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小学德育途径

时间:2023-07-05 16:21:57

导语:在小学德育途径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德育途径

第1篇

一、小学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些德育教学工作者只是单纯地重视德育的“政治意义”而忽略了德育的“生活意义”。更有甚者,部分德育教师将学校的德育与“政治教育”简单地归为一体,因而产生了一些问题。例如:片面强调高尚的道德原则教育,忽视了生活具体细微道德的培养;无限放大德育的目标,一味突出纯粹的道德规范知识教育;单纯依靠大而空的英雄人物、伟人事例的说教,忽视从小事做起的细节教育;在缺乏对学生生活实际客观分析与针对性指导的基础上,简单地用“成人世界”的价值观念来教导学生,使学生无所适从,因而使得德育工作沦为片面的知识理论说教与灌输的过程。如此缺乏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得一些学生知行不一,其对道德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落实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失去了德育教学服务于学生现实生活的价值。

二、实现小学德育生活化的途径

面对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针砭时弊,发掘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笔者认为应该从实现小学德育的生活化着手,而实现德育的生活化就必须从以下几点做起。

1、转变教师德育观念,创新德育教学理念

首先,转变教师的德育观念。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自觉调整自身与学生的关系,通过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的良往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通过学生与教师在亦师亦友的互相学习过程里,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其次,创新德育教学理念。正确处理好育人与育才的关系,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德育通常被放在重要的地位,这与中国德行重于才能的传统有关。但是面对升学的压力及在以分数论高低的教学环境下,德育往往成为被忽视的部分。因此,小学的德育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理念,将育人与教书有机结合,使培养道德修养与传道授业两者兼得,真正做到陶行知老先生所讲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变态教学产物。

2、从小事做起,以日常行为规范化实现德育生活化

任何科学的理论都要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否则也仅仅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小学德育的生活化开展离不开道德理论熏陶与日常行为习惯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德育的成果内化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通过制定一些日常行为规范,突出学生学习、生活、交往习惯的培养,使理论性的德育内容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例如,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自觉动脑、思考问题的习惯,并给予恰当的鼓励,使其养成主动学习、乐于探索的学习习惯。在学校的日常德育实践中,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礼貌、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定期举行“讲文明,树新风”的班会,给予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使其在融洽的交往中,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

3、深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德育文化氛围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学习的生活环境,对学生德育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应该重点考虑德育的生活化,通过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手段,体现校园文化育人的作用。校方应投入必要的财力、物力,打造美丽的校园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科学规划,使校园成为培育学生审美观念、陶冶学生情操的教学圣地。合理、有效利用教室、走廊、阅览室等场所,通过张贴科学家、学者治学教育的名言,例如:“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少年不知勤学早,自首方悔读书迟”等,使榜样模范的感召力量无处不在,先知的谆谆教诲随时响起,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第2篇

1.1做好教师的典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指引者和教育者,教师是学生的第二个关键老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远,所以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当中要时刻注意自身修养,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做到不蛮横、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这样才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离开家到学校接受教育,主要的教育者就是教师,在此阶段,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有的时候会比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还长,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师的行为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教师的言行就像无声的教育一样,它会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熏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心灵,教师不要把自己的位置抬得太高,要和学生做朋友,尊重学生的想法,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获取学生的信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放下戒备,提高教学的成效。

1.2让德育教育不断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德育教育是不分学科的,德育教育基本上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中,可以说每一个学科都离不开道德教育,教师也只有将所传授的知识与德育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德育逐渐融合在知识载体当中,才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各个学科中的内容还可以指导学生的相关道德行为,学科内容的不同也渗透着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呈现的精神食粮,这对于学生了解各个方面的知识都是有好处的,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升华,培养学生的情趣,而小学数学则可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相关的数学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而我们的小学历史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行为,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我国民族悠久的历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爱国热情,除此之外,体育教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体质,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这样也就会有更好的精力去学习其他的知识。

1.3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在整个德育教育的过程当中,家庭教育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它对学生品行的形成以及行为习惯的训练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学生在家庭当中就会显得更加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自由。而家庭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因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和家庭当中度过的,学校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而家庭主要负责学生的生活,但是并不是说二者之间就没有了联系,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造成的影响要比教师深得多,因此要求家长一定要先了解学校的相关德育教育要求,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只有家庭和学校互相了解之后,才能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素质。

2结语

第3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重要;解决途径

农村学校的环境发生了改变,德育工作要求改善和加强,为此,面对来自家庭、社会环境等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渠道。

一、德育现状

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大量外流,使得农村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首先,农村小学的生源普遍减少,父母外出务工,学生缺乏来自父母与社会层面的管教,打架、闹事、难以自制的现象也有所增加。其次,网络的影响日益加剧,学生怀疑社会、漠视正统的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使得德育的难度增加了。再者,德育教师的组成也发生了变化。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二、德育的改善策略

改善当前小学德育现状首先要改变当前的德育模式。

1.联系生活实际。目前,德育的投入和产出之间还存在严重的失衡现象。教师应教育和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生活,并以文明和健康的方式享受新生活,关注和指导学生的交往生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2.重视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因为德育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一方面,教育者应给学生自,发现问题,表现自我,体验角色;另一方面,要给学生创造大胆进行思想沟通和相互交流的平台,以展示自己,认识别人,升华情感。

3.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学校要加强校园环境的整治和管理,杜绝脏、乱、差。同时将现有的文化宣传阵地(橱窗、画廊、黑板报、广播、电视)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应有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要有特色,既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要张扬学生个性,真正起到育人的作用。

4.增强德育的多元性。对学生多理解和接受,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教师在对学生教育的同时要坚持民主的原则,多和学生交朋友,平心静气地和学生交流,以理服人,教师队伍要有责任心,能为人师表。

5.加大德育经费投入,要努力争取各级政府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培训农村小学教师,提高教师的德育修养和业务素质,实行真正意义的公平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正面临着新的变革和挑战,探索农村小学德育的特点和规律,让农村学生在充满民主、关爱的环境中成长,让他们和时代共同进步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途径;方法

一、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门文化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和班会、少先队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

(一)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课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是我们学校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它的任务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有着其他途径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一堂优秀的小学品德课,不能讲成中学或大学的政治课,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目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这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前提之一。还要有针对性,灵活的运用生动形象的材料,坚持启发式教学,用小学生容易懂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结合具体实例讲清道理,明辨是非,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其他各科教学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并不是只单单上思想品德课,因此如果仅靠思想品德课来完成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通过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小学各科教材都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小学各科教学是为学生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打基础的。因此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紧密相关的。

(三)校会、班会和少先队活动

校会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途径。班会则是比校会更经常和更有针对性的集体教育形式。德育活动应当成为班会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学校德育应当重视发挥少先队的德育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组织的实际活动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

二、小学德育实施的方法

(一)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这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育方法。这个方法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师生处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学生的身心得以宽慰,此时的教师更容易进入学生的心里,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中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教育。讲解是在学校教育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是教师对特定德育内容进行系统和生动的解释,以使学生较系统地深刻地理解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正确行为的标准和方法,以指导行动。教师可以引用本地、本校的真人真事,使学生借助具体材料,来领会道德要求的基本要点。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语言准确生动,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和说服力。谈话是说服教育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解答学生的问题。它不会受时间、地点和人数等等的限制。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无论是对个人或集体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的教育相对来说更随意。讨论这个方式主要是用于小学的高年级。因为高年级的小学生有一定的思想,有自己的辨别力,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体讨论来自己教育自己的方式。它的特点是有利于启发学生的自觉性,锻炼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辨别力。特别是在学生中对某些问题认识上有分歧意见无法统一时,运用这种方式更有效果。

(二)情感陶冶

一般说来陶冶法有“陶情”和“冶性”两方面的作用机制。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相对于说服教育,它则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方法。情感陶冶法的具体实施途径一般是三个方面:教师的师爱、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三)榜样示范

第5篇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2―0027―01

振兴中华民族需将道德修养的教育从小学生做起。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必须承担起塑造孩子人格的伟大使命。因此,如何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教学中的德育契机,适时渗透德育,使学生们在小学时代就建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小学德育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一、确定集体奋斗目标,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低年级学生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教师要从小在他们心目中确立“集体”这一概念,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共同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争创“文明班级”。让学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让他们努力为班级的荣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具体的目标,可以激励学生向着目标奋进,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

低年级学生都向往能成为少先队员,因此,可以通过这一组织对他们进行德育。通过少先队的具体规章制度使每一位学生对照自身行为执行。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或者开展一些有意义又切实可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通过获得奖章等荣誉,激发学生的道德自律。

三、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好途径。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思考、讨论、归纳,学生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表面的,具体的。因此,有些时候还要将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既使其明理,又导其行,使学生知道该怎样做。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产生德育效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四、利用网络进行道德教育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生动、具体,教育内容更丰富,教育效果更显著。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能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缩短时空距离,记录学生日常行为。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网络资源中获取信息,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采取讨论、演讲、竞赛等多种形式,力求让德育充满活力,让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五、注重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方式、道德品质甚至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认识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言行举动,往往被学生看到并模仿。而且,教师的人格不仅当时对学生有影响,在以后步入社会,还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需要处处从我做起,率先垂范。高尚的师德本身就是一本好的教材,对学生的教育力量是巨大而深远的。教师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学习,加强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才能实现对学生的德育熏陶。

六、坚持正面教育

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健康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因此,要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让他们慢慢理解道理。以美好、进步的人和事为主要教育内容 ,从正面讲清道理 ,坚持以表扬为主 ,启发诱导。从关心和爱护出发 ,抚慰他们的心灵 ,在师生的交往过程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课堂中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形成良好的班风。

七、开展校内外德育规范活动

对学生在校内外生活学习的各种场景和情境进行规范引导。如,在上、放学的路上不能随便买小摊上的零食,让他们知道小摊上的零食不卫生,对身体健康有害处。遇到年龄大的老人或比自己年幼的小弟弟、小妹妹需要帮助时要及时帮助他们,通过帮助,与他们交流,让学生体会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最起码的行为标准。总之,使学生在学习生活的每一环节、各种活动中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6篇

一、课堂教学

语文教育通常指的是关于自己祖国语言的教育活动。祖国语言负载着自己祖国和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传承着自己祖国绵延不息的文化,具有深刻的底蕴。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所以,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1.讲析理解法

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以收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学习课文时,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达到智育与德育的自然融合。例如,学习《爬天都峰》、《赵州桥》等课文,可以对语言文字进行深入的解析,在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后,再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进行诵读,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教育。

2.情感熏陶法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情景是无法得到再现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利用一些艺术的手段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把它直观再现在学生的眼前,能有效的激发教师所期望的情感。有位教师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创设的情景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两盆郁郁葱葱的万年青置放在讲台的一角,片片白花点缀其间。录音机里,播放着《葬礼进行曲》,如泣如诉,低沉悲壮。教师身着灰色西装,深情悲哀而又庄重。这样,万年青、白花、哀乐、服饰、神情,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悲伤的情境。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对的哀悼之情油然而生,学生与教师的情感自然就达成了统一。这就是教学与德育的统一。

3.榜样学习法

语文教师一定要用好教材,借助教材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向文章中的人物学习,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例如,可以通过《我不能失信》等课文进行诚信的教育;通过《赵州桥》等课文进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通过《爬天都峰》等课文进行意志性格的教育。

4.比较分析法

运用比较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使他们分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可以效仿,什么应该谴责。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紧紧围绕“大年夜”这一特定的典型环境,讲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赤脚卖火柴,通过擦燃火柴幻想与大年夜相关的食物、圣诞树等物,最后在大年夜热闹氛围中冻死这样一个故事。学完了这一课,学生了解了资本主义穷人的生活。教师这时可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过大年夜的,一家人是如何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通过比较,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篇课文所隐藏的深层含义,体会到自己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是多么幸福的事。

二、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

三、语文课外活动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小学生极具模仿性,所以课外活动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如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等。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写日记是课外写作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有位特级教师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教师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另外编写板报、墙报等写作活动也是进行语文德育的重要阵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

第7篇

一、注重教师素养的潜移默化功能。

1、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做到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时时处处以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师道德言行来教体育这门课程和影响学生。首先,体育教师要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说的,自己一定不说。例如,要求学生每次体育课穿上运动服和运动鞋,要求并不难,但老师要以身作则,先行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态度、动机、自信心、意志等情感因素会随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学习评价而变化,因此我们要通过教师的“言”来鼓励、表扬学生,通过“行”来示范、指导学生行为动作,让学生感受体育教师的“亲切”与“和蔼”,从而增加对学习体育的兴趣。其次,体育教师要以理育人。以理育人其实也是德育中常用的方法,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同伴之间的争吵、小组之间的争议、对同伴评议的不满等诸多状况,老师应主动了解情况,以理育人,斟情处理,不可谩骂、谴责、训斥,亦不可偏爰、不顾不问、草草了事。另外,体育教师要平易近人。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即要扮演教师“本位”角色,同时要努力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深入学生中一起参与学习,引导学生的知、情、意、行,在教师的“授业”过程进行德育渗透,用“身教”来影响学生。

2、体育教师的技能素养。体育教师技能素养包括知识素质和能力素养两方面。现代社会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有专业水平、运动技术,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掌握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方法;体育教师具有对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育各项组织工作和学校各项体育竞赛组织及调控学校体育工作管理的基本能力。体育教师的技能素养影响学生学习、锻炼的情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素养高深的老师进行任教,这是一种享受,同时会通过体育教师这面“镜子”来与自己比较,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3、体育教师的工作作风。体育教师大都肩负课堂教学、体育训练、竞赛组织、活动调控等重任。体育教师严谨的教学和勤奋的工作作风同样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时,体育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包括场地布置、等候上课)、耐心说教、细心指导、合理评价、准确示范、活动参与等都会使学生受到影响,学生会从老师点点滴滴的工作中,明理并受到启迪。

二、注重合作学习的潜移默化功能

合作学习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样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它不仅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科学原则.也体现了在“以人为本”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第一,通过合作学习,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学内容都包含团队目标,例如:接力赛、篮球赛、排球赛、足球练习等等,通过学习,加深对团队的认识,团队就是每个小组人员必须有百分之百一致的努力。

第二,通过学习,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相互尊重的气氛,帮助体育后进生树立自信。例如:耐久跑教学中,采用“拉人跑”的手段来进行教学,一方面从小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和从小培养助人精神;另一方面通过帮助体育后进生建立完成任务的信心,让他感受来自伙伴的关爱。

第三,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例如:在比赛中,要允许同伴在比赛的失误、掉队、失败,用宽容来接纳别人。

第8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励策略;情感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和习惯形成的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开展的是否得力直接决定了小学生能否成才。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繁重,不仅要教学,还需要育人,注重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德育效果,使学生能够成长为更加优秀的人才。作为小学班主任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自身能力,将德育工作落实到实处,实现良好的德育效果。

一、转变德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小学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当中实施激励的策略,首先应该转变德育理念,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在这个过程当中,重视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应有之义。而尊重和重视学生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老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当前我国倡导小学班级小班化管理,较少的学生构成一个班集体,让班主任老师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当中能够有机会认真的了解学生的各自的情况。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状况是不同的,老师应该依据学生不同的现实状况,针对他们进行差异化的德育教育。过程当中,不断的使用激励的方法,鼓励每一个学生在发展自己个性的基础之上,不断的锤炼自身的思想道德,这能够很大程度上实现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过程当中的个性化开展。

二、以学生為中心,丰富并灵活运用激励策略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的工作过程当中,要实施积极的激励策略,第二个路径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丰富并灵活的运用激励策略。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灵活的运用表扬的方法,能够很大程度上刺激学生们的上进心。学生在校期间过的是集体生活,在一个集体当中,若想实现同学们的齐头并进、共同进步,老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矫正和对正确的行为予以表扬是两个不可或缺的手段和方法。而在这其中,表扬的价值更大。老师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对于学生能够不乱扔垃圾,尊老爱幼,主动帮助别人等行为,要予以充分的口头表扬,和一定的物质奖励。

三、了解学生心理,强化情感教育

小学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时需要注重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把握好其情感变化,结合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不仅注重课堂上的讲解,还需要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可以课上与学生探讨教学内容,通过提问的方法让学生表现自我,强化课堂上的互动,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减少陌生感和距离感。此外课下与学生平等互动,可以聊天、谈心、做游戏,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如果发现学生的心理上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就需要及时的疏导,明确出现问题的原因,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注重情感的交流以及心理疏导的德育方法能够很好的达到教育效果,与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相适应的。

四、树立学生榜样,顺利推进德育教育

班主任工作中,班干部是其重要的助手,可以帮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等,德育工作中也需要积极发挥班干部的优势作用,使其与班主任一起积极引导和规范班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要使班干部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班主任就需要科学选拔、积极培养班干部,可以竞争上岗,提高班干部的整体能力。在班干部竞选工作中,让有意竞选班干部的学生通过发表演说的形式进行竞选,在此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组织能力,保证选择出的班干部达到要求。还可以推行班干部的轮换制度,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担任班干部。要使得班干部在德育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还需要班主任制定简单的班干部执行手册,依据相关的规章制度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使得班级德育工作顺利推进,并在德育工作中提高班干部的能力素质。

五、注重实际生活,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

小学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当中,实施激励策略的重要路径就是要重视实际生活,在实际生活当中有效的实施相关的策略。具体而言,老师应该将德育教育的有关内容融入到实践的教学当中,融入到老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当中,全面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比如说,在现实生活当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将这种行为当作一份家庭作业,对于那些遵守了老师的要求的学生要予以非常明确的肯定和表扬。

六、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强化德育效果

小学生的性格以及思想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家庭因素影响的,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需要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学校中推行家庭与学校结合的教育模式,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以提升。小学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沟通交流孩子的问题,对于个别家长需要单独谈话,让家长能够留出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可以通过微信等现代化工具及时联系,可以向家长推荐优秀的教育资源,分享教育成果等,指导家长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让家长形成良好的道德水平,严格要求自己,能够为学生做好榜样,使小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实现健康的成长。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380-01

作为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是传授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把学生的道德行为教育开展到各科教学及各项活动之中。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开展德育教育呢,本文我针对小学数学中如何开展德育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示范作用体现在,课上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中年级要求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意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画线画图要用直尺等。高年级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并用作好笔记,解应用题时要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计算时要选择简便方法,要自觉检验等。总之,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优化德育机智

现代教学论认为培养具有个性创造性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过程与人的发展过程是密不可分的。教学的任务就是促进学生心理、生理和智力的全面发展。如何提高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关键在于教师必须具有高超的德育教育机智,数学课中的德育教育不能游离于数学教学,成为单纯的德育活动,同时,数学课中的德育教育也不能局限于德育而要有超越德育的影响辐射面的教学追求和教学谋划,适时地把握德育教育的时机。

三、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适时进行教学

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科新教材中有许多例题和习题里蕴含着思想教育因素,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提炼其蕴涵的德育因素,把显性的教学问题和隐性的德育影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数学的育人功能。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啄木鸟吃害虫”、“植树”、“南京长江大桥”、“节约用水、用电、用气”等数学问题分别渗透着环保意识、爱国意识、节约能源意识,都是鲜活的德育素材,教师“画龙点睛”式的积极引导,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如教学“时分的认识”,先出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认识钟面,让学生认识时间的不可逆性,教育学生从小就要珍惜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准确地把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在教学“应用题”时,结合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出示我市城乡建设的一些数据和资料,编出例题和习题,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激励学生为家乡的繁荣而努力学习。这样,既加强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又赋予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以时代的气息,学生容易产生共鸣,有新鲜感。

四、联系实际生活开展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