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集体经济合同管理

时间:2023-07-05 16:21:49

导语:在集体经济合同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关键词:企业 合同 管理

0 引言

经济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合同管理不得力,缺少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就会影响预算执行力,产生商业贿赂、高估冒算、合同纠纷,导致坏账损失、成本费用增加、烂尾工程等。笔者认为船舶制造企业在合同管理上要“把住重点、看住过程”,建立并形成“签订授权、招投标、合同审价、合同审查、预结算审计、按节点付款”等经济合同连环管理体系,以规范公司经营行为,保护公司合法权益。

1 签订授权服务全面预算

经济合同按业务性质和内容分为购销合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加工承揽合同、劳务分包合同、货物运输合同、供用电合同、仓储保管合同、财产租赁合同、借款合同、财产保险合同等。不是谁都可以签合同的,也不是谁什么合同都可以签,公司根据经济合同的分类和合同标的预算科目的不同归属进行合同签订授权,如物资管理部门可签订船用物资采购合同、货物运输合同和财产保险合同等,以利于按照目标成本对单船产品进行成本费用控制;工艺设备部门可签订科研、技措项目的设备采购合同,机械动力管理部门可签订维修、大修合同、动能采购合同,基本建设管理部门可签订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经营协作部门可签订加工承揽合同,劳务部门可签订劳务分包合同,等等。这样,各个责任部门在预算额度内签订合同,信息反馈时,按预算科目分门别类地统计合同签订总额,以利于按年度预算或项目概算进行考核,增强预算执行力。

2 招投标防范商业贿赂

招投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大宗货物的买卖、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包与承包,以及服务项目的采购与提供时,所采取的一种交易方式,有公开招投标和邀请招投标两种形式。招投标制度作为物资购销、工程承包发包的主要形式在国际国内已广泛实施,它是一种富有竞争性的采购方式,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调节手段,它不但为业主选择好的供货商和承包人,而且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其本质特征是“公开、公平、公正”和“充分竞争”。我公司对大宗、重要物资的采购及相应规模的工程建设项目采取招投标方式,通过投标人的报价竞争,来降低产品成本和工程造价,并由审价部门进行备案。在招标时还设置了“资格预审”,即招标公告中增加对投标人资格要求,投标人事先递交资格文件、满足资格条件后,公司才将招标文件发给该投标人。实践证明,招投标制度是保证质量、加快进度的最佳办法,对于规范市场行为、防范商业贿赂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合同审价关注事前控制

在成本费用中,价格的控制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公司设立的价格审核委员会和审价办公室,对船用物资采购、维修、大修、技措、安措、外委、外协中的非招投标项目在合同签订之前开展合同审价管理,即审价先行、合同后签,变事后监督为事前把关,从“源头”上把好价格监督关。合同审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做好事前控制:首先,注重市场调研,建立价格信息系统并随时更新,确保以最低的价格获取最好的质量;其次,进行必要的资信审查,建立供应商诚信档案,以提高合同的执行力和可操作性;第三,对于采购审价,要贯彻“询比价、货比三家、择近采购、集中采购”制度,杜绝暗箱操作,降低采购成本;对于维修、大修审价,要认真审核工程量、定额套用及取费标准,控制总造价;第四,利用微机编制审价单,避免手算而造成的数字计算、套用定额和费用计取上出现的各种差错,相应提高审价的准确性,节约人力和时间,使审价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基础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研究,从而大大提高工作质量;第五,组织现场会审,提高“实战”能力。组织审价人员参加现场会审,通过规范操作程序,统一制度标准,使审价人员在实际运用中提升综合本领,从而达到总结交流经验、减少核算误差的目的。实践证明,审价工作避免了计划外开支,控制了单项支出额度的合理性,使全面预算的过程控制发挥得淋漓尽致。

4 合同审查提供法律援助

合同审查就是按照法律法规以及当事人的约定对合同的内容、格式进行审核,避免因合同条款不全和过于简单、抽象、原则,给履行带来困难,为以后发生纠纷埋下种子。合同审查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判断合同是否能够保证自己达到交易目的,以及合同条款是否能够有效保护自己的权益。我公司法律顾问处负责对全部经济合同进行审查,实施法律监督,配合企业处理合同纠纷。首先,要进行履行方式的可操作性审查,主要涉及履行期限、履行地点、标的完成(运输)方式、保险、付款方式、质量保证等,这些内容的设定一定要结合组织的实际来进行,如期限要和相关项目紧密配合、地点设定要遵循便利原则、付款要以促进标的完成为目标等;其次,进行文字的规范性审查,确定合同中是否存在前后意思矛盾、词义含糊不清的文字表述,并及时纠正容易引起误解、产生歧义的语词,确保合同的文字表述准确无误,否则将使合同产生“先天缺陷”,引发“后天不足”;第三,注意合同主体是否具备相关的资质或许可,对某些业务领域,按照相关的法律或法规规定,需要合同一方或双方主体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或经营许可才可从事。对实行资质管理或特殊许可的业务,若签约一方不具备相应的从业资质或经营许可,由此所订立的合同一般属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合同,一旦纠纷产生,容易被确认为无效合同;最后,重点审查工程款支付条款和保证金预留情况。一般情况下,合同中约定工程进度款按形象进度支付,支付额度为完成工程量的相应比例。

5 预结算审计堵塞工程造价漏洞

公司对基本建设项目合同进行工程预结算审计,主要检查工程结算价款与实际完成投资是否真实合法,有无偷工减料、高估冒算、虚报冒领等问题,分析工程造价的有效性。施工单位往往在编制结算书时有意加大工程量或巧立名目,高套定额,提高取费标准,故意错取费用,抱着侥幸心理,审查出来就核减,审查不出就蒙混过关。在工程预结算审计中,审计人员要实地勘察、测量,做到实事求是,做实工作量;其次,审计查证时应注意掌握建筑市场的价格行情,了解建筑工程的结构类型和建设特点,掌握一定区域内同一时期的平均造价指标情况;第三,审计建筑工程费用的计算过程,重点是审计各项费用在计算时所确定的基数是否符合地方的文件规定,取费系数是否与工程类别或施工企业资质一致,费用内容有无重复计算的问题等;第四,把好套用定额审计关,审计定额的选用是否正确、合理,审计定额的使用过程是否严谨,有无错套定额现象。所以说,预结算审计能堵塞漏洞,降低工程造价,达到最大的投资效益,确保建设资金合理使用、建设支出按概算列支。

6 按节点付款规避资金风险

第2篇

【关键词】企业效益;对策;人力资源管理

一、企业经济效益与人力资源管理简介

人力资源的基本内容就是指企业人力资源政策和相对应的管理工作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员工招聘、员工培训、人力资源战略制订、绩效及薪资管理、人员流动、员工关系、员工健康及安全管理等等。也可以说是企业采用现代化管理的手段,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计划、指导、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以此来达到企业发展的目的。

企业效益就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指的是企业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分为潜在、资源配置、技术进步、规模、管理经济效益等方面。

二、企业效益提升和人力资源优化之间的关系

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力资源,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高或低都是直接受人力资源

的影响。企业管理中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效益是企业管理结果的展现,同时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部分结果。人力资源的管理目标给企业的总体目标提高了有力的依据,而人力资源的管理部门则根据高层来确定企业人力资源和管理的活动,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企业效益。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服务或生产质量提高以及改善员工的流失率等都依托于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当前所存在的问题

1.人才的管理机制陈旧

因为一些企业的收入不高、用人的机制过于死板而且没有有效的激励手段,导致企业的人才或能力强的员工流失,而这部分流失的人员大都都是干部或精英。同时,企业所需要的外部的人才不愿意进入企业,这对于一些不景气的企业尤其明显。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工资收入不高、管理机制死板。

2.人力资源未有足够的投资

对一些效益还可以且有能力进行人力资源投资企业而言,因为顾及到可能留不住人才的原因考虑,不愿意进行大规模的投资;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虽对人才的重要深有体会却无法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人力资源的投入。

3.人力资源的结构不具有科学性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企业一起成长起来的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因为年龄的关系和没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再深造培训,知识结构过于陈旧。而且加上最近几年国有企业的人才进少出多现象严重,整体企业的年龄结构以及知识结构出现不合理、不科学的情况。

4.未能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首先,人力资源的管理不单单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责任,对于任何一个管理岗位都包含有人力资源的管理职能,就算是最基层普通的员工,也是要加入至某些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当中。所以,在单体的层面或是组织层面的有效的人力资源的管理,都需要各个部门以及员工的一起努力。直接加入至人力资源管理并担当主要职责的是直接部门的管理者以及人力资源部门管理者,管理人员在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开发的过程有着重大的责任。在现代企业的管理当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不断突显,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复杂,尤其是在以知识为主要力量的经济时代中,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知识型的员工比例增加,对于知识型的员工管理更加复杂,且这些员工又是企业竞争与利润的最根本保证。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的各个部门中的地位有所提高,肩负着帮助、指导、协调直接经理的任务,并且要不停的研究新的有效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对整个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

四、加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方法

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本,其根本就是人与事的系统优化,让企业可以取得最良好的经济效益。人力资源管理要将“人”当成一种资源去开发和引导。所以可以说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尊重人、了解人。对于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建立一个吸收人力、激发员工积极性、创新能力的管理部门。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方法之一就是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指的是企业现在所拥有的所有员工可以全部并合理的发挥其能力、胆识、作用的岗位。合理配置的标准:使现有的人力资源的能力得以充分的利用。

1.运用人力资降低企业成本

伴随着人工成本和一些原料的不断上涨,企业经营出现了一定的困难。这时的企业面临着一条是消极或是积极的道路。而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将各种成本降低,是普遍有效的办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解决:

(1)调整人力资源战略

企业的战略分为多种形态,人力资源战略是其中之一。人力资源部门应协助企业定好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制定人力资源配置计划、人才引进计划,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好规划。举例说明:人力资源部门不单单可以看到员工眼下的成长及创利水平,还要可以能预见出其发展远景。要能够制定人力资源产能报表,对每个人的投入与产出都要精细化、量化的管理。

(2)让品牌创造出附加的价值

企业是一定要做自己的品牌。一种是增加品牌的附加价值;一种是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第三则是提升品牌的价值。这样就要求调整组织架构,人力资源部门在制订人才引进战略时,要将品牌企划总监的引进计划进去。假设企业可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创品牌,利润空间就会无限扩大,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3)力资源部门要从“成本中心”变为“利润中心”

《劳动合同法》出台,对企业的力资源部门提出了高要求。力资源部门不能按部就班,要做到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前瞻性,既要有远见,还有有卓识。适应、学习、改变是力资源部门必须掌握的。

2.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可形成企业内部的竞争机制和对外部的竞争力

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可增加人力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且还可带动一系列有利于人力资源发展的机制。比如人力资源配置是有能力者居上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对于人力资源来说存在着对人的选择。任何组织内部的人员情况会随时发生变化,这样企业就一定要对自己的员工进行选择、调整。

3.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产生双向的激励作用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就是激励与约束机制。有研究表明,人的潜力非常大,只要可将其挖掘,可产生无尽的力量。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就需要从企业的战略出了,更新管理的理念,认真的研究企业员工的精神以及物质变化的需要,制订出相应的管理激励办法,并从企业上加以保证,增加管理层的力度以及灵活性,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力管理的本质是一个企业人创造效益的根本,建立合理的、科学的系统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计以人力资源规划为核心的个业发展目标,运用积极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企业中员工的创新能力、积极性是决定一个企业有效创造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国定,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J],经济师,2012(9)

第3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合同管理;问题

一、高等学校经济合同管理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由于高校每年都要签订大量的经济合同,故几乎每天都有合同履行时点出现,合同履行情况既无法即时汇总,也实现不了动态智能管理。高校的经济合同从资金流向方向区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付款合同,即高校购买货物或者劳务等需支付外单位或个人款项的合同;第二类是收款合同。收款合同又分为联合办学合同、资产租赁合同、对外投资合同、国有资产处置合同,接受捐赠合同,应收水电费、取暖费等合同。

1.联合办学合同。即高等学校与有关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签订的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合同。主要涉及学费、培训费、住宿费的收入分成,收入分配时点,违约责任等。

2.资产租赁合同。即高校将闲置的教育教学设备以及教室、食堂、超市、房产、车辆等资产对外租赁取得收入签订的合同。

3.对外投资合同。即高校利用货币资金、实务资产和无形资产向其他单位投资签订的合同。

4.国有资产处置合同。国有资产处置是指资产占有单位转移、变更和核销其占有、使用的资产部分或全部所有权、使用权,以及改变资产性质或用途的行为。资产处置的主要方式有:调拨、变卖、报损、报废以及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等。资产处置应逐级申报,分级审批。资产处置行为应和购买方或接收方签订经济合同,借以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

5.接受捐赠合同。学校接受校友、有关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人捐赠均应签订捐赠协议。以证明资产产权转移和作为财务入账业务依据。

以上各类经济合同的履行时点高校几乎每天都会出现,财务报销、审核、入账又需要一定过程和时间。故高校基本上不能即时汇总出所有经济合同的履行情况和结果,也不方便跟踪管理。

(二)财务审核和合同管理脱节。高校财务部门岗位设置有的合同管理人员和报销审核人员不一致,报销审核人员不了解和掌握经济合同的签订和履约情况,也就不能科学、准确地办理款项支付业务。比如:某一时点,某基建工程款应付对方工程款的总金额?应挂往来科目的款项金额?第二次付款时点?第二次应付金额?留取质保金多少?等。在工程款中还应扣取多少租赁校产款项、水电费等一系列复杂的经济往来控制要素。如经办部门或者经办人员出现遗漏,财务部门再不精准地掌握合同内容,就容易造成多付款,少收款等问题的出现。

(三)提供给决策层的数据滞后,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最新、最准确的数据。高校决策层在对学校整体运行情况作宏观部署时,要审议高校的资产负债情况,现金流量情况,收入负债情况。其中,分析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往来款项的依据就是经济合同。由于财务账套确认应收、应付往来科目受对方单位开具发票,本校各部门、各级次签字审核报销程序的制约,故财务确认应收、应付资金情况有滞后性。高校决策层需要审议经济合同整体履行情况,只能发动各部门将繁多的经济合同按收、付款情况分成两种类型分析,故牵扯面广、周期长,比较繁琐,不能为决策层提供即时、最新数据。

(四)目前的经济合同管理中环节较多,容易出现人为缺失给高校造成损失。目前,大部分高校签订经济合同的程序是部门或处室牵头法律顾问审核分管领导审阅学校决策层会议通过合同签订经办部门交办公室存档编号办公室编号后转交财务备案纪检审计部门存档。如果以上几个环节出现某个纰漏,会给经济合同的执行带来实质性损失。

(五)合同管理较为粗放。一是高校的每个处室或部门出于职能需要,都会牵头与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签订经济合同。高校财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纪检审计部门有时拿不到经济合同,或者拿到经济合同时间比较滞后,也容易在有关款项催收,支付过程中出现纰漏。

(六)合同管理意识不强,合同签订部门和人员作为经济合同管理第一责任人的意识缺失。经济合同签订的重点部门是学校的后勤基建部门,招生培训部门等。以上部门容易出现摸不清自己的家底,管不好自己的合同台帐,尽不到合同执行第一责任人的义务,不能第一时间催收催办。

二、抓好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建议

在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的战略要求。确立了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教育科学发展的方向,要求高等学校切实转变发展观念,积极推进内涵管理。这就要求高校将经济合同管理纳入智能化、规范化、精准化的管理轨道。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建议高校开发经济合同动态管理平台,基本功能设想如下:

(一)网络会签功能。各处室、部门按照职能设立各初始登记入口。合同签订经办部门经办人在签订经济合同之后,将合同的名称、标的物数量、金额、质量要求、付款期限、违约责任等登记到系统中合同签订部门的部门负责人在网上审核法律顾问网络审核财务处网络审核上报分管校领导网络审核校长网络审核(重大合同的签订需经高校领导集体研究签订)法人代表签字、验印经济合同专用章、签订纸质正式合同办公室档案管理员网上编号后收集纸质文档纪检审计部门存档。此功能,相比传统合同会签流程,网络会签能实现无纸化办公,更方便、快捷,而且能实现异地会签,避免传统方式因某一节点人员离校耽误合同签订的缺陷。

(二)经济合同履行情况动态化管理功能。经济合同网络动态管理平台构建最关键的一个功能就是要实现财务数据动态化录入。财务部门要设定录入端口,由主管会计根据各项收入和支出的动态情况,依据合同目录及时录入收入和支出金额。实现此功能的前提是财帐据要及时更新,对已经收付的款项,在记账软件下账后,要同时在经济合同网络动态管理平台中登记。

(三)经济合同网络动态管理系统要设定合同履行节点自动预警功能。经济合同网络动态管理平台运行时,到关键时点时要实现红字预警功能,及时提醒经办部门及时催收或者办理相关财务报销手续。同时,财务、纪检审计部门和分管校领导都能收到合同到期预警信号。

(四)根据工作需要可为学校领导设立超级管理员账户,随时调阅每个经济合同的应收和应付情况,并能统计出某一阶段的高校应收金额和负债金额,便于领导层宏观管理和决策。

(五)经济合同网络动态管理平台的总管理员最好设在学校纪检审计部门。该部门可随时跟踪检查经济合同的执行情况,并可随时生成经济合同履行情况报表。经济合同网络动态管理平台要设立两个基本模块,即收款模块和付款模块,两个模块都要分别设立报表系统,要能生成以下数据:一是经济合同应收款总金额,二是经济合同应付款总金额,三是经济合同已收款项占应收总金额的百分比,四是经济合同已付款项占应付总金额的百分比。

随着教育事业发展各种新常态的涌现,高等学校要进一步提升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推行内涵式发展和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翟苡辰.财务管理要注意对经济合同的签订与执行的监督[J].经济研究导刊,2010(15).

[2]毛丹.高校新区建设中经济合同管理的财务介入[J].现代经济信息,2010(04).

第4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依法经营

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合同管理是最主要的法律化经济手段。商品进行交换,需要经济合同管理进行法律约束。因此,施工企业的经济合同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关键与核心。施工企业为了能够实现履行合同中的各项条款,从签约便开始对整个过程进行协调、控制、监督。经济合同管理虽属于微观上的管理,但能够调节好整个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有了经济合同管理,才能稳定国民经济有序顺利的发展。每一种经济合同,其内容中都会规定当事人应履行的义务和拥有的权利。施工企业的经济合同,是签订约定,然后按照规定服务于另一方当事人,最终获得经济利益。如果在合同管理的过程链上出现了问题,而没有及时的进行处理,则会产生矛盾和纠纷,影响市场经济的稳固发展。

1.施工企业实施经济合同管理的意义

1.1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经济合同谈判、签约、履行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管理,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比如,在砼供货合同中,如果合同条款不明确,供货阶段不能及时供货,不仅延误了施工工期,影响了工程进度,而且会对企业的信誉造成影响。经济合同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控制、协调和监督,能够让施工企业及时的获取市场经济中的有利信息,从而占据先机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2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致使经济合同的作用和性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特别是其性质方面,已经趋向于多样化。施工企业为了获取企业的经济利益,需要签订购销合同、建设施工承包合同、仓储保管合同、货物运输合同等,因此要对各类经济合同分门别类并进行严格管理,并在履行过程中严格按合同条款执行,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才能推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1.3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

随着我国法制进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也加大了经济的调控力度。国家调控经济的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签订经济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必须遵循合法原则、平等互利原则、协商一致原则和等价有偿原则。企业为了应对国家调控经济的变化,应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及经济合同的管理工作,这样可以稳定施工企业的地位,维护合法的权益,减少合同纠纷问题的出现,保证利益的最大化。

2.施工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合同方面

在施工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中,一是存在签订合同缺乏主体资格的问题,有些工程项目部人员不经授权同意,随意以项目部名义盲目签订合同,事后又不与主管部门联系,造成上下脱节,有的主管部门根本不了解项目部已签了合同的事实,这样履行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会对施工企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二是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对经济合同的主要条款:包括合同的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等方面规定模糊,把关不严,没有做好合理的市场调查,或者不依照法律明文规定执行,又由于社会中的人情、关系,碍于面子,导致有的经济合同变成了口头上的协议,随意性很大。遇到变更的经济合同,不按照规定及时办理,一旦出现经济纠纷或损失,会导致合同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可能无法追究应承担者的责任。

2.2管理方面

我国很多施工企业的经济合同管理缺乏有效的制度,有的制度比较陈旧,已不太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有的只是停留在形式上,机构人员没有落实到位,责任制没有健全,法律意识淡薄,管理不到位,部门与部门之间没有相互协商和沟通,没有形成相互制约和监督,有的还相互扯皮,有的施工企业的经济合同管理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在履行过程中随随便便,不进行动态的管理,没有重视经济合同在管理中的作用,这就使得经济合同管理不能在企业的施工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发挥作用。

2.3合同资料管理方面

在施工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中,合同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是合同履行过程中,相互来往的信件,有关问题处理的相关文书,重大问题的变更事项等,有的没有及时进行保管或记录,有的没有及时办理签证,没有形成有效的会议记要,有的在施工中没有针对合同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没有收集合同索赔的相关资料或者索赔资料没有及时得到确认,资料保管不全,管理不严,不能吸取相关的经验教训,日后如发生问题或者纠纷,施工企业就会因为证据不足,使得自己陷入被动,造成企业经济利益受损,甚至影响企业的市场信誉。所以合同签定以后履行过程中的一系列资料的整理,归类,履行完毕的总结归档都是特别要重视的工作。

3.提高经济合同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3.1加强经济合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经济合同作为联系市场经济主体和参与者之间的桥梁,越来越显得重要,因此,施工企业从上到下都要十分重视经济合同的管理,要把经济合同管理列入企业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中,要经常进行合同知识的培训,掌握经济合同的法律意识,提高各级人员的合同管理水平。

3.2落实人员,健全有关合同管理制度

由于经济合同对施工企业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要成立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落实人员,明确各自的责任制,并同年终考核挂勾,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从签约、实施、全面履行层层把关,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将分工管理和归口管理相结合,相关职能部门全面负责,对合同实施统一管理,形成一套高效有序的机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3.3明确经济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

施工企业应选择高素质的人员负责合同管理工作。施工企业的经济合同管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经济合同的基本知识,在规定的职责权限范围内,行使各自的权力,在签定合同过程中尽量考虑周到,完善各项条款,尽可能的避免有关危害企业或者违法的内容,一旦合同签订完毕以后,要认真做到全面履行合同条款,出现纠纷及时解决,只有明确经济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并认真执行,才能做到有效管理。

3.4加强合同管理的监督和控制

经济合同履行过程中,除了相应部门和相应人员管理外,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加强合同管理的监督和控制,要加强各部门的联系及构通,各部门各施其职,相互制约,相互控制,对经济合同的全过程及时跟踪,及时处理履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保证经济合同从签定到履行都符合法律和各项规定,减少各类经济纠纷,把风险降到最低,使企业能够健康顺利发展。

4.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合同管理已经不是承诺、签约这么简单,它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它贯穿于企业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工作。因此,施工企业如何加强经济合同管理,避免自身受到不公平合同条款的约束,降低经济风险,减少社会矛盾,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是需要我们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解决。这样施工企业才能依法经营,才能加强管理效率,才能提高各方面的经济效益,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邵力军.加强施工合同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8):176-177.

[2]许丽霞,崔杰坤.施工合同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2,(8):198.

[3]梁晓坤.论施工企业合同管理体系的构建与改进[J].中国电子商务,2012,(19).

第5篇

【摘要】目的 探讨半导体激光照射结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带状疱疹患者90例,采用半导体激光照射结合药物治疗?结论 此治疗方法治疗后遗神经痛效果明显?

【关键词】 激光照射 带状疱疹 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皮肤科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90例,男性54例,女性36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51.2岁,病程1-3个月?

1.2 治疗方法

常规药物腺苷谷胺 1.5mg 肌内注射每天1次,外用伤科灵局部喷药每天3次,加用半导体激光照射?采用LHH-500IVB-3型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北京产),分别为:波长810 nm?450mw,波长980nm,功率180mw,总功率2520 mw,光斑直径为180 143cm ,共2 个探头,治疗范围20cm2 以上?患者卧位,充分暴露患处,探头对准病变部位,垂直体表连续照射10分钟,距离2-3cm,每天2次,共14天?每次激光照射前擦去外用药?发生在三叉神经眼支的患者为其照射时戴好护目镜,避免眼睛受伤?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疼痛完全消失,偶有牵拉或酸胀感;显效:疼痛明显减轻,少量阵发性刺痛,不需用药,可以忍受;有效:疼痛有所减轻,有时会阵发性刺痛,难以忍受,但止痛药效果较好;无效:疼痛无减轻,药物治疗疼痛无明显缓解?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记?

2.2 治疗结果

90例患者中,痊愈72 例占80.00%,显效14例占15.56%,有效2例占2.22%,总有效率为95.56% ?

第6篇

关键词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现状;问题;建议;福建莆田

中图分类号 F3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1-0345-02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监督管理是当前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管好农村集体“三资”,可以有效化解农村矛盾,切实保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对于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具有积极作用[1]。现就当前莆田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情况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1 莆田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现状

近年来,莆田市农村集体通过全面清产核资,摸清了农村集体“三资”基本情况。目前,全市54个乡镇(街)全部设立镇村集体资产资源监管中心和镇村资产招投标委托中心,968个村(居)全面推行了村集体会计委托制度。通过完善清产核资,建立健全集体资产资源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全市登记在册固定资产16.82亿元,资源性资产20.15万hm2。农村集体“三资”已逐步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

2 存在的问题

莆田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管好了农村集体资金,摸清了村(居)资产资源,规范了集体投资行为,促进了农村稳定发展,有效遏制了农村集体铺张浪费等腐败现象。但是,仍面临许多困难与问题:一是个别乡镇、村领导干部对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不重视、不关心,造成“三资”监管不力;二是部分乡镇农经人员及会计短缺,工作任务繁重,会计待遇偏低,对村集体“三资”监督力度还不够;三是有的村集体承包、租赁、出让集体资产以及公益事业建设工程项目发包,未经民主程序及招投标;四是个别村侵占、截留、挪用、贪污集体“三资”现象时有发生。

3 建议

3.1 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3.1.1 规范资金管理制度。及时入账核算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收入,实行“一事一议”,统一管理社会捐赠资金,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以及补助、补偿资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等[2]。定期逐笔、逐项向全体成员公布财务活动情况及有关账目,接受群众监督。日常开支按规定程序审批,重大事项开支应履行民主程序。

3.1.2 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定期核实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各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按资产类别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及时记录资产增减变动情况[3];制定相关方案,明确资产数量、名称、用途,承包、租赁、出让的条件及价格,以及是否招标投标等;集体经济组织以招投标方式承包、租赁、出让集体资产,以参股、联营、合作方式经营集体资产,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合并或分设等应当进行资产评估;签订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经营经济合同,明确责任,并予以公开。

3.1.3 加强资源管理制度。建立资源登记制度,重点记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及发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事项等。完善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公开协商和招投标制度。集体资源的承包、租赁应实行合同管理[4],加强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理制度。

3.2 加强督查,完善服务

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列入县区政府对乡镇年度绩效考评的一项重点内容来抓。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定期审计集体经济组织财务预算和决算、资金的使用和收益分配。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侵占集体资金和资产的,应责成责任人如数退还侵占的集体资金和资产;构成违纪的,按照《莆田市违反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规定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5]。

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经济合同管理和服务,签订、履行合同,调解处理合同纠纷,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组织依法规范合同[6];要定期对各地 “三资”监管工作情况开展督查,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整改;积极争取培训经费,加大培训力度,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管理队伍。

3.3 创新机制,强化监管

3.3.1 规范村集体会计委托机制。遵循村集体“四权不变” 原则,即坚持资产所有权、资金使用权、财务审批权、群众监督权不变,规范村集体会计委托制,实行“五统一”的做法,即统一制度、统一记账、统一审核、统一建档、统一公开,做到委托名称规范、程序合法、账务处理流程规范有序,使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更加科学有效。

3.3.2 建立会计绩效考核机制。健全奖惩机制,严格实行百分制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调动会计工作的积极性,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力度。

3.3.3 完善网络监管机制。规范村集体“三资”信息公开,依托县区纪检网农廉专栏及乡镇(街道)门户网站,实行“五统一”公开模式,让群众看得懂、看得清、能监督。建设农村集体财务计算机网络监管制度,建立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处理和监督控制系统,实现“三资”监管市、县(区)、乡镇(街)三级联网、联管及远程查询监控。

3.3.4 建立考评机制。制定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专项工作考评办法,细化考评内容,对各县区落实“三资”监管各项制度的情况进行量化考评,并排出名次,考评结果在县区政府绩效评估中予以应用,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制度化、规范化建设[7-8]。

3.4 突出民主,把好“四关”

一是集体决策关,农村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须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凡属“三重一大”事项的,报账员在报账时须携带有关材料,符合程序和有关规定的才能随票据一同入账。二是预算关,村集体财务收支年初必须要有预算,并严格按预算执行。三是审核关,所有大额度资金支出、大型资产处置、资源租赁承包转让等入账前须履行必要的审核程序。四是变动备案关,须将各村资产、资源的处置结果报“村集体三资监管服务中心”备案,实行动态管理。

4 参考文献

[1] 彭丹梅,余葵.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N].农民日报,2009-07-07(8).

[2]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J].农村财务会计,2009(7):19-23.

[3] 农业部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意见[J].村委主任,2009(8):24-25.

[4]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J].中国农民合作社,2009(2):8-10.

[5] 林丽娜.关于莆田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366-367.

[6] 陈惠兰.关于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J].上海农村经济,2014(8):13-17.

第7篇

一、强化制度建设,夯实农村财务管理基础

二、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农村财会队伍素质

针对不少农村财会人员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素质普遍较低,且推行村帐街道代管后,各项配套管理制度和措施一时难以奏效,造成农村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不规范的实际,开发区财审局利用农闲季节,采取集中培训、分级培训、专题培训等形式,组织各街道经管审计站、村级报账员分阶段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以及农村财务托管方面的知识。有关人员还结合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村级报账员进行有关票据领用、核销、业务结算等会计实务培训。同时,注重加强财经法规、廉政纪律及思想道德教育。近两年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3期,培训财会人员423人次,切实提高了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强化审计监督,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重点开展好三个层次的审计监督:一是各街道经管审计站组织的对所辖村的审计。重点对收支、现金、档案管理等制度的落实及财务处理程序合规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审计监督,发现违规问题及时通报处理。二是区财审局经管站组织的对街道农村财务托管中心的审计。通过对全区4个街道农村会计服务中心进行审计,重点审计村级托管资金有无公款私存、侵占、挪用或违规出借问题,两年来提出审计整改建议30多条,保证了村级托管资金的安全。三是区财审局经管站组织的对重点村的审计。每年年初,重点对建设占用土地补偿多、集体经济来源广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多的村进行梳理分析,确定4-6个村作为直接审计对象,通过对会计核算、票据印章管理、财务收支审批、资产债务及合同管理等进行审计,及时查处违法、违纪、违规案件。近两年实施重点审计项目30多个,挽回集体经济损失 100多万元。

第8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非法发行股票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以下简称非法证券活动)在我国部分地区时有发生,个别地区甚至出现蔓延势头,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金融安全。为贯彻落实公司法和证券法有关规定,维护证券市场正常秩序和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经国务院同意,现就严厉打击非法证券活动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决遏制非法证券活动蔓延势头

非法证券活动具有手段隐蔽、欺骗性强、蔓延速度快、易反复等特点,涉及人数众多,投资者多为退休人员、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众,容易引发。当前,非法证券活动的主要形式为:一是编造公司即将在境内外上市或股票发行获得政府部门批准等虚假信息,诱骗社会公众购买所谓“原始股”;二是非法中介机构以“投资咨询机构”、“产权经纪公司”、“外国资本公司或投资公司驻华代表处”的名义,未经法定机关批准,向社会公众非法买卖或买卖未上市公司股票;三是不法分子以证券投资为名,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诈骗群众钱财。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充分认识非法证券活动的危害性,增强政治责任感。要完善打击非法证券活动的政策法规和联合执法机制,查处一批大案要案,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建立健全防范和打击非法证券活动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遏制非法证券活动蔓延势头。

二、明确分工,加强配合,形成打击非法证券活动的执法合力

为加强组织领导,由证监会牵头,公安部、工商总局、银监会并邀请高法院、高检院等有关单位参加,成立打击非法证券活动协调小组,负责打击非法证券活动的组织协调、政策解释、性质认定等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证监会。证监会要组织专门机构和得力人员,明确职责,加强沟通,与相关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建立反应灵敏、配合密切、应对有力的工作机制。

非法证券活动查处和善后处理工作按属地原则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负责。非法证券活动经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认定后,省级人民政府要负责做好本地区案件查处和处置善后工作。涉及多个省(区、市)的,由公司注册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牵头负责,相关省(区、市)要予以积极支持配合。发现涉嫌犯罪的,应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查处,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未构成犯罪的,由证券监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各自职责依法作出行政处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周密部署,建立起群众举报、媒体监督、日常监管和及时查处相结合的非法证券活动防范和预警机制,制订风险处置预案。对近年来案件多发的地区,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要迅速开展查处、取缔工作,果断处置,集中查处一批典型案件并公开报道,震慑犯罪分子,教育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

三、明确政策界限,依法进行监管

(一)严禁擅自公开发行股票。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或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后股东累计超过200人的,为公开发行,应依法报经证监会核准。未经核准擅自发行的,属于非法发行股票。

(二)严禁变相公开发行股票。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后股东累计不超过200人的,为非公开发行。非公开发行股票及其股权转让,不得采用广告、公告、广播、电话、传真、信函、推介会、说明会、网络、短信、公开劝诱等公开方式或变相公开方式向社会公众发行。严禁任何公司股东自行或委托他人以公开方式向社会公众转让股票。向特定对象转让股票,未依法报经证监会核准的,转让后,公司股东累计不得超过200人。

(三)严禁非法经营证券业务。股票承销、经纪(买卖)、证券投资咨询等证券业务由证监会依法批准设立的证券机构经营,未经证监会批准,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经营证券业务。

违反上述三项规定的,应坚决予以取缔,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证监会要根据公司法和证券法有关规定,尽快研究制订有关公开发行股票但不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非上市公众公司)管理规定,明确非上市公众公司设立和发行的条件、发行审核程序、登记托管及转让规则等,将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纳入法制轨道。

四、加强舆论引导和对投资者教育

证监会、公安部等有关部门要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广泛利用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多方位、多角度地宣传非法证券活动的表现形式、特点、典型案例及其严重危害,提高广大投资者对非法证券活动的风险意识和辨别能力,预防非法证券活动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

2006年12月12日

新华社北京2006年12月21日讯,中国证监会将会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法打击非法发行股票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活动,以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据中国证监会介绍,近来一些不法机构和个人,编造虚假信息,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兜售所谓“原始股”“将在海外上市的股票”等,诱骗群众购买。这类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非法发行股票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活动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在部分地区还有蔓延之势,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金融安全。

从证券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掌握的情况看,2006年以来涉及非法证券活动的各类来信、来电、来访达数千起,较去年同期成倍增长。

上述非法发行股票企业大部分来自中西部地区,非法从事证券业务的中介机构大多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非法证券活动的突出特点有:涉案地域范围广、金额大、情况复杂;资产易被转移、证据易被销毁、人员易潜逃;花样不断翻新,隐蔽性强、欺骗性大;大多涉嫌多项违法犯罪行为,社会危害巨大;投资者多为退休人员、下岗职工等社会困难群体,承受损失的能力和心理承受力较脆弱。

第9篇

关键词:农村集体资产;经济发展;主要问题;对策

一、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村干部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村集体资产是广大农民多年来辛勤劳动积累的成果,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管好、用好集体资产,对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保持农村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农村实行以来,村集体资产处于管理混乱和无人监管的情况,没有建立资产管理制度,尤其对没有集体企业的村社,村干部认为农村几乎没有什么集体资产,矿产资源、荒地、草原等缺位管理。造成集体资产严重流失。

(二)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低,财务管理混乱、集体资产底子不清

一是原始凭证中发票不正规、手续不完善、单据不齐全。 村级经济活动因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使得村级原始凭证极不规范,村级支出原始凭证中很少有正式的税务发票,大多都是一些形状各异、字迹潦草、签章不全、内容都不完整的白条,特别是村级基建项目,连基本的工程结算单、工程协议都没有,真假难辨,漏洞较多。

二是会计账簿设置、登记不全,个别村没有按照财务要求设置会计账薄、科目,收支记录不完整,特别是有的村存在有账无物和有物无账的现象, 导致集体资产普遍存在没有将自然资源、公益设施等集体资产纳入账内核算。同时,已经报废、丢失、损毁的集体资产仍计入账内。

三是会计工作交接不规范。更换会计人员时,有的财务人员交出的会计资料不全,甚至不交会计资料,新任会计只好重新建账,造成村集体经济活动的会计核算不连续,会计也就只知道自己工作阶段的经济业务,对以前发生的就不闻不问,是集体资产无形中流失。最终导致集体资产底子不清。

(三) 乡村两级对集体资产监督不力

1.农村审计监督乏力。乡镇农经部门对村级集体资产审计监督不够。目前,由于机构改革后,有的乡镇没有农经部门或者人员不足,农村审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弱化了其在村级经济活动中的监督职能,财政部门由于多种原因也没有对村级会计基础工作进行监督,造成监督主体的缺位。

2.内部监督乏力。村民理财小组作为村级的纪检组织,代表广大群众依法对村级的经济活动进行全程监督,对村级的收支单据进行审核。但是理财小组成员文化水平不高,不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限制了其职能的发挥,有的村民小组有名无权,无财可理,使民主监督制度形同虚设,村级资产管理失去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全面摸清农村集体资产“家底”

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产权登记制度、资产占用制度、资产收益制度、民主管理和审计监督制度以及资产报告制度等规章制度。在建立健全制度的基础上,依法对集体经济所有的各种资产界定所有权,理顺产权关系,对集体经济所有的各种资产进行重新核实,清查集体经济所有的各种资产,摸清集体资产的存量、结构、分布和运行效益情况,确定集体资产的价值总额。依法进行所有权登记,把应归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所有的资产都纳入管理的范围。做到账实、账款相符,全面摸清村集体资产负债情况。

(二)强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完善会计委托制

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加强集体资产管理的基础,是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制和机制的重要方面,村集体的年度财务预算和决算、收益分配方案,重要集体资产的购置和处分等重大事项,要依法召开本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履行民主程序,接受全体成员的监督,落实组织成员对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决策权,监督权,增强集体透明度。

农村财务方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化解基层矛盾。村财开支审批实行限额管理,分别由村主任、村两委等进行分级审批,所有财务报账前均须经村民理财小组审核盖章后方可入账。每个村设立由三至五人组成的村民理财小组,其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推选,小组成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财务知识。在会计工作中,坚持民主自愿和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的情况下,委托乡镇经营管理机构进行记账、核算和管理,严格遵守现金管理的规定: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各项收入如数入账,不得坐支现金,不允许“白条”冲抵现金,库存现金不准超过规定限额。在会计核算和货币资金的双重下,实现全方位地早监管早管理,从而避免出现现金管理不严、挪用或乱用资金等,从而使得财务管理更加地规范化。

(三)切实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指导和服务

县级以上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政策措施,制定有关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法规和制度,积极争取培训费,加大对农村集体财务人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人员、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业务素质。县乡两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帮助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经济合同管理和服务,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合同,调解处理合同纠纷。

三、结论

为了进一步的规范和保障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充分的重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结合实际的发展环境,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促进农村集体资产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