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行政管理的本质

时间:2023-07-04 16:26:58

导语:在行政管理的本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行政管理的本质

第1篇

关键词:本科院校;行政管理;素质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2―0008―03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高校在办学定位和教育目标上都在不断适应社会新需求,如亲产业化、产学研合作、高素质人才培养等。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指出:“管理不只是一门学问,还应是一种文化,它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

高等学校行政管理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的生存与发展。[1]高校的行政管理是实现其教学、科研两大社会功能的基础。近几年,我国涌现出不少新建本科院校,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诸多问题,使得新建本科院校的快速发展质量和办学效果受到了影响。如今,我国对高等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教育改革正向较大规模和较深层次转型,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和质量提升,在此情况下,新建本科院校应建立起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以适应这种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队伍建设也成为高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人员建设的现状与目标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学校有三要素――行政管理、教育和研究。高校行政管理队伍改革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高等学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高校内涵建设的需求,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队伍也需要与之匹配。高校行政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教育的健康发展,只有全面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有效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水平。[2]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教师队伍和行政管理队伍对高校教育目标和办学理念的实现影响更为重要,是支撑学校发展的支柱。在当前情况下,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人员面临着自身素质提高的需求,如需要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应变能力和政治素质,需要具备新理念和掌握新的信息管理工具。而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在建设初期发展基础薄弱,教师队伍和行政管理队伍参差不齐,影响到高校工作运转的效率和执行力,甚至影响到高等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水平建设。

高校行政管理队伍的素质和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现代化进程。[2]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应在高校教育大目标下,立足于高校办学目标和行政管理要求,以效率、质量、专业为目标,以业务、服务为导向,构建开放性、特色型、服务型、专业性行政管理队伍。

二、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与原因

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时间短,发展之后又面临着办学困境,在科研能力方面难以和研究型大学相比,在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方面难以和高职院校相比,在办学质量提升、特色凝练、人才培养、教工队伍建设、转型升级等方面面临许多现实性问题。在新形势办学目标下,应不断深化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管理改革,提升行政管理人员办学理念和创新理念,紧跟时展和办学目标需求,是新建本科院校提升竞争力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

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人员队伍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4个方面:

1.管理方面如新建本科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参差不齐,管理队伍建设水平低下,管理效率低下,一些新建本科院校为招揽人才,纷纷打出解决人才家属的招聘条件,将人才家属放置在行政管理岗位,导致行政管理人员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到教学、科研和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贯彻执行。

2.观念方面如在高校教育改革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管理理念滞后,缺乏现代管理意识,制约了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与企业相比,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人员服务意识薄弱,业务专业化程度不够,服务意识改革和理念更新相对比较落后,这与高校的竞争环境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心态有关,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教育机构,高校和企业面临的环境有很大不同,也导致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强,缺乏以服务为中心的理念变革,难以适应新的教育改革发展和需求

3.激励问题如新建本科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待遇与贡献不匹配,行政管理人员岗位工资细化程度不够,行政管理权力泛化、存在双肩挑的行政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强、待遇与教师差距较大,与新的办学理念有差距等等。这些问题客观上影响了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改善的动力。

4.业务问题如行政管理人员缺失专业系统学习和知识培训,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业务技能不足等,影响了高校整体办学目标的发展。

三、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策略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高校办学理念的社会化和市场化,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是世界各国高校建设的一种必然趋势。如今的高校办学,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在不断上升,因此,新建院校的办学初期就应重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以提高办学管理水平和办学的经济效益。

本文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提升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该系统涉及目标层、建设层、实施层和评价层。其中,提升策略对应实施层,是一种带有具体操作的提升策略,受到目标层和建设层的指导,应以评价层为依据和信息反馈,使提升策略更加有成效。

依据图2,本文提出具体的以下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策略:

1.建立基于分类管理的激励机制

以办学目标为要求,以分类管理为出发点,构建基于分类管理的激励机制。当前,新建院校在薪酬激励机制方面都沿用高校的旧体系,导致对行政管理人员激励不足,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基于分类管理的激励机制的目的在于使薪酬体系与行政管理人员的水平、能力、责任和贡献相挂钩,注重行政管理服务薪酬水平与学校发展水平、地方政绩的协调增长,对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分类分系列制定岗位责任、业绩、贡献挂钩的绩效薪酬,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尝试推行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多种薪资体系并存的工资体系,增强薪酬待遇的吸引力,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素质。

2.完善行政管理人员的保障机制

黄剑青指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存在的困境有:“行政管理工作本身缺乏吸引力、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社会地位不高以及考核机制不健全。”[3]保障机制的构建应立足长远,强调行政管理人员的长远性发展和整体素质提升,因此,前期投入成本可能会大,这就对高校提出了一些新要求,要制定长远计划安排,以保障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如带薪培训、绩效福利等,甚至脱产学习,从而为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水平提升解决后顾之忧。

3.引入企业式人员素质提升策略

新建本科院校应以企业为师,不断增强竞争服务意识,重视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专业化水平提升,可以逐步推行资格要求和岗位证书制度,如轮岗制、带薪培训、资格认证考核,对优秀贡献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奖励,增强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以企业式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素质。

4.加强岗位聘用和岗位考核制度建设

以岗位聘用和岗位考核为基础,加强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人员聘用、考核、评价机制等改革,突出业务服务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以岗位职责为核心实行目标管理,树立以业绩、成果、贡献、能力为导向的岗位考核意识,采取差异化行政管理人员评价方式,建立岗位适应的多系列行政管理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分级流转、优胜劣汰的动态聘任管理机制。慎重引入行政管理人员,除了对现有的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外,新建本科院校还应该重视对行政管理岗位的资格要求,严格考核新聘行政管理人员,而不是将行政管理人员简单地作为一种招聘教师的附属搭配,从而降低了行政管理人员队伍的总体素质。

5.加强行政管理人员队伍的信息管理能力建设,满足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发展要求

当前,信息管理成为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新建本科院校应不断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管理水平,注重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发展,实施岗位轮换和业务交流,加强行政管理绩效考核的评价标准和实施量化管理,提高信息化能力,适应高校信息化管理要求,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能,建立多目标的激励和管理发展机制。

6.推行基于业务内容的行政管理人员考核评价机制

行政管理人员队伍的考核是激励机制的关键,应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推行基于业务内容的行政管理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分系列管理制度,明确各系列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择优聘任,竞争上岗,实行不同内容的支持模式,鼓励行政管理人员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岗位作用。

四、结论

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提升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需要从激励机制、培训方法、管理体制、保障机制、考核机制等多方面入手,进行系统性改善和提升才能取得效果。基于此,本文从建立基于分类管理的激励机制、基于业务内容的行政管理人员考核评价机制、企业式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策略、岗位聘用和岗位考核相结合、信息管理能力建设、行政管理人员的激励保障机制等多方面,提出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策略。

[参考文献]

[1]田广澍.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基本途径探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02).

[2]杨允玉.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途径[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2).

[3]黄剑青.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探析:困境与出路[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06).

[4]杨兴防.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

第2篇

论文关键词:偏最小二乘回归 管理 优势 劣势

论文摘要: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应用价值广泛,在战略管理研究中,尤其是以企业样本为主要分析单位时,偏最小二乘回归良好的数学性质,如交叉有效性原则、对样本量需求小和多重共线性的诊断等优势发挥的非常明显。同时偏最小二乘回归在组织与管理研究中也存在较明显的不足,针对不足运用一个战略管理领域企业实地调研的实例对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劣势进行否证式的说明与论证。

偏最小二乘回归(以下简称PLS)是一种先进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建立多因变量的统计关系。在回归分析中,当自变量与因变量的个数都很多,并且在自变量以及因变量之间都存在较严重的多重共线时,如果采取一般的多元回归方法,其分析的可靠性极低,而采取偏最小二乘(PLS)回归分析的建模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1.主成分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的基本思想:

主成分回归基本思想:观察n 个样本点,得到因变量y 和p 个自变量关系,设自变量 = () 间的相关数矩阵记为R。

主成分回归方法完全撇开因变量y ,单独考虑对自变量集合做主成分提取。其过程是:

1) 求R 的前m 个非零特征值,以及相应的特征向量;

2) 求m 个主成分:

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基本思想: 首先在自变量集中提取第一潜因子(是的线性组合, 且尽可能多地提取原自变量集中的变异信息, 比如第一主成分);同时在因变量集中也提取第一潜因子,并要求与相关程度达最大。然后建立因变量Y 与的回归,如果回归方程已达到满意的精度, 则算法终止。否则继续第二轮潜在因子的提取, 直到能达到满的精度为止。若最终对自变量集提取个潜因子, 偏最小二乘回归将通过建立Y与的回归式, 然后表示为Y 与原自变量的回归方程式[2]。

2.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的基本性质与扩展

1.1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基本性质

性质1 在 、 、 和之间存在以下循环计算关系:

1.2偏最小二乘回归的扩展性质及推导

下面,对偏最小二乘回归的部分基本性质进行扩展,给出了详细的证明过程。

扩展性质1 解释变量空间的潜变量向量(即成分)与其同阶的反应变量空间的残差向量直交,即给定任意,均有

扩展性质2 解释变量空间的潜变量向量与其同阶及以后的反应变量空间的残差向量直交,即给定任意,且不小于,均有

证明:由扩展性质1知,,

当时,有

扩展性质3 在第步计算得到的回归系数向量与其对应的轴之间有

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偏最小二乘回归基本理论,扩展了部分性质,并给出了详细的证明过程,性质表明,与其它常见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相比,显示出该方法的独特之处。

3 战略管理企业调研实例的检验:基于主成份回归与PLS回归法的比较

本次调查历时6个月,调查方式以访问、E-mail、传真等方式进行,为保证问卷回收率访问调查被大量采用,共发出问卷200余份,回收146份,回收率为70.2%。大部分接受问卷企业对各项能力要素都比较看重。其中均值在5.5以上的二项要素:产品测试方面的专业水平、严格的质量管理,反映了大部分企业还是认同技术能力的高低对一个产品的最终影响。

\s

图 SEQ 图 \* ARABIC 1 企业能力各要素的现实表现直方图

通过聚类分析,将18个企业能力要素聚类为5大类。在此基础上运用SAS9.0进行回归分析。

战略管理的实证研究一般运用传统的因果模型为主,例如主成份分析法,我们运用战略管理研究方面企业核心能力实地调研的真实数据,运用主成份法进行回归分析。由可以得出删去第三个主成分 (PCOMIT= 1)后的主成分回归方程 (其中OBS为3的那一行)为Y=1.56437 + 0. 11973 x1+ 0. 18803 x2+ 0. 20956 x3+0. 05397 x4+ 0. 10827 x5数据主成分回归的结果见图2。

这个主成分回归方程中回归系数的符号都是有意义的;各个回归系数的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1.1 (见中OBS为2的那一行);主成分回归方程的均方根误差(RMSE=1.08289)。

图 SEQ 图 \* ARABIC 2 基于主成份法分析战略管理实例的结果

介绍了PLS回归建模方法对于算法中,给出了一个具体例子,计算出了,PLS回归较好地克服了各指标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通过此方法求得指数更准确、合理。最后,使用SAS软件中的PLS过程完成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输出结果见图 2

图 SEQ 图 \* ARABIC 3 基于最小二乘回归法的江苏企业能力要素与企业自评满意度关系

上图的第一部分给出抽取潜在变量的个数及相应的用于度量拟合效果的预测残差平方和 (PRESS)的均方根值, 并指出在L = 1 时预测残差平方和的均方根达最小。输出的第二部

分给出第一、二个潜在变量所解释的变差的百分数 (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 ; 输出的第三部分给出所拟合的模型的信息。其中OBS为2和3 的行给出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均值和标准差; OBS为6的行给出抽取二个潜在因子时的偏最小二乘估计,由估计值可以写出标准化回归方程为 (Y和 x z 表示 Y 和 x 的标准化变量)

Y= 0. 11505 x1+ 0. 15942 x2+ 0.13036 x3+0. 11970 x4+ 0. 12946 x5

以上偏最小二乘回归方程中回归系数的符号都是有意义的。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均方根误差(需根据原始变量方程算出)比普通最小二乘回归的均方根误差 ( RMSE= 1.07560)有所增大, 但增加不多。且比主成分回归方程的均方根误差为1.08289也有所增大。

偏最小二乘回归对研究很多因变量及很多自变量的相依关系时更能显示其特点, 此例变量个数少, 故没能看出太多的优点。

由实例看出,对于这组数据的处理,主成分回归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计算结果相比,PLS的计算结果更为可靠。且PLS可处理小样本,30-100家企业数据的优势使PLS在战略管理实证中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4.偏最小二乘回归的改进策略及推导

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如果出现多重共线性的情况,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大的优势.然而, 偏最小二乘回归也有它的弱点,比如,它对影响点是非稳健的,一个或几个影响点的存在,可以严重改变回归的结果.其次, 偏最小二乘回归的选成份的过程也存在缺点。

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基本的原理是按降序和交叉有效性原则,顺次选择使和的协方差尽量大的成分。从前面提供的偏最小二乘回归的计算过程可以看到,对于一个数据集来讲,成分实际上就是解释矩阵的列的线性组合,而回归就是建立在这些成分之上的。

在偏最小二乘回归中,提取成分的基本思路是使协方差 最大。在很多情形下,这样提取的因子 可以保证对因变量的解释能力最强,同时对自变量集合又有最佳综合能力。

根据协方差的计算公式,最理想的情况是因为选出成份与因变量的相关系数(与响应变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方差(所选的成份既含有解释矩阵中较多的信息)都最大而使协方差达到最大.在很多情况下,两者兼顾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尽管相关系数比较小,但由于方差非常大,还是能得到相当大的协方差. 相关系数比较小,回归的结果一般不会令人满意.这种情况下,不适宜直接使用偏最小二乘法.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解释矩阵中含有大量与响应变量无关的信息造成的.这些与相应变量无关的信息被提取成具有大方差和小相关系数的成份,从而使得入选成份虽然具有较大的协方差,但是仍然对响应变量缺乏解释能力.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给出一个模拟的例子,具体如下:

考虑模型

由于前面提到的偏最小二乘的弱点,得到3个估计都接近于0。如果偏最小二乘是有效的,那么估计的 、 、的3个系数应该是

我们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偏最小二乘回归。针对这样的情况,提出的解决办法是用投影的办法把解释矩阵中与响应变量无关的成分扣除出去,经过这样处理的解释矩阵便不存在含有大量与响应变量无关的信息的问题,也就适合使用偏最小二乘法来处理。

具体的过程如下:

假定为单位向量,,能使的方差达到最大的向量是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因此寻找那些具有大方差且与响应变量线性无关的信息就等价于寻找矩阵的具有较大特征值的标准特征向量,剩下所要做的就是将解释矩阵投影到这些标准特征向量所张成的空间的正交补空间中去。投影后得到的矩阵就是扣除了那些与无关的信息的解释矩阵,再对响应向量做回归的时候就可以用偏最小二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任若恩 王惠文. 多元统计数据分析-理论、方法、实例[M].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7

[2]Wu X.and Lou, Z.J.R. .Second-order approach to local influence[J]. Statist.Soc.B. 1993, (55): 929-936.

[3]高惠璇. 两个多重相关变量组的统计分析[J].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2, 3(2).

第3篇

[关键词]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5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6(c)-0087-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slective pricardial dvascular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 Methods 56 patients with 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between July 2012 and June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28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 while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lective pricardial dvascularization.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egree of esophageal varices and prevalence of ascit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FPP reduction, PVF redu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17.9%)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42.9%), P < 0.05, and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nclusion Slective pricardial dvasculariz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irrhotic portal hypertension has good effect and it can reduce the degree of varices and ascites, improve portal vein pressure and blood flow index,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so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Liver cirrhosis; Portal hypertension;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 Clinical effect

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而言,传统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主要的外科治疗方法,尽管手术方式较多,但各有局限性[1]。为了进一步探究该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研究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析,采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整群选取的该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在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在19~65岁之间,平均年龄(41.5±2.1)岁;肝功能分级A级15例,B级7例,C级6例。在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8例;年龄在20~67岁之间,平均年龄(43.0±2.8)岁;肝功能分级A级17例,B级6例,C级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临床疗效的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手术操作为首先行脾切除术,然后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组采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手术操作为首先行脾切除术,分别对胃部、胃后部、左膈下的静脉和伴行动脉进行离断。然后对食管周围的静脉逐一离断后,进入食管壁的穿支静脉,游离食管下段,长度控制在6 cm以上,直至食管裂孔。最后对胃部的大、小弯浆膜化处理,取肝组织进行活检。

1.3 观察项目和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和腹水程度,其中前者分级标准如下:轻度为腹腔镜下曲张直径在3 mm以下;中度为直径在3~6 mm之间,重度为直径在6 mm以上。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门静脉压力(FPP)和门静脉血流(PVF)减少量。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和术后2周对这两项指标进行测定,掌握患者的肝硬化程度、胃部冠状静脉的分支曲张情况。③术后随访2年时间,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2]。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8.0软件,其中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腹水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FPP减少量、PVF减少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7.9%)明显低于对照组(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治疗,其重点在于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和腹水,在减少并发症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3]。自1992 年Delaitre[4] 等首次报道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以来, 因腹腔镜脾切除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美观等优点, 已在国内外广泛开展。就目前而言,传统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被证实具有诸多缺点,分流术效果显著,但会对患者的肝功能造成严重伤害,且手术创伤大[5]。杨镇[6]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 特别是近几年通过对食管贲门周围血管的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 对经典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作了改良, 主张保留食管旁静脉, 而逐一切断食管旁静脉进入食管下段的穿支静脉, 将其命名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该术式主要依据食管下段与胃贲门区的静脉解剖特点而设计的。在此基础上,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弥补了前者的缺点,保留了后者的优势,既能够有效避免食管贲门区域血管的反流,又延用了贲门静脉的自然分流通道,达到了降低门静脉压力的目标,从而实现治疗效果[7]。

该研究结果显示,28例观察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一方面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腹水程度明显减轻,另外门静脉压力减少9.85 mmHg,血流量减少184.50 mL/min,均高于对照组的6.34 mmHg、128.46 mL/min。在并发症上,发生门脉高压性胃病3例、肝性脑病1例、复发出血1例,占比17.9%,远低于对照组的42.9%。这与李索林[8]在内接扎法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综上的研究报道相符,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应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减轻静脉曲张和腹水程度,改善门静脉压力和血流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卫东,陈小伍. 全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13):524-527.

[2] 刘军.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2011,32(6):95-96.

[3] 唐江燕,轩杰. 预防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疗效观察[J]. 现代预防医学,2010,21(17):4316,4318.

[4] De Franchis R.Evolving consensus in portal hypertension Report of the BavenoⅣconsensus workshop on methodology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 in portal hypertension[J].Journal of Hepatology,2005,43(1):167-176.

[5] 张继红,戴丽华.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合理性与局限性[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2):181-183.

[6] 魏勇,钱小星,周,等.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27例临床治疗体会[J].肝胆外科杂志,2012(1):35-36.

[7] Gonzalez A,Augustin S,Perez M,Dot J,et al.Hemodynamic response-guided therapy for prevention of variceal rebleeding:an uncontrolled pilot study[J].Hepatology,2006,44(4):806-812.

第4篇

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原行业统筹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等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3号)的要求及《关于印发〈北京市关于调整原行业统筹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及并轨方案〉的通知》(京劳社养发〔1999〕26号)确定的原则,我市原行业统筹企业2000年基本养老保险费率调整方案已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批准,现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本通知自2000年1月1日起执行。

附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对北京市原行业统筹企业2000年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的批复

(2000年2月28日 劳社部函〔2000〕45号)

北京市劳动保障局、财政局:

你们《关于北京市调整原行业统筹企业、单位2000年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有关问题的请示》(京劳社养文〔1999〕77号)收悉。经研究,同意你市原行业统筹企业2000年费率按附表所列标准调整。请严格按照执行。

附件:北京市原行业统筹企业2000年批复费率表

单位:%

---------------------------

| |1999年|2000年

序号| 行业及单位名称 | |

| |批复费率 |批复费率

--|------------|-----|-----

|铁道 | |

--|------------|-----|-----

1 |施工 |16 | 16.5

--|------------|-----|-----

2 |运输 |19 | 18.5

--|------------|-----|-----

3 |中铁建 |13 | 15

--|------------|-----|-----

4 |中铁建厂工程局及附属单位|16 | 17.5

--|------------|-----|-----

5 |铁道大厦 |17 | 18

--|------------|-----|-----

6 |其他事业单位 | | 18.5

--|------------|-----|-----

7 |邮电 |19 | 18

--|------------|-----|-----

8 |水利 |19 | 19

--|------------|-----|-----

|电力 | |

--|------------|-----|-----

9 |生产 |18 | 18

--|------------|-----|-----

10|火电施工 |14.5 | 15

--|------------|-----|-----

11|水电施工 |13 | 14.5

--|------------|-----|-----

12|事业单位 |16.5 | 17

--|------------|-----|-----

13| |18 | 18

--|------------|-----|-----

|交通 | |

--|------------|-----|-----

14|公路咨询监理公司 |13 | 14.5

--|------------|-----|-----

15|中外理总公司 |13 | 14.5

--|------------|-----|-----

16|华建交通经济开发中心 |13 | 14.5

--|------------|-----|-----

17|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总公司 |13 | 14.5

--|------------|-----|-----

18|中国海洋工程公司 |13 | 14.5

---------------------------

续表

---------------------------

| |1999年|2000年

序号| 行业及单位名称 | |

| |批复费率 |批复费率

--|------------|-----|-----

19|集团(机关) |13 | 14.5

--|------------|-----|-----

20|招商局集团 |13 | 14.5

--|------------|-----|-----

21|中交水运工程设计咨询中心|15.5 | 17

--|------------|-----|-----

22|水运规划设计院 |15.5 | 17

--|------------|-----|-----

23|公路规划设计院 |15.5 | 17

--|------------|-----|-----

24|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 |15.5 | 17

--|------------|-----|-----

25|路桥集团 |17 | 18

--|------------|-----|-----

26|北京中交建筑安装工程公司|18.5 | 19

--|------------|-----|-----

27|交通印务公司 |18.5 | 19

--|------------|-----|-----

28|交通出版社 |18.5 | 19

--|------------|-----|-----

29|中远集团 |13 | 14.5

--|------------|-----|-----

|中建 | |

--|------------|-----|-----

30|中建集团 |13 | 14.5

--|------------|-----|-----

31|一局、二局 |15 | 17

--|------------|-----|-----

32|石油 |22 | 20

--|------------|-----|-----

33|民航 |13 | 14.5

--|------------|-----|-----

34|有色 |19 | 19

--|------------|-----|-----

|金融 | |

--|------------|-----|-----

35|工行 |17 | 17.5

--|------------|-----|-----

36|建行 |13 | 14.5

--|------------|-----|-----

37|农行 |17 | 17.5

--|------------|-----|-----

38|中行 |13 | 14.5

--|------------|-----|-----

39|交行 |13 | 14.5

--|------------|-----|-----

40|中保 |13 | 14.5

--|------------|-----|-----

41|煤炭 |17 | 17.5

--|------------|-----|-----

42|神华集团 |15 | 16

---------------------------

第5篇

关键词:行政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分析

本文根据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行政管理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对行政管理的作用进行核心分析。

一.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视程度较低。从实际情况来看,当今企业所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些企业往往只注重短期的利益,没有考虑到长远的发展,忽视了对企业未来发展所需的人才资源的培养。他们只想到对现有的人才进行培养任用,殊不知随着时间和社会形势的变化,企业也需要各种各样的后备人才资源。另外,企业中的人力资源培训制度形同虚设,领导者只看重当前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的结果,却没有注重过程的培养与发展。

2.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落后。在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通常把个人的学历作为选拔的关键,将一些学历没有达到标准的人拒之门外。这种方法往往会忽略丧失掉一部分真正有能力的技术型人才。我们知道,学历固然重要,但在人才培养的时候,要看重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仅仅凭借一纸文凭就将一部分人才筛选下来,对企业和其个人来说都是很大的损失。实际管理过程中,要将员工的业务水平和职业操守都结合起来评价,充分地结合动态要素(能力,为人)和静态要素(学历,文凭)来进行管理。

3.没有辨明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绝大多中小型企业,都会混淆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看似相差不大,但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区别。管理形式方面:行政管理属于静态管理,由企业掌握主动权,员工的岗位安排以及培训均是被动接受企业的安排;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动态管理,注重整体开发和员工职业规划,培训方式以及内容不断调整,以此充分开发员工潜能。从宏观上来讲,行政管理大于人力资源管理,即后者是前者的一部分,后者应该为前者服务。但往往正是因为这种观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阻碍了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是完全不同种类的岗位。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不仅在工作内容上不同,在岗位的种类上,也是完全不同的。行政管理的本质是管理公司的——物,也就是说,主要管理办公用品、办公设备、办公家具、办公场所、车辆、会务、前台等。管“物”,对人的要求最重要方面是:关注细节、责任心强,相对说明技术含量比较低。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是管理公司的——人,非常容易理解的是:由于人的复杂性,管“人”在难度上比管“物”要大得多,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岗位比行政管理岗位,不仅同样需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还需要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并且人力资源的有些模块,如薪酬和绩效,都需要经常和数字打交道。实际来说,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于行政管理,同时行政管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有着不可或缺的导向和决定性作用。

二、企业行政管理的作用与形式

回归到理论上,企业行政管理理论是企业常用的一种知识理论。一般来说,这里的行政管理理论,可以具体落实到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当中去,它依赖现行的国家法律制度,也是企业管理中切实有效的一种管理手段,极大地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企业的行政管理特点有很多,但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实际性。我们知道,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同样地,企业的行政管理也要扎根于企业的实际根本,根据企业不同时期不同状态的发展情况来不断调整,包括制度的完善,程序的细化和规则的优化等等。企业的行政管理的对象是企业本身,因此无论如何行政管理理论的应用离不开企业的实际情况,确保其行驶在正确的轨道上。这是行政管理明显的特点,也是核心所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社会,各项传统的企业管理观念越来越难以适应企业当下发展的需要,所以更需要企业立足实际,不断改善观念,规范方法,这对企业的正确革新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2.非独立性。行政管理的方式有很多种,但不管企业采用哪种方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着眼于企业的良好发展。在这里要指出,现今社会上的不少企业都是向社会输出产品或者服务,在实现经济收益的同时,也会对做出对社会的贡献。因此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企业的良好发展可以为整个社会创造出很大的财富价值和精神鼓励。在行政管理的非独立性特征的趋导下,可以使企业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尽量减少浪费和污染环境的现象的产生。久而久之,对企业实现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价值最大化有无法言说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企业行政管理是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的:(1)计划工作。企业要既确定管理内容的目标和决定如何达到这些目标。现代企业行政管理必须具有计划性,这是企业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保证行政管理成功的必要条件。(2)组织工作。企业的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明确工作内容,并将其按性质分类,逐级建立自上而下的责权关系,保证行政管理管渠道畅通无阻。(3)指挥工作。企业行政管理中采取的具体措施,调动和协调各级行政管理人员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4)控制工作。企业对指挥工作的各项措施进行监督、控制与调整,包括建立激励机制、监督系统和制定奖惩条例并认真执行。

三、行政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加快观念的革新。从上文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行政管理更侧重于“物本管理”,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企业要结合“人本管理”的模式。因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本质就是将人才的挖掘和培养放在第一位。通过行政管理观念的革新,能够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也能让其感受到自我的存在感,为其长期有效的服务企业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2.完善管理制度。良好和谐的竞争环境可以提升的各项素质品格。企业要完善聘任制度,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让人才为了在选拔聘任的竞争环境中为了个人生存发展和自我价值体现展开良性竞争。长此以往,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企业的人力资源竞争机制也会得到优化。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要根据行政管理理论的实际性的特点,挖掘适合企业自身的技术人才,及时创新理念和掌握最新发展趋势,才能实时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动态发展发挥行政管理的优势成效。

3.建立优秀的管理团队。企业管理者要加强自身的定位,才能建立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只有高效的管理团队才能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才能发现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不足和缺陷。企业行政管理的最佳化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管理者的积极有效的配合和实施。管理团队对人的管理是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核心工作,而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团队是有效实施对人的管理的重要保障。试想一想,若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自身的情况没有完全了解,又如何去给团队中的员工布置各项任务呢?

4.进行人才资源的规划。具体而言,推行定岗定位工作,有利于规范企业组织结构,也能显而易见地看出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从而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定岗定位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有效落实,有利于各部门管理人员对各岗位人才数量和结构有清楚的了解,并对此进行记录分析,通过比较将最合适的人才安排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实现优势的最大化。

5.优化薪酬结构。企业要首先保证薪酬结构的基本稳定。因为如果企业员工的基本薪酬不能得到保证,这会对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造成很大的挫伤,从而导致其消极工作生活,对个人和企业都会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因此企业要特别注意薪酬结构的优化,可以适当降低基本薪酬在总薪酬中的比例。只有这种基本薪酬的物质奖励落实了,员工的工作热情才会有保障,从而企业的日常生产才不会滞后。与基本薪酬不同的是另一种绩效薪酬,即这种奖励不同于基本工资,是对员工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进行的额外奖励。企业可以适当提高绩效薪酬,这相比于基本薪酬来说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更加明显而且强烈,它能使员工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并对企业产生稳定的归属感。

6.讲究行政管理的艺术性。行政管理中还有许多艺术性问题,什么时候下达命令或指标、怎样下达、词语如何表达等,都须因人因时因地而已。这就要求行政领导善于行政管理艺术,注重管理对象的心理因素、讲究说话艺术、善于把行政命令转化为企业员工的自觉性行动。四、小结企业的行政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两者互相依附,在发展中相辅相成。企业行政管理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有效运用,可以极大地优化企业人才结构,从而使企业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屹立不倒,长远发展。

作者:解悦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企业行政管理实务》,李瑛珊,周梁,潘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2]《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赵曙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第6篇

【关键词】学术管理;行政管理;高等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管理模式使我国大学基本上是由政府控制,在高校内部,行政权力在学校管理上处于主导地位。尽管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以法律的形式对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作了明确的规定,为大学依法自主办学、自我约束以及协调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提供了法律环境,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学内部仍然存在着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关系失衡的现象。

一、高校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内涵

学术管理这一概念出现在高等教育研究中是近十多年来的事,它不仅为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抓住了高等教育管理的核心问题。学术管理就是指对高等教育中学术性事务和活动的管理。高校学术管理是指对高校内部学术性事务和活动的管理。

学术管理的对象是高等教育的学术事务与活动,主体是教师,是拥有渊博知识的学术人员,即包括校长、教授、副教授及所有从事教学和研究的人员。只有这些具有学术造诣的人员参与到大学的学术管理中,才能保证大学学术标准得以贯彻、实现,才能保证大学学术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术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的核心,真正能够体现高等教育管理的特点,反映高等教育管理的本质。

高校行政管理,是指对高校内部行政事务的管理,即管理主体依据学校章程和某种民主程序及上级赋予的职权,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对学校工作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具体说来就是高等学校为了实现学校工作目标,依凭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积极发挥管理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效地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

二、当前我国高校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之间存在的问题

我国基本属于行政权力主导型,当前我国高校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之间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管理重心上主体错位,学术主体的作用不突出。由于体制的惯性和价值导向的偏移,我国大学仍习惯于用行政管理的逻辑和方式来管理大学,官本位意识的进一步强化,按照行政组织和行政机构的组织结构来设计大学的内部组织,按行政组织的方式对校、院、系进行权力分配,并赋予其相应的行政级别,确立管理中的隶属和服从关系。大学中的学术组织泛化为行政组织,或者作为“虚位”组织,学术权力在大学中往往难以发挥实际的作用。这就导致行政权力过于显赫,而学术权力相对削弱,管理重心上主体错位。同时,在管理决策中,行政意志过于突出,忽视了大学的本质特性,没有发挥专家和专家委员会在高校中的作用。学术权力的弱化影响了行政决策的科学性,降低了决策实施的严肃性。

2.大学内部的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界限模糊,造成分工不明,责任不清,导致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相互越位。随着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为了提高学术人员在大学管理系统中的地位,大学出现了学术管理的行政化倾向。许多学术人员或教授担任行政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这对于提高学术人员的地位,发挥学者在大学管理中的作用,有一定益处。但这种现象产生的学术管理行政化倾向并不能完全代表学术管理的强化,如果控制不当很可能产生“变异”。在学术上外行领导内行,行政干预学术。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相互越位和干预,不利于高校形成一个民主、科学、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3.权力集中偏上,决策民主化程度不够。我国高校权力分配中,学校层次的权力过大,几乎统揽了从招生到分配,从专业设置到科学规划,从人员录用到职称评定、经费分配等所有事务。行政领导、管理人员的地位往往高于学术权威,教授、专家、学者的意见常常被束之高阁。在基层,教授一般很少有机会介入决策过程,即使是学术事务也没有太多的发言权。高校作为行政组织的特点明显,而作为学术组织的自由、民主氛围得不到张扬,缺少生机和活力。同时,在权力顶部聚集的这种结构中,决策过程又缺乏民主机制。

三、高校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的联系

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不同特点决定二者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行使,任何一种管理偏离轨道,以行政代学术,以学术代行政,都会制约学校的健康发展。因此二者关系的理顺和协调就显得尤为重要。实际上,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共同保证高校目标的实现。两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学术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占重要地位。学校是典型的学术组织,以知识传播、创造,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学校都是以学术活动为主要管理内容,组织的目标也主要通过教学、科研活动来实现,离开了学术活动,高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在高校的管理结构中,学术管理应居于重要地位。学术在高校里的崇高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也是高校传承过程中不变的内核。行政管理主要是为了保障学术活动的顺利、有效实施,保障学校秩序和整体发展,具体表现为行政对学术的执行功能和服务功能。

2.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共同作用,缺一不可。大学中学术组织和学术人员的特点决定了学术人员应该在大学中广泛参与管理学术事务;大学的行政管理也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行政管理是大学组织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因素,大学职能的多样化,大学组织的复杂性,需要有强有力的行政管理发挥作用。同时,大学行政管理的合理性还在于能够弥补学术管理的不足,消除学术管理的局限性。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是大学统一整体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学校的整体目标。学术管理的存在确保了大学教学、科研的基本属性,行政管理的作用则在于协调大学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正是高校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的共同作用,借助行政管理高效率地实现学术目标,借助学术管理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水平,才能保证高校在整体稳定有序的状态下不断发展和提高。

四、构建我国高校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关系模式的共同途径

(一)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减少外部行政干预

高校自主办学是实现高校管理协调的前提条件。高校只有脱离政府的严格控制,取得相对独立的地位,才能得以主动调整自己的内部行为,摆脱教育行政对高校带来的种种限制和干预,按照高校自身的逻辑发展,提高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高校办学自主权一般包括教学自主权、研究自主权、学术自主权、人事任免和财务使用自主权。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核心实际上是学术自治,给予高校对学术事务的自主决策权,充分发挥学术管理在学术决策和高校发展中的作用。高校有了办学自主权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精神,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有了办学自主权才能冲破种种限制和禁区,为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探讨,提供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和环境。

(二)发挥校长的协调作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高校中学术管理地位的提升和学术管理的实现依赖于高校中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术环境的培育,学术管理来源于学者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学者对“知识占优势”的发挥以学术自由为基础。高校的学术自由是高校传播和创造知识的本质特征决定,学术自由是高校追求的理想,学术自由、学术平等、学术公正是学者追求的最高价值。

强化高校校长在协调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关系中的作用。国外高等学校内部都存在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运行的两个系统:一个系统自上而下,以校长为首的行政管理贯彻董事会、校务委员会或评议会的决议,行使行政管理;另一个系统自下而上,由讲座、研究所、学科、系,到学院、学部,再到学校评议会决议,以教授为主,行使学术管理。学术管理在学院或学部比在学校更能发挥作用,以学术人员为主体的教授会或部务委员会,决定着学院、学部的重要事项,而院长或学部长要执行教授会或部务委员会的决议。校长是两个系统的枢纽,校长都担任评议会的主席,既保证了个人负责制和会议制进行有效的协调,又保证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减少冲突,更有利于执行董事会决策或评议会决议。院长或学部长一般担任教授会或评议会主席,发挥平衡、协调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作用。

(三)建立适应学术组织变迁的灵活化行政管理系统

目前,高等教育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大学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大学将通过知识的创新更大地参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学术组织变化迅速,高等教育内部也在不断改革,学分制的全面实施,教学方式的现代化、网络化等等,使得高校内部的行政管理关系发生了十分重大的改变,过去比较稳定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受到重大的挑战。高校内部的管理架构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从行政管理模式向行政与学术协调的方向变化;行政系统内部也要主动适应学术组织变迁的形势,建立符合高等学校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系统和运作模式。 参考文献

[1]别敦荣.学术管理、学术权力等概念释义[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

[2]张应强,康翠萍,许建领,等.大学管理思想现代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1,(4).

[3]陈超.关于离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党史文苑,2005,(24).

[4]朱利民.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管理制度改革当议[J].中国人才,2006,(12).

[5]申素平.尽快理顺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3,(17).

第7篇

关键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行政管理;财经管理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为了全面建设落实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为主,推动改革逐步深化,有助于实现依法治国,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国家治理体系。就“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本质而言,是中国新领导团体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其内容进一步规范和强调了国家政府工作职能以及重点工作环节,奠定我国对外开放工作,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上一层楼,逐步带动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由此看来,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加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行政管理和财经管理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为后续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持续发展。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时代背景

1、对历史的审视

就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发展来看,经历了多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建设发展目标不同,而行政管理和财经管理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有必要的,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行政管理是财经管理的保障,而财经管理反作用于行政管理,是其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两者由于各自作用不同,所以相应的在社会经济中占据比例存在差异。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表现较为明显,在不同程度上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可能对社会产生制约作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行政管理和财经管理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起到了突出作用,为了能够进一步明晰两者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就需要对以往的发展历史进行回顾分析。

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行政管理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绝对的主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时国家的物质分配,在精神层面上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在我国改革开放后,改革力度持续增加,政治和经济一体化改革,在实践工作中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间接导致市场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现象的出现,致使行政管理对社会秩序发展的制约和指导作用逐渐降低,多元化的社会利益趋势打破了传统体制的局限,逐渐形成社会、市场以及政府三方制衡和发展的形势。基于此,财经管理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日渐突出,在推动市场经济稳定持续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更加符合我国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对其重视程度获得了显著提升。由此看来,在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财经管理赋予行政管理更深层次的内容,优化资源配置,为市场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财经管理在行政管理的指导下,进一步整合和明确价值取向以及资源分配,促使财经管理工作更加有秩序的开展。

2、现实的透视

在当前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背景下,由于其自身特性,容易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造成市场的不稳定,需要政府借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宏观调控,以此来稳定市场经济发展。因此,市场经济自身带来的风险对新经济体制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政府而言,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多种经济体制共同发展的现象严重制约了政府职能的发挥,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市场发展的监管力度,全面深化改革,落实小康社会建设目标。

对于市场经济本质而言,由于自身特性具有较为突出的竞争特性,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社会进步,推动依法治国建设活动有序开展。对于社会而言,社会要素的配置合理与否,对于社会治理有着深远的影响,确保权力同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充分发挥,落实依法治国方针。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快速增长,社会、市场和政府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三者享有相同的地位,对于社会资源配置以及权力分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有效协调行政管理和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挥两者在国家建设中原有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因此,在我国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强行政管理和财经管理是提升社会管理能力的关键性因素,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行政管理和财经管理思辨

管理,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管指疏通、引导和促进;理则是强调事物的本质规律和道理。管理相结合就是疏通、引导以及顺应发展规律,也就是一场疏通和引导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行政管理是政府行使国家权力对社会各项事务进行综合管理和整合,其中主要包括依据国家建设方向来落实建设目标,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建设以及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维护社会稳定,谋求更长远的发展。财经管理则是一种经济和财政的统一称谓,涉及范围较广,主要包括社会要素、金融学、财政学、工业经济、贸易经济以及国民经济管理等诸多学科内容,对这些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同社会发展产生联动效应。行政管理和财经管理是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下坚实的基础,构建更完善的组织体系,从而形成同“三元模式”发展战略相配套的组织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两者作用。

行政管理的本质就是不断深化改革,优化主导思想以及管理方法,促使其原有作用更为充分的发挥,在这个过程中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战略是核心灵魂,行政管理服务于经济建设,对于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在财经管理中,对于经济管理的本质就是要求优化市场结构,促使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不断强化经济杠杆作用,财经管理是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灵魂。

三、行政管理和财经管理行为的价值解析

从上文研究分析中能够发现,行政管理和财经管理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无论是从过去发展历史还是当前发展现状,行政管理和财经管理之间关联程度高低,都直接影响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一方面受行政管理能力制约,另一方面取决于财政和经济管理成效好坏,而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应明确行政管理和财经管理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将其看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以互动和协调发展的发眼光来看待行政管理和财经管理之间的关系,能够有效解决经济和权益双重最大化的问题,促使社会、市场以及政府三方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相互监督,为全面落实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纵观我国经济发展历史,从最初的计划经济时代转变到市场经济时代,经济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主要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今天,经济发展速度趋于缓慢,正处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背景下,如何能够全面建设落实小康社会,推进依法治国成为当前国家建设首要思考方向。

总的说来,等新一代领导集体在新时期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未来发展方向以及重点建设领域,构建了新一代领导集体治国框架。推进“四个全面”发展战略,是实现世界大国的强势动力,转变政府职能,协调解决经济和权益双重最大化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降低政府的主导作用,激发市场和社会自身原有创新力和活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背景下,在社会、市场和政府三者之间形成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框架下,由于市场经济自身特性,潜在大量的风险和危机,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背景下,新常态主要是指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如何能够在新时期提高对新常态的认知,在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更好的适应新常态是当前经济发展首要面临的一个问题。由此,行政管理和财经管理需要明晰当前现代化建设原则,明晰两者之间的关系,构建社会、市场以及政府的三方框架,促使三者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以及协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行政管理和财经管理实现目标,谋求两者的共同发展,消除潜在的风险和危机,推动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邸乘光:“四个全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4).

[2] 张露:“四个全面”战略体系:基于法治视角的探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2).

[3] 张纪南: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J].求是,2015(13).

[4] 堵锡忠、武斌: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针 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践探索―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为例[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5(16).

[5] 杨海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如何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J].法学评论,2015(22).

第8篇

关键词:企业行政管理;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6-0285-01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涵义及其特点

1.企业行政管理的涵义。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中,企业行政管理与政府行政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了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企业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出适合管理企业的制度,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管理,这就产生了企业管理中的行政管理。

传统的企业行政管理模式是对企业的生产、财务、技术等具体职能的管理,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进步,这种模式已经不适合企业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演进,企业管理形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现在企业行政管理的的任务,首先是企业行政管理要对企业管理者在制定的各项任务和制度,进行实施和完善,提出科学有效的建议,初步形成可供管理者参考的建议和草案。建立以行政管理为首的企业管理体系,为企业领导者提供分析解决企业管理中出现严重问题的对策。其次是企业行政管理要对企业管理机构制定出的实施方案,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选择出最优的;并对企业中其他的部门工作,进行一定的帮助,使企业中各个部门能够协调工作。

2.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企业行政管理不同于政府行政管理,它是政府行政管理机构衍生而来,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政府行政管理本身作为一个独立的管理、服务部门有着很大的权力,而企业中的行政管理部门只是为企业内部人员提供服务,使工作人员能够发挥最大潜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所以企业不能照搬行政管理的模式对企业进行管理。企业行政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企业行政管理具有服从性。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是企业内部一个组织机构,不是独立存在的组织,所以它与政府行政部门是不同的。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只是在企业管理者授权的范围内对企业内部进行科学有效的、有利于企业良好发展的管理,所以说企业行政管理具有服从性。

其次,企业行政管理具有服务性。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是企业在发展中通过有效的管理模式为企业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行政管理人员,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为企业其他管理部门进行服务的部门。

再次,权威性。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取决于企业管理层在管理时是否有得当的管理方式,还有就是被管理者是否配合管理。在企业行政管理过程中,要使用大量的命令、指示对企业进行调整或经营活动,所以其手段和方式都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对违抗命令的被管理者有着严格的处罚条例。

二、当前企业行政管理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对企业来讲,即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国际企业竞争的严峻考验。企业要想立足于当今经济社会之中,不但要有强大的人才资源、过硬的技术等,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管理模式,行政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应该在企业管理中起带头改革的作用,下面就根据近些年来我国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就行了阐述。

1.行政管理缺乏创新,使用党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模式。在我国有很多的企业行政管理结构,并不是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发展现状制定的行政管理模式,缺乏自主创新,有的甚至是照搬党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模式。很多管理者的“机关作风”很重,管理者不考虑企业自身的实际需要和企业的特点,完全使用党政机关的管理方法,在企业管理中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等。经过这样长期的发展,企业不但不能把企业的管理搞上去,反而会导致企业员工的工作不积极,生产效率下降。这样即没有达到企业发展的目的,同时还浪费了人力物力和时间。

2.缺乏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企业经历了很多的挑战,原有的计划经济管理体系已经不能为企业带经济效益。但是现在很多的企业行政管理仍然是原来的工作形式如办公室管理、后勤服务管理等具体的行政事务中。同时为了与国家政府机关的模式相匹配,制定了企业内部相应的管理机关,没有考虑到这一机关在企业中实际存在的意义,而这一管理机关成为了企业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这样企业行政管理完全失去了其在企业中存在的意义。企业行政管理的企业中只是对企业的一些具体内容的管理,严重偏离了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工作意义,同时造成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的缺乏。

3.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很多企业为了面子工程,招聘了一些刚刚大学毕业的高学历人员,很多的人没有实际工作的经验,而企业又对这些高学历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不管不问。也有很多企业认为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部门就是为企业后勤服务的一个部门,认为对企业影响比较小,招聘了很多业务素质不高、没有真实学历的人员,导致企业人才的缺失。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在对企业基本状况不了解的情况下,就一些无法执行、不切实际的规定,导致企业中其他管理部门对行政管理部门的反感和排斥。

三、加强企业行政管理改革的思路分析

1.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模式。企业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行政管理模式。良好的企业管理模式能够使企业更好的管理,使企业在管理中不混乱。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在企业中处于后台服务。企业要强化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企业管理职能,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实际上起到的就像是“法规处”的作用,没有执行的权力,所以企业有必要将企业的管理部的职能注入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增强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力,在企业中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2.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规章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制度体系。规范员工的行为,同时能够增加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良好的行政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约束员工的行为,使之员工的一切行为从企业的实际利益出发。所以,好的管理制度是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3.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行政管理部门就是一个服务性的部门,处于企业的后台管理,服务这一概念就要在没一个管理人员的意识中形成。正确认识了部门职能,工作的方法和方式就明确了。企业应多招聘具有多年管理经验的人员,良好的人员素质是其工作的基础,是为企业制定出行之有效规章制度的前提,才能更好的与其他管理部门合作,是企业良性健康的发展。同时,每一个工作人员要有合作的意识,行政管理部门只有与企业各个部门密切的配合,才能够是企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综上所述,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管理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在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上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在实际发展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不仅要同企业实际情况相联系,还应从管理体系、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等各方面入手,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并积极的实施,从而使行政管理工作有条可依、有章可循的进行。所以企业管理部门应注重行政管理每一步的发展,如何有效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健全和完善企业行政管理,将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成为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落脚点。

参考文献:

[1]丁玉贞.对企业的行政管理的几点思考[J].时代经贸,2008.年第4期.

第9篇

不难看出思想政治工作是行政管理工作的一种必要的且有效的手段,而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来说,行政管理是保证思想政治管理者顺利开展工作的工具,两者相互扶持,辩证统一。在企业的日常管理生活中,企业管理者想要被管理者自觉的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依据一定的行为准责从事所担当的职务,这在理论上无疑是最佳的结果,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却面临着种种的困难。人的性格特点及思想觉悟都各有不同,能力各有高低,相做到和谐统一甚为困难,要想从本质上让人们自觉的、抱着认可的态度去工作,就要求我们的管理者从思想上激励,在行为上启迪引导,从而使得员工能动的接受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被管理者如管理者期望的那样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提高工作效率,使得行政管理工作向良性方向发展。

2行政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存在区别

2.1方式方法不同。行政管理是运用公司的权威,采取行政令、指示、规定和下达指令性任务等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层次发挥作用的,具有强制性,更多的是限制、规范员工的行为。思想政治工作是用教育说服的方法,转化人的思想认识.达到员工自觉自愿接受教育、接受管理的效果,它是着重从人的内在精神因素来调节人的行为。所以,公司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行政管理密切配合,起到了促使外在规范内化的作用。把员工的思想品德的提高外化为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行动,进而表现出了高尚的道德行为。

2.2工作途径不同。首先,行下管理工作是依照企业或行业制定的规章制度办事,它不会依照被管理的思想意识而更改或变化,也就是说被管理者无论是否从思想上真正的接受这此规范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都要遵照执行,如果背道而驰,就可能会受到批评或者是处罚。然而,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本,主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思想上、道德上使人们有所改变,依照着好的方向去发展,从而使这项管理工作湛透到日常的经营、生产和管理等环节中去。

2.3发挥出的作用不同。

(1)思想政治工作在公司行政管理工作中起着导向的作用。公司行政管理工作是希望通过统一的管理,让整个公司能够更好更快的运转,实现更大的发展。

(2)虽然,我们说行政管理工作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不可能完全都采取强制的方法,在这此行政规章制度实施过程中,必须融入思想政治工作,依靠思想政治工作的协调作,稳定员工的情况与人际关系,调节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矛盾,构造出更为和谐的劳资关系。

(3)思想政治工作在公司行政管理工作中起着保障的作用。公司的正常运行离不开行政管理制度的保障,而如果仅仅是靠制度去保证一个企业的发展那也是很不可靠的,必须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4)思想政治工作起着激励和鼓舞士气的作用。公司员工在被动的接受着企业行政管理制度的同时,思想上可能是消极的,甚至是抵制的,此时思想政治工作者就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使员工真正的接受这些制度,遵守这些行为规范及道德规范,使员工与企业建立起一种亲密的关系,增强相互间的凝聚力。

3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融合途径

3.1将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的目标统一起来要想实现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首先要将两者的目标统一起来。企业实行行政管理的最终目的则是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如此。在企业今后的运行中,我们要将这两者的目标有机的统一起来,使其全部为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3.2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应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指明灯。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指明灯的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应该以教育活动为基础,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影响,通过积极学习企业文化知识等活动,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还有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去,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个精神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进而支配他们自觉地遵守企业的行政管理制度,维护企业内部的安定和团结。

3.3以行政管理为基础,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制进行完善。从本质上来说,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一方面,企业应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企业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两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另一方面,企业应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参与感。

4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的相结合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要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的结合,须处理好党政关系问题。要处理好这一矛盾关系,就需要我们的党政工作者坚持以人为本,对思想政治工作以及行政管理工作进行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如果只从单一的一个方面出发,都会使企业管理这个天平失衡,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阻碍,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党政领导具有全局观念,做到思想与行动的高度统一。其次,要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同管理工作的结合,不能脱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个中心。这就如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样,大到国家,小到企业,都是以经济效益为根本出发点的,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以及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的,因此两者必须做到目标的整齐化一,如果出现偏差,就会使得这两项工作无果而终,没有起到应有的、为生产经营服务的作用。也是企业领导更是广大职工所不愿看到的。最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因此,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同管理工作的结合,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