64岁的她创建了10个企业,资产已经过亿元。这些生活中的例子不断地提醒与会者,怎样抓住身边的商机,发现身边适合自己的致富项目,去创造财富。在本届年会上,《致富经》栏目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创业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MBA教育中心、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对外协调中心共同“中国百姓创业调查报告”,这个报告是根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百姓创业致富问卷调查,同时分析了《致富经》栏目报道的典型案例,提炼出具有规律性指导性的信息,本报告将成为城乡百姓创业致富以及“致富明星”再发展的重要参考。这个报告的是百姓致富经验交流年会的重头戏,今后每年都要一次,这个报告也是国内首创,《致富经》栏目是第一个“中国百姓创业调查报告”的部门,这个报告从内容的设计、调查的过程、研究的结果看,都具备权威性,对百姓创业致富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致富经》栏目与上述三家单位的合作,是一项非常具有公益性的举措,深得与会代表的赞同,并不时博得热烈的掌声。

处处留意皆商机

商家积极推介宣传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和发展,市场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酒香也怕巷子深”的观念被大多数商家慢慢接受,他们纷纷将自己纳入市场竞争轨道,从自身注重起了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参加本届交流年会的商家,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多渠道、多角度的与其他商家、媒体进行交流。南瓜大王张宝卫(电话:020-81990889 13500265628),将精致的礼品装小南瓜提前运送到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组,在直播厅外发放给年会的特邀领导、嘉宾、广大商家、全国各地媒体记者及远道而来的各地投资者。一方面,在广结各行业朋友,互相交流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地传达着自己独有的产品信息,“物以稀为贵”就是这种稀少、昂贵,使得张宝卫的特型南瓜成为富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被竞相品尝中,成为可与燕窝、鲍鱼等媲美的高档美食。山东的“老山东牛杂”(电话:0571-8826972288269733)和长春的“高丽王朝”(电话:0431-7891888)这些老字号的实体企业,均将自己精心准备的产品样品不远千里带到展台现场,进行现场展示,并为爱好者提供现场品尝对比,让品尝者体会到,慕名已久的不仅是真正的口味,更是一种久远的饮食文化品位,这些企业的做法深受好评。

在2月18日晚的记者答谢晚宴上,北京市燕兴隆(集团)公司董事长张书英女士(电话:13311510966),为晚宴上的各地来宾一展歌喉,现场演唱了《不能这样活》,通过歌曲,展现了自己不甘于现状、敢闯敢拼的性格,也流露出广交天下朋友的豪情,迎来了热烈的掌声。我刊记者也上台为她热情地送上鲜花,并现场交换了名片。在餐厅内,各企业老总如福建省永定县招宝生态农庄的刘志峰经理(电话:0597-5712598、13159305020),纷纷到各餐桌敬酒交友,互相交换名片,正是在此次攀谈中,我刊记者又了解到招宝生态农庄在最近一年里又有了新的飞跃和进步,现在已经形成了休闲农庄、山珍馆、宠物标本及动物标本工艺品店、特色养殖项目等多种经营(详细报道请见本期36页《创出生态农业品牌 掀起全国加盟热潮》),本刊记者也深受感染,结合年会“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的主题,我们要说“抓住机遇就等于搭上了财富快车,而机遇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均等的,机遇就在身边,只有有眼光的人才能发现机遇”。在直播厅外,利用茶歇时间,商家、媒体、投资者之间在不断地开展着广泛的交流和洽谈。记者感到,此次百姓致富经验交流年会真正的是贴近百姓生活,带动百姓创业的大会,影响十分积极和长远。

各路媒体互相交流

继续搭建沟通桥梁

在本届年会上,我刊记者也直接面对面与读者、专家、同类媒体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一位来自福建的读者张先生在年会现场与我刊记者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他说:“我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经营的项目,几年来一直在订阅《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你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个实用项目和信息,而且你们的服务非常好,我的朋友曾经给你们打过电话咨询项目,你们编辑的态度和蔼又热心,我的朋友非常感动,我们都喜欢你们的杂志。”我们的一个办刊同行也非常认同他的观点:“你们最先举办的创富会员无偿援助大行动深得读者好评,现在不光是我们杂志还有其他许多同行都在向你们学习,都举办了类似的助业活动,但项目没有你们多,服务也没有你们做得好,你们是我们的榜样。”

在直播厅现场,当看到“牛粪大王”王宇红因为语言的过于直白而在现场弄出很多笑话,我刊记者侯长明向专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面对投资者、创业者在纷纷寻找出路之际,一些很好的、成功的营销经营理念并不能被大家真正领悟,使我们感到心情很沉重,因为作为媒体,我们也肩负着为他们提供有效的经营思路和理念的责任,请专家指点一下,我们如何能够真正的提示投资者、创业者去更好地吸取成功经验?”专家杨朝辉说:“用哈佛营销理念里的一句话回答就是‘案例式学习’”。这个答案与《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多年来的“故事式营销”办刊理念极为吻合,投资者、创业者只有不断地学习成功致富案例、故事,从他们身上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创业中,才会从根本上认识营销理念,从而掌握成功经验。《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多年来一直秉承故事营销的理念,全方位的为读者展现了各行各业的创富人物事迹,我刊通过这个平面的交流平台,为读者展现了创业者的立体经历过程,旨在引导读者从中吸收借鉴。

可以说本届年会在规模上、影响上,都是对前一届年会的基础上的成功发扬,是一次拉近致富人物、创业者、投资者交流合作距离的大会。我刊带着“以读者为本,为读者服务”的办刊宗旨,今后将继续关注类似交流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