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6 16:28:15
导语:在电商用户运营策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我国3G电信运营商的运营策略
在电信重组之后,我国电信运营商进入了全业务运营的时代。原有的业务种类和品牌策略,已不再符合发展需求和定位。得利于具有将3G业务投入试商用的优势,中国移动在获得牌照后的第二天,便推出“188”3G号段。“G3”标识开始出现在电视、报纸、互联网和公交车站,该标识充分融入了中国移动的三大品牌(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进行推广。为了在3G市场承袭2G的用户市场优势、更好地利用2G时代优质的客户资源,中国移动正在全力推进的重要目标是2G手机的双模化。
对刚刚获得全业务牌照的中国电信而言,3G是个巨大的机会。初入移动通信市场,中国电信针对中国移动的原中高端客户,通过“天翼”形象及适当的送机政策,建议139用户同步办理189的号码,以双模手机的形式实现和中国移动的共享。除此之外,中国电信还通过装宽带和办E8套餐送189号和手机的方式使之进入更多的家庭。
中国联通在获得3G牌照后,第一时间便披露了其3G业务的发展规划,即将WCDMA技术优势和产业链优势充分转化为市场优势。为了吸引更多的3G用户,中国联通对3G资费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即实现完全的单向收费,同时,增值业务M/T计费、上网卡套餐自动升级。无疑,这都是中国联通吸引3G用户的法宝。
电信运营商的3G市场争夺战,体现出各自不同运营策略。移动的“中国元素”的品牌视觉设计,突出了TD-SCDMA作为自主知识产权3G标准的特性;电信无线上网的概念广告,并以相对低廉的资费吸引用户,希望建立更广泛的用户群;而联通则一改2G时代追随者形象,力图以全新的形象奠定强大的品牌号召力。
2、移动通信运营行业3G时代营销模式
3G时代移动通信服务将由原来的运营商提供功能逐渐转变为全业务产品整合服务,客户需求层次不断多样化、忠诚度也更为敏感,客户感知对于客户消费行为将产生决定性的作用。为保持营销竞争优势,移动运营行业营销模式从战略、到战术再到实施都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的营销环境。
3、3G运营发展趋势
3.1 终端定制品牌塑造典范
欧洲的Vodafone、Orange等在2G时代较早通过基本的品牌定制进入手机定制领域。在2.5G市场启动后,为加强对终端的控制、提高不同款手机间数据业务的互通性,欧洲移动运营商纷纷加大了手机定制的力度,在原来品牌定制的基础上,根据品牌与业务发展的需要,针对手机菜单、快捷键设置等制订终端规范;针对某些新业务或特色业务,与终端厂商进行排他性的手机定制合作。沃达丰认为,通过手机定制强化业务的同时,最大的作用是对沃达丰品牌的塑造,既能提高对制造商的影响力,也能提高用户的忠诚度。中国联通在3G发展策略上吸收了各国运营商的成功经验,通过引入苹果IPHONE系列定制终端塑造了品牌的高端形象。
3.2 3G业务不断丰富,移动互联网业务成为主要带动力量
随着3G及其演进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业务已成为移动运营商发展的重心,带动流量、收入和利润持续增长。目前,以和黄3G(爱尔兰)、软银、和黄(奥地利)为代表的多家全3G运营商的数据业务收入已经超过话音业务,而NTT DoCoMo、KDDI等公司的数据业务收入占比预计也将在2011年内超越话音业务。
在3G及智能终端的协力推动下,移动互联网业务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12月,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9.4亿,年复合增长率约为69%。从移动互联网业务应用情况来看,高流量、个性化移动互联网应用正在快速发展,多媒体大流量业务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位置服务、移动SNS、微博等个性化业务也正在成为拉动用户活跃度的有效工具。用户需求多层次和移动互联网个性化特点决定应用服务的分阶段发展,娱乐类应用是当前的主流应用。
3.3 业务捆绑与品牌塑造并重,需求与能力决定排他策略
终端定制的首要作用在于品牌塑造,业务捆绑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加强业务捆绑力度、加强客户终端使用能力和使用习惯的培养,从而带来用户忠诚度和业务量的增长,是终端定制策略一个尚待挖掘的价值所在。NTT DoCoMo与KDDI采用着不同的终端定制测策略。作为主导运营商的NTT DoCoMo在终端定制上处于强势地位,通常采用排他性定制方式。作为第二大移动通信运营商的KDDI,反其道而行之,先决定要向市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手机需要什么样的功能来配合,然后把这些信息提供给手机厂商,由他们自己选择相应的技术进行生产。
央视国际开始施展拳脚
伍雯弘表示:“如果长春网通的IPTV能够按计划顺利进行,那么长春将成为中国第三个正式开始商用IPTV的城市。”哈尔滨和上海是我国IPTV最早商用的两个城市。
他同时认为,长春IPTV的正式商用将意味着IPTV在政策上的重大突破,因为在此之前,由于地方广电的强烈反对,IPTV商用的进展一直非常缓慢,哈尔滨和上海的商用有其特殊的条件,如果长春可以平衡好电信和广电的关系,那对其它城市的IPTV商用化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此次两方的合作,也是央视国际自获得IPTV牌照以来迈出的实质性的第一步。赛迪顾问分析师曹卫云表示,随着IPTV牌照拥有者的增加,新竞争者的参与将有利于打破IPTV业务开展中的内容集成商的垄断,网络运营商由于对通路的控制,在与内容集成商的谈判中也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另外,IPTV已经不再是电信与广电之间的竞争,而直接开始转变为牌照拥有者之间的竞争。据了解,央视IPTV最近开始收回CCTV-3、CCTV-5、CCTV-6、CCTV-8四套节目,此举在进一步提升央视与其它运营者在内容资源上的差异化的同时,对上海文广等内容供应商也是一大打击。
当地广电部门态度是关键
伍雯弘同时透露,除了央视国际与长春网通进行合作外,另外一家拿到牌照的南方传媒集团也在跟广东电信洽谈战略协议。广东是中国电信IPTV的试点城市之一,从去年开始,广东电信就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汕头、珠海和中山7个城市开始了IPTV的商用测试和内部放号。
已经开展商用的IPTV城市进展迅猛。根据UT斯达康提供的数据,在目前IPTV已经商用的哈尔滨和上海两个城市,上海采用了H.264的标准,已经放号7.1万个,其中,UT斯达康的用户有3.9万个,中兴用户有3.2万;哈尔滨采用的是MEPG4的标准,已经放号9.2万个。
虽然设备供应商、电信运营商以及牌照运营商都开始积极地跑马圈地,但当地广电部门的态度还是直接影响了IPTV在各地的发展。
据曹卫云分析,无论央视国际、上海文广,还是南方传媒,其受到的制约都没有实质差别。由于广电系统的诸侯割据,央视国际在地方开展IPTV业务将和上海文广一样,会给当地的广电系统带来竞争的压力与威胁。
中国科学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网通独立董事侯自强称:“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目前又获批了5个IPTV试点城市。但不管是央视国际,还是上海文广,都将面临如何平衡好与各地广电关系的问题。”
双模机顶盒平衡广电电信关系
据赛迪顾问提供的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IPTV产业开始起步,截至2006年6月30日,中国IPTV用户从2003年的1.8万发展到35万。目前,上海文广和电信运营商合作发展的IPTV用户主要集中于哈尔滨和上海。随着国家广电总局批复上海文广在福建、厦门、台州、西安、汉中、沈阳、大连、盘锦、牡丹江、黑河10个城市开展IPTV业务,允许商业化的城市增加到了12个。
曹卫云表示,IPTV业务与地方有线电视运营商运营的数字电视一直存在竞争。在地方,有线电视收视费收入远高于有线电视台广告收入,是地方广电系统收入的主体,加之当地广电局、有线运营商和有线电视台之间因其历史渊源和管理体制,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地方广电系统作为整体,对上海文广、央视国际和电信运营商的IPTV持敌视态度。
目前,地方有线电视运营商在市场竞争方面开始采用三种策略来应对IPTV:通过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来提高用户体验和ARPU值;通过以省为单位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整合,构建节目和运营平台来增强对电信运营商的竞争力;不为竞争对手的IPTV业务提供观众希望收看到的本地节目。
【关键词】LTE 800 MHz VoLTE LTE载波聚合 LTE ONLY
doi:10.3969/j.issn.1006-1010.2016.12.001 中图分类号:TN929.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6)12-0003-06
引用格式:余扬尧,陈杨,杨芙蓉. LTE 800MHz网络部署策略分析[J]. 移动通信, 2016,40(12): 3-8.
1 引言
对于国内三大运营商而言,2014年至2015年已基本完成城区、郊区LTE网络部署,而下阶段用户争夺的重点区域在农村,农村区域LTE网络部署的越快,则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中国电信在农村地域继续采用1.8 GHz基站实现网络覆盖,利旧已有的CDMA站点资源进行LTE 800 MHz网络建设,该方法具有单站覆盖范围广、建设周期短、投资节约等优势。本文从网络覆盖能力、市场终端供给、网络建设速度以及主要竞争业务进行分析,得出LTE 800 MHz建设的必要性。通过近、中、远期建设部署策略,LTE 800 MHz网络从农村到城市以最短的建设时间、最节约的投资达到LTE网络覆盖目标并满足VoLTE、载波聚合等业务的需求。
2 LTE 800MHz网络建设的必要性
2.1 LTE 800MHz网络建设需求
4G时代中国电信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方面,“互联网+”全面开启,用户体验成为核心竞争要素,网络下载上传速度的快慢、网络信号的覆盖效果将影响手机上网时长及用户业务行为。另一方面,运营商4G网络建设节奏不断加快,移动用户市场竞争将愈加激烈。根据三大运营商2016年年初的数据,中国移动4G用户达到3.36亿户,中国电信4G用户达到9100万户。
中国电信与中国移动在4G用户发展数量上差距明显,如何吸引、发展用户,就必须在用户感知、终端提供以及特色业务发展等方面努力。因此中国电信必须集中有限资源,突出建设重点,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紧耦合:
(1)广覆盖网络:解决网络覆盖广度,打造一张城区、郊区、农村连续覆盖的LTE网络;
(2)多档次终端:根据不同的业务发展及消费群体需求,联合手机终端供应商提供满足业务需求的、不同档次的手机终端;
(3)建设周期短: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基站建设开通,尽早具备市场生产竞争力;
(4)业务竞争力:2016年继续大力推动“4G+”战略,同时积极开展VoLTE试点,在2016年至2017年正式商用。
2.2 LTE 800MHz网络覆盖能力分析
经过2014年至2015年的LTE工程建设,城区、郊区区域基本实现了1.8 GHz LTE网络的全覆盖,农村区域尚无LTE信号覆盖。从竞争对手网络覆盖的情况来看,中国移动已经基本完成了农村区域的LTE信号全覆盖,在农村4G用户发展上占领了先机,因此中国电信必须尽快完成农村区域LTE网络的部署以满足中国电信农村区域4G用户发展的需求。
中国电信可用的LTE频段是1.8 GHz及2.1 GHz,城区覆盖以1.8 GHz为主要频段,2.1 GHz作为热点区域容量叠加。针对农村区域LTE网络广覆盖的需求,用800 MHz频段还是1.8 GHz频段实现LTE覆盖,需要将800 MHz与1.8 GHz频段信号覆盖能力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包括空间损耗理论计算结果对比以及现场测试结果验证。
(1)理论分析
1)空间直射传播损耗
手机终端与基站天线可直视时,两者间的信号传播为无线电波空间直射传播。在视距环境下,1.8 GHz与800 MHz频率差异造成的路径损耗为7 dB。
2)空间绕射传播损耗
手机终端与基站天线不可直视时,由于频率不同,800 MHz及1.8 GHz采用不同的传播经验模型。
其中,800 MHz采用Okumura-Hata模型(适用频段150 MHz―1.5 GHz),1.8 GHz采用COST231-Hata模型(1.5 GHz―2 GHz),得出非视距情况下,1.8 GHz与800 MHz频率差异造成的路径损耗为11.19 dB。
(2)现场测试
在中西部农村丘陵区域进行800 MHz与1.8 GHz LTE覆盖能力对比测试。房屋以2~3层自建房为主,测试路线有树林和山体阻挡,在1:1共站组网场景下,1.8 GHz平均路径损耗比800 MHz平均路径损耗高9.2 dB,与前面计算的非视距情况下的路径损耗值接近。
在孤立单小区覆盖对比中,800 MHz比1.8 GHz单小区覆盖距离增加约70%,800 MHz单站覆盖面积约为1.8 GHz覆盖面积的2.5倍。
图1是800 MHz与1.8 GHz覆盖能力对比:
由图1可见,在农村区域优先考虑信号覆盖的前提下,800 MHz的覆盖能力远优于1.8 GHz的覆盖能力,因此800 MHz网络更加适用于农村区域覆盖。
2.3 LTE 800MHz终端市场分析
终端市场的发展对用户发展的影响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影响用户的重要因素包括品牌、功能、价格等。终端市场越成熟,就可以给用户提供多品牌、多功能、多价格档次的手机,就越容易发展用户。
(1)中国电信LTE终端需求
2015年7月在中国电信和高通联合举办的“2015年天翼终端交易博览会暨高峰论坛”上,中国电信集团技术部副总经理解读了中国电信天翼终端技术发展目标。其中在频段方面,要求手机终端必须支持三大运营商的国内频段,必须支持LTE/WCDMA漫游频段、800 MHz频段。
(2)中国电信LTE终端发展
2015年12月17日,中国电信召开终端产业2016合作战略会,中国电信豪掷70亿元人民币用以激励合作伙伴开发、销售中国电信终端,并提供了多项减免政策。一方面中国电信拿出了“足够的诚意”用以推动手机厂家对支持800 MHz频段手机终端的生产开发;另一方面高通等主流手机芯片厂家已在2015年推出800 MHz频段的手机芯片并在2016年二季度商用,2016年中下旬支持800 MHz的终端将会大爆发,满足各类用户对于终端的需求。
2.4 中国电信LTE 800MHz建设速度分析
CDMA频点与LTE 800 MHz频点一致,因此在1:1共址建设情况下,CDMA与LTE 800 MHz的覆盖能力是一致的。
在农村区域,利旧原有CDMA站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优势:
(1)可以节约站址协调所需时间;
(2)可以节约机房、铁塔等配套建设所需要的时间,直接进行设备安装;
(3)可以利旧站点原有光缆及传输设备资源,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站点的开通;
(4)可以保证LTE覆盖效果达到原有CDMA网络的覆盖水平。
相比于在农村地区通过1.8 GHz进行LTE网络覆盖,利旧原有CDMA网络站点进行1:1的LTE 800 MHz网络建设,在工程协调、配套建设、传输光缆工程等环节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能快速实现农村区域LTE信号覆盖,为用户发展提供网络支撑。
表1是利旧站址建设LTE站点的时间表:
2.5 LTE 800MHz业务竞争分析
2015年7月,在“第七届智能终端及移动互联网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电信正式了“天翼4G+”和VoLTE时间表。“天翼4G+”和VoLTE成为中国电信进行用户争夺的有力竞争手段。
(1)VoLTE
根据GSA 2015年的统计数据,全球已有29个国家的46个运营商完成了VoLTE语音业务商用,CDMA网络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800 MHz LTE网络具有良好的覆盖能力,将作为提供VoLTE语音业务及视频语音业务的优良载体,LTE 800 MHz上下行速率及频谱效率比CDMA有显著提升。
(2)天翼4G+
“天翼4G+”采用载波聚合技术的下行峰值速率可达300 Mbps,载波聚合技术的采用使中国电信成为国内首家跨入300 M阵营的运营商。目前中国电信已经在城市数据业务热点区域进行了1.8 GHz+2.1 GHz双载波聚合的部署工作,2016年中国电信推动800 MHz+1.8 GHz+2.1 GHz三载波聚合试点,LTE下行峰值理论速率将达到450 Mbps。
3 LTE 800MHz网络部署策略
LTE 800 MHz网络从部署到商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网络的建设部署时间安排与电信用户发展需求、电信4G+、VoLTE业务发展策略以及手机终端市场发展情况息息相关。从时间节点上,可以明确LTE 800 MHz网络的近、中、远期建设策略。
3.1 近期部署策略―2016年农村区域开展LTE
800MHz网络建设、VoLTE业务试点
(1)网络覆盖策略
农村地区采用与CDMA基站共址的方式1:1建设LTE 800 MHz网络,利旧塔桅及机房电源等配套资源,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农村地区LTE 800 MHz网络建设,并形成城区-郊区-农村区域LTE信号的连续覆盖。
城区和郊区区域继续在弱覆盖区域部署1.8 GHz LTE网络,加强LTE信号的深度覆盖。
2016年在城区区域进行LTE 800 MHz试点工作,保障LTE 800 MHz网络的连续覆盖,为VoLTE业务在LTE 800 MHz承载做好准备工作。根据城区内CDMA网络的频点使用情况,腾出1.4 MHz或者3 MHz带宽给LTE 800 MHz进行城区试点。
城市及郊区区域CDMA网络以优化补盲为主,针对用户投诉较为集中的个别区域进行CDMA信号覆盖。农村区域随着“宽带乡村”工程的推进,同步完成CDMA以及LTE 800 MHz网络的部署。
(2)业务支撑策略
2016年语音业务仍由CDMA 1X提供,数据业务由CDMA DO以及LTE提供。
在城区LTE数据热点区域采用新建LTE 1.8 GHz+2.1 GHz双载波聚合或者TD-LTE进行分流。
载波聚合以及VoLTE作为中国电信主要的业务竞争手段,近期内加快开展LTE 800 MHz VoLTE的试点工作,为2017年VoLTE业务正式商用进行技术论证并制订相关技术规范。同期开展LTE 800 MHz+1.8 GHz+2.1 GHz三载波聚合相关的试点工作,满足中、远期LTE 800 MHz网络扩容需求。
加快纯CDMA用户向LTE转网的进度,通过加大LTE套餐流量以及4G终端优惠力度来吸引CDMA用户向LTE转网。
LTE 800 MHz网络近期部署策略如表2所示。
3.2 中期部署策略―2017年VoLTE商用、LTE
800MHz网络连续覆盖
(1)网络覆盖策略
随着城区LTE 800 MHz试点工作的完成,2017年在城区及郊区区域与CDMA基站共址建设,快速部署LTE 800 MHz网络。
配合“宽带乡村”专项工程,继续提高农村区域的LTE 800 MHz网络覆盖,基本达到或超过竞争对手在农村区域的LTE覆盖水平。
城区和郊区区域继续加强LTE 1. 8 GHz信号的深度覆盖。
随着CDMA网络的语音和数据业务利用率降低,合理调整CDMA网络占用频点,腾出3 MHz~5 MHz频率资源给LTE 800 MHz网络使用。
2017年基本停止CDMA独立网络建设,新建800 MHz
基站设备采用CDMA+LTE双模设备,可以根据信号覆盖情况决定是否开通CDMA。
(2)业务支撑策略
2017年LTE网络VoLTE普通语音业务及视频语音业务正式商用,CDMA 1X与VoLTE语音通话实现互通,随着VoLTE对用户语音业务的分流,CDMA 1X的利用率逐步降低。
数据业务由CDMA DO以及LTE提供,随着4G数据用户增加,CDMA DO利用率逐步降低,在城区4G数据热点区域采用新建LTE 1.8 GHz+2.1 GHz双载波聚合或者TD-LTE进行分流。
继续加快CDMA用户向LTE转网的进度。
LTE 800 MHz网络中期部署策略如表3所示。
3.3 远期部署策略―实现LTE ONLY
这一阶段的终极目标是实现LTE ONLY,CDMA用户逐年减少,最终所有CDMA用户转换成为4G用户。语音及数据业务全部由LTE网络承载,CDMA网络退网。
(1)网络覆盖策略
LTE 800 MHz网络实现城区-郊区-农村连续覆盖,LTE 800 MHz成为一张“全覆盖”网络,整体覆盖水平高于竞争对手。
在城区、郊区等用户比较集中的区域实现LTE 1.8 GHz连续覆盖,在农村区域对重要乡镇、居民聚居区等用户相对集中的区域用LTE 1.8 GHz进行热点覆盖。
随着纯CDMA用户向LTE完成转网,CDMA网络逐步减少使用频点并最终退网,LTE 800 MHz网络最终独占10 MHz带宽资源。
(2)业务支撑策略
随着3G用户完成到4G业务的转换,普通语音业务以及视频语音业务完全由VoLTE实现,VoLTE业务优先驻留在800 MHz频段上,可以减少切换次数以及800 MHz与1.8 GHz之间异频切换带来的风险。
LTE数据业务主要由LTE 1.8 GHz承载,在城区数据热点区域采用LTE双载波聚合或者三载波聚合方式进行分流。
LTE 800 MHz网络远期部署策略如表4所示。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中国电信的LTE网络覆盖以及用户发展需求进行分析,从网络覆盖、终端市场、网络建设速度以及业务发展等维度论证LTE 800 MHz网络建设的必要性。通过近、中、远期建设部署策略,LTE 800 MHz网络从农村到城市,以最短的建设时间、最节约的投资达到LTE网络覆盖目标并满足VoLTE、载波聚合等业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罗凤娅,陈杨,杨芙蓉. LTE 800M与异系统共址部署分析[J]. 移动通信, 2016(1): 3-8.
[2] 刘泉. 浅谈中国电信LTE 800M规划的基本方法[J]. 信息通信, 2016(1): 255-256.
[3] 张晓江. 农村低频段LTE广覆盖能力研究[J]. 移动通信, 2015(8): 5-8.
[4] 蒋晓虞,刘远高. 基于800M频段建设4G网络的策略[J]. 电信快报, 2014(9): 15-18.
[5] 张丽娟,侯晓S. LTE-A载波聚合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J]. 通信技术, 2012(9): 112-114.
[6] 罗邦柱. LTE大规模部署拉开序幕 中国电信2011年开启终端研发[J]. 通信世界, 2011(1): 30.
[7] 戴国华. 中国电信部署LTE后语音方案分析探讨[J]. 移动通信, 2014(9): 35.
[8] 黄洪波. 中国电信在LTE阶段的语音解决方案[J]. 电信技术, 2013(10): 40-42.
[9] 黄海峰. LTE成天翼手机展亮点 中国电信4G发展路线图渐清晰[J]. 通信世界, 2013(7): 13.
[10] 戴国华,赵强,余骏华. SVLTE终端关键问题分析及方案探讨[J]. 移动通信, 2014(4): 31-35.
作者简介
余扬尧:学士毕业于西华大学,现任四川通信科研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二部技术主管,目前主要从事无线网络规划及工程设计工作。参加过四川电信的PHS网络工程、四川电信无线村通450M工程、四川电信CDMA网络工程、四川电信LTE网络工程设计等项目的无线网络规划设计工作。
近日,以服务内容丰富著称的电信运营商NTTDoCoMo将下一步的IPv6发展战略地定在了上海。
无独有偶,韩国以业务为诉求点的电信运营商SK电讯也将下一代网络发展计划放在了中国。
相比较国外运营商的“入侵”,我国运营商虽然也在高呼着“发展”,寻求着“变革”,但动作显然是慢了些。自家的地还没想好怎么整,别人的锄头已经到了……
进入2005年,随着3G步伐地不断加快,牌照的呼声越来越高,同样以“下一代”著称的技术――NGN开始在中国加快脚步。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于2005年3月23日~25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2005全球NGN高峰论坛》和“全球NGN最新设备和解决方案展示”,为的就是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中国NGN产业的发展。
紧扣大会“NGN在中国的引入与实施”的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全面分析了世界特别是中国NGN的引入和实施策略。普遍得出的结论就是:比较而言,我国运营商对NGN的态度还是多一份谨慎。
国内运营商慎字当头
英国BT电信计划先期部署软交换系统,面向企业用户提供广域IP Centrex业务及第三方业务接口,作为21世纪网络计划的一部分发展计划,用10~15年时间完成现有PSTN网络的整体迁移;
中国香港进行NGN替代PSTN的测试,并将在近期通过软交换系统提供统一消息等增值业务,完成现有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希望在3~5年内实现PSTN网络的逐步迁移;
德国电信第一步通过网关现有的PSTN网络进行互通,再引进软交换和媒体网关,实现现有电话网络和IP网络话音的互通,进行相应的一些管理;
意大利电信专门作了固定和移动业务结合的项目,通过各种各样的终端体现多种业务的融合……
从众多与会专家的报告中,不难看出,近几年NGN在国际上的应用发展很快,全球NGN的商用已经呈现风起云涌之势。
相比国际上的形势,我国虽然也关注NGN,但取得的成效却并不可观。
据中国电信集团北京研究院相关学者介绍,早在2000年7月,中国电信就启动了NGN试验工程,到2003年完成了现场技术试验,之后又用5个厂商的设备在4个城市进行了2600多项技术实验,2003年4~12月,进行了NGN软交换业务试验,其内容包括多种业务试验、互操作和操作维护管理运行等。
从2004年开始,中国电信开始在广东省试商用。目前,中国电信在山西、河南,中国网通在江苏都有基于下一代网络的业务在运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中国卫通也不甘落后,纷纷进行了试验和应用。
然而,不论是种类还是速度,与国外运营商的如火如荼相比,国内运营商的NGN商用充其量也只是小规模、试探性的。
尽管有分析人士认为,我国3G启动日期的推迟使NGN成新一轮投资热点,但全国政协委员、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院长雷震洲却在接受《IT时代周刊》采访时,提醒有志之士:预计NGN在国内真正启动要在2005年,而大规模的建设则要到2010年。虽然我国5大运营商都积极投身其中,但更多的是处于研发和试验阶段。
北京邮电大学交换与智能控制研究中心主任苏森教授对《IT时代周刊》表示,NGN在中国大规模商用的条件目前尚不成熟。“实际上,运营商一直是软交换及NGN领域的跟随者,相比设备制造商,他们(国内运营商)至今没有表现出对软交换技术大规模商用的足够热情,基本上仍采取较为谨慎的态度,尤其针对语音业务的软交换系统。”
事实也确实如此,国内运营商在发展NGN时存在颇多顾忌,都是以稳步发展策略为主,不如国外运营商对NGN那么热情似火。网通NGN投资策略是“积累经验,着眼于长期发展”;电信是“平滑演进整个网络”;联通是“启动试验网为NGN奠定基础”……无一不透露着运营商的谨慎。
那么国内运营商在发展NGN时,到底在顾虑什么呢?
缺乏强大压力做动力
电信研究院网络技术与市场经营研究部副部长余爱民在接受《IT时代周刊》采访时说:“我国大规模部署NGN必须考虑以下两个因素:NGN本身的技术因素,运营商的意愿。NGN在许多运营商的成功应用案例证明了NGN技术已经基本成熟。”而后者,需要鉴定的标准就多了。
一句话,技术的成熟,并不能让国内运营商毫不犹豫地全力发展NGN。
许多国外运营商发展NGN的主要理由有两个:首先,是现有设备的使用年限到期,造成运营维护成本的大幅上升,而NGN设备的大容量、高密度、扁平化使NGN的人力成本和机房、电力支出等运营维护成本得到节约;其次,新的市场需要终端和业务的快速部署,而NGN能为新业务提供强大的支持。
然而,对国内而言,由于我国的通信起步较晚,很多运营商的设备也相应上马较晚,很多通信网络反倒比发达国家的还先进。另一方面,国内运营商对机房、电力支出等基本成本,人力成本以及设备投资成本远没有国外运营商看得重。如此,重新上马NGN建设与业务开发,对国内运营商来说,并没有紧迫性。大幅度的新设备与业务投资,也让他们怯步。
虽然,目前全球电信市场都面临着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要求运营商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不断为用户提供更多、更新的业务。但与国外相比,国内的竞争环境还远没有达到迫使运营商,尤其是固网运营商,大举投入的地步。
国内运营商发展NGN更多的是受市场驱动,而VoIP长途话音、各种宽带接入以及为企业用户提供综合话音等数据业务中,我国固网运营商更多的还是处于一种“低压竞争”状态,南北分治或一家独大,而不像国外运营商除了市场,还要受运营维护成本的影响,自然也就没有国外运营商对发展NGN那么迫切。
没有成功模式借鉴
不可否认的是,在市场的驱动下,尽管所有的运营商都希望依托NGN网络平台,尽快找到一个能够迅速普及、提高ARPU的新应用,传统电信运营商也处在由“技术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折期,即便竞争将促进这一转折期的完成,但变革仍需一定时间。
但是,整个NGN网络的运营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包括人员组织架构,人员技能及培训以及故障处理流程等。最让人头疼的是,谁都知道电信行业尤其是运营商的未来取决于增值业务,但目前在NGN上仍然看不到类似手机短信的“杀手型应用”出现。
由于我国与国外运营商在NGN技术上,可以说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国内运营商发展NGN并不像以往的基本电信发展一样能有可借鉴的商用模式。
而对运营商而言,历来都是商用模式决定技术的发展方向,一旦商用模式选择错,就会导致满盘皆输,这不敢想象的结果更令国内运营商顾忌连连。
没有商用模式做指导,没有强大的既得利益诱惑,而NGN的成本优势在短期内也无法体现出来,再加上国外巨额投资NGN的运营商还没有开始赢利,国内的运营商也就不可能推倒原有的PSTN网络模式,全面全速发展NGN,只能是在原有模式上发展NGN,逐步实现向NGN平稳过渡。
正如某电信设备制造商交换事业部经理杨平所言,“NGN目前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能否在现有网络基础上为用户提供连续服务,而不是为NGN而NGN,放弃现有网络而重新建设网络。”
对国内运营商来说,既然环境还没成熟,又何必着急?
终端困境让运营商裹足
NGN与传统电信网的本质区别在于:开放与封闭。NGN将实现电信网络从“单向封闭性”向“开放性”的转变。
传统电信网提供单一的、没有差异的业务与终端,用户只能被动接受;而NGN能够提供多种业务,能够灵活组合各种个性化的终端,而且用户可以介入其业务的生成。
成熟的NGN运营,会把整个产业价值链分成设备制造商、电信运营商、虚拟运营商、增值业务开发与提供商、最终用户等,完全不同于传统电信网。传统电信网的价值链是一个简单且单向的价值链,而NGN的产业价值链将是一个多赢的产业群链。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转变,然而这种转变却需要强大的终端技术做后盾。
西门子北京通信网络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舒博认为,NGN能否成功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有没有构成杀手级的应用;二就是有没有融合的用户终端产品。后者更为重要,他说:“很难想象,没有简便工具创新的业务,如何被普通用户接受?”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NGN只有提供有吸引力的新业务,才有生命力,而这些业务中包括语音、数据、视频的综合以及自由方便地接入。这就需要新型的终端,能支持各种用户的不同需求与体验,包括信息、通信、娱乐、支付等等。
事实上,NGN与传统PSTN网络相比的最大先进性就是能够随时为用户提供既丰富多彩又安全、能够互动的终端产品,但目前在技术和成本上国内还无法做到这一点。
北京邮电大学交换与智能控制研究中心主任苏森向《IT时代周刊》表示,“随着用户对多媒体业务需求的日益强烈,软交换及NGN技术在多媒体业务领域的优势将逐步得以体现。但从目前来看,NGN领域尚未提出用户切实需要,而现有通信网络又难以提供的业务;另外,提供丰富的多媒体业务是NGN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但目前多媒体终端的价格尚不能被普通用户接受。”
并且,由于本地软交换系统的主要成本是终端成本,运营商必须选用多家设备商的终端以达到控制终端成本的目的,但选用多厂家的产品必然面临互联互通问题。
且不说不同产品都要遵从相同的技术规范的难度有多大,单就国内运营商对自家“一亩三分”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互联互通的“感冒”程度,就能想象NGN终端发展的艰涩与苦难了。
欧洲是用家庭网关来缓解终端应用困境的,它不仅能实现通信,满足话音,还可以满足可视电话、家庭办公等功能需求,为运营商带来更多的业务需求。
然而,我国家庭网关产品还处于测试阶段。运营商也曾联合设备制造商推出了一些NGN终端,如IP电话机、可视电话机等,但由于操作复杂、价格昂贵等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体制与组网的矛盾
技术和体制似乎是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但是在运营商实际组网过程中,却是息息相关的――管理体制正成为运营商选择技术的评判标准。
NGN的组网方式与传统的PSTN组网方式有很大不同,它的集中控制能力强,要求的管理节点相应减少,这对于运营商现有的维护、网管、计费体系都是极大的挑战。举例来说,在软交换架构下,原来需要8个网管节点的网络现在只需要1个就够了。
但是,剩下的那7个节点的人力如何安排?牵一动百的人事问题在国内运营商,尤其固网运营商中,可是重大问题,也许比部署一套网络更难。如何在不改变运营商原有体制的前提下搭建软交换网络是最大的难点。
运营商这种基于PSTN上的管理体制,不但会影响运营商选择何种NGN技术,而且对于运营商内部具体执行NGN战略计划有很大阻碍。在网络建设的过程中,使用何种组网模式几乎成了跨不过去的鸿沟。
由于国内运营商是以省为单位划分分公司,而各省份的建网规划由各分公司具体安排,导致地区的经营者更加看中短期利益的回报,什么有效益上什么,对公司整体的长远战略执行不畅。
虽然目前业内对NGN的一些技术细节已经讨论相当充分,但是由于缺乏大规模商用实践,在制定NGN总体网络框架上仍然遗留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后台支撑和业务管理系统,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2005年1月,MIC接受了KT、SKT以及Hanaro电信公司关于WiBro(Wireless Broadband,无线宽带技术)服务的申请,并预计于2006年将该项业务投入商用。
无疑,韩国两大运营商KT和SKT都将受益于此项技术。由于SKT对WiBro的定位是一种防御性战略,将其视为其他移动数据服务的补充,因而在实际运行时,SKT比KT晚了一步,它们在业务运营中有着各自清晰的发展轨迹。
KT:延展有线 抢滩无线
KT把WiBro定位于个人多媒体服务,将在笔记本电脑的PCMCIA卡和PDA上提供试用服务。2006年下半年,WiBro将会实现与手机终端的连接,另一方面,KT也希望WiBro能支持其他类型可携带多媒体播放器。目前,KT把所有可便携式的数据设备都加进WiBro功能,并给予这些设备接入Internet的一些附加服务。但是出于成本考虑和管制纠纷,因此KT将通过DMDB终端提供语音服务,而不通过原始的VoIP方式。
在资费策略上,KT将把WiBro服务与其多种产品捆绑起来实行包月资费。在业务融合模式上,KT将在WiBro的运营上实现WiFi热点业务和ADSL业务以及区域DMB(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业务的融合。
SKT:以守代攻 谨慎观望
SKT将WiBro视为3G数据业务的补充,以此来增强自己在无线数据业务的热点或热区,因而目前还对其持观望态度。对于SKT而言,此项业务将由其子公司(SK Telesys,目前已采用WiBro系统)与三星公司共同提供。
资费策略上,SKT采取了和SK一致的做法―多业务捆绑的包月资费。由于它们一致认为正是较高的流量资费阻碍了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因而当前对WiBro服务的资费策略上实行包月资费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业务融合模式上,也将会实现卫星DMB业务、HSDPA业务以及CDMA网络上语音业务的融合。
启示:挖掘优势 因地制宜
韩国电信运营商在无线领域的尝试为中国固网运营商发展WiMax业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中国电信应紧密跟踪802.16e标准的发展,以便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厂商进WiMax设备测试。KT在推行WiBro时充分发挥固网宽带数据接入及家庭、企业客户优势,在综合宽带数据业务上获取领先地位,从而积累用户基数,培养用户忠诚度。因此,对国内固网运营商来说,应全面调动在宽带无线接入业务上的显著优势:多年接入业务的运营、维护经验及全国成熟的IP骨干网,以及大量客户资源,包括公众客户、商业客户和大客户,为发展WiMax打下良好用户基础是很重要的。
单就中国电信而言,固定WiMax虽能弥补北方电信有线接入资源短缺的问题,但其却存在一定的技术替代风险。因此,中国电信应积极跟踪移动WiMax,北方地区可利用3.5GHz频率资源,积极开展业务,为企业和小区提供综合接入;南方地区在解决资源紧张和业务需求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应用,考虑把WiFi热点业务、宽带接入业务以及WiMax的以高速数据为主的特点结合起来,实现业务融合。
2001年10月日本NTTDoCoMo部署的世界上第一张WCDMA商用网络,是WCDMA迈出的一小步,随后,冲破初期部署时技术、产业链、业务、建设模式和商用模式等各方壁垒,WCDMA开始大步前进,2004~2005年出现第一次建设,2006年~2008年HSDPA网络成为部署首选,2008年~2009年将成HSUPA网络的部署高峰期,2008年底将开始HSPA+及LTE的测试。中兴通讯3G产品总经理张建国认为,预计LTE商用前的5-10年内,将是WCDMA发展的黄金阶段。
WCDMA以明晰的技术演进路线,面向未来十年的部署脉络,以及历经的六年多“跬步”,使其成为目前最成功的3G技术。在我国拉开3G帷幕的当下,如何将3G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WCDMA的历程值得借鉴。
发展黄金期
WCDMA的成熟表现在全产业链各环的整体快速发展。以产业链最末端的终端为例,截至今年2月,全球WCDMA终端已超过800款,逾90家手机设备商从事WCDMA终端研制;HSDPA终端达403款,HSUPA终端33款。WCDMA终端的外形、重量和种类都有了明显改进和丰富,同时价格不断下降。
根据GSM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2007年底全球GSM用户已近27亿,占全球用户总数80%,GSM规模仍然以绝对优势稳居通信网榜首。出于投资保护的考虑,海外运营商在3G规划中大多以WCDMA作为首选。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指出,HSDPA采用多码道并发将速率提高至14.4Mb/s,同时小区吞吐量不断增加,HSDPA应用迅速扩大。统计显示,在211个WCDMA网络中,有185个是HSDPA网络,HSUPA网络占34个,HSPA用户已达725万。
“WCDMA引入HSDPA、HSUPA、HSPA+不断加强性能,使其在终端、业务、网络、功能、标准、漫游、网管等各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马红兵向记者表示。3G/HSPA主打移动宽带市场,实现与GSM的协同发展,WCDMA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延伸商业触角。
WCDMA正迎来标准完善、商用蔓延的发展黄金期。
商用新解
三种3G制式中,WCDMA的竞争最为激烈,同时伴随着通信行业整体盈利走低,摩托罗拉、西门子等老牌通信设备商纷纷选择了宣布退出或合并,业内仅存爱立信、诺西、中兴、华为、ASB五家,尤以中兴规模最小。但根据IDC近日的2007年度电信行业分析报告,中兴2007年销售收入增速达49.8%,其中以3G、GSM、CDMA为代表的无线产品增速达61.7%,位列全球榜首。Gartner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兴无线新增合同全球第一,GSM出货量同比增长300%,已约占全球总量10%;WCDMA在2007年-2008年间获11个正式合同。IDC报告就此指出,按区域分析,中兴在欧、美等区域的销售增速达155%。据中兴2007年年报,欧美等区域占其整体销售收入的比例显著提升至8.3%,显示出公司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欧美主流运营商认可。
有专家指出,成熟的WCDMA在中国部署的时机正逢其时,中国设备商也具备了海外3G实战的检验,但如何快速打造一张“中国式”的可盈利WCDMA网络,成为摆在承担建设WCDMA的运营商面前的课题。
中兴通讯3G首席架构师蒲迎春认为,与海外运营商一样,选择规范的2G/3G互操作策略将确保网络良性协同发展。2G/3G需合理规划,针对区域细分客户。上海邮电设计院有限公司3G勘察设计院技术总监许锐也表示,我国建设WCDMA可始于在潜在数据业务发达的区域建设与GSM叠加的网络,2G网络协助实现快速全网连续覆盖。
此外,我国正在积极探寻建设绿色3G网络的有效途径。在上马3G时,最大化共享2G现网资源已成业界共识,对无法满足条件的区域,BBU+RRU的分布式建网方案以其“快速部署、降低网络TCO”的突出优势,正逐渐成为建网首选。马红兵认为,3G建网将增加能源消耗及对环境的辐射,因此需“内外兼修”,具体工作涉及基站、空调、能源等多个方面。
3G用户对业务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数据业务上,“重视室内覆盖已成为关注焦点。”马红兵指出。在实现精细化覆盖方面,WCDMA在建网中不断采用了创新的技术。张建国向记者举例:“如BBU+RRU+IDS室内解决方案经济灵活,可以充分满足大多数办公类环境的业务需求,HomeNodeB则可激活住宅区或精品区的价值用户。”
而在3G建设初期,即对网络长期演进发展予以高度重视,已成业内共识,“前瞻性”是所有专家对国内3G建网提出的建议。
衔接未来
“对于我国的WCDMA运营商,选择WCDMA+HSDPA将是必然选择。”马红兵认为,宋俊德则表示,不排除我国某家运营商直接采用HSDPA-HSUPA的可能。WCDMA在全球规模商用步伐加快的同时,呈现出R4HSPAHSPA+LTE清晰严谨的演进路线。
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副主任陈如明向记者指出:“我国在发展TDD技术的同时,也应同时重视FDD技术的研发,中兴通讯融合的统一技术平台值得借鉴。”WCDMA建设初期必须考虑后续平滑演进,中兴对此提出基于SDR的平滑演进策略,仅通过软件配置实现多网络容量均衡运营,同时支持平滑升级LTE,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正式商用SDR基站产品,张建国如是说。
新资费套餐备受好评
WCDMA优势逐渐显现
当前股价:6.41元
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星级:
三大业务战略定位明确
公司在日前的股东大会上,就行业前景、公司经营等问题进行了明确的阐述,从而勾勒出了公司未来的三大业务战略定位。
1、固网业务:以北方市场为主,不断巩固市场地位,视情况拓展南方业务。
2、2G业务:强调有效发展,即在收入和成本匹配的前提下,优化业务结构,发展用户。
3、3G业务:战略重点为数据业务,未来可能采取订数据服务送语音服务(或低价打包)方式拓展业务。
3G业务将在年内全面展开。公司计划09年5-8月为3G试商用期,在55个城市展开。9月份开始商用,年内将在284个城市实现全面商用,仍以55个城市为重点,3G进度有所加快。
公司表示,就目前的3G资费标准来看,具备较大的下调空间,但实现低价包月则有一定困难(像固网的120元包月)。主要原因在于,有线网络可以通过加铺光缆提高带宽,而无线网络则有一定的带宽瓶颈。而且资费过低将导致用户规模急剧膨胀,必然带来用户体验的下降,故发展用户和资费调整的匹配对公司发展3G业务尤为重要。
09年由于联通资本支出增大、3G运营初期各项支出增大但收入存在滞后效应,2G的GsM网络收入也只是小幅增长,而固网业务在竞争激烈和移动替代作用下,用户数净减少,业务仍不能完全摆脱下滑的趋势,因此09年公司业绩很难出现增长(与持续经营业务比较),10年情况将有所好转,3G业务有望带来部分收入。
聚焦新3G资费套餐
近期,中国联通公布了3G试商用期间的资费套餐及其促销方案,其主要特点有:1、在业务内容层面增加了3G标志业务可视电话、上网流量等方面的内容;2、资费层面实行了全国统一资费,特别是语音业务实现“长市漫统一价格”,全国单向收费;3、基本套餐的门槛相对较高,从98-1686元分十档,套餐外语音资费从0.24至0.4元/每分钟;4、在试商用阶段只推出186元及以上7档套餐,月租费与语音资费减半收取。
对于此资费套餐,我们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高门槛显示其3G获取高端客户决心。现阶段用户ARPU分布情况为:中移动80.1元、中电信66.9元、中联通41元。可见联通现有用户构成基本以低端用户为主。本次3G资费套餐起始价位为98元,即使试商用期推7档套餐,起始档减半仍为93元,进入门槛较高,目标直指中移动的中高端客户和中电信的高端客户。目前电信长市漫统一的商旅套餐起始价为59元,移动为58元,从1-3月中移动2008年12月拍照中高端客户保有率97.12%全年目标80%,一季度目标95%),保有率非常稳定;集团客户保有率高达99.26%,中电信和中联通基本未触动该地区移动客户基础,获取客户的质量较低,而联通此次希望通过低资费、成熟技术,主攻最低消费在93元以上的高端客户,希望能够真正获取高价值客户。
2、低资费将会大幅降低利润与收入,对其他电信运营商带来冲击。从现有基本套餐中所含内容:语音、增值业务和可视电话来分析,相互之间的价值之比为7:2:1,同时按照划分比例看,套餐内语音资费基本在每分钟0.26-0.16元之间,套餐内优惠幅度大,套餐外价格与电信差异不明显,但是如果算上资费减半的话,每分钟资费就在0.13-0.08元之间,同时开创了“全国长市漫统一以及接听免费”概念,其资费下降力度大和强度前所未有。
3、客户将对这种资费形式欢迎。电信客户对电信资费偏高、套餐不理解、各类消费价格构成不明晰一直抱怨很深,特别象拨打一次传统长途,需要收长途费和本地通话费,长途按6秒一次计算,本地按1分钟一次计算,用户对资费构成很不明了,而现在联通3G资费把用户关心和使用最多的语音资费中繁琐部分一次性进行风险释放,必定会受到大多数客户的欢迎,但本次其设置的门槛针对高端客户,高端客户最大特点对资费不敏感,而且试商用期间价格优惠明显,一旦结束试商用,价格恢复,门槛更高,套餐内外资费与电信“天翼”商旅之间的比价优势就未必能完全体现,因此是否能够顺利达到目的和能否长期发展尚须拭目以待。
回调带来的机会
股价回调的深层原因
近期中国联通股价回调表面上看是因为4月份数据不佳,但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是部分交易性资金未能等到它们预期的5.17行情而借数据不佳抛售离场。由于垒员营销的力度是可控可调的,而且新增用户的质量并不高,所以GSM的月度业务数据现在并不重要。而联通只有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来建网并推出试商用,所以这次放号是比较仓促的:网络没能完全建好并优化,定制手机的进度也不尽人意,这造成5.17限量放号试商用的效果并不太理想。但我们相信联通需要的只是多一点点时间;随着网络建设的完工、定制终端的陆续上市和应用的逐渐丰富,在未来的两个月WCDMA的优势将会充分显现出来。
真正应该关注的两个要素
WCDMA网络的建设进度和覆盖质量才是真正将决定联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联通原有GSM基站15万个,准备在全国284个城市建8万个WCDMA基站。其中,56个核心城市拟建WCDMA基站4.98万个,目前总体进度已完成90%左右;北京,上海等四个城市因基站寻址问题进度稍慢,只完成80%左右。这56个城市的WCDMA基站最晚会在8月底前100%完成建设。另外228个城市约3万个WCDMA基站的建设也正在进行中,最晚在9月底前会100%完成建设。联通的3G战略是决定联通成败的另一关键因素。据我们了解,联通正积极跟一家手机厂商合作,研发生产WCDMA和GSM的双卡手机。这是在没有携号转网政策的情况下,联通抢夺移动高端客户的策略之一。这一方案使得移动的用户刚开始可以语音继续用移动的GSM,而数据用联通的WCDMA;等到用户发现联通的语音也不差的时候,再完全转到WCDMA。当然这只是联通的3G战略之一,出于商业保密的原因,更多的市场策略是在秘密实施中。
关键词下一代网络软交换存在问题
Abstract:Itdescribesthestateofsoftswitchtechnologyintheworld,servicesprovidedbyNGNbasedonsoftswitch,relatedorganizationsonsoftswitchstudyandproblemsonitsdevelopment.
Keywords:NGNSoftswitchProblem
1国际软交换技术的发展状况
下一代网络(NGN)是一个建立在IP技术基础上的新型公共电信网络,它将话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集于一体。建设下一代网络是电信竞争的需要。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信市场的逐步开放,电信业的一个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业务运营和网络运营的分离,由网络运营商提供可靠、高效的基础承载平台,由业务提供商提供各种应用,他们与设备制造商三足鼎立,共同推动了电信业的繁荣和进步。
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软交换思想吸取了IP、ATM、IN和TDM等众家之长,形成分层、全开放的体系架构,作为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方向,软交换不但实现了网络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业务的融合。
目前,欧洲电信运营商对于软交换(下一代网络)的发展和应用大体上采用比较务实和谨慎的态度,运营商都是根据自身网络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的发展来采取对策。德国电信聚焦海外市场,积极开拓国际IP网的话音业务,并在新技术投入使用之前,注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试验和评估。2001年开始在国际网络进行软交换的试验,放置了一台软交换机和4个媒体网关开展IP网络提供语音业务、呼叫中心业务和VPN业务的试验,其软交换的标准采用SIP-T协议。英国电信则逐步地在长途网和本地网实现分组话音,本地网有5个节点开展了软交换实验,部分已经商用,并且试验规模在逐步扩展。在提供话音质量的保证方面,英国电信已在其承载网络内全面采用ATM技术。比利时电信认为2004年以后引入NGN比较适当,但目前需注意跟踪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比利时电信的技术部门在NGN方面重点研究未来分组话音网络的体系架构和需求、开展NGN技术培训、建立NGN实验室,为开展现场试验进行技术准备。一些北美电信运营商也正在积极开展有利于软交换提供话音业务的试验,有些运营商已经开始提供商用业务。
2002年3月,中国电信下一代网络(NGN)试验项目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城市启动。中国电信与北电网络、爱立信、西门子、中兴通讯、上海贝尔5厂家签订了下一代网络试验工程设备合同。合同涉及金额近1亿元人民币。根据中国电信与北电网络签署的合同,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4城市部署北电网络的SUCCESSIoN下一代网络解决方案。NGN网络全国试验网项目涉及的技术面、提供的业务量、网络覆盖的广度、深度均在全球首屈一指。
在设备制造商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北电网络,其NGN产品为SUCCESSIoN(继往开来)解决方案,于1999年在BT-SPAIN首次正式商用,迄今为止,在全球超过24个国家的40多个网络中得到试验或商用。其商用客户中包括VErIzoN、SPrINT、中国电信、香港宽频(HKBN)、新世界电信(NEWWorLDTEL)及铁通等。
SUCCESSIoN的应用类型包括了长途及汇接(C4)业务、本地接入(C5)及多媒体业务、无线汇接及3G核心网业务以及有线电视多网合一业务。目前几种解决方案已经在实际网络中运用。其中,VErIzoN的软交换本地汇接网络包含2个软交换节点及70多个媒体网关,每个节点每天处理超过1100万次呼叫。SPrINT作为全美第一个实现TDM端局以软交换替换的运营商,其第一期工程(350万线)全部采用北电的SUCCESSIoN方案。香港宽频应用SUCCESSIoN本地IAD接入方案,在短短的17个月时间内,已拥有16万用户,是全球最大的基于以太网IAD接入的NGN网络,目前运营稳定良好。在最近的市场调研报告中,北电网络列全球软交换市场份额第一,也是全球VoIP和VoATM媒体网关市场份额第一。
2NGN提供的业务
软交换技术的引入除了对现有PSTN话音业务实现全面的继承以外,还在基于SIP的宽带多媒体业务、PSTN与因特网业务结合衍生的业务、用户个性化业务以及业务创新方面有着PSTN和因特网等单一网络无法比拟的优势。传统PSTN由于终端智能和带宽的限制,无法实现多种灵活的业务逻辑和多媒体业务。由于业务逻辑控制和网络智能在PSTN内每个交换机上呈分散式节点式分布,并且由于用户数据由各自归属的交换机管理,导致某些业务(如广域CENTrEx)难以开展。PSTN的终端种类非常单一且没有智能,业务的智能完全由交换机实现,因此一直以来难以实现用户对业务的个性化定制,而且由于终端智能的限制存在使用不便和各种电话补充业务难以推广的问题。引入NGN则在业务实现的简单性和灵活性上有了本质改变。NGN的业务逻辑控制和网络智能在软交换和应用服务器等少量网元上集中部署,因此可以方便地在全网实现业务部署和业务升级,NGN对广域CENTrEx的实现就非常容易。由于NGN引入了对等性控制协议(SIP),使得终端的智能大大提高,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丰富多彩的SIP智能终端。终端智能的提高及媒体承载能力的加强(如支持话音、视频等)使得用户对业务的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并且已经商用。如NGN的“呼叫屏蔽”这一特性,用户可以对不同来话进行筛选性的监控,可以在不同时间对不同来话实施不同的应答策略,应答的方式也不仅仅局限于接听、转发、挂断等传统方式,而是包括了话音应答、问候音播放、语音信箱转接、电子邮件转接、网页推送等多种不同的应答方式。这种灵活性在传统PSTN上是无法实现的。
此外,NGN能够实现许多PSTN所无法实现的业务特性,一号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PSTN通过IN方式也可以实现一号通业务,然而NGN基于SIP协议可以轻松实现IN方式的一号通所无法实现的能力。如NGN的一号通业务可以实现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设定对来话的振铃终端和振铃顺序,而这些策略可以依据来话者的不同和时间段的不同而变化。比如对自己的家人和同事可以实施两种完全不同的振铃策略,自己上班和下班时的振铃策略也可以完全不同。这就给了用户最大的自由和灵活性,保证可以有一种方式能联系到他,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种业务特性是PSTN所无法实现的。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如WEB800、点击传真等。
NGN不但在业务实现的简易性和灵活性上有独到之处,并且能实现许多PSTN无法实现的业务,而且具有业务的惟一性。NGN的业务能力主要包括:
A)全面继承PSTN传统话音业务(包括基本话音业务、电话补充业务、CENTrEx业务、ISDNPRI补充业务、IN类业务等);
B)基于SIP的宽带多媒体业务;
C)PSTN与因特网相结合的业务(即PINT业务,如点击拨号、点击传真、WEB800、ICW等);
D)用户可定制的个性化业务。从事软交换研究的国际组织
NGN是目前运营商和设备厂商都在讨论的热点技术,也是国外许多标准化组织和论坛(包括ITU-T的第11和16工作组,IETF的IPTELEPHoNY工作组、信令传输工作组(SIGTrAN)、媒体网关控制工作组(MEGACo),ETSI的TIPHoN,国际软交换协会(ISC),3GPP,3GPP2,MPLS论坛,ATM论坛,DVB,DSL论坛,PARLAY等)的研究工作重点。我国网络与交换标准研究组和IP研究组于2000年开始制定NGN网络的相关标准。
其中,ISC成立于1999年5月,目前有近150个成员,是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交流需求和动态的场合。国际上大多数知名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如阿尔卡特、朗讯、北方电讯、CISCo、西门子、富士通、诺基亚、爱立信等,另外有一些电信运营商如美国的LEVEL3、QWEST、AT&T、日本的NTT等均为该协会成员。
软交换论坛包含5个工作组,负责网络架构、协议制定等技术工作。
业务应用工作组负责业务功能制定、协调以及API标准的应用。
网络结构工作组负责软交换网络功能架构的制定。
设备控制工作组负责软交换间以及软交换与其他网络设备间控制协议的制定和补充、增强,如MGCP、MGC和设备的兼容性等。
网络管理工作组负责网络管理的结构和协议制定。
SIP工作组负责SIP协议在软交换网络中的应用和增强。
此外,ITU-T和IETF在相关协议的标准化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如H.248协议、BICC协议、SIP协议和SIGTrAN系列协议等。
4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不少厂家推出了软交换的解决方案,各运营商也在积极进行相关的试验,但新技术的应用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完善。从目前厂家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来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A)国际上尚无大型网络的组网和运营经验。传统电信网经过长期的运营积累,在网络组织方面已经具有相当成熟的经验;而基于软交换的NGN网络组织目前国内外尚无成熟的经验,是采用基于软交换的全平面结构,还是采用分区域选路结构等,在技术和实践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B)协议尚未做到兼容性,标准还在发展之中。不同厂家的软交换在技术标准的选用及协议的兼容性方面还难以做到相互兼容。BICC协议、SIP-T协议和H.248协议也在发展之中,协议的选项需要运营商根据业务的需要来进一步确定。
C)API没有成熟的产品。基于开放的业务平台,采用标准的API接口为网络运营商提供新业务开创了未来美好的前景,但是相应的产品仍在探索和研发之中。
D)业务开发问题。标准、开放的API接口能够快速、灵活地提供丰富的业务,这是软交换体系的一个优势所在,但目前厂家能够提供的业务多集中为基本语音业务及补充业务、IN类业务、PINT业务、多媒体终端之间的同步浏览、统一消息、多媒体会议等,究竟什么业务才是运营商手中的杀手业务,才能真正带来收益,是目前运营商和设备商在共同苦思冥想的问题,目前并未出现使人眼前为之一亮的业务。
E)网络安全和网络Qos问题。目前业界还没有一个非常完善的方法来解决网络安全性的问题,只能通过要求TG、软交换等网络设备应具备一定的反入侵能力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用户账号、密码等用户数据的安全则只能采用加密的方式解决。在网络Qos方面,IETF组织已经提出了多种服务模型和机制来满足Qos的需求,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综合业务模型(INTSErV)、区分业务模型(DIFFSErV)、MPLS技术、流量工程等,具体这些方案如何组合使用、可行性如何,效果如何,有待研究。
【关键词】 4G 800M网络 部署策略
现阶段我国的LTE网络建设在不断扩大,而且开始逐渐地延伸到广大的农村地带。随着终端和4G网络的发展,原有的2G/3G网络用户向4G网络迁移是必然的,现有的4G网络受高频段的限制,其单基站覆盖能力不足,从而成倍地增加LTE网络建设成本,从而如何更好地继续保800M频段带来红利,是目前电信4G网络需要考虑的问题,相比1.8G 4G和2G网络,800M LTE有如下优势:1)与1.8G 4G相比:①覆盖深度:RSRP平均提升12dB,考虑工程因素(未用2T4R、合路插损),实际测试验证提升约9~12dB;②覆盖效果:室外覆盖半径约为1.8G 4G的2倍;1.8G LTE室内覆盖率74.8%,800M LTE室内覆盖率97.52%,较1.8G 4G提升22.7%;室内覆盖率低于CDMA约2%;800M VOLTE室内覆盖比1.8G可多深入7米。2)800M VOLTE与2G语音相比:①覆盖:比1X差约4dB,若800M 4G采用2T4R技术可补偿2-3dB,通过增强功能(上行CoMP等)可再补偿部分增益;室内覆盖距离比1X差约3米;②质量:通话质量优于1X,1X平均MOS 3.25分,VoLTE 平均4.07分,优于1X 0.82分;③容量:与1X容量效率基本相当。
一、LTE 800M网络部署的近期策略
首先,网络覆盖策略:选择与CDMA基站共址的方式对农村地区的800M LTE网络进行建设,通过对机房电源和旧塔桅等资源的借助,快速地建设农村地区的4G网络,使4G信号能够连续的覆盖,网络通达各种区域;将1.8GHz 4G网络部署在郊区和城区的弱覆盖区域,从而使LTE信号实现深度覆盖;做好800M LTE 在城区区域的深耕工作,使LTE 800M网络能够实现连续覆盖,做好800M LTE中VoLTE业务承载的准备工作;采用优化补盲的方式针对城郊的CDMA网络进行建设,使CDMA信号覆盖用户投诉集中的区域,同时将农村区域的800M LTE网络部署工作完成[1]。其次,业务支撑策略:近期语音业务还是又CDMA 1X提供,由CDMA DO和4G负责数据业务;采用TD-LTE对城区LTE数据热点区域实施分流;做好800M VoLTE的相关准备工作,将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技术论证提供给推动VoLTE业务正式商用;采取有效措施使LTE 800M网络在中期和远期的网络扩容需求获得满足;大力推进CDMA用户转网成4G的步伐,不断地提升4G终端的优惠力度和LTE套餐流量,从而对更多的CDMA用户产生吸引力。
二、LTE 800M网络部署的中期策略
首先,网络覆盖策略:在完成800M LTE在城区的试点工作之后,加快CDMA基站与城郊区域的共址建设,对800M LTE网络进行快速部署;不断地增加800M LTE网络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并且获得比竞争对手更高的优势;在城郊深度覆盖1.8G 4G信号;在CDMA网络业务具有越来越低的利用率的同时,对其占用频点进行优化和调整,将更多的资源提供给800M LTE网络;将CDMA独立网络建设基本停止下来,选择CDMA+4G双模设备作为新建的800M基站的设备,以信号覆盖情况为依据明确是否需要将CDMA开通[2]。其次,业务支撑策略:4G网络VoLTE业务实现正式商用,使VoLTE语音通话和CDMA1X两者之间实现有效互通,CDMA 1X在VoLTE分流语音用户的同时会具有越来越低的利用率;由CDMA DO和4G负责数据业务,4G具有越来越多的用户的同时,CDMADO会具有越来越低的利用率;采用TD-LTE对城区4G数据热点区域实施分流;大力推进CDMA用户转网成LTE的步伐。
三、LTE 800M网络部署的远期策略
首先,网络覆盖策略:使4G信号能够连续地覆盖城区―郊区―农村区域,并且形成高于竞争对手的整体覆盖水平;使1.8G 4G可以对用户相对集中的城区和郊区等区域进行连续覆盖,采用1.8G 4G针对居民聚居区和重要乡镇等用户比较集中的农村区域实施热点覆盖。在将CDMA用户转网成4G的工作完成,要不断减少CDMA网络的使用频点,直到最后完成退网工作,10MHz带宽资源由LTE800M网络独占。其次,业务支撑策略:在3G用户彻底地转换成4G业务之后,由VoLTE承担所有的视频语音业务和普通语音业务;在800MHz频段上优先驻留VoLTE业务,这样就能使1.8GHz和800MHz两者之间异频切换导致的风险和切换次数得以减少;由1.8G 4G负责4G数据业务,选择4G三载波聚合方式或双载波聚合的方式对城区数据热点区域实施分流。
结语:作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部署到商用,800M LTE 网络的部署需要符合用户的需求发展和当前以及未来的市场发展。在充分地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包括近期建设部署策略、中期建设部署策略和远期建设部署策略等在内LTE 800M网络部署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对我国LTE 800M网络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