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二数学难点

时间:2023-07-05 16:21:54

导语:在高二数学难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二数学难点

第1篇

难点12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运用

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是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的引申.应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解题,往往可以回避求其首项和公差或公比,使问题得到整体地解决,能够在运算时达到运算灵活,方便快捷的目的,故一直受到重视.高考中也一直重点考查这部分内容.

难点磁场

()等差数列{an}的前n项的和为30,前2m项的和为100,求它的前3m项的和为_________.

第2篇

关键词:高二;文科;班主任;思想工作

高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尤其是高考成绩对于学生未来的教育走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文科班是高中学科分类的一个分支,是与理科班相对应的教育群体。文科班主任在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要从文科生实际心理状况及学习情况出发,制定针对性的引导方案。这样才能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一、高二文科班学生学习的难点

1.重文轻理

文科生最大的特点是“重文轻理”,其偏向于文科知识的学习,对于理科类学科难以保持良好的成绩[1]。如:高二多数文科生对语文、英语、政治、历史等学科兴趣十足,而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成效不尽如人意。从高考成绩分析,这种情况导致高考中文科生因数学成绩不理想,影响了总成绩的上升。

2.知识复杂

高二处于高一、高三之间,文科生需要学习的知识相对复杂多变。学生既要对高一阶段的知识进行回顾、复习,还要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尝试学习新的知识。以政治课程为例,分为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三大体系,不同学术理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学生要想拟清层次关系比较困难。

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必要性

1.端正思想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期间应加强学生的思想疏导,可使其端正自己的学习心态,以一颗平常心面对文科课程的学习。如:班主任可从先进的党政思想出发,让学生不断培养自身的文化涵养,在面对高中学习环境时能够自我调节,促进文科学习效率的提升。

2.指导学习

思想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可以指导人科学地完成实践活动。文科班主任加强学生的思想工作,能够指导学生正确地参与学习,在学习阶段遇到困难时能努力克服[2]。目前,多数高中学校的班主任兼任任课教师,这就可以直接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有助于文科生改善自己的知识水平。

3.规范行为

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文科班教学情况,部分学生因无法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主动放弃了文科知识的学习机会。高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发展阶段,此时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学生在校学习可能会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通过班主任的思想指导,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规范个人的学习行为。

三、文科班班主任开展思想教育的措施

1.课程培训

班主任应从高二文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方案,让学生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一方面,教师要定期接受专业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个人的思想素质,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文科学习任务;另一方面,学生应主动接受教师的思想培训工作,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2.户外实践

引导文科生树立先进的思想意识,不仅要从正面开展教育活动,还要求教师通过实践培训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意志。如:班主任可每月安排1~2次的户外拓展训练或自由实践活动,既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

3.适当减压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留给学生的任务依旧繁重,每天都有大量的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学生在校期间的空余时间较少,高负荷学习状态不仅在生理上造成疲惫,在心理上也带来沉重的学习压力。班主任要做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工作,适当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让学生有足够的放松空间。

总之,尽管到了高二开始实行分班制度,文科生的课程限定为5门学科,相比高一阶段少了几门课程。但由于高二是高中的特殊阶段,文科生在学习期间面临的难度更大,这就要求班主任全面加强思想工作,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宁景平.谈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面临的难点[J].教育科研,2010,30(5):22—24.

[2]

第3篇

关键词: 高中生 数学成绩分化 教学对策

一些在初中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到了高中怎么就学不好了?到了高中以后,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了探讨。

一、高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现状

许多学生进入高一不久,就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学好数学的信心发生动摇,成绩下降,而且人数相当多;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分化严重,学困生面不断扩大,在许多学校所占比重超过40%;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分化更为严重,学困生面继续扩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已下降到令人吃惊的程度。而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后,学困生面究竟有多大,实难猜测。总之,多数人陪少数人读书的情况严重存在,多数人在进入高中后一年半的时间内,几乎是受着痛苦的煎熬。一些高中学生反映,第一学年除学习高一数学教材内容以外,还需学高二部分数学内容,到高二上一个学期(即经过一年半时间)几乎已把高中数学内容学完,高二下一个学期进行会考复习,时间紧,压力大。

二、造成分化的原因

(一)许多所学校未按教学规律组织教学,任意加快进度,增加每节课容量,缩短教学时间。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优等生、轻困难生等不良做法,“差生”的产生可以说也就成了必然产物。然而学生知识的获得和积累、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也是一个用“时间”来换取“空间”的过程,“速成”、“硬灌”、“直线式”等教学方法是不能奏效的。

(二)许多学校由于高中班逐年增多,高中师资严重不足,甚至出现断层,学校为补充高中教师不足,一是从初中教师(尤其是初中骨干教师)中抽调。抽调上来的教师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对高中教材不熟悉,教材的深广度未能吃透。二是从高校毕业生中充实。这些新分配来的毕业生对教学更是白纸一张,既无教学经验又对教材不熟悉,很难保证一定的教学质量。

(三)相对而言,由于课本中习题、复习题题量少,题型变化不大,难题极少,学生对掌握教材内容一般是不成问题的,大多数学生掌握得“较好”。然而教学参考读物、测验卷等,由于题量大,形式多变,且不少习题是在平时教学中较少涉及的,因此,学生掌握起来感到有一定的难度。有些教师坦言,虽然学生能独立解答课本中各种例习题,但考大学还是无望的。因此,教师与学生被迫在题海中沉浮,教师成了解题的工具,学生也就成了解题的奴隶。

(四)高一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灵活性,涉及的初中教学知识面广。而初中数学教材特点是“浅、少、易”,高中教材则一开始就显露出“起点高、坡度大、容量足”的特点。初中教师进度较慢,反复训练,甚至手把手地教学生;而高中教师对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要求较高,这往往造成学习不自觉的学生缺少压力。

(五)刚进高中的学生只有少部分热爱数学,其他学生则是为了高考而学。这也就形成了教学中的难点。

三、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学习。当前部分学校加班加点,讲得多、练得多、考得多,搞题海战术,学生生吞活剥,浅尝辄止,既抓不住重点,又缺乏能力,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充分发挥课堂45分钟效益,认真组织教材,紧扣教学环节,举一反三,从表面上看学生学得少了,练得少了,但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学得轻松,又能牢牢掌握知识。

(二)教会学生学习。

教师在传授新知识时,必须从复习旧知识人手,通过比较、联系,引入新课。在遇到难点时,教师不仅要分散难点,而且要扫清学习新知识时的障碍――旧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尤其对初中数学学得不够好的学生,采用复习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教师还要要求学生课前自学,这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同时教师千万不可包办代替学生学习,要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就要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教师必须跳入题海,从解题中发现、归纳、总结数学思想和方法,然后类比到日常教学中,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从具象到抽象逐步过渡。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课任教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学困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教学工作意见指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强化数学教学研究,提高全组老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明确任务,团结协作,圆满完成教学教研任务。具体任务如下:

1.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学生的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三、教学措施:

1.全组老师精诚团结、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力争使我们高二数学组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优秀集体。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完善自我,不拘形式、时间、地点的加强交流。在日常工作当中,既保持和优化个人特色、又实现资源共享,同类班级的相关工作做到基本统一。

2.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每周周四上午三、四节进行集体备课,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

3.详细计划、保证练习质量。教学中充分利用好配备资料,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习题,每周以内容“滚动式”出好周练试卷,老师要收齐批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安排时间讲评,成绩周四前自行输入年级电脑。

第5篇

高二数学备课组

2021年2月22日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高二(1)班数学教学工作,由于上学期时间长,所以选修2-2我已经上完了前四章的内容。本学期是高中阶段关键时期,很可能直接觉高考数学成绩的好坏。而高二(1)班同学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所以也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数学教研室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严格执行“三规”、“五严”。利用有限的时间,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数学能力方面能有所提高,为2022年的高考做准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二、教学措施

以能力为中心,以基础为依托,调整学生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精讲多练,一般地,每一节课让学生练习15分钟左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坚持每一个教学内容集体研究,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上课效率。调整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基本模式为:

基础练习典型例题作业课后检查

(1)基础练习:一般5道题,主要复习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过关,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完。

(2)典型例题:一般4道题,例 为基础题,要直接运用课前练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由学生上台演练。例2思路要广,让有生能想到多种方法,让中等生能想到一两种方法,让中下生让能想到一种方法。例3题目要新,能转化为前面的典型类型求解。例4为综合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业:本节课的基础问题,典型问题及下一节课的预习题。

(4)课后检查;重点检查改错本及复习资料上的作业。

3、脚踏实地做好落实工作。当日内容,当日消化,加强每天、每月过关练习的检查与落实。坚持每周一周练,每章一章考。通过周练重点突破一些重点、难点,章考试一章的查漏补缺,章考后对一章的不足之处进行重点讲评。

4、周练与章考,切实把握试题的选取,切实把握高考的脉搏,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能力的考查,注意思维的层次性(即解法的多样性),适时推出一些新题,加强应用题考察的力度。每一次考试试题坚持集体研究,努力提高考试的效率。

5.注重对所选例题和练习题的把握:

( )注重对“四基五能力”的考察把握,贴近课本;

(2)注重学科内容的联系与综合;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4)注重能力立意,以考察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察能力;

(5)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设计应用性、探索性的问题;

(6)试题体现层次性、基础性,梯度安排合理,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察,有效地检测对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的程度。

(7)精心选做基础训练题目,做到不偏、不漏、不怪,即不偏离教材内容和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要求。不选做那些有孤僻怪诞特点、内容和思路的题目,做到不凭个人喜好选题,不脱离学生学习状况选题,不超越教学基本内容选题,不大量选做难度较大的题目。

6.周密计划合理安排,现数学学科特点,注重知识能力的提高,提升综合解题能力,加强解题教学,使学生在解题探究中提高能力。

7.多从“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角度,选择典型的数学联系生活、生产、环境和科技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计划、针对性强的训练,多给学生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之目的。不脱离基础知识来讲学生的能力,基础扎实的学生不一定能力强。教学中不断地将基础知识运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三、对自己的要求——落实教学的各个环节

精心上好每一节课

备课时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备课组分工合作,利用集体智慧制作课件,充分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为教学服务,提高四十五分钟课堂效率。

2.严格控制测验,精心制作每一份复习资料和练习

教学中配备资料应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习题,老师要给予检查和必要的讲评,老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三类练习(大练习、限时训练、月考)试题的制作分工落实到每个人(备课组长出月考卷,其他教师出大练习、限时训练卷),并经组长严格把关方可使用。注重考试质量和试卷分析,定期组织备课组教师进行学情分析,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及时解决,确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第6篇

数学上,立体几何(Solid geometry)是3维欧氏空间的几何的传统名称—-因为实际上这大致上就是我们生活的空间。一般作为平面几何的后续课程。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二数学学好立体几何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二数学学好立体几何的方法第一、建立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力。

从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一次飞跃,要有一个过程。有的同学自制一些空间几何模型并反复观察,这有益于建立空间观念,是个好办法。有的同学有空就对一些立体图形进行观察、揣摩,并且判断其中的线线、线面、面面位置关系,探索各种角、各种垂线作法,这对于建立空间观念也是好方法。此外,多用图表示概念和定理,多在头脑中“证明”定理和构造定理的“图”,对于建立空间观念也是很有帮助的。

第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用图形、文字、符号三种形式表达概念、定理、公式,要及时不断地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这是因为《立体几何》内容前后联系紧密,前面内容是后面内容的根据,后面内容既巩固了前面的内容,又发展和推广了前面内容。在解题中,要书写规范,如用平行四边形ABCD表示平面时,可以写成平面AC,但不可以把平面两字省略掉;要写出解题根据,不论对于计算题还是证明题都应该如此,不能想当然或全凭直观;对于文字证明题,要写已知和求证,要画图;用定理时,必须把题目满足定理的条件逐一交待清楚,自己心中有数而不把它写出来是不行的。要学会用图(画图、分解图、变换图)帮助解决问题;要掌握求各种角、距离的基本方法和推理证明的基本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

第三、不断提高各方面能力。

通过联系实际、观察模型或类比平面几何的结论来提出命题;对于提出的命题,不要轻易肯定或否定它,要多用几个特例进行检验,最好做到否定举出反面例子,肯定给出证明。欧拉公式的内容是以研究性课题的形式给出的,要从中体验创造数学知识。要不断地将所学的内容结构化、系统化。所谓结构化,是指从整体到局部、从高层到低层来认识、组织所学知识,并领会其中隐含的思想、方法。所谓系统化,是指将同类问题如平行的问题、垂直的问题、角的问题、距离的问题、惟一性的问题集中起来,比较它们的异同,形成对它们的整体认识。牢固地把握一些能统摄全局、组织整体的概念,用这些概念统摄早先偶尔接触过的或是未察觉出明显关系的已知知识间的联系,提高整体观念。

高二数学记笔记三大误区误区之一:笔记成了教学实录

有的同学习惯于“教师讲,自己记,复习背,考试模仿”的学习,一节课下来,他们的笔记往往记了几页纸,可以说是教材和教师板书的“映射”,成了教学实录。这些同学过分依赖笔记,忽视老师的讲解,忽视思考,以为老师讲的没有听懂不要紧,只要课后认真看笔记就可以了。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忽视老师的一些精彩分析,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肤浅,增加学习负担,学习效率反而降低,易形成恶性循环。一般来讲,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上课要以听讲和思考为主,并简明扼要地把教师讲的思路记下来,课本上叙述详细的地方可以不记或略记。同时,要记下自己的疑问或闪光的思想。如老师讲概念或公式时,主要记知识的发生背景、实例、分析思路、关键的推理步骤、重要结论和注意事项等;对复习讲评课,重点要记解题策略(如审题方法、思路分析、最优解法等)以及典型错误与原因剖析,总结思维过程,揭示解题规律。记笔记时,不要把笔记本记满,要留有余地,以便课后反思、整理,这样既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又有利于课后有针对性的复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误区之二:笔记本成了习题集

翻开一些同学的数学笔记本,可以说是高考试题大全以及一些解题技巧、一题多解之类的集锦,很少涉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思想方法的提炼及解题策略的整理,没有自己的钻研体验,笔记本成了习题集。诚然,做题是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多积累一些习题也是必要的,但若一味做题抄

录,不认真领悟其中蕴含的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学不好数学的。经验告诉我们,少量典型习题及其解法的确要记在笔记本上,但不能就题论题,而是要把重点放在习题价值的挖掘上,即注意写好解题评注。这就好比安装在高速公路两旁的路标,它们会提醒你何时减速,何时急转弯,何时遇到岔路口等。解题也是如此,易错之处或重要的解题思想,要用简短精炼的词语作为评注,把闪光的智慧用笔头记下来,这对积累经验,提升数学素养大有裨益。隔一段时间后,再把它们拿出来推敲一番,往往会温故知新。总之,笔记应成为自己研究数学的心得,指引学习前进方向的路标。

误区之三:笔记本成了过期“期刊”

有些同学的笔记本好比过期期刊,时间一长就弃于一旁,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实在可惜。事实上,许多高考优胜者的经验之一就是使自己的笔记成为个人的“学习档案”和最重要的复习资料。因为,好的笔记是课本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合理利用笔记可以节省时间,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当然,还要经常对笔记进行阶段性整理和补充,建立有个性的学习资料体系。如可以分类建立“错题集”,整理每次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并作剖析;还可以将笔记整理为“妙题巧解”、“方法点评”、“易错题”等类别。只要这样坚持做下去,不断扩大成果,就能克服“盲点”,走出“误区”,到了紧张的综合复习阶段,就会显得轻松、有序,还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把所学知识系统化、信息化。

高二如何避免数学学习枯燥化1.依赖心理

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事实上,我们大多数数学教师也乐于此道,课前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上课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课后也不布置学生复习教材;习惯于一块黑板、一道例题和演算几道练习题。长此以往,学生的钻研精神被压抑,创造潜能遭扼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高峰体验"--高涨的激励情绪,也不可能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2.急躁心理

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

一是未弄清题意,未认真读题、审题,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等;

二是未进行条件选择,没有"从贮存的记忆材料中去提缺题设问题所需要的材料进行对比、筛选,就"急于猜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

三是被题设假象蒙蔽,未能采用多层次的抽象、概括、判断和准确的逻辑推理;

四是忽视对数学问题解题后的整体思考、回顾和反思,包括"该数学问题解题方案是否正确?是否最佳?是否可找出另外的方案?该方案有什么独到之处?能否推广和做到智能迁移等等"。

3.定势心理

定势心理即人们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定势。在较长时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师习惯性教学程序影响下,学生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习惯性思考和解答数学问题程序化、意向化、规律化的个性思维策略的连续系统--解决数学问题所遵循的某种思维格式和惯性。不可否认,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格式和思维惯性是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解题经验、技能的汇聚,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思考数学问题,比较顺利地求得一般同类数学问题的最终答案;另一方面这种定势思维的单一深化和习惯性增长又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使学生的思维向固定模式方面发展,解题适应能力提高缓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等。

4.偏重结论

第7篇

一思新教材内容

新教材内容总体偏多,部分内容的编排不尽合理,新课程包括5个必修模块和4个选修系列,5个必修模块基本涵盖了以往课程的内容,而这4个选修系列中不仅涉及了以往课程内容,大部分都是以往课程中没有的。2009年,江苏省教育厅提出“五严规定”,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在总的教学时间不增反减的情况下,教学内容偏多和教学时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笔者根据这六年的实验教学经验认为可以删除一些内容。

1.孤立的知识点。删除后不影响高中数学整体逻辑结构,对学生发展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如矩阵与变换、统计案例在高中阶段现有的知识与时间限制下,难以完成完整的内容,只能进行机械性操作。

2.重叠的内容。如三视图与初中阶段学习重叠,流程图与算法中的程序框图本质上是相通的,也与信息技术课程重叠。

3.蜻蜓点水式的内容。如定积分,高中阶段课时太少难以讲解清楚,大学将系统学习,属非主干的内容,删除后不影响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

但是,另一方面考虑到规模日益扩大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与数学竞赛,在相关章节可以链接引申一些内容,如函数的凸凹性、反函数、函数及数列极限的定义(免得一些高校对大一新生单开江苏补习班)、复数的三角形式与指数形式、重要不等式(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随机变量的概率、均值与方差等。(这些内容对绝大多数学生是不作要求的。)

二思新教材的顺序、衔接与进度

1.新教材的顺序

(1)整体模块的顺序

新教材模块化设置及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安排知识,不少章节内容和顺序被打乱,知识的逻辑链条被人为割断。如将“解三角形”与“数列”、“不等式”这些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没有内在联系的内容捆绑在一起,安排在必修5中,显然属典型的人为制造的知识割裂现象。在必修2《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中列出了有关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内容,不仅与章节名称不符,而且这里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理科的选修2―1中“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相关内容相隔太远,可调整到选修2―1。而文科后面压根就没有涉及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相关内容,因此文科这部分内容干脆删掉!新教材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简单的线性规划、均值不等式集中在一起安排在必修5,使得重点与难点过于集中(一元二次不等式、数学5中的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基本不等式等内容均属C级要求),而且还造成相关知识的割裂。

关于必修模块顺序设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称《标准》)中指出:“数学1是数学2、数学3、数学4和数学5的基础,对其余4个模块的顺序未作原则上要求,在不影响相关联系和知识准备的条件下,学校可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安排。”(一般以地级市为单位统一安排,便于期中期末统考。)

笔者认为:数学2中综合了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两大块内容,高一学生难以接受,数学3中概念性的知识太多,算法等新增内容也比较陌生,所以考虑把这两个模块移后教学。而数学4中的三角函数,学生在学完数学1的函数后,比较容易接受三角函数的知识,因为三角函数也是一类特殊的函数,从一般到特殊,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而三角变换与三角函数又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先学数学4中的三角函数与三角变换,其中的平面向量置后到与数学2的直线与圆一起学习,因为它们同属平面几何,也便于用向量的观点研究平行与垂直这两种特殊而重要的位置关系。原来平面向量放在三角恒等变换之前不过是用平面向量证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数学的内在联系以及六年两轮的教学经验,都证明了1、4、5、2顺序的相对合理性,而数学3算法语言相对独立,顺序放置有一定的自由度。但一般放在高二上学期,这样可以与信息技术课程及考试同步(高二上学期12月份的最后一个周末举行信息技术考试)。然而,目前流行的几种模块顺序,在教学中都有其可能产生困难的地方。例如,1、2、3、4、5的顺序会导致第一学期安排的内容偏多偏难;解析几何分在两处,距离时间太长;没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讲解立体几何和直线方程有困难。1、4、5、2、3和1、4、5、3、2,1、3、4、5、2的顺序会导致:未学数学2中的线直程,学习数学5中的线性规划内容就有困难。上述讨论表明,无论怎样排列都会出现矛盾,我们要“挖根”,要从《标准》上解决问题,消除模块化结构的负面影响,重新调整模块的顺序和内容,使模块顺序与内容相对协调。另外文科与理科内容应保持相对的统一性、协调性。因此建议选修1-1、l-2与选修2-1、2-2内容上应完全一致,只是教学要求不同。

(2)个别教学内容的顺序调整

例如,在模块1中学习集合之后,我们把模块5中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移到这里教学,但是并非全章照搬,只介绍几类简单的不等式的解法,目的是只有学了常用的几类不等式的解法之后,才可以解决许多集合问题及函数定义域的问题。不然有的学生初中没有学,在这时就会遇到困难.也有的学校组织编写了从初中到高中的衔接教材,对这方面的内容加以补充。再如为了分散数学5“数列与不等式”的难点,也考虑到线性规划与直线的关联性,可以将数学5不等式中线性规划穿插到数学2“直线与圆”中学。

2.新教材的衔接

高中课程内容与顺序的安排要考虑与初中和大学的衔接,要兼顾初中、大学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自身的终身发展。

(1)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

在教材内容上,由于初中的课程标准与高中接轨不严密,导致有些知识脱节。如初中没有介绍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乘法公式的学习仅局限于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减少了立方和差、三数和的平方、两数和与差的立方等公式。根式的学习中,也缺少了分母(子)有理化等研究,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等知识和方法没有学,平面几何中更是减少了许多内容,如平行线截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四“心”、圆中的垂径定理及切割线定理等等,而这些内容高中经常用到,内容出现脱节,衔接不上。有些相同内容称谓不一致,如三视图,初中称主视图、左视图,高中则称正视图、侧视图。

(2)初高中教学方式的衔接

初中由于内容较少,难度较低,一般学校大都采取“课前预习――课上展示――课后作业”的山东杜郎口教学模式,教学较为轻松愉快。但与初中相比,高中数学内容多、难度大、节奏快、注重逻辑思维和分析理解,一些学校教师很少用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方式,除非上级检查或是上各类公开课、评优课,初高中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衔接,使得学生在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显得比较吃力。

(3)高中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衔接

部分高中数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衔接不好。一方面,其他科目用到的数学知识,数学没有学到,例如,高一上学期物理(必修)力的分解问题,涉及到数学中的三角函数,而三角函数问题在高一下(必修4)才会学到。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0t+1/2at2中加速度a的数学意义a=v′(t)不理解,因为导数未学到。另一方面,数学用到其他科目的知识,其他科目还没有学到,例如数学4“三角函数”在讲函数y=Asin(?棕x+?渍)的图像时,提到物理中的简谐运动、交流电等都与物理课程不同步。

(4)高中与大学的衔接

大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脱节更为严重,主要的表现有以下情况:(1)两头不管:对高中未学知识(函数与数列的极限),大学教材的编著者误以为是高中的必修内容,在自己的教材中未予补充,从而造成了大学和高中两头不管的结果。(2)前后不一致:对同一内容,高中和大学的表述、名称或符号等不一致。

3.新教材的进度

现在有些地方为了高三有更多的总复习时间,高一高二的教学进度太快,尤其是高一每学期要学两本书,学生刚刚从初中升入高中,进度、难度骤然大增,思维方式、学习方式骤然改变,学生很不适应,很难很好地衔接,“水过地皮湿”,造成很多“夹生饭”。还有的地方高二过早文理分科,造成文科“肤皮蹭痒磨洋工”,理科“紧锣密鼓赶进度”。个别学校或教师垂青于过程华丽泡沫,片面追求短期利益,高三一轮复习偏快,高三上学期就早早地结束了一轮复习,没有到边到沿、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为二三轮的复习埋下隐患。这些做法都给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造成很大的被动!这需要调整高中三年教学的整体进度,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能提前分科!

三思新教材与“三考”

1.新教材与高考

高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高校选拔人才,二是对高中教学的导向与评价。高考的目的决定了其性质是一种常模参照性考试,即将个人考试分数与参考人员全体作比较,报告个人在全体中的相对位置。江苏高考现行的模式就是“大圆套小圆”,4C1合格是大圆,选修1B1C是小圆,语数外达线是更小的圆,而数学就是这个更小的圆的圆心!因为在这种高考模式下,“成也数学败也数学”,“得数学者得天下”已成广泛的共识!

那么作为一线的数学教育者我们首先只能适应高考,一方面我们要把握好教材进度,注意与初中的衔接,夯实基础,文理分科不宜过早,高三不要急功近利,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另一方面在基础年级不要动辄搬上高考题,美其名曰“瞄准高考”,孰不知高考题是到高三毕业时学生才能达到的水平(较基础的题目除外),平时多加强定时训练,只有“平时高考化”的严格规范,才能获得“高考平时化”的淡然与从容。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通过各种正常渠道向命题者反映中学教学的呼声,使他们的命题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多多调研中学教学,一切从实际出发。

2.新教材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

一张高考试卷,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专科学校都靠它招生,这样的试卷要具有各方面的兼容性,同时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大学自主招生便应运而生,然而大学自主招生,没有传统的考纲与模式,命题有很大“自由度”。这给学生带来很大的烦恼,无法作应试准备。

自主招生考试以中学教育中的知识板块为基础,但范围更为宽泛;自主招生考试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这个层面来了解考生的学术潜力;因此,需要帮助学生对中学阶段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作合理、有效的深化和拓展,对特殊的技能和技巧加以总结、研究,从而对考生给予指导和点拨。可以在新教材相关章节链接引申一些内容,如函数的凸凹性、反函数、函数与数列极限定义、复数的三角形式与指数形式、重要不等式(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随机变量的概率均值与方差等。

指导学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要从高一开始,不能靠高三突击,还要注意以下问题:自主招生考试要高于高考,低于竞赛;以高考中档题为起点,避开竞赛的技巧性,关注自主招生命题的创新性;着力于思维的发展,通性通法的运用,数学本质的揭示;避免繁杂的计算训练,寻求简洁优化的解法;不求面面俱到,只求突出核心内容;既关注高中阶段基础内容,也关注与高等数学衔接内容。

3.新教材与数学竞赛

数学竞赛虽然在高考中不加分,但一流高校对获奖者很是情有独钟,可以参加其自主招生,或者干脆直接保送上大学,因此一些生源较好的中学对数学竞赛尤为重视,但大多学校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到高三才搞竞赛,事实上高一高二才是基础与关键。2010年我校数学竞赛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就得益于我们从高一就物色竞赛苗子,有针对性地辅导育苗,这是其一。其次,在新教材系统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学校要配备专职的奥数教练员,毕竟数学竞赛有其独立的竞赛大纲与竞赛教程。教练员可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组织“每周一题”、“有奖攻擂”活动,成立数学兴趣小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与教练指导相结合,鼓励学生研读与数学竞赛有关的专业报刊杂志,大胆撰写数学小论文等等;最后还要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利用节假日积极参加省市官方组织的数学竞赛培训,如夏令营、冬令营,因为这需要一定的经济支出。

另外数学竞赛不要孤立于高中教材的教学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之外,数学竞赛的辅导最好做到高考、大学自主招生与数学竞赛“一石三鸟”。

综合考虑新教材的内容、顺序衔接与进度以及新教材与“三考”,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与顺序可大致安排如上表。

说明:1.数学1―数学5是指重组后的必修模块,而不是原课标模块;2.A类课程为文科类、理科类参加高考的学生设置,B类课程为文科类、理科类参加高考、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设置,C类课程为文科类、理科类参加高考、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数学竞赛的学生设置。

没有破茧的阵痛,就没有化蝶的精彩!任何改革都有痛苦,数学新课程改革也不例外。痛定思痛,我们既要锐意改革,又要冷静“三思”,更要思而后行!使新教材更好地为数学教育教学服务,使我们的数学新课程改革尽快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8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关于高中学生的教学方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单纯应试,到现在注重思维训练,教学重心也从原来的老师讲授,变到了学生理解上来。在高中化学上,尤其是高二的化学课堂上,这一点更加的明显。本文通过对高二化学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况进行调研,得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能给我们的化学老师,起到积极的作用。关键词:高二化学;学习兴趣;应用策略摘要:数学是初中生学习阶段的重点和难点,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复杂对于学生的知识学习是一个较大的考验。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和发展,关于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层出不穷。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过深入细致的观察,发现分层教学法,对于数学教学的帮助极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本文,笔者将根据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谈一谈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索

分层教学是近几年来,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充分的考虑到了学生发展的差异,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学到属于自己的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的意义

1、正视学生之间的发展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的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由于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差异,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有较大的差异。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发展差异,教师只是机械的将知识讲解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在教学时,采取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层,能够使教师在教学时正视学生的发展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降低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

2、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分层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将学生进行分层,而不再是一刀切,这种分层方式,可以使教师明确的知道,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如何,可以根据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帮助学生学习。此外,这种教学方式,加强了学生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的自主、自觉,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学习积极性更高,教师在课堂上不必再时时刻刻督促学生学习教学负担减轻了。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方式

1、学生的分层学习

教师在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有了一个综合的了解之后,可以将学生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即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三种类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并不是简单的将学生进行分层就足够了,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会竞争,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调整。在教学时,教师还必须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不因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异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避免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出现不配合教师教学的现象。

2、教师分层备课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后,教师的备课也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设计教学课程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在课堂上针对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教学目标,发散他们的思维,锻炼其数学学习能力,而针对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则应当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主要任务,在学生基础得到巩固的前提下,适当的扩充教学内容,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最后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因为他们的数学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也较为缺乏,所以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该着重放在基础知识教学之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的实施策略

1、分组分层协作学习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并不意味着将班上的学生按照学习能力不同,机械的划分等级,如果分层只是这样简单的将不同学生划分出来,那么这种分层必然也毫无意义。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教师根据自己在平时的课堂上的观察结果,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后,应当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合作,协作学习。例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三个或是四个人分成一个小组。针对不同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互相合作学习,如在学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这一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小组内的学生一起合作,探讨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带有平移和旋转的特点。通过让学生分组分层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也更加的强烈。

2、分层布置作业

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既是巩固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志。数学学习不同于语文等学科的学习,数学学习的一些知识,如果不通过作业和一些数学习题来训练,复习知识,很容易就会使学生将自己学过的知识遗忘掉。因此,数学作业,在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实施了分层教学之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时,也必须采取分层的方法,根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如在学习完《勾股定理》之后,教师给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布置作业时,应注重对他们数学逻辑思维的锻炼,而针对一些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则只应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为主,重在让他们掌握一般勾股定理的性质和定义等知识即可,避免学生因为作业难度大,而无法完成作业,丧失学习兴趣。

3、分层开展教学评价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评价比较少,多是在数学测验之后,对学生一段时间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评价,只以分数为标准,不太注重学生平时的课堂学习和表现。笔者认为,在开展分层教学之后,对于学生在学习上的评价也应做出适当的调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如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多对他们进行鼓励,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也应当告诫他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能轻易的骄傲自满。

总之,分层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学生合理的进行分层,既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也能使学生学习到属于自己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班级的学习氛围更加的融洽。

作者:李伟 单位:重庆市珊瑚中学

参考文献

[1]周香.班级授课制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第9篇

值得注意的是,高一的学习量很重,很多学生往往在第一学期还不太会调控。因此,高一学生第一学期的功课或多或少都会有落下的地方,这就需要利用寒假进行调整、提高、填补工作,甚至可以说,寒假能否利用好,对未来三年的状态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高一寒假学习计划时间安排:

7:00 起床

7:20 洗涑完毕

之后跑步:绕楼2楼(7:20----8:00)

8:05 吃饭

8:20---8:50 背单词

8:55---9:25 背课文

9:35---10:35 数学

10:45---11:45 英语

11:45---12:00 课外书

12:00---13:00 午休

13:10---14:10 化学

14:20---15:10 物理

15:20—16:20 语文

16:20---吃晚饭前 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