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初中物理知识分类

时间:2023-07-05 16:21:47

导语:在初中物理知识分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中物理知识分类

第1篇

一、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 因些,要积极做实验,不仅课堂上做,课前课后还要反复地做,用“vcm仿真实验”,多做几遍实验,牢牢掌握每个化学反应的具体条件、现象、结果,加深理解和记忆,努力达到各次实验的目的。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观察,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学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重视实验,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

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判断自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条弯曲小径的长度;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上学途中骑车的平均速度;还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决问题会更全面。

二、学习物理概念,力求做到“五会”

初中将学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三、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知识的条理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表达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在初中物理课里,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大纲”要求的画图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画图属于作图类型题,比方说,作光路图、作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等;另一部分,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所谓识图是指要注意结合条件看图,不仅要学会把复杂的图形看简单(即分析图形),更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来是串联、并联或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四、学会“两头堵”的分析方法

物理知识的特点是由简到难,逐步深入,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许多同学都感到物理题不好做。这主要是思考的方法不对头的缘故。 拿到一道题后,一般有两条思路:一是从结论入手,看结论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拢;二是要“发展”已知,从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当两个思路“接通”时,便得到解题的通路。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两头堵”的方法。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真正领会和掌握并非“一日之功”,还需要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体会并加以应用。

五、注意适当分类,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

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因此,可试着按照课文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图去帮助记忆和理解。

有时,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有法,但学无定法。在学习物理的道路上,愿你结合自己的特点 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但这是走向成功必由之路。

六 物理过程。

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笔记本。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

学习资料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

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

向别人学习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同学们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看人家是怎样学习的,经常与他们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千万不能自以为是。

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形成系统。

其二

一、学习物理概念,力求做到"五会"

初中将学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控制,应力求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精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会理解:能控制公式的利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精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会利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略的断定、推理和盘算。

二、器重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是重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知识的条理化,剖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表达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对今落后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在初中物理课里,同窗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略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大纲"要求的画图重要分两部分:一部分画图属于作图类型题,比方说,作光路图、作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等;另一部分,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所谓识图是指要注意结合条件看图,不仅要学会把复杂的图形看简略(即剖析图形),更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盘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剖析出来是串联、并联或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色,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三、器重察看和试验

物理是一门以察看、试验为基础的学科,察看和试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讨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察看,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出身于细心的察看之中。"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器重对现象的细心察看。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察看,才干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活泼、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细心、认真的察看,才干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窗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察看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活泼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当器重试验,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试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要认真察看老师的演示试验,并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试验。

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试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试验,来断定自己设计的试验计划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设计试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条曲折小径的长度;可以通过试验测量上学途中骑车的平均速度;还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试验。这些都需要同窗们自己独立思考、摸索,不断提高自己的察看、断定、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入,剖析、解决问题会更全面。

四、学会"两头堵"的剖析方法

物理知识的特色是由简到难,逐步深入,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许多同窗都感到物理题不好做。这重要是思考的方法不对头的缘故。

拿到一道题后,一般有两条思路:一是从结论入手,看结论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拢;二是要"发展"已知,从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当两个思路"接通"时,便得到解题的通路。这种剖析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两头堵"的方法。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真正懂得和控制并非"一日之功",还需要同窗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体会并加以利用。

五、注意适当分类,把知识条理化和体系化

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因此,可试着按照课文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图去辅助记忆和理解。

有时,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剖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疏散的概念体系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体系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体系,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2篇

什么是分层教学法,就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学习能力,分层次的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层次的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分层次的选择不同教学内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在各自的层次中愉快的学习,都能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

1明确初中物理教学的教学任务

当今形势下,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及运用这些特点来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是课改的基本要求之一。所以,为了适应新的变化趋势,教师必须根据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在整体上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对教学形式进行完善和发展。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对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应用,才能对学生展开科学、全面又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使我国初中生的物理学习紧跟物理世界发展的脚步。只有开展切实的科学教学、科学管理,加速提高物理方面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的水平,才能为我国的物理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

2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形式

教师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对象来选择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形式。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一般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理论讲解,另一部分是实践操作。理论讲解的教学形式大多采用集中讲解、单个辅导、多媒体教学(观看视频、幻灯片演示等)、小组讨论、课下收集相关资料等形式;操作时间的形式一般为教师指导进行操作,由教师亲自演示,并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全程指导。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适当的对学生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进行考察培养,不定时的组织实践活动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的方式,给学生带来更为生动有趣的课堂,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上要尽可能的设置贴近生活的物理问题,来考察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可以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物理知识的重要性。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开展具体的学习安排,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没有良好的教育机制,就无法开展分层教学法,只能让其流于形式。总之,根据学生们的不同的情况,为他们制定不同的任务,从而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完成学习计划有更大的自信,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3教学目标分层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先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能力有一定的了解,进而,在探究性的教学课程中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切合自身特点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水平上有所发展。

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而进行具体分层目标的分类。对于三类学生,可以只要求他们理解物理教学课程中的基本知识,对重点的知识,教师应着重进行指导。对于二类学生,不仅要求他们理解基本的知识,还应该学会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从而得出实验结论,教师还应对他们给予一定的提点。对于一类学生,他们不仅需要完成二类学生的学习要求,还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培养其独立研究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水平解决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还应中的培养其动手动脑的能力,对他们进行思维和知识上的拓展训练。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各个类型的学生之前没有明确的界限,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从而提升自己的层次,增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

初中物理教学还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初中的物理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可以促进其自主学习,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自主探究和自主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意识。初中生的创新能力并不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自身素质,更大程度上需要受到教师对其的影响。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触类旁通,在对知识进行讲解时要由此及彼,拓宽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在初级阶段,要抓住教学的重点部分和难点部分,通过适当的引导,是学生的思维空间更为宽广,不能只重速度不重质量。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药考虑物理学习中的知识重点,不要脱离学习要求。

4课堂教学分层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分层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学,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指导,接着进行小组讨论,最后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整个过程进行点评。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基础性的工作,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并且还要对教学的难点对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使学生通过自学,对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有初步的了解,使教学的过程和质量有所提升。在教师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设施更好的给同学展示问题的场景,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同学应开展不同的问题要求。小组讨论可以使同学之间更好的合作与交流,通过每个人的思考和发言,可以打开不同的视角,进而了解到不同知识。小组合作,对同学们的团队配合能力也有所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小组遇到困难时适当的给予帮助和指导。

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物理 由“重教”到“重学” 主要环节

中图分类号:G456.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3-0225-01

在新课改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固然有多种多样,但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变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笔者结合课改的实践与探索,尝试抓好以下几个主要教学环节。

一、 转变理念,实践素质教学

一直以来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被动接收为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作用发挥十分有限。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分数要求下,知识灌输十分积极,分数也成为了教师检验学生知识接收水平的唯一标准,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新课改提出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必须转变观念,将那些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理念、模式,诸如灌输,只求分数,不求过程的教学方式。关心学生、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提高学生素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很多教学理念,是教师新时期教学必须认真理会与实践的理念,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加深对这些理念的理解,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研究者与实践者,并最终成为全面素质教育的推动者。比如,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多设置一些教学情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或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接受程度,尝试分类教学,在确保整体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满足有特殊需求的学生。

二、 激发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都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兴趣,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提升其思考能力。初中物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类似课程,具有启蒙课的性质,学生是否会喜欢上这门课,以后学习物理知识是否会顺利,主要取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获得的兴趣和锻炼的学习方法,这是他们日后都有用的源泉与动力。我们的物理教师要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学活动的精心组织与设计,创设有利于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物理情境,同时辅以丰富的物理演示实验,让学生看到物理课程绚丽的一面。然后再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做物理实验与课外活动,将学生牢牢地吸引到物理教学中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从包办一切的核心转变成为知识的引者,启发学生根据物理知识的特点,探究物理知识的产生与特点,获得学习的乐趣,形成学习的方法,增强物理课的求知欲,不仅从中学习到物理知识,更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 转变角色,推动学生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可能是出于对学生的负责,对学生接受能力的不放心,或者直接就是教学时间的限制,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师总喜欢包办学生的一切,比如,教学过程要完全按照老师的想法来,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知识不重要,关键是老师一定要讲完。如此一来,初中物理教学的效果得不到保障,而且会使一些接受能力稍差、接受稍慢的学生从此不愿意上物理课,这显然违背了我们的教育原则。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每一名学生负责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就要求我们的初中物理老师必须加快角色转变,推动学生主动学习。一方面,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样也是知识的参与者。教师不能再象以往那样讲不停,而应该和学生一起学习知识,一起感受,并与学生充分交流,进而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科学的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另一方面,新的初中物理课堂,其重点不应该在教上,而应该是在学上,也就是说,教师教的有多好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追求的应该是学生学的有多好。“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调整、自我选择就成为了水到渠成的事,其能力将得到更加全面的锻炼,将大大有利于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 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要把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多媒体教学平台有着无可替代的优越性,但并不是使用得越多越好、越频繁越好。千万别忘了服务物理教学这个根本。实际上,任何教学媒介使用总要有个度,要做到恰到好处。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面向所有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无论是教学导入时的动画展示,还是课中的图像设置、知识拓展,都要立足学情而设,充分且高效。课件尽量做得别太花哨,不能搞一刀切,大屏幕不能代替板书,在使用多媒体时,美观、规范的板书还是很有必要的。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有效策略

实验教学是为各行各业培养专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多数的物理现象(当然,包括大多数自然现象)都是通过实验才能解释。所以我们应该把物理实验看作是物理教学的主要手段。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搞好实验教学呢?

长期以来,初中物理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均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特别是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95%以上的小学生进入了初中,而初中毕业生大约只有1/3能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2/3的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即使升入高中的比例增大到1/2或4/5,仍然需要从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上全面考虑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以便更主动积极地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而不应仅仅局限于适应升学的需要。为此我根据古代教育家孔子“因材施教”和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班内分组教学”的理论,由点到面进行了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课题的实验。

具体做法如下。

一、了解差异,分类建组

实验前,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物理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层次的学习小组,让师生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级上公布好、中、差学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物理各项知识的同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并在这部分知识上可以超出课本的范围,这是符合个性全面发展规律的。同时师生要共同树立好对教学的乐观主义态度和信心,并使学生明确这种分组方式的意义。教师掌握各类学生层次后,学生的座位按优差搭配的原则编排。把学生分成甲(优生)、乙、丙、丁(差生)四个程度级,再按甲丁、丙乙、乙丙、丁甲的搭配方法编座。这种编座法有两大优点:(1)乙类集中在中间两纵排。两旁是丙类,丙类两旁是丁类,丁类左右是甲类,这种安排给教师按层次教学带来了便利;(2)每一桌都有一个甲类(或乙类)学生和一个丙类(或丁类)学生,这样便于组织优良生辅导中差生活动,教师能巡回了解中差生的学习情况及优良学生的表现,使各类学生生活在和谐平等友好的学习气氛之中,共同奋发进取。

二、针对实际,分类要求

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教学大纲为准绳,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差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大纲、超进度学习。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1.备课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到实验准备课都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

第5篇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诵读经典 想象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3-023-01

高中一年级的新生,大都感觉由初中到高中物理学科的跨度比较大,不适应。当然,这种所谓的跨度有内容上的原因,也有心理上的因素。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和同仁们作一些初步的探索和讨论。

一、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的特点

1. 初中物理教材,文字说明比较通俗易懂,易于理解。

2. 初中物理在研究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通过实验提出问题,或者由试验得出结论,认识和过程基本上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在初中的学生的认知规律。

3.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分析物理现象一方面比较简单,另一方面与日常生活现象比较紧密,因而学生学习起来并不感到生疏和突然。

4. 初中物理的学习主要是形象思维,而且静态思维多余动态思维。所以在思维活动方面学生一般能够跟上。

5. 在初中物理学习当中,对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的掌握,要求学生在理解、记忆方面较多,推力、论证方面较少。

6. 初中物理练习题方面,要求学生解说现象的较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学生完成作业困难不大。

二、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特点

1. 高中物理教材文字叙述比较严谨。学生有时虽然能够读通文字,但是并不理解其含义,从而产生理解教材的困难。

2. 高中物力在探究问题时不仅要从试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从已经存在的概念出发,建立抽象的物理概念。学习过程也不一定遵循从感性到理性。学生在开始学习时不很习惯,自然感到物理难学。

3. 高中物理学习中物理现象往往比较复杂,而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向初中那样紧密,同时在分析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索和研究,造成学生理解方法的困难。

4.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抽象思维多余形象思维学生对思维方式一开始就不易跟上,由此产生思维上的困难。

5. 高中对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掌握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同时还要灵活运用。如果学生仅仅做到记忆而不求理解,则不能灵活运用,那么概念规律就难掌握。

6. 高中物理练习题有时不但需要通过发散性的分析,搞清物理过程,而且还需要辐射性的综合,才能建立方程和求解,一般直接代人方程求解的很少,所以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并不顺利。

三、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顺利的从初中过渡到高中学习的一些意见

1. 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同化。在教学中做好新旧知识的同化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把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的达到知识的迁移。关键在于教师应当切实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需要认真分析学艺有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达到使学生把旧知识同化新知识的目的。为此,要求教师在被课时细致捉摸高中教材所研究的问题跟初中教材曾研究的问题再言语、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找出存在的差别和内在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确定课堂教学中如何启发与指导,使学生顺利的利用新知识来同化旧知识。

第6篇

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大量的物理知识面前,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地构建系统的物理知识结构,然后逐步地拓展、深入、明晰,这样才能不断地完善物理知识体系,从而使物理知识更具体化、系统化。

一、类比已有知识,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初中物理知识基本上涵盖了力学、电学、光学等领域,要弄清楚这些知识,就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思维逻辑能力。如果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只是按照应考要求和书本知识一字不落地灌输知识,学生学习起来就会非常吃力,产生畏难的情绪也在所难免,最终只能了解皮毛,而无法深入学习探索。那么,作为一名一线的物理老师,应该怎么做呢?对于刚进入初中且刚学习物理的学生而言,物理类似于数学,也需要数学的逻辑思维。理科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其实非常紧密,可以温故之前所学的知识,类比于新学过的物理知识,这样有助于同学们的理解与解惑。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不能只停留于表面书本的教学,而应帮助学生改变初中阶段形成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让他们深刻了解初中物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巧妙地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建立紧密联系,避免局限于单一的章节知识,帮助他们构建物理知识的网络框架,强化物理探究能力,提高其学习的灵活性和悟性,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有兴趣、有动力地学好物理知识。

二、类比应用解题,找到解决问题办法

物理知识不同于数学知识,有些变量不需要强调,可以看作恒量。如水流的速度就是需要考虑在内的。水是运动的,而且有逆流和顺流之分,其中的速度差也是不同的。比如刻舟求剑:船上的楚国人丢了一把剑,于是他在船上做了个记号,说是他剑掉下去的地方。结果到达目的地,当他跳下去后,却遍寻不获。这位楚国人的思维就僵化了,不懂得变通。物理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求解的灵活的学科。因此,教师也就可以利用类比应用解题来帮助学生们找到解决办法。例如:小船在顺流中行驶,遇到颠簸,船上木箱掉了一只,漂浮在水中,船员发现后,立刻调转船头去追寻木箱,花费了3分钟追上了木箱。那么从木箱掉落到追上木箱这段时间是多久呢?这这个题目中,要考虑的因素是船行驶的速度,水流顺流时的速度。其中调转船头的时间忽略不计,那么通过类比应用,可以假设,船相当于人在火车中,木箱相当于人的行李,水流的速度相当于火车自身的速度,那么人在丢失行李后,3分钟后才意识到自己的行李丢失了,返回去寻找行李同样也是需要3分钟,那么上面水流的题目,木箱掉落到追上所用时间不就是6分钟吗?这样转化概念,就能帮助思路的豁然开朗,所谓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类比实物模型,增强学生物理意识

例如,在教学“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要求设计电路图,这就需要学生们在物理实验室里亲手操作串联电路。在串联电路的教学中,小灯泡L1、L2该如何连接?如果熄灭小灯泡L1,那么小灯泡L2会熄灭吗,为什么?在串联电路中小灯泡L1、L2的电压和电流是否相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有什么区别?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揭开该课题的重点、难点和易混淆知识点,进行透彻深入的学习和探究。当然,遇到不懂的,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能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可以反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层次,将实物模型投入到物理课堂的学习中,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技能,使他们获取较多有效的课堂知识,构建自身的物理知识框架。

四、类比其他学科,理解物理知识过程

第7篇

一、总体分块

根据初中物理研究的范围将知识体系分成五个模块,分别为:声、光、热、电、力。这是一个把教材“由厚变薄”的过程。打消学生学习物理的恐惧心理,让他们明白初中物理的四本书只包括这五模块,让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

在这五个模块中,先从声、光、热学这三个模块入手,因为这三个模块考点较少,知识点难度不大,而且涉及的计算量少,学生相对来说容易掌握。这相当于给学生做了一个减法,让五个模块只剩下两个模块,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二、具体复习方法

1.比较、对照法

将容易混淆的物理量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对照,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特别是物理量的符号、单位、表示的意义及计算公式进行比较,使学生同时对两个概念形成明确的认识。

2.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主要是对知识体系作各个专题的分类归纳,让学生从分类专题中找出共同的特性和规律,明确解题思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第8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应用;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79-01

前言:物理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及其其他学科息息相关,因此学好物理至关重要,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在教学中部分教师更加看重成绩,从而忽视了物理探究实验开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减少或取消了实验课程,导致学生很难感受和体会实验乐趣,进而对物理学习产生了厌恶和排斥心理,对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

1.探究性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1 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符,且将学生主体地位体现。要想将物理探究实验有效开展,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而以此为契机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在此期间老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能够进行自我实践和讨论,进而探究相同实验产生的不同数据和效果,通过疑惑的引导,促进学生对定义的了解,进而将知识点牢记。

1.2 有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构建。基于物理学习具有抽象性和乏味性的特点,因此必须以探究性实验来促进课堂趣味性的增强,同时实现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带着好奇学习和探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将良好的教学成效获得,在此期间,还可要求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示范,让学生进行问题的查找和学习,使抽象知识形象具体化的同时,也将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成效。

1.3 有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通过探究性实验的开设,学生能够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养成,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实验操作演示让学生对自身优势与不足进行查找,同时潜移默化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为教学成效的提升与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奠定基础。

1.4 有助于教学范围的延伸。对于探究性实验而言,是带着目的与问题进行的实验项目研究,并非照本宣科,在此期间能将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引进,实现物理知识学习向生活的延伸,在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的同时,也实现知识的灵活应用,保证教学成效的事半功倍。

2.探究性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1 加强实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物理知识具有难度大且抽象的特点,因此对诸多学生来说具有很大难度,这样就会打击学生的信心,进而丧失学习兴趣。然而引进物理探究性实验则能将以上问题改善,促进物理知识学习趣味性的增强,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学习光现象的时候,可将人工彩虹借助物理教学仪器--三棱镜展现,让学生观看到不一样的光,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并对自制彩虹实验产生兴趣,进而以此为契机探究彩虹的形成与光的形成,为教学成效的提升打下基础。

2.2 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含义的明确。基于物理教学中涉及的物理规律及其定理较多,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化抽象为具体,则可将探究性实验开展,如进行简单机械讲解的时候,仅仅依靠传统的力的方向和滑轮演示图绘制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因此可将滑轮模拟仪器引进课堂,并向学生演示,让学生依据习题进行自主探究实验,对力的方向予以感受,同时深入了解简单机械知识,实现物理知识的更好掌握。

2.3 有助于知识立体感的强化和教学内容的丰富。基于学生接触物理知识的实践不长,且知识储备不多,因此很难想象一些物理现象,对于该情况假如采用传统的死记硬背方法则很难实现教学目标。而是应该借助教学仪器开展探究实验,促进学生知识立体感的增强。如进行摩擦力讲解的时候,可将一些生活常见现象向学生讲解,然而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际感受,则应将小车运动实验引进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不同重量小车接触不同地面的摩擦力,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与教学成效的提升。

结语: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能够将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有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构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教学范围的延伸,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必须加强探究性实验的引导与应用,帮助学生实现更好发展,同时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兆彪. 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 求知导刊,2016,48:19-20.

第9篇

一、深入考纲考点,把握复习方向

考纲考点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参考,更是出题老师命题的依据无论是什么样的物理题型,考纲考点中总能找到其原型在研习初中物理考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将考点按照重要性进行分类,对不用重要程度的考点实施针对性教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握复习方向,突出重点,提高复习课效率其次,在考纲中常常会给出一些例题与样卷,这些资料是教师进行复习备课的关键,也是历年中考题型的模板针对物理复习的选择、填空、计算等题型,教师不妨尝试专题复习,针对不同题型制定合适的解题方法利用一些常见的物理规律来简化选择题的计算,将选择题的常见考点和疑难点进行罗列,提高教学效率最后,针对中考物理的难度比例分配,教师必须明确一点:物理基础才是物理复习的关键绝大多数的物理题都是简单题和中等难度题,真正的难题很少教师需要做到有的放矢,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考什么就教什么;考多难就教多难但同时,教师必须突破应试教学的误区,强调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一些较偏的考点可以适当减小教学比重,着重对学生物理基础、物理实验操作等方面进行强化复习尤其在近些年,中考不断提高物理实验题和创新题的比例,突出学生对教材插图、实验步骤和实验原理的考察,需要师生格外注意

二、注重系统复习,联系章节知识

物理学科的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个物理知识点之间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教师进行初三物理复习课的教学时,必须按照既定的知识点顺序递进教学,能够妥善的将各个章节之间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物理知识网络,提高物理复习课效率例如,教师进行光学原理的教学时,首先需要将光的概念与性质展示给学生;其次再进行光的直线传播理论、光的反射定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知识点的教学;最后才是实践应用的环节教师在深入分析考纲考点后,应该遵循考试大纲,围绕物理教材实施复习工作进行物理复习时,教师首先需要对物理概念、现象、规律进行复习回顾,明确该章节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教师必须将其中的重点和难点标注出来,对教材中的黑体部分着重复习在概念复习完成之后,教师需要结合教材中的配图,帮助学生理解图形语言物理教材中的常见图形包括:装置图、实验图、受力图、光路图、电路图等,教师需要将这些图形中所蕴含的实验原理、物理概念诠释给学生,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器材、原理、步骤等内容对于各个章节的重点图形,教师必须进行重点讲解,同时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锻炼学生的扩散性思维从概念、图形到原理、应用,初中物理的教学安排一直都是按照这样的顺[HJ145mm]序进行的,进行物理复习也同样应该如此

三、突出重点内容,实施各个击破

在素质教育要求下,初中物理的整体难度相对较低,只要学生掌握基础的物理概念,就可以解决大多数的物理问题笔者归纳了一下,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包括:光学知识、受力分析、电路原理、电磁感应这几个方面,教师不妨针对这些知识点实施专项教学,帮助学生实现各个击破对此,我们以受力分析的复习为例,从初三物理复习的各个层次出发,探究其中的高效复习策略

首先,教师需要明确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中的概念以及相关原理力的三要素、力的分类、受力图的形式、二力平衡、牛顿运动定律的使用等,这些都是初中物理力学复习的重要知识点其次,教师需要实施受力分析的原理教学,帮助学生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确定物体受力状态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物体的运动状态对待平衡状态与非平衡状态的物体采取不同的受力分析方法,为学生建立受力分析的模板例如,学生常常认为在斜坡上匀速下滑的物体会受到一个下滑力的作用,其实这个力并不存在,因为找不到其施力物体最后,教师可以适当选取几个例题,从平衡到非平衡状态,帮助学生加深对物体受力分析的理解进行其他相关难点的教学时,教师同样可以采取类似的做法,实施专项教学同时,教师必须注意合理划分专项复习知识点,可以根据教学经验,也可以结合学生需求,不断为学生们开设高效的物理复习课

四、做好复习反馈,实施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