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课题申报的策略

时间:2023-07-05 16:22:08

导语:在课题申报的策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课题申报的策略

第1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农业科研;项目库建设;效能作用

我国现行科研体制以“课题制(也称项目制)”为主体,全国各地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科研院所,无不把项目作为一个单位的立身之本,围绕项目为中心,开展项目申报的前期论证与立项申请、组织实施项目研究及技术攻关、完成对项目成果的总结鉴定并申请奖励,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日常工作的三部曲与主旋律。在项目决定生存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如何建设好一个单位的科研项目库,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多拿项目,多出成果,已经成为制约单位发展的瓶颈。这些问题,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与档案管理没有瓜葛,实际上密切关联。这里就以本单位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为例,谈谈档案管理在农业科研项目库建设中的效能作用。

1 建立“三农”问题档案登记制度,发挥档案管理的能动性作用,建设开放性项目储备库,立足从“备案”研究到“立项”研究

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最大的窘境莫过于没有项目可报。以往每到各级各类研究项目申报通知下达的时候,各单位总要召集相关研究人员来想办法、出点子,临阵磨枪,临时拼凑出几个项目来上报,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获得立项的机率很低。为了做到未雨绸缪,使项目申报更有的放矢,近年来许多科研单位纷纷建立起自己的项目储备库,并把它当作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来抓。例如,我院就明确提出,农业科研要服务“三农”,要针对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建设开放性的项目储备库,把它作为申报各级各类研究项目的准备。

所谓建设开放性的项目储备库,就是要求科研档案管理部门,对农业、农村、农户遇到或报告的问题,及时登记备案,并把它纳入到科研项目储备库中;进而筛选出在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有研究价值的重要问题,然后组建专门的课题组,立即开展研究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性研究,在找到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应对策略后,采取成熟一个申报一个的办法,正式申报各级各类研究项目,争取立项,从而实现从“备案”研究到“立项”研究的过渡。这样,既避免闭门造车,解决了农业科研与生产实践脱节的问题,又为项目储备库的建设找到源头活水;而且由于有了比较扎实的前期研究基础和相对可行的研究对策,申报立项过程往往水到渠成,命中率很高。以我院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欧鳗夏季暴发性疾病病因及其综合防治研究”项目为例,该项目就是在接到水产养殖户有关鱼病报告后,从“备案”研究开始,逐步过渡到“立项”研究的。

其中,建设开放性项目储备库的一个关键性环节是“备案”,即做好“三农”问题的档案登记工作,这是建设开放性项目储备库的基础,是能否找新的项目增长点的关键,同时也是后续组建专门课题组、开展科研资源配置的依据。“备案”不是机械地记录,而是能动分析和敏锐觉察的过程,因为很多时候农户报告的问题,是已经研究过并且得到解决的不是问题的问题,这就要求科研档案工作人员对单位已有研究成果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其次,农户报告的问题芜杂众多,怎样辨析出哪些是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以提交决策,这就要求科研档案工作人员对于农业科研发展动态有基本的了解。这些说明,科研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能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实际上已经兼具了科研情报收集、编发等职责功能,它无形之中对科研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则很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 发挥科研档案的储备价值和综合应用功能,发掘传统学科优势,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实现项目成果管理方式的更新升级

其实,项目库作为科研项目的统计方法和管理手段早已存在。不过,以往所谓项目库建设主要是指项目成果的管理,目的是搭建一个平台,以此来展示一个单位已经取得的项目及成果的数量和级别,证明单位的科研实力,相关数据则主要应用于总结报告、报表统计、对外宣传等。换言之,以往所谓项目库建设仅仅是一个单位科研成果档案的自然记录,这种僵化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课题制”的需要,必须作出更新和升级。

1.1 实现项目成果管理方式的更新和升级,首先要发挥科研档案的储备价值,发掘出传统学科的优势

体现在项目申报的具体过程中,就是要能在熟悉的地方发现风景,从传统优势学科中找到新的项目增长点。 例如,我院稻麦研究所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对冬季农业开发进行过系统深入研究,并且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但是随着世易时移,原有研究团队的很多成员逐渐退休或实现研究转型,这一传统学科的优势也逐渐被淡忘和消退;九十年代中期,该所研究人员在查阅科研档案过程中,敏锐注意到这一学科的传统优势和研究潜力,立即组织相关人员成立“南方冬季农业开发”课题组,在发掘传统优势的基础上,针对新时期南方冬季农业开发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等开展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因应策略和改进措施,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该课题不仅获得立项,而且研究成果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2 要发挥科研档案的综合应用功能,优化科研资源的配置,做大做强科研产业,争取拿大项目、出大成果

以我院食用菌研究开发为例,由于很多学科都与食用菌存在密切关联,而且食用菌本身属于生活消费资源,市场转化程度高,开发前景广阔,所以我院土肥所、植保所、地热所、稻麦所等下属科研单位,都分别从各自学科角度出发对食用菌进行研究和开发,一时之间形成“百菇争鸣,百菌齐放”的繁荣局面。不过,从对科研档案数据的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繁荣背后也潜存着发展规模小而全,拿不到大项目、出不了大成果,以及不良竞争等危机或隐忧。因此,整合食用菌研发队伍、优化配置科研资源、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成为大势所趋的当务之急。通过调集相关单位的科研档案资料,并进行相关数据指标进行量化比对,我院最终确定整合全院食用菌研发力量的最佳方案,成立了食用菌研究所,食用菌研究与开发学科从此告别小而全的发展格局,一跃成为全院的优势学科。

随着科研改革形势的发展,目前很多科研单位都把自身内部科研项目库建设细分为项目成果库、在研项目库、已申报项目库和项目储备库四个门类。档案管理的效能作用不仅仅局限在项目储备库和项目成果库建设领域,它广泛运用和作用于科研项目库建设中的全部过程和所有门类,在当前这种项目决定生存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尤其值得研究和关注。

参考文献

[1]赵美婉:《浅谈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与档案提供利用》,《山东档案》2007年第7期,第19-20页。

[2]左天凤:《浅议农业科技项目库建设》,《河南科技》1998年第10期,第37页。

[3]张登宏:《行业高职院校科研项目库建设的研究》,《江苏高教》2011 年第2 期,第145-147页。

第2篇

一、加强理论培训,强化科研意识

1、圆满完成培训工作。今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给学校工作带来极其的不便,但我们依然按照2002年制订的《教科研培训计划》,一手防非典,一手抓培训。针对不宜大面积集中的实际,我们积极挖掘各校的内部潜力,以教师自学、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提倡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全镇所有在职小学教师参加了培训,参加培训率达到100%,其中71位教师撰写了课题实施方案,交案率达到100%,71位教师参加了市进修学校的教科研专题测试,通过率达到100%。圆满完成了培训工作,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水平,为深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拓展教师学习空间。2003年,是我校教育科研学术氛围较浓的一年。一是“请进来”。6月,邀请市教科所副所长徐炳炎到校作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科研工作》的专题讲座;8月,邀请市教师进修学校书记徐金珠到校作了《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的主题报告;同月,邀请衢州市教育局基教处杨治平老师到校作了《新课程标准的思考》的学术讲座。与名家、名师面对面的交流,近距离的接触,使广大教师受益非浅。二是“走出去”。上半年,教科室主任参加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教科室主任培训,并赴台州进行考察学习;暑期,选派优秀教师参加了新课程通识培训;下半年,组织教研组长参加教研组组长培训。各类培训结束后,由培训教师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二级培训,从而达到全体提高,全面优化的目的。

二、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科研工作

1、健全管理机构。2003年,我校申报的课题达到了5项,为了进一步加强科研管理的实效性,校教科室开始推行课题组长负责制,由课题组组长主持本课题的研究,教科室给予协调指导和帮助,形成了教科室——课题组长——课题组成员三级科研管理网络。

2、制定科研规划。根据市教育科研规划办公室编制的《“十五”后三年教育科研课题指南》,结合本校的实际,教科室组织力量制订了《石门镇小学2003——2005年教育科研规划》。根据这个规划,教科室制订了2003年的教科研工作计划,给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3、完善规章制度。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我校依据衢州市、江山市两级教科所的有关课题管理规定,制订了《石门镇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实施细则》、《石门镇小学教育科研学习制度》、《石门镇小学教育科研研究制度》、《石门镇小学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三、开展科研活动,提升科研成果

1、开展课题研究。1月,衢州市和江山市2002年度的课题研究成果评比结果揭晓,镇中心小学的衢州市一般规划课题《小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获三等奖,江山市一般规划课题《轻松愉快,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获二等奖。2月,教科室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对2003年度衢州市一般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研究》进行了阶段总结,并形成了阶段成果报告,印发给每位教师。10月,教科室又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全面总结,理清了一年来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研究报告。11月,将该课题的研究成果报告上交衢州市教科所鉴定。

2、积极申报课题。由于上半年经过了教育科研的全员培训,教师们的科研意识普遍增强,2004年的课题申报工作也异常火热。教科室共收到课题研究方案6份,经筛选后,选择其中了5份上送市教育科研规划办公室申报立项。5项课题全部通过审定并立项,其中由教科室申报的课题《农村小学开放性作业的设计和评价策略的研究》被列为衢州市2004年度重点规划课题。立项课题数量之多,级别之高,创下了我校历史之最。

3、组织论文评选。5月,教科室组织教师参加了市学科论文评比活动,共收到论文36篇,经过评选,选出了其中的22篇上送到市教科所评选。6月,评选结果揭晓,我校共有17篇论文获奖,其中徐强老师的论文《对中小学生性教育的几点思考》获一等奖,叶立忠和姜利红老师合写的《以开放的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德育自化》获二等奖,获奖数量和获奖等次在农村小学中名列前茅。

4、深化科研内涵。科研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科研的着眼点应该在课堂。要走教育科研的内涵发展之路,就要把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去。为此,教科室和教导处紧密合作,通过开展听课、评课,着力在课堂中发现问题,形成研究课题;着力在课堂教学落实研究成果,检测研究成果,为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优质的服务。

教育科研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2003年,教科室虽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尚有不足;群体科研的氛围尚未形成;村级小学的科研工作尚未启动。

教育科研是学校进步的不竭动力,教师又是教育科研的主体。2004年,我市将全面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全体教师而言,既是一次挑战,又是一个机遇。在新的一年,我校教科室力求以课改指导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大力倡导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领会课改精神,把握课改方向,适应课改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推进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

第3篇

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是基于学校实际工作,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自身发展中的问题,侧重于实践中的问题解决与策略选择。郑金洲指出,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不仅包括课题研究,还包括学术报告、理论学习、教研活动、专题研讨、教育论坛、论文评比、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编辑文集、出版刊物等。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范围比较大,但是其规范性和学术标准是不能降低的,否则就是中小学教师教科研的庸俗化,进而失去了中小学教师教科研的意义。因此,中小学教师应当在教育科研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科研素养。

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素养内涵

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素养包括教育科研的知识、教育科研的技能、教育科研的观念三个方面。

教育科研的知识,包括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知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和方法学的知识。教育科研的成败与教师采用的方法是密切相关的。教师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并能在自己的研究中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是中小学教师必备的教科研素养;教育科研技能,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将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的能力、科研规划与设计和组织能力、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教师的教科研是以实践问题为中心,要求教师从自己身边寻找问题,并通过研究能够有成效地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教育科研的观念,包括问题意识、科研意识、理论意识、钻研精神、严谨治学、合作态度、开阔的视野。

课题申报书中反映出的教科研素养问题

笔者在管理区域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过程中,审阅过众多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申报书,近期又审阅了上一年度144个课题申报书,其中所反映出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素养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缺乏基本的理论知识与科研方法

第一,大多数教师在课题设计论证中,没有提及该课题的理论依据;即便提及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也仅是写了理论的名称而已。

第二,研究方法选择不当,操作错误。不管是否需要都会列出调查法或调查问卷法;是全样本调查还是抽样调查,调查范围、调查对象全无涉及。可见,教师对调查法的理解和使用是片面和错误的,不可能实现调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三,多种研究方法的名称罗列,层次混乱。如观察法、比较法、文献法、调查法罗列在一起。再比如,调查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并列在一起;还有文献研究法、实验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罗列。这种研究方法罗列的混乱,也反映在课题研究思路上的混乱。还有的课题根本没有列出研究方法,仅仅是叙述工作步骤。

2.选题难于切中实践中的真实问题

例如,有的教师申报的课题名称是《高中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其实对于一线工作的教师,经常面临的问题是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同学校的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是有差异的。如果能针对所在学校学生的特点,应用一定的教育理论,进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实践研究,是非常有应用价值和典型意义的。但是教师找不到这个问题研究的切入点,制定了这样一个专业人员研究的课题题目。这反映出教师欠缺发现问题、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的能力。

3.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亟待提高

第一,文献检索途径和方法不当。参考文献反映课题申报者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基础,教师课题申报书中所列“参阅的主要文献”数量过少,有的仅列了两项。

关于参阅主要文献的资料的形式,教师有很多错误的写法,如文字,网站、网络,学报。正确的是:书籍(名著要籍、专著、教科书、论文集、手册、辞书、工具书)、论文(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文章(新闻报道、通讯)、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统计报告、教育档案(教育年鉴、调查报告、会议文件、资料汇编)、非文字资料(图像、声音)。“报刊名称”错误的有:百度、豆丁。严格来讲,它们是不可以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的。这些现象反映出教师找不到文献检索的途径和方法。

第二,文献检索的准确性差。课题申报书中“主题词”填写混乱,也反映出教师不能准确地检索文献。一般在网络数据库中会通过输入主题词、标题、关键词等来搜索文献。主题词确定混乱必然造成文献搜索困难。不懂得“主题词和关键词的关系”使得教师在文献检索时,不能精准地找到文献。

第三,对已有文献缺乏分类、整理和判断。课题论证设计中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实际上等于一个简短的文献综述,其中应该包含该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144份课题申报书,很少有教师在此界定核心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空泛,所谓的述评,其内容与其课题的研究点,逻辑上还差很多层次。

4.设计研究方案的能力有待提高

课题申报书中的主题词是根据研究内容而设定的。不会确定主题词,或是确定错误,不仅影响到文献的检索,更说明自身没有搞清楚课题的研究内容。这直接导致研究方案设计的失败。很多教师在课题申报书的“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手段、途径”这部分,填写的就是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教育科学研究的行动路线是问题与假设、资料与证据、结论与讨论,工作的行动路线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总结。很多课题申请书,甚至开题报告中,都是在叙述该项工作的进行过程,阐述工作的亮点,而非研究的切入点。

教师教科研素养存在问题的归因

1.教师教科研的泛化导致对教师教科研要求的降低

虽然教师的教科研与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大学教师所从事的教育科学研究是有差异的,在文献研究和研究方法上不能以专家研究的标准来衡量教师教科研,但是“过于强调教师教科研与专家研究的差异将导致教师研究在学术价值上的自我贬值、在研究地位上的自我边缘化、在研究过程上的作茧自缚”。(高远才,2010)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教科研素养,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简单规则和操作程序,才能保持敏感的问题意识和更加持久的研究热情。

目前中小学教师教科研活动不少,课题也挺多,但是对教科研活动和课题研究的标准降低,导致中小学教师并没有在持续的教科研中获得能力水平的提高。

2.缺乏教育科研方面的培训

职前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方面都缺乏有效的教育科研的培训。职前,本科生这方面的培训几乎没有,笔者接触到的一些中小学教师在本科阶段仅是学习过“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关于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掌握很少。有些研究生学历的中小学教师,虽然有过教育科研方面的培训和一定的研究经历,但是进入教师岗位后,教育科研的意识和能力逐渐淡漠减弱。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教育科研方面的培训所占比例较少。

提升教师教科研素养的措施

面对教师教科研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教师教科研方面的培训,无论是师范教育,还是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都应该重视教育科研意识、方法和观念的培训。

第二,规范教科研活动,尤其是规范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在规范的课题研究中培养、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素养。

对中小学教师教科研进行管理和指导,最直接的机构就是区县一级的教科研机构。区县教科研机构应通过对各级课题的过程性管理与指导,规范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从课题申报开始,开题论证、中期检查、年度检查一直到结题验收,过程性管理要规范。避免有申报立项,没有开题论证,没有中间的过程研究,最后编纂一个结题报告就结题的现象;避免在研究过程中,发生研究方向偏差,使研究的内容与申报的课题不相符合,或者是所做的研究工作根本就没有实际意义的现象。

在区级课题的申报阶段,只要有研究价值和意义的课题,就可以批准立项,保护和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并通过立项课题把教师带到课题研究中来。在开题论证阶段,规范开题过程把好开题论证这一关,必须让课题负责人和整个研究团队理清课题研究的思路,论证清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预期成果。只有论证清楚才允许其开题。在后续的年度检查、中期检查阶段,严格按照开题论证的设计,进行检查和指导。

总之,对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素养而言,做一个规范的课题研究,要比做众多不规范的课题研究,受益更大!■

参考文献:

1.郑金洲等著.学校教育研究方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第4篇

我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知识,为提高自身素质,我刻苦钻研教材,努力将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使学生乐于学习,自觉求知,从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入手,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不断提高。

认真备课,及时批改作业是我多年一来一贯坚持的原则。每备一节课都要既备大纲,又备教材,还备学生。有时还要查阅大量的有关资料,有时还要请教老教师,虚心向他们学习,直到自己觉得满意为止。对学生的作业我总是认真细致的批改,连一个小小的错误我也不会放过。

在实际工作中,我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时时处处以骨干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无论在教育教学还是在课程改革中,我都努力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并且经常和年轻教师交流,在指导他们成长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许多的教育理论知识,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奖,XX年1月,申报的课题《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实施与研究》被批准为莒县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课题,最近我又申报了市小学数学子课题研究项目《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研究》并且担任该课题主要负责人。我不但在教学上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而且在教研方面也积极参与,多次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新教材培训,多次举行公开课培训全镇的教师。

尽管在教育教学这一片天地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有不足之处,今后我将努力实行新课程改革,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更加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取长补短,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5篇

一、系统结构

本系统基于B/S架构设计,这样可以提高各级管理部门的教学管理水平、质量和效率,彻底解决科研管理中的信息量大、信息采集难、信息反馈滞后、信息准确性低的瓶颈,从而全面实现科研管理的网络化、自动化、数字化,使科研管理高效有序地进行。

为满足科研管理工作对于系统的性能要求,包括事务处理能力、Web访问能力、数据接口规范、用户界面友好及功能可扩展性,采用如下方案:

1. 支撑平台:操作系统采用Linux CentOS。它是Redhat Enterprise Linux(下称RHEL)的重新发行版,并且提供免费的yum升级服务。

2. 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MySQL:MySQL是一个小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被广泛地应用在中小型网站中。其特点是体积小、速度快、拥有成本低、源码开放。

3. 应用服务器采用WebLogic Server:WebLogic由bea公司出品在世界应用服务市场上占有最大的份额。是用纯java开发的一个基于j2ee架构的中间件,用来解析网页。

BEA WebLogic是用于开发、集成、部署和管理大型分布式Web应用、网络应用和数据库应用的Java应用服务器。将Java的动态功能和安全性引入大型网络应用的开发、集成、部署和管理之中。

二、系统功能

1. 系统关系结构

科研管理系统是以科研处为中心,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安装于局域网中,各科室间采用星型网络连接。

2. 系统功能简介

科研管理系统依托各种角色进行管理,不同的角色在系统中拥有不同的权限,以保障信息的安全:一般科研人员(可录入与查看自己的各种科研成果,申报各项的项目)、院学术委员、专家库成员(可根据授权在网上审阅科研项目)、系部管理人员(可对本系部科研人员及科研情况进行管理,对本系部科研人员申报的科研项目进行审核,对本系部的科研人员填报的各项科研情况进行审核)、系统管理人员(可对系统的基本数据库进行维护,科研项目的基本信息的录入,科研工作的日常管理,科研经费的管理,对科研人员的年度考核)、学院领导(可查看学院年度科研情况,查看科研人员的科研情况)。

本系统功能划分为六个大项,具体如下:

(1)科研人员、机构管理:科研人员数据库,并根据该数据库对科研人员进行跟踪与考核。科研人员数据库记录与科研相关的人员信息,主要包括:科研人员的个人编号与履历、所属机构、综合素质、业务水平、职务与学术档案等资料的管理。科研机构管理,记录科研院所的科研机构情况,科研机构管理作为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平台的一个基础内容,在各类统计与查询中起重要作用。

(2)科研项目、合同管理:项目、合同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平台的核心部分,是贯穿其他子系统的主线。主要包括:立项前管理、合同签订、开题、建立课题信息、结题、课题存档(即建立科研档案)等几个部分。

(3)科研评审管理:科研课题申报后,由管理人员分配给各领域的专家进行在线评审,实现科研课题的在线申报、在线评审。

(4)科研论文信息管理:完成对论文论著信息的管理,能够对论文论著信息进行申报、查询、统计。

(5)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完成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可以记录、查询、统计项目相关的经费收入、支出情况,控制科研项目的经费。

(6)科研考核管理:通过建立科研工作量的量化指标和设置岗位考核标准,通过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奖励、学术交流等信息的综合分析,计算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的科研工作量,由系统自动判断是否通过考核及考核等级。

三、系统安全策略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完善的安全体系,是科研管理系统安全可靠、稳定、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因此,构建安全体系应符合实际需要,在保证物理安全和网路安全的基础上,充分保证数据安全和科研网路管理系统的安全,同时通过安全制度建设和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安全体系的有效实施,从而保证科研网络管理系统中各类信息的安全。

1. 保障物理安全:物理安全是系统安全的前提,用于保证设备、设施以及其他媒体免遭灾害等事故以及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

2. 保障网路安全:网络安全主要是保证参与科研网络管理系统各方主体之间的数据传输网络以及公共网络服务的安全可靠运行,可以划分为传输网络安全和业务网络安全。

业务网络安全主要包括设置放火墙、防范病毒、控制与公网互连、防范黑客入侵以及就网络安全进行严格监控和规范管理等以保护业务网络资源和科研网络管理系统应用服务。

3. 强化数据安全:科研网络管理系统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的形式来保存数据,根据部署方式的不同,数据库可以是集中式部署,也可以是分布式部署或者两者的混合形式。数据存储安全除了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本身提供的数据库加密存储、权限控制等安全机制之外,根据数据的安全分级,一般数据直接采用明文存储或者明文加上验证码存储,对于重要数据和关键数据则除了附加验证码之外,还需要先加密后存储以防止数据被非法窃取或篡改。

第6篇

以短视频为核心的微课程是翻转课堂的核心,不过,在翻转课堂风行之前,关于微课程的探索就已经在国内展开。

去年12月,华南师范大学与凤凰卫视联合“凤凰微课”移动学习客户端,将微课从课堂推到了我们每一个人身边。其实国内微课最早在佛山开始兴起。对比以前,研究成果到实际推广应用少则要三五年的时间,但微课从佛山席卷全国的速度堪称神速。微课有什么魅力让人们如此着迷?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内著名的微课实践研究者———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教师胡铁生,去探求微课的“前世今生”。

2009年开始,微博风靡全国,“微”时代悄然来临。其后微信崛起,2亿的用户量让其傲视即时通讯群雄。它们的成功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互动性和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

一直关注跟踪资源建设与研究十多年的胡铁生,敏锐捕捉到了这个隐蔽的信息。之前他一直为基于网络点播的课例资源利用率低而苦苦思索解决方案。

“一节课的精华总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点展开,精彩的、的环节都是短暂的,瞬间的。学生视觉驻留时间普遍只有5~8分钟,若时间太长,注意力得不到缓解,很难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胡铁生说。

因此,他提出,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只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提供给教师,借鉴意义和交流价值更大。而且5~8分钟,50M左右大小的简短视频,也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下载或点播。能重复使用,利用率高,也是他看好这种短视频重要原因。

他把这个定义为“微课”,并用“非常5+1”来形容微课框架。“1”是5~8分钟的微视频,以此视频为核心,整合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5”个配套资源,共同组成微课。“5”部分既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任意组合成完整的课堂,也可以单个分拆出来使用,满足师生的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需求。

实践倒逼应用研究

微课的概念获得了佛山教育部门的认同。2011年4月,佛山教育部门向全市教师首次征集“微课”作品,短短1个月时间内,就有老师上传“微课”作品1700份(至今超过5000份),点击率高达5万人次。和微博相似,微课的出现“引爆”了佛山淘课热。

佛山的微课热引起了国家教育部的重视。2012年11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正式下发通知,决定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

2012年12月28日,华南师范大学与凤凰卫视联合“凤凰微课”移动学习客户端,将微课内容,从课堂扩展到社会工作、生活,涵盖基础教育、文化教育、家庭教育、医疗保健、商科法律、科普知识、生活艺术、中华文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人文、农业科技、林业科技等领域,满足大众学习的各种需求。

至此,微课迅速地完成了从小学、中学、高校,直至社会大众的覆盖。

“微课从提出概念到现在,只有两年左右,时间很短,学术成果较少,还需要加强理论和应用层面的研究。要多关注现有的资源如何应用于现在的学习。”胡铁生表示,微课今年的研究重点在应用。

去年10月,由胡铁生主持的《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获得了国家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立项,“我的总课题的子课题申报,全国各地教师,包括高校教师,非常积极,一周就报了近50个。”

记者翻看报名名单,发现申报的子课题涉及面非常广,不仅有传统语数英三大科目,还有地理、生物、物理、美术、校本课程、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甚至有针对智障儿童、机器人教育的子课题;申请人不仅有来自一线城市的广州,也有来自偏远的农村。教师技能培训也出现在申请的子课题当中。

“翻转课堂”扬长避短

如何用微课改善传统教学?这是胡铁生最关心的问题。

从1994年开始,胡铁生在一线教授地理近十年,平时非常注重学科教学资源的积累和思考;同时他自学信息技术,先后制作开发了许多CAI课件、专题学习网站、教学资源库等资源,并几乎经历了国内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每个阶段。

这些经历让他对“教师”和“学生”两个概念有自己的感悟:“基础知识应在课前或者课后掌握,而课堂是老师和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交流、讨论、辩论的最佳场所。在课堂要解决的是平时单独最难解决的问题。”

“微课和翻转课堂两者能很好地结合。”在胡铁生看来,由视频为建构核心的微课,在翻转课堂里具有先天优势,不过要在应用模式和应用技巧上下功夫。

在国内,一些探究性课程、小组学习等教学方式,也隐隐带有“翻转课堂”的影子。不久前,佛山允许部分中小学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调整课程进度。这也无意中留给“翻转课堂”和微课不少发展空间。在申报的子课题中,就有两个是关于微课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来源以视频为主,需要一定技术支持。”胡铁生告诉记者,微课视频的拍摄、编辑、制作、上传,都需要微课作者懂相关技术。一些偏远学校师资跟不上,网络和硬件设施不足,会成为制约微课发展因素。

怎么办?他提出了微课平台建设两步走策略。第一步是通过网站向教师提供视频制作技术的培训专题,继续以竞赛等多种形式,从基层征集作品到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其优势是征集的数量较多,涉及教师和学科的面较广。不足是制作质量不高。第二步是以项目形式外包,对外招标,聘请专业人士,从微课的设计、拍摄、后期加工等,进行专业指导和操作。

第7篇

本学期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实施课题研究,提升学校教学研究水平。中心小学于上半年申报的国家级语文课题《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的子课题“课中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和市级数学课题“农村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课题实验”已正式启动。课题组成员不但要积极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系列活动,还要虚心学习,善于挤时间,认真阅读报刊、杂志中有关理论文章,积极从网络上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要勇于实践,努力探索农村小学教学改革的新途径,从每一节课做起,并注意积累实验的原始资料,如各种计划和方案、研讨会议记录、学习笔记、教学案例等(项目可参看《教师课题研究手册》,特别要注意积累学生学习成果方面的资料,每学期要交一份典型教学案例);要经常和学校老师、课题组其他老师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得与失,主动宣传新理念、新教学方法,互相启发,共同进步;要及时反思自己的实践,使之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践。

本期课题组研讨活动形式拟为:

①第八周前由实验教师自选课题和时间,提前一周打印教学设计(交中心小学)在课题组内交流——观摩——反思交流。

②推荐两位教师向全镇作课堂教学展示。

2、积极开展校本专题研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探索农村小学课改之路,中心小学确立了四个校级课题:

①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研究;

②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实践研究;

③农村小学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实践研究;

④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数学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

各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定课题,拟订课题实验方案(方案要围绕专题,以实际的活动、做法为主,并确定各阶段验收时间),开展实验研究。开展课题研究的学校,要鼓励教师勇于实践,从每节课做起,从每天做起,持之以恒地开展活动。中心小学将根据各校开展活动的情况,选出一至三所学校,作活动成果的展示。

3、要切实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实施课程。

①要大力宣传新课程理念,打消教师的疑虑,坚定教师投身课改的信心。

②要以校本教研为主,充分发挥学校自主进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各校的校长、教导主任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组织学校每位教师一学期开一节公开课,并及时组织评议活动。开课教师要做好课堂实录,综合评议教师的意见,写好教学反思,形成一个较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参加中心小学组织的“优秀教学案例”评比(案例截稿时间为:2007年1月4日,案例写作可参阅《福建教育》2004年第2、3期有关文章)。

第8篇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研训活动”?什么是“主题式研训活动”呢?弄清这两个概念是开展“主题式研训活动”模式实践探索的重要前提。

1.研训活动

所谓“研训活动”:是以学校培训为主阵地、将教师教育活动和教学实际结合起来的活动模式,它能有效地整合校内外的培训资源,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创造广大教师合作研究的条件,搭建校本研训的平台,以研带训,以研促教,走研训一体化的教师发展之路。

2.主题式研训活动

“主题式研训活动”是以教师感兴趣的有研究探讨价值的实践性主题为主线,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参加活动的教师通过看书学习、观察讨论、模仿操作、实践反思、行为跟进等形式,带动更多的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自主研究的一种活动形式。

二、实践探索的要素

1.坚持“学习、研讨、研究从主题开始”的思想,为教师创建学习、交流、沟通的平台

精心设计主题式研训活动,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系列的研训活动,逐步使校本研训活动形成“主题化”“系列化”的良好局面,以此来激活教师的创造力,引发教师对自己(或他人)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从而进行审视和分析,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2.立足课堂,从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反思情境

各校力争改变原有的单一的听课、评课活动方式,创新校本研训活动机制,建立校本研训活动制度、活动质量评价制度,根据学校学科教学实际,确立活动主题,组织开展有效的学科参与式主题式研训活动,引发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对自己(或他人)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基本模式简介

“主题式研训活动”新机制主要包括两种基本模式。

1.模式一

包括集体备课、教案新写、提升课、微型课题研究、专业引领、展示交流六个环节。这六个环节是一个完整的操作体系,贯穿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全过程。在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了每个环节的操作模式,教师在这个体系中进行学习、交流、实践和反思。

2.模式二

目标确立―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反思改进。目标确立,即对教育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和归纳分类,概括出具有普遍性和研究价值的问题。理论学习,即针对以上确立的研训目标,寻找与问题相关的理论,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教学实践,即对原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经过理性思考而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案的实践。反思改进,即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在认识、分析后决定是否将其作为新的研训目标的过程。

四、研训活动的管理

教师发展中心作为区级层面的研训活动管理机构,如何对各学科、各校的“主题式研训活动”进行管理呢?

鉴于实践中形成对“主题式研训活动”内涵的理解,管理工作主要把握三个关键。

1.重视“主题式研训活动”中的“五个一”

所谓“主题式研训活动”的“五个一”,主要包括:围绕一个主题,开设一节以上的公开课,举办一个讲座,一组交流和研讨,完整的一套文字资料。

2.参照“五个一”要求,做好主题研训的审批与归档

3.重视研训员在主题式研训活动中的作用与地位

五、主题式研训活动带来的变化

1.“主题式研训活动”突出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和针对性

2.“主题式研训活动”推动了教研方式的变革

3.“主题式研训活动”使教学研究更具实际意义

4.“主题式研训活动”促进了教师个人素养的提升

5.“主题式研训活动”有利于区内各校资源共享与互补

总之,“主题式研训活动”是在充分吸取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区中小学教育现实的需要,通过问题研究、理论学习、现场参与的组织方式与专家引领、个体反思、同伴互助、区域协作的合作行动研究方式,引领教师在研究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论支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身心和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第9篇

关键词:科技查新;科技知识;科学技能;查新技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家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力提倡,作为科研管理工作范畴之一的科技查新工作显得愈发重要,而科技查新人员的科学素养是影响查新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从科技查新现状、科技知识和查新技巧的掌握与运用、科技查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论述了科技查新工作人员所应具备的科学素养。

一、我国科技查新现状概况

科技查新工作自其诞生到现在已有二十几年的历史。科技查新工作的开展在为我国科技成果验收、评估、转让,科技成果鉴定,发明专利的认定等工作提供可靠情报评估的同时,也为维护科技成果的公平和公正以及有效避免低质量、低价值的重复研究做出来积极贡献。与此同时,随着科研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程度的逐渐提高,以及科技查新市场的逐步开放,我国科技查新工作仍有不尽人意之处,在某些环节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由于全国存在地域差异,从而导致各地网络发展不平衡,大多数各自为政,未能有效形成和建立统一体系,最终导致有限的资源无法充分利用。另外,较多查新机构由于受到科研经费的限制和制约,间接的影响到了科技查新工作的条件和需求。以上两个原因造成了科技查新中的查全关键环节无法得到保障。

其次,科技查新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思维劳动,特别像一些综合性的查新机构要面对各行各业申报的研究项目,往往会涉及到各个行业和领域的查新点,面对内容复杂、专业性强、特别是对于检索国外资料对比分析时难度往往较大,而查新工作人员由于受到专业和外语水平的限制,其间接的影响到了查新结果的有效性。

最后,由于受到项目申报时间的规定和限制,往往会出现查新项目过于集中到某段时间,而科技查新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由于时间紧,任务繁重,导致查新人员不得不加班加点,疲劳应对,就可能会给查新机构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难以确保查新结果检索无误。

二、科技知识和查新技巧的掌握与运用

科技查新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信息服务,查新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包括文献、专业知识、信息、情报的搜集、整理、加工、分析等环节,并且要求查新员要对非常专业的项目完成提炼其查新点,要准确全面地掌握相关情报,查清该课题在国内外是否已研究开发过并撰写科技查新报告且对其付法律责任。这就要求查新人员不断的学习科技知识及掌握相关查新技能。

(一)专业知识

从事科学技术查新的专业人员应该具备查新项目相关的科技知识和基本技能,除此之外,他们还应该对当前国内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国内外有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研究开发方向、理论等有所了解。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新的理论技术也层出不穷,这使得科技查新工作相关人员面临更多复杂的专业问题,因此,有更多相关专业背景的查新人员就要配备到科技查新工作中去。还要注重提高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加之很多查新项目都要借助计算机检索完成,故查新人员还要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另外,查新工作还常常涉及外文资料,所以查新人员的外语应用水平也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只有具备了以上素质和能力,查新工作才能快速准确的完成。

(二)科技查新技巧

科技查新往往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以手动检索结合计算机检索方式,对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对象进行国内外综合对比了解,通过进一步的分析论证,对待查的科研课题或研究成果的新颖性、创新性作出对比性的结论。

在进行查新的过程中,如何筛选检索词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检索策略将直接影响到查新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全面性。首先,要根据项目书提炼出科技查新点,而对于项目书中查新点不明确的,还需要科技查新人员自行提炼。在进行查新检索前需要先确定检索词,由于检索词是进行科技查新检索的主要依据,那么在确定检索词时就务必要准确,既不能太过偏窄,也不能宽泛。而在筛选检索词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不能忽略那些不规范的,但在生活中常用到的流传较广的相近词,从而避免出现漏检的情况。在检索的过程当中,还需结合上位词、下位词,根据查新课题的主要技术内容和特征来搭配组合。第三,制定检索策略。

一个高效的检索策略通常包含以下两个步骤,一是查新过程中选择检索词,二是制定检索式。

检索式是检索策略的直接表现形式,它是计算机检索中用来表达用户检索提问的逻辑表达方式,通常由检索词和各种逻辑符号等构成。制定的检索式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查全率和查准率,并最终影响检索的效果,而且还进一步影响了查询速度及工作效率。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制动检索式是提高科技查新质量的关键。制定检索策略有很多的经验与技巧,这需要在平时项目检索过程中不断的积累和总结,并在检索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调整修改,才能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检索质量。

三、科技查新能力的培养

科技查新人员的能力及素质质量的高低对查新结论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想保证查新结论的质量,就必须注重对查新人员能力的培养,科技查新能力的培养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施。

(一)建立进修和培训学习制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查新工作必将遇到更多新困难、新问题,因此对科技查新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科技查新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进修,同时还要培养查新人员主动自学的意识和能力,使查新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能够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二)加强查新人员综合素质自我提高的意识

科技查新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为科研立项和科技成果的鉴定、评估等提供客观依据,还为后续进行科学研究的科技人员进行研究开发提供可靠而丰富的信息,因此,查新人员必须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以应对海量的信息。要树立积极的职业态度,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扩大自己知识储备,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胜任科技查新工作,才能将科技查新工作做实做好。

参考文献:

[1] 任成娟.加强科技查新工作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J].情报探索,2012(9):79―81.

[2] 王支凤,马剑凤.浅谈科技查新人员职业素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6):121―122.

[3] 马景娣.从查新工作内容谈查新人员素质.情报杂志,1997(5):39―407

[4] 陈奇平,陈奇榕.提高查新检索人员素质的思考.情报探索,1996(2):40―41

[5] 刘蜀仁,于婷,钱俊雯等。查新报告质量控制的关键与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2006,增刊(2):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