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工程项目建设纪实

时间:2023-07-03 16:07:56

导语:在工程项目建设纪实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工程项目建设纪实

第1篇

[关键词]土建项目;建设施工;技术管理

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促进了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土建工程项目稳定增多,如何保证土建项目工程建设的质量,提升项目建设的效率对于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行业稳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作为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推动土木项目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技术的应用以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运行,并且保证土木项目施工中的技术应用在国家相关规定以及主管部门的要求下合理进行,科学地进行项目施工,保证项目施工过程中技术应用的有序性、合理性,从而保证项目施工的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1土建项目工程建设施工中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促进建筑行业稳定发展的核心,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科学合理有序的应用可以发挥出保证项目施工质量的作用,这就需要对项目施工进行有效的技术管理。技术管理工作是以科学合理系统的方法对技术的应用进行统一规划与决策,结合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应用步骤,从而使技术应用有序管理。在施工过程实施有效的技术管理可以促进建筑公司的管理水平,新时期的建筑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对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也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良好的技术管理工作会提高建筑企业的经营效益,提升经济利益,最终达到提高企业行业竞争力的效果。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对自身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视,完善技术管理体系建设,从而使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

2当前土建项目工程建设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技术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在土建项目工程建设施工的技术管理工作中存在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由于缺乏合理的体系,导致对各个不同项目施工工作中的技术应用管理出现较为困难的局面,使技术管理工作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最终导致土建项目施工效率降低,工程质量得不到更为全面的保障。同时,无法对项目施工进行全面的技术管理,技术没有在合理的政策法规、主管部门规范标准下实施,就会导致技术管理缺乏合理性,不同层次间的技术应用无法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从而会对设备、资料与信息之间的协调出现阻碍,最终影响土建项目工程建设,降低效率与质量。

2.2施工技术监管缺乏有效性

缺乏有效性是当前存在于我国土建项目建设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大多项目建设施工中并没有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对技术应用的监管工作也不够到位与全面,技术应用施工过程缺乏规范化与标准化,从而导致技术管理缺乏有效性,并且由此也会导致施工过程出现各项问题,加大施工过程中出现危险事故的风险,从而不能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进而对施工方的财产安全造成影响。

2.3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

在我国土建行业迅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了各种问题,在技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由于当前从事建筑具体工作的人员入行门槛不高,甚至不需要相关证书就可以入门工作。而体现到土建项目工程技术管理上的问题就是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良莠不齐,多数人员没有良好的自身素养。同时由于土建项目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方面的人才并不多,在工程施工时,施工现场环境恶劣,年轻的技术管理人员通常不愿意深入施工一线,这也是不利于培养土建项目工程技术管理人才的原因之一。

3土建项目工程建设施工中的技术管理策略

3.1构建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

首先,构建完善的土建项目施工技术管理体系需要明确职责分工,规范技术管理工作的责任。土建项目施工单位要根据相关法律规范与标准,以理论支撑为基础,构建技术管理体系。同时要严格落实技术管理中的各项规定,明确管理人员的权利与义务,划分管理内容。并且要制定严谨的技术施工准则,严格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使土建项目施工过程能够按照规范进行。

3.2加强施工技术监管

土建项目技术管理需要做好对技术应用过程的监管工作,科学合理地加强对技术施工的管控,有效保证施工过程合理规范,预防施工过程中因技术应用不符合规范而产生的问题。土建项目施工方需要落实技术监管人员责任,健全技术责任制度,强化施工监管力度,加强技术技术监管的有效性。

3.3提高技术管理人员专业能力

在土建工程技术工作管理制度的创新中,优质人才的发展和培养会对管理制度体系的真正实施、落实起到助推作用。由于建筑行业的入行门槛低的现状,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吸引高质量人才的加入和对内部优秀人才的培养两种方式来实现。要想快速地打造土建项目工程技术管理体制,通过吸收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最有效的途径。其次,也可以通过对内部人才的培养来建设自己的技术管理团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当前我国土建工程项目建设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技术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施工技术监管缺乏有效性,并且还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需要项目施工方以相关法律规定为基础,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加强施工技术监管,同时要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雄卫.探讨土建项目工程建设施工中的技术管理[J].智能城市,2019,5(01):53-54.

[2]边少彬.探讨土建项目工程建设施工中的技术管理[J].居舍,2019(10):137.

[3]陈健益.建筑土建施工中常见技术管理问题与对策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04):177.

第2篇

【关键词】基建工程;精益建设;施工;保障方法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289-01

基建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主要有设计―施工―竣工验收三个主要阶段,由于每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不同,因此,精益建设在每一阶段上也存在着不同的侧重,对实现精益建设影响较大的主要在施工阶段,所以施工阶段也就成为了精益建设研究的重点。要想把精益建设充分运用到施工管理中,通过转移附加的没有价值的任务来达到利润的最大化和浪费的最小化,就必须在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保障。

一、企业文化方面的保障

精益建设的企业文化要求在企业过程观的指导下,精益建设企业形成体现新的人际关系、组织间关系和员工责任感的新型文化氛围。这些新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精神力量和法宝。

1)一次无故障交付的质量意识;2)全员设备维护的意识,建立有效的计划预防维修系统,所有的设备按规定的周期进行适当的维修;3)“不相互责备”原则,是建立相互信任与支持的基础;4)当短期目标与精益进步不一致时,管理者选择的是坚持精益原则;5)持续不断改进的努力;6)工作环境应该清洁、组织有序,符合标准的精益管理要求,施工过程的设计是全集成的团队的共同行为;7)设计和工艺的结合,全面遵守价值工程等原则。

通过工程改进来追求工程的不间断性,每一个误差都得仔细检查、诊断和修正,任何事情都不能任其自然。任何缺陷,无论多么罕见,都不会被看作可忽略的纯随机事件。所有精力都集中于保持工作的持续、不间断性,就像流水一般。

二、组织结构方面的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金字塔型项目组织结构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

1)机构臃肿,管理重叠,部门分割、本位主义严重,使项目对外界环境响应迟钝;

2)中间管理层功能过剩,减缓了信息的流通速度,造成信息失真;

3)忽略和压抑了组织成员自身的发展,缺乏沟通和集体凝聚力。

在精益建设组织里,用团队替代金字塔式的层级组织模式。为满足客户需求而组成的综合各个专业人员的项目团队是企业完成所有施工过程的基本单位。企业对团队的权力和责任有明确的规定,团队的决策权和职权与团队承担的责任相统一,领导层给予团队决策权和活动所需的与实现其业务实践相一致的资源,领导层对团队职权内的决策和活动不进行干预。生产第一线的团队或员工在作业中遇到问题时,团队可以决定如何解决,不必请示。团队有责任对所在价值链的部分进行持续改进。企业鼓励和支持各层次员工通过质量循环和持续改进使团队得以发展。

通过发挥团队的主动性,企业将改变原先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式的结构。这种层级制度是造成压抑工人或任何作业执行者思考和改进,产生、拖拉、反应迟钝、不流动和高成本等问题的根源。

三、管理模式方面的保障

精益建设的组织结构模式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一)扁平网络状的组织管理模式

不论是直线制、直线职能制,还是寄生式、矩阵式组织结构,最高管理者都居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层次过多是降低组织灵活性、影响员工创造力的主要原因。减少管理层次使组织结构尽可能扁平化,即从最上面的决策层到最下面的操作层,中间相隔层次极少,不仅能够解决信息流动不畅、决策速度缓慢等问题,而且可以给信息员工以较多的现场决定权,缩短上下级之间的距离。同时,这种模式使信息技术为所有组织内的决策提供信息,全体员工共同拥有同样的信息资源,各部门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可实现充分的交流,职能部门与组织单元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组织结构呈现出互相交错的网络化。只有这样,项目内部信息才能流畅,才能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学习、整体互动思考、协调合作的群体,才能产生巨大、持久的创造力。

(二)智慧性的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组织结构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杠杆力量,终极的组织结构应当是持续适应环境并能够不断自我改进的,因此开发一种具有学习和发展能力的智慧性组织是组织结构创新永远的目标。

(三)打破组织边界

信息的传递和利用是没有边界的,因此淡化组织边界对实行信息化管理的大型工程项目十分重要。利用外部的信息资源,建立以技术合作为内容的虚拟组织或信息联盟,获得交叉信息、分享互补的能力,为追求更短的工期、减少风险、提供战略柔性等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机制。

四、管理方法方面的保障

(一)工期制定

精益建设工期制定方面最独特之处是,只向最后一道工序以外的各个工序出示每施工阶段的施工安排计划,作为其安排施工的一个参考基准,而真正作为施工指令的工计划只下达到最后一道工序。精益建设的施工进度计划都要运用“最后计划者体系”。因为它是一环形控制体系,它可以减少施工计划的不确定性。可以根据材料的供应情况、天气情况、工作组的能力以及完成工作的可信度,来制定短期的详细计划。这些计划由于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所以有很高的可信度,可以提高建造的速度,并且可以减少现场的问题。“最后计划者体系”可以避免材料及设计的耽误,保证材料及时到达,可以使工组之间相互承担义务,保证每个工作的位置适当。在周会上,设计者、工头、主管等会面,制定一个工作计划,这个计划可以预控每个星期的变化,包括迟到的材料、设备、坏的天气及顾客的要求等。

(二)人员素质

实施精益建设项目的员工必须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素质:

①保持勤奋工作的作风;

②保持不断学习的求知精神;

③工作中“不相互责备”原则,以团队利益为第一;

④一次无故障交付的质量意识;

⑤寻找浪费无止境,持续地清除浪费;

⑥在工作中不断追求完美的精益原则。

3)控制方面

传统的施工方式采用“推进式”控制系统,精益建设方式采用“拉动式”控制系统。只有“拉动式”系统才能真正做到“适时、适量”地施工。由于施工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动态变化的过程,整个过程中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在根据“拉动式”控制系统制定相关计划的同时,对于工程的关键核心任务还要辅之以跟踪计划,从而为关键核心任务建立增值里程碑和风险缓冲区。

参考文献:

[1]陵娜,苏振民,王先华.基于精益建造体系的施工安全监控模式构建及运行[J]. 中国港湾建设, 2010,(06)

[2]朱宾梅,刘晓君,王智辉.基于精益建造下工程项目质量、成本、工期三要素管理的新思维[J].建筑经济,2007(11):13一15

第3篇

关键词:技术管理;理论;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目前,建筑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正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建筑市场将进一步规范与发展。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是建筑行业中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建筑工程项目从立项、规划、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整个流程都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影响到工程施工进度或质量,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及效率,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技术管理的基本理论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是以系统论观点、科学方法,对施工技术构成要素及活动,进行计划及决策、组织、指挥、控制、调节。施工技术构成要素,是各项技术活动赖以进行的技术标准及规程、技术情报、技术装备、技术人才和技术责任等。技术活动,是熟悉和会审施工图纸、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直至项目竣工验收,包括了工程建筑全过程的各项技术工作。

2.技术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通过技术管理,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保证工程质量,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从而逐步提高施工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2)有利于结合工程特点及实际施工条件,选用先进合理的技术工种及施工方法,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从根本上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现今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须具备技术条件与装备,由企业的技术力量、技术管理水平来支撑与实施。

(3)有利于达到工程建设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建筑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各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强技术管理,保证施工正常有序地进行。

(4)有利于施工方案的优化与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 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技术管理的任务与作用

3.1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

运用管理职能与科学方法,来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及上级建设主管部门的有关技术工作指标的规定,科学的开展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秩序,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的要求,并可全面快速、高质量地完成施工任务。

3.2施工企业管理中的技术管理作用

(1)确保正常施工程序的进行。

(2)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员工技术业务,做到预见性发现及处理问题,把技术与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3)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及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4.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4.1管理体系的建立

要使工程质量满足需求,首先要由上而下建立严密的技术管理体系,使工程从招投标至竣工验收各阶段实施科学有效的技术管理,才能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其次制订规章制度,使技术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使各级技术人员各司其责,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技术问题以保证项目的工程质量及产品质量。

4.2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因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施工进度,从而影响施工质量,增加成本。因此,在制定与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操作方便。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及实施

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工程需要编制的技术经济文件,用来指导工程施工全过程,可以在施工方法、人力、材料、机械、资金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解决施工中技术难点,使施工在一定资源正常供应条件下,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首先应熟悉已有的技术资料,了解顾客对工程质量、进度等各方面的要求及工程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然后针对重点项目编制施工方案,合理部署,统筹规划。

(2)图纸审查

设计图纸是工程施工的直接依据。施工前,应熟悉设计图纸,了解工程特点及设计意图、关键工程部位的质量要求,避免图纸的质量隐患。在接到施工图纸后应经过自审、互审与最后的会审,图纸审查时,要注意施工图纸本身的符合性,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设计的合理性提出贴切而有突破性的技术建议,从而降低施工难度,加快工程进度。

(3)技术阶段设计图转换

随着轻质高强材料的使用,建筑工程项目逐步向大跨度、轻质、高强、环保方向发展,很多构筑物使用全钢结构。而设计部门提供的图纸大部分停留在技术阶段的设计图阶段,因此需把技术阶段的设计图纸转换为施工图后方可施工。设计图转换给施工带来极大的便利,方便施工。

(4)工程变更

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业主要求的变化或现场施工环境、施工技术的要求的情况而产生的工程变更,工程变更常发生于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容易引起停工、返工现象,从而影响工程质量及进度,因此对工程变更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4.3施工人员管理

施工人员作为施工行为的主体,员工素质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要做好对施工人员的管理,首先应在项目部全体职工中树立质量意识。其次,应确保项目部施工现场人员与投标文件中保持一致。再次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最后结合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做好质量教育。

4.4材料质量控制管理

材料控制主要包括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控制。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实际工程中,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控制材料质量:

(1)材料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按要求确定所需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和数量,组织材料商供货。

(2)材料采购

控制材料的采购价格及质量,避免材料订购不符影响施工进度。

(3)材料的验收分类堆放

根据实际现场情况与进度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对材料做进场验收,抽检抽样。

(4)材料发放、使用追踪、清验

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并注意对易燃品采取相应的材料保护措施。

4.5机械设备管理

施工阶段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及方法,经济合理地选择机械设备与工具,正确运用、管理及保养好机械设备,从而确保机械设备处于一个最佳使用状态。

5.结论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在工程项目实施中呈现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不仅要努力做好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还要和其它诸方面相辅相成、协调一致,从而使技术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完善与提高,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林伟强.探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的管理[J].四川建材,2008,(5):186-187.

[2]文超.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的理论与运用[J].科技信息,2009,(23):321.

第4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集成系统;体系结构;业务流程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发展迅速,各项事业都以前所未有的步伐前进。建筑行业便是其中的一部分,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各个地方都以城市建设为主要发展标志。按照当前国内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特点来看,建筑行业的项目管理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面向企业管理层的项目管理工程;另一个是面向项目管理的施工项目层的项目管理工程。在当前社会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的今天,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也不断的趋向于集成化的系统管理;从企业信息化的角度出发,进行企业项目管理工作应该从上述的两个层面分别来开展,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障施工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必须包括企业管理层应用和项目操作层应用两个方面,两个方面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共同推进施工项目的顺利发展。在建筑项目管理集成系统中,企业层立足于多项目管理,它重点是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为企业的决策管理提供各类依据;项目层立足于单项目管理,在操作的过程中主要侧重于对各类业务流程进行控制,以及对各类数据的统计,通过对各个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处理,保障信息的及时传递。两个层面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相互贯通,项目层所采集的数据是项目管理的基础,它是企业层进行数据信息决策和决策支持数据来源的基础,因此项目层次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就是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工作内容。

1.施工项目管理集成系统的体系架构

服务于项目操作层的施工项目管理系统应该是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的集成管理系统,它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具有统一的授权机制和共享的数据应用基础平台,由于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复杂性,这就要求施工项目管理集成系统也要能够适应项目施工的发展要求,集成系统要涵盖的内容很多,主要有计划管理、机械管理、施工管理、成本管理、材料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由于集成系统内容的复杂性,需要一定的网络结构做为支撑,集成系统的网络结构采用基于web技术的B/S(browser/server)架构,基于B/S模式的信息管理系统具有较好的扩展性和易维护性,它能够很好的适应业务操作流程,利用基于WEB的B/S模式能够将众多的子系统集中起来,将分散的数据有效的集中起来,形成对组织发展有利的操作信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使用多项应用跨平台使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硬件和软件的充分拓展,这样就可以满足用户的众多需求,集成系统的适用范围也就更广一些。系统结构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数据客户端、应用服务器程序和数据库程序三部分。

在集成的体系机构中,施工项目管理集成系统应该具备的条件也是很多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建筑施工的要求。施工项目管理要具备自动化的控制功能,要能够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类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对各类危害行为进行有效控制,以保障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要通过对集成系统设置一定的权限和流程管理的技术,做到集成管理的有效性和实时性。

2.施工项目管理集成系统的主要业务流程

施工项目管理集成系统应该是一个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动态管理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能够有效的保障建筑工程项目的实现,在实施的过程中,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对建筑工程项目的人力、物力、资金、技术、材料都有很高的要求,它更需要通过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以保障系统更有效、更完善,为工程项目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它需要对各类资源进行不断的优化配置,使其能够更好的符合施工项目管理发展需求,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模板也有一定的要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系统的主要业务流程模块包括:

2.1计划管理模块

计划管理是对建筑施工项目的全体子项目的规划管理,通过有效的计划预算等内容来对建筑施工项目有一个全局性的概况,为施工项目管理应对各项事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建筑施工项目的实际来看,计划管理包括施工进度的编制、劳动力需求计划的编制,材料使用情况以及需求计划的编制,以及对各类机械使用需求计划的编制等工作,它们涉及到建筑项目工程的前期准备,是建筑施工项目得以顺利发展的基础,它涉及到建筑施工的多个方面,做好计划管理工作对于建筑施工项目的发展至关重要。

2.2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人力资源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发展的核心,是建筑施工项目得到顺利发展的关键。因为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如果采取有效的措施,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对于施工项目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包括的内容主要有,负责建立人工台帐,对施工项目内的人员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整理,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进行合理的预测和规划,要通过有效的对人力资源的培训、绩效考核等机制,提高整体人力资源素质。要对建筑施工项目中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建筑行业的最新动态,提高竞争发展的心理竞争机制,要对一线操作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提高他们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处理危机的能力,有效的保障自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顺利推进建筑施工项目的完成。要建设有竞争性的薪酬竞争机制,通过有效的吸引人才,形成社会竞争机制,为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更好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2.3机械管理模块

在机械管理模块中,主要是对建筑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进行有效的管理,这包括施工机械的型号、施工机械的适用范围、施工机械的新旧程度等等,机械维护和配件等附加条件是否能够满足施工项目管理的要求等,同时要对施工机械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登记,确保施工项目的各种机械正常使用,记录准确。

2.4成本分析模块

成本分析是建筑施工项目业务流程中的重要部分,它通过对施工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成本分析、合理测算,为建筑施工项目的发展提供准备。这主要包括人工成本分析、材料成本分析、机械成本分析、间接成本分析、建筑施工项目工程总成本分析、工程投资管理等功能。做好建筑施工项目成本分析工作,可以为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使之详细了解建筑施工项目的运行状况,为更好的做好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第5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探讨

一、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

工程项目管理对整个工程的顺利推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虽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工程项目管理程序中缺乏相应的控制

工程项目的程序管理,指的是在建设程序中的各个阶段,管理执行者都应该要处于一种主动的地位,比如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建设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都应该要进行积极主动的控制,但是当前的工程项目程序管理过程中,相关的领导者没有发挥相应的功能,导致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欠缺。

(二)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的配置存在一定欠缺

在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施工阶段是整个工程的重点过程,项目管理队伍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是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关键因素,对于整个项目的建造和实施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当前的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人力资源的配置上存在一的欠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水平还比较低,导致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对工程建设的进度有很大影响。

(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比较落后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有很多种,在工程项目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种适应不同工程类型的项目管理模式,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模式逐渐变得不再适用于当前的工程建设过程,导致工程项目管理效率不高。

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一)DBB模式

这种模式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DBB指的是在工程项目的设计、招标、建造过程,这种管理模式在国际上是一种通用的方式,国际上很多工程项目都采用这种管理模式,由于这种管理方法比较成熟,因此我国的第一个利用世界隐含贷款进行建设的项目采用这种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不仅保证了经济效益,还保证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二)EPC模式

EPC模式及设计、采购、建造。这种管理模式中,从工程项目的设计开始,就会经过相应的招标工作,委托一家公司对工程的设计、采购以及建设等进行相应的承包工作,并且对工程进行全程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中,中标的工程公司要按照相应的承包合同的规定,对工程项目的进度、费用、安全以及质量等多方面进行控制和管理,以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PMC模式

这种模式也叫做项目管理承包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中,业主会聘请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或者其中的几个阶段进行管理。由于工程项目的承包商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中的功能以及职责不同,因此在管理过程中的灵活性比较大,可以进行灵活的变通。

(四)BOT模式

这种模式涉及政府的工作,指的是在政府对本国的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相应的运营市场进行开放之后,授权相应的工程项目公司对项目进行建设,政府可以为公司的建设工作贷款,工程项目完成之后,公司应该负责运营、偿还相应的贷款并且将基础设施移交给政府的过程。这种管理模式在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式。

(五)合伙模式

合伙模式指的是对建设过程中各方的利益都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在此基础上确定工程项目的目标然后再进行管理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要求参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方都应该相互信任.并且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方式等都能够达成一定的协议,能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共同管理,共同分担相应的风险以及费用,最终保证工程项目的目标能够得以实现,并且参与建设的各方也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选择一种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模式对于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大多是通过临时组建一个部门对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和过程进行管理的模式,比如某工程立项之后,成立了工程指挥部,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设计、采购、施工、竣工等过程进行协调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对于大多数工程项目适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对组织管理者的专业化水平以及经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也应该要加强管理模式的比较和选择。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原则。

(一)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选择项目管理模式

不同的工程项目具有不同的规模,由于规模不同,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很多方面都存在差异规模比较大的工程项目存在的风险、投资等方面都比规模小的工程项目要大,这些特点也决定了对于规模较大的工程,在进行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时,应该要更加严格、规范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比如PMC模式一般都适用于规模以及投资比较大的工程项目,或者业主方由很多公司组成,彼此对工程的技术工艺不太熟悉时都可以采用PMC模式进行工程项目管理。如果工程项目是利用银行或者金融机构贷款进行建设的项目,应该选择PMC模式进行项目管理。

(二)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进行选择

我国的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投资主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国有控股投资为主的一种国有性质的开发和投资,另一种是与之相对的以民间的投资和控股为主的混合制。这两种不同的投资主体具有不同的特点、业务范围等,在进行项目管理模式选择时,也有差异。一般说来,对于国有控股的工程项目而言,应该要在管理的基础上,实现投资和建设工作的分离,促进更多优秀的建设企业能够参与到工程建设过程中来,提高工程质量。而对于民间投资或者控股的投资主体而言,应该要对各种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比如积极建立并且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从项目的源头上对工程管理的过程进行相应的控制。

(三)结合相应的管理经验进行管理模式的选择

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可以结合国际上一些先进的经验进行改进,但不能完全照搬,应该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以及建设工程的特点进行相应的选择。EPC,CM等模式在国际上是比较常用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我国的建设工程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该要促进各个参与方之间的联系,加强各方之间的理解与合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工程建设的深入发展,项目管理模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当前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下程项目人力资源的配置、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比较落后等。为了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需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项目管理模式,常见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有EPC、PMC、BOT等,不同的管理模式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比如DBB模式是传统的建筑项目管理模式、BOT模式主要是与各种公共设施建设相关的管理模式。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选掸的过程中,应该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需求等进行模式的选择。比如对于不同规模、不同投资主体的工程,应该要对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掌握和了解之后,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投资主体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陆术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发展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4(04)

第6篇

关键词:基建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面对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历史机遇,施工企业如何抢占大市场、实现大发展,笔者认为最根本的措施是全面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扎扎实实地提高质量效益水平,依靠一流的质量和速度,赢得信誉,扩展市场。

一、牢固确立充分利用市场资源,集中优势打短促突击歼灭战的指导思想

市场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市场竞争实质上也是资源配置利用能力的较量。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要实现高速度建设、高质量取胜,必须面向市场,配置资源,武装自己,发展自己。既要向市场要任务、要资金、要设备、要物资,也要向市场要人才、耍信息、要技术、要产权。要坚持"知识化竞争、高层次公关、专家型投标、精兵强将干活"的策略,依靠科学和知识、智慧和意志、汗水与真诚、质量与信誉,占领市场,扩大份额,在进一步巩固现有施工领域的基础上,全力以赴扩大工程经营成果,千方百计构筑以国家重点投资项目为依托的经营大格局。

平摊兵力、分散资源不可能创造高速度;小别、闹、墨守陈规不可能谋求大发展;等、靠、要更是坐以待毙。要加快,就必须短促突击,集中优势打歼灭战;要发展,就必须提高效率,缩短工期,加速项目循环。只有坚持摒弃占项目、养队伍、均资源、拖时间的陋习;彻底杜绝四面出击、到处告急的现象发生;统筹安排,精心组织,速战速决,出奇制胜,才能够赢得时间,争取主动。

二、全面推行精干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权责明确、层次清晰的管理体制;政令畅通、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素质过硬、优势突出的作业队伍是干好在建工程,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必要前提。

在管理模式的设定上,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精干高效、均衡适度的原则,在不留管-理真空和责任死角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压缩机构,裁减人员,提倡一人多岗,一专多能;二是链条清晰、一杆到底的原则,构筑起一个权责分明、统一协调的竖向垂直指挥系统,避免层次重叠、剥皮过重、扯皮过多的现象,确保企业战略意图和项目责任目标能够全面落实,贯彻到底;三是职工择业,服从市场的原则,破除岗位和技能不分,安置与配置不清的传统观念,变企业安置为市场配置,在强化基础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就要去干什么,就要会干什么,就要干好什么,绝不允许以工种(专业)不对口拒绝就业或包工队干活,内部职工放假歇业的情况发生。

在项目的组织管理上,要形成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科学的操作规程。坚持严格标准、公开竞争、择优上岗,抓好项目经理的优选配置;坚持精干高效、动态配置、有序运行,规范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坚持综合测算、分级负责、合同约束,强化项目管理效益责任制;坚持制度化管理、系统化控制、标准化作业,加强项目施工管理。扎扎实实地把企业的项目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在作业层建设上,要充分利用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工程增多的有利时机,尽快配置必要的设备、设施、迅速组建与企业资质主营兼营项目相配套的专业化施工作业队。公开竞争,优选队长、副队长,加快培育领工员、技师、高级技师、特殊工种和缺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能攻善战、技术熟练、装备先进的骨干作业队伍。

三、努力营造快速、优质、丰产、低耗的决战氛围

高起点进入,高速度建设的决战姿态;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的质量意识;高效益产出、低成本投入的创业理念是当前施工企业抓住新机遇,实现大发展的最佳战略选择。

快速,就是要坚持争分夺秒.快速突破、快速转场、快出效益的原则。工程一旦中标,就要快速安排部署,快速集结队伍,快速调配资源,快速准备、快速建设、快速流动,通过科学的组织管理,依靠科技进步,创造一流的建设速度,扩展速度效应,抢时间、抢工期、抢市场、争效益。

优质,就是要认真贯彻执行ISO9000标准,全面加强质量管理。通过完善和落实技术交底制度、培训上岗制度、样板引路制度、施工挂牌制度、过程三检制度、质量否决制度、文件记录制度和成品保护制度。按制度管理,按标准作业,按规落施工,一次成优,依靠一流的工程质量,扩展信誉,扩大份额。

丰产,就是改变企业广种薄收或只种不收的现象,下大力气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不能只单纯追求量的扩张,重要的是转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方式,切实提高产值收益率。

低耗,就是要从源头抓起,从点滴做起,精打细算,精耕细作,减少浪费,降低消耗,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广泛掀起学邯钢、抓成本、增效益的施工热潮

市场竞争,效益为本。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高枝,争魁首、至关重要的是紧紧抓住成本这个"牛鼻子"不放手,抓住效益这个中心不动摇,抓住成本否决这个关键不留情,这是邯钢经验的精髓,也是加快积累和发展的关键。施工企业只有真学真抓,才能真出成果。

一是建立科学的成本目标体系。即坚持以施工工序、操作工艺、规范标准为依据,建立科学的成本费用模式;以数量、效率、质量为主线,建立成本价值指标体系;以工程项目和队、班组为对象,建立成本责任体系。并区别不同情况及时修订各种消耗定额标准,做到支出有尺度、消耗有标准、考核有依据。

二是完善基本管理制度。包括领导制度、科目负责制度、经济活动分析制度和责任考核制度。抓住大头降成本,点滴人手抓节约,多头审查把关,依约结算付款,千方百计收钱。

三是强化基础工作。主要是定额管理工作,成本费用支出的有关标准、计量工作,工程队及班组的核算工作,专业人员的配备、培训工作,以及责任制为核心的专项管理工作。

五、全力构筑党政工团共同围绕中心工作,发挥优势,台力攻坚的项目管理新格局

抢占大市场,实现大发展,既是施工企业当前最大的政治,也是首当其冲的中心工作。企业党政领导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承揽工程任务上,放在抓好在建工程的管理上,放在加速发展的战略目标上。认清形势,把握大局,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从企业生存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各级指挥员要靠前指挥,精心组织,化解矛盾,解决问题,重点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管理控制,推进科学进步,搞好协调督促和保障服务。党群系统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深入发动群众,掀起施工。在会战中培养、考核干部。着力抓好党员创岗建区活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和青年突击队活动。特别要围绕重点工程,深入开展"五比"劳动竞赛;围绕难点、攻坚工程开展突击赛、攻坚赛;围绕管理和技术中的薄弱环节,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和技术攻关,组织职工开展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把劳动竞赛引向深入。开创党政工团齐心协力,发挥各自优势,带领职工攻坚克险,拚搏奉献,决战决胜,加快发展的新局面。

六、不断抓好基地建设,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永恒主题

加强基地建设,既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工程。分散、流动、艰苦是施工企业的基本特点,越是困难,越是条件艰苦,越是大干快上,就越需要关心职工疾苦,改善职工文化教育和生活条件,妥善解决职工群众的医、食、住、行。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尤其要把加强基地建设作为企业全面建设的永恒主题,因地制宜,常抓不懈,常建常新,持之以恒。

一是抓好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既要继续贯彻企业、项目、工程队多级投入的原则,确保基地基本需要;也要就地取材,勤俭持家,管好、用好器材设施,减少费用开支。

第7篇

【关键词】 建筑工程项目;暖通空调工程;节能设计

从当前形势来看,暖通空调逐渐成为建筑工程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节能作用的充分发挥能够直接影响整体建筑的节能,因此,建筑工程的该项功能也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节能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发展趋势,这就对暖通空调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其设计标准要满足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要求,节能作用的发挥能效更成为了评价建筑性能的重要指标,因此,这就需要在暖通空调的节能设计环节运用多样化的设计手段优化其结构,从根本上提高节能效率。

一、建筑工程项目中暖通空调节能设计现状

(一)部分设计师节能设计理念淡薄,对相关规范遵守的不严格

设计是开展一切施工项目的首要前提,因此这一阶段的能效发挥也就显得至关重要,但是暖通空调的设计中,弊端性问题却日益凸显,尤其是设计理念上,虽然我国的大部分设计师会对暖通空调与建筑工程进行符合性应用设计,而这一过程中却缺少相应的节能设计理念,多数情况下设计师的设计思路都停留在了设计性能及美化外观上,这就使得节能层面相对匮乏,并在投入使用后出现相应浪费问题,因此不难看出,一些建筑工程暖通空调的设计人员并没有从个思想上认定节能的重要性,这就导致其主观行为上出现偏失。

(二)与其他专业配合不紧密,设计中各项参数仍按非节能建筑考虑。

由于设计环节并没有涉及节能理念,这就使得完成设计的暖通空调工程存在一定的缺失选项,而设计质量也难以与预期目标高度相符,后续在使用过程中其应用问题就会逐渐显现。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暖通空调的设计存在不合理及非常规操作问题,这种设计是脱离应用设计标准的不完全体, 造成这种现象是因为部分设计师为了提升暖通空调的性能优势,并用独特的外^去吸引用户,而设计标准却会对以上两点做出限制,当设计师忽略这一问题时,就会直接导致违规问题的发生,这不仅会阻碍暖通空调节能效能的发挥,更会对其正常使用产生反作用,为后续使用埋下不良隐患。

二、建筑工程项目暖通空调工程的节能设计优化对策

(一)空调风系统方面

由于空调运行是依靠机械运行带动其能效发挥,所以在其运转流程中会产生相应能量,而这部分能量在转化环节就会传递热量,如果该热量不能在建筑结构中得到有效消散,就会直接导致空调系统的高效运行受到阻碍,其运行环节也会趋于复杂。为了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高层建筑应运而生,并且逐渐成为城市建筑的主流形式,针对这类建筑,不仅其主体会呈现面积庞大的特点,余热更是常年积存于内部,这就需要应用空调系统对其进行控制及调节,通过这种方式对余热进行消化的效果是相当显著的,特别是人员密集,空气流通效果差、面积庞大的建筑形式,应用暖通空调不仅能够对余热问题进行精准控制,更不会耗费过多成本,这就避免了不必要浪费问题的发生,提高了建筑节能效用。

(二)空调冷热源

在建筑工程项目暖通空调工程节能设计环节,对空调冷热源进行控制是必不可少的重点项目,这就需要从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其冷热源进行集中控制。从当前应用形势来看,空调冷热源的应用设备具有多样化特点,无论是机组还是设备类型等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特点及优势功能,但是不同的设备在应用过程中会直接受到相应因素的影响及限制,这就需要综合多方因素对应用类型进行考量及确定,这是因为在设备安装时,由于其体积及容量大小不同,会对周围安装场地提出硬性要求,而设备运行功率的差异性会对费用产生直接影响,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对建筑物的应用标准进行精准衡量,并在对多项因素进行考察及确认后,对冷热源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节能效率,为建筑物的节能应用夯实基础。

(三)空调水系统

开式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水泵扬程,因此耗费的能量也较大,所以在设计时可以考虑使用闭式循环水系统。因为三管制水系统的冷水和热水都经过同一根水管作为回路,会产生冷热混合损失,所以这种方法在使用时也应当谨慎的选择。同时,空调系统管径的回路的确定与其所产生的运行费用有着较大的关联,如果系统较大的情况下,回路产生的阻力也较大,这时不同的环路之间会产生的负荷差距也较大,就应当选择双级泵系统。另外,可以考虑在冷热源侧分别设置不同负荷级别的循环水泵,这样便能够有效地降低对电能的消耗。

综上所述,暖通空调工程的节能设计是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及综合实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这就需要将暖通空调的节能设计重视起来,在推进工作项目时,应当在结合工程实际的基础上,对节能方向进行精准确认,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节能设计。暖通空调本身就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实际运行环节会耗费较多能量,这就需要以节能设计为切入点,促进各个项目的相互融合,在完善建筑物应用功能的同时,最大化的降低能源损耗。

第8篇

随着新型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要求不断改变,以及学生学习途径的增多,现有“过程控制系统”教学已不能满足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在深入分析该课程的教学实际和系统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项目式教学思路,并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实践教学项目的具体目标就是为工程教育创造出一个合理的、完整的、通用的、可概括的实践教学环境。它以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构思、设计、实施、运作的过程为载体,工程设计为导向,以项目训练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有机联系课程之间关系的方式学习工程技术,增强实践能力。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是自动化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该课程要求“学”与“用”密切联系,是学生多年学校理论学习与走上工作岗位的桥梁,因此该课程的教学重点就是对学生工程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我校建立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基于工业4.0实训基地,为该课程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平台。

以学生为本,建设实验实训教学中心,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实施的硬件基础是实验实训设备,2015年以来自动化系对相关专业实验室进行整合,以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出发点,从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的高度,合理整合现有实验室和组建新的实验室,与西门子公司联合建立了工业4.0实训基地,该中心占地5000m2,设备仪器投资约1500万,实验设备生均达到1.28万元。形成了新的满足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学期的实验教学中心,负责自动化专业“工程技术实践”和“专业综合实践”以及全校电类、控制类课程的实验教学。同时有效利用思源学院省级污水处理厂,学校供暖控制系统及学校恒压供水系统作为综合实践项目。

1 课题描述及项目教学总体构架

1.1 课题描述

“过程控制系统”工程实践项目教学是针对应用型自动化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而设置的实践教学项目。在现有工业4.0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以增强学生工程应用实践能力,完成工程师基本训练为目标,开发出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宗旨,以真实工程实践项目――12项工程实践项目为载体,每个实践项目都通过实验、分析、再设计开发、调试运行等内容融合为一体,在具有模拟工业生产环境下,实现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学生的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2 项目教学总体构架

实践项目载体的选择和实施过程的设计是是顺利开展工程实践能力教学的重点,本课题的项目载体选用真实工业环境为背景――工业4.0实训基地,以完成工程师基本能力的训练为总目标,培训学生工程基础能力、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工程系统能力。整个教学内容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若干个子项目,将专业知识内容模块化、任务化,以任务为载体,将自动化专业涉及的课程的知识融合起来。改变过去在“黑板上种田”的单一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按照企业的标准进行培养,以任务驱动方式展开教学,将“说、学、做”统一起来,使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学会对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扎实掌握从事工程技术常规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适应现代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需要,培养学生对自动化工厂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应用能力

2 课题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能力、强化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能力目标:(1)常用自动化仪表的使用、调试、维修、安装能力;(2)设计绘制控制流程图的能力;(3)自动化系统工程的设计、投运、调试等实施能力。

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控制流程图的识图;(2)熟练掌握自动化仪表的基本知识及其选型方法;(3)掌握自动化系统工程的设计、投运、调试方法;(4)熟练掌握典型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5)熟练掌握控制参数的整定方法;(6)熟练掌握控制系统相关软件使用;

素质目标:(1)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2)熟练的职业技能、较强的创新意识;(3)良好的语言文学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4)安全规范操作意识;(5)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3 构建工程实践教学项目

3.1 实践项目的选用标准

实践项目教学法整个教学模式是以工业4.0实践基地实践项目为中心,围绕达成实践项目的完成来组织教学过程。因此实施实践项目教学的关键是设计恰当的实践项目,实践项目的选用应符合以下标准:

(1)学生的实际水平,恰当的项目要在学生的实际能力之内,同时也是学生乐意去做的项目。

(2)应紧扣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要以大纲为指引,力求使大纲中的知识点融合到各个项目中去。

(3)项目应有一定的使用?r值。

(4)学生可以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5)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能自己克服处理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6)要考虑学校的设备条件,项目要有可操作性。

3.2 工程实践教学项目

结合“做中学”的指导思想和本课题的特点,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体系为主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逐层提高,逐级递进构建工程实践项目结构,按“完成工程师认知训练”到“完成工程师初步训练”向“完成工程师综合训练”延伸,直到完成“初步达到自动化工程师岗位要求”的四级项目训练,使学生能够接受“现场工程师”的完整训练。其课程过程控制系统工程实践教学项目结构如图1所示。

3.3 训练方式

以典型工程项目实施能力为主线,围绕岗位需求为目标进行训练,主要训练方法:(1)零距离接触专业实验室和生产现场;(2)采用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教学、视频演示法、项目教学法、总结归纳法;(3)自动化仪表的实际使用及校验;(4)具体自动控制系统的构建及投运。

3.4 实践项目实施流程

实践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突出“以实践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实施流程规定为:任务引入―收集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第一,教师布置项目任务,学生讨论;第二,学生收集、查阅资料;第三,学生分组讨论,制订、修改计划,教师审查指导评定计划是否合理可行;第四,学生并明确分工合作实施项目计划,完成项目任务;第五,学生白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

3.5 展示结果

为了保证工程项目训练效果,在每个项目训练结束时,需要进行实践结果展示,主要内容如下:(1)提交工程文件:自动控制系统工程实践项目设计、编程、调试、工程设计图等工程文件;(2)仪表识别:仪表选用是否合理;(3)项目操作:进行现场工程项目调试、运行,达到预期结果;(4)答辩:对工程综合应用能力考查;(5)提交工程项目实践报告。

第9篇

【关键词】设计阶段;建设项目;控制措施;工程造价

实践表明,在现阶段我国建筑项目施工当中,很多施工单位都过于重视施工成本的控制,忽视了前期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导致项目在设计阶段常常会出现成本与实际计划背离的现象,导致设计阶段成本控制工作很难实施,最终给整个建筑项目施工的成本控制带来消极的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为此,重视施工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对于提升整个项目施工质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实施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一)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具有关键性作用

在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着手于工程造价控制,能够为选择项目建设恰当的标准以及相应的功能创建有利的资金条件[1]。有统计显示,项目建设中如果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工作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并且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施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工程造价。为此,在建设项目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是其关键所在。

(二)项目设计阶段实施工程造价控制能够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

在建设项目设计阶段通过对建设项目实施编制概算以及价格分析等,能够使施工单位对工程各个组成部分在投资过程中的投资比例,并且能够明确资金的分配方式,明确如何合理的分配建设项目的使用资金[2]。对建设项目的各个部分功能以及成本的匹配情况等进行合理的调整,其目的在于有效的提升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效率,确保建设项目成本使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三)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实施工程造价控制有利于建设单位的施工技术和经济条件的结合

在建设工程设计期间,设计师们会将目光投入到工程使用功能方面,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方法来实现建设项目的所有功能,这导致经济条件被忽视。然而在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实施工程造价控制,能够为设计方案的实施创建良好的技术条件,能够为施工技术和经济条件的结合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分析

要确保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更加有效,需要应用有效的措施为工程造价控制提供良好的实施条件。

首先,需要通过招标制度的实施提升建设项目的设计质量[3]。实践表明实施招标制度,控制项目设计的质量以及资金流动量非常有效,为此,设计招标制度在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实施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实际设计招标期间,业主可以对投标方案的合理性以及经济性进行综合性的评估,确保设计方案能够保证技术性和经济性的有效统一。现阶段评标当中,很多时候都会要求技术方面的专家进行评标,建筑方面的经济专家很少参与,这就导致了在评标的过程中,评标质量向技术性方面偏离,经济性方面元素很少体现出来。为此,景观在确定中标方案以后,业主依旧需要对预算以及营销等方面优化终端设计方案,旨在有效的提升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其次,做好规范化工作。由于工程设计在技术性方面的要求很高,为此,在建设项目设计阶段,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规划范化的设计工作,这要求设计人员具备处理复杂施工环境的能力。要真正的做好规范化工作,一定要从两个最为主要的方面着手,即:

一方面要求设计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规划化意识,在选择项目设计单位的时候,施工方可以通过调查选择有资质的设计单位[4],其目的在于提升建设项目设计的效率,在规范化的保障之下为建设项目设计创建更好的设计环境。同时,也可以加大设计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培训提升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并且要加强对设计人员的资格审查认定工作的实施,以便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规范设计的效率。另一方面,要确保设计标准具有一定的规范化性质。在建设项目设计中,应该以国家、省以及地市标准通用设计作为重要的依据,有效的缩短设计周期,应用标准构件进行成批生产工作,有效的提升生产效率,在此基础之上降低生产成本,在提升施工速度的前提之下,缩短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实践表明,应用规范化设计方式能够在极大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投入,是一种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方式。同时,在建设项目设计阶段,设计人员需要深入研究,将设计工作真正的落实到设计中的每一部分细节内,并且要保证设计的每一个步骤都能够落实到实处,其原因在于,设计中的每一环节步骤都与项目的投资有着很大的关联,一旦设计阶段有问题出现,很有可能会使整个建设项目的造价陷入到失控的尴尬局面,给后续的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实施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

上述两方面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对整个项目工程造价控制而言非常重要,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另外,除了上述两方面的措施以外,在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中还可以加大项目实施力度,建立质量奖罚制度以及建立限额设计方式等,这些措施在工程造价控制方面都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总结:

本文重点对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意义以及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实施的有效措施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在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实施工程造价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够为整体建设项目施工工程提供良好的经济保障,也能够为建设项目创建有利的施工技术条件,在确保施工技术与经济条件结合的背景之下,不断的完善建设项目施工中工程造价控制工作,提升工程造价控制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英姿.工程量清单计价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措施分析与探讨[J].中外建筑,2010,(2):110-112.

[2]施魏.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措施研究[J].江西建材,2014,(7):23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