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6:21:59
导语:在浅谈德育的重要性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小学生 德育教育 爱心教育 实施策略
小学德育工作,是学生人生启蒙和成长的关键教育,对于形成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目前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教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一方面有利于广大小学教师形成爱岗敬业、服务社会、奉献学生的高尚职业道德和行为标准;另一方面,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团结奋进、积极进取的优良作风。在小学教育中,加强德育工作,是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德育工作的开展,能够确保学生在今后的道路上,朝着积极进取、昂扬向上、有利于国家、社会、人民的道路前进,也是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必要措施。
一 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教育界在对小学课程改革中,倾注了大量心力,但是,在国内外环境的影响下,德育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实施德育工作的圆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视对小学生智力能力的培养,忽略对德育工作的开展。在日常的常规课程教学中,德育和智育的天平严重失衡。一手硬一手软的育人方针,与社会主义素质教育总工作背道而驰。德育教学的开展,往往采用旧的方针,手段和方法都相对滞后,且缺乏必要的目标和实效性。在社会全员领域,德育工作仅仅是作为一种模糊的形式存在,失去了其最初的使用价值。教育课程研发部门并没有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做强制性的要求,相应的机制和教学之风与德育工作的总目标和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极大的差距。
由于很多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小学生,父母大多外出打工,作为留守孩子,需要社会和学校予以关爱。但是,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对后进生,缺乏必要的关怀和奖励机制,对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一定的阴影。在环境的浸染下,学生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和存在感。德育工作环节,都是在枯燥的书本中体现,缺乏必要的、良性的生存土壤。
二 爱心教育的必要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教育始终要体现浓烈的人文关怀。在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爱心”教育方法,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保证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爱心教育符合我国教育事业“礼仪之邦”的公民身份,更与飞速发展的教育事业相适应。古往今来,成功的教育家们,尽管教育思想各有千秋,但是共同的一点就是“爱心教育”,以爱的力量引导、教育学生,给予他们关怀、鼓励,让他们学会对学习、生活充满信心,学会自爱,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磨难。爱心教育是在将小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文化、有礼貌的高素质的同时,以“心灵的召唤”让学生在学校里能够认认真真地学习、开开心心地受教育、健健康康地成长。
三 小学生德育教学中爱心教育的实施策略
1.用爱引导学生用心浇灌
教师以爱引导学生,用心浇灌,才会同古人一样,形成“桃李满天下”的盛景。教师通过爱心教育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这样无论是品德还是智慧,学生都能够得到自由发展。“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内容,也是热爱教育事业的表现,在现实面前,切实承担起教育的重任。不仅是教育界、党和国家对广大教师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实现价值和彼此尊重的有效武器,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通过心灵感应,爱心教育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完善自我、成就自我。教授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那样,将“爱”贯穿在教育的各个环节。在班级中,自由发自内心的真正的爱的教育,才能使学生感到温暖,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对他们的人格予以尊重,耐心教导,不厌其烦。要以孩童的心理跟小学生交流谈心,接触他们的心理世界,对小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在实施爱心教育时,对学生的情感要充分了解,以人文理念治班,以一颗博大仁慈的心去关爱学生,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德育人。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对缺点及时引导改进。
2.教师资深专业素养的提高
教师作为德育工作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员,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把小学生培养成健康优秀的好少年起着直接作用。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努力增强服务学生的意识。在日常的德育过程中,融合渗透德育内容,积极开展有益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各项校园活动,加强对小学生积极分子的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是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德育工作的建设之上,来提高小学教师职业素养。教育界培养合乎德育工作建设的优质教师队伍,调动教师积极性,将德育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德育工作要发挥教师主力军的作用,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中小学校长还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国家规定的德育目标、内容和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得到落实。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改善措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全员参与,各部门通力合作,才能保障小学生健康成长。在社会上通过新闻媒介等平台,宣传正确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消除影响小学生正常成长的文化垃圾。
3.家长、学校、教师三方紧密合作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十分有限,离开学校的时候,尤其是各种节假日和周末等时间段,学校和教师便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和管理。这是,就需要家长积极地配合学校和教师的培养工作。教师在根据学校的相关规定制定出具体的培养计划后,可以及时通过召开班会或者家访等形式,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把相关内容和注意事项等以书面的形式传达给家长。并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最大程度争取家长们的认可和配合。家长要注意抓住机会,对孩子进行有效地培养。首先,家长也应该全面认识什么事爱心教育以及爱心教育的重要性,以身作则地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方面的学习榜样,在工作之余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其次,家长不能一味溺爱孩子,而是适当地为孩子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例如,在节假日,可以适当地指导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培养孩子的劳动积极性和家庭责任感;在路上遇到有人出现困难的时候,家长也要积极鼓励孩子去帮助他人;见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家长也可以及时向孩子讲解不文明行为的不良影响,并告诫孩子要引以为戒。
小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实施综合教育,是教育环节的主要内容。学校教育“重技轻德”,忽略对他们的“德育教育”是当代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又因为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如果不善于用正确的方式加以引导,很可能会使教育失败。爱心教育是温暖学生心灵的“汤汁“,也是党和国家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考验,以正确的积极的态度将爱心教育贯穿到教育的始终。
参考文献
一、音乐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娱乐与教化的作用
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对社会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著名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说:“音乐应该使人类精神爆发出火花。”我国的著名作曲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可以说是高度赞赏了音乐的作用,使之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高度结晶之一。学生对音乐的欣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调节了学生的生活,而且使学生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音乐的作用可谓比较多,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娱乐、教化。音乐可以娱人,也可以是自我娱乐。如劳动人民在长期单调、重复的劳动中唱歌、唱小调,就是为了自我娱乐;人们在寂寞的时候或者走在路上的时候唱歌,是为了驱赶寂寞,获得心灵上的安慰。可以说,大多数人欣赏音乐的目的是在娱乐,但音乐本身所承载的思想感情具有教化的作用,因此在欣赏音乐进行娱乐的过程中,音乐的教化功能就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教育了学生,使学生既得到了享受,又陶冶了情操。可以说,音乐的教化功能在“寓教于乐”的形式中得以完成。
二、音乐可以培养人类的美好情感
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蕴含着丰富而美好的情感因素。比如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歌唱现在的美好生活,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讴歌等,这些都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题材。从《我爱北京天安门》《歌唱祖国》到《黄河船夫曲》《三峡情》《长江之歌》《太湖岛上》,在这些优美的旋律中,学生的心中装满了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眷恋,充满了对党和人民的热爱。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理解能力渐渐地增强,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比较典雅、意境深邃的古典乐曲,如《春江花月夜》的诗情画意,《雨打芭蕉》的轻柔明快。在这些古典乐曲中,优美的旋律,诗情画意的内涵,都令人叹为观止,同时,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丰富多彩,民族乐器的音乐表现力等,都让学生为之倾倒,在优秀的传统文化面前,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同时,音乐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社会内容和风俗文化,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就可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体验各种不同的人生,领悟人生的哲理,也能帮助学生分辨真假、美丑、善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向往光明的高尚情操。可以说,音乐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它能感染学生的心灵,从而取得较好的德育教育效果,要想真正实施德育教育,教师就应该系统地学习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通过理论的学习来充实自身的思想、道德观念,使其对初中生产生良好的影响,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实践证明:音乐教育是进行德育的一种独特且非常有效的形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也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三、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现代科学实践已经证明,音乐对人类的身心发展大有益处,它可以使人保持愉快的心情,促进人的肌体健康发展。悦耳的音乐经过大脑皮层的听觉器官,可以刺激大脑神经系统,从而使人的情绪产生较大的变化,心情变得愉快,情绪也变得振奋,有效地改善了人的心情,缓解了疲劳。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音乐椅子、音乐楼梯、音乐喷泉等,将环境和音乐交融在一起,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休息一下聆听动听的音乐,一下子就可以使紧绷的大脑神经得到放松,注意力集中地进行学习,学习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在校园中,利用一切时机播放一些民族歌曲,不仅可以使校园充满音乐文化氛围,而且为广大教师和学生精神的提升创造了条件。因此,在中学进行音乐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营造音乐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外活动,让学生随着跌宕起伏的旋律,欢快的节奏,放松身心。此外,唱歌时的腹式呼吸运动,不仅能锻炼肺活量,还能做到心肺的保健按摩。
四、有机地论证音乐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音乐与德育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两者互相辅助、密不可分。音乐和音乐教育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而产生的,它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进步,音乐教育和德育教育有着统一的目的,为在音乐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前提。音乐课是初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德育工作要想取得实效,一定要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并且把道德教育和音乐教育一起抓,效果会更好。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应对各种困难和障碍,并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和社会。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独特的音乐生动地反映和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感情,任何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情感基础,只能是一句空话,音乐教育正是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教育的情感基础。因此,音乐本身的艺术魅力,可以给学生积极的精神力量,让学生开拓进取,做有着崇高理想和高尚品格的人。这种熏陶和感染,不是机械地去灌输,而是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中,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的。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音乐技巧,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而且还要进行丰富的情感教育,让学生通过唱歌加深对生活的理解,认识社会,了解历史教育,教师要牢牢把握住音乐内涵,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创编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情感,这是最好的道德教育。
论文关键词:英语 晨读
英语阅读不仅是英语学习的目的,也是英语学习的主要手段途径。英语阅读技能不仅是最重要的语言技能之一,也是必须掌握的学习技能之一。英语阅读能力是发展其它语言技能的基础和前提。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了关键问题。
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抓好外语早读课对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抓好外语早读至少有以下四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 众所周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我国与和各国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因此,作为国际交往的必要工具的外语也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仍有部分学生对学习外语不够重视,尤其不注重对外语口语的训练。上课只是跟着教师读几遍,课后根本不读或者读也是“蜻蜓点水”,敷衍了事。有些学生虽然在家里读外语,但家长不懂,自己读错了,也没人纠正,以致将错就错,形成习惯。因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20-30分钟的外语早读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客观需要
二外语教师下班级认真抓早读课,除了对学生督促鼓励的作用外,还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发音、朗读、理解课文及语法概念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纠正、示范和指导,从而掌握了学生实际水平的第一手资料。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各阶段的教学计划及具体教学安排,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 早读课不像上正课那样规矩严格,师生之间为交流也不拘形式,这样有助于密切师生感情。而这是情感的产生往往在激发学生学习外语兴趣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四 教学论文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早晨是的记忆高峰期。在这个时期朗读外语、拼读单词、背诵课文或练习语音语调等,能在短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下面就我自己如何抓外语早读谈些具体做法:
1首先是保证时间。多年来我坚持早读提前到校,让我摧眉折腰这的斑达到 30分钟早读时间;同时把早读的内容列人教学计划,联系教学进度,把每次早读的内容、方式、目标等列为备课内容的一部分。
2、结合正课出现的重点难点,亲自指导早读。如学生开始学习学习宾语从句时,在时态的呼应和从句的语序方面,常常会出现错误。因此我用一半的早读时间叫学生当堂背出范句,另一半时间给学生分析在范句中出现的种种时态呼应的特点以及陈述句语序,使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加强了对语法的理解。
3跟着磁带录音朗读或教师自己领读。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出现的错误,训练他们语音语调的基本功。内容是挑选的段落或难读的句子,让学生跟着磁带录音模仿朗读(并多次反复,直到熟练顺口。有时遇比较难读的句子或多数学生学习外语语音的薄弱环节,我就重点指导、亲自领读,让学生反复模仿、直到人人过关为止。
4培养和发挥小干部(外语课代表)极作用。外语课代表一般是外语基础较好,发音较准确的学生。某种情况下,他们可以在早读课上起主导作用。
【关键词】预习;备课;课堂教学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孩子们又领到了一本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课本,看着他们那澄澈、兴奋的眼神,我不由得也激动了起来,希望自己能够引领每个孩子走进那引人入胜的书香世界,走进每篇文章的心灵深处。
开学一段时间之后,学校的教研活动开始了,每个级部要讲一堂公开课,供全校老师观摩、研究。找遍了课文,我决定上季羡林先生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文章。自己喜欢季先生的文章,文字清新隽永,不饰雕琢,却感人至深。开始备课了,我自己反复诵读这篇文章,从网络上,收集到了许多优秀教师上这堂课的课堂实录以供学习。可是在备课中,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却让我颇为踌躇。“我仿佛又回到四、五十年前去,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这句话不仅抒发了季老的思乡之情,还想告诉读者,希望自己的家乡也能有如此的境界。孩子们能理解这句话的深意吗?翻看名师们的课堂实录,对此似乎没有过多的着墨。孩子们能走进季老的梦中吗?带着这个疑问,我请教了身边教过这篇文章的几位老师,老师们也莫衷一是,认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要学生懂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而这句话不是重点,课堂上如果学生不能读懂,那就靠教师的总结吧!因为找不到良方,所以,我只能暂时这样设计了。就这样,我基本上完成了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于是,我要求孩子们回去充分朗读课文,初步感悟含义深刻的句子,并搜集相关资料等。从他们放在桌上,夹在书里的季老先生的生平,季老先生的美文等资料,我看到孩子们很好地完成了预习任务。可是我还是担心,自己能正确的引导孩子们读懂最后一句话吗?
上课了,教学按预定的程序进行着,孩子们也渐入状态,交流自己知道的季先生的资料,对文中的重点词语,重点段落理解准确。结合着课件上优美的德国街头花景,他们似乎也走进了花的海洋,走进了如花一般美好的德国民俗。他们动情地诵读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对这句话,孩子们理解透彻,还能够从自己的身边也找到这样的事例。本节课的重点,应该说已经完成了。接近尾声,我心怀忐忑,“我仿佛又回到四、五十年前去,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孩子们会如何解读呢?还是让他们先来说说吧。
这时,班上爱动脑筋的谭淏元举起了手。“老师,预习的时候我又读了季羡林的《怀念母亲》,我知道了季老先生年轻时在歌廷根留学。那时,每当夜深人静,他都会陷入对祖国,对母亲的思念之中,常常做思乡的梦。今天,他又来到了这里,让他又想起了那段时光,所以说,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又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话音刚落,李春鹤又举起了手,“老师,我有补充。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德国人奇特的养花习俗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花,让季先生赞赏德国人‘人认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所以说,他的梦中有花。我从网上搜集了很多季羡林老先生的资料,他曾经这样说过:‘我平生优点不多,但自谓爱国不敢人后。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每一粒灰也还是爱国的’季老先生这样热爱自己的国家,所以他一定也希望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家乡的人也会有这样美好的境界。”话音刚落,听课教师,还有其余的孩子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李春鹤。
此时,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还用说什么呢?他们理解得多好啊!课前的充分的预习,已经拉近了他们与文本,与季老先生的距离,让他们在走进文本的同时,也走进了季老先生的精神殿堂。
一、音乐教育可以促进美育的发展
美育,是人们通过审美的活动和审美实践有意识地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是整个民族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人对自然界、社会生活、文艺作品的正确的审美观点及培养人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美感是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学生的情感(美感)产生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的,学生通过感知、联想、想象、理解等活动把自己的情感移到音乐艺术中,使学生的情感设身处地,达到情感的共鸣,使音乐艺术的美陶冶学生的心灵。例如:欣赏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可使学生产生愉快、哀伤、痛苦、愤怒等不同的情绪,激发他们对黑暗旧社会的憎恨,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二、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德育的发展
音乐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思想教育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好教材。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达情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学校教育能以乐辅德。如通过欣赏《翻身的日子》和《我的祖国》后,能使学生爱憎分明,能唤起他们对旧社会和敌人的仇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通过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等能激发学生爱劳动、爱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净化学生的心灵。
三、音乐教育要以促进智育的发展
音乐活动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可促进听觉、记忆、语言、想象及形象思维、创造、情感、个性的发展。如多听音乐,听辨能力会提高。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时不仅要听,而且要记,他们通过要记住所学歌曲的歌词、曲调,记住律动的动作;舞蹈动作的顺序;欣赏过的音乐作品和打击乐中的节奏型等等一系列活动得到音乐记忆的发展。在具有音乐记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音乐想象。经常唱歌能使学生对语言的重音、节奏、句子的结构等,加强掌握与理解。音乐离不开想象、形象思维与创造。首先,作曲者在创作过程中必须有充分的想象才能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深切的体验,通过运用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音乐的语言向人们倾诉、表达。其次,演唱、演奏者也必须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深入体会作品中的感情,经过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采用自己独特的处理方法,力求完美地表现,传达给听众。而听众,欣赏者,要真正与创作者其鸣,领会作品的意境,还要运用想象。谁都承认,音乐的力量是巨大的,之所以巨大是因为音乐能触动人们的感情,一切美好的音乐作品都具有这种强大的感染力。列宁在欣赏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时,感情激动,认为这是人间奇迹。经常进行音乐活动,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发展音乐及其它方面能力,陶冶情操,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等,为日后良好个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音乐教育可以促进身体健康
摘 要:教育是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 这个工程的参与者有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近三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学校单一的教育收效甚微,多方一体化的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抛开国家与社会教育,在此只谈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沟通问题。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7-0090-02
家长是教育过程中表现最为活跃的因素,他们有很强的参与意识,这是一种潜在的资源,我们应该挖掘出来并加以利用。而开发利用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与家长沟通交流。在交流中使家校统一认识、统一要求、统一行动,共同教育学生,提高教育效果。教师,是学校与家庭交流的桥梁,我们应当及时把学生在校表现状况客观公正地传递给家长,同时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使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然后家长和老师各尽其责,相互配合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那我们怎样做才能达到更好的交流目的和效果呢?
首先,我们要做好充分的交流准备。在交流谈话前也要备好课。要明确谈话的目的是什么。还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习惯、优缺点等。这样与家长谈话时更有针对性。避免了在解答家长的疑惑或给家长建议时,模糊不清,泛泛而谈,让家长不着边际,从而产生失望情绪,进而对老师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 其次,我们要创造良好的谈话氛围。不论家长的职业、文化水平、思想水平以及社会地位的不同,都要热情、周到地对待他们。这是我们对家长的尊重,同时也给他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让家长感觉到教师的亲和力以拉近家长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从而为我们谈话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然后,我们要讲究交流的艺术和技巧。
第一,我们说话语气要缓慢,无论如何孩子犯了错不要把气撒到达人身上,也不要把家长当成发牢骚的对象。消除家长的紧张心理。这样家长才愿意把心里话说给老师听,才更易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
第二,我们要“多报喜,巧报忧”,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 每个家长也都希望听到老师对自己孩子的肯定,对于孩子,尤其是对于“差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不要一次说得太多,没有把握和根据的也不宜乱说,并且在说学生缺点,语气要舒缓婉转,要委婉善意地向家长提出。而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这样就会让家长感到对他的孩子充满信心。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
第三,让家长知道你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让家长了解到你为孩子做了哪些工作,在与家长交流时要对孩子的表现有一个客观评价, 不要一味的说学生的不足,要帮家长分析原因并找到解决的方法。让他产生老师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的感觉以及老师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这样从情感上就更容易沟通。这样的交流才更具实效性。
第四,让家长明白他的意见很重要。他们讲话时我们要谦虚诚恳,专心地倾听,同时要辅以眼神、动作,间或插以“对”或“是”这样的短语呼应,要表现出对家长心情的理解,在情感上与他们产生共鸣。这样会让家长感到自己很受重视。让他更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使谈话进一步深化,我们也就能更容易的洞察到家长的教育观念,更多地获取孩子在家真实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在平时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
此外,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等竟不相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重视程度自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时也要“因材施教”。
对于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对于溺爱型的家长,在交谈时,更应该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在我班上有位男生学习习惯较差,在班里是出了名的“小霸王”,脾气很暴躁,经常欺负同学 。上课时也是一副懒洋洋的样子。课下作业从来是不做或做得很差。几乎每天都带着家长的“负罪书”来上学,其父母都是文化素养很高并且工作很出色的人。当我委婉的向他提出了孩子一些不足时。孩子的母亲再次把“错”归因于自己 。并且对孩子的表现似乎很满意,相信只要家长努力孩子肯定会进步。通过谈话我们感觉到家长能意识 自己在孩子教育当中的作用,但全然没想到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全的人格、责任感及独立性的重要性。了解到这些后我诚恳地向家长说明了这样做对孩子的危害性,达成共识后,我们有步骤有重点地帮孩子改变不良习惯。目前,孩子的情况已有了很大的改观。
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长,老师也要通过鼓励等方式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由于孩子年龄尚小,缺乏自控能力,如果放任自流将对孩子一生产生很坏的影响。我班上有个孩子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少问津。孩子放学后就更其他同学一块玩,或到父母的摊位上帮忙,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于是,我在肯定孩子聪明等优点话后,跟家长讲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赚钱虽然重要,但子女的教育更重要,毕竟子女是自己的希望,要求他们负起作家长的责任,并告诉他们作为小孩子是非判断能力很差,如果长期离开父母的监督和沟通以后发展是很不好的。在认识到子女教育的重要性后,家长每天都抽空督促孩子的学习,使孩子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
对于后进生的家长,我们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来否定学生,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长处并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有一次,一位家长见了面就对我说“老师,你说我孩子咋这么笨呢?怎么教都不会。”我对家长说孩子成绩不理想原因很多,可能是学习习惯和方法不好,也可能是心理方面的原因。在我们老师的眼里这个孩子都是很好的,因为她一直都很努力,这种品质就很可贵,这就是希望。并且目前他还更需要我们老师、家长的关心和鼓励,希望我们能加强沟通与交流,能让你的孩子早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把成绩赶上去。从此那个家长对孩子充满了信心,孩子的成绩也一直呈提高趋势。
一、音乐教育可以促进美育的发展
美育,是人们通过审美的活动和审美实践有意识地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是整个民族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人对自然界、社会生活、文艺作品的正确的审美观点及培养人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美感是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学生的情感(美感)产生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的,学生通过感知、联想、想象、理解等活动把自己的情感移到音乐艺术中,使学生的情感设身处地,达到情感的共鸣,使音乐艺术的美陶冶学生的心灵。例如:欣赏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可使学生产生愉快、哀伤、痛苦、愤怒等不同的情绪,激发他们对黑暗旧社会的憎恨,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二、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德育的发展
音乐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思想教育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好教材。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达情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学校教育能以乐辅德。如通过欣赏《翻身的日子》和《我的祖国》后,能使学生爱憎分明,能唤起他们对旧社会和敌人的仇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通过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等能激发学生爱劳动、爱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净化学生的心灵。
三、音乐教育要以促进智育的发展
音乐活动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可促进听觉、记忆、语言、想象及形象思维、创造、情感、个性的发展。如多听音乐,听辨能力会提高。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时不仅要听,而且要记,他们通过要记住所学歌曲的歌词、曲调,记住律动的动作;舞蹈动作的顺序;欣赏过的音乐作品和打击乐中的节奏型等等一系列活动得到音乐记忆的发展。在具有音乐记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音乐想象。经常唱歌能使学生对语言的重音、节奏、句子的结构等,加强掌握与理解。音乐离不开想象、形象思维与创造。首先,作曲者在创作过程中必须有充分的想象才能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深切的体验,通过运用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音乐的语言向人们倾诉、表达。其次,演唱、演奏者也必须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深入体会作品中的感情,经过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采用自己独特的处理方法,力求完美地表现,传达给听众。而听众,欣赏者,要真正与创作者其鸣,领会作品的意境,还要运用想象。谁都承认,音乐的力量是巨大的,之所以巨大是因为音乐能触动人们的感情,一切美好的音乐作品都具有这种强大的感染力。列宁在欣赏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时,感情激动,认为这是人间奇迹。经常进行音乐活动,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发展音乐及其它方面能力,陶冶情操,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等,为日后良好个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音乐教育可以促进身体健康
1.分组学习,有目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我把班内学生分成小组,并设计了预习导学案。目的是让学生提前预习下一节课的学习的内容,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并试着解决学案的 “课前预习”部分。导学案旨在指导学生听说训练、单词识记和阅读课文等,并教给学生英语学习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学会发现和学会思考。把学案提前发给学生,给学生以足够的预习时间,让学生通过查词典等方式自己探索、发现、解决疑难问题;遇到自己不会的,用蓝色笔划出,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讨论,这样可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在小组内仍然解决不了的,可以组与组之间再进行讨论,有些同学预习的很仔细,对部分内容的理解很透彻,又可以解决部分问题,确实解决不了的,可用红色笔划出,第二天上课时在课堂上,大家共同讨论、分析、解决。
当然,好多基础弱的同学可能不太会预习,所以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把提前分好的讨论小组内都安排好有基础好的同学,也有基础弱一点的;这样,在预习的过程中,基础好的可以帮助基础弱的,不能使基础弱的同学成为一盘散沙,乱套了,而是通过基础好的和基础好的讨论,基础好的和基础弱的讨论,基础弱的和基础弱的讨论的方式,真正实现自主、互助、合作、优质、高效的学习。布置作业时,我注意到:要层次分明,基础弱的同学可以先把有难度的题目放一放,先把A类题目解决好,把最基础的问题掌握好,再进行BC类问题的探讨。而基础好一点的同学可以一块接触各类学习题目,这样,每一个同学通过预习,在每一节课上都能“学有所成”,都能有所收获。
2.利用多种方法,科学指导学生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生词记忆是个大难题。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我们一直在研讨。利用学案在上面列举一些行之有效地学习、记忆单词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成功。
在学习理解每单元的课文内容时,我考虑了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推测词义,辨认主题句,确定文章主题、推断故事结局等阅读技巧这个问题。我精选了一些合适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和自学能力。
3.利用学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利用学案,引导学生总结短文的写作特点和方式,为自己以后的写作进行理论铺垫。
4.通过预习,提高学生记笔记的能力
由于预习时看过课本,所以老师讲的内容及教师板书,书上有没有,心里一清二楚。凡是书上有的,上课时可以不记或少记,也可以留下空白待课后记。上课时,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这样做,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有的同学课前不预习,不知教师板书的内容书上有没有,从头抄到底,顾不上听课,更来不及思考,失去了许多宝贵时间。
5.通过课前预习,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通过课前预习,好多同学上课时不再那么盲目,因为知道了自己的难点与老师讲解的重点,上课时不再保持沉默,而是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效率明显提高,从而使学生得到很多锻炼的机会。学生预习的自觉性,确定难点、重点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他们不但能主动地发现问题,而且能主动地查找资料来解决问题,学习英语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
一、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以“德”治班的基础
1.创建良好的情感。教书育人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教师必须以情感作为促进学生个人行为的内驱力。要想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感情丰富。在“情”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充满信任的关系,使师生心理和谐,要把教师的奉献精神融入到学生成长过程当中。在德育工作中,一味地阐述道理,而忽视感情的沟通,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就达不到预期效果。比如,学生取得成绩时,容易满足,班主任应该及时跟学生交流,提出奋斗目标,使学生做到“胜不骄”;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情绪比较低落,更应该及时与学生沟通,找出原因,提出对策,激发学生的斗志,达到“败不馁”的效果。
2.确立平等的地位。传统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学生依附教师,学生从属于教师,但新型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朋友式”关系。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要了解学生、适应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这样才能使师生的心理距离拉近。
二、科学民主的管理是以“德”治班的主要途径
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关键在于班集体的建设,在于科学民主的班级管理,在于学生参与及教师引导。
1.在班团干部的选拔上,采用选举制和聘任制。通过全班民主选举产生班长,规定任期。班长聘任其他班干部,经过全班民主评议,组成“民主、团结、高效”的班委会。选出的班干部应该是班集体的中坚力量,是班集体的代表,是思想积极上进、心理状态良好、学习态度端正、办事扎实认真、责任心强并能搞好同学关系的先进分子。
2.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班主任是班集体不可缺少的一员,要关心爱护学生,随时参与班级活动,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勤观察、勤思考、勤分析、勤总结,对班级工作进行正确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我们只有恰当切入才能激活他们的能力。要想方设法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工作,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也是班级不可缺少的一员,让全班学生个个成为班级的主人。“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和生活,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定期地对班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对“不称职”的劝其主动退职,使班委会的力量得到加强。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学习交流和创新实践是以“德”治班的重要内容
(一)寓德育于学生行为管理之中
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奠定基础。班主任要教育学生认真学习并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公民道德建设基本纲要》。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品德教育过程,对学生的行为教育必须分段、分期确定内容,并制定具体的要求和切实可行的目标。通过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
(二)寓德育于教学活动之中
班级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互动的活动。爱因斯坦说:“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学生“先成人,后成才”。 为了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学中除了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全面了解学生,把品德教育恰当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习气氛,让学生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养成严于律己和遵守纪律的高尚品质,锻炼学生刻苦认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三)寓德育于课外活动之中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文体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一个班级的风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校千万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只会读书和考试的机器,而要创新探究,把学生培养成智慧博学、多才多艺的人。文体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勇敢顽强、刻苦认真的品质,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让学生在比赛中,克服一切困难,树立集体荣誉感,增强团队凝聚力,把为班级争光变成行动指南,发扬顽强拼搏、争创第一的精神,展示良好的班级形象。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 李玉林.德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农村科技,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