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

时间:2023-07-06 16:28:21

导语:在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

第1篇

小学语文;课程结构;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1-0113-01

学科教育类课程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流课程,传授语文学科教育知识、培养语文学科教育技能是它的两大基本目标,这两大基本目标之间的关系常常被表述为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语文学科教育技能的培养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但实际的情况是“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这一地位被无形中当作为“重点”,需要在这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语文学科教育技能”往往成了陪衬。综上所述,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改革与结构重建,目前可以紧紧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即课程结构(内部学科构成)改革、教材建设改革和实践教育改革。 1课程结构改革

主要解决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结构领域扩充的问题,应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构建语文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新格局。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结构领域扩充,指的是要提升课程的内涵,丰富学科教育类课程涵盖的具体学科范围。以往构成学科教育类课程的主干学科往往是小学语文教学法或者是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和小学语文教学概论,外加教育见实习作为实践教育课程,培养出的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轻松驾驭静态的语文课程。适应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现有的以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和小学语文教学概论为主干课程的学科教育类课程必须提高研究与训练的规格层次,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建设好着眼于宏观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小学语文课程论、教学设计和创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论和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语文课程资源和教育力量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学科体系。这样的课程格局既符合一般课程建设的理论模型,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造等多方兼顾,又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训练。 2教材建设改革

当前小学教育专业所使用的学科教育类教材,存在很多不足。从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建设的角度看,目前缺少一套适合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需要的教材;从与小学语文教育关系看,当前使用的教材无论在体系上还是内容上与小学语文教育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对小学语文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的反映缺乏一定的前瞻性;从《语文课程标准》所体现的课程理念看,当前所使用的教材自身没有体现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三维统一,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研究也没有从这三个维度去解析。因此,按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重新解读小学语文教材,诠释小学语文教育的规律,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趋势,开发设计小学语文课程,尽快建设紧扣小学语文教育实际、紧跟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步伐的教材体系,已经是当务之急。教育实践和教育规律具有深入研究和深厚修养的人员编写,理想的人员构成是高等学校研究初等教育专家和小学教育界的名师的组合。这样,既可以站在宏观的、理论的角度审视小学语文教育全貌,又可以站在微观的、实践的角度深入小学语文教育内部,编写出的教材则容易体现出一般学科教育理论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指导作用,又能够体现出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兼顾小学语文教育的普遍性和地方性差异,将反映小学语文教育一般规律、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普遍现象作为必修课的主要内容,而将具体细部的问题诸如教学设计、活动创设等放在课外阵地或者教育实践阵地去完成,把广阔的课程开发空间留给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教学中我们不得不根据地方小学语文教育的特点进行修正和补充,并且需要经常向小学语文教育人员请教,或者请他们作专题讲座,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因此,兼顾上述三个方面编写系列新教材就显得非常必要。 3义务教育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程教学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10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语文学科学习的起始和开端,语文课程教学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同时还具有强烈的文学性和人文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时,应该不断改进课程教学理念,丰富课程教学策略和教学形式,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

课程教学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是教师的备课,也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在课程展开之前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研读和分析,选取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提升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第二是教学实施阶段,也就是教师教学策略的实施以及教学形式的呈现过程,在课程教学中占据着主体性地位。第三则是教学评价阶段,主要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和整合,是整个课程教学的收尾部分,是课程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升华。因此教师在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有效性教学时,也应该以课程教学的三个部分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备课能力、教学实施能力以及教学评价水平,从而改进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从教师的备课环节来看,教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语文课程不仅是一门知识性学科,同时又是一门蕴含着深厚人生哲理和文化韵味的人文性学科。在备课过程中教师既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整合,加深自身对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认知和把握,提升语文课程备课的有效性,同时还应该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的人文性和文化性提升到一个适当的教学高度,以这种人文性和文化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热情,丰富语文课程的教学元素,提升教师备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还应该结合教师自身在语文教学中的长处和优点,将这种长处和优点充分的表现出来,和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完美的融合,从而使语文课程的备课环节,更加符合教师自身的教学习惯和教学特点,提升学习语文课程备课环节的有效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备课过程中,教师由于受到陈旧的语文课程备课理念和备课模式的影响,在对教材内容进行研读和整理时,往往习惯于将备课的重点和难点,单纯的集中在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知识方面,认为只要将这些语文知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充分的讲解和分析,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便是完成了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这种陈旧的单一的小学语文课程备课理念,局限了教师对于语文学科的认知和理解,使语文课程的备课过程充斥着浓郁的应试色彩和功利色彩,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文化性完全被这种枯燥刻板的备课过程所忽视和掩盖,从而影响教师的语文课程备课质量,导致语文备课甚至语文教学的低效性。

针对这种语文课程备课问题,教师应该及时调整自身的语文课程备课理念,将更加适合时代和教育发展趋势的“大语文”理念,引入自身的语文备课理念之中,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文化性纳入小学语文课程的备课范畴之内,提升语文备课环节的科学性,进而提升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找到自己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长处,并且将这种优势和长处和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在备课中进行有机的整合和设计。例如有的教师具有很强的手工制作能力,那么在进行语文课程的备课环节时,教师便可以找出语文教学内容中可以和手工制作相结合的点,并且提前进行相关教学材料的制作,然后将其运用到课程教学之中,提升备课环节的有效性。

其次,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现状以及学生的课程学习习惯、学习需求等,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丰富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形式,营造良好的课程教学氛围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语文学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性教学。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也仍然处在一个较为低下的水平,在进行语文课程学习时容易产生语文词汇记忆问题和语文句子、段落的理解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和分析时,应该从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调整自身的语文课程教学语言,突出教学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被教师的教学情绪和教学情感所感染,更好的融入小学语文的教学氛围之中,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消化。

而教学过程从其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会话和沟通,是话语和情感方面的一种双向互动,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时,应该鼓励学生和教师就语文课程学习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向教师进行教学感悟的抒发以及教学意见的反馈,促使教师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向学生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播放和展示和语文课程教学相关的视频和图片,使学生获得一种更加直观形象的教学感受,激发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兴趣。

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 农村小学语文 教学 问题 对策

近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吹拂了整个中华大地,对各个中小学的每门课程教学也产生了非常深远地影响,尤其是一改课程传统教学方法,使得课程教学方法更能适应处于不同地域、不同年龄阶段以及具有不同心理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取得了较多的成绩,这对于以往传统教学而言,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本研究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为例,着重探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从而据此提出相关解决对策,旨在为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提供切实科学的依据,最终使其更好地与当前的教育改革相匹配。

一、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诸多阻碍课堂教学实效性提供的相关因素及问题,具体而言,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如下诸多方面:

(一)教学观念较为滞后

受到传统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的影响,加上农村小学教学设施以及人才引进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农村小学课程教学观念相对滞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意识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的情况,仍然显得十分保守。此外,在教学方式方面也未进行完全地更新与改变。虽然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语文教材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然而由于农村教师得到的教学培训不够完全,从而导致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力低下,无法全面地对新课改的精神实质进行领悟。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思维及理念更高地比较慢,从而最终使得课堂教学无法达到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方法单一化

当前时期下,大多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一贯式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讲解课程内容占用了学生大多数的时间,教学模式依然是“言传身教”,教师一味地进行文化知识的灌输,具有较大的盲目性,整个过程显得十分呆板。小学生天性好动、活泼,好奇心大,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未顾及到小学生的这些实际身心特点,也与小学生的学习实际不相符。使得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受挫,课堂教学实效性也比较低下,最终会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水平及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普遍较低

当前时期下我国农村生活水平低下以及工作环境普遍较差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再加上农村小学教职工待遇低下,所以很多刚刚毕业的专业的大学生根本不愿意去广大的农村去任教,那么这就使得农村小学教师年龄普遍较大。年龄较大,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也就根深蒂固,使得他们的思想观念与时展不相符,而且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用当地方言进行教学,学生们的语言功能也无法得到提高,而语文又是语言要求非常高的一门课程。种种迹象,均直接造成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低下。

二、当前时期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完全将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引进至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不断丰富学生们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其主观能动性与探索意识。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力求做到因材施教,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从而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的角色。

(二)不断丰富教学方法与路径

小学生们还会对同一个事物很难在较长一段时间之内保持注意力。所以说,单纯的教学方法或者一味的教学方法已经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极为不符,也无法引起其注意力,所以如果一直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或者途径就会让他们感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毫无生机及趣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地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借用多种手段使其变得很丰富,例如可以将多媒体技术用于其中;开展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方法等,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W之中引入游戏,这样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标强调: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综合素质,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之中。特别是对于在广大的农村,教师更应该坚定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热衷于自己的职业。对于当地政府,首要做的就是才去强有效措施,增加教师的工资待遇,完善农村小学的教学设施,购置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的教学器材,不断改善教学环境,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农村去开展教学活动。此外,还应该注意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定期地培训、指导,以开阔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视野。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制定学习计划,如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存在诸多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对有效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效性极为不利,因此应该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以改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短板与不足之处,从而找准突破点,对症下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致。

参考文献:

[1]陈庆松.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J].长丰教育信息网,2010,(06).

[2]管理员.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云南教育,2010,(12).

[3]李建美.论多媒体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导入 导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06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导入环节占据着重要的教学地位,发挥着重要的教学作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时,应该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对于改进课程教学质量具有的重要作用,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实践和导入反思,不断发现自身在进行语文课堂导入环节时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提升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环节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教学。

从概念上和内涵上来看,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展开课程教学内容之前,以本堂课程的教学任务和课程知识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设计出一个简短的,可以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绪、表现课程教学内容的过渡环节,从而将学生和课程教学、课程知识串联和沟通起来。有效、科学的课堂导入环节,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于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集中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注意力,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则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出课程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问题,为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指明方向和目标,消除学生在进行语文课程学习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升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时的针对性和指向性,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那么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改进自身的语文课堂导入策略,提升语文课堂导入环节的质量和水平,使其更好的引导和辅助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有效展开呢?

首先,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程课堂导入设计时,应该从班级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状况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出发,对课堂导入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充分的构思和设计,使教师所设计的课堂导入,更加贴合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实际以及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需求,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环节的质量和效率。

课堂导入环节的对象是学生,学生能够理解并且接受教师所设计导入内容,课堂导入环节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出应有的教学作用,对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和展开起到积极的影响。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环节设计中,很多教师往往习惯于对各种现有的课堂导入内容,例如教辅材料上的课堂导入内容,进行原封不动的照抄照搬,直接从书面挪到语文课堂之中进行运用。这种课堂导入设计忽视了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状况和语言文字理解能力,脱离了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实际和语文知识学习需求,不仅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浪费,同时还给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带来了一定的理解困难和学习障碍。

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进行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环节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实际和语言文字理解能力。在课堂导入的语言方面,切忌对现有的课堂导入内容,进行照抄照搬,而是应该以一种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语言,拉近课堂导入环节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明晰课堂导入中包含的各种意义和指向。这样的课堂导入能够真正的做到精简、精炼,防止过长的课堂导入环节对学生的学习精力和学习好奇心的打击和消磨,提升课堂导入环节的效率。同时在导入时教师还应该加入一些必要的肢体动作,丰富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环节的内容,以教师的教学动作感染和影响学生,调动学生的语文课程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环节的质量和水平,使其更好的完成自身所担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

其次,教师在向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的课堂导入时,应该不断丰富自身的课堂导入方法和策略,并且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环节设计,提升课堂导入环节与课程教学展开之间的衔接水平,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也较为复杂,教师在向学生进行语文课堂导入环节设计时,应该根据语文教学具体内容和内涵,以及学生的现有语文学科知识储备,对课堂导入的方式、策略等,进行有效的选择和设计,从而提升课堂导入环节的质量和水平。

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关于的教学内容时,应该考虑到学生历史知识储备较少,对于问题的认知较为浅显、模糊的学习状况,采取故事导入法。即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向学生讲述关于的知识和小故事,从而使学生对于有更为深入、全面的认知和理解,了解其中包含的艰辛和危险,从而使学生能够被中的不易、困苦、坚毅等情感所感染和打动,更好的融入课程教学氛围和情境之中,提升语文课堂导入的质量和效率。

另外,教师在讲解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较为贴近的教学内容时,则可以采取问题导入法。即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问题,从而拉近学生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树立学生的课程学习自信心,更好的完成课堂导入环节和课程教学之间的过渡,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趣味性

小学语文教材是提升小学教育工作整体水平的重要教材,当前,我国很多小学教材在教育性与趣味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质量,将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进行有机融合,是促进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工作,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学机构都将提升语文教学工作质量,作为工作的重点。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教育性与趣味性的重要关系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和阅历的限制,并不具备较高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学习的趣味性,因此,将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教育性同趣味性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目前,我国很多小学所使用的语文教材存在教育性与趣味性结合不完整的情况,因此,学生虽然能够在教材当中了解到足够的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却难以真正将自己的爱好同语文教材进行有机融合,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学生掌握的语文课程基础知识迅速增加的背景下,语文教材必须将趣味性与知识性进行充分结合,才能使教材的使用质量得到切实的增强。趣味性是促进小学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要条件,只有小学生具备了足够的语文学习趣味性,学生才能在真正把握课堂学习的机遇,提升语文课程知识的学习质量,以便小学生能够在课堂中了解到更多的基础知识。

二、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具体举措

(一)提升小学生思维的理性与灵活性

要加强小学语文教材对学生思维灵活性培养的重视,首先,要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加强小学生灵活思维的引导,鼓励学生对某一课程中接触的事物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便小学生能够具备科学的思辨能力,对语文教材中了解到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掌握对生活当中接触到的事物进行理性判断的能力,使小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要注重小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进行理性的质疑,以便小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语文教材当中的知识,从本质上理解知识的实际意义,以便小学生对生活当中的问题具备更加成熟的理解和应对能力。要将语文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趣味性的提高,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不必由于理论的抽象而降低理解效率。要使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理性思维之后,对语文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分析,并由教师进行相关指导,以便学生能够修正思维当中的错误,提高理性思维的正确程度。例如,在进行《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提高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作为教学任务的重点,启发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分析,以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进行课文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能够得到提高。

(二)提高多媒体软件在课堂当中的应用率

小学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将多媒体软件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软件开拓视野,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将教材当中的趣味性同教育性有机融合,在多媒体软件的运用当中得到更大程度的实现,要保证多媒体软件应用的正确性,将教材当中的知识通过多媒体软件进行整合,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软件更加全面的掌握同教材相关的各类知识,要结合小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特点,对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以便学生能够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当中,实现语文学习趣味性与教育性的统一。

(三)科学的进行小学生语文作业的布置

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很大程度上需要小学生在课件作业中完成,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生语文作业的布置过程中,要注重将趣味性同教育性进行完美结合,要充分研究传统学生作业布置存在的弊端和局限性,以便根据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将同语文课堂知识相关的内容科学的布置于作业当中,使学生在巨大的兴趣爱好促使下,提升语文课程的学习质量。要将学生语文作业的重点从书面内容的书写向实践活动转变,以便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能够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实现完美结合,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对语文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要根据语文课程教学的需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内容和数量的控制,以便学生将足够的时间运用于实践性质的作业当中,要从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出发,为学生制定相关思考工作,避免小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无法更好的进行语文知识的理解,以便语文教材的趣味性提高不会降低教学性的影响。教师要充分调查学生实践过程中思维的误区和理解的偏差,并及时进行指导,避免学生过度自主学习产生学习方法的错误。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材是保障小学生掌握基本理性思维和思辨能力的重要教材,将小学教材的趣味性同教学性进行有机的融合,对提升小学生语文教学工作的质量至关重要,深入的分析了小学教材趣味性与教育性结合的重要意义,并制定小学教材趣味性与教育性完美结合的具体措施,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阿龙.小学语文课程视野中的儿童文学及其教学[J].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2]张琦.论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J].中国海洋大学,2013

[3]黄宗圆.现行小学《语文》儿童文学选文初探[J].福建师范大学,2013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个性化 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促进小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时代的发展及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教学现状来看,却举步维艰。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在一定阶段和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但是随着小学生成熟度及接受能力的不断提高,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了。

(一)教学目标需调整

新的发展背景下,阅读理解成为人才的基础必备技能。对语言工具的熟练应用,成为企业挑选人才的重要参考依据。小学阶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奠定人才语文阅读技能基础的重要内容。与其他阶段教学不同,小学阶段语文阅读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感,建立学生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好感。但是从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师一味强调知识性,一板一眼地进行教学设计,在学生没有对阅读内容建立初步好感的基础上,对学生强行进行信息及知识内容的灌输,不仅大大降低了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好感,同时对于整个阅读教学的活跃度来说,也起到了负面作用和影响。

(二)教学手段单一

除教学目标程式化问题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前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学手段的单一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到的信息冲击也越来越大,对信息敏感程度正处于不断麻木的过程中,小学生也不例外。加上现在小学生通识的意识不断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挑战也相应增大。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本是一门信息含量十分丰富的课程,并且也有一定的吸收新教学内容的空间与条件。但是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一味地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设计,整个过程都是词语教学、段落归纳总结,完全不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天性。针对这样的内容,如果再采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手段,势必造成整个教学氛围的呆板与沉闷,教师教学吃力,学生吸收费劲。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小学语文传统阅读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利用时代新元素,实现个性化教学模式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的必经之路。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及策略

个性化的含义,即量身定做,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阶段特性及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兼顾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内容来看,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充分利用,通过互联网平台收集一些简单有趣的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充分考虑小学生好奇的天性,通过画面、声音的多方面刺激,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对语文课程的好感。比如《小壁虎借尾巴》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还原这一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小壁虎借尾巴的生动场景;再如《司马光》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安排情景表演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同时,加深对整篇课文脉络的印象与了解。

(二)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平衡度与量的关系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现还讲究一个“度”。在教学手段单一的条件下,如果安排大量的知识让学生学习和吸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倍感压力,事倍功半,形成语文课程学习的恶性循环。基于这一现状,建议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知识的量,在充分考虑小学生能力条件的情况下,对学生的最大吸收量进行科学分析,争取在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的前提下,保证学生对知识的良好吸收和消化。就《王二小》这一教学内容的开展来说,它本身是故事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整个教学过程中都采用一板一眼的教学方式,仅注重学生对故事节点的把握以及对文章精髓进行理解的话,在造成学生理解缺失的同时还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人性化阅读教学,教师一定要注意度与量二者关系:在第一课时,教师只需用一些简单有趣的内容进行导入,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一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然后,结合学生的具体兴趣倾向及理解层次,逐层进行文章剖析。此外,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中,还应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为学生创造个性发挥的空间,为学生创造足够的空间进行知识的回顾与练习,增进学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的同时,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三、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更是培养学生基础语文素养及基本理解、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措施与手段。从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现,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作为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实现的重要组织者与引导者,教育工作者应从小学生天性与阶段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能力层次及知识构成,对阅读教学的过程进行合理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探索性,将学生性格中的劣势转化为个性化教学的优势,争取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完成创造条件,为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实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佟寅.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学习卡片开发与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傅静.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

[3]邹敏.试论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1.

[4]赵子志.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3(2):114-117.

第7篇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给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学科教育类课程提出了新要求,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学科教育类课程必须在课程结构、教材建设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深化改革。

关键词:学科教育类课程;课程结构;教材建设;实践教学

学科教育类课程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流课程,传授语文学科教育知识、培养语文学科教育技能是它的两大基本目标,这两大基本目标之间的关系常常被表述为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语文学科教育技能的培养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但实际的情况是“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这一地位被无形中当作为“重点”,需要在这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语文学科教育技能”往往成了陪衬。综上所述,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改革与结构重建,目前可以紧紧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即课程结构(内部学科构成)改革、教材建设改革和实践教育改革。

一、课程结构改革

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结构领域扩充,指的是要提升课程的内涵,丰富学科教育类课程涵盖的具体学科范围。以往构成学科教育类课程的主干学科往往是小学语文教学法或者是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和小学语文教学概论,外加教育见实习作为实践教育课程,培养出的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轻松驾驭静态的语文课程。适应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现有的以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和小学语文教学概论为主干课程的学科教育类课程必须提高研究与训练的规格层次,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建设好着眼于宏观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小学语文课程论、教学设计和创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论和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语文课程资源和教育力量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学科体系。以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领域扩充为基础,按照上述原则建构的学科教育类课程新格局,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四个方向和三块阵地”。

“三个层次”是指包含与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结合紧密的语文学科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学科,以中观研究和探索小学语文教育的一般规律为主的课程论、教学论等学科,以及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案的设计与研究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等学科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按照从一般到具体的次序,越来越贴近小学语文教育实践,将课程开发、教育研究、教学技术、实践方法、课程评价等内容整合其中。“四个方向”是指具体课程设置主要围绕课程开发与研究、教育技术(主要指软性技术)、教育研究与设计、教育实践四个方面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而又突出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专业知识能力的传授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影响。“三块阵地”是指课堂教育与训练阵地(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课外活动教育与训练阵地和教育实践阵地(包括到小学进行的见实习和参加社会语文教育活动等)。各个阵地学生和教师承担的角色任务各不相同。这样的课程格局既符合一般课程建设的理论模型,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造等多方兼顾,又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训练。

二、教材建设改革

,按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重新解读小学语文教材,诠释小学语文教育的规律,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趋势,开发设计小学语文课程,尽快建设紧扣小学语文教育实际、紧跟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步伐的教材体系,已经是当务之急。针对我国目前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专业建设实际和各地初等教育存在的地域性差异,新教材的编写和体系建设需要考虑如下因素:

一是教材应该由对一般教育理论、教育规律和对小学语文教育实践和教育规律具有深入研究和深厚修养的人员编写,理想的人员构成是高等学校研究初等教育专家和小学教育界的名师的组合。这样,既可以站在宏观的、理论的角度审视小学语文教育全貌,又可以站在微观的、实践的角度深入小学语文教育内部,编写出的教材则容易体现出一般学科教育理论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指导作用,又能够体现出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二是教材要有鲜明的开放性,兼顾小学语文教育的普遍性和地方性差异,将反映小学语文教育一般规律、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普遍现象作为必修课的主要内容,而将具体细部的问题诸如教学设计、活动创设等放在课外阵地或者教育实践阵地去完成,把广阔的课程开发空间留给不同地区、不同学校。

三是新教材要融会贯穿新课程标准精神,而不是对学生进行抽象的课程标准阐释与教育,通过足够量的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活动创设等具体方案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在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的融会与体现。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教材建设构想,是因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感受。?

三、义务教育

《语文教学标准》把小学语文教育当作师生不断探索、不断展开、不断体验的过程,客观上要求教师具有热爱语文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崭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具有比较强的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具有从事语文教育的综合能力。适应这些客观需要,学科教育类课程也要转变课程理念,应对挑战。致力于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特别是热爱语文教育的职业兴趣和情感,是小学教育专业特别是语文方向学科教育类课程的重要任务。

通过系统的语文教育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语文教育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语文教育素养和具备语文教育探索改革的潜力,是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核心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握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实践性等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和努力建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些理念落实到对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上,用简要的话说,就是要尽全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教育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以教师为指导和顾问,以学生为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和承担者,以师生双方为评价者,由一系列语文教育实践活动构成,是复杂而且有创造力的活动。故而,学科教育类课程应树立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的新理念,将其作为专业特色教学。立足于系统的实践教学观,实践教学的活动形式,大致可以分为课堂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两大领域。课堂实践教学是指根据需要安排在课内进行的由学生为活动的设计者、操作者参与的语文教育活动,包括教学影像观摩、模拟教学、说课、评课和教学片断设计等活动类型。课外实践教学是指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生独立完成的语文教育活动,包括教具制作与设计、教育调查、试讲与实习、教育方案设计、教学软件制作、友好班级活动、教学及研究信息收集整理、家教等活动类型。这些活动类型多样,基本模式是一致的,那就是定向与激励(提出目标并设法使学生自觉追求目标)、同化与图式(将新经验纳入自己的能力结构框架中,并且能够形成稳定的程序模式,产生正迁移作用)、反馈与评价(师生都能全面了解活动全程,并就活动的过程、方法、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和强化与创新(通过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巩固能力,并且能创造性独立开展语文教育实践活动)。

?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育研究

儿童在少年时代需要儿童文学来充实他们的想象空间,而青少年儿童的心灵空间也需要一定的儿童文学介入,以此来增强青少年儿童对于我国民族语言的热爱。因此要形成一套系统的以儿童文学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体系,仍需要展开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儿童文学的概念

儿童文学是儿童的文学,具有少年儿童的独特审美特点,其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审美塑造以及情感表达来为青少年儿童构建一个具有诗意特点的、纯真的文学世界。在这个文学世界,儿童能够自由自在地舒展自己的想象力,保存自己的童真。其次,儿童文学还具有鲜明的儿童本位性,以儿童为中心,能够契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社会化方面的特征等,同时又充分考虑到儿童经验世界与想象世界之间的联系。

二、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课程教育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育过程中,如何将儿童文学的特点更好地融合在语文教学的实践工作当中,进一步发挥愉悦儿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目的,首先需要认清在小学阶段,儿童文学教育具有典型性。小学阶段的孩子处于童年中期以及青少年早期,这个阶段的认知特点为:童年中期发展阅读、写作等方面的基础技能;青少年早期开始出现对于抽象食物的思维方面的推理能力。因此,在很大的层面上展开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课程教育的研究探讨,不难发现二者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小学语文一线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儿童文学理论训练,因此缺少关于儿童文学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难以通过自己的引导带领小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进入儿童文学的内涵世界,因此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对于儿童文学的学习以及儿童文学经典作品的解读还存在一些问题。

儿童文学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之间的关系为“一体两面”,目前我国儿童文学方面的相关研究仍未充分涉及两者之间的融合问题,教师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将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之间融合起来,展开沟通,以求能给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工作一定启发。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44-01

信息技术是管理和处理信息时候使用的所有技术的一个总称,包括计算机科学技术、传感技术、通讯技术等,在当今社会中,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事业中,信息技术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起到管理工作的作用,还可以承担提供信息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下面浅谈一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路。

一、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方面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学内容的选择多是来自教材中,然而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是有局限性的,有些内容还比较单调落后,这样就不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信息技术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让教师找到多种多样的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使得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整合,可以给教师带来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从中选出和生活有关联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活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内容变的多样化,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学到更多知识,提高自身水平,丰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内容,让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更加有活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形式方面

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显现了他们对事物的好奇性和探知性,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每节课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设定一个特定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带入到这一堂课的学习中,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说,在进行二年级语文《北京》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北京的相关图片,让学生有一个感官的认知,并带动情商。对于农村的孩子,北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个美丽的城市,陌生是没有去真正的看看,“美丽”一词是那么的缥缈。信息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就能起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扩展学生的认知能力的作用,通过多媒体使学生仿佛亲临其中,能够真正意义上的理解“红墙、黄瓦、庄严、美丽”,学生在整个课堂中变得积极踊跃。此外,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将一些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一些枯燥无味古诗、诗歌、文言文变得生动有趣。如文言文《截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此篇让小学生理解确有难处,非注释所能解决,即使翻译成白话文,也是生搬硬套。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成语大全动画片》,通过视频,学生不需教师多讲,自然理解这篇文言文的内容以及所讲的道理。

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形式的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习知识,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有了变革,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对学生和老师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学校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素质能力以顺应时代的发展。从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开始,应该充分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也应该随之改变,通过图片、声音、视频等方法生动形象的教学,学生也可以通过计算机主动进行学习,查阅、浏览、欣赏等。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有机整合,既丰富教学内容,又使教学活动可以双向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

从以上这些方面将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对小学语文学习有很好的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出创造力、操作力等综合素质能力。此外,信息技术的使用还充分合乎当今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学生起到主体作用,教师起到引导作用。总的来说,信息技术可以为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打破传统教材的资源限制,使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更加方便,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应该被广泛应用。

(上接第343页)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三、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及时的进行有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