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2 09:42:52
导语:在合同流程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企业 合同管理 工作流程 风险因素 控制措施 权益 维护 分析
在企业的生产运营以及管理中,企业的合同管理是一项全过程的系统性管理行为,在进行企业合同的管理实施中,每一个管理环节中都存在有一定的管理风险因素,从而造成企业合同管理风险问题的存在和发生,这也是企业合同管理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而企业的合同管理作为企业日常运营管理中基础部分,对于企业的整体运营发展与管理等都存在着较大的作用和影响,因此,加强企业合同管理中风险问题与因素控制,保证企业合同管理的质量与效果,不仅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发展,同时对于企业运营管理中合法权益的维护实现等,都有积极作用和意义,也是实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企业合法权益维护的重要方法手段。下文将在对于企业合同管理流程分析基础上,结合企业合同管理的不同流程与环节,对于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与控制方法进行分析论述。
一、企业合同管理及其流程分析
在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中,企业合同管理是一项全过程的系统性管理工作行为,同时也是企业日常生产管理中基础性管理工作部分,在对于企业合同的管理实施中,由于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流程以及环节中都存在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就导致了企业合同管理过程问题发生比较容易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在进行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控制与避免中,可以从企业合同管理的流程入手,对于企业合同管理流程中各环节所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其问题进行分析,在掌握企业合同管理流程中各环节风险问题发生原因、条件的情况下,实现对于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控制和避免。通常情况下,结合企业合同管理的实际情况,企业的合同管理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即企业合同的编制管理阶段、企业合同的审核管理阶段、企业合同的签署管理阶段与企业合同的履行管理阶段等,不同的企业合同管理阶段又存在有不同的风险问题,根据企业合同管理的阶段划分情况,又可以将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风险问题划分为企业合同编制阶段的风险问题以及企业合同审核阶段的风险问题、企业签署阶段的风险问题、企业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问题等,对于企业合同不同管理阶段中风险问题的避免和控制,要以企业合同的不同管理阶段、环节为切入点,进行风险因素与条件的分析研究,以进行避免和控制。
二、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风险与控制
对于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风险问题与控制方法的分析,主要依据企业合同管理的流程划分情况,对于不同流程、环节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以实现风险控制的目的。
(一)企业合同编制阶段的风险问题与控制分析
在企业合同管理中,合同编制阶段,属于企业合同管理的最初阶段,通常情况下,这一阶段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主要包括企业合同编制中的策划风险以及调查风险、谈判风险、文本风险等风险问题。
其中,企业合同编制阶段中的策划风险,主要是指进行企业合同策划的目标与国家以及行业法律法规中对于企业的战略目标要求不相一致,从而导致企业合同编制阶段策划风险的存在,影响企业合同编制的质量效果。根据企业合同编制阶段中策划风险情况,在进行合同编制中策划风险问题的避免控制中,可以通过对于企业合同编制中的策划目标进行审核,在保证企业编制中的策划目标在相关法律以及法规的要求范围内的情况下,避免策划风险与问题的发生,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
其次,企业合同编制阶段中的调查风险,主要是指在进行企业合同编制调查中,对于被调查对象的资质信用等给予不正当、合理的评价,所造成的风险问题。针对企业合同编制中存在的这一风险问题与情况,在进行避免和控制中,可以通过对于准合同对象履约能力的严格审查以及对于准合同对象的商业信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等,进行严格审查,以实现对于拟签约对象的民事主体资格以及注册资本、资金运营、技术与质量保证能力、产品价格、市场信誉等的综合分析论证与评价,从而合理的进行合同对方的选择,实现对于合同编制中调查风险与问题的避免和控制。
再次,在企业合同编制阶段中所存在的谈判风险则是指企业合同编制过程中,对企业合同标的产品以及服务数量、质量、价格、酬金的确定,和进行支付的方式、履行期限与地点、方式、违约责任、承担方式、争议解决方法等一些核心内容与关键细节的疏忽,或者是不当让步等,所造成的企业权益受损的情况与问题。此外,企业合同编制中的谈判风险与问题还包括对于企业合同编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事项的忽略,所造成的风险问题,以及企业谈判策略泄密所造成的风险问题等,都是企业合同编制阶段中所存在的谈判风险与问题。根据企业合同编制中存在的谈判风险与问题的特征,在进行这类风险问题的控制避免中,可以通过进行素质结构合理的谈判团队的组建,并由经验丰富的业务以及技术、财会、审计、法律等专业人员组成谈判团队,在必要时候聘请外部专家参与到谈判团队中,提高谈判团队的综合素质结构与水平,在谈判过程中,及时对谈判的具体情况进行总结,以进行下一步谈判策略的确定,充分发挥团队人员的智慧,做好谈判过程中的保密工作,以避免企业合同编制中谈判风险与问题的发生。
最后,企业合同编制阶段中的文本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编制合同内容与条款不合理或者严密性缺乏、不完整、不明确等,所导致的风险问题,也或者是编制合同内容与条款违反相应法律法规所造成的风险与问题等,在进行这类风险问题的控制与避免中,应注意通过企业专业制定人员进行合同问题拟定,同时严格进行合同会审程序的执行,来实现风险问题发生的避免和控制。
(二)企业合同审核阶段的风险问题与控制分析
通常情况下,在企业合同的审核管理阶段中,存在的主要风险问题包括企业合同审核人员由于未能发现合同文本中的不当内容与条款,或者是即使发现了合同文本中的不当内容与条款,但是没有提出恰当的修改意见,以及企业合同起草人员没有对于合同审核人员的意见与建议进行充分考虑,导致企业合同文本中不当内容与条款没有被纠正等,所造成的风险问题与情况,都是企业合同审核阶段中所存在的风险问题。
针对上述企业合同审核中的风险问题,在进行避免与控制中可以通过提升合同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严格执行合同会审制度等方法,来进行避免和控制,进行企业合同审核过程中,企业合同承办部门应注意将起草的合同草案交给合同条款所涉及的其他专业部门与法律部门等,对于起草和通过的合同的经济性以及可行性、严密性、合法性等进行审核,并对于审核中发现的重大错误与遗漏、不当之处,提出修改意见,进行重新修改审核。
(三)企业合同签署阶段的风险问题与控制分析
在企业合同签署阶段所表现的风险问题主要有,超越权限签订合同所造成的风险问题;对于合同印章管理不当所造成的风险问题,比如,对于不符合管理程序的合同加盖合同印章等;签署后的合同被篡改所带来的风险问题;对于合同保管不当,泄密所导致的风险问题等。针对企业合同签署阶段的这些风险问题,需要通过严格对于合同签署各类权限划分,禁止超越权限签署合同,和建立相关的合同印章管理制度,严格对于合同印章的使用进行分类与编号管理等方面,进行风险问题的避免和控制。对于签署合同被篡改以及泄密问题,可以通过当面签署与在合同中加盖骑缝章、签订合同进行分类归档管理的方式进行避免和控制。
最后,在企业合同履行阶段中,还存在有履行风险以及变更转让风险、终止风险、处理纠纷风险等,各类风险问题,对于这些风险问题的避免,均需要通过加强制度管理与严格审核、检查程序等方式,进行避免,以维护企业的利益。
三、结束语
总之,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日常生产管理中基础工作部分,进行企业合同管理风险与控制的分析,有利于避免企业合同管理风险问题发生,提高企业合同管理水平,维护企业运营管理权益,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琳.试论如何加强企业合同的法制管理[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2(6)
[2]朱祖德.浅谈新时期企业合同内部管控的方法和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4)
[3]李雪飞.建立健全企业合同管理机制,促进现代建筑企业健康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1(11)
[4]穆修梅.试论企业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风险管理[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2(2)
【关键词】招标;项目管理;合同管理;流程;控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动发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实施条例》的实施,招投标市场逐渐的规范化、系统化,投标单位要想在当下社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平台下,顺利中标。必须自身要具备良好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当然,对合同的管理也是相当重要,必不可缺的。
项目管理公司对项目的招标及合同的管理和控制,也是很重要的。
1、招标管理
首先,需要委托有资质的招标机构办理招标事宜的项目的招标管理,项目管理方协助业主对招标活动进行协调和管理。
(1)确定招标方式,按有关招投标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项目情况,确定是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或者采用邀请招标方式;
(2)向当地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有关招标备案手续;
(3)提出招标计划, 确定投标人资格预审条件,确定标段划分, 对本项目工程招标,采购的潜在投标人/供货商进行市场调研;
(4)协助业主委托招标机构;
(5)审查招标机构的招标文件,代表业主监督招标机构的工作;
(6)审查招标机构的书面评标报告,协助业主选定潜在成功投标人;
(7)接收招标机构移交的招标采购各种必要的文件和资料;
(8)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提交招标情况的书面报告;
2、合同管理
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文件,具有合法性、严密性和严肃性。合同管理就是要在深刻理解招投标文件和和合同文本的前提下,以国家现行法律、法规为准则,严格按照合同条款的定义履行管理公司的职责. 如对于合同条款的理解产生异议,项目管理方组织,由业主、监理、承包商和供货商等单位参加,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决定,如不能达成一致,可请当地法律仲裁机构仲裁。组成合同的文件为:
(1)本合同协议书;
(2)中标通知书;
(3)本合同专用条款;
(4)本合同通用条款;
(5)标准、规范及有关技术文件;
(6)工程设计图纸;
(7)招标书及其附件;
(8)投标书及其附件;
(9)工程报价单或预算书;
(10)健康,环境、安全和计划;
(11)双方有关工程的洽商、变更等书面协议或文件视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2.1 合同管理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必须融合于整个工程项目管理中.要实现工程项目的目标,必须对全部项目及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项目的所有工程活动实施有效的合同管理。
2.2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合同管理:
(1)对合同的审查分析.从合同效力,完毕性,公平性,应变性等方面进行合同分析.合同审查完毕,对审查出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2)合同谈判,合同谈判可以解决招标文件和合同条款中的缺陷,漏洞,进一部明确合同双方的责、权、利。合同谈判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明确谈判目的,拟定谈判方案,重点谈判内容有: 工程内容和范围的确认,有关技术要求,技术规范和标准,合同价格,价格调整的约定,合同款的支付方式,工期和保修期的约定等;
(3)合同签订。通过合同双方的谈判,对新形成的合同条款达成一致意见,进入合同签订阶段,通过合同谈判,要形成合同最后文本。有时也可将合同谈判的结果的书面文件作为合同的补充文件,同时具备合同效力;
(4)对合同履行过程中进行有效管理,做好以下工作。
① 加强项目工期管理,按合同工期规定要求承包商开工前提出总工期计划,并审查批准,按照月(旬)进行实际检查,分析影响进度计划的因素,提出解决影响因素的具体措施,确认竣工工期的延误等;
② 加强项目质量管理,按合同规定的规范,规程和材料选型、监督、检验材料和施工质量,按合同规定程序验收工程质量;
③ 加强项目投资管理,严格按合同约定组织工程的阶段验收,签署工程付款凭证,对变更价款严格控制和确认,办理合同价款结算,对保险金进行管理,同时做好合同的有关资料收集和管理工作。
(5)做好合同外的工程变更管理, 严格按合同中规定的工程变更的程序处理工程变更, 根据双方确定的合同的索赔程序和违约处理程序,进行合同争议调解,认真处理索赔和合同违约事件。
合同管理的程序:业主的要求—项目管理机构—组织机构起草—组织机构起草—审查合同的合法性、审查合同专用条款—与中标人(承包商、监理、供货商)进行合同谈判—报送业主审定—协助业主签订各类合同—合同履行管理—分析合同偏离情况—能否补救—组织双方协商—受理索赔申请?—协商—报业主审定—执行索赔结果。
合同争议调解基本程序:合同争议发生—合同争议一方或双方向管理公司书面提交调解争议的申请—管理公司组织调查取证—管理公司组织双方协商和充分沟通—管理公司主持争议谈判,做出调解决定,用书面形式通知争议双—双方同意的前提下,合同争议解决—双方对决定不满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直接向法院—执行仲裁委员会的裁决或法院判决。
违约处理基本程序:违约事件发生—受损失一方向管理公司提出申诉报告—管理公司调查、分析、确认违约性质,并用书面文件通知违约方—管理公司评估违约方给对方造成的费用增加或工期延误—与双方协商处理意见—协商一致,管理公司签发相应文件—协商不一致,管理公司依据合同约定妥善处理。
费用索赔管理基本程序:【YES的情况下】承包商:报现场变更申请单附变更费用计算书,及变更依据,如:设计变更、工程洽商、图纸会审记录、招标图与施工图比照的复印件—报管理公司—管理公司审核:Yes由业主代表签字认可的设计变更—监理公司审核:总监理工程师会同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工程量及费用组成—管理公司:控制经理会同专业工程师审核工程量及费用组成,并与监理和业主沟通,确认增加费用数额,并经项目经理同意—业主:审核管理公司的审核结果,签署审批意见,并回复给管理公司—管理公司:将审核意见回复给监理公司和施工单位。
配送步骤:第一步,商家在规定的时间点(随市场而定,每一段时间一批配送员返回接收地)送到接收地点。第二步,接收员把外卖分配到负责各自区域的配送员手里。第三步,配送员收到货物,按一定顺序摆放,然后从餐盒上获取到的信息(如顾客联系方式、地址、餐厅名、日期、食物名、商家号码)反馈到“我能的”订单系统中,让顾客可以更方便了解所订外卖的具置,减少顾客的焦虑感。第四步,配送员在到达目的地一分钟前给顾客打电话,顾客接收外卖。第五步,顾客付钱给配送员,配送员将钱款全部交由负责人,经财务计算后,把钱由平台到商家,若顾客对我们的服务或外卖有疑问,那配送员把信息反馈给公司,再由公司把信息反馈给商家。
二、管理信息系统
为了实现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设计了一个订单管理信息系统。针对不同用户使用系统权限不同,本公司属于系统管理员,通过数据库操作实现对订单、员工、商家和客户进行査询、搜索、增加、修改、删除;且这个管理信息系统只针对比较普通的应用功能进行介绍,适合大部分商家的基础应用;另外对于一般订单客户来说,不仅可查看自己的订单信息,还可实时追踪订单的具置,大大满足客户等待期间的需求。
(一)系统设计
这个系统适用于卖家对订单实现基础信息管理。以下将会具体对系统中各模块的功能和应用流程进行分析和设计。在需求分析一节中将会介绍系统用户对系统的要求,在系统功能描述一节中将会对订单系统的功能进行介绍;在功能模块划分一节中将对功能模块详细划分,对系统中各模块的整体划分有个更加清晰地思路,下面具体介绍各部分内容。
需求分析
因为各个商家对顾客订单信息的要求未必相同,所以项目重点不仅是要调研具体显示订单的哪些确定信息,而且要增加相应的功能模块,使用户更加方便、快捷、安全的使用本系统。系统主要包括管理员、商家、客户对功能的需求。管理员不仅可以看到每一商家的订单信息,还可看到客户订单的信息,并可对其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查询操作;商家只能看到客户在本店内的订单,并可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查询操作;客户可查看自己的餐品在哪个货箱里,并实时跟踪确定餐品到达哪里,同时对订单信息进行修改、删除操作。
(1) 顾客订单信息管理:对商家的顾客订单信息进行管理。
(2) 员工信息管理:对本公司的员工信息进行管理。
系统功能描述
通过上面需求分析,在本节中将对系统各模块的功能进行描述,系统功能包括系统首页模块、查询模块、订单信息管理模块、员工信息管理模块4部分。下面对各部分的功能进行描述。
(1) 系统首页模块
在系统首页模块中包括多个小的功能模块,这些模块有:用户登录模块、订单信息搜索模块、显示订单详情模块。此时用户分为3类:管理员、商家、客户,不同用户登陆界面显示信息、操作内容是不一样的。
(2) 查询模块
在系统首页中有一个查询模块,首页中的模块不需要登录即可使用,在订单信息管理模块中还有一个查询模块,此模块需要登录才可使用,主要用于查询要修改或删除的用户信息。
(3) 订单信息管理模块
订单信息管理模块在登录后才可进行操作。订单信息管理模块分为:订单信息的录人、订单信息的修改和订单信息的删除三个部分,下面具体介绍各部分内容。
订单信息的录人:在此可录人订单的订单号、订单日期、客户、客户地址、价格、数量、付款方式、送餐人的信息,录人信息时订单编号自动加1,减轻信息录人人员的工作,也避免错误发生。数据提交时若订单号与数据库中记录有重复,则不能完成数据提交。
订单信息的修改:使用查询模块将订单信息查找显示出来,然后对此信息进行修改操作,但订单号信息不允许修改。
订单信息的删除:使用查询模块将订单信息查找显示出来.然后对此信息进行删除操作,删除前判断是否删除。
(4) 员工信息管理模块
员工信息管理模块与订单信息管理模块功能基本类似,显示员工信息,对其进行增删改查操作。
(5) 商家信息管理模块
与订单、员工信息管理模块功能基本类似,显示商家信息,对其进行增删改查操作。
功能模块划分
在了解了系统的需求分析和功能描述后,可以将订单管理系统划分为4个模块,划分结果如下。
(1) 系统首页模块:显示订单信息,应用搜索引擎搜索订单信息并可在此登录。
(2) 查询模块:查询订单信息。
(3) 订单信息管理模块:查看、增加、修改、删除订单信息。
(4) 员工信息管理模块:查看、增加、修改、删除订单信息。
(5) 商家信息管理模块:查看、增加、修改、删除订单信息。(二)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使用的是SQLSerVe:r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安装的位置为本机,数据库名称为order。下面将介绍数据库分析和设计、数据表的创建、数据表关系图和创建存储过程的内容。
数据库分析和设计
本节将根据上节中系统功能的设计分析,创建各数据表的实体E-R关系图,它是数据库设计非常重要的一步,下面用E-R图的形式表示出各实体的属性。(见表1、表2)
订单的实体具有订单号、订单日期、客户、客户地址、价格、数量、付款方式、送餐人的属性,E-R图如图1所示。
系统界面展示
⑴首页
在首页里,显示订单信息,应用搜索引擎搜索订单信息并可在此登录。另外可先选择个人身份,根据选择的不同身份系统自动识别进人不同的页面。
(2) 登录后,管理员对信息操作
管理员不仅可以看到每一商家的订单信息,还可看到客户订单的信息,并可对其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查询操作。
(3) 登录后,商家操作订单管理信息系统
商家只能看到客户在本店内的订单,并可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查询操作。
(4) 登录后,客户可查看自己的餐品在哪个货箱里,并实时跟踪确定餐品到达哪里,同时对订单信息进行修改、删除操作。
(5) 登录后,商家对客户进行操作
商家对客户下单时间、地点、餐品来确定是否确认订单,随后更改系统为“您的订单已确认”,当订单配送后更改系统为“您的订单已送出”,最后再由客户确认餐品已收到,并对商家餐品、配送服务做出评价。
若客户要求退単,必须电话确认,并由商家在系统里确认该订单已取消。
一、产能建设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背景与原则
(一)产能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研制背景。延长油田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勘探开发,已建立多个采油厂,管辖着多种类型的油气藏,勘探开发调整范围广,资源分布范围大,注水、采油调整模式多,为增加储量动用和控制程度,弥补产量递减、完善注采关系、挖掘剩余油潜力,每年部署实施整体产能建设方案几百个,钻新井及侧钻井几千口,钻井及投产投资大,主管部门及采油单位不能及时掌握新井运行及投产情况。面对如此情况,建立一套面向延长油田有限公司的产能建设管理系统,将对油田公司产能建设管理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产能建设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原则。信息管理系统设计都应遵循准确、及时、适量、经济的原则,未达到这一要求,产能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有明确的目的性。产能管理信息管理系统是为产能建设提供信息服务的。它的设计首先必须要明确服务对象的范围、性质及所需信息的数量、质量、时间等方面的要求。
2、要保持系统的完整性、统一性。完整性,根据信息加工需要,必须具备的环节不能缺少,同时要保证各环节的正常运转和相互联系;统一性,就是要求整个信息系统的工作要统一,要制度化。
3、保证一定可靠性。产能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可靠性,集中表现在所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适用性。
4、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主要目的是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此,下属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使用者应当具有相对比较大的权限,保证其行使职能的相对独立性,避免上级公司的过多干预。
5、有一定的适应性、灵活性。社会和经济形势千变万化,现代产能建设管理要求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6、具有经济性。所谓经济性原则,就是不但要考虑所提能建设信息的准确性、适用性、及时性,而且要考虑获取、加工和输送这些信息的费用或成本。
产能建设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从总的方面说,产能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就是要从如何满足产能建设需要出发,不断使上述原则达到统一的过程。
二、产能建设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目标
《延长油田产能建设管理系统》立足于延长油田现有的勘探开发管理现状,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分析优化产能建设方案,对产能建设方案新井的执行情况、新井日度生产信息、月度动态变化信息、新井生产情况进行及时监控,为科学高效部署新井提供指导。
(一)产能建设方案优化系统。年度内各单位编制的产能建设方案根据单井预测产能、进尺、单井投资、油价情况等指标对方案进行优化,为单位开发主管部门审批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二)产能建设方案运行动态。主要对已审批实施方案运行情况进行监控,统计钻井实施运行进度,对比运行实施与方案设计差距,评价方案执行情况,及时调整方案结构,确保产能建设方案规范执行。
(三)新井投产分类汇总系统。主要是实时提供新井的投产情况,包括投产的层位、生产情况、投产方式(射孔、压裂)等信息,提供各种分类方式的新井日度、月度生产数据。
(四)新井投产效果分析系统。主要是通过新井投产效果与设计对比、与周边老井对比、与同类型新井等方式评价不同分类方式的新井效果,预警低效油井,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新井动态监测方向,为采取调整措施提供依据。
(五)产能建设评价系统。主要是对新老区产能建设区块的调整效果进行跟踪评价,分析新井的投产效果及单元稳产基础的变化情况、油藏开发效果的改善状况,为完成方案设计目标奠定基础。
(六)文档管理系统。系统提能建设方案需要的曲线、基础图件、文档上传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区块调整方案、油藏剖面图、开发井位图、区块开发现状表、区块阶段对比表等。
三、产能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研制流程和内容
(一)产能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研制流程。产能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研制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产能建设业务的需求调研分析;二是产能建设数据库建库技术研究及管理工具软件研制;三是产能建设管理系统的研制;四是产能建设系统信息查询及报表软件研制。
(二)产能建设管理系统研制基本内容
1、产能建设方案的维护及审批。(1)产能建设方案维护,主要是对各采油厂产能方案设计进行维护管理,维护信息包括注水区和非注水区。注水区包括基础地质参数的维护、开发现状的维护、注水区开发现状的维护等信息,非注水区包括基础地质参数的维护、开发现状的维护等信息;以及对产能建设方案相关文档进行的维护管理;(2)产能建设方案提交,主要是采油厂将维护好的产能方案提交给厂领导进行审批;(3)产能建设方案上报,主要是各采油厂领导对采油厂提交上来的产能方案设计进行优化筛选,并对方案设计中各种信息、文档资料进行审核上报处理;(4)产能建设方案审批,主要是开发部对各采油厂上报来的产能方案设计进行优化筛选,并对方案设计中各种信息、文档资料进行审核操作。
2、新井设计方案的维护及审批。(1)新井设计方案维护,主要是各采油厂根据开发部门审批通过、下发的产能方案设计,对各方案区块新井进行设计(内容涵盖:井别、井深、油层厚度、油藏埋深、油藏厚度等信息),并汇总新井设计相关的文档资料,上报领导进行审批;(2)新井设计方案提交,主要是各采油厂,将维护好的新井设计方案提交给采油厂领导进行审批;(3)新井设计方案上报,主要是各采油厂领导对采油厂提交上来的新井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筛选,并对新井设计中各种信息、文档资料进行审核上报处理;(4)新井设计方案审批,主要由开发部根据各采油厂上报的新井设计及每口井相关设计信息、文档资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新井设计方案便会自动下发到采油厂,进入新井投产实施阶段。
3、新井基础数据的维护。主要对新井相关的基础数据进行维护,包括新井油层钻遇维护、新井完钻情况维护、新井投产情况维护以及新老井单井信息维护等。
(三)产能建设管理系统信息查询及报表软件研制。利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实现产能建设的相关信息查询、报表自动生成和相关图形的自动生成与显示。(1)方案效果查询,主要包括历年方案效果和当年方案效果两大部分,历年方案效果主要查询今年以前的各种方案效果信息,比如总井数、投产量等信息,当年方案效果主要查询今年的方案信息;(2)新建产能完成情况,主要分析老区井网完善、老区扩边、新区开发、水平井等新建产能部署、完成以及预测情况;(3)新井完钻投产情况,主要是统计新井的部署以及实际生产情况。新井部署主要包括新井完钻层位、设计进尺、井数、平均单井预测日产量、平均单井预测生产天数、预测含水等信息;(4)每日动态,主要展示当天实施进度,包括每口井的目前井深、当日进尺等信息;(5)进度查询,主要查询一段时间内某单位实施进度,包括各区块各井的开钻完钻日期、设计井深、完钻井深和今日井深等信息;(6)完钻查询,主要查询某一段时间内新井完钻情况,包括各区块各井的完钻日期、完钻井深和完井日期等信息;(7)钻遇对比,主要对比分析新井设计钻遇油层情况和实际钻遇油层情况;(8)投产效果,主要查询某月各区块井投产效果统计信息,包括投产时间、射孔井段、投产方式、工作制度、日产油量等信息。
四、产能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结构及安装
(一)数据库结构设计框架。由于油田开发的复杂性,各单位在原先总公司的基础上对数据库结构进行了一定的扩充,在软件开发时,如果针对不同的结构编写不同的软件,将造成软件开发的难度和维护的复杂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了“中间数据库”技术,该层是面向软件开发的数据库结构,该结构具有通用性,不依赖于实际的数据库结构。在部署应用时,只针对实际的结构建立映射关系,而软件不需要改动,增加了软件的通用性、适用性和健壮性。在建立数据库映射关系时,要考虑效率的问题,有些表可以建视图或同义词,有些表需要建立实际的表,并将数据导到中间层的项目应用库。中间层数据库(项目应用数据库)包括:系统需要部署用于方案的文档、表格、图件、查询管理的文档库数据库、部署平台管理的平台数据库和部署产能建设系统应用项目库以及负责方案审批的工作流数据库。
(二)系统结构内容。整个系统为B/S模式,支持在线安装。整个系统从业务需求方面讲,总共分为产能建设方案维护、新井设计方案维护、权限管理、报表汇总统计等四大部分。
产能建设管理系统的主要模块包括:(1)产能方案的维护:产能建设方案文档维护、产能建设方案基础数据维护;(2)产能方案的审批:产能方案提交、产能方案上报、产能方案审批;(3)新井设计的维护:新井设计方案文档维护、新井设计基础数据维护、油层钻遇维护、新井完钻维护、新井投产维护、新老井单井信息维护;(4)新井设计的审批:新井设计提交、新井设计上报、新井设计审批;(5)报表统计:方案效果查询、新建产能完成情况、新井完钻投产情况、每日动态、完钻查询、进度查询、钻遇对比、油层钻遇、投产效果;(6)权限管理:用户信息管理、模块管理、角色管理、组织机构管理。
(三)系统安装部署方案。平台采用微软最新的智能客户端技术,主要有以下特点:(1)无接触部署:安装时只要将一个主程序文件下载到本地,直接运行即可,无须改变注册表或共享的系统组件,其他应用组件将在第一次运行时自动下载;(2)自动更新:只需将新版本的程序在服务器上,由客户端自动发现最新版本的程序和应用组件,并自动下载、更新;(3)离线运用:允许脱离服务器时,利用本地的客户端程序、应用组件进行工作;(4)动态加载应用组件:应用组件升级时,将新版的应用组件部署到服务器上,客户端应用程序将自动发现并加载该应用组件。
五、结语
【关键词】主流企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显著区别之一在于:高职的实践性定位。这一定位凸显了在高职教育中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而高职实践性教学的研究,是我国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普遍性的难题,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各行业内部的中专院校或子弟学校升格而来,实习工作原来由所属企业或部门统管,脱离了行业管理体制之后,高职院校的实习质量、时间、资金和安全等方面都难以保证,造成了实习质量的下滑,极大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为此国内外对此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北美CO―OP(Cooperative Education)教育体系。美国职业协会发表的《CO―OP教育宣言》中指出:该教育是一种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能获得一定报酬的工作实际,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进一步分析和思考。这种教育体系和模式,可以做到“学中做,做中学”的高度统一,为学生积累厚实的准职业资源,有效提升学生就业率,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创造办学效益,也为企业节约了人力成本,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了人才储备,并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有利于企业赢得政府的支持。[1]
德国双元制高职教育是以职业需求为核心,以职业活动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课程内容涉及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面广、深浅适度、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所有的课程都始终是围绕实践活动从泛到精、由浅入深展开的。课程的选择都是经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业内专家综合编排的,更注重直接性的职业经验。双元制教学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之得到了确切保证。
加拿大提出了高职教育三方伙伴关系顶岗实习模式,三方即学生、专业的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和用人单位。在这种合作关系中,顶岗实习的时间至少占学生整个学习时间的30%;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下设的专门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对每个实习岗位进行认可;顶岗实习的学生直接从事生产劳动而不仅仅是观摩学习,并在工作中得到报酬;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由企业评估和管理,并受顶岗实习教育管理机构监督,确保学生的实习环境和实习质量。[2]
澳大利亚VET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澳大利亚以国家行为的VET对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包括:国家资格体系、国家培训质量保证体系和培训包。三者分别从结果控制、过程控制和培训实施等角度,统一国家职业教育标准、贯通教育与职业,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建立起以行业为主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深度培养企业行业所学的合格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3]
《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健全弹性学习制度,完善学分制,方便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
2 当前轨道类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困境分析
2.1 实习实训与企业生产之间的矛盾
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客观上要求最好为学生创造真实的生产环境,进入企业实习实训是最理想的选择。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必然对企业的运输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埋下一些不安全隐患因素。很多企业单纯追求效益和效率,不太注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和培养,不大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实训,重者甚至影响校企合作关系。
2.2 实习实训的安全管理问题
人身安全是生产安全中的头等大事。由于学生不是企业员工,无法严格按照员工的考核标准对其进行有效经济制裁和其它处罚,所以人身安全问题是困扰企业管理实习学生的一个难题。另外,由于企业往往远离学校,作为学校方,由于师资和经费的紧张,也难以按照企业的要求,派驻老师进入企业监督管理学生实习工作,致使学生实习管理存在“真空”。
2.3 实习实训的考核评价问题
由于校企双方管理的缺陷,学生的实习质量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教师和企业专家由于各自工作的性质,按照以往的实习管理模式,不能做到随时指导学生实践,无法随时监督管理学生,对实习的全过程考核流于形式,造成实习质量不高。
3 面向主流企业典型岗位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工学交替,分层次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
以基于主流轨道交通企业典型工作岗位(行车值班员、调度员)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教育理念为指导,在企业的指导下,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的研讨、设计,拟采用加拿大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分阶段、分层次的体制来进行研究,旨在提高高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岗位竞争力。
3.1 实习单位定位选择主流企业
高职院校的生命力旺盛表现在其就业率,为提高学生就业率,缩短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标准之间的差距,学校在选择实习单位的时候,就必须根据就业的专业对口单位,以及所辐射的地区经济区域,有选择性地确定一到两家校企合作的主流轨道交通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政府的指导下,建立校企双元立交实践教学管理机制,重点培养合作关系,互帮互助,打造行业企业战略联盟。
关键词 流程管理 精益化
一、引言
近两年来,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在下大力气开展精益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和管理提升活动。北方电子研究院在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号召下,将精益化生产、精细化管理放在了与当期科研生产任务同等的高度,本文浅谈一些对流程管理精益化思维的见解。
流程不畅或混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流程管理就好比中医上的梳理脉络,以使得企业更好地发展。但是流程管理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难就难在如何有效地执行下去。经常有许多好的流程管理模式都是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情况,最终不得不中止下来,或者是起不到预期的效果。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常常有两点:一是企业管理者具备流程管理的理论知识,但不具备应用知识的能力。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空有理论而不能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和纸上谈兵没有区别;二是企业管理者缺乏流程管理在企业中运用的经验和技能。流程管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它是在不同企业、不同环境中提取出来的一套指导思路,是普遍意义上的存在。
二、正确理解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它确实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但是为什么流程管理会给企业带来效益,怎样带来效益,有些员工还搞不清楚。搞不清楚流程管理的运行就会遇到障碍,很难实施下去。要看到这个流程本质,也就是为什么要存在这个流程。例如,“合同评审流程”的本质是为企业规避风险,创造价值,为公司带来竞争优势。看到了这个本质,相信员工就明白了该流程存在的意义。合同中的一个条款、一个数字的偏差,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员工明白了这个,流程执行起来就会更加顺畅,也更有效果。抓住了本质,应该再去抓流程管理的重点,如职能跨度大、参与人数多、发生频率高的流程值得管理。职能跨度大和参与人数多是一个如何衔接的过程,当然值得管理;发生频率高,说明流程越重要,也需要管理。
三、流程规划
流程规划是流程管理的起步阶段。无论哪个企业,流程管理的开始都是先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制定符合企业需要的流程管理模式。流程规划,就是为企业量身定做出一套管理模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流程规划需要具备良好的全局视角,既然流程管理贯穿企业运营的始终,那么就要求制定流程的管理人员要看得全面,掌握企业各个环节的管理特点,找出这些环节的交叉点,从而把这些环节关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流程管理体系。
四、流程梳理
流程梳理是指企业内尚未固化的隐形流程显性化,或对描述不完成、不清晰、与实际运作不符而影响规范化管理的现有流程进行分析、清理与确认的过程,目的是为流程建立方法和规则。流程梳理不是为了梳理而梳理,而是流程得以高效执行的保障,但是不是说什么事情都需要梳理。流程梳理带有目的性,必须清楚目的何在,而不是看到没有就要梳理。有些企业管理人员一味追求让流程文件化,以为这样就是流程梳理,殊不知刻意追求流程的文件化,会演变成有些环节可能不是流程的问题,而是流程执行过程的保障问题。再就是流程的执行,执行力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定义。执行力是贯穿企业运作始终的一个最强劲的动力。执行力的前提与关键在于企业是否采取流程化的运作模式。执行力的关键在流程而不是人。如果执行力靠人的喜好或心情来运作的话,肯定会出问题。执行力必须要形成一种流程,一种程式化,具有一定的触发条件,当满足此触发条件,流程就会启动。当执行力以一种流程化的方式体现出来时,员工也会因此减少情绪化的波动,从而更能提高工作效率。
五、流程检查
流程检查就是要建立一套监督机制来监督和评估流程实施效果。流程检查很有必要,任何一种制度都需要相应的监督和考核,没有检查就没有竞争力。流程检查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检查是发现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的环节,为前面流程执行提供有力的保证,为后面流程的优化提供充分的依据。找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如果一个企业管理流程失去了检查这一环节,则这套流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企业也就不会具备竞争力。流程检查固然重要,但也要把握一个尺度。检查是为了找出不足,加以改进,而不是为了检查而检查。否则,不但耗时耗力,也可能影响各环节之间有效的沟通。流程检查要看检查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如果花费较小的检查成本能够带来较大的收益,则可以检查。
六、流程优化
流程优化是流程管理生存之本,流程优化是一种流程升级。当流程被找出问题后就要进行调整,修补流程的不足和漏洞,使得流程不断升级,逐步适应企业的发展,形成企业发展的有效保障。国内一些企业管理者给出的流程优化六步法值得学习,即立项、现状流程分析及诊断、目标流程及配套方案设计、方案设计与开发、新旧流程切换、项目关闭这六个步骤。六步法有效划分了流程优化阶段,是将流程优化繁多的步骤加以概括和提炼,找出共同概念,概括出来的方法,可以为企业管理者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七、流程管理的长效机制
流程是一种企业文化。任何一个企业都要有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精神面貌的体现,是一种经营理念,是一种无形的企业资产。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帮助企业战胜困难,也是企业立足的精神之本。企业文化可以将员工们紧紧地团结起来,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使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为企业完成既定目标提供巨大的动力。流程也可以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使广大员工认同。流程只有被员工认同,才能顺利地实施。如果流程得不到员工的认同,员工一定是被迫、不情愿地接受流程管理工作。如果大部分员工都不认同流程文化,就会引起共振,让流程管理工作推行不下去。
八、流程团队管理
在企业中,流程执行的各个环节可能涉及诸多部门,如何为各部门协作搭建一个平台,也是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问题。大多数的流程都是由于部门之间的沟通存在信息传达的失误,而沟通不畅,不能得以施行。出了问题,部门之间相互扯皮、指责的事情屡有发生。这时,流程团队的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流程管理部门的核心工作应该先是建立以流程为主线的管理体系,推动管理体系有效运作。其次,执行流程监控和流程优化工作,包括建立和完善流程优化方法论,负责公司流程再造项目的推动管理、流程优化项目的需求受理,负责项目的业务需求分析、流程优化项目组建、流程优化项目的管理,组织流程优化项目效果评估及宣传,领导参与到部分重要的流程优化项目中。
九、结语
关键词:流程表单;流程颗粒度;规范化;模板化;流程绩效指标
流程表单、质量记录、管理表格、管理痕迹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1.概念定义在流程梳理和优化的过程中,会经常接触到一些词语,如流程表单、质量记录、管理表格和管理痕迹。要弄清这4种管理记录之间的关系,先要了解它们的定义和范围。(1)流程表单,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根据要求和规定预先设定的格式,用来记录或备忘经营行为的文字或数据的管理记录,一般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流转的表格、计划、报告或请示、合同等。(2)质量记录,是“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质量记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对质量体系要素运行状态和运行结果的记载,称为质量体系记录;一种是对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状态和结果的记载,是产品质量记录。(3)管理表格,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使用的单据和表格。(4)管理痕迹,包括纸质实物和电子虚拟印迹两大块,涵盖企业生产运营中保留下来的文字、图片、实物、电子档案等资料。2.流程表单、质量记录、管理表格、管理痕迹的关系这4种管理记录之间并没有非此即彼那么泾渭分明的界限,在不同的管理方法或体系中有不同呈现状态,自然也就有了不同的称谓。比如,在生产经营中经常用到的《质量验收单》,在4种管理方法中有不同的归属,但本质上还是这张表单。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四种管理记录之间又不是完全一致的,业务涉及的范围,从大到小依次是管理痕迹、流程表单、管理表格、质量记录。之所以这样排列,是因为管理痕迹除文字文档外,还应包括图片、视频等内容;流程表单放在管理表格的前面,是因为其不但包括正常的管理表格,还包括计划、报告和请示、合同等;质量记录仅限于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定义,所以放在最后。流程表单是流程颗粒度重要的判定依据在流程梳理过程中,会遇到一个两难的问题:如果把所有的判断、分叉、YesNo、突况都写进流程图,这个流程图就会很冗长烦琐。而如果所有判断、分叉、YesNo、突况都不写,或一笔带过,只描述最正常的情况,那么,用这个流程图指导实际工作时就打了很大的折扣。把流程图梳理到什么样的颗粒度才合适,就有了不同的标准。虽然这些标准看起来都没有问题,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却发现执行起来较难,不好把握。在实际流程梳理过程摸索中发现,这些流程颗粒度标准可以通过流程表单进行判定。在判定一个流程(或子流程)是否完整时,一定会用到流程的六要素:输入、活动、活动相互作用、输出、顾客、价值(见下图)。而在这个六要素中,信息是贯穿始终的,这就是信息流。无论输入的资源包含什么,其中一定存在信息,在输出结果中也会有信息的存在。这个信息的表现形式就是流程表单,而且这个表单一定是跨部门或跨岗位流转的表单。由此可将流程颗粒度标准定义为:至少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跨部门、或跨岗位流转流程表单,或者说一个标准的流程图中,至少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跨部门或跨岗位的流程表单。因为一个完整的流程图一定包括动作流、信息流,流程表单则作为信息流转的必要载体,是相生相随的。
流程表单的规范化和模板化能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花费大量精力建立了厚厚的流程手册,而怎样才能使流程手册落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流程表单模板化。“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IT化”,是从流程设计到流程执行落地的发展趋势。王玉荣等认为:“表单模板的设计体现了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中对模板化的论述是:“各流程管理部门、合理化管理部门,要善于引导各类已经优化的、已经证实行之有效的工作模板化。清晰流程,重复运行的流程,工作一定要模板化。一项工作达到同样绩效,少用工,又少用时间,这才说明管理进步了。我们认为,抓住主要的模板建设,又使相关的模板的流程连结起来,才会使IT成为现实。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加强建设。”1.通过表单模板化体现管理者思路,提高工作效率每一张表单的制定过程本身,就体现了对流程的理解和对过往经验的总结。一个高水准的表单设计者,完全可用直观的图形或简洁的文字,将流程制度执行中的关键节点以表单的方式予以体现,它仅是流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由于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经历,对同一文字要求会存在理解程度上的差异,因此,怎样保障制度流程能够按照设计者的初衷在实施过程中不走样,这就要流程表单的设计者与流程的设计者在理解上完全一致,而且通过表单模板体现出来。表单模板化至少有5个方面的好处:一是有利于通过图表等形式,将各种管理要素简明扼要地呈现出来;二是有利于让管理者和执行者对各自分管的工作事项、实现的工作目标、采取的方法措施做到心中有数、按图索骥;三是有利于规范管理者、执行者的管理、执行行为,杜绝和减少管理、执行上的随意化、无序化和盲目化;四是有利于管理者实施动态控管,随时掌握每一项工作在不同节点的进展情况,直接作出处置决策,让管理更加高效、执行更加有力;五是有利于将好的工作经验加以固化、推广和延续。2.在表单模板设计中可融入对业务的操作指导很多企业有大量的工作流,其表单模板设计往往是在申请内容后面留出空格,然后,由审批人对应相应空格填写。这样不仅申请人迷茫,审批人估计也需要多次查阅制度说明。如果在表单模板的设计中就考虑将流程的检查要求、专业知识融入表单模板中,直接呈现在员工面前,就能使员工在使用时直接对照说明和注意事项,一次性地把工作做好,不但减少了员工的反复,减少了抱怨,而且能够减少填表人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下表是某企业合同审批表单模板的部分示例。从表中可见,合同审批人不再是笼统地签字,而是要对照审核要求进行细致的检查。合同审批表单模板的示例(部分)3.流程表单的规范化是流程信息化基础和保障流程信息化绝不是简单地采用一套流程管理软件就可以实现的,必须要有一套完整、准确、细化的基础数据做支撑。这些基础数据的来源就是流程表单,也就是流程表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日常在做管理表格时,都是遵照信息要素完整并不冗余原则、易浏览查询原则和表单索引、关联信息清晰原则,以及表单填写责任人明确等原则来规范表格的制作。实际上这些原则同样适用于对基础数据的要求。现在管理软件开发方面,“表格编程”技术渐进入了一个方兴未艾的新阶段。由于“表格编程”技术强调的是业务对象及业务间的逻辑,而不像“代码编程”那样,注重的是关系型数据库技术,因此,这就彻底地扭转了编程技术上的难度和等级,更适合管理领域的应用。这也再次证明,表单在流程信息化中的关键作用。
流程表单能为流程绩效指标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支撑
流程绩效指标是跟踪、评价、改进的前提和关键,而流程表单无疑是流程绩效指标数据重要的来源之一,且从3个层面上为流程绩效指标提供数据支撑。1.从部门输入、输出流程表单方面进行上下游接口部门的评价流程管理与职能管理最大的区别,就是弱化了部门的概念,实现了企业无形和有形资源的跨部门无障碍流通。但企业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又不可能避开部门、仅说流程,因为流程的执行还是要靠部门来落实的。因此,要将将部门和流程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保证企业资源和信息能在部门间最佳流转,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而企业信息在部门间流通的载体就是流程表单。假如以部门为最小流转单元,下游部门就是上游部门的客户,输入流程表单的质量高低,就是对上游部门服务质量好坏的体现。将输入表单通过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等关键点,构建起流程执行监控指标,从而实现了下游部门对上游部门流程服务质量的评价。2.通过结构化的流程表单数据分析,建立流程绩效的过程监控类指标流程绩效指标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过程监控类指标(ProcessPerformanceIndication,PPI),如高速路上的测速设备;二是结果导向类指标(KeyPerformanceIndi-cators,KPI),如交叉路口的红绿灯。KPI作为一种绩效管理方法,已为大家很熟悉了,而PPI指标的获取很大程度上就要依靠结构化的流程表单数据了。结构化数据就是存储在数据库里,可用二维表结构来逻辑表达实现的数据。当结构化的流程数据大量积累沉淀后,通过特定的算法或模型,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揭示数据当中隐藏的历史规律,进而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就能产生“啤酒和尿布”等大数据挖掘、实现精准营销的故事。3.流程表单本身的数据也能为KPI提供数据支持KPI是通过对企业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而可量化是KPI的重要特征之一。但量化是什么呢?流程表单中的数据,就是KPI量化数据的重要来源。从前面的分析中可知,流程表单就是企业生产运营中的管理表格和记录。从这点来讲,企业对基础数据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的要求。是完全适用于流程表单数据要求的。否则,KPI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综上所述,流程表单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如流程一样,“本来就在那里,只是没有受到相应的尊重和了解”,但它又是伴随流程管理的兴起而已全新的面目呈现,具有自己特有的功能和效用。它同样是企业基础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流程能够有效执行的基础和保障,是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石和支撑。
作者:安志伟 单位:许昌富思特烟机配件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玉荣,葛新红.流程革命2.0:让战略落地的流程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刘新华.流程型组织:21世纪的组织管理新模式[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3.
[3]陈立云,金国华.跟我们做流程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汽车区域营销流程管理;绩效考核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带动了消费,汽车已成为常见的交通工具,而且私家车越来越多。汽车公司数量骤增,各种品牌各种类型的车充斥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必须采取正确新颖的营销策略,做好营销工作,同时为提升销售人员的积极性,有必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作为营销管理的重要手段,绩效考核对公司内部管理机制的运转有很大影响。为增加销售利润,需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同时加强流程管理。
一 汽车区域营销流程管理
汽车营销,指的是汽车公司以汽车为交换品,为满足市场需求以获得企业效益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从当前汽车市场的销售状况看,许多公司都存在有营销上的缺陷,如营销模式落后、售后服务较差等。消费者从考虑买车到付款买车往往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要对汽车的性能。市场状况、价格以及其他参数做综合考虑。营销人员必须顺着大多数消费者的导向,多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以获得更大的消费市场。
汽车营销流程管理,是对汽车销售活动总过程的分解, 采取合理科学的方法,通过加强对各个模块的管理,提高营销活动的水平,同时调整改进营销方式,增加汽车公司的竞争力。营销流程管理的关键在于工作流程,①首先是新产品实现流程,包括发现、研究以及成功制造等各种活动,既要尽快完成预定目标,同时质量也需得到保证。对汽车行业而言,营销人员应对各种新款有足够的了解,熟悉汽车产品的柔性、流转时间以及单位输出的资源等,时时关注营销市场;②存货管理,汽车销售公司如果库存过多,必将会影响销售数量,在压力的作用下,汽车价格会有所降低,很有可能会使情况进一步恶化。因为消费者多持观望态度。
在想着在此降低的同时,对车的质量产生了怀疑。可通过库存周转率以及储蓄的成本具体体现。③订货――付款流程,该流程指的是顾客订货到售后服务结束这一过程。这一过程是汽车营销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营销人员应严格按照公司的销售政策,制定具体的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在某一区域内,主动拜谒客户,做好详细记录。工作结束后,对每天的洽谈结果、实现目标以及市场信息变化、客户反映等做一份明细表格保存。销售主管对这些表格数据加以整理,做出评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安排,使营销人员掌握更多的市场信息。营销人员应及时掌握市场状况,每隔一段时间写一份总结,既是对以前的回顾,又是对以后的准备。销售主管根据各个销售人员不同的销售成果,以及出现的问题等,召开相关的销售会议。
④售后服务也尤为重要,应及时对顾客的满意程度以及客户保持率做一番调查,汽车如有损伤等缺陷,应认真对待客户。
二 绩效考核
在汽车营销过程中,公司为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往往会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以此鼓励营销人员,争取获得更多利润。关于绩效考核,应将其纳入企业战略管理范围内,公司领导首先应该重视,做好带头作用,最好全员都能参与,同时应具备合法的绩效合同和员工绩效卡。从当前状况看,绩效考核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缺乏深刻认识、照搬国外方法,考核结果更倾向于物质,而很少涉及精神,而且,评价方式有时过于复杂。
1.应建立一套合理可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公司实际相符,对员工的工作能力、态度责任以及工作绩效等做出评价;
2.应选择好的主体,并加强培训,同时注意考核方法,需结合企业目标、规模以及岗位等综合考虑;团体、个人应同时考核,有利于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增加团队的自豪感。提高员工的自我控制能力,共守规则,各司其职,提高绩效考核的整体质量;合理安排考核周期,从工作任务的完成速度以及员工工作的性质来考虑;考核的结果也应受到重视,对其正确利用,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三 结束语
从上述分析中可知,汽车的销售量逐步增多,汽车营销的作用日益突出,尤其是在区域内营销,必须加强营销流程管理,从多个方面进行仔细考虑,以便增加销售额。公司为激发员工,调动其积极性,可设置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开展相关培训,进一步促进公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万腾.我国汽车营销市场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7(1):162-164
[2] 戚金凤.汽车营销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3,17(2):203-205
一、上半年的工作
1、规范了采购流程,严格控制采购程序。采购部在公司领导的指导下,在各部门同事的监督下,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关于物资采购相关的规章制度,细化采购管理流程,从而全面提高公司采购管理水平。
2、加强了采购人员的自身要求,坚持采购的原则。廉洁奉公,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 。
3、制定采购预算合理分配采购资金。制定采购预算是在具体实施项目采购行为之前对项目采购成本的一种估计和预测是对整个项目资金的一种理性的规划,以便于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项目管理中的资源调配,从而更好的控制采购成本。
4、加强了供应商的管理,了解每个供应商的资执并索要资执证明。在供应商数量的选择时即要避免单一资源,寻求多家供应同时要保证所选供应商承担的供应份额充足,以获取供应商的优惠政策,降低物资采购的价格和采购成本。
5、做好采购合同跟踪制度,其中包括何时汇款、何时到货、何时到票,做到心中有数。
6、建立了采购账目的管理系统,定期与仓库、财务及供应商对帐。
7、加强了采购市场的调查了解,时刻掌握原材料价格的动向。
8、加强了成本管理,以性价比为原则,在满足生产、技术需要的前提下控制成本。
二、工作业绩
1、上半年完成采购合同86份,采购物资的总金额约为370万元。
2、工作任务完成率100%。
3、采购物资质量安全事故为零。
4、资金合理利用率100%。
5、采购物资质量合格利用率99%。
6、为公司节约成本在8%以上。
三、工作中的不足
1、工作经验不足。
2、工作细致度不够。
3、与各部门的沟通不够。
四、下一步的工作目标
1、细化采购管理流程。企业管理水平的差异最明显的体现在流程管理上的差异,流程管理成熟度,是衡量企业是否进入规范化的主要标志,公司从规范化进入精细化管理阶段最重要的前提是建立强大的流程管理体系。细化采购管理流程,从而全面提高公司采购管理水平。
2、加强采购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质量与价格永远是采购工作的主题。采购人员的技术能力与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采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