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3 16:08:05
导语:在初中数学中的美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图分类号: G61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论文摘要】美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美育的主要途径。美育是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在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正确的分析、看待周围的事物,增强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美术课从不同的方面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陶冶人的情操。那么,作为新时代的美术教师,该如何在美术教育中进行审美教学呢?以下会对美术教育中的审美素质教育进行探讨。
一、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以及中学美育的任务
美术教学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普及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的审美能力,陶冶其高尚的情操。同时,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思维创造力。笔者认为,审美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生活美以及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高度的教育。为社会主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准确地讲,就是为了陶冶学生的性情,美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审美教育,在中学阶段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能训练,让其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以此来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理想。
二、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1、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要提高学生审美艺术和审美能力。”美术课程是一种独特的课程,它可以用独特的线条、精美的画面以及对生活的体验来陶冶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分为课堂外和课堂内两种形式。在课堂内,应该抓住美术做平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等,使学生通过这些形式美,构成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在课堂外,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社会,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秀美景观,领略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传统文化,了解浓郁的风土人情,从中感悟到一种自然美和生活美。
2.引导学生在欣赏中审美,提高欣赏力。艺术欣赏包括人们的感官接触到艺术作品产生的审美愉悦,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通过艺术作品获得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的审美活动。在美术课程教学中,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 ,也总是首先接触如诸如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的弯曲流转、花卉的艳丽妩媚等。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形式美的 感受,构成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但这些审美形式不一定一开始就能成为每个学生的感知对象。在 没有经过老师的讲解、引导或指导学生写生之前,它们往往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书要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知识和各种形象的手段,通过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围,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艺术作品的美,从而潜移默化的受到美的熏陶。
3.增强学生的感知力。新课程改革中,美术课在教材体制上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内容设计课题,以各种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循序渐进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传授为副线,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应紧密贴近学生生活和经验,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与技能,主线与副线密切关联,交互进行,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让学生通过对事物观外形,听声音,尝味道等活动,增强感性认识,从而熟悉事物的基本特征、比例、结构关系、透视关系和色彩,以此增强学生的美术感知能力,包括感受的敏锐性和意境的感受,情感的应发能力,通过应用、判断、吸收、积累、最终转化为表达手段,提高综合表现力。以技法训练的静物水彩写生为例,它是将具有现实美的一组静物,变为艺术美的画的教学过程。教师首先要注意对静物的选择,色彩的配置、布局,从内容到形式具有多样性统一的美感,通过静物本身就要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在美术小组活动中,让学生自己来“摆摆看”,找到最佳的方式,体验怎样的布局美,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加之教师简单的讲评,也可以使学生领悟到静物构成美的道理,发自学生内心的美感会油然而生,且具有亲切感和激动感,创作之情随之喷涌而出。
4.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美术教育不仅只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创造力和想象力。将学到的知识合理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象是绘画上及其重要的一件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象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可用想象使它有形。”中学生往往充满幻想,作为教师应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升为审美创造力,以学生逐渐形成的想象力为前提,引导其进行审美创造活动。
总之,审美教育的重点在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境,使其掌握美的基本规律,以及运用美的形式法则,并最终提高审美能力。为此,教师应把审美教育作为中学美术教学中的一条主线,克服过去以技能训练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将审美教育贯彻美术教学的始终。
参考文献:
[1](美)拉尔夫.史密斯著滕守尧译.艺术感觉与美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王大根.美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一、联系生活实际――发现美
众所周知,艺术均来自于生活现实。在日常生活之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现实生活,就能发现现实生活中那些大到周围的建筑物,小到我们穿的衣服、戴的首饰等事物均具有一定的美感。在平时的美术教学活动中,为了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我们应树立“大美术”的教育观念,以宽泛的美育思想对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美育活动进行指导,通过发挥多种美术教育要素、形态和范围的综合作用,从而有机形成美育的总体效应。例:教学课文中的欣赏画时,可结合插图内容安排学生观看类似的教学录像,讲解类似的话题,让学生明白这些图画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值得留传。
二、有效美术欣赏――感知美
1.激发欣赏兴趣
在全日制初级美术课本上,第一课往往都是鉴赏课,或者是中外绘画作品欣赏,或者是艺术品欣赏等。上好这些美术欣赏课,是提高中学生审美情趣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美术教学一直停留在传播一些基本技能为唯一目的的现状上,许多教师淡化了对欣赏课的教学要求,教学时缺乏一定的方法,把欣赏课上成图片介绍课,老师讲学生听,枯燥无味。老师把图片照着教参一个个介绍完了,学生也就听完了,根本没有学生探究、讨论、表达的条件和环境。
为了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作为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识等创新教学的方法,变换各种形象的手段,让学生在浓郁的欣赏氛围中激发其兴趣和求知欲,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在具体欣赏美术作品时,教者应在注重学生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感受美术作品中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的变化与统一美、构图的对称与均衡美等等。
2.关注欣赏角度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对我们的欣赏课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多角度’的欣赏意识和方法。”在欣赏课上,介绍品评每一幅作品的艺术风格,具体可从如下角度进行关注:(1)从文化的角度来欣赏,即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美术作品中同一类的题材放在一个广泛的文化情景中去分析,用文化比较的方法,了解艺术作品所表现的不同历史、文化、经济、情感等信息,更好地看清诸多相异文化背景中所存在的不同艺术作品所呈现出的不同的面貌。如,通过欣赏“中国的山水画与西方的风景画”,让学生从观念上、表现手法上更好地、清晰地了解了其二者之间的截然不同;在分析“民间美术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时,笔者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向学生介绍作品所使用的象征、比喻等艺术手法,从而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2)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欣赏,具体可解释为,在欣赏作品时不把分析的重点放在艺术语言上,而是通过借助某一作品来介绍某一历史背景或某一历史事件。如,欣赏《马拉之死》时,可借其介绍法国革命及各阶层对革命的态度;欣赏油画《开国大典》时,可借其向学生介绍中国开国大典的盛况。(3)从传记的角度来欣赏,即通过对作品的分析了解其作者及其创作的相关信息。如,作者出于什么原因创作了该作品?在什么时候创作的?创作的作品主要又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此作品在作者整个创作生涯中占有怎样的重要地位?
三、科学课堂评价――展现美
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实施科学的课堂评价,不仅要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等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从而促进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以及个性表现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断提高审美能力,有效实施审美教育。
例:教学《海报设计》后布置学生创作具体作品,进行作品展评时,可首先要求学生进行自评:创作的动机、成功之处、最美之处及不足之处。接着,小组间进行互相欣赏、交流心得,从色彩搭配、造型设计、图文配合等方面对他人的作品提出自己的审美观点,在此基础上合理改进设计图案。最后,教师再进行点评、归纳和总结。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个体间的评价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评价时往往会产生“不同凡响”的言论,造成课堂气氛的“过度活跃”,具体操作时,教者不应训斥制止,束缚学生的思维,而应灵活管理,给以适度宽容,从而使每一位同学保留一份独特的评价感觉,使每一份创作都能在科学的评价之中展现一种独特之美。
参考文献:
1.《美育》.(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教育大辞书》.《美学文选》.[M]北大出版社,1983年
2.蔡仪.《美的欣赏》.北京教育出版社,1984年1月版
3.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S](试用稿).2002.9
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数学教学语言的特征及运用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语言的科学性
高度的科学性是数学学科最明显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严谨、明确,符合科学原理,切忌出现知识性错误。例如在讲解同类项的定义时,关键在于强调两个相同:其一是所含字母相同,其二是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若想当然地说成:“字母相同,指数也相同”,这样以来,虽然便于记忆了,却使学生概念不清,经常出现类似于把a2b,ab2当做同类项的错误。又如在讲解正方形的概念时,有的老师为了使自己的讲解更直观、更形象,把正方形说成是“方方正正的图形”。然而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是方方正正的图形呢?这就很难说了,各人有各人的标准,很难统一;这是致使学生概念模糊,思维混乱,判断失误的主要原因。
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还表现在教师的讲解要切合实际,符合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例如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定理的教学时,先组织学生解四个方程:x2-5x+6=0;x2-3x-10=0;3x2+7x+2=0;6x2+7x-3=0;然后观察方程的根与系数,发现: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和等于一次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的相反数,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这时教师问:这个规律对于任意的一元二次方程是否成立?师生共同对一元二次方程加以证明,得出定理,这样的讲解能在思维上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可以根据思维的逻辑性自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
二、语言的精确性
数学教学语言的精确性表现在教师的讲解要严谨、准确、简明扼要。例如我们在描述线段时,称“这条线段”,而不能称“这一段儿”。教师的语言精确性不能脱离实际,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耳闻目睹教师的语言表达及板书,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如何恰当地运用数学语言,而无须教师费时费力、一句句地教。
三、语言的启发性
启发式是教学的中心原则,而启发式的教学过程是通过启发性的语言实现的。做教师的都有这种体会:导入新课的语言如果表达得恰如其分,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气氛,轻松愉快的完成教学任务。相反,费尽心机不说,效果也不理想。这说明: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启发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法国数学家庞加莱曾说:“数学的优美感就是问题的解答,适合我们心灵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满足。”而启发性语言最明显的特征是引人入胜,激励思维,给学生以发人思考的意境,促使学生感受到亲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喜悦。例如在讲解添项法分解因式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分解因式:x6-1,学生中出现两种解法:
解法一:x6-1=(x2)3-1=(x+1)(x-1)(x4+x2+1)
解法二:x6-1=(x3)2-1=(x+1)(x-1)(x2-x+1)(x2+x+1)
同一个问题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学生不禁要问为什么,这时教师并不急于回答,而是问学生“是否x4+x2+1与(x2+x+1)(x2-x+1)相等呢?”学生验证如下:
(x2-x+1)(x2+x+1)=[(x2+1)-x][(x2+1)+x]=(x2+1)2-x2=x4+2x2+1-x2=x4+x2+1答案是肯定的。这说明x4+x2+1可分解为x2-x+1与x2+x+1的乘积。至于如何分解,学生通过刚才的验证过程可发现:添一项减一项即可。这样平常的内容因设计的光彩而吸引人,这就是语言艺术的魅力。启发式的另一个表现是形象直观。与物理、化学比较,数学较抽象、难学,这就要求教师的讲解要形象直观,善于联系实际。例如我们常见到的桌面、砖等正是几何中所说的矩形、长方体,测量两座楼的距离时,我们把楼看作点等,这样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深奥的道理变得形象,往往能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在他们的心目中数学不再是一幅铁面孔,而是美妙无比,赏心悦目的享受。我们的学生将对数学产生永久的兴趣而钻研不息。
四、教学语言生动有趣
一、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
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 的影响。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会给 学生愉快的暗示,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懂得微笑的意义,他们即使在十分疲惫或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也总是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因为他们懂得,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感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 .同时学生也会从教师的愉中受到鼓励,激发起爱老师,爱这门课的相应情感,所以,在学生面前,老师应永远是亲切自然的。即使对待学困生,老师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期望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话,一个暗示的动作,有时比严厉的批评更能让学生接受,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爱护和关怀,从而使学生能 自觉改正缺点,避免产生师生间的对立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始终保护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师生在认识与情感两方面的沟通,变一切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老师自始至终贯彻积极主动性原则,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二、运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
美术是视觉艺术,需要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这就必须强化直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教学陷于枯 燥乏味,如将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 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实施愉快教学,增强教学效果。讲添加法时,在鱼身上添加莲花,在梅花上添加喜鹊,再问学生有什么寓意?学生经过思考,可回答出“连年有余”、“喜上眉梢”的寓意。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但掌握了“变化”的几种方法,而且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创造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上《水彩风景画——桂林山水》一课时,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同步演示法,即老师边讲边辅导,此法直观性很强,很适合水彩画的教学。但由于学生的绘画水平各不相同,老师“断断续续”地示范、讲解、辅导,画得快的同学想“开快车”,而画得慢的同学又因跟不上而显得手忙脚乱。针对这种情况,我先把这幅画的作画过程拍录好,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及解说,在进行同步演示前先放录像给学生看,让学生先看这幅画的绘制的全过程,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这样,画得既好又快的同学就可胸有成竹地作画,心里没底的同学也可跟着老师的示范慢慢进行。这样,既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手段,又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在张弛有致的和谐节奏中进行。
电化教学融形、色、光、声为一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是一种在一般课堂上难以达到的高功效的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很值得推广。
三、重视导课和结课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一节课,从开始就应引人入胜,让学生的精力很快集中并对新课产生兴趣,因此对新课的导入应作精心的设计。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例如,在上《色彩与感情》一课时,我从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因穿衣服的颜色而左右她一天情绪的几个生动例子导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为新课的展开作好了辅垫。上《标志设计》一课时,正值之际,我在课前先制作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图案,上课开始时即把图案亮出,逐个提问:这是什么标志?它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深刻含义?学生发言踊跃,兴致很高,导入新课的同时,渗透了爱国主义的教育。一堂完美的课,不仅开始要引人入胜,而且结尾也要精彩,余味无穷,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激起对下一次课的强烈欲望。
四、重视辅导环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辅导是教师对每个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过程中的具体指导。辅导在美术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术课一般要求教师在15—20分钟之内作少而精的讲解示范,余下的20—25分钟是学生作业。所以,辅导在美术课堂中所占的时间最多,教师需付出一定的精力。教师应根据本节课所授内容,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练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溶进自己的审美情趣;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点拨;对个别作业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启发提示;对好的作业,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可让该生谈谈其作业的构思、方法等,使其他同学从中得到启发。由于作业时间较长,课堂气氛容易显得沉闷,为使学生保持一种愉快状态,作业时可用录音机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音乐。经实践,音乐用于辅导环节,效果很好。通过音乐情景激发学生情趣,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活跃了,课堂结构也优化了。在教学中把音乐和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优美的音乐伴随着美术作品中美的意境、美的形象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激情,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作画兴趣和愉悦心理的目的。
五、在美术课上开展愉快教学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兴趣为先、具有美术课特点、与本课内容息息相通,要本着服务于学生服务于课业内容的目的。切忌为活动而活动、牵强附会,浪费时间又影响效率。
2.教师针对活动的具体内容可以起一个既吸引学生有具有美术课特色的名称。起个好的活动名称,会在第一时间内吸引到学生。名称要通俗易懂,要艺术化,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
3.课堂活动不宜过于复杂,要短小精悍,针对某一主要问题有的放矢的设计进行,应是教师做简单的要求介绍后,学生能够立即执行,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
4.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活动要和学生有共同语言,与学生产生共鸣。把课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自己选择如何进行联系。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容易的融入课堂教学,这时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就会自然的调动出来了。
美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创造性很强的学科,只有经常动手画画、写写、做做,才能不断提高美术素养。在教学中,我不断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展示自我的平台,鼓动学生积极动手,大胆尝试美术创作,不怕失败的精神,让他们在不断的创作实践中自我进步,体验成功与美术的乐趣。(1)每年“六•一”节期间开展绘画比赛或手工作品比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培育自信、张扬个性自我展示的平台,通过及时的奖励优秀作品及参与比赛的同学,调动学生动手绘画,参加比赛的积极性,激发荣誉感,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通过举办优秀作品展示活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2)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与社会性的美术活动,拓展学生美术学习实践的空间,培养山区的农村学生关心社会、融入社会的心理,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奠定自信的心理。2009年7月,我组织并指导部份学生制作美术作品参加“第十届绿星国际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大赛”,共选送了主题有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家乡美、热爱劳动、科学幻想等十幅美术作品参加比赛。这是大楞中学建校近80年来学生首次走出大山参加国级的比赛。令人振奋的是我们参赛的十幅作品就有八幅获奖,其中银奖三个,铜奖五个,我本人也荣获优秀指导老师二等奖。作为年轻的乡村美术教师,我为学生能够从昨天的内敛、羞涩走向今天的成功与进步感到欣慰,是美术给了山区学生的自信,鼓舞了农村学生的进步。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进取心
由于我任教学校地处偏远山区的地域限制,美术欣赏课能利用的资源较少,加上课本可供学生欣赏的内容有限,不利于美术欣赏课教学。为此,我通过博览、上网查阅、参加各种活动等自己拍摄图片等方法收集积累相关的美术图片、录像、光碟等资料。其中有“:大师名画、奇山奇石”、壮族“三月三歌圩、桂林山水”、百色乐业的“大石围天坑探险、民族服饰”外国优秀科幻大片精彩片断等,运用多媒体一一展示给学生欣赏,并对图像内容进行绘声绘色的介绍。通过多媒体图像声、光、音乐的刺激,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艺术欣赏和艺术评价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感受艺术的美与广博,感受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的影响,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进取心。
3拓展美术课活动的空间,变大自然为美术学习的大课堂
【关键词】亲切自然 愉快 正确 健康的爱
初中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对人体虽有一定认识,但尚处于朦胧状态。加之受当前电视、电影、书刊、杂志、网络等各种媒介的影响,他们对人体内容的接触较以前的学生要多。但由于缺乏抵抗力而易受不良影响。一些学生就是受黄色书刊甚至是黄色漫画的影响而走上犯罪歧途的。随着社会开放的脚步的加快,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仿佛一夜之间变得五光十色、绚丽多姿了,成人世界变得如此繁花似锦,直叫人看得目眩,当扑面而来的所谓“养眼”的信息冲击着视觉时,有多少人能“眼不见为净”?何况是十三四岁的孩子。现代社会中虽然人们思想比以前解放,但作为成年人的家长和老师也极少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造成了他们在性别、人体知识方面的神秘和空白,这就更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填充.
在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无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有些甚至是学生认为很敏感的东西,例如关于人体艺术的内容。每次讲到有关人体的知识或者展示人体画,例如《维纳斯的诞生》,男生就会窃窃私语,女生就不敢看。如何在教学中处理好它们,使学生从对人体的了解到能够欣赏人体艺术的美,这既是美术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使学生在愉快地环境下接受青春期教学,这是当前美术教师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
1 教师的教态应亲切自然,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
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它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会给学生愉快的暗示,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教师在面对青春期人体的敏感话题时更应该自然大方,不能扭扭捏捏或者故意回避,应传达出一种健康自然的讯息。
2 愉快地环境中接受人体构造的知识
在教学生学习人体结构时,除了讲解骨骼、肌肉的名称、位置、作用及男女形体的差异外,还要告诉他们,这个世界由男女两性组成,学习人体结构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了解内在结构及外部形体。其实这些内容生物课都学过,在美术课上就要告诉学生:男性由于骨骼大、肩宽、肌肉发达,因此男人体形给人以强健的力量感。而女性由于骨骼较小肩窄、皮下脂肪较多,给人以丰腴的曲线美之感。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因此我在教学时准备了其他特殊的如许多体育动态图片和服装动态效果图,引导他们回忆看过的体育比赛,思考体育健儿强健的体魄所体现出的美感;再引导他们回忆看过的服装表演,或看一些体操表演的图片,使他们对女性的丰腴秀美有一定的认识。
3 在愉快地环境中直面人体
人类自从认识到自身性的差异,千百年来,对男性人体美及女性人体美的认识便有了某些标准。在西方,人们将其分别归为崇高(壮美)和优美(秀美)的对立范畴,在中国则以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来形容。如果说男性人体犹如一首交响乐,那么女性人体就是一首小夜曲。
从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再从中国汉代画像砖、北魏石窟造像中的男人体和唐代飞天的造型上,就可得到确证。我在教学时将《米洛的阿芙罗狄德》与《掷铁饼者》及《大卫》挂图挂在一起,有些女生甚至捂起了眼睛,我鼓励他们勇敢面对,这并不是肮脏的东西。介绍作者及作品,尤其加深对美神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讲解,从人体的健康美出发,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表情也变得自然,我感受到他们心里的变化。为什么希腊雕塑几乎都是雕塑,这是学生常常会提出的疑问,这时就需要向他们解释。希腊人对于人体十分崇尚,认为只有健全的身体才能有健全的精神,他们把关心集体的利益、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心绪宁静、善于克制自己的公民道德,作为完善的心灵寄寓在强健的体魄中而创造出了身心统一的人体艺术形像。希腊人非常重视体育锻炼,自公元前七七六年起,每四年一次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是他们重视运动锻炼的表现。在最早的运动会上,运动员全是的,并且用特制的名册记录胜利者的姓名,还为他们塑造纪念像,安置在神殿里。这样不但竞技成了希腊美术的主要题材,而且希腊美术成为古代最典型、最辉煌的现实主义艺术的直接动力。由于讲述了希腊人对体育的热爱及对人体美的崇尚,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希腊艺术的兴趣,不但没有了初看人体雕塑的羞涩,而且还要求老师多讲解、多带些作品来欣赏。
在世界美术史中,优秀的人体艺术作品数不胜数。只要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加深了解和认识,就会有收获。我所教班级的几位女学生对我讲:“过去我们为自己身体的一些部分害羞,以为谈论人体都是肮脏的行为。现在我们终于懂得了什么是女性美及人体艺术的美,要使自己成为集内在美与外在美于一身的女孩。”从他们的语言中我感受到收获的喜悦,他们健康、美丽地成长,正是我们的希望。
4 在美术作品中体会正确健康的爱
青春期教育其实就是爱的教育,他们渴望去爱,更渴望被爱,但他们的爱又常常被成年人包括他们的父母和老师误解,造成一些无可弥补的伤害。 爱包括很多种,亲情、爱情、友情,这些在美术作品有很多体现。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就有很多表现母爱的作品,《美丽的女园丁》此画通过美丽的女园丁的形象,表现圣母玛利亚的世俗之爱的精神。笔锋细腻,技巧完美,表现女园丁的亲切、和蔼,赤子的纯洁可爱,对于母性的依恋,给人一种感受煦暖阳光普照的亲情,生动传神地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渴望。讲解作者的生平,是一个从小失去母爱的孩子。
再联系到实际生活,让学生讲讲母爱,打开与家长的心结。爱,是人的情感世界最美好的感情。你要爱(或者说学会爱)你的父亲和母亲,即使他们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谁没有缺点呢?)。你还要学会宽容对待你的父母,而不是恨。恨,只会让你心绪烦乱,横生出各种莫名的、古怪的念头,使你失去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减弱你的学习动力。 法国雕塑家罗丹的《吻》原本是“地狱之门”右下边一个雕像,表现热恋中的男女。后来,罗丹又把它制成一件单独的雕塑,并且成为他著名的代表作。
《吻》是表现男女爱情的不朽之作,它是那样坦率真挚,感情充沛,造型动人,它体现出作为艺术家的罗丹浪漫气质的一面,也说明他思想的矛盾性、复杂性和感情的无比丰富广阔。
这是罗丹以他的情人女雕塑家克洛岱尔为模特创作的杰出作品,是他们深挚爱情的象征。
与学生一起体会感情的重要性,珍惜心中美好的感情,把握自己而不是随意放纵自己。学会交往,能够自控,理解体贴他人,真正懂得:只有在自己年龄、生理、心理达到成熟之时,运用自己的成熟,通过交往而觅到“意中人”,才能发展恋爱关系。
如何使初中生安全顺利愉快地度过青春期,这是教育界长期思索的难题,面对青春期一些敏感的问题,家长和老师常常是苦口婆心,甚至是暴力相向。除了从生物、思想品德等学科入手。其实美术也是很好的突破口,毕竟美术作品是直接的视觉感受。如果我们在这一方面再进一步的研究,教学实际中反复推敲。相信可以帮助更多的青春期学生走出误区,正视自己。得到全新的美的感受。
【参考文献】
初中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策略
1.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动画、视频、图像、文本、声音等,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性教学的不足,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这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语感的形成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凸显重点和难点知识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它能够使英语教学中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零散的教学内容变得系统,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更加凸显,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介词”的时候,可以使用图像闪烁、解说、定格、移动等一系列的方式来讲解“over,under,on,in”的不同。或者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对“跳跃、倒退、向前”等动作进行演示,如此教学能使学生快速掌握这一系列介词的不同之处。这样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不但与课本知识相统一,而且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能够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教学课堂得以优化,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能够有效地突破教学空间和时间的制约,同时还可以个性化地统一语言、形象、声音等,有效地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下面的一些事项。
1.适度应用多媒体技术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具备明显的优势,可是,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倘若教学中过度使用多媒体,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难以有效地把握教学的进度,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的实际要求,科学、有效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不可以滥用。
2.明确多媒体技术的辅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与“唯理智教育”相对,倡导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融入感情,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
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有关初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问题,
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推动初中美术教学的发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实践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也没有认识到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通常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忽视了在教学中融入情感,仍旧将提高学生的成绩和技能作为初中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当前的初中美术教育并没有渗透情感教育,教师也没有形成相应的意识。
二、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
教师要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端正自己的态度并转变自身的认识。具体地说,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要以完成和健全学生的人格作为主要的目标,这是情感教育的终极或最后目标。
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在初中美术教育中融入情感,要对学生施予感情。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和领悟美术作品中的情感,帮助学生体验丰富的感情,进而形成完整的人格和性格。
例如,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蒙娜丽莎的微笑》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究这幅名画的创作背景,探究蒙娜丽莎微笑背后的含义。基于此,学生才能够感悟到作者创作时的情感,才能够逐步领悟作品中的情感。同时,教师需要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融入感情,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感情的融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面积极的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正视学生的价值,并引导学生的感情进一步丰富与健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总的来说,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产物,是迎合素质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需要对初中美术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转变自身的观念和意识,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总结和交流,推动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美术教学 情感教育 方法策略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85-02
古往今来,人类的情感发展都与美术有着很密切的联系。美术,能带给人以从视觉到内心的意想不到的艺术感受。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都偏爱在自己创作美术作品的时候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情。当观赏者在观赏他们的作品的时候,也能够深深的体会到作者的情感,领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心,与作者的灵魂达到共鸣。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美术学习教育的时候,让学生受到有关情感的教育,才能够更深层次的去了解美术,也能够获得主观上的情感的感触,对学生自己的情商的发展都有很大的益处。
一、教导初中生美术情感的内容和对他们的的影响
在对初中生美术教育中进行情感的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融合美术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精髓,在美术课堂上,灵活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在进行课本的讲授的同时讲授情感教育,使得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情感也得以全面综合的发展,进而能够培养出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初中的美术教育中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是学生形成积极学习的态度的关键,使他们在课堂上也能够全神贯注的学习。关键的是,情感的教育可以让一个学生对学习的这个行为形成正确的认识观,为以后的人生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拥有一个健康正常的情感积累。从这些可以看出来,在初中生接受美术教育的同时接受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思维能力等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怎样在初中美术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
1.教师自身情感素养的提高
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和在接受美术教育同时的情感教育有关。所以,老师作为一个教授者,作为一个美育的实施者,我们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身份和重任,自己的情感素养的提高也是十分重要的。老师的高情感素养可以在无形之中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发展。审美的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占据很大的比重,所以老师的自身审美能力的提高发挥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对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个老师如果有着很好的情感素养,在无形之中会对自己的学生产生影响,使学生自身的情感修养也得以提高,也能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情感修养和审美能力都添加进去。自己的审美对于学生的审美的影响力是老师在教学中必须认识到的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观察学生受到情感教育的程度,根据学生的情况对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把自己所要教给学生的内容范式融入自己的衣着装扮中,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审美的熏陶。老师也可以把教学课堂移到真实的自然环境之中,使学生亲临其境,让学生真实的体会到自然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接受情感教育的效果也能够有很大的提高。老师是是学生人生发现之路的灯塔,是学生美术学习中最重要的指路者,指引学生接受正确的情感的教育。
2.情感素材的使用
美术教学的资源是在初中的美术教育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美术教育的一个良好的开端。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接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并且真正体会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就需要老师使用蕴含价值高的教学资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以及高尚的审美情操。初中美术的教材教导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自己国家的热爱的观点,老师就需要充分地利用这些优秀的资源,并且与其他的科目的学习相结合,让学生的情感的培养得到快速的全面的发展。
3.师生关系的创新
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感情也是情感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师生互动也是情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初中生的美术课堂上,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是影响到学生接受情感教育的关键,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使学生主动去建立良好的审美观以及积极学习的态度。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得学生重视这一科目的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更加主动地去接受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想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老师对于学生个性的尊重以及对他们不同个性的保护。师生之间建立完完全全信任的关系比较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只有师生之间通过交流这种途径去了解彼此的想法才会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去接受老师对他们的情感教育,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情感品质。
4.将情感渗透在情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