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6:22:01
导语:在农业科技与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农业;科研管理;建议
科研管理不仅仅是管理一些的科研档案,还包括学术活动、科研信息、科研计划、课题实施和科研成果等方面的管理。科研管理工作是科研工作中一个重要辅助的组成部分,它能够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运行。争取到各类科研项目能给科研单位带来一定的科研资金,并能够提升科研单位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因此“重立项、轻管理、重成果、轻执行”的现象在大多数科研单位都会出现,这类现象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于科研管理工作做得不到位造成的。农业科研管理面对的是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在工作上适当的引导、严格地把关以及热情的服务对于科技人员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求科研管理人员除了具有“严谨、求实、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外,还要有“甘为孺子牛”的服务意识。为了解决在农业科研项目的申请、执行及验收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严格规范农业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1.1 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档案制度 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在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尤为重要,是科研活动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农业科技档案记述和反映了科研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活动的整个过程,是储备科科学研究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手段,是保障农业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技术资源。管好用好科技档案是提高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因此,必须加强科研档案的管理。档案员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收集科技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和保管,并提供科技档案的利用服务;项目负责人在科研计划立项实施之初,要按照档案管理制度的要求认真积累各种资料,直到成果验收鉴定后,提交给档案室。科技档案主要包括:(1)调研报告、可行性报告(开题报告)、课题立项申报书、课题论证材料、文献综述、计划任务书、项目合同书、会议记录等;(2)总体设计书、年度试验设计、年度总结、照片、计算机软盘、图表以及试验记录等;(3)课题总结、技术总结报告、研究应用报告、研究工作报告、检索查新报告、各种数据的检测报告,鉴定(验收)申请表及审批材料、专家鉴定意见,鉴定证书、成果登记报告表、成果证书以及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认定) 证书等;(4)奖励申报书及审批文件、奖励证书;(5)推广应用技术文件和工作总结、技术转让协议和合同、用户反馈意见、效益证明及宣传报道材料。
1.2 建立健全农业科研管理制度 科研管理工作之所以能够顺利的进行,首先必须建立一个规范的科研管理模式,其次还要有一个科学的、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这就要求以国家科研项目制定的管理办法为依据,以科研管理为核心,以优秀科研成果为目标,以规范化服务为宗旨,制定适合本单位特点的科研管理制度,充分调动科研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科研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制定比较完整的科研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项目(课题)申请立项、组织实施、成果鉴定、经费管理、科研评估、科研奖惩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形成《科研管理制度汇编》,并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制度。
1.3 坚持动态跟踪管理 首先,抓好项目(课题)的前期申报工作、建立科研档案。科研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撑握科研项目(课题)申请信息,并及早通知单位的科研人员,为项目(课题)申请者有充分的撰写时间。当项目(课题)被批准立项后,应及时将立项通知及相关的管理办法转发给课题组,使其掌握研究程序及注意事项。重点抓好课题组研究人员、实施方案、科研经费的组织落实,增强项目(课题)主持人的责任感,从而保证课题研究计划的及时顺利开展。同时为立项的课题建立跟踪档案,确保各项文件资料可以及时归档。
其次抓好项目(课题)中期检查。改变简单的档案管理,实行动态跟踪管理。根据课题的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做好项目的中期检查、评估以及督促工作,重点关注中期科研成果,以保证及时了解(项目)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对计划实施和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对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支持、协调解决,确保科研课题能够顺利进行。
第三要做好项目(课题)验收结题的奖励工作。科学研究工作水平的目标和最终体现就是出成果,这也是衡量科研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科研项目(课题)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是督促项目(课题)主持人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完成科研总结。因此,在后期管理中根据项目(课题)的进度安排,按期结题,并组织好成果鉴定、评审以及申报奖励工作。对于实际应用意义大、推广效果显著的科研成果要予以高度重视,扩大科研成果的宣传及推广应用力度,使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实际当中。
1.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要求
1.1学科间交叉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不仅仅只是某个学科领域的发展,而是多个学科之间进行融合,然后基于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發展,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学科之间进行互补和融合的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学科之间的叠加,而在从全局出发,把经济发展作为基本的着力点,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学科之间的升级和发展。目前学科的发展和经济发展同步成为趋势,同时发展方向为多元化。因此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要做好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互补工作,对不同学科之间进行探究和综合分析,最终实现学科之间的交叉发展和互补融合。
1.2农业结构调整
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之一,人口基数大,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是人均所占资源比例相对较小,没有更加科学、合理的农业经济经营方式,这样就导致我国的农业经济在发展中处于效率低下的状态。随着我国经济的多元化和世界化,我国传统的农业管理结构与当前现代化农业管理结构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意识到当前社会是科技进步的时代,我们要将科技运用到农业经济管理中,及时调整农业结构,配置并优化资源,同时要不断地进行农业资源的开发,将农业经营导向组织化。与此同时,为了能够促使当前农业产品符合要求,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要根据时代和市场的要求和发展方向,及时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保证在经营过程中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所以在新时期我们应该要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把握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1.3提高科技水平,重视团队精神
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依靠人的主管贡献,每一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都不是单独完成的,它需要团队之间进行协作,进而不断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和进步。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队伍主要是由国内的科研学者组成,但是在新时期,我们要根据市场和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队伍建设,积极吸纳国外留学归来的青年学者,不断培养学科中的新骨干,然后不断提高成员之间的科技水平,发挥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
2.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方向
2.1农业经济应用研究借助政策研究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中主要是由中小规模的农户经营的,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是国土辽阔,不同地域之间差异很大,所以为了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进行研究,然后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农业经济管理和经营中,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中一直是把“三农”问题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这主要是因为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一直在农业经济中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样就导致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着隔离,改革开放后如何能够根据国家政策进行农业经济发展改革,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研究方向。
2.2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环境受到的压力和影响越来越大,目前环保问题成为社会讨论的主要话题之一,无论是哪个领域的发展,都需要考虑环保问题。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是紧密相连的,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人们生活方面的舒适性问题,同时也要将自然保护考虑进去,这样才能够充分考虑环保问题,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完全贯彻到农业经济的发展中。
2.3农业经济管理趋于国际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个行业和领域中都充斥着这种形式,在农业经济管理中,不同国家之间的农产品差异是很大的,其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了能够更好地在世界大环境中进行农产品的交易和往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要在日常的农业经济管理中提倡走国际化路线,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结合理论和实践经验,不断进行研究和分析,进而将我国的农业经济推向世界化,农业经济管理中采用土地报酬递减作为理论基础,在知识经济作为导向的现代社会,农业生产管理中知识作为基本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在农业经济管理和经营中的深化应用,知识得以积累,这样其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将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为了能够更好地跟上时展的脚步,农业经济管理中要不断深化知识资本,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中倡导国际化观念。
结语
总之,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要不断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中,要不断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发展,及时调整原有的农业结构,提高队伍成员的科技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倡导国际化发展,不断进行农业经济研究,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喜江.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5.
[2]申纪云.关于全面准确把握高校学科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
作者简介:
杨晓雨(1977.02-),女,汉族,吉林省集安市,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教育。
数字时代背景下,农业科技档案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信息资源,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是当下亟需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描述了数字时代背景下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其次对当前农业科技档案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最后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
数字时代;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为推进我国农村发展,使农村跟上城市发展的节奏,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农业科技创新逐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数字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渐进入新阶段,农业科技档案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信息资源,在农业科技创新的进程中,相关部门对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提升农业科技档案相关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是当下亟需探讨的问题,对于农业信息化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开发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意义
农业科技档案是对农业科研活动的原始记录,是农业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其中包括农、林、牧、渔、水利、气象、土地等涉农各业在生产、经营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应归档保存的具有一定查阅价值的文字、声像、电子等资料。农业科技档案是一种特殊信息资源,其原始性特征使其在农业科研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是持续的,因而对其开发与利用也是持续的。数字时代背景下,为推进我国农村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逐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我国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也逐渐进入了新阶段,农业科技档案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信息资源,在农业科技创新的进程中,相关部门对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也不断提升。为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就需要进一步拓展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益,将更多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转化为科研成果,促进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1]31。
二、当前农业科技档案开发利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问题如下。
1.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方法缺乏规范性。
随着我国对农业科技研发方面的重视,培养了大量的农业科技人才,农业科技成果也不断增多。然而,对于这些农业科技成果的收集归档,却由于管理方法不够科学合理,导致相关部门对于农业科技档案的收集、鉴定、分类、编目、归档等工作存在程序、步骤不规范的问题。这使得农业科技档案的完整性受到影响,难以很好地进行查考利用[2]17。
2.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意识薄弱。
农业科技档案成果往往就是一些文字、数据、影像等资料,里面的内容往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内容枯燥,专业以外的人员往往无法认识到其中价值。目前,一些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对于农业科技研究成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档案管理的专业意识薄弱,在整理和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态度,导致一些科技项目档案资料不齐全,无法很好地体现科技项目的全过程和具体成果。甚至有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将在工作中积累的有价值的科技档案资料据为己有,不愿移交归档,致使部分档案资料流失。
3.档案信息服务水平低,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
数字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已逐渐渗入了各个领域,在档案管理方面,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档案管理服务企业都开始进行数字化改革,将内部保存的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使更多的用户能够通过网络查阅和下载,使一个信息资源能够同时给许多不同的人查阅。然而,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信息服务水平相对低,没有跟上现实需求,农业科技档案的检索速度慢,且存在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此外,我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还存在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对于不同保密级别的农业科技档案没有进行区别对待,造成科技档案信息泄密事件时有发生[3]67。
4.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开发利用手段和方法落后。
我国农业科技档案开发利用的不足不仅仅体现在管理和利用上,还体现在开发方面。目前,我国对于农业科技档案的信息采集主要还是人工采集,仅在编写目录时才用到计算机的一些基本功能,档案的编研工作更是进行得较少,这非常不利于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
三、数字时代背景下加强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1.保证农业科技档案的质量和完整性。
农业科技档案的质量和完整性可以说是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物质基础。农业科研院所应严格依据《档案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保证农业科技档案的质量和完整性,做到“三纳入”。“三纳入”即要将农业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管理过程纳入农业科研的最初的工作计划中,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档案管理与布置科研任务同步,保证整个农业科研都做好记录和资料的保存;要将农业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管理过程纳入农业科研的工作程序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与检查科研活动进度同步,从而推进农业科技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等管理过程的规范化;要将农业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等管理过程纳入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与科技人员考核奖惩同步,实现权责分明,有责可追,保证农业科技档案的质量,维护科技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4]91。
2.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素养。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农业科技档案开发利用的关键。而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的提升是多方面的。首先,相关部门要加强农业科技档案信息作用的宣传教育,让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认识到农业科技档案的重要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真正认识到自身所承载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对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视程度。其次,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技档案管理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提升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科技档案业务知识储备,进一步了解自身的权责,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做好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保证农业科技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对于需要进行保密的农业科技档案,也要严格做好保密工作。与此同时,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还要熟悉农业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程序,抓住关键阶段、重要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与农业科研人员的互动性,做好农业科技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等工作,为农业科技档案的再利用做好准备。此外,相关部门还要顺应数字时代的需求,定期开展计算机应用的相关培训,提升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的统计工作,同时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打好基础。
3.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注重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
数字时代背景下,随着科技体制改革和科研手段的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科研工作呈现出了课题协作多样化、学术交流多元化、情报交流网络化的发展趋势,这虽然促进了我国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交流和科技成果推广,但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保密工作的难度。我国相关部门要理清农业科技档案开发利用与保密的关系,对于鼓励推广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信息技术,加强推广。对于要求严格保密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严格依据《科学技术保密条例》《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做好保密工作,对于泄密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依法进行惩处。与此同时,我国相关部门也要调拨专业技术人员,构建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依据农业发展不同阶段对科技信息的不同层次的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密,实现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推广与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步推进。
4.加强信息开发,提高服务水平。
明确服务方向,端正服务态度,数字时代背景下,农业科技档案工作要面向现代化,就必须树立信息观念、强化效益观念,农业科技档案管理部门要彻底转变传统的重保管、轻利用的服务理念和被动的服务方式,主动与农业科研部门开展合作,深入农业科研一线,主动了解新时期的农业科研工作的现实需求,明确服务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方法,提升农业科技档案的信息服务效率,调整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收集的重点内容,提升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实用性[5]64。深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拓宽工作领域。在明确服务方向,端正服务态度的基础上,农业科技档案管理部门要紧跟现实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深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主动拓宽工作领域。首先,农业科技档案管理部门要做好准备工作,跟随农科院的农业科研成果示范推广、科技下乡等活动进入一线,开展科技宣传、信息咨询等服务,一方面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作用,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另一方面深入了解农业科研工作对于档案信息的实际需求。对于一些值得宣传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可以通过各类农业信息服务平台进行传播,实现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其次,农业科技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工作,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进行档案信息的深度加工,对一些重要的符合农业科研工作的现实需求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同时结合现实需求,构建科技成果数据库、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数据库等专题数据库,编制农业科技档案检索工具,方便农业科研工作人员进行查询检索。此外,农业科技档案管理部门还要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统计分析等处理,提升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系统性,使农业科研部门能够很好地了解当前我国的农业科研状况,避免一些课题产生重复性的问题,减少国家农业科研资源的浪费。农业科技档案管理部门还要发挥农业科技学术交流的纽带功能,积极开办科技教育、信息交流等相关活动,这样一方面能够推进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共享,促进各相关部门互通有无,促进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开放和利用。另一方面还可以推进农业科技档案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拓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部门的资金来源,从而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部门的信息化改革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建立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反馈制度。通过反馈信息,总结农业科技档案的开发与利用工作的经验教训,对于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改进,使我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数字时代背景下,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方法缺乏规范性、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意识薄弱、档案信息服务水平低等相关问题,提出了保证农业科技档案的质量和完整性、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的素养、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等对策建议。
作者:陈茜茜 单位:南通市农业科技档案馆
参考文献
[1]张振玲.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新思路探索[J].山东农业科学,2010(5).
[2]郭朋,张宇航,赵伟锋,李淑侠.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1(3).
[3]梁海萍,唐翼锋.对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一些探索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3(2).
关键词:农业科技档案;服务社会;价值
农业科技档案是由农业科研人员通过实验获得的研究经验、研究成果,包括电子文件、声像、图案、文字等形式,它既是农业科学技术变革与发展的见证,又是探索农业自然科学规律的重要依据,同时还是现代农业和科学技术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由此可见,农业科学档案的重要性。通过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能够保护农业科学技术知识产权、提高农业科研工作效率以及为农业科研创新奠定基础。因此,文章针对加强农业科技档案服务社会价值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价值分析
(一)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对于保护知识产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科技档案既是农业科研工作的重要史料,也是农业科研信息资料、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对农业科技活动的真实记录。由于农业科技档案具有法律凭证作用,为处理农业科研工作的各种权益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尤其是成果所有权。因此,为了防止知识产权流失,必须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
(二)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对于提高农业科研工作效率具有巨大作用。农业科技研究工作都是以自己或者他人、前人研究工作为基础,并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信息或者经验,验证或者丰富自己的科研课题,即研究人员在选择科研课题时,会先进行调研,一方面了解社会需求,另一方面查阅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最终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内容。通过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避免科研人员在研究的过程中重复劳动或者走弯路,有效提高科研工作效率。
(三)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为农业科技创新奠定基础。农业科技档案是由农业科研人员通过试验获得试验结果,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严谨、全面、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出来的精华,其反映了农业科研活动的经验和成果,同时也承载了科研人员的智慧与辛劳,为以后的农业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可靠有效的参考,已经成为农业技术转让、农业专利申请以及科研成果鉴定的主要依据。通过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能够为农业科研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增添动力,为实现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实现农业科研管理的现代化、创新化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二、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充分认识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效率,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领导层、管理层的重视与关心,这是做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与重要保障。领导层和管理层应该将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管理范围,并由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在经济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应该创建专门的资料楼或者档案库,配备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对农业科学档案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保证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顺利、高效地展开。
(二)创建完善的管理制度。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通过创建完善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为实现农业科技档案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奠定基础。作为农业科研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创建有针对性、科学性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例如,《农业科技档案归档要求与范围》、《农科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等。完善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包括库房管理制度、档案采集制度、档案整理制度、档案编目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鉴定制度、档案借阅制度以及科技人员业绩制度等,以业绩制度为例,定期对科技人员参加的科研课题、科研任务以及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科研论文与科研成果等进行考核,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这样能够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农业科研项目材料的归档率。同时,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还应该自主学习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和先进管理理念,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进行档案管理,这样既能够提高科技档案管理效率,又能够不断地改进和健全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方式。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特点,仅仅依靠传统的手工操作和管理方式,管理效率非常低,并且还会出现档案丢失、误差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添加了新的动力。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创建数字化档案数据库,利用光磁介质保存农业科技档案资料,该数据库还提供自动检索、人机交互的功能,便于农业科技人员查阅、检索和下载所需要的档案资料,显著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效率。同时,在互联网环境中,还能够实现农业科技档案资料的共享,广大农民群众以及科研人员通过网络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档案资料或者信息,尤其是数字化档案数据库还针对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提供了专业的信息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三农”。因此,现代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始终坚持与时俱进,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效率。
(四)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素质水平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一支专业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档案管理队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一,加强宣传和教育,强调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让所有的管理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发扬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脚踏实地地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其二,加强培训和再教育,根据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制定多形式、多渠道、科学化、有针对性的培训制度,保证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水平满足形势需求;其三,在选聘人才时,应该选聘具有较高文化素质或者专业学历、热爱农业工作、责任心强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有效地改变现代农业科技档案人才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低、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其四,创建完善的岗位目标责任制,根据岗位目标和要求,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同时引入竞争机制,这样能够增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危机感与紧迫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按照岗位目标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综上所述,农业科技档案作为农业开发利用、知识产权保护、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依据,做好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到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创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并创建一支专业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档案管理队伍,以此不断地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为推动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增添动力。
参考文献:
[1]石晓阳,史文卫.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势在必行[J].中国科技博览,2011,(2):257.
[2]张伟.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切实为农业生产服务[J].吉林农业,2011,(9):43.
[3]李坤祥.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更好服务“三农”[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2):164-165.
[4]李艳芳,安咏梅.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8):144-146.
农业科技人才管理信息平台开发思路与意义
要实现富民强省和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加速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2]。针对湖南省全面建设新农村和富民强省的需求,有必要建设一支专业结构合理、高水平、高效能且规模宏大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并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管理和信息服务,迫切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农业科技人才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农业科技人才管理信息平台是运用现代科技传播手段,以信息网站、资源中心、转移中心、辐射中心、服务大厅、创新驿站和服务直通车等条件建设为载体,以科研院所、高等农业院校的科技人才信息为基础,通过建立功能较为完善的农业科技人才管理信息资源集聚平台、科技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和科技专家咨询服务平台,实现农业科技人才信息资源共享、农业科技资料与知识共享,建立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和企业与农业科技人才合作的平台,通过检索、预定、咨询、指导等服务形式,实现农业科技创新资源与企业、产业和农村需求的有效对接,从而构建基于服务企业自主创新、产业集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信息、市场、知识、技术、人才和管理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服务模式[3]。通过系统开发农业科技人才管理信息平台及构建高效人才信息资源库的研究与实践,加快现代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科技工作者服务农村的模式,提高农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实施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素质高的、专业对口的技术人才,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人才惠民、人才富农、人才兴村,同时还将产生巨大的间接经济效益。利用农业科技人才掌握的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带动湖南区域经济增长,加快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构建高效人才信息资源库,对提升农民素质、推广应用科技成果、促进湖南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富民强省具有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
农业科技人才管理信息平台开发研究
必须把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公益事业,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强化服务,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配置人才,利用市场手段激励人才,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开发,做到制度优先创新、结构优先调整、资源优先开发、投资优先保证。一要统筹城乡农业科技人才发展,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农业科技人才,吸引城市的农业科技人才到农村去创业兴业;二要统筹区域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加强对贫困劳动力的培训;三要统筹农业科技人才梯队建设,提高现有农业科技人才的能力和水平,激活农业科技人才存量,扩大农业科技人才总量;四要统筹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各环节,实现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等各项工作相衔接。要充分尊重各地各部门的实际,既要对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出总体要求,又要为地方出台配套政策留下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情况,确定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重点和具体政策措施;支持他们大胆探索,创新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丰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理论和实践经验。面向农业生产一线和农业科技前沿,要注重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锻炼人才。着眼于农业经济发展中长期目标,健全农业科技人才开发体系;着眼于引领农业科技发展,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着眼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科技人才结构;着眼于解决农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升农业科技人才素质。要根据湖南省农业科技人才的资源优势,构建全省农业科技人才服务体系:建立一支专业结构合理、高水平、高效能的创新型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形成人才资源库;构建覆盖全省、内容丰富、更新及时的农业科技人才管理信息平台;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自主研发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加大湖南农业改革创新力度,优化农业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近9亿农村居民,接受教育的年限平均不足7年。其中在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1.62%,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8.07%,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约占40.31%,系统接受过农业技术教育及培训的不到5%,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更是风毛麟角[1]。湖南是农业大省,素有“鱼米之乡”美称,建设新农村,实现富民强省,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显得十分重要。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高等农业教育,因此,必须以高等农业院校为骨干,充分调动和运用各种农业教育力量,打造一支由农业科研人才、技术推广人才、科技管理人才、企业家和农民科技骨干组成的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首先,要努力创造“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和管理的政策体系,进一步放宽农业科技人才政策,要把招商引资与招商引人、招商引智有机结合起来,多方面鼓励各类人才来湖南创业、来湖南发展。其次,要确立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积极完善适合全省农业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第三,要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农业科技人才的创新激情和活力,特别是要为年轻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的机会,建立农业科技人才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一套较完善、高质量、高水平和高效能的农业科技人才信息资源库,并研究建立引进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服务工作体系和制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队伍要从教育源头抓起,加强素质教育。要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在注重使用现有高素质人才的同时,着力加大使用和培养年轻农业科技人员力度,大规模、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在职农业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加快建立开放式、自主性、网络化的终身教育体系,使农业科技人员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的素质和能力。农业科技人员必须以超前的意识、敏锐的思维,把握市场导向,做出准确的预测和综合分析,并把研究出的科研成果及时推向农业和农村市场,解决当前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和热点问题,促进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工作的发展,培养和锻炼农业科研队伍,造就一批博学多才的农业科技专家和一批学术造诣深、适应当前市场变化的高素质人才。还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运用选招、引进、聘用等方式,逐步改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与年龄结构,重点引进拥有专业技术、专利和才能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制定鼓励和调动农业科技人才积极性、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作用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真正做到凭本事、凭贡献获得奖励。一是要建立发挥农业科技人才作用的督促机制,对农业科技人才待遇从优,工作从严,鼓励他们学以致用、发挥作用。二是要改善农业科技人员各项待遇,帮助他们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农业科技工作。三是要建立健全鼓励农业科技人才创新的激励机制和分配制度,坚持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政策,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人才给予重奖,真正形成岗位靠竞争、报酬靠贡献大小的激励机制。员进行科研活动,奖励有农将成果与薪金挂钩。企业要不达到占销售额的5%以上[4]。为转化和引进技术的再开发,必金,实行农业科技人才项目负础设施建设,重视农业科技案、农业科技信息体系建设,训、咨询、成果展览中心,为良好的平台。建设现代化的湖南农业科网技术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技人才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科技知识与资料共享,建立农统与企业的合作平台,加快现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科式,提高农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包仓库、数据挖掘、第二代互联专家系统等先进技术,构建起科技人才管理信息平台,全面和群体的各种基本信息、专效、继续教育情况等,使农业化轨道,提升管理水平与效率化建设服务。
本文作者:伍茂戎黄杜娟工作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
[关键词]农业科技园区;人力资本;可持续发展;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F3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6-0103-02
作为21世纪农业发展的主流,农业科技园区不仅演绎了科技农业时代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农业高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更有效地推进了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然而,我国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由于时间短、经验不足,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在现阶段,以效益为中心,兼顾生态与社会效益,合理利用有限资金、技术,使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迈向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一、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对于农业科技园区的内涵界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者。蒋和平的提法最具代表性,他将农业科技园区定义为:在农业科技力量较雄厚、具有一定产业优势、经济相对发达的城郊和农村,划出一定区域,由政府、集体经济组织、民营企业、农户或外商投资兴建,以企业化方式进行运作,以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单位作为技术依托,集农业、林业、水利、农机、工程等高新技术为一体,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及资金和各种设施,集成现有的科技成果,在相对可控环境条件下,实行设施与露地栽培相配套,对现代农业技术和新品种、新设施进行试验和示范,对农业新产品和新技术集中投入、集中开发,追求合理的投入、科学化的管理与最佳的产出,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形成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基地、中试基地、生产基地,并以此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一种经营方式。
实际上,作为农业科技时代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农业科技园区是先进农业设施和高新技术冲击下的产物,是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结果。所以,它是以政府主导,以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为目的,引进或开发农业高新技术,通过园区内农业技术的应用及新品种、新设施的试验、示范,构筑农户、企业、科研紧密结合的一体化生产、多元化协同合作机制,以高科技、高转化为特征,融现代工程设施体系、高新技术体系和经营管理体系于一体的科技农业组织模式。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关键。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现代农业的载体,其建设与发展和“三农”问题息息相关,是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实现农业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农业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农业科技园区微观领域的具体应用和体现。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对农业科技园区功能的分析,我们认为农业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的前提下,以政府为主导,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引进或开发农业高新技术,通过研发创新、孵化培育、示范推广等手段和措施,对农业新产品和新技术集中投入、集中开发,使得农业科技园区持续有效地发挥示范作用,追求合理的投入、科学化的管理与最佳的产出,以带动周边农村、农业快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持续积极地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存在诸多问题,诸如政策导向中的土地流转问题、财政支农方式问题;在科技投入中,在吸引科技人员进区创业、吸收科研院所和高校成果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缺乏得力的措施;在资金投入中,农业科技园区的资金投入较少,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财政、金融贷款和企业投资,投资规模普遍较小,特别是国家投资力度较小,并且还分散在多部门,不能集中资金安排实施一些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前瞻性、全局性的农业科技产业开发项目。①纵观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人力资本与管理体制的问题。
(一)农业科技园区人力资本制约其可持续发展
人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的两个方面,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根据,是目的、价值取向、主体力量;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现实表现,是手段、条件和客观结果。人是经济社会的主体力量,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回答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问题,揭示了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动力源泉。农业科技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应顺应社会发展规律,遵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而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园区过分注重硬件设施建设,而将诸如人员素质等关于人的软件设施居于其次,导致科技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甚至影响硬件设施的使用效率。②此外,农民自身的文化教育程度、身体素质、科技素质以及参加职业教育的比例等也都影响农业科技园区人力资本的充分发挥。据2007年统计,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3年。③
(二)农业科技园区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不健全
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保证农业科技园区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良好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能有效促进农业科技园区健康良好地发展。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农业科技园区的建立大都是出于地方政府的意图,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基本遵循计划经济运行体制和管理方式。因此,园区行政机构庞大,管理人员过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成为必然,深深地影响着园区的生产和经营的正常运转。其次,大部分农业科技园企业化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经营由于受到上级政府过多的行政干预而缺乏应有的活力。最后,部分农业科技园区的企业管理制度、劳动管理制度以及人事管理制度等,都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园区建设缺乏权威、高效的管理机构,从而造成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农业科技产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和正确引导,园区的项目与市场对接严重不足、产品结构雷同和产品滞销等问题层出不穷。
三、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人力资本建设
农业科技园区经营成败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挖掘以及引进。因此,农业科技园区理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调人类资本聚集能力。通过人才队伍内部杰出人才发挥酵母作用,带动其他人积极上进,协同创新,以此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实现人才价值与人才成本的最佳组合,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另外,农业科技园区有必要建立人才聘用制度,鼓励科技人员到园区领办、合办企业,采取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形式,采用高工资、高津贴等手段,吸引高科技人才入园。对于园区紧缺的人才,可设立相应的工作岗位,公开进行招聘。同时,鼓励高等院校的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和科研单位的工作人员,根据园区建设的需要到园区做兼职技术开发研究工作。④总之,欲使农业科技园区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加强人力资本建设,充分重视人力资本的价值,最大程度地实现人类利益的最大化。
(二)完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首先,充分依据农业科技园区的需要进行建设,遵循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和管理方式进行操作,避免长期以来由于行政机构庞大、管理人员过多而导致行政效率底下,确保园区生产和经营正常运转。其次,健全农业科技园区企业化管理制度。充分遵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原则,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产权清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市场导向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的科工贸、科农贸一体化企业经营机制。充分形成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农业科技产业发展统一规划和正确引导,园区的项目与市场实现对接,解决产品结构雷同和产品滞销等问题,形成高效、权威的管理体制。
总之,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善的,应当从多方面着手,结合内部与外部因素,全面有序地解决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使农业科技园区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其真正成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的全新经济模式。
[注释]
①王为农:《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宏观经济管理》,2004年第3期。
【关键词】农业科技;科技档案;规范管理
农业科技档案主要包括农业科学研究中从立项、申报、进程、总结、结题再到成果鉴定这一系列过程中的各种档案材料,还包括林业、副业、渔业、牧业等档案。由于在管理农业科技档案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资源浪费。因此,有效地管理农业科技档案是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要工作。
一、开发利用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必要性
农业科技档案是指在农、林、牧、渔各业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技术资料,是农业科技人员在科研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是对农业科研活动最直接的原始记录。包含种子档案、作物栽培档案、植物保护档案、林业档案、畜牧档案、水产档案、农业生态环境档案和农业区划档案等。将这些资源按照档案管理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科技档案,再将这些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可以进一步实现农业科技档案的新价值。首先,农业科技档案的实质是科技成果,作为智力成果、知识智慧的结晶,是属于知识产权的一部分,必须加以保护和利用。其次,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可以使各级决策部门更好地了解国内外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为科学决策提供服务。再次,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研创新的基础,这些信息资源可为深入科研提供大量宝贵的信息来源。最后,农业科技档案是一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载体,可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优良品种、新技术等方面的服务,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农业科技档案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于Internet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现状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是为更合理地使用信息资源,以最小的信息资源建设付出获得最大的信息资源利用回报。多年来,从事信息工作的人们一直在探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问题。由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支持,或是在政府支持下采取企业运营方式进行运作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就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来说,虽然近年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但是其实质性的实施工作尚未进行叽
2基于Intemet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类型
2.1电子出版物信息资源电子出版物类型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和软件读物等。电子出版物资源拥有者将电子出版物在自己建的网站上,有些对读者免费,有些需要付费后才能浏览或下载。如杭州市农科院编辑部发行的《杭州农业科技》电子期刊在杭州农业科技信息网上供读者免费查阅下载。
2.2文献型信息资源文献型信息资源主要包括成果、图书期刊、技术报告、会议论文、专著、专利、标准等。如通过中国专利信息网()可以进行中国专利信息检索,也可以免费检索到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专利。
2.3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人们通过网络可以在数字图书馆检索到馆藏的联机电子文献信息和传统书本文献信息,而且很多图书馆都提供原文服务。目前,国内主要的大型电子图书馆有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和中国数字图书馆均提供农业科技信息。此外,还有专门的农业图书馆,如CNKI中国知网的中国农业数字图书馆()、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NAL)(、wnal.usda•gov)等OPAC(OnlinePublieAeeessCatalog,联机公共查询目录)是网络上的公共资源,凡互联网用户均可检索国内外图书馆的OPAC。中国农科日览图书馆书目在线检索系统(onlinepublieAeeessCatalog,简称We一bOPAC)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共享数据库,读者可在线查询检索馆藏资源,包括该馆书目信息、馆藏信息和流通信息等。此外,我国很多农业院校图书馆如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农业馆、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等均已提供OPAC检索。
2.4网上动态信息资源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使得网上有很多动态性强的农业科技信息。如与农业科技有关的专题讨论组、网上新闻、会议消息、通告、BBs(如杭州农村信息化论坛、中国农业科学论坛、中国农业信息网论坛)等。2008年6月25日,杭州市政府召开的杭州市首届“农村信息化论坛”,包含了杭州市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网通信息港城郊信息化知识培训、杭州移动助推农村信息—化、信息化在农业企业中的应用等主题。国内外网上动态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主要来自以下网站: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浙江农业信息网,杭州农业科技信息网等全国各省市农业科技信息网。另外,利用计算机通讯软件如MsN、QQ、Ya一hoo、Skype等进行即时通讯交流,通过图文音频等交流方式,获取农业科技信息。
2.5网络数据库信息资源目前国际上最著名的农业综合数据库分别是eABI、AGRIs、AGRxeo以,除AGRlc0LA有100余种全文电子期刊外,其他均为文摘型数据库,这三大农业数据库是农业科技人员必查的数据库。此外,还常用到的数据库有ElsevierSDOS全文数据库Kluweronline数据库(北京大学图书馆建立了幻uwer镜像站供购买该电子版期刊的用户使用)、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的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CASDn)。重庆维普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清华同方的CN粗农业数据库帅柑£nk认et)、农业科技基础数据信息系舞。碍。
3实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面临的问题
3.1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意识淡薄各地方科研机构、农业院校及相关企业在商讨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时,较多考虑自身的利益,自建自享的私有化占有观念严重,不愿与他人共享手中资源,缺乏信息资源整体化观念,共享意识淡薄。这使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分别保存在众多部门、单位和专家手中,且条块分割、分布广泛、管理分散。
3.2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健全,影响政府宏观调控在农业科技信息的供给过程中,由于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健全、相关信息共享立法滞后,严重影响政府的宏观管理,使得政府调控、引导手段有限。此外,缺乏必要的资源共享奖惩制度和法制措施,影响了各机构间开展资源共享的积极性.
3.3缺乏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标准规范体系目前,各地方科研机构、农业院校及相关企业都从自身的工作实际出发,使用不同软件开发出一大批各种类型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系统,这使得信息资源共享出现问题,甚至无法共享。要实现农业科技信息的充分共享,只有采集标准规范的信息源,构建符合标准规范体系的信息资源系统,才能够进行信息的流通和交换,实现跨系统信息资源共享。因此,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标准规范体系是实现信息流通、共享的基础。
3.4缺少必要的经费支持要真正实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最主要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只有得到充盈的经费,才能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获取信息,才能协调、整合各地方科研机构、农业院校以及相关企业拥有的信息资源,才能开展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信息共享建设资金投人普遍不足,一些靠政府经费支持的科研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型信息机构也面临资金、管理、人员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动力不足等一系列制度性问题。
4实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
4.1提高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树立全新的服务观念目前,大多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管理人员学历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以及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弱。因此,首先必须对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管理人员开展继续教育与业务培训,使其掌握外语以及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其操作、分析、处理农业科技信息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其次,必须解决旧思想观念问题,树立全新的服务观念,由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由普通的咨询服务转向特色服务,由基础信息服务转向深层次信息服务。
4.2成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构我国信息机构的管理体制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造成了各机构在功能上的同化以及在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上的分散与重复。由于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既是国家一项重要的战略规划,也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资金、设备、利益的再分配等问题,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构,在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中起到领导、协调、管理、带动等作用。该机构要对农业科技信息资源进行战略规划、统一管理;对全国各地科研机构、农业院校以及相关企业拥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再分配,明确各自领域的信息任务与信息资源共享范围;积极与国际网络系统接轨,互换数据,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尽可能节约国家人力、物力和财力。
4.3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宏观领导.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政府应建立完备的政策调控和法律保障体系,以规范农业科技信息从采集、集成到共享、应用的各环节,国家层面政策法规就是要通过法律来规范与科技信息共享相关的各个方面的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发挥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价值,有效服务于科技创新与国家发展。
关键词: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策研究;途径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c)0000-00
0 引言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更好地实现科技成果的真正价值,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1],[2]。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在产学研结合的高校办学模式下,探讨如何发挥农业高校优势,尽快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之能够切实为“三农”服务,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3]。
1农业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新时期国家赋予了高等学校四项基本职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充分彰显了国家对大学给予的厚望[4]。作为农业院校,所培养的人才、研究出的科技成果、要服务的对象无不与农业、农村、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就我国农业领域而言,每年通过技术鉴定、审定的农业科技成果有6000多项[5],而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科技成果不足40%,这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0%左右的水平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6],我国农业高校中这种“高产出、低转化”的现象,应该引起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农业院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受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政府每年只是按照预定计划下达对农业的投入,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经费投入[7]。但很少管理科研成果的产出以及产出后如何使之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缺乏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资源配置、缺乏一条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2.2高校赋予科研人员的职能限制。受教师与科研人员切身利益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搞科研就是片面的追求获奖等级、晋升职称、提高待遇,缺乏知识产权管理和成果转化意识。所以学校产出的科研成果得不到进一步的技术转让、成果推广和科技开发,就被“闲置”在实验室里或者档案馆里;另外,由于后续科研经费不足,绝大多数科研成果只是个半成品,很多农业科技成果在过程中“夭折”[8]。
2.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受到农民自身因素的影响。农民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科技运用能力较差。但是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文化程度相对高的农民都转入了二三产业领域,但留下来的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缺乏科技意识,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反映迟钝,缺乏接纳、消化、吸收的能力,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
3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与建议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实现科技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重要支撑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更好地进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何种途径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促使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9],[10]。
3.1. 探索一条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途径。鉴于我国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每年的科技成果高产出,政府应该依据我国国情,根据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选定一批能够带动各个地区“三农”发展的科技成果,由政府实行买单,无偿给予农民使用。通过政府配套服务资金的启动、资金补助促动、奖励引导推动,同时,政府还应鼓励社会组建各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向社会集资。金融部门应兑现在科技开发贷款上的优惠政策。对采用新技术、新品种和新科技成果的农民给予适当补贴,减少采用新技术新品种带来的风险。
3.2制定相应政策,激励农业科研人员深入推广一线。教育部、高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或者制度,将科研人员分类管理、分类考评。抽调一批热衷于科技推广的科研人员,品种、专利发明人,科技成果获得者深入农村、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的生产实践,来实现科技成果的真正转化。
3.3加强技术培训、强化农民教育。农民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主体,他们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科技成果被接受和应用的程度。所以,加强技术培训是农业科技成果实现成功转化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4 结语
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是提高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的重要途径,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最终要使农民从中得到实惠,为农民增收做出贡献。因此,必须把农民增收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才会有强有力的生命力。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农业高等院校都要认真学习、细心思考,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为实现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孙进群.农业科研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若干问题对策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09(4):71- 73.
[2] 岳福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11,30 (5):55-58.
[3] 裴翠娟,董志强,贾秀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 (5):83-85.
[4] 刘细发.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9):53-55.
[5] 王树进,李彩霞.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分析与对策[J]. 科技与经济. 2005,18(1): 27-29.
[6] 苑新,冯元璋,吴建忠.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不足与建议[J].科技与管理,2007, (1):19- 20.
[7] 苏俊宏, 于小宁, 李高宏, 彭渝丽.西部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 31 (7):408-411.
[8] 谭 进, 朱明君.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对策[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27(1):32-34.
[9] 彭义杰张开春王文娟戚元勇徐秋红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农业科技管理,2013,32 (5):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