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中德育体系建设

时间:2023-07-06 16:28:15

导语:在高中德育体系建设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德育体系建设

第1篇

关键词:绿色IT/IS;高校;信息化建设;虚拟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99-02

一、引言

IT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但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例如:能源的耗费,电子元器件的污染,对人体的健康影响等。这些不利因素已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危害,并严重影响其进一步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绿色IT/IS的概念应运而生,受到IT界的认可。经过近十年的建设,我国高校已经基本完成了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部分高校已经跨越了数字校园门户及数据中心的发展阶段,并已经向智慧校园迈进,这无疑会提高学校的管理层次及效率。但同时,也凸显出诸多问题:大量现金的仪器设备却很少有人会使用,利用率很低;不注重系统的深度利用与优化,维护费用巨大等,对高校自身资源(能源,资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绿色IT/IS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绿色IT/IS的发展现状及目标

对于绿色IT/IS的定义很多,但一般来讲是指对计算机及其相关的资源进行复合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使用。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显示器及设备的高效实用,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以及对电子垃圾进行正确的处理。美国佐治亚大学的WatsonRT等认为,绿色IT/IS有降低能耗的作用,他们提出了一个能源学架构,在这个架构内研究信息系统应该如何适应社会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归纳出以下公式:energy+information

三、高校发展绿色IT/IS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直以来,国家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巨大,希望借助高校这个高科技平台将自身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及成果产业化,推广到其他行业。同时也可以提升高校自身的中和实力,为高校的教学、管理及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目前,关于绿色IT/IS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强调IT产品的低能耗及IT使用材料的安全环保,即狭义的绿色IT/IS理论。广义的绿色IT定义应包括绿色软件、绿色硬件及绿色服务。具体来说绿色IT/IS的内涵是绿色IT应用,绿色IT产品、绿色IT技术和绿色IT服务。

四、绿色IT/IS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1.高校绿色IT外包服务。“为客户”增值是IT外包服务商的首要任务。绿色IT外包服务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专业性:高校的IT系统品类繁多,包括网络系统、服务器系统、软件系统、一卡通,网络安全、电话系统。这些服务必须由专项小组提供服务。(2)协同性:IT服务供应商须建立了独立的远程监测中心(NOC)、建立了远程支持平台、客户产品采购咨询服务平台、多语言客服平台、工程师实训实验室等丰富的多平台支持,在基础设施上保障了IT服务的质量和持续稳定。(3)灵活性:对于高校来说,既需要固定时间巡检,如可选择每周5天、3天、2天、1天的固定人员、固定时间派驻服务;也需要反应快捷的随叫随到服务对于有高端技术服务,IT外包服务商需提供信息安全评估、IT流程梳理、IT战略规划等咨询服务。(4)稳定性:IT外包服务商需要为从业人员提供了稳定长期的职业发展空间,具备充分的资源互补优势,人员发展空间广阔,减少人员流动性,保证服务稳定。

2.高校绿色IT产品。我们认为目前高校信息部门对绿色IT产品的概念不应该仅仅局限为节能减排,或者将重点放在数据中心上面,而应该从更多方面实现绿色。(1)针对服务器采取主动电源管理方式,通过监控服务器中CPU及磁盘的使用率,调整服务器风扇及空调转入节能或待机模式。从而避免那些不经常使用的服务器一直保持满负荷运转状态。(2)应用桌面电源管理产品,这在现有的操作系统及软件中已经非常普遍,如果计算机在一段时间内空闲,左面管理软件会将子算计自动转入休眠模式。当再次使用时,显示器会被重新开启。其产品包括,Microsoft Windows系列,Symantec Altiris桌面解决方案,Verdiem SURVEYOR远程电源管理软件等。(3)各地的教师无需乘车或坐飞机出差即可参加国际会议。学生无需走出学校,通过视频即可选修其他学校的课程,这无疑可以减少碳排放。华为智真远程呈现视频会议系统,Sony的电视会议一体化解决方案,和V2的视频会议租用解决方案,惠普SkyRoom视频协作软件等都可以做到这一点。(4)众所周知,造纸业不但消耗大量能源而且极大的破坏环境。传统办公过程会消耗大量的纸张。绿色IT/IS提倡在合理使用打印机,并在理顺工作流程的基础上,逐渐用无纸化办公及OA系统取代传统办公方式。IBM的Lotus Domino、微软公司的Exchange群件技术,EMC文档系统、用友软件的OA平台,惠普的Secure Print Advantage可以解决这部分问题。

3.高校绿色IT技术。(1)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日渐成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为我们提供绿色服务,使用户获得绿色IT/IS带来的收益。首先,虚拟化将服务器进行整合,实现了系统的集中管理,大大减少物理服务器的数量,并且高效率地利用了硬件资源,这样不仅显著地降低整体能耗,而且降低了资金投入。其次,虚拟化通过动态负载配置实现了IT资源的灵活使用,用户不仅可以分配到合理的虚拟机设备,而且无论在本地和远程都将拥有相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不受物理和地理的限制。在不采用虚拟化的情况下,数据中心的管理人员无法摆脱服务器的固定配置,而且服务器越多散热性越差;通过利用虚拟化,数据中心管理人员就能够灵活配置服务器,统一管理,不仅保证了高可用性,还能充分利用散热配置,减少空调耗电。更有利的是,在建立了一套虚拟基础设施后,资源的可用性得到了加强,桌面管理更便捷,安全度得以增强,并且提高了容灾能力,灾难恢复进程加快。另外,虚拟化的采用可以有助于碳管理。现在比较成熟的虚拟化技术对高校校园网络运用来说,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三类:平台虚拟化;资源虚拟化;应用虚拟化。(2)云计算。云计算是将大量网络连接的IT资源进行统一管理集成并提供按需分配的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共享软硬件资源及数据信息。云计算借助于多种技术,如物联网,虚拟化、集群计算、Web 2.0等,将这些技术集成到一系列方案中来满足客户的使用需求。云计算是一种计算模式,又是一种基础架构管理的方法论。在云计算环境中,所有的服务、应用、数据及IT资源都是通过网络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而且这些资源能够动态地从硬件基础构架上产生出来,再加以调整来适应工作任务的需要。它的价值在于,对于某些组织机构而言,特别是针对高校,云可以让他们不需要投入一些不必要的投资。但云计算并不是意味着要去抛弃高校原有的设备资源,高校可以将现有设备进行整合,提升设备的整体使用效率。IDC的报告指出,云应用可以节约大约80%的机房面积,60%的电力和制冷消耗,使设施利用率提高2倍,使得现有的资源利用更加高效。

4.高校绿色IT/IS应用。(1)云数据库,由于云数据库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具有极高的负载均衡性及响应速度,并能够方便地对在线数据库进行迁移,为云计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应用环境。高校可以应用云数据库为广大师生提供统一的云存储及在线查询分析服务。从而,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方便可靠的IT使用环境,将分散的资源集中管理,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2)虚拟实验环境支持,应用虚拟化技术,高校可以为不同的实验课程配饰不同的虚拟实验环境,依照课程的要求分配不同的资源到相应的虚拟机上。学生只需要一个无盘工作站就能够完成以往在高端设备或不同软件环境下才能够完成的实验,这样就为学校节省了大量购入单体实验设备的资金。由于虚拟机的部署方式简单,管理人员也能够从繁重的维护工作中解放出来。VMware的VCenter,微软的Hyper-V sever,XenS的Xen Enterprise都可以实现虚拟实验环境。(3)桌面虚拟化,桌面虚拟化是将所有用户的个人IT资源通过集中的虚拟化技术,统一由计算中心的管理人员来进行分配,用户可以在个人PC上面甚至无盘设备上通过网络随时随地的访问自己在学校的的虚拟计算机。用户所使用的环境不需要任何安装做成,退出程序后不会给电脑留下任何垃圾文件。实现师生移动高效办公,同时提高资产和数据安全;提高师生工作效率,降低IT管理成本,让管理更高效更安全。实现虚拟桌面,将更安全、更绿色、对计算机的使用成本更低。当前,已经有部分高校完成了虚拟桌面的建设,效果已经逐步显现。

当前,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大部分设备的利用率很低,而且没有意识到实施绿色IT/IS的必要性及紧迫性。但是高校实施绿色IT/IS时,也必须注重整体规划,分阶段实施,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也是不现实的。而且支持绿色IT/IS的标准还没有完全确立,急需各厂商与客户配合,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制订出符合标准的软件及硬件设备。高校也应该遵循规律,切忌盲目最新,循序渐进,适时地结合绿色IT的发展阶段,使高校发展更绿色。

参考文献:

[1]Watson R T,BoudreauM C,Chen A.Information systems and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ergy informatics and new directions for the IS community.MISQuarterly.2010,34(1):23-28.Li Yu,Liu Jingsen.

[2]Mechanism and Improvement of Direct Anonymous Attestation Scheme[J].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2007,37(2),P195-197 (Ch).

[3]WatsonR T,BoudreauM C,LiS. Telemactics atUPS:Energy in- formatics in action. MISQ Executive,2010,9(1):203-213.

[4]王坤.奏响绿色IT主旋律[N].中国财经报,2007-12-05.

[5]钟星.IT变绿[J].中国中小企业,2009,(2).

[6]王舰,李玉亭,杨振东绿色IT概念与内涵辨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3).

第2篇

一是教职工参与体育社团可以将注意力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暂时转移出来,定期通过挥洒激情和汗水来有效释放工作与生活中的压力。

二是教职工在与社团中不同性别、年龄、地域及学科门类的同伴在运动场上和场下的轻松交流,不仅可以极大地扩大自身社交网络、丰富业余生活,同时还可以通过思维的碰撞产生科研创新的灵感。

三是通过积极参与社团中体育项目的对抗与比赛,不仅可以树立教职工竞争与合作的意识,更能激发其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与不断胜的成功欲望。

2.高校教职工体育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职工日常工作繁重,锻炼身体的意识不强。中青年教职工大多数是学校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和职称晋升的关键期,日常工作繁重。再加上业余时间还需照顾家庭、老人及小孩,已无力再参与体育锻炼;同时,大多数青年教职工觉得自己身体状况还好,无须过早开始锻炼,部分中老年教职工更相信以食疗、保健品为代表的养生保健,不愿抽出时间积极参与锻炼。

二是伴随高校扩招和校区规模急速扩张带来的场地及器材供给不足,学校经费保障不到位问题。近些年,各高校学生规模均大幅增长,为满足学生基本需求而扩建的新校区一般只注重基本的教学及生活设施,因此原有的体育场馆和器材只能先保障学生教学需求,很难兼顾到教职工业余锻炼,故而经常出现老师与学生抢场地的尴尬局面。此外,学校对教职工体育社团的支持大多体现在有限的场地保障等方面,很少直接给予经费来满足社团的日常耗材及团队建设需求,导致社团运行步履维艰。

三是高校体育社团大多缺乏专业的教练及组织人员,没有形成相应的组织及制度保障。体育活动因其专业性和安全性要求,必须有专业的体育教师来作为教练和活动组织者,才能在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开展活动,而现实是高校大多缺乏这样的专门人才。部分社团是由学校体育教师课余时间志愿组织,没有给予相应的劳动报酬或者工作量认可,无法调动其积极性让社团办得更好。此外,高校中该类社团的运行及管理大多没有明确的组织和制度保障,或依靠工会、或依靠体育院系,无法长久稳定地运行。

3.对高校教职工体育社团建设的建议

一是大力营造健康校园的浓厚氛围,积极鼓励教职工参与体育锻炼。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和树立健身典型,普及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和愉悦心情的正向激励作用,引导教职工通过体育锻炼丰富多彩人生;同时,应相应的体育锻炼时长要求和身体健康指标指导性意见,作为教职工全面发展的重要考核内容予以督促和推广。

二是全力保障场地器材和经费预算,丰富供给吸引广大教职工投身体育社团。一方面要充分发掘现有体育运动设施及场馆器材的潜力,尽量满足教职工体育社团的活动需求,同时可考虑将教工活动与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有机结合,既能提高场馆器材使用效率,也能增加师生之间互动的空间与频次;另一方面学校应在工会活动经费中划拨专项费用,保障社团日常运行所需,还可以适当支持小型赛事和对外交流,增加社团影响力进而提高学校声誉。

三是高度重视教职工体育社团建设,通过组织、制度保障社团良性发展。一方面要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工会的组织作用,依托体育院系专业力量,把教工体育社团做好、做实,对各个社团的活动开展做到有计划、有考核,及时解决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诉求,避免出现只发通知号召,而不解决问题的推诿和敷衍现象;同时,要对社团的组织管理人员和教练通过制度,保障其额外付出的权益,可考虑采取适当的津贴或者工作量认定的办法来鼓励其把社团办好,并在学校对运行较好的社团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模块设计高职语文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069-02

教育部在2006年专门针对高职教育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并强调要加强素质教育。因此,在高职语文的课程体系建构中,既要注重体现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也要加强其对学生的素质养成,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在这样的前提下,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培养目标和专业需求等灵活运用模块设计来进行高职语文课程体系的建构。

一、模块与课程的关系

(一)课程可以组构成模块

模块与课程并非割裂开来的分别独立的个体,课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组构成不同的模块。例如理论模块与实践模块、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等。在课程体系建构的过程中需要有顶层设计,而传统的高职语文课程体系中可以包含大量的课程,如应用文写作、唐诗鉴赏、中国传统文化等等,以单门课程为单位作为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容易出现使用混乱以及脉络不清等弊端。如果将课程组构成模块的形式作为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框架,思路则更为清晰,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开展。

(二)模块可以为课程服务

模块的设计灵活多样,一是可以由课程组构而成,二是可以在单门课程之下进行设计,即模块设计要根据实际需要实现不同的教学功能,为课程服务。重要的是,模块之间、模块中的课程、课程中的模块以及各教学环节之间需要有必要的内在逻辑联系,即为同一个目标服务――这个目标可以是社会需要,也可以是专业需求或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所以,在进行模块设计时,各个环节之间要根据课程体系建构的需要形成整体设计。总的来说,即模块下可以设置课程,课程中可以再设计模块。

二、模块设计在高职语文课程体系建构中的应用

(一)模块设计可以根据专业需要进行设计、分解和重构

模块设计可以把专业所对应的职业或职业群,分解为若干个职业活动单元,而每一个单元的核心部分(即某项活动或任务的全过程)都设计成适合学生学习的项目。在国外,亦有不少类似的做法,如德国的“职业活动项目”,澳大利亚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的“学习包”,英国BTEC(Business&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的“课业”。虽然名称不同,但其核心都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培养实用能力,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等基本素质,为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职语文课程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人文素质养成类、应用文写作训练类、语文能力培养类等,而每一个类别中都可以根据每个学校的特点进行再次细分,形成课程之下的模块,每一个模块下至少应包含十个项目或任务设计,以便每名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每个模块的设计模板见表1。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行为要点”的培养。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视“知识点”的培养,而对于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更需要加强对其“技能”的培养,并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加强对他们的“素质教育”。因此,在模块设计中,要突出“行为要点”的作用。“行为要点”主要是指学生在完成项目或任务时的意识、行为和能力,如市场调查能力、服务意识、公共场合的仪表和行为举止、合作意识和能力等等。这些是传统课程教学中较为缺乏的。却又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不可或缺的通用能力和基本素质。这些能力和素质是在市场竞争中有时候甚至比专业能力更具具有决定意义的关键因素。为了使学生获得这些能力,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较难满足,而在模块设计中,则可以更好地融入这项因素。

在所有的模块设计出来后,教师可以根据专业需要进行分解,并形成适合自己教学的“学习模块”,在每一个模块下面都包含着几个“项目”,每名教师都可以根据所教专业及其所对应的职业或职业群的不同,选择并重构成自己所需要的模块或项目。如文秘、营销等专业的学生和数控、模具等专业的学生在需要上是有较大差别的,教师可以因专业而施教。当然每个模块在进行内容设计或选择时,都要尽可能地贴近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模块设计可以有效整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

在高职语文的课程体系建构中,与本科院校不同的一个特点就是人文性的相对弱化与工具性的相对加强。因此,在理论课程(第一课堂学习)之外,实践课程(第二课堂活动)必不可少。实践课程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但是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中,缺乏具体的实践课程,并且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都相对独立,难以有效整合。本文试以“语文基本技能”模块为例说明其对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整合。

语文基本技能简而言之,即是听、说、读、写。在这一模块中,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约各占一半学时。理论课程可以命名为“高职语文”,而实践课程则命名为“高职语文能力训练”。两门课程可以交叉进行。两门课程可以由同一位教师任教,亦可由不同教师任教,但是前提是需要进行协调沟通,对模块的认识和教学计划达成一致。这样,在学生一边上理论课程的同时,一边可以进行系列化的实践活动,而每一项实践活动都有教师的指导,不仅指导活动,而且能通过理论学习夯实基础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学有所用,做有所依。

在模块中,除课程教学外,还可以融入第二课堂,如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华经典诗词诵读比赛、辩论赛、征文比赛、书法比赛等,切实做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而这些都统一在一定的模块设计之中,更避免了第二课堂活动的杂乱无章,加强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联系和整合,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强化能力训练,凸显了现代教育精神。

(三)模块设计可以有效整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对于实际教学效果而言,开课时间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在一年级新生中开设应用文写作这一类课程,则只能成为课堂的演练项目,学生难以做到学有所用。因为到了三年级,应用文写作中教授的某些内容如求职信的写作等知识才对他们有较直接的作用。所以,利用模块设计,整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可以较好地避免这个矛盾。

例如,在高职语文课程体系中设计实用文体写作模块,这个模块下可根据专业的不同设置必修和选修课程,这样,学生到了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再通过选修课进行学习。而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针对必修课与选修课,针对不同年级的选修课,再次进行不同模块的设计。如针对一年级学生,可设计通知、请示等,而针对即将实习的学生,则可以设计总结、调查报告等。这样根据模块来设计课程,可以更灵活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四)利用模块设计形成新型的教师组织模式

传统的教师组织模式都是根据课程来进行的,相同课程的任课教师组成一个相对的教师团队,对于同一门课程,每名教师都有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而根据模块设计来开展教学,则要求教师在规定时间内,以任务或项目、活动等形式提出教学目标与项目内容,按照社会和专业的需要和要求,并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由于模块较多,无法由一位教师单独完成,所以必须根据一定的原则进行分工,由多位教师共同参与模块设计并完成教学。这就改变了传统的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师组织模式,形成新型的教师组织模式,即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在同一模块中由多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交叉教学,从而构建起以模块教学为载体的新型教学团队。这样,教师不仅仅以完成课程教学为目标,还需要了解自己模块之下的课程和专业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而将自己的教学活动融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从“个体行为”转为“团队行为”。

第4篇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化;高校

引言

随着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教育逐渐被认为是大数据可以大有作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大数据的发展使得高校信息化面临一场新的变革。大数据为现代教育信息化建设及智慧校园的打造带来的创新价值,是高校信息化由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发展的基础,也是未来高校发展的核心资源。大数据为现代教育信息化建设及智慧校园的打造带来的创新价值。

1 大数据的定义及其特点

维基百科对大数据的定义是: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使用传统的软件工具,进行收集管理和数据处理抓取其内容。大数据有以下几个特征:数据量的规模性(Volume)、数据类型的多样性(Variety)、数据处理的高速性(Velocity)以及数据的时效性(Vitality)、价值性(Value)、真实性(Veracity)和复杂性(Complexity)[1]。

高校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大稻荩在大数据时代,对高校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有很高的分析价值,有助于高校拓宽研究思路和实践应用。

2 大数据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技术支撑。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大数据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手段服务于现代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同时又助推着教学模式的变革。

2.1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大数据需求

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正处在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期,各高校基本已建立了基于公共数据库的信息化系统,生成并存储了大量的教师、学生等各类数据,这些数据为个人的教学、科研、学习、生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支撑。如果将这些信息、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和继承管理、利用大数据处理技术进行信息的挖掘、整理、分析,进而发现数据背后所隐藏的价值,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优化业务流程、促进业务融合、提高办事效率、分析校情、辅助决策的基础,为科研和创新活动提供核心支持;理解老师和学生的潜在需求,实现更加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

2.2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整合高校信息和数据资源,为高校全系统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和推动的作用。

(1)数据标准的建立,实现校园数据共建共享。只有建立了数据标准,各部门间的协作业务才会融洽解决,才能解决各业务系统之间数据共享的难题。只有建立数据标准,才能满足各部门及时获取其他部门信息的需求,才可以业务流程系统跨部门建设。实现校园数据的共建共享,协同发展,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及规范是先决条件。(2)信息化系统平台的建设,实现各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高校将管理理念、办学理念、课程资源、教育资源、学习资源等置入信息化建设系统平台,在平台的基础上构建服务,在服务基础上组合业务,在业务的基础上产生数据,在数据的基础上创新应用,最终实现人、财、物的互通,为高校师生提供无所不在的一站式服务,提高学校教学、管理、决策的效率,满足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的需要。(3)以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基础,为用户提供多维度、智能化、专业化的高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优化学习环境、实现个性化学习。在大数据环境下,通过技术领域的加工和突破,构建信息共享机制,搭建高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建设一个完备而高效的学习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管理部门的相关成本消耗,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实现了对资源的有效节约,并且服务品质也得到了大幅提升。(4)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为高校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通过对数据模型的处理和分析及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有效抓取历史数据和全系统关键指标的发展状态,并对抓取的数据进行多维度的分析,为高校制定工作规划和发展目标提供科学依据。(5)高校安全策略融入大数据分析,提供智能的网络安全策略。高校网络日志为例,它们记录了过去曾经受到的网络攻击,里面有大量丰富的信息。高校可以用来预测、阻止和减轻未来遭受的网络攻击。用大数据平台整合其安全信息和时间管理软件。也可以向安全提供商求助,把它们的产品中融入了大数据分析能力。(6)借助流程与管理平台的结合,打破各系统、各部门间的壁垒,实现高校的管理流程统计分析和优化再造。流程与智能管理平台的结合,解决了各个部门在建设系统时,缺乏统筹的规划、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以及出现的维护成本过高和安全性问题突出等问题;能够为一般的部门提供业务流程办理,简单的数据维护等工作;同时能够实现各个业务系统的贯通,实现流程和数据真正的流转,并最终将全业务的数据汇总,实现校园决策智能化。

2.3 大数据对高校的影响

(1)大数据实现优化业务流程。高校师生在办理业务涉及到跨部门的时候,需要在各个部门的不同的业务系统之间进行办理,办理的流程过于繁琐,出现的问题反馈不及时,不能满足校园智能化的需要。各部门间应该建立资源共享、协作攻关的动态合作机制[2]。(2)大数据助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对教育的评价。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教育评价提供了技术条件,使教育评价从“经验主义”走向了“数据主义”。而智慧学习环境的核心技术特征包括记录学习的过程、识别学习的情境、连接学习社群、感知学科学习的环境等,发挥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信息化对学校发展的具体推动作用[3]。(3)大数据影响高校的决策。高校的大数据一方面能够提供及时的数据信息,一方面可以为高校提供“即时决策”上的便利,使得高校更快、更有效进行决策。比如说学校的管理部门通过对学校师生一卡通使用状态指标的分析,可以有效掌握教师和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和消费的动态变化,为管理机构的科学决策提供数据上的依据,为师生的校园生活的提升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3 大数据在高校信息化建设遇到的问题与策略

3.1 安全需求

大数据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信息管理安全问题。针对当前高校可能面临的安全存储、访问控制、权限管理、数据保密及知识权等信息安全问题,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信息平台需采用最新的技术手段、统一身份认证、严格控制访问权限、加快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相关标准及政策法规,以保障高校信息化平台的合法权利和数据安全。

3.2 专业的培训

专业的培训包括数据管理的理念认知方面的培训和常用数据处理技术方面的培训。数据管理的理念认知方面的培训,是为了加强员工的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认识,尽量避免人为因素而带来的预测准确度降低。通过专业的培训,是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及需要的数据支持等。

3.3 CIO协调统筹机制体制

大数据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过程中,既需要政策的支持,也需要高校的落地服务体系的支持,同时还涉及到高校的各个职能部门的协调推进,如果要推动大数据技术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深度融合,没有相应的高校CIO体系做保障,那么所有的规划与设想,实施起来估计都会困难重重。

3.4 与人为经验相结合

大数据作为一种工具,必然存在两面性。大数据的决策提供了很多快捷、准确的预测。但是,对于数据的过分依赖则让我们在很多时候得出的结果相差很大。数据应与人为经验相结合,互为促进。

参考文献

[1]王大青.大数据环境下数字文件元数据战略研究[A].2013年第三届全国情报学博士生学术论坛[C].2013,9.

第5篇

关键词:普通高师院校 经管类专业 实验教学

河北师范大学 第12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965

社会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促使许多普通高师院校加大了经管类专业招生培养计划。但由于师范院校自身的特点,重理论弱实践的现象相对明显。存在着实验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教学方法简单、实验师资匮乏、实验场所设施设备缺乏、实验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等系列问题。因此,普通高师院校需要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增强实验教学环节,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一、师范院校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经费短缺,实验实习场地设施设备不足

普通高师院校由于自身专业特点以及师范专业学费低,相对于“985”、“211”等重点高校,国家对普通高师院校的拨款少,造成教学经费非常紧张。普通高师院校的经管专业多是近年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历史较短,而经管类专业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又非常重要,实验教学需要建立一定的实验场所,配备相应的实验教学软件、实验硬件设备和实验所需器材与耗材,因此实践教学环节费用偏高,这就更加凸显了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经费不足。国家有“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等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的政策与经费,但惠及普通高师院校的相对较少。

经管专业除了校内实验实践教学外,校外实习也是实践技能提升的重要环节。实验基本涉及的单位范围广、类型多且实习人员分散,有的单位认为学生实习期短,不会给企业创造多少价值,有的担心学生实习会了解单位的经济、财务现状,有的把接收学生实习当作单位的额外负担,不愿意接收该专业学生实习。因此,需要政府提供政策保障、行政及经费支持,满足普通高师院校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需要,否则经管类专业毕业生的素质会受到一定影响。

(二)实验教学地位不高,重视程度不够

经管类专业的教学体制虽经过不断修正,但整体上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认为实验教学要依附于理论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扩展。包含实验内容的课程,实验部分所占的比重大多不超过整个课程课时的三分之一,甚至有些只安排几课时。实验的随机性大,缺乏科学规划。设置的独立性实验少,实验形式多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内容要完全按照课程教学大纲执行,实验设计环节缺少灵活性和创新性,授课指导不足。因教学组织繁琐等因素,实验教学体系中缺少设置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动力。

(三)实验教学目标单一、方法呆板,不符合培养要求

经管类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师多数出身于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学上仍习惯采用理论讲授、分组讨论及问题问答等传统理论课教学方法,只有少数教师能够采用演示法、参观法、案例法等常规方法,而能够运用角色扮演、沙盘推演、综合演练等先进方法的教师甚少,致使实验效果不明显,与实验教学要求有差距,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一些高校把理论教学方法、目标定位等机械地运用到实验教学,对课程要求不加以区分,不同专业开设的实验课程相同,实验要求一样,使用的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教学内容相同,致使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不符,不符合社会需求。

(四)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不能紧密衔接

经管类专业的实验教学起步较晚,教学计划中实验课程、实验内容,多数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试验后逐步并入的。在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或时间安排上,不能与专业理论课紧密结合。教学计划制定缺乏科学严谨,特别是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在时间安排上经常与理论课、先导课前后顺序倒置,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内容脱节,教学内容各自为政,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业务流程等知识的理解,理论和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

(五)实验教学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些教学管理部门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疏于管理,认为经管类专业的实验教学只需提供实验场所、实验软硬件环境,实验课程的指导和讲授比较简单,学生自主练习就行,无需独立管理;对于实验课程的开课条件审查不严,实验教学的教学考核制度不够严格,教学考评未纳入本学科考评体系中;实验教学管理上存在漏洞,实验成绩评定不科学,量化指标少,随意性大,缺乏对教师实验教学质量与学生实验成绩的有效监督;理论教学中的听课、考勤、查课、督导制度很少应用于实验课程中;部分实验课合班上课,一位实验课教师要指导几个班的学生,辅导覆盖面小,学生出现操作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有些实验课缺少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缺少评判标准。日常管理不规范,管理机制不健全,严重影响了经管实验教学质量。

(六)实验师资队伍缺少培养计划,实验教师地位低

实验师资队伍是实验教学、科研方面的主力军,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实验师资队伍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许多高校没有把实验师资队伍纳入本学科的师资培养计划,实验教师严重缺乏。许多实验课程是专业理论教师兼职实验教学,缺乏实际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后期培训不足。实验教学不易出科研成果,实验教师在职称评定、科研课题等方面缺少支持,致使一些教师不愿做专职实验教师。经管类学科是一个实践性强的应用学科,多数人认为实验课层次低,是技能的简单重复,劳动强度大,多数教师不愿承担实验课的教学;学校存在歧视政策,不重视实验教师,使高层次人才不愿意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实验师资队伍短缺制约了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的发展。

由于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因此,必须抓住主要问题,建立基本操作技能和创新设计能力并重的实验教学平台,创建完善的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这是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的出路所在。

二、师范院校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一)建立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

经济管理学科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二者相辅相成,彼此联系又相互独立,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和深化延伸。因此,二者在教学中的地位应该同等对待。要建立与理论教学并重的实验教学模式,构建一套包括实验教学课程、实验计划、实验教材和考核评价机制等在内的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应符合层次性和专业差异性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于普通高师院校本科生层次来讲,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突出操作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建立科学的实验课程成绩评定标准及办法,突出能力考核。完善实验教学考核制度、评价机制,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建立从事实验课程教学与改革的激励机制,提高老师实验教学的积极性; 强化实验教学的独立性,改变实验教学从属理论教学的状况。

(二)加强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结合学科特点和专业培养特色,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统筹规划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整合现有实验课程,开发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课程。许多院校实行了经管大类招生,这就需要将前期的大类培养实验课程与后期的专业培养实验课程进行合理设置,保证实验课程、实验项目与专业理论课程之间的连贯性和有机衔接;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先后顺序,保证实验教学的系统性;积极建立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包括基本技能型、综合设计型及研究创新型实验课程等。

(三)构建科学的实验教学模式及内容体系

在实验教学模式和内容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如何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更要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培养和综合适应能力培养。构建专业认知实验、流程模拟实验、综合创新实验等多层次的专业实验模式,涵盖单一课程实验、单一专业实验、综合性实验、跨专业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等不同层面,并与理论教学有机衔接,突出任务驱动型知识应用实训。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基础能力的训练向创新能力的培养拓展,加强实验教学内容与相关课程之间的融合,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将分散的实验教学内容系统化、层次化,形成科学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四)建设专兼结合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建设高质量的实验教学专职师资队伍,保障实验教学顺利推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专业知识和实操经验丰富的实务专家进入课堂,形成学校与社会无缝对接的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实验教师保障机制,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和评价机制,设立实验教学专项课题立项,在职称评定、评优等方面向实验教学教师倾斜;提高实验课特别是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课程的课时报酬,以充分调动教师从事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更能安心、专心和热心于实验教学;加强教师实验教学技能的培训,进行进修、交流、访学、企业锻炼等多方位技能提升培训。

(五)加强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打造虚实结合的校内实验实训教学环境。加大实验教学经费投入,统一规划,合理配置服务器、计算机、网络设备等常规实验硬件设备,购置必要的配合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系统软件、企业实际应用的管理软件,以及模拟企业运营管理的仿真类软件,同时针对某些特色专业,如专业特色明显的物流管理专业可建立配置相应物流设备的专业实验室,也可“把企业搬进校园”,建立诸如工商、税务、银行、企业环境等实地模拟场所和器材,以满足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校内实训的需要。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也不容忽视,选择声誉好、管理制度完善的单位签订实习、就业、科研等合作协议,成为挂牌的实习基地,校外实习要将分散实习、自主实习与固定实习结合起来,使实习过程规范化,实习基地标准化,达到学校、企业双赢。

总之,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需要院校主管领导、主管部门和专业院(系)提高认识,加强重视,齐抓共管,加大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加强实验教学的软硬件建设,制定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形成认知实验、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创新实验等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经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白广梅,王小逸.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

[2]李远东.财经类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J].河南教育,2010

[3]昆杜斯・托合塔森.关于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

[4]张延斌.试论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J].实验室科学,2006

第6篇

关键词: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选项教学

一、实施选项教学的意义

广西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选项教学的积极意义在于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可根据学校的场地条件特点、教师的水平和学生的兴趣,制订相应的选项计划;学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设计选项分班的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主动参与锻炼的意识,也为教师专业特长的发挥开拓了用武之地。

二、实施选项教学具体情况的设计

1.学校设立的可供学生选择的项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采用是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方法。选修内容包括篮球、排球、足球与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必修内容为健康教育、田径、体操、武术。

2.根据学生人数进行重新分班。学校教务处和体育教研组共同商讨,利用开学前一周的时间,按学生人数对各班的学生进行重新分班。根据重新分班人数以及场地、器械条件制定体育选项班名额分配表,教师依据选项班名额分配表组织学生进行选项报名。

3.选项遵循的原则。学生选项报名时遵循的是自愿性原则和均衡性原则。如仍然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意愿,教师加以引导,调整,做到合理选项,合理流动。

4.选项课的教师安排。选项课的任课教师安排首先是由本身是该专业特长的教师担任,如果分项的项目没有相应专业出身的教师,则由本组中该项目能力最强的教师担任。

5.模块教学的评价。构建体育课堂的教学评价体系、学分初步设想、评价指标(包括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健康行为等方面),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的方法。

三、在实施选项教学中应考虑存在的因素

1.选项教学模式的出发点是满足学生的需求,然而在选项的设置上,因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我们解决选项人数多少的问题,应采取同一选项再分班。对于被调剂的学生,教师主动向学生进行耐心的解释,让其更快地融入该选项学习中。

2.由于广西普通高中普遍一年级文理进行分班,所有时常会有男生人数报不够,女生人数报不完的现象。所以我们在项目设置时,应做到适合女生项目数额分配上给文科班的数额多一些,适合男生项目数额分配上给理科班的数额偏多一些。

3.我们进行选项分班通常是在开学的前一周进行,而且在选项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因为项目人数太多,只能换项。所以,造成报名分班后,项目教师上课考勤时实际人数和报名人数不符。体育教师应让每个学生在自愿报名的前提下,亲自做好报名人数的协调工作。

4.高中阶段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兴趣的不稳定性,主观上有换项的意愿。针对部分学生中途换项的问题,我们教师可以按照模块选项教学的特点、内容安排等问题通过理论课的形式向学生讲解,并根据个人体质给予选项上的建议。

5.由于一个选项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班级,这就给科任老师教学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些困难,我们教师首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及德育渗透。

6.选项教学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选项教学中,由于项目的多元化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对老师的知识要求越来越高,老师要通过不断地进修学习来提高教学质量。

四、实施选项教学的建议

1.实施体育选项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习兴趣。这种模式更符合学生的主体需要,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育专长。因此,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大力推行选项教学的教学模式。

2.目前我国的选项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隐患,所以,需要进行规范化,作为体育与健康学科,每位体育老师都要主动与各方面协调配合,制订切实可行的选项教学计划,建立完善的课程安排c管理体制,制定规范的选项教学管理制度等。

3.选项教学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选项教学中,由于项目的多元化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对教师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继而提高教学质量。

4.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学生的体育选项内容也渐渐贴近生活,终身体育意识趋向明朗化。但集中的选项内容也给学校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引导并配以学生广泛的兴趣,促使选项教学能够和谐健康发展。

普通高中实施体育选项课教学,必须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将选项教学作为育人的载体。选项教学不应单纯以提高技术为主,应把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作为选项教学的最终目标,这样选项教学才有生命力,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县级种子管理部门基本情况

绥化市所辖3市6县1区共10个基层种子行政管理机构,所有种子管理机构都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没有参公管理单位。全市人员编制为229人,总从业人数207人,其中编制内实际从业191人,编制外人员16个;学历结构情况: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51人,大专学历135人,中专以下学历21人;年龄结构情况:55岁以上10人,50-55岁49人,45-50岁58人,45岁以下90人。

二、县级种子管理部门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一)加大宣传力度,指导农民科学选购种子。在品种未审先推、套牌侵权问题突出的区域,加大品种清理整顿力度,同时,在购种季节加强宣传引导,主要通过领导电视讲话、专家讲座、电视台制作宣传片、滚动字幕、打公告、走村进屯入户发放《致农民一封信》、印发《种子安全常识宣传单》、在种子市场醒目位置悬挂过街宣传横幅等方式,结合当地种植实际情况制定主要粮食作物优质高产品种区域布局规划,引导农民科学选种,理性购种。

(二)严格种子市场监管。一是市场检查中我们根据审定品种目录,对所有种子市场和门店以及市场上销售的所有品种进行清查,以未审先推、套牌侵权为重点检查对象,并对其涉及品种进行立案调查并严肃处理。二是设立举报电话,及时受理群众举报和投诉,及时发现邻省越区销售及外购劣质种子等违法案件;三是重点检查企业和门店的经营资质、品种审定及授权情况、种子标签、经营档案、销售凭证、进货凭证、相关合同或委托书等,对种子直销入户比例较高的地区,我们组织进村入户倒查,寻找问题种子线索,查清种子来源,对来源不清品种要抽样检测品种真实性;四是进村入屯调查无证经营行为和农户购种渠道。同时对农户指导宣传如何正确选购种子;五是健全种子监管长效机制。采取多部门、全方位联动手段,把打假与维权、督办与问责相结合,大力查处影响恶劣的重点案件并公开曝光,从而有效地震慑违法行为,由市政府牵头,农业局、公安、工商、质监、种子管理站、电视台等多家单位联合行动,对农资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将联合执法与日常检查相结合,使之形成种子及农资市场检查的一种常态,从而达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最终达到健全和完善种子监管长效机制的目的。

(三)加强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确保种子质量安全。

我市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应组织执法人员和种子质量检验人员,对种子生产、经营单位经营的所有品种的种子进行扦样,加强种子质量监管,杜绝假劣种子下地。对省外非正常渠道流入的种子,加大了监管力度并依法进行抽样、封样、鉴定。

(四)加强新品种展示、示范。在良种的推广过程中必须坚持先区域试验、示范,后推广的原则,以区域试验、展示观摩、示范引导的严格流程推广优良新品种。能够让群众在众多审定品种中选择最适合的品种,能够让种子管理部门发挥技术指导职能,推进种子管理部门看禾推介品种、农民看禾选用品种、种子企业看禾营销品种的重要工作。逐步建立农作物新品种示范展示基地,让农民通过观摩去选择种子,种植放心的优良品种,降低种植风险系数,提高良种覆盖率,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奠定基础。

三、县级种子管理部门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职能方面:由于上下种子管理职能不一致,给种整个行业管理带来很多弊端,由于种子管理站缺少了约束种子经营企业和业户的权力,使得种子管理站的各项工作开展起来举步维艰。

(二)人员方面:人员年龄结构老龄化严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员还很缺乏,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受指数的限制得不到聘任。

(三)经费方面:受地方财政财力不足限制,种子管理经费严重不足,种子办案、种子检验经费得不到保证,严重制约种子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执法方面:执法力量弱(由于执法单位组织结构、人员配备、执法独立性、法力辐射范围等方面所决定),法律效率不强,没有独立的强制手段,对种子企业、经营业户的规范、管理、监管只能达到乡镇级水平,对经营活动频繁的村、屯就显得鞭长莫及,致使村、屯农资产品经营混乱,种子事件发生频繁。这种现象应在执法力度,法律效力,执法体系建设和法律受权强制手段上加以解决。

四、几点建议

(一)基层种业执法机构权责不清,需要明确种子管理机构在执法中的职责地位。建议国家给予种子管理机构授权执法。以便更好的发挥种子管理部门市场监管的职能。在即将开展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职能定位国家授权执法,负责种子市场管理,打击无证经营和假劣种子,规范种子市场秩序等。建议上级主管理部门在种子管理机构参公管理中以文件形式下发统一口径。

(二)种子市场监管工作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抓源头、打假冒,重视种子生产基地的规范建议。恳请国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行为上要注重源头治理,对种子生产环节要严格清理整顿,对私繁乱制、抢购套购行为要严厉打击,把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2、抓企业、打套牌,重视种子侵权行为的规范建议。恳请国家及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有独立品种权企业的品种在销售之前进行认真核查其真实性,属套牌行为的要坚决给予严厉处罚,保护品种权人的合法利益,也是规范市场品种的根本环节。

第8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气工程;设计问题;对策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建筑规模不断扩大,高层建筑不断增多。其所涉及到的电气设计也比较的复杂,电气设计是一个反复构思推敲、不断深入挖掘的过程,加强对电气工程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强化,对于提升建筑整体质量有着极大的意义。

一、高层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电气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不够。若是在进行建筑电气设计的时候,相关的设计者没有针对细节问题进行考虑,那么很容易给整个建筑工程施工造成很大的问题,甚至可能会导致电气出现事故。比如说在进行电流预估的时候计算失误、选择电线规格不够合理、进行电气线路设计的时候不够合理等等。

2、与国家电气设计的标准规范不相符。在进行建筑电气设计的时候,不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的情况非常普遍。比如说在选择低压配电线路截面的时候,建筑用电负荷一般都是单相的负荷,若是三相负荷出现不平衡的情况,那么电流不平衡的情况也会出现,并且随着家用电器的不断增加,低压电网中存在着高次谐波污染严重的情况。因为中性过电流而出现的事故概率也在不断的增加。所以,在进行建筑电气设计的时候,必须根据相关的规定进行,但是,现在还是有很多人,没有根据电气规范设计进行,安全隐患也经常存在。

3、电气设计中的深度不够。现在在进行建筑电气设计的时候,深度不够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也导致了很多电气设计无法满足深度的一些需求。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施工和安装的环节,给其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会导致整个建筑工程的失败。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还应该标清楚设备材料的型号和规格数据,只有这样施工方在采购的时候,才能够保证采购的物品符合实际的需要。

二、高层建筑电气工程设计的要点

1、供配电系统

1.1负荷等级及供电电源。通常情况下国家对于消防用电设备供电要求一般均按照一级负荷等级。结合当前我国的城市电网实际情况,所采用的电源电压一般为10kV。但是对于二路的10kV来说一般源于不同的变电站,也可以来自同一个电站的不同母线段。每一个电源都须承担电梯、消防以及重要机房等所有用电负荷,另外二路电源也供应运转电能。高层建筑于供电要求相对较高,因此有必要安装柴油发电机作为工程备用电源,这样可以确保重要设备供电的稳定可靠性。

1.2变配电所的安装设置。通常情况下水泵房、中央空调等都是安排在地表下层,另外的一些较大用电设备处在楼层的上部。设计过程中应该将变配电所设在地下,将柴油发电机房建造在变配电机房的周边地带,这样就会到达让变压器尽可能的接近负荷的中心地带的目的。变电所设置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全面考虑变压器的垂直运输通道设计;其二,注意对设备楼板荷重分析,单台变压器的容量应该限制在800kV以内。

2、火灾自动报警及控制系统

相比起一般建筑,高层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设置标准更为严格,达到了特级保护对象标准。除了游泳场地、滑冰场、卫生间之类的场所之外,都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健全消防控制室设施安装,例如火灾报警器、消防控制设备以及火灾广播器等。万一发生了火灾事故,报警控制器发生感应后发出警报指令,相应的完成消防设备的启动。

高层的消防设计必须遵守国家规范,合理的设置感温探测器;在营业用房、大厅、走廊等处布设感烟感应器;同时注意防火分区的手动报警按钮的设置;合理的布置消防专用电话分机,在发生事故的时候可用于事故广播,同时在发生紧急情况下邻里之间可以通过扬声器进行联络,有助于对现场的疏导指挥。

3、高层建筑电气工程的安全性设计

供电系统设计首先应该满足的就是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其次满足高层建筑用电需求的稳定可靠性。配电系统的设计需要将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多回路供电以及备用发电机组等,基于降低低压配电能耗的考虑,变配电房应该安装建筑中部。地库层中应该配置柴油发电机,供电电压的输出电压为10kV,经过变压器后进行低压配电,确保楼顶也可以得到配电。

高层建筑的配电系统施工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其中涉及到供电距离、电缆的长度、电缆的大小等方面。应该注意的是高层建筑在强风作用下会发生微弱的晃动,这种情况很难用肉眼观察发现。因此为了降低超高层建筑发生摇摆时候发生的拉扯力,确保主干系统安全使用需要在上升主干线的设计上将以电缆连接铜母线槽配电。高层建筑的层数多、高度大,机电设备数量增多,会占用很多业主的使用空间,这是超高层建筑所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高层建筑电气工程设计的有效对策

1、遵循电气设计的原则进行方案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方案才可能真正的满足实际的需要。此外,将相关的规范来作为基础,不但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还能够在满足其使用性能的基础上,提高电气使用的安全性,给工程节能提供保证,降低能源的消耗。

2、以《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作为设计重点。现代建筑电气设计的时候,经常存在设计程度不够深的情况,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这个问题来进行文件编制强化。根据相关的要求,深入的分析文件,根据相关的规定来进行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确定。所以,文件的存在能够给建筑电气施工管理提供帮助。针对现在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的文件衔接不清,从而导致施工错误的情况,必须根据需要做好设计文件编制以及管理工作,确保其能够真正的满足建筑工程设计的实际需要。

3、对建筑物电气需求进行科学的分析。在设计之前必须了解建筑的实际需要,这样才能够针对建筑物的功能以及其对电气的需求来进行供配电系统设计参数的确定。比如说,商用建筑以及住宅建筑在用电量以及用电负荷方面存在很大的区别,所以在设计的时候也必须提高其设计的针对性,从而保证方案是真正符合建筑需求的。

4、重视设计的经济性。在进行建筑电气设计的时候,不但需要重视建筑的质量,选择合适的材料,还应该考虑到其成本和经济效益,这便要求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必须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切实降低成本,保证建筑电气设计的经济性。

5、把握电气工程设计的目标。在设计建筑电气的时候,相关的人员首先应该进行建筑电气系统需求的调研,进行设计目标的制定。在确保其能够满足电气系统使用的同时进行供电需求以及将来建筑发展前景的分析,这样能够确保建筑电气系统设计的能够符合将来需要,这样能够降低因为建筑电气系统改造而导致的资金方面的浪费,这样也能够避免因为重复建设的进行而给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造成影响。

结束语

现今建筑电气设计已经逐步的往节能化、自动化、智能化以及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要求,建筑电气设计的时候,其业务范围也会逐步的扩大,对技术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加。所以只有在设计的时候,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给将来的发展流出余量,节约整个工程的投资,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电气设计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高文成.浅析建筑电气设计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3(27):223-225.

第9篇

摘要:五年制高职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教育和科技咨询服务、中高职衔接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为例,对五年制高职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作一探讨。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教育;现代职教体系;作用

作者简介:朱仁良,男,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教管理;王浩,男,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11-0001-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而五年制高职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为例,对五年制高职教育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教育和科技咨询服务、中高职衔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做一探讨。

一、五年制高职教育担负培养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高技能人才的作用

(一)以经济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为导向,推进专业设置的改革

学院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结合学院实际,在专业设置上尽量与江苏省城乡建设发展相一致。根据学院总体发展规划,注重内涵建设,调整与完善专业结构,按照有重点、分层次的建设策略,科学确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建设品牌与特色专业,积极开发新兴专业,形成多专业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专业链群。着力使学院专业建设在江苏建设职业教育领域中位于前列,形成适应产业发展、资源配置合理、专业设置齐全、专业特色鲜明、专业优势突出、专业实力雄厚的专业发展格局。

学院已经形成城镇规划、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市政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物业管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园林工程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城市交通运输(公交运营管理方向)、城市燃气工程技术等专业;形成了建筑规划、土建施工、建筑设备、市政公用、工程管理等建设类专业群;以土建施工专业群为例,该专业群借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作为公共专业平台,通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辐射带动市政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构建成土建施工专业群。

(二)以传授和训练学生高技能为重点,进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五年制高职教育“1443”课程改革模式

学院借鉴基于工作过程导向BAG的课程开发方法,结合学院课程改革的基础,创新了一套具有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1443”课程改革模式:[2]“1”——一个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4”——四个开发,学习情境开发、课程标准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资源开发;“4”——四方参与,教师参与、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专家参与、学生参与;“3”——三个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组织与制度建设、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根据建设行业产业的发展趋势,适时地将绿色建筑知识和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融入专业课程内容,同时,各专业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进行实践,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和行动,及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2009年,学院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江苏省首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院,工程监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分别被评为江苏省和常州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专业实验点,《中国教育报》对学院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进行了详细的专题报道。

二、五年制高职教育在继续教育和科技咨询服务领域发挥着作用

(一)利用师资、实训基地有利优势,开展学历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继续教育是为学生和社会人员从事某种职业进行的专门教育和培训,通过提供专门性的技能、技术方面的培训,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构建终身教育服务。学院作为行业办学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在技能培训上拥有其他五年制高职教育无可比拟的优势,学院利用师资与实训基地的有利优势,积极拓展继续教育功能,服务地方社会与经济。

学院创新继续教育理念,成人专科与本科教育同步发展,成人教育业余班与脱产班同步发展,形成了成人本、专科教育并举,业余为主,脱产为辅的多形式、多层次的成人继续教育新局面。目前,学院与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苏州科技学院等高校联合开办了成人本、专科教育,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学院还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与企业开展深度,并于2013年开展企业推荐的成人专科教育形式。凡由学校合作的建筑行业、企业推荐的优秀在职工作人员,报考工程造价专业,参加全国成人高考,可享受20分的加分优惠政策,其他成考优惠政策可同时享受。

(二)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与企业合作,开展社会培训服务

学院与国家建设部合作,引进职业资格考证培训,借助于政府和行业的优势,开展行业技能培训服务,年平均培训量超2.5万人次。目前,学院拥有江苏建设行业第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江苏省建设职业技能城建岗位培训站和常州城建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积极开展行业培训服务。一方面,创造条件为校内学生取得相应的岗位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以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面向社会开展施工员、资料员、试验员、造价员、机械员、质检员、监理员、城建档案管理员、小型项目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工作。

学院面向企业大力开展各种岗前、在岗、岗后技能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目前,面向建设企业做好建设类各工种技能培训和考核工作,开设瓦工、木工、抹灰工、绿化工、混凝土工、架子工、管道工、花卉工、燃气具安装维修工等工种的培训和鉴定工作。

(三)利用社区教育基地优势,与社区学院合作,发挥社区教育功能

社区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紧密相联的,社区教育需要通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得以很好的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也需要通过社区教育得以发挥作用。[3]学院积极参与社区教育,为社区教育提供学习培训,可以促进社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学院作为常州社区大学的建设分校,在社区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院通过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培训活动,走进社区为居民提供知识和技能培训。

学院根据常州社区大学关于“一校一品”社区教育项目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学院建设类专业课程的特点,成立了项目团队,深入双桂坊等16家社区,面向社区广大居民,分别讲授了家庭用电安全、冬花木养护、家居绿化等知识,受众人数达数千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搭建平台,为社会开展科技咨询服务

学院依托校办产业,搭建教学科研、科技服务、技能训练三大校企一体化平台,为社会提供科技服务。学院相继成立了“三院”,即江苏省城建校建筑规划设计院、常州诚建规划设计院、常州市城建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3个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校办企业,为社会提供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工程咨询等服务,年均产值超3000万元。

学院成立“五中心”,即与常州市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共建市政工程研究中心,与常州信达房地产评估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共建房地产咨询研究中心,与深圳市斯维尔科技有限公司共建BIM(建筑信息模型)实训室,与江苏河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共建建筑节能优化控制工程研究中心,与江苏金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新农村环境建设研究中心等5个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服务机构。

三、五年制高职教育在中高职衔接中发挥作用

(一)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

五年制高职教育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学习期限为五年,修业合格即授予大专文凭。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问题是要建立基于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体系。[4]为了确保教学环节顺利实施,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知识、技能进行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教学过程具有系统性、连续性的特点。

学院在对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的基础上,按专业实际工作流程重新设计课程结构,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主线、以模块化课程为主体的体现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优势的课程体系,重点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实现由“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由“理论型”到“技能型”、由“学科型”到“模块型”的转变;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相一致,实现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合。

学院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来序化课程内容,把职业技能鉴定内容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注重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有机完整结合。

(二)多元立交,推动职教与普教、成教相互沟通

中高职教育共同构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探索毕业生升学途径多样化,提供毕业生直升高校的道路,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5]目前,五年制高职教育主要从初中毕业生中录取,教育层次大多停留在专科层次,因此需要打通职教体系层次的贯通,形成相对独立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从而为毕业生提供深造机会。

学院积极探索中职毕业生、五年制高职教育毕业生的升学途径,目前学院为学生提供的升学途径主要有专升本、专转本、专接本等形式。中职毕业生既可以通过免试注册入学进入普通高校统招大专学习,又可以通过参加成人高考进入学院成人大专学习。

学院与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针对相关专业联合开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脱产助学辅导班,参加自考学习报名注册在五年制高职教育学习的第5年就可进行,学制2年,如学生正常完成各种考核,从专科毕业到取得本科文凭只需增加1年时间。

学院积极开拓与国外高校对接,拓展学生升学途径。目前,与英国南安普顿索伦特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对接合作的专业主要有建筑工程技术、燃气工程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等5个专业。学生在国内完成大专或本科阶段全部课程学习,获取大专或本科文凭,同时,雅思考试成绩达到5分以上,即可申请赴英直接进行相应专业的本科或研究生学习,学习时限为1年。修完英国南安普顿索伦特大学规定的学分就可获得该校全日制毕业证书和工学、理学、管理学士或硕士学位,其学位和文凭在全世界范围内均予以认可。

总之,五年制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学制形式,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促进现代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6]五年制高职教育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教育服务、中高职衔接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推动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五年制高职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家应扶持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发挥其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7-30(6).

[2]朱仁良,王浩.五年制高职教育“1443”课程改革模式探索与实践[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1(5):28-31.

[3]徐少红.高职院校:介入社区培训,拓宽办学渠道[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7):181-183.

[4]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5):69-78.

[5]和震,于青.论职业教育升学制度的构建与高等教育的变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0(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