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时间:2023-07-04 16:26:56

导语:在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第1篇

传统图案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法,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有着广泛地运用,其中也体现了与时代取向的关系问题。文章阐述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和传统图案内涵及发展历程,分析了传统图案体现传统文化的特征,并从提供创作素材、传达吉祥寓意、传承传统文化、赋予传统图案生命力四个角度,阐述了传统图案在视觉传达规律下的时代取向。

【关键词】

传统图案;视觉传达;时代取向

视觉传达设计通过图案、文字和色彩的设计与组合,实现信息传达的目的。传统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古代人民智慧的集中体现,蕴含了深刻的内涵与寓意,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重要的创意来源。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师将传统图案融入设计中,可以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素材,既赋予视觉传达设计以深刻的内涵,同时也促进了传统图案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一、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

视觉传达设计是指利用视觉符号传递信息的设计,如图案、文字和色彩等,通过组合与设计,呈现出一定的形式,实现信息传达的目的。视觉传达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看”进行交流,即通过视觉语言实现信息传播的目的。设计师作为信息的发送者,通常会利用一定的素材,采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将想要表达的信息赋予在设计当中。当观者看到设计时,就能够理解设计师的意图与情感表达。视觉传达设计能够突破地域、肤色、年龄、性别的限制,跨越语言不同的障碍,消除文字不同的阻碍,借助图进行互动,传达信息,沟通情感,交流文化。

二、传统图案内涵及发展历程

传统图案是古代人们为了表达对生产与生活的希冀和美好祝愿而发明的装饰纹样,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以比喻、谐音等表现手法。传统图案是人们对生产生活的主观认知与理解,借助图案表达精神和思想,将虚拟无形的事物形象化和具体化。现代人通过传统图案加深对传统文化理解,并为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提供素材与灵感。由于传统图案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美好的寓意,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被广泛用于视觉传达设计当中,并且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体现出时代取向。中国传统图案是是中华民族灿烂辉煌历史的集中体现,是巨大的精神和文化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形成了大量反映时代特征、风格多变、形式多样、民族风情浓郁的传统图案。原始社会,人们已经学会了在彩陶上绘制圆形、三角形、水波纹、斜草纹;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出现促进了云纹、龙纹、鸟兽纹的诞生;春秋时期,图案变得多样,样式更加精致,人物、花卉等纹饰运用于服饰当中;汉代时期,云雷纹、动物纹、花卉纹、人物纹、几何纹相继出现,达到一定的技艺水平,被广泛用于服饰中;唐代时期,经济强盛,奢靡风气盛行,端庄典雅的图案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是繁复的花卉图案主导了后世很长一段时间的风格;宋代时期,内忧外患,国力大不如前,此时纹饰淡雅清丽,推崇清雅的文人风格;明代以后,图案则变得造型简单、色彩浓艳、结构严谨、疏密有度。从传统图案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虽然传统图案在每个时代都有所不同,但是传统图案以自己的方式反映了各个时代特征,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

三、传统图案的特征

传统图案随着时代的变迁,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与内容,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特征。

(一)体现传统文化内涵传统图案是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多种形式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古代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需要借助事物以表达对身体健康、生活富足、家庭和满等愿望,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古代人民以纹饰的形式,将美好的愿望赋予图案中,广泛用于服饰、房屋装饰、节庆、祭祀中,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进而形成了吉祥图案,丰富了传统图案的形式。

(二)形式多样传统图案拥有广泛的题材、多样的造型和夸张的手法,通常以现实中常见的事物为原型,经过重排、组合、抽象等手法,赋予图案一定的内涵,增强视觉表现力。传统图案经常采用对称构图法和均衡构图法,讲究纹饰在数量、颜色等方面的中心对称或左右对称;擅长组合,组合搭配各种元素,创作出更多的变化。传统图案讲究主次关系、韵律节奏、虚实呼应,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变化感,实现协调统一。

(三)表现手法多样传统图案具有多样的表现手法,以表现深刻的内涵和寓意,通常有象征、寓意、比拟、谐音以及直接表达等表现手法。象征,赋予某些事物以特定的意思,如果石榴象征多子多孙,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象征高洁的人格,端庄典雅的牡丹象征富贵;寓意,根据民间故事、传说或典故赋予特定的含义,如桃子象征长寿;比拟,事物人格化,如将兰花比作君子;谐音,如“鱼”通“余”,“蝠”通“福”;直接表达,直接采用汉字图案。

四、传统图案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时代性

传统图案体现了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了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不仅在当时人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现代设计中也有着重要体现。传统图案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与创作灵感,而且赋予了传统图案以时代性特性。

(一)提供创作素材、传达吉祥寓意传统图案题材广、造型多,表现手法多样,表现力深刻,通常是将现实中的物体进行抽象、提炼、加工与创作,并赋予特定的内涵,呈现出独特的外形,增强图案的视觉表现力。传统图案通常采用对称和均衡的构图方法以及组合的表现手法,创作出类型众多的图饰纹样。而且传统图案中的韵律和节奏增添了其艺术性,并使传统图案具有层次感。设计师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结合创作意图,通过对传统图案的分解与再创作,形成新的图形,加入到创作中,赋予了传统图案时代性。传统图案以其丰富多变的特性,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也是其现代价值的体现。传统图案作为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寓意。传统图案表达了古代人民对于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中国人内敛含蓄,常借助象征、比拟、谐音等形式,赋予传统图案以特殊的思想。中华民族是一个向往与追求美好生活的民族,因此含有吉祥寓意的传统图案被广泛用于人们的生活中,这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也有大量的体现。传统文化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流传至今,传统图案也传承随之传承,使得了具有丰富吉祥寓意的传统图案展现出强大的生命。由此不难发现,传统图案的美好寓意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即使传统图案的形式与内容发生了变化,但是其蕴含的吉祥寓意也会传承下去。

(二)传承传统文化、赋新的生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及时代的发展,各种各样新颖潮流的科技产品相继面世,吸引了现代人的目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变得日渐频繁,也吸引了人们的关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思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是受到科技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不得不考虑其在新时代的传承问题。传统图案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是传统文化传播和弘扬的重要方式之一。面对新环境、新趋势、新审美,设计师应当深入挖掘传统图案的本质和内涵,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加入时代元素,创新表现手法,使传统图案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彰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传统图案的创新,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使中华传统文化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推动力。将传统图案运用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并不是随意地复制,而是经过提炼与创新,融传统图案的精髓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于一体,在丰富视觉传达设计的同时,赋予传统图案以新的生命力。传统图案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在新时代更需要创新,增强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体现在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传其神、延其意,使传统图案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得以延续与发展。传统图案作为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包容力与生命力,需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变化创新,以保持传统文化的内核。

五、结语

传统图案被赋予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传统文化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素材和灵感来源。研究视觉传达规律下传统图案的时代取向,能够加深对传统图案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时代特点的理解,丰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素材,传达吉祥寓意,传承传统文化,赋予传统图案新生命力,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熊伟.传统图案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5(4).

[2]谢楠.浅析中国传统图案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12).

[3]向伶梅.中国传统图案及其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品鉴,2015(8).

[4]金薇薇.传统图案对现代图形设计的价值所在[J].上海包装,2011(4).

[5]王志刚,臧之筠.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再生[J].包装世界,2012(11).

[6]王泽强.论中国民族传统图形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J].大众文艺,2013(12).

[7]张吉琳.传统吉祥图案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审美价值及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20).

第2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平面设计;吉祥寓意

中图分类号:J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205-01

当今世界,文化在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注入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虽然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不可能再度直接成为新文化,但其内在的基本文化精神却可以经过批判、改造、继承、弘扬而再度成为新的文化的生长点。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在当代设计中也有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应把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部分进行提炼加工,并融入到设计中,这样的设计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在其中,它所展示给我们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设计中的延伸,体现出中国当代设计作品的独特性和民族性。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数之不尽,而将其真正融入到设计中的却很少,或者说是不能够很好的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这是当代许多设计师应该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关于如何将传统文化的神韵灌注到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当中,这不是简单的挪用一些具体的象征符号,关键是要蕴含传统的精神。

当代设计师靳埭强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这种相融并不是简单相加和生硬的堆砌,而是在对中国文化、艺术、哲学等深刻理解上的融合,将中国民俗艺术的多彩元素,用在创作中,以求取现代中国设计的新面貌。在他的设计作品中,可以看到以结合文字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参考行草书法的结体,将设计和艺术、山水与书法融合到一起的设计作品。

靳埭强将具有传统文化精神的元素运用到他的设计中,使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无论是他的标志设计还是招贴设计,都能够从中找到传统文化的身影,并且他的设计总给人一种浓厚的文化意蕴,展示出独具中国风格的现代设计,这样的作品正是需要我们认真学习的典范,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当中,文化的传承与推陈出新是我们在设计中所应该重视的。

二、传统图案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图案所注重的是思想内容的表达,而吉祥图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已成为认知民族精神和民族旨趣的标志之一。人们把事物固有的属性予以加工,或予以它一些美好祝福的象征意义,将这些吉祥图案作为装饰,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祈望。

吉祥图案最终所要表达的只有四个含意:“富、贵、寿、喜”。例如植物花卉中的牡丹纹,被人们视作富贵昌盛的象征,它雍容典雅、富贵祥和的形象是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寓意着国家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牡丹文化是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祝愿吉祥如意,不单用语言表达,又常以物来表现,所表达的内容极为丰富。

牡丹图案作为装饰语言,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及艺术韵味,吉祥语言更为丰富且更深入人心,像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一般,当看到牡丹图案出现在各种织物或瓷器、以及剪纸等形式中,就能不假思索的意识到它吉祥的内涵。这是经过千百年来一种思想的灌输,艺术家将主观意愿生动地注入在牡丹的形态之中,借用牡丹来表达内心的祈望和祝福,才使得牡丹纹样的生命力具有长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在当代设计中,我们正缺乏的是对于历史上传统文化、艺术等的深入剖析,只有了解这些文化内涵,我们才能够在设计中灵活运用,给设计一种鲜活的、具有时代特色以及民族独特性的生命力,这是当代设计所应该崇尚与追求的,把本民族最独特的传统文化以设计的手法推向世界,让更多的人通过我们的设计了解一个不一样的民族文化。

三、传统文化是现代平面设计发展的根基

中国当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前景应该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的基础上,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韵味,它能够使设计的创作空间更加拓展开来,并具有民族性与时代感。新的时代,要求新的东西,设计亦如此。在平面设计领域,我们应对传统文化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融合的过程中,将文化作为载体,运用具有传统文化精神的象征元素或符号,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融入现代平面设计中,创造具有浓厚传统文化底蕴的设计作品。

平面设计中具有诸多的影响因素,而文化因素在其中尤为重要,一个好的设计,不但在于你设计的如何新颖有创意,版面如何与众不同,更重要的是设计所展示给我们的一种精神内涵,不单是要看到表面的东西,内在的精神文化才是最具感染力和打动人心的。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不仅是要融合现代设计观念和思维,也要融入传统文化的内涵,这才能够创造出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作品。

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所要继承运用、开拓创新的独特法宝和坚实基础,我们应该在设计中继承传统、吸收传统、创新传统,给传统一个崭新的蜕变。

参考文献:

[1]靳埭强,刘小康,康婉玲.中国现代设计先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第3篇

“ 春节”, 不是一个简单的吃吃喝喝、游戏玩耍的娱乐日。传统的春节是一个完整的文化生态,是一个时间意义上特定的文化空间活动, 它涉及到信仰、伦理、情感、文化方式等方方面面, 由大众的广泛参与来完成。

“ 春节” 和“ 元旦” 是大地复苏的日子,冬去春来, 辞旧迎新, 是“ 天道循环” 的重大转折, 是天地万物顺天时而应人事、“ 天人合一”的节日。于是, 无论儒家和道家, 无论官方和民间,祭祀仪式和庙会活动就成了全社会的焦点, 既有无比崇高神圣的精神信仰, 又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思想内涵非常深厚, 群众基础非常广泛。实际上,“ 春节” 已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关键载体和重要基础。

冯骥才说过,在中国民间, 最深广的文化, 莫过于“ 年文化” 了。年文化是民族共存的文化。陆游在《新年》中曾这样描写春节的气氛:“ 听烧爆竹童心在, 看换桃符老心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可以想象当年的春节是何等的热闹。放鞭炮、贴春联、游庙会、赏梅花,一环扣一环。而现在, 缺了一些必要的“ 程式”, 这个节便热闹不起来了。

春节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去年圣诞前夕, 民俗专家学者掀起了一场“ 保卫春节宣言” 热潮。认为“ 年味” 少了,“ 节日经济化”,“ 我们的节日道具太少, 符号太抽象”,等等。宣言中认为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 非物质遗产”, 在今天“ 全球化” 的文化语境下, 应注重对它的“ 保护”。 有的人还把“ 洋节日” 与麦当劳快餐、迪斯尼动画和好莱坞电影并列, 作为西方文化入侵的象征。这让我们感觉得春节好象已成了最后一个传统节日防线。

其实, 年文化受到空前猛烈的冲击。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西方文化的冲击。现在中国人的家庭中, 年轻人渐渐成为一家之主, 他们对闯入生活的外来文化更有兴趣; 二是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经济行为多了, 节日偏爱消闲, 不愿再遵循传统的繁缛习俗; 三是年文化的传统含义与现代人的生活观念格格不入, 传统节日渐渐缺失了它本应具有的文化内涵和“ 精神宣泄” 的作用; 四是年画、鞭炮、祭祖等方式一样样从年的活动中撤出。没有“ 年味”的春节, 也就没有了文化味, 没有了相应的传统文化特质与民族精神内容了。

春节是有生命力的活动, 而生命力最重要的是要创新。魂要保留, 保持住它的基本内核, 譬如说喜庆、团圆、沟通、和谐、企盼等等。形要变化。西方的圣诞节, 最初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 是庆祝耶稣诞生的宗教节日。但是现在, 圣诞节已经超越了宗教,发展成了重大的文化与商业活动。西方情人节、感恩节……最初的来由都是简单而偶然的, 现在已经演变成了文化与商业的载体。从这个角度上讲, 春节也应该被赋予更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经济意义。

很多外国朋友也喜欢中国的春节, 他们说, 看烟花、闹元宵、赏花灯,远比西方挂着灯泡的圣诞树更有意思。抛绣球、赠手帕, 也比情人节吃巧克力更能传情达意。春节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影响面也很广, 韩、日、越南、新加坡等国家都已经受到影响了。

人都需要“ 过节” 带来的心灵的安慰、精神的支撑和情感的流露, 能够满足这些需要的只有春节。保护不是冷藏, 而是浴火, 让这个古老的中国节日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成为世界的节日。

让春节成为全球化的节日

也许是圣诞节“ 西风东渐”, 才有了“ 保卫春节” 的呼唤, 也许是东西方节庆文化的碰撞, 才带来“ 热了圣诞, 冷了春节, 淡了‘ 年味’” 的感叹!

英国19 世纪的历史学家阿诺• 托义比有一句名言:“ 文明(Civilization) 的消亡是由于自杀, 而不是他杀”。通俗地讲, 外来的因素并不能致使传统文化消失, 而如果传统文化丧失, 最终是由传统所有者自身的抛弃。

面对外来强势文化的渗透, 面对传统文化的流失, 我们要做的不是因噎废食, 与世隔绝, 不是关起大门独享其乐, 对外来事物、新生事物一棍子打死。为了保护民族的, 进而拒绝世界的, 无疑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但我们更不能全盘西化、不分良莠统统“ 拿来”, 以牺牲传统文化为代价来实现与国际接轨。

洋节流行正是“ 地球村” 的特色, 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与交流的体现。同时, 国人也要捍卫和守护本民族的文化精神, 要不断开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 寻找新载体, 从而更好地完成民族文化的过渡和传承。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生生不息, 不曾因为历史的风风雨雨而断代, 在于我们民族心里最深层的一种东西, 即民族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我们同意这样的说法,“ 以春节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节日需要保护和捍卫的话, 那么其假想敌不是圣诞节这样的舶来节日, 而是全球化时代所有那些令传统价值遭受致命打击的东西。” 春节, 不仅仅是一个时光流转的标记, 更是一种沉积了数千年的精神气质, 在鞭炮声中, 在年夜饭中, 乃至在人潮拥挤的回乡潮中得到体现。

传统节日如春节与圣诞节等西方节日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中西文化可以在多元化精神中融洽。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化的多元化。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人为地在春节头上添加沉甸甸“ 捍卫传统”的枷锁。春节是具有强烈中国民族色彩的节日, 浓缩了中国几千年文明的丰富内涵, 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外国人。

布什总统在对美国华裔人民进行新年祝福时就说:“ 农历新年是感恩与欢庆的特别时刻。自古以来, 农历新年一直是家人辞旧迎新的时刻。在欢度新春佳节之际, 诸位也在发扬继承你们丰富的文化传统, 确保你们的家庭价值观、信仰和对传统的珍视世代相传。”

第4篇

关键词:现代设计;蒙古传统装饰元素;有机结合

0 引言

蒙古族处于我国北方,是文明的游牧少数民族,其民族文化独具特色,文化特征鲜明,体现着草原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独特魅力。蒙古族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装饰元素经过历史变迁,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在现代设计环节中B透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理念,加入蒙古装饰的元素,是设计师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将蒙古装饰元素有效运用于现代设计的作品中是传承和弘扬蒙古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丰富现代设计的内涵和艺术形式。蒙古传统文化中的文字、图形、色彩等都是影响现代设计的元素,蒙古族传统装饰元素能够展现出蒙古族人民的思想和精神风貌,传统文化的积淀使蒙古族装饰艺术历久弥新。

1 蒙古族传统装饰元素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现代设计中无论审美形态还是创作手法上与传统装饰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蒙古族传统的纹样、图案与现在设计有一种必然的联系,一脉相承,同宗同源。蒙古族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被继承峨改良,简单地照搬照抄是不能体现设计产品的现代化和多元化理念,对传统文化的再生和再创造是有效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

蒙古族传统装饰元素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这些装饰艺术不但体现着游牧民族的生活状态,也体现着蒙古族人的民族精神和思想观念。我国著名收藏家叶星生先生曾指出蒙古民族不但是粗犷豪迈的民族,在苍茫草原、辽阔大地上,他们思考更为独立,创造更为新奇,他们也有着细腻、坚韧的品格,这对蒙古族文化和艺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蒙古人用心灵创造了独特的蒙古艺术形式,各种装饰元素都体现着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蒙古传统装饰元素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代表,这些传统元素为现代设计带来了诸多的素材和设计灵感。设计师通过对蒙古传统装饰元素的分析和研究,会衍生出新的设计思路,进而实现对传统艺术的改造。蒙古族传统装饰元素是通过代代相传留下来的瑰宝,其形式在各时期的应用十分广泛。自古形成的纹样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符号,代表着一定的寓意,是传承的民族智慧的展现,体现了草原人民的文化特征。

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现代设计一定要体现民族风格,设计师要以民族文化为根基,进行设计创作。现代我国非常重视设计,设计师要将文化作为设计工作的依据和前提,设计是文化的象征和载体。设计师要将蒙古文化意识引入到设计中,将传统装饰元素与现代设计融为一体,构筑创新的设计理念,设计出具有传统意味和现代风格的艺术产品。

2 蒙古传统文化元素的分析

2.1 蒙古民族传统图案元素

蒙古装饰图案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几何图案、动植物图案,这些图案都代表着吉祥、平安。蒙古族传统图案应用最多的是动物图案,主要包括马、牛、羊等,这些动物是蒙古族赖以生存依靠的动物,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和食物。蒙古应用的几何图案中最常见的圆圈纹、菱形纹等,蒙古牧民称圆形为普斯赫,是太阳的象征,代表了蒙古族人民对生命精神的崇拜。

2.2 蒙古族惯用色彩分析

蒙古族众多装饰元素中,颜色是非常重要的元素。蒙古族传统家具和器物上应用最多的颜色是金色,之后才是白、蓝、绿、红等颜色。蒙古民族在传统建筑、家具、物件、服装等运用的色彩是与民族的生活环境和分不开的,金色和红色代表着阳光和红日,是温暖和生命力的象征,游牧民族常年游牧为生,他们勇敢、彪悍,金色和红色的使用,凸显蒙古民族生命力的顽强。

2.3 蒙古传统器物造型元素

蒙古族的器物都带有特定的民族特色,例如服饰、头饰、酒壶、奶茶壶、镶嵌工艺品、熏炉、挂饰、乐器等。这些器物上使用的纹样与图案都是带有民族特色的,能够充分展现出蒙古族的文化特征和审美意识,是蒙古族文化的有效载体。

2.4 蒙古族传统家具装饰元素

蒙古族的传统家具的形式是很独特的,游牧生活环境决定了牧民的生活场所经常是不固定的。蒙古族人喜欢席地而坐,所以一般使用的桌椅较矮,有的家庭甚至没有椅子,只有坐垫。蒙古族的家具功能主要是储存物品,一般呈长方形,简洁大方。而且由于牧民经常换地方居住,所以家具要好拆卸和便于携带。

3 蒙古装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3.1 直观的应用方式

蒙古族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有很多种形式,其中最简单的就是没有经过改良的直接运用,这种形式最能体现蒙古民族文化的特色。例如现代家具设计,直接采用蒙古族的图案纹样,彰显一种民族特色。还有一些酒店牌匾的设计,有汉语文字,还带有蒙古族文字。这种带有直接视觉冲击力的表达形式是最简单的蒙古装饰元素的应用手法,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而且与现代元素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体现出蒙古文化的独特之处。

3.2 运用象征的手法参与设计

蒙古族的图案、色彩都带有一种象征意义,是历史文化的产物,蒙古文化形式与其民族的生存环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现代设计中要有效运用这种象征形式,将具有象征意义的装饰元素进行重组和再造,进而实现现代与传统的有机融合。设计师要加强对蒙古元素意象的应用,提升设计主题思想,增加作品的文化性。例如,室内装饰采用大面积的白色,白色在蒙古传统文化中是纯洁、美好的象征,家具选用白色,体现了居住者对生活的向往。

3.3 避免简单模仿和照搬照抄

民族元素一定要是个性的,与众不同的,因此设计师在现代设计时一定要避免照搬照抄,要对蒙古传统装饰元素进行创新和改良。首先,设计师不能将传统装饰元素直接使用,要对其进行甄别,对传统文化中的意象进行改造。其次,要以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观念指导设计,不能一味照搬照抄,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创新设计理念和模式,在不降低作品民族艺术性的同时,彰显对蒙古文化的重视。

3.4 设计中弘扬蒙古族传统文化

现代设计要立足根本,设计师要对蒙古族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解读,在设计产品中要体现草原文明的特色,设计中要能够体现蒙古的民族与地域的特点。首先,设计师要挖掘蒙古民族文化的内涵,对装饰元素进行有效的分析,将蒙古族人民对生活的感悟和智慧转化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更好地应用于设计中。粗犷劲美的蒙古族传统装饰元素运用于现代设计中,是对蒙古文明最好的诠释。

4 结语

蒙古族文化博大精深,在现代设计中渗透蒙古族传统装饰元素是促进设计个性化的必然要求。蒙古传统装饰元素是蒙古族文化形式的代表,是时代和历史的产物,是经过千百年来积淀的民族智慧的结晶。将传统装饰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有机结合,是提升设计主题和思想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动画作品;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035-01

近年来,中国动画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相继出现了一些优秀作品,但是大多数作品缺乏内涵,无论是对动画剧本的理解、角色的塑造,还是对动画艺术本身的认知程度,大都浮在表面,角色造型模仿较重,一些单调而重复的造型充满荧屏。无论是动画片还是卡通动画形象,缺乏艺术生命力。在动画创作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设计的角色总是缺乏艺术生命力;对外来动画形象也只是局限于简单模仿,让观众难以接受和认同。

动画片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和艺术符号,势必承担着文化传播的功能,而我们每一代人身上又都肩负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期动画民族艺术形象的空白,将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是应该引起我们深入思考的。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科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们越应该重新估价传统文化艺术的价值,挖掘和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新塑造新时代的民族形象。所以在动画领域,我们呼唤从传统文化中诞生出来的真正意义的中华民族的动画形象,这已经不仅仅是动画产业的问题了,而是具备了一种文化上的战略意义。

中国老一辈的动画师相继退役,而年轻一代刚刚起步,面对动画技术的不断变化,如何在动画行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的确不容易。当今动画产业的一线人员,大多是从艺术院校走出来的毕业生,他们虽然掌握了动画制作的基础知识,但还是远远不够的。中国传统的艺术语言在我们这一代传播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很多我们自己的动画片没有丰富的生活内涵,缺乏创新,缺乏民族文化的责任感。我们必须深刻的反思,动画作为现代科技与文化结合的产业,我们虽然暂时落后,但借助文化的优势和迅速增强的经济实力,应该有能力赶上动画大国的发展步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研究市场和观众的需要,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握动画原创这一条生命线,中国的动画产业应该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动画艺术形象。为了占领中国的动画市场,除了日本大批量的向中国市场投放日式动画片外,美国的动画更是不断从中国文化寻找动画艺术语言,《功夫熊猫》和《花木兰》就是两个典型例子。为什么美国动画设计师能够从我们中国的文化中找到动画基因,以西方人的思维方式阐释中国的文化现象,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关键问题是我们没有重视自己文化,甚至瞧不起自己的文化传统,长期的西方文化中心观念制约着我们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认同,缺乏信心,缺乏责任感,缺乏原创性。

动画产业是一个形象化较强的文化产业,动画形象是灵魂,动画技术是血脉,是连接艺术与技术因素,创造完美动画的必备条件。所以说,在动画造型形象选择的同时又不可忽视相关因素的制约。在传统文化中寻找的动画形象,应该是那些文化品位高,民族风格鲜明,造型独特,又适应于动画艺术表现的文化资源。作为新一代的动画设计人员,应该注重中国传统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造型语言,不论是传统的水墨、木雕、石雕、刺绣、皮影、剪纸等都有动画所需求的造型因素,但如何把这些丰富的形象具体化、个性化并加以提炼,仍需要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这既需要文化上的整合,更需要符合动画技术的规律,动画艺术形象转化的过程即是艺术创作的过程。

第6篇

关键词:动漫设计;创作;传统文化;经典角色

现如今的动漫市场,欧洲和日本的动漫有极大的中国群众后盾,这不仅是一种商业上的扩张,更是对我国文化的一种侵蚀,怎样改变中国动漫市场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就成为动漫设计者致力研究的课题了,怎样能将观众的眼球吸引到中国本土动漫上呢?将动漫赋予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那么动漫的设计就不仅仅是画风的设计,更是一种对古老文化的概述,这样有着深厚底蕴的动漫设计拥有了其他国家没有的动漫特色,更能将观众吸引过来,并且由于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对于动漫设计者而言也就有了更丰富的创作空间。

一、设立传统文化的思想主题

动漫设计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好的动漫设计是通过夸张和变形,将实际生活在纸上具体化,从而创造出源于生活却不同于实际生活的角色。而在动漫设计之初只有先把握好动漫的思想主题,才能让动漫设计有一个明确的角色设定目标。所以,设计者在构思动漫之初就应该把握好动漫的主题方向,注意在传统文化中找思路,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为背景,构建动漫主题,才能让动漫活起来,具备自己的生命力,才能让作品的内容不再空洞无语,而是通过实体化的展示,将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动漫内容、清晰的动漫思路完美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给观众以美的享受。所以说只有将大前提设置好了,才能在设计中符合主题文化思想。

二、设计者的文化修养

要想创造出精彩的动漫作品,动漫设计者的文化内涵要深厚、思想也要达到一定深度,一些优秀的动漫设计者画工精湛,但是创造出的动漫作品却没有太大特色,就是因为自身的文化修养跟不上,这正是所谓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创作者在设计之余,对传统文化的培养也要注意,通过日积月累的文化积累,才能在创造时信手拈来,创作灵感才不会枯竭。

三、丰富的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有两方面的体现:一是这个民族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这点毋庸置疑,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丰富的文化历史给动漫题材提供了绝对的背景空间;另一种是将民族的文化背景赋予创作动漫中,这也就是在丰富的历史背景中选择属于自己的题材进行动漫创作。

1.动漫的潮流误区

如今动漫市场主要被欧美和日本占据,中国的动漫不仅不能后来居上,甚至在自身的发展中,只是一味地模仿,失去了本土动漫的特色,思维和创作上出现了潜移默化的“大头娃娃”“肌肉男”“怪兽”等,这些动漫角色的设定缺乏创新,让观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样的动漫创作只能是模仿,不可能超越,中国的动漫市场也不可能打开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2.本土动漫的创新

近年来,中国动漫创作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特色。例如:国产动画中获评较高的3D动画“秦时明月”的主人公就是以秦末名将项羽为背景构建了故事中的主角天明,这样具有了传统文化高度的动漫,不仅有着鲜明的主题色彩,同时也是对中国古老历史文化的一种展示,最重要的是它打破了常规以模仿欧美、日本动漫的形式的不良习惯,是动漫设计中的一次突破,也是将传统文化运用在动漫设计的个成功案例。这也给本土动漫开拓市场带来了新曙光,赋予动漫一个丰富的文化背景,就是赋予了动漫角色一个不同的生命历程,不是枯燥的模仿,而是真正的创新了。因此动漫设计者在设计时就该意识到文化背景的运用,将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创造出来,这样的创作写活了人物角色,同时,观众的目光也会不自觉地被吸引,那样本土动漫才会出现自己的动漫市场。

动漫这种文化性商品,需要坚实的文化后盾,才能有自己的生命力,并长久不衰,本土动漫要想超越其他国家的经典,就该以传统文化作为动漫的创作根源,要让传统文化与动漫的思想主题紧密结合,同时动漫创作者还要注意自身的文化修养,保证新的动漫灵感不枯竭,赋予动漫一个全新的文化背景,让角色活起来。只有通过对本土动漫这样不同的诠释,摆脱模仿欧美和日本动漫的僵硬模式,才能让中国动漫后来居上,在动漫市场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将多彩的传统文化与本土动漫相结合,才会给本土动漫带来曙光。

参考文献:

[1]邓航蕾.论中国原创动漫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借鉴.江西社会科学,2011(6).

[2]林朝平.传统文化与动漫设计.大众文艺,2010(14).

第7篇

雕塑作品是在雕塑艺术家手中诞生的,所以我们中的每一个艺术工作者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艺术工作者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独特的人格、人品和思想境界。从事艺术的艺术家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时代环境在无时无刻的变化着,包括世界上所有的人的审美观也在不停地更新中,这种种迹象表明艺术家要具备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作品创新是作品的生命,也是艺术发展的动力,也可以说是艺术家的生命力。雕塑艺术发展到今天,雕塑创作上的创新思维是永远不会停滞的,也永远不会过时的,这点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创新就是作者能够跳跃出大众的平庸,能够拿出与众不同的创意出来,能够站在更高层次的层面上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这是每一个从事艺术工作的人所要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需要从根本上要解决的问题,这点必须要足够的引起我们的重视。提到中国当代雕塑的创新,在艺术界总说纷纭,但是我认为要做到创新,必须要先找到创新的基点,这个基点就是我们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到创造这种传统文化之新,做到重要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够使我们的作品能够体现中国当代雕塑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才能够更好地去展示我们中国所有独有的文化特征。那么在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文化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中国的雕塑艺术如何能更好地和世界雕塑艺术进行交流,并形成主流地位,那就需要使我们的雕塑作品具备属于中国的特征,同时要融合并有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艺术特征,形成所谓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流派的时代风格的作品出来。

中国的雕塑作品要想立足于世界,首先我们必须做到使我们的作品要先立足于我们自己的本土,立足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虽然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大的环境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西方文化大量的传到我们国内,还有我国雕塑出现短暂的文化根系断层,这种种因素导致了我们在向西方现代雕塑学习和借鉴中的严重贫血现象。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够体现我们民族的文化根系,但是它的核心就是我们的物质与精神合一的我们的地域文化底蕴和实际的生活体验感悟。我们的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明也一直传承到现在,所有它具有无比的稳定性、开放性及其包容性。

我们中国民族艺术民族化特色,不但不会阻碍艺术现代化形成,而且还是艺术现代化形成的基础和条件。我们的民族文化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无限的生命力。我想只要我们的民族不灭亡,还存在这个地球上,能够展现我们民族精神的艺术形式就一定会存在,不论我们在这个任何环境中,在任何形式下,我们都能够面对我们的对手,找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出路,从中国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逢,那些境外或者的别的民族的艺术形式经过我们民族文化的鉴定和取舍,最终还是要融入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之中,从而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第8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舞蹈教学;方式

一、高校舞蹈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需要青年人的传承发扬。高校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高校舞蹈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舞蹈专业人才,在中国的教育事业中发挥着巨大的贡献。舞蹈的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中国高校舞蹈教学中开设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课程有助于增加舞蹈的内涵。舞蹈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律动的肢体语言的课程,同时也肩负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任务,舞蹈教学的培养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1]。

1、高校舞蹈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舞蹈的理解

艺术精神是一个艺术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高校舞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校舞蹈教学应该加深学生对舞蹈精神的理解,而不仅仅局限在肢体动作的律动方面。传统文化教育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文化知识和舞蹈水平进行教育,加深学生对舞蹈精髓的理解。我国民族舞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跟着教师练习舞蹈的动作,更应该体验民族舞产生的环境和社会背景,了解民族舞当地的民族风情。中国民族的舞蹈精神源远流长,是舞蹈界的一大瑰宝,传承着中国的历史文化。高校舞蹈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助于学生理解舞蹈艺术的精神,推动舞蹈事业的发展。

2、舞蹈艺术融入传统文化是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舞蹈是一种无言的交流方式,是世界各个地方的人们追求相同艺术的方式之一。不同民族的文化风俗相差甚远,但是舞蹈却能够将人们之间的心理差距逐渐缩小[2]。舞蹈技能的提升需要学习者经过反复的训练,一些舞者在掌握舞蹈的动作技巧时却不理解舞蹈的内在精神,这导致舞者无法真正传递出舞蹈的灵魂。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逐步被世界各国认同,是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的一个渠道。同时,舞蹈也是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一种方式,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3、传统文化有助于中国舞蹈事业屹立在世界

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中国舞蹈想要在世界舞蹈之林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能够自觉地将舞蹈与文化结合起来,在传统文化中寻找民族文化元素,并且能够以文化为基础发展舞蹈事业。

二、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舞蹈教育中的方式

1、建立传舞蹈教学传统文化氛围

艺术生来就有一种吸引人的魅力,可以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陶冶人们的情操。人们欣赏舞姿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的享受,更能够放松人们的心情,让自己精神愉悦。舞蹈的这种吸引力增加了自身的艺术色彩,帮助人们培养自身的情趣,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人们的艺术情趣,对舞蹈产生感情[3]。高校舞蹈教学课程安排中应该积极地营造文化教学的氛围,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对舞蹈产生精神上的共鸣,提高学生的自我创作水平。学生在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中,能够激发自己的创作力,在原有的舞蹈基础上进行探索,增强自身对舞蹈文化内涵的理解,感受到艺术的内涵,全面地认识自己学习的专业知识。舞蹈创作是一个激发想象力的过程,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将舞蹈的动作熟记于心,并且将其展现出来。舞蹈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在体验艺术魅力的过程,学生的舞蹈技巧基本功必不可少,但是舞蹈教育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渗透[4]。此外,舞蹈教学中的艺术可以通过舞台布景以及表演者身上的着装表现出来,舞蹈者身上衣服的传统文化元素体现了舞蹈与文化的结合,感染了观众。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文化与舞蹈教育结合起来,需要通过文化教学氛围的熏陶,给学生创造一个传统文化的创作环境,能够提升学生对艺术的理解,提高教学的质量。

2、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舞蹈的技能是学生学习基础,学生必须将舞蹈的技能变成自己身体动作的一部分,学习在掌握了舞蹈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够将舞蹈的各个动作灵活地展现出来。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学习者的基本动作,严格要求学生的基本功,规范学生的动作,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特色,将舞蹈展现出个人的风格。舞蹈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通过肢体动作展现给人们一种艺术美,感染着观众。舞蹈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需要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结合传统文化的精华,在舞蹈上展现出来。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编制出富有传统文化含义的无调动作,指导学生进行训练,并且要求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演绎相应的传统文化故事,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掌握基本功的同时领悟舞蹈中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同时,教师需要设计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细心地引导,让学生能够准确地领悟到舞蹈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舞蹈的视频,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学习传统文化与舞蹈的结合方式,在轻松的文化氛围中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多多学习优秀的舞台表现力,增强学生舞蹈的厚度。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因素,可以增强中国舞蹈的生命力,让舞蹈更具有吸引力,同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领悟到舞蹈的内核,提升学生自身的欣赏能力。高校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关于传统文化的各方面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了解相应的传统文化的故事,通过一些较为经典的故事,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三国演义等等许多知识的传统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传授传统文化的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故事的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另外,学生应该学习有关舞蹈艺术以及舞蹈服装等的知识,在这些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增强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师可以适当地活跃教学的氛围,例如让学生观看有关传统文化的纪录片、视频,收听有关方面的音频,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

3、提升教师的艺术修养

高校的教师是教学的直接执行者,他们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表现行为,甚至是学生对舞蹈的理解。为了提高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舞蹈教学效果,高校应该注重增强教师的传统文化培养,提高教师自身的舞蹈水平。舞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对学生的教导通常是在传授以及纠正学生动作的过程中进行的[5]。但是,舞蹈是一种具有内核的动作展现,舞蹈教师需要具备高超的舞蹈技能,同时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掌握较强的舞蹈表现力以及对艺术的鉴赏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舞蹈本身的情感,让学生的动作具有灵魂,展现舞蹈表演的最佳境界。舞蹈教学需要突破传统的单一的模式,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学生在表演舞蹈动作的同时,询问学生对舞蹈理解以及学生内心的感受,从而针对学生自身的不足进行教学。同时,教师注意学生生活中的特点,根据以往的经历以及他的性格特点,编排出符合他特点的舞蹈,更能够突出学生的自身风格,增强学生对舞蹈的理解,让学生对舞蹈产生较强的兴趣。教师需要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提高自身对舞蹈的理解,将传统文化与高校的舞蹈教学结合起来,在舞蹈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在舞蹈中充分展现自身的特点,加深自己对舞蹈的理解。学校可以定期地组织教师进行学习,让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其他高校的教学优势。学校应该安排教师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到传统文化的具体地方进行学习,了解传统文化发源地的民族特色,增强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三、结语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舞蹈艺术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其中可以增强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升舞蹈的境界。高校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拓宽舞蹈的发展空间,解决当前我国舞蹈教学的困境。高校的舞蹈教学应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促进舞蹈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

参考文献

[1]孙蔚.关于将传统文化渗透在舞蹈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05:77-78.

[2]韩淑英,刘忆,庞静.当今艺术院校舞蹈专业大学生科学学习理念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03:114-120.

[3]孙力.透视与剖析——1991~2011年音乐与舞蹈关系研究视角的量、性分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04:331-337.

[4]黄光临.CAI多媒体课件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的应用——以《舞蹈解剖学》课程为案例[J].艺海,2014,06:143-145.

第9篇

〔关键词〕傈僳族保护与旅游开发问题建议

一、认识傈僳族舞蹈,保护傈僳族舞蹈的意义

(一)傈僳族舞蹈“阿尺木刮”的起源和特点

傈僳族传统歌舞“阿尺木刮”发源于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阿尺木刮”又称“阿尺木刮哇其”,是傈僳语,“阿尺”即“山羊”,“木刮”是歌或调子的意思,“哇其”为跳舞。“阿尺木刮哇其”即为“模仿山羊声音和动作的歌舞”,属于集体自娱性舞蹈。“阿尺木刮”歌舞热烈奔放、粗犷有力,生动地反映了傈僳族游牧、狩猎、采集、刀耕火种的历史演变过程,更直观地体现了傈僳族与山羊所结下的不解之缘。“阿尺木刮”是傈僳族历史的缩影,是傈僳族文化和民族血脉的传承。维西县傈僳族传统歌舞“阿尺木刮”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居云南省西北隅,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南部,地处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心地带。维西是滇西北疆防要塞之地,是通往印度、缅甸、康藏的驿运孔道之一,是古代滇西北“茶马互市”的重要物资集散地之一,是神奇美丽的香格里拉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山区地貌的影响,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的生态环境十分多样,自然景观也十分壮美,境内群峰竦峙,江河奔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素有“滇西北生物基因库”之称,此外还有“兰花之乡”、“滇金丝猴大乐园”、“药材之乡”、“天然杜鹃花园”等之美誉。

傈僳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长期的历史创造了傈僳族把物候、节庆、生产结合起来的自然历法;维西县叶枝镇农民哇忍波创制的傈僳族音节文字;傈僳族英雄恒乍绷故事等等。这些都是傈僳族历史发展的见证。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的文化底蕴更为深厚。如今的维西县拥有着诸多文明财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区、民族民间传统习俗、民族民间传统口述文学、民族民间传统工艺、保和镇大祠戏、民族民间传统的音乐和舞蹈等等,而“阿尺木刮”正是其中最为璀璨的明珠。

“阿尺木刮”有着大多数传统民族艺术的共性:

(1)传承性,“阿尺木刮”的传承是原始的代代相传、口口相传;

(2)存储上的易逝性,没有完善的档案和目录,加上传承方式的原始,在发展过程中,容易破坏和遗失;

(3)利用上的可持续性,“阿尺木刮”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艺术,她的存在依赖于傈僳族的民族生活,并不因其他因素而消逝。

(4)地域性(指有地域上的限制性),“阿尺木刮”的根在维西,唯有扎根于此,才能保持其生机与活力。

除上述主要特征之外,“阿尺木刮”还具有综合性、艺术性、多元性等特征,唯有全面把握“阿尺木刮”的特征,深入地理解“阿尺木刮”的民族内涵,才能有效地促进“阿尺木刮”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二)保护“阿尺木刮”的意义和必要性

(1)傈僳族民族文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全世界各民族璀璨多样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她是地球母亲孕育的众多儿女中的一个。而“阿尺木刮”则是这位儿女最重要的组成之一。

(2)“阿尺木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阿尺木刮”是傈僳族的文化与精神的传承,是傈僳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傈僳族是中华民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阿尺木刮”记录着傈僳族生息繁衍的历史,凝结着傈僳族的精神。民族传统文化乃是各民族依存的前提,传统文化的消失,便意味着一个民族的解体。保护“阿尺木刮”,就是保护傈僳族文化,就是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3)“阿尺木刮”是消失后就不可再生,保护“阿尺木刮”是重要而又急迫的。数千年的繁衍生息,同时得益于维特的地理地貌,代代傈僳族人口口相传,“阿尺木刮”得以传承至今。而最近的100多年,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加上国内的动荡,自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生活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流失严重。许多中华传统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居然是外国的博物馆。而我们绝不应该让中华大地上硕果仅存的文化遗产断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

二、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理论基础与方式

(一)指导原则:全面性、代表性、真实性

在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民众的创造性和自主性,以全面性、代表性、真实性为保护的指导原则。

(1)全面性,即在保护过程中,要避免教条主义和机械主义,以历史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全面调查和采录,保证其完整性和全面性。

(2)代表性,即在保护过程中,在保证全面性的同时要抓住其特点。任何人都不可能对一切民间文化现象平均使用力量,要善于发现在一个地区的范围内,哪些形式、哪些作品、哪些类型、哪些民俗现象是有代表性的,抓住了这些,就抓住了主流的或主要的东西。

(3)所谓真实性,即按照民间文化作品和民俗表现形态,真实地、不加修饰地将其记录和描述下来,更不要以自己的想象或凭自己的知识和爱好去篡改民间文化作品。

只有把全面性、代表性、真实性三者结合起来、统一起来,符合这“三性原则”的保护过程,才能真正的保护传统文化,避免在“保护”中破坏。

(二)保护目标:文化主体、传承人、生命力、文化生态

“阿尺木刮”作为传统民族歌舞,并不存在一个物理实体。保护“阿尺木刮”,关键是以人为本。要保护“阿尺木刮”,就要扩大其文化主体,保护其传承,让其开枝散叶,提高其存在的生命力,保护其存在的土壤,保护文化生态。

而这当中的关键在于如何保持传统村落的生命活力,以及处理好人民对更现代化的物质生活的向往和传统民俗保护之间的矛盾。只有解决的了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让村民能更好地生活的问题,这种保护才是有生命力的。

(三)保护方式: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旅游开发)、整体性保护

就目前我国在传统文化保护上总结了三个保护方式:

(1)抢救性保护,是指对散落在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采集、记录、整理、立档、保存、研究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基础性工作。

(2)生产性保护,是指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产生经济效益,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产实践中得到积极保护,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

(3)整体性保护,就是要保护文化遗产所拥有的全部内容和形式,也包括传承人和生态环境。我国以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方式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与特定的生态环境相依存。我们宣导的保护是以全方位、多层次的方式来反映和保存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因此,整体性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一个重要保护原则。

旅游开发的方式属于生产性保护,其宗旨在于将傈僳族舞蹈等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产生经济效益,带动维西的经济发展,既不为发展而发展,也不为保护而保守。以保持傈僳族舞蹈的文化生态区域完整性为前提,将保护和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以保护带动发展,以发展促进保护”。

三、旅游开发与保护“阿尺木刮”

(一)旅游开发对保护“阿尺木刮”的正面意义

旅游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文化行为,旅游者靠文化去与自然景观交流,与人文景观对话,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苍白乏味的。开发以“阿尺木刮”为主题的旅游资源,不但能更好地促进旅游者与傈僳族的交流,也能更好地提升旅游者对于傈僳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对“阿尺木刮”的传承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良性的旅游开发对保护“阿尺木刮”有着积极的作用。

(1)“阿尺木刮”是维西旅游资源重要的组成

“阿尺木刮”是维西傈僳族人智慧的结晶,文化内涵丰富,有较高的旅游价值。是维西旅游资源的开发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傈僳族传统文化进行旅游开发,可以促进人们更加深入地体验傈僳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促进傈僳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旅游开发能有效提高人们对“阿尺木刮”的保护意识

民族民间文化是旅游产业开发的关键生长点,受到旅游者普遍欢迎,能够为旅游经营者、为社会带来巨大的旅游效应和经济效益。为了发展旅游,为了拉动经济,或多或少都会促使各级政府以及旅游经营者们自觉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都将促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存得到宣传、交流、创新,能够扩大其在民众中的影响力,增强他们的保护意识。

(3)旅游可以推动“阿尺木刮”的推广

“阿尺木刮”是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具有较强的旅游吸引力,将其引入到旅游开发中,一方面弘扬和传播了“阿尺木刮”等傈僳族文化,一方面还培育和扩大了傈僳族文化的受众群体。

(4)旅游开发可以促进“阿尺木刮”的进一步发展

“阿尺木刮”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其文化、经济与社会价值。首先,“阿尺木刮”经旅游开发而成为旅游产品,使“阿尺木刮”得以传承和发展,便实现了其文化价值。其次,通过产品交换,实现经济价值的转化,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开发促进傈僳族文化的价值被人们认可和接受,被社会所了解和欣赏,促使傈僳族文化知名度提升,最终实现其社会价值。

(二)旅游开发对保护“阿尺木刮”产生负面影响

(1)“阿尺木刮”在开发发展的过程中失真。

部分景点在开发旅游资源时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对民族文化资源的调查不够到位,不够完善,使得人们在旅游中无法接触真正的独特文化,更无法对其深入了解,无法了解其珍贵性和独特性。

(2)不当开发,让人们产生对“阿尺木刮”的负面印象,影响其传播和传承。

部分景点在开发旅游资源时,流于形式,抛弃其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为了满足旅客的猎奇的心理,盲目改造一些民族风俗被改造,过分夸张,而导向奇异、古老、原始、甚至野蛮、低俗,市场的商业气息败坏了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3)旅游业对当地生态的冲击,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破坏“阿尺木刮”生存的土壤。

旅游,一方面人们远道而来感受傈僳族文化,一方面人们也会改变傈僳族人的生活,这种改变对“阿尺木刮”带来的影响尚未可知。

四、“阿尺木刮”保护的现状

“阿尺木刮”的传承方式大概分为两种。“内部传承模式”:家庭、自学;“社会性传承模式”:艺术馆、群艺馆和艺术节。一方面通过教育机构、文化团体的进行书院式的传承,一方面大力培养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和组建传承点,保持其原生性和活力,一方面将其作为部分中、小学校体育健康课的内容,为其将来的发展提供土壤。

傈僳族歌舞“阿尺木刮”已成为维西傈僳族旅游区内的一种景致。目前,由于地域优势、民族特色,迪庆州旅游业蓬勃发展,歌舞“阿尺木刮”以特有的魅力,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

现今迪庆州、维西县政府,文化部门等机构,已认识到傈僳族传统歌舞“阿尺木刮”的功能与价值,积极组织开展保护工作与举行大型联欢或表演。自2006年“阿尺木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党委、政府及相关机构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建立保障机制,研究制定傈僳族“阿尺木刮”的中长期保护规划、保护政策、措施及方案,更加注重对“阿尺木刮”的传承与保护,进一步提高了傈僳族歌舞“阿尺木刮”的保护力度。

五、结合旅游开发,傈僳族舞蹈保护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要突出原生态性,精心设计旅游产品。既要保持傈僳族舞蹈的风格和民族特色,又要贴合旅客需要,满足时代特征。对傈僳族舞蹈的改造应胆大心细,强调其艺术个性和民族特色,但不拘泥于细枝末节,这样才能保持其生命力。

(2)注重傈僳族舞蹈传承人的人才队伍建设。在旅游开发、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同时,尽量保持舞蹈的原汁原味,让传统文化的感染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因此要注重传承艺人的培养,使舞蹈的风格不失去原始魅力。

(3)在开发傈僳族舞蹈旅游资源中,要充分发挥政府行政作用。政府在旅游开发中应起到扶持和监督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对舞蹈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政策和经济的支持,一方面制定相关法规,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乱象进行规范,维护市场秩序。

六、傈僳族舞蹈保护前景展望

傈僳族各地舞蹈传承情况并不乐观,而且其传承情况因地而“异”。不仅表现在舞蹈的流失和歌手的减少等方面,而且表现在与现实生活的脱离、社会观念与价值观的改变、技艺与风格的变异等一系列问题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和动态因素十分复杂。舞蹈保护相关研究工作的滞后是目前舞蹈保护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将保护工作当成纯行政行为而忽视科学研究在保护工作中的基础性意义,是目前一些部门制定措施以及工作实施中的一个误区;另一个误区是将傈僳族各地舞蹈看作是铁板一块,而不注意其内部各地分支系统的多样性。傈僳族“阿尺木刮”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中国,同样也属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