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病人护理措施

时间:2023-07-03 16:07:56

导语:在病人护理措施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病人护理措施

第1篇

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山东济南 250021

[摘要] 目的 探讨麻疹病人护理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本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手术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探讨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结果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5.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提升治疗和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关键词 ] 麻疹病人;护理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c)-0043-02

麻疹多见于小儿,主要是由于麻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感性的呼吸道疾病,临床上主要以眼结膜充血、咳嗽、流涕、发热、全身红色斑等,以6个月~5岁的儿童最为常见[1],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但是近年来,成人的发病率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关于麻疹疫苗是在1965年研制出来随后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基本上对于该病控制情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计划免疫执行较差的地区,却仍旧存在着局部的小流行情况[2],而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对于麻疹病人,加以科学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此,在这里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资料均源于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80例患者,年龄1~12岁,平均年龄4岁,男44例,女36例,对照组40例患者,年龄1~12岁,平均年龄4岁,男22例,女18例,观察组40例患者,年龄1~12岁,平均年龄4岁,男22例,女18例,年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方面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本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手术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探讨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

1.3护理方法

1.3.1 体温护理 要保证患者卧床休息,帮助患者合理安排一切的护理诊疗,尽量做到集中操作,规范护理操作过程,减少和控制感染机会,做好一切的生活护理[3]。

1.3.2 病房护理 每天病房保持通风2次为宜,确保病房空气的湿润、新鲜,湿度以50%~60%为宜,温度以18~22℃为宜,但是要避免直接吹见,防止患者着凉,同时,还要保持病房光线的柔和。

1.3.3 严格观察 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比如若是患者处于高热状态,则需要采用物理降温进行处理,避免温水擦浴、减少盖被、或者是严格按照医嘱减少药物的剂量。但是一定禁用酒精等,避免对患者皮肤造成影响,或者是体温骤降而导致的循环障碍,为患者供给充足水分,利用患者散热或者是排泄[4]。

1.3.4 控制病毒感染 护理是要保持患者五官的清洁,如眼睛清洁用生理盐水,然后再用红霉素眼膏或者是0.25%氯霉素眼药水,1d2~4次为宜,勤于帮助患者排痰拍背翻身,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为了防止中耳炎发生,可以口服鱼肝油滴剂,然后滴入0.5%~1%的麻黄碱。

1.3.5并发症控制 ①要随着注意患者的呼吸、体温、脉搏变化,2~4 h监测一次,及时清除患者的痰液;②确保患者营养平衡,多饮水,供给水分充足,以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切勿忌口,造成营养不良[5];③随时观察出疹情况与消退情况,进一步为患者病情做好鉴别与诊断,并且正确判断患者病情。

1.3.6 预防控制 要加强体能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尽量少到公共场所,减少传播与感染机会,注意个人卫生。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 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是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即P<0.05。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5.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分析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麻疹多见于小儿,主要是由于麻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感性的呼吸道疾病,临床上主要以眼结膜充血、咳嗽、流涕、发热、全身红色斑等,以6个月~5岁的儿童最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但是近年来,成人的发病率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关于麻疹疫苗是在1965年研制出来随后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基本上对于该病控制情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计划免疫执行较差的地区,却仍旧存在着局部的小流行情况[6],而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对于麻疹病人,加以科学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65.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充分证明患者科学的麻疹病人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临床发现麻疹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体温升高;②组织受损;③营养不足;④潜在并发症--支气管肺炎。根据本次研究总结麻疹病人的护理体会,具体如下:①体温护理:患者由于病毒感染,体温超过正常范围,为此,必须要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根据患者的自觉症状和发热程度,及时处理,每天测温度和脉搏、呼吸。②营养护理:患者由于发热机体消耗量大,因此,必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营养计划,以半流质、流质食物为主,多餐少食,并及时补充维生素。③并发症护理:严格叮嘱患者遵照医嘱应用药物治疗,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体征与出疹的关系,加强病房巡视,一旦出现呼吸困难、高热等症状,要立即上报医师并给予处理。④组织受损护理;患者由于病毒感染,会出现全身皮肤红色斑丘疹,口腔粘膜疹等,因此,要注意观察患者组织受损的程度,帮助患者合理安排一切的护理诊疗,尽量做到集中操作,规范护理操作过程,减少和控制感染机会[7]。⑤做好一切的生活护理:保持床褥干燥、清洁、平整、盖被应轻软,内衣柔软宽适并勤换洗。切忌紧衣厚被“捂汗发疹”。口唇或口角裂者,应局部涂以消毒石蜡油,口腔粘膜溃疡者,先以1%~3%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洗,然后局部涂以西瓜霜或冰硼散[8]。总而言之,采用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提升治疗和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参考文献]

[1] 邢琳琳,刘丽莉. 172例麻疹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17(2):15-18.

[2] 卢美,任维利,朱桂爱. 2007—2009年莱芜市莱城区麻疹流行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2010,10(9):940-941.

[3] 陈芳芳,赖爱萍. 麻疹的预防和护理[J].全科护理,2011,3(11):199-200.

[4] 周新凤.浅析66例麻疹病人护理体会[J].重庆医学,2011,3(10):157-158.

[5] 唐燕雅,沈旭慧. 23例麻疹病人临床变异的分析[J].护理与康复,2009,4(36):207-208.

[6] 王克勤. 62例麻疹的护理[J].安庆医学,2009,3(6):178-179.

[7] 胡天平. 浅淡麻疹病人的护理措施及预防[A].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C].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2009,23(6):18-19.

第2篇

【关键词】骨折病人护理措施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正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从而证明了情绪对调整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对病人来说,保持乐观的情绪尤其重要,一切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作用,都可导致并加速病情的发展。因此,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我们临床护理的重要环节。我院骨外科病房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骨折患者15例,现将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我们采取的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 心理护理

1.1 心理因素分析。

通过我们临床观察,病人的致病因素与心理活动的改变有着直接的关系。护理心理学认为,一个人患病后的心理状态不同于正常人,有着特殊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反应,但因其疾病类型,病程长短及其性格,经济状况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而表现出相应的不同特点。所以,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对治疗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1.2 患者入院后心理状态的护理。

患者住院后由于环境的改变,人地生疏,故表现为焦虑和恐惧,担心自己的病治不好,怕成为一个残疾人,特别是一些农村自费患者,常为住院费担心。护理人员在病人面前切忌表现出惊慌、忙乱、烦躁或不屑一顾的轻视态度,应以良好认真的服务态度,从容镇定的神情,熟练准确的操作技术取得病人的信任。及时止血、镇痛,使病人脱离生理痛苦反应,从而稳定情绪。对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卫生宣传,简单介绍病情和同类病人救治成功的病例、医院救治的经验及伤病良性转归的可能,使病人建立安全感。

1.3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护理。

骨外科的慢性病患者多见于一些陈旧性的骨折,骨髓炎或伤口不易愈合的开放性骨折,病情多数较为顽固,容易反复发作,有时药物治疗也不太理想。这些患者入院后会产生一种以希望了解病情为中心的求知欲望,他们盼望医生能对病情做出详细的了解,冥思苦想询查病源,本组患者15例;有的患者由于治疗时间较长,产生急躁情绪,失眠、烦躁、易怒,自觉度日如年。

2 护理措施

2.1 疼痛护理。

2.1.1 针对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对症处理。创伤、骨折伤员在现场急救时予以临时固定,以减轻转运途中的疼痛,并争取及时清创、整复;发现感染时通知医生处理伤口,开放引流,并全身应用有效抗生素;缺血性疼痛须及时解除压迫,松解外固定物,如已发生压疮应及时行褥疮护理;如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须及时手术,彻底切开减压。

2.1.2 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准确,防止粗暴剧烈,引起或加重病人疼痛。

2.1.3 断肢(指)再植术后病人肢体疼痛应及时判明情况,有效镇痛,防止因疼痛刺激血管痉挛而影响再植肢体的成活。

2.1.4 截肢术后如患肢疼痛,应向病人耐心解释,一般可随时间的推移而自行消失,不须应用镇痛药物镇痛。

2.1.5 采用非侵袭性镇痛方法,如控制焦虑,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利用视觉或触觉分散法分散或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另外,利用冷敷、热敷、按摩及皮肤搽剂,也能起到骨折病人 镇痛效果。

2.2 营养失调护理。

2.2.1 尽快纠正病人的悲观、消沉、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建立正常心态,保持健康的心理。

2.2.2 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定时就餐,定时排便。

2.2.3 鼓励病人进食,伤病或手术早期供给较清淡的饮食;病情稳定后及时调整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2.2.4 根据病人的生活习惯及口味适当调整饮食,尽可能在病人喜欢的基础上调整营养结构。并保证食物结构多样化。

2.2.5 多食用水果及含维生素多的蔬菜,避免进食易产气的食物,如牛奶、糖等。

2.2.6 注意多饮水,防止便秘。

2.3 功能锻炼。

2.3.1 向病人宣传锻炼的意义和方法,使病人充分认识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消除思想顾虑,主动运动锻炼。

2.3.2 认真制定锻炼计划,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人的全身状况、骨折愈合进度、功能锻炼后的反应等各项指标不断修订锻炼计划,增删锻炼内容。

2.3.3 一切练功活动均须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随着骨折部位稳定程度的增长及周围损伤软组织的逐步修复,功能锻炼循序渐进,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渐多,时间由短至长,强度由弱增强。

3 体会

在掌握了骨折患者的常见心理变化,笔者认为在临床实施心理护理应把握以下几点:要积极做好心理工作,和患者密切交流,关心体贴患者,去的患者的信任;通过交往减少陌生感,了解患者思想情况、家庭情况、爱好及生活习惯,随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情况。

骨折患者的治疗周期长,情绪波动大,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用美好的语言、周到的服务,全面的知识,合理的指导,对患者进行精神上的安慰、鼓励、疏导,从而缩短病程,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向我们每一个护理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护士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术,良好的医风医德,还要有良好的自身修养,把握言谈技巧的方法,以积极的工作态度面对每一位病人,使病人早日康复。

第3篇

【摘要】 [目的]总结严重烧伤病人肠内营养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严重烧伤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精心护理病人胃肠道功能均能较快恢复。[结论]只有正确了解肠内营养方法及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才能保证严重烧伤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烧伤;肠内营养;并发症;护理措施

烧伤病人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极易引起自身蛋白质大量消耗和分解,导致机体处于负氮平衡。只有充分有效的营养支持,能为机体提供创面修复所需要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物质,利于胃肠黏膜功能的恢复,改善胃肠功能[1]。肠内营养在治疗严重烧伤病人中的作用已被肯定并广泛使用,在于其是一种安全、方便、符合个体生理需要的营养支持方法,而营养护理又直接关系到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我院自2009年来对16例烧伤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烧伤病人16例,汽油烧伤2例,开水烫伤10例,火药烧伤2例,炉火烧伤2例;烧伤面积39%~58%;烧伤以深Ⅱ度为主13例,以Ⅲ度为主3例。

1.2 肠内营养方法

病人入院后给予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并使用肠内营养泵控制速度持续输注。营养液多选用自然食品制剂及大分子聚合物制剂,营养成分全面,含有人体所需的游离氨基酸、单糖、主要脂肪酸、维生素、无机盐类等成分。可改善营养状况,促进创面愈合,达到治疗的目的。

营养制剂应根据病人的营养需求来选择[2]。营养制剂应温度适中,30°~35°,可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流质饮食,如牛奶、果汁、鸡汤、鱼汤、排骨汤,但要注意汤类要用3层纱布过滤,防止堵塞营养管。营养液由少到多,逐渐增加。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营养液的任何部分避免接触手、衣服、皮肤或其他未经消毒的物体表面。营养液浓度应由稀到浓,使用动力泵控制速度,输注速度逐渐递增,可在管末端放置加温器。这些方法有助于增加病人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胃十二指肠营养管堵塞常因冲洗导管不彻底,营养液黏度大,经营养管给予不适当的食物等原因引起,处理方法:每次输注后持续输注时每隔1 h~2 h用30 ml~50 ml以上温开水冲洗导管。若发生堵塞,用温水冲洗不成功,可试用含胰酶的碱性溶液冲洗。由于胃十二指肠管一般留置时间较长,病人会感到鼻腔干燥,因此应每日用液状石蜡鼻腔3次,同时要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保持鼻腔及导管的通畅。

2 胃肠道并发症护理

2.1 恶心、呕吐、腹胀

常由于营养液气味难闻,胃肠功能减退,输注速度过快,营养液温度低等引起。肠内营养制剂使用时,应遵循从少到多、由慢到快、由稀到浓的原则使肠道更好的适应。注意营养液的保质期,不得超过24 h,以保证饮食不变质,如因营养液气味难闻而引起恶心,可在营养液中适当添加调味剂。

2.2 腹泻

肠内营养治疗病人发生腹泻者占3%~30%(一般将液状大便次数每天>3次,总量超过200 mL,视为腹泻)。常由于营养液温度过低、低蛋白、抗生素使用不合理、营养液污染引起,但目前还有证据显示营养液冷藏或加温能显著减少胃肠道并发症[2]。肠内营养液输注时要适当加温,一般保持在38 ℃~40℃为宜,尤其在冬季更要避免低温刺激胃肠道而引起腹泻,如发生腹泻根据医嘱给予止泻,静脉补液,以防脱水。如发生腹胀可用热水袋腹部热敷,缓解症状,减轻不适。腹泻、腹胀同时还需注意调整速度,必要时遵医嘱停止使用肠内营养液。

2.3 便秘

主要原因与水分摄入不足,长期卧床,活动减少,膳食纤维不足有关。如连续3 d没有大便,指导病人在膳食中多增加蔬菜水果以补充纤维素,卧床病人应定时更换,并根据病情及早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胃肠道蠕动。每日增加饮水量。必要时通知医生,经十二指肠营养管给予通便药物,或用开塞露肛塞、及温肥皂水灌肠等方法,保持大便通畅。

3 其他并发症

3.1 鼻咽部不适

与长期置管及护理不到位有关。对于肠内营养的病人,常规进行鼻腔护理。营养管外径不得大于3.3 mm,以防止鼻黏膜长期受压造成萎缩、糜烂、坏死,并选用正确的固定方法。咽部如有不适,每日超声雾化吸入。

3.2 十二指肠营养管堵塞

由于肠内营养液黏稠,药品未研碎,输毕未冲洗而引起。输注肠内营养液前要将营养液摇匀,每次输注营养液前后,要用温开水或温盐水冲洗管腔。药片应研碎溶解后注入,并冲洗管腔,一旦发生导管阻塞,应及时冲洗管腔,压力不可过大或强行推注,忌用金属导丝疏通,以防损伤胃肠道黏膜,如反复冲洗不能使十二指肠营养管畅通时,则应换管。

3.3 口腔感染

由于长期不能经口进食,大量使用激素及抗生素所致,指导无呼吸道损伤病人勤漱口,定时刷牙,以减轻口腔异味或不适感。对昏迷、呼吸道损伤病人做好口腔护理,每日2次,保持口腔清洁,以防口腔感染。

4 讨论

烧伤重症病人病情重、病程长,随着近年来对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日常深入,目前已认识到胃肠道在免疫防御中的重要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应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制度,灵活使用护理手段,实施人性化护理,因此在决定严重烧伤病人提供营养治疗方式时,首选肠内营养已成为众多临床医生的共识。病人从第1天起开始匀速输注肠内营养液,补给营养底物,满足肠黏膜所需营养物质,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快[3]。表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病人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影响较小。只有全面了解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才能保证营养支持的顺利进行,满足严重烧伤病人的营养需求,对进一步提重烧伤病人的治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霞,宁彦,王琳琳,等.严重烧伤病人营养支持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4,18(11B):20192020.

[2] 潘夏秦,林碎钗.鼻胃管肠内营养应用于重症病人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268270.

[3] 任建安,黎介寿.重症胰腺炎营养支持方式的选择口[J].肝胆外科杂志,2004,12(2):8384.

第4篇

关键词:普外科 手术病人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103-02

手术是治疗普外科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在手术的过程中对病人的身体也会造成很大的创伤。手术主要是以刀、剪、针等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的操作,是外科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作为应激源的一种,会让病人产生较为明显的、强烈的心理性应激源反应,容易出现术前紧张、焦虑、恐慌、情绪低落等情绪,这可能会导致病人病情加重,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效果和预后,甚至会引发术后严重的。笔者对2011年1~12月50例普外科手术病人在术前、术中、术后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对照研究,分析了心理护理对普外科手术治疗的具体实施措施及所产生的积极作用,通过心理护理能是病人在平静、放松的状态下接受手术,并顺利完成手术全过程,在术后病人身体恢复良好,基本没有出现并发症现象,均痊愈出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12月在我院入住进行普外科手术患者5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在13~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岁。两组之间在性别、文化程度、年龄及病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胆囊切除手术12例、阑尾手术9例、膀胱取石手术5例、肠梗阻松手术1例、脾切除2例、肠息肉切除手术2例、疝修补手术10例、胃大部分切除手术9例。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组为25例。

1.2 治疗方法。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均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制度具体的心理护理实施方案,针对每个病人不同个性特点在术前、术中、术后加以实施。首先要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背景、社会阅历等因素及其对自身病情认识的程度,从实际情况出发,掌握病人心理特点。护士不但要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专业知识和技术,还有具有医务人员的高尚品德,从而使护患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消除病人对手术的紧张、忧虑及恐惧心理,使病人积极主动配合手术治疗。

2 心理护理

2.1 术前心理护理。

2.1.1 病人术前心理。由于大多数病人都是从事和医学方面不相关的职业,缺乏对医学知识的了解,大多数病人听到手术就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对自己的病情产生忧虑心理,担心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可能发生的意外或者手术医生技术不高,担心手术效果以及术后是否会有并发症等,家庭的经济条件差也会使病人担心手术费用的问题,从而导致病人食欲不振、影响睡眠,甚至严重的可能会放弃手术治疗,病人的压力大了,会对手术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2.1.2 应对措施。

2.1.2.1 在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方面,护理人员要具备爱岗敬业的品德,要建立一切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对病人富有责任心、爱心、及同情心。同时还要掌握相应的临床护理技能,不断完善自身业务能力,积极维护好护患关系,这些都是做好心理护理之前的必要条件。

2.1.2.2 由于急诊病人的手术具有起病急、发病快、病程短等特点,病人在做手术之前的思想准备不足,护理人员在简单初步了解病人病情之后,及时给予转移和疏导,安慰、体贴病人,尽快消除病人紧张、不安的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做好术前的心理准备。同时还要做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使病人感受到真诚和安全感,鼓励他们战胜疾病。

2.1.2.3 相对于择期进行手术的病人,应热情接待,主动向病人自我介绍,并介绍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消除病人的陌生感,让病人之间尽可能的多接触,互相交流,倾听了解病人最担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病人提出的问题应耐心解答,强调手术的安全性和必要性,让其尽快适应医院生活。

2.2 术中心理护理。病人在进入手术室后,面对基本从未见过的手术仪器和特殊装置时,会产生焦虑、恐惧以及紧张无助的心理,因此,为使好围手术期得到更好的效果,手术室的护士应在手术期的前一天到病人病房进行术中讲解,根据病人的病情向病人阐述麻醉及手术的简单过程。在手术开始时,要保持安静,当有意外状况发生时,切勿大声喊叫,保持冷静并及时处理,以免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

2.3 术后心理护理。病人在成功做完手术之后,一般情况下会表现的很轻松、如释重负的感觉。但是每位病人的个性特点不同,手术之后会由于担心手术效果及并发症,产生悲观、容易激动等不良情绪,影响食欲和睡眠。这些不良情绪会降低病人对疾病的耐受性,阻碍伤口的正常愈合。

3 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4 结论

由于普外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而手术是会给病人造成创伤性的一种治疗,普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与内科等非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是不同的,有着较为特殊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反应,需要护理人员及时的运用护理心理学知识对普外科手术病人进行心理辅导及护理。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对普外科病人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不仅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加强对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知识,根据围手术的各个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病人心理特点进行心理干预,帮助病人认识疾病,了解手术,使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 陆小英,张玲娟.如何提高护理本科生的健康教育能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

[2] 费桂英.手术室术前心理护理作用[J].上海护理,2002(27)

第5篇

【关键词】 颅脑外伤;急救措施;护理对策

颅脑外伤是脑科常见的病症,近年来的发病率只增不减,严重威胁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命安全,成为目前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杀手[1]。颅脑损伤的病情往往比较复杂,并且需要短时间内接受抢救治疗,具有很大的抢救风险,容易发生其他系统并发症,死亡率高[2]。对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是保证患者健康的关键,同时对治疗和恢复期间的护理同样不能忽视。本文主要针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方式进行探讨,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32例,女性患者96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16岁,平均38岁;患者导致颅脑损伤分类:车祸伤42例,高处坠落伤10例,跌倒伤67例,锐器伤23例,碰撞伤30例,挤压伤20例,钝物击伤20例,斗殴伤16例。

1.2 急救措施 颅脑损伤患者的门诊急救是患者治疗和恢复的关键,具体的急救项目体现为以下几点。

呼吸系统: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门诊急救时,护理人员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使患者头颅偏侧,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咽部的呕吐物、血块、分泌物等,对于个别有义齿者及时取出;用舌钳拉住舌头后固定,对鼻子行导管吸氧,保证氧流量为每分钟4-6升。对于呼吸困难和呼吸停止的患者,护士要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手术,采用人工机械通气的方法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

静脉通道:对于行静脉滴注治疗的患者要及时建立好静脉通道,采用大号的留置针为患者穿刺,对于不容易进行周围静脉穿刺的患者,行深静脉穿刺,为患者建立两条有效的静脉通道。

病情监测: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的意识状态、昏迷程度、应急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医生。每30分钟进行一次患者的瞳孔对光反射[3]检查,检查患者瞳孔的大小、对称与否以及形状变化,做好记录。对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做好及时的关注,记录好变化的情况和时间。

1.3 护理方法 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环节,且治疗后的恢复是一个长期阶段,对患者做好治疗期间和治疗后的护理,是患者保持良好心理、身体状态、促进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护理:取患者平卧位,定时为患者翻身,翻身时注意动作幅度小、力度轻;保持患者病房的干净清洁,空气流通;保持病床的清洁干燥,防止出现褥疮;对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为其留置导尿管,并且做到每日更换尿袋和冲洗膀胱(每日两次);为患者提供高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对于顽固性便秘可以适当使用缓泄剂[4]。

呼吸道护理: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稀释痰液、吸痰和湿化气道等方式保持患者呼吸道顺畅,吸痰时做到无菌操作、动作轻柔,使用一次性吸痰管;稀释痰液要采用40毫升的生理盐水、8万U庆大霉素、5毫克糜蛋白酶、5毫克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每6小时1次,每次20分钟;湿化气道时要保证患者每天2500-3500毫升的液体入量,正确使用呼吸机。

营养护理: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营养护理支持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加快恢复进程,在术后1天时,为患者进食流质饮食,术后2-3天改为半流食,随着患者身体状况的日益好转,逐渐转为普食。摄入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和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为主。比如鸡蛋、粥、青菜等。必要的时候为患者行氨基酸、白蛋白等的静脉滴注。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患者病情的相关知识介绍,使其了解诱发原因和对应的治疗方法;告知患者所使用的药物名称和服用方法,对于记忆力差或意识模糊的患者要反复叮嘱,避免出现误服、多服、少服现象;随时观察患者心理,排除患者的恐惧和紧张心理,为患者树立治疗和恢复的信心;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时要态度和蔼、言谈委婉,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和护理满意度。

1.4 评价标准 采用院方功能障碍自测评价表对患者进行语言障碍、运动障碍和智力障碍的测评,100分制,60分以下为有功能障碍,60分以上为无功能障碍。

2 结 果

对患者进行术后恢复情况的统计,统计患者的语言、运动、智力等方面的功能障碍情况,见表一。

3 讨 论

近年来颅脑损伤患者呈日渐上升的趋势,是脑科常见的病症。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主要分为门诊急救和护理两个主要方面。门诊急救要保持患者呼吸顺畅、建立静脉通道、观察生命体征等。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并且恶化快,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各项指标的及时检测。本组研究中228例颅脑损伤患者,经过及时的抢救和护理后,生存率高达96.5%,可见门诊急救和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的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李秋平,李雪贞,潘美玉,谭春兴.应用临床快捷护理路径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救的影响[J].吉林医学,2009,30(14):142-146.

[2] 陈慧明.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外伤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02):117-121.

第6篇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泌尿外科病例8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2~74岁,平均56.2岁。治疗组中男23,女17例;年龄23至76岁,平均57.1岁。研究对象自然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

1.2.2 干预组 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中医护理,主要措施包括:

1.2.2.1 饮食:食物是使人体基本生命活动得以维持的主要营养来源,食物对于人体而言不仅仅具有营养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我国传统医学对药食同源非常重视,食物和药物一样,都具有“寒、热、温、凉”的属性和“辛、甘、酸、苦、咸”的味道,中医学理论认为“五味可以入五脏,辛可入肺脏,甘可入脾脏,酸可入肝脏,苦可入心脏,咸可入肾脏”,患有不同性质疾病的患者在对食物进行调护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对于属肾阳虚的患者,应该尽量多食一些温热补肾食物,比如羊肉、狗肉、鹿肉等,在服用中药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食盐,可以达到引经入肾的效果,使药效进一步提高。对于一些湿热下注的患者,其日常饮食应该以清淡、偏凉食物为主,尽量少食甘、咸食品,以防出现湿热清化不利症状,对病情的恢复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1.2.2.2 情志:中医学理论中将导致该类患者发病的病因分为很多种,主要包括外因、内因、不内外因,其中情志致病是导致该类患者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人有正常的情志活动,中医学中将其概括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不调就会导致患者发病,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泌尿外科疾病患者的发病多与恐、怒、思、忧二者相关,故对其进行护理时应该尽可能使心情保持舒畅,使紧张情绪消除,避免出现忧思恼怒情绪[2]。

1.2.2.3 特殊护理:中医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技术比较独特,在泌尿外科疾病中应用相对较多,如针灸、拔罐、熏洗、刮痧、温熨等治疗方法,它们不仅是中医治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护理的一项重要技术,如针对尿闭症状可以采用针灸、局部热敷等方法进行治疗,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针对前列腺疾病患者可以采用熏洗、坐浴等方法进行治疗,使局部用药进一步加强,与单纯的口服用药比较疗效更好,护理人员对护理技术要保证做到熟练掌握,应用于临床,可以使护理工作的内容得到更大的丰富,使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得到充分体现。对两组治疗时间、不良反应、满意度进行比较[3]。

2 结果

2.1 住院治疗时间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住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分别为(11.2±1.3)d和(6.8±1.5)d,干预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2.2 不良反应和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和对护理服务满意的人数分别为8例和32例,所占比例分别为20%和80%;干预组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和对护理服务满意的人数分别为2例和38例,所占比例分别为5%和95%。

第7篇

【关键词】高位截瘫;泌尿系感染;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95-01

高位截瘫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科常见病,多由于外伤引起椎骨骨折、脱位,压迫脊髓腔,导致脊髓水肿,从而引起各种症状。其病程长,并发症多且较严重。泌尿系感染为其常见并发症,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而且会因病情加重危及生命,因此预防泌尿系感染为众多护理措施中的重要内容之一[2]。

1 护理措施 全部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均采用系统性的针对预防泌尿系感染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进行辅助治疗。

1.1 导尿的护理 膀胱的排尿功能需要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的密切协调,脊髓损伤后,患者的排尿功能失去大脑及低级中枢的控制,使排尿功能紊乱或消失,表现为尿潴留、残余尿液多。当膀胱内尿液积聚,压力增高超过括约肌张力,尿液溢出,不能自行控制,造成患者痛苦,并易引起泌尿系感染[3]。给予患者留置导尿,导尿操作时无菌观念不强是导致尿路感染的常见原因。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以下相关技能:1).掌握相关的生理知识:护理人员应掌握有关的解剖知识,男性有2个弯曲,3个狭窄,通过此处时手法要正确,动作要轻,以免损伤尿道粘膜[4];2).了解气囊导尿管的结构、性能、特点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3).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尿管无菌,选择适宜的导尿管,一次导尿成功,切忌反复多次插入以减少逆行感染[5];导尿管插入过深或过浅均会影响尿液排出,甚至引起尿潴留。适当向气囊内注入30ml生理盐水较注入30ml空气有较好的防脱防渗尿效果。4).妥善固定尿管、尿袋,位置始终低于膀胱水平面,患者改为仰卧位时,尿管不应横跨体侧,而应由两腿之间通过[6]。5).膀胱冲洗是既耗时又浪费的措施,不列为预防感染的常规。行膀胱闭式冲洗,冲洗液对膀胱壁会产生机械性损伤,操作时易增加导尿管管口的污染机会,并使导尿管管腔中尿液逆流入膀胱,增加了经冲洗液、冲洗管和护士的手等途径外源性感染机会。且冲洗液增加了膀胱内压力,加重了膀胱输尿管反流,最终可能导致肾功能损伤。因而应避免不必要的膀胱冲洗,一般1-2次/周为佳。6).进行生理性膀胱冲洗,鼓励患者多饮水,要达到3000ml/d,以利于增加尿量,稀释尿液,达到生理性冲洗膀胱的作用,减少细菌进入尿道的机会[7]。可根据患者的习惯和口味,饮用淡茶水或果汁,吃富含水分的水果,如梨、西瓜、葡萄等,已达到多饮水的目的。

1.2 卫生的护理 护理人员一定要保持外清洁与尿道口相对无菌,每天用1%新洁尔灭或碘伏清洁尿道口周围1次[8],同时导尿管与尿道连接处每天用消毒液擦拭,防止细菌从此处上行感染。如分泌物过多,可先用温开水清洗会阴及尿道口,每次大便后均应清洁会及擦洗尿道口,以免粪便中的细菌侵入泌尿系统[9]。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3000ml左右,以利于冲出尿中沉渣,翻身时先夹闭引流管,避免尿液反流至膀胱,引起逆行感染。观察尿色,有无浑浊、沉淀,发现异常,及时处理[10]。尿袋每天更换一次,导尿管一般情况下更换1次/周即可[11],更换时应认真消毒各接头,保持尿液引流通畅。长期留置导尿患者,要采用夹管定时开放,即可锻炼膀胱功能也可防止逆行感染[12]。初期每周查尿常规和中段尿培养,1个月后变为2~4周1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3]。

1.3缩短留置尿管时间 因留置尿管易导致感染,护理人员对患者应严格掌握留置尿管的适应症,已留置尿管的尽量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尽量不用抗生素冲洗,避免二重感染造成菌尿。要定期夹袋,训练膀胱收缩,早期恢复自主排尿[5].训练建立反射性排尿节律[14]:1).实施导尿的次日即可夹闭尿管,定时,以顺应神经性膀胱形成的发展规律,养成节律性充盈和排空的习惯,这是高位截瘫患者早期泌尿系管理的简便、有效、可行的方法。2).合理的对预防尿路感染和尿液的引流有积极的意义,在间歇性导尿时采用侧卧位有利于膀胱排空。3).采用热敷和手法按摩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当患者膀胱开始充盈时,用温毛巾进行热敷,动作均匀,由轻到重,待膀胱缩成球状,一手托住膀胱底部,向会阴挤压膀胱。排尿毕,左手放在右手臂上加压排尿,待尿液不再流出时,松手加压1次,力求排尽。此方法忌用于膀胱过度充盈,以免膀胱破裂。4).反射性排尿训练。在每次排尿时应进行排尿意识训练,做正常排尿动作,如抓或下腹部,每次排尿时刺激。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就会条件反射,即膀胱充盈时刺激就能拍出尿来。还有一部分人会出现膀胱充盈的先兆,如出汗、心跳加快等,每次出现先兆时,即可刺激或下腹部,引起排尿。5).把握后期拔除尿管的时机,分阶段进行。可2h1次,每次以200~300ml为宜,以维持近似生理膀胱,夜间训练不可过多,为不影响患者睡眠和避免膀胱内尿液过多,入睡前后行尿管持续开放引流至第2天早上[15]。训练排尿功能,直至反射膀胱的建立[16]。一旦发生泌尿系感染,有高烧等临床症状时,应加大水量,将尿管持续开放,行膀胱冲洗,使用广谱抗生素,防止逆行性感染发生肾盂积脓[6]。

1.4 自律性膀胱的护理 对自律性膀胱需定时开放导尿管,教会患者家人用力以双手抱拳顺着输尿管方向由轻到重挤压下腹部,以压出小便;对反射性膀胱要运用诱导法或按摩法等,通过刺激引起排尿反射[17]。

1.5 拔除尿管后的护理 拔除尿管后护理人员对患者正确指导是确保患者做好自我观察、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指导患者家属用挤压法训练反射性排尿。若患者出现膀胱刺激症且迁延3d以上,并伴有发热、寒战,复查血常规,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则提示有继发感染的可能,应严格遵照医嘱定时、定量正确使用抗生素治疗,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出现尿潴留的患者,多是由于膀胱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可采用热水袋热敷下腹部或用温开水冲洗会阴,让患者听流水声刺激产生尿意;也可采用针灸疗法;必要时再次行导尿术解除症状[7]。

2 小结 对高位截瘫患者早期行留置导尿是护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留置尿管易引起泌尿系感染已得到医学界和众多患者的广泛关注,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是避免和控制感染的关键所在。而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留置尿管后尿道口的局部清洁、消毒护理,是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的关键。分别应鼓励多饮水,以达到内冲洗的目的,也是减少细菌进入尿道的有效措施。患者在留置尿管后行膀胱功能锻炼,同时掌握好拔管时机,可提高患者拔除尿管后自主排尿的成功率,减少泌尿系感染。

参考文献:

[1] 齐莎.高位截瘫的护理[J].中国美容学,2011,20(2):238.

[2] 张婷,王雪菲,杨素清.颈椎骨折合并高位截瘫患者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医学 杂志,2010,42(12):1521-1526.

[3] 曾莉娟.高位截瘫患者的护理干预[J].内蒙古中医药,2010,15:172-173.

[4] 张桂兰.门诊病人长期留置导尿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医学,2010,34(12):936-937.

[5] 何丹鹤.一位腰椎骨折脱位并发截瘫患者康复期的护理[J].医学信息, 2011,7:3032.

[6] 满小,阿如汗.创伤性高位截瘫病人的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7:216-217.

[7] 刘龙美.高位截瘫患者留置尿管致泌尿系感染的护理干预[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4):1918-1919.

[8] 李玉霞,李进,孙桂玲.循证护理在截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14(4):132-133.

[9] 刘兰英.健康教育在颈椎骨折并截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08,7:113-114.

[10] 许俊芳.高位截瘫的临床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5):125-126.

[11] 李占琼,王艳书,赵媛.高位截瘫病人的护理[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0,32(3):127-129.

[12] 方亚群,赵丽丽.颈椎骨折合并截瘫患者护理康复要点[J].河北医学,2009,15(2):237-239.

[13] 玉兰珍.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50-151.

[14] 祝丽华.创伤性高位截瘫患者泌尿系并发症的护理[J].基础医学论坛,2009,13(1):96.

[15] 陈海燕.1例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早期重症监护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2008,12:78-79.

第8篇

【关键词】神经内科住院病人;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病人对医疗护理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神经内科是一个存在较大医疗风险、易发生医疗纠纷的高危科室,收治的患者多以脑卒中病人为主,这类患者具有病情危重、意识障碍、病情变化快,合并症多,住院时间长,致残率高的特点。针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特点,现将神经内科常见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1.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1.1 意外受伤。

1.1.1 跌倒。神经内科病人发生跌倒的几率很高[1]。患者大多年老体弱,骨质疏松,生活自理能力及应急能力低下;神经疾病导致肢体瘫痪、步态不稳;性低血压、突发抽搐与晕厥;对疾病危险性不理解,麻痹大意或自尊心太强,思想上存在不愿意麻烦护士,以为自己容易做到的病人[2]。患者穿着过于宽大的衣裤,鞋底不防滑;病房地面湿滑、入厕时坐凳不稳,灯光昏暗等。

1.1.2 坠床。神志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不配合治疗的病人容易发生坠床;护士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病人陪护对使用床栏、约束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擅自取下床栏或解开约束带;护士对病人病情不熟悉,没有及时给予使用床栏。

1.1.3 烫伤。神经内科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多存在感觉障碍,对痛觉、温觉不敏感。加上护士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不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病人极容易发生烫伤。

1.2 走失。患者由于疾病影响,导致认知、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如护理防护措施不到位,没有家属看护,患者容易走失。

1.3 窒息、吸入性肺炎。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均可引起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进食时容易发生呛咳;有些患者由于留置胃管时间过长,家属自认为掌握了鼻饲方法拒绝护士喂食,由于鼻饲不当造成误吸或吸入性肺炎。

1.4 静脉炎。神经内科所用药物大多数为高渗性药物,对血管刺激大,加上神经内科患者多为老年人和危重病人,由于年龄、血管因素以及护士巡视不到位等因素,导致药液外渗,引起血管及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等静脉炎反应。

1.5 压疮。神经内科卧床病人营养、感觉功能都较差,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率低,发生压疮的几率高。压疮是神经内科患者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发生压疮的老年人较无压疮的老年人病死率增加4倍,如压疮不愈合,其病死率增加6倍[3]。

1.6非计划性拔管。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尚未达到拔管指征而将人体的治疗性、诊断性导管拔除,包括气管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尿管、胃管、各种术后引流导管甚至起搏导线等拔除[4]。神经内科病人受疾病的影响,意识常常会发生改变。当患者清醒后经常会产生情绪激动、焦虑、恐惧等心理,如患者出现躁动时,没有使用约束带,极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2.防范措施

2.1 加强法律,确立护理安全信念,营造护理安全文化[1]。通过组织护士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以护理常规为准绳,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及时发现、处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2.2 健全护理风险预案及应急处理预案,积极应对[5]。针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针对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有效杜绝和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2.3 正确及时评估危险因素,明确高危病人,并在患者一览表上做醒目的警示标记,采取预见性防护措施,避免意外受伤[6]。

2.3.1 创造安全的病室环境。病室光线充足;保洁员拖地时应设警示牌;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卫生间安装竖向抓杆,便于患者站起时借力,增设防滑垫。床边监护仪、氧气筒、吸引器应摆放在指定位置,电线应卷放好,以免电线松散垂在地上将患者绊倒;患者的衣裤大小合适;用轮椅护送患者时扣上安全带;正确指导患者及家属使用呼叫器,呼叫器放置在患者易拿的地方。

2.3.2 认真评估病人。患者入院时,认真评估患者,做好健康教育;为压疮高危患者建立翻身卡,给予垫海绵垫、水垫,定时翻身、叩背,防止院内压疮的发生;危重及老年患者以书面形式告知患者家属护理注意事项,护士和家属双方签署“老年危重患者护理注意事项告知书”。确定患者为高危对象后,可以在患者的床头使用温馨安全警示卡,如“小心跌倒”,“小心烫伤”,“预防压疮”,“防止坠床”等,随时提醒患者及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应随时作好防止意外发生的准备。

2.3.3 床栏、约束带的使用。对神志不清,躁动不安、老年痴呆的患者,床边加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防止患者拔出各种管道,约束带松紧应适宜,每班进行交接班,注意观察患者约束处皮肤情况,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告知患者家属使用床栏、约束带的重要性,指导家属正确使用床栏及约束带。

2.3.4 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预防。癫痫患者突发抽搐时,应立即将压舌板或毛巾条放于患者口腔一侧上、下臼齿之间,以防舌咬伤;对60岁以上患者及认知、记忆力障碍患者实行腕带识别制度,在手腕带上注明患者姓名、性别、所住医院、科室以及医院联系电话;护士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患者的去向,防止患者走失。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为病人进行治疗,如热敷、频谱照射、理疗、艾灸时,应注意温度,注意观察皮肤情况,以防发生烫伤。

2.3.5 加强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时,教会患者及指导家属使用辅助设施,如护栏,扶手等;对于颈椎病患者,突然改变可能会诱发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等症状,应告知患者在改变时,动作要缓慢;提醒患者生活起居要注意做到三个30秒,既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后30秒再站立,站立后30秒再行走[7]。正确指导患者用药,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患者,一定要看患者服药到口后才能离开;掌握专科知识,进行健康教育时有针对性,如脑出血病人,一定要告知患者及家属绝对卧床的重要性,以防患者自行起床活动,导致发生再次出血。

2.3.6 加强护士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护理安全防范能力。加强“三基”及专科知识的学习和急救技能的培训,提高护士理论、技术水平;加强工作责任心,把护理安全纳入到护理交接班内容中,责任护士每天对所管高危病人进行评估,随时增减安全防护措施,并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总之,护理安全和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减少护理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不断改进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消除不安全护理隐患,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及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中华护理杂志,2004; (39)3:192~193.

[2] 雷春玲 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常见意外损伤及预防对策护理研究 2008;(22)6: 1462~1463.

[3] 杨桂华.压疮的研究及护理进展.现代护理,2007,13(25):2433-3435.

[4] 段摄霞, 王红艳, 郭秀茹,等.ICU 气管插管病人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前瞻性研究.国外医学 护理学分册, 1999 ,18 (1) : 457-459.

[5] 刘红.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当代护士,2006; (3):83~84.

[6] 张金花.神经内科若干安全护理隐患与防范对策.天津护理,2004(12)2;78~79.

第9篇

【摘要】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常并发多脏器衰竭,全面正确地评估病情,制定详尽的护理措施,并正确有效地实施是配合抢救成功的关键,加强急性期护理能有效地提高肺心病患者存活率,降低死亡率。我科从2010年至2011年收治58例慢性肺源性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经积极抢救,有效的护理,取的满意的疗效。具体措施总结如下:

【关键词】 肺心病 急性加重期 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本组58例患者,均符合《内科学》[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其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60—75岁,平均67.5岁,伴肺性脑病4例,消化道出血2例,右心衰11例,无1例死亡。

2 治疗和护理

2.1 护理目标 改善呼吸状态和维持正常的体液平衡及营养,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2 护理诊断及原因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通气/血流比值改变,供氧不足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粘稠,无效咳嗽方式有关。

(3)心输出量减少:与缺氧致心肌损害,酸碱失衡有关。

(4)潜在并发症:A,肺性脑病,与高碳酸血症与关;B,消化道出血,与机体应激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及代谢需要量增加有关。

(6)活动无耐力:与肺心病致组织缺氧有关。

(7)焦虑:与病人害怕死亡有关。

(8)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长期卧床,虚弱有关。

(9)呼吸模式改变:与建立人工气道有关。

2.3 治疗措施

(1)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使动脉学血气分析值在正常范围:A,评估患者的呼吸状态,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征象。B,监测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值的变化。C,促进有效的呼吸形态:端坐位或半卧位,指导患者腹式呼吸,横膈式呼吸。D,给予低流量吸氧,并密切观察吸氧后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氧流量,保证鼻导管通畅。经常注意鼻导管或鼻塞有否阻塞,常规更换鼻导管每日2次,若出现有分泌阻塞,应几即刻更换。E,避免穿过紧上衣,以免影响胸廓活动度。F,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及支气管扩张剂,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G,必要时予气官插管,使用呼吸机,协助改善气体交换。

(2)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A,评估咳嗽,咳痰的性质,量;评估病人的饮水量,皮肤粘膜的弹性。B,鼓励病人将痰咳出,评估病人的体力状况和咳嗽能力,指导有效排痰的方式,在一个较舒适的位置能用腹肌较有有力的将痰咳出。C,排痰前,协助病人翻身,叩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使痰液松动,利于排出。D,鼓励病人经常变换,病情容许,指导病人行引流。E,痰液粘稠时遵嘱行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常用超声雾化吸入。F痰液粘稠、咳嗽无力时吸痰,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G 排痰后做好口腔护理,并观察口腔粘膜有无异常。

(3)维持心搏出量在正常范围;A估计患者水肿部位及程度,每日测量水肿部位周长,记录24H出入量。B取半卧位,抬高水肿下肢,增加静脉回流以减轻水肿。C适当限制液体;减少饮水量,控制补液量,减少钠盐摄入,限制夜间液体入量。D遵医嘱用强心、利尿药、血管扩张剂,并监测心率、血压、尿量,观察用药效果。E使用输液泵,准确控制液体入量及速度。F合理用氧,指导有效咳嗽排痰。

(4)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A 肺性脑病(4例);观察神志、意识、精神症状改变,如出现睡眠颠倒、头疼、头晕、兴奋、烦躁、神志恍惚、嗜睡甚至昏迷、抽搐等症状,应入住监护室,进行监护,床旁加床栏以防坠床。慎用镇静、安眠药,以防抑制呼吸而诱发或加重肺性脑病。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B心力衰竭(11例):监测生命体征,至少每4h一次。观察记录心衰的早期症状和体征并记录24h出入量,监测血清电解质。出现心衰症状时,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活动,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及钠盐摄入,输液速度不超过20~30滴/分,提供病人一安静舒适的环境,限制探视,保证病人充分休息。取半卧位和半坐卧位,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遵医嘱及时给予利尿剂,强心剂,扩血管药,抗心率失常药,同时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C,消化道出血(2例):注意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视出血量多少分别给予禁食,流质或无渣饮食,配合医生积极处理。

(5)维持足够营养,减轻呼吸道疲劳:A评估病人的营养状态及饮食嗜好。B给予合理的营养指导: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鱼蛋,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尿少,水肿者,应限制,水盐的摄入。C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胃肠内营养或静脉补给营养。

(6)指导病人适当活动:A评估患者活动度及耐受力;B,向病人讲解活动对身体恢复的重要性;C,鼓励充分卧床休息,尤其在下床活动前和吃饭前;D,指导病人活动时配合呼吸,以减少活动费力程度;E对长期卧床病人鼓励其翻身,更换,预防并发症;F,与病人共同商定活动计划,可以先在床上活动四肢,然后在床边活动,循序渐进,养成每天活动的习惯,但应避免过度活动而增加心脏负担;G,把障碍物从病人经常走动的区域移开以保障病人安全活动,活动时专人陪伴指导;H,活动时如出现呼吸困难,大汉,脸色苍白,及呼吸,心跳,血压改变,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并视病人需要给予氧气吸入。

(7)减轻病人的焦虑:A评估病人平时面对压力的调整方法;B评估病人焦虑程度;C,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D陪伴病人,给病人提供现实性的保障证;E倾听病人和家属对疾病的感受,提供其所需要的资讯;F鼓励病人缓慢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分散病人注意力;G,保持病人舒适;H,每项操作前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的配合。

(8)保持皮肤完整性,预防褥疮: A,评估病人皮肤一般状况,有无发红,水肿,充血,疼痛,瘙痒等。B,评估病人对皮肤受压的感知情况,能否自主变换,评估病人活动能力。C,根据病情制定翻身时间表,一般1次/1—2h。D,制定预防受损的常规措施:经常更换,以避免局部长期受压;翻身时避免托,拉,推,防止皮肤受损;骨隆突处垫气圈;避免学,尿,汗渍局部刺激,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皱褶,无渣屑;用热毛巾擦浴受压部位,或50%乙醇按摩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E,如病情容许鼓励下床活动。F,合理使用保护性措施:睡海绵垫,水垫,或气垫床。G,鼓励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水分。H,发生.褥疮后,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褥疮面再扩大,并促进愈合。

(9)呼吸模式改变的护理:对昏迷病人或呼吸道大量痰液潴留伴窒息危险,或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进行性增高的病人,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正支持。A气管插管:患者头部保持水平,妥当固定牙垫与导管;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B气管切开;24小时内注意切开处有无渗血,保持气管套管外请清洁,每天更换无菌敷料,气管内导管每4—6小时取出清洗,煮怫消毒。C机械通气应熟悉呼吸机的性能和特点,观察机械运转情况。防止连接管脱落或漏气,严格清洁消毒。

3 讨论

肺心病在急性发作期往往症状加重,并发症多而危重,护理工作繁琐、复杂、多变,还常常出现病情突然加重。不仅医师的治疗十分重要,我们的护理也不能松懈一步,我科护理工作严格按照上面的护理措施,不断的实践、探索全年收治58例病人无1例死亡,提高了病人的存活率。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