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6 16:28:23
导语:在劳动教育的概述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新县开心教育农场”概述
1.基本构想
为实现孩子们必须在“今后的新时代”中生存下去这一目标特,制定“农业研究计划”。
该计划包括知识基础社会、可持续的社会、虚拟世界、全球本土化社会、必须自己整备食品环境的时代。各学校可根据本地区、儿童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农业体验定位到各教学科目的学习之中,使孩子们注意到农业的美好,珍惜生命和人与人的情义,热爱故乡新并引以为自豪,同时期待提高学习力,更好地解决实现可持续的社会的问题。即期待提高孩子们的生存能力。
(1)“农业研究计划”的目的
该计划是实现新县教育规划中提到的五个方面之一的“培养扎实的学力、宽广的胸怀、健康的身体”。预期的远景有三。
一是使孩子更好地解决实现可持续社会的问题,这是未来的故事。
二是使孩子学会感谢丰富的食物的恩惠,珍惜生命和人与人的情义,这是生命的故事。
三是使孩子感恩本地区农业的美好,热爱故乡新并引以为自豪,这是热爱故乡的故事。
(2)教育课程上的定位
与“农业研究计划”相关的教学科目。(*根据文部科学省“学习指导纲要”编制各教学科目活用农业体验的单元,并按学校种类编制、收录基本计划)
涉及各教学科目的内容有: 社会科(农业学习、地区学习、地区历史学习)、理科(生物学习)之生活(栽培和饲养)、家庭(饮食教育)之技术和家庭、绘画和美术之道德(生命的学习)、综合学习实践(环境教育、健康教育、职业教育)、特别活动(营养午餐指导、郊游和集训的例行活动、俱乐部活动)。
在明确各计划在学习指导纲要中的定位后,各学校可以根据本地区、儿童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定位教育课程进行农业体验学习,努力进行一贯性的指导。
(3)“农业研究计划”实践场所就是教育农场
场所包括新县农业、新县南东笠卷、Ikutopia食花、新县中央区清五郎、市内各地农家、市区各地学校教育田、市内各地学校教学园等。新县各学校可以将所有按照“农业研究计划”进行农业体验学习的场所都定义为“教育农场”。各学校在适当的范围内根据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可以进行学习的教育农场,以便就近就便开展社会体验实践活动。
(4)“农业研究计划”看重的方面
“农业研究计划”着重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是通过五感来学习。孩子们可以通过五感的协调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得结合自己体验感受与知识整合的切实学习效果。
二是通过农魂来学习。人要生存就需要让“培育”和“消费”两者相互协调起来,这被称为“农魂”。孩子们可以了解食物是怎样被生产、加工、烹饪出来,体会在此过程中生命的结构和生产中的付出,并将体验收获形成成果、作品,由此自然地将劳动、吃饭等生活的意义作为自己的事加以考量。
三是通过劳动来学习。进行体验学习,着重孩子们在劳动中的真诚付出。孩子们在思考决定自己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时,劳动体验是必不可少的。他们通过进行农业体验学习,开始关注到劳动的意义,能认真思考适合自己的工作到底是什么,可以提高职业意识,从中获得选择自己未来前程的思路。
四是通过“体验活动”“相互合作”和“语言互动”来学习。孩子们在学习课题、展望前景、相互合作、语言互动中, 不断总结、回顾学习过程,定位农业体验活动。
五是向专家学习。新县农业园明确专家、讲师、教师各自承担的职责以及如何推进学习,以便有效指导孩子们的实践。
(5)以将农业体验活动提高到农业体验学习层次为目标,并以两种学习作为观点制定了“农业研究计划”。
这两种农业体验学习,一是有意义、有计划地培养所有孩子,使其掌握按照学习指导纲要所必须拥有的教学科目,形成学习力;二是使孩子们自然地掌握各种能力的学习,收获农业带来的教育效果,学会应付各种情况。
如能实现以上目标,即可将农业体验活动提高到农业体验学习层次。
2.建立支援体制
(1)与设施关联的支援
“新县农业园”为实现其教育价值和功能长时间不动摇,确立了以下7个概念。
一是孩子们可以进行真正的农业体验;
二是孩子们可以学习可持续的循环型农业;
三是孩子们可以进行结合体验和知识的学习,以培养生存能力;
四是孩子们可以进行与农业体验、加工体验、饮食体验相关的学习;
五是孩子们可以进行热爱故乡并引以为自豪、珍惜生命的学习;
六是孩子们可以进行通过农业体验提高职业意识的学习;
七是孩子们可以在接受农家支援的同时,与伙伴互相合作,加深情义。
(2)与计划相关的支援
一是新县农业园的设施。包括:落实基本计划的实施;纳入学校愿望的修正计划的实施;与学校共同开发的计划的实施。
二是各学校、学园(幼儿园)。包括:落实学校、学园的计划;联手学校和农业人士的支援。
三是提供信息。包括:供“农业研究计划”实践的形态、成果和课题等的相关信息。
(3)农业研究计划一览
这里列举了小学计划(见表1)、主要体验活动计划(见表2)和农业园之族计划(见表3)。
二、教学案例
1.实践活动主题
“是那样吗――隐藏在牛奶中的生命的恩慧!”
涉及“农魂”――自己培育(种植、照看、采集、收获)
在学习指导纲要中的定位:
小学校所有年级:特别活动[班级活动]
特别活动[班级活动]通识的要求:
通过农业体验学习,以孩子们亲身体验方式展现孩子们是怎样学习的,并记录该内容处于学习指导纲要的哪些内容领域。如,本体验活动涉及学习指导纲要的“适应日常生活和学习以及健康安全”“基于饮食教育观点的学校营养午餐和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内容。
2.体验活动
目的:
按顺序记录有效的体验过程,了解各种农业体验活动的学习流程,以增强孩子们的生存能力。体会与牛奶相关的大自然的恩惠,并表达感激之情。
在体验学习之前,教师可以记录学生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兴趣和学生关注的事例,使体验学习变成更加充实、丰富的学习与体验活动。
【活动1】牛奶问答比赛
例如:是不是雄性、雌性都产奶?
学生也会提问:如果牛犊不出乳汁怎么办?
【活动2】挤奶体验、与奶牛亲密接触
与用挤奶练习机时不一样,要用手温暖、柔软地挤奶。
【活动3】试饮牛奶
体会身体和骨骼的生长需要牛奶的滋养,调查牛奶挤出后,牛奶变成什么样了。
教师提示:
农业体验学习,可以通过插图和学生的表达,按照活动顺序记录自己的感想,以及设想农家人的生活。
体验活动后,根据学校的要求,通过清扫畜舍、喂食等表示对它们的感谢之意。最后进行评价。(见表4)
三、启示与思考
北京市从2008年开始,把开展“社会大课堂”课程开发项目的研究与实施作为一项政府的实事工程。近期,又出台了一系列教育综合改革的文件,“中小学各学科10%的课时用于校内外实践活动”明确列在相关文件中。如何有效落实,真正成为学生校内外综合性的学习实践?日本新县“开心教育农场”计划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1.政府推动
由新县教育委员会主持推动,通过推进教育的方式,进一步发挥新县田园型城市的优势,并脚踏实地,努力实现“新县教育规划”。并且,充分考虑肩负起新时代使命的新县的孩子们所需的“生存能力”,联合农林水产部门制定了将农业体验活动活用到学习之中的“农业研究计划”。由政府推动的教育行动,力度空前。
2.因地制宜
众所周知,新县是人口超过80万人的县市,近郊田园地带广阔,拥有以大米为主的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学生有条件愉快地体验到农业生产的环境。人们在这里辛苦地耕作,付出辛勤汗水,丰富的农产品和家畜加工业,都可以给孩子们以智慧和灵感,客观上促进了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也促使各学校按照地区特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学科目等,有选择地定位教育课程进行实践,将教育规划的实现变为更加切实的行动。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差异大,各地区可以结合本地区实际,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
3.全员参与
该计划让新县内的所有中小学生都进行农业体验和学习的实践活动。通过在学习基地进行的农业和食品的体验学习,努力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力,培养孩子们宽广的胸怀和健康的身体。同时,也加深对本地区引以为傲的农业和食品的理解,增进孩子们对故乡的热爱、自豪,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4.注重体验
“农业研究计划”除了此前已有的农业体验的学校教育田、学校教学园、近郊农家以及“Ikutopia食花”之外,还以今年开园的“新县农业园”为野外场地展开了实践活动。在制定每个计划时,都考虑怎样推进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研究和解决学习课题。对体验活动进行语言表达、数据统计、图面展示等方式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知识和体验,将其转换为自己的“生存能力”。
1.我省中小学生道德品质各方面发展的总体趋向、学段特征、地区差异(沿海地区与内地山区)、校际差异(重点与一般)、表现及其内在规律性。
2.社区环境、传播媒介、学校、家庭诸因素在学生道德发展中各自不同的作用及相互影响的结果。
3.当前中小学道德教育中的成功经验、教训及存在的问题(最成功、最受学生欢迎和最不成功、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德育活动形式及产生的原因)。
4.当前中小学生道德发展诸因素(道德认识、道德判断、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中的最薄弱环节。
这个调查研究仅是我们整个道德教育研究中的第一阶段,第二步的工作将是根据道德教育理论和调查结果,拟定一套道德教育内容与方法,拟订一套适合于我省中小学生特点的道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中小学道德教育与学生道德水平发展的激励机制(科学的德育评价理论、指标体系和方法技术),选定学校进行实验验证,以提高成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中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总体概述
应该说,我省中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总体上是好的和比较好的。有80%左右的学生,在许多项目测量中,显示出良好的品德素养。这说明,我们这几年学校的德育工作是有成效的。比如:对“我们国家太穷了,有机会我一定争取出国不再回来”持否定态度的占95%;对“如果能出国赚钱,任何下贱的事我都干”表示不同意的占94.5%。这虽然不足以全面反映当前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效,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广大教师和德育工作者的心血没有白费。
但我们也看到,中小学道德教育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学生的诚实问题,在我们设计的一个测验学生是否会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作弊的项目中,有60%的学生显示出不诚实的倾向,其中学段愈高这种情况愈严重。联系到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在考试中出现的类似问题,我们认为这个结论是可信的。这种现象可能与社会环境影响有关。目前社会处于转型期,政治、经济与文化等领域的运作尚未完全进入理性化、法制化阶段,在不发达、不规范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丑恶现象,且多能得逞,这就难免对中小学生产生恶劣影响。此外,学校德育工作长期以来对诚实正直品质的培养重视不够也是一个原因。
其次是勤劳俭朴问题。有52%的学生很少或从未干过家务;有25%的学生很不情愿参加学校组织的劳动。事实上,近年来学校对劳动教育抓得比较紧,许多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劳动,但由于结合社会实际教育学生懂得劳动的作用和意义不够,以及许多家长因怕影响孩子的学习,不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为未来独立生活所必需的家务劳动,使其收效甚微。因此,教育学生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对个人、对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并提高他们的劳动自觉性,是今后学校教育中应当加以重视的。
第三是学生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较弱。有26%的学生觉得自己难以承受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或打击。这自然与当代学生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如学校和家庭过多的呵护,学生缺乏忧患意识和艰苦的生活锻炼。这种现象若不加以纠正,将来就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
第四是孝敬父母问题。虽然有90%的学生存有报答父母之心,但他们行为上没有表现出来或不知道怎么表示。37%的学生很少与父母交谈,更多的人没有帮父母干家务。也就是说,他们有一定的道德认识或道德情感,却缺乏相应的道德行为。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学校和社会的德育观念偏颇有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把孝道视为封建伦理道德避而不谈。事实上,孝敬父母是爱国主义、乐于助人、团结友爱、谦恭礼让、责任感等道德品质的基础。
第五是主持公平和正义的品质较差。只有75%的学生表示,当好友与人发生纠纷时会站在有理的一边;而有26%的人则表示偏袒好友或干脆躲开。这26%的人中还仅仅是出于情面上的考虑。可以推断,当危及自己安全时,表示偏袒或干脆躲开的就远不只26%了。联系到社会上见义勇为者少、明哲保身者多的现象,更使我们感到在中小学加强正义感的教育与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第六是集体观念淡薄。只有69%的学生很喜欢参加集体性的活动。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当前学校中集体主义教育少了;另一方面在商品经济发展初期,社会上个人冒尖、个人奋斗成功的现象较多,激烈的生存和发展竞争使人际关系趋于冷漠,这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与之相呼应的是,学生的宽容精神也比较差,如表示与人发生矛盾时,能主动与之和好的学生仅为66%。实际上,现代化的大生产和发达的商品经济,无论是在社会生活还是在生产方面,更需要团结协作和融洽的人际关系。今后亟需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了解学生道德品质形成中外界作用的程度是我们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发现,有39%的中小学生认为对他们为人处事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父母;32%认为是学校、教师;29%认为是社会文化媒体。当代学生的生活环境是一种多维的环境,家庭成员、社会文化媒体、社会生活现象对青少年产生的作用日益上升,因此必须下大力抓好家庭教育这一个重要环节。
各学段学生道德品质的比较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中生的道德品质现状值得忧虑。如我们在一项测量作弊倾向的测验中发现,小学、初中和高中生的不诚实倾向分别为53%、66%和74%。联系到当前假冒伪劣现象给未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正直的公民,是我们今后道德教育应突出强调的一个方面。在勤劳俭朴方面,很爱参加学校劳动的人数比例在三个学段逐步递减(82%、76%、57%);高中生中喜欢在消费上攀比的情况从小学和初中的16%左右猛然增加到31%。随着年龄增长,消费上有一定的自或更注重外在形象是自然的,但必须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因此高中阶段,要适当进行消费教育。
学习上的勤奋进取精神在高中阶段也有衰退。根据调查,争取好成绩的高中生仅为63%,大大低于小学的81%和初中的83%;力求独立克服学习上困难的高中生为70%,而小学生为84%,初中生为86%;愿意在今后的事业上有所进取的高中生为77%,而小学和初中生则为85%左右。这里反映出的问题可能与当前社会上知识和收益失衡及学校教育教学与社会不适应有关。如何使大多数升学无望的学生继续进取,提高学习积极性,是社会和学校应加以研究并认真解决的问题。
对家乡很有感情的人数比例从小学到高中呈递减趋势(90%、79%、69%),这种现象说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心态在初、高中学生中颇为严重。其数字也预示了今后我省人口外向流动增强的潜在性和建设农村的艰巨性。
高中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也明显弱于小学生和初中生。表示很喜欢班集体和集体活动的人数比例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81%、65%、49%;高中生表示乐意完成班集体分配的难事的仅为65%,低于小学的87%和初中的82%;表示愿意尽力帮助同学的为76%,低于小学的85%和初中的89%。由此可见,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是学校道德教育中一项艰巨的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自我反省、自制自律和谦恭礼让的品质并未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这种反常的现象也在几道道德规范理解程度测试题中反映出来。在提倡节约的三项原因(①因为父母希望子女节俭;②因为平时节俭便不致于有求于人;③勤俭是一种美德)中,选择③的比例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85%、82%和71%。
从正常的道德认知发展来看,中小学生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力总体上应是不断提高的。上面这些反常的情况说明,中学生道德品质发展具有敏感性和不稳定性(如道德认知水平的局部停滞和下降);社会道德和价值取向对中学生道德品质产生负面影响的严重性(如崇尚实惠、拜金主义等一些社会现象,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的发展,甚至出现一些道德认识障碍);学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片面性(如过去只强调说教,现在又过分偏于他律)等等。在当前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如何增强对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使之内化,值得深思。
不同学段的学生,道德品质养成的途径也不同。高中生虽然外表上与父母不那么亲近,但父母的言行仍然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因而道德教育不能没有家庭的协助。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比例大致保持在1/3左右,如果方法得当,作用还会增大。而对小学生而言,则取决于道德规范和行为本身与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关系的紧密程度。小学生的日常道德规范认知水平表现为:对较远离其生活的理解力低,对贴近其生活并具体实践的则理解力高些。为此,对这些“在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我们应注意适当地通过与他们生活、学习较贴近的电影、电视、广播和图书之类直观形象的媒体来影响他们,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沿海地区和内地山区学生的比较
在沿海和内陆地区的比较中我们发现,总体上讲,内陆地区小学阶段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水平低于沿海地区,但中学阶段尤其是初中则高于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环境更为开放,初、高中学生思想比较活跃,观念变化较快,对传统道德价值观念认同程度较低;而内地山区由于环境比较封闭,中学生的道德观念变化比较迟缓,相对沿海地区更稳定、淳朴一些。比如,在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方面,内地山区高中生中有73%愿意这样做,沿海地区为60%;很喜欢参加学校劳动的,内地山区初中生比例为83%,沿海地区仅为68%;内地山区高中生的学习进取心强于沿海地区(分别为69%和57%);有66%的内地初中生经常和父母交谈,而沿海只有55%。此外,诸如同情心、热爱家乡、乐于奉献等品质的发展方面,内地山区的中学生均强于沿海地区。在调查的样本中,内地山区有86%的初中生对自己的家乡很有感情,而沿海地区则只有70%,这可能是因为沿海地区与国外各方面交流较多,社会环境中出现的一些消极因素反映到学生的思想中,从而对其道德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地比较国内外的生活与发展,加强热爱家乡的教育,是沿海地区学校德育应重视的工作;同时应探讨在商品经济竞争的环境中,如何培养学生助人为乐和宽宏大量的品质。
近几年,沿海地区的学校尤其是小学比较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比如不少地区小学向家长发放调查表,了解学生在家的劳动情况等。而内地山区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儿童的道德教育似乎有放松的迹象。如在勤劳俭朴方面,沿海地区小学生经常干家务事和从未干过的分别为42%和11%,而内陆地区学生则为35%和20%;不喜欢参加学校劳动的沿海为14%,内陆为23%;喜欢在消费上攀比的,沿海为14%,内陆为21%。因此,应该在内地山区的小学大力加强劳动教育。
在勤奋进取方面,内陆地区的小学生也不如沿海地区。在学习中力争取得好成绩的,沿海高达90%,而内陆仅为69%;学习中遇到困难、自己设法解决的,沿海为91%,内陆为77%。两地区初中差距不大。而内地山区高中生的进取精神又强于沿海地区。这可能由于沿海地区的家庭对幼小子女在学习上的要求较高,而到高中阶段,随着就业机会增多,学生减弱了在学习上的进取心;而内地山区的家长对能上高中的子女升学期望值较高,并不断强化学生这方面的心理欲求。因而,沿海地区的中学应教育学生保持学习上的竞争与进取意识,当升学无望时,应使这种品质转移到对事业和人生的追求上;而内地山区学校应注意从小就鼓励学生竞争进取,同时教育学生立志开发山区,建设山区。
总体上看,内地山区的学生在道德判断和认知的发展水平上低于沿海地区的学生,道德发展未摆脱他律状态的比沿海地区多。
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是在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过程中逐渐习得的。儿童只有在许多行为的相互作用中,才能逐渐懂得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沿海地区的儿童相对于内陆地区的儿童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频繁,获得的信息量多,实践活动量也大,因此在道德认知水平上高于内陆地区的学生。
从市场经济的大背景去看,过去我们的德育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过分偏重书本知识,偏重考试和分数,忽视了对学生生存能力、竞争意识、价值观念、人格修养等方面的教育。近几年,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现实的变化和需要反而促进学校重视加强道德教育。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学校的升学率负担相对低于内陆地区,这也为沿海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条件。总之,扩大儿童的活动与实践领域,在活动和实践中加强道德教育,是内地山区学校应当引起充分重视的。这种情况也说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学校教育虽有负面影响,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全面认识社会影响,对消极因素不必害怕,只要我们积极引导,总是会有成效的。
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学生之间的比较
在小学阶段,重点小学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发展反不如一般学校。如在勇于承认错误、干家务事,守信用、喜欢集体活动、关心他人、宽容心和责任感等方面,重点小学学生的良好比率均低于非重点小学10个百分点左右。一般说来,重点小学的学生与非重点小学的学生起始的智力相差并不大。能进入重点小学,有的是因属于片内,相当多的是由于走了各种途径。因此,大多数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寄予厚望,在功课上抓得紧。重点小学的功课也相对繁重。因此,对于重点小学来说,应该在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加强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和锻炼。
尽管重点小学的教师和学生父母对小学生的成绩如此重视,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重点小学学生的学习进取精神却不如非重点小学:表示要在学习上争取好成绩的,重点小学和非重点小学分别为79%和93%;表示在学习中碰到难题努力自己想出来的,重点小学学生只有80%,而非重点小学学生却有92%;表示在事业方面努力进取奋斗不息的,二者之比为80%和89%。这种情况说明,重点小学可能忽视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另外,重点小学学生的父母很多恨铁不成钢,或“陪读”,或请“家教”,学生承受较多的心理压力,虽然他们心理压力承受能力强的学生比例较大(重点校44%,一般校38%),但他们对学习可能会感到厌烦,缺乏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意识。而在非重点小学读书的学生,要求将来进入重点中学学习的愿望比较强烈,这就促使他们在学习上更具主动性和进取心。
上述观点,可以从学生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因素调查中得到佐证。重点小学学生中,认为家庭和父母对自己作用较大的有31%,而非重点小学仅为14%;认为电视、电影、广播等传播媒体对自己影响较大的,重点小学有37%,而非重点小学多达56%。这里说明了重点小学学生的父母对子女看电视等活动的限制。而过多的限制和他律,使学生在品质发展上自律程度降低,重点小学学生的自律程度就低于非重点小学学生。这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过重的学习负担会影响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品质发展状况和小学有所不同。首先,重点中学学生自尊自爱的品质略强于一般校。如在“为了出国或赚钱,任何下贱的事都干”的回答中,重点校肯定的只有2%,一般校有6%;重点校从未参加赌博之类活动的学生为91%,一般校为85%。在诚实倾向的测验中差异更为显著,重点中学不诚实倾向的有48%,一般校高达76%。在谦恭礼让和宽容心方面,重点中学也略强于一般校。另一个差异表现在重视集体荣誉方面,重点中学占92%,一般校占84%。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可能是由于重点中学学生起点较高,学校校风一般比较严谨,良好的班集体较多,学校德育工作条件较好。
两类学校的学生虽然在勤奋进取品质方面差异不大(在事业上力求奋斗不息的重点校为80%,一般校为82%;在学习上一定要争取好成绩的前者为75%,后者为74%),但他们的差异主要在学习的意志和毅力上,如“在学习上碰到困难努力自己解决的,重点校为86%,一般校为77%。因此,对于一般校来说,须在培养学生学习意志和毅力上下工夫。
一般中学学生的品质发展也有自己的长处。比如在劳动方面,经常干家务事的占46%,而重点校只有26%;喜欢参加学校劳动的一般校为68%,重点校为65%。这是由于重点校学生在学习方面花费较多的时间,而对劳动和劳动教育有所放松所致。因此,重点校应当要求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增加集体劳动锻炼,这将有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
学习成绩不同水平学生之间的比较
在小学阶段,一些与学习直接有关的品质,好生明显优于差生,如勤奋进取、自信自立、自尊自爱、责任心等等。但一些与学习不那么直接有关的品质,好生也大多好于差生。如勤劳俭朴,自制自律、谦恭礼让、孝敬父母、团结协作、助人为乐、公平正义、宽容与同情心、爱国爱乡、乐于奉献等。在三个道德自律测量题中,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选择自律回答的比例递减。也就是说,学习成绩越好,道德认识理性化的人数比例越大。这种现象提醒我们,把德育与智育截然分开是不行的。
另一方面,学习成绩好不等于道德品质的发展就必然毫无问题。比如,成绩好、中、差不同水平的小学生的不诚实倾向比例几乎相同(54%左右)。承受挫折的能力方面,好、中、差生的比例分别为42%、40%、43%。因此,对成绩好的学生,应加强这两方面品质的培养。
在中学阶段,情况又有所不同,一般说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比较诚实正直的比例较大;而在勤奋进取、乐意参加集体活动、关心集体荣誉感等方面,品质好的人数比例也从学习差生到好生递增。
但中学生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道德品质发展方面也存在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不少品质发展不一定与学习的好、中、差正相关。如:尊敬师长方面,比例分别为91%、97%、93%;关心他人方面为92%、96%、86%;宽宏大量方面为62%、70%、59%;乐于奉献方面为80%、90%、86%。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自我感觉良好,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看不起别人;平时过于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对其他人和与自己无关的事不大关心;由于学习上竞争的影响,有时在待人接物方面有些情绪化,宽容心不够。这样的品质必然导致人际关系不融洽,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以生存并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还有一个应引起充分注意的问题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较差,当问到“在生活中如碰到严重的挫折或打击”时,回答“会很长时间提不起劲”的,学习好的为25%,学习中等的为21%,学习差的为19%。这是由于成绩好的学生,平时在精神中总是处于顺心的状态,老师的表扬、家长的赞许和宠爱使他们自视甚高,一旦受到打击就接受不了。一些中学中的优等生在大学成了中等生后,精神崩溃甚至自杀的例子,提示我们在中学中应该重视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在未来社会中,个人的个性品质和道德素质如果与瞬息万变的社会不对位、不适应,那就会很快被社会所淘汰,更谈不上会取得什么成功。
学习成绩差的中学生,在个性品质上与其他人最显著的差异在于勤奋进取的精神方面,比如,选择“一定要争取好成绩”的仅为58%,大大低于好生的92%和中等生的80%;“学习中碰到困难努力自己解决”的为77%,而学习好与中等的学生均为87%。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另外,要促进学生自信心的迁移。从调查看,总体上说,学习差生的自信心并不差,在“遇事总有自己的见解”和“虽然有的同学在许多方面比我强,但我也有自己的长处”的回答中,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差异并不显著,差生主要是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差。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引导或激励他们把自信心转移到学习上来。
学生对德育形式和方法的反映
从总体上看,学生对效果良好的德育活动的形式和方法有几种比较集中的反映:
首先是理论要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如经常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到生产、生活和市场第一线去进行社会调查;到部队去实地接受国防教育,参加军训;利用自己的本领切实开展学雷锋助人活动等。
其次是校内德育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如主题班会、各种竞赛活动、文艺活动、野外游览或考察活动等。当然,在组织这些活动中,一定要有鲜明的主题和内在的德育因素,不要盲目迎合学生的兴趣,忘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和任务。
第三是要求适合自己的年龄特征。如小学生中就有相当多的人要求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进行道德教育。有的中学生对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对最差劲的德育形式和方法,学生也有几种比较集中的意见:
首先是开会,尤其是听枯燥乏味而又冗长的报告;即缺乏生动事例又没有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形式主义的宣传。
其次是批评,特别是粗暴的批评和有损自尊心的讥讽,这些只能激起学生的反感心理和抵触情绪。
第三是劳动惩罚和形式主义的“做好事”。劳动本身是一种很好的德育形式,但如果和惩罚结合起来,学生就会认为劳动是一种惩罚的手段,从而逃避劳动,看不起劳动和劳动者,劳动教育也就完全失败。相当多的学生对“做好事”也有意见,在这种活动中,学生是被动的,没有自觉性,而且许多活动本身并没有实际效用,更谈不上教育作用。
对于游览活动、野炊、观看电视和录像片甚至读书活动等,学生中有不同意见,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组织以及看什么样的电影、录像。比如,有的中学生认为看教育影片没有意义,说“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应该看一些娱乐片”。出现这种情况,有几种可能:片子对于她来说,太浅或看过多次;看完后没有组织必要的讨论;影片对于她太深了,看不大懂。因此,即使是看教育影片,学校也要精心组织,根据对象掌握时机,方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多样化,求新求变意识较强。因此,要力求活动的多变性,挖掘活动中的趣味性,做到适人、适时、适地。对于过去的和现在正在采取的德育形式和方法也不能全盘否定。有的应保留发扬,有的应摒弃更新,有的应注入新的因素和内容。我们应该寻求既适应时代潮流又适应青少年特点的德育方式方法,以达到教育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高尔夫服务英语 学生
2016年高尔夫球运动重返奥运会舞台,加上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等良好因素的影响,中国的高尔夫球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机遇。为了提高高尔夫从业者的素质和外语水平,我国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开设了高尔夫相关的专业,并且把高尔夫服务英语作为专业必修课程,有的院校还把这门课程设置成骨干课程。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高尔夫服务英语在高尔夫服务中的重要地位,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培养能以英语为工具从事高尔夫服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扩宽学生就业范围。然而,由于教学内容的枯燥,教学手法的单一,致使学生为了学英语而学英语,没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即使掌握的一定的词汇量,仍然无法交流。为此,选用项目教学法开展高尔夫服务英语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需要继续改进。[1]
一、项目教学法概述
1.项目教学法的发展历史
项目教学法是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 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十八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是初具规模的标志,20世纪中后期逐渐形成重要的理论思潮。项目教学法运用于职业技术教育尤为适合。目前,中国大力推广职业教育,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为项目教学法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充分的条件。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多集中在实用性较强的领域,文化素质类课程中也在尝试性运用。
2.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含义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法,是基于探索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一种模式,其本质是既强调学习者的认识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一种将工作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即按照工作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根据知识的相关性组织课程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学设计者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任务之中,即教学进程由任务来驱动,而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线性讲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相对开放的教学组织方式,以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
3.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自主性。通过项目执行,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这便于学生发挥特长,形成每个学生的责任感与协作精神。
针对性。项目执行过程中每个步骤都有测评的目标,完成任务目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学生为中心,训练技能为核心,教师为辅助辅导的能力本位教育观念。
创新性。长期习惯灌输教学的学生,不善于启发学生采用发散型的思维方式。而项目教学法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收集资料、自己去实践,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项目教学法在高尔夫服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尔夫服务英语教学中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在教学操作的过程中,不再把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而是指导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
1.项目的确立
高尔夫服务英语根据高尔夫服务流程在整个教学周期中设置了22个项目,根据课时的多少设置了项目的大小。每个课程开始之前要先提出项目,帮助学生了解项目要求,组织各自团队,组内初步确定具体项目任务;项目的确定与学生近期所学的专业技术课程或其他课程中的内容相同。学生可以轻松的获知完成任务中的对应中英文对话。
2.项目的展开
本阶段主要是学生进行组内讨论,进一步明确分工和角色确定。教师播放视频动画,观看项目中的对话,给出每个项目中的部分使用句型,要进一步化解学生实施的难点。[2]
3.项目检查评估
本阶段主要是针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检查,分组展示成果,归纳各组优缺点,进行点评,共同交流讨论,纠正错误语法句型,给出相应的成绩。
三、项目教学法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总体来说,高尔夫服务英语的项目教学是成功的,参与者能把项目中所涉及到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流程当中,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存有一些问题。
1.项目设计与其他课程衔接
项目设计要想使学生感兴趣,必须与学生未来从事的工作有关系,才能使学生有动力。但是,按照其他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来设置项目,有时会出现与相关技术课程提前或落后的现象,所以项目确定之前必须与其他课程沟通才能真正使项目选择正确。
2.项目开展过程无法评价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层次参差不齐,要想顺利开展项目必须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分配组合,才能互补互助开展项目,但是这种组合必然会使得水平较低的学生产生依赖性,把项目交给高水平的学生来做,自己少量配合。不参与项目的开展过程必然得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无法在最后评价时给出公平准确的评价。[3]
3.项目评价不能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
尽管项目教学的理想状态是让学生做出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对话,但是学生成果不能完全说明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评价每组对话时,难度比较大,对评价的结果恰恰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谭燕 戴紫明 高职院校高尔夫专业英语教学探索 [J] 外语教学
[关键词] 高校 户外运动 体育课程 大学生
户外运动一词源于欧美,其运动形式已有近100年的历史。上个世纪90年代初传入我国,同时其相关产业也蓬勃发展起来。户外运动以其新奇、刺激、多样等特点深受广大青少年追捧。近年来,在大学生群体中,户外运动也已经悄然成了时髦的体育休闲活动。可以看出,户外运动在我国,尤其在在青少年当中有着极大的魅力和发展潜力,从而使户外运动融入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成为了可能,而这种崭新的体育教学方式和手段,也必将给高校体育课程注入新鲜的血液。
一、户外运动的概述
户外运动是区别于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一种时尚体育休闲运动。就户外而言其不仅仅是简单的走出家门的简单户外活动,户外运动中的户外应是对应城市环境而言,所以户外运动运动是在大自然,原生态环境下进行的体育休闲健身活动。户外运动是一个相对较为宽泛的概念,所以就决定了户外运动的外延十分广泛。据粗略统计户外运动所涉及的小项近200余种。但根据参与人群的数量和参与户外运动者的喜好来看,一般我们将户外运动分为类,分别是:徒步运动、山地运动、山地自行车运动、滑雪运动、汽摩运动、水上运动、洞穴运动、帆船运动(近海)。
随着社会的发展,户外运动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运动项目,而这些新的运动元素充实了户外运动自身的体系,有利的促进了户外运动的发展。
二、户外运动在国内外高校的开展的情况
1.国外高校户外运动发展状况。俄罗斯体育大学本科主要课程中将《旅游体育及教法》(户外运动相关课程)列为考查科目;英国伯明翰体育与运动科学学院运动与娱乐研究专业包括《野外娱乐》课程;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克兰特分院在培养师资的专业理论课程中设置了《户外活动教育》;日本鹿屋体育大学《户外运动》为专业公共课程。
在国外中学体育教学课程中也开设了旅游体育的相关内容。如在英国体育教学内容具体类别和项目中包括《野外活动》――郊游、划艇、登山、越野定向、攀岩和帆船等;美国纽约州中学教学内容开设《户外运动》课程。
2.国内高校户外运动的发展状况。2002年7月18日至23日,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东北林业大学三所高校的60名大学生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进行了为期五天的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他们经历了负重登山、冒雨行进、野外宿营、穿越沼泽、沿河漂流等种种考验,从此拉开了“十五”国家级课题《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在高校开展野外生活生存训练的实验研究》的序幕,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浙江林业大学作为首批实验学校。于此同时,我国部分高校也开设了与户外运动相关的专业。从此,户外运动正式出现在了高校内,很多大学的大学生都自发成立了户外运动社团或俱乐部。户外运动以新奇,刺激,具有多样性和挑战性的特点深受广大高校学生追捧。
三、户外运动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
1.户外运动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意义。户外运动的形式较其他传统体育运动相比更能吸引大学生的眼球,深受广大高校学生的喜爱。同时户外运动的健身性极强,能够全方位的提高和改善参与者的身体素质。户外运动能够对人体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内分泌系统和体温调节都显著的功效,并且其提高和改善水平优于一些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2.户外运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户外运动一般为群体性项目,在野外环境下,群体常常要面对相对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充分的让每个个体体会到“大家为人人,人人为大家”团队意识。同时在野外环境下,生活资料相对缺乏,参与者必须解决生活的相关问题,这就培养了团队及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户外运动对参与者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全面彻底的。
3.户外运动对大学生的多方位教育功效。户外运动中所有的教育形式都是利用综合手段来体现的。在自然条件下,虽然没有规定教育任务,但是这种自然的教育过程在旅游体育中随处可见背负行囊行进、翻越障碍――体能教育;大自然的美丽――审美教育;宿营与做饭、完成宿营中的不同工作――劳动教育;行军中队员之间互相帮助、纪律与责任――道德品质教育;认识自己国家的自然财富、历史文化古迹――爱国主义教育。
4.户外运动的开展是高校体育课程的有机补充。近年来,高校持续扩招所引起的问题已经凸显出来,对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也是如此。由于连年大幅度扩招,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紧张已经是不争的实施。这其中以体育场和体育器材的短缺尤为突出。而户外运动不仅能够解决上述所出现的教学问题,而且户外运动的引入也必将给高校体育课程带来一种新的模式和思路。将原有的相对封闭的传统体育教学引入到大自然中,突破了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有原来的单向教学转变成在大自然中的双向互动,最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5.户外运动的引入有利于其在高校的良性发展。我国高校学生参与户外运动基本处于自发或半自发状态,大学生缺乏起码的安全意识,没有科学的引导和帮助。近年来,大学生参见相关户外运动伤亡的事故频发,极大的阻碍了户外运动在高校的开展。户外运动相关课程在高校的开设可以使大学生系统的学习户外知识和户外技能,增强大学生户外运动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技能,从而使户外运动在高校中健康的发展。
四、高校开展户外运动的对策和建议
户外运动从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学科体系。但是,国情不同我们应经过试验、应用、总结,最终形成符合中国高校体育课程发展的户外运动学科体系。
1.以终身体育为理念,建立健康第一、求知创新的教学思想。
2.将户外运动作为选修课在体育、地质、林业、医学、公安、军事等院校等一些与户外活动相关的学校中开设。作为试点院校来验证课程形式、知识结构、组织方式等,形成规范、科学、合理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
3.鼓励建立高校户外运动社团。以户外运动为共同爱好,发动学生资助建立户外运动社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热情,有利于户外运动在高校的迅速普及。同时,对户外运动社团加强监管杜绝危险事件发生
4.经常开展户外运动相关的交流、游戏、竞赛活动,扩大旅游体育的影响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
5.重视宣传,包括户外生存知识、户外运动的健身意义及精神、户外运动社团的组织与管理、户外医学常识、环境保护知识等。
6.应多与户外运动以及户外运动产业发达的国家进行交流合作,不断用最新的理念、技术和组织方式来引导我们刚刚起步的高校户外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Ю.Н.Федотов, И.Е.Востоков.Спортивно-оздоровительный туризм.―М.:Советский спорт,2002.C7.
[2]В.Н.Сергеев. Туризм и здоровье. ―М.:ВЦСПС Профиздат,1987. С8.
做一个热爱劳动的人,要求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无论在学校还是家庭都要有自己的劳动岗位,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1年五一劳动节优秀主题演讲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1年五一劳动节优秀主题演讲稿1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劳动是光荣的,劳动是幸福的,劳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科学家华罗庚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付出一份勤劳就收获一份果实。古人用一双双勤劳的手,创造出了多少人间奇迹,现在人们的生活虽然好了,但劳动的美德会一直传承下去。
勤劳是座不会倒塌的强大靠山,例如:巧家县闻名的“堂琅广场”建筑,踏入堂琅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六根龙纹盘着的柱子,显得高大雄伟,往上走,我仿佛被什么包围了,定睛一看,周围全都是人们用勤劳的双手修建出来的高楼大厦,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四射,广场马上变得人山人海,人们在这里玩耍,嬉戏,聊天……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无忧无虑的休闲着,这就是劳动的实果。如今,地球上已有着许多由人们用劳动来创造的名胜古迹,例如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北京的_广场,京杭大运河,西湖……无不显示着劳动人民的结晶,人民因劳动而过得快乐,人类社会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但依然少不了劳动,大家一定知道巧家的“魁阁塔”吧,他有着古老建筑物的风格,代表了中国的古代文明,引来了许多人的参观,证明了劳动和智慧结合在一起,能创造出反古的记忆。
古今中外许多人的劳动让生活更美好,大城市纵横交错的立交桥是通过劳动创建的,如爱因斯坦、爱迪生、高尔基等,都是因为一生勤劳才有所成就,而我们生活在幸福年代,为了美好的明天,美好的未来,我们难道不能有所作为吗?勤劳会使你绷直腰杆,挺起胸膛,抬起头颅,勇敢积极地面对生活,勤劳就是这样,仿佛一直在忙碌着,而那“劳动节”载满了人们对劳动的热爱,跨世纪的小朋友,你要是觉得自己不爱劳动那就请你看看我们的幸福生活吧!是多少革命英雄用勤劳和智慧付出不惜代价换回来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又使社会飞速发展。一个个美好的开始,都离不开劳动,劳动记录着我们的成长,并让我们的成长更加快乐。
劳动的故事总会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劳动创造的奇迹永远铭刻在大家的记忆里,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劳动,共同创造吧!
谢谢大家!
2021年五一劳动节优秀主题演讲稿2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主题是“勤劳与爱”。作为__中学高三年级的学生,北宋“神童”诗人汪洙的《神童诗》,想必在座的同学们均有所闻。其中我对“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与“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这两句的印象尤为深刻。
也许有些同学会说,这首诗最有名的应该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你说的也没错,但我认为它们之间还在存着因果递进关系。若非经过少小的勤劳、勤学、勤问,十年寒窗,读书万卷,何来日后的安身,立业?即使可以安身,立业,那也只能是基于田舍郎而已。之所以登得天子堂,成为将相,这是于勤劳、自强分不开的。
《左传》有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于古代劳动人民来说,只要勤勤恳恳地去劳动,生活就有了保障。作文/换言之,劳动即是财富的源泉,幸福的源泉。可见,勤劳,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于我们学生而言,勤劳同样重要。
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无需像匡衡那样靠凿壁偷光才可学习的勤奋,无需像鲁迅那样靠嚼辣椒驱寒才可学习的勤奋,无需像侯宝林那样靠去图书馆抄书才可学习的勤奋,但却要有齐白石、鲁迅、李四光那样珍惜时间,节约时间,挤出时间的精神。并且要在勤奋、刻苦学习的脑力劳动的同时,也让我们的身体得到充分的劳动锻炼。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用时间了!”我想说的是,学习本身就是劳动的一种。当然,我们的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我们能安安稳稳地坐这么宽敞明亮舒适的教室里学习,难道不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吗?
《诗经》有语,“夙兴夜寐,洒扫庭内。”在学校,个人的仪表仪容,教室与宿舍的卫生,你就没有一点责任与义务把其收拾整洁干净卫生吗?回到家,你就应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心安理得地做个“小皇帝”?
最后,我用一句话对今天的演讲做个总结:学生,当以学业为重,而人,唯勤劳与爱不可缺。
共勉,谢谢大家。
2021年五一劳动节优秀主题演讲稿3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高兴来到复兴中学做一次演讲,我要演讲的内容是“劳动的重要性”。
有许多同学认为,劳动在这个科技发达的社会没有太多的用处。但是我认为,劳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人们如果不劳动,如何耕种出粮食?如果不劳动,如何去发明,去创造?现在的科技是由无数的科技人员动脑,用他们的智慧凝聚而成的。科技人员的思考也是一种劳动,劳动不拘于形式,也不是意义上的农民的耕种才是劳动。
如果自己不劳动,如何雇佣别人去劳动呢?没有劳动,何来的科技呢?劳动并不能使人变聪明,但是你连劳动都不做了,那你如何改变自己呢?科技的力量虽然强大,但如果没有人类的劳动,如何创造出科技?所以,我认为劳动是重要的。
古谚语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古代的劳动是勤劳的播种,耕耘,收获。所以,只要去播种,勤劳的耕耘,就会有收获。在当今亦是如此。
或许有的同学会说,学习劳碌,占了许多时间,所以不去劳动。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学习的闲暇时间里,可以去劳动。并不需要去打工,只需要偶尔打扫一下自己的宿舍的卫生,也算得上是劳动了。
有的同学会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为什么要自己去做?因为,如果你不去做,他也不去,每个人都不去做,那世界会变成怎么样?对于让别人帮忙做事,我很赞成。因为人多力量大,但是自己不劳动,这种行为我不赞成。你可以让别人帮你做事,但是你自己也要劳动,不然别人凭什么帮你?如果你开一家公司,你身为老板,不去上班,不去谈客户,整日待在家里,这样的公司,工资再高待遇再好,也没有员工有积极性。因为你身为老板并没有给他们带好头。很简单的道理,但不是每个人都懂。
有的同学不尊重劳动,认为劳动一无是处,但是这是错误的。因为劳动已经证实了它的力量。它创造了科技,它改变了人类的生活,难道还有人认为劳动不重要吗?
2021年五一劳动节优秀主题演讲稿4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描写的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生活,提醒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粮食,不仅如此,做为少先队员的我们更应该像农民伯伯学习,热爱劳动,为祖国,为社会,为身边的每一个人贡献一份力量。
这个假期,我尝试地做了一些家务,当我看到自己房间乱得一发不可收拾时,我羞红着脸走过去把房间给整理了,经过半个小时左右,我的房间变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看,我整理的认真吗?
我们家还养了金鱼,各种各样的金鱼,像一个个小精灵展现各自优雅的身姿,格外美丽!看,我在专心的喂这群小精灵。
俗话说得好,劳动是社会生活中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义务。我们应该热爱劳动,忠于劳动,能够帮助身边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做到了,我在帮妈妈刷碗,还主动做了自己喜欢喝的汤!
每一种劳动都是一种力量,它是鱼和水的关系。无论是精神文明的进步,还是物质文明的飞跃,无论是用高科技赢得千里之外,还是城市美容师的汗水,不同的劳动和相同的汗水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社会。
瞧,我在帮社区打扫卫生,张贴单页,叔叔阿姨还夸我是一个好孩子,我开心的笑了。
人们都说:劳动最光荣,当我在切身体验劳动时,我才更进一步地体会了这句话的精髓。劳动确实很辛苦,但却是苦中带甜的。劳动的辛苦,劳动后的大汗淋漓,这些是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感受不到、体会不到的。这种感受是作为一名劳动者内心深处的,最平凡而又殊于一般的感受。
总之,这次切身体验劳动让我很开心,也让我感受到了那些默默无闻的清洁工们是多么的不容易。每一种工作都是辛苦的,每一种收获都是来之不易的。所以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热爱劳动!
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谢谢大家!
2021年五一劳动节优秀主题演讲稿5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糖。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当唱起这首歌,亲爱的同学们,你会想到什么呢?对,小喜鹊靠劳动为自己建造新房子,小蜜蜂靠劳动换来甜美的蜜糖,是劳动为我们带来幸福的生活,劳动最光荣!
雷锋叔叔曾在日记中写道:“世界上最光荣的事是劳动,世界上最体面的人是劳动者。”
是劳动,建成了今天的万丈高楼;是劳动,筑就了现代化的高速公路;是劳动,使浩翰的荒原变成了亩亩良田;是劳动,让偌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了这个五彩班斓的世界。劳动最光荣。
可是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同学们参加劳动时怕这怕那,有的同学可以说是根本不爱劳动。他们懒得铺床叠被;懒得洗袜子、洗手绢;懒得收拾书包、收拾桌子,甚至于懒得洗脸、洗脚,连喝水也懒得自己倒,在家里一切都由家长做,连书包也是家长背。可见,我们同学参加的劳动太少了。?
作为一名小学生,从小就要培养劳动感情,养成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首先,我们应该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家里,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床铺自己整,自己的书包自己理;在学校,积极打扫卫生,时刻保持环境的整洁;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其次,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浪费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分钱。第三,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劳动者。无论是白领还是农民工,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清洁工,他们都是光荣的劳动者,都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
我们“要学喜鹊造新房,要学蜜蜂采蜜糖,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同学们,让我们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用我们的双手去酿造更甜美的生活吧!
谢谢大家!
2021年五一劳动节优秀主题演讲稿6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德》。
同学们,今年的五一假期刚刚过去。提起“五一”,不知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五一假期”还是“五一劳动节”。这里我要说,劳动教育是人生必修课,良好的劳动习惯对于我们少年儿童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如果一个孩子,如果不爱劳动,自然就缺乏劳动的体验。说实话,同学们之中谁能真正理解和感受到“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涵义?你们能体会到爸爸妈妈赚钱的不容易吗?要知道我们每天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爸爸和妈妈用劳动换来的呀!
其次,劳动的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用和创造。如果我们没有好的劳动习惯,我们学到的知识就难以运用到生活中去。更谈不上应用和创造了。
1、劳动对于培养每个人的健康人格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2、儿童劳动时间越长,独立性越强。
3、儿童从事劳动的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形成勤劳节俭的好品德。
我们从小干家务,可以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珍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我们长大以后自然比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更有出息。
我们要热爱劳动,就需要把劳动变成一种习惯,如果养成了这种好习惯,劳动就成了一个愉快而自然的过程。我国相声演员冯巩,小时候家里很穷,但他非常懂事,经常帮助母亲料理家务,冬天顶着凛冽的寒风出去捡煤核儿,逆境的磨炼造就了他自强不息,矢志不移的性格。
劳动可以造就一个人,不爱劳动则难成人。经过老师们的了解与调查,不少同学经常在家帮助父母干家务,做一些象洗衣服、刷碗、摘菜、买东西、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等一些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也不排除有些同学吃饭用叫、吃完撂下碗筷抹嘴就走现象,不排除晚上让父母铺床,早晨让父母叠被现象,不排除父母偶尔支使点活、马上小嘴撅起老高现象。同学们,上帝为我们创造大脑,是要我们靠自己的本事生存;上帝赋予我们双手,是要我们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劳动增长见识,劳动是快乐的。我们要时刻牢记_爷爷的教导,“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我们要持之以恒,真正从内心把劳动当做自己生活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来看待。
最后,我希望孩子们尊重每一个劳动的人。劳动最光荣,劳动的人最美。无论是白领还是农民工,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清洁工,他们都是光荣的劳动者,都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
相信,只要大家愿意去做,一定能从劳动中获得许多快乐,同时也获得许多做人的道理。请同学们记住: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德。让我们都来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