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16:27:08
导语:在大学生毕业教育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缺乏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我们班的很多学生缺乏崇高的职业理想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职业价值标准上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功利性,他们更多地关注自我,把物质的多寡作为衡量职业价值、个人价值的标准。有的学生专业思想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有读书混文凭和急功近利找份工作就行的思想。
针对这个问题,我精心的准备了开学第一课,在网上找了一些与专业和非专的相关招聘,对这些招聘逐一和大家讨论,让大家明白在目前社会竟争激烈的环境下,就大家现在的思想状态和所学的专业技能,反思自己马上步入社会,能够从事什么工作,大家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感触很深。
二、抓住专业课程的优势,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兴趣是探究知识的动力之一,是创造发明的重要源泉。
班上有很多学生总觉得自己不如名牌大学的学生。因此,悲观失望、甚至胆小、畏缩、不思进取、没有信心。对自身能力缺乏了解、缺乏勇气、不敢竞争,往往对所选事情拿不定主意,不敢对能胜任的工作大胆说“行”,总是“试试看”,从而错失良机。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每年以数十万计增加,再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大学生以及农民工,使得我国每年的就业人数达上千万,根据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2011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700万,比2010年的670万多了将近30万人,广大毕业生面对如此局面变的无所适从。除此之外,他们还面临着考研、学业、恋爱等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少大学毕业生由于不知道如何去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而感到非常的苦闷,少数生活目标不明确、思想不开朗的毕业生甚至出现了“意外”,大学毕业生的这一时期称之为“多事之秋”,因此,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千头万绪的窘境,如何做好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
2 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择业前的紧张焦虑
临近毕业,这些“天之骄子”仿佛一夜间从天上落到了地上,突然一下间面临着许多方面的压力,通过笔者的调查,85%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四第一学期就进入了择业阶段,因此产生了各种不同程度的焦虑心态:综合素质高、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担心能否找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工作:成绩不好的同学担心找不到要自己的单位:女大学生担心受到职场歧视:家庭困难的同学担心求职过程中的各种花费。同时,就业与创业、就业与考研以及就业还是出国深造也成了这些大学毕业生焦虑的源泉。
2.2 择业过程中的负面情绪
调查显示,85%的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前期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或者是因为大学期间成绩的平庸、或者是因为自己的所学专业、或者是因为自身相貌、或者是因为自身性格上的缺陷以及疾病等方面的原因,这就使得这些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屡屡受挫,严重的影响着自己的自信心。
2.3 离校前的复杂心理
调查显示,90%的大学生在离校前都会对自己几年的大学生活进行相应的回首总结,由于年少轻狂,大部分的学生在回首大学生活时,都会有相应的感慨,有对大学生活即将结束的伤感、有对大学生活的眷恋、有因为大学期间的玩乐而产生相应的后悔情绪,因此,在这一阶段很多大学毕业生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补偿心理,对入党、评优以及社团活动及其热心,由于得失心较重又极易产生一些新的问题的出现。
3 加强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
3.1 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
人本思想强调人既是管理的出发点又是管理的归属点。对大学毕业生进行人本管理。关键在于尊重大学毕业生的人格特点以及加强服务意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要确立“人”的中心地位,坚持一切工作都要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广大毕业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理解这一特殊时期毕业生的思想行为表现,以帮扶、善意的心态去教育和面对学生,让毕业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学校政策的制定以及市市中去。
3.2 加强情感管理
情感管理要求高校管理者用自身的真情去打动学生,这主要是因为大学毕业生都基本上是成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处事原则,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都已经基本成型,因此要逐渐弱化管理色彩,强化情感的引导力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3.3 创建高品位的校园毕业文化
校园毕业文化主要是以大学毕业生为对象,要符合大学毕业生的心理要求和群体特点,有助于大学毕业生个性化发展、素质提高以及个性健康成长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氛围。要把毕业文化当做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建设校园毕业文化,对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提高校园文化的发展层次、拓展校园文化的建设空间具有重要作用,加强校园毕业文化建设,是对我国大学毕业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
3.4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
做好职业可以让大学毕业生受益匪浅,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非常小的,但是就是这种看似微小的差距却能够让人在未来的短短几年拉开巨大的差距,这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大学毕业生在上学期间是否探索未来阶段的发展规划并认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4 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如何将国家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加强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难题,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研究关注点以及视角的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丰富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我国高校开展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徐大图,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基础与方法[M],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7,3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教育 问题 对策
近年来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中悄然兴起,党的十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不但给全社会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给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道路。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了“创业教育”(enterpriseeducation)这一全新教育概念。指出创业教育对于培养个人的首创和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等技能非常重要。我国的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末,作为国家“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司“劳技处”牵头,成立了该项目的国家协调组进行教育的实验和研究。2005年8月,KAB创业教育项目引入我国。
然而,人口大国所有的现阶段社会就业难问题,向新生的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发起挑战,由于起步晚而落后西方诸国的现状,也增大了当下高校界创业教育模式向适应社会经济体制的教育理念、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方式转变的压力。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82.1%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仅1.6%的人自主创业。与此同时,大学生创业者中,名牌大学生比例小,本地大学生比例小,只占所有创业大学生的1%~2%。与此同时,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之弊端也先后浮出水面。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不足和经费紧张阻碍了高校进一步开展创业教育
在师资方面,首先,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专职人员比较缺乏,不能够满足创业教育教学的需求。据调查,在我国二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41%的高校既没有专职教师,也没有兼职教师,34%的高校创业教育教师由校内就业工作人员、学生工作人员、经管学院老师或外聘教师兼任,仅有25%的高校有专职教师。而专职教师的队伍大都是“两课”教师、政工人员、学生管理人员等转行而来,普遍存在着创业实践经验很少,对创业教育规律把握不够,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较差等问题。
其次,创业教育师资数量不足应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有序开展,需要有足够数量的教师队伍做保障。在各大高校中,由于老师的缺乏,仅有少量高校开设了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开设创业教育课程,部分高校甚至从未举办过创业知识方面的讲座或是竞赛。
第三,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当中,具有心理学、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等专业背景的综合性人才比较缺乏。清华大学教授张健、姜彦福和林强指出:“创业是一个跨越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现象,不同学科都从其独特的研究视角进行观察和研究,这些学科包括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等。”而从调查研究中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中,超过半数的教师专业知识背景为其他学科,其次为教育学,拥有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背景的人相对较少。
第四,创业教育教师的科研能力比较薄弱。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加强了对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其中还涌现出一批科研骨干,但是总体上这支师资队伍的科研水平还很低,科研成果较少。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的数据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从2000年到2010年创业教育教师每年在全国各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数量,虽然有了较大的增加,但是大部分论文质量不高,内容大同小异,缺少创新,缺乏较深入的理论探索。另外,关于创业教育的实践方面的论文更加匮乏。
第五,许多高校创业教育的老师缺乏创业经验,很难给学生有效的创业指导。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需要授课教师拥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讲授技能,更应该具备扎实的创业实践指导能力。在对教师参与学生创业活动指导的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虽然众多高校均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了各种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但大学生真正将创业计划转换为创业实践的比率不到10%;任课教师能真正定期指导学生创业活动的比率不到13.2%。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改革创业教育教学方式,加强创业实践,创造性地组织和开展创业活动,使大学生真正走向自主创业的道路,是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关键点。
经费紧张的原因是目前高校普遍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财政性投入和学校自筹经费对创业教育的支持有限,而且社会投入也因为创业教育的回报存在周期性长和不确定性等问题而积极性不高。
(二)政企对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薄弱使得大学生创业实践不足
虽然创业教育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仍然是“走过场”居多。学校、政府、社会三位一体式的创业教育体系尚未建构起来,大学生创业缺乏相应优化的机制和环境。
首先,学校内部的文化氛围、培养目标、激励导向、评价体系都未能向创业素质培养倾斜,其次,社会传统文化惯性给大学毕业生在创业的人际环境上带来了负累,社会对创业的态度未形成支持、鼓励的氛围,这些外部环境因素对特别需要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的大学毕业生存在较大负面影响;再次,对于政府层面,虽然个别的地方政府在税务、工商、贷款给予创业大学生提供了一定的优惠政策,但由于大学生并非我国现有创业大军的主体,这些政策只是短暂的、非普遍性的,带有很多附加条件的,另外我国的企业制度、人事制度、投融资制度上也很少见有对大学生创业的特殊政策,总之,目前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法规。
二、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育工程,需要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创业环境。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专业、明确地方向指导
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高校自身应加强对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通过定期选派教师参加国家及省里组织的有关培训,或到企业单位挂职锻炼,选拔与培养一支善于实施创业教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主动参与创业教育。通过高校主动向校外各界聘请专业人士担任兼职创业教师,与高校教师合作讲授创业课程,以此提高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从而提供创业教育的质量。
(二)寻求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深度合作,缓解经费紧张问题
为弥补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师资和资金不足的困境,应广开门路,主动寻求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一方面是引进政府人员、社会创业指导与咨询机构等介入到高校的创业教育与指导之中,由专业人士、专门组织和专门的机构进行专业化的服务和咨询,实现创业教育与指导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实现创业教育社会化、专业化的新模式,以此解决高校创业教育师资不足的难题。另一方面,高校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尤其是在创业培训方面,可以与政府部门共同组织或者主动承办的形式,以此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校的创业教育存在的资金问题。同时高校应以积极主动开拓与企事业单位在创业教育中的合作,鼓励企事业单位以不同形式参与和投资高校的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2]张宏军,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3]施永川,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4]刘晓,黄勇明,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探讨
[5]大学生创业教育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6]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研究
[7]严毛新,高校创业教育的两难选择及展望
[8]左殿升,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研究
[9]李晓峰,王斌,郑洪燕,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困境与突破
[10]王彩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
关键字 高校 大学生 就业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就业制度由原来的对毕业生“计划分配”转变为现在毕业生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在赋予学生更多自的同时,也赋予了用人单位择优录取的自。另外,自1998年扩招起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市场的需求,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同时,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也暴露了一系列问题,如过分注重工作待遇,在求职过程中弄虚作假、毁约现象严重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也影响国家和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在大学生就业中进行就业指导和服务之外、必须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大学生就业期望值高,就业观念落后。多数大学毕业生往往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 常常表现出一种盲目心态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对发达地区趋之若鹜,对落后地区则退避三舍,向往国家机关和大型企业,对基层单位、私营企业不感兴趣,缺乏艰苦创业、自主创业的精神。
第二,毕业生及家长某些错误思想影响毕业生就业选择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及家长仍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就业观念上他们认为读了大学就应当理所当然当国家干部,有一份待遇丰厚的稳定工作 不敢面对就业中的风险追求保险就业,还有人把毕业后就业看得过重认为 一次就业定终身,认为只有到正规部门上班才算就业等,这些思想中的不切实际的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正确的就业选择
第三,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出现就业诚信危机。在激烈竞争的就业环境中,一些大学生不是从提高自身实力出发,而是挖空心思用一些虚假材料包装自己,假造各种荣誉证书、资格证书和考试成绩,杜撰子虚乌有的社会实践经历及学生干部履历等;部分大学生不能严肃对待就业合同,在和用人单位签约后随意毁约,这不仅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秩序的混乱,也使大学生的整体诚信度下降。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大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思想素质。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认识水平、思想水平和理论水平,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认识到对他人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同时,在就业指导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调节大学生的心理,促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和发展潜力,确立合理的就业目标,舒缓他们的就业焦虑情绪,减轻他们的就业压力。
三、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第一,建立一支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辅导员、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对学生的理想信念、责任意识、价值取向、学习态度、职业规划、社交技能、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方面进行指导。
第二,将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结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计、编写、授课,把大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带入课堂,根据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措施,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
(二)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引导大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
高校要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为大学生分析全国宏观就业形势,帮助大学生确立合理的择业期望。把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宣传的重要内容。通过社会实践、讲座、报告等形式,使高校毕业生树立以热爱祖国、艰苦奋斗为荣的观念。同时,以多种形式对高校毕业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动员,大力宣传当代大学生在基层创业成才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有利于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校园氛围。
(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一,加强大学生择业观教育。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择业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每个大学毕业生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希望到自己满意的单位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学生的这种职业理想应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要把正确的职业理想与务实的就业定位结合起来。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毕业生;途径
所谓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当前大学毕业生重点的教育课题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创新性的方式融入到大学毕业生的认识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时代赋予的任务与挑战。本文就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探索进行论述。
1. 当前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1.1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我国正处于社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传统的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变化,经济成分的多样化、社会结构的多样化也导致了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如何在社会思想多元化的前提下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认识,是一项重要课题,而社会环境的变化无疑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度,使其变得复杂。
1.2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大学生受到自身认知程度、心理、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影响,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方面常处于不完全成熟阶段。大学生是易受社会负面环境影响的群体,表现情绪化和随意化,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在思想和行为上过于偏激,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抵触情绪,有一定的逆反心理。
1.3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难以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
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存在形式单一僵化,内容空洞古板等弊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依赖于“两课”,或是把工作简单落到学生辅导员身上,学生无法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到应有的收获,从思想政治教育中难以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创新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成为了一项急需解决的工作。
2. 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2.1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备受重视,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大多停留在应急性,阶段性和临时性的层次上。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教育制度上的保证,需进一步加强领导管理,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简单交给学生的辅导员,或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等同于几节课程,要从思想认识,组织制度上完善长效机制,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首先,学校应加强领导,成立有关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小组,通过组织上的领导为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保障;其次,要组建一支由思想政治教师、专业教师和毕业生辅导员共同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小组,通过专业性和了解学生实际的教师队伍来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指导;最后,为保证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有效性,应做好相关的考核工作,把工作责任落实到实处,形成由上至下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建立加强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从制度上给予保障。
2.2针对毕业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
大学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对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以简单的形式或笼统的方法进行,应根据大学毕业生的具体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小组的带动下,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取得更为显著的教育效果。体现针对性教育的方面有很多,例如,可以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①已经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对于已经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到社会适应上,应将思想教育的重点内容放在职业道德教育和学生日后从事工作的责任心与事业心上,使毕业生顺利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化。②就业存在困难的毕业生。对于就业存在困难的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点是要帮助其分析自身的原因,对学生进行心态的调整和意志品质的教育,树立信心,迎接挑战。③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对于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诚信方面,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法律法制教育,增强其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
通过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改变以往笼统单一的教育形式,针对毕业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2.3加强就业政策的宣传引导,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导向性,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大学毕业生的未来发展服务,如“三支一扶”,“应届生入伍”等等多种政策,同时就业问题也是与大学毕业生息息相关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加强就业政策的宣传引导,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让毕业生对国家政策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让思想政治的理论更具价值。
例如,目前国家政策上非常重视让大学毕业生去基层就业,也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就业,但仅仅依靠一些普通的宣传手段难以让学生对国家政策有深层次的理解,此时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导向性作用,把国家对大学毕业生的各项扶持制度和办理程序讲清楚,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通过教育政策这种与大学毕业生紧密联系的内容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开创教育新途径。
2.4加强校园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紧贴学生生活
从大学毕业生的角度上来分析,空谈思想政治的大道理往往取得不了理想的教育效果。新课程改革也提出,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以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状况作为根本出发点,将校园生活中如何化解压力、解决矛盾,如何参与竞争、设计人生,如何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等学生的实际问题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就业、择业、成才结合起来,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把祖国命运和个人前途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不空洞,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能够解决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再通过潜移默化地引导,让学生把这些内容与个人的理想信念相结合,最终让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毕业生的长久发展服务。
总结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式与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与方法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创新,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要把握时展的特点,紧跟时展的步伐,贴近大学毕业生的生活实际,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让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和作用。相信随着全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探究将会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盖守双,刘廷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牵手教育的运行模式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88-89+131.
[2]李云峰,姚琦.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01:86-87.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摘要:归纳总结了大学生创业素质和领导者素质所涵盖的内容,并对两种素质进行分析比较,认为大学生创业素质应包含领导者素质。两种素质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业意愿,二是形成时间要求。最后提出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大学生创业意愿和领导者素质的培养上。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素质;领导者素质;创业教育;创业意愿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8-0018-03
大学生创业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从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根据2010年9月教育部的就业统计显示,2010年大学生毕业生中有10.9万人选择自主创业,人数是2009年的近10倍。然而,我国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几率只有2%~3%。
“创业”一词对大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调查显示,91%的大学生认为创业就是自己独立办企业、开公司,即辛格(Singh)认为的创业是创建新企业的过程。事实上,创业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创业不仅可以是个人创办一个企业,也可以是团队创办企业;二是在一个单位内部负责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也叫创业,通常叫做企业内创业。美国学者吉福德平肖第三将企业内创业的人定义为“在大组织中从事创业活动的人”,也叫做内企业家。本文中的“大学生创业”是指大学生创建新企业的过程。
随着选择创业的大学生人数不断增长,势必给大学创业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如何为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是当前大学教育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试图从大学生创业素质与领导者素质比较的角度,对大学创业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大学生创业素质和领导者素质理论综述
(一)大学生创业素质
大学生创业素质是大学生具有的创业方面的基本品质,是大学生在后天环境影响和创业教育训练下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和能力结构。大学生创业素质研究在国内外从理论到实践都还处在发展阶段,有待完善。以下介绍国内外有关创业素质研究的几种主要观点。
国外关于创业素质的主要观点 美国百森商学院企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管理学专家威廉.D.拜格雷夫把优秀的创业者的基本禀赋归纳为10个方面:理想、果断、实干、决心、奉献、热爱、周详、命运、金钱和分享等;基甸·D·马克曼(Gideon D Markman)和罗伯特·A·巴伦(Robert A Baron)提出了独特的个人——创业适合度模型,指出自我感知能力、识别机会能力、坚定不移的意志、丰富的人力和社会资本以及出众的社会技能等是影响创业者的关键因素。
国内关于创业素质的主要观点 原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在其著作《创业与人生设计》中提到,创业素质分为个性素质、智力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五种素质。学者胡旭微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结构包括把握机会的能力、决策能力、领导能力、用人能力、学习能力、风险能力等。杨桂芳等人认为,大学生创业者应具备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等素质。余可发等人认为,大学生创业者应具备五个方面的素质: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创业心理素质、学习与创新能力、资源获取与整合能力、对企业运作与市场开发知识的掌握能力。苏益南人等认为,大学生创业素质可归结为心理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四个方面。心理素质包括创业欲望、自信心、意志力、自我控制和冒险精神;知识素质包括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能力素质包括识别机会能力、整合资源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陈艳等人认为,创业素质可划分为四项:一是创业意念,包括欲望、决心、热情、责任感、冒险精神和创业的理念等;二是创业能力,包括组织与管理能力、高效率工作的能力、交际能力、应急能力、创新能力、洞察力、有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及优秀的思维能力等;三是创业特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责任感等;四是创业知识技能,包括对创业有关的政策法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在上述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将大学生创业者素质从心理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四个方面进归纳总结,如表1所示。
(二)领导者素质
所谓领导者素质,是指领导者在一定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和学习所形成的在领导活动中经常发挥作用的本质要素。成功的领导者应具备哪些素质,在管理学界提出了不少的观点,下面简述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领导者素质观点。
国外关于领导者素质的主要观点 20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约翰·科特教授对领导者素质进行研究,他在对多家企业的经理进行调查之后认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具备6个方面的素质:行业知识和企业知识;在公司和行业中拥有人际关系、信誉和工作记录;基本的技能,主要包括社交技能、概念技能和专业技能;要拥有个人价值观;要拥有进取精神;保持充沛的精力,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安德鲁·利迈克尔·梅纳德在对100多家企业研究之后,提出领导者应具备7种能力,即洞察力、首创精神、感召力、参与、应变能力、个性和言必行等。
国内关于领导者素质的主要观点 2004年,全国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研究中心编写的《管理考试辅导教材》一书认为,一个有效的领导者,应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方面符合一些基本条件。领导者心理素质应具备乐观和稳定的情绪、成熟的心理、坚强的毅力和意志,正确处理员工的人际关系,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正直的品质,实时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领导者业务素质包括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和基本理论,组织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程序和各项专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分析、判断与概括的能力,决策管理能力,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能力,沟通、协调组织内外各种关系的能力,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领导者身体素质包括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
根据上述的国内外领导者素质理论,笔者从心理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四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如表2所示。
两种素质的差异性与关联性
(一)两种素质内容上的差异
比较表1和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素质内容与领导者素质内容都包括相同的四个方面,即心理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从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要求中可以看出代表大学生创业素质特征的要素是“创业意愿”。创业意愿是实施创业行为的一个先决因素,实施给定行为的意愿决定于一个人对此行为的态度。显然,创业意愿决定着创业行为是否发生。虽然在领导心理素质要求中强调的“强烈的事业心”也可能包括“创业意愿”,但这并不代表其一定会通过创建新企业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事业。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毕业后究竟选择就业还是创业,创业意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决定着其成就事业的途径不同。因此,“创业意愿”是大学生创业素质中的一个重要要素。
(二)素质形成时间要求的差异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一个成功的企业会有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基于此,对一个成功创业的大学生而言,其本身就应该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而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在大学毕业时并不一定具备良好的领导者素质,因为其领导者素质可以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而大学生创业素质要求其领导者素质在大学学习期间培养形成。
大学学习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树立和形成的时期。如何培养大学生的领导者素质?良好的领导者素质需要在实践活动中训练培养。
基于以上观点,大学生领导者素质的培养要求在校期间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训练培养大学生的领导者素质,进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目前,对有创业意愿的在校大学生而言,遇到的问题就是学习期间实践活动过少。
(三)两种素质之间的关联性
从两种素质形成的时间差异可知,大学生创业素质应包含领导者素质。对大学生而言,如果在大学学习期间形成了良好的创业素质,就同时具备了良好的领导者素质;如果在大学学习期间形成了良好的领导者素质,且具有创业意愿,那就具备了良好的创业素质。
关于大学创业教育的两点建议
(一)大学生创业意愿培养
要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愿,笔者认为,高校教育的重心应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识别具备创业品质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引导性培养,以加强其创业意愿;其二,提供校内及校外实习平台,丰富学生的个人经历,这不仅能提高学生改变外部环境的特质,同时能促进学生创业能力及创业知识的不断增长;其三,创业教育可适当减少课堂式知识讲授,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将创业培养重心放在高成就动机的学生身上。
(二)大学生领导素质培养
大学创业教育要加强实践教学活动,通常包括各种实验、实训、实习、创业实践等活动。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适应性、创新性、合作性及竞争意识等,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并形成创业所需的各种能力,这对大学生领导者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因而,大学创业教育应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培养大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领导者素质,以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Singh R.Acomment on Developing the Field of Entrepreneurship through the Study of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and Exploit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1(1):10-12.
[2]赵观石.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六个认识误区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37-40.
[3]安德鲁·利迈克尔·梅纳德.完美的领导者[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4]Gideon D Markman,Robert A Baron.Person-entrepreneurship Fit:Why Some People are More Successful as Entrepreneurs than Others[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2003(13):281-301.
[5]胡旭微.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素质能力知识结构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4):26-29.
[6]杨桂芳,龚成开.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J].人才开发,2008(8):27-28.
[7]余可发.大学生创业素质结构维度及其综合评价[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3):78-82.
[8]苏益南,朱永跃,陈永清.高校大学生创业素质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2):60-62.
[9]陈艳,雷育胜,曹然然.大学生创业素质调查与思考[J].高教探索,2006(4):80-83.
[10]Kolvereid L.Prediction of Employment Status Choice Intentions [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6,21,(1):47-57.
[11]周菲.管理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通常我们可从四个方面来评价专业办学的状态:
1) 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期望;
2) 目前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原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回顾认识;
3) 高中生通过高考对“计算机专业”的选择性;
4) 在校本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自豪感。
上述第一个方面正通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反映出来;第二个方面可以通过对往届毕业生广泛和长期的跟踪回访而得到;第三个方面也可以在计算机专业每年的“第一志愿率”中得到显现;本文则试图通过对即将毕业的计算机专业高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反映计算机专业乃至更大层面上的办学状态和教育质量现状。
近年来,我们通过许多文章和学术会议了解到了很多教师与教育管理者对普通高等教育的现状所发表的高见。那么,作为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大招生和蓬勃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其中主要是应用型教学型大学的学生,他们的看法又如何呢?经过4年的大学IT专业本科学习,毕业生们对学校给予的专业教育是否满意、有什么看法、有什么建议以及是否已经准备好迈向人生的另外一个阶段等等。我们相信,毕业生所反馈的意见和想法,对于正在积极开展的计算机教学改革一定是十分重要的。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份关于“大学计算机教育质量”的调查问卷,其目的是要了解应用型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大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满意度和学生毕业后就业及深造的流向等。调查内容主要分:对能力训练方面的评价、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的评价、对就业问题的看法和对母校的综合评价等四个方面。
接受调查的是地处杭州的一所颇具代表性的独立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7级应届毕业生。该学院有较好的母体学校背景,在本省第三批本科中招生,生源情况一向良好,并且已有多届毕业生。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100%,剔除1份废卷,实际分析问卷87份。其中男生75人 (86.2%) ,女生12人 (13.8%) 。他们中间预计76人将获得学士学位证书,不能获得学位证书的均为男生,还有1人预计不能获得毕业证书。
问卷调查以不记名方式进行,经分析,我们认为相关数据能够代表这些应届毕业生的真实看法。
(一) 对能力训练方面的评价
1. 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培养
对于“在学校期间哪些素质和能力培养最重要”,学生的看法(至多选两项)如表1和图1所示。
(五) 简单分析与思考
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我们有以下简单分析:
1. 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不够,就业信心不足
即使有很多人认为“参加技能训练”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社会活动 (39.1%) ,且不少人认为“专业实习”是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 (58.6%) ,但还是很少人 (9.2%) 认为“业务知识水平”是“最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自评的“专业水平”和“科研与创新能力”都刚够及格;学生“数理基础”综合评分为3.8分 (提示:5分制,3分为及格分。下同) 、“专业基础知识”综合评分为3.4分、“专业知识”综合评分为3.3分,综合知识水平总评分仅为3.5分。
虽然77%的学生选择了“直接就业”,还有8%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但相当多 (50.5%) 的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比较模糊”、“很模糊”和“不清楚”。
2.对所学专业了解不够,质疑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即使已经面临毕业,还有相当多的学生 (41.4%) 表示对本专业只是“有点了解”,有同学 (8%) 甚至表示“不了解”和“不知道”。
调查中,学生大都对“所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表示质疑,认为“很合理”和“较合理”的仅占8.0%,而认为“不太合理”和“很不合理”的却多达67.8%。
对于“在学校期间,哪些教学环节对自己的影响最大”,学生中50.6%认为是“专业知识”,58.6%认为是“教学实验与实践”,25.3%认为是“毕业设计或论文”,而只有11.5%的人看好“职业资格认证”。
多达60.9%的学生表示:如果可以重来,最需要改善的是“专业知识学习”,希望学校“加强专业知识培养”(47.1%) 、“加强专业技能培养”(63.2%) 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41.4%) ;多数学生认为“影响自己就业的主要自身因素”是“专业技能”(69%) 和“经验或经历”(60.9%) 。
3. 课余时间安排要加强引导
只有34.5%的学生选择了课余时间“学习课程知识”;在选择“玩电脑游戏”的学生 (21人) 中,其另一选择分别是“学习课程知识”(4人) 、“发展兴趣爱好”(5人) 、“参加社会活动”(1人) 、“参加体育活动”(2人) 和“无所事事”(2人) ,其余7人唯一选择了“玩电脑游戏”;在选择“无所事事”的学生 (6人) 中,其另一选择分别是“发展兴趣爱好”(1人) 和“玩电脑游戏”(2人) ,有3人唯一选择了“无所事事”。可见,有学生临到毕业也没有掌握大学阶段的学习方法。
4. 职业志向有偏差
对于“自己理想的单位性质”,多达50.6%的人选择了“政府机关/公务员”,令人费解的是竟有34.5%的人选择了“国有企业”;“艰苦行业”则完全没有人选择;有42.5%的人考虑了“私营企业”、“基层单位”和“自主创业”。
换个角度想想,即使面临一比百、一比千的竞争淘汰率,还有如此高比例地选择“公务员”,恐怕与专业能力不够、社会竞争能力不足等有一定的关系。
5.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不够
对自己所学习专业的教师的教学水平,42.5%的人认为“较满意”,而46.0%的人却认为“一般”;多数学生认为,对自己学习影响最大的人是自己的同学 (62.1%) ,而任课教师只收获了32.2%。
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相对比较年轻,无论在资力和学术水平等方面对学生的影响和号召力都有待发展,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相信这也是学校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6. 实现目标勉强,总体评价“及格”
37.9%的学生认为本专业毕业生“基本达到”了既定目标,但超过半数的学生 (60.9%) 认为“没有达到”或“不清楚”,只有一个人说达到了既定目标。对照学生就读独立学院所付出的高昂代价,不免有丝丝遗憾……
74.5%的学生对学校工作的综合评价是:“比较满意”和“基本满意”,有22.9%的人认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71.3%的学生对学校教育质量的总体评价是:“比较满意”和“基本满意”,有27.5%的人认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对学校给予自己的培养,有60.9%的学生认为“比较满意”和“基本满意”,有36.7%的人认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
7. 母校的社会声誉“一般”
当问及“母校的社会声誉”时,大多数学生 (70.1%) 选择了“人才培养质量一般,社会用人单位的评价一般”;有27.5%的学生认为“质量高”和“质量较高”;另有2.3%的学生则认为“人才培养质量差或较差,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
考虑到独立学院办学历史不长,毕业生很少,学校的传统正在建设与形成之中,这样的“声誉一般”的评价应属情理之中。
(六) 后记
虽然在花费了巨额学费和四年最美好的青春时段之后,学生认为结果并不十分理想,但是,在本次调查问卷的最后,学生对母校所倾诉的肺腑之言,却是很生动地表达了拳拳学子对母校的一片赤诚之心:
想说爱你不容易 / 大学四年过去了,母校的好差就不说了。只想说的是:您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记忆,我相信这一切会留在我心里一辈子 / 感谢多年来母校对我的教导,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母校对我的培育。我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为母校争光 / 真的希望母校越办越好,在社会上名气大点,那我们出去也有面子,更有自信 / 对学校的一切基本满意,知道学校为我们做了很多。祝愿我们的母校越办越好,越办越大,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 虽然从一进学校开始就不断抱怨学校的各个方面,但离别在即时我想对我的母校说一声:“我爱你!”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毕业设计;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43-02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生产和传播新知识、新思想的重要基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应该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国家的科教兴国发展战略作出贡献。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1],如何把大学生培养成优秀的创新性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目前,我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很多,其中学生参与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本科生毕业设计两项。在多年指导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投入精力不够、片面追求阶段性成果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结合应用物理专业的特点,我们尝试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和毕业设计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目的在于使创新活动与毕业设计相互依托,取长补短,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方面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
我校自2006年开始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至今已吸引了一万多名学生的热情参与,该项活动对培养我校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连续几年指导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学生用于科技创新项目的时间很难保证。大三的学生一部分参加学校的各类社团活动,另外一部分开始为考研做准备。大四的学生基本上是全力备战考研,其余的同学则为找工作而奔波。因此目前我校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大多数是大二的学生,而低年级正是学习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时候,课程安排比较紧密,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上课,用于科技创新项目的时间就相对少多了,这不仅影响了整个项目的完成质量,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整个科技创新活动中的收获打了折扣。
2.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系统性较差。目前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意义认识不够深刻,且缺乏创新的毅力,有些学生仅凭“三分钟的热情”就想完成创新项目,结果导致学生往往过于追求课题本身的结果,大部分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不愿进行系统性的长期研究,稍有阶段性成果就匆匆结题。这些短期行为既难以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突破性成果的产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增长了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功利性追求。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目标应该是:通过参与科学研究,在论文查阅、实验、测试以及论文写作等实践过程中逐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在运用基本原理进行思考的过程中,产生创新的种子;通过科技创新活动中每一个细节的考验、每一次困难的克服、每一次失败的教训,塑造大学生的意志品质。
二、本科生毕业设计的现状
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我国本科学生从理论学习走向社会,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管理等工作重要的前期适应阶段;也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毕业设计与就业压力之间存在矛盾。目前,我校学生的毕业设计都从大四上学期末开始,持续到下学期,直到6月份的毕业答辩。最近几年巨大的就业压力使学生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找工作、到用人单位实习。在毕业设计和择业之间,学生更看重后者,因此很难投入足够的精力完成指导教师设定的毕业设计任务,毕业设计往往敷衍了事。毕业设计成为学生学习环节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水平和正常毕业设计教学的实施。因此,面对大学生的毕业设计与择业的时间冲突,如何探索毕业设计改革的新途径,切实发挥毕业设计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已成为理工科院校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缺乏必要的基础和准备。除了上述就业压力导致的学生对毕业设计投入精力不足的问题之外,还有部分同学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毕业设计对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帮助不大,毕业设计完成的质量较差。大部分同学对毕业设计很认真,希望通过毕业设计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由于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毕业设计题目涉及的研究领域,导致毕业设计的效果差强人意。
三、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与毕业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
为解决上述科技创新和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尝试在我院应用物理学专业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与毕业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而使创新活动与毕业设计相互依托,取长补短,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方面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低年级同学在参加科研立项的过程中,由于上课时间较多,指导教师充分利用周末和假期与学生交流,进行实验方案和方法的讨论,同时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针对性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的专业实验室也对科研立项的同学开放,只要学生有空余时间随时可以到实验室来。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摸索,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实验仪器的操作、科技文献的检索和专业软件的使用等内容,为项目的完成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营造了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增强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同时也为将来的毕业设计赢得了基础和时间。
在学生的毕业设计阶段,由于有了前期科研立项的基础,同学们显得轻车熟路,既能将大部分精力用在实验设计方面,从而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能为找工作和研究生复试等腾出部分时间,得到了广大同学的欢迎和认可。
这种大学生科技创新与毕业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试验阶段:(1)启动: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和课题,提出科研小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题,作为科研立项的题目。(2)实施:针对同学选择的题目,教师对学生进行实时指导,要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通过资料的查阅、收集与整理、实验方案设计及实施、疑难分析报告、阶段性小结等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3)筛选:科技创新实施阶段除了对全体同学进行能力培养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与同学多交流,从而筛选出既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又对此研究方向感兴趣、有潜力的同学,使这部分同学有机会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与锻炼;另外,在科技创新活动进行当中,要将不适合作毕业设计的科技创新题目删除或修改,使其符合学生作毕业设计,进一步进行研究与探讨。(4)培育:筛选出来的同学经过前几个阶段的培养,基本上就要进入大三了,这一时期,我们要组建稳定的学生科技创新团队,进行比较系统的指导和培训,同时结合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对学生进行专项培养。(5)收获:经过上述培育阶段后,学生也变成了大四毕业生,沿着前期进行的科技创新做进一步的研究,将其研究方向作为毕业设计内容。同时要建立起大学生科技创新与毕业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总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从中寻找那些操作性强、具有重要作用的成功因素,并将其推广实施。
2.推广阶段:通过上述试验阶段,科技创新与毕业设计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大学生科技创新与毕业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已初步形成,在下一轮教学过程中,可将这种教学模式推广至更大范围。有了前一轮的经验,教师提出的课题要更加适合于做长期的、系统化的研究,通过科技创新与毕业设计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科研素养得到科学的、系统化的培养。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暴露出的水平低、短期行为多、长期研究少、作品较为单一等问题,又解决了部分同学因外出找工作、研究生复试等耽误毕业设计的问题。目前我们已经通过三个学年的探索与试验,基本上构建了一套符合我院应用物理专业实际、操作性强、效果明显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与毕业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我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施青平.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探讨[J].交通高教研究,2003,(4):12-13.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一、当前大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现状
听、说、读、写是学习和运用语言必备的四项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是他们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基础和手段。但从学生反映出的实际语言技能来看,明显表现出不均衡的特点。经问卷调查,发现我校大部分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中学阶段都是接受的应试性英语学习,偏重语法、词汇及阅读的训练和学习,不重视听说,加之由于地域、方言以及高考不考听力等因素的影响,语音面貌不佳,缺乏对英语语音的连读、爆破、弱读、同化以及英美英语的发音差异等等方面的知识,又对语法知识的一知半解,对英语背景知识知之甚少,这些都是影响听力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从目前情况看,我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普遍偏低,“聋哑”现象较为严重。学生反映最亟待提高的就是听力和口语。鉴于这种现状,本文在深入开展的英语听力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障碍,提出了有效的教学对策,以期提高英语教学的整体效果。
二、影响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能力提高的因素
1.语言因素的障碍
语言因素是影响听力水平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其中关键词汇量做后盾。当然,语法知识在听力中也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些学生盲目地认为语法知识不重要,其实英语的语法规则语差别较大。例如英语中的虚拟语气在汉语中是没有的毕业论文提纲,这种语法结构方面的差别,会干扰学生的听觉认知,从而使听力出现偏差。
2.文化背景的障碍
正如语言学家拉多所说:“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因此,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并非完全取决于个人的语言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才能做出正确判断期刊网。如果学生对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民族风情、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等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就会感到即使听懂单词,但是理解不了所听的内容,造成听觉认知上的障碍,选择答案时就会茫然、不知所措。比如:
W:What else did youbuy?
M:I bought a baker’s dozens eggs.
Q:How many eggs did thewoman buy?
A: Eleven B: Twelve C: ThirteenD: Twenty
当学生听到a baker’s dozens eggs 时,绝大部分学生都毫无疑问的选择了B,其实正确答案是C项。能否正确地选出答案关键在于是否了解a baker’s dozens eggs这一习语。该习语起源于15世纪的英国。当时英国对面包的重量进行了规定,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难保证每个面包的重量,但又为了避免因缺斤短两而受到惩罚,baker们规定在一打12个的基础之上又加了一个,即13个,又因为13 在西方国家是个不吉利的数字,所以就用a baker’s dozens来替代13。所以如果对该习语不了解,是不可能选出正确答案的。又如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这个典故出自希腊神话,地上的第一个女人潘多拉因为好奇打开了众神给他的盒子,立刻出现了一系列的灾难,给人类带来了极大地痛苦和折磨,因此人们用Pandora’s box比喻灾难的根源。如The Senate investigation turned out to be a Pandora’s box for the administration。在该句子中出现了Pandora’s box,如果不知道潘多拉之盒的寓意,就无法正确理解该句子的意思。
由此可见,文化背景知识将会对学生的听力理解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知之甚少,就会对听力理解产生很大的障碍。
3.心理因素的障碍
影响学生听力水平除了语言和文化因素,还存在着一定心理因素的障碍。事实上,学生听的过程就是其已有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和输入信息与声学信号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听力的影响也很大。在听力训练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如果同学听者如果积极主动,充满自信,不带有任何心理负担,就可以发挥其正常水平;但是如果听者紧张、焦虑或者精力不集中,就容易产生恐惧和慌乱的心理,这会严重影响听力理解的正确性。
三、相应的教学策略
针对我们在教学中所发现的各种听力障碍,教师应该对症下药,做出针对性的调整。本人建议如下:
1、加大训练,突破语音知识关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对全班同学的语音做一次摸底调查,针对同学在语音方面的问题毕业论文提纲,进行专门的正音练习。一般在中学阶段,学生对有关的的语音语调方面的知识了解的比较少,所以听说课的教师应该系统简洁地介绍相关的英语语音语调的基本概念,然后给学生推荐相关的介绍语音知识的书籍和听力材料让他们课下自学。上课过程中,结合他们复习的语音知识,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予以纠正,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应该有计划、有意识地给他们讲授在语音方面的基本知识。如区分元音、辅音、辅音群、重读和弱读;不完全爆破、意群、连续、音的同化与失音、句子重音及语调等。其次,选择合适的录音材料进行模仿、跟读、听写等练习,培养学生对语流中的语音、语调变化的敏感性以及语速的适应性。再次,要向学生进行英美发音的对比,了解英美的差异性,能正确区分英美发音,为听力理解扫除障碍。语音学习是外语学习的关键,正确的发音及语调是顺利进行口头交际的基础,是听力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
2.鼓励学生加强词汇自学,巩固语法知识
实践证明,词汇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听力水平,所以,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加强词汇练习,将词汇学习融合到读、听、说、写、译等各项技能的学习中;还要引导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记忆单词,促使学生利用纵向横向思维对词汇进行词源及音、形、义连贯记忆,在课堂内外不断纠正自己的发音,课上加大新单词出现的频率,最终使学生真正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熟记于心期刊网。当然,听力课上我们的应该不大量的时间用来练习听力,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课余可以利用练习和小测试巩固所学语法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从而促进对听力的理解。
3.补充文化背景知识,强化英语表达方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特定的文化产生各具特色的语言背景。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比较侧重语言现象的讲解,对于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和风俗很少介绍。而听力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并且英语听力教材中文章有很多是欧美人撰写的。如果学生知识面较窄或者跨文化历史背景知识缺乏,不了解他们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民俗习惯、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常会感觉到听得懂单词却听不懂意思。语言的学习也应该是文化的学习,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的教学设备,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西方国家的文化、历史、政治、经济、法律、宗教、教育、文艺的相关影片或有声材料,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西方文化,再次,也可以通过听英文歌曲、阅读英语报刊、杂志等来了解英语国家不同时期的社会习俗和国情背景,以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听力理解上的障碍。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与外教加强交流,进一步掌握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增强对英语国家的了解毕业论文提纲,从而便于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
4.创造良好课堂气氛,加强互动练习
大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一蹴而就。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幽默亲切的教学方法来营造一种自由、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并且要积极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及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让每位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激起欢乐和自豪,使学生以轻松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投入英语听力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要拆卸掉心理障碍,进行必要的基础训练和听力测试。多听、常听、反复听,坚持 “精听”和“泛听”相结合的原则,总之,只有进行不断的努力才能最终提高自己的英语听力水平。
四、 结语
总之,大学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改变“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状况,以听力教学为先行,正视英语教学听力中所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听力教学发挥其最全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顾嘉祖.语言与文化[M].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2
[2]夏黎红.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与改进措施[J].昆明大学学报,2002,(01)
[3]李冬梅.近十年来国内英语听力理解研究述评[J].外语界, 2002(02)
[4]王海波.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及其对策[J].大学英语, 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