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3 16:07:54
导语:在人事档案用途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现状的分析;完善;解决的途径
一、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以个人为单位反映和记录本人德才表现、学习经历、工作表现等情况的人事材料称为人事档案。对于高校而言,由于人事档案的功能作用不同决定了不同的管理模式,高校人事档案一般的模式是按归口管理,如:组织部门来管理干部档案;人事部门来管理教职工档案;教务部门、学生部门及系(院)来管理学生档案。人事档案是高校人事管理和人员开发的基础性工作,但单位往往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薄弱,认为管理人事档案只是一项保管性的工作,做到不泄密、不丢失、能应付外调和查档就足以了。认为档案用处不大,所以就造成资金投入不足、档案室基础设施落后、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配备设备时,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将阅档、仓库、办公合用一间办公室,缺乏安全措施没有做到防火、防潮、防盗等专业要求。陈旧的管理手段,势必影响到了档案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档案内容不完整的原因很多,有的在本人填写的时候就不准不实,他们只想到个人的私利,在档案填写过程中将“工龄填长、年龄填小,文凭填高”。还有一些在具体工作中,将不重要的档案、可装不可装的档案全部装进来,造成了档案内容的繁锁。
二、完善的必要性
档案,记录着一个人人生历史轨迹,关系到本人的切身利益。对于单位来说也是调动、聘用、晋升、工资调整等多方面工作的基础和依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交流互动也更加频繁,高校引进人才通过档案能够更快、更详细地了解本人,充分体现了档案资源优势转化成了人才势,进而促使和推动了高校的发展。高校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也需要完善档案管理相关方面的体制,完善管理模式,适应改革步伐。过去人事档案工作侧重于政治服务,现在要侧重服务于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过去注重人才的政治历史,现在重视人才的德、绩、勤、能、廉的情况,为党和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提供依据。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完善高校人事档案,为高校改革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三、完善的途径
1.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科学化、法制化管理
人事档案工作制度化管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是高服务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如果没有制度来制约就会无章可循、无所适从,档案工作是一项繁杂,头绪众多的工作,必须统一规划,严格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在工作中建立工作细则、岗位职责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标准、保密措施,并且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强化管理做到保密,杜绝泄密、窃密、失密等现象。对档案工作的管理方法、原则、质量等方面做出统一的科学的技术规范以及长远的规划,从而使档案工作由复杂变为简单、由杂乱变为统一,避免了重复性劳动,同时既节约了物力、人力资源,还保证了档案工作质量、提高了技术水平。
2.不断加强业务素质的培养
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在管理档案工作中担负着繁重的任务,由于整日忙于事务性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知如何处理,封闭意识较强。在新形势下,新问题的不断出现,要求我们档案管理人员把人事档案工作与社会结合起来。由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加强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严格按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办事;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水平;同时,还要加强业务素质的培养,传统的、原有的管理手段和保护技术是适应不了新形势的。随着新问题的出现对档案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作中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拓展相关知识面,加强学习人事档案管理软件,认真掌握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有力于高校人事档案的快速健康发展。
3.努力做好高校人事档案的整理及存档工作
一、档案管理现状
1.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大中专毕业生大部分应聘到非国有制单位或自谋职业,由于这些单位没有档案管理权限,在接收毕业生时没有接收其人事档案关系,再加上个人不重视自己的档案及在工作中形成的档案材料,有的毕业生在毕业几年后都不知道自己档案关系的下落。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没有档案对他们将来的退休没有影响,只要养老保险交够一定的年限就可以办理退休手续;流动人员只要不在国企工作,按照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给他们办理的定级、升级等人事项目可谓画蛇添足。
2.人档分离逐渐成为普遍现象
在大量的流动人员中,尤其是年轻人对档案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只凭个人简历找到工作已经成为用人单位和应聘者认可的事情,大多数人认为档案在他们求职及职业发展中不重要或用途不大。许多非公有制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并不关心其人事档案。许多企业通常采取“合格不合格干了就知道”的方式评价并使用人才。
改制企业中买断工龄的职工,暂时未落实工作单位,人事档案仍在原单位存放,在与原单位解除关系后将会涉及到补缴养老保险、出具就业状况、办理调动手续、报考研究生、评审专业技术职称和出国政审等一系列证明时,原单位以已经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为由不予办理。人事档案的严肃性、准确性受到挑战。
3.档案失实现象严重
有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中失实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企业工人档案,由于诸多原因导致档案材料与实际年龄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是因为填表时自己未在场,有的甚至是因为在转工时实际年龄已超出转工年龄界限,这些问题最终导致这些人的实际年龄已经到达退休年龄时却办不了退休,领不了退休金,有的甚至还得等上三五年。
流动人员在外地打工,毕业一年后不办理转正定级、粮户关系落户等一系列手续,其工作单位在调其档案后会以缺少材料为由不予接收。
4.档案多头管理现象频发
从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来看,人事档案分别由组织、人事部门、教育部门和企业事业等单位管理,难以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甚至有的企事业单位将人事档案看作是单位财产,把扣压人事档案作为阻止人才正常流动的手段,有的甚至在用人单位与当事人产生各种争议和纠纷时,利用人事档案管理权随意添加或抽减档案材料,给当事人造成不良后果。
二、人事档案的作用
人事档案对于所有求职者、就业者来说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有助于人员择业
毕业生、企业改制职工及自谋职业人员自主择业,虽然非国有单位没有管理人事档案的权限,但有权到相关部门查阅招聘人员的人事档案材料,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招聘人员的情况;本地生源到外省(市)就业的,需由聘用单位所在地的人事局或人才交流中心向本地人才交流中心调档,经过审核档案材料后为其办理档案的调转手续。
2.有助于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
评聘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对毕业生、企业改制职工、流动人员都是干好专业技术工作能力水平的具体表现,所以初、中、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逐级晋升的过程中也是以本人的档案材料为基础的。
3.有助于享受各种保险和办理退休手续
就业人员按一定标准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各种保险费,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经考核档案中记载的实际工龄、年龄以及与保险有关的证明后即可办理退休手续。
4.有助于各项日常业务的办理
除上述几项外,毕业生考研、流动人员出国留学、企业改制职工办理婚育等相关事宜,均需由档案所在地的人事部门出具有关证明,然后到相关机构办理手续。
三、对新型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设想
1.明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性质
在组织、人事部门成立人才交流机构之前,人事档案一直是由组织人事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在性质上属于公共服务。出于深化机构改革和转变职能的需要,由政府人事部门成立人才服务机构后,把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这类较为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委托或授权给人才服务机构负责,应当进一步明确人事档案的公共服务性的性质,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体系和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
2.提高企业决策者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利用多种渠道向企业决策者宣传有关人事档案知识,使他们明白人事档案是反映员工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用人单位选贤举能的重要依据。人事档案作为评价一个人最基本、最权威的证明材料,具有法律效用,参加养老保险统筹必须通过人事档案中记载的工龄来确认,因此,人事档案管理在现阶段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无论对单位和个人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发挥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作用
证明需要这样:须持有关证件及证明材料,向原婚姻登记管理所在区县民政局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夫妻关系证明书。
1、本人户口证明(户口卡或户籍证明)、居民身份证(出国人员指护照)。所使用的姓名必须一致,如不一致,须由派出所更正并加盖印章;身份证或户口卡丢失者,须持由派出所出具并加盖派出所印章的原身份证号码证明或户籍证明。
2、证明信。
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何时何地与何人办理结婚登记,双方至今是夫妻关系;因结婚证丢失,同意前去补办夫妻关系证明书,单位盖章。由本人的人事档案所在单位的人事或劳资部门出具,证明书《夫妻关系证明书》。没有人事、劳资部门的单位可由代管人事档案的部门出具;军人由部队团以上政治机关出具;城镇居民由所在居民委员会或街道办事处的主管部门出具;农村村民由所在村民委员会出具;出国人员由我国驻外使、领馆出具。
3、查档证明。
内容:档案字第号、双方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结婚证字号及登记日期和承办机关全称,出证部门盖章。由婚姻登记档案的存档部门,根据原婚姻登记档案的记录如实出证。
一、含义
这种模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的一种新模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所以它应是一种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含义有以下四点。
1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产生了多种经济组织形式,这有利于人才的吸纳、流动,但与旧的人事制度发生了巨大的碰撞,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如人事制应运而生,人事管理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活动,因此,作为人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人事档案工作,也必然具有这种社会化的性质。从管理机构来说,不像计划经济时代仅有各单位内部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只收集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市场经济条件下已建立了具有较强社会性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如各省市人才市场建立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这种机构不是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机构,而是面向社会,其管理对象包括该社区范围内所有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其服务对象更具有社会性,可以为整个社会提供人事档案服务。
2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复杂性
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结构的复杂性。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中,人事档案的收集、处理和提供利用往往由各单位内部人事机构行使,该机构人事档案来源单一,仅限于本机构人员,内容也较简单;而社会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其来源要广泛得多,可以来自该社区范围内各类人员,又由于每类人员身份不同,集中起来显得人员复杂,其档案内容也非常丰富多样。
3利用者对人事档案需求的多样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无论是外资、合资、国有企业招聘新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选拔合格或优秀人才,还是考核、任免、招聘国家公务员以及大中专毕业生社会就业,都不会忽略人事档案的利用。利用者类型、利用用途的多样性,导致对人事档案内容、载体、传递方式等方面需求的多样性;也使得人事档案不可能局限于单位组织部门使用的狭窄范围,不仅组织上需要,而且许多个人也需要,那些与个人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人事档案,经常会被组织和个人查阅利用,但它们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需求。
4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开放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减弱了人事档案政治化、神秘化的程度,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事档案管理和服务方式。可以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式管理人事档案,还可以将不属于个人隐私内容的人事档案上网,采用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方式,使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外界的人才信息交流,由单一的途径变为开放式的交流模式。
二、特点
1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新模式,是对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补充,与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处于并存发展阶段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模式,与计划经济时代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有所不同。传统模式中,人事档案是由各单位内部组织人事机构分别管理,比较封闭和内向,在过去人事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今天也还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但这种模式不应成为现代人事档案管理中唯一的模式,而应更新、改革旧的模式,建立新的模式,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就是一种新的模式,是对现代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补充。
这两种管理模式处于并存发展阶段,各有利弊。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对人事档案的保密、保护,方便本机构使用具有优势,但过于封闭,利用面不广,实行规范化、网络化管理难度较大;新的管理模式服务面广,便于社会各种机构和人员利用,易采用现代化、网络化管理方式,但存在易泄密、丢失等问题。我们应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克服各自弊病,使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更加充实与完善。
2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目前主要适用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
由于流动人员是辞职、辞退、脱离原单位和没有工作单位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等,其档案与一般人事档案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特点,因而在管理模式与方法上也应有所不同。
流动人员一般没有固定的单位、工作变动较大,与原单位没什么联系,他们的人事档案由县级以上政府所属的人才交流中心管理,这种机构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市场性的特点,适用于社会化、开放式档案管理模式。但有的人才市场还不规范,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3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预示着更大范围内人事档案管理的一种方向和发展趋势
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人才流动的数量与质量会逐步增强,在更大范围内实行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将成为可能。
今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幅度和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机构庞杂臃肿、人浮于事的现状将得到整治,精简机构、合署办公、联合办学的大口径管理方式将被采用,每个小单位自行管理人事档案的模式将被取代。同时,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会使政府对人事管理逐渐淡化,人才将成为一种没有任何政府色彩的产业,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可能成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模式。
企事业职工、科研人员及教师等类人事档案的内容大多是关于其业绩、专长、爱好等经历经验的记载,值得保密的内容不多;同时,这些人员“干部本位”思想逐渐淡化并趋于消失,政治身份级别看得并不重要,特别是企业破产、兼并出现之后,企业干部任用上出现招聘厂长、经理,企业干部自己可自由择业,教师和科研人员可转岗下岗,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科研人员变动日益频繁,构成逐渐复杂,不可能也不必要严格按照干部、职工等级由组织人事部门分开管理,完全可以实行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
三、意义
在中国,人事档案与户籍对人才的流动具有极大的制约作用。如果某人想调到更适宜于发挥自己专长特点的地方和单位工作,原单位领导若不同意调走,其人事档案和户口就不能转走,那么,既便是这个人调走了,但在工作、家庭、婚姻、住房等方面都会遇到很多麻烦。如果建立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每个人是社会人而不只是单位人,每个人的人事档案由社会化的人才机构集中统一管理,与户籍制度、人事制度协调运行,那么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可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一种社会化的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人事档案 管理模式 社会化 开放式
一、含义
这种模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的一种新模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所以它应是一种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含义有以下四点。
1、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产生了多种经济组织形式,这有利于人才的吸纳、流动,但与旧的人事制度发生了巨大的碰撞,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如人事制应运而生,人事管理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活动,因此,作为人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人事档案工作,也必然具有这种社会化的性质。从管理机构来说,不像计划经济时代仅有各单位内部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只收集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市场经济条件下已建立了具有较强社会性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如各省市人才市场建立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这种机构不是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机构,而是面向社会,其管理对象包括该社区范围内所有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其服务对象更具有社会性,可以为整个社会提供人事档案服务。
2、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复杂性
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结构的复杂性。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中,人事档案的收集、处理和提供利用往往由各单位内部人事机构行使,该机构人事档案来源单一,仅限于本机构人员,内容也较简单;而社会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其来源要广泛得多,可以来自该社区范围内各类人员,又由于每类人员身份不同,集中起来显得人员复杂,其档案内容也非常丰富多样。
3、利用者对人事档案需求的多样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无论是外资、合资、国有企业招聘新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选拔合格或优秀人才,还是考核、任免、招聘国家公务员以及大中专毕业生社会就业,都不会忽略人事档案的利用。利用者类型、利用用途的多样性,导致对人事档案内容、载体、传递方式等方面需求的多样性;也使得人事档案不可能局限于单位组织部门使用的狭窄范围,不仅组织上需要,而且许多个人也需要,那些与个人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的人事档案,经常会被组织和个人查阅利用,但它们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需求。
4、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开放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减弱了人事档案政治化、神秘化的程度,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事档案管理和服务方式。可以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式管理人事档案,还可以将不属于个人隐私内容的人事档案上网,采用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方式,使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外界的人才信息交流,由单一的途径变为开放式的交流模式。
二、特点
1、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新模式,是对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补充,与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处于并存发展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模式,与计划经济时代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有所不同。传统模式中,人事档案是由各单位内部组织人事机构分别管理,比较封闭和内向,在过去人事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今天也还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但这种模式不应成为现代人事档案管理中唯一的模式,而应更新、改革旧的模式,建立新的模式,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就是一种新的模式,是对现代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补充。这两种管理模式处于并存发展阶段,各有利弊。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对人事档案的保密、保护,方便本机构使用具有优势,但过于封闭,利用面不广,实行规范化、网络化管理难度较大;新的管理模式服务面广,便于社会各种机构和人员利用,易采用现代化、网络化管理方式,但存在易泄密、丢失等问题。我们应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克服各自弊病,使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更加充实与完善。
2、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目前主要适用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
由于流动人员是辞职、辞退、脱离原单位和没有工作单位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等,其档案与一般人事档案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特点,因而在管理模式与方法上也应有所不同。
流动人员一般没有固定的单位、工作变动较大,与原单位没什么联系,他们的人事档案由县级以上政府所属的人才交流中心管理,这种机构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市场性的特点,适用于社会化、开放式档案管理模式。但有的人才市场还不规范,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3、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预示着更大范围内人事档案管理的一种方向和发展趋势
21世纪,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人才流动的数量与质量会逐步增强,在更大范围内实行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将成为可能。今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幅度和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机构庞杂臃肿、人浮于事的现状将得到整治,精简机构、合署办公、联合办学的大口径管理方式将被采用,每个小单位自行管理人事档案的模式将被取代。同时,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会使政府对人事管理逐渐淡化,人才将成为一种没有任何政府色彩的产业,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可能成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模式。
企事业职工、科研人员及教师等类人事档案的内容大多是关于其业绩、专长、爱好等经历经验的记载,值得保密的内容不多;同时,这些人员“干部本位”思想逐渐淡化并趋于消失,政治身份级别看得并不重要,特别是企业破产、兼并出现之后,企业干部任用上出现招聘厂长、经理,企业干部自己可自由择业,教师和科研人员可转岗下岗,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科研人员变动日益频繁,构成逐渐复杂,不可能也不必要严格按照干部、职工等级由组织人事部门分开管理,完全可以实行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人事档案 科学分析
高校毕业生的档案问题,原本不是一个很难破解的难题。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多由大学生主观因素而造成,从而导至毕业生个人工作生活上的被动局面。大学生不能正确地对待档案问题,归由于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只要有了毕业证、学位证,就可以相对轻松地上岗就业。于是长期对自己的档案置之一边,不管不顾,将记录自己重要人生履历的历史信息主要载体放诸脑后。等到真需要档案的时候,又一时取不到手,错失人生中有限的几次绝佳机会。
1、大学生毕业后的档案留存现状
经在工作中调查,大学生毕业后的档案多放于高校与人才中心(人才市场)。
1.1 仍将档案放置于高校
当前,高校毕业生多为自主择业,有的毕业生毕业一两年甚至毕业几年时间仍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没有工作单位,就没有办理档案移交手续,档案仍存于高校中。有的毕业生已找到了工作,由于所找的工作单位对档案要求不严格,对毕业生的档案没有强制性的转移要求,学生本人也就将档案问题放置一边,甚至忘记个人档案一事。有的毕业生即使找到了工作,也不愿将档案转入相应的人才市场,因为各地的人才市场每年数百元的存档费对刚毕业的大学生们来说是一笔不菲的开支,不如放在高校之中,即无存档费一说,又有安全性系数可言。
1.2 档案放在各地人才市场
各省市的人才档案管理中心一般经常对失去联系超过5年的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进行网上公示,以促使相关人员回人才交流中心交纳档案保管费。从各地公示的档案中,公示的档案份数规模堪称庞大。有的省市的人才中心在公示期满后仍没有前来办理相关手续的毕业生,进行解除原档案的托管关系。 部分人才市场,即使多次公示,许多档案的相关人员一直也不露面,所存的档案也成了“死档”,有的档案一二十年了,都无人前来过问,更何谈交纳档案保管费了。
2、“弃档”原因分析
当前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找工作难已成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由于人才流动的加快,几十年前的那种受制于档案、户口的就业模式已早不适应于当今大学生就业的选择。这一方面说明了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不重视档案问题的趋势,这种人才择业模式,导致了整个社会漠视档案的现象。由此也发生了大量“弃档”现象的发生。
2.1 就业单位不重视档案
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前提下,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有所减弱,它不再是就业单位考察、选拔人才的惟一标准。 大学生的择业观和思想上追求自由的个性,人才流动也处于频繁的状态,完整的人事档案不再成为就业与人才进步的重要根据。由于毕业生工作单位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致使有的大学生宁愿将个人档案放在高校内,也不愿意转到人才市场,除非找到了相对来讲比较正式的工作单位,才想到去找自己的档案。有的由于工作变动过于频繁,最后主动放弃了个人的档案。 部分事业单位在选拔人才时,不再以档案为准,人力资源部门将本单位的人员分为事业编制、长期合同编制、短期合同编制、非固定工等三六九等的用人机制,也导致对档案的要求不再那么严格。重视专业和技能,已成为最大的用人标准,档案则放置一边了。
2.2 对档案的用途知之甚少
尽管人事档案的作用正在进一步弱化,从而减少了档案中客观记录的科学性。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人事档案的作用仍不能由其他方面来代替。大学毕业生不重视自身档案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档案的认识上有欠缺,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长期不重视档案易发生的问题
尽管档案的作用在部分大学毕业生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当他们在选择就业时,尤其在报考国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岗位时,档案是必须要过的一关。档案中有不良记录,势必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选择。重视并妥善安置自己的档案,作为一个忽视的问题,摆在了大学生的工作日程上。
3.1 档案放高校工龄难计算
没有完整的人事档案,用人单位将不能为其计算工龄。毕业生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办理了人事后,人才中心将为其办理转正定级、年度考核、档案工资审批等手续,计算成本工龄。毕业生档案放在高校中,毕业生与学校之间无人事隶属关系,学校没有资格为毕业生出具涉及人事关系的证明。档案留在学校,不但不能计算工龄,还会影响到今后的转正定级及职称评定事宜。
3.2 档案保存不善没有资格报考公务员
有的高校由于与毕业生的联系不畅,把毕业生的人事档案转回原生源地的人事部门,而毕业生本人不想在自己的原籍就业。致使他没有资格在目前居住的城市报考国家公务员,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发展。
3.3 户口难以落户
有的毕业生不重视档案问题,在毕业后的户口落户时,遇到了很大的麻烦。按照国家的户籍管理规定,大学生的户口落户,需要相关的档案、干部介绍信、落户证明等手续,由于档案管理不善,或不知个人档案在何处,即使找到了工作,在相关城市落户时也是一件麻烦事。户口落不下,就办不了新的身份证。不但如此,在毕业生的工龄计算、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职称评定、医疗养老保险的上交、出国手续办理、结婚生育审批上等都离不开个人的档案。
报到证是毕业生转移人事档案关系和户口关系的凭证。
报到证的用途主要包括:
1、是教育主管部门正式派遣毕业生的凭证。
2、是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的凭证。
3、是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的重要证明。
4、是任何一个合法的人才中心、档案管理机构接收毕业生档案的证明。
5、是用人单位给毕业生落户、接管档案的重要凭证。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 统计工作 应用
医院管理是通过充分发挥整体运行功能,全面提高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的水平,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以医院取得最佳综合效益的管理活动过程。医院信息系统是以医院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管理和医疗活动中进行信息管理和联机操作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行政管理信息和患者诊疗信息。信息系统对所得信息的处理大致分为数据的收集;数据的集中加工、处理与分析和决策咨询与决策支持三个过程。
医院信息化的必要性在于:⑴由于现代医院病人的增多,在医院产生的诊断、治疗、消费、药品信息都必须记录在案,建立电子病例有利于为病人提供主动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⑵实现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微机化,网络化,提高检索的准确性和工作效果,可较好的满足医院的人力资源需求,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医疗队伍。⑶科研教学的素材的信息化储存检索,有利于搜集临床的各个方面的信息,完成医院的科研任务。⑷由于医疗业务及其各个辅助科室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对病人的诊断、治疗、评价、复诊等有重要作用,必须储存,而统一的数字化采集,存储,查询,统计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
1 网络时代医院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极大发展,影响力也越来越广,并为医院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但是,网络时代医院统计工作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利用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医院统计工作的开展过分依赖网络技术。信息时代,网络是医院进行统计工作的主要数据来源,但存在着采集信息相对分散、信息多人录入的问题。医疗信息具有不同的作用和用途,但医院统计工作人员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网络数据方面,没有严格对网络传输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及时严格的审查,经常出现月底才发现数据有误,但此时确定出错点需要花费极大人力和时间,修改的难度也比较大;此外,统计工作人员对网络信息的认识不够深入,没有将网络资源予以充分有效的利用。医院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统计部门担当则会重要的信息提供者的重任,在一定意义上讲,医院统计信息质量对医院管理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当前医院统计工作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关注网络系统中与报表关系不大的资料的统计和分析,不少极具价值的信息资源被浪费。医院人事档案是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思想品德、科研水平和工作业绩等方面的情况,是开发人力资源的资源库。只有在管理好人事档案,才能加强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促进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通过档案,可以了解过去,总结经验,为科学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将查阅档案材料与实际考察的业务水平、个人素质、思想言行、历史情况等原始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2 有效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完善医院统计工作
2.1实行电子病例制度,强化信息质量控制力度
强化医院统计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就是实行电子病历制度。电子病历制度可以提供及时、准确、系统的数据资料。病案首页不仅充当着医疗管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获取医疗统计信息的主要途径,只有确保病案管理实现规范化,统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才具备有力保障。决策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统计信息的质量,所以,要集中力量严格把控好基础数据录入工作的质量关,强化网络数据质量管理力度及监控程度,促进医院统计数据信息质量监控机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对每个环节实施严格仔细的检查,将缺陷发生率控制在最低限度,将医院统计工作数据质量环节控制及终末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对录入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查,不规范、不合要求的病案不予录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向相关人员反馈,并做出相应处理。
2.2 深入认识网络信息,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当前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强化信息意识,对医院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现代化医院的建设中信息的重要性有全面而充分的认识。在医院信息中,统计信息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其具有一般信息所具备的特性,另一方面,还具有一定的管理价值,在医院管理中发挥着决策支持的关键性作用。随着医院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统计信息需求量不断增加,统计资料深度、广度以及实时性要求不断提高。对于医院统计工作人员而言,一方面需要借助网络信息资源填写相关报表,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汇报,定期向本院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提供统计信息,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优势,充分发挥统计监督职责,切实抓好网络中相关资料的提取、汇总、整理及保存工作,并监督指导相关科室报表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医院统计工作部门还需要积极配合医院管理、临床医疗及科研工作的开展,针对课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统计和调查,从而向相关科室提供更加优质的统计信息服务,确保医院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2.3 不断拓展统计工作
医院统计部门为了更好的发挥自身职能,需要不断拓展职能范围,从本院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具有本院特色的数据查询及统计分析系统,借助此系统,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对现有医疗业务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除此之外,医院统计工作部门还要依托此系统出具质量更高、内容更丰富、深度更深刻的统计分析报告,切实担当起医院领导开展管理工作的智囊团的重任。
3 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响力迅速扩张,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并逐渐成为医院开展统计工作的重要工具。进一步提升医院统计工作理论水平、实现医院统计工作的科学化及规范化已经成为时代趋势。网络环境下,医院统计工作开展方式也有所改变,例如在收集及整理资料方面,已经用计算机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方式,利用计算机可以在互联网中自动提取并整理所需资料。但尽管如此,并不代表医院统计工作完全依赖于计算机,统计人员的素质及技能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统计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素质,熟练掌握相关统计技能,才能利用专业知识对网络数据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和整理,将医院经营及医疗活动客观真实的反映出来,并对所产生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做出评判。
参 考 文 献
[1]张瑄.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发表时间:2011-01-20.
[2]钟靖明,缑文海,冯艳慧,王玲.发挥网络技术优势 作好医院统计工作.中国医院统计,2004年 第04期.
关键词:档案管理 高校档案 大学生 对策 措施
1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高校大学生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并且艰巨的工作,大学生档案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也影响到学生的就业,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前途。大学生档案材料当中记录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以及各种社会实践锻炼,这都是学校教育、考察和对大学生进行培养的第一手材料,这也更是各个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当中的一个重要参考资料。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各大高校的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所以,对高校大学生档案管理进行认真的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
1.1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不健全
在我国所制定的法律当中,虽然一部分内容涉及到了档案方面,但是这些内容很多都十分抽象,也就是说,我国没有针对高校大学生档案管理而专门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因缺少相关条文的约束,导致了建档标准不能实现统一,最终导致了多数高校的大学生档案不规范、不完整。
1.2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未实现规范化、标准化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大学生档案管理机制仍然不健全、不完善,在缺少“标准化”或者“公权力”的约束之下,导致档案的“权威性”遭到了多方面的挑战与质疑,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归档材料的手续不完整;(2)档案材料页面没有表面确切的日期;(3)页面设置格式不统一;(4)书写用笔也存在不规范等等。
1.3档案管理形式单一,管理技术落后
各大高校的在校大学生的档案是其今后社会人事档案的基础。目前,档案电子化、信息化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多数高校的学生档案依旧使用的是纸质档案。据一些高校的工作人员来讲,因目前还没有出现一套权威的,适用的、统一规范的学生档案管理系统,所以,很多高校的学生档案管理模式、管理体制、管理技术手段都相对落后。
1.4档案信息不完整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学生档案信息不完善。一方面是由归档时间及归档制度不完善所导致的。由于档案信息不能及时得到归档,会造成档案材料当中大学生信息不完整;另一方面是由归档材料不完整所导致的,归档材料一般只是涉及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入学登记表、入学成绩、在校成绩、学籍、党(团)材料等,这些内容在今后学生发展当中用途是很小的,并且这为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参考依据也不是很全面。
2改进和加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2.1加强我国高校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法制建设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扩招,大学生人数在逐年的攀升,进而使得大学生档案成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每个大学生来讲,在校期间的档案是个人档案的基础,也将成为其就业,甚至以后评职称等一系列事情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我国相关部门需要从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尽早出台一些关于大学生档案管理方面的法规与政策,从而使大学生档案管理实现有法可依,这也为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对大学生档案信息及时收集、整理和归档
大学生的档案所记录的信息包括了该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经历,由于大学生的档案材料在其就业当中的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考虑到大学生就业推荐和招聘工作的超前性,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表现材料进行全部收集,并进行认真的核对和填写,这收集、整理等工作应当完全符合档案收集的正常顺序,从而保证了档案材料在整个收集过程当中的保密性、安全性,这不仅是对学生负责,而且也是对学校负责,对用人单位负责,更是对社会的一种负责。
2.3加大归档信息范围
目前,应当根据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特点,扩大对高校大学生档案的归档范围,这样,不仅可以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方面的成绩,而且还可以实现学生的个性特征、思想品德、发展潜能、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信息的归档。比如:(1)诚信记录。讲求信用、为人诚实,这是做人的一个基本原则。大学生是社会各阶层的精英分子,应该认真地做到诚实守信,并且这也是多数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的前提条件;(2)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得以进步的灵魂,它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学生的档案材料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还应当详尽地记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关系大学生成长以及今后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应当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应当与各大高校携起手来,进一步加强对各大高校在校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作为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大胆探索,不断创新,逐步做好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从而更好地为在校大学生服务,为用人单位提供可靠的选取人才的依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