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

时间:2023-07-02 09:42:45

导语:在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学要求

第1篇

关键词:新课改 中职音乐教学 改革策略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047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音乐对于学生来说作用不仅于此,学生通过音乐还可以获得知识,吸纳艺术的气息,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1 中职音乐教育的目的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不断深入,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中职院校的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成为了中职院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情趣得到充分的培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新课改倡导的是新型的学习方式,在音乐教学中,把音乐审美作为教学的核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转变教师的角色,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 中职音乐教学改革策略

学生对于音乐有着很高的热情,但对于音乐教学却呈现出排斥状态,新课改让音乐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又重新活跃起来,学生不再喜乐而厌乐教。新课改以学生为中心,与传统教育的以教师为中心相比较,角色已经转换,让学生主动地感悟和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是素质教育的一大主题。

2.1 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大多是说教式教学,但是,新课改摒弃了这种教学方法,教师角色发生了改变。新课改下倡导课程共建,对于好的建议都会积极吸纳,设计出更适合学生的课程。教师传统的说教方式在新课改下变为了引导,中职音乐教学中教师不再把重点放在纠正音的准确与否上,而是更多的放在如何挖掘学生的潜质,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出自己创造性上。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教师从音乐权威转变为与学生具有平等的地位,教师和学生朋友成为朋友,并进行有效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2 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倡导要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开放式教学方法的实现,必须要有科学、新型的教学方法做指导。中职音乐教育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其中有两种学习方法对于中职音乐教学起到很好的作用,即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对于中职音乐教育来说,研究型学习可以开启学生的音乐之门。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得当,一定要选用学生感兴趣的、适合学生的选题。合作式学习就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即参与和指导的关系,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中职音乐教学的课堂呈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

2.3 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

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现代化的手段,例如多媒体的运用,营造出一种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氛围,创设教学情境,从而达到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欣赏某一首歌曲的时候,不妨放一下有关这首歌曲的电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所呈现的社会影响力,相信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更感兴趣,也会学得更快更好。

3 中职音乐教学的发展策略

3.1 提高教师素质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这个理念也体现在音乐教学中,新教学方法运用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因此,音乐教育者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水平,适应新课改的时代要求

3.2 优化教学内容

中职院校的教学内容是以音乐鉴赏为主,在新课改条件下,根据中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还加入“歌唱”与“音乐与学生专业方面的综合”这两个模块。另外,考虑到流行音乐对现代学生的深刻影响,以及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浓厚兴趣,将流行音乐视为中职院校的教学内容模块之一,最终形成以音乐鉴赏为主,其他模块为辅的内容[1]。因此,对于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职音乐教育真正做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3.3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教师应及时对学生作出评价,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对学生适时地作出评价,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中职音乐院校真正做到适应新课改时代要求,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完善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及时评价、阶段评价、综合评价,其中,及时评价要贯穿到教学的始终,通过及时评价,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学方法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阶段性评价就是单元结束后让学生做出小结汇报,检验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综合评价就是学期末评价,对学生在音乐课程的学习和音乐活动中的表现进行量化考核,使学生看到自己一学期的成绩和不足。评价体系的建立能促进教师和学生及时调整自己,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4 结语

音乐教学任重而道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注意因材施教,转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相信中职音乐教学一定会迎来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第2篇

高中音乐鉴赏自主学习模式可行性高中音乐鉴赏课中,主要通过聆听把握音乐作品的真正内涵,并充分发挥想象,使得情感体验得到升华,进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一味强调教师的单向性传授,而更应该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模式就是从学生角度出发的,重在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学习目标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调控、学习结果自我反馈等。较之于传统的高中音乐鉴赏学习,自主学习的优势凸显,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提高学生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文将具体分析新课改下高中音乐鉴赏自主学习模式的可行性方法。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性格特征,为自主学习提供心理基础

高中生的性格特征,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智力水平进一步发展

高中生思维更加活跃,能够较长时间关注于自己喜欢的事物,并能够很好地分配注意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各方面进一步提升。同时,已初步从具体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思维为主,能够理智对待问题。

2.情感世界更加丰富

高中生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感情更具理性,内心世界更为丰富,兴趣爱好更广泛。同时,也比较敏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起伏变化大。

3.求知欲望更加强烈

一些新鲜的、有趣的、充满挑战性的学习知识和内容,往往更能激发高中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更强,自控能力也有了进一步提高。这些良性心理特点,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心理基础。高中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性格特点,并将其与课堂教学目标充分结合,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从而提高音乐鉴赏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例如,针对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音乐教师可让学生聆听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格流派、不同层次的音乐,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只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才能让学生对音乐持有高涨的热情,而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厌学情绪,取得相反的教学效果。

二、充分利用音乐鉴赏新教材,为自主学习提供文本资源

高中音乐新教材坚持以审美为核心,更加重视学生审美能力及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不仅打破了传统以技能为主线的教材体系,还实现了“四个有机统一”:即重视音乐审美体验与审美创造的有机统一;强调教材内容的经典性与大众性的有机统一;注重教材内容的人文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关注教材内容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这为高中音乐鉴赏自主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文本资源。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综合、多元的教材,为高质量、高效益的课堂教学服务。同时,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应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注重因材施教,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还应逐步实现“以知识为主”向“以能力为主”转变,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转向“会学”。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环境,为自主学习提供硬件支持

现代网络环境,主要是指高速发展的网络与通讯、视听技术,这为高中音乐鉴赏自主学习模式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持。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环境,为课堂教学及课后练习服务,如针对某一首经典乐曲,教师可在网络上尽可能搜索出不同演奏方式、不同乐器等音频,并在音乐鉴赏课堂上播放,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学生也可以直接在网络上搜索、试听、下载相关音乐,以自由欣赏的方式促进音乐素养的自我提升。

四、小结

自主学习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满足高中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不仅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且切实可行,值得重视。高中音乐教师要加强重视,并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当中,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罗佳丽.由感性到理性由欣赏到鉴赏――浅谈如何上好新课改下的高中音乐鉴赏课\[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1,(12):50-51.

\[2\]徐秀芬.音乐鉴赏兴趣教学三法――浅谈新课改下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0,(11):42-43.

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快乐学习;主动探究;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14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094

新课改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灌输式教学的根本性挑战。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实施新课改的前沿阵地,肩负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重要责任。在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树立新思想,践行新模式,着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富有活力与魅力的语文课堂,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快乐学习、主动探究,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究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在兴趣中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改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更加关注学生兴趣的激发;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为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只有激发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主观意愿,彻底改变以往教学的机械与枯燥,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为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打造一个富有无穷魅力的语文课堂,这样才能赢得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喜爱,让学生展开快乐学习。

(一)用音乐来渲染愉悦的氛围

音乐是一种艺术,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将音乐引入学科教学中,更能为原本枯燥的教学增添无穷乐趣,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这更加切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自然能够换来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进而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在朗读课文时,我们可以配以富有民族特色的背景音乐,以跃动的音符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使得语文教学更加富有生机,进而激起学生对语文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用图片来增强教学形象性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初级阶段,认知途径主要来自于图片等直观事物或是生活经验。如果只是就文字本身来进行阅读与讲解,教学枯燥,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课本插图、图片等直观事物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图片之上,更能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带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以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在问题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生探究的动力,发现的基石,是打开学生创新之门的金钥匙。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对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教学中学生的被动参与和机械接受,要让学生以主体身份来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一)精心置疑,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提问是教师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但提问并不是为了问而问,而是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或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要重视提问环节,精心设计问题,以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究,以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给予学生必要的诱导,以富有层次性的问题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这样才能使提问成为教师制胜的法宝,成为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与积极探究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考虑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规律与兴趣爱好,这样才能在二者之间找到最佳的切入点,以使问题更具针对性,更加有效,成为推动学生探究的内在动力。

(二)鼓励质疑,增强学生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的最高准则不只是让学生来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不同见解、自主提出问题。而且,我们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不要迷信书本、迷信教师,不要限定圈子让学生来接受,而是要将学习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与思维,在更宽广的空间来学习与思考,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深度与广度。这样,学生才能产生不同的见解。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就这些不同来展开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闪现创新的萌芽,从而才能使学生深入文本,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三、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综合水平

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我们的语文学习也不能只是局限于教材的狭小空间与课堂有限的时间,而是要将学习引向宽广的生活,坚持“课内学知识,课外求发展”的教学理念,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外获得全面发展。这也正是语文新课改的重要理念。

(一)情景表演

这是学生所喜爱的重要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中人物的性格、情感等,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理解水平、口语水平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选取文章片断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抑或是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扩写或是续写,进行剧本的创作与角色的表演。这样的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

(二)创办班刊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学生的个性,创办一份属于自己的班级报刊。这样的活动与学生的班级生活息息相关,使得学生的参与热情更高,同时更能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舞台与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摘抄精彩文段,也可以亲自动笔;可以用文字来表达,也可以用图画来表达。这样更能让学生融入到班级中来,同时更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

总之,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展开快乐学习、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得到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音乐欣赏课;问题;策略

小学音乐欣赏课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音乐鉴赏课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听觉系统的敏感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水平和音乐鉴赏能力,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然而,在具体的上课过程中,小学音乐鉴赏课教学还不够完善,存在诸多问题。在此,我提出几点解决策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音乐鉴赏课的认识不足

音乐的魅力,无穷无尽,它是物体有规律震动所产生的美妙音符。它伴随着人类产生而产生,它是人类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在音乐中感受情绪、抒感。而音乐鉴赏是人类个体对音乐作品的主观感知与理解,对于相同的音乐,不同的听者会有不同的感触。而在小学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音乐鉴赏的意义,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而是把对一个音乐作品的理解标准化,然后强加给学生,让学生也去理解,从而失去了音乐鉴赏课的意义。

2.音乐鉴赏课单调无趣,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新课改背景下,尽管音乐鉴赏课也进行了改革,但是很多教师由于习惯了以往的教学方法,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即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情况,了解作品产生的背景,接着让学生听音乐作品,然后教师让学生谈感受,最后教师讲解“标准的答案”。这样的音乐鉴赏课不仅无聊,还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3.音乐鉴赏课没有因材施教

音乐鉴赏是人类个体的主观感受,教师有时候没有关注学生个体的思想,而进行标准化的教学。其实,每个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音乐喜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喜欢动感的流行音乐,有的学生喜欢传统的古典音乐。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二、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1.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的认识又有了新的要求,一名好的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掌握电子琴等基本的乐器,还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如,教师要听记音乐作品节奏、旋律,听辩作品的片段进行欣赏,还要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教材、分析教材,然后进行教学设计,这体现了新课改标准的教学思路。例如,在教授小学生音乐鉴赏课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让学生欣赏一些动画片的音乐曲目,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等音乐作品,而不是那些世界名曲。只有这样的音乐作品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也会被学生所接受。

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多样化的音乐欣赏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等多方面的途径展示课堂内容。例如,在让小学生欣赏《龟兔赛跑》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通过声音的方式,给学生讲一下龟兔赛跑的故事,在讲完故事后,教师让学生想象一下这个故事的场景,随后教师再让学生观看龟兔赛跑这个故事的小视频,通过视频,学生就更加能感受这个故事的画面感。然后再结合视频,把《龟兔赛跑》的音乐放给学生听,通过歌曲的感知和对歌词的理解,使小学生通过声、像和语言的感知欣赏这个音乐作品,并且在这首作品中懂得做人应该要有志气,不要骄傲的人生道理。

3.对不同学生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单独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个性,同时也有着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有的家长重视孩子的才艺,孩子可能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古筝、钢琴、笛子等乐器,所以音乐素养比较高;有的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音乐艺术的培养,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停留在较为低级的阶段。对于音乐整体素质较高的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讲出音乐作品的体裁、风格特点和音乐的特点,最后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而对于那些音乐素质修养较低的学生,教师仅仅需要让学生知道作品的作者和创作背景,并谈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即可。例如,在欣赏《天鹅湖》这首音乐作品时,就可以让音乐素养高的学生谈一谈作品的风格,并分辨这首作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然后谈谈自己的感想。

小学音乐欣赏课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正确的途径,让学生懂得欣赏音乐,提高其音乐鉴赏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新教师;自我培养;理论解读

新课改的理论解读

新课改的变化主要是在课程结构、教学方式、课程管理和素质评价四个方面――

第一是课程结构变化:新课改后的课程由原来的多课程变化为均衡的体现,使之更加具有综合性、选择性和科学性,实现从单科考试到学分管理以及模块学习的转变。模块学习主要是区别于文化类与艺术类两个方面:包括语文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比如“艺术”领域开设音乐、美术、舞蹈等,外语就包括英语、日语、俄语等等以便选修;多种学科让学生具有选择性实行自主选择,防止学生偏科,也避免学习科目过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实现“个性特长”发挥。

第二是教学方式变化:新课改要求改变以往强迫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和单纯接受,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自主创新的能力等等;教师与学生之间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第三是课程管理变化:新课改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强调课程对地方和学校的适应性;实现探究性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学和生活问题,并且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过程的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第四是素质评价的变化:新课改将全面实行学生学习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给学生更多的成长空间,彻底改变以前重视分数,简单的以考试成绩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

教师的自我培养

新课改下自我能力培养之一:用感情点燃学生的激情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道德感情是随着思想、道德和感情的认识而产生的内心感觉体现,是建立在道德的认识基础之上,是道德、道德信念的基础,是能够体现人对事物或者事件以及行为所采取的明显态度,即表示支持或者反对、或者追求或者放弃、或者释放热情或者漠然置之,总之,新课改理论指导下教学能力需要培养的第一点就是用思想感情、道德观念、生活认识点燃学生的思想激情;学生的思想感情十分丰富,如何样点燃是取决于教师的能力问题,同时也是教育责任的问题,那么如何在学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达到自我培养、点燃学生思想激情呢?我认为:

第一要以教材为主,深挖厚思:教材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感情材料,在实际教学中要对教材深刻了解、准确运用、积极引导;

第二能把握关键,引起共鸣:点燃学生的感情,把握好课堂上教材的课题核心与感情激发点,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1)根据教学重点选定;(2)寻找学生内心能量;(3)利用社会经验引发诱导。

第三是积极主动,充分想象:通过一个感情浓厚的故事,引导学生的想象,唤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改下自我能力培养之二:用方法强化语言的艺术

课堂教学的巨大特点就是要具有语言的艺术力量,即:感染力、引导力和震撼力,在注重教学的环节上,熟悉教材、精心备课、凝练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上左右逢源、挥洒自如、得心应手,常言说:不教无准备的课!那么运用什么方法才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呢?

一、运用幽默性和启发性

运用幽默是要让人发笑,营造愉快氛围、实现活跃课堂、达到轻松学习,但是必须掌握适度,实现合理;课堂教学的启发性主要是能够使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进入境界,自主探究,集思广益。

二、具备教育性和鼓励性

把教育的目的通过艺术的语言深化和渗透于学生的心灵和灵魂深处,教师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型人才;对于学生起到思想发展变化的引导作用的同时要求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把语言提炼到一定的高度和精度;教师主要是对于学生说话,必须掌握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规律,特别是那些具有叛逆心理的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积极上进,提高思想素质。

三、实现科学性和创新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科学的角度传授知识,教师教给学生的观念、概念和理念都必须完整、准确和有序,教师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提前的思考和深思熟虑、必须严谨通俗和科学有价值;语言的准确运用并不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实现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和世界观,语言艺术必不可少。

新课改下自我能力培养之三:用媒体拓展教学的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于课堂上的教育教学,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和直观,能够把课堂中的抽象概念、复杂过程和疑难试题演示的简洁而且明了,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效果,创造了一个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的场合;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设计、制作和广泛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技术的时代性和艺术性已经刻不容缓的要求一线教师在运用中探讨。

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是因为从内容、方法和过程与时代紧密联系,轻松了教学过程,培养了现代意识、实现了课堂高效。

多媒体的运用在时代感十分明显的意义上还能够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增强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和丰富课外教学内容,并且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创造了有益的条件。

新课改下自我能力培养之四:用师德实现素质的提高

第6篇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在我国农村的中小学中,音乐教育的普及度还不是很高,在农村中小学中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教育在我国总体教育中所占的比例也是极大的。

(一)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强大、优秀

在教师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点:教师资源不足、教师素质低下,这两个方面对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进行十分不利。教师资源不足。在农村中小学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师资源不足,尤其是专门的音乐教师,一般,就算是农村中小学有音乐教师也无外乎是两种情况:一是音乐教师是从市里来的,参加“走教”活动,另一种则是半路出家。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反映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资源的不足。教师素质低下。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资源不足使得音乐教育无法正常开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农村中小学便出现了“兼任”现象,所谓兼任就是指从事非音乐教育的教师兼任音乐教师。兼任教师最明显的不足就是不够专业,音乐实力不强,水平有限,严重制约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农村传统观念限制,各级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

在农村经济条件比较落后,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比较浅薄,只注重知识的学习,而不赞同音乐的学习。通常,在农村,人们愿意花钱供孩子上学,却不愿意让孩子学习这些无用的音乐,这是由于农村人思想观念淡薄,没有长远的认知。另外,就是由于各级教育管理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并未提出具体的要求,便使得各级的执行人员忽视这一点。政府、学校、教师、家长等多方面都对中小学音乐教育表示了不重视。音乐教师的资薪也是十分有限,因此,就会有越来越少的人选择音乐教师这个行业,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教师。

(三)教学条件有限

经过实际调查,发现农村经济水平十分落后,而且在教育上的投资也很少,这就意味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条件的有限。音乐教育所需要的设备多是一些淘汰品,利用这些设备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也是不太明显,而且,多数学校的音乐设备也不齐全。总之就是这么一个现实:社会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投资力度不够大,教育经费不足,难以为农村中小学教育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下的改革

(一)引入大量资金,全面建设音乐教育环境

为了大力发展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加大社会的关注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人士。最重要的还是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要对当地农村中小学进行调查,然后再依据实际情况分配资金。农村中小学引入大量的资金,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建设音乐教育所需要的环境,例如:利用一部分资金购买一些正规的音乐设备以及教具,另外,还需要为学生配备一些统一的音乐教材、音像资料。

(二)扩大教师队伍,提高教师质量

音乐教师也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一大问题,当下,需要做的是扩大音乐教师的队伍,提高音乐教师的质量。在扩大音乐教师队伍方面可以从教师扶持方面下手,也就是讲,社会也给予农村音乐教师起码的尊重以及一些补贴、奖励之类的,使农村音乐教师这一职位充满吸引力。在提高教师质量这一方面,建议采用培训的方式,可以从一些质量较高的音乐教师的队伍中选取一些质量较好的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提高教师的水平,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另外,还可以从政策上入手,国家可以制定大力开展免费音乐师范生,为师范生提供充足的便利,不仅免除大学所需的全部学费、生活费,还予以补助,已解决免费师范生的大学学习问题。这样,既能够保证每年向农村中小学输入一批音乐教师,扩大教师队伍,还能够保证教师的质量。

(三)依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改革方向

在新课改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审时度势,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改革方向。由于我国是个多元化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都会影响到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因此,在进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中,不能盲目的跟随一些成功的实例,将其改革方向一味地进行誊抄。因此,在实际的改革中,应该先分析清楚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然后根据各自的特色进行合理的分析,最后再确定科学的改革方向。

(四)设计艺术实践活动,扩大音乐在农村的影响力

在进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需要明确农村大众的观念,在他们的意识里,音乐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自己的孩子没必要将过多的精力花费在这上面。基于这种理念,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就必须设计一些艺术实践活动,通过将音乐教育教学效果呈现给大众,收获观众的反应这一过程,对实践活动进行改进,以满足农村大众的需求。长此以往,音乐教育就会被农村大众所接受,于是也便为农村音乐教育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三、结束语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音乐教育更应该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的视野,这也就意味着农村音乐教育的改革是一场必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认真将农村音乐教育改革工作进行到底,以促进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孙连辉 单位:农安县农安镇第三中心校

参考文献:

[1]陈新宇,葛超.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10(8):76-78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155-01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涉及到诸多方面。其中,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的创新教学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创新教学的方法可以因对象,因时间,因内容,因目的而多种多样,这里谈的只是其中几种。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引导者、探索者。为了能促进新课改的实施,更好的实施新课程下语文教学,本文就根据课改要求,对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来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在教学中要更新观念,转换角色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想实现这一理念,我们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而尊重学生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只有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才可能培养孩子树立顽强的自信心,从而挖掘孩子各方面的潜能,这就要求教师去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淋浴的都是阳光与雨露。

在新课程的实话中,教师是直接的参与者,老师一定要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要放下“架子”走向学生,做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自觉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和谐、安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要学、想学、乐学,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有趣地活动,通过听故事、听录音、演课本剧、看录像、做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老师不是旁观者,要善于组织、引导,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掌握学习方法,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中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流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在课堂,如何让学生获得充分的交流与互动的机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自己质疑、解疑,增加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弹性,既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又实事求是地选择重点教学内容,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了"优等生吃好,后进生吃饱"。在学生汇报交流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没有牵着学生走,而是由过去教师讲,学生听;变成学生讲,教师导,使学生能畅所欲言,尽情表达。

三、教学过程中互动式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我校的校本课程旨在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参与、实践、体验、感悟、创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关注个人的未来,关注社会的未来,学会有责任感地生活。我们采用了互动式教学,它强调了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学生交互”发展的过程。教师侧重于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和合作学习,把教学过程变成是师生与生生思维碰撞,情感交流和方法技能的学习过程。例如:古诗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也要求小学阶段背诵70首古诗词,但是仅仅靠课堂中古诗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学校开设了文学欣赏课,给学生提供一个体味我国古诗词独有韵味美和意境美的机会。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老师利用图画、摄影、音乐等多种手段,再现文本的情境,给儿童提供一个鲜明、准确、丰富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受到熏陶感染,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引导学生自定学习目标

第8篇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课;教育改革

中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的课程,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要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对每一位音乐教师来说,是难得机遇和挑战。

面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全面回顾和总结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冷静的分析音乐课程改革的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要求。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弊端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中小学音乐教育历经了将近十年的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课改后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中心。在教学方法上也有很大的革新,再也不是之前的“填鸭式”的教育。课改以来实施的新课程都是以学生的亲身体验为主,使得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不仅属于理性范畴、认知,还扩展了情感、人格和生理等领域,从而使得教学过程转变为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课改后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充满了音乐的魅力,给了学生一个充分的驰骋想象空间,培养其思维的创造性和多样性。

(二)中小学音乐教育弊端

1.教学内容乏味。新课改下中学音乐教育往往在教学内容上乏味缺少突破,没有迎合学生的兴趣和口味。音乐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往往播放教师自制的幻灯片或者是教学碟,内容上没有创新、教师教学一板一眼,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热情,导致学生只是单纯的观看幻灯片听教师的教学,回答教师提问敷衍了事,教学质量反而有减无增、适得其反。原有的音乐教唱课也改为如今的音乐欣赏课,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都用在欣赏音乐上,同学们在音乐课堂上“呼呼欲睡”,音乐课该有的活力荡然无存。

2.课堂气氛沉闷。新课改后的多媒体教学也可能造成气氛的单调。仍以笔者所实习的中学为例,一上课便死气沉沉,学生大多都做自己的事,偶尔抬抬头看看幻灯片。究其主要原因仍是对教学内容的不敢兴趣,但是其它的因素仍是不可忽视的。只有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充分的展示自己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

二、教师该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之前,首先改变的是教师的教学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音乐教师应在保证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应转变思想观念、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形成新的教学观与知识观,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

1.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中小学音乐课应该是生动而又充满欢乐的,然而受中国传统教育重知识、重技能的影响。音乐课变成了硬梆梆、冰冷冷的知识传授课。如何让教师快乐的传递音乐,学生感受音乐的快乐就需要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教师在这时变成了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参与伴奏、组织和评价等,长期进行这样的实践活动,相信都能在学生的心里播下快乐的音乐种子。

2.转变教学角色

教师应放下架子真正走入学生当中。在课堂上,音乐教师可以充当学生的伙伴,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游戏、讨论、舞蹈、歌唱等活动中去;也可以充当学生的学生,去体会学生的感受,去学习他们创造性思维,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教学思路。优秀的音乐教师角色是多维的,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转变自身角色,在掌握课堂节奏的基础上活跃课堂气氛,松弛有度,让音乐成为师生沟通的信息桥梁。

3.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新课改后,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应多关注、分析和研究本班学生。由于学生家庭背景的不同、已有的认知结构不同、智力间的差异以及性格不同等诸多因素,导致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时,就要求老师做到因材施教。

当今是一个注重个性发展的时代,教师只有真正研究学生,注意到其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满足新课改的需要。

4.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灵活运用多媒体

第9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英语;教学;管理

中国分类号:G633.41

前言

在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对外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国家队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对于英语教师的培养以及教育基础设施的改善也是下大力气进行了投入,但反映在英语教学中,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结果,尤其是初中英语教学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哑巴英语”、“应试英语”、“中国英语”等等,都在对我国的英语教育进行着讽刺,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以及国人整体英文水平的提升。所以,在新的课程改革基础上,面对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探讨如何将新的教学方式与教育理念融入到课堂中,使学生真正会说英语、会用英语,提升我国的英语教学质量。

一、新课改下初中英语教学的困境

1新课改后的教师主观问题分析。课程改革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变化,目的是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这无疑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益处,但是针对我国教育的现状,英语科目的教师更新速度较慢,特别是在一些初中学校,许多英语教师有着常年的教学经验,且通过这种教学经验教育出的学生,其应试能力相当高,教师面对英语课程改革的态度一般是:只要学生的成绩能够提高,就是好的教学方式,而学生真正的英语应用能力则放在了其次。这使得英语课程改革在一部分地区很难推行。

2 新课改精神领会不深入。一些初中英语教师在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中,没有对课程改革的精神进行深入理解,只是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课程新标准对于英语教学的要求,属于国家的纲领性文件,教师必须吃透其中的内容,并能够深刻的体现在教学之中,学校可以将英语教研组作为一个学习单位,定期进行新课改的学习,并且在平时教师可以互相听课评课,以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3师生课堂定位不准确。学生的学习成效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教学流程上,要根据学生进行设计。新课改的精髓是调动一切拥有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还是根深蒂固,教师过分强调“教”,而学生依然被动的去学习,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水平,而非师生之间的配合,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能显现出来。

二、改革教学理念

英语学科一直以来是学生最为头疼的学科之一,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印象也停留在“背诵”上,这对于英语教学与英语在我国的发展是一种悲哀,也直接导致了英语课堂的死气沉沉和枯燥无味。对英语教育教学进行改革,最重要的是“创新”,教师应该在教学环节推陈出新,不再是“一言堂”模式,大胆且积极的将学生引入课堂,使其成为英语教学的主体,每节课可以分配给学生一定时间,有组织、有纪律的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活动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能够避免课堂出现沉闷的现象,如果将课堂全部交给学生,则可能导致课堂的秩序混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创新教学方式

1.小组合作教学法。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如果涉及到一些生活场景方面的课程,可以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小组,并且分角色进行对课程的学习,这样更有助于学生进入语境,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英语学习的本原是应用而不是背诵,学生也能够在表演的过程中提升英语表达能力。此外,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演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学生也不会产生反感;学生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还可以加深彼此的友谊,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2.音乐教学法

为了使英语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教师可以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引入音乐教学法。教师可以将学生需要掌握的单词进行总结,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适合的英文歌曲给学生播放,学生在哼唱歌曲的同时,就能够熟悉英文单词。实践证明,多数学生通过音乐教学法,能够掌握英文单词的发音,并能够拼写出单词,还能够了解单词的基本用法和语境。此外,一些英文俚语以及一些英文的习惯用法也可以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了解,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了全面构建。

3.重视学生预习环节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生活中要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以及学生的分段学习情况,并针对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留出预习作业。我们以“when is your birthday”这一单元为例,布置明确的预习任务:收集身边人的生日,比如父母、朋友、老师、同学等等,还要掌握生日的表达方式,这些情况在课余的时间,分为小组完成。教师在布置任务中,还要要求学生将新的句型进行标准,对于不懂的知识点与表达方式,学生要先通过查找资料进行研究,之后在课堂由老师统一讲解。

3.拓展课外活动

学习英语的本原是为我们服务,是工具学科。所以,在进行英语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构建立体的英语教学环境。在学校范围内开展以英语为主题的课外活动是值得推广的办法,比如英语角、英语沙龙等,这些形式都可以为英语学习者提供英语交流和使用的平台,并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

小结

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才能够使课堂学习的效果得到提升,学生与教师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也能够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学习以及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因此,在初中英语的教育方面,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来,同时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提升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峰,新课改理念下中学教育管理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