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跟踪审计的作用

时间:2023-07-03 16:08:07

导语:在跟踪审计的作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跟踪审计的作用

第1篇

关键词:跟踪审计 工程管理 方式选择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跟踪审计工作开展的背景和原因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审计部门或审计人员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运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和切合实际的审计依据,对工程投资乃至质量、进度等项目管理内容实施动态的、主动的监督、服务和控制。其产生背景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011年,杭州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万元,约合12380美元。从国际的经济发展经验看,这一时期,经济增长方式、社会结构、经济体制将发生转变,社会对政府资金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杭州市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也是领导和群众最为关心的重点之一,各级、各部门进行科学决策的基本依据越来越依赖于及时、准确的城市建设信息,需要跟踪审计履行职责。

2、投资审计发展的需要。传统的事后审计是工程投资结果的审计,虽然形式上核减了部分费用,但对降低造价只有亡羊补牢的作用。而跟踪审计是对工程过程的监督,事前和事中审计可以及时分析和发现问题,及时预测投资的效果,起到监督和辅助决策的效果,提高投资效益。

3、工程建设管理的需要。由于建设项目具有周期长、投资额大、控制环节多等特点,建设过程中的决策、规划、设计、采购、招标、施工、监理等任何管理环节出现漏洞,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影响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当前,我国的工程建设领域时有发生前期准备不充分、可行性研究不充分、管理决策不科学、专业配备不齐全、监理不作为等现象,由此造成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需要跟踪审计来参与项目管理、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二、跟踪审计工作模式

目前,杭州市跟踪审计工作已经十分普遍,部分地区的政府工程已经实现了所有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跟踪审计工作根据项目重要性、审计重点和审计单位力量分类开展。

(一)根据跟踪审计的主体分类:

1、审计部门负责跟踪审计。建设项目由审计机关工作人员直接负责跟踪审计。该类项目往往属于重点项目,且投资量大。

2、审计部门指派跟踪审计。建设项目由审计机关指派社会中介机构实施跟踪审计,审计机关派人指导跟踪审计工作。该类项目相对重要,但由于审计机关人员力量受限而无法直接参与其中,采取借助社会力量的方式实施跟踪审计。

3、业主单位授权跟踪审计。建设项目由业主单位指派工作人员或委托中介机构实施跟踪审计。该类项目相对不重要,但建设单位为了提高其内部管理水平而实施跟踪审计。

(二)根据跟踪审计的监督和服务深度分类:

1、监督性跟踪审计。跟踪审计工作人员及时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定期检查和审计工程管理和财务资料,提出整改意见和优化管理建议,并解答业务提出的疑问,根据需要对工地进行现场检查。

2、顾问性跟踪审计。跟踪审计工作人员参与工程例会,了解工程进展和存在问题,及时和有效的实施工程管理审计工作,还为甲方决策提供政策方面的意见,协助甲方作出正确决策,跟踪审计工作人员在监督的同时也发挥顾问的作用。

3、服务性跟踪审计。跟踪审计工作人员深入参与工程管理,从审计角度为业主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充分发挥跟踪审计的服务功能,及时监督和提示业主工程可能存在的管理问题,为业主提供招标文件审查、合同审查、投资测算和政策咨询等服务,帮助业主进行科学决策。如在业主签证联系单前,开展工程量计算和计价,评估合理性,提出书面审查报告。

在实践中,上述6类跟踪审计工作在参与工程管理时也有一定规律,审计部门负责或指派跟踪审计主要以监督性跟踪审计为主,也有顾问性跟踪审计,而服务性跟踪审计非常少,主要原因是审计部门从行政职能角度出发,重点是发挥监督作用,防止国家建设资金浪费;而业主单位授权跟踪审计主要以服务性跟踪审计为主,主要原因是业主委托跟踪审计的目的为提高其工程管理水平,帮助其做出正确决策。

三、不同工程管理条件下的跟踪审计效果分析

杭州市大部分工程管理模式仍然是传统的设计-招标-建造模式(DBB),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上述方式进行,只有一个阶段结束后另一个阶段才能开始,该模式对业主要求较高,需要业主对设计、监理、施工等方面有较强的专业性。在的工程管理中,业主的专业性往往有较大差别,跟踪审计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效果也有区别。

1、专业性较强的业主方。这类业主方往往是专门的建设单位,组织内有独立的前期、技术、造价和工程现场管理等部门,人员素质高,专业性强。这样,跟踪审计人员只能提供少量的咨询服务,但仍然可以发挥监督和检查的作用,进行廉政风险防控,并减少错误的发生。

2、专业性不平衡的业主方。这类业主方往往也是专门的建设单位,但受到专业人员配备、工作任务等因素影响,专职部门不全或专业力量不足,无法实施全方位的专业管理。业主为了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往往配备了专业的现场技术人员,而忽视设计方面或造价方面。跟踪项目时,审计单位往往会发现业主在某个方面经常出现问题,而其余方面均控制较好。由于业务的专业性不平衡,跟踪审计的监督检查时提出的整改意见将存在落实困难的情况,而全面的咨询服务也会存在资金或人员的浪费。

3、专业性较弱的业主方。这类业主往往不是专业的建设单位,实施的项目规模小、数量多,管理人员少,且多为非专业人士,乡镇、街道和社区(村)是该类业主的典型代表。跟踪审计能够充分发挥其各方面作用,但受到专业性影响,整改意见落实相当困难,提高业主专业性是有效实施项目管理的关键。

为分析不同跟踪审计对不同业主的监督和服务作用,笔者通过长期从事跟踪审计的工作人员和工程管理专业人士的介绍,结合工作经验,对各方的技术力量和能力进行了评估和分析。评估情况如下:

1、评估分数按照社会平均能力确定,分数越高能力越强,表1是对各类委托方式和各类监督、服务深度的跟踪审计能力进行评估;表2是在表1基础上,对各类委托方式在不同监督、服务深度下的跟踪审计能力评估,分数根据表1评估进行叠加。

2、评分主要考虑跟踪审计单位主要工作内容、资质、单位工作目标以及跟踪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四、跟踪审计分析结论和工作建议

1、业主专业性影响跟踪审计作用发挥。跟踪审计的监督作用在各类业主中均能发挥有效作用,但服务作用与业主专业有较大关系。业主专业性强,跟踪审计的监督作用容易发挥;业主专业性弱,跟踪审计的服务作用容易发挥。在确定跟踪审计方式时,审计部门除考虑项目重要性和投资外,还应考虑业主方的专业性。

2、跟踪审计委托方式决定跟踪审计工作重点。由于委托方式不同,跟踪审计方式明显偏向监督或服务,审计部门在开展该项工作时应当通过改变委托方式和管理模式等方式来调节侧重点,以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实现跟踪审计的工作目的。如资金方面,由于无论哪方出资都是使用财政资金,但审计单位委托社会中介就可以偏重监督,而业务方委托就可以偏重服务;又如,在业务委托社会中介的前期下,审计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对中介公司的行业管理来加强跟踪审计的监督作用。

3、根据业主情况定制跟踪审计方案将有效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1)对于专业性较强的业主,由于跟踪审计在能力上并不强于业主,因此跟踪审计的服务功能是有限的,但监督作用仍然可以有效发挥。针对这类业主,跟踪审计的委托方式和委托深度应重点考虑监督职能,如审计部门委托的跟踪审计,即可以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成本也较低。

第2篇

目前针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的审计多是事后审计,这种审计方式下,审计人员脱离了建设项目的管理过程,只对工程项目的造价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无法满足规范建设项目管理,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审计要求,存在较明显的缺陷和较大的审计风险。全过程跟踪审计将事后结算审计向事前、事中、全过程延伸,审计覆盖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审计范围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物资设备的供应商、设计单位等所有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单位,较好的解决了事后审计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更加有效的规范建设项目的管理,更加合理的保证建设资金合理合法合规使用,并提高其投资效益。

一、建设项目传统事后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处理存在“盲点”

审计人员不能对合同中已经约定的内容和条款进行审计处理。合同约定的内容和条款因受到《合同法》的保护,属审计“空挡”,不在审计范围之内,审计人员不可对中标并经合同“包死”的内容进行审计处理。审计人员不便对甲、乙双方已签字认可的合同以外的变更工程款进行审计处理。

(二)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

事后审计看不到建设项目施工以及以及有关物资设备进出、安装等具体过程,只能将有关签证单、验收单、进货单等作为审计依据,一旦此类审计依据本身存在问题,那么审计的基础将不再,审计的结果也将偏离实际,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

(三)难以充分发挥审计作用

事后审计难以发现建设管理不到位、监理不到位、施工不到位甚至设计不到位等问题,即使发现了一些问题,往往也因既成事实,难以加以补救,审计作用十分有限。

总的来说,事后审计让审计人员脱离项目的建设实际,远离具体的建设过程,无法满足规范项目建设管理, 提升工程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降低工程造价,突显工程项目的经济性和效益性等审计要求,产生了突出且无法控制的风险。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概念和优势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概念

全过程跟踪审计,是指审计组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的规定,按照规定程序和现代审计方法,对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竣工决算及验收移交阶段实施的全过程参与的审计监督活动。目的是规范项目建设程序,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优势

1、有利于促进建筑市场的规范

跟踪审计通过对项目建设的设计、招投标、建筑施工、监理、物资和设备采购等方面的审计,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促进建设项目各参与方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促使建筑市场秩序从根本上得到规范和改善。

2、有利于对工程质量的监督

跟踪审计人员经常工作在施工现场,对工程的施工过程、形象进度等都能做的眼见心明 ,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即可及时建议改进,从而防止有关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

3、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

跟踪审计人员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能够直接观察到物资进出、设备安装、建设施工的具体过程,减少估算和审计判断的使用,降低审计检查风险。能及时对签证单、验收单、进货单及相关事项包括隐蔽工程等进行直接审计,增加审计依据的可靠性,大大减少审计人员因不了解实际情况而带来的检查风险。

4、有利于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参与跟踪审计的审计人员能更加全面的了解项目建设工程管理的过程,实地接触到项目的立项、概算、设计、施工、监理、物资等各个环节,有助于审计人员拓展审计视野,学习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三、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制约因素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优势十分明确,但目前开展了跟踪审计的建设项目并不多,这一方面是受制于审计力量的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跟踪审计的准则和操作指南缺失,审计整改问责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影响了跟踪审计的开展。

(一)审计力量不足制约了跟踪审计的开展

跟踪审计涉及建设过程中的决策、规划、设计、招标、采购、施工等各个管理环节,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且由于跟踪审计需要审计人员通晓有关法律法规、兼有工程与财务知识,而目前不论是国家审计机关还是各大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都存在审计力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审计任务的矛盾,在缺乏足够的审计力量的情况下,开展跟踪审计其质量可想而知。

(二)跟踪审计准则和操作指南缺失限制了跟踪审计的发展

跟踪审计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审计制度相对滞后,没有系统的规章制度和可操作性强的指导性意见或业务指南,审计人员难以对建设项目做出共性的判断和评价,各个审计组织也都根据自身的业务能力、管理水平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常常会出现不知道该如何监督和监督不到位的现象。

(三)尚未形成有效的审计整改问责机制影响了跟踪审计的效力。

审计整改是审计过程的重要一环,通过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才能真正发挥监督效力,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整改,最大限度避免、减低项目资金的损失浪费,也是实施跟踪审计、监督关口迁移的作用所在。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项目建设各方拒不整改、敷衍了事的现象时有发生,缺乏有效的审计整改问责机制来确保审计成果的运用,审计效力大打折扣。

四、开展跟踪审计的建议

(一)重视审计人员的培养

以审计实践为途径,培养和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坚持将参加项目实践作为锻炼和培养审计人员的“第一跑道”,通过实践,促进审计人员不断学习研究跟踪审计的先进经验,锻炼跟踪审计的技术技巧,提高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和专业判断能力。

加大培训力度,培养和提升跟踪审计人员的施工、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综合能力。变单一的专业型人才为复合型人才,在更新、补充既有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花大气力、更多的投入来拓宽审计人员的知识面,构建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拓展知识为直线的“T型知识结构,更好的适应跟踪审计的需要。

(二)建立完善的跟踪审计规范体系

自上而下建立一整套跟踪审计的规范体系,制定跟踪审计实施的操作指南,健全跟踪审计程序,为跟踪审计人员、项目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明确的职责划分,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工作到位而不越位,相互配合,协调运转,使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中。

第3篇

关键词:工程审计 风险分析 防范

基建工程审计是经济监督的具体体现,也是重点搞好投资效益审计的具体方法。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项目投资正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利益结构多元化,又迫切需要进行工程审计。通过各种适用的审计方法,能够提高审计监督,加强审计监督。我们知道,工程造价管理与工程质量、进度管理并称为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核心问题,如何强化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做到以合理的投资满足工程功能、质量和进度的要求,一直是审计工作者研究的问题,也是广大基建项目管理人员的目标与追求。为了加强对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的控制,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等5项制度。执行这些制度,进行跟踪审计,是对这些过程的监控和科学监督,以期达到预想的目标和效果。

一、跟踪审计及其作用

(一)跟踪审计的含义

又称同步审计,是指审计人员按照基本建设程序,逐步开展对工程项目绩效建设前工作的审计,在建期工作的审计和竣工后工作的审计等相关工作,并实现从以资金为主线转移到以项目建设为主线的审计重心转移。通过跟踪审计,更加重视对前期决策执行情况、资金筹集与使用情况、项目建设与管理情况以及项目建设效益情况等相关内容的审计工作,更加注重审计质量与审计效率的提高。

(二)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开展绩效审计的一种有效方式,其特点是审计提前介入,全过程跟踪监督,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早纠正问题,节约政府资金和规范项目管理。其作用表现在:引进跟踪审计是基建管理转型和职能转变的需要;引进跟踪审计有利于弥补工程监理对投资控制管理不足的缺陷,同时对工程监理形成一定程度的牵制;引进跟踪审计有利于弥补事后审计对前期情况不清楚的缺陷;有利于完善监督体制,增加决策的透明度,防止腐败行为的滋生。

二、跟踪审计的思路与方法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

如果一个团队不能统一思想,不能主动配合和支持审计工作,那么跟踪审计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审计就会成为一个幌子,甚至成为甲方决策失误、管理混乱和个别人员违纪违规的挡箭牌。所以,做好跟踪审计的前提就是要整个管理团队统一思想,自觉主动参与审计工作。另外,由于建设项目具有独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一次性非重复性工作。因此,跟踪审计方案必须与工程项目相适应,切忌生搬硬套,否则非但不能起到指导性作用,反而让被审单位认为跟踪审计只是走走过场,搞形式主义,降低了审计的权威性。因此应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项目特征、不同施工方案,有针对性地制定跟踪审计方案,使审计方案切实可行,真正对审计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二)对跟踪审计工作的定位要准确

作为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一方,跟踪审计人员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正确扮演自己的角色。务必保持审计独立性,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在开展跟踪审计过程中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越俎代庖,大包大揽。审计工作应正确处理好与基建管理、财务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关系,明确各自职责和权限。保持审计的客观性、独立性、公正性,避免审计风险的发生。二是将跟踪审计工作等同于传统的事后审计,将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与工程建设的其他工作隔离开,只关注工程造价,不能动态地监督全寿命过程各阶段运作是否正常,也不能为工程建设提供合理、有效的审计建议,这都是审计工作应防止的事项。因此,审计工作一定要定位准确。

(三)处理好建设项目中的各种关系

正确处理跟踪审计与工程监理的关系。建议做好协调工作,力争使得各方面形成合力。实践证明,跟踪审计的作用能不能充分发挥,除了技术性因素外,主要还取决于甲方的态度和监理的配合,跟踪审计与监理能否达到配合给力、运作通畅的效果,这就取决于两者的定位是否准确、分工是否合理,能否互相协调互为补充,从而减少内耗、形成合力。甲方管理人员对跟踪审计与工程监理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确保他们充分发挥作用,这是工作的重点所在。同时也要处理好跟踪审计与造价审计的成果关系。一般情况下虽然通过日常的跟踪审计已避免或整改了一些问题,但在审计成果上难以体现。尤其是经过对工程变更签证单和一些材料的跟踪审计,已基本拧干了水分,虽然方便了建设单位工程款的支付,却影响了造价审计的积极性。这样,若不能及时地体现跟踪审计的成果,极有可能促生“反正后面还要审计一次,前面的跟踪就得过且过”的想法,因而失去跟踪审计的意义。故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既能体现跟踪审计的成果又有利于造价审计的科学方法,以保证两者成果均能得以体现。

(四)提高跟踪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传统审计工作重点放在事后对数据和文字资料的审核上,审计人员很少深入施工现场,不了解新工艺和新材料而可能会导致审计结果失真。再加上部分审计人员对全过程跟踪审计理论和方法缺乏了解,思想还停留在传统审计模式,从而使跟踪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因此,要高效地开展跟踪审计工作,首先要提升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强化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树立崇高的工作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其次,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审计制度,让审计人员充分了解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理论,制定出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度和实施细则,保证跟踪审计有效实施;最后,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注重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质量。

三、跟踪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

今后跟踪审计的发展会体现在:创新方式方法,提高跟踪审计成效。改进跟踪审计项目组织方式,整合内外部资源,科学调配审计力量;创新技术方法,深化计算机审计,积极探索联网审计,主动实施信息系统审计;大力推广设备仪器辅助审计,在继续推广应用GPS定位仪、全站仪、取芯仪等设备仪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使用更为有效的设备仪器和技术手段,保障信息数据的准确性,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创新具体形式,提高跟踪审计的针对性。根据资金运行和项目建设周期,开展阶段性跟踪审计,以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针对资金运行和项目建设的重点环节进行跟踪审计,节省人力物力,保障审计效果;对特殊审计项目开展同步跟踪审计,充分掌握资金运用和项目建设情况,最大限度获得成果;对同期同类、同一行业或系统的建设项目开展批量跟踪审计或行业、系统跟踪审计,以扩大审计成效。完善配套制度和准则,促进跟踪审计规范开展。推行跟踪审计意见书,及时披露问题,增强审计处理的时效性;推行阶段跟踪审计报告,定期反映资金运行和项目建设阶段性状况及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建议;改进审计统计报表编制工作,将跟踪审计意见书或阶段性审计报告反映的工作情况及时纳入统计报表,确保及时客观地反映跟踪审计全过程情况和成果;正确把握跟踪审计监督职责范围,坚持独立性,做到尽职不缺位,到位不越位,发挥好“免疫系统”功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地产公司的工程审计工作采取跟踪审计的方法有利于弥补工程监理对投资控制管理不足的缺陷,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牵制,有利于弥补事后审计对前期情况不清楚的缺陷,更加客观公正地审定工程造价,缩短审计时间,以体现公司的管理水平,提高工程决算水平使公司投资使用效率和收益逐渐上升。

因此,只要工作到位,跟踪审计工作就会相对比较轻松简单,争议和对立的情况就不会很多。工程审计人员要习惯对工程进行动态总结和积累经验,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打好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蔡雪梅.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审计风险[J].审计与理财,2012;4

[2]陈熳红.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审计探析[J].冶金财会,2010;5

第4篇

【关键词】跟踪审计;风险意识;防范

一、前言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近年来我国建设投资审计领域中比较推崇的一种审计方式,与以往的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相比更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影响工程建设的问题和隐患,在促进建设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遏制建设领域腐败等方面的成效更大、效果更好。但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审计思路,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国家政府有关部门还没有就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有关具体内容、范围、原则、方法、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步骤提出明确、细致的要求和规划。跟踪审计工作人员的配备,责、权、利的划分等相关问题也无章可循,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审计实践被动,在实践操作中还还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伴随着这些问题而产生的审计风险也越来越大,分析如何应对问题及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将有利于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将审计风险降低到一定限度,从而能够减轻跟踪审计人员工作压力,使跟踪审计人员能够对所要进行的工作有一个相当全面、客观的认识,有利于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进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下面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的跟踪审计项目存在的各种困难及风险,进行分析研究,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职能定位

跟踪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审计方式有了实质性的改变,但并未改变审计的本质。跟踪审计起到的应该是监督作用而不是管理作用,所以审计不能超越自己的能力,大包大揽。

跟踪审计应正确定位,严格恪守《审计法》赋予的监督职能,把握好审计机关是监督者的角色定位,依法独立实施审计监督,做到“到位而不越位”,不偏离定位介入管理,不替代建设、监理等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尽的职责,不混同于被审计单位的内审机构。监督是跟踪审计法定的职能,同时跟踪审计在发挥审计监督功能的同时,还应发挥咨询服务功能,咨询服务职能是建立在监督基础之上的,在监督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搞好监督。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从第三方独立的角度来实施审计,而不是从建设部门的角度来参与和评价审计事项,否则与监理、建设主管部门等职责交叉、重复,也就失去了审计监督的意义,破坏了部门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因此,在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一方面,要全面履行跟踪审计的职责,不可偏废,不应只重视工程造价核实的职能,而忽视跟踪审计的监督和咨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严守监督咨询的角色定位,以服务建设项目为己任,对于发现的工程建设管理问题,一定要通过建设单位或监理等管理机构去解决,而不能越俎代庖。审计人员既要当好政府资金的“卫士”,又要当好决策者、管理者的“谋士”,并应逐步建立起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沟通机制、商量机制、融合机制,与被审计单位在提高管理水平上融为一体。工程跟踪审计组应在前期准备、工程实施阶段的审计过程中就要通过提前介入、掌握情况、收集资料等手段,对发现的违规行为等问题及时提出审计意见或建议,促进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认真履行职责,规范操作,充分发挥监督与咨询服务的作用,同时不直接参与投资项目管理和经济活动的相关决策,做到“到位而不越位”。

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主体介绍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主体从宏观角度来看有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部门三类;从企业角度角度而言审计的主体有社会审计机构、内部审计部门两大类。目前市场主要是造价咨询企业为审计主体。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主体的选择需要针对企业的需求,综合考虑企业的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来选择。当企业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而自己的内部审计力量不足时,可以委托社会审计来进行;当企业自己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则可以委托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如果内部审计部门的技术力量有欠缺,可以就欠缺部分聘请外审,采用内外组结合的办法进行跟踪审计。

目前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力量较为薄弱,聘请社会专业造价咨询企业参与项目的跟踪审计是适应市场要求、企业高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存在局限性,从而存在审计风险。

(一)建设领域体制,制度的缺位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制度的设计还不完备;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情况还时有发生;无法可依甚至有法难依的现象还客观存在;责任不明、有责难究还较为普遍等等。而跟踪审计必须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进行,其权威性的来源之一就是法律法规及审计标准的规范化,而这些制度的不健全及法律法规的缺失与滞后,使得审计人员在开展跟踪审计工作时难以遵循和把握,难以对建设项目作出共性的评价和判断,审计质量难以提高给审计带来的风险隐患也就愈大。

(二)审计力量有限以及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跟踪审计是对整个建设项目过程的监督与控制,投入时间长,一个大的投资项目从启动到投资目标的达成,就管理而言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理论上说跟踪审计应涉及立项到竣工决算的各个环节,这就需要充足的审计力量,以满足跟踪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大量性。然而,在审计力量有限的情况下,面对如此繁重的审计任务、如此详细的审计内容、如此长期的审计过程,审计风险必然增大。

另外,跟踪审计是一项综合性审计,涉及到项目建设的多个环节,审计内容纷繁复杂,审计领域涵盖诸多行业,同时,建设项目中大量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采用都对我们审计人员的综合审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以目前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经验能力,与跟踪审计的要求存在差异,增加了在审计过程中出现偏差的可能性,从而导致审计的风险性加大。

(三)建设单位对跟踪审计的定位模糊

跟踪审计由于通常是受审计机关的委托由中介机构完成,在实际工作中常会被误解,建设单位容易将跟踪审计与中介机构的投资咨询相混淆,认为跟踪审计就是他们建设项目管理的一个环节,有事就找跟踪审计。有的建设单位还依赖于跟踪审计部门,特别是基建力量较薄弱的部门,更是大事小事请审计参与决策,有的甚至将政策难以处理的一些事项推给审计部门,先要审计人员表态后各方才签署意见,实际上是将责任和风险转嫁到审计头上。例如对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种会议,如果审计人员不参加,就难以了解情况,一旦参加,建设单位要求跟踪审计人员在签到单上签字,有时甚至会要求审计人员表明态度、提出意见。如果不签字,不表态,建设单位就认为跟踪审计没意义;若签字、表态,审计人员有时也较难把握是否恰当,因为审计人员的意见是代表权威性的审计部门意见;此时如果审计人员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未被采纳,建设单位仍按照自己的意见写入会议纪要,而会议纪要后的签到单上有审计人员的签名,就被认为审计组认可他们的意见。况且,在目前的建设市场中,政府工程一般都是形象工程,对进度的要求很高,现实情况与法规理论上的冲突会有很多,审计人员发表意见的尺度就更难把握。

(四)跟踪审计力量有限,审计风险增大

由于跟踪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跟踪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大量性,从而对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跟踪审计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较宽的业务知识面,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分析、组织、协调、沟通等综合能力,不仅要掌握工程计价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设计、监理、施工、管理及财务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国家的有关政策和了解市场信息。而我们面临的实际情况是,从事投资项目审计的人员知识结构和人员配比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搞财务的只懂财务,搞工程的人员只懂工程,既懂工程又懂财务的人员较少。因此,提升审计能力,是影响跟踪审计效果,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

五、完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对策、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一)抓住重点,提高跟踪审计质量意识

在跟踪审计实施过程中,要抓住跟踪审计的关键点,例如项目执行基本建设程序、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招投标和合同履行情况、材料、设备采购情况、重大现场签证、工程款支付等内容。跟踪审计人员对于提出的审计建议或意见要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质量意识,积极防范风险。对于一般性问题,可进行口头沟通发表意见,同时做好跟踪审计台账记录及审计工作底稿;对于需提出必要的审计建议和进行审计成果收集的,可采用审计意见单的形式。通过以上方式提高审计意见的成效性和时效性,即使审计意见或建议未被采纳,事后也有案可查,规避了审计风险。

(二)培养教育,提升跟踪审计人员素质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涉及项目论证、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需要审计人员不仅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较宽的业务知识面,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审计能力,是影响跟踪审计效果,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

(三)统一认识,准确把握跟踪审计定位,谨防越位和错位

跟踪审计的主要作用是监督,所以审计必须做到到位而不越位;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一定要时刻把握好监督者的角色定位,而不是去参与建设项目的具体管理工作,而是以完善项目管理机制、规范建设程序为目的,履行对上述工作的审计监督。审计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建设管理方反映,不应直接进行干涉,防止产生利益冲突,导致审计的客观性受损,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因而要积极做好宣传、搞好沟通,消除一些部门对跟踪审计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强调审计与其他部门职责的区别,促使投资相关单位、相关部门自觉履行职责,协同规范投资市场。另一方面跟踪审计工作离不开被审计的相关单位的支持,如果在跟踪审计问题上不能统一思想,跟踪审计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审计工作就难以顺利开展。

(四)建立廉政风险控制体系

工程建设领域是容易出现权钱交易问题的重要领域,从根本上讲,跟踪审计风险的控制在于对廉政风险的控制,因而需要建立廉政风险控制体系。

第5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 业务跟踪分析

业务跟踪分析是将电子数据作为直接的审计对象,运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商业银行各类业务指标进行持续的多维数据分析,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和规律,帮助审计人员用全局的、联系的观点,理解经济活动的总体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各项业务运行趋势和异常情况,形成明确且有效的审计思路,进而形成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审计思维方式和审计方法,业务跟踪分析的结论也是内部审计的成果。

1 业务跟踪分析的必要性

进行业务跟踪分析是评价商业银行实现组织经营管理目标的基础,是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内在要求,是国际先进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通行做法,是开展绩效审计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金融企业进行审计转型,转变审计理念和实现方式的重要基础之一。

业务跟踪分析是促进内部审计目标实现的有效方法。《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将内部审计定义为“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该定义明确内部审计是一种确认和咨询活动,目的是为组织增加价值,改善组织的运营,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在西方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流程中,业务分析与风险评估、业务流程描绘均为其重要的审计环节,同时,在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中的作用越来越显重要,因此,业务跟踪分析是促进内审目标实现的方法和工具。

外部和内部审计转型要求进行业务跟踪分析。我国外部和内部审计都非常重视审计转型,并致力于经济效益审计的研究和探索。国家审计署在2003年推出的审计工作五年规划中曾明确规定效益审计工作量要达到50%的比例,要求以效益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主,从效益审计出发,最后落实到管理审计中。2010年“世界审计组织第六届效益审计研讨会”上,审计署表示,到2012年,全国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将开展绩效审计,2010年建立起财政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到2012年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我国的内部审计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主要以开展财务合规性审计为主。第二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内部审计在坚持以财务合规性审计为主的基础上,逐步开展了效益审计。第三阶段,从21世纪初至今,由财务审计为主逐步向以管理效益审计为主转变。而业务跟踪分析是实现管理和绩效审计的基础方法。

审计发展趋势也要求开展业务跟踪分析。目前,商业银行审计模式仍然以账目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为主,主要关注操作风险和合规性问题,这是非常必要,而且必须的。然而,这与商业银行决策和管理层的期望、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要求,以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实施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变化,从以查错纠弊的合规审计为主,向管理效益审计与合规审计并重,直至以管理和效益审计为主的转变已势在必行,这是商业银行自身发展与保障股东利益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商业银行在开展的审计项目中,也初步尝试性地安排了效益审计方面的内容,但真正意义上的效益审计还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如何紧紧围绕促进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实现,从“为管理”进行审计向“对管理”进行审计转型。要求内部审计不仅要会作合规性审计,更要会作风险性与效益性等管理咨询审计,以锻造高效能的银行内部审计价值链,综合发挥监督、评价、咨询职能作用,实现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而业务跟踪分析是其最重要的基础和方法之一。

2 业务跟踪分析的作用

业务跟踪分析在审计实践中还处在若隐若现的状态,持续的、深入的、动态的业务分析机制尚未建立。业务分析不应理解为仅仅是审计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也不应理解为仅仅是咨询类项目的规定动作。业务跟踪分析是审计重要的、必要的工作内容和方法之一,审计人员通过持续了解经营机构财务综合状况、经营特点、业务发展态势,扩大审计视野,把握总体,其对于提高审计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业务跟踪分析是及时、连贯了解业务发展态势的最佳途径。业务跟踪分析的对象是丰富的业务数据,包括财务指标和具体的业务数据,审计人员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时间或空间状态的多维度分析,这种分析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全过程,也是审计人员了解经营机构业务发展态势、经营状况和特点的过程,这种信息的获取是直接的、真实的、快捷的,能够为各类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业务跟踪分析可为审计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审计立项是审计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立项依据来源是多元化的,目前通常的做法是以经营机构的提请、以前年度审计发现的分析结果、政策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的业务单元、高层关注的业务领域或决策者的要求等为立项依据。上述立项依据是非常必要的,但其实质上还是源于主观判断,不能量化审计对象的经营风险,对突出商业银行风险导向内审的特点有一定的局限性,还需有量化经营风险的依据作为补充,审计计划体系模型是很好的工具之一,业务跟踪分析结论也可作为审计立项依据的重要补充。结合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开展的业务跟踪分析可为审计立项提供支持,通过全面的、连续的、深入的业务跟踪分析,从审计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和研究一些影响业务发展战略的关键问题,初步确定审计的方向。这种方法也利于实施审计项目时直接切入审计重点、难点、疑点,对提高内审工作效率、突显其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业务跟踪分析有利于把握总体,统领全局。业务跟踪分析首先让审计人员及时、连贯地了解经营机构业务发展态势,掌握经营机构的经营特点、竞争优势或劣势,并发现经营中存在的异常现象等,其实质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思维方式,这种方式能够避免审计中“盲人摸象”式的片面性,不再是先分析审计对象的各个部分,再归纳、综合为整体的思维方式,而是通过业务跟踪分析,从宏观上和系统上把握经营机构的整体情况,继而深入关注局部区域,用全局的、联系的观点,把握经济活动的总体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做出总体判断和评价,其思维方式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

业务跟踪分析为绩效审计奠定基础。绩效审计是采用现代审计技术方法、客观、系统地对一个组织及其经营管理者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独立的判断和评价。开展绩效审计的前提条件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辅之以一套操作性较强的分析方法。在业务跟踪分析过程中,审计人员能够根据事先明确的效益审计目标,通过对经营机构的大量财务指标、业务数据的分析、观察,揭示其中内在的逻辑关系和规律,对来自于底层的、元素性的数据进行处理,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组合,在用途上可以作多种多样的拓展,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信息,形成明确且有效的审计思路,证实被审计事项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达到对效益审计事项的事前、事中控制的目标。

业务跟踪分析能够为各类审计项目提供辅助作用。业务跟踪分析对各类审计项目的作用是多样的,并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是增强审计针对性。审计人员通过详尽的业务跟踪分析,全面了解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后,各项审计工作会更有针对性,如有针对性设计调查问卷、有目标的进行访谈、有重点地抽样和安排项目实施计划等。二是业务跟踪分析对审计项目的实施具有引导和延伸作用,如通过业务分析发现业务数据的异常,并进行原因分析,形成模型编制思路,继而通过审计模型的钻取功能深入到底层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查找并产生疑点,进而发现和揭示存在的问题。

业务跟踪分析可积累系统的、实用的业务指标数据库。目前商业银行生产和管理信息系统众多,且每天都产生海量的数据,了解、熟悉、掌握各类系统,及从各类系统中获取审计有用的业务指标数据,成为各层级审计人员的主要困难和障碍。而进行业务跟踪分析就必须根据外部监管、经营管理和风险防范的要求,从内部审计的角度,在各类系统中精选重要的、实用的、关键的业务指标数据,并根据最新业务发展动态,持续的跟进维护业务指标数据。从而形成系统的、实用的业务指标数据库,便于审计人员方便、快捷的使用,避免大量的重复劳动,有助于审计效能的提高。同时,经长期积累的业务指标数据库,也将有助于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审计分析评价体系。

3 业务追踪分析的可行性

3.1 业务单元的清晰界定为业务跟踪分析提供条件

随着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完成和持续进行的机构改革,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前、中、后台分离的管理框架,管理部门职责和业务单元的划分逐步清晰,产品条线和业务条线归口更加明确,费用在部门、业务条线、大类产品间的分摊,为业务跟踪分析提供了前提条件。有利于审计人员对更多、更广泛的业务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业务跟踪分析,包括分析客户、产品的种类、分支机构、经营活动的时间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特征,以确定各项业务及产品的获利性。

3.2 数据系统的不断变革为业务分析奠定坚实基础

业务数据电子化、流程化、集中化以及数据粒度的细化,为开展业务跟踪分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商业银行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提升,使得数据处理日益网络化和电子化,将原先分散在各个分支机构的数据集中,统一组织账务、集中处理会计业务和信息,形成全行“一本账”格局。数据的集中管理口径的一体化,有利于业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方法的模板化。同时,随着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系统上线,业务指标层次丰富清晰,数据粒度的逐渐细化,审计人员可采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分析,包括对底层基础数据进行多种多样的组合分析。

参考文献:

[1]王艳华.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J].价值工程,2010(04).

第6篇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能在项目建设中进行全过程监督,可以及时有效的防止项目实施中的出现问题,边施工边整改,同时也对建设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以及稳定市场秩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建设项目工程跟踪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法规制度的刚性约束不强

建设工程项目包括确定项目、项目设计、施工及竣工等多个环节,在每一项工作中,都有明确的法律规章制度进行制约,为整个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得工作能顺利进行。就目前我国的对施工项目的法律分析,虽然规定对项目的国家审计,但是对跟踪审计的规定比较模糊,制度等还不明确。出现了部分建设工程项目没有跟踪审计的现象,项目工程跟踪审计的范围比较小,没有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

(二)操作规程制度不明确

在一个工程项目中会涉及到较多的方面,对审计人员的工程建设专业知识要求高,所以应有明确的操作规程来规范要求审计人员。但现阶段还未形成很有效的操作规程,对跟踪审计的内容、方法以及程序等方面没有很好的制度规范,以致于审计人员在跟踪审计工作中很难做到定位准确,不越位不缺位。

(三)审计力量不足

跟踪审计业务包括的方面比较多,工作量相对较大,需要较多的时间。在进行跟踪审计的时候,需要有较多的审计人员,并且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具有较高的政策性,并且还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量及长期的工作经验,了解一定的工程管理的知识,不仅要熟悉会计、审计等知识,还要对建设项目管理流程中的薄弱环节提出合理的建议及意见,充分发挥事中审计的作用。

(四)建设工程单位对审计工作配合不足

大多建设工程单位对跟踪审计工作也比较重视,能意识到跟踪审计的重要性,但是对跟踪审计工作应该如何配合还不太了解。如涉及到特殊专业分包的情况,建设单位也只是把谈判的结果上报到审计工作人员,对于变更的必要性的研究过程,以及其论证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还有特殊分包的细节问题,这些细节问题审计工作人员是不清楚的,导致了跟踪审计工作的难以深入开展。

二、建设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对策

(一)完善规章,规范建设工程项目跟踪审计行为

建设工程单位应依据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应注意审计工作的逐渐完善,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纠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跟踪方案,逐渐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各个工作环节的职责,明确跟踪审计工作的操作规范,对跟踪审计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在审计工作中要确保跟踪审计的有效性,使得跟踪审计工作逐渐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二)准确定位,抓住建设工程项目跟踪审计的重点

跟踪审计是建设工程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审计与工程管理的联系比较紧密,审计工作人员在工程现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确保工程建设项目有序进行。但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容易从监督的角色变为管理角色、决策角色,准确定位就成为搞好跟踪审计的重要环节。

1.决策阶段

在投资项目确定之前,要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及审计,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们要明确投资方案,这项决策也是后期设计及施工方案的重要指导原则。

2.设计阶段

在建设工程项目已经落实的基础上,就需要对项目进行具体的实施设计工作,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投资效益问题,所以,在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环节中需要对施工图设计及工程量清单进行审计。对于施工图而言,主要是看施工图中有没有明显的错误之处,是否符合最初的设计理念,施工图的设计的各项标准是否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例如,环保标准,抗震标准等等。对于工程量清单的审计,由于这项工作涉及到后续工作比较多,在审计过程中要具体详细,以严谨的态度深化工作内容。

3.招投标阶段

此阶段的审计工作主要对招投标程序是否依据法律程序进行审计,同时要审计招投标公示时间是否按规定执行,以及中标价格是否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等等。这项审计工作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继续审计,避免出现一些违法乱纪的现象发生。

4.施工阶段

在施工过程中,要明确工程进度,要严格审核工程变更,降低投资风险。针对隐蔽工程要做到及时验收,尽量要取得有力的资料,为以后的工程结算提供依据。对于施工材料的价格也需要经常调查,尤其是价格浮动比较大的材料,要严格按照市场价格按批次计算。

5.竣工决算阶段

在整个工程实施完成后,要对工程项目的所有支出费用进行统计,包括土地费用、勘察设计费用、购买设备的费用、项目监理费用等等,这些费用是双方进行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在对竣工决算审计时主要是核对工程量的增减变动,确认材料的单价,检查签证项目手续的完整性等等。

(三)提高审计队伍的力量

建设工程项目涉及的专业比较广,所以,对审计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审计单位应注重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可以定期进行培训工作,灵活掌握多学科的知识,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可以积极引进高素质的综合性型人才,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水平。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基建工程跟踪审计

一、高职院新校区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高职院原有规模和设施已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各高职院积极进行新校区建设,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加。对这笔巨额基本建设资金如何加强管理和有效合理使用,已经成为各级领导、高职学院教职员工和社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高职院内部审计工作者思考的重要课题。

多年来,高职学院新校区基础建设工程的审计多是对工程进行事后决算审计,对建设工程中造成的损失浪费,往往只能“秋后算账”;对建设过程中造成的各种损失浪费,难以从根本上遏制,远远不能发挥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作用。惟有对基建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动态跟踪审计,将审计监督贯穿于从前期准备、建设实施直至竣工投产的全过程,才有利于及时发现、纠正建设环节中常见的或苗头性问题,彻底摆脱事后审计的被动局面。

目前,各高职学院新校区的建设主管部门与跟踪审计的同志配合总体上讲是比较积极的,工程跟踪审计的职能作用也得到了比较充分地发挥。具体表现在:一是跟踪审计在各高职学院工程项目建设有关决策讨论时,几乎都参与其中,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起到了较好的知情及监督作用;二是通过跟踪审计在实践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促使各高职学院新校区建设的主管部门不断加强管理、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如有些高职院在实施工程跟踪审计的过程中,发现在工程变更签证时,有一些人情签证、虚假签证,工程跟踪审计人员为解决这些现场变更签证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主管部门专门建立变更签证会审制度,使变更签证这一环节既透明、阳光,又统一了松紧尺度,杜绝了人情签证的情况发生。三是通过实施工程跟踪审计以后,大多数高职学院新校区建设的主管部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处理问题比以往更加透明、公开,更加注重集体研究以及按规范、程序对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四是绝大部分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人员都积极支持建设主管部门的工作,努力维护他们在工程管理中的权威性,双方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各个方面的配合都比较到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是新开展的一项工作,起步较晚,在实践的过程中,会有许多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不断涌现出来,有的还会比较突出。因此,必须不断总结、不断思考,准确把握搞好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工作的关键。

二、高职院工程跟踪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新校区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1人员少、任务重,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第一,随着高职学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学校都在进行新校区的建设,工程投资大,建设工期紧,开工项目多,加上还有日常的一些维修改造及装饰工程项目需要决算审计,各高职院工程审计的工作量大幅度增加,工程审计人员捉襟见肘、疲于应付,有时一个人要承担好几个工程项目的跟踪审计,工作难以深入。第二,工程跟踪审计面对变化不定的施工现场,审计建议质量的高与低对工程施工的质量及进度会产生重大影响,工作的专业性、及时性、责任性等要求非常高。从事跟踪审计工作的人员不仅要具备管理、工程、审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交往协调能力。第三,从事跟踪审计工作的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十分注重工作方法。要坚持到位而不越位、监督而不代替的工作方针,该自己履行的职责一定要认真做好,该是建设主管部门做的工作,跟踪审计工作的人员不要过多干预,更不能代替。

第四,从事跟踪审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严明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而目前各高职学院跟踪审计队伍的现状距离以上要求还相距甚远,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2.2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的意识不强。

不可否认,工程跟踪审计工作在各高职学院并不是一帆风顺,人们的工程跟踪审计的意识不强。首先,建设主管部门少数人错误地认为工程跟踪审计削弱了他们的权利,妨碍了他们日常的工程管理工作,影响了工作效率,因此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是敷衍甚至排斥跟踪审计人员;其次,基建处少数人认为学校及审计部门不信任他们,工程跟踪审计是来监视他们。第三,还有部分人认为,在工程施工阶段既然已有工程跟踪审计来为工程签证把关,那监理及项目负责人就没有必要再多此一举去重复确认签证的工程量是否属实,一切按照跟踪审计的“指示”办就行了。结果,他们应该做的工作不做,应该履行的职责也不去认真履行,而是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

2.3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的程序不规范。

由于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是一项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缺少一套可操作的管理办法来指导各方面的工作,因此工程跟踪审计在工作中容易产生一些问题,特别在工程施工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有:

(1)关于工程签证的时效问题。不少项目的施工单位迟迟不办理签证手续,由于部分项目的签证时间拖得太长,一些问题难以记清楚,影响了工程签证确认的公正性,结果容易产生争执。

(2)关于工程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工程签证问题。由于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在确认其必要性时经常产生意见分歧。这里所说的签证是指由甲方提出的因施工组织与管理问题变更而产生的,既然是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变更,就存在方案选择的问题,也就是说要牵涉到工程费用的问题,而跟踪审计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要有效控制工程投资。因此,确认工程变更的必要性是跟踪审计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建设主管部门一方侧重工程施工的组织与管理,而跟踪审计一方侧重工程造价的控制,这样双方就可能会产生矛盾,这些问题最终由谁定夺,必须要有一些明确的规定。

(3)关于某些材料价格签证确认的问题。甲方强调,这些问题他们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定,而且这些签证大多也通过了内部有关程序来操作,无须经跟踪审计同意,否则多一道程序会影响工作效率;而跟踪审计认为,材料价格的签证,在跟踪审计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必须要先经跟踪审计认可后才可办理签证手续,否则不予认可。

(4)关于零星工作量及点工的签证问题。甲方认为对这样一些问题,因涉及的工作量较少,费用也不会太多,因此各项目负责人有权进行处理并有权确认工程量的多少而无须取得跟踪审计的同意;而跟踪审计认为,各项目负责人虽然有权处理这样一些问题,但仍然要及时与跟踪审计沟通,因为这些签证最后是跟踪审计确认,情况不清楚,就难以确认。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要有一套规范的程序,否则将产生矛盾。

三、对加强高职学院基建工程跟踪审计的建议

3.1加强各部门的相关人员跟踪审计的意识。

审计、基建、财务部门在思想认识上的一致是搞好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的前提。跟踪审计是一项多部门参与,多单位协同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必须打破部门意识,以建设工程项目为中心,作好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跟踪审计才有可能实施。

因此,统一思想认识至关重要。

3.2关口前移,从项目的准备阶段抓起。

现行的跟踪审计一般是从施工阶段开始实施的,即从施工开始到竣工结束。我们通过实践发现,如果跟踪审计从准备阶段开始介入,则跟踪审计的效果会更好。高职学院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应从“设计阶段”开始。因为它能更好地为学校把好关。一是工程结构的合理性。如果一个工程结构不合理,那造成的代价和牺牲是巨大的,既有经济的,更有社会的。二是工程材料的合理性。因为有些材料的用途和效果是近似的,但价格的差别特别大。所以工程的选材就成为工程造价控制的大问题。尤其可怕的是,对于一些材料供应商与工程设计人员的联手“合作”,若不能形成有效的监控机制并对其有效监控,建设方的损失就会更大。

3.3完善规章制度建设,使跟踪审计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

总结跟踪审计经验,制定学校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办法和实施细则,完善项目管理制度、跟踪审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制度上相互衔接,保证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有效实施。制定切实可行的跟踪审计实施办法是跟踪审计顺利进行的保证,做到跟踪内容明确,管理规范,有章可循,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3.4明确职责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明确基建、审计和财务等相关部门在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上各自的职责和权限,才能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做到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跟踪审计才能到位而不越位。对咨询公司和跟踪审计项目部严格要求,提高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严格按跟踪审计实施办法操作,人员到位,设备到位,每天要主动到施工现场跟踪收集各种信息,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3.5不断提高审计技能和审计人员素质。

实施跟踪审计后,审计的内容大大超出了传统结算审计的范围,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和人员素质,就难以达到理想的审计效果。在审计手段方面要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审计软件,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同时要大力提升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一方面要搞好在职培训,使审计人员不断充电,不断更新知识,使他们在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相关的业务知识,如:抽样审计、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风险分析和评价、经济活动分析与数学模型分析等现代审计方法,以适应跟踪审计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引进急需人才,完善和优化审计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

四、对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以后工作的思考

工程跟踪审计要想在高职院基建工程领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要有更大的作为,必须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取得更大的审计成效。高职学院工程跟踪审计工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既要起到有效的监督保障、控制工程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又要注重维护好、发挥好工程建设各方的工作热情,努力确保工程建设始终能够规范、有序、高效地完成,这是跟踪审计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判断高职院工程跟踪审计工作有为、无为的一个重要标准。工程跟踪审计面对变化不定的施工现场,审计建议质量的高与低对工程施工的质量及进度会产生重大影响,工作的及时性、责任性要求非常高。这就要求我们所有从事跟踪审计工作的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不断提工程高跟踪审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工程跟踪审计质量。

总之,基建工程全过程动态跟踪审计能拓展以往审计部门侧重于事后审计的做法,做到“关口”前移,这种创新的审计方法必能有效提高审计监督效果,强化审计监督力度。我们从事工程跟踪审计的人员,一切要以维护学校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既坚持原则,又注重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工程跟踪审计的质量和水平,及时有效地发现、解决各学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有效控制工程投资、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使建设项目按规范、程序进行。

参考文献:

[1]冉龙君。浅谈企业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及重点[J].中国审计,2001(1):45.

第8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不可或缺,其主要是从经济的角度对建筑工程项目各个环节的决策和费用提供专业化支持。工程造价贯穿了建筑工程项目的前期筹备、中期施工管理和后期结算,在我国建筑工程产业成熟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随着我国建筑工程行业飞速发展,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全新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造价控制中,为工程的建设管理带来了一定影响。该方法对于当代工程管理的意义,值得相关从业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一、建筑工程造价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概念和应用模式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概念全过程跟踪审计主要是指具有审计资质的人员或单位,在遵循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基础上,使用合适的审计方法,针对建筑项目的投资筹备至竣工交付的全过程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追踪审查、监督和分析评价的过程。这种审计理念是我国工程造价行业不断发展和实践过程中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对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密切监督和管理,确保真实全面反映工程造价,达到工程造价控制的目的,提升项目效益[1]。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应用模式目前在我国建筑工程造价中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有效模式并不是单一的,其更多的是具有多样性的运行项目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建筑工程项目的筹备和建设过程中,针对项目不同阶段所需要进行造价控制和跟踪审计的内容也各有不同。具体来讲,工程项目各个环节的需求与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资金状况等方面有关,同时还与该环节对整个项目的重要性有关。在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需要对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用合适的方法,尤其要根据特定环节和工作内容选用特定的跟踪审计策略。目前比较常见的跟踪审计模式包括分期审计、环节审计和驻场审计三种,其应用环节和方式都是有较大差异的。比如,驻场审计需要相关人员对审计对象进行24小时不间断跟踪审计,而分期、环节审计则具有一定的侧重点,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审计时间和方式的计划。另外,不同的建筑项目及不同的环节,因为工作性质和工作模式不同,需要相关人员基于全过程管理的科学意识,制定合适的跟踪审计工作方案。

二、建筑工程造价的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跟踪审计与工程项目管理混为一谈众所周知,工程造价控制是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具有独立性的组成部分,一般由相应咨询单位执行[2]。但是,目前仍然有部分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缺乏独立性,其执行的跟踪审计工作也与工程管理混为一谈。这是由于工程管理方对跟踪审计工作的性质缺乏深刻理解,事实上,跟踪审计仅仅是从造价控制的角度对工程项目各个环节中造价不合理情况进行监督,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其不具备直接管理和解决问题的权力。而部分工程项目跟踪审计人员的工作直接干涉项目管理,对项目进度和正常秩序造成了一些影响。

(二)跟踪审计缺乏配合虽然在建筑项目运行管理中,审计单位是独立的第三方,但是其工作需要得到建设、施工、监理等各方单位的支持。同时,跟踪审计还需要与这些单位进行合作,就项目具体情况共同制定符合多方实际情况的跟踪审计模式,以保证跟踪审计工作可以正常开展。但是,目前有部分建筑项目单位缺乏配合工程造价控制及跟踪审计工作的意识,而审计单位及人员也不具备很好的信息沟通和协同配合能力,导致其工作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自然无法发挥跟踪审计的作用[3]。

(三)跟踪审计单位及人员自身水平不高针对同一个建筑项目,不同的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及审计单位的执行效果各有不同,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单位及人员专业水平、职业素养及擅长领域不同。目前,部分建筑工程项目由于对工程造价乃至跟踪审计专业理解不深,导致在这方面的单位及人员选择方面存在随意性,在项目正式推进的过程中受到这些单位工作能力的影响,最终威胁项目利益。

(四)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从表面来讲,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造价控制、跟踪审计人员扮演的是监督者、管理者和咨询者的角色,但是很多时候相关单位忽略了对这部分人员工作的管理。简单来讲,对相应人员的工作方式、职业素养、工作执行结果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导致其工作散漫、效率低。另外,甚至有部分工程造价、跟踪审计人员接受相关利益方的贿赂,在工作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是出现泄露商业机密的行为,给工程项目带来恶劣的影响[4]。

三、建筑工程造价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实施方法

(一)根据项目模式定量采用的方法1.工程概率预算方法针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有必要进行概率预算,同时其也是工程造价工作中常见方法之一。目前在我国工程造价领域中,比较常见的工程概率预算方法有定额计价法、工程量清单计价法等。2.概率分析方法任何的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对风险概率进行分析很有必要,这被称作风险投资方法。具体来讲,在工程造价的跟踪审计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进而产生一些各种类型的风险,此时在概率计算的过程必不可少。通过全面科学的概率分析,可以给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模式的确立和施工管理方案的设计提供重要参考。3.财务评价方法从建筑工程项目工程造价控制本身来讲,针对财务管理水平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也很重要。尤其是针对其债务清偿能力、财务亏盈、财务生存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重要建议,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财务管理水平[5]。

(二)根据项目负责程度及规模进行分析的方法1.对比审计法对比审计法主要应用于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各项消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同时也包括对工程面积造价的对比进行跟踪审计。2.重点审计法建筑工程项目推进的各个环节当中,需要根据不同环节的重要性和工作具体执行特点,对跟踪审计对象进行一定程度的主次划分,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重点审计对象上。例如,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建筑模式、砖混结构等进行重点跟踪审计,对工程整体造价控制工作有决定性作用。3.全面审计法如果建筑项目开发、施工企业本身资历较浅、信誉较低、业务及管理水平较低,或是本身对预决算标准的要求较低,那么有必要采用全面审计法来执行跟踪审计。这种方法有助于降低审计工作出现纰漏的风险,有利于帮助企业提高项目建设和管理水平。

四、建筑工程造价的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具体应用要点

(一)工程投资决策及设计阶段建筑项目的筹备阶段包括投资决策及工程设计等环节,该环节中跟踪审计人员需要通过各种资料收集整理和经济分析,在全面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为投资决策和工程设计提供重要依据。同时,在工程设计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对方案的实用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并为其调整优化提出建议[6]。由此可见,审计工作需要相关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所以需要对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单位的资质和人员专业能力进行考察,提高相应的专业要求,为项目筹备阶段保驾护航。

(二)招投标阶段在建筑工程项目确定设计方案并开展招投标工作时,跟踪审计人员需要配合相关单位起草招标文件,重点对其规范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对相关合同的拟定和签署进行监督,帮助工程项目找到可靠且合适的合作单位,并确保各方利益。

(三)工程施工阶段多数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都比较长,而期间的市场价格因素存在不稳定性。因此,跟踪审计人员需要在施工阶段对市场工程材料、设备价格变化情况进行关注和分析,为后续结算审计做好准备。同时,跟踪审计人员还需要按照计划,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对各类材料消耗情况进行审查,对于影响造价控制的行为进行取证,并督促相关部门进行责任划分和审查改进。另外,在重要的工程节点,需要配合财务人员编制相关报表,并和施工单位负责人进行交涉,便于双方加深对工程进度的了解,并为后续审计工作做好材料储备[7]。

(四)竣工结算阶段建筑工程竣工结算阶段也是跟踪审计工作的重点环节之一,该过程中需要跟踪审计人员对工程涉及的相关资料进行统一整理,形成最终的报表和分析报告,对工程计量、变更、索赔等方面的核定进行归集汇总。同步各类费用、资金流的规整,配合完成工程结算工作。另外,还需要配合助审人员、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对审计报告进行多次复核,最终形成客观合理的审计结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工程造价工作也面临着理念和方法革新的要求。全过程跟踪审计作为一种贯穿于工程项目筹备、施工、竣工的造价控制方法,不仅可以将工程造价控制渗透到工程的各个环节,还能配合相关部门、单位提升管理水平,对实现相关工程项目总体目标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多数中大型建筑项目工程已经开始逐步使用跟踪审计方法,在提升管理水平、确保企业效益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需要建筑工程开发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与工程造价控制单位密切配合,进一步发挥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实施功能,提高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轶群.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5):797.

[2]刘建华.关于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跟踪审计的实施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0):1191.

[3]王立新.建筑工程造价跟踪审计在建筑工程全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9(23):190.

[4]董彩虹.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跟踪审计的实施分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9(22):235.

[5]张帆.关于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跟踪审计的实施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5):1741.

第9篇

全过程跟踪审计已经成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审计工作模式。在具体实践中如何找准定位、抓住关键,做到既不“越位”,又不“缺位”,有效推进工程建设项目质量、进度、造价等目标的全面实现,是审计组织需要加以研究和明确的首要问题。只有审计定位准确了,重点关键抓住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效率和作用才会实现最大化。

一、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概述

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指审计组织从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活动开始,至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之前,对工程建设项目全部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完整性及效益性进行审计。它是一种将监督管理职能前移到项目初始环节的全过程的审计方式,其实质是防范工程建设项目中的资金风险和廉政风险,减少投资失误与损失,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其主要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国家相关法规和基本建设程序得到严格执行,确保项目建设合法合规;二是促进项目加强过程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建设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项目规范运作、科学管理;三是促进项目建设内部控制制度和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完善,确保“凡事都有章可循、凡事都有据可查、凡事都有人负责、凡事都有人监督”;四是促进项目建设相关单位和人员加强廉洁自律,确保有关各方廉政安全和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五是促进工程造价得到科学控制,确保建设投资发挥最佳效益。

二、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内容与重点

(一)项目立项及设计阶段审计。

1、项目评估报告、初步设计及概算的申报和批复文件是否完整、合法、合规。2、项目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健全实用。3、项目设计方案有否全面、系统分析,并不断优化。4、施工图设计是否符合审批界定。5、资金来源有否落实,融资方案是否合理可行。

(二)招投标阶段审计。

1、投标人资格,标段划分,发包方式,招标时间节点,投标保证金要求,招标公告媒体,项目工期,合同价格约定等是否符合规定。2、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是否真实可靠、符合规定,有无超预算,经审计的结果是否作为招标文件的依据。3、中标人的投标报价、各种费用计提是否合理合规。

(三)合同管理审计。

1、工程建设项目合同商务谈判前是否制定具体谈判方案和要求;参加商务谈判人员构成是否具有代表性、符合规定;谈判程序是否规范、内容有否记录和形成会议纪要备案存查;合同审批流程是否按规定程序运行,审计人员有否签署意见和建议。2、结算方式、价差调整、总分包的配合与责任、工程索赔及工程变更部分价款调整等内容,在施工合同中是否订立明确。3、对勘察、设计及其它咨询类合同审计时,重点审查委托人对勘察设计完成时间,勘察、设计工作内容、质量的要求等,是否满足项目实际要求。

(四)施工管理阶段审计。

1、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内容是否缺失,关键控制点是否合理,具体业务流程是否规范;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咨询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等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是否健全。2、工程监理单位的确定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依法履职、规范监理。3、有否编制项目总进度控制计划及其三级进度控制计划体系;工期变更、违约责任的确认与处理等情况,有否明确界定。4、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有无建立;现场签证、隐蔽工程等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和落地执行,是否按规定程序组织了隐蔽工程的验收,对不合格项的处理是否适当。5、设计变更、现场变更的程序是否符合约定,是否相关代表签字,相关价格是否合理;工程重大设计变更是否组织专家论证、是否对设计变更的工程造价进行测算,审核报批手续是否完善。6、工程预付款、进度款、工程变更及签证费用、工程索赔等是否按规定程序,经施工单位申请及监理、建设单位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后支付;项目建设单位有否建立相应的工程款支付管理台帐。

(五)竣工决算阶段审计。

1、工程竣工结算金额是否正确、真实、符合规定。2、验收过程是否符合操作规程和流程,各类资料是否分类立卷并妥善保管,资产交付是否及时、程序是否合规。3、竣工决算报告编制是否合理、准确、全面。4、概算调整是否经审批、依据是否充分;超概算的原因分析后,是否存在擅自扩大规模、提高标准或擅自调整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规模的比例的现象。

三、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应予关注的三个问题

(一)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实施方案。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假如没有周密、全面、具体的审计实施方案,没有事前明确审什么、怎么审,没有明确项目建设相关各方职责定位和工作机制,那么,跟踪审计的质量、效率和作用就将大打折扣,势必影响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质量和资金投入。

(二)应建立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定期召开有设计、监理、施工、基建管理、审计等部门或组织参加的跟踪审计情况分析联席会,即时通报过程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共同研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整改措施,把各种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通过联席会议,消除不同方的误解和偏见,构筑理解机制、化解一切矛盾,促使建设各方增强协作意识、强化工作合力,推进工程项目建设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三)应建立现场巡查、备查机制。审计人员应经常深入项目施工现场,实时掌握工程进度、工程变更、隐蔽工程施工、技术工艺、工程物资情况等第一手资料,熟悉工程计量规则及相关费用的测算、审核办法,并做好相关记录,为高质量、高效率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