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数学优质课数学

时间:2023-07-02 09:42:51

导语:在数学优质课数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数学优质课数学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巩固和夯实我校的课改成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充分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备课小组的教学教研能力,为学科教师搭建交流、探讨、研究新课程的平台,努力实施幸福课堂,为学校的发展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按照新课改和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相关要求,学校决定本期开展数学“双馨杯”优质课评比活动。望各备课小组积极开展宣传和发动工作,动员全体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并以本次优质课评比活动为载体,在全校掀起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新。

二、评比领导小组:

为了加强对优质课评选活动的领导,学校成立优质课评选领导小组。

组  长:李  红

副组长:张三    

 

三、竞赛教材

人教版1-6年级数学教材内容自选。

四、竞赛课型

课型自选。

 

五、竞赛时间

2018年9月——2019年1月,即每周星期三上午一、二节。

六、参赛方式及对象

1——6年级数学教师自愿报名参加全校评比。

七、竞赛程序及要求

1.为了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这次活动要求全体数学教师参加听课,实行签到。

2.各备课组认真组织教师参与。一节优质课应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提倡备课组成员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共同为上课教师出谋划策,在集体研讨中提升自己,在集体研究中彰显本备课组的团队精神。

3.凡参赛教师上完优质课后,把教学PPT、说课稿等上交教科处。

4.各教研组教师要通过互相听课、评析、共同切磋、自我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并实现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

八、赛场设置:学校课例中心。

九、奖项设置

从本次的参赛教师中评出一等奖3人;二等奖4人。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与奖品。

第2篇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所谓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在一堂课上把所教内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避免课内损失课外补的现象。但在教师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观念,一种观点认为,不管白猫还是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只要在一堂课上能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就是高效,因此,采用满堂灌的方法或一问一答式的方法,总之就是教师按设计好的方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大部分学生只是听众或看客,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实践,只是被动地接受,长此以往,培养不出具有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和合作交流品质的创新型人才。但他们认为这样做课堂容量大,学生练习的多,学生掌握的知识牢固扎实,教学质量明显,而我认为,这种做法是鼠目寸光,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从学生终身发展考虑。另一种观念认为,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每堂课应该通过学生课前预习,独立思考,找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课上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小组内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汇报给老师,由师生合作共同解决。这种观念显然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是一种理想的教学理念,如果长期坚持下去,肯定能培养出具有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敢于质疑、善于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的创新型人才。

二、如何做到高效

首先要对合作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增加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程度,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有助于培养对他人和自己的了解,使学生学会学习。但合作学习不是数学学习的万能良方,它会产生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认识、会产生消极的感受,在学习过程中会使学困生对精英学生产生依赖,有时会更浪费时间,所以不能用它来代替传统的全班教学。应该注意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对各个年级是不等同的,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也是相互依存的,“合坐”也不等于合作。合作之前应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有效的组织,要关注小组之间的质疑,要重视对结果的交流,要培养学生小声说话、善于倾听的习惯。合作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之上,合作前要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其形成各自的初步认识后,再去发表见解,阐述对问题的看法。这样,困惑者可以释疑解惑,一知半解者可以借以完善,独到见解者可以再接再厉,还可以由于气氛的活跃与热烈,学生触及联想,萌发灵感,迸发创新的火花。教学中,教师应全面而综合地从教学内容、要求、对象等各因素进行考虑,引导学生用恰当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以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学应按“学生课前预习提出质疑―小组内合作讨论交流问题―小组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引导点拨达成共识―练习深化拓展提高”的学习过程。这一过程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只要按这样的过程提前预设好,在课堂中灵活落实好,加上客观公正的小组评价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课堂教学就肯定是高效的。说起来容易做起砟眩要落实好这一过程,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做好小组建设工作。本人建议以四人为一小组,按好、中、弱的结构编号建立,1号为弱同学,2、3号为中同学,4号为好同学,选好小组长,分工要明确,要有小组名称和口号。2.小组评价要到位。本人建议4号同学回答对问题,得4分;3号同学回答对问题,得3分;2号同学回答对问题,得2分;1号同学回答对问题,得1分;为了便于积分,每位老师可以采用不同的记分牌(记分牌分为1、2、3、4)。每节下课评选出优胜小组,每月评选一次优胜小组在学校层面进行奖励。3.教师要设计好导学案。设计导学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要在最后设计本节新知――你是通过怎样的学习方法获得的(如列举法、实验法、转化法等),目的是要教给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数学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第3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优质课堂 特征

1.引言

小学数学课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提高对数字的敏感程度,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所以,小学数学课堂应引起学生家长与业内专家的重视,相关专家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学科发展,对数学课堂学习形式进行了研究。对小学数学优质课堂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适应了社会发展步伐,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教育水平,有利于孩子们快乐学习。

2.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

2.1采用活动教学方式。

教学课堂形式进行了一定的模式改革,小学数学教学多采用活动教学方式。课堂上学生能够与教师进行更多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老师很好地对话交流,亲自动手参与课堂;采用团队小组形式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团结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2.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传统课堂教学以老师为中心进行课程讲述,优质课堂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将教学重点主题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在课堂学习中更注重学生学习状态,积极主动程度,关心学生心理变化,重视学生情感,更了解学生、更理解学生,鼓励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从而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3课堂学习氛围轻松愉快。

传统课堂学习氛围过于严肃、压抑,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优质课堂学习氛围更轻松愉快,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更主动地投入学习当中,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有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增强学习自信心。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投入教学,由此可以看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老师及学校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3.数学优质课堂教学案例

3.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安排课堂教学。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和的情境,从实际生活入手,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融合,数学已经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3.2活用教材,深入理解学习。

在数学优质课堂中,教师能够活用教材,将教材中静态的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使学生在有趣的动画中快乐、有趣地学习,感知数学知识、数学情感和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对学习概念有更深一步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课堂互动、做小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感知数学。

3.3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校教学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设计有趣的数学小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热情。例如,计算3+5这个问题时,编一个小故事:花园里有3只小蜜蜂在采花蜜,它们看到花园里有好多新鲜的小花,于是又邀请了5只小蜜蜂一起采花蜜,请问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在采花蜜?通过这个小故事能很好地激发小朋友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参与其中。

4.创建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措施

4.1学校领导提高对其重视程度。

一方面,学校及各方领导应该提高对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重视程度,对数学优质课堂教学进行监督与支持,不断增加对优质课堂方面费用的投入,推动优质课堂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学校要定期对数学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很好地掌握优质课堂精髓,提高创新能力,从而使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打造优质课堂,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4.2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动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参与其中,互动小游戏不仅使学生学习到数学知识,而且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学习。

4.3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因此课堂教学当中老师要让每个人都学会知识。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办法,帮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克服学习困难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老师要因材施教,发挥每个人的优点,帮助每个学生成才。

5.结语

优质教学日益成为教学领域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是一种时代潮流,我们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国家相关部门应该给予相应的支持。学校要用新型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热衷程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老师要因材施教,发挥每个人的优点,扬长避短,帮助每个学生成长为有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东飞.探究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1):69.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优质课堂

优质课需要教师在课前用大量的时间备课,在备课的环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环节作了精心设计,教师注重组织教学语言。学生在学习时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到更多的信息,获取更多的知识的课堂教学。小学数学优质课堂以每节课为单位,学生在单节课中获得知识量充足,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和发展,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体味学习成功的快乐。判断一堂数学课是否是优质课的标准主要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学习氛围、学生的参与度。优质课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衡量的,优质课的决定因素主要是学生。小学数学优质课堂可以从以下方面体现出来。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环境中,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优质课的重要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过程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不是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注重引导,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进行思考,把教材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知识获取的过程是体验式的,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长方形的四条边长的总和怎么求?你能用简便算式把长方形的周长算出来吗?学生在把四条边尽享相加时发现呈现这样的状态:A+B+A+B,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教师的引导会总结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公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思考中获得了知识,他们是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了知识,对知识掌握更加牢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长方形的周长,更学会了学习的思路和方法,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地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应用与其他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加强和提高。

二、注重师生的互动

在新课改环境中的优质课必定有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课堂是由师生共同构建的。优质课中,教师注重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让位于学生,师生互动良好。以问题导学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方式。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师生的思想进行碰撞,最终在数学知识上达成共识。如,教学植树问题这个知识点,教师为了与学生形成更好的互动,教师可以事先在下面做好手工板书,剪出很多棵小树来,然后给学生讲解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只栽一端几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思考各种栽法的空隙数和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各种栽法的计算规律,并总结出相关的公式。这样的教学在教师不断地提问和学生对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不断回答的过程中进行,在师生间的一问一答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互动。师生间良好的互动不仅有利于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良好的师生互动是优质课的又一特征。

三、学生的参与度高

学生的参与度高是优质课的一个重要特征,一堂成功的数学课不只看教师的表现有多精彩,也不只看班上平时表现最好的学生如何超常发挥,还要看学生的参与度,假如一堂数学课只是少部分学生参与,其他学生处于观望的状态,教师的教学知识只针对少部分学生的教学,这样的教学不能称为成功的教学,也谈不上优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高自己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努力让班上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首先,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来。其次,教师要注重分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问题的设定和学习任务的分配上可以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基础,给他们安排适合他们的能力的学习任务。分层教学法让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在数学的学习中增强学习的信心。

四、注重课堂生成性

课堂上最宝贵的东西是课堂教学进行的过程中生成性的东西,课堂永远不可能跟随教师的思路走。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的活动,课堂教学面对很多学生,学生每时每刻的思想动态也不尽相同,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的知识也会有不同的见解,教师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表现自我,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思想大胆地展现出来。在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的过程中,生成性的东西较多,教师可能从学生的身上得到教学的启迪,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相长。新时期的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教师素养,其中包括应对课堂突发问题的能力,如在上数学课的过程中学生突发性的一些疑问,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合理的讲解,这需要教师有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和广阔的知识面。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以便有更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让课堂生成性的东西越发多起来,让学生的思想在数学课上绽放出五彩光辉。

优质课在不同人的眼里肯定有不同的定义和特征,但是衡量的标准一定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只要是符合学生发展的,构成学生全面发展的因素都是值得肯定的。总之,优质课的特征主要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发展来看,具体体现为课堂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学生的参与度是否高以及课堂生成性是否强。教师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努力,力求上出优质课,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优质数学课堂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已经出版发行,广大教育界同仁又开始新一轮的教学思考与思想交流。面对各种新的理论,我也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了反思,但我对优质数学课堂的认识始终没有改变。我认为优质的数学课堂应是"三有"课堂,就是指有优秀的教学设计,有和谐有效的教学过程,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记得浙江省小学数学教研员斯苗儿老师说过:"简洁、扎实、快乐"就是上课的最高境界!具体阐述就是:"简单就是智慧,扎实就会有效,快乐就会前进"。再联想在温州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奖教师教学展示活动中,温州市小学数学教研员雷子东老师在活动总结时讲到,一节优秀的数学课应该具有"简约和灵动"两个特点。我们对两位专家的理念略加分析,可以发现他们的想法有一个共同点,也认为一节优质数学课堂应该是"三有"课堂:两位专家所指的"简洁"与"简约"就是指有优秀的教学设计;"扎实、快乐"与"灵动"是指有和谐有效的教学过程;斯苗儿老师所讲的"扎实就会有效"点出了优质课堂应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从上我们可以发现,我个人对优质数学课堂的认识与两大专家有异曲同工之妙。下面我就来谈谈打造优质数学课堂的几点具体想法:

一、有优秀的教学设计

一场好戏要有好的剧本,一堂好课也同样要有好的教学设计。何为好的教学设计?我认为好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在文本细读基础上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在读懂学生基础上的教学设计;应该是脉络清晰的教学设计。

1.在文本细读基础上的教学设计。我之所以把在文本细读基础上的教学设计放在优秀教学设计第一位,是由两种现象促成的。现象一:社会偏见与学科偏见。以前不少人认为教书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尤其是教小学,只要初中毕业就可以胜任工作了;现在又变成,语文、英语、科学不会教,那就去教数学吧,加减乘除总会懂一点,认为教小学数学很简单。现象二:由于前一种思想作祟,我们许多数学教师也认为教数学很简单,很少有人真正地研读教材,很多人忙于不假思索复制别人的教案,年轻人如此,老教师如此,更为可怕的是我们一些骨干教师也如此。我并非排斥资源共享,但我想说的是,在享受别人资源时要学会思考与取舍,不要出现东施效颦的现象。下面让我们一起针对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来领略数学的不简单与读懂文本的重要性。

教龄两年半的翁老师上了这节研讨课,她是从课本第44页单元主题图计算游乐园各类活动的人数引入,采用书写50个3相加太麻烦了,引入乘法,最后进行巩固练习。从课的实施情况来讲,应该说翁老师也有自己的思考。课后,我根据个人对教材的理解,与翁老师采用问答形式探讨了3个问题:

(1)这节课用不用单元主题图?

翁:用单元主题图,让学生体验数学来自于生活。

池:单元主题图可以用,但不是用在这里,应该用于本单元教学任务结束进行综合练习时,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对于本节课《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来讲,动手摆小棒进行操作比观察图片更直观、有效,也同样能体现数学来自于生活。

(2)教材第45页,呈现同学们不同摆法的用意是什么?

翁:体现摆法多样性,同时为后面多条乘法算式的引出提供素材。

池:你刚才的想法都对,但除此之外,这里计算有些图形摆放小棒总根数的加法算式可以写成乘法算式,有些却不能,让学生体验计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写成乘法算式,不同加数的和一般不能写成乘法算式,教材这样设计也体现了乘法初步认识的课时特征。

(3)教材为什么先处理6×3这条算式,即先处理6个3的问题,而不是5个4,或3个5的问题?为什么不用50个3相加导入乘法呢?

翁:不是很清楚。

池:其一、先处理6×3(即6个3相加)这条算式,跟5个4、3个5相比,更能体验乘法的简洁性。其二、50个3相加,看似更能体现乘法的简洁性,但已经超出本节课初步认识的要求,对教材的度没有把握好。50个3相加不能一一呈现,学生不能直观感受50个3相加是多长的算式,这样改写成乘法算式,没有体现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的对应关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明确。

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知道看似简单的内容,一句话可以讲完的内容,可真正要读懂它,上好它也是很难的。要想提高自身的教材解读能力,提议大家多阅读各种版本的教材(目前小学数学教材有人教版、北师大版、西南师大版、苏教版、浙教版、青教版等),多思考编者取舍的意图。

2.在读懂学生基础上的教学设计。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进行教学前测,老师往往以想当然的姿态去设计教案。这样的教学行为放在平时关系还不大,只是苦了自己的学生,但要到大场面也是如此,那肯定会出丑的。

今年4月,在泰顺县举行的温州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中,由于很多老师没有做教学前测,不了解泰顺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起点预设过高,第一天比赛的教师纷纷遭遇"滑铁卢",7位上课老师只有1人获一等奖。第二天参赛的教师,赶紧利用当天晚上的时间修改教案,调整教学起点,除了上午第一节课的老师,由于时间太仓促,对调整后的教案不熟,效果一般外,其他上课老师都比较成功,均获得一等奖。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预设必须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把握学生生活经验与知识起点。特级教师能在课前谈话中了解学生的情况,然后从自己头脑里的许多预案中,提取出最有效的一种,因此可以上得比较成功。但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们必须在课前下足功夫,做到心中有学生,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3.脉络清晰的教学设计。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流行着两类的教学设计:一类是脉络清晰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教师能充分研读教材,有自己的想法,先有基本思路,再进行充实、推敲、磨练,一般设计非常紧凑,有利于提升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有一类是拼凑串联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教师一般没有充分研读教材,没有自己的想法,先到网络寻找资料,再进行拼凑、串联,一般比较混乱,脉络不清,不利于提升骨干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今年温州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奖教师课例展示活动中,瑞安市实验小学金文钦老师与温州一位陈老师的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们的教学设计成为这两种类型的典型。金老师上《小数初步认识》这节课,充分考虑各个版本教材设计特点,推敲各个版本用货币单位与长度单位引入的优缺点,最后确定由货币单位引入,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起点与生活经验,同时为了体现长度单位引入的优点,金老师利用把1元换成10角,把10角用10个正方形框上,1角就相当于10个正方形中的1个,直观的表示出,1角就是1/10元,同样方式可以得出1分就是1/100元。这样的设计,既考虑了货币单位引入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又考虑到长度单位引入更具直观性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也非常有特点,环节之间衔接紧凑,沿着"知识教学--巩固练习(蕴含新知识)--练习(渗透新知识)"这样的模式下来,学生学得轻松,也非常自然的把各知识点串联成了体系。由于思考比较充分,在课后交流环节,金老师表现得挥洒自如。陈老师上《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让人有点失望。虽然整节课老师上得比较大气,语言也比较流畅,应该说演绎得非常好。但我总感觉模仿、拼凑的痕迹比较明显,没有自己的思路,这一点在与评委的交流环节,表露的更为明显,陈老师对于评委的提问,有时答非所问、有时回答不了,这也是没有深入思考的结果。

我个人认为,这几年我们温州市只出现演绎精彩的教师,没有真正在全省叫得响的数学名师,就是因为我们的新秀与骨干教师功利性太强,追求拿来主义,盲目用名师的教案,只追求华丽的课堂演绎,没有研究教材,深入思考。这种只追求招式,没有内力的武功,看上去很美,但碰到真正高手就会一败涂地。对于新教师来讲可以先模仿把招式学得有模有样,但要成为优秀的教师,必须要两方面协调发展。因此,我想上课以前要先有自己的思考,磨过课以后,再去参考别人的资料。建议骨干教师用脉络清晰的教学设计,慎用拼凑串联的教学设计。

二、有和谐有效的教学过程

好的设计是成功的一大半,但还需要我们去实践,这就需要有和谐有效的教学过程。这几年,我们周围有一批课堂演绎非常精彩的老师,都有自己的心得,我就不进行详述,但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

1.教师的语言要精炼、恰当。教师的语言要精炼,提问要有启发性,点评要有激励性,点拨要在关键处。我们老师要记住(或形成)环节过渡语,关键问题的提问语,解决问题的关键语,还要有激励学生的点评语。这种具有简洁的过渡语,启发性的提问语,师生互动解决问题,得出数学结论(知识)的课堂,一定会显得非常流畅、和谐。

2.教师要有从容不迫的心态和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我们都说课堂是学生的,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课堂往往都变成教师的,我们很在乎自己的课堂表现,为了达成自己的教学目的,会为学生不切实际的回答而揪心,会为完不成任务而心急。但我们一定要知道,课堂是学生的,只有学生良好的表现,才是精彩课堂的体现,也要记住不是为了完成教学设计而开展教学,而是为了学生学好数学而开展教学活动。因此切记上课不要赶着完成教案,教师要有一份从容不迫的心态。

3.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理念。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上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平等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思想的交流,进行朋友式的合作交流。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生活,注重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和经验的获得,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富于创新,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情境中健康成长。

要想有和谐有效的教学过程,提议教师:要多上课,多拍录像课,别人评价是虚幻的,只有录像中自己的表现才是真实的,通过自我观摩反思才能更好的解读自己,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扬长避短,真正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

三、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优质数学课堂的试金石,也是评价课堂差异的一大标准。如果一堂课上下来,过程搞得轰轰烈烈,结束后学生什么也不会,什么也没给学生留下,这也是白搭,算不上优质课堂。只有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数学活动经验等方面有所收获,才能当之无愧。但我相信如果有优秀的教学设计、和谐有效的教学过程,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正如斯苗儿老师所说"扎实就会有效",就是这个道理。

良好的效果,只有通过练习才能验证。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目标定位的准确,要根据教材特点与课时目标设计练习,不要刻意拔高要求,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注意练习设置的层次性,既要照顾全体学生设计基本练习,检验学习效果,又要有所提升,照顾尖子生,真正体现因材施教。通过以上两个注意,我们就会发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是要求学生什么都会,也不是对所有学生统一要求。而是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真正体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标精神。

新一轮教育思潮即将袭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课堂教学应该从最基本的方面做起,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做起。课前要有优秀的教学设计,课中有和谐有效的教学过程,课后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才能打造真正优质的数学课堂。

第6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效教学 优质课堂 合作 自主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26-01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学校教育逐渐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着重强调灵活地教学。但是从根本上来讲,初中数学新课标主要追求的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得到不断提升。而想要顺利实现新课改的这一目标,就需要打造高效的课堂。为此,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笔者对于新时期初中数学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 高效课堂构建对于教师的基本要求

不容否认,高效的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一直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师,对于优质高效课堂的构建首先应该做好课前备课。数学作为专业性理科,对课前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除了按照讲课内容全面完成正常备课外,还需要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步骤的安排等方面着手,区分清楚课堂讲课重点、难点,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课堂节奏,才能更好的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要求。同时,积极利用提问艺术。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沟通的唯一桥梁。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契机,发挥提问优势,从而促进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教师在提问时,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知识的多寡、知识的领会应用能力。教师还应该在学生回答结束后进行恰当的点评。当然,优质课堂的合理构建还需要教师进行更多的努力,课堂板书、正确的布置作业等等。为此,希望广大教师都能够引起重视,从而促进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

2 合理的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往满堂灌、一言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渐渐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需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工作的开展都要以学生学习为目的。但初中生年纪较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自主学习能力差,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围绕教学重点,提出复有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共同讨论、研究,以发散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使之更好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师缺少的不是理论的学习、理念的灌输,而是课堂教学行为的跟进和改善。因此我们要致力于寻找和追踪构建高效课堂的路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力求做到――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为此,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认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的提高自身能力,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

3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合理开展

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句句古语告诉我们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对于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教育教学更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及学习能力等存在差异,在组建学习小组时,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两种分组方式院一是优差学生均衡搭配。好处是能够起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作用。分组时为方便教师整体把握,应当注意平衡每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强的优等生在这种分组方式下可得以充分发展,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借此得到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带动与督促,使其能够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而进行主动学习。这种分组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精神,还能够改变学生自私自利的性格缺陷,增强同学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及能力。分层搭配。分层搭配的原则是依据学生的学生水平进行分层,即将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与数学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分别分成一组。通过这种分组方法,学习优秀的学生得以互相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而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由于在小组内不再处于受帮助的位置,这有助于树立学生自信心,保障了其对基础课程的掌握,从而有助于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

4 多媒体技术的利用

第7篇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性性课堂管理

我们经常会遇到或看到一些课堂上,老师口若悬河,思路清晰,分析到位,可学生看起来有些茫然,做起习题问题百出,课程进度慢等其它问题。这就反映出课堂的低效。

数学课堂教学的是否有效是指通过课堂教学能否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进步或发展。其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和谐统一发展。可见,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标准。那么,应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下面我就教学方式与方法运用的有效性上浅谈一下:一、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1、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整体氛围我认为更加重要,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

2、追求课堂气氛的民主和主动。新课程下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课堂气氛追求的是学生"动"起来,自由地发出内心的呼声。

3、放得开,收得拢。应该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教师应由管理者向指导者转变。让全班学生静下心来学习。其关键就是学生能将自已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如努力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层次推进教学过程。

4、课堂规则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与期望。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行为,要管就要管得及时,管理有效,尽量少影响正常教学的进行。

5、教师对学生的注意要一视同仁,使学生感到公平与受重视,也会增强教师的威信。指导学生懂得遵守课堂常规的重要性,因为学生初中是一个转型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重要,从而使学生实现学会学习的目标。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提问选在知识的重点和关键之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以及容易产生矛盾或疑难之处;选择能触动学生思维神经,给学生点拨正确思维方向的问题进行提问。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如“对不对”、“是不是”等),多用疑问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学得新知。同时尽量根据教学要求,联系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设计富有趣味的问题。2、在提出问题时,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着”,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铺垫性提问。要防止缺乏引力,索然无味、抓不住重点、高不可攀、内容空泛的提问,同时要提问适度。好的提问能体现教学的层次性,使学生经历由不懂到懂,不会到会,由会再到运用的过程。要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把提问的过程当作一个阶梯,有步骤地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3、设计课堂提问不可机械死板,类型应灵活多样。选择一些符合学生求异思维或喜闻乐见的方式,综合运用启发性提问、探究性提问、比较性提问、归类性提问等。一旦课堂上出现师生信息交流异常的情况,应灵活处置,当场设计一些调控课堂的提问来调整教学活动。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应答时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出错的根源,从而灵活地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的新问题,如采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来化解疑难。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果课堂环境能配合课堂提问随时变化,那课堂的气氛将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把握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三、作业的有效性。

1、注重作业布置的层次性

在作业布置时,分为四个层次

1)基础练习——巩固知识,

2)变式练习——形成技能

3)综合练习(探索性题)——提高能力

4)开放练习(问题性题)——发展思维

2、在注重层次的前提下,设计适量的、精炼的作业。

即做到数量上和质量上的精炼,选择具有代表性,针对性的,典型性的题目,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尽量避免繁、杂、难、多一锅端,做到难度大的适当练,机械重复的要精炼。做到作业适量,符合学生特点和知识特点。

3、与生活结合,设计趣味型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

第8篇

关键词:美术;创新;实践;策略

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美术创作天分和热情。很多小孩子都很喜欢画画、制作,这是每个儿童阶段的人抒发自己情感最直接的途径。因此,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激发儿童积极参与、大胆创新的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的责任。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下几点感悟和体会。

一、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1.情境感知

教师在开课导入的环节中通过创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在多种情境下,对课程内容产兴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通过感知了解学习内容,依据内容明确学习任务。

2.问题引导

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一步一步发现新知识。因此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发现新知识,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层层深入去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

3.简练演示

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可能只需要3分钟,可是具体的技能掌握可能需要30分钟甚至更多。课堂范画演示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的教学方法。而现在我们往往忽视了范画的重要作用。

4.鼓励性评价

学生的成功源于学生的信心,学生信心的形成往往源于教师的鼓励,教师应多运用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多给学生制造一些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尤其是一些画画困难的学生,教师更应该耐心地鼓励他们,可以在课堂中适当放宽作业要求,及时发现学生细小的进步并进行表扬,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激发其内在的学习主动性。

二、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1.讨论探究

小学生对教师提出的任何问题总是都积极地、坦诚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时,还喜欢相互争论。根据这一特点,可在美术教学中适时提出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议论和争辩,以保持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比较分析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空间和素材,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选择有代表性(正反面)的画稿,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和经验介绍,帮助学生总结、探究表现方法,在评价中及时发现方法。

3.实践研究

选取重、难点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巩固、验证学习效果,落实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

4.自定标准

学生是有差异的,不能一味地要求他们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样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对提高也没有作用,应学会学习的方法。

第9篇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281-02

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实施素质教育,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课堂是实施这一理念的主要途径。那如何设计有效的教法和学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笔者觉得有效的数学课堂应有趣、循序渐进、操作真实可行。

一、有趣的课堂情境,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的特点是自控能力差,只有有趣的问题情境才能吸引他们的有效注意,才能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进入思考的过程。故善于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的问题是唤起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意识的前提。学生一旦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不仅教师能更好地实施数学课堂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迅速提高。

1.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数学情境的创设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数学现象源于生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使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问题。问题情境越贴进学生的生活,问题激活思维的过程就越好。例如:教学三年级“年、月、日”第二课时,课始笔者创设了一个情景,多媒体出示一个生活片断:“小明8岁,妈妈32岁,可妈妈和小明一样,只过了8个生日,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生活中没出现过这个问题,就可能性展开了讨论,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学生引入到二月这个特殊月份的研究中,使学生的心灵产生一种强烈要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

2.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富有童趣的故事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点燃探索的欲望,使学生带着问题,快乐、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时,教师播放了《曹冲称象》的录像,首先让学生由曹冲的故事唤醒沉睡的思维,接着提问:“曹冲用了什么方法解决了这个难题?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也可利用这个方法解决呢?”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当老师出示例1时,学生跃跃欲试,参与热情很高,这样的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急于用刚感悟到的方法,探索生活中的问题,哪怕这个方法还很朦胧。小学生对故事性的情节都会有很浓厚的探究欲望,这样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积极引导学生,做一名合格的“引路人”。

3.创设有趣的冲突情境,诱发探究欲望。在新知的引入或教学重难点处,创设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如教学“24时记时法”时,课始,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常在10时笔者们在做什么呢?谁能告诉老师?”学生纷纷举手,告诉笔者他们在做什么。上学期间在上课,休息日这时有看电视的,有到公园玩的等,但也有一些同学的答案是在睡觉。这样就出现了两种声音,争论很激烈,笔者暗暗高兴,分别让他们说理由,这样就引出了早上10时,与晚上10时,从而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怎么记时才能分清早上10时与晚上10时呢?巧设冲突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而展开,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创设循序渐进的数学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有力保障

数学教学只有认真找准学生认知发展和知识结构这两条线,才能建构起学生的知识体系,由浅到深,从模仿到自主创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化。

1.首先要研究知识本身的顺序。任何科学知识都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教材亦如此。新知识总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乌申斯基在论证系统性时说过,教学不按顺序进行,就会陷入混乱的境地。正如小学计算,只有掌握加法、减法的概念和判断,才能顺次掌握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和相应的判断推理过程;最后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小学教材中同样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掌握,也都是逐步推进的,学生的认知也是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概括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系统理顺教材中知识的顺序,掌握基础知识与拓展的度。

2.要认识到学生本身知识的顺序。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所以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不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很低的。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的《年、月、日》时,笔者设计了一道填空题:今天是1月9日,明天是( )月( )日时,却发现有好几个学生填的是2月1日。然后笔者又举处几个类似类型的问题,发现有好多同学对这个并不清楚。课后笔者对此进行反思,认为没有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虽然年、月、日在生活中经常出现,但它是比较抽象的时间单位,学生平时并不关注这些抽象的生活现象,对此其实毫无基础。所以对学生认知的基础的研究要尤为认真。只有充分考虑学生认知规律,才能让学生对每个知识点从感知―表象―概念进行认识与再创造。

三、创设操作真实可行的数学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要环节

动手操作是最易于激发学生思维和想象的一种活动。《数学课标准》中指出将由“关注学生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许多值得关注和反思的问题:其一,操作目标不明确;基二,操作形式化;基三,操作失控。要让操作真实可行,教师就要精心组织、鼓励、引导、调控,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合作、交流、思考,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发展思维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1.精心把握操作的时机。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但不是什么课什么时候都可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对每节课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在适当的时机,如所学的知识正好在认知的生长点、在应用的拓展处、在思维的冲突处,让学生动手实践,才能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达到知识的飞跃。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用6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正方形可以摆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直接让学生计算有点困难,这时让学生自己用小正方形摆一摆很有必要。学生在动手摆的基础上列式计算基本没有问题了。教学实践表明,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动手试验来发现一些数学规律和结论,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提供充足的操作空间。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因此,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不是无事可做,而是要更认真地去关注课堂动态: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是否足够;学生思考的程度如何;是否从操作中感悟到抽象的知识经验。真正体现教师的调控者角色。即操作的时间要依学生的需要而设计,而不是以老师的需要来确定。学生的自主操作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3.鼓励操作中进行合作交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亡。”“操作后的合作交流”就是这样的“养料”,它能有效地表达学生的这种需求。操作中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合作、交流,相互讨论,思维才会在碰撞创新,智慧才会在集体中生成。这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才会真正在课堂中落实。例如,笔者在教学一节数学活动课中,给同学们出了这样一道题目:“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它的长和宽可能分别是多少?”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纸摆一摆,讨论讨论,算一算。开始有的学生拿着纸片一味地摆试、计算,成功率不高,笔者鼓励他们多问,多交流,那些先成功的学生因着成功的喜悦,也很想和他人分享,交流气氛和谐而热烈,最后汇报结果非常好。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并没有进行太多的讲解,而是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达到了全班都掌握的理想效果。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智慧之花不断地绽放,远远超过了单纯地由教师传授的知识。我们要相信学生,相信他们的潜力是无限的,这种信任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更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参考文献:

[1]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

[2]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0.

[3]于静静.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生成的途径[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4]陈国莹.教学哲学、教学智慧与教师成长之辨析[J].高等函授学报,2009,(12).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