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16:27:12
导语:在乡村音乐的特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本文从排舞是健身运动谈起,说到排舞的起源,谈到排舞的特点价值,介绍了排舞在各年龄层以及在学校的发展,阐述了要真正地理解排舞的意义,细致的分析了其中的一些细节。一管之见,一哂之得,率尔操觚,商榷同仁,敬请矫枉。
关键词:排舞 起源 高校 价值
一、前言:排舞 健身运动
排舞,英文名Linedance从字面上理解就知道,这是一种排成一排排跳的舞蹈,它源于70年代的美国西部乡村舞曲,也叫牛仔舞。起先用吉他和拍手的方式起舞,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融 排舞比赛入了欧洲宫廷和拉丁式的舞步,舞步多元,风格创新,简单易学,是一种即可个人独享,又可与团体共乐的舞蹈。近年逐渐在亚洲引起注意。在港台,日本,新加坡等地都掀起了一股热潮,受到各个年龄层的欢迎,可以说是老少皆宜的舞蹈。
二、排舞的发展其来自
排舞最早萌芽于美国西部乡村民间交际舞。因此关于排舞起源,我们可以从社交舞的演进过程,对排舞的起源、性质和它的发展方向作一个合理的解释。
社交舞是起源西方的一种舞蹈形式,又称舞厅舞、舞会舞或交谊舞。它来源于各国的民间舞蹈,是在古老的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20世纪80年代早期,随着西部乡村音乐在美国的大流行,为配合西部乡村音乐的传播,作为今天被接受的现代排舞真正诞生了。在1980年,一个叫吉姆的每个人根据西部乡村舞曲编排了一支排舞。五个身着休闲西装、头戴皮带冒、脚穿旅游鞋的四十多岁的男子重复着向前走,向后走,踏步,踢脚,转圈等简单易学的舞步组合,并配合随意的身体动作充分演绎了美国西部乡村音乐的动感、随意、休闲。这个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大乐队音乐风格的排舞,是第一个被知晓的有设计编排舞步动作的排舞。由于这一段时间排舞都是来源于美国西部乡村舞,在当时主要是为了配合和促进乡村音乐的发展,因此显然的带有西部乡村音乐的烙印,这些被改编为排舞的西部乡村舞蹈被证明是现代排舞的正式诞生,也正因此。许多人认为现代排舞和乡村音乐是同义词(这也是排舞标志性的服装样式的来源)。
三、排舞的特点
排舞的特点很多,它现在已经发展到了3000多支舞曲,每一支舞曲都有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舞码。 排舞的每一首舞曲,可由32拍,48拍,或64拍等不同的循环节奏所组成。所以每首曲子的舞步也随着特定的循环节奏而重复。另外,每首排舞的基本跳发规律还分为2个朝向和4个朝向交替旋转。排舞更融合了很多社交舞的舞步,如恰恰,伦巴,曼波,牛仔,和摇滚等舞步。在如此多重的舞蹈元素组合与变化之下,排舞有简单的,也有复杂高难度的,让舞者能跳出自己的个人风格,完全属于自己的诠释,更增添排舞吸引人的魅力。作为一个新引进中国的舞蹈运动项目,学跳排舞不但可以从中学到优雅的姿势,还可以放松心情,舒缓紧张的情绪,并且轻松达到健身减肥的效果,让生活更加健康美好。
四、排舞在高校的发展
随着排舞课程的深入展开,排舞逐步进入课程。在老师的讲解与示范下,学生对舞蹈的了解与喜爱也与日俱增。通过在多次的教学中,发现排舞其实有很多好处:首先,学这门课对自身体形的塑造和培养有很多帮助,排舞的动作多种多样,有简有繁,时快时慢,时而停顿,时而节奏分明,可以使全身肌肉和骨骼得到良好的锻炼。同时它是一种力与美的享受,经常练习,还能增进人体的灵敏,柔韧素质,使身体更谐调健美,有助于人体的全面发展;其次,跳舞让学生精神振作,心情愉快。从前学生喜欢睡懒觉,早晨起床后,常感到朦胧,全身没劲,不能马上投入学习等,这时便试着练习一些平时学过的动作,大脑很快就会兴奋清醒起来,身体各部分的机能也有多提高,使得精神饱满,充满活力,从而为一天的学习准备好良好的身体条件;另外,学排舞让学生感受到了团体的配合力,一个学生的动作和位置不到位将影响整个队伍的整齐度,所以增强了每个学生的集体意识感。最重要的是,学习排舞培养了学生的恒心,让学生变得更加坚强了,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了,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世界上很难办到的事情,只要人们用心去做,总是有可能成功的,坚持是走向胜利的最后一道障碍,在最黑暗的时刻也就是光明就要到来的时刻,越是这样越是要坚持,“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小小的水滴经过长年累月尚能将石头滴穿,那么我们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到呢,所以坚持一定胜利,也就是坚持就是胜利。
五、排舞的健身价值
1.健体价值 2.健心价值 3.健脑价值记忆 4.健美价值 5.终身锻炼价值
排舞运动,适合各个年龄层次,学练的门槛较低,“凡是会走路的人都会跳排舞”这句话说明了即使没有舞蹈基础,也能进行排舞练习,在 3000 个舞曲中, 包含了多种舞蹈和音乐风格,每一个舞曲都有精心设计的动作规范。针对不同性别、年龄层次的人群都有较为适合的运动量和强度。青年人比较喜欢热情奔放、激情洋溢的舞曲和舞蹈类型,就可以选择拉丁舞、爵士舞、街舞、舞厅舞等舞蹈风格;中老年人则可以选择舒缓、柔情的华尔兹、恰恰等舞蹈风格。
总之,排舞有舒缓身心压力 、增强心肺功能 、塑造优美形体 、增强身体协调 、结交更多朋友 、彰显团队精神的作用。排舞是将健身性、娱乐性、观赏性、趣味性和群众性等容为一体的运动形式,并与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目前这项运动在世界上已被列在几大最具健身性项目的首位。
古典乐Classical music
古典音乐是指那些从巴洛克时期 ( 1600年-1750年 ) 开始一直到20世纪早期,在欧洲文化传统背景下创造的音乐,它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族音乐,具有永恒的意义。大约从1600年开始,也就是所谓的巴洛克时期,欧洲作曲家开始创作的早期音乐,这也就是古典音乐的开端。古典风格就是那些我们可以从18世纪最伟大和最著名的作曲家海顿、莫札特和贝多芬的音乐中听到的风格。 采用奏鸣曲曲式是古典音乐最典型的特征,这种曲式是许多18世纪末期作品共同采用组织音乐素材的基本方法。而它作为整整一代的主要曲式,一直使用到古典乐派衰亡之后,并为浪漫主义时期的许多作曲家提供了灵感。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古典风格虽然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风格,既可以表现强烈和热情的情感,又能表现抒情和丰富的情感,但它始终受到常规的限制。著名的古典乐大师巴哈 ( 德国作曲家 ) 曾为我们带来了为数众多的古典音乐佳作。他有一次在宫廷表演中,大提琴被人做了手脚,G弦之外的所有弦都断了,就在所有人都等着看巴哈出丑的时候,他却即兴的用 G弦演奏了一首咏叹调,这样一个故事,带给世人太多的思考,而这一首曲子在此之后也温暖了许多在困难中奋勇前进的人们。
同样以古典乐器为灵感来源,美度贝伦赛丽系列按照经典弦乐器小提琴设计,描述了一种独特而纯洁的审美情趣:优雅来自于和谐轮廓,是完美形式和视觉效果展现,注重细节成就了伟大。该款女表是美度最为畅销的贝伦赛丽系列中2007年的款式――体现了永恒美丽的典雅。该款腕表优美的轮廓,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使其充满了古典的知性气质。高抛光的钢材表壳展现了曲线的轮廓,钻石点缀的表盘牢牢地抓住了人们的眼球,时针、分针和秒针都采用斜面钻石切割,双面防眩目涂层的蓝宝石镜面使得时间更易被读取。日期在3点位,透明背底展现了精雕细琢自动机心,日内瓦纹装饰的自动锤。该表采用Aquadura密封表冠系统,50米防水。当美度时间和情感交织在一起,当音乐镌刻出珍贵的情感瞬间,当优美的乐符荡漾着乐曲的精髓永恒的经典,美度便优雅的展现在了您的腕间。
爵士乐Jass Music
爵士乐成形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公认的发祥地是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个亚热带城市――新奥尔良。在众多流行音乐中,爵士乐是出现最早并且是在世界上影响较广的一个乐种,爵士乐实际就是美国的民间音乐。欧洲教堂音乐、美国黑人小提琴和班卓传统音乐融合非洲吟唱及美国黑人劳动号子形成了最初的“民间蓝调”,“拉格泰姆”和“民间蓝调”构成了早期的爵士乐。
与传统音乐比较而言,爵士乐的一大特征是它的发音方法和音色,无论是乐器还是人声,这些特征都足以使人们绝不会将它们与任何传统音乐的音色混淆。这些特殊之处大多来源于用乐器或人声对美洲黑人民歌的模仿。在爵士乐中,加入了非歌唱的吼声、高叫和,并突出了这种感觉。除此以外,特殊的演奏和演唱技巧也是造成特异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这些技巧中最常用的是不同于传统观念的颤音。与此同时,爵士乐中的颤音是有变化的,变化的方向一般是幅度由窄到宽,速度由慢到快,而且常常在一个音临近结束时增加抖动的幅度和速度,更加强了这种技巧的表现力。同时,在一个音开始时,爵士乐手们会从下向上滑到预定的音高,在结束时,又从原来的音高滑下来。所有这些变化都是无法用乐谱来详细记录的,有经验的爵士乐手都熟练地掌握了这一类的方法、尤其是这种观念,他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旋律或伴奏音型将这些效果“制造”出来。因此可以这样说:由于即兴的传统和技巧的个人发挥,爵士乐是由作曲家和乐手共同创造并完成的。
说起品牌与爵士乐的完美结合,不得不提的就是伯爵Limelight Jazz Party系列,2010年伯爵推出了两款Limelight Jazz神秘腕表。一枚是圆形款式,另一枚则是方形的,两枚腕表分享着一个秘密,以两种截然不同的诠释来阐述同一个音乐主题。只要推开第一枚腕表上的玛瑙表盖,便可展示时间。表壳上的双色剪影映照在黑色绢质表带上,向爵士乐的精神致意。第二枚腕表的表盖合起来时如同珍贵的手镯,腕表以白金制,表壳和表链完美地结合,让人迷失在追寻时间的旅程中。两枚神秘腕表同样以深色宝石及钻石,将音乐世界、珠宝及腕表的天赋匠艺,演奏为和谐的迷人曲调,颇具爵士乐的格调。
摇滚乐ROCK and Roll
什么是摇滚乐呢?就其使用的乐器而言,它是以吉它、贝司、鼓为主,加上大功效的音响和诸多效果器来表现音乐的形式;就其风格而言,它分为布鲁斯 ( Blues ) 、摇滚 ( Rock and Roll ) 、重金属 ( Heavy Metal ) 、放克 ( Funk ) 、雷鬼 ( Reggae ) 、说唱乐 ( Rap) 等等;除此以外,摇滚乐还有演唱、舞台设计、灯光效果等方面的特点。但是这些特点加起来,只是摇滚乐的形式而已。 而当我们提到摇滚乐,不可回避的是它内容上的属性,也就是摇滚精神。摇滚精神说得的哲学一点就是人类追求生存自由的一种精神;说得通俗一点就是通过音乐来反大众化的东西,因为顺从大众的就是失去个性的、媚俗的和流行的。 摇滚音乐人之间也存在着种种差异。不同的人生态度自然产生出不同的音乐。他们有些人是把摇滚乐作为工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人如果不拿摇滚作为工具也会拿起另一种工具,因为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内心的感触很丰富,时常有骨鲠于喉一吐为快的感觉。这种人不仅是摇滚乐中的英雄,也是人类中的杰出者。如已故音乐天才、80后的偶像迈克尔・杰克逊便属于这一行列。
而在腕表领域,将设计风格与摇滚乐结合的相当完美的杰作自然要数施华洛世奇在2009年推出的D.Light系列,该系列由Eric Giroud设计,并在2010年红点设计大奖中荣登最佳产品设计大奖。D.Light系列完全抛弃老一代的传统钟表设计风格,取而代之的是充满未来主义和动感活力的设计。它既是一件手镯也是一个手表。长方形表盘上镶饰171个施华洛世奇水晶,只需轻按藏身在一侧的圆形宝石,即可令整个表盘闪闪发光,令人一见钟情。水晶闪亮,变红变蓝,显示相应时间。整个手表并没有指针或日期,只有简单的时间显示。金色PVD表壳的款式时间指示呈明亮的橙色;而不锈钢表壳的款式则呈现出迷人的天蓝色。如此神奇设计令人过目不忘,突破传统钟表设计常规,给人带来摇滚的动感快乐,腕表的跨界也可以如此自由。
在如今这样一个文化日趋多元化、零散化的时代,在传统的戏剧艺术如话剧、歌剧、舞剧、戏曲逐渐式微的时代,为什么音乐剧会如此强势?显然,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若非从音乐剧的文化个性、艺术品质、风格演变,以及对当代城市化进程及大众文化消费心理等多层面多维度进行探讨,均不足以说清这一现象。本文关注的焦点在于,音乐剧的音乐风格及相关问题,并试图从这里入手分析音乐剧成功的经验,以期能为我国音乐剧的研究和创作提供一个视角。
一、音乐剧音乐的风格属性
音乐风格是音乐美学范畴的问题,不同时代的音乐有各不相同的风格属性。严肃音乐有古典、浪漫和现代音乐之分,流行音乐有爵士乐、乡村音乐、摇滚乐、世界音乐等等之说。那么我们如何看待音乐剧音乐的风格属性呢?正如我们在谈论歌剧音乐时,习惯于把它归入与其相对应的严肃音乐流派(莫扎特的歌剧是古典乐派的、威尔第的歌剧是浪漫乐派的、勋伯格的歌剧是现代乐派的)一样,我们是否可以把同为现代都市文化之一种的音乐剧与流行音乐,在风格属性上等而视之呢?
在回答问题之前,先从音乐剧的都市文化性质说起。毫无疑问,音乐剧的产生、发展、流行是与当代世界的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的。可以说,没有当代都市文化,没有都市文化巨大的消费群体,音乐剧就是无源之水。音乐剧的都市文化性质决定了其音乐的总体风格属性。而从历史发展的整体面貌来看,都市文化生产的首要特征即是它的“商业性”。由此,获取最大的商业利润就成了音乐剧生产的终极目的。在此条件下,“通俗性”、“娱乐性”和“现代性”,成为音乐剧必然的文化个性。
在欧美国家,一部音乐剧从立项、论证到创演,其投资方、制作人、剧院经理首先关注的是预期票房价值,是商业回报。中国的音乐剧生产,同样也要受利润准则的支配,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私企老板,谁都不愿意动辄数十万乃至几百万的巨额投资,去生产一部看不清商业前景的音乐剧。所以,音乐剧生产者首先要做的是研究市场,研究大众文化消费心理,把握都市青年的艺术欣赏趣味――正是青年一代的生活与消费方式引领着都市文化消费的主流。考察在历史上享有重要地位的音乐剧作品,我们就能发现,它们总是能在艺术和商业上取得双赢。在音乐剧的总体风格上,它们无一不是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在舞台美术和剧场音效上,它们总是善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营造前所未有的视听震撼效果。所有这一切,其实都是音乐剧都市文化性质的“通俗性”、“娱乐性”、“现代性”的题中之义。
同理,音乐剧音乐风格的发展与演变,始终没有脱离大众化、通俗化――即“流行音乐”风格的“主航道”,这是音乐剧的都市文化性质在逻辑上的必然指向。音乐剧音乐和流行音乐,就好比都市文化的“双翼”,它们都是紧跟社会潮流、紧随时代风尚,都是把受众需求和市场导向作为自己风格定位的坐标。从这个意义上说,大众化、通俗化和时尚化的流行音乐风格,显然就成为了音乐剧音乐风格属性的主体。所以,早期有“爵士”风格的音乐剧,后来有“乡村音乐”风格的音乐剧和“摇滚”风格的音乐剧。例如,上世纪70年代风靡一时的音乐剧《奶油小生》(Greas),就是摇滚乐风格的。该剧凭借火爆的摇滚乐风和当时流行的时髦语言,受到青年人的热烈追捧,竟然连演3388场②!而这一时期的流行乐坛,正是
摇滚音乐风起云涌之时。
当然,必须说明的是,音乐剧音乐和流行音乐尽管在文化性质和风格属性上同属一类,但它们在风格构成的内部组织和形成一定风格特色的技法规范上,仍然有着明显的区别。二者尤其不能在时期与流派上做出简单的一一对应。流行音乐的历史往往表现为潮流和运动的历史,诸如爵士、民谣、摇滚、“德国迷幻运动”(Kraut―rock)、“朋克运动”(Punk)等等,而反观音乐剧音乐的风格流变,却显然没有流行音乐那样鲜明的流派更迭,更没有颠覆性的改朝换代。它就像一条绵延流淌的河流、一幅年年岁岁珠串玉连的历史长卷,其音乐语言风格上的传承关系是深层次的、“不露声色”的。我们没有足够的理由把上世纪30年代的音乐剧称作“爵士音乐剧”时代,尽管有爵士风格的名剧《波吉与贝丝》为典范;也不能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音乐剧冠以“摇滚音乐剧”时代,尽管有《长发》《奶油小生》《平步青云》等一批优秀剧目盛演一时。这里不妨作一个颇有意味的比较:1943年上演的《俄克拉荷马》(Oklahoma)和1989年上演的《西贡小姐》(Miss Saigon),前者是一部妙趣横生的喜剧,一部表现美国人文精神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杰作;后者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悲剧,是以大制作、大场面的宏大叙事而著称的“四大名剧”之一。二者相距40多年,处于不同时代和不同的文化背景,艺术创作理念上的变化与追求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它们在音乐语言和风格规范上却是同根同源、血脉相通的。
这的确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它从一个侧面说明,欧美音乐剧音乐风格的变化,其实是相对保守的。我们甚至可以说,欧美音乐剧其实顽强地守护着传统规范。这样说,当然不是否认艺术的发展。事实上,1989年诞生的《西贡小姐》在艺术上达到的令人叹服的高度,是40多年前的《俄克拉荷马》难以比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剧艺术的厚度和力量,产生于历史而不是流变,产生于“旧”而不是“新”;或者说,它只能产生于基于历史之上的变化,因为历史的参照才呈现了意义。
二、音乐剧音乐的风格取向
欧美音乐剧百余年的创作实践证明:简洁、通俗、优美、动听的“大众音乐”风格,是音乐剧音乐风格的基本取向。因此,音乐剧的音乐创作,基本上不允许任何以“反传统”为目的的现代主义探索。代表着20世纪各时期严肃音乐发展前沿的“现代派”音乐――诸如无调性音乐、偶然音乐、噪音音乐,乃至“新复杂主义”音乐、“新人声主义”音乐,连同与其密切相关的各种新兴作曲技法,皆与音乐剧音乐创作“绝缘”。道理很简单,这些以“求新”为最高美学规范的“新音乐”,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为广大的普通听众所接受。而音乐剧作曲家必须面对普通都市群体作为审美主体这一事实,坚持“共性”写作时期的调性音乐语言和传统作曲技术规范,将高雅通俗化,将传统时尚化,使音乐剧音乐真正具备雅俗共赏的美学品质。
如上所说,大众音乐风格是音乐剧音乐风格的基本取向。然而,大众音乐风格毕竟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当我们结合作曲家的个人背景、审美趣味、技术专长等因素,进一步考察音乐剧不同发展时期的重要作品时,我们发现,音乐剧的音乐风格的确呈现出不同的风格面貌。本文将同一类音乐归集一处,理出一个大致的脉络,并以此为依据,划分出以下三种大的风格类别:
1.与某种流行音乐流派――如“爵士”(Jazz)、“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摇滚”(Rock’ n’ Roll)――相对应的风格类别。这类音乐剧的突出特点是:其音乐(主要是歌曲和舞曲)具有某种鲜明的“流派风格”,并且,多与当时占据流行音乐主流地位的某种流派处在同一时期。这一类的代表作品是《演艺船》《波吉与贝丝》和《俄克拉荷马》。众所周知,这三部作品都在音乐剧的发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演艺船》(Show Boat)于1927年在百老汇首演。杰罗姆・科恩(Jerome Kern,1885―1945)作曲,奥斯卡・小哈默斯坦编剧、作词。剧情描写的是在一艘演艺船上沿密西西比河巡回演出的艺人们的演艺生涯。该剧在音乐、舞蹈、戏剧三者紧密结合、协调发展上的有机性,是音乐剧从早期的幼稚、低俗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被公认为美国音乐剧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作曲家科恩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一部传世杰作,更重要的是,它对音乐剧发展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科恩早年接受过专业音乐教育,并热衷于流行歌曲创作,还当过纽约“叮砰巷”③歌曲的推销员。在百老汇音乐圈的多年浸染,使他对源于美国黑人音乐的“布鲁斯”(Blues)、“拉格泰姆”(Ragtime)和由此发展而来的爵士乐了如指掌。剧中家喻户晓的主题歌《老人河》,以美国黑人“灵歌”(黑人宗教歌曲)为素材,在深沉宽广的曲调中,诉说着黑人心灵深处的悲苦与愤懑,在层层推进的句式结构中,激荡起如滔滔江水般不可遏制的激情;而剧中另一插曲《无法不爱他》,则随着从容的节奏和委婉的音调,尽显“布鲁斯”音乐所特有的浪漫情怀。
《波吉与贝丝》(Porgy and Bess)于1935年10月在百老汇埃尔文剧院首演。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1898―1937)作曲,D・海瓦德编剧,D・海瓦德、I・格什温作词。格什温既是严肃音乐作曲大师,也是百老汇音乐剧大作曲家。他创作《波吉与贝丝》的理念是:运用爵士音乐语言结合专业作曲技巧,把该剧写成具有音乐剧的鲜明特色、同时又可称为严肃大歌剧的作品。他的天才创作不仅见证了音乐剧创作思维的转变和现实演进,也使黑人民谣、蓝调、爵士乐成为了当代音乐剧音乐最绚丽的组成部分。剧中不少美仑美奂的唱段,如《夏季里》《我是一无所有》等,早已成为各国音乐会上的保留曲目。
《俄克拉荷马》(Oklahoma),首演于1943年。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dgers,1902―1979)作曲,小哈默斯坦编剧。对于该剧,在现有的音乐剧著作和文章中主要有两种评论:其一,它在剧情、音乐、舞蹈三者有机结合上所达到的艺术高度,使音乐剧成为一种近乎完美的舞台戏剧形式;其二,它是继《演艺船》之后又一部划时代的杰作。笔者认为,该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轻快甜美、热情浪漫、充满乡土气息的“乡村音乐”风格(剧情描写的也正是美国南部俄克拉荷马地区的乡土生活)。在这一时期,起源于美国南方农业地区的“乡村音乐”,已经成为有全国影响的流行音乐形式。
2.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流行音乐风格、但不能明确归属于某种流派的风格类别。这类作品的主要特点是:歌曲曲调简洁、句式方整,好听易唱、易于流传。
属于这类风格的典型代表,首推我国观众比较熟悉的《音乐之声》(Sound of Music,1959年在百老汇首演,次年获第14届托尼奖最佳音乐剧、最佳女主角等5项大奖,1965年拍成同名电影)。剧中几首举世闻名的插曲,如《多来咪》《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等,堪称音乐剧歌曲宝库中的“极品”。这部作品的作曲家就是上文提到的以一部划时代的杰作《俄克拉荷马》而名扬世界的罗杰斯。正是他,以《旋转木马》(Carousel,1945)、《南太平洋》(South Pacific,1949)、《国王与我》(King and I,1951)和包括《俄克拉荷马》与《音乐之声》在内的五大名作,造就了他在百老汇长达三十余年的辉煌。因此有人称他开辟了美国音乐剧的“罗杰斯时代”④。在他众多的音乐剧歌曲中,不乏如《多来咪》之朗朗上口、如《雪绒花》之委婉动人、如《美丽的清晨》之清新质朴的佳作,他的作品深刻地影响到了20世纪中期百老汇音乐剧的音乐风格,并成为它的主流。
3. 介于“严肃音乐”和“流行音乐”之间的、具有明显艺术化倾向的风格类别。这类风格的音乐剧,主要是在声乐曲的写法上具有艺术歌曲的形式特点:旋律音高的起伏与变化较大,乐句间的长短比例不规整,句式内部结构比较复杂,节奏组合形态多样化。而且,曲式规模也比一般的流行歌曲大。但它仍然保持明确的调式调性,仍然以优美流畅的旋律而贴近普通听众为最高追求。
此类风格的歌曲在音乐剧名作中比比皆是。如《我真美丽》《今夜》(《西区的故事》插曲)、《回忆》(《猫》插曲)、《黑夜轻韵》《希望你再次出现》(《歌剧院魅影》插曲)、《世界的最后一夜》(《西贡小姐》插曲)等等。尽管这样的歌曲不像《雪绒花》那样易学易唱而广为流传,但人们依然爱听。总体来说,这种“高雅的流行音乐”或“通俗的严肃音乐”风格,多见于晚近的欧美音乐剧。
有必要指出的是,以上三种风格类别的划分,虽然是以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为依据,但还是属于归纳式的分类方法,没有“风格断代史”的意义。事实上,音乐剧发展到今天,没有哪一个时期是以某种风格为“主宰”的,即便是在上文所说的“罗杰斯时代”,也有《西区的故事》这样的旷世杰作长演不衰,也有以《毛发》(Hair,1967)为代表的摇滚风格的音乐剧名重一时。同时,还需要指出的是,音乐剧毕竟是舞台戏剧,音乐之于戏剧情节的描写和人物性格的刻画⑤,必然会面临多种技法的选择和风格上畸轻畸重的问题。即便是在同一部音乐剧中,歌曲风格偏俗、乐队音乐偏雅,或者舞蹈音乐偏重于爵士乐风格、歌曲则是一般意义上的流行风格等等,也是屡见不鲜的。例如,当代音乐剧作曲泰斗韦伯的名剧《猫》,剧中老猫格里泽贝拉的歌曲(如《回忆》)属于文中所指的第三种风格,年轻的杰里科族猫的歌曲(如《杰里科猫族之歌》)具有鲜明的爵士风格,而剧中几个气氛紧张、情绪激动的舞蹈场面的音乐,则又表现出摇滚音乐特有的节奏律动。像这样多种风格在同一部作品中并行不悖的情况,恰恰是是音乐剧的特色之一。
与欧美音乐剧比起来,起步较晚的中国音乐剧,无论是创作还是研究,在某种程度上还处于补课式的发展阶段。本文对音乐剧音乐风格的探讨,对我国的音乐剧创作和研究而言,或许不无意义。
① 周小川、肖梦等著《音乐剧之旅》第57页,新世纪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② 居其宏《音乐剧,我为你疯狂》第51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③ 19世纪末,在纽约第28街集中了很多音乐出版公司,为了推销歌曲,各公司都有推销员在那里弹琴唱歌。由于钢琴使用过度,音色疲塌似敲击铁皮声,于是有人戏称此地为“叮砰巷”(Tin Pan Alley)。叮砰巷由此成为流行音乐历史上一种风格的代表。
④ 居其宏《音乐剧,我为你疯狂》第134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在更新教学理论,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的艺术教育工作者虽然都明白,要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核心,以书本为中心的纯理论的灌输式教学。具体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研究的学习呢?
一、精心诱导,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还是教育的参与者。”音乐心理学表明,当需要指向某一具体对象时,产生达到目标的欲望就形成了探求的动机,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越强烈的欲望和追求,那么他参与探索活动的动机就越明确。在音乐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与思维的无谓限制,努力营造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打造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全面释放,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在当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音乐艺术方面也不例外,流行音乐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大街小巷随处可闻,喜好人群多为学生。根据这一特点,笔者在给高一年级的学生讲授创作歌曲的种类(颂歌、叙事歌曲等)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他们喜爱听的流行歌曲入手,鼓励学生放学回去后,找出有关叙事的流行歌曲。结果,在下节音乐课时,学生就拿出了他们准备的有关这方面的音乐光碟在课堂上播放。例如叙事歌曲,他们就播放与此相关的周杰伦演唱的歌曲《外婆》。有效的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创作歌曲种类的掌握与理解。
二、依据学生喜好心理,激发学生进行想象创造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音乐教育正是进行创造教育、培养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这是因为形象思维能力在音乐学科中应用最为广泛,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注意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认真钻研,思考教材,设计不同侧面的亮点,让师生在整堂课上都有新的收获和感悟。音乐教学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基本的生命力就在于教师对教材的不断创新。学生的思维正处于活跃时期,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在学生学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歌后,笔者引导学生根据旋律节奏的特点,联系各自的感受和喜好,对歌曲的演唱进行重新改编,可独立创编,也可合作完成,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倍增。经过充分酝酿和积极思考,有些学生用流行唱法中的说唱形式进行重新演绎,还有的学生用家乡的方言来演唱这首歌曲,这些做法既真实又贴近生活,充分体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灵活教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科学教法施诸于不同程度的教育对象时(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既要有循序渐进的规律性,又要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随时考虑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接受得更多些、更快些,精神上更愉快些。教师要善于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充实课堂,使学生感到每一节新课对他们都是个谜。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笔者在给高一年级的学生介绍《舞蹈与音乐》时,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的无音乐的影像资料,接着又播放一段配有音乐的影像资料,然后再请学生想一想:老师的意图是什么?此时,学生的视、听觉全都集中在影像资料上了,待学生看完之后再加以引导,很多的学生都说出自己的想法,从各自理解的角度来谈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通过体验,大大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与舞蹈这种相互关联、相互依托的微妙关系的感性与理性认识。
四、共同参与,引导学生大胆实践
心理学讲,参与学习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一个人的兴趣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和发展。只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才能焕发其生命活力,艺术课更多的时候体现的是一种同玩、找乐、创美的民主合作精神。在艺术课堂上,让学生怀着由衷的欣喜热爱之情,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师生共同感受、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的美,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对美的鉴赏和创造力。
关键词:听音乐 学习兴趣 英语学习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的信息化,学好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势在必行的趋势。英语已经成为我们与世界交流的必要手段,而且也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与世界的接轨是势在必行的,当代的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关键,因此学好英语是必然的。
语言的学习是需要语言环境的,但是中国孩子没有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和背景,会觉得学英语很难、很累,所以很多孩子很排斥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基本元素,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打破传统模式,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要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达到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形成有效率的学习策略,掌握一定的表达交际能力,这样才能达到英语教学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笔者归纳了一种学习方法很有效即利用音乐学习英语,学习歌词唱法、翻译等,而这种方法将是一种最好、最生动、最有趣的形式。听很棒的歌曲,学很正的英文,给英语学习者,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天地,足以让我们在陶醉于美妙的音乐时,使得英语的各种基本功底也随着缥缈的音乐“冉冉”上升,突飞猛进。
音乐能提高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音乐能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音乐能丰富学者自身的语言。一首动听的歌,歌词也一定很优美,这些歌词都具有诗的韵,或豪放、或激越、或缠绵、或哀怨、或多情,看多了,听多了,自己的语言也渐渐变得丰富精彩,富有生命力。
在英语教学中,很多学生不知道从何处学习、如何学习,为了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英语,需要从最简单之处着手,用最简单的方法学习最好的英语。音乐是生活中的调味剂,几乎每个学生都会去听歌来让自己放松,尤其现在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地听歌,现在很多学生大都很欣赏英美歌手,也会自动地学习,我们何不用这一点来让学生在学习英文歌曲的同时掌握英语呢,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来学习英语,将会事半功倍。因此听歌将是英语学习的一种极好手段。英语歌曲具有优美的旋律、语言生动、平实、贴近生活,结构简单且内容丰富多彩。在选择歌曲时应注意:1.曲调是否优美动听。2.歌曲内容是否健康、积极、向上。3.歌词是否易学、易懂、易记。选择歌曲的时候可以从英语儿歌、歌谣开始,然后再选择学生比较熟悉、比较喜欢的歌曲,或是一些经典老歌,最后学习一些难度较大的摇滚乐等。笔者一直从事基础英语教学十多年,得出的结论是“听音乐学英语”,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英语是有乐感的语言,听音乐学英语可以消除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恐惧,在音乐的美妙旋律中逐步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一、听儿歌轻松学英语
英语儿歌和歌谣具有语言浅显、形象具体、音韵自然和谐等特点,英语教学中,儿歌和童谣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英语歌谣具有非凡的魅力。学唱英语儿歌和歌谣时,歌词中有着许多陌生的单词和词组,需要反复地吟唱练习,直至会唱、唱好为止,而这样便有了更多学好英语的机会和动力。世界上十个人中有八九个人喜欢音乐,一个爱唱歌的人,能够把歌曲牢牢地记在脑子里,于是歌词中的单词、短语,歌曲中纯正、地道的发音便牢牢地储存在脑中。笔者将十多首优秀英国童谣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加上欢快奔放的节奏和优雅活泼的动作,让孩子在玩耍或者享受音乐的过程中轻松学英语。在教学中,笔者也发现学生们真的是唱的比说的好!例如在教新课标初中英语预备课程第3课Good friends和 第12课A birthday party时,学生可以分别学唱歌曲Make new friends和Happy birthday。在授新课之前学这些歌曲,可以调动学生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而在学习牛津初中英语7B第六单元Pets时,则可以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带学生进入诗歌的天堂。
二、听经典歌曲学纯正英语
“Classic music”(经典歌曲)因具有端庄高贵气质,人听人爱。经典歌曲有现代流行歌曲(pop)、Country(乡村音乐)、影视金曲、欧西经典等。对学习者来说, 歌曲节奏较缓,旋律轻柔抒情,吐词清晰,词义简单,学生最喜欢学。我班学生一听见Big big world就迫不及待地想唱这首歌,他们学得相当认真,也学得相当得快,唱得相当得好。在学校组织的合唱比赛中,我班的这首英文歌曲获得了一致好评。而Lemon tree、God is a girl也超级简单,这种节奏感比较强,也比较热闹的歌曲,是学生的最爱。Westlife(西城男孩)的咬字很清楚,最适合初学者。Say you say me,Yesterday once more,Because I love you,Blue night,I’ll never break your heart,the day you went away都是经典的好歌, 当然还少不了泰坦尼克号和人鬼情未了的主题曲。
三、听摇滚快速提高语速
“Rock & Roll”(摇滚乐)――活泼可爱,脍炙人口,广为流行。摇滚乐简单、有力、直白,特别是它那强烈的节奏,与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动的特性相吻合;摇滚乐无拘无束的表演形势,与他们的逆反心理相适应;摇滚乐歌唱的题材,与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密切相关。不管岁月如何流转,无论潮流怎样变迁,学生对摇滚的态度始终如一。学生依然可以在R.E.M.的每一张作品里,找到他们所想要的那种非常有态度、非常自我、也非常有见地的年轻感觉。例如 R.E.M. 的怀旧校园摇滚:Everybody Hurts,Judas Priest 的Angel,Living After Midnight,Savage Garden的Affirmation,The animal song,Two beds and a coffee machine等,学生都津津乐道。
笔者只推出了三种音乐,如果你对其他风格的音乐有兴趣,也建议你去听。选择的风格可以多样,除英语儿歌、摇滚歌曲、英美传统歌曲、影视金曲外,还可以听一些其他类型的音乐,比如现代流行歌曲(pop)、Country(乡村音乐)、Blues(蓝调)、Hip-hop(嘻哈)……都比较经典,也比较易学。请记住:听自己喜欢听的,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1898-1937)是20世纪初美国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他出生于19世纪末期浪漫主义与民族主义并驾齐驱的特殊历史时期,他在坚持欧洲传统音乐的同时,也兼收并蓄的发展了印第安民族黑人音乐,而在这样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具有格什温风格的美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在他的作品中,既保留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的形态,又吸收了黑人灵歌,和拉格泰姆布鲁斯等流行的爵士素材。他的作品成为当代纽约音乐文化的精髓,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向世界展示出了具有美国标签的独特音乐形象,在今天来研究这位伟大作曲家风格的成因和形态,对于学习音乐创作的个人,甚至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走向都具有一定和借鉴意义和启发。
一、时代背景与成长环境
美国的历史于16世纪末英国殖民者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开始,在英国国内受到排挤压迫的清教徒成为移民的大部分来源,读《圣经》,唱赞美诗是他们在繁重的劳累以后仅有的娱乐活动和精神依靠。这是为宗教歌曲成为北美这片新大陆上最主要的音乐文化内容的缘由。而与此共存的印第安音乐则表现出说唱性强,很强的律动和节奏感,这也成为了后来美国爵士乐和乡村音乐等这些民族音乐种类的先声。
到20世纪2、30年代,美国的专业音乐家们开始渴望向世界展示出具有美国特点的作品,这时侯的黑人灵歌、拉格泰姆、布鲁斯等民间的和爵士的音乐素材也已经被作曲家们娴熟的运用。与此同时年轻的格什温也正出生成长在这个被巴巴拉?朱克(BarbarA. Zuck)称之为“爵士乐的时代”的黄金时代。
格什温幼年家庭的居住点环境不够好,街道窄小,人口嘈杂,四处遍布叫卖推车的小商贩。乔治在学校表现很差,他虽然聪明活泼,但却不用功,总是恶作剧,这样放任宽松的环境对于格什温的性格是有一定意义的,所以我们总能在他后来的作品中听到充斥着洒脱不羁的自由旋律,极富诙谐幽默的气质。格什温14岁曾跟随查尔斯?汉比策学习钢琴,汉比策不仅教会给格什温钢琴演奏技术,他无视格什温对于娱乐音乐的明显偏爱,也强迫他接受扎实的古典音乐知识的训练,他让格什温熟悉巴赫,肖邦和李斯特以及那时仍然在世的德彪西音乐,格什温高中辍学后在纽约雷米克的公司担任钢琴手的这两年的工作经历又令他的即兴音乐技巧也在另一方向增强,顺从汉比策的音乐和他自己对流行爵士乐的偏爱使他徘徊于严格与自由之间。
二、在作品中的体现
格什温的作品大多表现为语言活泼幽默,节奏明快,保留了一些欧洲音乐的曲调又具有新的美国特点,下面就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为例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音乐剧;艺术;演唱;风格;特征
音乐剧集合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和体裁,有百年的发展历史,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立化、特色化的音乐戏剧形式,成为了令人瞩目的艺术形象。音乐剧在进入中国之后,引起了研究学者的关注,在中国的文化艺术市场不断升温,为了更好地解读音乐剧的艺术特征,我们需要着眼于音乐剧演唱的视角,对音乐剧的多元风格加以研读和分析。
1 音乐剧独特的艺术特征与魅力
音乐剧以其独立的音乐戏剧形态在西方传播有百年之久,它源自于传统正歌剧中的喜歌剧、轻歌剧,并广泛吸纳爵士音乐、摇滚音乐、现代舞等流行音乐风格元素,逐渐形成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综合型舞台艺术形式,音乐剧在进入中国以来不断升温,并掀起了热潮,它突破了语言的藩篱,展示出魅影百态的独特艺术特征。具体来说,音乐剧的艺术特征包括以下内容:
1.1 高度的综合性
由音乐剧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到其高度的综合性特征。从广义而言,音乐剧以音乐为内核,并综合其他舞台表演元素,显现出风光迥异的风采和特色。从狭义而言,音乐剧由音乐喜剧和美国歌舞剧演变而来,在时代的发展下,融合戏剧、音乐和舞蹈艺术形式,以剧本、剧诗为主线,融合了包含文学、戏剧、诗歌、舞蹈、绘画等多元素,综合性地对剧情、人物、情感等加以表达和传递,从而使音乐剧展示出综合性、多元化、世界性的风貌。
1.2 多元化的艺术表现特征
在音乐剧之中融合了歌舞和戏剧的特征,音乐和舞蹈在音乐剧中的比重和呈现方式不尽相同,例如,音乐剧《西区故事》《音乐之声》《悲惨世界》《魔术与表演》等。
音乐剧中不拘一格的悲喜剧是其多元化的又一特征,它并不是纯粹的悲喜,而植根于这些艺术体裁,使音乐剧的风格多踊,通过时空的转换拓展音乐剧的娱乐功能,从而深化音乐剧的艺术思想,提升音乐剧的艺术品位。
音乐剧中通俗与经典穿插、融合的特征是又一特色。它的通俗化主要表现在音乐之中,其音乐语言吸纳了流行音乐元素,诸如:爵士音乐、摇滚音乐等,成为了音乐剧广为流传的法宝。这些音乐歌曲脍炙人口,创造出经典的音乐剧风格。例如,音乐剧《悲惨世界》中的多声部重唱与合唱《新的一天(One Day More)》堪称完美。
1.3 贴近生活的通俗易懂的语言艺术
音乐剧历经百年,为广大民众所喜爱,其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语言艺术特征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音乐剧采用多样化的生活题材,以生活化的故事为基点,进行舞台形式的展示和再现,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激发人们对于音乐剧的热爱之情。例如,以乡村生活场景为素材的音乐剧《俄克拉荷马》,就选题于乡村生活,将纯朴、自然的乡村生活题材搬到戏剧艺术之中,用音乐的、舞蹈的、表演的艺术形式,揭示人们渴望自由与美好的心愿,表达出人们内心的向往与渴求。同时,音乐剧还可以选取文学作品题材内容,将经典的文学作品搬入音乐剧之中,如:童话故事《美女与野兽》加以改编,可以创作成音乐剧作品,展示出通俗生活化的艺术形式,表达出人们内心的声音。
2 音乐剧的多元演唱风格特征
音乐剧在进入到普通民众的心中,首先是由于其流传甚广、动人心魄的唱段,如音乐剧《猫》中的唱段《回忆》、音乐剧《音乐之声》中的唱段《雪绒花》等,这些扣人心弦的唱段唯美感人、细腻真切,极易渗入人们的心灵。然而,音乐剧的演唱风格并不是如这些代表性的歌曲一样,清浅易懂,而是表现出多元化的演唱风格和特征。例如,《耶稣巨星诞生记》中的摇滚风格金曲《我不知如何爱他》(I don’t know how to love him);爵士风格的音乐剧《波吉与贝丝》中的《夏日时光》采用了爵士化的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有各类不同风格的超级巨星,这几位演员的演唱堪称榜样,如:音乐剧《剧院魅影》中的演员麦克波尔擅长驾驭各类风格的歌曲,可谓音乐剧的领军人物,他的演唱技巧娴熟,可以灵活自如地运用流行唱法、美声唱法。还有莎拉・布莱曼演唱的歌曲《告别时刻》(Time to Say Goodbye)之中,显现出深厚的演唱功底,她成为跨越传统和流行音乐界的歌唱天后。在音乐剧《猫》中的主题歌曲《回忆》,由依莲・佩姬演唱,她那略带沙哑而不失优美的嗓音,极强地感染了观众。
2.1 音乐剧中的美声唱法风格特征
音乐剧的表现手法携带有深厚的歌剧艺术色彩,它借鉴歌剧的美声发声方法,如均匀流畅的气息、共鸣、自然发音、清晰的吐字等。例如,音乐剧《西区故事》中就运用了美声唱法,在玛利亚的独唱以及玛利亚与阿尼塔的对唱之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她的清新自然、连贯流畅的演唱风格,她运用的声音位置是高位置进行演唱,并以全身的整体共鸣为主,产生出轻盈飘逸的演唱效果。还有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卡纳娃演唱《Somewhere》的唱段之中,她讲究咽腔力度的控制以及全身的共鸣腔体,在音时运用了厚实的美声唱法,显示出无穷的演唱韧性。
美声唱法在音乐剧中不断发展和演变,并逐渐与流行唱法相融合,显现出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的默契性特征,流露出由单一美声唱法向美声与流行唱法相融合的趋势。可见,音乐剧的美声唱法有歌剧的演唱风格,并且在音乐剧的发展进程中显示出继承与发展并存的状态。
2.2 音乐剧中的流行唱法风格特征
音乐剧除了美声唱法特征以外还有诸多的其他演唱风格,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声运用方式,其演唱风格变化多端,要求演唱者根据不同风格体裁、不同类型的音乐剧歌曲进行唱法和技巧上的调整与驾驭。音乐剧之中的流行音乐风格具有亲切自然的音色特点,这主要是它运用了本嗓的音色,并糅合了沙哑声音的独特化应用,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例如:音乐剧《剧院魅影》中麦克・克劳福特和布莱德・里特尔,就运用了流行音乐的本嗓式的演唱方法,自如地进行音色的变换,达到了扣人心弦的演唱效果。又如,音乐剧《孤独的牧羊人》中就运用了真假声区跳跃式互换的演唱技巧,实现了对音乐剧的流行音乐的演绎。
大体而言,音乐剧中的流行唱法风格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乡村音乐风格为主,这类风格的音乐剧有《俄克拉荷马》《安妮,扛起你的枪》等,乡村音乐风格的音乐剧曲目演唱时追强调朴实、自然的声音,真声为主,鼻腔共鸣的运用相对较多,偶尔结合假声进行演唱,不需要太多装饰性的修饰,力求演唱及语言简单、真实。
(2)以摇滚音乐风格为主的音乐剧演唱风格,这类音乐剧曲目现代感较强,演唱时更接近使用最自然、最原始的演唱方式,不追求声音的细腻程度及音色,突出声音运用的力度,要求演员在良好的气息支持和较宽的音域条件下,增强声音的爆发力以渲染演员在通过演唱塑造人物过程中的情感。以摇滚音乐风格为主的经典音乐剧有《长发》《耶稣基督超级巨星》《油脂》等。
(3)以爵士乐风格为主的音乐剧演唱风格,在音乐剧之中大量运用了爵士乐风格的曲目演唱时要求音色浓郁醇厚、在高音部分又具有极强的张力,令人沉醉而回味。强调通过对节奏、旋律的变化,呈现出一种无法捉摸的飘忽感和游移感。在音乐剧之中的爵士乐演唱成为了一种独有的音乐语言,这在音乐剧《芝加哥》之中就有直接而明@的体现。还有在音乐剧《波吉和贝丝》之中,创作者格什温就大量吸收了黑人的爵士乐,它将黑人爵士音乐语汇与专业作曲技巧相融合,并加以美声演唱,开创了音乐剧的“交响味”的爵士风,其中的歌曲“夏日时光”和“波基我爱你”就以爵士乐的形式加以翻唱,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2.3 音乐剧中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
在音乐剧中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个性化承载方式,它有其独特的韵律,当民族民间音乐风格融入音乐剧之时,它绽放出醒目的光华,成为大众文化的瑰宝。例如,韩国的音乐剧《乱打》就融入了韩国的民间艺术表达方式,其别致新颖的传统农乐节奏和曲调,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在传统农乐节奏与西方舞台表演相融合的过程中,充分展示出韩国的民族文化特色。又如,我国浙江的原创音乐剧《五姑娘》,也融入了民间的落秧歌、急急歌等民间曲调和唱法,为观众呈现出富于水乡风情的江南风俗画卷。还有新疆的音乐剧《冰山上的来客》就将流行唱法与新疆民歌相糅合,在新疆特色化的鹰笛演奏与现代管弦乐、电子乐队的融合之下,显现出极强的韵律感。
3 结语
音乐剧在发展进程中不断显示出多元化的艺术特质,它在包涵多元演唱文化的发展历程中,融入了精湛的演唱技巧,内含丰富而深刻的音乐艺术思想,在融合美声唱法、通俗唱法、民族民间唱法、爵士唱法的过程中,音乐剧甚至生成了自己的“音乐剧唱法”,显现出自由化、多元化、兼收并蓄的演唱风格。
参考文献:
[1] 杜岩.跨界演唱风格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5.
[2] 陈大阳.音乐剧的艺术特征以及对声乐教学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 杨静.音乐剧演唱中美声与流行唱法相融之研究及其教学探讨[D].南京艺术学院,2011.
[4] 杨文煜.当代民族声乐多维思考[D].苏州大学,2016.
关键词:流行歌曲 中学音教 教学实践
前言
笔者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们虽然对音乐课兴趣不大,但对通俗歌曲却如痴如狂,这种现象很普遍,作为音乐教师,显然是无法回避这一现实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视学生的兴趣,僵化、刻板的教学势必导致课堂的沉闷以及学生积极性的下降。《中国音乐教育》杂志曾做过一项调查:在问到学生是怎样学会唱歌时,37%的学生回答是跟老师学的,51%的学生回答是听录音机、看电视自己学的。由此可见,中学生对流行歌曲的热情是很高的。下面笔者对如何将流行歌曲引入中学音乐教学阐述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音乐教师要正确甄选流行音乐曲目
流行歌曲良莠不齐,作为中学音乐教师,有责任将通俗音乐有选择地引入课堂。《思念》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教师可以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同学间的友谊,把握男女同学交往尺度。有些歌曲能体现关爱人类和平,保护地球、维护环境等对学生有思想教育功能的内容,如:《红旗飘飘》、《中国人》、《同一首歌》、《让世界充满爱》、《还世界一片绿色》等。有的歌曲能代表某一时代,某一流派,某一风格,某一歌手的特点,如叶培的《今夜无人入睡》等,都是音乐教师可以利用的鉴赏课素材。有些流行歌曲像摇滚等曲风的歌曲,音高和节奏都有相当大难度,但是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通过反复模仿和练习也能够在整体上把握音乐的感觉,如《双截棍》、《壁虎》等,都可以当作教学内容。总之,流行歌曲为学生们感知音乐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丰富了学生们的音乐审美体验。
二、加强音乐教师对流行歌曲的理解与掌握
通俗音乐通俗易懂,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日渐增加,像其它文化一样,大众音乐文化也逐渐走向“快餐化”。流行音乐题材多样,贴近现实生活,轻松明快的节奏和内心表白式的歌词使歌曲更易被学生接受,这是不可阻挡的潮流,音乐教师要顺势而为,不要一味的限制和阻止学生对流行歌曲的热爱。
另外,流行歌曲是音乐的一种,音乐教师不仅要了解音乐史,如:中国流行音乐第一人“黎锦辉”、新时期大陆第一位流行歌星“李谷一”、中国摇滚乐第一人“崔建”等。而且要知道音乐的种类,如布鲁斯、拉格泰姆、爵士乐、乡村音乐、音乐剧、重金属、庞克、艺术摇滚等等。
三、加强流行歌曲演唱技能的培养
中学音乐课堂引入流行歌曲目的不仅仅是娱乐学生,催感,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演唱技能。流行歌曲中的演唱技巧相对于艺术歌曲而言,更适合在基础阶段训练中学生的演唱能力。流行歌曲融入到中学生的生活之中,使他们能够朗朗上口,学习时,他们还能潜意识地模仿原唱。在技巧方面,老师的正确指导,使他们能够学到唱歌的基本技能,对其中包含的音高、节奏、力度、速度、和声等基本元素进行掌握。
四、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的鉴赏能力
流行歌曲的娱乐性注重其感性愉悦,这就难以避免其低俗化。中学生对严肃音乐不感兴趣,追求浅显直接的音乐,追求时尚露骨的表达。受流行音乐歌星“一夜成名”、“投机取巧”等成功方式的影响,导致很多中学生追求时尚、追求享乐、浮躁、世界观畸形等现象的存在,没有社会责任感。因此音乐教师在引入流行音乐时要注意提高中学生的鉴赏能力,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袭和影响,不仅要加深学生对自己喜爱的流行歌曲的理解,还要增强对其它音乐文化的兴趣。教师要注重从历史因素、社会因素,创作与演唱者的人文因素、音乐要素的运用等决定艺术价值的各种要素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而不能以简单的“好听”与“不好听”,“适合”与“不适合”这类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来说明歌曲的内涵。
结语
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流行音乐既然是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就不应该将它摈弃在外。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对流行歌曲进行选择与鉴赏,是当代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探索的问题。音乐教师应当担负起引导学生欣赏流行音乐的责任,让他们在流行歌曲中学到音乐知识,提高审美能力,感受多元音乐文化的魅力,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辉:《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音乐生活》,2007年第4期。
关键词:爵士乐 流行音乐 关系 影响
一.爵士乐
1.爵士乐的起源和发展
回首往昔,不觉间爵士乐的历史已经有一百多年了。而爵士乐的来源也许要追溯到三百多年以前了。几个世纪以前,欧洲和美洲的白人奴隶贩子从非洲将许多的黑人奴隶运往美国,虽然他们无力改变现状,但是作为人,他们有借助音乐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能力,于是,终日的压抑,最终变成了一种反映内心世界的呐喊之音--爵士乐。在这种音乐形成之后,爵士乐被融入了在美国各地不同部落的黑人音乐文化当中,最终成为美洲黑人的“异地文化”,并在美国生根发芽,成为黑人文化的艺术结晶。
而爵士乐真正的形态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段时间。它最初是反映在美国新奥尔良地方歌舞厅的铜管乐队当中,到了20世纪30年代时爵士乐最为辉煌的时代,而爵士乐的中心也从新奥尔良转移到了芝加哥、纽约和其它大型城市。到了20世纪50年代爵士乐又迎来繁荣时期,Bop(指人声无意义的哼唱)成为了爵士乐的主流。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爵士乐不再像之前那么辉煌,但几乎所有的爵士乐流派仍然在流行音乐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2.爵士乐的类别
经过上述所说,我们可以知道爵士乐拥有着长久的历史,而在这个过程中爵士乐几经发展后,也发展出了许多的风格唱法。像20世纪初的奥尔良爵士乐,30年代大乐队演奏的摇摆乐,40年代的Bop,40年代末的冷爵士,50年代的Hard Bop,60年代的自由爵士,70年代的摇滚爵士以及以后的拉丁爵士,融合爵士,爵士FUNK等等,这些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爵士乐辉煌的发展史。
3.爵士乐的特点
就音乐的本体而言,爵士乐是非常强调即兴演奏的流行音乐,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了欧洲古典音乐,教会福音音乐,黑人劳动音乐,进行曲,拉格泰姆和布鲁斯音乐的影响。在自身的特点上爵士乐以布鲁斯的旋律及调式特征为基础,采用了拉格泰姆的切分节奏型来贯穿整个作品。它的自由性能够给乐手提供连续的创造力,许多爵士乐手可以随心所欲的从其它音乐形式当中借用一些形式与想法,直到演奏到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又能够将音乐带入一个又一个“新”的方向为止。
而且,爵士乐还反映在它反叛于20世纪之前和与其同时的所有传统音乐,所以说爵士乐最大的特点还是将自己的艺术风格重点表现在对世俗领域的反映上面。
二.流行音乐
1.流行音乐的起源和发展
流行音乐的起源可以归纳为两个:一是美洲大陆的移民,或者说是白人带来的音乐,这种音乐最早是诞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另一个是西非的黑人奴隶带来的非洲音乐了。真正给现代流行音乐带来本质力量的就是这种黑人音乐,在它的基础上派生出了现代流行音乐的体系和基本脉络。
在19世纪后期,黑人音乐吸收了白人音乐的因素后形成了自身的独特风格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后诞生了流行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音乐体裁--布鲁斯。19世纪末在美国的新奥尔良爵士乐的横空出世为流行音乐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直到20世纪30年代,爵士乐一直处在辉煌阶段,到了20世纪30--50年代初,由于科技的发展,唱片业兴起,流行音乐得到了强大的传播载体,由此,流行音乐开始向各个方向拓展,种类也开始骤然繁多,出现了乡村音乐,抒情歌曲等体裁,而后,“猫王”融合了爵士,福音,布鲁斯,乡村民谣以及刚刚兴起的电子乐,最终形成了流行音乐范畴最终要的音乐体裁--摇滚乐。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灵歌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到了70年代,迪斯科以及摇滚乐的分支朋克音乐也在悄然中兴起。到了80年代,世界的流行音乐开始进入了全面的发展时期。直到今天,流行音乐依旧不断地在进步,不断地在创新,一个又一个的新兴曲风接连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
2.流行音乐的类别
从之前流行音乐的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流行音乐在不断的进步创新后,涌现出了大量的音乐体裁。像最开始的布鲁斯音乐,到后来的爵士乐,到20世纪50年代唱片的兴起后所带起的摇滚乐,乡村民谣,抒情音乐等,再到后来的迪斯科,朋克音乐,到了现在的节奏布鲁斯,灵魂乐,FUNK,迷幻,嘻哈,无伴奏等等许许多多的流行音乐体裁被世人们所熟知。而且,无论是哪一种音乐体裁,都有被大量的人们所喜爱,这也使得流行音乐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3.流行音乐的特点
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是因为它的特点非常鲜明,相对于传统的音乐形式,流行音乐更加的抒情,风趣,而且拥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它的写作手法也相对通俗,曲调顺口,易于传唱,而且它的歌词也多用生活语言,也为人们所接受和传唱,歌手多是自成一格的,发声的方法也各有千秋,不受声院学派的束缚,演唱时感情要重于技巧,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等等。
三.爵士乐与流行音乐的关系
1.爵士乐与流行音乐在本质上的关系
在现今的生活当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有接触到流行音乐,但是,大部分人确对流行音乐持有一种模糊的概念。只是知道,身边人所传唱广泛,并且能够朗朗上口,容易被人们多接受的歌曲就是流行音乐,而碰到爵士乐这种曲风有所差异,曲式结构有所变化,演唱方式有所不同的体裁时,也许有的人就会问到,这到底是什么音乐,在深一层去想就会问,这个音乐跟流行音乐是什么关系?其实,爵士乐是众多流行音乐当中出现最早,并且是影响最广的一个乐种。也就是说,从本质上来看,爵士乐本身虽然并不是流行音乐,是单独的一种音乐体系,但是它所延伸出的许多乐种却是流行音乐当中的曲风,对流行音乐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2.爵士乐在艺术形态上和表演形式上对流行音乐的影响
因为爵士乐有100多年的历史,出现的时间较早。所以,爵士乐对于流行音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尤其是在艺术形态和表演形式上。首先,从艺术形态上来说,爵士乐将世俗的音乐文化推入到一个空前发展的高度,对传统音乐的挑战表现出了一种咄咄逼人的趋势,应该说,传统音乐并不是与流行音乐平分秋色的,而只是在大众欣赏群体的眼中仅仅是万花丛中的一点“蓝”,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它已经失去了往昔的优势,其发展和地位已眼见得步履维艰。究其根源不可否认,这一趋势的形成明显是受到20世纪流行音乐的“始祖”--爵士乐的直接冲击。使得世俗间所产生的流行音乐不再只局限在某一领域里,使其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在艺术的形态上得到了升华。而在表演形式上,爵士乐对于流行音乐同样有着深远的影响。开始阶段的流行音乐只是在民间,百姓之间相互传唱,只是人们的日常消遣,没有伴奏,没有固定的表演形式,而在新奥尔良的歌舞厅的铜管乐队当中所表现出的爵士乐的兴起,进而改变了流行音乐的这一状况。使得流行音乐开始有了配乐,有了乐队的伴奏,有了舞台,有了演出模式,甚至于能够做出优美的曲调。这不得不说爵士乐对流行音乐在表演形式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3.爵士乐与流行音乐在社会地位及其社会功能上的关系
从之前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爵士乐来源于美国的黑人奴隶,而流行音乐的源头也基本是如此。而且,就本质上来说,爵士乐就是流行音乐范畴当中的一种体裁。所以,爵士乐与流行音乐在社会地位和社会功能方面是基本相同的。但是,细细想来又有稍许不同之处。爵士乐是20世纪一个独具特色的新音乐品种,它和流行音乐都对近现代音乐文化生活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当今欧美一些著名的音乐学院已经将这种新音乐纳入到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地位,分多地音乐研究机构以及基金会也将起作为专门性的课题纳入到学术研究的视野。也就是说,爵士乐在社会地位来说已经越来越正规化,严谨化了,它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已经越来越高了。而流行音乐整体虽然也在慢慢发展,但我们可以了解到,依然无法达到那一步。但是,流行音乐整体的传播范围要不单一爵士乐的传播范围要广泛很多。
而从社会功能来说,无论是源于美国黑人奴隶的爵士乐还是源于南北战争和黑人奴隶的流行音乐,他们都可以说是人们生活的一个调节器,是人们的一种心灵的寄托,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一个媒介。而且,爵士乐和流行音乐这两个词汇现在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所领会。也就使它们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可以说明爵士乐和流行音乐整体都在某一程度上会对人们产生一种教化功能。从而使得它们在社会功能层面上得到升华。
四.结论
清晰,正确的理解爵士乐和流行音乐的含义,可以让你从本质上认识到什么是爵士乐和流行音乐。了解爵士乐和流行音乐的起源,各阶段的发展可以让你更加深刻的了解到爵士乐和流行音乐,还可以了解到爵士乐与流行音乐之间对彼此的影响。也可以会会在你的音乐素养,演唱技巧及水平提高等方面有所帮助。所以,正确理解爵士乐和流行音乐,了解它们在各方面的关系,清晰认识它们对彼此的影响,会对你的音乐理念,音乐素养及演唱技巧等提供很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赵迎:《流行音乐》,2010年,[J]。
[2]北京现在音乐研修学院∶《流行音乐研究所西方流行音乐的风格与流派》,2010年,[J]。
[3]孙铁军∶《流行音乐演唱实用教材-外国部分∶布鲁斯与爵士》,文艺出版社,2006年,[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