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3 16:08:02
导语:在智慧农业电子商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助推产业新潮流
汕头是我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潮流之都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为助推特区转型升级,汕头市在建设
“智慧城市”过程中,重点在引领产业潮流,推动智能信息网络建设、
“两化”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应用推广、城乡信息化协调发展、电子政务服务、“物联网”应用、“云计算”产业发展、“幸福汕头”民生应用等八个方面加大深度合作,并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食品安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加大信息化服务力度,助力实现城市管理更智能、政府管理更高效、经济发展更协调、公共服务更完善、市民生活更便捷。
2011年5月,汕头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公司签署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汕头”十二五信息化合作协议》,中国电信承诺五年内在汕头市总投资不少于30亿元用于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目前,汕头电信已经建成粤东规模最大、省内前四名的国家级四星级互联网数据中心。中心累计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3000个机架,托管服务器数量超过3万台。IDC数据中心出口带宽320G直达国家骨干网,智能化水平和自动控制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累计投资超10亿元。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7x24小时的专业服务。目前已吸引腾讯、新浪、帝联、动景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互联网企业将中心节点或核心业务落地汕头。依托该中心,正加快升级转型进一步建设“粤东云计算数据中心”,提升云计算服务能力,汕头推动全市电子商务的应用发展。
此外,汕头经信局还启动“数字企业”活动,将三年打造千家“数字企业”作为汕头两化工作重点来抓。“数字企业”行动是为广大中小企业客户量身定制,在实现光纤化互联网、语音、短信、网络传真、邮箱、会议电视、企业总机的一揽子服务的基础上,与云存储、云生产管理系统、RFID生产/物流管理等新型服务融合起来,有力地推动“两化”工作;“天翼长城卡”、“翼定位”、“全球眼”、“天翼税通”、“信誉通”、“家校通”等行业信息化产品基于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GPS、RFID等先进技术,将有力促进以现代金融支付业务、智慧物流产业为核心的电子商务城市发展。目前,汕头电信“天翼长城卡”、“翼定位”、“全球眼”等新型信息化产品的用户已超过15万,在传统产业两化转型的实践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012年3月,汕头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汕头分公司签订了《推进汕头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汕头电信将充分发挥“智能管道主导者、综合平台提供者、内容和应用参与者”领先优势,积极参与汕头市电子商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综合平台建设和电子商务应用拓展。汕头作为全国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城市,推动企业加强自身电子商务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的同时,在政府机构的引导和支持下,推动形成具有特色的区域性、行业性产业链布局,如澄海玩具业构建B2B和B2C电子商务产业链应用平台,以此提升扩展空间,提升整体形象和知名度。建设国际级“数据特区”
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来说,如何凸显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是关键。建设“数据特区”,对于汕头市大力推动现代信息外包服务产业发展,抢占国际产业链高端优势地位,扩大汕头的国际影响力将起到积极且重要的作用。2011年以来,汕头将“数据特区”项目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努力打造国际级、舒适型、高安全、高可靠的国际数据特区。预计到2015年,项目启动期工程全部建设完成后,园区年收入可达到294亿元,园区内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的贡献在900亿左右,并可以直接或间接带动近3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
“数据特区”是指以大规模、高可用、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为核心基础设施,实行特殊政策,专门为境外机构提供数据中心运营和应用服务的离岸服务外包园区。在建设“数据特区”方面,汕头具有独特的优势:汕头是重要国际光缆中美海底光缆在全球9个、国内3个登陆站之一,汕头海缆登陆站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海底光缆登陆站,共有亚欧、中美和亚太3个系统6条国际海缆,联接36个国际运营商,涉及面相当广,在互联网界具有标志性意义。“数据特区”项目将建成国际首个聚集各种数据中心业务的特色产业园区,包括数据存储、挖掘、加工、备份、互联网数据中心、金融后台服务,电子商务、动漫、呼叫中心等各种高中低端数据中心基础和应用业务,并形成产业链体系。
依托这一国内最大海缆登陆站位于汕头的优势,汕头电子商务有了辐射世界的良好基础,依托汕头海缆登陆站的国际通信能力,汕头市政府正组织开展“数据特区”的建设,配套电子商务支撑基础设施,以吸引国际一流的网商企业落户汕头,同时为本土实体企业提供走向世界的电子商务良港。
汕头市对“数据特区”建设高度重视,市科技局组成了专门的工作机构,积极推进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项目将分三个阶段进行建设,选址在濠江区南岸,周边交通便利,土地储备充裕,环境优美,同时又临近海缆登陆站和华能海门电厂,通信和电力资源都极为丰富,并且周边中信度假村景色优美,配套生活设施齐备。选址周边土地储备充裕,目前已有500亩土地规划,后续还有2000亩的配套产业用地计划,并且土地未来扩展能力较强。濠江区规划建设滨海新城,未来配套设施完整,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金建杭表示,阿里和基层政府一起走过了中国县域电商从萌芽到崛起的三年,县域峰会已经成为全国各地交流县域电商发展经验的最高舞台。在峰会上,阿里全方位介绍了农村战略的各个生态合作模式,推出了智慧县域等新的政府合作项目,同时,阿里研究院了《2015年中国县域电子商务报告》。
亿元淘宝县超350个
据了解,在本届峰会上,阿里研究院根据阿里巴巴零售平台数据统计分析,了《2015年中国县域电子商务报告》和“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百佳县”榜单,以及大众电商创业、大众网购消费、快递服务、电商扶贫等子榜单。
报告指出,县域电商进入“多方协同发展”新阶段,企业、政府、电商服务商以及电商发展相关的高校、媒体、协会等,多方合力推动县域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亿元淘宝县超过350个;服务类消费成为消费新增点;和城市发展一致,县域消费中,移动购物也成为第一选择,根据阿里研究院统计,在2015年移动购物比例最高的100个县,有95个在西部,3个在中部,其中38个、陕西和四川各14个。而作为农村电商发展最为关注的问题,农产品电商在过去一年增长势头良好:县域农产品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65%,浙江海宁、福建安溪、江苏沭阳、陕西武功、福建武夷山成为2015年农产品电商销售额增长贡献最大的五个县。县域电商的发展,带动了电商扶贫的星火燎原,去年832个国定贫困县网店销售额达215.56亿元,同比增长80.69%。其中,网店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贫困县达34个,2014年为21个、2013年为11个。
在峰会上,阿里研究院还公布了2015年中国“电商百佳县”榜单,义乌名列榜首,永康和石狮分列第二和第三位,第四到十位依次为昆山、海宁、桐乡、天台、清河、德化和常熟。这是自2014年以来,阿里研究院连续第三次“电商百佳县”排行榜。
农村电商生态圈形成
2014年第一届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峰会时,阿里巴巴CEO张勇正式公布了阿里巴巴的农村战略“千县万村”计划,发展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在过去一年多时间,农村淘宝在全国29个省、328个县的1.6万个行政村设立了农村淘宝服务站。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认为,农村淘宝摸索出一套和企业和政府合作帮助中国农村发展的有效经验,值得向其他国家输出经验。
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集团副总裁孙利军表示,农村淘宝过去一直在努力建设“天网、地网、人网”这三网,孙利军表示,天网建设也就是帮助当地政府官员转变观念,深入了解电商。淘宝大学功不可没。2014年,淘宝大学第一次发出了县长研修班的招生简章。截至目前,淘宝大学陆续开办了50期县长培训班,累计培训1572人,覆盖了来自26省的598个县。地网则是在农村投入大量的基础建设,核心打通物流,降低物流成本,便于农产品卖出和村民网购。数据显示,通过旗下物流公司菜鸟网络下沉到农村,物流时效大大提升,目前在村淘落地的300多个县域物流在补贴下,已实现县域到农村3公斤以下包裹从此前平均15元下降到将近4元。人网的建设也就是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被孙利军认为是农村电商长远发展的核心,目前全国共有近两万名村淘合伙人,村淘合伙人每个县报名的年轻人平均达到2500人,在现有的合伙人中,50%大专以上学历,75%属于返乡创业。
随着三网的建设初成,未来一年农村淘宝会朝着生态服务中心的方向发展,为村民做好一站式服务。这意味着,更多的业务版块和合作伙伴将搭载农村淘宝的平台深入到农村,在过去一年,例如蚂蚁金服在支付、保险、信贷三大块业务所服务的三农(农业产业、农村地区、农民群体)用户数分别达到1.4亿、1.2亿和2000万,其中,网商银行联合芝麻信用深入农村,与邮储银行、农信社等当地机构探索信用合作,通过旺农贷为农民提供小额贷款,通过农村淘宝合伙人的推广深受农村欢迎;与此同时,阿里健康为农村提供的远程挂号预约名医专家服务;淘宝教育通过远程授课为留守儿童增加教育资源;今年6月,阿里数娱将天猫魔盒接入村点为留守人群带来更多娱乐服务。此外,外部的生态力量也在加入,农村淘宝已经成为各个企业深入农村的最好渠道,农村淘宝在春耕节中联合企业为农民提供例如农技指导养殖技术指导等服务,在618家电销售节之前又联合家电厂商研发并推广了家人圈功能的电视机,提供农村定制化家电生产销售等服务。孙利军介绍,未来像阿里旅行、阿里云、批发贸易等业务也将通过农村淘宝的生态服务中心接入农村。
农产品上行助推电商扶贫
在阿里的农村战略中,帮助实现城乡一体化,让村民通过网购买到实惠优质的商品被称为消费品下乡,而农村战略的另一个使命就是帮助农产品上行,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金建杭表示,农产品上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个供应链乃至农业产业的升级转型。
农村淘宝事业部农业发展部总经理朱俊带领的团队在过去一年建立了“乡甜”频道,并在年货成功帮助包括山东、贵州、陕西、赣州这三省一市的农产品打造品质和品牌,并销往全国。朱俊表示,2016年,农产品上行要通过优选,将优质的农村产品推向市场,搭建中国优质农产品的平台;另外一面,随着乡甜频道上线,整合农村淘宝独有的地方政府和合伙人资源,从源头寻找有品质、可溯源的优质农产品,推广产销对接的社区定制等模式。今年4月,农村淘宝乡甜频道与肇源县合作的互联网+C2F(利用互联网实现消费者订制、农场直供)模式就是典型的成功案例。肇源鲇鱼沟生态庄园与农村淘宝合作后,前三个月就以理想价格销售高端大米2000余吨、普通大米1.2万吨。据肇源县副县长宋俊丰透露,肇源大米品质优良,但之前通过传统渠道销售,每亩毛收入只有2000元,而通过“私人订制”,每亩平均多收入1400元。目前全县稻田将突破100万亩,“私人订制”全口径增收可达14亿元。
智慧县域带来大数据服务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农业;应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随着当今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农业领域的科技网络应用也越来越多了,我国农业也开始从粗放型农业逐步向智慧型农业迈进。“智慧农业”是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在农业发展领域中的具体实践和应用,是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和手段的一种现代农业形态;物联网是发展“智慧农业”的核心。探讨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将极大促进农业的转型和发展,对于传统农业大省的湖南来说,更是一个大的发展机遇。
2 物联网与智慧农业的内涵
物联网技术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它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三层。感知层的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和采取信息,它主要应用了传感器、RFID、GPS以及RS 技术等,完成信息的收集、信息简单处理以及信息向传输层的发送。传输层负责处理感知层传来的信息及信息的远距离传输,它位于整个体系结构的中间层,是物联网的神经中枢;其中运用最广泛的是无线传感网络(WSN)、互联网、ZigBee 技术等。应用层主要负责服务及应用,它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主要涉及云计算、GIS、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等信息技术,通过它们将海量数据分类、整理、计算、挖掘分析,然后在智慧物流、智慧农业等领域得到应用。
“智慧农业”是“感知中国”、“美丽中国”理念在农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指利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信息化技术实现“三农”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生态化、集约化,从空间、组织、管理整合现有农业基础设施、通信设备和信息化设施,使农业和谐发展,实现“高效、聪明、智慧、精细”[1]。物联网是“智慧农业”智能化和精细化生产、管理、决策的技术支撑。物联网在农业的应用——建设智慧农业已成为各地实现农业转型、步入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湖南推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的优势分析
作为传统农业大省的湖南,正面临农业产业的转型和升级。现阶段加快推进基于物联网技术智慧农业建设,是切实可行的,具体来说它具有以下一些优势。
3.1 国内外基于物联网智慧农业发展趋势及可借鉴经验
近年来,国内外已经形成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发展趋势。在欧美发达国家,物联网已渗透到农业领域的各个方面,现已演化成农业工业,步入了科学的新农业发展道路。随着我国对农业投入的不断增加,以及国内物联网技术的成熟,包括北京,上海,无锡,苏州等地,政府和企业对农业物联网的投资数量加大,相应的农业物联网产品和服务也得到了市场的肯定,如:墒情监测、大棚温室监控、节水、食品安全溯源等,且涌现了杨凌智慧农业和大唐移动智慧农业等典型示范案例,产生了比传统农业更高的价值。
这些国内外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智慧农业中的成功应用为我省推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借鉴经验。
3.2 不断完善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初具规模的物联网产业链
湖南农业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已不断完善。2011年湖南省被立项开展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省、市、县各级各类农业网站、农业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农业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增长迅速,如 “特色湖南”网络平台,刚上线就实现了4个月网上销售400多万元的良好业绩;农业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基本形成,90%以上县设置了专门的农业信息管理和技术支持服务机构。同时,湖南省物联网产业链已初具规模。据统计,截止2013年6月,湖南省有从事物联网研发、制造、运营和服务的企业共240多家;分布在传感器、芯片设计、电子标签、智能终端、应用软件、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产业环节,基本形成了初级产业链,在部分领域还有一定优势。
不断完善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初具规模的物联网产业链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湖南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设施保障。
3.3 湖南坚实的农业经济基础有利于农业物联网应用推广
湖南土地资源丰富,全省拥有耕地4870万亩,山地2.56亿亩,水面2043万亩。农产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全省已建立棉花生产基地、水稻生产基地等优质农产品基地共计100多个。涌现大批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的农产品,如宁乡花猪、临武鸭、洞庭湖大闸蟹、隆回药材、祁东黄花菜等。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湖南是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试点省之一,在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营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农业产值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增长4.7。
农业物联网应用需要大量投入,农业产值快速增长,农民收入水平高,为智慧农业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丰富的土地资源、规模化农产品基地、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以及蓬勃兴起的高效特色农业,为湖南提速智慧农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平台。
4 物联网技术在湖南智慧农业中的应用
根据物联网的技术内涵,结合湖南推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的优势分析,现阶段物联网技术在湖南智慧农业中的应用可以采用以下应用模式。
4.1 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进行智慧生产
农业物联网的在生产环节的应用主要包括现代化温室和工厂化栽培调节和控制环境。它是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中的信息感知技术,主要包括农业传感器技术、RFID 技术、GPS 技术以及RS 技术等;利用它们采集各个农业要素信息,包括种植业中的光、温、水、肥、气等参数,在不同的作物生长期,实施全面监测[2]。这种生产环节的物联网应用见效快,能够为高附加值产品锦上添花;方便的快速复制,可以快速应用到不同的作物;而且这种技术各地都有类似的项目,有很成熟的应用。对于农产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的湖南,非常适合此类应用,如,我们可以建设棉花生产基地、水稻生产基地等科技示范基地项目,利用农业物联网实现智慧生产。
4.2 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智慧流通
农产品的智慧流通主要包括智慧仓储、智慧配货、智慧运输和流通安全溯源。利用物联网中的RFID 技术建立自动识别技术的仓库物流管理系统,实现库房高效管理,收发货高速自动记录,收货、入库、盘点、出库等多个流程能平滑连接,实现流通环节的智慧仓储。通过RFID结合条码技术、二维码技术,为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加贴RFID电子标签、对农产品的流通进行编码,实现农产品的安全溯源。利用物联网技术“网络化”发展战略,建立批发市场信息数据库和集团协同管理信息平台,用来收集、储存、传输与整合:客户信息、业务信息、交易信息、市场管理信息等,最终实现客户数据、业务数据的有效性、可靠性、整体性,通过信息流带动物流、商流,协同管控,同时采用RFID、传感器、GPS等高新技术实现智慧配货、智慧运输[3]。
农产品的智慧流通,它涉及到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以及农产品市场价格的稳定,社会意义重大,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湖南可以从一些有一定的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的农产品流通着手,如唐人神肉食品、宁乡花猪、临武鸭等,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产品智慧流通示范,再择机在其他农产品流通环节推广。
4.3 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的智慧销售
农产品的智慧销售是指产品从预订、生产到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都在客户的掌握之中,能实现全程跟踪。它应该包括以下三个环节:①产品预订;产品的预订首先需要建立商务平台,目前农产品的商务平台主要采用农产品电商预售模式(C2B+O2O)的形式建立。各生产地,通过物联网技术中的条码技术、二维码技术进行农产品的产地和出货状况的管理,并将农产品信息上网。平台用户通过注册会员的形式,实现农产品自由集约订购。②有机生产;邀请行业专家,依据国家标准,结合各产区的实际,制订各农产品有机种植的具体标准,在安全生产监控下,遵规执行。③安全监控;为实现消费者的产品认证环节,采用物联网相关技术,通过监控系统,全程进行跟踪;为用户提供详细的数字及视频信息保障,使产品从生产,到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都在客户的掌握之中。在田间设立高杆多视角摄像头,通过无线方式连接至种植户或养殖户和驻点收购站,监控全程的无公害生产,监控视频图在平台网站上实时,订购者可随时监督。在物流配送中采用GPS等技术实现跟踪定位监控,确保配送过程安全[4]。
目前,湖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有“网上供销社”、“特色湖南”等网络平台,这些平台已有一定影响力,且平台业务功能也已成熟;只需在此基础上,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消费者的产品认证环节,应能很好地实现农产品的智慧销售。
4.4 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的智慧管理
智慧管理包括智慧预警、智慧调度、智慧指挥、智慧控制等。湖南土地资源复杂、山地、河湖水面较多,利用物联网技术中的GIS,可以建立土地及水资源管理、土壤数据、自然条件、生产条件、作物苗情、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趋势的空间信息数据库和进行空间信息的地理统计处理,实现智慧预警。利用专家系统(简称ES),依靠农业专家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对需要解决的农业问题进行解答、解释或判断,提出决策建议,实现智慧指挥。利用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简称DSS)可以实现我省在水稻栽培、饲料配方优化设计、大型养殖厂的管理、农业节水灌溉优化等方面的智慧调度。智能控制技术(称ICT) ,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以及综合智能控制技术,主要用来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实现我省在规模化的基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以及水产养殖中的智慧控制。
5 结束语
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很多,面对新时代农业的发展、转型,湖南应不失时机地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物联网技术在湖南智慧农业中的应用力度,使之成为我省农业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长期以来的实践证实,现代农业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中引入新兴的物联网技术,可以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创造新的生产模式。
参考文献
[1] 彭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发展策略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2,17(2):94-98.
[2] 李道亮.物联网与智慧农业[J].农业工程,2012,2(1):1-5.
[3] 朱晓姝.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3):391-393.
[4] 何艳.物联网农产品智能销售系统[J].黑龙江科学,2012,3(01):57-59.
[关键词]特色农业经济;电子商务;农村经济体系;“三农”问题
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直至今日,经济和社会环境发展均获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也促使各个行业转型升级。处在大数据时代下,基于传统经济模式逐渐衍生出互联网经济这一模式,最为常见的是电子商务。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在国内外的普及,其覆盖范围越来越广,逐渐与农村经济体系深入融合。我国从党的十至今,农村经济发展树立特色农业经济这一目标,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面临电子商务发展提供的诸多机遇,农村经济以及生产生活模式也树立了全新的方向。对比传统经济模式,电子商务使得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创新了销售渠道,也为“三农”问题探索更加多元化的解决思路。广东省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在电子商务这一方面获得了相对显著的效果,制定了特色农业经济电子商务方案,拓宽了电子商务在广东省的覆盖范围,还推动了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切实提升了当地农业经济水平。
一、广东省特色农业经济电子商务发展背景
国务院办公厅针对电子商务发展,推出《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带动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行业发展[1]。广东省在落实《意见》的过程中,除了重点发展电子商务之外,还着手探索了互联网+渠道,开拓线上、线下融合新模式,通过“互联网+农村”和“互联网+现代农业”打开当地特色农业经济电子商务新渠道,也为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动力。截至2020年,广东省电子商务获得了显著的效果,尤其是农村电子商务,创建支撑服务体系,使得城乡双向流通渠道高效运行,不断拓展农产品网络销售规模。相关数据显示,广东省目前县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共有50个,乡镇电子商务运营中心数量超过100个,使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在行政村实现了全面覆盖[2]。与此同时,广东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年销售额超过30%,并且呈增长趋势,直接提升了当地农村电子商务企业的竞争力,2018年广东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551.57亿元,增长幅度为4.0%,整体发展势头稳定且良好,对比山东、浙江、江苏等省,第一产业增加值与增速均处在领先位置(见图1),有5家企业的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20家企业的年销售额高达亿元,超过100家电子商务企业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3]。在电子商务技术人才培养这一方面,广东省目前建设了国家级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基地,拥有电子商务技术型人才超10万名,不仅提升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也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业经济电子商务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农村电子商务环境。
二、建设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平台
广东省建立特色农业经济电子商务平台,重点包括网络农产品交易与涉农交易等。针对当地特色农产品批发与市场体系,明确特色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从生产、包装、运输、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着手加强整合,保证信息精准性,加强对交易服务、结算、仓储等第三方服务的重视,将特色农业经济电子商务平台覆盖到全省甚至全国各地[4]。创建的特色农业商务平台具有第三方属性,当地的农民与涉农企业均可以在该平台中享受商务服务。搭建会员管理制度,所有平台的会员可以享受到优惠与权限升级等权利。信息方面,无论是买卖交易双方还是平台的其他用户,都可以在电子商务平台中、搜索需要的信息数据[5]。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平台重点是交易服务,根据分级管理要求,将不同级别的用户所享受利益明确划分,保证管理效果。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行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提供资金流与物流专业服务,银行系统与物流系统对接,实现和电子商务平台的三位一体,不仅能够保障线上支付安全,也可以将销售的特色农产品直接配送至所需地点,加强交易资金流、物流运行协调性[6]。除此之外,展开信息交流管理,所有平台的用户进入到系统交流专区提问,营造自由交流环境。平台中上传的产品信息、交易信息等,经过大数据分析与统计自动生成报表,为销售月结、年销售额统计提供依据。关于电子商务平台操作安全,应该制定安全保障方案,例如可以采用CA认证,保障商家产品交易、物流运输与在线支付等各个流程的安全性。开发涉农信息资源需要有对应的信息库,保证开发深度,与当地村委会、龙头企业等紧密联系,采集全面的数据与信息,利用网络将信息传递给所有农户。关于三农信息的开发需要以农民群众为对象,为其提供市场信息,帮助了解农副产品与农资产品情况,获取到有价值的种植、养殖数据[7]。与此同时,建议创建城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加强数据采集交换,使所有三农信息能够在线共享与整合,在大数据帮助下实现信息资源集中。为了保证信息资源开发有效性,必须要创建专业团队。例如组建农业信息协会,凭借完善的管理制度实现所有农户经济增收。特色农业经济电子商务方案的制定还应该能及时帮助当地所有农户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出互联网与技术优势,广大农民群众利用微信、电话等渠道直接与专家取得联系,咨询农业方面的问题。
三、特色农业经济电子商务模式的运行
特色农业经济电子商务模式运行,信息服务渠道比较多元化,其中在运行中要将重点集中在进村入户这一方面。首先要实现传统信息获取渠道与新媒体渠道的结合,例如电视、电脑与电话,拓宽农民获取信息途径范围[8]。在互联网普及与信息化建设这一方面,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实现全面宽带入户,还要提高移动手机等智能设备的普及率;其次,农村、市、县、乡村户信息网点建设,是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确保广大农民能够享受电子商务与互联网便利。为了突出当地农业发展特色,在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方面也要体现独特性。结合广东市电子商务平台,参考“一乡一站”“一村一站”经验,建设特色农业产品网站,以农村、市、县、乡、村户为单位,充分体现出规模效益,解决农民群众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的问题,为其提供专家信息咨询服务;最后,为了使农村特色经济更加深入地落实,在当地政府部门指导下坚持市场化运行,基于当地特色农业经济,探索电子商务运行模式。不仅有利于推动农村信息化发展,还可以带动当地农业电子商务产业的深度普及[9]。
四、特色农业经济电子商务模式发展建议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十三五”规划中的一项重点任务,各个地区互联网企业也要关注农业发展,在搭建农业服务平台时,加强对产销连接以及涉农电子商务的重视。一直以来,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效果显著,使得现阶段“三农问题”的解决在不断探索中获取全新的思路,直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10]。然而在发展特色农业经济进程中,电子商务模式的创建与运行还受到一些因素影响,例如基础设施老旧、人才不足等,为了使特色农业经济电子商务模式深度发展与落实,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供法规制度保障要想推动特色农业经济电商发展,需要有完善的法规制度作为保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明确广东省电商发展典型地区,总结成功经验,并在全省范围内加以推广;第二,分析广东省发展特色农业电商的优势,结合电商发展进度进行统筹规划,加强相关制度与规范条例的针对性,广大农户可以严格按照电商经济发展要求规避经营可能面临的风险。政府部门在推动农业电商发展期间,深入贯彻落实农村电商政策,发挥出政策引导作用,为特色农业经济水平的提升创造条件。
(二)提供基础设施与物质保障农村电商深入发展与落实必须定期更换基础设施,加大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拓宽物流覆盖范围,尤其是道路项目建设,明确县级与村级公路工程重要意义,从而构建覆盖范围更加广泛的农村公路交通网,推动电商物流业务普及;第二,完善农村电商信息化基础设施,使互联网通信更加完善,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运行提供保障。
(三)提供资源配置保障发展特色农业经济以及农村电子商务,需要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加强当地资源配置合理性。一方面要引进技术手段开发农村电商资源,提高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使用率,并且将现有资源最大程度地转换为经济效益[11];另一方面推动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务必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忽略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
(四)提供电商人才保障任何地区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农村电子商务也是如此。为了提高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组建专业电商人才团队非常重要。现阶段,广东省培养电商人才已经获得了显著的效果,但考虑到今后农村电商可持续性发展,还应该重点关注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第一,在人才引进方面提供更多的优惠条件与政策,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为农村电商提供优惠政策、先进技术支持,促使广大优秀人才从事农村电商领域工作;第二,专门组建电商培训线上平台,行业领域内的专家以及龙头企业负责培训,帮助农户了解电子商务;第三,引进人才管理与激励制度,凭借优惠政策起到吸引电商人才的效果,以此来推动广东省农村电子商务经济水平的提升。
(五)提供互联网技术保障大数据时代下农村电子商务需要获取实时数据,特别是特色农业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要提供互联网技术保障,构建互联网加农业信息平台,全方位采集市场信息,制定农村电子商务决策,将生产需求面临的矛盾解决,也可以杜绝盲目生产问题。通过互联网技术拓展信息获取途径以及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切实提升农村电子商务经济发展水平。
(六)提供农业电商体系保障1.特色农业经济电商品牌农村电子商务在市场中竞争力的提升,要有特色农业经济电商品牌,特别是独具地区特色的品牌。所以,广东省推动农村电商发展要总结农业经济以及农村电商的优势,将自身特色和品牌打造融合在一起,有利于提高当地农产品在网络上的知名度,实现农村企业与电商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2.现代化特色农业体系按照“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各项要求,组建现代化特色农业体系,在物资、基础设施、现代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加强重视。通过完善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广东省农产品生产与经营,加强农业牧渔融合以及农产品深加工,使得当地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12]。与此同时,广东省涉农企业应该将重点放在兼并重组与深度融合这两个方面,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可以与特色农业种植合作社、农户展开合作,不仅有利于扩大农业龙头企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力,还有利于当地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深度落实品牌发展战略,发挥现代化特色农业体系优势,提高广东省农村电商经济水平。3.特色农业公共服务系统结合广东省农业电商发展实际情况,需要创建特色农业公共服务系统,搭配数据库运行,使得农业产业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各个流程所产生数据,都能够实现在线共享与衔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特色农业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测,将监测所得数据录入到大数据系统当中,展开大数据分析,完善广东省特色农业发展规划。与此同时,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在广东省推动数字化农业、智慧环保农业发展,重点关注长效扶贫产业。当地电商龙头企业将农产品销售途径拓宽,为农村物流配送提供支持,使得快递网点在乡镇覆盖率不断提升。推动特色农业发展,要探索互联网+这一途径,打造互联网+农业生产、互联网+物流配送流程,在传统线下销售基础上,促使广大农户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实现特色产业创新。利用电商服务平台将广东省特色农产品销售至全国乃至国外市场。
关键词:“三新”产业 内蒙古 新型业态 宏观经济发展
一、探索经济发展转型途径,发展“三新”产业
随着经济增长的基数的增大,中国已无法承受之前高速发展的负担,未来一段时间内,新常态经济发展更符合中国国情,增长速率将从高速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并且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而实现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因此,探索经济发展转型途径已日益成为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三新”产业日益兴起,以新业态、新产业和新的商业模式合称的“三新”产业发展成为今后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简言之,“三新”产业是以新光源、新能源和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具体来说,新业态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新工业革命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应用和模式创新为内核,在产业中相互融合所产生的新型经济或产业形态。新产业是随着新兴技术应用而出现的部门和行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初现端倪且潜力巨大的新产业变革,其核心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以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的重大创新与融合应用为代表,带动了整个产业形态、生产形式、组织方式、商业模式等的深刻变革,强化了产业链不同环节之间以及不同产业链之间的互动关系,不断的分化、融合、跨界、变异以及与信息技术的嫁接,产生出了一系列新模式和新业态。
新业态、新产业的“新”,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我国的新业态、新产业主要包括互联网金融、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智能工业机器人、3D打印、新能源汽车、第N方物流、智慧产业、航空航天,等等。新业态新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能够不断地催生新的消费群体,带动新的消费热点,推动新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内蒙古发展“三新”产业的必要性
在跨界融合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新业态不仅能为区域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也能为经济发展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三新”产业的日渐兴起,符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新经济形势下更符合发展规律的新常态模式,同时顺应了时代经济发展特点,为未来打造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未来,我区应以质量为目标来倒推发展增速,上限是防通胀,下限是保就业和保民生,从而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使内蒙古经济稳步有序发展。内蒙古发展“三新”产业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与全球出现的新技术革命机遇吻合,同时顺应国家重视发展新兴产业大势。内蒙古地域辽阔、人均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面临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三新”产业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辐射带动力强,加快培育和发展“三新”产业,有利于加快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大幅度提升民族地区现代产业竞争力。
第二,符合国家提高发展民族地区经济,落实西部大开发宏观工程重大目标的实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必然要求,同时积极培育“三新”产业,扩展内蒙古高新技术产业含量与比例才能使西部摆脱资源、环境状况的限制,实现内蒙古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因此,研究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西部地区宏观经济未来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符合内蒙古“十三五”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目标。即“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稳定提高;力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实现新突破,重点地区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达到新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成效”。“十三五”规划期间,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更新发展观念,提高发展质量,通过国家支持、自身努力和区域合作,不断增强内蒙古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广大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争取重点地区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达到新水平。
第四,符合当前我区农牧民继续发展致富的时代诉求。由于我区农业基础比较薄弱,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水平有待提高,干部的理念、体制机制、工作手段和作风还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要在“十三五”末建成国家现代农牧业基地还任重道远。未来一个时期,内蒙古努力用新理念、新机制、新手段提升农业部门工作能力,推动国家现代r牧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农牧民增收。
三、内蒙古发展“三新”产业的阻力
从客观上分析,目前内蒙古在发展“三新”产业也存在着问题与困难,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我区西部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在产业发展方面与东部地区乃至沿海地区存在较大差距。西部地区的一些资源性产业,产品的链条不长,深加工的能力不强,需引起高度重视。
第二,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成绩,但仍然还有一个薄弱环节。西部地区现在有些县还没有与快速公路相连接,通乡公路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而东部地区在这方面要比西部地区做得好得多。
第三,西部地区民生问题的解决任务相当繁重。从城镇的情况来看,西部地区有一些城镇,由于历史的原因财力不足,而国家转移支付包括政府投资也力不从心,所以还有很多欠账。包括饮用水的安全、垃圾处理、天然气供给网络的建设等等,虽然我们的条件正在改善,但是现在看来还远没有达到符合发展“三新”产业基础准备。
第四,我区由于地域辽阔,交通条件参差不齐。区内的公路、铁路网密度还不够大,西部地区省与省之间的公路连接,特别是西部地区各省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公路主干道的连接还存在着问题,有不少路在某些省内是高速公路或者是快速公路,而在省际之间的连接上就有断头,影响着这些公路效益的发挥。问题与困难是客观存在,无法回避,主动出击才能先声夺人。
四、内蒙古培育发展“三新”产业的着眼点和基本思路
当前,我区要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大力实施“一带一路”等重大发展战略的有利时机,积极宣传发展“三新”产业的优势,使其深入人心并且渐进取得其他产业的协助配合,同时选择借鉴国内外新业态新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积极研究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充分挖掘产业资源优势,不断培育壮大新业态新产业,进一步促进内蒙古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体来说,应重点从五个领域入手,并且坚持“四要”。
(一)拓展五个领域
一是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紧扣内蒙古现有的优势产业,结合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大力推进移动电子商务、大宗交易网络平台、电子商务供应链协同等载体建设,不断加强传统企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提高经济社会活力。
二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新业态。旅游业是我区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重要产业,要利用云计算、移动通信、物联网等新技术,整合旅游业的全产业链,多方面促进会展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新业态的推广。在文化产业方面,加强互联网与动漫游戏、广播电视、出版业等的融合对接,发展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视听、数字出版等文化产业新业态。
三是培育智慧城市。应主要发展:智慧政务,如电子政务建设、自治区盟市旗县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智慧民生,如建立智慧养老、医疗服务、网络教育等;智慧家庭,主要通过智能终端与各类智能家居、安防设施等形成网络,实现家庭智慧应用;此外,还有智慧小区、智慧技术等。
四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强化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物流技术应用,全面提升物流企业仓库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以及配送发运的自动化水平。在现有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电子商务专业仓储、流通加工、货款代收以及货物担保等增值服务;逐步探索发展依托电子商务的第四方物流,为企业提供物流与供应链解决方案,提升供应链规划和管理能力,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
五是积极推进低碳环保产业发展。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有序推进节能改造、余热回收、建筑光伏一体化电站的投资、建设与运营。积极推动环保技术开发和产品升级,促进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设计等配置合理的科技体系和产业体系,尤其要加强环保高新技术的研究。
(二)坚持“四要”
一要树立内蒙古大产业发展理念。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实践经验来看,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可以产生许多新型业态形式。比如,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旅游产业融合,衍生出会展旅游、生态旅游、主题公园、演艺娱乐等产业形态。在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兴科技不断涌现、前沿领域逐步延伸的今天,培育壮大新业态新产业必须树立大产业、复合产业的发展理念,推动产业之间尤其是高新技术与新业态新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全新的、综合性的产业形态格局,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全面发展。
二要充分利用区域产业资源的特色和优势。在实施现有产业发展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内蒙古的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努力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拓宽新业态的发展空间。尤其要从产品、技术、资本、市銮腥耄在目前已取得比较优势的产业,如生物医药、航空制造、新材料、文化旅游、生态农牧业、低碳环保等领域进行多元化创新,培育壮大市场需求层次更高、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新业态。
三要加快培育优势新业态产业集群。充分利用国家和全区支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遵循产业集群形成、演进升级的内在规律, 综合考虑全区各地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 积极推动以上下游企业分工协作、品牌企业为主导、专业市场为导向的新业态集群建设,提升内蒙古新型业态的核心竞争力。
山东联通总经理霍海峰指出,光网改造是积极践行国家宽带中国战略、互联网+计划。光网改造过程中除了入户难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应用的支撑。
互联网正在齐鲁大地各个地方释放其巨大的魔力。宽带终端用户正在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实现各自的“中国梦”。
“互联网+”新农人
在济南市长清区,“智慧菜园子”工程正在快速发展。
长清区是济南市的重要菜篮子基地,全区蔬菜面积达到10万亩,年产量80万吨,蔬菜产业龙头企业15家,合作社100家,蔬菜三品认证110个,市级以上蔬菜标准园15家,打造了石都庄西红柿、西里山药、大街芹菜、立添食用菌等知名品牌。
长清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人房立国介绍道,“智慧菜篮子”采用F2B2C运营模式,自建冷链配送,解决传统农产品“最后一公里”难题,以预购和预售方式,实现“以销定产”“产地直供”,有效降低农户销售成本和生产风险。
长清区绿盟蔬菜园厂长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表示,借助高速的宽带网络,农户可以直接在“智慧菜篮子”上向专家询问种植以及病灾害各种问题,通过物联网设施可以实施监控大棚内的环境,员工效率也得到很大的提升,每天棚帘的收放需要大量的人力,通过物联网设施,手机客户端上1个按键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由原来1人管1棚变为1人管3 棚。
“智慧菜篮子”是个完整的闭环。借助网上电商交易功能,“智慧菜篮子”解决了蔬菜产品的销售问题。以伟农庄园为例,除了自设营销超市外,还通过“智慧菜篮子”签约4家大型超市,实现了日均销售能力从3吨提升到3.9吨。
亿元淘宝村
菏泽市是山东的农业大市,工业化和信息化起步相对较晚。由于历史原因,人口基数大、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位于菏泽市曹县县城东南15公里,仅有一条县乡公路与县城相连,地理位置偏僻的大集镇借助电子商务实现弯道超车,成为全国有名的“淘宝之乡”。曹县大集镇农户大都以加工制作演出服、戏装、舞蹈服等为生。大集镇丁楼村2014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服饰加工户35家,其中超过500万元的10余家,成为名副其实的亿元淘宝村。
伴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丁楼村也出现了很多“有名片的农民”。丁楼村鼎鼎制衣有限公司的老板丁培玉是较早接触电子商务的人。上世纪90年代,丁培玉主要靠肩扛背驮到县城推销自己的服饰产品。2010年,菏泽联通实施宽带村村通工程,他开始尝试触网。近几年更是借助宽带网络实现了经营规模的跨越式发展。丁培玉向记者介绍,2012年营业额大概在30万元左右,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接近500万元,2014年已超过1000万元。
联通光网改造给大集镇电子商务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生机和活力,掀起了大众创业热潮。在曹县大集镇丁楼村金丽舞蹈服饰公司经理赵忠波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创业,通过电子商务销售民族类演出服饰,2014年营业额也接近1000万元。对于未来,赵忠波有着自己清晰的规划,不断推出新品和严格控制质量,最终打造自己的品牌。
以高速网络作为载体,广大农民不断创新、创业,实现了致富梦想。在大集镇,约有2500多名外出务工农民及160多名大学生主动返乡创业就业。返乡创业人员的纷纷回归,使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优质的互联网接入已经成为菏泽副市长黄秀玲眼中的“梧桐树”,希望可以引来更多的“金凤凰”,助力菏泽发展。
喜结“姊妹网”
济宁市微山县全县2/3的面积被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所占。这里物产富饶,素有“日出斗金”之美誉。然而严苛的地理条件成为水乡发展的“瓶颈”,微山县百姓依湖而居,496个渔村零零碎碎地散落在微山湖面上。
微山岛“鑫淼水产专业合作社”老板杨成超是微山岛上光纤改造第一户。谈及互联网的影响,他感受颇深。“现在要是没有互联网,我都不知道去哪里买鱼苗,不知道怎么卖成鱼了”。不但通过互联网助力了渔业发展,他还在网上专家的指导下,创办了长毛兔养殖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水陆并进”。
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伊通满族自治县不断探索,创新方式,扎实推进农业信息化服务,将农业种养殖、农民供求与销售信息送进千家万户。
建立伊通智慧农业数据采集点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包括“智慧型农业”在内的“六型农业”发展要求,从去年7月下旬开始,在省农委的支持下,伊通建设了3个玉米产业物联网示范(数据采集)点,现已进入系统试运行阶段。目前可通过PC机、平台大屏幕开展对上述产业的农情监控、生产信息管理等,并对示范点13项数据指标进行自动化采集、分析应用和预警处理。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伊通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领域的示范应用。
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试点 去年伊通被农业部列为全国信息进村入户20个试点县之一,重点围绕全县的187个村级信息服务站建设、村级信息员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农业公益服务、电子商务、便民服务等进村入户试点。目前各项工作已按计划全面展开,完成了县级三农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培训农村信息员220人。现在村级信息服务站已在省平台销售化肥、种子、农药等380吨,交易额突破100万元,并与伊通指尖上的财富电商平台合作,探索与淘宝、京东、1号店等国内大型电商企业合作,努力打造以“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为主要内容的电子商务平台,方便了百姓交易,繁荣了城乡贸易经济。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 伊通是国家测土配方施肥标志性示范县,由伊通农业系统研发的“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系统”,在省农委的大力支持下,经过项目专家组科技人员近10年的努力,在施肥理论、施肥模型、服务平台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据吉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查新报告结论”:伊通“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系统”属国内首创。其精准施肥模型获得了“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并在全国推广。由于使用简洁方便、数据精准、农民易于掌握,此系统受到农业部领导的关注和重视,韩长赋部长曾亲自给副总理演示操作。伊通被农业部确定为信息进村入户示范县。2013年9月下旬农业部在伊通召开了全国推广应用该系统现场会,今年吉林省已在28个县市推广应用,并向辽宁、内蒙古等周边省区辐射,目前全省使用该系统的农民达8万多人。
(1)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电子商务作为技术密集性新兴服务业,已成为促进我国GDP增长的动力,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引擎,而且呈现影响幅度越来越大的趋势,近年来发展异常迅猛,尤其是在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以来,得到了政府、企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陕西县域电子商务正快速崛起,逐渐成为电子商务发展新的增长极,对未来陕西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成为县域消费的新增长点,有助于扩大内需。开展县域电子商务建设,其实质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三农”,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时,县域电子商务范围广、涉及行业多。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县域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商贸流通业和服务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2)实现陕西追赶超越的新动能
近年,陕西经济增速回升,2015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8171.86亿元,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2059.87亿元,增长12.1%,城乡居民收入达到26420元和8689元,分别增长8.4%和9.5%,陕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势能潜能加速释放,“四化同步”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日见成效,有基础有能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县域电子商务有助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战略新兴产业规模化,培育壮大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提升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是积极落实“一带一路”战略部署,扩大对外开放,将陕西打造为西部科学发展新引擎、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充分发挥陕西科教优势,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构建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为陕西实现追赶超越提供新动能。
(3)弥补县域经济短板的新模式
县域经济短板是制约陕西经济发展、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障碍。陕西2015年县域经济增长7.4%,低于全省增速0.6个百分点,经济增速趋缓,对全省发展的支撑作用减弱;2015年县域第一产业占比14.3%,高出全省5.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56.4%,高出全省4.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29.3%,低于全省10.4个百分点;县域非公经济占比45.6%,低于全省水平7.8个百分点,县域城镇化率42%,低于全省11.9个百分点,可见县域经济产业层次低、非公经济占比低、县域城镇化水平不高,结构问题突出。2015年陕西县域工业增长6.9%,较上年回落4.3个百分点,工业增长乏力是县域经济短板的又一因素。2015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达到17731元,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拉大。破解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的难题是陕西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前提,“互联网+”为县域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为县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发展县域电子商务为陕西弥补县域经济的短板提供了新的模式。
(4)助力“四化”同步协同的新推手
县域电商的崛起将改变经济结构,驱动县域城镇化和农村发展,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新思路,引领农村走向一种适宜发展、适宜人居的新型城镇化,带动县域经济产业化、多元化、集约化发展,增加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加强与外界的联系,进一步解放思想,减小东西部“数字鸿沟”,缩小城乡差距。目前,陕西城镇化率达到了53.6%,与全国平均水平56.1%,还略有差距,同东部发达地区差距仍然很大,而电子商务将更好地服务县域新型信息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助力“四化”同步发展,推动和提高农村发展效益和质量,也有利于电子商务自身开拓市场,培育新的增长点。
(5)实施精准扶贫脱贫的新举措
电子商务成为一种重要的精准扶贫举措,纳入国家扶贫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特别是“农产品进城”是农村通^发展电子商务经济实现脱贫的关键一步。农村电子商务已然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载体,电商扶贫、脱贫研究也已成为反贫困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集中了近乎十分之一的国家级贫困县,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下,扶贫攻坚任重而道远。将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体系,能有效提高扶贫绩效,为我省在电子商务扶贫规划、开发、建设、管理及贫困人口参与等方面的政策制定或修订提供依据,为解决我省电子商务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提供指引和思路,对提高我省扶贫精准程度,加快推进扶贫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陕西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机遇
(1)政策导向带来新机遇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将会为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提供新契机。我国将在“新丝绸之路”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将会引进产业、聚集人口,这将使西部地区更快发展,并为我国中西部省区的机电产品、特色农产品、特色食品等货物向西出口创造了难得的机遇。陕西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6〕8号)以及各市县先后出台了相关文件,从而为加快陕西省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抢占市场竞争新的制高点,从资金、用地、市场准入、金融、配套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为陕西县域寻求电子商务突破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2)工业转型带来新空间
陕西工业基础雄厚,而电子商务作为信息化的引领,将会进一步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工业化是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县域电子商务将会极大地促进县域工业发展,实现“发展速度、质量效益”领先的目标。围绕生产运行、产品销售、项目建设、园区发展四个重点,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推动县域电子商务落地实施,推动工业领域电子商务应用发展。全面普及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鼓励中小企业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络销售,加快建立与县域特色产业相适应的工业品网络零售和分销体系。围绕网络消费者个性化需求,鼓励发展“以销定产”及“个性化定制”等网络化创新经营方式,激发电子商务发展活力。
(3)“互联网+”注入新动力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等先进信息技术的提出与广泛应用,为县域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注入新动力。在新技术浪潮下,陕西各县将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物流配送终端及智慧物流平台建设,鼓励高附加值或需重点监控行业开展物联网应用。建设完善一批行业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快递服务末端智能快件箱等自助服务设施并推广使用。支持农村、社区、学校快递公共取送点建设,解决“最后一公里”投递问题。为县域电子商务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基础环境。
(4)融合发展描绘新图景
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以及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并极大地促使和深刻地改变传统商业行为和消费者习惯。陕西各个县域基本都具有各自的特色产品、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优美的自然环境,在发展县域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物流业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电子商务以其强大的联接力,必将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三产融合发展将为县域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陕西县域电子商务面临挑战
(1)经济发展新常态
从国际经济来看世界经济贸易仍将维持低速增长态势,从国内经济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已然步入新常态。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对电子商务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2)区域间竞争加剧
从区域经济发展来看全国乃至各省都意识到电子商务产业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纷纷制定相应的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这样各省相互之间也就出现竞争,如对各大电商企业投资区域的争夺,某些改革试点的争夺以及人才资源的竞争。
关键词:健康产业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S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a)-0082-02
我国的健康产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产业,其产业经济方面,包括医规模和总容量都在不断扩大[1]。近年来,潍坊市健康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扩大,内部结构优化,健康产品质量提高,健康服务功能完善提升,辐射健康种养业、健康制造业、健康服务业在内的健康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1 健康产业发展现状
(1)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已建成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69处、农村幸福院480处、互助养老服务点1200个、医养结合服务机构9家。全市现有养老床位4.1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28张。培育或引进品牌养老服务组织41家,建成县级养老信息化平台7处。社会化养老发展迅速,全市登记注册社会办养老机构达83家,其中在建51家,设计床位3.1万张。大力推广“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形成了潍城区华都颐年园、高新区鹤祥安养中心为代表的一批“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机构。
(2)健康商贸流通体系规模扩大。形成山东海王银河医药有限公司、山东康惠医药有限公司、山东远东医药有限公司等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医药流通龙头企业12家,其中,过10亿元的3家,过60亿元的1家。奎文医药物流园、寒亭临港物流园、潍城鲁东物流园等与健康产品相关的物流园已经建成运营。具备完善的医药产品零售市场,山东海王星辰民康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潍坊百姓福医药连锁公司等连锁经营门店均在50家以上,药品质量优、品种全、覆盖面广、服务规范,满足了人民群众安全和便利的购药需求。
(3)形成了较强的医药研发能力。已初步形成“科研孵化―成果转化―产业化”的科技创新支撑体系,重点开展中药现代化、生物工程、海洋药物、医疗器械、现代农业等相关领域的研发及产业化发展。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园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是山东省最早的“国家级生物医药专业化孵化器”,建有生物医药公共技术平台、智能孵化器和企业研发中心,配置近2亿元的国际先进仪器设备,已聚集150多家企业,涵盖中药、生物制药、医药中间体、海洋药物等新医药的研发生产销售。
(4)健康农产品生产水平较高。全市建成国家级蔬菜、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26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处,市级优质农产品示范园区150处。“三品”认证总数量达到1 370个,基地总面积发展到540万亩。峡山区创建为全省唯一一个“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在安丘市实施了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产业集群建设,在寿光、诸城、高密实施了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企业基地建设。
2 健康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产业层次不高。潍坊市健康产业尚未形成一体化发展,重要的行业细分领域布局分散,发展水平较低。在以医药、医疗器械、保健品为主的健康制造领域尚缺乏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龙头企业。在全国2 100多家同类企业主营业务排名中,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列第533位,山东潍坊精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排名第744位,潍坊市康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排名第934位。
(2)产业政策体系不健全。潍坊市健康产业尚无系统全面的产业发展政策,健康产业细分领域方面,如保健品、中医养生健身等,尚未出台针对性的政策对其进行引导和监管。机构养老方面,缺乏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评价标准。
(3)高素质人才缺乏。高端健康产业人才如研究开发、医疗服务、企业孵化人才严重缺乏。优秀企业管理人员多为外地引进人才,本地成长人才缺乏,适应国际化发展需要的高端管理人才更为匮乏。高素质职业人才普遍不足,健康管理服务、养生保健服务、健身健体、健康体检服务等健康服务机构专业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弱、数量少[2]。
(4)产业投资规模小。虽然潍坊市健康产业投资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与其他行业比较,健康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有待加强。特别是药材种养、医药制造、保健食品、科技研发等领域投资较少,与行业整体发展目标差距较大,制约我市健康产业发展。
3 推进健康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培育龙头企业。着力培育华都养老集团、潍坊鹤祥安养中心、得利斯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寿光富康制药有限公司、鲁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泽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兴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海王银河医药有限公司等健康产业龙头企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引领潍坊市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2)扩大中成药生产。立足潍坊市现有药材种养基础和药材品种特点,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利用现代医药理论和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中成药剂型和成方,推进中药现代化,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创新产品,打造中成药现代化生产基地。重点以山东沃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为基础,加强中药提取、分离、纯化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加快心可舒、脑血疏等心脑血管用药、速效剂型的开发。以诸城浩天药业为基础,加快超临界萃取、超微粉碎、喷雾干燥、大孔树脂吸附等中药提取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提高中药提取物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质量。
(3)“互联网+”融合发展。把握“互联网+”时代来临机遇,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智慧健康管理、智慧养老服务、溯源产品生产等为主体的智慧健康产业的发展。利用云计算技术,以大数据管理为支撑,建立“潍坊健康云”,提高全市健康管理智能化水平。
(4)搭建市场平台。引导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风筝会、菜博会等市内外重要展会,加强与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等城市的对接与合作,充分利用展会平台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协调推动区域内电子商务发展,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培育电子商务新业态,构建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信用体系,支持各类电子商务平台跨区域建设、运营,不断地丰富商品和服务种类,逐步形成在国内、国际有影响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体系。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水平的提高,健康产业越来越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3]。因此,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将直接关系国计民生,极大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1] 张俊祥,李振兴,田玲,等.我国健康产业发展面临态势和需求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2):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