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16:27:03
导语:在课堂教学的方式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教师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体现在学生进步上。"学生进步"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注重结果的可量化的、可操作预期目标;二是注重体验的过程目标;三是注重创造的表现性目标。传统的教学过分看重第一种目标,而忽视了后两种目标;探究性物理课堂教学则突出了后两种目标,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物理素养。
一、探究性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步骤
①提出问题;②猜想和假设;③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⑤分析论证;⑥交流与合作;⑦评估。
二、探究性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使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合作精神得到了发扬,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加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其次,有利于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主体的实践活动,离不开主体对解决问题方法的领悟。该模式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活动,其核心是"探究",即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学习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创造了人人参与、人人成功的教学氛围,因而气氛非常活跃,学习变成了学生的自觉行动。
最后,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探究性教学模式使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学生的"服务者",与学生共同研讨的"参与者"。这样,为创新教育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再创造。探究性教学模式适合当今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概括较为适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较大的灵活性、兼容性和可操作性,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再创造提供了条件。
三、探究性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途径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励学生积极探究
由于受尊师重道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一直存在老师权威不容侵犯的观点。即使老师犯了错误,学生也不能在公开场合反对。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有一种无形的压抑感。不仅降低了教学质量,而且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萎缩,影响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展。所以教师应该放弃权威思想,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和创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一种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在教学中能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它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一种内在动力,可见兴趣是创新思维活动的先导。物理是一个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量的物理实验能显现各种奇异的物理观念。因此,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实验手段,采取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深厚的兴趣。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探究环境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导演者——教师,其教学行为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力保证.
1 注重教学的设计,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
一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的设计思路,不是基于自己教的需要,而是重点考虑学生探索的需要,每节课我都会以我是学生的身份考虑什么样的问题能引起我的兴趣,什么样的语言描述、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我才能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或规律,经过反复实践,教材熟记于心,什么样的概念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什么时候学生不得要领,应怎样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是学生能比较顺利解决,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的,什么时候学生思维根据日常生活的惯例,走进死胡同,应及时发现并给与指引,什么样的问题是学生会有不同的见解,需要教师归纳和总结的,教学设计始终遵循概念或规律的形成过程,以问题为主线,环环相扣的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索,得到并掌握结论.
2 探究式设计实验,增强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把现成的问题方案简单的教给学生,学生也习惯于听教师讲完后,按部就班的去完成,而让学生探究式设计实验,摒弃完成任务的心态,给他们考虑为什么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设计,按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实验,就可以使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我在欧姆定律的教学中的做法是:先复习电学中的三个重要参量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概念间表象的联系,寻找内在规律,如何论证猜想是否正确,物理中常用、有效的方法就是实验,如何进行实验,首要解决的就是设计实验的方案,通过前面所学的基本电路图的组成,及测量电流电压所需要的工具,还有多次改变电压、电流的滑动变阻器,很快他们就设计出实验电路图,选择了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这样,当学生的方案设计出来时,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使学生产生了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增强了探索求学的愿望和动力.
3 坚持精讲精练,是开展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
精讲即要求教师课堂上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准确清楚的传授给学生,抓住重点,由浅入深,调动学生一起突破学习上的难点,精炼就是让学生在教师通过精心挑选的练习中体会知识,掌握知识,熟练技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进行电学计算题教学时,首先师生共同总结出要用的公式,引导学生归纳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即对同一段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知道其中的两个,就可以通过公式求其他任意一个,如此顺藤摸瓜,原本复杂的计算题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了.
4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精心安排教学环节,是开展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要切实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应做到几个精心:精心设计教案;精心设计重点、难点、智能点、启发点;精心构思教学手段;精选例题;精心批改作业,如在研究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时,先让学生猜想,一般学生都会由吸热而而猜想物体温度升高;然后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自己解决怎样加热、怎样显示温度变化、实验过程中应观察什么、记录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实验结果交流之后,有的温度不变,有的温度升高,必然会让学生感到惊奇,从中让学生去思考分析,最终得出固体有两种,一种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一种熔化过程温度升高,即:晶体和非晶体.
另外,从学生的角度将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也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具备自主学习的条件,教师的任务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因而在教学中不可面面俱到。应尽量缩短讲课时间,教材中凡是学生能看懂的内容一律不讲,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充分思考,将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大胆的提出来,师生共同分析、相互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平时评讲试卷或练习题时,我先把必须讲的几个题、重要的典型的几个题挑出来详细讲解,其余题目讲还是不讲由学生决定,即全部学生都会的题目不讲,有部分学生会部分不会的题目就让会的学生起来讲,或同学问互相讲,同时,允许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习变得富有个性.
②渗透学习方法教育,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加强学习方法的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些比较难记的物理公式、定理、定律,应介绍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提高记忆的目标性、计划性、调节性等,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学生对六种物态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感觉难以记忆,此时可以告诉学生记忆的窍门:凡是从密的到稀的物态变化,都是吸热的;凡是从稀的到密的物态变化都是放热的,而物态变化的名字也有窍门,只要名字中带有凝字的,都是由固态开始变化的;凡是名字中带有华字的,就是固、气之间的,对于一些前后讲授的教学内容,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加工整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不同的主线进行知识的梳理,组成知识网络,例如学完光学以后,可以引导学生将光现象按直线传播、反射、折射三部分进行梳理,遇到一个光现象就分类到直射、反射、折射上去.
一、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1.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课堂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产生认知冲突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质疑、猜想.
2. 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数学课程改革既要求注重知识结论的教学,又要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 所以,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的机会,留给学生观察、猜想、讨论、探索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是如何应用的,让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3. 构建互动交流的学习平台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4.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开创了一个实验的平台,为学生“做”数学提供了必要的工具与手段,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及动态感方面的不足.
二、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
1. 阅 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阅读对于数学的学习同样必要. 现代教育提倡从学会到会学,提倡“终身学习”. 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前提是学会阅读自学.
首先要学会阅读教材. 新教材的每一章节内容为学生阅读自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最初,可由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再回答问题,掌握知识点. 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可先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教材中的问题,然后总结归纳出重点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接下来,结合教材特点及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数学史料,供学生阅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适当地进行一些阅读理解的训练,既能打消学生对“数学阅读无用”的想法,又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质 疑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首先教师要创设一个民主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 其次,教师要根据具体内容,诱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提出概括性、置疑性、探究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解决. 最后,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不要打消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3. 探 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研讨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掌握探究的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
4. 实 践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学生创造力,使其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5. 反 思
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随着素质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新课改对信息技术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发展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还特别强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和交流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在此背景下,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师传递的“信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中笔者进行了尝试,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趣味引课题,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外部力量
好的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关键,一个好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身心愉悦,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并能缩短学生同教材、教师之间的距离。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创造性地开发教学资源、开放性地规划教学过程,以达到师生共创的课程目的。要达到以上目的,首先要搞好教学设计。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应付外部世界。”所以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
1.构建高效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是问题提出的表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是学生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的体现。在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像、图形、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色彩、形象等方面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联想判断能力,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互助合作,共同进步。新课改理念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学习,提倡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自主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张扬个性,自主发挥;合作不仅是生生合作,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还要求师生合作,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在任务布置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参与学习,把握学生的心理,走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激情互动,达到心与心的交流,正确引导学生,和学生一起探究知识的奥秘,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与实践。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教师放手不管,而是任务更重,要求教师的素质更高。
小组协作式学习是实lunwen.1KEJIan.com现班级整体进步的重要手段,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相互合作的方式完成作业任务,小组中的“小专家”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发现的信息与小组成员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的目的,相互讨论、指导、取长补短,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
3.耐心辅导,鼓励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而且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所学知识懂了,有了成果就有了信心,兴趣也就随之萌发。设计开放性练习,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激发学生大胆质疑,多做鼓励。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聆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因人而异对问题作出不同解答:有的需要演示;有的需简单讨论;有的可直截了当地回答;有的则需要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在辅导中,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要耐心细致地解答,切忌嘲笑、训斥,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在课堂上把自己看成是学生中的一员,师生感情加深了,学习气氛也浓厚起来了。从情感上给学生以学习上的帮助,不仅让学生学到真知,而且还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寓教于乐,其乐融融。
三、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是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
【关键词】亲和 平等 活泼 愉快
低年级年龄段的小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较强。但他们天性好动,课堂上专注的程度不够,持续时间短,多数教师认为课堂组织教学较难。如何顺利地完成教学步骤、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如下的认识:
一、构建师生之间亲和、平等的关系
在师生之间构建亲和、平等的关系,这在小学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尤其重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对老师充满了崇敬和期待。教师如果过分的强调课堂纪律,使用单一甚至粗暴的教学方法,势必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从而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去年本人开始担任三年级英语教学工作,初次接触到低年级的学生,感觉组织教学有点力不从心,学生总是有小动作,不时摸摸这个摸摸那个,要不就是东张西望,教学任务很难完成。后来强化了纪律教育,学生的课堂习惯大有改观,但是学生变得不敢开口,课堂气氛沉闷,几乎没有人主动回答问题,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经过思考分析,我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及时改变了教学方式,尝试去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多使用夸张语气和肢体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来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warming up)。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如“let me guess”或“follow me”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一段时间以后,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同学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了。
教和学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应该在一种轻松的、平等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儿童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授课感兴趣,并能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敬的亲密朋友。当然,针对小学生的缺点应严肃指出,并真诚地帮助改正。孩子是在不断地犯错改错中成长起来的,批评和表扬都是出于对他们的呵护和关爱。在教育的过程中,批评的方式要比批评本身更重要。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是批评的原则。让他们的内心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是由衷的帮助。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促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
二、营造活泼愉快的课堂环境。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学生。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而挫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语调丰富、风趣、充满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紧紧抓住他们的关注度,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让学生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踊跃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进行语言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兴趣。
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要洒脱,精神要饱满,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简洁,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漂亮,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等。
为使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学实际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创设新型的课堂教学方法,运用恰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的环境中学习数学。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加强教后反思,鼓励学生课外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 兴趣与习惯 观念 主体 方式 方法
课堂教学是一个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实际灵活调整,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成为课堂的主人,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灵活的教学方式,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环节,激发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趣的培养。随着小学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深化,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现有条件下,怎样选择最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呢?现我谈谈自己的的看法:
1.更新观念,积极践行新教学理念,做具有创造性的教师
打造高效课堂,应具有新理念的教师。建立一种具有生命性、主体性、社会性的深刻的教育教学新观念,培养创造性的教师,是课改的迫切需要。教师眼里要有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师生相互交流与合作,把学生好学、自学等学习态度及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品质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的始终。新课改的春风在呼唤着教师的劳动应具有创造性,做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教师。没有创造性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没有创造,教育也就没有发展。只强调知识结果而不注重知识的来源过程及情感的传统课堂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变革。于是我一边学习创新的方法和有关方面的理论知识,一边实践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去。不断进行教法和学法方面的探讨。边学边试验边总结。
2.激发数学的兴趣,注重习惯养成,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要向全体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快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增长数学探究能力,获取数学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就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观。教学实践中,课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导入新课,对引发学生探究兴趣,激发儿童学习的好奇心和上好每节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的防止学生的厌学情绪。要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教师在一节课前应做好导入激趣这一环节,通过谈话、讲故事和游戏等活动,给学生以悬念和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探究活动就能开好头。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节时,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导入。师:同学们,为了创建和谐平安校园,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生: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学生间团结、友爱……)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教育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能随便扔垃圾,且让学生知道了那些垃圾是可回收的,这样既净化了学生美好的心灵,又引入了本节课所探究的课题,激发了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兴趣。
3.以学生为中心,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
奉送真理,不如教人发现真理。一堂课的知识,要靠学生去领悟、消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创新。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学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时,让学生讨论它的变化规律。一个小组的几个学生通过讨论编成一个小口诀。“小数点,真奇妙,向右移要扩大,向左移要缩小,移一位变十倍,移两位变百倍,移三位变千倍……”这个口诀学生自己很快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给记牢了。这一堂课的教学,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试着讨论得出口诀。在复习乘除分数应用题时得出:面对分数应用题时,首先分清单位“1”。单位“1”已知用乘法,单位“1”未知用除法。比单位“1”多时要用加,比单位“1”少时要用减。这个口诀不是宝,具体情况要动脑。两量相关才相连,两量无关靠边站。通过让学生讨论、学生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括能力。通过让学生自学、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虽说这些口诀不是那么朗朗上口,但学生觉得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学习的积极性比以前高。好像自己跟科学家一样发现了定律,激发了探索热情。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都打算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创造。
4.激励竞争,唤醒学生的创造意识
新课改的精神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不断进取。为此,我常常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去交流,从竞争中获得知识。而且领悟到竞争的乐趣。例如:在辩论周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谁的面积大这节课中:坚持长方形的面积大的一组中,两个学生主动站出来,拿出一根绳子,用四只小手撑成一个长方形,然后上面的两只小手稍平移就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一名学生说长方形的宽变成平行四边形的边,而点到直线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的高小于长方形的宽,所以平行四边的面积小于长方形的面积。通过辩论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创新精神。许多学生都想充分表现一下自己,连那些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积极的投入到了学习当中。学生的创造性有了发展,也充分培养起来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造精神。只要有了创造精神,那就会有创造成果,而当学生的创造性一旦得到发展,那创造成果将是不可估量的。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5.引导个性化学习,实行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接受知识能力是不同的,各学生的成绩也表现为参差不齐。为了体现“让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这一课改理念,教师在课堂中,关注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可实行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法。如:分层布置作业。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可布置一些基础题,让学生练习、巩固,教师给予辅导、帮助,解决学生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让它们对基础知识加以掌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题技巧。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或优等生教师应给予合作、交流、探究的空间,教师设计、布置难度较高的练习题,让它们去探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优秀学生更好发展。如:练习中的“星号”题,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教师给予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6.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关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
论文关键词:课堂教学方式 生活化
论文摘要:作为课堂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把教学内容还原到生活中去,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教学,这是中学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作为课堂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生活化要求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开展课堂教学生活情景构架分析,创造性地运用“生活导入——教学分析——生活回归”模式开展教学设计。
一、作为课堂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生活化
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课堂教学生活化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认为课堂本身即是生活,教与学是其基本内容,因此可叫课堂教学生活。课堂教学生活既是学生人生特定时期的重要生活方式,也是教师职业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还原课堂的这种生活本性。另一种理解认为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的生活化,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把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概念又还原到生活中去”。
应该承认,当前学术界对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上述含义还有诸多争议,但本文无意于这些争议的辨析,笔者认为,无论怎样思考,课堂教学生活化还是不应该排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把教学内容还原到生活中去,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教学,这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笔者称之为作为课堂教学方式的课堂生活化,本文以下所提到的课堂教学生活化也仅在此意义中使用。
从上述界定出发进行推论,笔者认为,中学政治课教学中作为课堂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生活化实际上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课堂教学中的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把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概念原理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意义还原到生活中去,把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以生活本身所蕴含的奇妙和乐趣展现原理概念的内涵和原理概念所蕴藏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意义,
二、作为课堂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中学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
解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我们可以看到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进行基本理论观点教育的课程,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①将教学与生活融合,以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来理解、感悟学习的内容,建构新的意义系统。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③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提出“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内容进行有机整合”④,强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的基础”。 ⑤综合相关文件的基本要求,我们可以明确得出结论:中学政治课的课堂教学需要生活化。而就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而言,中学政治课课堂教学生活化实际上是中学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
——教学分析——生活回归”课堂模式的再创造
中学政治课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一个教学的创生过程,包括课堂教学前的准备、课堂教学中的生活情景构架分析和课堂教学设计。
首先,课堂教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课堂教学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积累材料和案例等。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方式与学生全面接触,可以找一些学生正式交流意见,也可以尽心问卷调查,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一方面在大量的日常观察中可以更全面了解学生,积累能与学生中产生共鸣、碰撞出思想火花的典型材料和案例。另一方面只有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脉搏,与学生共喜、共怒、共哀、共乐,才可以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奠定真实的生活基础。
其次,开展课堂教学生活情景构架分析。课堂教学中的生活情境构架分析主要是要让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实现链接,它需要创造性地思考各种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如课堂教学的内容是什么、可用现实生活中的什么材料和案例进行分析、可在哪些环节把课本的基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向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提问后学生会怎样理解,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等,教师必须认真分析这些细节,达成“从书本知识视角理解教学内容”到“从现实生活视角理解教学内容”到“从教学对象的生活视角理解学内容”的转变,这样,才可以使课堂教学建立在教师意欲引导的生活与学生实际的生活两者之共同基础上。
第三,需要创造性的运用“生活导入——教学分析——生活回归”这一基本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生活导入,也就是导入新课时紧贴生活。与一般的教学导入不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强调尽量考虑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素材和例子导入到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教学分析是这种模式的关键,在教学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努力把课前搜集的素材、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课本的知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深入浅出地把中学政治课的概念原理还原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实际理解概念原理的知识性,体验概念原理所蕴含的价值观意义,从而完成新的意义建构。生活回归是这种模式的意义归宿,它主要是把在教学分析时生成的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全面解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
“生活导入——教学分析——生活回归”这一基本模式只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式,对于每一个课堂而言,决不是简单地套用这个模式,而是要根据每一节课的内容特点,学生实际,进行内容与教学流程的创造性设计,把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概念原理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意义还原到教师本课堂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的真实生活中去,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经验的意域中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感悟课堂教学的价值观意义。对于不同的课堂而言,这没有固定的流程,须根据不同的课堂实际来进行创造,下面是一个具有一定创造性的课堂教学设计,仅供思考。
在上初一思想品德课“成长不烦恼”时,我们尝试如下的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生活案例导入。
案例一:本来活蹦乱跳的小李突然变得少言寡语,不爱搭理同学,有事也不愿跟人讲,不愿参加文体活动,经常独自闷坐、发呆楞神。
案例二:玲玲都初一了,可胆子极小,遇到什么事情都害怕,不敢见客人,一说话就脸红心跳、头上冒汗,常常在睡梦中惊醒,天黑就不敢出门了,在他的头脑里总好象面临别人的侵害,随时都会遇到什么危险一样。
案例三:小明平时功课也不错,也挺知道用功学习,可就是怕考试,一到期末考试,紧张的睡不着觉、吃不下东西,甚至参加不了考试。考场上,感觉自己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了。
其次,教学分析。
介绍案例之后,可紧接着提出问题:
(1)为什么这些同学身上会出现这些奇怪的现象?
(2)你有类似的体验和困惑吗?
(3)如何消除这些困惑?
根据所提问题,组织学生把案例、生活经验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讨论分析。
可把所教的班级分成若干组,安排一组思考一个问题。考虑到初一学生临场语言组织能力较欠缺的问题,可让学生把自己思考的东西写下来。接下来,学生们一般都会积极回答问题,比如针对案例一出现的问题,学生们踊跃发言,提出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克服自卑心理或注意劳逸结合等解决办法。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他们利用课本的知识去思考和解决自己碰到的问题。在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后,教师还要进一步针对上述三种案例的分析、讨论情况,结合课本知识归纳出青春期容易出现的一些心理不健康现象,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独特的心理特征,引导他们有效地消除心理障碍,调节好自己的心理,愉快地度过青春期。
第三,回归生活。
在这个环节,教师可通过布置实践应用,让学生真正感受知识学习的有用和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的成长。如在上述的教学案例中,教师在下课前可以布置这样的轻松的课后小任务:观察你周边的同学,看看他们是否存在心理不健康的现象,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对比一下他们是怎么样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的,要求观察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写出来(可由若干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完成这个任务)。事后,同学们便会指出很多心理不健康的现象,并提出很多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一些同学可能回主动向家长、老师和知心朋友讲讲自己的想法,让他们了解你或者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一些同学会把一些不方便讲出来的事情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可以重新回归生活,享受学习的无穷乐趣。此外,还可以安排读一读、听一听等课后作业,让同学们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回归生活,知识的作用与魅力便自然形成与学生的意识中。
注释:
关键词: 研讨式教学 主动学习 综合素质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突显出适应能力低、综合素质较差等问题,导致人才供需相当矛盾。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大学生就业提出的各种要求,高校教育针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研讨式教学便是其中之一,研讨式教学始于国外,目前研讨式教学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尚未普遍采用。但是,自2011年来,我校软件工程专业进行深入的教学方式改革,极力推行研讨式教学。整个教学团队围绕如何实施研讨式教学、如何保证研讨式教学质量进行深入学习和探讨。
一、为什么要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
中国高校普遍采用传统式教学,然而,传统式教学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近年来的就业供需矛盾越来越突显。剖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传统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传授过程的完整性。许多教师为了保证把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在课堂上满堂讲解,与学生缺乏交流,课堂气氛枯燥,导致学生疲劳,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传统教学方式的主角是教师。学生总是被动聆听和接受知识,忽视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只会对知识进行模仿,而没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3.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与沟通。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不能及时将自己的疑问或讲解提出来与教师或者同学一起交流。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和分析。因此,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
4.传统式教学忽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能力。传统式教学更注重知识的原理,忽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知识的实践能力,导致学生遇见问题时不知用哪一类方法解决。
二、研讨式教学过程
1.研讨主题的确定。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研讨主题的确定非常重要,研讨主题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包含应需掌握的知识点。所以,关于课程研讨主题的确定,我院教学团队经过校外考察、专家指导、集体讨论和研究,最终确定每门课程的研讨次数和研讨主题。
2.研讨式教学的实施。每一次研讨主题包含的知识点材料及对本次研讨要求学生完成的实践任务,提前一周发放给学生。每次研讨分组完成,5~6人一组。每组共同完成知识点学习和研讨式实践任务,由教师随机抽查分组对研讨式学习结果进行讲解和展示。随机抽查可以监督每个学生参与到研讨式学习中,讲解和展示过程中,如果其他同学或者老师对该组展示有疑问,可以随时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这样既可以活跃教学气氛又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学习结果,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3.研讨式教学中的评分制度。在每组展示了研讨式学习结果后,由其他学生和老师分别对该组学习结果进行打分,并综合统计。每次研讨的分数和研讨次数的数值直接作为对课程成绩考核评定分数的一部分。
4.学生课程成绩的评定制度。研讨式教学方式下学生的课程评定制度与传统教学下学生课程成绩的评定有较大改变。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总是通过课程期末考试决定学生学习结果。而在研讨式教学方式下,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通过研讨式教学监督学生主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的课程成绩由研讨式成绩60%)+实践成绩(20%)+期末测试成绩(20%)三部分构成。
三、研讨式教学效果
研讨式教学同时改变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方式,与传统式教学方式相比,研讨式教学取得以下教学效果。
1.研讨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活跃气氛课堂,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随时提问和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见的问题,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研讨式教学重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很清楚地了解学生参与度、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动态地掌握学习情况和程度,以便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避免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忽略学生学习情况而臆断授课。
3.研讨式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能力。每个学生都要独立完成研讨式教学任务并进行展示。对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采用加分制度。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又监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4.研讨式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下对学生课程成绩评定的模式,更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主动性。这样能打消学生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获取较好的课程成绩评定,公平地评定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成绩。
5.研讨式教学在学生展示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地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展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要求学生独立地学习研讨的知识,还要很清晰地把学习结果介绍给其他同学和老师,这样,锻炼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此外,分组共同完成研讨任务,要求同组同学相互配合地完成,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研讨式教学的不足
虽然研讨式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表现为以下几点:
1.研讨式教学需要更多课时,如果整个课程的知识点都采用研讨式教学,课时往往不够。因此,采用研讨式教学的课程需进行课时的重新规划。
2.研讨式教学下课程教学进度较慢,因此,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存在矛盾。这个问题有待更好办法加以解决。
研讨式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处于摸索阶段,如何完善研讨式教学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更多高等教育者参与探讨。
参考文献:
[1]李克玉.研讨式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理念和方法[J].青春岁月,2013(12).
[2]彭婷.大学本科课堂研讨式教学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
[3]张仁芳,尹丽娜.对研讨式培训模式的运用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院,2014(5).
[4]鹿守富.浅析研讨式教学法[J].焦作大学学报,2012(1).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开放性课堂模式 构建策略
一、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人的主体性,主张在交流情境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正是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建立的。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主张开放性的教学课堂,这里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课堂开展的开放性,具体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开放性;其二是强调教学内容的实践练习,包括课堂内的实践练习和课堂外的实践练习,这就要求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实践场景的开放性,这也是开放性实践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内容的开展离不开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主张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开放性。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所提供的内容是结合全国小学生的特点,反映的是全国小学生的共性特征,但就具体而言,不同地区的小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学习背景,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背景开放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突出小学数学形象化的需求,突出地方特色。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多以具体的事物和生活中的实例展开学习,这就要求教学形式改变传统的讲授教学,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学内容的同化和顺应需要不断强化,但不同的是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强调在实践中强化。实践的强化包括课堂的模拟情景,也包括课堂外的实践强化。
由此可以看出,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强调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开放性,促进学生的主体建构,通过空间和时间的开放性,加强学生知识和实践的练习,在实践中强化和巩固知识。
二、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当今学生来讲,具有形象思维能力非常关键,尤其是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研究发现形象思维主要是指:以思维型材料为表象进行一定的思维。在小学数学中,形象思维主要是指教师运用一些比较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教材,通过事物的形象特征认识事物的现象及内容,并帮助学生作出科学客观的判断。这种形象思维就要求教师合理使用一些直观事物,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运用表象、直接感官和想象力等多方面思维开展学习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另一个关键性的思维培养问题就是类比思维的问题。类比思维能力是学生考虑内部知识与外界知识之间关系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充分运用已有教材中的已有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用已知探索未知的能力。小学生的类比思维建立在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情境及生活化的课外时间的训练基础上,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作为思考的模板进行类比和归纳,而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日常生活问题的解决中提高数学能力,生活化的课外实践更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换句话说,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存在于课堂教学中,而且存在于生活中,这就要求拓展数学课堂,形成开放性的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在日常具体事物的解决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有趣和形象思维的发展。
三、有效应用高职英语开放性实践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设置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目标。
开放性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开放性教学模式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开放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设定不仅包括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而且包括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关注学生情感发展。也就是说,开放的教学目标要求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不仅包括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而且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甚至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开展内容和形式开放的课堂教学。
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指导下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内容要结合小学生的发展特征,密切联系小学生的生活。例如,在《千米的认识》的学习过程中,对于米和厘米,可以拿实物让学生认识,千米显然不能拿实物给学生认识。这时教师以学校的操场为事物,告诉学生一千米大约需要在操场走两圈半。这样就有效地与学生的感性认识紧密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扩展到生活中。课堂教学开放性教学模式不仅需要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而且需要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主张教学过程要改变传统的讲授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包括小组活动、辩论活动、学生教学、学生演讲等。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讨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得方法,然后以小组展示的方式展开学习,给予每个学生展示和参与的机会,并引导学生展示不同的解答方法,比较这些方法的不同。这样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主体性,学生的主动建构和主动学习。
(三)开展开放性的评价方式。
评价是小学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检验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学习的改善。开放性教学模式的评价要全面,评价内容要囊括学生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各个方面;既关注学生同伴互助的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实行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根据学习成绩、小组发言数、粗心错题数、预习题准确数、愿意帮助同学的程度五个方面进行评定,学生小组成员对自己成员的每次表现进行打分,由组长负责人统计每一小组的成绩,每周向班长汇报一次,每月进行一次赏罚奖励,各小组的表现由其他小组在该组上课自主教学后进行打分,分数交由副班长、副班长进行统计,同样每月奖励一次。通过这样的全面评价,学生克服了评价的压力,在评价过程中寻找继续努力的起点,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继续努力。
(四)扩展课外课堂,在生活中开展数学实践。
课外实践的生活化促进数学知识的巩固。知识只有在不断运用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内化和吸收,生活化的课外实践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各种相关的活动课程,这些课程正是要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例如,在实践中如何把一个苹果平均地分给八个都想吃的小朋友,显然,没有数学知识的支撑,学生的方法是在苹果上一份一份地切,有大有小。但结合小学数学平均分的知识,将1分成2份后,每一份是1/2,这样把每切开的一份看成1,然后分2份,一直到桌子上有8份。这样知识的运用让学生感到知识在解决生活问题的有用和有趣,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课外知识的实践中促进学生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学习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而理论知识的实践化需要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提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开放性,突破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更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
参考文献:
[1]梁丰群.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1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