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2 09:42:49
导语:在如何高效课堂教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新课程 高效课堂教学 政治教学
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其德育功能直接关系到这门学科的存在价值和发展空间。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目的,其实施对每位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自实行新课程以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一定变化。政治教师如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课堂教学最优化。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树立有效教学观
政治教师首先要更新现代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理念,学会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课堂教学活动。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思想先行策略。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是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面向学生的各方面,人人都获得未来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教学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允许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段及在不同的领域获得不同的进步与发展。新课程下的教师,其课堂教学应由学科本位转向人的发展本位,符合、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首先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同时针对自己的教学风格,努力塑造自己的教学个性,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个人尊严,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民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迁移,有利于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放下自己知识权威者的架子,充分相信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能实现教学目标。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老师应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真心对待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成为学生的服务者和良师益友。具体到教学过程,教师应对学生从不同角度给出的答案给予适当的赞扬,对学生的知识面给予肯定,建立相互尊重、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在和谐友善的关系中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教师应真诚地对学生运用赞美之词,善于运用激励艺术。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巧妙的处理,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发散学生思维;教师要使之“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产生情感的迁移,使学生在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互动平台上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三、教师转变教学方法,探索合适的多种教学方式
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必须先以追求最佳学习效果为目标进行较完备的教学设计。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改变封闭、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杨振宁博士曾说:接受式教学并非不好。启发式教学并非就好,不要简单、轻易地给某一种方式下结论。教学方法中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学内容是无限的,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慎重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就学得轻松,就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政治课的内容主要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学生的生活,是对日常生活的高度概括与提炼。这时如果我们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以实物演示、影视材料显示等直观的手段,学生就很容易获得生活体验,使平淡无奇的“文本”素材以生活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一方面激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兴趣,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四、正确把握教学的三维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成功的政治课教学,要确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机交融、互相促进。在中学政治课堂上,这一目标是最容易被忽略、淡化的。新课标对中学政治课堂上三维目标的编排顺序上,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三维目标,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深远,是不可忽视的。我始终认为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除了看师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方面是否整合外,更重要的是要看师生是否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最终落实到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因此,政治教师首先应将这一理念领会透彻,并力求每节课都渗透这些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教师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使其积淀成为人的最深厚、最基本的东西,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学生素养的提高。
总之,政治教师要不断审视自己,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和探索,不断探索、创新,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主动获取大量的、有效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达到政治教学目的,优化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一、为学生营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谈到儿童教育时,提出“六个解放”:(1)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2)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3)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4)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说;(5)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能扩大认识的眼界;(6)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有空闲消化学习,干一点他们高兴的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的深刻见解,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构建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的能力,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敢想、敢说,为学生营造有利于他们学习、发展的课堂环境。
二、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数学素养。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时,问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首先要做到有趣。因为创设问题情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情趣,若问题不能引起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这样的问题不可取。其次是问题有数学味。若问题中数学含量很少或根本不含数学问题,这样的问题也不可取。最后还要注意问题有挑战性。要有挑战学生思维的功能使学生在数学思维得到极大的开发与发展,但是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中要注意,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更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所占时间不宜过长。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参与到数学教学中去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参与,让学生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而给教师的定位与原来数学大纲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是知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就是说整个教学的课堂应成为学生活动的场所,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动脑、动手,去创新。只有这样做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好。
四、教师要适时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尝试探索、自学等是学生课堂高效率学习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学生大量的自主性学习面前,学生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就突显出来,因为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则对于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有好处,二则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会促进当下学生的学习,会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教师要对学生作以下要求,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习惯:
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座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老师提出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书写时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要集中精力紧紧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3、对学生的练习应及时反馈:
心理学研究表明让学生及时的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反馈可用来提高具有动机价值的将来的行为。因为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等,会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通过反馈的作用又可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纠正并激发上进心。所以及时反馈是高效课堂必须要考虑的一个策略,作为高效课堂教学,尝试、探索、自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完全可以对于学生进行当堂的面批面改,对于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是否等到发展,学生的吸收、消化是否高效进行小卷测试,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结果给以及时反馈等。
4、课后巩固习惯:
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是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把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的话,那就等于一天几次考试,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
五、作为教师,课堂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先学后讲。
这是关于教学顺序的总要求。新授课一般要经过学生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当学生经过集体合作探究仍然不能解决某些问题、理解某些内容时,教师再进行精讲点拨。
2、三讲三不讲。
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教学过程。
3、及时矫正反馈。
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教师应该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纠正学习行为。
4、三布置三不布置。
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
5、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1 高效课堂,首先要实现有效备课。
高效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备课方面要准备更加充分。在备课时,要依据“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合理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该细化,尤其是数学教学,这节课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知识水平,能够记住哪些知识点,具备什么样的能力,都要一一细化,成为可以评价学生表现的参数。
每节课上课前,自己问自己几个问题:我准备让学生获得什么?让学生怎样获得?怎样知道学生达到了要求?这样能够让教师对课堂有大概地了解,准备就要更加充分,做到不上无准备之课。在上课时,如何合理的分配课堂时间,哪一时间段学生自学,哪一时间段教师讲,哪一时间段学生练,这些都应该在备课是时做到心中有数。
2 高效课堂,应该注重优化课堂结构。
在几年的数学教学中我不断思考,不断改进教学,从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到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等一系列的尝试,都收效甚微。在学校每学期组织的校内公开课上,教研组的组内互相听评课中,我发现很多同事也在做着不同形式的尝试,但都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在教学中都存在共性的问题,那就是整节课每一个环节都是精心准备,内容很丰富,环节很紧凑,问题一个接着一个的提出,学生们都在动,手动、脑动,忙的不亦乐乎,这些都很好,只是到了一节课的最后却是草草结束,甚至拖堂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这样的课课堂容量很大,好像学生很忙,可是学生的思维运动有收获吗?学生的思维一直是被动的,直到下课铃声响起学生还在忙着解决老师布置的问题,表面上好像学会了很多,实际上不然,过于紧密的结构设计,让一节课看似丰满却忽视了我们的教育主体――学生,他们能够吸收多少呢?有什么时间是用来思考的呢?没有。就相当于一股脑地让学生做完了十道题,却不知会了几道,就算都会了,也只是这十道,一换题目又不会了,我想不如让学生做五道类型题,做完后自己去思考如何得到的结论,进而掌握题型举一反三,学会方法,学会总结,学会学习。
课堂结构的把握,需要教师有丰厚的专业底蕴,高屋建瓴地把握一节课,它既包括宏观的结构即教学总体构想,几部分构成,时间如何分配,又包括微观的结构即教学每个环节如何进行,时间如何分配。
宏观上看,一堂高效课,首先要懂得在课堂的伊始设计引发思考、导入主题、调动学生兴趣的问题,进而运用各种形式来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为了探究新的问题,解决问题而去活动自己的思维,寻找答案,直到将所要学习和发现的知识被导出,师生作以总结,之处戛然而止,留出三分钟时间思考,本节课你的结论如何得到的?你有什么收获?你的感受是什么?我想这样做,得到的知识、技能、思考方法必定是高效的。这样做就很自然的避免了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头重脚轻或是虎头蛇尾,使课堂既环环相扣又疏密结合。在微观细节上,一个活动的设计也是如此,动静结合,在动手动脑过后,引发思考,从中得到些什么,才能使每个活动是高效的。当一节课的每个环节都是高效的,那么这堂课从结构上又是优化的,那又岂能不是高效课堂!
3 高效课堂,应适当选择教学内容。
大力倡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但一些教师片面认为探究学习是先进的,接受学习是保守的,应该抛弃。这样导致课堂上探究学习泛滥,不管什么内容都让学生探究一番。甚至连国土面积这样的问题也让学生探究、猜测和交流,这既浪费时间,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也没有实质帮助。还有的教师脱离学生实际搞探究,学生因缺乏自己的体验,当然没有收获。不必要与不恰当的探究导致了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不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也没有益处。
实际上,许多知识的学习还是从直接了解结论开始的,还有许多知识往往是一些事实和陈述性纪录,难以观察、探究,而这时运用听讲、阅读、理解和训练等接受式学习方式更加有效,不能走极端,接受性学习时,教师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避免机械训练。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运用起来,在接受学习中注意理解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感悟和建构很多新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才有价值。
4 高效课堂,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些教师仅从表面上理解自主学习,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淡化教师的主导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教师跟着学生走。没有相应的教学设计和指导,没有具体要求,没有检查和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有的教师一味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生一时兴起争着发言,只顾表现自己,沉浸在游戏中,那还有心思探究知识的奥妙,课堂开放了,学生自主了,可是基本的课堂游戏规则没有了,教师成了旁观者,学习效果适得其反,这实际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为放任自流。还有的教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教师要少讲,把时间还给学生,这也是仅从字面上理解自主学习。一节课讲多讲少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讲多讲少与自主学习并无本质联系,教师在讲台上分析,学生在独立思考,这难道不是自主学习吗?
真正让自主学习落到实处,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以往的学习中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现在是教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理解和探究知识。但自主学习不是放弃教师的指导,不是教师跟着学生走。自主学习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自主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不能削弱,还应加强,但加强的理念变了。以前考虑的是如何教的问题,现在则要研究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多、更好,更会学、更乐学,这就是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念。
5 高效课堂,应该培养学生形成合作学习意识。
高效课堂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学习上的合作与交流,这给教学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变得频繁了。但不可否认的事,一些教师把构建新的学习方式理解成为外在的东西,即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具体表现形式上,以为课堂热闹了,学生合作、讨论了,就是体现了新理念,这是对转变学习方式的误解。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了自己的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开展合作学习才会收到实效。合作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共享,并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这才是最根本最核心的理念。
一、教学过程的优化
1.教学导入
一段充满新意而匠心独具的音乐课堂教学导入,对成功上好一堂课关系极为重大。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功性和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对所学习的音乐兴趣浓厚,课堂上学生兴致盎然,教者得心应手,学者轻松愉快。
“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音乐课堂效果的重要前提,上课开始,学生的注意力很难迅速回到课堂,作为教师,应精心设计导入语。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方法,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宜采用情境导入。引人入胜的故事,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图片,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中高年级的学生,单纯的说教很难调动其积极性,宜采用欣赏、律动、创设问题情境或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创造性学习音乐。
2.巧妙的衔接
教学环节之间,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就会流利顺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过渡,课堂教学才能保持整体性。同时要进一步让学生相互合作,以完整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亲自参与之前的合作来给故事内容配上声响。这样的衔接,既自然又简洁,学生接受也不难。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温故知新”法、“延伸拓展”法、“主题贯穿”法。
几个阶段贯穿起整段教学内容,使同学们对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体会更加深刻,思想也得到了洗礼,课堂的境界也得到了提升。
⒊美妙的课堂结束
好的结尾,应是一堂成功课美的升华。意犹未尽的结尾是一堂成功音乐课的闪光点,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结尾这一环节。优秀的教学结尾,是贯通前后内容的纽带,是知识向能力过渡的金桥,是启迪思考开发智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延伸方式。
二、教学效果的优化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多一些互动,多一些温馨和鼓励,才能优化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为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可采用下面的做法。
⒈合作式学习
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小组合作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培养与提高,这种形式可以促进学生情感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思考、表述、体验和表现的空间。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展开充分的探讨,从而更加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学会了沟通,学会了互助,学会了分享,实现了创设合作式学习小组的初衷。
⒉自助式学习
自助式学习则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定期在音乐课堂上划出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表演、展示。如“我的音乐课堂”则让学生来体验教师的角色,由学生选择一件音乐作品,运用多种媒体查阅资料,设置问题和答案,模仿平时教师上课的步骤,完成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还可以开设“流行音乐进课堂”“才艺大比拼”“班级音乐会”等活动,通过种种措施,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语言的优化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教育者心灵的不可替代的工具。”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以情感人”和“以美育人”。不仅音乐是艺术,音乐语言同样是艺术,而且在运用上更有艺术。首先是慷慨激昂的教学语言伴随着智慧的火花,才能绽放光彩,才能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激情,通过教师那富有激情的声音把学生带入音乐情景中,激发学生想象,并为之动情,感受其美。
四、教学手段的优化
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终身。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爱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学习和生活中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试一试。通过艺术实践活动,打动他们的情感,让他们愉快地、积极地参与各种音乐学习。教师还要善于利用音乐中常用的方法:比较、听辩、体验、探索、表达、强化、想象和联想等手段引导学生,从而提升音乐的鉴赏能力。
总之,只有音乐教师的有效思考、有效设计、有效组织,才能真正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真正实现建立朴实、有效、高质量的音乐课堂的美好蓝图,让我们为这样的音乐课而努力吧!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学教育;思想品德;高效课堂
初中思想品德课既是中考科目,又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我认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效率。改变“我讲你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极为关键。现在结合自己在新课程实施中所积累的点滴教学经验,谈谈对如何构建初中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一、发挥学生主体,把课堂让给学生
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喜欢让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灌输。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一方面,教师口干舌燥,甚至是满头大汗;另一方面,学生却一旁闲看,个别酣然入梦。这种课堂怎能提高效率呢?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人。精讲少讲,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自主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二、改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考察课堂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三、鼓励学生思考,拓展思维的深度
问题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是创新意识产生的导火索。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句话说明了质疑问难的重要性。所以,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思考,质疑问难,促进学生思维不断深入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不思考怎会有创新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更多的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提倡学生各抒己见,形成自己的见解。许多问题最好不要轻易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由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来获得,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正确对待,尽可能地回答学生的问题,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越来越喜欢学习思想品德课。
总之,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合理运用控制论的原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一、树立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的高效不在于教师一节课讲了多少内容,而是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摒弃以往教师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1.从自我做起,不断推动教学观念的转变。“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师要明确自己在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中所起的作用,逐步改变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思想。把自己定位于教学的参与者,只能起到30%左右的作用,必须定位于主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辅助器。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工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制作好教学所必需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重塑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往的教学,学生过于敬畏老师,老师很少了解学生,这样师生之间无形中往往会产生很大的距离,不能很好地沟通,自然也就很难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的效率和进步的幅度自然不高。为此,教师平时要多深入学生之中,多亲近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有话敢说,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真诚相待,从而在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中大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触动学习的动力之弦。
3.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总想把自己置身于问题之中。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空间,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及具体实例引入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猜想、发现等,通过自身的探讨和研究创造性地获取、掌握知识。
二、应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适时适当地点拨诱导、设疑搭桥、总结提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照亮学生思维的明灯,为此,我们要积极启发学生,让学生既有期望,又有信心,从而越学越带劲,越学越有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有启发意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教学是双向的活动,更重要的在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果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单向灌输和机械训练上,教授的就仅仅是“学科”知识,而不去关注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不去启发、引领学生发现学科知识背后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这样的学习显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因此,教师要有充分的启发意识,树立“教学生学”的观念,引导学生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使课堂教学“启而有发”。
2.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调动每一个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使课堂上不出现盲区。为此,教师要以一颗公正的心去面向全体学生,不抛弃,不放弃每一名学生。对好学生,以鞭策为主;对中等生,以激励为主;对学困生,以鼓励为主,多给一些简单的问题请他们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同时,“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正如一位名师所说:“教师适当的激励,教师的每一个表扬就像一部助推器,帮助学生在课堂上生龙活虎地跳跃,参与我们的课堂,是我们的课堂教学生机勃勃而富有效率。”教师要不吝啬自己的语言,把鼓励的话语挂在嘴边,对学生一举一动中表现得好的地方及时地给予鼓励和奖赏,让学生始终觉得老师在催促着他们不断前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课程的喜好和努力程度往往取决于学生的兴趣。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正如新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服务者,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淡化教学活动的预设性和统一性,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搞好发展创新,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我们要忘却“画地为牢”、“以我为准”、“唯我独尊”的传统模式,确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借助教材,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用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和引导学生发现和创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把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在巧妙的方法里遨游,轻松、惬意地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 高职学生英语教学课堂文化
课堂教学是学生习得知识、获得技能、发展能力、升华情感、端正态度、树立价值的主阵地和重要途径。师生在课堂上的不同思考方式、行为表现、互动交往便构成了特定的课堂文化。不同的课堂文化体现了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价值和理念,同时也可能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进而影响教育目的的实现。
课堂教学作为高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其效果直接影响高职教育质量。高职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会对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课堂文化建设既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客观需要,又是教师常规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高职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
1.纪律观念比较差:迟到、早退、逃课现象重。2.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玩手机、不听课、睡觉。3.随意出入课堂,随意窜位,扰乱课堂。4.看课外书、吃东西,等等。5.大声说话,时有与老师争辩、钻牛角尖等不尊重老师的现象。
这些不仅扰乱了教师的教学,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形成了充满压力的课堂氛围,破坏了师生的信任感和合作关系。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管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最棘手的事情之一,也是其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教师可尝试建立课堂教学文化解决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能力。
二、怎样创建高效的课堂文化
文化的形成本来就不是短时间能够做到的。课堂文化必须是从点滴做起,慢慢形成的过程,课堂文化是一种由教师和学生的知识结构、情感态度、人生信仰、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因素构成的复杂整体,它具有多元性、独特性、差异性等基本特征。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主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平等对话和相互沟通,对多元的课堂文化进行整合,从而实现课堂文化的共享,促进课堂文化的不断更新、发展和完善。
中国与国外高校课堂教学中,从教学理念、师生关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诸方面均有很大差异:教学理念上存在传统守成和探索创新的差异;师生关系上存在师道尊严和平等自由的差异;教学模式上存在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区别,双方的差异还表现为西方高校教育强调学生个人权利至上和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要求教师以强烈的责任感提供最优化教学服务,注重教学内容和组织方式灵活多样和自由化倾向,突出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和独立思考能力,追求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信息交流等。
1.建立个性化目标。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指每个学生在其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并带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差异,如能力、兴趣、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才能发挥最佳教学效果。针对学生个性的不同特点,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实行不同目标、不同容量、不同难度、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面对当前的学生就业市场,许多招聘者需要的雇员是既有知识又有能力的人,是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因多种因素,形成了复杂的个性差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一是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其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方面。二是学生的认知方式及认知水平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方法、生活习惯、兴趣爱好、能力倾向方面。三是学生适应能力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学生成绩的差异,以至学生被分为各种等级。等级管理理念更加重了基础差、水平低的学生的心理负担,更不利于学生成长。四是学生表现出的阶段性学习特点,主要是指因学生个体的身心因素及兴趣的阶段性培养造成的差异。差异的多样性在单一目标教学教育管理体制下,怎么可能使全体学生在同方向、以同速度增长知识和才干呢?所以应根据社会和学生个体的不同需要,确定不同的教与学的目标,形成一个多重的目标体系。
2.教学内容的更新。任何一套教材都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偏重语言技能,内容贫乏,无趣味性;有的偏重思想内容,轻视语言技能,缺乏条理性;有的二者兼顾,但内容繁复,学时又不够。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开展声、像、文兼具的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也日新月异,而这些技术正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语言教学中,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单一靠教师来获取语言知识的时代已经过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选择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拓展,言传身教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息需求量日益增大的学生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能搭建一个学习平台,使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适时补充影视、听说等多媒体资源,保证学生能及时把握交际语言的时代性,同时增加趣味性。学生偏爱娱乐性强、时效性强的学习材料,在这一点上,纸介质学习材料明显不能保证,而市场上常见的DVD及MP3和电台广播材料却是日新月异、种类繁多,尤其是影视DVD材料,既有欣赏性又有情节性,增加了对学生的语言刺激,扩大了语言输出量。当所学内容符合他们的需要,而学生也认为自己有能力学习,有能力达到教师对他期望的程度时,才会维持强烈的学习动机。
3.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多维化,是指在教学方法上注意三个统一:―是优化授受关系,实现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统一;二是优化学习方法,变“重教”为“重学”,达到“学会”与“会学的统一;三是优化个性心理,重视个体差异。为达到教学效果,应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和要求灵活地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注意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入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多媒体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为能有效地检验教与学的质量,应灵活选择考核内容和方式。学生考试成绩可由平时成绩、阶段性测试和期末考试组成。
4.加强时间管理教育。时间是最有价值的资本,也是最独特的一种资源。高效的课堂教学文化包括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观念、时间管理行为和时间管理技能。这对于高职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掌握相应技能、实现人生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时间管理上有高低年级、性别上的差异:女生在学习计划制定与执行上显著高于男生;女生在自主学习上的水平高于男生,这说明在自我调控、自我管理方面,女生的能力水平明显高于男生,即女生较男生更善于时间管理。大一的学生还未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沿袭着中学时的学习习惯,在中学的学校整体规划和管理日渐加强的情况下,中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削弱了其对时间的自我计划。所以教师要依据性别和学生所处的年级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可根据学习的目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周的、一月的、一学期的学习计划,并督促学生执行学习计划,按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才会显得有现实意义。
5.心理健康指导。课堂教学文化需要学生提高自主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能力。自主学习一般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的过程或能力。作为一种能力,自主学习不仅使学生在学校的教育中受益匪浅,而且为其终身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心理基础。高职教师在课堂文化建设中一定不能忽略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心理因素对学生英语学习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如自信心、毅力等。正确的学习动机动机是刺激学生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是和学习动机分不开的,有正确学习动机的学生才有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劲头大,能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还应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一个人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须有坚强的意志,英语学习也是这样。若一碰到困难,就停滞不前,怕记单词和语法,难以坚持每天的听、说、读、写,那他的英语成绩只会越来越差,最后就干脆不学了。学习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另外,教师在心理感情上要接近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一方面要尊重学生,另一方面要宽容学生。因此,在课堂文化中保护好学生的心理情感因素和对教师的情感,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课堂文化建设。课堂教学中产生的文化应当是规范文化(或制度文化),体现着社会对课堂在文化方面的正式要求。所以,对英语教学的课堂文化探讨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是每位英语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深思的一个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昌盛,周屏.大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管理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2]孙德芳.有效教学的课堂文化论[J].教育科学论坛,2006,(5).
[3]武思敏.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访北京师范大学裴娣娜教授[J].教育研究,2000,(5).
[4]吴永军.课堂文化生成的社会学分析[J].江西教育科研,1998,(1).
[5]吴也显.课堂文化重建的重心――学习力生成的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05,(1).
【关键词】中学英语;英语教学;教学效率;新课程理念;有效途径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12-0114-01
当前中学英语教学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教学中充斥着大量“科学”而“无效”、“正确”而“无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英语作为时代的特征备受人们重视。学生能掌握好英语是老师的重大责任,但在现实的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效果低,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且考试成绩不理想。作为英语老师,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迫在眉睫。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这里与广大教师朋友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让学生想学
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它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学的基础应该是学生“想学”。教师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利用和创造一切契机,培养和增进师生情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机;努力营造学生敢说、敢想、敢做、不屈从于权威的开放氛围,在教学过程中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质;重视、尊重、赞扬和鼓励不同的想法和意见,树立学生继续努力的信心;对学生学习中的失误,抱宽容的态度,允许其存在。
(二)进行学法指导。学外语不仅要“肯”学,而且要“善”学,要讲究学习方法。科学的方法能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施教之法,贵在启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交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保持和维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听、敢说、多读、乐写的习惯,指导学生正确地记忆、思维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全面参与,全面发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
二、指导课前预习,让学生会学
预习能使课堂学习过程前移,有利于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提早进入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带着思考的头脑,有准备地进入课堂学习过程,有利于减轻教师课堂教学负担,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通过有序预习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编写判断题、问答题、改错题以及完形填空题。
2.整理课文中出现的新的或者不理解的词汇和短语,并利用这些词汇或短语自己编写单选或填空题。
3.整理课文中出现的难句、长句和好句,并利用这些句子编写成英译汉。
4.分组寻找相应单元有关的背景知识。
三、指导课后探究,让学生善学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在已知与未知之间产生矛盾、疑惑、惊讶,就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指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善于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运用”所学知识。英语学科探究性学习的实质应该是把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入课堂,促使英语课堂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整体转变,提高教学效果。英语学科的探究性学习,应该依照学生英语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采取分阶段、分层次、递进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实践中,我构建了双基培养模式、知识拓展模式和社会实践模式等三种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课后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1.指导学生在课后学习和掌握一些语言形式,比如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语法结构等。
2.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一步归纳总结,如要学生找出话题中心、写作意图、作者观点、态度等。
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有计划地多阅读一些贴近时代、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贴近学生英语水平的读物,扩大英语语言材料的输入量,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探究一些现实生活问题,并学会撰写报告。
四、指导课上交流。让学生敢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与学生共同合作创设交际实践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交际,使课堂变成剧场,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达到运用英语的目的,从而提高了英语水平。教师努力研究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方式,尽力让学生处于主体激活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对学生最有价值的实践活动,使之成为学生乐意追求的学习形式。
教学过程中,我大胆放手,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课文的新知识点,以交际为中心进行多样化活动,如朗诵、唱歌、值日报告,看图说话,情景交谈,角色表演,讨论问题,提出问题,开展小组或男女生之间的问答、抢答竞赛或辩论赛,简述对文章的见解和领会等交际性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做事中”学习英语,在学习中提升英语能力。
五、教师方面,要改进备课方法,做好“三备”
备课质量的好坏决定一节课课堂效率的高低。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英语教师认为备课只是写教案,而缺乏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教师用书的利用率比较低,以至于备好的教学方案与课堂上的实际教学相差很大。随着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更新,所以,做好“三备”,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保证。一节好的备课要做到“三备”。一是备教材。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千变万化,教师在处理教材时都应紧扣大纲,真正了解该课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的,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备教法。一节课能否吸引住学生,取决于它的设计是否灵活,教法是否新颖。教师应在备课时注重创新,力求上出一节有自己风格特色的好课。三是备学生。课堂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这项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状态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然后,在编写教案时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精心安排复习内容;二是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做到准确、明了、精炼;三是预测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错误并准备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四是设计精炼的英语课堂练习。最后,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等。
六、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科学利用评价手段,确保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是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教学中只重视教学内容而全然不顾教学对象那是盲人摸象,而只重视教学对象而忽视教学内容那是竹篮打水。一堂高质优效的英语课,聪明的教师会科学地利用评价,把学生与学习内容巧妙地捆在一起,合二为一。让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及时检测学习状况,达到师生共参与,教学相和谐。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
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的研究方向。课堂是师生活动的基本空间,也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和场所。就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方式和最基本的途径。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和发展。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或高效,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它是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大小的重要依据。
一、改变教师教育观念,让学生全面参与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老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要改变。新课程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关注,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另外,课堂上要善于换位思考、转变老师与学生的角色,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自己阅读画角的方法,然后告诉老师画角的步骤,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画,共同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以后在阅读教材时能够读中有思,思中有读。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又例如:教学“认识四边形”一课,老师让学生观察所有的四边形,问对于这些图形还有什么疑问,一个学生就问道:为什么都是四边形而形状不一样?”学生能提出这样有价值的问题,说明这个学生已经积极思维并养成了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因其本身的特殊性,让不少学生觉得它抽象难懂。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我觉得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引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创设富有兴趣的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点燃探索的欲望,自然而然就会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授“轴对称”时,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提出几何引言中的问题四:“要在河边修建水泵站,分别向张村、李庄送水,水泵站修在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同学们对这一早已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都积极思考,互相商讨并尝试解决。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这一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顺利地引入了新课。通过这样引入,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又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一章前,老师可得这样问:“你能够用一杆直尺,不爬树测树高吗?不过河测河宽吗?只要我们认真学好相似三角形这一章,就能轻而易举地做到。”这样,容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