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股票的投资方法

时间:2023-07-06 16:28:19

导语:在股票的投资方法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股票的投资方法

第1篇

那个争论的问题就是:价值投资在中国可以采用么?很多同仁认为不可以采纳的理由是,中国的投机气氛太浓烈了,大家都不价值投资所以价值投资者会吃亏。而我的看法正好相反,如果一个投资者想获得比平均水准更高的收益,那么他就需要比其他投资者有更好的投资方式,如果价值投资方式是正确的,在一个充满投机的市场,价值投资者应该收益更好。这是因为,即使是好的投资方法,用的人太多了,收益也会被平抑掉。

我所遇到的很多“价值投资者”的投资失效的原因并不是价值投资有什么问题,而是他们的想法太简单了。这帮人只记住了,“买了股票回家睡觉”之类的话,但是格雷厄姆还说过,“投资要简单,但不要太简单”,这句话在格大师著作的最后几页,很多投资者都没有注意到。如果你想比一般投资者赚的更多一点,那就需要你比持简单想法的投资者再多想一道。

“如果你看到什么产品很受欢迎,那就买这家公司的股票。”这个观点据说是彼得林奇说的,但彼得后来一再否认,“如果投资这么简单,还要我们有什么用。”这个观点之所以错了的一部分原因我们在以前说过,那就是一个好产品的用户体验是完美的,在一些情况下,它们会因为成本问题而不能赚到人们想象的那么多的钱。所以,如果投资者买了它们的股票,并不一定是个好选择。而在“投资要想两次”这部分里,我们还要说这种投资方式的另一部分错误,那就是,假设一个公司的产品足够好,也给这家公司带来了不错的收益,如果你投资它会有其他问题存在么?在这里普通投资者和多想一次的投资者的差别大概是这样?的:

某家公司的收益很好—

普通投资者:我要买它们的股票!

多想一次的投资者:这家公司的收益真的会像大家想象中那么好吗?

他们的好收益能坚持多久?

如果大家都去买这家公司的股票,这个股票的价格是不是太贵了?

多想一次,其实蛮不容易的,很多机构投资者和所谓的专业人士也做不到,这里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写《巴西下雨就买星巴克的股票》的彼得纳瓦罗,他就是那种脑筋只会转一次的投资者。巴西下雨,咖啡丰收,星巴克收购咖啡价格会下降,而星巴克成本下降会造成这家公司的利润上升,所以你该买星巴克的股票。

第2篇

论文摘要:主要讲述各种证券投资理论和其随市场变化的必要性。

证券投资的理论往往都是在特定的市场所总结的规律,目前最多应用的投资的理念大致有以下四种:价值投资;获得分红;趋势技术投资;博弈投资。

1四种投资理念如何战胜市场

价值投资:不论是广义或狭义的价值投资,它们的概念都很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因此有广泛的簇拥,当公司盈利提升时会吸引投资者以更高的价格交易公司股票,当这种投资方法成为一种共识时,它就成为股市的规则。运用这种理念的关键在于相对于其他投资者提前精确的预测公司盈利,从而找到相对的价值低洼并从中盈利。

获得分红:这是种相较价值投资更为原始和单纯的理念,相对更容易操作和接受。国内很多投资者都是这种投资理念的支持者,策略的认同度较高所以其表现就相当不错。

趋势技术投资:这种方法成功的原因在于金融市场中的羊群效应和投资者的心理,造成的结果就是不论涨跌,趋势延续概率永远高过趋势改变的概率,用这种方法交易将像是在用自己动过手脚的筛子赌博,掷出自己需要的点数的概率要高过其它的可能,长期来看肯定是获利的。

博弈投资:是指散户、“庄”、大股东,政策这四种力量互相间的博弈。它是种完全忽略股票投资价值的方法,也是行为金融学最明显的体现,出现博弈获利空间通常的前提是强势力量发生违规,证券监管体制越薄弱,博弈行为可能的机会就越大。

在这四种理念的指导下,各自又衍生出无数的投资策略。我的理解是:这四种理念并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基于这四种理念所衍生出的无数投资策略也是一样,投资要参考多方面的因素,这四种因素都要参考。

2关于系统的两个结论

(1)系统必须有一定的漏洞可钻,可以让投资者以某种投资方法获利,这是吸引外部资源不断流入的前提,这是证券市场生存的基础。

(2)这些漏洞有自然修补性,即不可能有大量的投资者能长期从这些漏洞中获取大量的超额利润,否则证券市场便会灭亡。这使得大多数投资者不能够获取超额利润,作为整体,投资者是向证券市场输送资源而不是获取资源,这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础。

3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方法与趋势投资

格雷厄姆之后,分析当前价值方法的失效导致了对成长概念的追逐,这是广义的价值投资。其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便是巴菲特。巴菲特采用的是对企业未来长期价值的判断方法,与格雷厄姆的方法有了相当的不同,即加入了自己对未来的判断。很多人把巴菲特的成功归结于纯粹价值投资理念的胜利,得出结论说只有价值投资才是投资正道。但事实恰恰相反。以价值投资长期取胜的著名投资家寥寥无几。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方法在流传了这么多年以后仍然能够获得超额利润,说明一点,就是他的方法具有不可复制性,否则大量类似方法的采用就会导致该种方法的失效。在我看来,巴菲特的投资天才和超前判断力是其成功的根本因素。实际上,对真正成功的价值投资起作用的是个人的战略视角和超强判断力,这是极少数天才投资家才具有的,因此,也仅有极少数天才投资家才能够稳定的用价值投资获利。这就说明,要么大多数职业投资人和普通人理解的价值投资离真正的价值投资相去甚远,要么价值投资方法本身是个伪概念。

趋势投资也是一样,国外的期货外汇基金对自己的技术模型都是保密的,因为模型在预测走势时忽略了自身预测对于走势的影响,技术模型被更多的投资者运用之后会改变股票原有的走势,造成依靠此模型的判断越来越不准确。

4总结

第3篇

股市债市起起落落,个人投资者多数都在追涨杀跌,结果自然难以取得合理的回报。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实这句话用在基金投资中也非常合适。知己,知彼,然后基金投资就有可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知己”就是要先弄清楚自己家庭的财务状况,对未来家庭收入有合理的预期,并能够据此提出恰当的财务目标。

第一步,分析家庭财务状况。理财以家庭为单位,首先,个人的年龄、是否已婚、有没有孩子、需要赡养几位老人等是一个家庭的基本情况。然后,盘算一下是否已经买了房,是否计划买车,还要还多少贷款,是否有足够的保险。具有了这些生活必需的财产后,您可以考虑做一些投资,在权益类资产(如股票型基金)和固定收益类资产(如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中做合理的配置。

第二步,对家庭未来收入有合理的预期。每个人都有梦想,或是自己创业或是做个小白领。每个职业的风险也是不同的,收入水平不同、收入稳定程度也各不相同。投资者要先考虑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前景,未来有多大的可能会失业,综合考虑收入发展趋势再决定投资的额度。

最后,确定恰当的财务目标。在解决了吃穿住用行的问题之后,根据年龄和家庭情况确定相应的财务目标。一般来说,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中产阶级家庭,可以适当增强投资组合中权益类资产的比重,比如股票型基金占的比例高一些;而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家庭则应当“稳”字当先,尽可能多配置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如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型基金。

“知彼”就是清晰准确地了解不同基金类型基金的风险水平,并用科学的投资方法对不同类型做出相应的配置。基金根据投资标的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股票型基金属于权益类资产,风险水平相对最高,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属于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相对稳定。

第4篇

一、长期股权投资概述

长期股权投资是以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为目的而进行的投资。该投资的时间是长期持有,并通过投资对被投资单位进行控制、共同控制或起到重大影响的程度。由此可见,此投资没有时间的约束,更不能随意地抽回投资,并且根据投资的目的不难看出,该投资的金额也是非常之大,因此投资的风险也是很高的。

根据上述投资的目的可知,长期股权投资根据其对被投资方的影响力度不同,又可分类为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各自所对应的占被投资方表决权的股份比例分别是50%以上、50%、20%~50%。注意新准则已把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投资归纳为综合权益投资,因此所占被投资方表决权的份额不同对被投资方的影响力度是不同的。

因此,长期股权投资与其他投资(如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比,其“野心”较大,不仅仅为了投资获得收益这么简单,它希望通过投资能够参与企业的经营、参与企业的决策、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想把被投资方占为己有。根据上述长期股权投资的定义以及目的不难看出,投资方是挑战性的企业,正所谓风险越高要求的收益也就越高,投资方追随这样的理念,来完成这项投资。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是取得投资时投资金额的确认。投资方投资金额的多少并不完全确认为投资额,比如对于被投资方来说新的投资者,可能要出高的价格才能享受到一定的股权份额;对于信誉度以及知名度比较高的投资者可能不需要出高的价格,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股权份额。因此,当投资者对被投资者的影响不确定是哪种类型时,企业应当以占被投资方表决权的股份比例为前提来确认投资额。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一般的企业合并所占被投资方表决权的股份比例都在50%以上。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1.同一集团内投资股份50%以上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同一集团内投资股份50%以上是指在同一个集团下,投资方占被投资方股份50%以上的投资。

该投资方式,投资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控制对价的,应当在控制日按照取得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投资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控制对价的,按照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注意,在进行投资时价款内若包括已经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息但还没有真正地发放出去的金额时,应该单独进行核算,计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账户。

合并时发生的审计费等各项直接相关费用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举例如下:

【案例1】甲企业2013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280000元向同一集团内乙企业投资,取得甲企业80%的股权,并与当日起能够对甲企业实施控制。合并后甲企业仍维持其独立法人资格继续经营。2013年1月1日,甲企业的账面所有者权益总额为500000元。则甲企业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企业(500000*80%) 400000

贷:银行存款 28000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120000

2.非同一集团下投资股份占50%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这类投资应按购买方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以及企业控制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之和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对未来事项做出约定且购买日估计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对合并成本的影响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也应将其计入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注意,在进行投资时价款内若包括已经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息但还没有真正发放出去的金额时,应该单独进行核算,同样计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账户。

与同一集团下企业控制点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差额计入的科目不同,由于同一控制下企业的投资是在同一集团之内差额的影响只是所有者权益的变化,不存在营业外收入或支出。换句话说,投资双方没有脱离集团,还是在同一个区域范围内,所以对集团的影响不明显。但是非同一控制下的投资时投资双方没有任何关系,因此,投资差额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能是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两种方式的会计核算类似,不同之处上述已经表述,这里就不再举例说明。

(二)投资股份低于50%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控制以外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一般来说是投资方所占被投资方的表决权股权在50%以下的投资。此投资方式应当分别按照具体情况使用公允价值或历史成本属性计量其初始投资成本。

若投资方是以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则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也就是使用历史成本属性计量)。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金额应作为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处理。

若投资方是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或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协议或合同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是协议或合同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注意,若是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其股本的金额是发行股票的面值。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股本或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以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应当按照相关准则的原则确定。这里不再一一陈述。

三、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方法

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方法包括成本法和权益法。

(一)成本法

采用该方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企业应当按照享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投资收益,但除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外,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价,一般不调整其账面价值。只有在收到清算性股利和追加或收回投资时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案例2】甲企业2015年1月购入乙企业股票20万股(占对方总股本0.3%),每股成交价30元(其中包括已宣告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每股5元),相关税费共计2万元,均以银行存款支付。3月收到乙企业发放的现金股利100万元。半年后,乙企业宣告每20股发放现金股利5元。次月,收到乙企业发放的现金股利5万元,存入银行。编制甲企业的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根据题意可知,甲企业进行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适用成本法核算。

①借:长期股权投资――乙企业(股票投资)(25×20万+2万) 502

应收股利――乙企业(5×20万) 100

贷:银行存款 602

②借:银行存款 100

贷:应收股利――乙企业 100

③借:应收股利――乙企业 5

贷:投资收益 5

④借:银行存款 5

贷:应收股利――乙企业 5

企业按照新会计准则规定确认自被投资单位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后,需要考虑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发生减值。判断是否发生减值则按照准则规定,当测试结果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接上例【案例2】若期末股票市价下跌为20元。

分析可知:此时账面余额为502万元,而可收回的金额为180万元(20万股*20元=400万元),假如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并且股价持续下跌,其减值金额为102万元。会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2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102

(二)权益法

该方法主要关注的是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如果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动,那么投资方则按照所享有的份额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注意,只有在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变动份额时才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因此可总结为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是按照金额较大的一方来确认的。

投资收益的确认时,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案例3】甲企业于2011按协议收购价40万元购买乙企业的股票,占丙企业20%的股权,对丙企业有重大影响。此时丙企业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为250万元。应编制甲企业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丙企业(投资成本) 50

贷:银行存款 40

营业外收入 10

【案例4】承接上例【案例3】乙企业于2011年实现净利润10万元;2012年2月宣告分派现金股利6万元,3月甲企业收到现金股利;2012年末乙企业由于意外事件,全年亏损120万元;2013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6万元。

①2011年末甲企业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丙企业(损益调整)2

贷:投资收益 2

②2012年2月甲企业会计处理:

借:应收股利 1.2

贷:长期股权投资――丙企业(损益调整) 1.2

③2012年3月甲企业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应收股利 10000

④2012年末甲企业会计处理:

借:投资收益 24

贷:长期股权投资――丙企业(损益调整) 24

⑤2013年末甲企业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丙企业(损益调整) 1.2

贷:投资收益 1.2

第5篇

股票是高风险投资工具。我见过无数人炒股票输得很惨,都是因为尝了点甜头,以前赚了一点股票的钱,就想在市场高峰时,全身投入――投资判断完全被暴利所蒙蔽,根本见不到风险,而往往悬崖就在前面。全线买股票,是拼命的做法,可以结果只有两种:暴赚或者暴亏。

假如你是20岁或30岁的话,能从头再开始,我可以理解“全线买股票”的拼命做法。

假如你是40岁或50岁,已经不想输的话,我建议你跟随其他富翁的稳健做法:投资目标回报:定在中庸之道便足够。

如果你是500万元的投资大户,你已经不用去承受像股票那样上下波动50%的高风险,只需要买些国债,或者基金,便能达到每年10%~20%的投资回报。

对于500万元本金来说,年回报达到15%,便是75万元的利润。你只需买一只好的债券基金,便已经有这个回报,债券风险很低,年年都能赚,何需再冒股票风险呢?

假如每年能赚20% ,便已经是100 万元的利润。要达到年回报20% ,专业的投资者会给你设计一个综合的理财组合:一半买国债基金,四分之一买股票基金,只有四分之一是买股票。这个理财组合里面,有低风险的国债基金,有中风险的股票基金,也有少部分高风险的股票,攻守兼备。

纯买股票是高风险投资行为,要求年回报50%以上,期望太高。由于要冒高风险,也会导致亏本赔钱收场。因此,纯买股票的投资行为,往往只适合一些年轻人,或没什么钱的人,以小博大。

我认识的富翁客户,有千万元以上的客户,从不沾手股票,只买国债,一年只有10% 的回报,年利润为100万元――年年赚,活得挺滋润的。何需买股票,冒高风险呢。

正确理财规则之一:先不要亏本

看起来这一条超简单,但是要吃透这句话,是有深度的。举个例子:

甲是超保守,有10 万元存款,全放在银行,只买些国债,年回报10% 。两年后,变成12 万元。

乙是超冒风险,也有10万元存款,全买股票,2006年赚了60% ,2007年亏了35% 。两年后,还是10 万元,没赚没亏,白干两年。

丙也是超冒风险,也有10元存款,但2006年没参与股市,只在2007年3 月份才跟风进入股市。他买了一些蓝筹股,亏了30% ,10 万元变成7万元。7万元事后要追回到10万元,需要投资回报增长50%

。以美国首富的本领,平均收益率也只是25% 的年回报,即是说:丙要再花两年时间,才能回本;要再花两年时间,才可能追上甲。

丁君,也是10万元本金。他不幸买了垃圾股,10万元本金亏掉8万元,只剩2万元。那么,从2万元要增长500%,才能涨回到10万元。要增长500%,以年回报30%来计算,要用15年的时间。即是说,丁君

相比甲君,落后足足15年的时间。

看上去第一理财规则:“先不要亏本”好像简单,实际上是相当重要的环节。很多富翁都会采取避开所有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工具,便是守住这条规则。投资者应该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冒进,每年稳定增长,细水长流,这样远比暴发户高明。

正确理财规则之二:年年赚

美国首富有个理财规则:年年赚,每年投资回报都要超过10% 。以他的操作经验,他平均每年回报25%,3年翻番。没有一年亏,维持了70 年。

用我们普通人做例子,现在35 岁,有25 万元人民币存款的人,为数不少。按照以上的稳定操作,年回报25% 的话,3年翻番,请看看以下的成绩。

20 年后,20 万元可以变成1000 万元;25 年后,就变成了5000 万元。所以,千万不要小瞧你的20 万元存款,如果经营得宜,20 年后,你也可以变为千万富翁。

当然,首先你要掌握到年回报10% 以上的技巧。2006~2007 年,股市上升的时候,外行也能赚。但在2003~2004 年,无数人给股市套牢的时候,你能有本领赚到10% 以上吗?以我所见,除非你有高人指点,否则以你自己的能力,一般是做不到的。

开始:35 岁,有20 万元,保持年增长25%

6年后:41岁,变成80 万元,

12年后:47 岁,变成320 万元;

18年后:53 岁,变成1280 万元;

24年后:59岁,变成5000万元

■常见错误投资方法Common wrong investment method

常见错误投资方法之一:乱枪打鸟

20 万元,购买了20 只股票或基金,每只1万元――很多投资者由于不知道买什么为好,道听途说,于是每样买一点。一年后的结果往往是:10 只赚钱,10 只亏本,成绩平平,甚至只是拉平,半点儿都赚不了。

要点:投资讲究准确度,赚钱的股票或基金,一只便足够。一只赚的股票或基金,可以不断加码,不用再去选别的了。

记住:1只赚的股票胜过10只亏本的。

正确方法:选中一只赚的,可以不断加码。

要记着,选一只新的股票或基金,有一半机会出错,多选多错。

常见错误投资方法之二:相信高回报计划

“高回报计划”有很多种方式出现:炒外汇、炒黄金甚至种树计划等等。它们都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标榜:“低风险,高回报”。

由于起了“贪婪之心”,大部分很难抵挡住它们的诱惑。但是,这个世界上哪有高回报而低风险的投资――高回报只表示高风险,你很可能会全赔。

记住:高风险,即是你会全赔的意思,不碰为妙。

常见错误投资方法之三:长线能赚

在我20 年的理财顾问的生涯里,客户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买的那只优先股票,能否长线持有?

市场上亦有很多参考资料:一些书籍偏向于理论,都赞成“长线投资”;另外一些书籍,较重图表分析,都比较教导人去操作短线投资。

长线?短线?谁对?谁错?

从逻辑面来分析:

(a) 假如股票市场是10 年大牛市,那么长线能赚钱是对的。如图:

(b) 假如市场是大熊市,比如,日本从1991 年39400 点衰退13 年,跌到最低时2004 年的8000 点。长线便输到一塌糊涂。再例如,美国纳斯达克从2000 年的5000 点,跌到2003 年的1000 点。现在2007 年,退在2500 点左右。长线同样是一塌糊涂。如图:

(c) 假如市场是长期的徘徊市,那么,你长线多年也是一无所获。如图(上图):

记住:长线能赚,是靠“超人”能力或“超好的运气”

人们常有“事后孔明”的说法,20 年前购入香港首富李嘉诚的“长江实业”股份,20 年后便已经变为富翁。但是20 年前,李嘉诚还只是香港众多商人其中的一位,你从何得知他会脱颖而出,成为贵人呢?你能在20 年前便选中他的话,要么是你有独到的眼光,要么就是你乱打乱撞,碰到“超好运气”。

第6篇

    本文中的“股权投资损益”,只指从被投资单位分回股利、利润或分享、分担被投资单位盈亏而形成投资损益,不包括处置股权投资等形成的损益。

    一、股权投资损益确认的各种不同标准及其所形成的时间性差异

    (一)税法规定的确认股权投资损益的标准

    国家税务总局(以下简称总局)印发的《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18号,以下简称《通知》)中,对企业股权投资所得(即股权投资损益)的确认标准作了如下规定:

    1.“被投资企业分配给投资方企业的全部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包括被投资企业为投资方企业支付的与本身经营无关的任何费用),应全部视为被投资企业对投资方企业的分配支付额”。

    “企业从被投资企业分配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除股票外,均应按有关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定投资所得。企业取得的股票,按票面值确定投资所得”。

    2.“除另有规定者外,不论企业会计账务中对投资采取何种方法核算,被投资企业会计财务上实际做利润分配处理(包括以盈余公积和末分配利润转增资本)时,投资方应确认投资所得的实现”。

    3.“被投资企业发生的经营亏损,由被投资企业按规定结转弥补,投资方不得调整减低其投资成本,也不得确认损失”。

    上述“被投资企业会计账务上实际做利润分配处理”,当如何理解呢?按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分配利润一般分两次进行账务处理:一是利润分配方案提出时,将应分配股利或利润从利润分配或盈余公积中转入应付股利;二是实际支付股利或利润,即以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向投资企业支付应分配的股利或利润。

    (二)会计法规规定的股权投资损益的确认标准财政部新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对于股权投资损益的确认标准作了规定:

    1.企业取得股权投资时,如购入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股利,其股利部分计入应收项目,以后收到上述股利时,则冲减应收项目,不作投资收益处理。

    2.企业持股期间所分得的股票股利,不论原股票投资核算形式如何,均不作投资收益确认。

    3.短期投资中的股票投资,不论是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净利润或发生净亏损,均不作投资损益确认。在实现取得分派的现金股利时,也不作投资收益确认,而是按实收的现金股利冲减投资账面价值。

    4.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只有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投资企业才能将本企业应得数确认为投资收益。

    5.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企业在年终按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的份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益。

    二、对税法与《企业会计制度》对股权投资损益确认标准不同形成时间性差异的分析

    前已述及,根据《通知》的规定,税法上确认股权投资收益的标准只有一条,即被投资单位实际支付股利或利润时,确认投资所得的实现。但在会计上,则按照股权投资的核算形式不同和取得收益的载体不同,采用不同的确认标准,加之税法不能确认损失的被投资单位年度净亏损在会计的权益法下必须确认投资损失,这就使按会计方法计算的税前利润与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以下简称纳税所得)之间,因投资损益确认标准不同而产生差异,而且这些差异一般会在以后期间内转回,因此属于时间性差异。

    (一)短期投资中股票投资收益形成的时间性差异

    由于短期投资中的股票投资收到股利时不确认收益,但在税法上收到股利时即应确认收益,因此会产生差异,而股利收益在投资处置时可以转回,所以这种差异属时间性差异。但是,由于短期投资持有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所以只有持有时间隔年且在前一年有股利收入的投资才产生时间性差异。

    (二)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形成的时间性差异

    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上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收益,这一宣告一般在年度终了后4个月左右期间内实施,即在年度股东大会、股东会或类似机构正式批准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后宣告,而投资企业实际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润,一般也应在下一年度,所以只存在是否需要补征税款的纳税调整问题,不存在跨年度的时间性差异问题。当然,如果当年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当年因故不能实际支付,或者因投资企业的原因本领取,在投资企业仍存在一个时间性差异的问题。

    (三)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形成的时间性差异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年度实现净利润时,投资企业应在年终按其应享有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而按照税法则要在年后实际收到股利或利润时才确认投资收益,这样也形成了时间性差异。值得说明的是,会计年前确认收益,税法年后确认收益,所确认的收益一般并不相等,因为正常情况下,年后实际分得的股利或利润要少于年前入账的应享有净利润份额,这二者的差额虽然从理论上讲也属于时间性差异,但在具体所得税处理上还是按永久性差异进行处理为宜。

    (四)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损失形成的时间性差异

    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时,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净亏损,除投资账面价值已冲减为0的情况外,投资企业必须按应分担的份额确认投资损失,但按税法规定则不能确认,这样也会产生差异。由于被投资单位的亏损可以由其在以后5年内用税前利润弥补,所以上述差异也属于时间性差异。

    (五)分配股票股利形成的时间性差异

    被投资单位以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投资企业在会计上不确认投资收益,但按税法规定应确认收益,这二者形成的差异中虽然也具有时间性差异性质,但如果是长期股权投资所取得的股票股利,则以按永久性差异进行处理为宜。

    三、股权投资损益形成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处理

    (一)关于股权投资损益的所得税征免规定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财税字[1994] 009号文件)指出,对联营企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一律先就地征收所得税,然后进行分配。

    2.《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从其他企业分回的已经缴纳所得税的利润,其已缴纳的税额可以在计算本企业所得税时予以调整。

    3.《通知》规定,“凡投资方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的,除国家税收法规规定的定期减税、免税优惠以外,其取得的所得应按规定还原为税前收益后,并入投资方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依法补缴企业所得税”。

    根据以上规定精神,企业投资损益形成的时间性差异中,除计入投资企业利润的因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净亏损而确认的投资损失的情况外,只有在投资企业适用税率高于被投资单位适用税率时,才会发生因时间性差异而进行纳税调整,投资企业年终也会因投资收益产生其他方面的纳税调整,但这些调整则属永久性差异或应视同永久性差异产生的纳税调整。

    (二)投资损益的纳税调整方法

    1.已分回的投资收益。(1)如果投资企业适用税率不高于被投资单位适用税率:①凡投资企业年终尚未确认投资收益的,或者投资企业在上年已确认收益的,均不作纳税调整;②凡投资企业已在当年确认投资收益的(包括短期投资中股票处置),则按已记收益调减纳税所得;(2)如果投资企业适用税率高于被投资单位适用税率(以下将上述双方税率的差异简称为“税率差”):①凡投资企业尚未确认投资收益的,可采用“补税法”进行纳税调整,即按还原后的税前收益和“税率差”计算应补缴税款,不另调整纳税所得;②凡投资企业已确认投资收益的,可采用“扣税法”进行纳税调整,即将分回所得在被投资单位的已缴税款并入纳税所得统一计算应纳税额,再扣除所得在被投资单位的已缴税款,计算出全年应纳税额。“补税法”、“扣税法”的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来自被投资单位的税前收益=分回所得÷(1一被投资单位适用税率)

    应补缴税款=来自被投资单位的税前收益×(投资企业适用税率一被投资单位适用税率)

    尚未确认收益时,全年应纳税额(补税法)=已作其他纳税调整后的纳税所得×投资企业适用税率十应补缴税款

    分回所得在被投资单位已缴税款=来自被投资单位的税前收益×被投资单位适用税率

    已确认收益时,全年应纳税额(扣税法)=(已作其他纳税调整后的纳税所得十分回所得在被投资单位已缴税款)×投资企业适用税率一分回所得在被投资单位已缴税款

    2.尚未分回的投资收益。企业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在应分得的股利或利润尚未实际分回时就确认收益的,不论股权投资采用哪种形式核算,也不论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适用的税率就高孰低,均应在年终按尚未收到股利或利润对会计上已确认的投资收益(确认收益金额一已收到股利或利润),调整减少纳税所得。

    3.投资损失。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年终确认被投资单位净亏损应分担份额记人损益后,纳税调整时应按确认的投资损失,调增纳税所

    得。

    4.记入应收项目的股利。企业取得股权投资时已宣告但未领取的股利,在实际收到时,如果投资企业适用税率高于被投资单位适用税率,应采用“补税法”计算应补缴税款。

    四、涉税股权投资损益的会计处理

    (一)短期投资

    1.企业收到被投资单位发放的持股期间现金股利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短期投资——X X股票”科目。

    企业当年处置当年收到现金股利的股票,其账务处理与一般短期投资相同,其股权投资收益包含在处置净损益中。

第7篇

[关键词]上市财产保险公司,投资风险,风险基础资本

一、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概况

目前,世界各国的保险公司大都采用多种保险投资方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把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分为五类:即房地产、抵押贷款、股份、固定收益债券、抵押贷款以外的贷款和其他投资方式等。灵活多样的投资方式,使得不同的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投资方式,按照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和原则对保险基金进行投资组合。

在投资多样化的前提下,各国政府为了保证保险资金的安全性,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对各种投资方式设定了严格的投资比例,美国在这方面的限制更加严格(详见表1)。

以美国纽约州为例,纽约州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的股票及债券投资不得超过总投资的20%,房地产投资不得超过10%,海外投资也不得超过10%。由于寿险和非寿险资金来源不同,它们对于流动性、收益性和风险承受能力的要求不同,投资结构也不相同。寿险资金由于其长期的特点,以资本市场作为主要的投资领域,股票类资产比重较大;非寿险资金投资则主要以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为主。例如,1995年英国寿险资金46%投资于本国股票,13%投资于外国股票,2%投资于国外债券;非寿险资金投资本国股票为26%,投资外国股票7%,投资国外债券10%,投资本国公共部门债券21%。

图1描述了1992年-2003年美国所有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结构情况。债券投资是美国财产保险公司的第一大投资方式,虽然每年投资比例起起伏伏,但一直保持在50%以上,2003年高达66.34%;股票投资为美国财产保险公司的第二大投资方式,投资比例一直高于10%,2000年高达30%;抵押贷款也是重要的投资方式,1992年投资比例达15.6%,但近年来其投资占比一直下滑,2003年降为0.28%;短期投资近年来重要性日益突出,2003年美国财产保险业的现金及短期投资占比达9.3%;美国财产保险业的房地产投资占比一直不高,1992年的高峰期不过2.5%,后来占比不断下降,2003年仅为0.81%。

总的来看,美国财产保险公司投资非常谨慎,2/3的投资资产是债券,其中大部分是市政债券、高评级公司债券和美国国库券。图2是1999年~2004年美国财产保险业债券投资的构成情况。在美国财产保险公司所投资的债券中,短期(5年及以下)、中期(5至10年)和长期(10年以上)三分天下,其中短期债券占比最多,并且呈现不断增加趋势,2004年估计占比达45.5%左右。

就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而言,其投资策略更加稳健。表2是1996年—2004年美国20家上市财产保险公司股票投资与房地产投资占比情况。一方面,20家上市财产保险公司的股票投资比例大大低于行业整体水平。1996年—2004年,20家上市公司的平均股票投资占比从未超过15%,2004年仅为8.93%。另一方面,20家上市财产保险公司的房地产投资比例大大低于行业整体水平。1994年以来,在上述20家上市财产保险公司中,有10家公司基本上未从事过房地产投资。

二、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

(一)1995年—2004年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及其波动情况

1995年—2004年,美国20家上市财产保险公司总投资额不断增加,平均增长率达9.62%,2001年达到最高值19.66%(详见图3)。总投资的不断增加,为财产保险公司投资收入的持续增加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的看来,由于种种因素,美国财产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波动比较明显。图4是1995年~2004年美国20家上市财产保险公司平均投资收益率情况。在此,投资收益率二利息和投资收人/投资资产。10年间美国财产保险公司整体收益率波动起伏,最高时曾达到7.51%(1998年),最低时仅为5.53%(2004年)。这说明,美国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还比较大。

表3是1995年—2004年美国20家上市财产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及其波动情况。美国20家上市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率普遍低于财产保险业整体水平,各家收益率均值及其波动差别也很大。从投资收益率情况看,1995年—2004年,美国财产保险业投资收益率平均值达6.72%,而同期20家公司中仅有4家公司投资收益率均值高于这一行业水平,而其它16家公司都低于这一水平;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收益率偏低的状况,是与其投资谨慎策略息息相关的。从20家公司的具体情况看,投资收益率均值差别很大,10年均值最高的第一美国(faf)达14.76%,而最低的保罗·旅行者(sta)仅为5.39%。从投资收益波动情况看,20家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率波动也普遍较大,且情况各异。1995年-2004年,20家公司投资收益率波动标准差均值为1.62,大大高于财产保险业的整体水平(0.66),其中有14家投资收益率波动标准差高于1,有5家公司标准差超过2,第一美国(faf)高达5.63。

(二)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的成因

1.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波动而造成投资收益变动的风险。利率的上下波动直接影响证券价格,利率上升,证券价格下降;利率下降,证券价格上升。利率风险是固定收益证券(特别是国债)面临的主要风险。美国市场利率一直变动不定,使利率风险成为上市财产保险公司的主要风险之一。图5是1980年—2004年美国市场的利率变化情况。从1980年-2004年,美国的短期利率(3月期票据)、中期利率(1年期票据)和长期利率(10年期票据)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各年起伏不定,给上市公司的资金运用带来很大风险。

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证券发行人在证券到期时无力还本付息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主要受证券发行人的经营能力、盈利水平、规模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信用风险是债券面临的主要风险,而不同债券因为其信用等级不同使其信用风险各异。一般而言,政府债券的信用风险最小,其它依次为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而投资回报率正好相反。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普遍投资谨慎,一般投资于信用级别较高的证券,故信用风险较低。例如,在丘博集团的资产组合中,70%以上的应税债券是由美国财政部或美国其它政府机构发行的、或者是由穆迪公司和标准普尔公司评级的aa级以上债券;90%以上的免税债券为aa级以上债券,大约70%的债券为aaa级;只有不足2%的债券低于投资级别,因此丘博集团债券投资的信用风险很小。

3.汇率风险

在国际投资中,由于汇率变化引起投资收益的变化。当投资以外币所表示的资产时,要承担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以丘博集团为例,2004年底,其财产保险子公司共拥有非美元投资资产约45亿美元,这些资产的品质和到期日与国内资产相似,主要以英镑、加元和欧元计价。当英镑汇率、加元汇率或者欧元汇率下降时,丘博公司将承担较大的经济损失。

4.资产和负债不匹配风险

资产和负债不匹配风险指保险公司在某一时点上资产现金流和负债现金流的不匹配,从而导致保险公司收益损失。保险业务是一种典型的现金流运作业务,保险公司是资产和负债的集合体,保险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不匹配风险,就是某个时点资产的净现金流小于或大于负债的净现金流,从而导致保险公司的资产损失。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暂时的不匹配,只会影响保险公司日常赔付、投资的减少和财务的稳定性;而长期的不匹配则会导致保险给付危机,最终导致保险公司破产。

与资产和负债不匹配风险相联系的是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投资者由于某种原因急于抛售手中的某项资产,采取价格折扣等方式造成投资收益的损失。流动性强的资产一般具有完善的二级市场,可以在不降低价格的情况下随时出售;流动性差的资产由于没有完善的二级市场,不太容易交易转让,要降低价格进行交易,从而造成资产损失。如果出现资产和负债不匹配的情况,财产保险公司为了套取现金而急于抛售手中的资产时,流动性风险就产生了。

5.股票投资风险

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投资股票的比例相对较高,加之股票市场变化原因复杂且动荡不定。图6是1990年—2004年美国标准普尔500家大公司股票的整体收益率走势情况。总体上看,美国股票收益率变化幅度很大,股票投资的系统性风险很高。美国标准普尔500家大公司股票的整体收益率最高曾达到40%(1996年),而最低时为—20%以下(2002年)。因此,股票投资占比较高的上市财产保险公司往往投资风险较大,投资收益率波动偏大。

三、投资风险对美国上市财产保险公司的影响

(一)投资风险对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基础资本的影响很大

风险基础资本(risk-based capital),是指保险公司要求等于或超过与其可能出现偿付无力风险的具体风险特性相适应的最低资本要求的一种制度。在风险基础资本制度下,将保险公司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量化为所需的净值。这种方法从保险公司的风险构成出发,根据保险公司的规模和风险状况,有弹性地衡量该公司用于支持业务经营所需的最低资本,以保证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如果保险公司的盈余低于其要求的风险基础资本(或风险基础资本的百分比)就会受到监管行动的约束,如加强监控、限制新业务的增长、要求保险公司增加资本以免被接管等。

从整体情况来看,美国风险资本与净保费的比率在1994年—1998年猛增,其主要原因在于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的增加(见表4)。1994年—1998年,在美国的保险投资组合中,股票占投资资产总额的比率由17%上升到23%;股票的投资风险占净保费的百分比由40%上升到62%,大约2/3的风险资本的增加是由于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的增加引起的。

第8篇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种投资方式的具体含义。价值投资是指对影响证券投资的经济因素、政治因素、行业发展前景、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等要素的分析为基础,以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以及发展潜力为关注重点,以判定股票的内在投资价值为目的的投资策略。价值投资的实质在于通过对股票基本面的经济分析,使用金融资产定价模型估计股票的内在价值,并通过对股价和内在价值的比较去发现并投资那些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潜力个股,以期获得超过大盘指数增长率的超额收益。

说到价值投资,许多投资者可能都很熟悉。首先,股神巴菲特就是价值投资的实践者,他曾经说过:“价值投资就是买入并长期持有。”巴菲特有几个家喻户晓的价值投资案例:投资13亿美元买入可口可乐持有15年,盈利88亿美元,增值6.8倍;投资1000万美元买入华盛顿邮报股票持有30年,盈利12亿美元,增值128倍,等等;其次,作为价值投资的“典范”,基金也被投资者所熟知,尤其是在2006―2007年的大牛市里,基金公司都告诫投资者要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并让大家买入基金并长期持有,因此,一段时间内,价值投资在许多投资者中“深入人心”。但是,一场始自2007年10月至今可能仍没有结束的股市大调整,又让众多的投资者对价值投资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其中不少投资者不得不放弃长期投资或者说是价值投资,而转身成为趋势投资者,一些深套其中而不能自拔的投资者,则只能被动地继续实践“价值投资”。

那么,什么是趋势投资呢?即投资者根据主力资金在行业和个股层面的进出动向,相应调整自己的投资对象,选择相应的买卖时机,国内某著名基金经理曾经说过,趋势投资是以技术中心为代表的市场炒概念的方法。与价值投资不同的是,趋势投资注重的是波段操作。

对这两种投资方式,笔者认为,首先,他们之间并没有对与错,每一种投资方式都有成功的实践者,但从长期来看,价值投资是相对胜出的。举过巴菲特的例子后,我们再举一个国内的价值投资成功实例,即被誉为中国“民间股神”的林园也是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他以8000元进入股市,所购买的某酒类股票、银行股票、旅游股票等,都曾经翻过几倍,甚至几十倍。

其次,虽然基金应该是价值投资的实践者,但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有趋势投资行为。当然,对于基金公司的趋势投资和“短期行为”,在基金业内也并不全部认同,比如,2008年3、4月间,短短半年时间,A股市场一路下跌50%左右。牛市的突然逆转,让很多对后市非常乐观的基金经理变得非常悲观,导致在下跌后期出现基金集体抛售的情况。对此,某著名基金经理表示:“这种180度大转弯的现象值得我们反思。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它忽略了专业机构管理人的基本职能,就是给资产定价,而不是趋势投资。”然而,不管这种行为本身的对与错,2008年,一些基金的业绩排名之所以位居前列,不是靠出色的投资管理能力,而主要是靠降低仓位而赢得的,如果我们说当时基金公司在挑选股票时执行的是价值投资理念,那么在短时间内又把持有的这些股票卖掉,那么执行的就是趋势投资方式。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方式,趋势投资也在一些基金中出现,如可以被称为“趋势基金”的兴业趋势投资基金,其总体投资策略可以概括为:根据对股市趋势分析的结论实施灵活的大类资产配置;运用兴业多维趋势分析系统,对公司成长趋势、行业景气趋势和价格趋势进行分析,并运用估值把关来精选个股,该基金的投资理念即是“顺势而为”。基于此,该基金在市场风向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如据报道,兴业趋势基金在2008年熊市到来之际,及时降低仓位,从2007年四季度末的71%仓位及时降至50%左右,并且全年均在50%左右,这一策略为兴业趋势降低了很大的风险。进入牛年以来,仅有50%仓位的兴业趋势基金净值一度增长较慢,但不久该基金便“顺势”大幅加仓,从而较好地避免了踏空行情,收益增长较快。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趋势投资还是价值投资,都无所谓谁对谁错,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形势下,均有其可取之处。正如有人所说的,价值投资也有失败者,趋势投资也有成功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价值投资就是长期投资,但这个长期却难以具体说明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比如,上面所提到的一个例子说,巴菲特投资1000万美元持有华盛顿邮报股票3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所以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要做坚定的价值投资者确实比较难。正如上海一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所说的那样:“价值投资是投资的一种很高的境界,能坚持价值投资者,不但要有非凡的胆量、气魄,还要具备超人的眼光、耐心和心理承受能力。”

再从趋势投资来说,我们可以视趋势投资为中短期投资,在现实生活中,有众多的投资者都希望通过趋势投资赚钱,都想在短期内取得满意的收益,但无数的事实证明,纯粹的中短期趋势投资者能长期生存者并不多,因为中短期趋势投资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对投资者的过往投资经验、投资眼光、技术分析水平、市场敏锐性以及时间要求等方面都要求非常高,必须能预测趋势、踩准节奏,否则一不小心便可能成为庄家的“牺牲品”。许多投资者可能在一次、两次、甚至多次短期投资中都能“得手”,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等众多原因的影响,最终绝大部分投资者都会将先前挣来的利润完全回吐,甚至“血本无归”。

正因为如此,作为一个普通的投资者,既不能盲目当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也不能一直当“铁杆”趋势投资者,特别是在2009年这样的经济金融环境下,将二者结合起来,让价值投资与趋势投资并行,是最好的选择。但如何做好“结合文章”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对此,笔者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供参考:

首先,从根本上坚持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2009年的中国股市,无论从市场估值,还是政策面支持等方面考虑,都已经具有较强的投资价值了,股票市场继续大幅下挫的可能性很小,股市下行空间十分有限,很有可能会出现多次阶段性上行行情,股市投资价值将不断显现。进入牛年以来的“开门红”行情就已充分说明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有条件的投资者,如果有较长期(如三五年以上)闲置不用的资金,选择一只或几只估值较低、基本面较好、有长期成长能力、特别是具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的公司股票或者偏股型基金长期持有,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将会取得不错的收益。

第9篇

这里存在两个高难度的问题,第一个是统计投资者的行为非常困难。这个问题也许可以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解决(实际上,大数据能否解决相关统计问题我是怀疑的,但是很多技术狂都号称已经解决这个问题了)。

第二个问题则更棘手,那就是投资者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干出不合逻辑的事来。最近一次巴菲特股东大会的观看情况就能体现这一点。

5月6日,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举办了股东大会。一个自认为是价值投资者的人,应该去观看这场盛会吧?比如说我。

f实话,我没有看直播。如果这场大派对的转播时间是在大多数正常作息的中国人醒着的那段时间里,而且是在周末,看看这场股东大会当然也算是一件有趣的事。但它跟北京时间相差13个小时,巴菲特和芒格喝着可乐和股东们聊得高兴的时候,北京正是凌晨。算了吧,还是睡觉要紧。

我不看直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巴菲特和芒格每年都这么说。出于对这两位投资伟人的崇拜,我曾翻看过他们之前在所有股东大会上的问答记录。如果他们用中文回答股东们的提问,我几乎可以替他们说了,保证不会委谬他们的原意。

据我了解,在5月6日晚上观看巴菲特和芒格股东大会的人还是蛮多的。我对认识的看了这场冗长的投资脱口秀的人做了个简单的统计:他们中股票投资者占大多数,但是持股时间最长的也就3个月左右。在很多情况下,他们炒股的钱就是他们的日常开销。

并且,观看股东大会视频直播的人中,60%的人承认巴菲特虽然好(其实用不着他们承认,巴菲特有几百亿美元的资产),但是他们认为如果把巴菲特的投资方法运用到中国,将会赔钱。

从那些真的去现场观看巴菲特股东大会的人来看,这种悖反照样存在。在去现场参加股东大会的人中,中国人的比例逐年迅速增加。据说,2017年这次大会到场观众有10%中国人。中国是除美国以外参加人数最多的国家,但在中国如果你提到长期价值投资却会遭到嘲笑。

我前边说这么多,你可能以为我是在嘲笑那些非理性的投机者。其实并不是,那些价值投资者也存在非理性的问题。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到处宣传所谓的价值投资,对价值投资者本身并没有什么好处。

如果按照价值投资者所言,“市场先生”的情绪经常在过度乐观和过度悲观之间颠簸。也就是说市场定价总是错误的,那么在一个只凭感觉和投机交易的市场上,价值投资者应该赚得更多。这是因为,在市场情绪悲观的时候,越是在情绪化的市场中,对股票的定价越是低得离谱。这样一来,价值投资者就可以买到相对更理性的、市场价格更低的股票。

在市场情绪乐观的时候,股票价格会高得离谱,这也有利于价值投资者股票的卖出。但是当价值投资者变多,并且他们都采用刚才所说的投资法,股票价格波动幅度就会变小,也就是说,价值投资者赚得会更少了。

运用一种有效投资方式的投资者,从理性角度来说他应该为自己的方式保密,这就像蘑菇总是在暗处长得最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