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安全评价分析

时间:2023-07-06 16:28:23

导语:在安全评价分析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安全评价分析

第1篇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地铁安全,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X913.4;F560.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3-0058-02

1 概 述

城市轨道交通中,轻轨和地铁是最常见的两种形式。层次分析法(也称为AHP法)是由美国运筹学家萨蒂发明的,是一种集合定量与定性方法的综合决策方法,本研究中以该方法为基础,通过构建模型,对地铁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有关层次分析法在工程中的应用的例子较为广泛,其中外国学者Wedding等[1]通过对建筑评价中的40个指标分类,构造成4类主要判断指标,以AHP法对其权重进行了定量研究。

国内学者丛娜等[2]利用AHP法对指标权重进行判定,也较早地将AHP法应用在我国的工程实例中。陈华[3]较早地对地铁的安全性评价工作进行了研究,并引入了层次分析法,论证了该方法对地铁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可行性。

因此,本文在已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参考国家颁布的规范性文本,有针对性的选择地铁安全性评价指标,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构建评价模型,最后进行实证分析[4-5]。

2 选取评价指标

研究中以地铁施工过程中为例,对盾构机顶进过程中可能的风险进行分析,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

研究中选择人员、机器、施工环境等三要素为主要安全性指标,并对每个指标的内部进行细化,划分为其他若干安全性指标,所构建的评价指标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3 地铁安全评价模型的建立

指标的属性可知上述评价指标主要为定性指标,本文借鉴德尔菲法中的评分规则,通过邀请若干专家对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打分,对评分结果按定量方法进行权重计算,评分规则,见表1。

通过获取专家的实际数据,构建判断矩阵,通过求解指标权重,并建立评价模型进行安全性评估。主要过程如下。

3.1 计算指标权重

已知n阶判断矩阵B,根据相关数学公式可计算出指标权重。

其中,一致性指标CI,需要满足。一致性比率RI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用以判断其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由于不同阶判断矩阵的RI取值不同,现列举1-9阶判断矩阵的RI取值,见表2。

3.2 地铁施工中的安全性评价模型

在取得各个评价指标权重结果后,需对地铁施工中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合专家对该居住建筑的评分,以此判定该地铁施工中的安全性状况。

有关地铁施工中的安全性评价按如下公式,而指标评分、总评分与安全性等级对应情况,见表3。

4 案例分析

某市地铁施工中,对该地铁线路的一标段进行施工安全性评价。通过实地勘察现场,对现场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统计,对现场的施工机械进行检查,对现场的环境进行拍照记录。

结合以上信息,建立一个综合评价系统,通过对现场情况的客观描绘,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采用专家问询的方式对10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分别对该项目中的施工人员、施工机械、施工环境进行打分,评分规则。

由于计算结果得到综合评分为L=5.367,表明该地铁施工过程的安全状况为“中”,仍有部分地方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实际项目中,该项目发生过2次轻微事故,主要由安全设施配备不全导致,与实证分析结果趋于一致。

5 结 语

针对地铁建设中安全性指标权重难以准确界定的问题,本文通过结合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地铁建设中安全性指标权重的求解过程。通过对同一对象的多组取值,使最终的指标权重结果一方面体现数据的信息量,另一方面也体现指标的实际安全效果。

本研究的主要思路是,将定性指标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建立权重模型求解指标权重,其次通过针对实际的工程项目调研,通过现场数据,运用到本研究所建立的评价模型中,得到最终的地铁项目的安全评价值;最后的实证分析中,将本研究中所建立的安全性评价模型运用在实际项目中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取得了较准确的效果,该方法也为后续有关地铁建设中安全性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Wedding GC,Crawford-Brown D. Measuring site-level success in

brownfield redevelopments:A focus on sustainability and green

building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7,85(2):

483-495.

[2] 丛娜,吴成东,丁君德.建筑节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J].智能建筑,2007,

(85):47-50.

[3] 陈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地铁安全评价[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

90.

[4] 刘永健,李新辉,张雪姣.建筑节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建筑节能,

2010,34(10):25-30.

第2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安全因素;

0引言

高速公路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通行能力高、行车舒适、快捷方便以及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其建设情况反映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交通发达程度乃至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但是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总体形势严峻,各项统计指标的安全程度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探索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律,分析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因素,做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计与评价工作,在设计阶段消除高速公路潜在的交通事故隐患, 改变以往事故发生后再进行防护的被动局面提高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1 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因素

影响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人的因素、车辆因素、交通条件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其中交通条件因素和人的因素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1.1 人的因素

人是交通系统中的主要部分。一般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包括驾驶员、乘客和行人。在高速公路中,涉及到的人员包括驾驶员、乘客以及道路维护人员。下面主要分析与交通组织关系密切的{驶员的交通特性[2]。在高速公路交通这一具有特定功能的闭环系统中,作为交通参与者的人是影响交通安全最主要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由于高速公路实行全封闭交通管制,所以交通事故中人的原因主要体现在车内参与者的责任,部分是由于车外交通参与者的违规行为[3]。

如图1-1所示:

第一,在人的因素中驾驶员的因素又占有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驾驶员的主观行为,其中包括疲劳驾驶、无证驾驶甚至酒驾等违规驾驶行为。第二,驾驶员的处理信息的能力。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驾驶员要根据周围的环境、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交通安全设施以及车内仪表等提供的信息来进行车辆的控制。信息的获取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嗅觉等,但据研究,驾驶员 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通道获取的,其次是听觉。如图1-2所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的信息需求量会出现不同的变化,驾驶员的信息负担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驾驶员安全驾车。因此合理的确定高速公路中信息量(保证驾驶员较长时间处于S~D之间)有助于高速公路交通安全。

1.2 车辆因素

通过对中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调查,发现引发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车辆故障主要有:超载、超速、爆胎、制动不良(失效)、转向失效等。因此进入高速公路行使前,驾驶人员要事先检查车况,确保车辆的制动、转向等安全有效,另外也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超载、不超速。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车辆因素所带来的交通事故。

1.3 道路因素

道路因素在交通事故的发生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道路几何线形要素的构成是否合理、线形组合是否协调对事故的发生有较大的影响[4]。同时,高速公路中难免会出现施工段,此种情况下,行车道上的合流车辆要进入超车道,必须在超车道上寻找可接受间隙,在必要的情况下,还需要调整加速度大小,实施合流换车道操作,从而使合流车辆与超车道上的直行车辆共同行驶在一条车道上,直至通过施工路段。会造成车流的紊乱,对交通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

1.4 自然环境因素

影响交通安全的自然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地理环境;第二,交通环境;第三,天气环境。地理环境是指道路所处的地质条件、道路两侧所具有的危险障碍物等,地理环境的好坏对行车的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然而,如果在地理环境等同条件下,交通事故的发生数量则取决于车辆所处的交通环境,交通环境包括交通条件和交通安全设施。因为交通条件决定行车速度、交通流的行驶规律以及驾驶人的精神紧张程度。除此之外,天气环境也对交通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天气环境因素包括风、雨、雾、冰、雪等恶劣气候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恶劣气候会影响驾驶人的视线,容易产生错误判断而发生交通事故。在雨天、冰雪天,路面抗滑能力减低,因附着力小,容易使轮胎打滑而发生交通事故[5]。

1.5 管理因素

高速公路的运营和管理对高速公路安全评价有很大的影响,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措施是系统运行的保障,然而目前安全管理的水平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单位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事故的发生和发生事故后的损失程度,特别是快速救援体系的完善与否对减少死亡数关系重大。管理体制、管理人员素质和事故救援体系作为管理水平高低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2 总结

本文将交通安全评价的因素概括为五类如表2.1所示:

吴焱等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出:由于疲劳/无证 驾驶、车辆超速、线形条件、交通条件、不良天气、救援机制这6项风险指标敏感度较高,分别达到0.472、0.508、0.759、0.814、0.529、0.468,因此将此六项确立其为交通安全评价因素重要指标。从数据可以看出交通条件对高速公路安全风险评价最为敏感[5][6]。王东明则基于模糊评价理论基础,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价体系, 再结合权重体系,利用图2-1所示的评价模型,进行了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得出了交通条件中,道路线形在一级指标权重中占0.314,路段速度差和视距满足率在二级指标中分别占0.667、0.333。可以看出交通条件因素在安全评价中的重要性。

本文结合国内外对高速公路安全评价因素的分析得出了影响高速公路安全评价因素的五个一级指标(人的因素、车辆因素、交通条件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和多个二级指标(车内参与者、交通环境、道路线形、安全管理等),并提出了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高速公路安全评价因素中要综合分析各个因素的重要性,将人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道路因素,作为主要评价因素,将车辆因素和管理因素作为次要评价因素,不仅可以提高高速公路安全评价的效率,同时对减轻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事故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东明.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计与评价研究[J].交通工程,2012,(4):123-125.

[2]王武宏,等著.道路交通系统中驾驶行为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59-164.

[3]王永刚,王燕.人为因素的多维事故原因分析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8,8(2):96-100.

第3篇

关键词:尾矿坝;HH-SLOPE;安全评价

据有关资料显示,作为金属矿山的重大危险源之一,尾矿坝时常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其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对尾矿坝的整体安全性进行评价十分必要。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评价办法层次分析法、有事故树分析法、灰色关联度评价法、模糊评价法、集对分析法,这些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尾矿坝安全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评价,根据其自身特点,其应用范围也不尽相同。文章针对尾矿坝实例,以HH-SLOPE分析软件为基础,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并计算其安全系数,为尾矿坝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尾矿坝现状

现状尾矿坝高44.5m,已堆库容32×104m3,为四等尾矿库。坝体主要由初期坝和堆积坝两部分构成。现状初期坝由砂砾石堆积碾压而成,坝体高度为22m,坝体顶宽为5.0m,外边坡设有干砌石护坡。现状堆积坝主要由尾砂堆积而成,坝体顶部高程为256.5m,坝体滩顶高程为255.0m,坝体高度为22.5m,外边坡较陡。现状堆积坝外坝坡设有砂砾土护坡,并在坝坡上种植了紫穗槐等小灌木。现状尾矿坝外观比较完整,未发现塌陷、鼓包、裂缝等现象。

2 尾矿坝安全性分析

2.1 不良地质现象调查情况

该库为山谷型尾矿库,库区不存在滑坡和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在尾矿库运行以来没有发现因地质原因造成的影响,说明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2.2 坝体完整性调查情况

现状尾矿坝外观比较完整,未发现塌陷、鼓包、裂缝、位移等现象,运行正常。

2.3 坝面渗流破坏情况

尾矿坝坝体从表面检查看,没有管涌、流土等现象。

2.4 干滩长度及安全超高调查情况

规范要求四等尾矿库的最小干滩长度为50m,最小安全超高为0.5m。现状尾矿沉积滩坡度为1:80,干滩长约72m,安全超高0.9m,干滩长和安全超高均满足规范要求。

2.5 尾矿坝稳定性分析

应用瑞典圆弧法确定最危险滑弧的位置及最小安全系数,安全系数计算公式如下所示。采用HH-SLOPE分析软件进行计算。

选取的材料参数如表1所示。

计算工况分别为:正常运行下工况、洪水运行下工况、特殊运行下工况。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三种工况条件下要求的最小安全系数分别为1.15、1.05和1.00,与上述数据进行对比可知,计算结果符合规范要求,但安全余量较小,应对现状坝体采取削坡或压坡处理,以减小安全隐患,保证尾矿库闭库后长期保持稳定。

3 结束语

第4篇

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质量保证以及发展稳定性保证的基础条件就是安全。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的合理应用、全面化应用,能够切实保证石油化工企业的整体安全系数,能够相应地控制危险事故的发生概率,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相应地防止出现设备故障、操作故障,能够实际提升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稳定性以及发展可靠性,能够实现这一行业的人才吸收容易化,以及促使石油化工企业的运作成本以及运作问题逐渐得到控制,石油的出产质量以及石油的出产量得到显著的提升。由此可见,安全评价技术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存在。通过分析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能够切实地掌握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性保障技?g及安全系数,提高操作以及要点;通过分析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意义能够促使企业对此引起重视,企业的安全意识得到相应的提升,这对于促进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有实际的价值。

1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对石油化工企业运作生产的危险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全面地了解特定石油化工企业的潜在危险,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防护措施。安全评价技术方法还包括对各项石油化工企业的指标进行确定,为石油化工企业各步骤的操作奠定基础,提供最佳的操作方案,指出操作注意事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的最后一点就是对石油化工企业进行全面勘察,进行各项防护措施以及预防操作的安全系数分析,确定改进操作,实现石油化工企业的运作稳定化以及安全保障最大化。

1.1 石油化工企业的危险性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原料本就存在易燃易爆的特性,原料主要为天然气、原油,在石油生产过程中,通过对这两种原料的加工、处理、反应等,最终出产石油。但是,在这一系列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是对于操作的规范性以及操作的顺序、操作的技术等有严格的要求,一旦在某一环节出现任何细微的操作失误或者操作不规范等,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事故以及不同程度的问题;加之,在处理过程中,由于化学反应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有毒物质、有毒气体,因而操作的失误不仅仅会引起设备的故障、设备的爆破、人员的伤亡,还会引起大规模的中毒现象,这是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大安全隐患。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在危险性分析中,其具体操作就是对各设备进行检查,包括运行过程中的或者停运状态的,分析设备的运作潜在危险层面,以及引发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再对人员的操作进行监督,确定人员的操作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最后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出产石油进行分析,更进一步地确定石油化工企业运作的内部问题以及运作的潜在危险部位,将这些信息进行综合,能够实际地获知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等级,为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性保障奠定基础、指明方向。

1.2 石油化工企业的各项指标确定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确定的主要指标类型包括人员伤亡指标、经济损失指标、环境损失指标,从这3个指标能够全面地实现安全评价,得出安全评价结论。人员伤亡指标的确定方法就是所造成人员伤亡的数量,这样能够确定伤亡的性质,能够进一步地确定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性。经济损失指标则根据损失的对象而进行性质的定义,经济损失的范围以及经济损失的数量与事故的危险程度有关,能够通过这一指标来进一步确定石油化工企业所能够达到的安全系数范围、石油化工企业所需要改进的内容以及所需要改进的操作步骤。环境损失指标则是指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对于环境造成影响之后,环境自我恢复的时间长度,这能够直接地反映出事故的危险程度以及事故的波及范围,综合性地对三者指标进行分析,能够实际地确定企业安全评价的内容以及评价的操作进展。

1.3 石油化工企业的勘察内容

石油化工企业会根据自身存在的显著问题而设计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及相应的防范操作,以避免出现类似的事故以及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控制。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技术方法还需要对这些部件进行分析,这样能够实际地确定防护措施的安全系数,以及防护措施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同时还能够相应地确定存在的防护不当部分,有方向以及有标准地进行相应的改进,实际地推动石油化工企业的整体安全防范方案的执行;能够从细节上、整体上实现危险最小化,以及潜在危险最少化,实际促进石油化工企业的运作稳定化以及运作的相对可靠化,很大程度上降低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局限性,推动产量质量的同步提高。

2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意义分析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意义在于,石油化工企业的运作不稳定性强,潜在危险大,出现事故的概率高,包括设备性事故、操作性事故以及条件性事故等,都会造成较大范围的损失及损伤。这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间接地影响社会各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安全评价能够实际地保证石油化工企业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危险问题,有方向、有针对性地确定所需要采取的操作。

第5篇

关键词 评价机构;非煤矿山;项目建设;技术支撑

中图分类号TD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0-0037-02

0引言

随着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的加大,对矿山资源的开采量也随之增加,对矿产资源的开发企业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之中。除了国有企业之外,为数众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也加入了矿产资源开发的队伍。但是时有发生的各种矿山开发事故,使安全生产的问题成为国家到民众都普遍关心和重视的问题。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监控力度的加大,安全评价机构作为第三方的技术支撑机构为在非煤矿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全评价机构在技术支撑和企业管理中表现的明显优势,使其在非煤矿山项目建设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推广,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

1 安全评价机构在非煤矿山项目建设中的作用

安全评价机构全称为安全生产服务评价机构,是针对安全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企业依法设立的一种有偿的安全服务机构。其提供的安全服务主要包括:生产安全咨询、生产安全检验检测、生产安全认证以及安全评价等等。安全评价机构可服务于多种行业领域,对于政府对安全生产的监管起到协助的作用,同时帮助企业进行安全评估,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和管理的水平。

对于矿山领域而言,我国可提供安全评价服务的机构主要包括:安全评价机构、安全生产设计机构、安全生产监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等等。各个安全评价机构针对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按照国家法律和行业法规、从业标准等法律制度的规定,对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设计的主要方面提供服务,发挥其自身的职能作用。在企业项目的设计方面,为其设计提供可行性的研究服务,在项目设计方面进行把关,抓住源头,为企业的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实现安全有效;在项目的建设方面,严把建设质量关,打好建设施工的基础,保证项目在建设完成后能够安全平稳的运行;在项目竣工的检验方面,对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把关,以保证项目能够达标并投入正常的生产;在生产进行方面,排除各项安全隐患,做好安全预防工作,保证企业的良好运行发展。安全评价机构为企业在安全生产的各方面提供标准化、专业化的技术支撑,为企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 安全评价机构存在的必要性分析

国家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主要包括对项目建设和生产条件的审查、生产施工的监理和安全评价。除了对生产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性能的监管外,还包括对生产单位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但是政府监管部门的专业人员有限,其进行监督检验工作的技术和设备的升级更新也不够及时全面,因此对于中小型生产企业来说,对其可提供的技术支撑能力有限,无法做到全方位的技术支撑和安全培训。在这个问题上,社会上的安全评价机构为政府的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利的补充。这些评价机构可提供专业的人员和设备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分解了政府安全监管的压力。企业可根据自身的需要,聘请安全评价机构在项目建设的各个方面提供安全生产服务工作。另外,为了保持对建设项目从设计、评价到检验认证再到投入生产运行能够客观公正的进行安全审查监管,也需要由一个独立于政府也独立于生产企业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而安全评价机构的存在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3 目前我国安全评价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我国安全评价机构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安全生产评价机构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安全评价机构承揽业务的范围已经超出了自身的资质,或者承揽同个项目的多个安全控制环节。有的安全评价不能够严格的按章办事,违规操作,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技术违规进行安全评估报告。有的评价机构甚至在没有资质的情况下进行违规的安全检测工作等等。诸如此类问题,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严重影响了单位和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我国现有的安全评价体系也存在着评价水平低、评价质量不高等诸多不足。

3.2 完善和发展我国安全评价机构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3.2.1 建立和完善安全评价机构服务体系

对于现有的安全评价服务体系,要着重在安全检测检验、安全等级鉴定和安全救援等服务方面加以引进和发展完善。注意对评价服务人员专业化的引进和培养,形成一个能够提供人员培训、安全评价、技术咨询、安全检测和安全技术装备等一系列服务的系统的全面的评价服务体系。

3.2.2 加强对安全评价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

在资格审查方面,要严格按照资质标准和申请程序执行,对安全评价机构申请的法人资格、注册资金、办公硬件条件以及其相关工作制度、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严格的审查,把好市场准入的关口。以行业自管自律为基础,大力推行行业协会的构建,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性,对违规违法的评价机构进性责任追究和处罚,提高安全评价服务的整体水平。建立安全评价机构的考核评定体系,实行规范的考核制度。

3.2.3 国家加大对安全评价机构的支持和培养力度

可根据法律法规等规定,对安全评价机构制度相关的鼓励政策,同时协助企业实现与评价机构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中的相互协调配合,达到企业和安全评价机构实现良好的互动,为企业安全生产把好关,做好安全评价工作。对于基础条件较差的中小型企业,协助其与安全评价实现良好对接,以借助评价机构的第三方技术支撑提高企业安全水平。对于存在安全问题且不配合整改的企业,依法进行严肃查处,为安全评价机构提供市场保障的支持。

随着社会对安全生产重视度的加大,安全评价作为第三方的技术支撑为企业实现安全生产,保持企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家对安全评价机构大力度的监管和扶持下,安全评价机构在企业分服务范围、专业技术、人员设备等方面也将日益提高和完善,必将为我国的安全生产发挥更大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水生态安全状况;DPSIR;集对分析法;模糊评价方法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033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水生态安全的重要性。随着三峡水电的落成,三峡库区长江段俨然由天然河道变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泊。从2001年至今,库区蓄水越来越深,加上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废水、船泊污水的排放等因素,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态势严峻,支流等地发生水体水质灾害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为了对三峡库区的水生态安全现状有一个较好的掌握,并希望服务于三峡库区水资源、生态管理与保护,本文试图通过建立一种评价模型来衡量三峡库区的水生态安全状况。

1文献综述

关于湖泊、河流的评价体系已经由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且提出了很多相关的评价模型。萧长来[1]采用均值化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前郭灌法的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获得了符合水质实际情况的结果,为治理污水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推广性。刘哲等[2]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福州山仔水库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确定出湖泊中污染因子的权重关系,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说明了层次分析法在定量计算污染指标的权重方面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沈迅伟等[3]采用传递包法进行模糊聚类分析并通过模糊聚类动态图对水域进行划分,再利用隶属函数对水质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为水污染环境评价提出了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法。王李管等[4]建立了环境质量评价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大气质量和水质进行了评价,并将结果与模糊数学法及灰色聚类法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其模型的可靠性。谢先全等[5]采用灰色聚类和模糊聚类等方法对福建沿岸9个港湾的海水水质进行了定量分类评价,与1999年福建省海域环境的综合调查报告的评价结果相当吻合,为水质的污染治理以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综观水生态安全评价的相关文献,现有研究提出的评价模型大多是综合污染指数法、层次分析法、灰色聚类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点,但在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由于水生态具有较为明显的模糊性,而模糊评价方法能有效地解决不确定因素对于结果的影响。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对已有湖泊水生态评价模型的指标进行修正,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的综合权重,建立综合评判模型,进而实现对水环境的综合评价。以期达到预期目标的前提下对三峡库区水生态现状进行评价。

2基于DPSIR框架的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PSIR框架是联合国(UN)在1993年为综合分析和描述环境问题以及其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提出的。DPSIR框架包含了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等要素:一方面,它可以f明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另一方面,它也说明了人类行为及其最终导致的环境状态对社会的反馈。在参考相关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2012年)》的基础上,初步确立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如下。

驱动力(B1)主要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如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环境变化等。本文选取的指标有库区年平均降水量C1、人口总数C2、库区总产值C3。

压力(B2)主要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荷,即自然条件和影响水资源安全的人类活动。本文选取的指标有工业污染源废水排放量C4、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C5、船舶油污水年产生量C6。

状态(B3)主要指在上述压力下所处的状态,主要涉及水环境质量状况、生态系统所处状况等。本文选取的指标有库区耕地复种指数C7、库区耕地面积C8以及油污水排放达标率C9。

影响(B4)是指上述状态的改变对社会、经济、水生态系统环境产生的影响。本文选取的指标有还林还草面积C1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C11、渔业天然捕捞总产量C12。

响应(B5)是指人类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对水生态系统安全问题的能动反应,主要指采取维持水生态系统安全的响应措施。本文选取的指标有船舶油污水处理率C13、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C14、第二产业对GDP贡献率C15。

3基于综合权重的集对分析水生态安全评价模型

31集对分析法(SPA)

基于SPA的水生态安全评价的实质就是根据既定等级,依次计算测量值与不同等级的标准在指标所给的特性下的相似程度,如果两者相似则可归为一类,反之,则归为另一类。

依据上文中的指标建立和指标等级的确立,将评价样本的某指标值,即测量值xl,m为指标集合总数,看成一个集合Xl(l=1,2,…,m),把相应指标的评价标准等级值看成另一个集合Yk(k=1,2,…,n),则Xl与Yk可构成一个集对(Xl,Yk)。一元联系度μl描述集对(Xl,Yk)的关系[6]

式(2)中ωl为第l指标的权重。在同一个评价系统中,有些指标的作用显著一些,有的作用则相对来说弱一些,因此各指标对μ的贡献度不同,可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在进行水资源系统评价时,关键在于确定上式中的μl。借助于模糊分析,给出联系度的具体计算公式:本文中取Ⅳ级为评价级别中的最高级指标。现在给出联系度的计算公式:其中,s1、s2、s3分别为Ⅰ级、Ⅱ级、Ⅲ级标准的上限值,超过s3即为Ⅳ级,s4为指标值在大于s3时所取得的最优值。在大多数情况下s4的值,依据实际情形而定。x为各指标的实际测量值。

从而,测量值x关于Ⅰ级标准的联系度计算表达式为:[7]

这里i=1-2x-s11s2-s1。类似的可以给出测量值x关于Ⅱ级、Ⅲ级、Ⅳ级标准的联系度计算表达式,在此不作赘述。

32综合权重的确定

为了计算联系度,必须先确定指标权重。而确立权重的方法有很多种,大体上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类。在本文中,主要用到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而两类方法各有优劣。前者可体现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属性间的相对关系一般不会违反人们认知的常识,缺点是随意性较大、准确性可靠性较差;后者遵循客观规律,但却忽视了决策者的经验等主观偏好信息,有时会导致权重系数不合理,甚至于这项指标的权重本就毫无现实意义。为了解决两种方法的不同缺陷,本文尝试用综合权重法,可建立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关系表达式,从而计算综合权重:

式(4)中ω为综合权重;α为经验因子,反映决策者对于主观客观权重的偏好程度q为主观权重;p为客观权重。经验因子α=06;计算得到各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

33集对分析法联系度的计算

为了计算集对分析法的联系度,我们首先要得到不同指标的分级标准,结合模糊分析法,给出分级标准(见表2)。s1、s2、s3分别为Ⅰ级、Ⅱ级、Ⅲ级标准的上限值,超过s3即为Ⅳ级,s4为指标值在大于s3时所取得的最优值,在大多数情况下s4的值,依据实际情形而定。而这里,本文将s4取为标准值,以此来进行分级,见表2。

在分级标准确立之后,就进行数据集的选取。为了更好地反映三峡库区的真实情况。本文的数据集是搜集1996年至2012年的统计数据,由于数据量较大,为了方便计算等间距地选取1998年、2002年、2006年和2010年的数据进行集对分析。

现在开始计算联系度,由式(3)至式(4),将数据代入公式中,运用Matlab编程分别计算出表示15个与四个等级的指标标准值对应的联系度。接着运用式(2),以及表3中的综合权重,得到总联系度μ。

由表中的数据,可得1998年水生态安全等级为1级,2002年的水生态安全等级为1级,2006年的水生态安全等级为4级,2010年水生态安全等级为4级。可见水生态安全等级在逐年升高。从过程中可以看出集对分析法的便捷性和可行性,同时从结果看来,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环保知识与手段不断改进,虽然三峡库区水体灾害仍有时发生,但是从模型所选取的指标角度上看,三峡库区的水生态安全状况却在逐渐恢复。

4结论及政策建议

对于方法上,本文建立了依据集对分析法的评价方法,考虑到了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标准值的边界值的模糊性,改进了集对分析法的计算方法,避免了集对分析法中关于差异系数、对立系数的计算。该方法概念清晰,易于操作,同时将其运用到三峡库区的水生态安全评价中去,可以看出集对分析法处理模糊评价的能力与可行性。然而,由于数据的局限性和指标选取的不合理性的可能存在,本文结论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对于结论的解释上,从上述过程和结果数据显示上看来,结论似乎与我们日常生活认知截然相反。对于这个结论,从本文所选取的15个指标,如库区年平均降水量、人口总数、库区总产值、工业污染源废水排放量、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船泊油污水年产生量等,这些指标都与人类生活意识和环保意识有关,因此,本文集对分析法,结果显示的水生态安全等级不断升高,其实是因为本文指标直接反映的是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故此有以上结果。

基于本文的评价,笔者提出了有利于三峡水生态安全发展的政策建议:首先,要加快三峡库区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紧接着就是要集中全力进行三峡库区各项污染治理,严格控制新型污染;其次,通过强化对经过三峡库区船舶的船舶污染管控,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最后,宣传教育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加强三峡库区水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环境现况和一些环保知识,实现绿色理念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萧长来均值化综合污染指数法在前郭灌区地下水水质污染评价中的应用[J].吉林水利,1996(11):33-35

[2]⒄埽张江山层次分析法在水库水质评价中的模型设计及应用[J].江苏环境科技,2005(2)

[3]沈迅伟,袁春伟,王世和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水污染评价[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科版,1998(S1):30-34

[4]王李管,贾明涛环境评价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J].矿业工程,1997(3):59-62

[5]谢先全,晏路明福建沿岸主要港湾水质的综合评价[J].应用海洋学学报,2002,21(2):147-153

[6]王文圣,金菊良,丁晶,等水资源系统评价新方法――集对评价法[C].全国集对分析暨联系数学学术研讨会,2009,39(9):1529-1534

[7]陈华伟,黄继文,张欣,等基于DPSIR概念框架的水生态安全动态评价[J].人民黄河,2013,35(9):34-37

[8]王鸿涌,张海泉,朱喜,等太湖无锡地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9]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R].1997-2013

第7篇

关键词:国内;特种设备;安全评价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特种设备中一般包括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设备、大型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等一系列大型设备,这些设备往往危险性较大,伤亡性较多,但却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离不开的基础设施,再加上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特种设备的采购和使用,却往往忽视了特种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致使设备相关责任事故时有发生,导致不可挽回的灾难。因此,对这些特种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就显得十分重要。

1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现状

1.1 特种设备管理

特种设备管理包括采购管理、使用管理和使用保障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一方面要关注特种设备安全和质量,另一方面要关注其成本与效益。

1.2 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

欧美发达国家起步较早,早在20世纪70年达国家就将风险评价的基本原理引入到了承压设备的管理当中,至今已经形成了针对特种设备的评价方法和应对风险评估软件,特种设备的风险评估体系相对比较健全。目前,欧美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比较重视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3个部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实施风险控制,以便在资源投入和风险之间建立一种平衡。

我国特种设备使用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目前对特种设备的管理许多方面还是依靠传统经验和规定,对特种设备风险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特种设备风险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和不健全。虽然有些单位开展了风险评估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但在实践中基本采用美国或英国的风险评估技术和方法,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的RBI多以API581为基础,埋地管道的风险评估多以美国出版的《管道风险管理手册》或英国公司的风险评估方法为主。

1.3 我国特种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

管理方面依靠传统经验,技术相对落后,经济条件差,人员素质较低,采用的是国外的风险评估技术和方法,不考虑我国设备的实际情况对风险的影响,评价也未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

鉴于我国特种设备安全评价存在以上问题,必须努力建立一套适合本国国情、设备状况和技术、经济、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协调一致的安全评价体系,并把它应用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对由特种设备所带来的风险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把握,才能对特种设备的各种安全隐患加以事前和事中的控制,从而降低各种风险。

2 特种设备安全评价的意义

2.1 安全评价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评价是预测特种设备安全标准系数、监督特种设备后期保养和维修、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安全评价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安全评价可确认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是否具备了安全生产条件、是否达到质量标准。

2.2 有助于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实行宏观控制

安全评价体系是安全管理部门风险评估技术和方法的一项安全标准。特别是安全预评价,可评价特种设备的制造质量和使用的安全可靠程度;安装后的安全验收评价,是根据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评价,提高安全达标水平;设备使用阶段的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及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安全现状评价,可客观地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安全水平做出结论,使生产、使用单位不仅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而且明确如何改进安全状况,同时也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实施宏观控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2.3 有助于安全投资的合理选择

安全评价不仅能确认特种设备的危险性,还能进一步考虑危险性发展成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进而计算事故造成的危害,即风险率,并以此说明系统危险可能造成负效益的大小,以便合理地选择控制、消除事故发生的措施,确定安全设施投资的多少,从而使安全投入和可能减少的负效益达到合理的平衡。

3 深入推行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保障特种设备质量

3.1 加大安全资金投入,实现科技现代化水平

加大资金投入,抓技术改造。安装工业电视监控系统,对特种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测报,对超限地区实时报警,能可靠地实现事前检测,显示报警、并对设备进行闭锁、解锁控制,监测、监控系统实现智能化;加大对特种设备安全基础建设投入,对风险高、安全影响大的项目进行重点完善及改造,通过抓重点项目,实现安全标准化,依靠科技手段提高特种设备质量,实现安全与发展的有机统一。

3.2 坚持不懈地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向“文化发展型”建设目标迈进。将安全文化渗透到安全管理及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根据生产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安全管理措施,保障安全,排除安全隐患。

3.3 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安全生产是与社会发展同行的永恒话题,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要做到安全至上、自我警示,变被动防范为主动控制。安全工作必须层层动员,全员参与,常态化地开展安全培训,思想上对安全生产要有高度的认识,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开展日常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进一步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和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安全培训可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用生动的形式将规范、案例等展现出来,也可播放一些安全知识和安全事故警示片及安全事例,起到安全警示作用。

4 企业自觉落实安全责任制

随着安全发展上升为战略层面,各级政府和企业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安全生产管理机制越来越完善。特种设备制造、使用单位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对安全生产负有主体责任,同时也是安全生产的最大受益者,理应自觉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以认真、科学的态度对特种设备安全负责。

5 特种设备安全评价的方法

5.1 指数法

指数法又称评分法,它是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选定评价项目,对每个评价项目均定出评价得分值范围,在此基础上由评价者对各个评价项目评分,然后通过一定的运算求出总分值。美国的道氏法和英国蒙德法就是两种代表性的指数法。

5.2 概率法

概率法主要是根据系统各组成要素的故障率及失误率,确定系统发生事故的概率,然后同既定的目标值相比较,判断其是否达到预期的安全要求或者将概率值划分为若干个等级,作为对系统安全性评定及制定安全措施的依据。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对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故障树分析(FTA)或事件树分析(ETA),建立数学模型,决定目标函数,然后求解,这需要有数据库系统,并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运算,通过对系统进行定量评价,逐步改善对事故发生概率影响大的事件,使之逐步趋近于系统安全的目标,并求得最优解。

结语

安全评价方法对促进安全生产、减少生产事故发生起到重要作用。系统安全状况与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每种评价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因此,在选用时应根据评价的特点、具体条件和需要,针对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特点慎重选用。必要时可选用几种评价方法对同一评价对象进行评价,互相补充、互相验证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王鹏.企业如何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1(9).

[2]蒲洪涛,史晓冬.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管理的博弈分析[J].科技信息,2011(1).

第8篇

[关键词] 石油安全;主成分分析;石油需求;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3)03-0009-04

一、引言

石油问题关乎每个国家经济命脉,关乎民生大计,关乎世界或某一区域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石油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大课题。目前,对中国石油安全水平进行理论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有:何贤杰等从国内资源保障能力等6个方面选取10个要素指标,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了指标权重,综合计算了中国的石油安全度[1]。张华林等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中国石油安全进行评价,认为资源和市场是对石油安全影响较大的两类因素,战略石油储备度、储采比和石油消费增长速度是影响中国石油安全最主要的3个指标[2]。李小亮等基于PSR框架建立了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灰色关联法对中国1993—2006年的石油安全趋势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石油综合安全度一直在下滑[3]。李桂东等基于混沌理论,采用熵值法对中国石油安全进行综合评价,认为中国石油安全水平处于脆弱安全状态[4]。陈军等从石油供给和使用安全两个角度出发,构建了中国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并对1990—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石油安全水平呈波动性缓慢上升趋势[5]。李铭等从短期和长期分别建立了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中国石油安全进行了评价,认为石油市场(短期)安全随着价格变化而不断波动,石油战略(长期)安全随着中国石油消费量的上升而呈下降趋势[6]。张传平等根据中国1953—2010数据对中国石油自给量和石油供给安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保障石油供给安全的建议[7]。王桂荣等认为中国石油安全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并从加大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等角度提出了维护中国石油安全的对策[8]。

综上所述,对中国石油安全水平进行研究的文献早期以定性为主,且关注石油安全问题的某一角度。近年来,采用定量方法进行研究中国石油安全的文献逐渐增多,评价指标、权重、综合计算等多式多样。与以往文献不同的是,本文拟选取对中国石油安全影响比较大的6个指标及相关统计数据作为样本进行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9]科学确定权重,最后综合计算中国石油安全水平。

二、石油安全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一)影响石油安全的因素

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来看,影响石油安全的因素主要是资源、经济、技术、政治、制度、运输、军事等因素。其中,资源因素是影响石油安全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石油安全度较高。经济因素对石油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对石油资源的需求增加方面,进而影响国内外石油市场。技术因素主要表现在技术进步可以降低开采成本,增加石油资源勘探能力,开发与利用新型能源还能缓解石油安全的紧张程度。政治因素对石油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石油进出口国之间政治关系影响石油供应问题上。制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东道国政府所制定的石油资源开发、利用、进出口等的相关财税法规政策方面。运输因素主要体现在运输距离、运输方式及进口国对资源运输线的护卫能力方面。军事因素体现在国家对石油运输安全的保障能力、对重要海峡的控制能力以及对主要石油产地的军事干预能力等方面。

(二)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石油安全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文献对石油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等原则,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及一致性要求,本文选取影响中国石油安全的6大主导因素,即储采比、储量替换率、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三大市场平均原油价格、石油消耗强度、石油在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储采比是反映储量储备的指标,主要是测定国内资源的安全程度,即目前石油剩余可采资源可供消费的年限,是石油工业发展潜力的强度指标。储量替换率旨在反映国内年新增探明可采储量与当年消耗可采储量的比例关系,储量替换率大于10时,表示储量的增加大于储量消耗,安全程度较高。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是指一国石油净进口量与国内石油消费量的比例,是反映本国石油消费对国外依赖程度的指标,对外依存度越高,则安全程度越低。三大市场平均原油价格是指WTI、布伦特、迪拜原油价格三种基准油价的平均值,三大市场价格分别代表了美国、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地区、以中东地区为代表的欧佩克组织在原油定价方面的话语权。石油消耗强度,指平均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石油消费量。石油在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指当年原油消费量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6月第29卷 第3期 李凤升,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中国石油安全度评价三、石油安全度定量评价

石油安全度是表征一国石油供应安全程度的一项综合指标。它通过筛选若干主要指标,定性或定量分析,综合反映一国及时、足量、经济地获取石油,以保障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本文选取上述6项指标,并用Xi(i=1,2,…,6)表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中国石油安全度。

(一)样本和数据的采集及数据标准化

本文分析所采用的样本原始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国际统计年鉴》、《BP世界能源统计》。根据原始数据计算相应评价指标数值,见表1。

表1 2000—2010年中国石油安全度评价指标数值

年份 X1

(%) X2

(%) X3

(%) X4

(美元/桶) X5

(吨/万元) X6

(%)

2000 1507 095 034 2823 023 2220

2001 1469 067 031 2435 021 2180

2002 1424 081 033 2493 021 2230

2003 1434 102 039 2890 021 2120

2004 1416 127 047 3773 022 2130

2005 1373 091 044 5339 021 1980

2006 1493 101 048 6429 020 1930

2007 1520 132 051 7112 018 1880

2008 1518 108 054 9699 017 1830

2009 1556 127 056 6176 016 1790

2010 1564 108 059 7904 016 1900

注:国内生产总值按2000年可比价格计算。

由于表1中的不同变量之间存在着不同量纲、不同数量级的情况,现对原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把不同指标数据转化成相同量纲的数据,使各指标数据具有可比性。变换公式为:

X*ti=Xti-Xiσi

(1)

其中,Xi和σi分别表示第i个变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二)建立相关系数矩阵

对标准化之后的样本矩阵,借助软件Eviews进行相关分析,得到评价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R,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各评价指标之间有较大的相关性,这样反映的石油安全度就不够准确。为了消除指标间的重迭信息,同时简化计算,本文采用主因子分析法进行降维,即从原来比较复杂的相关矩阵内部找出几个主因子,使综合指标为原来变量的线性组合,利用相对较少的数据研究石油安全度。

表2 各指标相关系数矩阵

指标 X1 X2 X3 X4 X5 X6

X1 100 039 056 057 -073 -057

X2 039 100 076 052 -047 -061

X3 056 076 100 087 -084 -090

X4 057 052 087 100 -084 -091

X5 -073 -047 -084 -084 100 090

X6 -057 -061 -090 -091 090 100

(三)确定主因子的个数

主成分分析的目的之一是减少变量的个数,这就需要综合考虑样本总方差的量、特征值的相对大小以及各成分的意义等。根据相关系数矩阵R,利用软件可求出特征值和累计贡献率,见表3。

表3 特征值及解释比例

主成

分 特征

值 相应特征值

与后一项的差 对总方差

的贡献率 累积

特征值 对总方差的

累积贡献率

1 454 383 076 454 076

2 071 020 012 526 088

3 051 038 008 576 096

4 013 006 002 589 098

5 007 003 001 596 099

6 004 — 001 600 100

根据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现确定主因子的个数k=3,相应的特征向量为

Λ=[454,071,051]

(四)计算因子载荷矩阵

利用软件,可求出初始因子载荷矩阵V,见表4。初始因子载荷反映了主因子与指标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表4 初始因子载荷矩阵

指标 PC1 PC2 PC3

X1 034 -056 070

X2 033 073 048

X3 045 024 -009

X4 043 -007 -040

X5 -044 031 012

X6 -045 -002 030

以相关系数矩阵R为基础进行主成分信息提取。采用Jacobi旋转变换标准算法将R矩阵分解为一组相互正交的主成分。把VΛ-1/2定义为主因子载荷矩阵,并记为D,即

Di×j=VΛ-1/2=016-066099

016086068

021028-012

020-008-056

-020037017

-021-002043

(五)确定权重

由于V和Λ来源于原指标体系的相关矩阵R,一旦R矩阵给定,则相应的主因子载荷矩阵D是唯一的。主因子载荷矩阵D描述了原始指标因子和提取信息后的主因子之间的关系,所以,利用相关矩阵R与每一列主因子载荷向量dj建立回归方程:

R×aj=dj

(2)

对系数向量aj求解,得

aj=R-1×dj

其中,aj=[aij]反映第j个系数主成分分量的贡献,它与对应的方差贡献率Ej的乘积便是所要求的第i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值βi,即

βi=∑3j=1aij×Ej/∑3j=1Ej, i=1,2,…,6

(3)

可得:

βi=031029011015013011T

然后,对βi按式(4)归一化可得石油安全评价指标权重值,见表5。

wi=(βi)/∑6i=1βi

(4)

表5 评价指标的归一化权重

指标 X1 X2 X3 X4 X5 X6

归一化权重 028 027 010 013 012 010

(六)综合计算中国的石油安全度

对2000—2010年的储采比、储量替换率、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石油消耗强度分别参考基准值30、10、03、01来处理,对于三大市场平均原油价格、石油在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这两项逆向指标按式(5)处理,归一化后的各项指标数值见表6。

X′i=(Xmax-Xi)/(Xmax-Xmin)

(5)

表6 2000—2010年评价指标归一化数值表

年份 X1 X2 X3 X4 X5 X6

2000 050 095 088 095 000 002

2001 049 067 097 100 -013 011

2002 047 081 091 099 -011 000

2003 048 100 069 094 -010 025

2004 047 100 042 082 000 023

2005 046 091 054 060 -006 057

2006 050 100 039 045 004 068

2007 051 100 032 036 020 080

2008 051 100 021 000 033 091

2009 052 100 012 049 042 100

2010 052 100 005 025 039 075

石油安全度各年的综合评价值为

Ct=∑6i=1X′ti ×wi

(6)

其中,Ct为t年度石油安全度的综合评价值;X′ti 为t年度Xi归一化后的数值;wi为Xi的权重。

根据式(6)可得到2000—2010年中国石油安全度数值,见图1。

图1 2000—2010年中国石油安全度四、结论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石油安全度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其一,储采比、储量替换率、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三大市场平均原油价格、石油消耗强度、石油在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6项指标对中国石油安全度的影响权重分别为028、027、010、013、012、010,国内资源因素对石油安全的影响最大。

其二,从计算结果来看,2000—2010年中国石油安全度总体在054~064之间波动。若将安全警戒分为五级:Ⅰ级为1~08,表示基本安全状态;Ⅱ级为08~06,表示弱安全状态;Ⅲ级为06~04,表示不安全状态;Ⅳ级为04~02,表示很不安全状态;Ⅴ级为02~0,表示严重不安全状态。则中国石油安全度处于Ⅱ级和Ⅲ级之间,即为“弱安全”和“不安全”,应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

其三,从发展趋势看,中国石油安全度成小幅波动状态。2009年主要是由于资源因素导致安全度有所上升,但2010年由于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的上升(已接近60%),以及原油价格的上升,导致中国石油安全度有所下降。总之,随着石油消费需求的增加,石油安全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当前,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需求正持续增长。基于维护石油安全,中国要在战略上给予高度重视,要采取全球能源战略,降低石油进口集中度,加强国际石油合作,同时降低石油消耗强度,提高石油储备水平,以确保中国石油安全。

[参考文献]

[1] 何贤杰,刘增洁,吴初国,等.我国石油安全评价及建议[J].国土资源情报,2012(10):27.

[2] 张华林,刘刚.层次分析法在石油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天然气工业,2006,26(4):135137.

[3] 李小亮,陈彦玲,董正信.基于PSR框架的我国石油安全评价[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8,16(1):6266.

[4] 李桂东,马广兴,何双.基于混沌理论的中国石油安全评价及预测[J].能源与节能,2011(11):1114.

[5] 陈军,成金华,吴巧生.中国石油安全战略评价:1990—2006[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1):6268.

[6] 李铭,王高尚,于汶加,等.中国石油资源安全评价[J].地球学报,2010,31(5):686692.

[7] 张传平,赵蕊蕊,闫雪平,等.中国石油自给量分析与中国石油供给安全刍议[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5):16.

第9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管理

1 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概述

1.1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的定义

安全性评价是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安全生产全过程进行安全性度量和预测。它通过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确认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而提出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以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小的事故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电力安全性评价工作是通过对生产设备、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安全管理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其危险度的评价,确定危险程度和危险级别以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后果,为制定电力安全对策、措施提供依据。

1.2中国电力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发展

安全性评价(危险评价、风险评估)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保险行业,到现在经过7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很多关于安全性评价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引入了安全检查表、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预先危险分析、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方法、人的可靠性分析等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和安全性评价方法。目前,安全性评价已成为中国企业安全管理和政府决策的科学依据,并逐渐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2002年中国颁布的《安全生产法》,就对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存储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提出了明确的安全性评价要求。

自1990年开始,华北电网总结中国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丰富经验,率先进行电力企业安全性评价探索。1994年—1999年,先后出版了《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水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发电厂并网运行安全性评价》等评价标准。其他电力企业也相继开展了安全性评价工作。华北电网等企业在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成功探索和实践,为国家电力公司推行输电网安全性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

1998年国家电力公司成立之后,为适应现代电网发展和安全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提出把电网安全作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在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推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始终把电网安全放在突出位置,适时提出了开展输电网安全性评价工作。倡导各网省公司通过安全性评价找出电网安全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提高电网安全水平。在这个思想指导下。2000年1月,国家电力公司首次组织专家对福建电网进行安全试评价;2000年10月26日,颁发《输电网安全性评价(试行)》,于2001年1月1日开始执行;2001年3月9日,颁发《输电网安全性评价实施办法》;2003年9月18日又由国家电网公司颁发了以国家电网生字[2003]374号《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标准,在2004年9月14日又由国家电网公司以国家电网农宇[2004]477号文件颁发了县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及标准,2005年省公司农电工作部颁发了实施方案。

1.3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意义

安全性评价是一项现实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它不代表实际的形式,是实实在在的工作,它从安全生产管理、现场设备状况、人员状况、安全环境、安全辅的材料、仪器仪表、安全防护等等方面进行检查,依据电力生产工作规程、安全生产法、电力企业生产各种标准、制度等等来进行检查,通过一级一级的自查、复查,打分的管理形式来对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一个班组进行地毯式的安全检查,充分掌握系统的运行情况、管理情况。以利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并且安全性评价具有不考核的重要性质,这就表明其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特别是将安全性评价工作运用到新设备的投运前开展更加有现实的意义。

2 以往安全性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

(1)以往安全性评价工作是以人工开展的,效率低、时间长、记录慢也不规范,可操作性很差。

(2)以往安全性评价工作不具有打分的形式,缺少环节。不能对一轮安全性评价定性,具有机械性。

(3)以往安全性评价工作容易造成短缺查处,走过程、重形式。

(4)以往安全性评价程序单一,对存在的问题无法进行及时的跟踪,容易造成遗漏。

(5)以往安全性评价监督力度不够,完成与否无记忆,不进行滚动,有断层。

3 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的管理特性

3.1标准化

所采用的标准基准为:《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国家电网公司)

标准的查评依据为:《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查评依据》。

3.2系统化

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是循环渐进的过程管理。供电企业应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和安全性评价内容,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按照“评价、分析、评估、整改”的过程循环推进,即按照评价标准开展自我评价或专家破解,对评价过程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根据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和分类,按照评价结论对存在问题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新一轮的循环,以实现持续改进和推动,管理过程实现闭环。

3.3常态化

安全性评价以定期查评为主。安全生产工作不能一劳永逸,由于工作环境改变、管理标准改变、设备老化,新的不安全因素不断产生,需要消除隐患,管理者才能及时了解安全生产的危险度,使之达到可控、在控。

3.4动态化

安全性评价作为管理手段,必须适应社会和生产的发展要求。不断注入新的内容,融入新的体系,包括评价内容要不断完善和更新,评价标准要不断修订,评价过程要不断推进,评价质量要不断提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动态和发展的观点是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特征,是保证安全性评价能否适应安全生产实际的需要,从而保证其长久生命力的必然要求。

4 大同供电分公司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系统应用管理软件的应用

4.1安全性评价管理软件的优点

(1)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可以将安全性评价的工作思想贯穿到日常工作中。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对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2)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可以将企业的安全状况及时反映在系统中,系统通过设定不同的权限,让各级领导随时查看需要查询的问题及设备和环境的安全状况,将安全性评价工作与日常管理相结合成为可能。

4.2大同供电分公司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系统介绍

(1)大同供电分公司安全监察部与北京三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于2004年共同组织实施开发了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系统,该系统在经过项目组半年多的开发、测试和完善以后,现在正在山西省电力公司各供电分公司的实际使用当中。

(2)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系统是针对供电企业的安全性评价工作开发的一套智能化专家系统软件。该软件依据电力行业安全性评价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汇集了众多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智慧,使安全性评价工作标准化、系统化,极大地提高了评价工作的可操作性,减少了安评的工作量。

(3)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系统不仅依照安评标准实现了定期的安全性评价工作,而且根据最新的情况增加了实时动态的安全性评价的工作,从而将安全性评价工作推上了一个更高、更现代化的台阶。

(4)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系统由计算机快速进行查评结果数据的处理,并可将查评的结果自动生成专家查评报告及整改意见以及各种查评报表,从而用先进的计算机专家系统取代了过去的人工评价,大大地提高了安全性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快捷性,真正地体现了事故的超前控制和预警。是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和安全管理强有力的辅助工具。

4.3大同供电分公司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系统业务

4.3.1定期安全性评价

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系统的主业务流程为定期安全性评价的流程。定期安全性评价是由一级单位组织的定期性的安全性评价。该工作分为三层结构进行。分别按照操作用户的不同身份分别实现安评工作的任务分派、查评打分、问题上报、整改任务分配等任务。

三层结构是根据用户单位的组织结构所制订的:

一级:地市级,主要工作是将安评的查评工作分配给二级单位,并接受和处理二级单位所提交的整改报告。

二级:子公司,主要工作是将一级单位分配来的查评工作再细分到三级单位,并接受和处理三级单位所提交的整改报告,根据整改报告再次对三级单位进行任务分配,如果遇到无法处理的问题,汇总后提交到一级单位。

三级:车问和班组,主要工作是根据二级单位分配来的查评任务,按照系统所提供的标准进行查评打分,并将查评结果和整改报告上报到二级部门,完成二级部门下达的整改通知。

4.3.2实时安全性评价

实时安全性评价是从三级部门发起的主动的、动态进行的安全性评价。通过不同的用户权限来进行工作,通过该模块,可实时地反应出在工作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实现问题的上报和整改任务分配。

实时安全性评价工作也是分为三层结构进行,三层结构是根据用户单位的组织结构所制订的。实时安全性评价的工作流程与定期安全性评价的流程相反,是自下往上的一种动态安全评价过程。工作从组织结构的第三层(车间和班组)开始发起,当第三层的用户发现有安全问题需要处理时,主动向上一级单位发起一个整改上报,二级单位在接到上报后,处理整改问题,将所需要进行的整改工作分配给相应的三级单位;如果接到的整改问题是该二级单位无法解决的问题,则由二级部门上报给一级部门,一级部门接到整改上报问题后,再将工作分派给相应的二级部门。二级部门再根据一级部门所分配的任务,分配到相应的三级部门。

4.4安全性评价系统运行情况

大同供电分公司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系统运行从2005年2月开始,主要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系统安装和基础数据录入部分。主要完成系统底层数据库的建立和高级管理以及系统管理模块的运行,至2005年8月初为止;第二阶段是工作流转部分,主要是完成安全性评价的日常工作流转,包括定期安评、实时安评,至2005年10月底为止;第三阶段是安全性评价汇总、总评阶段,包括《问题整改完成进度信息表》,《专家查评报告》等,至2005年12月底为止。

4.5安全性评价系统运行效果

(1)通过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专业软件平台的结合,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对下属各单位统一管理,使安全性评价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走在全国前列。

(2)能为安评工作提供简单、统一和可操作的方法,及时了解评价工作的结果和准确地掌握各单位安全状态。

(3)可以缩短自查评价周期,大大减少工作量。

(4)可以提高基层班组人员对安全性评价工作的认识和评价技能,软件中的专家知识库在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可以指导员工自我学习,强化一线工作人员独立查评能力,实现从源头抓起。

(5)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对评价项目增添或修改,添加新问题并制定扣分标准、整改建议等,使评价标准更趋于用户化、实用化。

(6)通过软件建立一套先进的安全性评价档案管理系统,将历史评价数据统一规范管理,易于比较、分析和查询,使安全性评价的成果更好地应用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