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6 16:28:20
导语:在情绪管理策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最近我录制一位参加工作才两年的年轻教师的半日活动,从晨检、晨间活动、吃早点、集中教学活动、课间操、户外活动、盥洗、进餐、午睡,每个环节都不拉下,直到幼儿安静的午睡。整个半日活动这名教师的情绪都趋于平和,没有多大的起伏,这是在从户外活动回到教室进行盥洗时和进餐环节中老师有小小的厌恶和愤怒的苗头滋生,但该教师很快就控制好了自己,一会就又趋于平和的情绪了。在观看我录制的视频中我发现当小朋友没有听她招呼时,她大声对他进行了呵斥,孩子看着老师的眼神是无辜的,在这个时候,孩子的心里是不安全的,他对老师是很排斥的。在接下来的进餐活动中,我发现这个刚才被批评的孩子一直不敢看老师,一直埋头做自己的事情,也没有和别的小朋友说一句话。可想而知,老师的情绪表现会对幼儿现成一定的心里伤害。
幼儿园老师都会有哪些不当的行为表现呢,我就谈谈幼儿园老师的情绪表现及指导策略。
一、幼儿园教师的不良情绪表现
(一)愤怒型教师
这种教师初期会表现出愤概,苦恼,烦躁,中期会忿恨,怨恨,仇恨,最后会反正成狂怒、激怒、恼怒、刻毒、敌视,直至走向极端恨之入骨与暴力。近年来时有报道说幼儿园老师把幼儿扔到垃圾桶,有的还扇幼儿耳光,有的还用针扎幼儿,有的还用透明胶把幼儿的嘴巴给封上,这样的事件真是举不胜举。
(二)漠不关心型教师
这类教师对任何事情都激不起心情,她们就像一潭死水,永远都激不起浪花。对于幼儿的突出的表现她们会用一种平和的口气象征性的说“真能干”。她们不会因为幼儿的快乐而快乐,也不会因为幼儿的悲伤而悲伤,她们处事不惊,脸上也没有多余的微笑,她们也很吝啬给孩子一个热诚的拥抱,一个鼓励的眼神。
(三)厌恶型老师
这类老师可能从心底里就不喜欢这个职业,她们厌恶这个职业也变成了厌恶孩子。本来孩子还热诚的说“老师,你看看我画的蝴蝶好不好看”,结果她会说:“去,去,去别来打扰我。”她们只把老师这个角色当作一种任务来完成,至于完成得好坏,她们是不关心的。
二、教师的不良情绪对幼儿的伤害
为什么老师会造成这种不良情绪呢,究其原因有很多,有的老师本来性格就有问题,有的是家庭不幸福,有的在其他地方受到的气她要拿孩子出气,有的性格孤僻,不善于和同事交流,有的心里压力大,又不善于排解,还有的因为社会上一些人对幼儿教育的误解,工资待遇比较低,有的本来文化水平就很低,有的老师缺乏对班级幼儿管理经验,如果幼儿有过激她们不知道怎么去解决,就只能用大声呵斥,发怒的方法来解决。
如果幼儿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情绪环境中,她们的情绪表现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会根深蒂固。有句谚语说“三岁看老,七岁看小”三岁就可以看到这个人老了时候的心里、行为表现。还有人说“小孩子怎么越长越像她们家的保姆”。同样也是这个意思,教师的行为习惯对幼儿的影响很大,一个情绪暴躁的老师,她班上孩子绝大多数也会表现出遇事暴躁;一个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的老师,堂班上的孩子也会遇事漠不关心,并且还不愿意帮助别人;一个对任何事情都厌恶的老师,她班上的绝大多数也会厌恶做任何事,可能厌恶的口气都是一样的。试想我们想培养这样的孩子吗?我们要培养健全人格的小朋友,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
三、幼儿教师情绪的管理策略
(一)加强学习,提高理论依托
我们大多数幼儿的文化水平都不是很,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要像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还可以看看情绪控制方面的书籍,提升自己的涵养。多读读关于幼儿教育的书,把幼儿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老师的附属品。
(二)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要发作的不良情绪缩小到最小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当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怒和哀,把自己做好的一面展现给我们的孩子们,当有的孩子惹我们生气了,我们深吸一口气,然后转向另一个方向,不去看这个孩子,控制自己,一分钟以后再把这个孩子请到一角落你,用平和的口气和他理论,让他认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事,通过和小朋友交流,你会发现自己没有刚才那么生气了,孩子也还和你保存亲密的关系,你也会发现自己挺棒的,久而久之,你生气的念头会慢慢消失,你和孩子们的关系会越来越融洽。
(三)建立情绪发泄室,缓解老师和幼儿的不良情绪
每层楼建立一个情绪发泄室,这个发泄室对幼儿和老师开放。发泄室你可以放置布娃娃,沙袋,镜子。当老师实在是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时,我们就到情绪发泄室去发泄自己的情绪,当我们发泄完以后发现镜子里的自己是多么的狼狈,你会为自己无法控制自己而耻笑自己,在下一次要不良情绪爆发时你就会想到自己狼狈的样子。渐渐的你的不良情绪会越来越少。
(四)邀请心理疏导师给教师培训,给教师心灵鸡汤
幼儿园定期邀请心里疏导师给老师进行心里疏导,给我们进行心理的洗礼,让我们在心理疏导师的开导下豁然开朗,萌发无限的爱心,让我们老师在工作上,生活上的压力得到解放,给老师提供一个心理不痛快就说出来的平台。
(五)多参加一些有益的健身活动,多结交朋友,友好对待每个人
论文摘要 心理压力在高校教师群体的日益显现,致使许多高校教师由于过高的压力、情绪问题,引起焦虑、失眠现象,甚至产生许多心理困扰、忧郁倾向、悲观情绪,通过有效疏导,缓解压力危机的方法,使教师排解压力,平衡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显示:93%的教师感觉压力过大,50%的教师想辞职,只有17%教师愿意执教;中国科学院的调查结果为:教师的平均寿命倒数第二;英国教育机构的调查显示:68%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压力是他们最关心的5件事情之一,并且其重要程度已经超过了“生命危险”,44%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的压力过大。
1 高校教师的压力来源
1.1 来自职业竞争的压力
高校管理机制的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具有高学历,还要完成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任务。为了符合职业要求和职称晋升的需要,追求高学历在高校教师中已屡见不鲜,而且需要完成的学术科研也有硬性的指标,同时,在现今高校管理中普遍采用了教师岗位聘任制、挂牌授课制、末位淘汰制、剥离分流、竞争上岗等等,加之,有些中青年教师属于人事或者年薪编制,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超负荷带来的同工不同筹的心理冲突,承受着巨大压力。
1.2 来自教学评价机制产生的心理压力
由于学校的教学评价机制尚不够科学、合理,更没人性化的测评体系,也无法从根本上反映来自学生、教师群体、教学督导、领导层面的客观评价,某些非理性的、随意的、甚至是恶意报复式的不客观、不真实评价在所难免。为了避免学生对自己做出不利的评价,影响年度评价,一些教师甚至会选择讨好学生的做法,这种做法丧失了其应有的教书育人的作用与职能,极大地削弱了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使其产生强烈的焦虑与不安,不仅成为教师产生生理、心理、行为问题的直接原因,而且对教育教学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
1.3 来自知识分子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压力
由于教师职级晋升的压力,导致对评选先进、争当优秀比较有功利心,加上教师群体具有孤芳自赏、清高、比较自我的特点,使教师的人际关系紧张,同事之间相互不往来、不做深入沟通,致使许多教师没有交流、沟通的平台,更没有文化生活的支撑,个人的精神生活无法满足。
1.4 来自婚姻情感和家庭生活的压力
由于高级知识分子比较注重精神追求,因此对情感的需求比较高,对婚姻对象要求也很高,特别是教师的职业习惯,在两性关系中常常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表现出唯我自大、惟我独尊的姿态,令人感到高处不胜寒,因此,婚姻生活中常有不和谐因素。
2 压力主要表现及其特征
2.1 教师群体压力的主要表现
现代教师群体常出现疲惫、焦虑、失眠、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健忘、挫败、烦躁不安、易生气、嫉妒、仇视、愤怒、怨恨、哀伤、怀疑、恐惧、迷失与茫然等情绪,这些压力与危机感等情绪被称为“身心症”。这些症状往往由于没有及时、恰当的排解,被压抑、隐忍,以致长久得不到释放,转而会攻击身体的其他器官与神经系统,久而久之,会导致诸如:忧郁症、躁郁症、强迫症、恐慌症等情感疾病,以及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甲状腺、肿瘤等疾病,严重影响教学工作和生活质量。
2.2 教师群体压力的表现特征
运用普遍调查与个别深度访谈的方式,对高校教师压力与情绪现状进行调查,搜集到高校教师压力的实际案例,通过心理学测量技术进行科学的分析后,发现不能如实反映和确切体现教师的压力与情绪问题,因为高校教师属于高级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的群体往往很自我、很主观,针对压力所做的调查,具有隐藏性、压抑性的特点。教师的职业特点是比较善于表达,对于心理危机、压力与情绪的管理,理论上认同,而行动上不愿意面对甚至不愿意承认自我压力管理失调的状态,而采取抗拒、掩盖等主观行为,因此,在其他心理治疗手段中,往往会产生抵触、伪装、狡辩、甚至不愿意配合等等现象。特别是在心理咨询、催眠治疗中,教师往往采取自我设限、自我保护,无法配合治疗师,更不愿意暴露隐私,特别碍于面子,无法放开自我。
3 缓解压力的几种策略方法
3.1 采用沙盘疗法、色彩画等道具进行科学的分析,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
沙盘游戏治疗,又被称为箱庭疗法,是目前国际上很流行的一种心理疏导手段,使用沙、沙盘,以及有关人或物的缩微模型等沙具,来进行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沙盘疗法,针对教师群体主要治疗焦虑情绪、心理压力、自闭症、忧郁症、攻击性倾向行为、人际关系困扰、亲子关系问题、两性关系不和谐等。做沙盘游戏治疗,可以提高自信心、完善自我性格、提高人际交往技巧、有效的宣泄消极情绪、释放压力等。
3.2 采取团体辅导,举办专题沙龙讲座、心灵成长工作坊,达到化解压力的方法
针对压力与情绪进行再认知,获得重视,并加以舒解,再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教会一些实用的方法,对压力进行控制,改善情绪。具体可采用的方法:(1)放松训练,参加对象:考试紧张综合症、梗椎病、神经性头痛、肌肉紧张性疼痛;(2)压力调适与情绪发泄演练,参加对象:忧郁症、燥郁症、自闭症;(3)角色扮演与情绪疏导,参加对象:婚姻情感危机、亲子关系危机。
3.3 应建立一套控制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支持系统——网上心理预警在线交流空间
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自身特点,可借助现代网络的自由、便捷、隐蔽、私密、保护、安全的优势,建立一套网上心理援助支持系统——包括量表自测评分机制、心理压力色彩自测游戏问卷、亚健康测试问卷评估系统等等,为高校教师提供心理测试与疏导服务的平台,一旦遇到心理危机,教师可以寻找到支持系统,同时可设网上在线交流、心理咨询的空间,以利于有压力的教师寻求协助、获得组织的援助,认识并建立自己的心理防卫机制,当然,教师本人更应该重视与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防御意识,确立核心价值观,在集体中获得认可与尊重,从多方面、多层面预警、排查、支持援助,是彻底抗击压力与管理情绪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针对高校教师目前存在的较为普遍的各种躯体化、强迫、焦虑和不安等心理问题,开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组织心理压力认知与鉴定专题沙龙、心理情景剧的演出,组建心灵成长工作坊等形式,利用沙盘游戏进行心理危机的预防与疏导等方法,使教师学会舒解压力与情绪管理的方法,能够自我调节、平衡因工作压力与不良情绪带来的失衡状态,真正成为掌控情绪的主人,从而提升职业的成就感、荣誉感、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黄建萍.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的思考[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2).
[2]关淑萍.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减释策略[J].成才之路,2008(19).
关键词 情绪工作策略 情绪智力 职业倦怠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Teachers' Emotional Work Policy,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Job Burnout
GUO Wenkai
(Sia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Zhengzhou University, Xinzheng, He'nan 451150)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 exploring the human psyche in the world it is also gradually deepening, more and more psychologists are beginning to realize the mood in our study, and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and working in, and emotional work is emotional psychology relatively new field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motional work of teachers is a new area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existing definition of emotional basis, the use of questionnaires and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 empirical analysis method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y teachers' emotional work strategie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burnout.
Key words emotional work policy; emotional intelligence; job burnout
职业倦怠又称之为“职业枯竭”或“工作倦怠”等,它是由于工作的原因引起的一种心理枯竭的现象,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会是工作时间太长,或是强度太大等等,这些都可能引起职业倦怠,它是美国的心理学家费登伯格在1974年提出的。
由于有些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认同感不强、自己内心中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与现实的反差很大、或者自己的投入与产出比例不协调以及目前我们不完善的评价体系,都使得教师群体成为发生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教师131人,男55人,女76人,平均年龄32.4岁,职称结构:初级职称69人,中级职称45人,高级职称17人。
1.2 研究量表
1.2.1 教师情绪工作量表
根据高校教师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情形,在刘衍玲编制的《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问卷》基础上进行修订,经过前测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修订后的问卷包括表面行为、被动深度行为、主动深度行为三个分量表。
1.2.2 教师工作倦怠量表
《教师工作倦怠量表》,该量表由Maslach(1982)编制,包括去人性化、情绪耗竭和个人成就感3个分量表。去人性化是指对自己的学生丧失感觉,甚至视若无睹;情绪衰竭是指精疲力尽;个人成就是指对于工作的胜任感和成就感。研究表明3个分量表的a系数在0.79~0.88之间,总量表的a系数为0.80,因素分析表明,该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得分越高表示越有职业倦怠倾向。
1.2.3 情绪智力量表
在个体变量的诸多影响因素中,我们选择了情绪智力作为一个研究变量。因为情绪工作是对工作中的情绪的调控,是属于情绪管理,而情绪管理能力是情绪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选用的《情绪智力量表》是由Kenneth Wong(2000)编制,量表包括自我情绪觉察、他人情绪觉察、情绪管理和情绪运用四个分量表。自我情绪觉察是指个体能够了解自己的深层情绪状态,并能自然展示情绪;他人情绪觉察是指个体对他人的情绪能够感觉与了解;情绪管理是指个体能够在负性情绪状态下调控自己的情绪。情绪运用是指个体能够运用自己的情绪来引导积极的活力与表现。台湾地区的研究表明(满莉芳,2002),四个分量表的a系数在0.85~0.91之间,整个量表a系数为0. 91,经过相关验证表明,该量表的结构效度也不错。
1.3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调查者将调查量表发给教师,用统一的指导语介绍填表的方法,要求被调查者当场填写,回收后检查、整理所有调查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并对有效问卷进行编号。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66份,其中有效问卷131份,无效问卷35份,有效问卷率为78.91%。
1.4 统计处理
在本论文的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SPSS软件统计实证分析方法,以期获得较好的研究结果。
2 描述性统计
2.1 研究变量平均数与标准差
为了考察高校教师情绪工作的总体特征,我们对参与本次调查的131名教师在情绪工作3个维度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进行了统计。其中,最高为5分,最低为1分,中等临界值为3分。具体结果见表1。
2.2 研究变量的性别、职称等人口学特征差异分析
对研究变量各惟独性别、职称两个方面的人口学因素进行差异分析。研究显示教师情绪工作策略和情绪智力及职业倦怠各维度上的性别差异均不显著性;在职称这一因素下,只有教师情绪工作的被动深度表演策略显著性差异显著,其余研究变量的各维度差异也均不显著。详见表2。
表2 研究变量的性别、职称等人口学特征差异分析
注: *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3 相关分析
3.1 教师情绪工作策略与工作倦怠的相关分析
表3 情绪工作策略与工作倦怠的相关分析
从表3可知,教师的表面行为表演与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与个人成就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88,与去个体化相关不显著,与工作倦怠总体负相关显著;教师的主动深度行为和被动深度行为与去个体化、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存在显著的相关,其中与个人成就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39 ~0.41之间,与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在0.11 ~0.44之间,与工作倦怠总体负相关显著正相关显著。
3.2 情绪智力和工作倦怠的相关分析
表4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情绪智力各个维度与工作倦怠总体之间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说明情绪智力越高的个体,越不容易产生工作倦怠。而情绪智力总体与工作倦怠内部各维度之间除了与情绪衰竭这一维度相关不显著外,其余各维度相关均显著。情绪智力内部各维度与工作倦怠个人成就感相关显著,但与情绪衰竭相关不显著,与去个体化之间除了对他人情绪觉察相关不显著外,其余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这也验证了研究假设2。这与Morris和Feldman(1997),Grandey(1999),Kruml,S. M.,Geddes,D. (2000)的研究发现相印证,Morris等研究表明当员工采用表面行为的时候,他们会感受到情绪衰竭,产生职业倦怠。
表4 情绪智力和工作倦怠的相关分析
3.3 教师情绪智力与情绪工作策略相关分析
从表5可知,教师的表面行为表演与、情绪管理、情绪运用负相关显著,与自我情绪觉察、他人情绪觉察负相关不显著,但与情绪智力总体负相关显著;教师的主动深度表演和被动深度表演与自我情绪觉察、他人情绪觉察、情绪管理、情绪运用及情绪智力总体上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286~ 0.615之间,这说明教师的主动深度表演和被动深度表演与教师的情绪智力大部分维度存在一定程度的关系。
表5 情绪工作策略与情绪智力各维度相关分析
4 研究结果
(1)表面行为策略总体上对工作倦怠有正向影响,表面行为策略使用越多,教师越容易产生工作倦怠。主动深度表演策略与被动深度表演策略对工作倦怠有负向影响,主动深度表演策略与被动深度表演策略的使用可以有效减低工作倦怠。(2)情绪智力对其工作倦怠有负向的影响,教师的情绪智力越高,越不容易产生工作倦怠。(3)情绪智力对表面行为策略有负向预测作用,对主动深度表演策略与被动深度表演策略有正向预测作用。(4)情绪智力属于个体的一种内部资源,在情绪工作策略与工作倦怠的关系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即更高的情绪智力能够有效保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降低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绪管理;公共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0-0078-02
课堂中任何一种管理方式,只有与师生情绪情感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在课堂实践中探索情绪管理的有效策略,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课堂情绪管理的内涵与目标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提出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那时孔子已经认识到积极情绪体验的重要性。“情绪管理”有着悠远的历史,但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80年代才提出的。
(一)课堂情绪管理的内涵
1979年,美国社会学家霍克斯柴尔德(Arlie Russell Hochschild)提出“情绪劳动”概念,并认为情绪可以根据环境的要求来进行管理,情绪管理是“试图改变情绪或感觉之程度或质量所采取的行动”[1]。该观点一提出就引起公众和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后来的研究者多是在她的工作基础上展开的。我国心理学专家孟昭兰、郭德俊、卢家楣等也对情绪情感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郭德俊认为,“情绪管理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2]。课堂情绪管理是将情绪管理的有效策略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它不仅要求教师掌握情绪管理的有效方法,具有情绪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且要求教师要将情绪管理的方法与技巧合理地运用于学生情绪的调控上。
(二)课堂情绪管理的目标
课堂情绪管理作为课堂管理的一个方面,需要完成以下目标:一是认知目标,要求围绕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运用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方式方法去调动师生的情绪情感来完成每节课的知识教学任务;二是育人目标,课堂中情绪不仅是达成认知目标的手段,而且情绪作为人的基本生存状态的功能,对情绪的管理不能失去对学生作为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要充分发挥情绪在学生的生命、生活、生长中的特殊作用。因此,课堂情绪管理要将教学目标与育人目标结合起来,既要保证教学认知目标的实现,又要满足学生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发展需要。
二、课堂情绪管理的实践策略
课堂教学中存在四种基本情绪:好奇、兴趣、焦虑和愉快,这四种基本情绪构成的情绪层面是课堂教学的枢纽和动力[3]。因此,在公共教育学的课堂中,我们围绕四种基本情绪,采用不同的情绪管理策略。
(一)激发好奇的情绪酝酿策略
情绪酝酿主要是为进入正式的课堂学习所做的前期准备。心理学家赫布曾说:“当情绪唤醒达到最佳水平时,操作效率也最好;在唤醒水平较低时,主体或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去从事应当进行的活动时,操作效率最低。”在课的开始运用提问、幽默、情境创设、实验、故事、对比等手段能有效地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和探究的冲动。笔者在组织“教师”一节的内容时,在课前做问卷调查,统计好后在课上以一个个的问题呈现出来:“为什么我们班里有45.17%的同学不愿意做教师?对教师职业有何看法?”、“32.38%希望做教师的同学,你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是什么?”、“你是否适合做教师?”、“教师究竟需要哪些能力素质?”平日里学生之间甚少讨论这样的话题,课上一看到这些问题都感到十分有趣,不仅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其他人的想法也满怀好奇。公共教育学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学科的独特性,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之心,需要仔细研究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大胆尝试。
(二)培养兴趣的情绪激发策略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而这种认识倾向会使人带着情绪色彩和向往的心情对有趣味的事物产生积极的探究冲动。许多参加公共教育学课程学习的学生起初对该课程并不了解,往往更容易对该课程的学习产生误解,先入为主地认为教育学课理论性太强,课堂枯燥、单调。使学生对该课程学习产生兴趣,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和手段来吸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关注,增进对课程性质和价值的认识。笔者在组织“教育的构成”一章的教学时,运用绘画法让学生把自己“理想的学校或者想象的课堂”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下来,学生对这一做法感到非常新颖、有趣,纷纷用纸笔把自己的想象画在纸上。笔者将学生图画分类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投影展示,与全体学生共同分享“教育学视角图画的奥妙”,学生听得有滋有味,表现得兴趣盎然。实际上,一成不变的课堂是很难吸引学生的关注,更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公共教育学课堂上,教师努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来逐步培养其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三)维持适度焦虑的情绪控制策略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焦虑是学生面对新知识的刺激,重新构建他的认知结构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总是伴随着情绪上的一定紧张、烦恼和冲突,并不总是表现为愉快[4]。维持适度焦虑,一方面,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水平,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活动。倘若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活动安排过难,学生就容易畏惧;而过于容易,体验唤醒又不足,容易让学生厌烦,所以要把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活动设计在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内。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控制课堂的情绪节奏。课堂教学过于紧张容易让人产生疲惫,而过于松弛又使人提不起精神。因此,教师要注意课堂语言的准确性与形象性,讲究抑扬顿挫;教师还要注意各种教学活动或任务之间安排的合理性,张弛有度才能有利于保持学生旺盛的学习精力。
总之,上述各策略之间相互支撑、密切关联,共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而这样的氛围中才容易让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三、课堂情绪管理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教师要主动做好自身的情绪管理,避免不良情绪的污染
教师在生活中会遭遇各类事件,也会有情绪的起伏变化。课堂教学是一个特殊的场景,教师不应将自己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如果教师陷入到某种消极情绪之中,要主动设法进行化解,避免教师的不良情绪可能对课堂学习氛围造成直接或者间接的“污染”。
(二)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避免淡漠和虚假繁荣
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不仅有助于调动教师发挥讲课的激情,也有助于唤起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一些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现象: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教师在台上频频发问,学生却把头深深埋藏;教师慷慨激昂,学生却无动于衷。还有一类课堂看起来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看似繁荣的课堂形式,但忽略了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偏离主题或目标游离造成虚假繁荣,这也是不可取的。真正和谐的气氛是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敢于发表意见、敢于与同学交流、争辩而不担心被嘲笑,也只有在这样的气氛中,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消除教师情绪霸权,避免隐性伤害
课堂是属于师生双方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精神生活与交流的场所。在师生情绪互动中,教师凭借其权威地位,控制着课堂师生互动的形式,往往将自己的教学情绪不容置疑地强加给学生,这就是情绪霸权的表现。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调动和调整自己的情绪,还要考虑不同性别、不同社会阶层的学生对教学内容可能产生的情绪体验。如某些问题可能容易刺痛一些来自单亲离异家庭的学生,某些案例可能会让来自农村的学生感到受歧视和排斥。而课堂上教师情绪表达的不公平现象是情绪霸权的另一种表现:教师对学习成绩好、外形讨喜、头脑灵活的学生表现更多的喜爱,有意或无意地通过肢体、眼神、语言、动作等表达出来,而对成绩较差、外形欠佳、反应较迟缓的学生表现出不耐烦,有意或无意地采取忽视或放任的态度。无论是情绪的强加还是情绪表达的不公都容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隐性伤害,是教师应尽力避免的。
(四)重视群体情绪与个人情绪,避免个人情绪被边缘化
有人认为只要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情绪饱满、注意力集中就可以,个别或者小部分学生情绪低落、神离于课堂,只要不影响其他学生就行。这是课堂情绪管理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错误认识。课堂中群体情绪的产生是个体情绪出现的集中反映,是以个体情绪为基础的;个体的情绪会受到群体情绪的影响和制约,反过来也会影响群体情绪。教师在课堂中不可忽略个别学生的特殊情绪体验,要及时关心和寻找恰当的时机和方法了解学生出现特殊情绪体验的原因。倘若是由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内容组织或方法使用不当引起的,则需要及时处理;倘若是其他方面的原因也要给予关心,并设法积极引导。
总之,课堂情绪管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将其置于教学组织管理的重要位置,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提供了情绪情感方面的心理保障。
参考文献:
[1]Hochschild Arlie Russell.Emotion Work,Feeling Rules,and Social Structure[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9,(3).
关键词 企业 情绪管理 多维分类
陕西省某局局长在2012年“8·26”延安特大车祸现场因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面露微笑而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一社会热点事件再一次提示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而对于企业管理而言,不仅需要企业领导和管理者对自己情绪进行自我管理,更需要对企业员工的压力和不良情绪进行有效的调控。企业的情绪如何管理不仅关乎企业员工个人的主幸福感,更关乎企业的管理绩效和核心竞争力。
情绪管理(emotion regulation)就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知、协调、引导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驶情绪的能力,从面使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管理效果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1]。企业的情绪管理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而多维分类视角下的企业情绪管理探究有利于深层次理解企业情绪管理内容和系统全面的情绪管理操作。
1基于主客体关系的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存在着管理的主体与客体。情绪管理的主体即由谁对情绪进行管理;情绪管理的客体即对谁的情绪进行管理。企业中的情绪管理主、客体均涉及企业中的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由于企业情绪管理的主客体关系不同,情绪管理可存在自我情绪管理和他人情绪管理两种基本类型和由两种基本类型二分后的四种亚型。
1.1自我情绪管理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Goleman在1995年出版的《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书中提出情绪智商(EQ)的概念。Goleman将情绪智力界定为五个方面[3]:(1)自我意识能力:对自我情绪的觉察理解能力;(2)自我管理能力:处理自我情绪及冲动的能力;(3)自我激励能力:利用情绪进行自我激励的能力;(4)同理心能力: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5)人际关系管理能力:善于对待和处理他人情绪的能力。Goleman将情绪自我管理作为情绪智力理论结构中的一个维度进行了详细描述,他认为情绪的自我管理就是调控自己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地、适度。
1.2他人情绪管理
他人情绪管理是指对自身之外人际关系中的一切他人的情绪进行敏感觉察、正确理解和有效调控的过程。他人情绪管理根据主体的不同也可以分为员工对他人的情绪管理和管理者对他人的情绪管理。企业中的他人情绪管理的主体是员工或管理者,二者也可以互为主客体。他人情绪管理能力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他人的情绪管理不仅可以为个人赢利更好的人际关系、更多的升迁机会,而且管理者代表企业组织对员工进行的情绪管理,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有研究表明对员工的情绪管理与创造性绩效、工作倦怠、任务转换、危机决策都有显著的相关[4] ,较强的对他人情绪管理能力是一个优秀管理者必备的基本素质。
2 基于情绪构成成分的情绪管理
关于情绪的构成成分,在心理学界最为广泛接受的观点是伊扎德(Izard,1977)的三分法,即情绪的主观体验(subjective experience )、外部表现(emotional expression)和生理唤醒(physical arousal)[5]。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于情绪刺激的自我感受,构成了情绪和情感的心理内容,幸福、焦虑、愤怒等都是人的主观感受。外部表现,即表情,有三类表情:面部表情、姿势表情和言语表情。生理唤醒是指情绪情感发生时典型的生理反应,它涉及广泛的神经结构,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如脑干、丘脑、下丘脑、前额皮层等,以及外周神经系统和内、外分泌腺的活动。基于情绪构成成分的情绪管理可以分为情绪体验管理、情绪表达管理和情绪生理唤醒管理。
2.1 情绪体验的管理
不同情绪体验可以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萨尔利(Saarni,1997)发现,在愤怒时人们采取问题解决的策略;伤感时采取回避的策略;格罗斯等人(Cross&Levenson,1993,1997,1998)[5]发现忽视可以比较有效地降低厌恶感。对员工情绪体验管理研究比较深入的有提升企业员工幸福感(Employee Well-being)和工作满意度(Job Satisfaction)等的研究。在国外,大众传媒出版了大量指导组织如何维持和提高员工作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的方法。致力于促进员工幸福感和满意度的企业被冠以美誉,比如《财富》杂志每年都会列举100家最佳雇主的公司名单[6]。此外,对员工工作倦怠研究(job burnout)已经成为西方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于工作倦怠的管理,不同学者以不同理念为基础提出了不同的策略。例如,从资源论角度,提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策略和以工作情境为中心的管理策略;从努力—平衡论角度,提出个人努力和奖酬系统两个方面对倦怠的产生进行干预;从匹配论角度,提出工作负荷匹配、价值观匹配、社会交往匹配等管理策略。
2.2 情绪表达管理
情绪表达的管理是情绪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企业中表情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服务行业,员工的表情更是企业无形的资本,不少企业对员工的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言语表情有明确的规定:如面带微笑、身体略前倾、语调轻柔愉悦等。新加坡航空公司对此有相当成功的经验,公司十分重视选拔、培养和留用有积极工作情绪的空中小姐,她们美丽的笑容和对顾客表达出的关怀体贴情感,为顾客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飞行体验” ,从而增强了企业的行业竞争优势。
2.3 情绪的生理唤醒管理
情绪发生时伴随相应的生理变化,如心率、血压、瞳孔大小、内分泌变化等都是常用的情绪唤醒生理指标。孟昭兰等人(1995)的研究发现,正情绪诱发后,心率变化不明显,负情绪诱发后,心率显著增加[5]。长期的情绪不良所引发的唤醒会破坏人的生理平衡,减弱人的机体免疫力,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情绪发生伴随人的生理改变,反之,通过改变人的生理状态也可以改变人的情绪体验,如酒精药物等对人神经系统的作用会改变人的情绪体验。
3 基于情绪维度和两极性的情绪管理
情绪的维度(dimension)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包括情绪的动力性、紧张度和强度等方面。情绪的每一维度都有两极性: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强度有强弱两极;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两极。基于情绪管理维度和两极性的情绪管理可以分为修正管理和维持管理。
3.1 情绪修正管理
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情绪状态可以影响人的学习、记忆、社会判断和创造力(Bradley,1994;Forgas,1995,2000)。情绪对人的活动的影响具有正负两极性,情绪修正管理主要是对情绪动力性的管理,使情绪对当前的工作具备增力性质,避免情绪对当前工作的减力作用。包括激发员工有利于组织发展和工作效率的积极情绪和调节不利于组织发展和工作效率提高的消极情绪。如提高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和忠诚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消除员工的不满和对抗情绪,降低员工的工作倦怠感等。
3.2 情绪维持管理
情绪的维持管理主要是对情绪的紧张度和强度的管理,维持管理是使情绪的紧张度和强度维持在有利于最佳工作效率的水平上。员工对工作不热情不积极从而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固然是不好的,但如果员工的求成动机太过强烈,就会处于高度的生理唤醒状态,其认知、思维活动就会变得個、狭隘,也会影响能力的正常发挥,从而降低工作效率。
4 基于职场情绪表达规则的情绪管理
Bolton和Boyd基于职场情绪表达规则对情绪管理进行了分类研究,他们认为职场情绪表达有三个不同类型的规则:商业、专业或社会的情感规则[9]。根据不同规则可以进行不同类型的情绪管理如:利益化情绪管理、规范化情绪理、慈善化情绪管理。
4.1利益化情绪管理
利益化的情绪管理是指企业为了获取商业化的利益而促使员工表达出符合组织利益要求的情绪情感。这时,员工的情绪付出即是一种劳动付出,公司应对员工的这一付出支付报酬,但由于情绪的付出难以量化评估,所以,尽管有些企业认识到了情绪劳动的价值,但在利益化情绪管理上也存在着实操上的困境。
4.2规范化情绪管理
规范化的情绪管理更强调对表情的管理,使员工的情绪表达符合一定行业规范和情境协调性。不同行业的情绪规范会不同,比如婚庆公司员工和殡仪公司员工的工作面部表情和语调表情规范是完全不一样的。同时,不同的工作情境,情绪表达的规范也会不同,比如公司领导在不同的场合,应有符合工作情境的情绪表达,在矿难事故现场、在车间检查工作和表彰先进时的情绪表达应该有质的不同,而情绪表达失范是工作失误的一种表现。在企业培训中,不仅有礼仪规范培训内容,也应该有情绪表达规范的内容。
4.3慈善化情绪管理
慈善化的情绪管理是为了通过情绪表达传递善意的社会情感,此时的情绪表达没有利益的目的,也没有特定的规范。一个刚刚获得升迁机会的员工在另一个失去同样机会的员工面前要适当控制自己春风得意的情绪即为个体水平上的慈善化情绪管理,个体慈善化的管理代表了一个人修养素质,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而组织上对员工表达出关心和尊重的情感是组织水平的慈善化情绪管理,组织的慈善化情绪管理水平代表了一个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水平。
总之,企业的情绪管理是一项可以从多维度进行的系统的工作,有效的情绪管理不但可以防患由员工消极情绪带来企业经济利益直接或间接的损失,而且通过情绪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的管理目标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徐光兴.企业心理咨询:EAP案例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161.
[2]李振跃.构建员工情绪资本管理机制 [J],当代经济管理,2008,(12):68.
[3] Goleman D. Emotional Intelligence[M]. New York:Bantam Books,1995:34-39.
[4]孙飞.情绪管理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探究[J],知识经济,2012(10):6.
[5]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64,398,397.
[6]徐婷,宝.员工幸福感研究综述[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5):80.
关键词:高中教师;自主学习策略;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118-03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教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绝对权威。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己,以适应社会需要。2008年秋季,新疆全面推行高中新课程改革。面对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高中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加强对新教学内容的学习,并调整好自己的身份定位,发挥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作用。面对上述诸多问题,广大高中教师需要通过运用多方面的自主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工作中实现专业化发展。
一、调查设计
本调查采用的问卷是《教师自主学习策略问卷》,共27个题目,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学习资源管理策略三个维度。问卷主要是根据陈琦、刘儒德[1]对学习策略的介绍、庞维国[2]对自主学习策略的举例论述以及笔者认为有必要的一些问题编制而成。问卷的每项题目均设置了5个选项,即“1”表示完全不符合,“2”表示基本不相符,“3”表示不确定,“4”表示比较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分别记1、2、3、4、5分。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360份,调查对象来自乌鲁木齐市的8所高中,示范性和非示范性高中各4所。通过对问卷的回收统计,有效问卷332份,有效率92.2%。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为:男教师117名,女教师215名;汉族教师265名,少数民族教师67名;高级职称78人,中级职称186人,其他或未评68人;示范性高中教师162人,非示范性高中教师170人。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差异性。本研究将自主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个维度。调查结果表明,样本在自主学习策略的运用能力方面为中等稍偏上水平。平均得分接近3分。通过对三个维度的各自得分对比分析发现,样本在对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运用水平稍微优于在资源管理策略方面的运用,但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2.存在问题。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细致分析,笔者发现高中教师在具体的学习策略运用中主要存在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①对精细加工策略的运用比较匮乏。对有关信息进行反思是学习者经常使用的精细加工策略之一。高中教师可以通过实施反思性教学,回顾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发现并及时解决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中教师中只有28.62%的教师经常开展教学反思,40.96%的高中教师很少进行教学反思,18.37%的高中教师没有进行过实际意义的教学反思活动。另外,调查结果显示,有21.99%的高中教师不曾采用过与他人分享知识这一精细加工学习策略,有65%的高中教师不经常对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上述结果告诉我们,高中教师在对精细加工学习策略的运用方面不够丰富,使用多种精细加工策略的教师较少。②在计划策略的运用水平方面尚需改善。高中教师一方面在工作中承担着日常教学、科研及班级管理等任务,另一方面还要担负着照顾家庭的重担。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对高中教师十分必要。调查结果表明,有57.59%的高中教师不具有设立阶段性学习目标的习惯。另外一种常用的计划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更清晰地认识和理解学习对象,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采取的主动建构问题,然后积极思考并尝试自我解答的学习策略。研究表明,不使用或基本不使用计划学习策略的高中教师占比为55.48%,能够做到在学习过程自我设疑并尝试自我解答的高中教师比例为26.45%。上述数据告诉我们,高中教师对“主动设疑—积极思考—尝试解答”式的自主学习策略的掌握与运用还不够深入,不利于提高自主学习效果。③高中教师的网络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如今,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得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丰富,教师过去所拥有的知识权威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鉴于此,今天的教师应该尽可能提高自己的网络学习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视野。研究数据表明,有28.92%的高中教师经常通过教育博客、教育论坛等平台学习他人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而不经常上网学习的教师占比为68.42%,这一比例相对较高。④高中教师的努力管理策略水平有待提高。调查结果表明,高中教师对自己的心理规律不够了解,不能很好地根据自身生物钟的变化规律调节学习活动。调查数据显示,有28.02%的高中教师对自身心理变化规律了解或比较了解。另外,能够很好地掌控自身情绪的高中教师占比为26.74%,数据表明,大多数高中教师的情绪管理能力较差,在控制或抵御消极情绪的影响方面尚需改善。⑤对时间管理学习策略的运用能力有待提高。研究结果表明,有65.87%的高中教师认为自己在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出现过拖拖拉拉的情况。这一数据告诉我们,大多数高中教师的时间管理学习策略运用水平较低,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提升。
三、几点建议
1.高中教师自身要注重多种自主学习策略的拓展与训练。①强化自我反思。通过经常性的自我反思,一方面能够不断丰富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学习方法与技能、策略性知识等,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监管自我的学习心向,从而养成适合自身特性的学习策略体系。坚持写反思日记,是教师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开展反思性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反思日记可以从以下方面写起:一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其次,教师要对教学各环节的安排是否严谨有序,师生互动效果等情况进行反思;最后,教师要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与学的效果、是否存在不足之处、有何改进方法等情况进行反思。二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高中教师在开展自主学习时,应该结合自己的教育背景、教育经验以及教育理念,辩证地学习有关知识信息,并服务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三是在随想中反思。高中教师应该努力培养经常思考的好习惯,充分利用课余闲暇时间进行自我反思,以查找工作中的不足。②切实提高网络学习能力。调查结果表明,多数高中教师对网络的运用水平还比较低,主要是在自己遇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时使用百度搜索答案,教师很少开发利用强大的网络学习资源。广大高中教师应该充分参与到教育专家、教学名师及其他优秀同行的教育博客中,与他们进行互相交流,分享有益的教育教学经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前沿的知识信息。③科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有计划地自主学习。时间管理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工作要有计划性。因此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更需要有计划地进行安排学习。高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工作中的零碎时间,用于报刊阅读、反思教学等,从而提高时间利用率;利用假期时间,如果有精力可以通过学校安排进修学习,如果工作压力较大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外出旅游,做到劳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④提升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学习过程是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学习者根据学习情况不断的进行自我调节。此外高中教师要学会运用情绪管理策略,当他们在生活、工作或学习过程中因故出现不好的情绪,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时,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或通过一定的途径予以宣泄。情绪管理要求教师首先要随时留意自己的心理情绪变化,摸索出自己的情绪变化规律。在掌握自己的情绪变化规律后,当遇到困难或障碍时,高中教师需端正处事态度,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缓解不良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
2.学校要从多方面为教师创造条件。高中教师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主要是在学校进行的,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学校环境、学习氛围等多方面的影响。高中学校要尽可能从工作环境、学习氛围、制度建设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条件,努力改善高中教师的自主学习策略运用能力。这些措施包括:①倡导以人为本,为高中教师减负,对意义不大或不必要的会议、竞赛、其他活动等可以酌情取消;②对于高中教师坐班制,可视学校条件逐步取消,为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创造更多的自由时间;③学校要不断更新图书馆藏书,为广大教师订阅优秀的教育杂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购买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资源,向教师开放,尽可能地丰富教师学习资源;④构建高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不仅能够增进教师在知识方面的讨论与分享,而且能够促进教师在学习策略方面的互相沟通。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85.
课题类别:教育部重点
学科分类:教育心理
课题负责人:王 芳
工作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
幼儿园 310012
本课题主要对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情绪能力进行了研究,包括实验准备、幼儿情绪能力的研究、幼儿能力培养方案的试行、验证和推广研究、项目总结等六个阶段。
主要研究目标:(1)了解幼儿情绪表达的特点;(2)说明幼儿情绪理解的特点;(3)认识幼儿情绪调节的特点;(4)建立科学的幼儿情绪能力培养的教育体系。
我们对浙江省杭州市在园的3-6岁150名幼儿进行情绪表达能力、情绪理解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的调查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1)幼儿情绪表达能力和情绪表达事件的研究:研究各年龄幼儿在家和在园时,四种基本情绪和两种复合情绪下的情绪表达特点;
(2)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研究:了解各年龄幼儿对自我和他人的表情识别、情绪情境识别、情绪原因理解、复合情绪理解;
(3)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通过教师和家长的评估问卷,调查幼儿在典型的日常情境中情绪调节的策略,探查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性差异;
(4)制定幼儿情绪能力培养方案,建立起一套具有不同年龄阶段特点的、有着合理目标、有效策略的干预方案;
(5)开展教师(家长)如何管理自身的情绪、如何批评和表扬幼儿、如何与幼儿进行情绪情感的对话交流方面的研究。
发达地区幼儿园园本研修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教育部重点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负责人:张克勤
工作单位:宁波教育学院 315010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和深化,构筑有效园本研修工作机制,可以使幼儿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获得积极而全面的认同,并在园本研修活动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进而产生积极的行动。
我国传统的园本研修模式以园为本,局限于单个幼儿园的教师之间交流,有一定的封闭性。有效园本研修工作机制,以教师和各级师训机构教师、教研员为主体,通过上下贯通,横向联合建立研修管理体系和研修网络,并为幼儿教师提供技术(环境)支持,使研修资源得以优化,提高整体研修活动的质量。
主要研究目标:
(1)探讨教师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和内涵结构,构建教师园本研修的目标和内容体系;(2)构建实施“园本研修”的一般过程、组织形式及其行动策略;(3)探索有利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模式。
3~7岁的孩子乱发脾气,通常是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更不知道如何加以管理。当孩子学会和自己的情绪和平相处时,他会更加接纳自己、包容别人,其情商和个性也会同时得到提升。
识别和理解――3~4岁孩子的情绪课程
很多爸爸妈妈反映,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比较容易发脾气,为一点小事情就可以大哭大闹。
其实,发怒是人的情感表现形式之一。3~4岁的孩子,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还不够平衡,兴奋过程超过抑制过程,情绪表现便会极度强烈,这种毫无保留地暴露自己情感的现象,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
如何协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好地表达他们的情绪,顺利度过情绪表达阶段呢?
关键词:学会用语言表达
第一步:识别我情绪
定义:爸爸妈妈从旁提示,引导孩子了解和区分各种情绪。
常用方法:提示法
孩子即便闹情绪,也不太清楚自己闹的是何种情绪,家长在讲道理之前可加以提示。慢慢地,孩子对自己的情绪反应就会有初步的概念和区分。一旦孩子能正确地用语言或肢体动作表达自己的情绪,就为良好的宣泄迈出了第一步。
实例:嫉妒小弟弟
妈妈和佳佳在小区里散步,见到邻居家的小弟弟,妈妈想要去抱小弟弟,佳佳气鼓鼓地快步上前,用力推开那个小弟弟。
妈妈发现佳佳情绪不对头,对他说:“看你眼泪汪汪的样子,有点嫉妒了吧!”
“没有!”佳佳立即否认,还把头转向一边。
第二步:理解我情绪
定义:协助孩子把发脾气和可能导致发脾气的原因结合起来。
方法1:搂抱法
3~4岁的孩子仍然很喜欢身体接触。初进幼儿园的孩子,十分希望老师牵他的手,摸摸他,亲亲他。有时只要大人拍拍他的肩膀,也会感到极大的满足。这是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孩子需要得到鼓励和支持,尤其是在孩子闹情绪的时候,家长需要尽量利用各种机会搂抱孩子。
实例:鞭炮好可怕
小区里有人迎娶新娘,鞭炮声震天响。孩子受到惊吓,哭了起来,妈妈温柔地抱起孩子,柔声对她说:“鞭炮声音突然响起来,吓到你了,是吗?”孩子边哭边点头。
当家长以认可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情绪,他便会认为情绪的流露是自然的,每个人都有表达情绪的权利。
方法2:概括法
孩子在大发脾气的时候,往往无法连贯表达,家长应努力从孩子的只言片语中获得有效信息,然后加以归纳总结,重复一遍给孩子听,让孩子知道妈妈理解他,更理解他的情绪。
实例:谁抢了谁的玩具
祥祥和小朋友一起玩,玩着玩着,为一件玩具争抢起来。
这时,爸爸回来了,祥祥向爸爸哭诉:“我……不要……小弟弟……抢……”爸爸结合当时的场景,概括之后对他说:“你的意思是,这个玩具是你的,不要让小弟弟拿走,是吗?”
祥祥知道爸爸理解他的意思,也就不哭了。
尽管此时家长并没有在和孩子讲道理,但有趣的是,孩子发现大人能理解他的情绪,逐渐平静了下来。
表达和管理――5~7岁孩子的情绪课程
5~7岁的孩子处于情绪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开始掩饰自己的情绪,知道表现出适当的情绪可以得到大人相应的反应;他们还会使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对情绪因果的理解能力也有进一步的提高。
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日渐成长的时候,家长的协助手段也需同步提升。
关键词:学会选择和管理
第一步:表达方式的选择
通过“演故事”的办法,运用简单的角色扮演,表达孩子的情绪。
方法1:互换法
利用孩子日常比较爱听的故事,通过故事中的角色互换,体验不同的情绪色彩,使孩子对自己的情绪有所觉察。
实例:乐乐演故事
乐乐吃饭时总闹别扭,妈妈让乐乐扮演故事《不爱吃饭的东东》里的东东,乐乐妈妈扮演东东的妈妈;然后,两人角色互换,由乐乐扮演妈妈,妈妈扮演东东。
演故事的过程中,妈妈清晰地告诉乐乐,“妈妈”、“我现在不饿,过十分钟再吃。”、“我好饿啊。”、“我真的饱了。”……出乎意料的是,等两人将角色换回来,乐乐再度扮演东东的时候,她变得善于表达,而且也不胡乱摔勺子了。
方法2:对峙法
通过真实场景,培养孩子和同伴之间友好合作与相处的能力。爸爸妈妈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真正的想法,然后告诉他应对情绪的正确的方法,这样,孩子的应对策略才会更有效。
实例:别碰我的玩具
西西抱住自己的玩具熊,不让别人碰,妈妈没有责备西西,而是扮演起他的小伙伴――亮亮,委屈地对西西说:“你什么都不肯给我玩,我只好去找某某了!”说完,转身走开。
西西一个人抱着玩具,想了一会儿,追上来邀请“小朋友”一起玩。
真实场景的情绪比模拟故事时更激烈,家长可以适时提醒孩子,不懂得分享、耍小脾气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在模拟时,还可引入一些社交小技巧,如“换着玩”、“轮流玩”等,让孩子知道,换种表达方式可能更容易达到目的。
第二步:学会管理情绪
孩子在5~6岁时,逐渐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7岁时,就有一定的情绪管理能力了。家长在协助孩子管理情绪时,需要注意以下3点:
1、把握消气的火候
当孩子的表现有点不近情理的时候,家长可以在确保孩子人身安全的情形下,走开一会儿,并说,“你看上去心情不太好,等你心情好了我再来找你玩。”等孩子的哭闹声轻了,再走近孩子,假装刚才什么都没有发生,不经意地递给他一些好吃的东西或提议去哪里玩等。
2、家长的示范作用
家庭和睦,父母关系亲密会给孩子以良好的情绪示范。家长不开心的时候,不妨清晰地告诉孩子,如“妈妈现在很不开心,你自己玩一会儿好吗?”这时千万不能将心中的怒气转到孩子头上,否则,孩子可能学会迁怒他人的情绪发泄方法,不利于自我情绪的管理,更影响其日后良性的社会交往。
3、适度的宣泄策略
在孩子憋气、窝火时,不妨教他几招安全宣泄的方法,简单的体育运动通常比较奏效。
策略1:发泄球
给孩子一个好看、好玩又摔不烂的“发泄球”,教他在生气的时候,往地板或墙面上砸,没砸几下,他的注意力就被这种造型可爱、颜色鲜艳的乳胶制品吸引了,很可能越砸越开心。
策略2:拳击沙发垫
从小教导孩子,不要把负面情绪郁积在心里。在家中,可以因地制宜地用沙发垫子作为情绪宣泄的工具,看着孩子煞有介事地攥着小拳头击打的样子,真令人忍俊不禁。
一、课程设计
关于课程设计的模板有很多,本文内容基于源自于Madeline Hunter的课程设计理念,包括情绪调动(Energisers)、课程指导(Introduction&MentalSet)、课程目标(Sharing the Objective)、教授(Input/Information)、演示(Models/Demonstrate)、检查(Check for understanding)、反馈(Give Feedback)、独立练习[Practice(Guided and Independent)]、总结强调(Wrap up)。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掌控与应对策略对于课堂整体效果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学生没有进入情绪高昂和内心状态,教师就急于传授知识,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也会让学生感觉疲倦。而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了学习兴趣,教师就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在澳洲培训学习期间,每节课开头的三五分钟使笔者印象深刻。教师会以小团队游戏互动来调节课堂气氛,大家以饱满振奋的热情开始学习,效果良好。调动策略不仅在学习任务之前,更要贯穿到课堂的整个教学活动中。
二、调动策略
TAFE均为小班授课,团队学习方式广被采用且效果良好,也便于组织。这里介绍的基于团队学习的课堂调动策略,一般会基于成人教育学及教学方法(Adult learning)指导下开展团队学习,课堂中常用的3个工具分别是Y-chart、palcemat、P-M-I chart。
1.Y-chart
Y-chart法是通过看、听、感受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教师快速评估课堂状态,也可以让学生反向体验,教授一种合作技能。这种方法在整个课堂活动中可以一直采用,通过看学生的表情、表现,听团队的讨论,感受课堂的氛围,可以了解学生对讲授的内容接受和理解的程度。而学生特别是团队组长也可以通过该方法评估团队学习的效果情况,也使得他们的学习态度由被动转为主动。这在现今的教育环境下尤为重要。
2.palcemat
对于广泛开展团队讨论的要求,此法也是个不错选择。此种方法将一张大图纸分为若干部分,每人负责一部分,对于教师给的一个主题各自独立思考后,在自己所分区域充分陈述罗列观点。团队内成员之间经过充分的讨论后,最后形成团队共同的观点,在整个课堂上陈述各个团队的观点。这种方法有利于形成团队凝聚力并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让教师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值得借鉴。这种方法既鼓励独立思考,又鼓励团队学习。W生在对知识点透彻了解的基础上得到了团队教育。
3.P-M-I(Positive Minus Interesting) Chart
这种方法是用于辩证客观的评价某一方法及某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某一方法或知识点全面分析,评价积极的方面,不利的方面和需改进的方面。以期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数据库的教学中,用团队分组法进行,积极的一面是教师可以快速掌控课堂进度,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消极一面是分组学习时候积极基础好的同学会更加积极,而基础稍差的同学会表现消极甚至沉默。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改进的地方是,面向每个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能参与讨论和学习,尽量让绝大多数学生对团队学习讨论的主题和内容感兴趣,同时要适当调整课程进度,鼓励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
4.Johnsons五种高效团队基本情绪管理法
想要使团队学习取得高效,教师要有效应用课堂调动策略,其中高效团队的建设和管理至关重要,能够让团队中成员能够充分参与并且有所提高,达到教学效果。课堂管理中可以应用Johnsons团队情绪管理法:团队学习分组中各成员需要独立的,各自负责一部分工作;要进行充分的面对面交流;善于运用团队合作的技能;要操作或演练而发挥各自作用;团队成员之间要产生积极的相互依赖。而第五点对于高效团队管理及调动策略的有效应用至关重要,有九种方式可以使得团队成员之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依赖,分别是设定团队任务目标、制订团队规则、分享各自资源、进行内部激励、设定外部竞争力量、打造相互依存的环境、团队独特身份标志设计、制订好团队合作的序列顺序、预演模拟等方法。这些方法在实际教学中都可以采纳。
5.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
有效的课堂学习同时需要营造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这是课堂调动策略的基础,需要教师注重课堂调动互动时候的提问技巧,尽可能地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提问,让学生感觉安全而不是尴尬甚至恐惧。对于积极的学生通过强化鼓励达到目标,对于不够积极的学生可以采用先肯定,再提示,而后让其参与的方式让其感觉安全。
三、课堂不当行为的处理
任何一位教师在授课中应该都有遇到过一些不当行为,特别是现在的学生群体,因所处的环境和接受信息的途径、学习习惯、人生观等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使得教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当的课堂行为更是有碍调动策略的实施和有效团队的学习与管理。常见的课堂不当行为包括:玩手机、抄袭作业、不认真听课、团队学习不积极、甚至咒骂、小声粗鲁评价、听歌、睡觉、嚼口香糖、破坏上课教具、聊天、迟到、早退、下地乱走、把玩文具、打闹推搡,甚至是自残、性别歧视,甚至是种族歧视等等。而想要有效应对、化解、阻止改变这些行为,教师课堂管理的技巧至关重要,有时候甚至需要一个团队,包括学校管理层面、家长、社工等共同介入。
课堂管理低效的教师往往没有幽默感,对待学生不公正、情绪化,课程准备不充分,课堂组织不利,不喜欢也不享受教学,对学生的课堂反应无反馈和自我改变,课堂枯燥无趣等。这样的教师经常较严肃,他们想树立更高权威,遇到个别学生的不当行为,整个课堂的学生都被惩罚,作风粗鲁、易怒。被惩罚的学生走出教室,偶尔情绪失控甚至哭泣等。
课堂管理高效的教师清楚学生为何会有不当行为及行为类型,会有一系列的策略阻止行为严重并及时回应。他们有幽默感、充满热情,在课堂内外都会关心关注学生,礼貌、公平,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这样的教师遇到学生不当行为会恰当的回应,直接面对学生,充分进行私人交谈,多次给予暗示等。能很好地掌控课堂。
教师除了用好高效管理的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为何产生不当行为。学生有不当行为一般有如下原因:渴望归属,想控制他人,想体验快乐与自由,想克服无聊情绪等。教师在选择处理方法的时候要考虑其他因素,包括课程的重要性,与学生的关系,学生的家庭生活,学生过去的行为特点以及学校的纪律规定等。
在此,基于Bumps理论,提出课堂不当行为的处理共分如下7级。
low key。通过简单的言语阻止不当行为继续(例如学生玩手机)或者通过眼神注视来提醒,尽量用很少的语言,同时要快速、安静,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
Squaring Off。走近学生身边进行暗示,需直接面向学生,用少的言语,不要对方明确答复,解决了说声谢谢。
Choice。给出学生选择,告知学生,让其或者离开课堂,或者停止目前的不当行为。要通过艺术的表达来给学生适当选择,要求学生有明确回应。解决了之后,老师要说声谢谢,给学生保留颜面。
Act on choice。若实施第三点选择的行为无效,则须暗示另一种选择,但要在学校规章制度范围内解决。教师要告诉学生自己的目的,同时仍要继续维持积极的课堂学习环境,需靠近不当行为的学生,不给他在班上发挥高涨情绪的机会,也不要带有怨恨,注意态度要柔和,适当用低沉语调和合适的肢体语言及表情。注意,@时候不能妥协,坚持执行处理,学生必须要做出选择或改变。
Defusing the power struggle。这时候的教师虽然内心非常气愤,但是一定继续保持冷静的情绪对待不当行为。
Informal contracts。非正式的沟通,对学生继续不良行为的严重后果给予警告,希望其立刻停止。
Formal contracts。如果以上方法均未奏效,可根据规定或制度进行严肃正式的处理,例如交给相关部门,然后下发处分文件等。
可见,针对课堂不当行为的处理要遵循科学有序的规律及层次。教师要有一定的修养与胸怀,要充满对学生的爱护和理解,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家庭背景环境等。同时要针对不同行为和事态发展采取果断灵活的处理方法,要一直保持冷静情绪,有时候操作起来会有难度。这就需要教师不断修正和优化,改进课堂管理策略,对学生待以公正之心、公平方式、科学方法,理性地对待和处理。
四、小结
本文基于笔者在澳大利亚TAFE体系的培训中的心得与学习探索,总结提炼了课程设计与课堂调动策略;针对小班教学模式的团队学习,提出了三种调动策略及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和团队高效学习的情绪管理方法;针对影响课堂学习的课堂不当行为,也提出了科学递进的解决办法。本文的方法可以借鉴和应用于课堂教学及课堂管理中。
参考文献:
[1]湛邵斌,林徐润,秦文.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骨干院校建设的启示[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2]孙泽军.教师课堂教学情绪调节策略初探[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