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进出口贸易的现状

时间:2023-07-05 16:21:52

导语:在进出口贸易的现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进出口贸易的现状

第1篇

(一)随着进出口贸易的不断扩大,为进出口贸易物流提供了发展空间

随着国际间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增多,各国之间贸易的依存度也在不断增强,这表明了国与国之间的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也侧面表明了进出口贸易物流在世界范围内有着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

(二)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调整,为进出口贸易物流发展提供了新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一体化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卷进了国际贸易中来,各个国家之间优势互补资源优化配置互相依存的程度不断提高,传统的两极配对国际垂直分工体系逐步发生改变。国际间进出口贸易的结构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国际间新的分工、新的布局,不单单导致了国际进出口贸易物流的走向和布局,也决定了进出口贸易物流新的服务内容、服务对象。

(三)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内涵发生了变化,进出口贸易物流也有了新的服务要求

近些年来,在国际贸易中零部件贸易以年平均增长率14%的速度向前发展,加工贸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全球制成品贸易比重来看,从原来的18%增长到了现在的27%。这需要一个强大的物流体系运作支撑,只有一个完整的物流供应链才能帮助完成这个工程。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进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当今社会已经不再是大鱼吃小鱼的社会,竞争逐步转变为快鱼吃慢鱼的特点。对于国际进出口贸易的物流系统来说,对它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兴的服务行业,进出口贸易物流伴随着国际贸易有着越来越为广阔的前景。

(四)随着国际市场的开放性进一步提高,进出口贸易物流有了更为稳定的基础

WTO的成立,GATT八轮关税的谈判,对于经济贸易全球化和经济贸易自由化来说,国际间贸易合作进一步加强,国际市场和区域市场进一步开放,为国际间进出口贸易物流的发展消除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制度。进出口贸易物流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稳定的平台,为进出口贸易的物流在更大区域、更广范围、更高层次的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提供了条件。

二、 对未来进出口贸易物流发展趋势的探讨

(一)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未来进出口贸易物流管理趋向于网络化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优化物流过程加强资源配置成为了未来物流发展的最本质特征,而随着标准化和信息化在物流整合过程中让物流的信息更加普及、更加趋向于共享,整个物流系统变成了一个阡陌纵横、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物流系统的网络覆盖面更加阔大、物流更加网络化。

(二)从物流系统的角度来看,未来进出口贸易的物流系统更加集成化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物流无国界发展趋势,未来的进出口贸易物流系统逐步集成化,从传统的点到点之间的物流转变为现在乃至于将来的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到回收一体化的物流,或者是将社会物流、国内物流、企业物流、国际物流等各个物流系统,通过统筹规划来合作掌控商品流动,争取做到效益的最大化,让成本最低化,未来的进出口物流竞争,趋向演变成一个物流体系和其他物流体系之间的竞争,物流集成化之间的竞争,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共赢”关系。

(三)从物流标准的角度来看,未来进出口贸易物流的标准更加趋向于统一化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特别重视本国物流同世界物流之间的相互衔接,努力在本国物流发展的前期,就力求国际化标准,各国进出口贸易的物流标准化变成了全球性的问题,一些国际上的物流行业协会,已经开始了在技术规格、交易条件、管理手段等方面推行统一的国际标准,物流的国际标准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四)从物流配送的角度来看,进出口贸易物流的配送趋向于精细化

现代社会的发展,让各个部门、各个产业之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为紧密,也越来越为复杂,物流行业做为经济社会有机连接的交换纽带,在处理竞争日益激烈且又瞬息万变的市场关系时,必须要求它具有更快的协同配合能力、更快的响应速度。在进出口贸易物流的环节上,为了实现无时差、小阻力的协同,各合作部门之间合作更加紧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欧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了一场 “物流革命”,其内容是对物流各种要素进行整合,让物流活动专业化、系统化和精细化。

(五)从物流流通性来看,未来进出口贸易的物流将更趋向于便利化

随着国际贸易的急剧扩大,为了物流的便捷性,很多国家将物流货舱建立在靠近交通枢纽的地方,形成了一系列依托港口和机场的大型进出口国际贸易的物流中心。通过这些中心的中转,让整个进出口贸易物流变得更加快速、便捷,让整个物流系统的发展更加趋向于便利化。

三、从中国目前的进出口贸易的物流系统发展角度探究其发展策略

(一)加强我国进出口贸易物流的信息化和标准化

从我国目前进出口贸易物流的现状来看,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虽说近几年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依旧没有摆脱传统物流发展模式。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物流如果要真正地强大起来,适应国际化竞争,打入国际市场,必须提高其信息化和标准化进程。

(二)加强进出口贸易物流中物流园区的建设

从目前来看,我国具有规模化的、专业性强的物流园区已有很多,但是相对分散,园区的集成化优势尚未发挥出来。所以我们必须以国际化标准对物流园区进行合理规划,催进物流管理,加强整体建设,提高综合竞争力。

(三)利用我国国际贸易中地位,发展进出口贸易物流产业

从我国目前在国际外贸中的地位来说,2008年中国的世界排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第32位上升到了第三位。2007年之后中国的集装箱吞吐量连续数年稳居世界第一,面对如此规模的中国外贸地位,中国进出口贸易物流有着强大的靠山。所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物流产业必须要运用好这个优势资源,把握机会、深化改革、提高自身科学发展,紧紧依靠国际贸易所产生的强大物流资源,让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物流产业得到突出的、稳健的发展。

四、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林产品 进出口贸易 风险 机制

林产品是社会商品的一种,主要包括以森林资源为基础生产的木材,还有以木材为原料的各种产品,例如锯木、原木、各种木质的半成品或者成品,木质人造板、木浆等,除此外还有各种纸和纸制品、林化产品。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是林产品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的总称,是指将本国生产、加工的林产品运往本国以外的国家或地区进行销售或者从国外输入林产品在自己国家进行销售的交易行为。本文研究重点就是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这种交易行为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并提出规避的办法。

一、国际贸易风险的内涵

国际贸易风险是指在国际贸易过程中,与贸易有关的某些因素在一定时间内发生令人无法预料的变化,这些变化导致国家贸易主体在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之间、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发生差异,带来了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国际贸易风险就是在贸易活动中可能发生在各个环节的不利因素,增加了贸易结果的不确定性,影响贸易利益的获得。简单说来,国际贸易风险的内涵有以下几点:

1.针对未来将要发生的贸易活动;

2.预测的是贸易活动发生的结果与预期的差异;

3.风险重点是在整个进出口贸易活动中发生不利的可能性,风险值公式为f=(v,t.h)其中,v表示风险发生的概率;t表示风险可能带来的危害的等级;h表示风险及时防范的可能性。

二、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现状

受世界和我国经济与金融环境的影响,我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面临着十分复杂的环境。国内经济增长缺乏劲头,国内供大于求;而国外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较多,阻碍进出口的顺利进行。2011年我国与欧美国家在林产品贸易上处于下滑趋势,处于贸易逆差。中国的林产品贸易面临原料进口的价格上涨迅速,价格成本压力增大,此外受人民币汇率增值的影响,我国的许多林产品相关的外贸企业面临着经营危机,特别是中小外贸企业面临的挑战更大。因此我国的林产品的进出口贸易还存在一些不稳定的风险性因素,需要认真研究对待。

1.林产品贸易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风险预警机制是保障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可以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并给出警告,最大限度的捍卫林产品企业的利益。但是在我国这样的风险预警机制还不够健全,主要缺陷是不稳定,效率低,未建立起全面科学规范的风险预警体系,不能发挥真正的预警作用。不少林产品贸易企业没有严格按照对外经营活动的程序与规定进行交易活动,容易产生外贸风险,而如果预警机制不健全的话,风险损失不可估计。

2.林产品贸易企业缺乏风险内控的意识。贸易风险的内部控制非常重要,但是一直以来我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企业都没有对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风险内部控制意识淡薄。风险发现和内部控制都是由人决定的,若是林产品贸易企业中的领导者没有这种风险自觉意识,没有长远的风险远光,不能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那么该企业就无法在激烈的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市场上站稳脚跟。

3.林产品贸易主体抗风险能力弱。我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企业还没有培养出足够强的抗风险能力,具体表现在两点:(1)企业管理人员没有形成风险管理的观念和意识,风险管理缺乏主动性。(2)企业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比较低,难以承担林产品风险管理的重负。

4.林产品贸易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关于林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风险管理体系还不完整与系统,存在一些漏洞,比如立法跟不上实际林产品贸易发展的现状,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没有建立起专业的林业风险管理结构,让林产品企业风险管理缺乏组织保障;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科学的林产品风险管理机制,在风险预测、风险抵抗等内容上都缺乏可操作性。

三、应对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风险的建议

1. 防范法律法规与政策带来的国家风险。加大行业组织和企业自身的力量,大力拓展林产品出口的市场,对原材料的获取进行严格控制,提高应对贸场中风险的能力,从而降低或者防范法律法规和政策带来的贸易风险。

我们要加强国内人工林的培育,不断提高国内人工林的规模与质量,大力开拓国内的林产品市场,建立起完善的国内林产品市场体系;要走出去,面对复杂的国外林产品贸易环境,要大胆参与国际森林资源的生产和分配,培育国外林产品市场,这方面就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与领导,政府要带领国家企业实施海外开拓战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解决国内需求。

在竞争优势上,逐渐摒弃以价格低廉为主的竞争力,要建立新的技术优势,要重新建立自己的林产品名牌,建立多种渠道的销售模式,以此不断增强竞争力。要加快技术的进步,要增大技术在林产品中的比重,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此促进林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在林产品经营的规模上,可以依靠政府职能,设立一定的产业规模标准作为产业进入壁垒,促进林产品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面对风险时,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要反对不合理的技术壁垒;要落实对林业企业森林认证的要求。

2.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人民币汇率波动是影响林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非常关键的因素,特别是近年来人民币升值问题,对林产品的出口贸易造成很大压力。为此,林产品外贸企业必须将人民币波动的汇率风险纳入风险预警和风险管理机制。本文主要选出两点内容给予建议:

(1)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及订立保值条款。这个主要是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企业初步签订林产品合同时需要注意的,首先是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出口企业尽量选用硬货币进行计价,因此它不会贬值,未来只有升值的潜力;进口企业尽量选择软货币进行计价,因为它汇率不会上涨,未来会有贬值趋势,不会提高进口成本。其次要订立货币保值的合同条款,以抵御或转嫁出口商不能选用硬货币、进口商不能选用软货币的风险。

(2)合理选择结算手段。这是在履行林产品进出库贸易合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首先企业出口时在报价时要充分考虑汇款变动的风险,选择按固定换汇成本结算的方式;其次当计价的货币汇率走低时,进口企业可以选择提出交货时间后延或提出延期付款,以规避汇率风险损失。

(3)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灵活的利用金融工具可以应对汇率风险:①利用贸易融资提前办理结汇,现在通用的主要贸易融资方式有押汇、贴现与福费廷。②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外汇保值,锁定汇率,例如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外汇掉期等。

3. 价格风险的应对策略。主要有两种办法:利用合同中的价格条款,利用林产品其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前者主要是防范价格风险,合同定价方法主要有固定作价法,非固定作价法、制定价格调整条款;后者主要是规避和转移风险,只要规范合理的利用期货市场,局可以减少价格风险带来的损失。

4. 结算风险应对策略。(1)严格调查贸易对手的信用。对贸易对手的资信调查是企业进行国际贸易活动的首要任务,因为客户信用不良是所有结算风险的直接原因。要严格的调查企业的信用记录、经济实力、支付能力等,还要调查对手的国内经济政治环境,是否会对贸易的结算造成影响。

(2)采用合理的结算方式。各种结算方式风险由低到高分别是信用证、托收、汇付。在信用证结算方式下,进口商注重的是货物的质量,出口商注重能否收到货款,银行注重的是双方是否符合业务的要求,其他两种结算方式,只是注重对方的信誉。

(3)完善出口保险制度。完善出口保险制度我们应当做到:首先,我国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经济上给予帮助,保险规模应当逐渐扩大。其次,提高资信调查能力,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最后,建立出口信用保险的法律法规,学习国外先进的保险经验。

四、结语

本文主要是分析我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活动中存在的风险问题,风险管理的现状,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希望对林产品进出口贸易企业更好的防范、规避与转移风险有所裨益。林产品外贸企业要认真分析国内外的经济与金融环境,针对可能存在的国家风险、汇率风险、价格风险、结算风险,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风险警惕意识,采取多种有利措施规避和化解各种进出口贸易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取得更加长远的、稳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倩,田禾,罗信坚.前三季林产品贸易逆差增大.中国绿色时报,2011-12-1.

第3篇

本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数据和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的进口贸易和城镇化发展呈现负相关的关系,而出口的数据和城镇发展呈现正相关的关系。通过研究找出了进出口贸易对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机制,为我国进出口贸易和城镇化的协调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城镇化发展;格兰杰;主成分;影响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的步伐也在不断的加快,城镇化的发展也会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就总体来看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虽然我国人均收入已经步入中等水平,但是收入之间的差异性较大,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所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国未来主要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城镇化,所以有此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于城镇化发展的重视,以及城镇化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于我国进出口贸易和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找出进出口贸易对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数据采用的是我国近几十年来进出口贸易的数据以及该阶段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数据,通过对进出口贸易对于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的影响找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二、对外贸易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研究现状

从目前关于进出口贸易和城镇化研究的成果来看,在这些研究成果当中很少有涉及进出口贸易对于我国城镇化发展影响的研究,有的学者研究了国际贸易和我国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影响,得出了谷物和非谷物类贸易对于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所以该研究结果得出了我国要在保证相应的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来适当进口粮食的策略。有的学者对于工业化下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模式进行了介绍,从中得出了国际贸易和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关系。进出口贸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改变,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资源密集型的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进出口贸易的形式的不断变化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变。在市场经济机制下,进出口贸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如果国家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来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该环节对于出口产品的种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进出口的产品的种类要进行严格的限定,在出口产品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增加高科技含量以及高附加值的产品,促进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其有力的推动者,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使得企业在地理位置上产生集聚效应。在基础的工业带动下当地的经济会呈现全方面的发展,这种发展一方面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使得农业上的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为城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一般来讲,不同的产业之间的收入差异会比较大,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效益一般要比农业的效益要高,在工业和服务业中服务业的效益要比工业的效益要高,这种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的差异会使得资源和劳动力朝着工业以及服务业的方向发展。通过研究很多数据表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我国城镇化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城市化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另外,城市化的发展也会对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通过对于城镇化发展和进出口贸易之间关系研究现状来看,直接涉及到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较少,即使有所涉及也没有对进出口贸易对于城镇化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在此背景下对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应用了主成分分析以及格兰杰因果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二者的确切的关系。

三、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城镇化发展的程度是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也是当地政府管理水平和组织形式的一种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率从之前的不到20%已经达到目前的接近60%。在这期间我国的出口的贸易总额也实现了巨大的增长。在我国城镇化主要就是指农村变成城市,同时实现第二、三产业的集聚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农村人口不断的涌进城市,使得城市的规模以及城市的数量都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增长,城市的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方式都在发生着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一切都在不断的转变着农村一切。城镇化是对于一个行政区域来讲,指的是城市人口占所有人口的总的百分比,在某种程度反映的是人口向城市发展和集聚的程度。所以国家的城镇化率和城市的人口有着直接的关系,城镇的人口又对城市的第二、三产业具有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在城市经济的组成部分中对外贸易以及服务业都占有相对比较大的比重,所以从上述推理来看城镇化率和城市的对外贸易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从微观角度来看,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贸易产业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由于产业之间的边际效益的差别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放弃从事的农业投入到城市的对外贸易产业中来,在城市中很大一部分人员从事的是对外贸易的工作,并且对外贸易产业一般都集中在城镇中,这就促进农村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所以城市的对外贸易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镇化发展。从二者关系的宏观角度来讲,进出口贸易在各个方面都会对城镇化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影响。进出口贸易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国家对于城镇的规划以及基础设施投资性发展的资金都是由此而来,所以对外贸易从宏观角度来讲对于城镇化的贡献非常大,对于城镇化的发展具有推动性的作用。

四、城镇化发展与进出口贸易关系分析

(一)变量和数据说明

由于本文所研究的是进出口贸易对于我国城镇化的影响,所以本文选择了如下的几个变量来分析二者存在的关系,包括近三十年的我国进口总额、我国的出口总额、我国的非农业就业率、农村和城镇之间的居民收入差异、以及非农业产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目标变量为城镇化率。所选择的数据为1970-2010年的所有的数据,这些数据都是通过中国统计年鉴来获得的。

(二)模型设定

在我国城镇经济的组成中非农经济占到了城镇经济组成的绝大部分,这种非农业的经济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我国城镇经济的重要影响,由于城镇经济组成结构的重大转变使得越来越多农民的劳动形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大量的农民进入到城市中开始从事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当中,这种劳动力的转移恰恰成为一个地区城镇化的重要指标,所以使得企业的城镇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均的国内生产总值能够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在城镇化的研究过程中是经常用到的一个指标。城镇和乡村之间的收入差距指的是二者可支配收入的差距,该指标反映了一个乡镇经济发展的活力。由于数据的值域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为了更好的反映数据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对于数据做一定的预处理,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假设如下:linUR=c+β1lnMt+β2linXt+β3linNAOt+β4linPGt+β5linNAEt+β6linIGt其中,UR指的是目标变量,M、X、NAO、PG、NAE、IG是解释变量。其余的为相应的系数以及误差项。

(三)回归分析

对于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来讲,可以通过差分处理的方式将其转化为平稳的变量,然后才能够将上述数据应用与所构建的模型。然后借助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对误差项进行分析。首要的就是检验各个解释变量是否是平稳的,通过对单位根进行检验来获取相应的一阶的平稳数据和二阶的平稳数据等。本文在分析我国进出口贸易和我国城镇化之间关系的过程中采用了格兰杰因果分析法。首先通过对我国出口贸易额和城镇化率的格兰特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城镇化率对进出口贸易的总额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出口贸易总额对城镇化率的影响却非常小。通过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城镇化率程度的提高会使得进出口贸易的总额下降。结合现实来考虑,城镇化率对于进出口贸易具有多个方面的消极的影响,通过本文数据的结果来看,其对于进口的影响是消极的。城镇化率的升高会使得当地的产业结构发生积极的改变,会使得很大一部分劳动力从事于第二三产业中,所以社会资本也会参与到这些产业当中,这会使得国内的二三产业实现快速的增长。根据我国进出口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进口产业一般都是其他国家所生产的具有高科技含量与附加值的产品,在改革开放后的近几十年中我国对于这些工业成品的进口占到了进口总额的80%以上,在这些环节中各种设备的进口占到了很大的一个比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制品生产能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于国外产品的依赖性进而使得进口的额度减少了。接着对于出口总额对于我国城镇化率的影响的格兰杰因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出口总额是城镇化发展的原因,反之则不是。也就是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出口额的增长,会起到促进城镇发展的作用。出口额的提升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以及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会为城市制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进入到城市,因而实现了城镇的快速发展。反之城镇化率对于出口贸易的总额却没有显著的影响。

(四)主成分因子分析

在上述研究的解释变量当中,每个解释变量对于城镇化率影响的贡献是不一样的,为了得到各个解释变量的权重值本文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通过计算得到出口总额的第一主成分所占的比重为0.99,进口总额的第一主成分所占的比重同样为0.99,所以本文所选择的解释变量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达到了93%以上,所以利用上述解释变量来对目标变量进行解释的理由是充分的,进出口额的比重是最高的,所以为了简化也可以直接将上述两者直接作为整个模型的解释变量。

结论

为了使得城镇化率的提高,我国应该集中力量于出口贸易。通过有效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来积极发展对外出口,大力发挥产业的集聚化效应,使得出口贸易的产业结构得到较好的调整,提升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资本、资源与人力的有效的配置,提高我国资本与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比例,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质量。作为政府要积极的引导对外贸易企业进行改革,为出口贸易产业制定积极的优惠政策,使得外贸企业的相关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先进,使得其促进城镇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作用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作为国家来讲,应该适当的提高出口退税的税率,为出口外贸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与外部环境,增强对外贸易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在运作的过程中降低成本,使得企业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增强。

作者:汤梦琳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计财处

参考文献:

1.章元,万广华.国际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来自亚洲的证据[J].中国社会科学,2013(11)

2.朱惠茹.进出口贸易与物流发展关系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29)

3.吕延方,王冬,陈树文.进出口贸易对生产率、收入、环境的门限效应—基于1992-2010年我国省际人均GDP的非线性面板模型[J].经济学,2015(2)

4.赵强,杨丽华,陆士群.基于技术含量的进出口商品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15(2)

第4篇

关键词:化工产品;进出口战略

随着国门的打开,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发展眼光放到了国外,纷纷开展进出口贸易。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 进出口贸易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然而在进出口贸易中,对产品的要求非常严格。对于化工产品,它属于危险性产品,处理不当,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就我国化工行业而言,在技术、规模、经营管理等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也就决定了化工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而我国化工行业要想发展进出口业务,在进出口贸易中获得更好的效益,就必须做好进出口战略规划工作,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化工产品进出口战略作为指导,从而推动进出口业务的更好发展。

一、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现状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了,通过世界贸易组织这个平台,我国化工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保持良好的势头,全年,化工行业进口1864.8亿美元,同比增长0.6%,出口1621亿美元,同比增长11.1%,其中,有机化工原料和合成材料分别进口553亿美元和723.6亿美元,合计占化工进口的68.5%;橡胶制品出口523亿美元,增长9.2%,占化工出口的32.2%。化肥实物出口2959.4万吨,增长52.4%;农药出口116.1万吨,增长6%。虽然我国化工进出口业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质量问题、节能效果以及科技含量等。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化工行业要想更好地发展进出口贸易,就必须认识到当前化工行业发展进出口业务中存在的困境,加大技术的投入,研发高质量、节能环保的化工产品,从而在出口贸易中脱颖而出。

二、制约化工产品进出口业务的因素

(一)科技因素

在进出口贸易中,产品致胜的关键因素就是科技,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其在进出口竞争中处于一定的优势地位,然而就我国当前化工产品来看,产品的科技含量还不够高,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受科技水平的制约,我国化工产品在进出口贸易竞争中就处于一定地劣势,难以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二)质量因素

对于产品而言,高质量的产品自然受到广大消费者、客户、商家的欢迎;反之,质量差的产品就会失去市场地位。然而在这个以利益为核心价值观的社会里,许多企业盲目的追求量,追求利润,对生产了一些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对于化工行业而言,在发展进出口业务中出现了这些不合格的化工产品,就会对企业的名誉造成损失,使得企业失去市场,严重的还会面临着倒闭的风险。

三、世界贸易环境对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下,世界各国先进的技术、经营理念逐渐进入到我国,使得我国化工产品生产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化工产品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 资金的流入,跨国公司的直接投入活动和本国产业机构的改造,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逐渐改善,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我国化工产品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大,稍有不慎,就会被市场给淘汰。

(二)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世界贸易组织是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它取代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主要职责就是防止贸易保护主义的出现,保证贸易组织各国之间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贸易往来。世界贸易组织通过规定各成员政府所应承担的主要契约义务,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动能够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中进行,促进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贸易量的增长。但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国化工行业在进出口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的行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化工行业处于利好的地位。同时,世界贸易组织逐步削减进口关税,进口将大幅度增加,对国内化工产品带来一定的冲击。

四、化工产品进出口战略措施

(一)加快对外开放,加强对外联系和交流

对外开放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决策, 对外开发使得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紧密。为了促进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的发展,国家就应当加快对外开放,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尤其是贸易伙伴的合作与交流,从而促使我们根据国际市场决定分工,扬长避短,学习他人的经验,少走弯路,从而促进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的更好发展。例如,我国可溶性钾盐资源有限,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通过对外开发,可以让我们充分利用国家市场的钾盐资源,进而减少成本。

(二)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

化工产品的危害性较大,尤其是对环境的危害。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保护环境是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化工产品进出口战略中,应当注重环境保护,在产品生产中,要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生产工艺,减少环境的破坏,从而促进我国化工行业的更好发展。

(三)制定科技战略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水平还比较低,化工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在竞争中往往就会处于不利地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谁掌握了先进的科技,谁就能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获得更好地发展。故此,在化工产品进出口战略中,应当重视科技,要制定科技战略,一方面要加大自主科技的研究和创新,不断优化化工产品生产工艺,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外联系,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科技,产品生产工艺,从而促进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的发展。

(四)协调产业结构发展

为了促进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的发展,对我国化工行业的产业机构进行调整十分必要。对产业机构进行重组和优化,可以更好地优化生产工艺,生产出高质量的化工产品,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首先要强化核心优势业务,精简无竞争力或者盈利较差的非核心业务,加大重组和改造传统工业的力度。其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着眼于市场,建立具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发展配套产业,促进产业链整体转移,营造局部优势,壮大优势产业群,形成产业链。

(五)加强产品质量管理

质量问题的产生归源于质量监管工作的不到位,一旦这些有质量问题的产品销往市场,就会引起巨大的负面效应和损失。故此,在化工产品进出口战略中,针对化工产品,要强化质量监管。化工企业要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加工,对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检查,确保质量过关;相关部门也要发挥自己的职责,对化工产品的质量进行监管,对那些不合格、不规范的生产工艺、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惩处和打击,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化工产品进出口的更好发展。

五、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实施,进出口贸易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国门的打开给我国化工长夜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面对机遇,我们要善于把握,面对挑战,我们要勇于接受,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贸易环境来制定科学、合理的进出口战略,从而促进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谭超.中国化工产品进出口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

[2]沈根荣.进出口战略联盟――入世后我国国有外贸企业竞争战略探讨[J].国际商务研究,2000(06).

[3]赵亮.欧盟REACH指令对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2010(18).

[4]刘国林.2014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5(03).

[5]刘国林.2013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4(03).

第5篇

自上世纪70年代末广东省签订第一份毛纺织品来料加工协议,在珠海创办了我国首家加工贸易企业之后,加工贸易在我国开始出现并获得了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对外贸易的发展尤其迅速,1978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仅有206.4亿美元,而2008年全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了25697亿美元,增长了124.5倍。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81年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4.85亿美元,约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量的5.64%,这一比例随着年代的增长而不断增大,2007年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了9861亿美元,比1981年增长367.4倍,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量的45.4%;到2008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10535.9亿美元,增长6.8%,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量的41%,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半壁江山”。加工贸易的蓬勃发展增加了国民收入,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而且在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加工贸易与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之间的关系如何?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二、协整分析的基本理论

宏观经济领域研究过程涉及的变量大多为非平稳变量。对这些非平稳变量,如果我们仅仅采用传统的回归建模方法进行研究,有时可能会产生虚假相关和虚假回归现象。在虚假相关和虚假回归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必然是不正确的结论;在这些不正确的结论基础上所做的决策,也必然是不正确的决策。为避免由虚假相关、虚假回归导致的不正确结论和决策,我们有必要摒弃传统的建模方法,采用适合非平稳变量的新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最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协整分析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协整分析要求所研究的变量是同阶单整的。检验变量序列单整性的常用方法是单位根检验,这里我们采用迪基、富勒提出的ADF检验方法。

假设要检验序列是否为形式的单位根过程,可以对模型进行估计,然后检验或。这一检验不能采用传统的t检验和F检验,为解决这一问题,迪基、富勒给出了检验所需的临界值表。检验时,研究者只需将t统计量和F统计量与给定自由度和给定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相比较即可。这一检验被称为DF检验。

由于DF检验中不能保证方程的残差为白噪声,为解决这一问题,迪基、富勒假设随机过程服从AR(P)过程,对DF检验进行了修正,形成了增广的DF检验即ADF检验。

当变量序列经ADF检验证明为同阶单整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此时可对其进行协整检验。常用的协整检验方法包括恩格尔-格兰杰两步法和Johansen的系统分析法。这里我们采用恩格尔-格兰杰提出的E-G两步法。其检验过程是,首先不考虑变量之间的协整性,对其进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这一步常被称为协整回归。回归后对模型的残差做单位根检验。如果检验结果表明残差序列为平稳的,则说明所研究的两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如果检验结果表明残差序列非平稳,则所研究变量间不存在协整关系。由于整个检验过程分为两步,因此习惯上将此方法称为E-G两步法。

当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时,我们可以区分二者之间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动态,并分别进行研究。而误差修正模型是一种能同时考虑变量间这两种关系的模型。

在协整分析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的基本步骤是:首先做变量之间的协整分析,发现其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求出协整向量,并以其滞后一期作为误差修正项。然后,将误差修正项作为一个解释变量,与其他反映短期波动的解释变量一起,建立短期模型,即误差修正模型。

三、我国加工贸易与进出口总额关系分析

我国加工贸易和进出口总额关系的协整分析涉及到的变量序列主要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其数据均取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根据计量经济学相关理论,首先对变量序列做单位根检验。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异方差等问题,我们对变量序列本身、对变量序列的对数、变量序列对数的一阶差分分别做ADF检验,检验结果见表(其中manu表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对数,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对数的一阶差分;tot表示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对数,为进出口贸易进出口总额对数的一阶差分):

检验结果表明,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序列均为非平稳序列,其对数序列也为非平稳序列,而其一阶差分序列均为平稳序列。也就是说,两变量同为I(1)过程,是同阶单整的。

由于两变量序列为同阶单整,因此可以采用E-G两步法对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与进出口贸易总额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

根据相关计量经济学理论,首先建立协整回归模型:

对其残差进行检验,发现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因此可认为我国加工贸易与进出口总额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第6篇

【关键词】GDP 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 消费总额 财政支出总额 回归分析

一、引言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国民经济增长也持续维持着较高增长水平。与此同时,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地提高,而进出口贸易也有了大幅增长,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产生了诸多对对外贸易进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出口贸易是否能促进经济增长,在多大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都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GDP、进出口总额等宏观数据的实证研究,认识对外贸易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希望通过我们得到的结论,具体提出一些针对进出口贸易政策的改进建议。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的研究现状: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研究包括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实证研究,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实证研究。进口贸易对经济发展促进用方面,Keller(1997)讨论了普通进口与技术扩散之间的可能联系,认为进口通过其生产及溢出效应,使进口国更快地接近国外技术水平。关于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方面,Dollar(1992)运用OLS方法分析了92个国家1976到1985年的数据,得出出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

(2)国内的研究现状:国内学者也分别从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方面作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实证研究,其中对出口贸易的研究要更多一些,也和我国贸易输出为主的特点有关。郭华的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比较分析从两方面的实证分析说明这一问题,杜江,刘用明的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说明出口促进了经济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对出口的作用并不显著。黄伟力主要对中国出口、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季铸提出了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的动态模型,指出在一定条件下,进口和出口一样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增量因子。赵菲,王一名,孙小娟的基于ARMA模型的我国进出口额的时间序列研究着重于经济时间序列本身的概率或随机性质,预测了我国进出口配额影响经济增长的比重,并分析了背后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

三、模型建立

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大多数是选取一个经济变量进行实证研究,得出进出口在不同时期对经济不同的促进作用。本文选取了1978--2012年共35年的年度数据样本作为被解释变量,并结合经济理论依据选取了出口总额,进口总额,消费总额,居民储蓄总额,财政支出总额作为解释变量来进行时间序列数据分析。

为消除价格变动因素对相关经济变量的影响,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1978年为基期)对GDP、出口总额、进口总额、消费总额、居民储蓄、财政支出的各年数据进行处理;为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对各数据序列取其自然对数。

首先,尝试以出口总额X1和进口总额x2为解释变量初步建立线性模型:

Y=α+β1X1+β2X2+u

对数据进行回归,得到数据C=2.979499,X1=0.424281,X2=0.22553。经过检验,残差序列不平稳,说明y与x1,x2之间在长期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所以,初步怀疑模型建立的过程中遗漏了重要的解释变量。

在引进消费总额、居民储蓄、财政支出这三个新的解释变量之后,对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修正,模型修正后建立的回归方程为:

Y=0.831+0.112X1+0.770X3+0.171X5

最后,对模型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结果,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可以拒绝H0。这表明y与x1,x3,x5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所以,可以认为Y(GDP)与X1(出口总额)、X3(消费总额)、X5(财政支出总额)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四、结论

由回归分析得知,我国的GDP、出口总额,消费总额与财政支出总额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他们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出口和进口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都具有促进作用,相对而言,出口和经济增长的相关程度要大于进口的作用。而我国长期以来贸易顺差较大,出口总量远远大于进口,这种不平衡虽然在短时间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在长期过程中会对经济的发展形成阻碍。所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进出口的平衡。

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居民消费以及政府购买对GDP发展的推进作用,应该做到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共同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所以综上所述,在如今的开放经济中, 我国应该实行进口、出口并重的积极贸易政策。

参考文献:

[1]Keller, W.Trade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Technology [J].NBER Working Papers,1997, (6).

[2]Dollar,D.Outward-oriented developing economies really do grow more rapidly: evidence of from 95LDCs[J].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92,(4).

[3]郭华.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比较分析[J].经济师,2005,(06).

[4]杜江,刘用明.出口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02).

[5]黄伟力.出口、投资与中国的经济增长――基于协整的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04).

第7篇

关键词:中国;花生;对外贸易;前景展望

中图分类号:F752.6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11-0129-05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食、油两用经济作物和传统的大宗出口农产品。多年来,我国的花生及花生制品在世界花生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我国花生出口现状和未来可能的走势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出口效益,对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发展和平衡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花生及花生制品进出口贸易历史及现状

1.1 原料花生进出口贸易历史及现状

原料花生指未焙炒或烹煮的带壳花生和去壳花生,在国内统计资料中为花生仁果一项。FAO数据(图1)显示1962年以来,在世界原料花生贸易中,我国一直是原料花生的净出口国。

1961~1980年间,我国原料花生除1961年净进口6 200吨花生果外,均为净出口,1964年达到11.7万吨,其余年份均在10万吨以下,出口金额维持在几百万到两千万美元之间,1980年达到最高的5 071万美元,这一时期主要为花生仁出口,个别年份有花生果出口,原料花生出口在较低水平平稳发展,未有大的波动。

1981年开始,我国农村经济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给花生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花生出口量也有了较大的增长,1981年原料花生出口24万吨,出口额2.28亿美元;花生仁出口跃居世界第一。1981~1990年间,每年原料花生净出口量都在10万吨以上,金额除1982年外都在1亿美元以上,这一时期我国原料花生出口稳步发展。

20世纪90年代,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外贸体制的转变,出口花生的经营渠道逐渐放开,原料花生净出口量和出口额均保持在较高水平,1991~2000年间,我国原料花生出口额每年都保持在1.3亿美元以上,这一时期我国原料花生出口快速发展,但出现了剧烈波动。

数据来源:2011年以前数据来源于FAOSTAT,2011~2012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农产品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下图同。1~52分别代表1961~2012年。

图1 中国原料花生的净出口情况

随着中国加入WTO,2001~2012年间原料花生出口量迅速创下历史新高,但随后快速下滑,2012年出口14.6万吨,回落到20世纪80年代水平,但出口金额一直保持在2亿美元以上。

1.2 加工花生进出口贸易历史及现状

加工花生主要包括除花生油和花生酱以外的花生制品,如花生米罐头、烘焙花生等。根据FAO数据(图2),我国从1980年开始进行加工花生国际贸易。1980年我国是加工花生净进口国,1981年开始成为净出口国,1987年超过4万吨,1995年超过10万吨,1996年出现一个小低谷,1997年恢复到10万吨以上,之后平稳快速发展,2006年加工花生出口额超过花生原料出口额,2007年加工花生出口量也超过花生原料出口量,目前年出口额在4亿美元以上。加工花生出口量的增加反映了国际市场对加工花生需求量的增加,也说明我国加工花生水平的提高。

1~31代表1980~2010年。

图2 中国加工花生的净出口情况

1.3 花生油进出口贸易历史及现状

在FAO统计数据(图3)中从1961年开始我国一直进行花生油出口贸易。1985年以前个别年份有进口贸易,为花生油净出口国;1986年开始我国几乎每年都进行花生油进口贸易,近年来我国已成为花生油的净进口国和主要的进口国。

A图中1~49代表1961~2009年;B图中1~50代表1961~2010年。

图3 中国花生油进出口数量(A)和金额(B)

1.4 花生饼粕进出口贸易历史及现状

花生饼粕是原料花生经过压榨以后的副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用于提取花生蛋白和加工饲料。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花生饼粕国际贸易,70年代为净进口国,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为净出口国,后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对饲料工业的带动,国内对花生饼粕的需求强劲,90年代末至今为净进口国,进口和出口年份间波动剧烈,2004~2010年间我国有四年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饼粕进口国(图4)。

1、2、3、4分别代表1973、1975、1977、1979年,5~34代表1981~2010年。

图4 中国花生饼粕进出口数量(A)和金额(B)

1.5 花生酱进出口贸易历史及现状

花生酱是各国人民喜爱的香味调味品之一,是花生油提取前的产物。我国从1988年开展花生酱出口贸易,除了1993~1995年为净进口外,其余年份均为净出口,出口高峰在1996年,净出口量超过5万吨,净出口额超过6千万美元,2006~2009年净出口量保持在1万吨以上,金额在2千万美元以上,2010年中国花生酱出口骤降,没有进口(图5)。

2 我国花生进出口贸易的前景展望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08~2011我国花生的种植面积稳定在420万公顷以上,平均单产稳定在3 360 公斤/公顷以上,总产稳定在年均1 400万吨以上。从未来的趋势来看,一方面我国为保证粮食安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增长受到约束,且单产又在短期内难以大幅提高; 另一方面,由于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花生消费呈刚性增长趋势。受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国内物价上涨、人民币升值、国内植物油脂总体短缺的影响,我国花生出口的成本优势不复存在,花生出口的重要性和竞争力下降,价格将是决定今后我国原料花生出口量的首要因素。

2.1 原料花生出口贸易辉煌难重现

我国花生总产量增长速度放慢、成本优势的丧失和花生深加工能力的提高决定了原料花生出口难以再现20世纪初的辉煌。我国原料花生的出口已经不再是世界第一,以后也很难重新站上世界第一的位置,但仍将是重要的原料花生出口国。

1~23分别代表1988~2010年。

图5 中国花生酱进出口数量和金额

2.2 加工花生出口前景好

从2006年开始加工花生成为我国花生出口的主要类别,目前年出口额在4亿美元以上,我国的花生出口由以出口原料花生为主转为以出口加工花生为主。花生深加工后出口, 不仅使出口受阻的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而且还可使产品的附加值大幅提高。

2.3 国内花生油产量将扩大,植物油市场走势对花生油贸易影响大

我国已经是国际花生油贸易的主要进口方,同时也是植物油脂的主要进口国。花生加工成花生油,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市场对植物油脂的需求,而且可以解决出口受阻的问题,大幅提高花生产品附加值,所以预计今后我国花生用于榨油的数量将进一步扩大。我国花生油产量和出口量受国内植物油价格和原料花生收购价格影响较大,收购价格低,则出口竞争力增强,出口增加,反之则出口减少。

2.4 花生饼粕长期进口,进口量继续剧烈波动

随着国内养殖业和饲料加工业的发展,我国未来仍将大量进口花生饼粕,但由于其可替代性,受自身和其它蛋白原料价格影响大,预计未来进口仍将剧烈波动。

2.5 花生酱出口空间提升有限,产品档次需提高

从1988年开展花生酱贸易到2010年,我国只有四年不是花生酱主要出口国,其余年份均居世界前四位,总体看来我国花生酱出口和其它主要出口国差距不大,提升空间有限,但个别年份有出口骤降情况出现。同时我国花生酱出口单价相对较低,每年还有相当数量的进口,说明我国花生酱产品档次需要提高。

3 提升花生出口竞争力的对策

3.1 大力发展花生加工业

虽然原料花生出口从数量和金额两个方面来看,都已经不再是我国花生出口的主要类别,但我国每年仍然出口大量的原料花生,仍然是主要的原料花生出口国,这说明我国花生加工业依然落后。因此应该加大政策引导和科研投入,改变以往花生简单加工模式,鼓励发展花生深加工项目,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出口竞争能力;鼓励和引导花生加工出口企业积极调研出口市场,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力度,开发符合国际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提高出口花生产品的加工深度和产品档次,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3.2 建立企业所有的花生种植基地

鼓励引导企业建立自己的花生种植基地,保证花生质量,提高花生产量。目前影响花生出口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是品种混杂、黄曲霉毒素污染、农残超标和农业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在传统的家庭种植模式下,优良的出口专用品种、黄曲霉防控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技术难以推广,违禁和超量的农药使用难以有效控制,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高。企业建立花生种植基地后上述问题基本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在当前农村空心化的现实背景和城镇化的政策背景下,建立企业化、机械化的种植基地,吸收农民作为基地工人,也是农村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

参 考 文 献:

[1] 张建成. 我国花生原料及制品出口现状和产业发展对策[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1:33-34.

[2] 刘学忠. 世界主要花生出口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J] . 世界农业,2008,1:29-32.

[3] 杨 静. 中国花生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前景展望[J]. 农业展望,2008,32(9):30-32.

[4] 杨 静. 中国花生生产及贸易现状与展望[J]. 花生学报,2009,38(1):27-31.

[5] 汤 松,禹山林,廖伯寿,等. 我国花生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 花生学报,2010,39(3):35-38.

[6] 刘志雄,郭 琳.入世前后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以油料产业为例[J]. 科技与经济,2011,24(5):53-56.

[7] 赵丽佳. 当前我国油料产业安全形势分析与政策建议[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2):135-139.

[8] 彭可茂,席利卿,彭开丽. 近20年中国油料生产比较优势的测算与启示[J]. 贵州农业科学,2012,40(2):159-162.

第8篇

关键词:实际有效汇率;对外贸易;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

一、文献回顾

一些学者研究表明,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波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是有影响的(封思贤,2007)、杨帆(2005), 尤其是对出口有很大影响(许可、方兆本,2012),同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不仅会影响总量,还会影响结构(马丹、徐少强,2005)。随着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的增强,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大幅度升值,在冲击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也会冲击到世界经济,尤其是与中国有密切贸易往来的国家(李建伟和余明,2003)。因为中国吸引FDI与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并且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将会引起FDI的变动(冯晓玲、张璐,2011)。

而徐炜和孙俊(2008)根据1994年1月至2005年7月的月度数据,证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正在减小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赵华春等(2011)的研究表明尽管两者在长期具有稳定关系,但并没有因果关系。

二、实际有效汇率与我国进出口的关系实证分析

(一)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我国进出口发展现状

下文分析中将以Xt表示实际有效汇率,Yt表示进出口贸易总额,分析所采用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和中国统计年鉴1995年1月到2013年12月的数据。

一个国家对世界其他国家的进出口贸易的竞争实力如何,可以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去反映。中国在经济腾飞的过程中常常被国外一些学者或者政治家们指责国际贸易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中美国际贸易摩擦尤为突出,美国也借以中国进出口较大顺差而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情况也常作为研究一国货币政策倾向或行动的一个预警性指标之一,中国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动也不断研究我国的国际贸易战略,调整货币政策,稳定币值,但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1995年~2013年实际有效汇率基本上是持增长状态的,在2008年时增长幅度很大(见图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开放的经济环境以及与国际经济的融合也为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95~2013年中国进出口在2008年因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出现了拐点,拐点前后总体上都处于增长的趋势(见图2)。但从增长幅度看,2005~2008年出口额的增幅从27%降到17%,2010年至2012年增幅由30%降至8%,说明我国进出口贸易从总量上看虽保持了增长态势,但从速度上看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劳动力成本上升、产品质量、国际政治因素、国际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出口面临着许多阻碍和挑战。

那么,中国进出口贸易面临挑战的影响因素之一是否与人民币实际汇率有关呢?下文将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国际贸易总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二)二者关系分析

1. 平稳性检验

采用扩展的笛克-富勒检验(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即ADF检验。过反复试验,Xt、Yt的最佳滞后期均为1期,在Eviews7.0中由模型3到模型1进行估计,直到拒绝原假设(H0:非平稳序列)为止:

模型1:Yt=γYt-1+αiΔYt-i+εt

(公式1)

模型2:Yt=α+γYt-1+αiΔYt-i+μt

(公式2)

模型3:Yt=α+βt+γYt-1+αiΔYt-i+μt(公式3)

对Xt、Yt的原始序列和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表1中的检验结果可见,进出口总额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原始序列是非平稳序列,但它们的一阶差分都通过了平稳性检验,并且同阶单整。

2. 协整检验

根据ADF检验结果,Xt、Yt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且同阶单整,下面将对 Xt、Yt的一阶差分的协整性进行检验。从检验结果可见(见表2),Xt和Yt通过了协整性检验,说明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3. 二者的因果关系检验

运用Eviews7.0经过反复验证,最佳滞后期为1,对Xt、Yt进行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3。通过表3可见,Xt不是Yt的原因的概率为0.3332,说明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进出口有一定作用,但不是很明显;而Yt不是Xt的原因的概率为0.013,意味着进出口总额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因素。结合二者的关系,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正趋于弱化,这一结论与徐炜,孙俊(2008)的观点基本一致。

4. 误差修正模型

根据前文分析Xt、Yt二者存在长期稳定关系,Yt还是Xt的影响因素,接下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反应短期波动情况。

ΔlnYt=αΔlnYt-p+βΔlnXt-p-λecmt-1+ut

(公式4)

式中的ecm为误差修正项,p为滞后期。

经过反复试验,lnXt最佳滞后期为1,lnYt的最佳滞后期为0,根据公式4得到结果如下:

Δln再赞t=-1.020ΔlnXt+-0.038ΔlnXt-1-0.019ecmt-1

通过估计结果中误差修正项系数可知,如果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状态,误差修正项将会以0.019的力度作反向调整,将二者拉回均衡状态。

三、结论

文章通过对1995年1月到2013年12月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和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月度数据,经过二者的协整检验关系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及构建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第一,实际有效汇率不是中国进出口总额的原因,而贸易总额是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格兰杰原因,进出口总额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显著,这从一定程度说明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越来强,同时也证明了世界主要贸易大国不断向中国施压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也是由中国进出口贸易持续顺差所致。第二,中国进出贸易总额与人民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短期波动如果偏离长期均衡状态,将会0.019的力度反向调整,最终达使二者达到长期均衡状态。

参考文献:

[1]封思贤.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04).

[2]杨帆.人民币汇率制度历史回顾[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04).

[3]许可,方兆本.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美元指数[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2(03).

[4]马丹,徐少强.中国贸易收支、贸易结构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J].数据经济技术研究,2005(06).

[5]李建伟,余明.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波动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世界经济,2003(11).

[6]冯晓玲,张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吸引FDI的影响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1(11).

[7]徐炜,孙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进出口总额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8(03).

第9篇

【关键词】 香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贸易转型;航运服务

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发展息息相关,国际贸易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环环相扣。香港,作为历史悠久的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其发展历程值得思考和借鉴。

1 香港发展模式

1.1 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传统航运中心发展 迅速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香港利用其劳动成本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使香港成为亚洲地区制造业中心之一。其贸易以原材料进口和港产品出口为主,进出口贸易发展迅速。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统计数据显示,香港本地产品出口占总出口比重在70年代曾达到创纪录的81%,是香港贸易的主导模式。同时,19591979年港产品出口额年平均增长率为20.8%,港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的平均比重达76.6%;进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6%。由于货物进出口贸易飞速发展,港口货物吞吐量及船舶货物运输量也大幅提升,货物吞吐量与进出口贸易量同步增长,以货物运输为主的航运中心逐步形成。进出口贸易发展使得港口地位提升,港口服务及船舶运输迅速发展,促进了因货物进出口运输而形成的航运中心的发展,而航运中心的发展又带来更大的贸易量,贸易中心与航运中心相互促进、发展迅速。

1.2 转口贸易迅速崛起,航运服务业逐步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改革进程加快,开放程度加深,沿海一些城市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得到快速发展。此时,香港劳动力成本和商务成本大幅上升,而周边地区的劳动力等成本却很低,香港制造业便开始向周边地区转移。由于之前的发展使香港拥有优良的港口管理服务,因此其转口贸易迅速崛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统计数据显示,香港港产品出口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幅下降,而转口贸易与香港GDP的比值却从1978年的15.5%增加到2001年的105.1%。香港19581975年转口贸易额年平均增长率仅9.6%,而19781990年转口贸易额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4.2%。由于转口贸易飞速发展,港口货物吞吐量大幅增加,19901997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1%。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统计数据显示,19811990年服务贸易额年平均增长率为17.6%,1997年香港货物贸易量占全球贸易量的3.6%,居全球第8位,服务贸易额为600亿美元,居全球第12位。

随着贸易转型,香港航运服务业逐步发展。首先是服务及船务经纪。众多的船务、船务经纪和货运机构,为每年数以万计的到港船舶提供各项服务。很多知名的船务经纪商逐渐以香港作为亚洲地区总部,香港的船务经纪商获得了香港船务经纪专业学会及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等组织的认可。香港航运发展局数据显示,至2010年,香港仅船务企业数量就达到245家,创造了38.14亿港元的增加值和人的社会就业人口;船务经纪企业数量达到50家,提供了285个工作岗位。其次是船舶相关服务。很多国际航运服务商都在香港设有办事处,提供船舶供应和船舶维修业务及船舶劳务服务;美国船级社、法国船级社、中国船级社、挪威船级社、德国劳氏船级社、英国劳氏船级社、日本船级社、韩国船级社等在香港均设有办事处。最后,香港还有很多独立的验船公司。这些公司拥有专业的验船师,为船舶承租人、货主及存货人提供独立的船舶和货物检验服务。

1.3 离岸贸易迅速发展,服务型航运中心初露端倪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的发展及深圳港等周边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香港以往在设施、地理位置等方面的要素优势逐渐弱化,面临着被取代的压力,因此适时进行了贸易转型。其贸易转型的一大特点就是由转口贸易向离岸贸易转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统计数据显示,19962000年,香港转口贸易每年平均仅增加4.9%,但“有关贸易的服务”增加值却每年劲升11.4%,“有关贸易的服务”增加值与传统贸易增加值的比例从不足三成提高至44%。另据香港贸发局统计数字显示,1997年,香港离岸贸易总额约1万亿港元,相当于转口贸易总额的84.5%;2000年,离岸贸易额增加到1.4万亿港元,开始超过当年的转口贸易额;3年间,离岸贸易额年均增长10.6%,也大大高于同期转口贸易额的升幅。香港19972011年转口贸易额年平均增长率仅为7.4%,而其离岸贸易额20032010年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3.8%,几乎是转口贸易额的2倍。离岸贸易的蓬勃发展使得香港由进出口贸易中心向管理协调性质的贸易中心转变,香港服务型航运中心初露端倪,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船舶登记注册迅速发展。香港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及良好的经济环境吸引了大量船舶来港登记注册。据香港海事处统计,1997年,香港船舶注册量为540万t,1999年推行了符合船舶所有人需求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后,船舶注册量快速增长,截至2012年8月23日已达到7 839万t,15年增加了13.5倍。大量的船舶来港登记注册不仅使香港船舶登记注册业务迅速发展,还带动了其他与船舶相关的服务业发展。

(2)海事法律和仲裁较为成熟。根据香港与内地之间“一国两制”的安排,香港使用原有的普通法法律体制,并以国际海事组织联系成员的身分,在国际有关航运公约的议事论坛上发挥影响力。香港的仲裁法例相当完备,尤以航运及商业法例为然。全球不少顶尖的国际律师行都以香港为基地。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于1985年成立,据其统计,2010年处理624起争端事宜,其中有131件属于航运方面的争端,占总数的17%,而2009年这一比例仅为15%。据其相关分析报告显示,未来这一比例仍将增加。

(3)船舶融资和海事保险不断扩展。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金融产品多样,投融资环境优良,外汇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海事保险业务在香港得到不断扩展,国际上主要的保障及赔偿组织均在香港设有代表处或办事处。20002012年在香港获授权承保船舶保险的公司数量见表1。香港已设立亚洲船体保险市场,为亚洲区船舶所有人提供服务。劳合社已在香港设有营业点,世界上许多规模庞大、享有商誉的海损理算公司已在香港开设永久办事处。

表1 在香港获授权承保船舶保险的公司数量

(4)船舶拥有量及船舶管理处于世界前列。香港船东会于1957年成立,至2010年年底,其拥有、管理、经营的船舶数达到艘,以载重吨计约占全球商船总数的9.1%;至2011年年底,其拥有、管理、经营的船舶数达到艘,总吨位达万t。同时,香港还是世界十大船舶拥有国家(地区)之一。许多全球知名的船舶管理公司都选择以香港为基地,其中不少公司是国际船舶管理人协会成员。

发展航运上游产业最能为香港带来长远利益,而船舶注册量的持续增长将带动香港上游产业的未来发展。由于贸易方式的转型,以物流为主的航运服务逐步演变为高端航运服务,进一步巩固了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1.4 贸易中心转型发展,航运中心优化升级

21世纪以来,香港贸易转型逐渐取得成功。2002年以后香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转口贸易额、离岸贸易额、进出口贸易额及其增长率和离岸贸易额与转口贸易额的比值如图1~3所示。

由上述图表可以看出,香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放缓,年增长率逐渐下降,年平均增长率仅为4.6%,说明其港口地位正在减弱;转口贸易额增长率下降明显,年平均增长率仅为8.5%;传统的进出口贸易发展速度放缓,地位逐渐下降,从其2005年集装箱港口冠军地位被新加坡取代及2007年退居第三也可以得到证明。香港货物进出口增速虽然放缓,服务贸易却大幅增长,20002011年,服务贸易额年平均增长率为10.4%,明显大于港口吞吐量和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长速度。在增长幅度上,19901999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为124%,进出口贸易额增幅为114%,服务贸易额增幅为71%;而20002011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下降至58%,进出口贸易额增幅为119%,服务贸易额增幅高达181%,离岸贸易额增幅为178%。直接与货物运输有关的贸易支持服务未来增速可能放缓,而无直接关系的支持服务却将蓬勃发展。例如,贸易融资和保险等业务将保持畅旺,而运输和仓储等服务业所受的影响将会比货运、测试和验证服务等所受的影响更大。

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香港离岸贸易发展速度加快。从图1可以看出,从2005年开始,其增长速度开始大于货物吞吐量和转口贸易额的增长速度,其占转口贸易的比重也逐年增大。2011年,离岸贸易额是转口贸易额的1.31倍,可见贸易结构逐渐由转口贸易向离岸贸易转变。由于进出口贸易逐步向离岸贸易转变,服务贸易及离岸贸易的发展与港口吞吐量的增长呈现负相关。

从香港贸易的发展变化趋势中,可以得出结论:未来香港货物吞吐量将逐渐减少,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港口服务及船舶运输功能将逐步退化;随着香港服务贸易贡献比重增加,特别是离岸贸易的快速增长,其相关的航运服务如服务、船舶检修和船舶供应、航运经纪等产业将得到增强,而高端航运服务如船舶注册及管理、航运金融和保险、航运仲裁和法律等也将得到支持和发展。同时,由于高端航运服务相互依赖、相互补充,香港高端航运服务业的集中程度将越来越高。进出口国际贸易中心逐步向管理协调性质和国际资源配置的国际贸易中心发展,以物流促进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方式将发生变化,国际航运中心将由低端向高端优化升级。

2 上海的借鉴

上海提出建设国际贸易、国际航运、国际金融和国际经济四个中心以来,通过各方努力,已取得惊人的成绩。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在2010年超过新加坡首次位居榜首,同时在进出口贸易和港口货物吞吐量方面也取得开创性的进步。上海19802011年进出口总额和港口吞吐量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2002年之前,上海进出口总额和港口吞吐量增长平缓,发展较缓慢。从2002年开始,上海进出口总额、集装箱和货物吞吐量增长速度加快,增长势头强劲,三者同步发展。笔者似乎从中看到了香港发展历程的影子,同样是优越的地理位置、国际性枢纽港、港口吞吐量快速增长和国际贸易量急剧增加,同样面临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周边浙江和江苏工业发展迅速、宁波舟山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等压力,上海的经济和贸易也正在逐步转型。上海应借鉴香港的发展经验,按以下3个阶段逐步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1)当前,上海主要还是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进出口贸易额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增长,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也将强劲增长,世界大港地位逐渐稳固,并将保持较长一段时间。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港口装卸效率,完善港口及城市集疏运条件。大量贸易货物运输必将带来大量船舶停靠,同时上海拥有江南造船集团、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外高桥造船厂等大型船舶制造商,因此上海可以围绕船舶相关产业链,大力发展新造船和二手船买卖的船舶经纪业务以及船舶管理业务,大力发展船舶燃料油、生活用水、生活用品、航海图文、导航设备等船舶供应服务及绿色环保的修造船业务,大力发展海洋工程等新兴船舶设计和建造业,促进航运服务发展并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未来一段时间内,以货物进出口贸易为基础的物流中心与航运中心的同步发展仍然是上海经济发展的关键。

(2)随着劳动力及土地成本上升,制造业等工业逐渐从上海市区搬到城市边缘或者周边城市,原材料进口和本地产品出口减少,直接出口和本地留用货物将大幅减少,上海应该以转口贸易和水水中转为抓手,利用港口资源大力发展转口贸易。上海有外高桥保税区、洋山保税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可以充分利用保税区功能,加以政策和法律法规支持,以转口贸易促进贸易和经济发展。同时,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长江内河有广泛的货源及港口。2011年,上海港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上升至41%,洋山港区水水中转比例达到46%,政府也大力支持发展水水中转运输,因此上海可以此为契机,积极发展转口贸易,通过发展转口贸易促进上海贸易和经济转型。转口贸易必然带来相关航运服务业的发展,促其由传统的服务向中高端服务发展,国际贸易中心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国际航运中心将向高端航运服务中心转变。

(3)随着制造业逐步退出、高端产业蓬勃发展以及产业转型,服务业比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外资公司总部及投资公司将进驻上海,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将逐渐转型,港口货物吞吐量必将减少,港口地位逐渐下降,而服务业发展将显得格外重要。上海应该以此为基础,以航运金融服务业为抓手,发展离岸贸易和高端航运服务。目前上海已形成集合银行、证券、保险、期货、外汇、产权交易等较为完善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同时也开展了离岸人民币业务,这为离岸贸易和高端航运服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海可以通过发展离岸贸易,在亚太甚至全球发挥更为广泛的资源配置、生产协调和产品营销等功能,促进服务业升级,成为集多种贸易模式为一体的贸易运营和控制中心,提高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地位。由于在航运服务方面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因此上海可以像伦敦一样发展航运金融、保险、咨询、中介、经纪、电子信息网络等诸多高端服务业,确立其国际高端航运服务中心地位,逐渐发展成为具备全球资源配置和生产协调能力的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

3 结 语

香港在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方面已取得成功,上海在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香港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因此,上海要抓住机遇,以船舶相关产业、转口贸易和水水中转、航运金融服务业为抓手,大力发展离岸贸易和高端航运服务,促进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转型和升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