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

时间:2023-07-04 16:26:54

导语:在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

第1篇

一、发展农田水利设施的意义

发展农田水利设施具有深远的意义,具体体现在:首先,它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设施。其次,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和前提。再次,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不但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二、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必要性

1.中国的自然特征为其发展奠定基础

我国地处于亚州东部,从整体上看,地势西高东低,季风气候明显。我国降水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体体现在:(1)由于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2)受到地形地势的影响,降水地区分布不均,且年际变化较大。如:东南沿海的年降水量要明显多于西北内陆的年降水量。(3)我国的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年平均总量为28100亿m3,世界排名第六位。相对比较,我国的水资源是比较丰富的。由于我国这种雨热同步、江河水资源丰沛等特点给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以及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人口过度增长,人均水资源短缺

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较高,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压力越来越大,据数据统计,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四分之一。

3.土地资源需水量大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但是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分布极其不协调,土地分布状况为北多南少,而水资源分布状况为北少南多。如: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耕地仅占33%,而江河径流量却占全国的百分之八十多;长江以北的地区则是相反的状况,耕地占全国的67%,而江河径流量仅占17%。土地资源与水资源分布不协调的这种状况,急需要建立农田水利设施。

4.国内各地区降雨量分布不均

由于受到气候和地形的影响,我国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各地区降雨量分布十分不均,这就需要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将其进行调节,从而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三、农田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

近些年来,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国家经济状况、科技水平等因素致使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不足、专业人员短缺、机制不灵活等。这些问题日益突出且严重影响着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将其影响因素总结如下:

1.农田水利建设时间较长,老化严重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水利工程建设的时间相对较长,基本上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至今已经严重老化。致使一些功能衰减,而且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排灌标准很低。体现在:排涝能力和提灌能力都较差,不能满足灌溉的需要。

2.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机制不健全,尚需要完善,致使管理人员的保护意识淡薄,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从而水利设施运行时会出现各种问题,基本属于带病运行。农业自然灾害不断出现,这不但影响了农业的发展,还增加了农民的成本投入,降低了收入。

3.农田水利设施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改变,对农田水利设施重视的程度逐步弱化。主要表现在: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逐年减少。农村中的强壮劳动力的转移,这使对它的劳动力的投入也逐渐减少,并且自从农村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后,筹资筹劳总量有限,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更是微乎其微,这严重的制约了它的大力发展。

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措施

1. 广辟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在进行农田的水利工程的建设中,除了政府的资金投入外,还要广辟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首先,要调动群众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建立激励制度,实行利益诱导,从而吸引更多的农民、企业和社团参与到农田的水利设施的建设中。

2.加强水利工程人才的培养,鼓励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田水利从业者队伍是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的根本要求。因此,对水利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使其全面掌握相关知识、技术,提高其分析、理解能力,从而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提供保障。除此之外,重视并鼓励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建设适应当前发展的农田水利技术体系。

3.推广、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大力推广、普及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喷灌带,并将其与农田水利建设紧密连接起来,充分发挥喷灌带投资少、方便快捷、便于管理等优势,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新农村;小型农田水利;现状和对策

小型农田水利属于基础设施类,是为引水灌溉等服务的设施,是我国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更加能够凸显基础设施的服务型。但从目前来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小型水利工程职能的发挥,对资源也是严重的浪费,为了快速有效的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得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更加合理、坚固,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

1.管理制度不完善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关系农民生存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资源,在建设的前期、建设施工的过程中都会有水利工程部门负责监管是施工,在建设结束后也会有相关的只来那个监督管理部T对工程的质量以及施工是否按照预期的规定进行验收。但是在新农村建设下这样一种现象普遍的存在和发生,在工程验收之后,水利工程就无人再来考察,对存在的问题也没有人解决,处于一种无人管辖和管理的状态。小型水利工程主要是饮水、输水和配水的过程,大多数农民都是使用配水的过程,而饮水和输水经常是村民集中使用,大多数问题就出在集中使用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大家纷纷逃避,导致一旦出现损坏,就无人修葺的状况。建筑商只负责工程的建造,一旦出现问题就不知道去找什么部门进行维修,严重的影响了周围农民的使用情况。这问题就出现在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售后维修安排不得当。

2.管理职责不明确

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就导致了,管理责任的无法落实。小型水利工程的维修和检测工作无法真正落实到实处,单凭一句,这是大家共同的财产,要一起保护和使用,但是一旦出现了问题,各村之间也无法花粉囊责任并且出现了相互推卸责任的情况,各村都不愿意出钱维修。责任更加无法落实到个人身上,并且个人也没有相关的技术水平进行水利工程的维修和保养检测工作。这人的不明确导致了水利工程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搁置不能使用的情况,很好的便民水利设施就形同虚设。

3.农民观念有待提高。农民有一句谚语:农村就是靠天吃饭的。他们认为小型水利工程的作用不如季节性的雨水来的有用。农民经常对水利工程存在疑虑,具体对与农业生产和灌溉能够产生多大的效果,以及发生水旱灾害的时候能否起到排解水患和环节旱情的作用,并且农民对于小型水利工程的修剪投入与能否带来响应的价值效益存在疑惑等,诸多方面的疑虑是农民对于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与使用存在观念上的不信任感。因此,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发展友谊项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于观念问题。如果农民认可小型水利工程的修建,一定会大力的支持,从监督使用以及修葺上。如果没有得到农民的认可和支持,需要普及农民的思想,可能是难上加难的。想要在农村开展小型水利工程并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得到人民的支持。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

1.加强完善管理制度,明晰责任

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和相关的责任明晰是发展小型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方面如果制度不完善,人员责任不落实,人们自身的惰性就会出现推卸责任的情况,对于水利设备的使用也不会倍加珍惜,出现使用操作不按照规则,出现问题没有人上报修理等问题。另一方面,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明确了修理的责任负责人,避免了出现故障后,找不到管理部门修理的问题。这样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在水里工程引水、配送以及输水的过程都有专门的技术人员管理,这样水利工程惠及的百姓和农业将会越来越多,能够促进农业的生产。

2.普及农民水利工程的优势作用,以及引水、节水的理念

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农民更关注的是那种渠道或者措施能够带来较快的效率,这也就决定了农民认可什么样的方式,选择什么样的手段。为此,小型水利工程的宣传部门应该向农民降水水利工程建设的作用,以及能够为灌溉待来诸多的益处。水利工程是政府出资为农民建设的基础设施,保障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农业的生产用水等问题。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得一旦出现含情时,农民的农田灌溉能够得到缓解。只有普及农民的思想,在思想和行为观念上得到当地老百姓的支持,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使用才能收到农民的保护和支持与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基础设施的惠民作用,使得小型水利设施得到更好的发展。

3.加强水利工程的招投标管理

作为政府监管部门要严格加强水利招标的制度,对于不具备施工的单位和存在不合格隐患的单位要杜绝,一次来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施工设计的周期。开展招投标的项目管理应该公开、公正,在公开公正的前提下,能够使得更多的单位进行投标,要避免出现私下协议、由于不正当关系承包等问题的出现,这样极在脱离监管部门的管理时,容易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的问题。因此,政府部门必须严格管理招标和投标的问题,保证工程施工单位具备施工的条件和安全措施,在后续的维护和维修保养方面能够给出合理化的意见或建议。

第3篇

关键词:水利设施、农业发展、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如何解决粮食问题,一直都是我们国家关注的重点内容。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杂交水稻的出现,极大地提高我国的粮食产量,满足了人们对于粮食的需求,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田水利的设施建设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古时候,人们出于灌溉等需要,就开始建设农田水利工程。进入到21世纪后,自然科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科学的基础上,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也越来越完善,但是受到特殊的历史因素影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现代化水平较低,很多工程的建设,还采用传统的材料和施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就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护。

1、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田水利修建资金不足。要进行农田水利设施修建首先就需要能够具有足够资金支持,只有充足的资金才能够有效保证农田水利修建的完善建设。然而,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农田水利设施修建没有较为充足的资金、没有足够的投入。所以,这是阻碍农田水利设施修建最重大的问题。造成农田水利设施修建缺乏资金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的经济本来就不繁荣,就使得农村政府的财政收入较低。既然农村的财政收入低了,其农田水利设施修建的财政支出也就更低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仅在修建的基础上需要足够的资金,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还需要能够不断改造、不断完善的费用支持。因此,正源于资金的缺乏,就使得农田水利设施修建得不到有效保证

1.2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步缓慢。农田水利设施属于小工程建设项目,很多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宁愿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去竞标大工程,也不愿意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此外,由于缺乏科学的监督机制,从工程立项到竞标,再到资金的投入等都具有较长的时间,造成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质量无法保证,建设进度缓慢,给农业的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

1.3缺乏专业的水利设计和施工人员。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工程量小、地区偏远、修建利润低,缺乏专业的设计和施工人员。设计缺乏对地形的勘探和测绘,导致水利修建位置不科学,对滑坡、下沉等因素考虑较少,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水利修建时,经过多层承包,对物料验收不严格,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施工技术管理不严格,防渗漏措施落后,常出现渗漏现象,影响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寿命。

1.4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不足。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具有跨区域的特点,目前镇村一级经济薄弱,资金匮乏,大多数投向大型骨干水利项目,对小型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补助项目少,补助资金少,争取项目比较困难。同时,对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的严格规定,给政府资金增加巨大的压力。由此造成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滞后,这是农民群众最密切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基层干部最操心、最难搞的“心病”。

1.5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绝大多数的农村都缺少切实可行的整体规划和措施成者有个规划也是纸上谈兵无力实现。随着农牧业的发展灌溉面积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拱需矛盾日益突出,农牧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脆弱航灾能力较差股入产出相对较小。

2、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2.1更新观念,正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利工程要想更好地发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效益,首先就应该更新思想观念,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为了能够更新农村人员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观念,就应该使进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有关人员意识到其对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其对稳定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作用,从而能够在为推进农村综合性发展的基础上,正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用。

2.2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光靠国家和地方的力量还是不够的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自力更生群策群力。当地政府广辟渠道,切实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形成了财政补贴引导、协调信用贷款、群众自筹解决等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同时可鼓励社会资金采取投资、入股等多种形式调动自上而下的力量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3创新管理办法,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率。一是加强环境建设,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打击干扰、破坏水利设施和妨碍经营者正常经营的不法行为,切实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对大中型水利设施强化集中权,落实政府的管理、使用和维修责任;对市场价值较高的中小型农田或公共水利设施可拍卖经营权,按照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由购买者自主经营管理;对社会效益明显而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的小型水利设施可采取专户或专人承包的办法承包管理权,并由承包人按合同规定对水利设施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对于新建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可本着“谁建设、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放开建设经营权,广泛引进农民个人和社会资金参与水利设施建设。

2.4做好生态评估工作。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客观存在,这既不能忽视,也不能缓视。所以,在施工过程就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来完善施工的生态评估,在考量过程中就应该全面结合工程对社会、自然、生态的各个影响,从而规避或者减少影响,并在两者都不能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这样才能把有形的变化和无形的变化相结合,以长远发展的眼光做好水利建设期间的科学规划。

2.5要大力加快节水高效型农牧业建设。在黄灌区大力开展以节水为中心的灌排设施改造,改善现有农田水利设施的状况,改善农田灌排体系进行平地缩块改造中低产田。在山旱牧区继续推广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积极推广种植结构调整危建“节水灌溉区”依靠科技进步、普及节水增效的教育和宣传大力推广和应用高效节水技术提高农牧业科技含量实现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使黄灌区灌溉水利用率达到58%以上,井灌区灌溉水利用率达到78%以上。

2.6创新投资方式,建立农田水利多元化投资机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合办水利的新路子。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建立政府、农民、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新机制,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总投入水平。一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千方百计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小农水“民办公助”、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重点项目,对上争取工程项目资金;二是积极推进农村经营组织创新,加快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在这一前提下,通过国家投资的积极引导,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速实现农业水利化进程。

结束语

农田水利工程的好坏决定了粮食生产产量,所以农田水利工程的设施建设必将成为国家长期政策支持和资金大量投入的领域,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相关部门用好国家的支农资金,建立起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和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起现代化的具有当代新农村气息的农田水利设施,保障工程资金安全、人员安全、质量安全,是水利工作者肩上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粮食的重要性将会日益突出,农田水利的重要性将越来越明显,水利工程将会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化作春风细雨,滋润千万顷粮田。

参考文献

[1]王志辉.新时期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探讨[J].华章,2014,11:385.

第4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 工程建设 有效措施

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增加了对水土资源开发的压力,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四分之一。尤其是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分布不相协调,南方水多而耕地少,北方水少而耕地多。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雨的年内与年际分配不均,所以建设必要的水利设施予以调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性工作与保障条件。

一、农田水利设施现状与存在问题

1、建设标准偏低,老化严重

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绝大部分建设时间过长,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设计建设标准低,建设与管理较为粗糙,工程年久老化失修,设备报废严重,难以为继,导致灌溉能力差,不能满足当前灌溉需要。调查资料表明,由于上述原因,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平均完好率只在百分之五十左右,灌溉的实际面积达不到灌溉的设计面积。

2、重经济轻水利,资金投入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对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与投资投劳力度逐步减弱。农村小型水利建设走向低谷。随着农村大部分多强壮劳动力的外出转移,农村小型水利投劳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村以下小型工程投劳的组织难度明显加大,再加上有限的地方财力,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已严重不足。

3、管理薄弱,保护意识淡漠。

由于投入不足,导致的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带病运行的水利设施问题比较普遍,致使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已失动功能,再加上频发的农业自然灾害,严重制约与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并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建设。

4、农民兴办水利的积极性不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粮价已经放开,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部分市场被国外的农产品占领,再加上农民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下降。

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有效措施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就是要加强农田水利的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那么如何搞好与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应从如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1、资金投入要加大,调动群众积极性。各地政府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来吸引广大农民、企业或社会团体加入到水利设施建设中来。真正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政策原则,制定相应的法规与政策,确保农村集体把积累资金的一定比例用在农田水利建设方面,以激发与提高他们自觉投资投劳参加建设的积极性,由于政府的财力有限,那么就要依靠广大农民的力量,引导农民与社会各界对农田水利增加投入,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兴办水利,努力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努力搞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的编制要重点突出,分步实施,讲求实效。规划按照程序经过审批后,依据国家补助资金,申报项目要符合规划的要求。水利部门要对规划编制工作加强指导,各地区要结合实际,积极试点,取得经验后并逐步加以推广。

3、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将农田水利建设与节水工程建设相结合,大力推广应用喷滴灌技术。在果园中及大棚推广滴灌技术,在成方连片的农田中推广大田管灌技术。搞好渠道防渗、河道浆砌防治工程,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与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与实施方案,强化用水户的节水意识,提高农民节水积极性。

4、重视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想搞好农田水利建设,那么就需要高素质的农田水利从业者队伍。对水利员要加强培训并使其掌握新科技、新知识、新技术,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要规范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与资金使用。

(1)资金投向要明确。中央与省级财政资金重点用于补助粮食主产县。

(2)项目实施主体要明确。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农民联合体或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项目实施主体。

(3)补助方式要完善。项目建设的材料费、设备费以及机械作业费是主要补助方面,具体方式可采取项目管理或“以奖代补”的办法。

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1、农田水利建设保进农村经济发展。近十多年来,我国农田水利的重点不是单纯扩大灌溉面积,而是配套田问工程、提高灌溉保证率,着眼于提高水分生产率与土地生产率,支持了种植结构与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对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确保国家食物安全。中国政府对全世界的庄严承诺要确保21世纪的粮食安全,保障食物安全,既要满足16亿人口生存的基本问题,而且要满足16亿人口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情况下对农产品的广泛需求。但是,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着耕地减少,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与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挑战。因此,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有赖于国家高度重视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3、农田水利建设可提高抗灾能力。现在有些地方出现了湖区干涸,饮水困难的情况,机井水源有的干涸或是水源不足,满足不了抗旱的需求。在抗旱灾中,国家调度灾区多座水库停止发电放水抗旱,这样建有农田水利工程的灾区就可以及时抗旱,而没有农田水利工程或者农田水利工程被破坏的地方就会力不从心并没有能力进行抗灾。

第5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2-0070-021 农田水利建设的特点

1.1 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很重要的惠民工程,要发展农业就免不了发展水利业,而对于发展水利业来说就需要很大的投入,而且农田水利建设对于农业发展来说是一项基本的设施,因此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明确的了解水利设施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虽然其本身的经济效益并不十分明显,但其在社会上的间接效益要远远超过投入。农田水利的工程量大,因此管理起来十分困难,想要整体重视起来必须由上而下,从领导开始加强认识,提高重视水平。

1.2 农田水利工程是一项大工程,每年加固湖堤、水库整险、渠道改造、塘堰改造、挖井建窖、节水灌溉等需要发动近亿的劳动力来进行整改。正确引导广大农民投工投劳,形成公私经营水利并存,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事业。

1.3 农田水利工程是关系到民生的重要工程。水利工程既能调节农田灌溉用水,还可以进行水产养殖,为农民提供另外一项收入,在兴建完水利工程的同时也解决了一些地区的用水问题,保障了农民的饮水安全,从而侧面的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是农民生活质量的坚实基础。由此得知其百利而无一害。

1.4 能够应地制宜的采取相应对策进行农田的水利建设。目前大部分农村劳力大量外出打工导致了农村的劳动力不足,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建设,工程量要合适该大就大,该小则小,不拖沓、不犹豫。

1.5 农村水利建设是发展现代化农业必不可少的一环,水利工程的实施保证了粮食的生产,与此同时还能够提高农业综合的生产能力。

1.6 农村水利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因此水利工程能够促进人水和谐从而达到社会和谐,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是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2 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来改变不适合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服务,从而提高产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问题也就慢慢的被人们所发现,以下是一些我的观点:

①县市之间、乡村之间农田水利建设进度不平衡,部分地区行动迟缓。

②工程建设之前没有好好的进行策划,在设计中存在的很多理论值,与实际存在很大差别,设计工作应当详细的列出结构图、工程量以及工程费用计算等细化的问题,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大多数单位仅仅是在设计方案完成时就进行了工程,导致了工程建设完毕后使得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很多方面不能互相兼容,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③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没有自始至终的认真完成农田水利工程,有一些工程甚至还有很多工程隐患,一些半吊子工程,其原因还是存在于施工队的队伍质量参差不齐,监督机制不完善,施工管理中的风气不好,影响了工程的质量。

④在管理工程建设中粗枝大叶,维护管理方面不到位,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各种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于其工程的建设标准极低,这也使得工程的使用率大大下降,导致今后需要重修等,费时费力,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⑤工程建设完毕后往往缺少人员的管理或者没有相应的技术去指导。绝大部门工程建成后丢给当地农民管理,所谓谁受益谁管理,美其曰“好”,实际上多数上老百姓根本不能管理,只知道用,这就导致一些本应能存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水利工程往往只十几年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工程的设施老化严重,管理非常混乱,这也导致了水资源浪费的情况十分严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灌溉区域的农业产品出产率和经济效益。

⑥农田水利工程缺乏长效投入机制。我国目前对于水利工程的投入机制尚未健全,同时工程建设也面临着多头投资而缺乏统筹规划的局面,国家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三农工作放在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各个部门也通过相应的渠道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因多头投资造成小型水利遍地都是但却缺少形成系统的统筹规划。

⑦一些小型的水利工程存在着“面子工程”,其存在往往是为了形象和政绩才出现的。在项目的规划中,小型水利工程往往注重路边形象而轻视了水利建设本身的目的和工程的隐性效益。小型水利工程的规划随着领导的意图转,从而缺乏了必要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其经济性和使用性也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很多需要工程的地方没有,而不需要的却一堆,形成了水利基础设施的两极分化。

⑧农民参与工程讨论的意识较低,所推崇的“一事一议”也难以实行,农村中的留守妇女与老人也缺乏决策能力,往往造成村内的议事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受益范围比较大,一般会辐射周围的几个村,如果不能商议妥协,那么工程就不能及时的进行,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⑨农业生产水土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大多沿袭以往的方式,这样不仅是对水资源的浪费,是对用地的浪费。全国每年的土壤流失量比较大,由于水土流失,造成成片成片的土地沙石化,平均每年要损失100万亩以上,同时农业用水也没有相应的处理,而是直接排入江河湖库,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污染。

3 建议与对策

第6篇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问题;对策

农田水利项目是出于解决农业灌溉、饮用水供应的目的而修建灌溉和排水工程。大致可分小型水库、塘坝、水井等,分布范围大,各种表现形式都有。所以管理维护好农田水利工程可以为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应有的保障农业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和基本条件。建国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大大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状况。同时,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能够有效的减少自然灾害给农民带来的诸多不便,降低农业生产损失和有力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尤其是近些年,国家和地方深入人心的解决了农村居民长期饮用苦咸水、高氟水、污染水的问题,让广大农村居民喝上了干净卫生的饮用水。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1设计方面

设计工作中存在偷工减料行为。设计工作沿着预可研、招标设计、施工详图设计不断深入,不仅意味着结构图、工程量和工程费用计算的逐步细化和分解,还包括作为设计依据的基础资料必须逐步补充完善,设计方案的比较也需进一步深入论证。但实际情况是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设计单位在整个设计阶段中施工方案基本无比较,只要方案可行即可,技术经济观念不强。招标设计阶段的深度与可研阶段差不多,无设计优化。在进入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后,由于业主的强烈干预,设计单位才对设计方案进行较细致地比较,导致进入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后设计修改很多。

1.2施工方面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水利设施的寿命以及工程的效益。目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有了很大进步,但仍存在施工队伍的质量参差不齐、质量监督制度不完善、建设单位管理体系不健全、施工管理中的不正之风等问题,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1.3管理方面

目前财力投入不足,导致管理经费不足,管理机构不健全,致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成后管理粗放,维护管理不足,出现了各种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由于资金短缺,虽然在大力扶持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难有较多资金用于水利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项目建成后管理粗放,建成不到1年时间,引水渠道淤堵,泵站毁坏严重,过早地失去其使用价值,同时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1.4产权方面

从20世纪50~70年代,实行合作社和集体所有的经营管理体制,建成的设施归公社或生产队集体所有,实行集体管理,工程维护管理较好。实行以后,产生的问题是:水利工程所有者主体“缺位”。基层政府代替“集体”承办本该由“集体”办的事,造成政府“越位”。兴修农田水利是农民自己要干的事情,结果变成政府要农民干,甚至被人理解为政府加重农民负担。工程集体所有与分户经营的体制矛盾,导致“集体”工程有人使用、无人管理,老化、损坏、丢失等现象严重。

2.对策

2.1推行工程勘察,设计招投标和设计监理制

通过招标投标制,引进竞争机制,促使设计单位具有忧患意识,充分调动设计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设计单位提高设计质量。利用工程监理制度对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与监督,必然会促进设计单位提高其设计质量。实施设计监理制,对投资控制是非常有益的。为了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因素,使工程设计有条不紊进行,可对设计单位设置奖惩办法,辅助设计工作又快又好地完成。

2.2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工程建设管理机构

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工程建设管理机构单独,行使工程建设管理职能,管理机构内部要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权责明确,认真抓好组织落实,以保证管理队伍有效和有序地运作。在工程项目招标时,选用具有施工资质的工程建设单位。应注意考察:一是施工队伍人员构成。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的业务水平,以及政治素质。二是施工设备。考查施工单位是否具备完成该工程所必须的主要设备。三是施工经验。了解施工单位建设此类工程的施工经验以及业绩。四是经济能力与信誉情况。要对投标单位的经济状况和信誉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和评估,在同等条件下,选用经济实力和信誉较好的单位,按招投标程序选出最合适的施工单位。工程建设过程中要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制定施工技术规程。成立由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四方组成的质检组织,由建设单位总负责。施工中要对工程分阶段、分部分、按程序进行检查验收。施工单位设专职质检员,负责施工自检,并及时向质检组织汇报质检情况。每项工程及施工阶段要履行相应的程序,方可进入下一步工序。

2.3加强管理

管理机构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实行登记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管理,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用好经费,做好项目建成后期管理工作。

2.4明确产权归属,实现依法管护

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及时明确工程的产权归属,办理固定资产交接手续,确定工程管理的责任单位。在落实工程管护主体时,一是可以采取工程产权拍卖、承包、股份制、租赁等形式落实管护主体;二是采取分级产权移交,落实管护主体。对较大型的工程产权、跨村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及设备移交给乡(镇)水利站进行管护。对田间水利工程,由村统一管护或农户分散管护。在农户分散管护中,可采取拍卖、承包、租赁等办法,把工程管护与农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挂钩,增强其责任感。 [科]

【参考文献】

[1]张华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的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20):33-34.

[2]郑通汉.改革中央水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理论思考[J].中国水利,2003(2):59-61.

第7篇

关键词:当代农田;水利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8-0236-1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渐深入,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日趋凸显,已成为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探析当代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已成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根据自身经历,对此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

1 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资金投入不足

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资金具有明显的差补性特征,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相结合的方式;二是当地群众的自行筹措。这样的资金来源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国家和地方在财政预算管理上不能做到有效统一,资金到位困难,更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并受到当地群众主观性观念的限制,致使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1.2 工程建设缺乏严谨的科学性

对农田水利建设,只是单纯地考虑某一方面的利益,未将社会、经济以及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去进行思考,使得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缺乏严谨的科学性,以致于工程建设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主要体现在工程投入建设前,规划不科学合理;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质量较差。农村水利建设队伍人员的匮乏,建立起来的水利建设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1.3 水利建设竣工速度不及时

高质高效的施工企业都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可农田水利建设地处农村,施工环境有一定的困难,提高了其建设成本,加上规模较小,使得这些企业不愿意参与此类工程。再加上资金到位情况不及时等多种客观原因的影响,工程建设进度缓慢,直接影响到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1.4 对水利建设设施的保护不力

在我国农村的水利建设过程中,主要侧重于工程建设,相对忽视水利建设的改建、维护的现象十分普遍。很多地区只是单纯地认为农田水利建设只要建好就行,认识不到水利建设建成后的改造和维护工作的重要性,这就导致水利建设设施的功能下降并给农业正常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

2 对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资金不足的主要原因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基础干部在筹措资金时,因为政策的转变,存在畏难情绪,害怕激化与群众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筹措工作畏首畏尾,无所适从。二是,我们国家出台一系列有关支农、惠农的相关政策,农民群众出现认识误区,认为水利建设是国家大事,与己无关,在劳力与资金的支持上出现消极对待的现象。

2.2 工程建设缺乏科学性与工程进度缓慢的原因

目前农村水利建设缺乏一支高素质的农田水利从业者,对新科技、新技术的掌握存在着真空现象。同时对农村水利建设队伍的管理不力,以及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工程建设时常出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当地政府缺乏相对理想的激励机制,不能吸引优秀施工企业参与到农村水利建设中来,还有工程建设资金的拖欠等因素,都是造成工程进度缓慢的原因。

2.3 水利建设设施保护不力的原因

对水利建设设施疏于管理,一是农村树立建设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相对不足,以致在客观上不能对水利建设设施进行科学有效的改造和养护;二是思想认识上的不足,没有将水利建设设施的改造和养护放到与水利建设工程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去。

3 对策措施

3.1 扩大资金筹措渠道,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建设财务机制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不能仅仅局限于当地政府的财政投入和当地群众的自行筹措,应当将眼光放得更宽更广,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水利设施建设中来。这样一来,农村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就多元化、灵活化,有利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增大,促进水利事业快速科学地发展。与此同时,建立健全财务机制,提高水利建设资金的使用率,不仅节约成本,还提升了水利部门的形象,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水利建设资金体系。

3.2 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水利建设队伍

按照科学地管理方法,加强对水利工程设计、进度、质量等方面的管理,使农田水利建设落到实处,妥善安排水利建设的具体事宜,为工程正常运行提供有力条件。当地水利部门应当多对水利员进行再培训,向他们灌输新技术、新科技,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水利建设队伍,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以及业务水平。

3.3 科学规划,依法治理,保护和巩固水利建设成果

在水利建设成果的巩固过程中,与水利专家进行反复的探讨和论证,对水利建设设施的管理进行科学地规划,并对续建的水利设施或者改造、养护已建成的水利设施进行依法治理。转变过去的错误的思想意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力度,较为彻底地治理水利建设设施。同时,笔者认为对水利建设成果的保护还应该纳入法律的范畴,把具体责任落实到具体的相关人员身上,严惩懈怠人员,提高相关人员对水利建设的保护意识。

总之,农田水利建设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农田水利从业者多角度地探析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的具体对策作出更趋科学的诠释。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问题;措施

近年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尽管取得长足发展,但水利基础仍然薄弱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要与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相适应,可谓任重道远。

一、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目前,国家水利部门在资金投入和水利建设方面,往往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更加关注的是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城市、工业用水的保障,对于农业用水缺乏投入。但对农民帮助最大的其实是“小农水”,大旱旱情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山区,这是因为“小农水”缺水。而地方政府同样为了创造较高的GDP去搞工业、搞房地产建设,严重忽视了农田水利建设。形成了“少雨就旱,多雨就涝”的恶性局面。

2农田水利建设“欠账”太多。我国目前很多农村的渠系工程都是三四十年前所建,很多工程都出现了老化失修。全国有8.5万座水库,多数是改革开放前建设的,而且其中3万个中小水库目前需要维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没有大规模地兴修农田水利设施,有些地区连维修的工作都减免了,很多渠道和水库或被泥沙拥堵,或被用来排放污水。截至2007年底,中国病险水库已经占到了水库总数的42.5%。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从历史上看,在集体化时期,国家在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时一直依靠的是在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强制动员机制,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实施后,这种强制性的社会资源动员机制虽然减弱,依然存在在收取农业税基础上的“乡提留、村统筹”作为固定的村庄公共建设资金来源,并且从制度上仍然规定农民有义务通过“两工”来为村内的公共基础建设投劳。但是,国家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使得乡村机构对农村基础设施的管护不再具有稳定的资金来源,而单纯依靠“一事一议”制度来筹集必要的管护资金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二、我国农田水利建设问题的解决措施

1构建多主体、多渠道、多元化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机制。

“1多主体”构建中央、省、县乡、农民四位一体的供给主体新模式。

国家应根据农田水利的不同性质,建立起由中央、省、县乡、农民四位一体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体制。采取以中央、省两级政府为主导,县乡财政适当配套的方式,着重解决好与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农民生活紧密相关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问题。比如,大型水利工程应由中央政府提供,在目前县乡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应通过省级政府对县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来解决,即主要由省级政府“出钱”,县级政府“办事”的方式来解决;一些小型的农村社区内的基础设施项目,比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因为可以使农民直接受益,并且投资不大,可以采取农民投入为主,政府适当补贴的方式来投资建设。

“2多渠道”构建财政渠道、市场渠道、其它渠道共同参与的筹资新范式。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中,充足的资金资源是重要保证。过去投资渠道比较单一,大多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而事实表明,仅仅靠政府财政远远不能为广大农村提供足够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服务。因此,需要构建“多渠道”筹资新范式,以此解决目前广泛存在的融资难题。包括:a.财政渠道。b.市场渠道。c.发行彩票渠道。d.其它渠道。一是非政府组织筹资渠道。二是境外筹资渠道。三是个人筹资渠道。四是企业家捐助。

“3多元化”构建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资源投入新格局。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中,各级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以财政资金聚合社会资金投入农业,逐步构建起对农业、农村的多元化投入格局。从历史角度看,农民资源投入一直是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资金和劳务来源之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村庄社区内的农民,他们是主要的受益群体,农民资源从理论上应该成为社会动员的主体。

在国家财力尚不十分雄厚的前提下,单方面地依靠政府的力量显然存在着困难。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是增加投入、提高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2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形成新的建设和管理机制。

2.1实行水利建设问责制。这个问责制主要针对地方政府。目前我国频繁的大旱大涝一方面是天气原因;另一方面也有人为因素―――政府的责任,暴露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这么多年存在的严重问题,因为地方政府对农田水利财政投入不够,特别是没有重视小农水的问题。因此干旱问题也是责任问题,是地方政府的责任问题。

2.2重构农户合作机制。农田水利建设是需要集体行动的,分田到户后,的确与过去相比难以组织起大的农田水利建设。但并不是没有任何办法的,一方面,可以借鉴集体化时期动员农户合作建设农田水利的经验,重构农户合作机制。另一方面,还应考虑当地农村本身的特点,对于合作传统良好的农村社区,可以引入用水户协会等合作模式,政府适当补贴,帮助其自立发展,最终促使农户参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应用和维护机制。

2.3建立“农民本位”为主线的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与管理机制。我国地区特征差别很大,农民的需求差异也很不同。应该在组织与制度上进行新的安排,保证农民的声音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得到体现,以农民的需求作为建设项目选择决策的依据,建立农民意愿表达机制。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与管理,农民的声音一直是缺失的。未来应该建立“自下而上”的农民需求表达机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增加农民参与项目管理的相关监督机制等。这样农田水利才能真正搞好。

3倡议推广“以工代赈”,贮水于民。

我国一直是季节性气候很明显的国家,在雨季时会下很多雨,而在旱季时又有可能几个月都不下雨。其实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大到大江大河的治理,小到沟田渠、堰塘的维护等等。这些设施在有雨时把多余的雨水贮藏下来,到旱季时拿出来用。

其实,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就是给农民和庄稼买保险。所以,为了彻底解决“少雨就旱,多雨就涝”的恶性局面,建议国家调整水利投资方向,拨出专门经费,让农民在农闲时进行修建贮水用水的沟塘渠堰。如果能够从上千亿的水利资金中拔出600亿专门用于粮食主产区的沟塘渠堰建设,既可以增加1000万的农民就业岗位,又可以进行“贮水于民”的工作;既能提供就业岗位,又能使国家未来粮食安全有了长久保障,也不致于屡屡抗旱了。

三、结语

总之,应当继续发扬几十年来农田水利建设的好传统,改革不适应新形势的工作方法,逐步建立起政府规划管理,资金扶持引导,技术指导服务,农村集体(村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农户个人广泛参与、民主协商、自主兴办,把市场机制引入经营管理的新机制。

第9篇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问题;对策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水资源分布又很不均匀,水旱灾害经常发生。因此,灌溉排水对我国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水资源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如何有效地加强水资源的科学配置与管理,对于我国农业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1.当前陕西省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灌区设施不配套。市场机制下要求农业逐步实现高效生产,但是目前由于灌溉技术设备的落后,缺乏统一严格的技术标准及配套设施,无法适应现代高效农业的生产。在陕西地区应用的一些农业节水灌溉标准显然已不适应新的时展需求,有些标准过于陈旧。另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在农业灌溉器材设备的规格品种上以及附属材料上发展落后,管道连接以及施工工艺也不配套,设备在应用中还存在着可靠性不稳定及耐久性能差等问题。

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国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主要依赖于中央财政预算内的资金,“十五”期间每年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资占中央财政预算资金的比重处于逐步下降的趋势。政府及相关部门过于重视新的灌溉地区的开发及建设,原先的末级渠系或田间相关的配套设施往往都是由农民自己承担。

水利设施建设管理不完善。目前,我国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和机制运行效率低下。如村民要求使用小型水利设施必须进行投资、水利设施缺少维护、集体经济时期建设的水利设施产权不明,缺少监管等等。另外,由于目前农村实行个人承包责任制,由于缺少统一的小型水利设施管理措施,因此在农村的整体渠道管理上,村民与村民之间缺少交流与合作,只顾个人利益,不考虑渠道的整体畅通性。

农民生活用水短缺,饮用水安全工程滞后。目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农民的安全饮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在我国较发达的平原地区,农民使用的基本上都是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但是在偏远地区,农民的饮水安全依然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以陕西省汉中市的镇巴地区为例,目前该地区依然有许多村未通自来水,村民的饮用水主要依靠农民肩挑来获取,饮用水的安全问题更是无从谈起。因此,需要建立完善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并且继续完善安全饮水工程。

2.促进陕西地区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对策分析

充分体现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农民的参与度。政府在建设及运行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职责的探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极大的重视。陕西地区作为我国的偏远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广大的农民迫切的需要增加自身的收入以满足生存及发展的需求。目前,陕西的农田水利灌溉的建设主要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因此,在农田灌溉的地下管道建设中可适当的将其纳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范围。在水源工程以及水管线等工程上面的投资应由各级政府相应承担,主要负责水的运输,在田间灌溉方面,一些农业灌溉设施可相应的由农民自己出资购买。在此过程中,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户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培训及掌握,政府在灌溉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可适当的给予农民一些补贴。另外,政府还应实施政策配套改革,加强引导。如政府应出台节水方面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灌溉节水,从而提高农民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的积极性。

统筹资金来源,推动信贷资金全力支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国家在加大信贷资金对农业灌溉建设的支持力度方面,可实施政策性银行设立农田水利建设的专项优惠贷款,通过如还款年限的延长及加大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另外,还应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调节作用。在金融机构方面,增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贷款时给予税收优惠或者退税政策等,扩大金融机构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信贷的投放面。

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效率。陕西地区由于水资源十分短缺,农业用水耗费巨大,因此推动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于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创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发挥制度效应及管理效率。笔者认为可通过落实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资金基本支出与维护经费、中央财政扩大对贫困地区水利工程设施维护费用补助、为了促进节约用水进程,降低农民的水费支出费用、推动农村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农民在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的执行性及适当增加农业灌溉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的补助等措施深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成果。另外,为了解决陕西部分农村地区饮用水安全问题,应充分利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评价结果,即通过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充分发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的激励及引导作用,融社会、经济、环保效益于一体,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农村饮用水这一环节的建设力。

陕西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利设施建设工程数量多、分布广,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应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强管理,真正使农民享受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