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6:22:03
导语:在小学语文分层阅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农村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优势
关注全体学生,促进教育的公平和全面发展,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1],对思维发展速度和学习能力差距比较大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教师将学生分类、将教学目标分层、将提问和作业练习分层,能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尤其是对农村相对落后的教育来说,分层教学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模式。以下是农村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具体优势。
(一)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兴趣传统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考试的发挥及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忽略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性,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内心的想法,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总觉得语文作为语言类的学科,除了背,还是背,缺乏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探究的兴趣。但在分层教学模式中,老师以学生为中心,对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更注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想法,希望学生从自己的内心出发,主动学习,激发其对课堂互动的兴趣。
(二)促进教育公平如今,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条件也存在很大差距,出现了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不公平的现象[2]。农村学生学习的条件和环境相对艰苦,老师的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问题,教学质量低下。在新的教学形势下,农村语文教师应更注重运用分层教学法,通过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公平。
(三)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农村小学语文分层次教学要求老师对学生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自己的理解范围内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并举一反三。这样针对学生的发展特点来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能有效发挥学生的长处,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农村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策略探究
新的时代,新的教学对象,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小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明确了学生在学习上的独立性,需要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集合有效的策略,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以下是农村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有效分层教学农村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最缺乏的是先进的教学设备。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利用多媒体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精简的课件,节省了以往写板书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村居》《咏柳》时,因为是文言文,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时可能会思路混乱,老师就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划分古诗的结构层次,剖析故事意境,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的美。
(二)结合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分层教学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不能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通过分层次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增强创新能力。例如,《纸的发明》这篇文章讲述了纸的由来和发展过程,涉及纸是如何逐步适应社会发展,变得更加实用的等内容,篇幅较长。为免学生思路混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划分段落层次,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分析文章,搜集资料,开拓阅读思维,加深学生对纸的了解,培养其创新能力。
(三)结合情境化教学,加强老师的指导教学语文这个语言学科,最重要的是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兴趣。教师应加强指导,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揠苗助长》《亡羊补牢》这两篇寓言,情节具有故事性。在分层次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向其他同学讲解这两个寓言故事。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自己理解,再向同学讲述这两则寓言,能提高自己的思考水平,增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应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4-0046-01
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素质教育,各个学校都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小学语文阅读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下文将阐述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探讨合作学习应用的对策。
一、应用合作学习在小学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般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带着学生先对文章进行分层,然后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对文章进行分层分析,对整个文章分析之后,教师再给学生阐明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而在实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中,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有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学习讨论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分析,不仅可以使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更能使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当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非常迅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激烈的竞争社会中,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引入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在课堂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合作,共同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在合作学习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从另一方面也树立了学生竞争意识。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心理特征,利用合作学习的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进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效率。兴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能主动去学习,学习质量也将会得到提高。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合作学习一般都是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的,所以,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对知识的接受、理解能力,在足够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分组学习,学生可以小组学习,能够可以阐述自己的想法,不再是一味的被动接受知识,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兴趣。教师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及时的纠正,并在学生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教师要给予他们一定的肯定与鼓励,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喜爱语文阅读。
(二)明确学生学习目标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没有形成较好的理解能力以及自我约束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他们的理解程度是有限的,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适时的为学生进行目标的明确,使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讨论、研究、分析。教师给每个学生都分配相关的任务,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能够保证学生都有自己的事情可以做,每个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想法后,在进行总结。最后,在进行全班的观点表达时,教师可以随机进行挑选,而不是让每组派出代表,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保证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自己的想法,不是依赖其他学生的观点,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一、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小学生在进入小学生涯时,其分班的根据通常取决于成绩的好坏。也就是说,差不多成绩的学生是分在一起的,从心理学上讲,就是所谓的同质分班。这种分班模式的核心意义就是让学生之间存在的差距比较小,有助于教学任务和进度的统一安排计划。而这样的分班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之间的差距,但是其根据中考成绩评定,可能出现总成绩相差不多,但是语文成绩的差距较为明显这种情况,其实质上就是同班级的学生语文成绩还是差距较大。同时,在进入小学学习生活之后,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可能正在发生较大的变化,对于学习语文的智力和情绪也存在着差异,所以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分化也就越发明显起来。
分层教学法,其实质就是依照《教学大纲》及教材,在同一班级中针对不同实际学习情况的学生,设计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案。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和教育辅导力度,同时进行不同层次针对性的测试考核。以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相对应的语文学习起点上选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以最合理、最大化形式收获知识。
分层教学法不但适合不同学生在学习中的发展不均衡这个客观需求,同时更体现出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方针理念。在教育中展示出真正的教育公平性,实施了人性化教育,并且激发出每个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
二、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
1.学生分类
要合理应用分层教学法,对学生的分类就不能马虎了事,不能单单依据总成绩进行分类,而是要重视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兴趣爱好以及基础能力等。
例如,当一年级新生进入分班以后,学校可以组织全体语文教师一起设计一份问卷调查,也就是综合测试调查,其中包含学生对语文的基础知识掌握,运用表达的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点在哪里等。通过这样的调查,清楚了解到各班级的每个学生实际语文基础能力和学习状态,从而才可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学生分类工作。此外,在往后的两到三周时间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观察分析,并且做好记录,还可以跟个别学生展开积极有效对话,从而实际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状态。最终争取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结合收集到的所有信息,将学生合理分为三个等级层次,再按照三个层次进行分组,让学生可以互相帮助进步。
2.教学目标分层
所谓的教学目标分层,就是参照不同层次分组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如果按照学生的优、中、差来分层的话,那么教学目标也应该针对三个层次进行不同目标的制定。
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面对语文水平较差的学生,就可以尽量引导其掌握教材当中最基本的知识,培养其学习文言文的初步技能,使之能基本完成语文课堂教学任务。对待中等水平的学生,介于其已能较好掌握基础学习技能与知识,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可以针对这种情况培养其词句辨析与文章思想剖析的能力,促进其主动求学的积极性。面对优等学生,针对其已经完全具备语文基础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培养其开阔视野、创新思维以及提高自身语文综合能力,引入其他相关散文对其进行拓展,争取最优化地完善教学任务。
3.教学过程分层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应按照《教学大纲》,提前掌握教材内容,同时宏观考虑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例如,优等生学习状态一直较好且平稳,所以教学时可不必过于照顾。而中等生具备一定基础能力,所以可以重在课堂培养其积极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于差生,就要多花心思,时刻关注,针对其学习的实际状况予以及时帮助和指导。
三、教师应建立分层教学的评价体系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逐步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学习评价体系,这样的评价体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生的成绩分数,因为局限分数的评价方式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而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评价体系应该是一个多方面带有激励性的评价体系。正确的评价体系能够让学生收获学习的自信心和满足感,注重过程的评价体系还能够使得学生更为关注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更加愿意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和进行动手参与。这样的教学评价体系无疑会让教师发挥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也会增强学生学习的参与意义,提高学生学习的高效性。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的合理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巨大的正面意义,采取正确有效的手段将其落实执行,可以实现语文教学事业大幅提升。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对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发展和进步起到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谢雨十.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横向分层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小学语文;欣赏教学;实践策略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要求,阅读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阅读欣赏,是指学生对一切文学知识的习得和从中获得的美好情感的体验,从而真正激发起学生热爱语文,喜欢文学的兴趣,汲取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精神精髓,提高为人处事的人生修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加强欣赏教学。
一、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阅读欣赏兴趣
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巧设的问题、创设情境开展竞赛、电教手段等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我采用了电教手段――用课件展示出桂林山水的美景,以实物直接感知观察的基础,以课件情景为补充将孩子们喜爱的情感,为后面进一步体会感情打下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辩。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回答、互相讨论、互相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见解,使小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参与。我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刚落,一位男同学立刻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我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得很认真,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最后,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了,同时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二、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提升学生阅读欣赏能力
1.组织“读、思、议、导”阅读活动。阅读教学以增进学生欣赏能力为主线,强调“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导一导”的阅读教学活动组织,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读一读”是让学生在阅读作品中去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想一想”是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作者写作这些内容的目的和指向所在;“议一议”是合作学习、自主思考找到相关问题的答案,而问题重点在文中的哪个句段、有何人物表现等上;“导一导”是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语文《灰雀》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喜欢的原因。然后,再进行交流。最后,教师再用“惹人喜爱”一词进行点拨、引导,就会让学生对灰雀歌唱动作想象得到升华。
2.提高阅读教学生活化与丰富化水平。阅读教学内容生活化十分重要,贴近学生生活是阅读教学内容生活化的主要做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第一学段的儿童在内容选择上,可选一些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让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去读懂相关内容并有收获,从中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同样,形式多样化的阅读对于小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也是很有作用的,事实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优化阅读的每一个环节。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形式,以及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妙的声音,欣赏美丽的画面,感受优美的形象,都可以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发展学生的个性阅读,达到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让阅读成为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一个人自我展示的平台。
3.强化学生在诵读中提升欣赏能力。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写景类的散文教学,因其语言具有形象、情感、节奏之美,很适合朗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熟读和朗读中,将文章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情感渐渐被学生领悟和感受。由此,自然而然地可以起到陶冶思想情感,提升其审美能力的作用。如在执教《泉城》这篇写景散文时,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精读来感悟文章的语言之美,并用课件为学生出示句子:“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听起来如秋雨潇潇”,在学生朗读之后提问:这些句子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泉水之美呢?为什么令人喜欢呢?你见过“白浪翻滚”的景色吗?文中描写“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一种气势呢?……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随着散文优美的文字领略了神奇的珍珠泉,大、清、美又活力四射的趵突泉等,形象地感受到了泉城之美,散文语言的美与神奇,使学生陶醉在了这片文字所构建的人间仙境之中。
4.不断引导学生在创新写作中提升欣赏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学生的写作需要在欣赏过程中学习,需要用美的外物激发写作的灵感。近些年来,在作文写作方面,关于创新写作的教学的研究成果较多,许多小语教师已开始关注创新写作这个话题。实际上,不仅作文写作需要创新,语文教学同样需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小学生阅读《大灰狼》、《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童话故事基础上,让学生借鉴模仿进行写作,以此参照完全能让学生懂得欣赏中完成写作。
5.提高教学内容的可欣赏性水平。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互联网,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手段将学习内容的欣赏性水平提高。如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让学生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学习氛围中,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就会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有效信息的接受量,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联想想像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分层推进 分类指导
布卢姆认为,要使每个学生对所学学科都能达到掌握水平,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标准课堂教学情景和假设。这就是要求我们当老师的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要打破小学语文传统教学中“一刀切”、“一窝煮”的局面,就要在目标教学中实行“分层推进,分类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目标教学的研究,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实现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这一点也是我们当前目标教学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难度极大、又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所谓“分层推进,分类指导”就是在目标教学中实行目标分类,学生分层。目标分类即把目标分为达纲目标和发展目标。达纲目标教学大纲规定要达的目标。达纲目标又可分为基层目标和高层目标。发展目标即是提高目标,它高于大纲、教材要求的目标。学生分层是指按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层,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培优扶差,使全体学生,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达到大纲、课本的基本要求的教学目标,又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起点上前进一步,实现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实施分层推进,分类指导呢?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与体会:
一、制订教学目标要体现层次性的要求
设计教学目标,提出学习任务要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让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小学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即是听、说、谈、写的训练,而每一课又有每一课的具体要求,有每一课的训练点。制定教学目标就要从大纲、教材出发,从各层次学生可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去考虑达纲目标和发展目标(即提高目标)。这样制订出来的目标才恰当、全面、具体,体现了层次性。如一位老师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三课时,制定的目标是:(1)读懂第5自然段,会回答课后5、6两题。(2)认识课文开头提出问题,中间记事,结尾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3)能用提出问题开头的方法,自选内容写一、二段话。从课后题目、教材内容、大纲要求来看目标(1)、(2)是达纲目标,是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而制定的目标(3)就是提高目标,是部分学生能达到的。以上的教学目标,是老师充分考虑各层学生的实际。体现了目标分层的特点。
二、承认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实行预习分层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睦学生善于独立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则适宜在高度结构化的教学情景中学习。在这里,有的学生需要更具体的说明解释,有的学生需要更我例子才能理解一些概念,有的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激励与强化,而有的学生则可能一听就懂。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了让学生能更快适应新课的学习,很多老师都会要求学生预习。这一点对高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按照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在下放预习提纲时不分层次,统一要求,势必影响学生的自学兴趣,这样学生绝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预习时可试回答课后问题。要求学生预习时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题。第1题全班要完成,第2题大部分学生要完成,第3题,会做的就做。这样分层预习,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这样做,就会促使学生向上一层次靠拢,向高层次发展,达到分层推进的目的。
三、在课时目标教学基本式的几个教学环节中落实分层推进,分类指导
目标制订好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是关键。信息论告诉我们,只有老师讲,学生答的教学,最好的善也只能获取15%左右的信息量。如果只是单一的全班教学,课内提问就会成为老师与少数优生的对话,多数学生只是学习的陪客。长此以往,大多数学学生就会越来越怯于或懒于思考与表达,没有兴趣学习。没有全体学生共鸣的全员教学形式,定属低效率的教学了。因此,我们必须把分层教学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突破口,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才有希望提高。
四、改革评价标准,评价也要体现分层的要求
1、把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终了环节,往往是安排在教学过程以后的。但布卢姆他不主张这样做,他把教学评价引入教学过程,提出了形成性的评价教学理论,促进教学评价观的根本改革。他认为:“教育必须日益关心所有儿童与青年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将是寻找能使每个学生达到的最高水平的学习条件。”教学评价观的改革就是其中一个,要改革评价观,老师就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一刀切,或一定要把评价放在教学过程的后面,而是运用成功的理论,对多个层面的学生及时进行客观评价,把评价贯穿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模块教学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模块教学法已经逐步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有整体感知、立体拓展等几个教学环节组成。该教学方法的应用为阅读教学的变革创造了条件,为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效率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模块教学法要想发挥出应有的效果,需要教师做好备课工作,改善自身的教学思路,真正的接受模块教学法,并有将其付诸实践的能力,只有如此,模块教学法才可以得到大范围的推广使用。
1 小学语文阅读模块教学模式主要内容
模块教学模式注重的是整合、高效,将整个大单元体系有效的组织起来,真正的达到高效阅读的目的,而且还利于学生实现广泛阅读。基于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模块教学模式主要由如下几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整体感知,也可以将其称之为预习反馈。教师可以借助到导读单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课堂上相互之间交流预习的内容,适当的时候教师要提醒学生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对重点片段进行反复朗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概括内容,以此找出模块主题,找出疑难问题,由此形成教学预案,以此激发学生研读文章的兴趣。
第二部分:组合研读。模块教学背景下,研读注重的是教材重组、强调的是整体推进,因此被称之为组合研读。组合研读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整体上把握文本,学会微观阅读。教师要想实现组合研读目标,必须要找到建构模块,以此找到切入教学的重点。因为好的切入点不仅能够很好的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难题,做好文本整合工作,进一步推进板块教学,还利于情景的创设,让学生更能够掌握训练方法,由此进入到阅读情境中。重构课堂时要注意审美的表达,该浓烈的时候要浓烈,要淡的时候要淡,切记要适宜。
第三部分:立体扩展,即以模块主题为点进行扩展,由此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从而有效的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比如某些文章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点面结合等写作手法,教师就可以找一个与该文章写作手法相关的文章要求学生阅读,并且进行小组内分享,对好的片段进行仿写,这样能够更好的进行语言应用能力。
第四部分:特色分享。正常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学一个单元大约需要10个课时,而若应用模块教学法只需要应用7课时就可以全部完成教学内容,而剩余的3个课时则用来进行个性阅读。教师可以利用这三个课时进行阅读指导,阅读欣赏、绘本赏读等,这对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2 模块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方法
2.1 导读
导读是整体感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可以对导读进行单分层设计,依照教学现实情况来自主选择,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课堂之上教师与学生要积极互动,相互合作扫清所有的文字障碍,将文章大致脉络理清,找到模块主题,以文章主题为点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习到基本的知识经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预案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能够顺利的进入到组合研读阶段。
2.2 聊读
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循序善诱,能够与学生边读边聊,通过聊天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文本,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直觉与深入,使儿童不由自主地卷入到文本形式、情感与价值观中,达成个性认知、理解与体悟,提升语言能力,陶冶思想情操。聊读教学中,教师设置童趣化聊点,师生对话轻松不深沉、聊谈少精讲、网状不线性,在模块式聊谈中渐渐感悟、在感悟中个性朗读、在朗读中逐渐理解、在理解中有所发现,以亲近方式渐达文本深处,实现语用默会、智慧生成。聊读方式在模块教学组合研读课研究中产生发展,其立场是聊出童真,其艺术是聊活思维,其本质是聊化智慧。它的操作强调主题统领、模块推进。因此在聊读过程中,可优化模块设计,实现模块教学与改革阅读教学方式辩证统一。五年级下册《水》,通过聊苦掌握数量词使用,通过聊乐体会动词短语与白描运用,通过聊精神感受反衬妙处。在聊与读过程中确保儿童“在学”。
2.3 比较读
组合研读课中,教学具有表达共同点模块时,以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思路组织阅读,经历品词析句、朗读体悟、表达比较等集约语文活动而内化文本表达,深化情感体验。五年级下册《天火之谜》与《诺贝尔》组成百折不挠模块,通过比较阅读两文中的人物遭遇、实验场景,掌握表达科学家不同品质的方式。
2.4 赏读
组合研读课中,面对模块中经典文本,以咬文嚼字、初感深入等方式悉心揣摩,共探语言力量。课例“读演水浒打斗”,整合《林冲棒打洪教头》与“武松打虎”中打斗场面,组成模块赏读,印证朗读就是理解、朗读就是发现。赏读绘本,读图画,猜情节,悟精神,师生经历曼妙阅读过程,沉浸在文本所含的无穷精神力量之中。
2.5 群文跳读
立体拓展课中,依据模块主题,组合多篇课内外文本形成新模块,开展观其大略,不求甚解阅读,深化组合研读,广化语用积累,固化价值体验,内化文学表达。跳读选文来自《亲近母语》《小学语文同步阅读》等读物,一般为聊主要内容、读关键段落、绘阅读生长树、提炼文本主题、归纳写作技巧,课外阅读由弥散变集中、由可能变实在。课例“走进民间故事”从《牛郎织女》的研读入手,跳读“中国四大民间故事”,解译民间文学的密码,使课堂教学充满文学的味道。
2.6 吟诵读
充满个性的特色分享阅读课中,以吟诵方法教学古诗模块,读悟唱演,最大程度还原诗歌本身意境;引导学生诵读儿童诗模块,品味浅语艺术。诵读是个性化阅读课中具有代表性的阅读教学方式,实践中还总结出了共读、猜读、推介读等方式,使阅读课与生活阅读相连,使阅读量增加、质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模块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更佳,但是对教师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比如教师必须预先做好备课工作,对文章有整体把握能力,对课堂有一定的掌控能力,以便能够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总之,模块教学法要想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应用的价值,教师的素质能力必须过硬,在此基础上,学校给予一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丽梅,张立云,赵玲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3(3).
[2]柳化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J].现代交际,2012(8).
[3]肖雪霞.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学周刊,2012(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 读写结合 教学模式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小学的语文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教材中所有字词句的应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要根据学生实际心理年龄的特点,合理采用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式的教学,促进学生书面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激发学生对于语文习作学习的兴趣。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习作定位不准,对学生所提的要求过高。习作源于生活,大多数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学生定格在了成人生活的角度,学生很难适应这样的内容。习作的命题以及内容,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兴趣出发,导致学生对于枯燥的习作产生厌倦的心理。习作教学中,命题作文太多,半命题,自由命题的作文太少[1],让学生不能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情感,导致作文出现许多无实际意义的空话。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批改方法呆板,学生不能从习作中获取更多的激励,从而不能提起学习的兴趣。
二、习作教学中要将读写模式进行有效地结合
许多教育家都曾说过,语文教学中习作是至关重要的部分,是提高语文成绩的必要行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合理的习作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提升[2],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字词句中的具体含义。写作可以锻炼学生书面上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的语音字词技巧和阅读能力不断提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当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潜移默化中也会学习到文中很多字词语句。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唯有充分理解了文章的深意才能从中读取情感,找到写作的方式和技巧,用来展示自己文章的特点。例如在学习教材文章时,教师会将文章进行分段阅读,并且让学生概括出这段的内容的主要涵义。在写作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分层列出文章的提纲,每段落的布置都有其结构上的想法,这样即保证了文章之间的连贯性,也加强了词字语句之间的逻辑性。
三、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习作前要进行充分的阅读训练
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心里的感触及读完后内心深处产生的共鸣,学生要将内心的触动给记录下来,写作的兴趣在无形中就被挖掘出来了,在字里行间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情和思绪。在阅读有意义的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心境写出读后感。在阅读的过程中[3],教师要进行适量的引导,然后再让学生去独立写作。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林海》、《三峡之秋》、《九寨沟》,这三篇课文内容上都反映了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出作者对于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词藻优美,情感跌宕起伏。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带动朗诵,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进行讨论,课后完成读后感,让他们表达出本文的主要情感,你读完之后的内心感受等等。从这类文章中,也培养了幼年时期学生的爱国情怀,从作者的真挚华丽的文字中找寻自己的关注点,从而在读写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二)对课文进行仿写
小学习作教学中要适应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教材中作者的表达方式进行感悟,这目标的本质就是为了让习作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材课文作者的表达手法有目的地进行仿写。例如在小学语文《月光启蒙》中,这篇文章回忆了母亲在宁静的夏夜,为儿时的“我”唱童谣讲故事的场景,描绘出一个唯美寂静的夏日场景,表达出了作者对于母亲那份深深的怀念。根据本文的深意,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的整体内容,文章的脉络结构,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4]。让学生们根据这样的情感,再依照文中典型的表现手法去写自己难忘的过往。这样不仅使教学内容更深入学生的理解思维中,也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书写日记,记录生活
学生们积累锻炼写作能力和经验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书写日记,通过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感知,然后书写记录下建立在感情基础之上的文字。从生活中来理解和阅读,提高写作的兴趣,比如童话小说《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第二章,将童话的全貌呈现给了学生,从人物对话中体会到人物的心理,从而引申到现实生活中。关注每段对话、每个情感表达,在日常生活中记录下真实感受,在文章写作中灵活地运用。
(四)提升想象空间,续写故事情节
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5],可以根据课文适量地进行向外延伸,让学生独立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对原文情节的发展进行延伸。例如在讲解《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对于母爱和儿子追悔后的举动进行续写。这类续写可以让学生们更好的把握作者的情感和心境,更加深印象,显著提高写作的兴趣。
(五)亲近生活,找寻材料
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可以寻找和生活贴近的材料。例如在讲解《黄昏》的时候,采用了多样的修辞手法,对看到的景色进行了各类想象,生动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傍晚的时候,抬头看看黄昏薄暮下的美景,根据文中作者的表现手法来进行对照想象。也可以让学生对大自然充满无限的热爱和想象,更细腻的去观察事物,去表达事物,从而提升读写的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整理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接受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观察,选取适合课文着重给学生进行讲解,旨在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宗春.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研究及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5(77):55-55.
[2]曹林芳.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探讨[J].新课程(小学版),2011(3):34-35.
关键词:差异化;小学语文;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3B-0057-01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由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不同,导致学习效果不一样。有些学生,理解能力强,但不善于写作。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但不善于阅读,大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学习语文。这就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手段,采用差异化教学,即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一、目标分层,尊重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每篇课文都有一个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是一堂课需要完成的任务,但针对学情来说,则需要将教学目标分层,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那么,如何根据学情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呢?首先,教师必须对一个班级学生的构成了如指掌,比如知识基础、性格特征、学习习惯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以《游园不值》为例,这首古诗,对优等生来说需要了解古诗背景,理解掌握古诗内容,并且能够鉴赏重要诗句,甚至是古诗的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对于中等生来说,降低了一些目标,只需要掌握古诗背景,了解古诗内容及重要的诗句。对后进生来说,需要理解诗歌内容,背诵即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目标分层的方式,不仅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匹配的学习任务,而且让每一个学生跳跳都可以“摘桃子”。
二、搭建平台,教学手段多样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教师过于包办,导致学生不爱语文课,甚至讨厌语文课。新课改后,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特别是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的使用后,小学语文教学产生了极大的改变,教学手段丰富,形式多样,给差异化教学带来了方便。首先,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比如小组学习、一帮一等学习方式。其次,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情境创设吸引学生兴趣。再者,利用导学案,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嫦娥奔月》这一课为例,前期准备阶段,教师备课时准备导学案,根据分层目标,将课文设计成适合不同学识层次学生的问题。比如:(1)读懂全文,解决生字词。(2)查找问题,画出不懂的语句。(3)分析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然后,、将学生组成五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一小组由优中差三层次学生构成。组长负责组织学生,副组长进行纪律维持。教师、进行差异化指导。正式授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播发一段关于嫦娥奔月的视频动画,有趣的故事,生动的画面,极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进行小组与小组之间学习竞赛。每个组学生根据导学案学习,教师指导。然后,派学生代表回答,教师点评。整个过程学生兴致很高,效果很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善于搭建学习平台,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设计适应不同学生能力的问题,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促使每个人发光发热,相互促进、相互学习,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获得进步。
三、评价分层,积极正面引导
“表扬是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作为小学生,正面的积极评价,是促使他进步的动力。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天赋不同,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不同,学习成绩也不一样。如果我们按照直线思维,成绩好的就表扬,那么,优等生获得的鼓励与认可是最多的。中等生和后进生由于能力有限,获得的奖励或表扬不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科学评价学生,积极正面引导,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评价分层,正面引导呢?首先,充分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学识基础要了解,然后进行学生分层。其次,针对学生年级特点,选择相应的语言。不能用儿童语言表扬高年级学生。再者,态度要真诚。真与假,学生是可以感受到的。
以《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一课为例,讲的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故事,通过两者的交往,表现出爱因斯坦平凡而伟大的品格。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了解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人物,我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比如,小女孩的父亲,为什么认为爱因斯坦伟大?小女孩认为爱因斯坦伟大吗,为什么?爱因斯坦认为自己伟大吗,为什么?这些问题在学生充分讨论后,我会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选择性地让学生回答。比如,简单的问题,找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者较难的问题,找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经过充分讨论,每个问题学生都可以回答出来,能够得到积极、肯定的评价。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正确对待学生差异,尊重学生个性,根据学情特点,搭建学习平台,丰富教学手段,采用差异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潜能,从而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
就翻转课堂而言,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促使他们结合自身学习客观要求,准确把握学习进度,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优化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基础上初步准确理解课堂上掌握的知识,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作用到教师答疑方面,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对其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其各方面技能。和传统“放羊式、鸭填式”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具优势,其体现在不同方面。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用下,学生学习顺序得以合理化改变,大幅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是因为在课余学习中,学生已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教师只需要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针对性训练。同时,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用下,课堂教学外延进一步拓宽,有效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缺陷,学生不再受到时空限制,能够有效收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利于激发他们学习兴趣。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呢?
一、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信息技术作用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利于实现教学资源的信息化。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上课前,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整合课文内容,制作相关的教学视频,大约6-8分钟,并让班级学生自主预习课文内容,朗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试着解答相关的预习问题,对该篇课文留下初步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分层教学法等应用其中,增加阅读课堂教学趣味性,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等角色,结合学生预习情况,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分角色朗读这篇课文,思考问题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其参与课堂阅读教学的程度。教师便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借助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引导他们相互探讨、交流,有效解决在自主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中存在的问题,使其更好地把握该篇课文中心思想,逐渐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无形中对其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培养他们的怜悯之情,学会帮助身边的人,逐渐培养其语文综合素养。
二、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用下,学生个性化学习以及师生互动的重要性日渐显现,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阅读环境,为提高其整体语文阅读水平提供有利的保障。以“名著”为例,对于小学生来说,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有限,学习名著中极易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可以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其积极、主动融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在学习“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优化利用其集“图片、动画、音像”等于一身的特点,向学生播放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的片段,也可以向前播放相关的动画片,采用“视频、画面”二者相结合的形式,使其深刻体会齐天大圣和二郎神大战的精彩场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内容,在朗读过程中,进一步全面、客观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名著中不同人物性格特点等,对我国文学名著有一定的认识,不断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体系,为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再采用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要全方位分析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认知水平等,从不同角度入手优化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有效性。以“七律?”为例,上课前,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制作相关的微视频,要求学生通过不同途径学唱这首歌,将制作好的微视频上传到对应的QQ群中,要求学生自行观看的基础上,听相关的视频并朗读课文内容,大致了解该诗文背景,对“五岭、金沙、乌蒙”等有初步的认识,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内容。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家长配合以及指导下,预习课文内容,共同完成预习题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文朗读,根据其预习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引导他们反复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准确把握诗歌内容,在朗读中找寻课文答案,有效突破该篇课文阅读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而,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确保阅读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意识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重要性,必须与时俱进,树立生本教育理念,充分展现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多角度优化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有效突破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与质量。以此,促使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逐渐提高自身语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选海.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10: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