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6 16:28:17
导语:在探究性课题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处理好临床与科研的关系
相比较于其它专业,整形外科更强调手术操作能力,很多研究生都急于进入临床学习手术,而对于科研,态度往往比较被动,疲于应付。针对研究生中普遍存在的这种重临床轻科研的错误认识,我们必需端正他们的思想,使他们认识到一个高素质的整形外科医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娴熟精湛的医疗技术,更需要具备创新性的科研攻关能力。科学研究是临床医疗的先导,是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源泉。整形外科是一门临床学科,因此,我们的科研必须是来源于临床问题,采用各种各样的研究手段来阐明、解决这些临床问题,最终回到临床实践中进行检验。抛开科研的临床,难以取得进步;而抛开临床的科研,难有用武之地。整形外科历史上很多成功的研究正是遵循了“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规律,比如19世纪时意大利人Baronio在绵羊身上的皮片移植实验,成为了后来整形外科植皮手术的基础。许多整形外科技术的改进也得益于实验研究,例如皮瓣的预制技术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等。而很多目前无理想治疗方法的疾病,如血管瘤、病理性瘢痕等更需要通过科研来探索出有效的治疗方法。
2创新高于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导师应该特别注意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坚决避免低水平重复的科研。研究生应该全面阅读课题相关文献,掌握课题的最新进展,导师应该鼓励研究生尽可能多参加学术讲座和交流活动,主动参加讨论,培养创新性思考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方案。研究重视创新性,努力从新的角度审视临床问题,用新的方法解决以前不能解决的问题,研制新的器械、药物等。只有瞄准整形外科研究的前沿领域,大胆提出新的理论和新的治疗方法的研究,才具有临床指导意义,才能够把整个专业水平推向前进[3-4]。此外,研究还应该重视细节,研究设计要精确,对照组的设置要合理,病例和动物数目一定要充分,研究方法要具有可行性,实验结果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反复印证,只有这样,才能做出高水平经得起推敲的研究,不会因为实验设计上的致命缺陷而遭到否定。
3实事求是,杜绝舞弊
研究生必须具备优秀的科研素质和严谨的科研作风。实验中一定要实事求是,科研是一个探讨的过程,在实验开始时不应该预先设计实验结果,实验数据不能修改,更不能编造。实验研究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问题很正常,应该多次重复,并请教导师和专家,进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对科研有深刻的认识并积累经验。作为导师,要经常听取研究生的实验进展汇报,检查和讨论原始数据,帮助研究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针对现有的结果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案。实验的真实性是一切研究的基础,虚假的结果不但会使现在以及将来的后续研究功亏一篑,更会严重影响研究者的学术声誉,因此,导师和研究生都应该确保研究的真实性。
4培养系统的科研思维
如何评价一个研究是否达到了博士或者硕士水平呢,很多研究生都觉得使用什么样的实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判断标准,比如有人就认为“免疫组化是硕士水平,而博士一定要做一些分子生物学实验才可以”。诚然,研究方法的先进性对科研非常重要,但是我们认为,学习并掌握系统的科研思维方法远比学会那些具体的实验技术重要。一个研究的水平是由它阐明或者解决了怎样的问题来体现的,而不是具体采用了什么方法。实验方法在不断进步中,如果只是追求新的方法,而不考虑采用这些方法的目的和意义,往往得到的是一些装饰性的指标,无益于问题的解决。研究生课题无论大小,都必须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需要提出待解决的问题,合理的科学假说,并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假说进行验证,得出适当的结论并进行讨论[5-6]。我们有必要指导研究生,通过阅读文献,学习其他学者的研究思路,培养正确的科研思维。
5讨论
整形外科研究生是未来学科发展的主力军,如何培养研究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是摆在每个研究生导师面前首要解决的问题。培养良好的科研能力不仅保证了研究生培养的高质量,更重要的是为研究生培养了创造性的思维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在将来工作中不断发现和解决临床问题提供有力武器,进一步提高整形外科专业的临床和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古俊朝,马 涛,王 宇.如何提高医学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5,4(4):244-245.
[2]黄 平,俞守义.如何培养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2):172-173.
[3]梁 皓,严宇清,袁 昕,等.眼科科研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法的探讨[J].广西医学,2006,28(5):766-767.
[4]何羿婷,邝枣园.浅谈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8(8):137.
[5]甘立霞.新时期医学研究生科研选题及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医学,2007,36(12):1213.
一 体育课程实行弹性学分制的现状
多年来,我校体育课程受学年的影响较深,一直沿用班级授课制。直到近年才实行选修课制度,但总的框架和体系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体育课程仍保留着学年制的特征,课程设置不尽合理,选修课与学分制实施流于形式而无实质内容;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价不能按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进行,选项课受到场地设施、师资力量、教学管理滞后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课项目单一、课源不足,学生不能自主选择上课时间,没有从根本上真正的实行“三自主”模式。
二 体育课程实行弹性学分制的优势
弹性学分制是对“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教育大环境的改变,是承认学生个体差异、体现创新理念的基本前提。弹性学分制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从根本上承认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权和决定权。为学生在体育课程项目、授课教师、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和学习年限等方面提供了选择的机会。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教师要有不同体育项目的教学能力;二是增强了教师间的竞争意识,极大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弹性学分制不仅与“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相吻合,而且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的诸多环节,创造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理念基础。因此,实行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
三 实施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的可行性
弹性学分制是在现行基本学制的教学进程安排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一定幅度内缩短或延长其在校学习年限,学生毕业与否均与其是否修满了学校所要求的学分数量及学分构成相联系。弹性学分制的本质特点是弹性学制;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专业、课程、教师、学习时间、学习进程及学习方式[1]。
1 建立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的教学管理系统
为确保我校学生有充分的选课自,在选课前对学生进行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管理的宣传与引导,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将学生选课制度、评价标准、考核要求等汇编成册,印发给学生。建立规范有序的选课流程;建立切实可行的选项制;建立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的实施条例;建立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下的学期管理制度,在结合本校教学管理工作基础上,实事求是、宽严适度。学校要对学生选项、选教、考试、重修、成绩、学习年限(提前或延迟)等诸多环节要制定明确的实施细则,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发挥弹性学分制的优越性,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
2 建立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的网络平台管理系统
教学改革必须与时俱进,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网络平台管理系统。这种系统是以校园网络环境为基础,以目前先进、流行的大型数据库系统为前提,改变传统的教学计划、学籍管理、选课管理、成绩管理、师资管理、场地器材管理等方式,促进部门教学管理与学校的管理系统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便利、有效的服务,进一步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尤其是在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绩评定信息、课程及教学内容信息要保证畅通、公开,让学生在开展自主选课和自主设计学习进程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
3 建立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的学制管理系统
体育课程的学籍管理要打破我校原来体育课程以“2年、4个学期”为规定的课程学习时段的束缚,突破原来采用的固定年级、固定班级、固定学期、固定单元来控制计算学生学习时数、学习进度的教学管理模式,实行弹性学分制,以“学分”为单位、以“课程”为单元[3],以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学习的“质和量”为毕业标准,允许学生在四年内完成,努力拓展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打破专业和年级的界限,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跨专业、跨年级选课,延长或缩短学制。
4 建立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的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
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是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综合素质,可以分为学习过程评价和教学考核方法两部分。弹性学分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主要是以学分绩点和课程学分绩点为依据。学分绩点是指一个学期或某个阶段学生学习成绩的综合量化指标,而课程学分绩点则是指学生在一学期或学年的某一门课程的学习成绩量化指标,两者结合能客观反映出一个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的考核机制应尽量做到考核标准的统一,这主要涵盖: 一是采用教考分离的考核机制,要使同一层次课程的评分及考前指导等方面的标准相一致还需健全措施;二是避免选课制因师生的趋利性而偏离了教学目标;三是采用过程与目标结合的考核方式;四是重视学生的课外评价。因此,积极探索科学可行的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5 弹性学分制的教学内容改革
实施弹性学分制必须增设体育课程的项目,结合我校的特点开设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拓宽课程设置,加强教材建设,特别是加强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研究与编写,教材要多样化,课程的内容适时加快更新,使教学的内容突出健身性、实用性、娱乐性和趣味性;采用分层教学,调整整合教学内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将科研、群体训练纳入教学内容,设立学生科研、训练学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
6 建立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的师资队伍建设
弹性学分制对教师在教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学部门结合学校相关政策,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鼓励教师通过自学或进修培训等方法,提高业务教学水平,开设新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聘任制度、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在多劳多得的基础上实行优质优酬;加强校际之间的协作,实现教师资源共享,减轻师资条件不足的压力。
7 建立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的教学配套设施
体育弹性学分制的实施使各项教学基本设施的需求量加大,规格多样化,进一步挖掘和利用校内体育资源[4],必须增加器材经费和教学经费,用于购置器材、场地设施的修建等。同时,建立与体育弹性学分制教学管理相适应的校内场地管理制度,充分挖掘现有体育场馆设施使用的时间资源,拓展教学空间,学校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和沟通,健全管理体系,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优质的保障。
四 结束语
实施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我校自身发展,加强了我校的办学活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教师队伍的教学热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改革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是我校实施教学创新工程的现代教育教学体系,是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环境,整合教学资源,全面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因此,我校实施体育弹性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挖掘利用教学资源、培养终身体育理念的复合型人才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田海霞,卢佳颖.弹性学分制下普通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完善[J].科技创新导报,2009(12):128.
[2]李雪早,郭福洲.弹性学分制的构建与实施[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3(6):150-155.
关键词:微型实验;探究实验;绿色化学;实验设计;科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1998年诺贝尔奖授予科恩(美)和波普尔(英),以表彰他们在理论化学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工作使实验和理论能够共同协力探讨分子体系的性质,引起整个化学领域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未来化学的发展方向不再是经验化,也不再是纯实验科学,而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在实验中不断地完善理论。
微型实验是近20年发展较快的新的化学实验模式,就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在微型化学仪器装置中进行实验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与技术。其试剂用量是常规实验用量的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采用微型实验进行探究,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设计实验的能力,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笔者就这一方面,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做法略谈一二。
一、利用微型实验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化学实验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每学年开始,第一堂课可以是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化学游戏”课。本人首先向同学们展示各届同学制作的小巧玲珑、精美可爱的微型化学实验仪器“珍品”;再利用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和常规仪器,师生同台表演的化学趣味实验和小魔术,像“仙纸显灵”、“水火相容”、“魔棒点灯”、“清水变牛奶”、“星星点灯”、“点石成金”等……学生被这些神秘莫测的奇妙现象深深吸引, 好像进入了一个神话世界,如醉如痴:真没想到,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制出的这些“小东西”竟有如此的魔力。游戏会虽然落下帷幕,但学习化学的心灵已经打开,他们恨不得立即找来一些废弃的物品,制作几件“小东西”显示一下自己的威力。学生深深地感到:化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二、利用微型实验探究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很多学生既看不清楚,也说不明白,只是“听”实验。由于老师的“代劳”,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微型实验探究改变了“一人做、大家看”的局面,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动手实验的机会,使“被动等待”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手脑并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而且发展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提高了创新意识。
如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一位同学不小心将双氧水滴在地上,发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提出“寻找催化剂分解双氧水”的课题。同学们纷纷响应,积极行动起来,利用废弃的塑料眼药水瓶(内吸双氧水)和青霉素瓶为仪器,四处寻找催化剂。在兴趣小组总结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并用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形成了科学的探究方法。现将部分同学的探究结果汇报如下:
李华同学应用点滴板和塑料眼药水瓶(内吸双氧水)找出多种催化分解双氧水的物质。
张明明同学说:去年我患牙痛病时,医生让我喝少量的双氧水消毒,结果口腔内充满了气泡。口腔内什么物质使双氧水分解呢?我请教医生知道:血液中的组织酶与双氧水相遇时,使其分解产生氧气,氧化细菌体内活性基团而发挥杀菌作用。人体内的组织酶——过氧化氢酶也是其分解的催化剂。
帅磊同学说:既然人体内的组织酶能分解双氧水的分解,动物体内是否含有过氧化氢酶呢?我们用动物内脏——猪肝来检验一下吧!(设计实验的过程)(通过实验可得出结论:猪肝也可作其分解的催化剂)。
葛天怿同学说:我上网查阅材料知道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也能催化分解双氧水,我们能不能验证哪个催化效果更好一些呢?……
三、利用微型实验探究积极参与,提高动手操作意识
传统的实验教学不是靠学生大量的实验操作(表象)去体验,去掌握,去思维,而是由老师演示,学生记忆,生搬硬套去应用。学生不做实验,更谈不上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微型实验探究可使每个学生都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自已的意愿去独立开展实验,提高动手操作意识,培养实验能力。
在学生熟悉了化学仪器和化学基本操作后,笔者曾放手发动学生,引导鼓励他们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开展小制作、小探究活动。如利用废旧的塑料眼药水瓶、塑料吸管(或耗完油的圆珠笔芯)制成多用滴管;利用草珊瑚含片的透明真空硬塑板制成微型井穴板;利用小号具支试管、塑料眼药水瓶、塑料吸管、小号离心试管等制成一套试验白磷与氧气反应的装置;利用装青霉素的小药瓶、塑料眼药水瓶、塑料吸管、装新簧片的小药瓶等制成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利用音乐贺卡制作测试物质导电的实验装置,还把它制成使用方便的“导电笔”。学生制作的这些仪器,虽然粗糙了一些,但能避免常规玻璃仪器的一些弱点,即使碰打也不易破损。在规定的时间内微型仪器制作齐全后,再适当地配给学生各种药品,让其装进各自的微型实验箱中。在空余时间内,甚至在家中都可进行实验探究,增强了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提高了学生设计、鉴赏能力和创新精神,又充实丰富了学生活动课的内容。
四、利用微型实验探究凸显实验现象,提高勤俭节约意识
微型化学实验不是常规实验的缩减或减量,也不是对常规实验的补充,更不是与常规实验的对立,而是在微型化的条件下对实验进行重新设计与探索,达到以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取尽可能多的实验信息。具有实验药品用量少,反应产物少,实验中不会造成危险,使用仪器简单、反应速率快、实验现象明显等特点,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又能精确获取实验中的信息,更能提高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下面是近几年来,笔者指导学生设计的几组微型实验探究化学知识的图示。
五、利用微型实验探究减少污染,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通俗来说就是无污染的化学,其根本就是杜绝污染源,实现零排放和零污染。在化学实验中常常会产生一些物质污染实验环境,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而利用微型实验进行探究时,试剂用量少,仪器微型化,反应时产生的废气、废液、废弃物质的量就少,而且尾气、废液等吸收和处理也较容易。特别是有机实验中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特别多,利用微型实验进行探究,可大大降低实验时燃烧、爆炸、中毒的危险,确保人身和实验的安全,而且能大大地减少了化学实验对整个周围环境的污染,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浓硝酸与铜的实验中,由于产生较多的剧毒气体no2无法消除而严重地污染环境。通过下图甲组的四个实验可将反应中产生的no2被限制在微型气体发生器内,被naoh溶液吸收,可从根本上解决了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再如探究燃烧的条件时,由于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五氧化二磷对空气有污染,与水结合成生成偏磷酸,导致肺气肿等疾病,用下图乙组实验可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师生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孟宪伟,李春香.微型化学实验的发展及其意义[j].生物磁学,2005,(3)
一、以情激情,具有感染性
课堂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桥梁。亲切、感人至深的课堂教学语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李燕杰教授曾经说过:“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例、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视其人,如闻其声。”因此,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努力使课堂语言声发于情,意寓于情,理融于情,注入真情实感,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文学习效果。例如。一位教师的这段导语:“岁月的风雨,可以洗去我们许多的记忆:历史年轮,可以磨掉我们许多的往事。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1976年1月8日,一颗巨星在祖国上空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脏在祖国的怀抱停止跳动。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江河呜咽,群山肃立,亿万人民悲痛欲绝,泪水洒遍祖国的大地。1976年1月11日下午,百万群众云集在街道两旁,在泪雨和哀哭声中,向徐徐而去的总理的灵车沉痛告别。这是历史上空前的送葬礼。时至今日,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情景,依然清晰地留在我们脑海里。尽管我们没能亲眼见到那场景,但《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却把我们带进催人泪下的场面中去。”这段导语的妙处在于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以低沉的语调、肃穆的表情、哀痛的眼神、缓慢的节奏传递着真切的情感,那声情并茂的描述,犹如有力的钟锤撞击着学生的心灵,渲染了课堂气氛,优化了教学过程。
二、深入浅出,具有启发性
由于受到自身理解能力,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及文学创作背景等诸因素的制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语言、练习中的问题等一时无法理解和领悟,此时,作为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丰富有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讲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用启发性的语言和适当的情境点燃学生的求知之火,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如,一名学生问:“五彩池能不能游泳?”教师一愣,略加思索后便说:“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能不能游泳,要取决于四个条件:一是池子的大小,二是池水的深浅,三是池水是否干净,四是池底有没有障碍物。让我们来仔细读课文,看看课文有没有这方面的信息。”这样一点拨,学生就不难从文中找到答案: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水很浅,用小指就能触到池底。由此得出结论:五彩池不宜游泳,何况这样奇异的自然风光,更应当得到保护。
这位教师深入浅出地引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知识的内化和智能的开发,可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学生的质疑不仅得到满意的答复,而且成了深读课文的切入点,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严密准确。具有规范性
准确、规范是教学语言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学语言就缺乏生命与色彩。教师的课堂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用标准的、规范的普通话,在语音、语速、语法等方面符合要求,吐字清晰,表达时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叙述严密,那种哕唆、自相矛盾、模棱两可的语言要坚决摈弃。如有的教师提问学生:“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样的语言表达不够明确,往往会使学生回答的角度模棱两可,学生弄不清是结构安排方面还是表达中心方面的作用。又如,有的教师问学生:“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从逻辑上分析,便含有“哪些词语写得不好”的意思,不如这样提问:“你更喜欢文中的哪些词语?为什么?”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准确地表达所讲的内容。
四、幽默诙谐,具有趣味性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以展示教师的才华与胸怀,情趣与风采。随机应变。幽默睿智,这对学生是一种震撼与激励,学生听着豁然开朗而对教师肃然起敬。平时的授课中我力求语言幽默风趣。例如讲读《触摸春天》一课时,我让学生描述我们生活中的春天,有一个学生就说到春天百花盛开,有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李子花、金黄的油菜花,还有满山遍野的野。我笑着纠正:“我们都希望能看到你培育出的春天开放的野。”一言既出,全场欢笑雀跃起来,后来的课都处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教师的风趣幽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
五、抛砖引玉,具有激励性
“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可见,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对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其重要。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灵活多样地采用恰如其分的、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具有真情实感能打动学生的评语。如一名同学虽然总是答得不圆满,但比以前有进步,教师可以纵向评价:“和你自己比,你今天进步真大!”有个同学上课从不发言,偶尔一次发言便及时鼓励:“原来你的声音这么好听。真希望能常听到你的声音。”著名特级教师的成功课堂,离不开他们亲切、自然的课堂语言激励,如:“你提的问题连老师也没有想到,你是个小思想家。”“你和老师想到一块儿了,你真是老师的知音啊!”等等。这种激励性的语言虽然不是蜜,但可以黏住学生;虽然不是磁铁,但可以吸引学生,这种教学的氛围其乐融融。课堂上看到的是学生一张张阳光灿烂的笑脸,听到的是欢声笑语。体会到的是学生飞扬的个性。
关键字:固体钽电容;可靠性;失效;筛选
中图分类号:TN6文献标识码: A
一、概述
固体钽电容是1956年由美国贝尔实验室首先研制成功的,它的性能优异,是电容器中体积小而又能达到较大电容量的产品。钽电容器外形多种多样,并制成适于表面贴装的小型和片型元件。钽电容器不仅在军事通讯,航天等领域应用,而且钽电容的应用范围还在向工业控制、影视设备、通讯仪表等产品中大量扩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类必需品,而电子系统的可靠性也在不断的提升,因此,人们对电子元件的质量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军事通讯、航天信息、船用设备、军工领域等领域,电子元件的可靠性是必须要考虑的重点内容。为了提升电元件的使用质量,必须要对其进行相关筛选,可靠性筛选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筛选方式,它是一种非破坏性筛选试验,在不伤害电子元件本身的情况下准确的判断出电子元件是否能有效使用。近年来,为了提升装机使用的电子元件的质量和性能,可靠性筛选已经成为电子元件使用之前必须进行的项目,特别是固体钽电容,由于其特殊的构造和特性,在其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工作现象。由于固体钽电容本身的材料及生产工艺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如果周围环境温度处在正常标准时,即使受到一定的高电流或者高电压等破坏性因素的强烈冲击,也不会对其本身造成损害,具有故障自我恢复的功能,并且固体钽电容的电容值、漏电流、失效和滤波等特性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如果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受到工作电流特别是浪涌电流的冲击时,可能会改变它的漏电流值和电容值,加大了固体钽电容的失效概率,不过就算如此,一旦周围环境恢复到常温状态,它的电容值和漏电流也会相应的恢复到正常数值。在实际应用中,未经过可靠性筛选的钽电容一旦装机后出现此类问题,必然会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降低了设备的可靠性。
二、固体钽电容的特点及可靠性筛选的必要性
1、固体钽电容的特点
固体钽电容也属于电解电容的一种,使用金属钽做介质,不像普通电解电容那样使用电解液,钽电容不需像普通电解电容那样使用镀了铝膜的电容纸绕制,本身几乎没有电感。此外,由于钽电容内部没有电解液,很适合在高温下工作。这种独特自愈性能,确保了固体钽电容的可靠性和长久的使用寿命。固体钽电容形式多种多样,工作范围宽,体积效率十分优异,并且具有优良的电性能和自己独有的特征性能:固体钽电容的工作介质是钽表面一层非常薄的五氧化二钽介质氧化膜。这层介质和固体钽电容一端的极组合成一个整体,不可以单个存在;固体钽电容容量较小、价格也比铝电容贵,而且耐电压及电流能力较弱。它被应用于大容量滤波的地方,像CPU插槽附近就看到钽电容的身影,多同陶瓷电容、电解电容配合使用或是应用于电压、电流不大的地方。
固体钽电容具有非常高的工作电场强度,并较任何类型电容器都大,以此保证它的小型化;固体钽电容器可以在较小的体积上获得较大的电容量,在交流路、电源滤波等用途上是其它电容器不能比拟的;固体钽电容具有“极性”,也就是单向导电性,使用的时候要按照电源的正负方向接入电流,准确识别“+”极和“-”极,如果接反则会造成很大的漏电流,在较短的时间内会使芯子发热,使氧化膜失效,使电容器发挥不了作用;固体钽电容器工作电压有一定的上限平值,但这方面的缺点对配合晶体管或集成电路电源,是不重要的,并且它还具有储藏电量、进行充放电等性能。
2、固体钽电容可靠性筛选的必要性
因为固体钽电容在实际运用中存在很多失效模式,一点装机使用就会严重影响机器设备的可靠性,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筛选,而固体钽电容的失效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应力集中区域的钽电容较容易失效;(2)电路加电瞬间,钽电容失效较多;(3)容值较大的钽电容比容值较小的钽电容更容易失效;(4)电源质量差的电路中,钽电容更容易出现失效;(5)电路老化过程中较容易出现失效;(6)热相对集中区域的钽电容更容易失效。虽然固体钽电容因其具有阻抗低、耐高温、漏电流极小、贮存性良好、高频特性好、寿命长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电源滤波、耦合与退耦、旁路、反馈振荡等电路中,并且固体钽电容具有独特的“自愈”特性,表现出比铝电解电容更好的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但在实际使用中仍属于高失效电子元件。因此,对固体钽电容进行可靠性筛选是十分必要的一项工作,只有经过可靠性筛选,确保没有任何故障和问题之后才能投入电子设备中进行安装使用。
三、固体钽电容可靠性筛选应注意的问题
在对固体钽电容进行可靠性筛选时应该深入分析钽电容失效的各种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温度造成的钽电容失效
由于固体钽电容的五氧化二钽介质氧化膜是一种单向导电性的氧化膜,一旦有充放大电流通过五氧化二钽介质氧化膜的时候,就可能会引起失效。五氧化二钽介质氧化膜厚度只有A级,如果没有充放大电流,那么介质氧化膜会一直保持在稳定状态,离子排列呈现无定形结构,即离子排布没有任何排列规则和顺序,并且呈现出五彩无干涉色。如果有大电流通过五氧化二钽介质氧化膜,则会使其温度升高,离子排列开始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无定形结构慢慢转化为定形结构,这种情况被称之为“晶化”,这时候,色彩表现也从五彩干涉色变成没有任何光泽的黯淡色。五氧化二钽介质氧化一旦出现“晶化”现象,就会导致整个元件性能发生故障并且持续恶化,直到击穿失效。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阻止“热致失效”通常采取增加降额和运用“缓启动”电路来提高固钽电容的可靠性。
2、漏电流失效
固体钽电容的性能还会受到生产工艺的影响,特别是一些至关重要的生产工序,一旦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固体钽电容器的漏电流,造成失效,容易造成失效的工序有以下几方面:(1)阳极制造工序:为了达到钽粉提纯的目的,对钽粉进行高温真空烧结,真空烧结的温度要保持在1500℃到2050℃之间,这样才能够完全去除杂质,实现提纯。然而这一工序中,常会出现提纯不佳等现象,如果提纯不佳,势必会将一些杂志残留在钽阳极芯子中,成为介质膜中的“晶核”,带来漏电流等问题;(2)赋能工序:赋能工序是将钽阳极放在电解液中,施加直流电压,电解液中的氧离子和钽阳极中的钽形成五氧化二钽膜层。这一工序的施工过程中,要仔细注意电解液的配方及电压、升压电流密度、温度、恒压时间,要按照工艺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操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固体钽电容失效。赋能结束后,需要对赋能效果进行检验,特别是漏电流和电容量,必须符合工艺要求的标准。在赋能工艺过程中,如果某一环操作不到位,则容易产生“晶化”现象,所以,赋能工艺要求制造完整的介质膜层,又不能出现“晶化”现象;(3)被膜工序:被膜工序是制造电容器阴极二氧化锰的关键工序,也是影响漏电流的重要工序。现今主要采用的被膜工艺技术是“水汽被膜工艺”,可以提升二氧化锰层的质量,因为其电阻值比较小,所以电容器损耗数值也很小,如果在这道工序中工艺技术控制不到位,或者赋能不到位,则很容易引发漏电流,造成电子元件失效。
3、固体钽电容损耗角正切失效
3.1 固体钽电容的构成及其等效电路
固体钽电容由二氧化锰层、石墨层、合金引出层及圆柱形钽芯阳极组成。钽芯在电解液内加正电位赋能可获得一层均匀的无定形五氧化二钽介质氧化膜。假设五氧化二钽氧化膜层介质的损耗为Rf,二氧化锰被膜层的电阻为R1,石墨和合金引线的电阻为R2,并设R0=R1+R2为二氧化锰和其他的阻抗损耗,所以实际上烧结固钽电容的等效电路分三部分组成。其中Rf=tgδf/ωc,R0=tgδ0f/ωc。他们的损耗值随频率特性而异,可以用频率测定法测定。其总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可用下式表示:tgδ0=tgδf+tgδ0。
3.2 损耗角正切失效分析
在振动试验中发现损耗值比较大,而且电容的tgδ发生变化;实际电路测试和复测发现调零不稳,而且输出有高频成分等等形式。就电解电容来说,其主要损耗多是由工作电解质电阻所引起的。虽然在实际情况中,损耗数值的大小还跟湿度、赋能电压、使用频率、钽心体积等因素有关,但是对于同一批次的产品来说,由于采用的工艺基本一致,所以损耗值也基本上是恒定的。因此,在特定环境下使用的固体钽电容必须要考虑使用振动试验的方式来消除隐患。固体钽电容的正切值和阻抗主要取决与二氧化锰和石墨之间界面区域的接触状态;以及二氧化锰和五氧化二钽的接触情况。二氧化锰和五氧化二钽的接触不牢,以致产品在振动时tgδ变化不稳。当然元件装壳过程中焊料焙化不完全,与壳体形成机械接触,在长期贮存过程中,会因为接触部分氧化脱开而增大等效串联电阻。
四、固体钽电容筛选的方案和过程
1、固体钽电容筛选试验方案
固体钽电容筛选需要按照GJB3606A-96《电子及电器元件试验方法》进行,由于实际应用中,不论是在军事通讯、航天通信还是军工行业中,对固体钽电容的可靠性要求都比较高,所以我们通常会选择它的额定工作压进行相应实验,将额定的工作温度设定为85℃的应力条件,并且对其进行震动和敲击试验。按照前提性试验在前,非前提性试验在后的原则,选择先后试验顺序为85℃高温48小时贮存;85℃动态老化。
2、固体钽电容的筛选过程
2.1 高温贮存试验
根据电容器的额定温度和试验方法,在周围环境85℃的条件下,对其进行连续48小时的高温贮存试验,试验所依据的原理是:在高温贮存过程中,随着贮存环境温度的持续升高和长久的高温高热,会使存在缺陷和故障的固体钽电容器内部发生化学反应的速度加快,并且电容化学反应造成固体钽电容的可靠性也随之降低,从而使存在缺点的固体钽电容暴露出来,达到筛选的目的。
2.2 高温动态老化试验
高温动态老化筛选又叫做电老化,主要操作方法是在85℃的高温试验箱中加额定电压,并且贮存48小时进行电应力老化,在此过程中,需要定时对漏电流进行测试。通过高温老化试验可以将漏电流提前失效或者超值失效的固体钽电容进行剔除,达到筛选的目的。
2.3 震动试验
震动试验通常针对一些运用在水运或者水上军事、航空通讯等方面的固体钽电容,依据GJB150-86水面舰艇和潜艇的主体振动频率为1~60Hz、振幅1mm。所以,要在前两种筛选试验之下对固体钽电容进行带电振动试验。
3、筛选结果处理
在对固体钽电容进行试验筛选之后,根据结果表现,剔除失效或者存在各种故障的钽电容,对于运用在高端行业,如航天军事行业的钽电容筛选结果需要更高一级的质量控制,必须要确保万无一失,在故障和漏电流方面都需要更加严密的注意。筛选完成,对筛选结果进行详细记录,根据钽电容品质进行分类贮存,贮存时需要按照固体钽电容贮存标准,进行安全保管。
五、对固体钽电容筛选工作的质量控制
1、提升实验人员的工艺水平
在固体钽电容筛选过程中,施工工序和施工方案都十分重要,实验人员首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明确实验操作的每一个步骤,按照步骤操作,绝对不能想当然的试验操作,这样势必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生产单位必须加强对试验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其施工工艺水平和试验操作水平,以此确保筛选工作的质量。
2、强化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
对固体钽电容进行可靠性筛选试验时,通常会涉及到高温高压等操作,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安全防范意识十分重要,并且需要配备相应的绝缘设备,这就需要生产单位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管理控制,对实验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灌输,树立其安全意识,并且要投资足够的安全实验设备,确保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这是确保筛选工作有效实施的前提。
结束语
对固体钽电容的可靠性筛选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不仅需要了解固体钽电容的自身特性以及优缺点,还需要了解影响钽电容品质的各种原因,这是可靠性筛选的基础,只有面面俱到,具备全面专业的知识和素养,并且树立安全和质量观念,才能更好的完成筛选工作,提升产品的质量和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 唐万军,张世莉,张建宏.固体钽电容的使用可靠性[J].微电子学,2008
一、分析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的现状及原因:(结合我在五年级实验对比班上《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一课的情况进行分析)
1、常规未养成,课堂闹哄哄。学生才进实验室,或老师教学刚到导入环节,就开始偷偷摆弄材料,到了活动环节,学生只顾着抢玩材料,不会倾听,不会观察,不会记录,不会交流,课堂上闹哄哄。
2、分组不合作,多数成观众。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但由于学生认知上的差异、性格上的不同和探究能力上的高低等原因,真正参与科学实验探究的学生只占少数,小组活动中,个别学生承担全部实验任务,成了小组探究活动的主角,其它学生成了观众的现象不在少数,这种分组不合作的现象在12个小组中有4个小组特别严重。
3、动手不动脑,摆弄无结果。很多科学实验材料都是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玩具”。如橡皮泥是学生喜欢的玩具,在探究“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时,要做两次实验,一次是把橡皮泥做成实心的不同形状放入水中,观察橡皮泥的沉浮;第二次是把橡皮泥做成空心的不同形状放入水中,观察橡皮泥的沉浮。但是有的学生由于课前有看教材,所以在我问题刚提出时,学生就准备操作。这样做缺乏了有根据的猜想,缺乏对研究方案的思考与制定,也缺乏组员之间思维的碰撞。这样虽然有较长的实验探究时间,然而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只是动了手,到底在探究什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却说不上。
造成学生科学实验探究学习低效的原因,我认为是多方因素的综合结果。其一,平时学生很少做实验,教材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唯一信息源,看到实验材料激动不已,只顾玩弄,对科学实验探究各环节在科学探究中所起的作用不理解。其二,本校的科学课大部分是语、数教师兼职(只有六年级一位专职教师),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往往缺乏足够的沟通,鲜于理解与帮助,不会合作。其三,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缺乏策略,表现为多灌输验证,少启发探讨,多指责压抑,少宽容引导,多包办限制,少激励创新。
二、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活动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1、落实科学课常规,规范学生课堂行为。
学习常规不是要学生记忆背诵条文,而是理解后的行为守则,学生的自觉行动。我把关于科学课的学习常规抄写在实验室黑板的左侧,让学生每次走进实验室从头到尾读一遍,让他们明白:实验课不是体育课、也不是活动课。经过一段时间的监督约束,学生自然能初步遵守,慢慢地习惯这样的科学课堂学习。在分组活动时,能控制音量,不会认为教室是个农贸市场;也不会把分组活动误解为自由活动,漫无边际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只是明明知道还要再不小心中继续违反,大多是想动手做个究竟,想弄个明白,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他们还是学生!只要耐心教育,给他们树立合适的标杆,经常提醒督促,他们会慢慢开始遵守课堂学习常规的,这一点我们要充分相信他们。
2、遵循实验设计原则,设计有效实验
(1)实验设计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是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的程度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想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三、四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往往凭一时的兴趣来学习,很不稳定,抓不住事物主要特征。设计实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五、六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事物的能力,且能自己动手做一些实验。他们对神秘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对探索自然奥秘充满了自信。这时教师设计实验,主要是以一种引路的方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自己动手实验获得结论,并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结论。
(2)实验设计要符合小学科学学科特点
科学课具备自己的特点:讲求证据、实事求是;符合逻辑的思考;能够提出独特的观点。在科学课中,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最终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那么,在设计实验时必须从学科特点出发,设计的实验探究活动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要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3)实验设计要联系当地的自然条件
实验内容、实验对象、实验方法等等需要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才能保证实验的有效性,在设计时不仅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也要从学校和周边环境去考量,教师要全面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做到心中有数,并因地制宜的进行实验设计,这样方可如鱼得水,运用自如。
3、指导学生整个实验过程,扶放结合有的放矢
小学科学高段实验相对于三、四年级来说较为复杂,所以对于实验和观测的要求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很多时候我们便会拟订很多的条条框框来限定规则,以求实验顺利有效的进行,但这种顺利和有效完全降低了学生的独立性。如在实验操作前给学生制定这样的实验分工:操作员、发令员、计时员、记录员等。这样的实验操作安排的确能指导学生有序快速的完成验证过程,但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动手并无动脑,他们根本不用去思考我怎样能更好的操作。我们要怎么分工,谁做什么?这很重要,探究式学习强调的是分工合作。指导学生整个实验大致要经历: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讨论和交流提炼结论小结反思等过程。实验过程中要扶放结合,教师要着重为学生搭好实验活动的脚手架。
关键词:体育教学过程 延伸 可行性 公共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033-01
1 前言
1.1研究背景
大学生公共体育课是每所高校公共必修课,然而大部分高校开设公共体育课的时间安排在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未开设体育课程,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导致肥胖,形成懒散的生活习惯等。高校在取消公共体育课程的理由上大致相同或相似。
学习、论文科研以及就业成为很多大学生不参加体育活动最直接的原因,而且很多学校在大三大四取消体育课程也是出自于考虑学生学业或者就业问题。强健的体魄是做好一切事物的保证,体育教学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反应速度和思维活跃灵敏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学校在大三大四取消公共体育课,导致学生体质下滑、抵抗力下降,形成各类疾病,妨碍学生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科研。在大三大四取消体育课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1.3选题目的及意义
根据现阶段存在的现实状况,分析取消公共体育课程的原因和利弊,旨在为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状况和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和思想价值观。
体育教学过程不仅在身体健康方面对学生有较大的帮助,是培养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结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研究体育教学过程在大三大四的学习中的延伸对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科研和踏入社会就业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该方面的研究也迫在眉睫。
2 结果与分析
2.1学校教学理念使体育教学过程延伸受到阻碍
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访谈得知,全国很多省市高校都在大三大四取消公共体育课程,而且已经成为老师和学生普遍接受和认同的行为,已经形成的思维定势难以改变,使超学段体育教学过程的延伸受到极大的阻碍。
学校考虑学生在大三大四学习任务繁重,并有毕业论文需要完成,同时大四学生还需要面对就业问题。
长期形成的一种思维模式和一个学校的教学安排模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教学的行为,学生接受教育信息主要受学校教学模式的影响,
2.2教学效果也是影响体育教学过程延伸的重要因素
体育教学过程本身是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身原有的技能基础上充分运动体验乐趣;并能使学生在向新的技能水平挑战中体验乐趣;最终使学生在技能习得后进行战术和技术创新和探究中体验乐趣。乐趣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和保证。
通过了解发现,很多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够,首先是因为没有基本的技术和技能,不能达到发展运动爱好的水平阶段。追其原因,主要是在大一大二体育课期间没能学习一项技术,体育课在很大程度上是敷衍过关,导致在开设体育课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校形成没有必要继续开设体育课的思想。
2.3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是影响体育教学过程延伸和发展的因素
全校性体育课全部由体育学院专业老师担任,体育学院专业课程多,教师任务繁重,加之公共体育课学生多,课时多,师资有限,不能满足教学需求。部分教师个人专项技术水平突出,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零基础学生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到一项能和同学交流的技术,造成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2.4地区差异和地理环境阻碍教学过程的延伸和发展
海南省地处热带,夏季时间长,天气炎热,太阳辐射强,致使很多学生不愿意进行室外体育活动;冬季阴雨天气较多,也不宜进行室外体育活动。通过实地考察来看,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场地场馆以室外较多,受气候环境的影响很多场地得不到很好的利用。
2.5学生主体意识也是影响教学过程延伸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主体意识是影响人们从事某项活动最重要的因素。学生对自我体质和健康状况的认识关系到体育课程的质量,是否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课程的学习也是影响体育教学过程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3 结论及建议
3.1结论
(1)学校的教学理念和观念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过程的延伸和发展,学校是否重视体育课程是体育课是否能够顺利开展直接影响因素。学生在选择自我喜欢的项目的前提就是学校首先安排体育课程,而海南师范大学现实状况是学校在学生大三大四期间未开设体育课。(2)学生在大一大二体育课上未能真正学习到一项可以和同学朋友进行交流的项目。(3)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影响体育教学过程是否能够顺利进行。(4)师资力量决定体育教学能否满足庞大的学生数量。(5)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气候因素影响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6)学生主体意识缺乏,对体育课的重视度欠缺,不能认识到个人身体健康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3.2建议
(1)首先学校和相关部门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和理念,应该在学生大三大四期间开设体育课程。(2)加强教学监督,设施严格的考核制度,同时应该激发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有限的体育课堂时间内学会一到两项可以与同学朋友交流的运动项目。(3)学校和其它教育部门应该加强体育学院师资力量的建设,至少满足庞大的学生群体对师资的需求。(4)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等的硬件建设,尽可能满足学生体育课程需求,做到物尽其用,定期对已有的场馆设施进行维修管理和统计。(5)学校等应该开设体育知识讲座或者进行其它方式的宣传,从思想意识上影响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普及体育知识,加深学生学习体育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杨佩.辅助体育教学的有力工具――结构方程模型[J].学校体育学,2004,07.
[2]黄刚,肖雪武.浅谈信息技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优化作用[J].科技世界,2012,30.
[3]马春英.教学过程的三个延伸――兼论体育课堂中的素质教育观[J].体育学刊,2000,3.
关键词 新课程;化学实验设计;探究性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2)05-0109-03
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通过实验可以收集解决问题的证据,还可以运用实验检验结论的合理性,并能从中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将科学探究引入了化学课堂,力图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这一途径,全面体现化学新课程的全新理念,探索化学实验教学的新体系。
1 人教社新、旧版化学教材中实验的变化
1.1增加“探究性”实验栏目
较旧版教材,2007年版人教社高中化学新教材增加了“科学探究”实验栏目,并且比例较大,“科学探究”实验占实验总数的25%。新教材没有严格区分学生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在设置上,实验内容与化学知识紧密配合,提倡“以生为本”,采取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实验、亲自体验的教学形式。教材中涌现出了一些新的实验呈现方式,如:实验活动陈述式、实验情境创设式、激励质疑式、引导探究式、总结提炼式等,可见新教材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1.2强调学生要更多的参与探究性实验
化学实验作为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逐渐成为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工具,更是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的重要动力。旧教材在每个实验后面都有相应的实验现象和解释,所以设置的表格非常少,而新教材中许多实验现象和数据必须在实验过程中才能够得到,实验结束后由学生自己去整理填写。这说明新教材为了发挥实验在培养未来公民科学素养中的重要作用,采用预先设置大量过程性客观题的方式,“强制性”的让学生参与动手实验,获得第一手数据。
1.3新教材化学实验呈现鲜明的探究性思想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当成为学生探索、发现、验证知识的重要手段。旧版本教材中有关实验探究的内容基本属于验证性实验,而新教材中的实验则更加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不仅做到了探究性活动内容与知识内容结合,更加注意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实验探究,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是实现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关键之一。例如:实验二氧化氮跟水反应(3NO2+H2O=2HNO3+NO),旧版教材中只是简单介绍了工业上利用该反应制硝酸时,为了提高吸收效率,同时避免污染,需要补充过量氧气,多次氧化NO、多次吸收。学生对此理解不深刻,印象肤浅。新教材将该实验更改为设计实验:提供一试管NO2气体,其他药品和仪器自选,实验要求尽可能多地使NO2被水吸收,通过该实验设计,对工业生产硝酸有哪些启示?通过这一实验设计,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对原料(NO2)的充分利用、为保护环境要减少有害气体(NO)的排放等道理,还培养了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2 实验设计与探究试题的特点
2.1创设情境、体现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纵观新课标高考中各省份的化学实验试题,多数以创设新颖情景为出题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多数高考试题虽然取材于教材,但在药品使用、仪器拓展、实验操作、实验步骤等方面做了优化和创新,有时则是对教材上多个实验进行“组团”式考查(如2010年新课标全国理综卷实验题);二是关注实验过程的创新。如实验原理、实验条件的创新,实验途径及步骤的创新(如2008年新课标全国理综卷测定铁元素含量、2009年探究碱式碳酸铜组成的两种方法)等;三是大多数探究性试题的情景都是目前社会生活、科技、资源、环境等热点问题。这就意味着学生中学化学知识考查不仅要有“知识性”、“学术性”,还要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2.2考查基础、侧重综合
从近几年高考实验试题来看,所考查知识源于教材中的典型实验,但“立足教材、高于教材”。中学最基础的内容依旧是考查的重点,但试题的综合性更强。考查要点包括重要物质的制备与性质、实验原理、基本实验操作、重要仪器的使用等。命题经常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载体,将实验原理、计算、设计、评价、推断融合在其中,把能力的考查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在新课标高考中定量实验更是高频考点。
2.3重视能力、提高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高考中的实验题着重考查学生的三种能力:(1)实验设计和评价能力。在实验设计方面重点考查实验操作、仪器的选择与连接、局部装置的优化、化学原理的验证、实验步骤的补充与设计等。在评价方面侧重考查局部实验装置的优、缺点并进行改进,实验原理的评价,实验数据误差分析等;(2)实验表达能力。命题人往往要求学生把设计目的、具体操作、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用语言表达出来。在作答时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叙述的有序性,为了完成某个操作需要几步进行,观察到某些实验现象,要把每一步叙述到位,如检查气密性,一般要有构造密闭体系、改变压强、产生相关现象、得出结论四步。二是要用规范的化学语言叙述,杜绝使用口头语,如“通入二氧化硫气体”不能说成“加入二氧化硫气体”;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应为“溶液变浑浊”,而不能表述成“溶液变白”;(3)计算能力。从近几年新课标高考试题来看,定量实验是考查的高频考点。考查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数据的测量一数据的处理一得出结论”型;二是“给出数据一分析数据一发现规律”型。无论是哪种题型都可能会涉及数据的处理和对计算能力的考查。
3 实验设计与探究题的解题策略
3.1思考问题的顺序
1)思考实验考察的核心问题。如为达到实验目的选择的实验路线、方法是否恰当;实验原理是否科学、合理;所选用药品与仪器是否简单合理;实验现象是否直观、明显(是否有干扰);实验过程是否安全、环保。
2)思考常规实验操作。回顾与本实验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存放、环保、安全等问题,还要注意实验的具体目的:是否需驱赶空气装置、需防止空气中的CO2、H2O进入装置等具体问题。
3)思考常规实验仪器及装置的连接顺序。一般为气体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包括干燥、净化、除杂)-主体实验装置-尾气处理。有些实验还需要增加驱赶空气装置、防倒吸装置、防止空气中有关气体进入等装置。
4)思考实验操作的顺序以及要求注意的相关问题。实验操作顺序一般为: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装药品-进行实验。仪器连接一般按照从下至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在整套仪器连接完毕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依装置的特点而定,然后装入药品进行后续操作。
5)思考实验现象,得出合理结论。为了答题’全面,回答实验现象时一般也是按照实验装置从下至上、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观察,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推导出实验结论。
3.2结合具体类型科学作答
1)物质制备型。单纯从应试角度来看,所见到的制备类实验,从左到右,一般会出现下列几部分装置:气体(物质)制备-除杂-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收集)-(净化)。括号中的装置不同的实验会有所取舍。遇到具体实验问题时,只要对照上述装置路线进行适当的取舍,就可以理清命题人的目的了。就近几年的高考实验试题看,制备实验中实验装置除了上面这几部分基本装置外,为了使实验更加科学、合理、完美,经常出现改进、优化类装置,如水浴加热装置、防倒吸的装置、平衡压强的装置、不同气体充分混合装置、冷凝回流的装置、冷却收集的装置等。应该扎实地记住上面这几部分装置,当题中给出装置时,可以对照上述顺序把整套装置划分为几个模块,便于理清思路。当需要自己设计制备装置时,可以把它作为路线图,便于设计最佳的制备方案。物质的制备中往往涉及到多个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起始物质到最终产物的实现可能存在多种途径,如何从这几种途径中选择最佳方案?关键是对制备原理的选择,此选择以原料和产物的性质为基础,以操作过程的简捷与可操作性为前提,以原料的利用率和产物的产出率为终极目标。
2)性质验证型。此类问题一般解题思路为:分析物质的结构确定所属类型-典型代表物的性质-推测其可能具有的性质-推测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利用反应产生的现象证明是否具备这样的性质。此类题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条件限制型的,即对实验试剂、检验方法、实验装置做了限定,需要根据命题人的思路进行探究并作答。作为应试题目,限制型的题目是考查的重点;另一种是开放型的,即不论哪种实验方法只要能达到验证目的即可。解决限制型的试题首先要根据题设条件综合分析命题人的意图,弄清整体思路,然后再具体作答,切忌自己主观臆断,否则得到的答案往往与标准答案相差甚远。其次要注意验证某性质一般应通过某个具体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来达到验证目的,因此做这类题目时要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对验证的影响。如探究二氧化硫与过氧化钠的反应: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在组成上具有相似性,于是可以推测二氧化硫可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但考虑到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所以与过氧化钠反应时还可能生成硫酸钠,因此,就可以根据亚硫酸钠与硫酸钠的性质,设计合适的化学反应,从而验证二氧化硫和过氧化钠可能发生的反应。
3)定量探究型。定量实验的核心是“定量”,因而实验的设计应围绕定什么量、如何定量、如何精确定量等一系列问题设计简单定量实验方案。高中定量实验教学可分为定量验证和定量分析。如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和气体摩尔体积的测定,这类实验可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属于定量验证类实验。其实验原理是已有的概念和相关的定义式,因此需要测定的目标量是十分明确的。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等属于定量分析类实验,实验中实验原理的设计需要先找到合适的相关反应并确定计量关系,然后围绕实现实验原理、准确测量展开关于操作原理和仪器原理的讨论,完成实验设计。定量探究实验的重点是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数据的分析要注意不仅要看数据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还要就数据的测定环境进行分析,尤其是气体体积数据,在多个反应共存时,往往用守恒法或关系式法处理数据。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问题解决的学习,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它强调学习者根据一定的经验背景,在与创设情境的互动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对知识、技术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分析、加工,从而完成意义建构,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与其他课程相比,体育课堂教学是智力活动与身体活动(身体练习)的有机结合,因此,进行研究性学习是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根本性改革,把课堂交给学生,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通过课堂创设的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身体练习,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从而扩展学生的体质、个性、能力发展的自由空间。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形成研究性学习动机。
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最基本动机,而思维活动总是围绕着问题的出现而进行的。教师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问题为思维中心,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积极思维,对技术动作的主动探究,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使其产生获取新知识的好奇心和对新技术动作练习、实践体验的好胜心,形成主动研究的学习动机。
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魅力,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使所学内容的本身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唤起其积极性,点燃求知的欲望。如投掷垒球教学的投准练习时,教师突破以往的先讲解示范,后学生练习的传统方法,先创设问题情境:学习,你们手握的垒球就是反坦克导弹,请你们在规定的距离外,用自己认为命中率较高的发射方式(投掷姿势),比较准确地击中敌人在行进中的坦克(坦克用纸皮箱绘制成,教师用绳拉动,使其较慢地匀速行进),狠狠地打击犯我们家园的侵略者,保卫祖国(不失时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此情景的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高涨情绪,主动进入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由练习。结果学生的投掷姿势多种多样:有用力挥臂投掷的(投掷的准确性很难掌握);有抛掷的(力度较难掌握);有运用手腕、指力投的(比较准确)等等,但命中率普遍较低。学生练习积极,气氛非常活跃,充分发挥了的创新精神,体现了学生的运动智力。同时,因为只有少数人能击中目标,使学生对自己的发射方式(投掷姿势)是否最佳产生质疑。质疑的产生是吸引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的驱动力,是促进学生积极分析、解决问题,进一步推动学生参与实践体验的源头。
2.能力分组,因人评价
孩子们的身体状况和知识结构存在客观上的差异,所以体育教学活动也不能进行一刀切,而要认真分析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分成几个阶梯性"同质小组"。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根据各组的实际接收能力,设置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有效规避盲目教学,才能让每个孩子都感觉课有所获,对课堂学习充满自信和充实感,形成渴望学习的正能量。比如,在中跑训练中,笔者根据大家以往的训练状况,将孩子们分成以下几个"同质小组":快速组、中速组、慢速组等。然后设置符合各组成长的训练模式,如:慢速组规定只要你能坚持跑完全程,完成任务就是优秀;中速组要以快速组为目标,操作中要能跑几个;快速组要努力训练超越自我。并且每次练习完成后,每个组别的前三名和后三名同学可以自由选择加入更高或下一个组别,也可以继续在本组中竞争。通过这种形式,学生的兴趣被完全调动起来。而相对于后进学生,由于有不同的要求,他们也有一个团队可以竞争,从而避免了自己弱项的被放大,让他们也能轻松地投入运动之中。在身边气氛的影响和同伴的激励下,所有的同学都能努力完成规定任务。上文是笔者在一线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如何构建契合小学生认知和成长的优质高效体育课堂的讨论与研究。
3.利用实践活动,促进练习的积极性,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实践活动的过程是体现对知识、动作技术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练习内容及场地器材的设计中挖掘其新颖性和趣味性因素,并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结论而形造一个良好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主动投入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把动脑、动手和谐地结合。如着重提高身体素质时,采用竞赛、游戏等形式,培养竞争意识,激发荣誉感、责任心和进取心;着重掌握知识、技术、技能时,采用多种辅助器材及改变难度的练习来帮助体验动作,形成正确的运动知觉,培养分析能力、形象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