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学音乐教学课题研究

时间:2023-07-02 09:42:54

导语:在小学音乐教学课题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音乐教学课题研究

第1篇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有效性教学,从深层次意义上来讲,就是教学者依据新课程提出了相关标准,努力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充分依据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发展的规律,最低限度的投入人力、物力,最大限度提升学生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为最终实现社会和个人双重教育价值需求的目的创造条件。立足当前不难发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这也就需要教学者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突破口,在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从而根本性提升教学水平。

一、用设置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

情境顾名思义,就是运用特定的方式方法给人制造出内在感觉和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环境,最终达到情感共鸣。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者可以依据生活实际创造出视、听、感、触的环境,使得学生亲身体会到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情感,用感染和激发等多种方式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生和教师两者可以通过共同创造的方式来启发学生,学生既是情境创造的主体也是情境创造的受益者,师生、生生之间可以通过交流探讨的方式,深层次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一个好的情境创设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雪绒花》这首歌曲时,可以预先在网上寻找好相应的背景图片,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个人认为:小学生接受能力有限,倘若一节课45分钟所教授的内容超过其接受的极限,学生不仅不能够很快将知识进行消化,反而会产生厌烦情绪,这样就不利于后续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再者,合唱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团体协作能力,因为在合唱过程中任何一部分出现差错都会影响整体效果的发挥,只有学生自身意识到合唱所带来乐趣,在一个较为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无形之中升华其音乐情感。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对《雪绒花》这首歌曲有充分了解,在合唱过程中掌握歌曲的节拍和节奏,也能够通过对比的方式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在了解雪绒花是对祖国深深热爱和美好祝愿的基础上也是学生自身情感的升华,学生积极性得到高涨,自然而然教学效率也得到相应提升。

二、歌唱和跳舞两者相辅相成

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音乐与其也有相同点。在很多少数民族中歌舞两者是分不开的,两者之间相互映衬。通过音乐我们可以直观的了解舞蹈所要表现的情感,通过舞蹈我们可以了解音乐的内涵及文化。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有其是少数民族教学过程中,用舞蹈来辅助音乐教学,既能够最大限度的完成教学目标,从深层意义上来说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三、用影视欣赏的方法促进教学方法创新

随着科学社会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惠及人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也不例外,但是以往缺乏正确的使用方式,对音乐教学的作用没有充分突显出来。多媒体教学受到教学者、学生的推崇,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音乐教学中,不仅使得音乐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提升了其娱乐性,视听两者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者在教学中可以充分依循学生建议、意见寻找出学生所需资料,来帮助教学者教学。

四、节奏创新

第2篇

【关键词】音乐;公选课;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223-01

自1989年我国教育部颁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以来,各类高校面对非音乐类专业大学生开设的音乐公选课程数量不断增加,而随着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素质教育水平与学生校园生活也实现了较好提升,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我们也不能忽视高校音乐公选课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当下高校音乐类公选课存在的问题

为了能够保证本文所列举的高校音乐类公选课的问题具有较高可信度,笔者在某高校开展了面对大学生群体的音乐类公选课问卷调查,这一调查通过“你曾经受过音乐教育吗?”“你选音乐公选课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教师所使用的课件对你学习是否有效?”“你认为音乐公选课是否应该配有教材?”“你认为高校音乐公选课存在什么问题?”等五项问题了解了该校音乐类公选课情况,而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笔者总结出了音乐欣赏不足、教学内容与实际校核不紧密、课堂所包含的内容较少、缺乏基础性音乐知识讲解、学生实践环节缺乏等音乐类公选课存在的问题。

二、提高高校音乐类公选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在了解了我国高校音乐类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后,我们可以结合这些问题提出提高高校音乐类公选课教学质量的策略,而在相关文献资料与自身实际工作经验的支持下,本文将这些策略概括为提高师资教学水平、加强教学设施的投入与完善、探索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四个方面。

(一)提高师资教学水平。为了能够较好地提高我国高校音乐类公选课的教学质量,应先提高音乐类公选课师资教学水平。高校的音乐类公选课教师都是音乐专业院校科班出身,他们更擅长于音乐技巧的讲解,而作为音乐类公先课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巧知识,也要具备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满足音乐类公选课的学科需求。

(二)加强教学设施的投入与完善。对于高校音乐类公选课来说,教室、多媒体、乐器设备等基础设施是开展教学的基础,想要保证高校音乐类公选课能够具备较高的教学质量,就需要为这类课程准备有隔音设备的教室,最好能够设置相对专业的音乐类公选课教室,并配备多媒体设备、钢琴、画有五线谱的黑板等设施,这样既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能够保证教师在设备相对专业的课堂上发挥出较高的教学水平,高校音乐类公选课的教学质量自然可以得到提升。

(三)探索教学方式的改革。当下高校音乐类公选课普遍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要手段的音乐教学模式,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往往缺乏与教师、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使得音乐类公选课的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对于高校音乐类公选课教学来说,由于其本身面向的是非音乐专业学生,他们几乎没有音乐理论知识,建议相关音乐教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把乐理基础与视唱知识融入到课堂中,也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多安排一些课外活动和座谈会,让学生谈谈他们在学习音乐中碰到的困惑,以及感兴趣的音乐知识,除些之外还要将音乐类公选课的学生数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样才能够保证该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自然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要较好地提升高校音乐类公选课教学质量,除了上述几方面策略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非常重要。在具体的高校音乐类公选课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实用性以及实践性都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加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可以结合一定的时尚内容来实现;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是要保证具体教学能够切实带给学生益处;加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则需要保证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这样一来,高校音乐类公选课的教学质量会得到较好提高。

在如何提高高校音乐类公选课教学质量的研究中,笔者结合我国当下高校音乐类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策略和见解,希望在完善高校音乐类公选课教学质量上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光芬.有关提高高校音乐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戏剧之家,2016,(08):207-208.

[2]傅葆良.提高高职公共艺术鉴赏类公选课教学质量的实践探索――以《书法鉴赏》为例[J].大众文艺,2013,(08):251-252.

第3篇

关键词:新课标;选项教学

1.前言

高等学校体育实行选项课是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改革的成果之一。它是以完成全面身体训练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以某一类身体练习项目为主组织的教学。它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不同体育需求,其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与以往有所不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较之规定内容规定项目的体能体育课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目前高校教育在自身发展的教育实践中,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对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在课程及教学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许多成果。近些年高校体育选项课的课程授课形式已被广泛推广,但在不同院校不同条件的高校中也反映出对体育选项课实践教学存在着制约因素。

2.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存在的制约因素

(1) 普通高校教学改革对体育课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高校培养人才有了新的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以社会为导向,注重就业率,以及专业培养质量。而体育在这种大环境下往往受到课时等方面的压缩。目前各高校体育教学时数一般在30课时至36课时之间,其中还包括每年一次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理论课、理论考核、技术达标测试,师生们普遍觉得实践教学时间较短、体育课课时安排较少。由于受到教学任务和教学时数的限制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仍难摆脱“讲解”、“示范”“辅导”三步曲。严重束缚了新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开发,阻碍了体育课程改革的步伐。

(2)高校选项课课程设置不统一

在高校体育选项课中没有统一的课程设置,都是以各院校具体情况和现状来设置选项课的项目多少。由于教学资源的不均衡目前存在着体育选项课可选项目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现状。选项课教材缺失、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师的教学停留在单一的技术层面。不同院校的学生接触的体育选项课不同,甚至同一院校的学生接触的体育选项课也不同,高校选项课课程设置存在着严重不统一。

(3)场馆器材不足,影响了选项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体育场地器材是保障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近几年随着全国各地高校园区、职教园等现代教学园区的建成,体育场馆的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少,比如乒乓球、羽毛球等场地还存在明显缺少,在选项课实践教学中对于教师教学、学生体育锻炼以及技术的掌握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由于体育设施、师资等条件相差甚大。教学条件不能满足学生们对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的需要,而且多数学生并没有形成个人终身体育意识和爱好,造成让学生选项但又不能尊重其选择的现象。对选项教学的实施操作方案准备论证不足,缺少对未预料问题的应对方案和灵活性。

(4)学生参与体育选项课的目的和动机不明确

由于各省市经济条件、教育环境、师资队伍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很多落后地区的中学生体育课存在被挤被占、不正规、不被重视的现象,甚至很多基本的体育运动都从没接触过。到了大学,学生在原有学校体育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就反映出许多学生对于体育课无所适从、没有兴趣,选项盲目性较大,甚至部分学生不以锻炼身体、培养体育兴趣为选择选项课的首要目的,而是把拿学分、好及格等作为选项的首要考虑因素,这就造成一定程度上失去了选项的真正意义;又造成部分学生选项意愿得不到满足,就出现了上课私自串项或者上课时消极抵触,丧失体育学习的兴趣的现象。

(5)体育教师的专项教学能力制约着选项教学的纬度和深度

教师专业水平不均衡,造成选项课教学质量降低。这是影响选项课内容设置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实力。体育教师的专项技术能力的全面程度和可兼项能力、教师的理论指导和技术示范能力能否满足教学需求,这都会直接影响到体育选项课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特别是新兴项目或是稀缺项目。目前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师多以传统项目为专项,对新兴的项目和稀缺的项目的业务学习还任重而道远。

(6)安全、法规政策保障不健全

近年来,在学校体育中出现的意外伤害事故,经常引发法律纠纷,动辄对簿公堂,很容易给学校体育教学蒙上阴影。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体育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造精神、束缚学校和体育教师的手脚。于是为减少危险和矛盾,有些学校有意将国家规定的一些体育项目停掉,有些高校干脆取消那些被认为有危险的项目。这样一来这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课就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的正常开展和学生享受体育乐趣的权利。

3.高校体育选项课实践教学的建议

对于体育学科来说,如何迎接新课程的挑战,变革体育教学,迎合社会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更是解决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的重要途径。

(1)提高领导重视程度

现在很多学校还存在严重的轻视体育课现象,其表现在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课,错误地认为体育课不是影响高校生存的决定性因素,把目光全部集中在专业发展、就业率等方面,忽略了关乎民族健康的体育课程建设这一长远事业。在政策和资金投入方面倾斜较小,影响了体育课教学的长足发展,难以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2)健全法律法规使体育教学有法可依

在学校体育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无形中束缚和限制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内容。高校体育要有效防范和处理体育教学中的意外伤害事故,学校要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并加强管理,分清责任,给学校和体育教师释压:多置预案,做好应对之策,以促进学校体育健康发展。

(3)加强教师培训,保持前沿的教学理念

由传统体育课到选项体育课的课程改革成功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发展,它继承了传统教育中优秀的实践经验,改革了制约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突出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一种积极、生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它作为一种思想,贯穿课程改革的始终,不能理解这些新的理念,同时不能跟上理念发展的不断修正的步伐,就会多走弯路,使课程改革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因此高校体育要时刻关注体育改革发展的动向,采用多手段、多维度的方式,培训学习前沿的教学理念。同时加强校际间体育教师的交流,借助教师的交流不断开发各校选项课的项目。

教师教学基本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石。每一位教师都在上课,但他的基本功并不一定扎实,体育课堂教学尤其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高校选项课实践教学应对教师教学基本功所涉及的组织课堂的能力,与学生沟通的能力,课堂上的讲解、示范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培训。

(4)在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等体育资源的同时,加快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特别是一些新兴运动项目的场地建设。

(5)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分层次教学。同时加强对体育选项课的宣传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选项方法,引导学生正确选项。教师更要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对选项模块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构建,建立基于模块基础上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以科学发展的眼光来丰富体育选项课的教学内容。

4.结语

随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的不断完善和当今体育工作的蓬勃发展,体育工作取得了空前的成绩,也总结出了科学、成熟的学校体育的指导理论。然而科学的理论能否指导正确的实践?还要看每个具体实践操作环节的落实情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目前高校体育选项课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找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才能使高校体育选项课能更健康地持续发展下去。使大学生认识到体育选项课的学习、锻炼对本身身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学习的价值取向与目的性更加明显,激发其体育兴趣,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体育教育部.教体艺[2002]13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2] 吴长春、李洁.体育课程资源与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的实施.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3

第4篇

新课程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它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上,强调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那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赋予了我们历史的重任,我们就要对学生抱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做好教育工作。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把他们培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而努力。音乐教学怎样育人?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由此可见,在音乐课中渗透思想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好途径。

二、关键概念界定:

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研究现状与分析:

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它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另外,还有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等教育,从各方面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情操。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应把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的美感结合为一体来进行,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四、研究目标、内容、方法:

研究目标: 1、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2、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3、陶冶高尚情操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5、理解多元文化

研究内容:一、认真备课,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音乐教材中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应当认真钻研、分析教材,挖掘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教学各环节中渗透德育教育。德育渗透在音乐教学中不应是生硬的说教,而应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如通过音乐课的常规训练使学生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学生进入音乐教师、师生问好等训练规范化,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尊敬老师的良好行为;基本练习中,可以将德育渗透与各项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应根据教材,充分调动各种德育因素,贯穿于教学之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学习精神。三、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德育教育。四、教师以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良好的师德修养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有献身教育事业的伟大理想,以为人师表的道德标准衡量自己,培养高尚的情操,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待教学工作。课堂上,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生动形象,歌唱充满激情,琴声优美动听,所有这些,都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化作用,使学生不仅通过间接的教材内容,更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得到直接的德育教育。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通过各种资料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调查法:

设计一定的调查问卷,对学生品德情况进行调查。

观察法: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德育进行引导,观察学生的领悟情况,并及时记录。

行动研究法:

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实际,通过个案分析,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通过各种资料的收集和研究,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有提高和突破。

经验总结法:

在文献资料和观察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经验,寻找解决途径。

五、研究计划或步骤:

本课程共用时一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8)对课题进行规划,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学习有关资料,完成开题报告。第二阶段:资料收集阶段(XX.9—XX.3)通过文献资料收集法、观察法和行动研究法,收集研究需要的资料,并及时地做好记录。第三阶段:总结阶段(XX.4—XX.6)对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并进行全面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六、研究条件分析: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哪些重要研究课题:

邓艺君: 《小学音乐欣赏认知途径的研究》

《培养小学生音乐想像力的研究》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

《唱游课堂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

研究课题的实践成果使教研组的成员在音乐教学工作中各方面的素质有一定的提升。在校的反思课、汇智课、平台课、擂台课中显示了明显的成果评价良好。课题论文也曾在片级范围内进行过交流得到良好反映。

3、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

本人是一名从事小学音乐教学的一线教师。可以在实践中积累,便于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研究成果可以很方便地运用于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时间保证:1、前期准备阶段:XX年9月。制订实验方案,做好物资准备等工作。积极,稳妥做好研究前的准备工作。

2、中期实施阶段:XX年9月至XX年2月。实施过程中注重课题研究的动态管理,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大胆、及时修正局部研究方法、方式和方向,一切以有利于研究工作为依据,形成初步研究结论。

3、后期总结阶段:XX年3月至6月。以课题研究目标为依据,对课题研究进行科学分析和归纳整理。汇编资料、分析数据,形成结题报告。

4、最终完成时间:

XX年6月份。

4、资料设备:

本课题需要得到学校、社区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低年级教育课程化的实施阶段,为了配合活动的开展,肯定需要落实到课程,课题组成员将一起积极出力,向有关部门请示,完善解决。

七、参考文献:

《中国音乐教育》

《中小学音乐教育》

第5篇

“农村小学艺体教育资源开发与运用的研究”开题报告

——杨飞  刘俊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感谢你们百忙中冒着严寒前来指导我们课题开题。在此,我代表 任桥镇回民小学“农村小学艺体教育资源开发与运用的研究”课题组的全体人员对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的开题报告有我来完成,不足之处,敬请指出。谢谢!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任桥镇回民小学和刘桥小学是两所农村完小,两校13个班级,学生432人,学生均为农村户口。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发现农村小学艺体教育活动太过单一,学生每天学习、学习还是学习,这使学生的心理发生了扭曲,慢慢的讨厌学习,对学习不感兴趣。开展好艺体教育资源开发与运用的研究,能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够,很好的控制学生讨厌学习的情绪,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农村小学艺体教育资源开发与运用的研究”的课题研究,能加强校际联系,加强点面结合,辐射带动,以形成“兴趣+特长+发展”的人才线状结构,以树立课题促进学校特色优先、素质优先的发展理念。能烘托校园的文化氛围,彰显学校的文化品位。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次课题“农村小学艺体教育资源开发与运用的研究”,是进一步深化艺体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有效正常开展艺体特色课程与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学校经常性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特色活动,符合广大学生家长的意愿。同时,通过特色活动,让学生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技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课题研究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艺体教育活动为载体,以校园艺术文化为依托,勇于挑战困难,突破困境,整体推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形成较为鲜明的农村办学特色,使农村学习艺术特色教育再上新的台阶。

二、课题研究的状况与预计突破

1.国内外艺体特色课程、活动研究现状:

(1)、国内农村小学教育当前仍是偏重于智育教育,忽视德育、美育教育,艺体特色流于形式。学校虽然也开足开齐课程,但“挂羊头卖狗肉”,艺体课被应试科目挤占。上级检查时,找几个学生唱一唱、画一画,跳一跳,便理解为特色艺体,应付过关。学校艺体特色止步不前,教师、学生积极性不高。

(2)、专业师资极度匮乏。历年以来,师资问题一直制约着九洪教育教学的发展,艺术体育专业师资更是少之又少。目前,中心校仅有美术、体育专职教师各两名,音乐专业教师一名(代课),村小没有一名专职教师。大量的艺术体育课全由语数教师兼任,专业学科的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3)、思想意识重视不够。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遗留下来的分数观念,许多语数教师只重视学生考试分数,不重视全面发展,不支持学生参加训练,部分教师甚至将音体美挪上语文数学课。

(4)、教学资源相对短缺。众所周知,虽然近年各级部门投入了大量资金配置了教育教学设备,但是城乡差距、特别是中心校与村小之间不均衡的现象还很突出。虽然各个村小都配备了一些设备,但离艺术教育的需求差距还很大,这也使得教师、学生积极性不高。 

2.课题研究预计突破:

(1)抓好艺体教育特色课程工作,配备专职指导教师,通过训练,全体学生对合唱、舞蹈、剪纸、电子琴、体操、美术、篮球操、蹴球、足球、演讲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有较大进步,增强对艺体特色课的兴趣。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思维力、想象力得以拓展,能力得到培养,文化生活得以丰富。音乐组每学期拿出2个以上团体优秀节目,美术组定期开展学生作品展等等。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特色活动,让学生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技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以点带面,促进农村艺体特色有序发展。

(3)、搭建艺术展示平台,促进艺体教育发展。以艺体活动为载体,给师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以有效推进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如每年举行两次小学生艺术节,包括开幕式、现场书画、小制作、手抄报、征文、艺术节作品展、闭幕式及重大节日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4)积极参与各级部门组织的艺体活动,展示学校的艺体活动成绩,提高学校知名度。

三、课题研究的保障

1、召开动员会议,让教师转变观念,树立全面发展意识。学校将通过家长会、教师会及黑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宣传艺术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重要作用,形成良好氛围。改进课堂教学。艺术体育教学中,引入“双新”课堂教学的理念,改进教学方法,真正让艺术体育教育落到实处。

2、优先加强课题组教师的培养培训。在当前师资短缺的前提下,专业教师配置在短期内是难以实现的。为此学校把现有的兼职教师优先送出参加各级培训,回来后再培训具有相关特长的教师,发挥专业教师的骨干作用,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

3、加强制度保障。建立相关制度,保证开齐开足课时、杜绝私自挪课、活动开展、表彰奖励等,推进艺术体育教育的开展。

4、开展丰富的活动。不但要进一步完善校园艺术节系列活动,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还要把艺术展示融入大课间活动,每周安排一至二天组织学生在大课间活动时展示独唱、舞蹈等,营造氛围。甚至积极开展丰富的艺体竞赛活动,除一年一度的课题组校际之间的运动会之外,还要组织参加县教体局开展的拔河、跳绳、乒乓球、接力等单项体育竟赛活动。最后要把乡村民俗文化的挖掘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如少数民族的蹴球等。

第6篇

一、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习乐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成功的一半。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当学生产生这种学习倾向时,学生的兴趣就油然而生。

我校小学部选择了音色优美,简单易学的,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乐曲(葫芦丝)作为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普及乐器,有的学生当堂课就能吹出简单的曲调,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乐器的信心,为器乐教学奠定了基础。但是对于那些既没有音乐基础且又没有音乐爱好且比较懒惰的学生来说,学好一门乐器确实不容易,因此必须要经过长期的坚持和训练才能收到比较明显的效果。

当然,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到,学生是存在差异的,在实践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分层教学,在教学中尽量选择短小、简单的乐曲开始,在此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进行培优训练,提高演奏水平,以课堂表演、汇报演出、考级和比赛等各种形式,为学生学习乐器创造多种展示和比赛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轻松体验到成功的自信,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 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乐器的辅助学习作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普及乐器教学,不单是为了掌握一件乐器的演奏技巧,更重要的通过学习乐器更好地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比如:把葫芦丝的吹奏技巧和节奏练习结合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把葫芦丝吹奏的指法与识谱教学结合使学生从小就学会识谱,不断增强识谱、唱谱和自学音乐的能力,用葫芦丝为歌曲进行伴奏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音准,更自信地进行表演。这些都是乐器普及进课堂的重要成果。

三、如何在不增加课余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演奏技能?

尽管葫芦丝简单易学,入门快,音色优美,音准好,是最适宜在大课堂普及的乐器,但是要想让学生在不增加课余负担的前提下掌握较高的演奏技巧,就需要经过一个较长学习周期进行训练,当二至三年后学生有了一定水平的演奏技巧时,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自学的基本能力,教师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减负,但此时学生已经马上毕业,当学生进入中学后,如果不能继续坚持学习乐器,我们的课题研究成果将随之夭折。经过几年的尝试,我们决定在一年级重点进行节奏和视谱的训练,为学好乐器打下良好的基础,从二年级开始到六年级,用五年的时间坚持学好一门乐器,收到了喜人的教学成果,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而迅速的发展。

四、如何在普及的基础上抓好特长培养?

第7篇

在很多国外的音乐课堂里,由于班级学生人数相对较少,加之特别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课堂上的组织教学呈现较少,老师多以音乐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而在我们国家很多地方班额数量较大,组织教学也就相对比较困难,上起课来相对要费劲得多。没有良好的组织教学,很难达成教学目标。所以,开展小学音乐课堂组织教学的课题研究是可行且必要的。

我们认真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更新观念。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集中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理论知识,转变观念,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积极创造条件、机会,让课题组成员“走”出去参观学习、取经。同时,各课题组成员还在本校开展相互听课活动,取长补短。我们还诚邀专家领导来校指导,让课题研究有序、有法、有效。此外,围绕课题研究,我们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科研活动。经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笔者认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组织教学的技能,归纳于下:

一、从建立良好的音乐课堂常规入手

常言道:“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音乐课本身就是比较“活”的课堂,加之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弱,注意力易分散,如果不在一定要求下开展教学,课堂秩序将难以维持,导致教学活动无法开展,甚至影响到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导致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所以,严格的常规要求是搞好组织教学的重要方面。一是进出音乐教室的模式。音乐课可采用听音乐(教师钢琴弹奏即可)进教室。要求学生听着音乐,踩准节奏,自由做动作,有序地找到自己的座位,这样可以让学生自然放松心情来上音乐课。二是师生上课问好、下课再见的模式。这同时也是一种上课的礼仪,它既可融洽师生关系,还可让学生进入积极上课的精神状态。三是课上的模式。上课时在每个活动环节开始前,先对学生进行明确的要求。如要求学生要认真融入到音乐课堂中,不影响他人;在听赏音乐作品时要静静的聆听;演唱时,姿势要正确,身体不摇摆,不耸肩,发音要自然轻柔,不大声喊叫。坐姿两腿要自然平放,两手放在腿上。腰背要挺直,头颈放正。四是要求学生上课带齐学习用品,如音乐书、乐器等。如果学生没带书上课,必定要和旁边的同学共书,容易两人在一起交头接耳说小话,影响上课的纪律。还有一些个性化的音乐课堂常规,听教师弹奏某段音乐或是某些音符让学生或坐好,或安静,或走成表演的队形,或伏好休息等等,在音乐课堂都可以用上。如开放性的活动结束用固定的音乐口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遵守音乐课堂常规,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对学生的不良习惯不追究,放纵他们,学生就会在以后的课堂上肆无忌惮,或吵闹不休,或做小动作,或交头接耳说小话,或养成上甲课做乙事等等的不良习惯。所以,对小学生而言,严格的常规要求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

当然,音乐课堂常规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一段时间形成。吉尔·里斯建议在教学常规的建立上分三步走:解释、示范;将规定付诸实施;巩固和再教育,直到养成行为习惯为止。当教学常规建立后,组织教学就比较省事了,教师无需花费太多的口舌来维持课堂纪律,音乐教学活动就能顺利的开展了。

二、重视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绝大多数是凭着兴趣爱好的无意识学习,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注意力易分散,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重视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就象歌剧中的序曲、乐曲中的前奏一样,能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特定的情景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拓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当然,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为了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新课导入要求新奇多变:从复习学过的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唱”的欲望;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使其有一种亲切感;悬念式引入,利用悬念可以激人好奇,催人思索,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老师发出的信息,产生学习音乐的强烈愿望;讲故事引入,让学生产生好奇而浓厚的兴趣,还有运用游戏法导入等等……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老生常谈”,始终保持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来进入音乐课堂学习。如猜谜语的导入形式,听到谜语,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了,饶有兴趣地猜起了谜语,不知不觉随着老师走进了音乐课堂。又如《让京剧走进课堂》,从欣赏我国的国粹一京剧入手,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视线。可见,激发学习兴趣,讲究课堂导入是上好课的重要因素,也是搞好组织教学的重要措施。

三、课中组织,调控好学生的注意力

音乐课堂正常秩序的维护,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组织,其中很重要的一环是在教学过程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出现注意力分散都是正常的,但这样会影响教学效果,甚至破坏教学秩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时时留意学生的表现和举动,及时调控学生的注意力,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调控学生课堂注意力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1、声音调控

声音调控是指老师通过变化讲话的语调、音量、节奏、速度等,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在音乐课堂上正欣赏音乐中,老师发现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突然调小或增大音乐声音引起他们的注意。同样,如果老师正在弹琴,发现有的学生唱歌不认真了,也可以采用突然增大或减弱钢琴的音量,学生一旦敏锐地听见钢琴的声音突然很小或很大,他们会马上察觉,并能继续认真上课,达到同样的效果。所以上课时老师语言抑扬顿挫的变化,音乐声、钢琴声的变化都能有效促进学生注意力集中。

2、提问或抽查调控

课堂教学的提问或抽查对调节学生的注意力有特殊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教师提出问题或者说要抽查唱歌(唱谱、拍击节奏、吹奏乐器、表演等等)后,会有短暂的停顿,每个学生都有被抽到回答问题的可能性。因此,学生在老师的提问或面对老师的抽查都会有点紧张,从而促使其认真思考并准备回答教师的问题,学生没有分心的时间。同时,教师有意识的提问或抽查分心的学生或是其同桌,都起到很好的警醒作用,使其注意力集中。某些老师组织教学其一的绝活就是“抽查”,教学进程到了一定的时候就抽查学生唱歌、唱谱、打节奏、吹奏乐器等等。她采取抽查的形式也很有趣,总是自己唱着某段要抽查学生的乐谱,唱到一个音符就点一个学生,唱到结束音的时候点到谁就是谁站起来回答问题或接受抽查。这时候,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一下集中了,他们一边用耳朵听着老师唱乐谱,一边用眼睛跟着老师的手走,看最后点到了哪位同学,然后乐呵呵的听这位同学演唱或演奏。课堂抽查还有几个好处,就是教师在点学生的时候,学生注意力集中了,与此同时在认真聆听老师的演唱,对于还不会唱的学生来说,这也是一个学习巩固的机会,可以为抽查做准备。另外,这样的形式还能锻炼学生的胆量,让他们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

3、停顿调控

当教师在上课中如果发现有些学生注意力转移了,或做小动作,或和旁边的同学讲小话等等,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停顿,并用眼睛看着这些注意力涣散的同学。课堂的喧闹中突然出现了片刻(三至五秒)的寂静,学生会因为老师的突然停止说话而会感到意外,会停下来动作,注意到老师的变化,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过来。这样产生了一个明显的“刺激对比反映”,从而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4、眼神和表情调控

老师眼神和面部表情甚至肢体语言的变化也可以起到调控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平时会说某人的眼睛会说话。那么老师与学生目光的接触可以表达老师对学生的暗示、警告和提示,也可以表达期待、鼓励、探询、疑惑等情感。这些称之为“肢体语言”、“表情语言”和“眼睛的语言”。在教师教学时将它们恰当的配合运用,便构成了神奇的教态艺术。有时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达到师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同样的,教师的教态对教学语言的表达起着一定的配合、修饰、补充、加深、评价等辅助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表情姿势辅助说话可以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更准确,更丰富,更易于让学生接受和理解。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鼓励的语言和眼神能给学生参与歌唱和表演的信心,优美的体态和恰当的音乐律动能让学生觉得是一种美的享受,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对音乐课产生浓厚兴趣,组织教学自然就好开展了。同时,老师的精神状态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气氛的形成及学生的情绪。所以,老师上课时要做到情绪饱满,精神振奋,态度端正,和蔼可亲,从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用精彩的课堂吸引学生

在常规的音乐教学中,经常有教师埋怨小学音乐课不好组织,学生不是积极性不高就是纪律欠佳,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其实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虽然有学生本身的原因或者外部客观因素的存在,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来自教师。如果教师没有精心备课,课上得松松垮垮、漫无边际,教学形式单一枯燥、动不动就发火指责批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当然会毫无兴趣,分心是必然的。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最根本的就是教师上课要精彩,教学安排紧凑,活动形式多样,加上教师音乐基本功好,语言又风趣,这样的课就能深深吸引学生,他们会很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音乐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上多花心思,在组织教学上引领着学生快乐的学习。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应当是用他的终生来备课的”。备好课就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准备,是对教材、教法、学法的充分研究和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什么信息,通过何种形式传播,以及如何组织教学都必须经过精心、完整的教学设计。这样才能从宏观上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步伐,减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增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五、关注班上最调皮的学生

第8篇

2008年9月,徐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建立了“个人课题”的网络管理平台,开始鼓励教师以博客的形式结合自己的教学申报小课题进行研究。当时刚听完特级教师刘杰的讲座——“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其中引用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段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对这句话我持怀疑态度,心想单是每周十八节的教学任务就够累了,还要再花时间搞课题进行研究,这不是自己找累吗?能找到幸福感吗?在区教科室曲丽娜老师的鼓励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申报了第一个“个人课题”,开始了我的课题研究之路。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我一共做了四个课题,其中有三个课题已结题。回顾这五年,收获颇多,可以说,做课题的过程就是我成长的过程。

第一个课题——雾里看花,迷离恍惚

在申报第一个课题时,我没有任何准备,也不知道怎样选题。因为那几年一直上关于音乐欣赏的公开课,对欣赏课的教学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教学中也做了大量的实践,所以我就糊里糊涂地申请了“研究欣赏内容的重构”这个课题。虽说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但做起来依然觉得好费劲:一是事先没有可行的计划,对研究目标没有明确的设定;二是对网络还不熟悉,操作起来费时费力;三是没有掌握具体的研究方法,不知道怎么开展研究。总的来看,这个课题只停留在了几节公开课上,缺少对常态欣赏课的研究,充其量是督促自己完成了一个实践教学总结。

尽管如此,第一个课题却给我打开了另一扇大门——阅读。我开始阅读有关音乐哲学、音乐美学和教育学方面的专业书籍。比如《图说美学》、《音乐的意义》、《爱弥儿》、《穿越艺术》、《学习论》、《音乐人类学》、《艺境》等,随后几年又阅读了《音乐美学》、《傅雷与傅聪谈音乐》、《学习的条件》、《画说京剧》、《学会关心》……最初感觉有些书晦涩难懂,读起来非常吃力,加之是外版翻译图书,读起来总觉得语句不顺畅,因此一天也看不了几页,看完了有时也不清楚文章到底表述了什么。但值得庆幸的是自己没有放弃,慢慢地,在阅读中逐渐打开了眼界,思考问题的角度、深度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改变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

第二个课题——隔江犹唱,拨开云雾

“万事开头难”这句俗语千真万确。事情一旦开始做了,慢慢就熟悉了,况且每个人的第一次都会觉得“难”,这是正常的,调整好了心态,就能耐下心来从容地做好每件事。在第一个课题的实施阶段有了第二个课题的雏形。当时适逢我第一次教低年级段,一共九个班级(二年级七个班加两个三年级的班),每个班约五十多人。在课堂上,需要我绷紧神经,竭尽全力,才能使教学有序地进行下去。我们学校用的是五线谱教材,这令我苦不堪言,一天四节课,就像上战场,每天都感觉自己很认真地付出,收获的却只有疲劳,越来越觉得那四十分钟简直太难熬了、太漫长了。这时,我开始进行深刻的反思。究竟应不应该把大量时间用来教学生认识五线谱、唱五线谱,他们学得不愉快,我教得也辛苦。音乐课的核心价值是审美,音乐课应该让学生享受愉悦,而我的教学背离了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一首歌曲如果不用感情去演唱,那演唱出来的声音就是没有“灵性”的,也不会感动自己,怎么进行“审美教育”呢?为什么刘欢、韩红的形象一般,但大家却这么欣赏他们的演唱?因为他们的歌声是自然的、发自内心的,有了情感的歌声才是最美的。有了这样的认识,我确定了第二个“个人课题”——研究指导学生“用情歌唱”的方法,目的就是重视培养学生情感世界的成长,指导学生把一首首歌曲“用情”唱出来。

我开始思考怎样的教学指导能带动学生的感情?在不断反思中开始关注以前课堂教学中不在意的细节,关注学生的情绪,关注我的教学行为;开始关注我的一个指挥动作、一句话语、一项活动、一个故事会让学生的歌唱状态和情绪产生怎样的变化……久而久之,我发现自己不再害怕上课了,课堂变得丰富了,对话更有意义了;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歌声动听了。2011年,我指导的合唱团在徐州市“童心向党”合唱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代表徐州市赴无锡参加江苏省“童心向党”合唱比赛又获得一等奖,并有幸参加了全国汇演。我想说的是,在课题的引领下,不仅我的教学能力提高了,我的音乐素养也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这也直接带动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同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积累了经验,收获了进行研究的简单方法。

开展教学研究,首先要成为一个反思型的教师。如果我始终保持劳累的状态,不去反思,不去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甚至怨天尤人,我可能依然还会很累,依然还是那个在课堂上辛辛苦苦却毫无成功体验的老师。其次,要积累资料、练习写作。我遇事常思考、常琢磨,并且常常把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上传到“教科所课题博客”上。尽管我上传的文章写得不太好,但绝对是原创,都是真实的自身感受。我相信,只要在研究课题的时候坚持反思、勤于写作,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有句话说得好:凡事行动了不一定有结果,但不行动一定没有结果。

第三个课题——流连戏蝶,尽得其乐

第二个课题总的来说做得比较轻松、愉快,和第一次做课题相比,我不再认为做课题是个负担,而是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我体会到了研究就像酿酒,时间越长酒香越浓。品尝到了酒的醇香,我就主动申报了第三个课题。第三个课题是在学校的国家级课题“自主习得教学模式”这个大的背景下提出的——“引领五年级学生自主欣赏京剧的研究”。适逢2010年11月京剧申遗成功,作为音乐老师,我觉得有责任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国粹。选择这个课题的勇气来源于刘杰老师的一次讲座,她就如何选题是这样说的:“你觉得自己教育教学哪个方面弱,你就研究哪个方面,深入研究以后,你就是这方面的专家。”听得此话,我如梦初醒,我想验证一下:通过对自己一点都不在行的京剧开始研究,是不是真的能成为京剧方面的专家。酝酿了两个月,自己终于在申报课题时下决心从自己未知的领域开始研究。至此,我认为这个课题研究带给自己的收获是最大的,也是学生收获最多的。虽然不能说学生现已全部进入自主欣赏阶段,但最起码他们了解了京剧的“生旦净丑”、“唱念做打”,还从一些经典剧目中明白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我相信学生们的收获也不仅仅是喜欢上了欣赏京剧,在交流对话和思想碰撞的过程中,还收获了对生命、对社会和生活的新感悟。这让我看到课题研究的结果是双赢的——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也会感到力不从心,感到无所适从,感到束手无策,但是我发现只要坚持不懈地读书、不断反思、多动纸笔、潜心研究,什么问题都能够逐渐解决,最后转化成收获。这个研究课题的成果最终发表在了《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上,编辑老师的肯定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和鼓舞,那种幸福感历久弥新。

第9篇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教学方式,如何满足农村教师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一)问题描述:“众口难调”的多样化需求在培训项目中,往往存在着培训课程的相对单一与学员学习需求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即所谓“众口难调”的问题。农村教师的专业起点、工作环境与专业发展需求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导致他们的学习需求多样化,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如何满足农村教师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员都能够学有所获,是我们需要破解的又一难题。

(二)问题破解:进阶式培训实施“进阶式培训”,根据学员专业素养的不同层次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变整齐划一为分类指导,是解决培训课程中“众口难调”问题的有效策略。我校在培训工作中,根据学员专业素质的差异,实施进阶式培训。根据学员专业化程度的差异,确立入门级培训、进阶级培训、提高培训和高级研修培训四种基本的培训层级。根据教学组织形式的不同,进阶式培训在操作中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1.分层教学法。根据学习者在专业技能方面的不同层次,进行分层教学。这种方式适合于信息技术、英语口语、音乐、体育、美术等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培训学校通过前期调研,全面了解每个学员的专业技能水准,在尊重学员意愿的情况下,根据学员专业技能差异分成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三个层次,分别制订各自的培训目标,设置不同的培训课程,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专业技能的提高。2.差异教学法。这种方式的基本思路是将不同专业发展水平的教师组成一个教学班,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兼顾不同层次的学员。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中,兼顾不同学员的专业发展水平,设置进阶式学习目标。在教学内容中体现出层次性,力求深入浅出,将理论思辨渗透到具体的教学事例解析中,使不同层面的教师都能从中获得收益。在教学方式中,教师可以尝试把分组学习这一学习组织形式应用到教师培训课程中,发挥每个教师在团队协作中的价值,把差异作为宝贵的课程资源。3.自主选课法。这种方式的基本思路是,建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需求,自主选择自己的研修课程。教师培训机构可以探索学分制管理,学员不必参加同样课程的学习,只要修满相应学分,即意味着完成培训课程的学习。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教学方式,如何进一步符合成人学习的基本特征

(一)问题描述:成人学习特征的体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习,遵循成人学习的一般特征,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问题指向性,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学习。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日益倡导教学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与实践性的今天,如果教师培训课程还片面依赖传授式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参训教师的实际需要,也不符合成人的学习心理。那么,如何引导农村教师通过培训课程解决教学中的实践问题,引导他们把培训所学创造性地应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去,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

(二)问题破解:研训一体针对成人学习的特点,我们提出了“研训一体”培训模式。研训一体培训方式,是我校顺应国内、省内教师培训工作的大势,在多年来从事“乡土化培训”“进阶式培训”的基础上探索的教师培训方式。它的核心思想是改变传统的教师培训课程中片面依赖知识灌输的现状,增强学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引导学员掌握由问题到课题,以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整套教科研方法。研训一体培训方式有效整合教育科研、教师培训、训后管理等方面,有助于促进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培训课程与教学实践的内在衔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校在2011年“国培计划——幼儿园教师园本研修培训者培训”中,曾经成功实施了研训一体培训模式,引导学员掌握教科研基本程序和方法,基于自身工作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我校将研训一体培训模式推广到各培训项目。

研训一体的培训方式,可以概括为“问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具体的操作流程是:我校向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培训项目后,课程团队结合培训课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教科研课题,向相关教科研管理机构申报立项。课题立项后,围绕预设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开展研究,并将课题研究的思路和阶段性成果转化为培训项目的授课课程,实现课题课程化。在授课过程中,坚持“研训一体,以研促学”,转变培训方式,增强培训课程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学员在掌握了基本的教科研方法后,可基于自己的教学实际,围绕课程团队提供的课题选题方向,自主选择自己的教科研课题,向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申报课题,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根据自己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学员可以自主选择我校的任课教师担任课题研究的指导教师。为期十天的短期集中培训结束后,学员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拓展和应用学习成果,继续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开展研究,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我校的远程服务平台咨询我校的指导教师。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课题结题阶段,我校的指导教师指导学员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提升,撰写课题的结题报告书,顺利通过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的鉴定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