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6 16:28:27
导语:在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音乐教学法;歌唱;民族;音乐
廖乃雄教授曾在《音乐教学法》中提到:被动的承受,这是当今广大人群接触音乐的主要方式。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学校音乐教学作为音乐课程,就必需彻底改变这种局面,突破这种强制的承受,使音乐成为能动的接受和系统学习的对象。这也是新体系音乐教学的思想。下面是我对于新体系的音乐教学课观摩后的一些想法。
通过观看过一节生动的音乐公开课视频,让我对音教系的“新体系”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样的一节课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听觉、动觉、视觉、感觉和知觉,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模仿力,理解力,实践力,判断力以及表达力。一整节音乐课让人感觉非常充实,学生在游戏中激发了对音乐的兴趣,也在兴趣中掌握了音乐知识。在这节公开课上,首先让学生们练习节奏感,这首先需要锻炼听觉;首先学生要听老师所发出的指令,即奏出的拍子,听见老师示范的节奏后拍出相应的拍子。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通过听觉为人们所接受。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生在拍、说、走、节奏的时候完整地运用了听觉、动觉、视觉、感觉和知觉,达到了对音乐的体验和感知。
公开课上老师要求学生读节奏时,声音要像朗诵一样。在我的声乐课上也是这样要求学生的,普通话要求发四声和归韵,把字咬圆润,响亮,富有情感,给自己和别人一种美的享受!在接受音乐的过程中是否能进行审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大课题和艰巨任务。我愿始终如一地,时时处处地以审美教化为主线贯穿于音乐教学之中。在声乐教学中,每教学生一首新歌曲的时候,都会给学生范唱一遍,把作品分析给学生听,还有作品的创作背景,歌词涵义和要把握的情感进行讲解。在学生演唱之前,一定要让学生读词唱谱,读词时要求带上情感朗读,理解歌词的涵义,读懂整个歌曲所讲述的故事情节,还要找到和低潮的部分…语言上也得需要尊重歌曲的咬字发音。唱谱则是要求学生了解旋律的音准节奏,即音高音低,音快音慢,音长音短,音强音弱。再将二者结合演唱,带上表演,以情带声,生动的用歌声来表达出词曲作者所创作歌曲的情感。
我最不愿在我的声乐课上有枯燥的感觉,所以也经常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即兴地说出自己所唱或所听到音乐而产生的联想和感觉。音乐首先是感的艺术,直接诉诸于感觉,但这不是唯一的。音乐本身就具有强烈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如果具体深入地学习它,感受它和实践它,就同样必需要思维。有一次我让一个九岁的女学生视唱一段十六小节的旋律,然后告诉我这段旋律带给她的感觉是什么,表达的是什么?学生唱完后告诉我说:“这歌曲很凄凉,我觉得是个女人,她的丈夫去世了离开了她,她心里很痛苦很难受!”当时,学生在讲述这段话的时候还有点不好意思,我立刻表扬了她,鼓励他,这样的感觉是对的。说实话,这个学生表述的这段音乐感受和我自己对这段视唱曲的感受八九不离十;我都不知道是该表扬学生的音乐思维很强很聪明呢,还是应该赞美音乐的神奇!音乐她超越了语言,更轻易更自由的思想,也可以更深刻的思维。听音乐、做音乐的同时去进行想音乐,往往是十分必要的、有益的。当然,这个“想”决非想入非非、胡思乱想或编“故事”,而是遵循音乐本质、规律和音乐思维的想,包括联想和幻想,而这种联想和幻想应当以声音、以音乐本身作为它确实的源泉和可靠的支柱。
在公开课上拍节奏、背节奏、练气息、模仿、内心听辨、唱民歌、绕口令等一系列唱游中,让我觉得时间过的很快,而且也不觉得哪里太紧或哪里太松。整个课程都是在音乐中游戏,在游戏中音乐。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界提出了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口号,这也为音乐教育和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不过现在任然有很多小学和中学(包括北京的部分学校)仍占用音乐课的时间上其它的课程。我有很多的学生来上声乐课时都告诉我在学校很久都没有上音乐课了,都被语文数学一类的课程占用。这些学校的做法严重侵害了学生获得音乐素质培养的权力,也错过了让学生学习和获得音乐知识的最佳年龄段。
2 学校音乐教育
奥尔夫说过:他的音乐教材首先就是“属于学校”的,从而命名为《学校音乐教材》。他认为学校是“它本来所属于的地方,在那里他能发挥最好的效果,在那里存在着持续发展和利用横向联系的可能性,这个地方就是小学”。同样,柯达伊的音乐教育体系如果不是通过匈牙利政府全力地在学校中普遍推广,就不可能在短短几十年内,是匈牙利整个民族的音乐素质跃进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学校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国家民族的子孙后代。现代化的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大多数儿童和青少年都主要通过学校接受教育。为此,学校教育是一个民族进行国民音乐教育最起作用的部分。国民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主要取决于学校音乐教育。所以有必要明确:学校音乐教学正是实践造就国民音乐素质这一战略目标的主要场所和手段。
在课上老师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跟着老师的右手唱,第二组跟着老师的左手唱,最终达到两组学生唱二重唱。歌唱课和合唱课上需要的相互间共同的合作促进了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因而音乐教育在开发个人对团队负有责任心的意识中担当了重要角色。一个歌唱者的错误(由于漫不经心或不准确)会损坏其他人努力结果的事实,增强了他的个人责任心,并且不但能促使孩子专心,而且习惯于遵守纪律。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意识到了歌唱和合唱的重要性。那么学生在进入学校合唱团之前应该具备一定的歌唱基础,一个能听准音的耳朵和一个唱准音的嗓子,这都需要一段时间的歌唱训练及视唱练耳训练。跟我学习声乐半年以上的学生我都会给他们上视唱练耳,有一部分家长还觉得浪费时间。视唱练耳是歌唱的基础,要是前者跟不上,那么后者就不会提高。有一个跟我学了一年半声乐的学生,六岁半去考杨鸿年合唱团,在考完视唱后告诉家长说:这里考的任一条视唱都比老师让我唱的简单。最后我的这个学生各项成绩都很优秀,顺利地考进了合唱团,并且成绩排在前面几位。
3 “新体系”音乐教育结合民族特点
科达伊提出,孩子首先要通过对他们自己的民族音乐来认识音乐,然后才是其他民族的音乐文献。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就有56个不同民族的民歌。在众多民歌中选出一部分适合儿童的,改编成儿童合唱曲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我也曾尝试着改编一些民歌让自己学生唱。去年我在学生中选了8个学生,组成一个小合唱队去参加一个全国比赛。这8个学生都是跟我学了一年以上的声乐和视唱练耳的,有比较扎实的基本功;其中最小的只有6岁,最大也只有9岁。因为合唱队成员不多,不占优势,我选了一首云南民歌《猜调》,这首民歌非常活泼,速度要求特别快,节奏得特别准、稳、快,咬字也比较绕口,语言要求嘴皮子功夫特别强。歌词是:
《猜 调》 云南民歌
小乖乖(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长 长上天?
小乖乖(来)小乖乖,你们说给我们猜,银河长 长上天,
小乖乖(来)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什么团 团上天?
小乖乖(来)小乖乖,你们说给我们猜,月亮团 团上天,
哪样长长海中间?什么长长街前卖嘛?哪样长长妹跟前喽来?
莲藕长长海中间,米线长长街前卖嘛,丝线长长妹跟前喽来。
哪样团团海中间?什么团团街前卖嘛?哪样团团妹跟前喽来?
荷叶团团海中间,粑粑团团街前卖嘛,镜子团团妹跟前喽来。
学生都是在北京长大的,不知道“粑粑”二字的意思,还觉得唱出来好笑,其实在云贵川等地都把面粉或米粉面等粮食面粉做成的糕点称为“粑粑”。通过这首歌学生从中了解了一些地方语言和特点。我把这首歌改编成了合唱曲,它本身是没有多声部的,而且孩子们又是第一次参加合唱,于是我只在个别音上加了一点声部。这首歌也是原生态民歌,音高也不算太高。我大胆的采用了真声的合唱形式(中国的原生态唱法是补偿假声的,如果唱假声则不能准确的表达出应有的音乐效果)。音乐伴奏我用手风琴贝司来伴奏,中西合璧后的创新在这次比赛中获得评委们的一致好评并获得合唱一等奖。
学生如何能唱好歌,唱好合唱,这归根结底都需要一群合格的音乐教师,这在我国多数学校都并不理想。廖乃雄老师提到,要根本改变学校音乐教学的面貌,归根结底的决定因素是师资。如果缺乏足够质量和数量的师资,一切教学环境再完善、教材再完备,也难以有效地实施,难以在学生身上取得实效。以西方为例,近两百年来德国历次学校音乐改革,莫不从狠抓音乐师资培训的改革入手,或最终落实于师资培养的改革。奥尔夫和科达伊体系经过半个多世纪能发展至当今的面貌,同样离不开其特定教师的培训,这首先与奥尔夫学院和科达伊学院的建立密不可分。
4 总结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针对国家、民族和地区的需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可能,培养足够质量和数量的学校音乐教师,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的大国,更是谈何容易,没有几十年的时间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面貌,其方针只可能是逐步地、由点到面地、由重点到普遍低慢慢完善。作为一名声乐老师更应担负起这个责任,学好新体系,从音乐走向教育,从教育走向音乐,培养出有音乐素质,音乐修养的优秀人才;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中国人!
参考文献
[1]廖乃雄.《音乐教学法》,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07.01
[2]常柳.《论音乐教育新体系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北方音乐》 2012.06
[关键词]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音乐文化 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097-02
音乐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组成内容之一,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的组成内容之一。将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置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框架内来思考和实践,目的在于发挥音乐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教育人、陶冶人的情操的作用和功能,探求民族音乐文化建设中教育的客观规律,传承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的有益文化,树立正确的音乐文化教育观。
一、对音乐文化与音乐教育概念的分析
音乐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与所有音乐活动有关的、表现在物质、制度、精神层面的事物,这是对音乐文化在广义层面的概括;狭义的音乐文化,则表现为人类习得的群体性认知的音乐观念和音乐行为,具体为音乐文化中反映在精神层面的认知。音乐教育是指音乐文化的影响和熏陶,既包括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也包括有意识有目的的灌输、影响和塑造,它是与人类的社会实践融合与联系在一起的。客观地说,广义的音乐教育是伴随着音乐的诞生和发展全过程的;狭义的音乐教育则是人类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行为,包括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自我音乐教育。音乐文化是音乐教育的本源,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实现的渠道,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音乐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共有文化,其发展和传承问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通过音乐教育去传承和传播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需要我们炎黄子孙积极地面对和解答,必须去探究更有效的音乐教育形式和教育传播途径,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将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文化孕育在音乐教育当中。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元音乐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确立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在文化领域的壮举,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华民族前进和发展过程中的理想信念、行动指南等等。在当今国际音乐文化多元发展的态势下,有精华亦有糟粕,精华的当吸收和借鉴,糟粕的当识别和剔除,这就需要音乐教育的有效实施。而提高音乐教育的有效性必须找准切入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音乐教育的有效对接形式。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渊源,产生出不同的文化内容、文化观念和文化需求,使得国际社会的文化呈现出多元纷呈的特点。客观地说,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合理的成分,反映出其能够具有生命力的必然性。但并非是每个民族都能够认同的成分,因为音乐文化亦需要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音乐文化价值观。在音乐文化的大前提下,导致音乐教育也必然是多元的。在知识全球化背景下,曾有人类学的“跨文化生存”和“再阐释”概念对当今音乐教育理论造成冲击,似乎要将人们带入单一文化认识的限制之中,这就提出了解决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过程,西方的音乐文化已经对本土的音乐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何寻求音乐文化定位和传播民族的音乐文化,甚至是透过音乐文化去反映民族特色文化成为我国文化建设中需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好的问题。不可否认,不同文化间的逾越、碰撞、融合已成为当代文化交流中不可回避的趋势,音乐文化作为文化系统中最为活跃、最能代表一个民族本质和文化特征的形式必然首当其冲。尽管音乐文化的传播和继承会有着不同的形式,但其有意性、目的性的音乐教育活动必然对其实行着导向作用,通过对音乐文化中最重要的因素,如传统、经验、技能的传授与熏陶,使受教育者接受其影响和教诲,从中积累音乐知识,得到音乐教育的教化。因此,可以说,音乐教育活动是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途径和载体,音乐教育活动向人们传递的知识和影响包含于其所传递的具体内容之中,这些内容表现着音乐文化的基本内核,使后来人对先行者所创造的音乐文化通过耳濡目染的过程得到适应,继而认可和继承前人所创造的音乐文化,使得具有民族音乐风格特征的不同音乐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并在延续和传承的过程中保持民族音乐风格特征的主体风格。
传承音乐文化,文化主体的主观意识是核心因素,文化认同结果的取得来源于文化主体特质的文化属性。民族文化学和民族音乐学的观点认为,文化都是源于民族并属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表现、积淀与传承,既是文化主体的文化经验、文化自觉与文化创造过程,也是对一个民族文化的深层意识与行为和形态探索和积累的过程。音乐教育则承担着挖掘保护和培养传统音乐文化形态,确立和体悟传统音乐文化的主体意识的功能,构成传统音乐文化沿袭的运作过程。所以,在音乐文化传承中,我们主要依托的就是音乐教育这一载体,而音乐教育在当代中国和多元化的世界音乐文化格局中,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倡导的方向性才能够充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下的音乐文化传承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到目前为止,尚未取得应有的地位,归根结底在于中国的音乐文化没能充分对外传播,而没能对外传播的根本原因是缺乏文化自觉的意识和行为。原因是我们缺乏对于民族音乐文化传统的传承、传播,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教育中不足。解决这一问题应把握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明确强调民族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把音乐文化主体意识的确立和强化作为音乐教育的目标。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深入研究,发掘其内在深刻的民族精神;二是进一步探索传承音乐文化的音乐教育载体的多样性和有效性,努力实现中国音乐文化走向世界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创新必须立足于中国当代的国情,让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充分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新面貌和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
当前,寻求本土文化资源,弘扬本土文化已成为世界各民族谋求生存、促进发展的基本国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同样需要国人的继承和发展,但是必须立足在时展的潮头,积极探究国外的做法,将时代精神和我国深厚的历史底蕴有机结合起来。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就必须深刻理解什么是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
我国民族音乐的特色是十分鲜明的,她本身就是一部瑰丽的史诗,我们需要的是深刻理解和懂得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然后才能够在五彩缤纷的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潮流中,保持充分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警,保持中国这一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独特音乐文化传统的东方大国的美誉,弘扬民族文化精髓。我们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全球化的音乐文化视野来探索和树立适合本民族文化发展的音乐教育理念,充分汲取外来音乐教育思想的有益部分,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探求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我们也不能忽略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作为上层建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发展的关系,务必保持好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服从和服务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主方向;我们务必要坚持将中国优秀的富有浓厚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通过更加合理有效的方式向世界人民传播,我们必须增加交流,因为音乐是互通的,只有我们积极推进音乐教育的改革,才能够让更多人和更多民族了解中国文化,赞赏中国文化。
必须正视教育与文化间的必然联系,文化教育对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充分认识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依赖于我国教育的进步,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实现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一定要改进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让以中国元素为基本要素的中国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在国内发扬光大,在世界广为传播和影响。
【参考文献】
[1]吴跃跃.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素质培养.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5页.
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开创了现代音乐教育的新时代。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成为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这一目标指引下,我国音乐教育领域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知识为典型特征的传统教育模式以及“语言+黑板+音响”的传统教学手段已无法适应今天对人才素质高标准、高质量的需求,而以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改革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已成为时代的召唤。近年来,全国有近百所艺术院校(系)程度不等地建立了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技术在共同课教学、专业技能课教学等方面已显示出传统教学手段无以比拟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极大地拓展了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空间,加速了教育现代化进程。
多媒体技术为音乐教育更新传统的教学手段
我国音乐教育领域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多以语言、教材、黑板、音响(或影像设备)为知识传播媒体,是以“听”或“视”的单通道方式来传授知识的,这种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程式化,而多媒体技术能以其特有的信息技术优势大大更新传统的教学手段,促使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大为提高。
以多媒体技术为依托的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够将文字、图片、音响、视频等教学媒体集于一体,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有机整合,多感官、多渠道地向学生传递信息。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的心理学实验证明,人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的知识信息有83%来自视觉,11%来源于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②可见,仅视觉和听觉所占的比例已高达94%,而音乐的学习正是以这两种渠道为信息传输路径的。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视听结合的全新教学情境,能够突出知识的可视性、形象性,将抽象的理论直观化,从而缩短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领会过程,攻破教学难点。同时,CAI课件所赋予的生动美观的页面、清晰可感的图片、形象直观的动画效果等,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求知欲,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发展其联想思维。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立足于教材及教师的口头传授,在内容组织上以线性、有序为突出特征,这种情况下学生对知识的摄取是被动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类的思维具有联想特征,在阅读或思考问题时经常从一个概念或主题经过联想转移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或主题,是一种纵横交织的非线性、网状结构。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超文本”(Hypertext)和“超媒体”(Hypermedia)功能,便可在CAI课件中将教学内容组织为类似人类思维记忆的网状信息结构,实现在各章节之间、章节内各知识点之间的灵活“跳转”,使学生在探索、比较的氛围中实现较全面、细致的知识建构。
此外,这种网状编排的知识信息结构相比传统教学手段易于在同一时空获取大量相关知识,我们以《西方音乐史》教学为例。长期以来,许多艺术院校的西方音乐史教学由于教学手段单一明显存在该学科与其它人文学科联系的不足,致使学生对西方音乐各发展时期的整体社会文化特性缺少较全面的认识。相比之下,多媒体CAI课件利用“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就可根据教学需要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种文化信息链接于一体,包括各历史时期社会背景的相关图片及文字介绍,各时期文学、哲学、美术、雕塑、建筑等姊妹艺术的风格简介及经典图片,以及作曲家的相关图片、作品音响、谱例、视频等等,使知识信息在一个相当广阔的空间中拓展、延伸,从而增大教学信息含量,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多媒体技术为音乐教育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局限于教室、课堂的封闭式环境中,这种环境下的灌输式教育能够适当缓解师资力量匮乏、生源众多的现实矛盾,同时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利于学生个性、能力的全面发展。今天,这种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已越发难以满足21世纪对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知识能力的高标准音乐人才的时代需求。
皮亚杰(J.Piaget,瑞士)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③ 多媒体技术恰能为创设这一高效、优越的全新教学情境提供坚实的支持,从而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开辟出一片灿烂而广阔的新天地。
目前,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主要有四种方式,即多媒体投影教学、多媒体交互式教学、个别化教学、远程网络教学。多媒体投影教学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处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教学素材的综合能力,编制出内容丰富、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CAI课件,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设备来实现的一种边演示课件边讲解的教学模式。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是在多媒体投影教学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利用网络技术资源,构建一个多功能的计算机局域网络教学系统。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教师将教学内容以严谨、翔实的课件形式传送到每一台学生机中,学生自主操作计算机进行学习,可以在同学之间利用网络进行讨论,也可通过计算机向老师提出疑问。个别化教学是多媒体交互式教学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运行教师事先编制的多媒体CAI课件,以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进度等都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自行安排。远程网络教学是随着多媒体技术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在区域间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的现代化教育模式。由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服务器、光缆、多媒体教学资源信息库等组成,教学覆盖面广,能够克服时空限制,在较大范围内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就我国音乐教育领域实施多媒体教学的现状来看,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已显示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多媒体投影教学已在许多音乐艺术院校的基本乐理、视唱练耳、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音乐名作赏析、作品分析等共同课课堂上有效实施,教师们在课堂上随教学思路自如地运作自己制作的CAI课件来辅助讲授,营造的大信息量、图文并茂、视听结合、即时高效的现代化教学情境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无以比拟的,有力地改变了过去教学中常有的哑巴音乐、书面音乐的现象,使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大为提高。多媒体投影教学的可行性及优越性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师投入学习CAI课件的研制,积极实践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并逐步向多媒体交互式教学发展。
在远程网络教学的建设方面,中央音乐学院走在了全国各大音乐艺术院校的前列。1999年,该院成立现代远程音乐教育中心。学院利用互联网特有的不受时空限制、不受学员个体差异限制、资源共享等诸多优势,把科学化、系统化的教学内容以最快捷、高效的方式传送到全国各地。学生报名后只需定期到设在当地的“认证课室”,就可通过互联网接受国内一流音乐家的教诲。中央音乐学院利用自身在教育师资方面的独到优势,通过互联网为那些没有机会到音乐院校进修、学习的各地一线的教师们提供了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既符合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也能有效缓解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难题,对于推动我国音乐教育整体水平和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加大发展力度、推动多媒体教学建设
当前,我国音乐教育领域在多媒体技术的实施、应用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离高质量、高效率的现代化教育标准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发展力度,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多媒体教学建设。
1. 大力开发优秀的CAI课件
教学改革的突破,必须以科研为先导。近年来,我国许多艺术院校(系)纷纷投资多媒体教学硬件设施建设,而忽视了对CAI课件这一软件的大力开发。CAI课件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组合和创新加工,承担着传输教学内容、规划教学结构、体现教学策略的重要作用。实践证明,缺少适应各类课程及各级学生不同需求的CAI课件资源,多媒体教学难以深入开展、广泛普及。
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钻研课件的制作方法,在反复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及时修整,逐步研发出高质量的CAI课件。教学主管部门、科研部门要积极鼓励、扶持教师研制课件,例如可结合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研制经费,定期开展优秀课件的观摩、评比等等。关于课件制作中应注意的知识框架布局、教学内容组织、艺术审美标准等问题,笔者已有专文④详细阐述,这里不再赘论。
2. 重视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方法研究
作为一种高新科技手段,多媒体技术能以其特有的信息技术优势为音乐教育领域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现代化教学情境。然而教学手段应服从于教学目的和教学质量,要避免一些教师仅为了提高教学档次而为“多媒体”服务,即“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忽视教学质量的不良现象,应切实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发挥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越性,确保教学活动的高质量进行。这就必然要重视对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方法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内容包括如何协调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如何既追求知识信息的量大、面广,又要避免信息淤积、主次不分的问题,如何使多媒体教学的高效率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步调协调的问题,以及如何处理多媒体技术的局限性与教师适时讲授的关系问题,教师的指导性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协调发挥的问题,教与学的互动性问题,适时配合板书的问题等等。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同时也要汲取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成果,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多媒体教学方法。
3. 组织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的相关培训
拥有一批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精通多媒体技术应用实践的师资队伍,是我国音乐教育领域大力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关键,这便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目前来看,既精通学科教学又熟谙多媒体应用技术的教师仍不为多,学校应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专门培训,使更多的教师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功能特性,逐步认识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育领域的实践意义,自觉树立起先进、科学的现代教育理念。同时帮助更多的教师逐步精通计算机、网络,熟练掌握CAI课件的科学制作,了解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方法,以及灵活地处理各项管理事务等等,通过切实的培训来增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激发其从事多媒体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多媒体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1世纪是信息化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赋予音乐教育领域以新的机遇和挑战。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高新科技手段,对于加速我国音乐教育领域在新世纪的发展步伐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理应更新传统教育观念,紧跟时代步伐,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探索精神钻研、实践多媒体教学手段,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①参见《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教程》,陈凤兰等主编,河海大学出版社,第44页。
②参见《试论多媒体技术及教学模式的变革》,王世敬,《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第19卷第1期第101页。
③参见《利用多媒体组合探索音乐史论课新型的教学模式》,周广平,《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第51页。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 新体系
从2012年开始,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始试点推行一种新的音乐教学法――音乐教育新体系。
一、什么是音乐教育新体系?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是在国际较有影响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雅克・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卡尔・奥尔夫―节奏核心思想、柯达伊―多声部教学三大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改变现有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将世界上先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结合,使这些国际先进的音乐教学法在中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得以实践。
二、新体系它新在哪里?
音乐教育新体系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源自生活,而且是从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入手进行教学,教学形式丰富,有歌唱、有律动、有节奏游戏的联系、即兴创作等,由浅入深,学生在这样立体的教学模式下,对音乐的体验、感受是主动的,可以在体验中抓住音乐最本质的东西。比如音乐的节奏元素、力度、速度等表现手段。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参与中自己体验获得知识。
简单的说,新体系就是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能让他们在音乐中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
三、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与中国音乐教育新体系的异同
1.都是大众性的音乐教育而非专业性的音乐教育。
2.都是遵循以人为本而开展的音乐教育,而非以乐为本的音乐教育。
3.都是以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系统的体验音乐为基本的教学目标。
两者的不同就在于新体系具有中国特色,更加突出中国音乐教育实际。
四、新体系在高中音乐教学中
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新体系,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高中阶段的音乐课一般以音乐鉴赏为主要形式和内容,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属于高级阶段。学生在之前的教学活动中,获得了音乐情感体验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曲目的积累,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经典的音乐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鉴赏。使学生理解时代背景、风俗文化等对音乐形式与表现内容产生的影响。在第七期“国培计划”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培训班学习时,观摩课《嘎达梅林》教学设计印象深刻。教师将叙事诗《嘎达梅林》分发给全班学生,在悠扬深沉的蒙古音乐背景下,学生根据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分段朗读诗歌,这种别出心裁极具感染力的音乐鉴赏教学模式,颇具鉴赏和启发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联想和想象。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蒙古民族立体的、动态的宏伟画面,音乐与历史,人文与自然结合,避免了教师的空泛说教。达到了新体系提出的将音乐实践活动作为重要的教学途径的目标。在鉴赏西北花儿《下四川》时,从“语境”出发,用方言朗读歌词,情趣盎然,再用方言进行演唱,采用领唱、合唱多种演唱形式,参与性强,气氛活跃,引导学生充分体会作品的音乐风格。这些声乐作品歌词能很好的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学生容易理解,教学中最容易产生感情共鸣。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民歌,反应了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生活和自然环境,有着鲜明的少数民族音乐风格。在欣赏器乐作品时,先从标题音乐开始,发挥其形象生动性。如《动物狂欢节》、《瑶族舞曲》等,学生通过听辨乐器音色、感受调性变化,体验意境,感受旋律的情感。
以上成功的教学案例,由于采用了以体验为主的学习方式,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而不是我们传统的分析、讨论式的用语言解说音乐的方式,学生在音乐课上既学的轻松,又不脱离音乐的本质。这才是真正地大众化音乐教育。
【关键词】音乐 新体系 教学案例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界对素质教育愈加重视,如何让学生摆脱课堂教学中的“纪律准绳”,唤醒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爱,小学音乐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更好地融入音乐、享受音乐,从而实现身心的全方面发展,小学音乐教育“新体系”高姿态地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一、走进新体系
与以往的音乐教育相比,音乐教育新体系注重感性和感知。它的宗旨是:教师主导创造一个优化的情境,从理性回归感性,唤醒学生对音乐学习、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让学生得到快乐,使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总而言之,新体系是从感性角度出发,理解音乐,创作音乐。其次,新体系的改革是为了让音乐教育能够以人为本。新体系认为,音乐教育应当围绕学生转,为学生快乐成长、阳光发展、美好生活服务。
1.先吃透教材。
新体系教学的出发点是什么?是律动?伴奏?还是道具?都不是。新体系的出发点是音乐,具体地说,就是教材里的歌曲和乐曲。音乐材料中旋律的走向,节奏的特点,音乐的表情记号,段落的规律等等都值得我们去仔细推敲,我们应当根据音乐元素的需要来选择处理的手段,而不是直接将已有的手段生搬硬套在音乐材料上。简言之,新体系生长于“音乐”,而非“新体系”本身。
2.合理使用教具。
新体系为现今的音乐课堂带来了新气息,如之前所说,除了人们熟悉的圆舞板、串铃、沙锤等这些打击乐器之外,还有很多道具。比如网球、丝巾、橡皮筋、纸杯、筷子等,给人一种只要使用上这些五花八门的道具,就是“新体系”的错觉。作为音乐的装饰品,道具是为了配合音乐材料,从而更好的体现“融入音乐享受音乐”的宗旨。如果只是为了配合音乐,而没有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就不算成功地使用道具。
二、融入新体系
从新体系出发,将新理念以及新方法有效地应用于原有教材,本人进行了思考实践。
《树叶儿飘飘》这首歌曲,曲调优美,具有很强的描绘性,例如第一段歌词“树叶儿飘飘,荡到天空,燕子看见了,衔在嘴中。噢!噢!这是树爷爷,写给我的信,请我们到南方去过冬。”拟人化的歌词充满了童趣。但是歌曲整体的规律性不强,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这首歌曲带来的秋日之美呢?一日在校园里散步,看着从树梢飘落的树叶,脑子里不禁浮现出《树叶儿飘飘》的旋律,不禁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于是就有了下面的音乐课堂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优美的乐曲,乐曲在诉说些什么呢?请你们和老师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旋律中吧。(播放《树叶儿飘飘》歌曲伴奏)
(生表现出兴趣,注意力集中于教师。)
这时,教师拿起一支粉笔,按照以下的顺序,随着旋律画图,标注的数字对应线条的顺序,示例一段歌词,因三段相同,故全曲随伴奏共画三遍,结束句重复9、10、11。
1.树叶儿飘飘;2.荡到天空;3.燕子看见了;4.衔在嘴中;5.噢!6.噢!7.这是树爷爷;8.写给我的信;9.请我们;10.到南方;11.去过冬。
■
师:优美的旋律结束了,小朋友们,你们能感受到歌曲要表达的美吗?
生:秋天树叶飘零的美!
师:老师是怎样画的?老师是一下子全部画好的吗?还是――
生:根据旋律画的,一句一句画的。
师:同学们的乐感很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轻柔的“绿”这个音,跟随琴声,来唱一唱歌曲的旋律。
(生用“绿”音随钢琴跟唱。)
师:你们的声音真美!想不想也来描绘一下这幅美丽的落叶图?伸出你们的小手,我们一起来画一画。
在以上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之后顺利地完成了歌曲的学唱,并选择用碰铃来为歌曲伴奏。根据预想的设计,本人继续教学。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刚才那幅落叶图,你觉得少了点什么呢?
生:有一片树叶少了茎脉。
师:想不想把它画完整?用歌声来试试看。(在长音处加入回声,图画的次序顺延)
1.树叶儿飘飘;2.荡到天空;3.燕子看见了;4.衔在嘴中;5.噢!6.噢!7.这是树爷爷;8.写给我的信;9.请我们;10.请我们;11.到南方;12.到南方;13.去过冬;14.去过冬。
■
在此环节中,教师提示的效果已经不显著,很多学生不由自主地同教师一起唱出了回声。接着,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小伙伴,两人合作,自行分配好声部以后,合作演唱,并且合作完成图画。学生的兴趣异常高涨,唱完一遍,还要求交换,再唱一遍。这堂别出心裁的音乐课让学生感受到了歌曲带来的音乐之美,并发自内心的喜爱,享受其中。投入的演唱让时间走得悄无声息,在不知不觉中下课了。
本次教学实践,给了学生感性的体验和深刻的感知,这种充满人性化的体验来自于对教材的理性思考、对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对学生心理需求的适当把握。
21世纪初,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创建了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这是基于国际化的视野,积极研究与探索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学科体系。该体系立足于中国音乐文化,融达尔克罗兹、奥尔夫、科达伊三大国际先进音乐教育体系优长,注重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新体系以"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中国人"为教育理念,以获得感性经验为主要教学目的,以音乐的艺术性为主要教学内容,以音乐实践活动为重要教学方法,以内心音乐联觉为重要音乐能力。
1.用师爱感染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会热爱、崇敬教师,就会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另外,教师还要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最简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使所教内容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评价鼓励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如在音乐课上,我非常重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多叫他回答几次问题,学了新歌让他第一个上讲台给同学们演唱,并且给他简单的鼓励的话语:"你学得真快!我很喜欢你!真高兴你有如此表现!"一些看似平淡的话语,但是用在这类同学的身上也许就给予了他们很大的鼓励,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不是老师轻视了他们而是自己没有把握机会,没有去很好地展现自己。并且班里的同学也会一视同仁地对待这些同学了。
3.用优秀作品激发学生
初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而没有接触过好的音乐作品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的。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课本中的欣赏课都是选取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这还不够,还需要我们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优秀作品,用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
值得学生信赖和崇拜的还是教师的音乐素质。教师通过各种演出或个人表演展示给学生欣赏,不但会让学生觉得很现实,而且也会树立教师的威信。因为你的形象值得学生去学习和借鉴,学生才会崇拜你,进而受你的熏陶和感染,并自觉地向教师学习。
4.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学生
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主要有多媒体设备、录像片段、微型电脑、打印机等。 音乐课程中的欣赏课是以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陶冶学生情操必不可少的课型,其中所选取的音乐作品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颇为重要。作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欣赏水平,那么学生自然很容易接受。但我认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能否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同一作曲家的其他作品,这样才能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欣赏口味和水平。大多数学校里这方面的资料根本无法满足这一需要,而网络资源可以极大地弥补这一不足。教师通过网络搜集各类作品,分类整理让学生欣赏,可以有效地起到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
5.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团结学生
七、音乐学院音乐学、音乐学(实验班)、舞蹈学专业
音乐学专业(面向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湖南省、安徽省、湖北省招生)
音乐学专业(实验班)(面向江苏省招生)
舞蹈学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是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坐落于享有“东方最美丽校园”之美誉的随园校区,其前身可追溯到三江、两江师范学堂于1906 年开设的图画手工科内的音乐课。历经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音乐组、南京大学音乐系、南京师范学院音乐系和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2000 年改建为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院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音乐学科是“211 工”重点建设学科,音乐学专业为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学院现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艺术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在本科层次开设音乐学专业(含师范、实验班)、舞蹈学等专业,拥有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和博士后完整的音乐与舞蹈学人才培养体系和多种办学层次。学院十分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工作,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法国、奥地利、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挪威等多个国家的音乐院系均建有密切的联系,学术交流活动频繁,联合办学卓有成效。
(一)培养目标
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本科教育依托人文传统底蕴深厚的南京师范大学,在重点培养音乐教师的基础上,同时把培养音乐专业优秀人才作为目标。学院以中国民族音乐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秉承精英教学的传统,致力教学改革和素质创新教育,扩展海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新渠道,考研率稳步上升,毕业生就业率高,出国深造人数多,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音乐教学、创作、科研和表演领域的高精尖人才。
(二)招生人数及学制
2016 年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面向全国部分省份招收音乐学(含师范、实验班)、舞蹈学等专业 4 年制本科生 145 名,热忱欢迎考生报考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blob.png
(三)报考条件
考生必须符合所在省份 2016 年普通高校艺术类招生考试报名条件。凡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持报考所需的证件,到省招生主管部门指定的地点办理高考文化及艺术专业考试报名手续,领取 2016 年艺术专业考试通知书等相关材料,并参加专业考试。
舞蹈学专业单独考试(校考)网报说明:凡符合报考条件且参加校考的考生,须登录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按要求进行网上报名。考生在报名系统完成报名信息填写后须进行网上缴费(2015 年 12 月 10 日起开放缴费)。建议使用银联缴费通道,目前仅开放储蓄卡(无法使用信用卡)缴费,完成缴费后请点击返回商户。网报截止时间:2015 年 12 月 30 日(2015 年 12 月 30 日 23 时 59 分关闭报名系统)。上述报名程序全部完成后,用 A4 纸打印该专业报名表并签字确认,该表将作为音乐学院考生专业考试报到的必要凭据。
(四)专业考试
1.江苏省音乐专业统考有关江苏考生参加全省音乐专业统考的安排,详见省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信息。
2.浙江省、广东省、湖南省、安徽省、湖北省 5 省专业统考有关浙江省、广东省、湖南省、安徽省、湖北省等 5 省考生参加生源地所在省份的音乐专业统考的安排,详见各省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信息。
3.舞蹈学专业校考
(1)报到时间:2016 年 1 月 20 日上午 8:30-下午 16:00
(2)报到地点: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南京市宁海路 122 号随园校区 16号楼)
(3)报到要求:考生持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2016 年艺术专业考试通知书、《专业考试报名表》(由网报系统生成,且考生本人须签字确认)办理专业报到手续。
(4)考试时间:2016 年 1 月 21 日起(暂定,具体时间详见准考证)
(5)考试地点:南京师范大学(具体考场安排见报到时所发准考证)。
(6)考试内容:
①基本功测试(含形体展示、规定技术动作表现和自选技巧展示,其中自选技巧展示时间 1 分 30 秒内),满分为 150 分。
②舞蹈作品表演(舞蹈种类不限,时间 3 分钟内),满分为 100 分。
③即兴创作表演(现场出题,根据音乐要求即兴编创表演),满分为 50 分。
舞蹈学总成绩满分为 300 分。
舞蹈学专业的基本功测试要求穿芭袜连体服,舞蹈作品表演服装自备。
(7)成绩公布及查询:音乐统考成绩由各省招生主管部门公布;舞蹈学校考专业考试成绩可在 4 月底前通过我校本科招生网(bkzs.njnu.edu.cn)查询,合格考生成绩将书面通知考生本人。
(五)文化考试
考生须按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参加 2016 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文化考试方案及科目均按考生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文件规定执行。
(六)录取办法
1.对报考我校音乐学(师范)、音乐学(实验班)专业,对高考文化分和专业分均达到江苏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高考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 60分(江苏省音乐统考前 30 名对英语单科不作要求),专业分在江苏省音乐专业统考声乐或器乐前 300 名以内[含 300 名]的江苏省考生,将按照专业分统一划定最低录取分数线,按照所报专业志愿的先后顺序择优录取;若专业分相同,则按文化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若文化分仍相同,则按语文、数学 2 门科目的原始分之和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
2.对报考我校音乐学(师范)专业,高考文化分达到生源地所在省份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且专业省统考合格,同时高考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 75 分的浙江省、广东省、湖南省、安徽省、湖北省考生,将根据各省专业统考专业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若专业分相同,则按文化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若文化分仍相同,则按语文、数学、外语 3 门科目的原始分之和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
3.对报考我校舞蹈学专业,专业考试合格(如考生所在省份另有专业统考或联考要求,考生还需参加所在省份的专业统考或联考且成绩合格),高考文化分达到生源地所在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考生,将根据专业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若专业分相同,则按文化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择优录取。
录取办法以我校在本科生招生网上公布的招生章程为准。
(七)关于音乐学(实验班)专业的说明
音乐学(实验班)专业学制为 4 年,旨在培养新型的学校音乐教育实践与研究人才。实验班课程体系依据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教育理念、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并进行教学工作。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的“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引进目前世界上影响、流行最广的三大先进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探索出的一条融国际先进音乐教育理念与方法的中国特色音乐教育之路。学生进入“新体系”实验班,除了能够系统地学习世界先进的音乐教育方法外,在本科学习过程中还有机会通过选拔等形式赴中央音乐学院或国外相关音乐学院短期交流学习。
(八)有关事项说明
1.我校为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填报联考、统考与单独考试(校考)专业志愿时可能不在同一批次,请广大考生根据所在省的志愿填报办法报考我校。
2.考生报考期间,往返路费、食宿费一律自理。
3.本简章内容如与教育部和考生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关于 2016 年普通高校艺术类招生文件精神相抵触的,均以教育部和考生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文件为准。
关键词:全感官;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061-003
众所周知,音乐欣赏课是小学音乐教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领域,它既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国外早在1930年左右,音乐工作者就开始意识到了,他们提倡适应儿童个性、扩展创造性的经验的音乐欣赏。并且穆塞尔反复强调指出,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音乐欣赏,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他认为,音乐教育必须建立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上。欣赏提供了动力,音乐教育的目的只能是培养更好、更深的欣赏力。吴斌在《要重视欣赏教学》一文中也指出:“音乐欣赏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因为“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中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点”。
一
然而,在当前小学音乐课所涵盖的歌唱、演奏、欣赏等几大教学领域中,教师对欣赏教学存在的困惑最多。很多教师认为自己对唱歌、演奏这些学生主动参与程度比较高的领域“有一定的想法”,但独独对音乐欣赏课“有些发怵”,他们不知道应该让孩子们“怎么听”、“听什么”。音乐欣赏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教师素质结构等各方面的单一化教学现象又导致了音乐欣赏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归纳起来为以下两种类型:第一,语言替代型。顾名思义即以语言替代音乐。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惯于以自己的语言来解释音乐,极其有限的教学时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消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忆。第二,单一欣赏型。即教师找来了许多音响资料,整堂音乐课让学生听音乐作品的单一课型。这种单一的课型不符合普通教育的音乐教学原a则。其实,“语言替代型”和“单一欣赏型”的欣赏教学都是有悖于学生审美特点和欣赏教学规律的传统模式,因此才导致音乐欣赏教学走入了误区。
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认知心理学的影响,霍德・加登那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全感官教学论则是受记忆、认知及脑神经科学相关研究与多元智能理论启发,明确提出教学的方法。他们相信,当儿童在接到全感官刺激时,儿童的大脑会以最有效率的方法运作与发展,因此在音乐课中,全感官统合的音乐学能够使儿童全身心地沉浸在音乐的体验之中,同时提高了儿童音乐学习的效率。德国音乐教育家罗舍尔也提出用所有感官进行感知的多元审美教育。“多元审美”是一种综合的感知教育,认为艺术感知的方式应是多元,不仅要用耳朵听,或用眼睛看,还要用整个人的感官来感受它。
全感官主要是指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听觉、视觉、运动、语言、感觉等各个器官刺激,同时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听、味、嗅、触觉,使学生的多感官(眼、耳、口、鼻、肢体)受到信息的刺激,有助于学生用全感官的方式去吸收、去体验,从而全方位地开发包括体能、识别、感官、音乐、语言、人格和社交在内的七大潜能。全感官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则是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特点的变化,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将学生内在的、隐性的音乐感知活动用外显的方式显现出来,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发展成有意注意,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全感官,进行“听、唱、动、奏”的审美感受、表现与创造,使学生的音乐兴趣得到提高,音乐能力得到发展。
2012年7月,国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第四期培训班在中央音乐学院如期举行。新体系教学法集国外几大著名音乐教育体系的特点于一体,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了本土化的实践与探索。中央音乐学院作为国培计划向全国辐射传播新体系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对整个中国的音乐教育的改革,对国民的音乐素养的提升意义深远。音乐教育应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应以实践教学为主,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强调学习的过程。教学中充分运用旋律、节奏、节拍、力度、速度、音色、曲式、和声、调式等音乐表现要素训练学生的联觉,即听觉、视觉、触觉、动觉、感觉等,以全感官的教学理念启发学生心智,培养优秀人性和高贵品质。可以说,音乐教育新体系为全感官理念的实践与运用提供了可行的理论依据。
在这种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运用全感官理念开展音乐教学,已成为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进程中面临的新问题。下面,笔者将以本人执教一节教材配套录像课《蓝色多瑙河》为例,谈谈自己全感官理念下的音乐欣赏教学实践。
二
本课教学素材取自苏少版音乐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荡漾的深情》。这个单元向学生展示音乐在表现“河流”、“海域”这个特定主题方面呈现出的多样性。乐曲《蓝色多瑙河》是修订版教材中的新增曲目,篇幅长达9分多钟,由引子、5个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这5个小圆舞曲每首都有其特点,时而是姑娘们优美舞姿,时而是蓝色多瑙河秀丽的风光,时而典雅庄重,时而欢快跳跃,时而轻盈飘逸,时而热烈奔放,这5首小回舞曲都是用二段体或三段体写成,除了基本主题外,每首还有一个副主题。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欣赏主题众多、篇幅冗长的乐曲,对他们注意力的集中和保持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因此,听什么、怎么听就成了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基于作品篇幅、体裁形式的特点和学生的欣赏基础,着力思考了:通过这首乐曲,在一节课内究竟能带给学生音乐学习上的哪些方面的发展;这首乐曲最具特点的音乐要素是什么;在实现教材意图重点聆听五个圆舞曲的a主题的同时,又如何做到灵活恰当,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感受及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反复聆听和梳理,确定了每个圆舞曲a主题的个性风格、永恒的三拍子,作为本节课体验的重点内容。在体验方式上,力求根据每个主题的个性特色,采用不同的体验方式,并确定了图谱和蓝色的纱巾作为辅助体验的载体。相关“圆舞曲”、“管弦乐”等知识点融于体验活动中。
鉴于以上思考,我们设立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能够跟随整首乐曲,在明显的圆舞曲节奏出现时,踏出三拍子。
2.能够用纱巾随音乐表现出各乐段的速度、节奏、旋律、力度的变化。
3.唱、听,记住第一圆舞曲a部分的主题。
一、实现音乐体验中的“动”“听”协同参与
(一)调动双脚律动,由表及里准确感知
本节课最重要的目标是:能够跟随整首乐曲踏出三拍子。由于“圆舞曲”这个知识点是这节课的一个关键点,而三拍子又是圆舞曲的基本特点,作为圆舞曲这样一种舞曲类型的乐曲,应该是由双脚来进行参与感知的。并且这是学生小学以来对圆舞曲的第一次理性认识,虽然此前也有学过《小猫圆舞曲》《杜鹃圆舞曲》等,但是并没有真正去深入体验圆舞曲这种体裁。为此,在确立了这个目标之后,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复习歌曲《请你唱个歌吧》。师:同学们,今天音乐课上我们首先来复习一首歌曲《请你唱个歌吧》,请你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
2. 用手拍出三拍子。师: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学生回答)是啊,谁能来拍一拍三拍子?老师是这样拍的(示范有强弱规律的三拍子)。大家会吗?请你们再拍一拍。
3.用脚踏出三拍子。师:刚才我们是用手拍的,你们能够用脚踏出三拍子吗?(学生尝试,教师呼拍。)
我们还可以怎样踏三拍子――教师边呼拍边用手示范下踏出弱拍的三拍子
4.学生随着教师钢琴弹奏的稳定拍点练习三拍子。师:你能随着老师弹奏速度的变化再来踏一踏三拍子吗?
总结:慢速可以踏出每个拍点;速度太快时只需要踏出强拍,身体重心随着强拍的转移,作前后或左右摇晃就行了。
5.加入旋律的三拍子的练习,截取部分圆舞曲的音调,变换成规整的旋律。师:现在加入旋律你还能踏出三拍子吗?想一想用哪种踏法更合适。
这个由“手”到“脚”,进而带动全身体验三拍子的过程,由易到难调动了学生的运动觉;由单纯的三拍子的拍点的感知发展到隐含在旋律中的拍点的感知,遵循了儿童音乐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实现了深度参与的目的。并且在此后的聆听过程中,不时调动脚上的律动,强化学生对圆舞曲节拍韵律的感知。
(二)借助教具功能,由浅入深个性体验
师:我们除了用脚踏出你听到的三拍子的变化,你还能从音乐中听到些什么?看看大家的耳朵够不够灵敏。
1.看图谱聆听第一圆舞曲。师:取出你们身后的纱巾,表现你所听到的音乐。(学生自由表现)
师:老师也想表现我听到的音乐(教师拎着纱巾按乐句,自下而上的运行,停在高处随音乐做两次抖动)……
2.学生看图谱依次听其他四个圆舞曲,并用纱巾表现自己听到的音乐。
3.完整聆听《蓝色多瑙河》,踏着拍子,用纱巾表现自己听到的音乐。
要求学生既可以跟着老师一起表现旋律的对比,也可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动一动。合理运用学具纱巾,请学生配合脚上的舞步,聆听主题,用纱巾的抖、顿、捋、挥等动作,上下、左右的方位表现出音乐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带来的动与静、急与缓、起与伏。让纱巾变成音乐的外化物,通过听觉、视觉、触觉、运动觉的共同参与,实现人乐的交融,让音乐的流动与顿挫变得可以触摸,可以看见。通过这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深层次结合视觉体验来挖掘和培养学生对旋律与动觉之间的联觉能力,逐步启发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运用这种能力,达到对音乐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元素中,贴近生活且能引起学生强烈感觉的就是节奏,身体是最先会对节奏和声响做出反应的,按音乐训练的顺序,节奏是第一步,通过身体的肢体律动是获得节奏感的首要途径。将节奏融于音乐,教学时引导学生以身体律动来感受音乐,一方面促进学习者的感觉机能,另一方面透过肢体律动感觉音乐构成的各种要素。以身体为第一乐器,要求以动作表现音乐要素,将听到的、感受到的音乐表现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曲式等用动作表现出来。同时,律动也是以肌肉运动知觉的运用来训练节奏,以非形式化的全身律动来感应与音乐节奏相关的速度、快慢、节奏、长短、力度、强弱、大小声、节拍及其他元素,由此感受音乐及表现音乐。
二、进行音乐实践中的“声”“听”同步介入
在初步了解这首乐曲之后,带领学生演唱第一圆舞曲的a主题。这首乐曲最早是为合唱而写,并且第一圆舞曲a段的旋律在整首乐曲中多次出现。旋律的重复,上行分解式旋律进行,容易使人们记忆这个圆舞曲的一个经典主题,并且这部分音乐速度自由、节拍不是很明显、舞蹈性不强,反而歌唱性比较强。科普兰认为“辨识旋律的一个最佳途径就是试着将它哼唱出来”。在儿童的世界中,歌唱是他们最自然的音乐方式,也是最符合其本性的、体验音乐的方式。从聆听角度看,歌唱是聆听的结果,唱得好必须听得好;反过来歌唱也是对聆听的强化。
因此,在学唱这部分旋律时,要求学生一边演唱唱名一边做柯尔文手势,不同的手势再辅以不同的空间位置,引导学生产生对音符唱名及相对音高的联想,将难捉摸的高音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视觉化,形象化。教师不仅带着学生演唱旋律,还演唱了歌词,如此,不仅可以实现音乐感知,还能够促进音乐理解。可以说,歌唱外化聆听,深化体验,并检验聆听。
柯达伊主张用嗓音作乐器,在儿童学习音乐的最佳时期,教师应该早期开始给予儿童直观的音乐体验。首先,以歌唱和律动为核心。此时儿童亲身参与到音乐中,去体验音乐。从听觉、动觉、歌唱、操作、创意等多感官统合来对音乐做出反应,发展儿童对音乐的感知觉,提高儿童的音乐能力。在教学中采用音叉、柯尔文手势、唱名法、节奏名、符干字母谱等工具直观地在积累音感经验的基础上掌握音乐语言的听、唱、读、写四项基本能力,达到儿童全感官整体性歌唱要求。
三、达成音乐欣赏中的“视”“听”联动感知
(一)“看”懂音乐,从流动的图谱开始
人的五种感官中,相通得最多的就是视觉与听觉。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这种感官相通的原理,针对每一个小圆舞曲的形态特征,设计了5幅图谱,并用flas制作成可以和音乐一起流动的线条,帮助学生记忆音乐、理解作品、提高欣赏能力。
第一圆舞曲a乐段: 第二圆舞曲a乐段:
、
第三圆舞曲a乐段: 第四圆舞曲a乐段:
第五圆舞曲a乐段:
通过画旋律线就能将听觉的线条转化成可视的线条,来表现音乐结构的清晰和音乐空间的灵动,而且图谱还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和回顾音乐主题。像绘画离不开颜色一样,音乐艺术也离不开音色。“音”和“色”这两种不同感知器官却能在“音乐”这一共同载体上转换、融合和升华。因此,在设计图谱时,我也关注到了色彩和音乐之间的关联,用蓝色表现了弦乐器和木管乐器,用红色表现了用定音鼓演奏的重音。
再如:在初听引子和第一圆舞曲a部分时,为了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乐器音色,我设计了如下乐器图谱:
师:接下来让我们安静聆听一首三拍子的音乐,请同学们用耳朵寻找音乐中明显的圆舞曲的节奏型,如果你听到了就跟着音乐动一动。另外请你用动作表现出你听到的主奏乐器的音色特点。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与思维发展特征,把音乐和图画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运用联想来欣赏音乐。这种听、画结合多种感官参与的音乐欣赏形式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听音乐时思想更加集中。
(二)“听”懂乐谱,从对应的图乐谱开始
乐谱是记录音乐的符号集合,每一个记号都会传递一种生动的声音,在第一圆舞曲出示乐谱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适度的发展学生借助乐谱欣赏音乐的意识;帮助学生将图谱、乐谱、音乐三者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也为了丰富学生参与方式,在第一、第二圆舞曲动一动、画一画、唱一唱、奏一奏的基础上,将第三、第四圆舞的A主题对应的两幅图、乐谱同时呈现,然后,分别聆听这两个主题的音乐,启发学生选择与音乐相符合的图乐谱 (第三小圆舞曲与第二幅图乐谱相对应,第四小圆舞曲与第一幅图乐谱相对应)。明确的要求,挑战性的任务,大大调动了学生视听注意力,学生依据自己的原有认知,并根据音乐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非常容易地就能勾连到相对应的图乐谱,密切的将图乐谱与音乐信息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再次动用纱巾,放松的表达自己所听到的音乐。达到人脑中“听一视一动”联觉反应能力的发掘与培养。
可以说,整节课中,利用舞蹈、律动、打击乐器伴奏,将抽象枯燥的技能训练形象化、具体化,发挥了通感的作用,充分运用旋律、节奏、节拍、力度、速度、音色、曲式、和声、调式等音乐表现要素训练学生的全感官融合,即听觉、视觉、触觉、动觉、感觉等。这样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将学生全身的每个细胞都融入到音乐之中,把他们从座位上解放出来,蹦蹦跳跳进入音乐的世界,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审美愉悦。培养学生具有听觉与视觉、动觉之间的联觉能力,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运用联觉达到对音乐的多角度、多维度的想象和体验,帮助学生形成音乐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全感官理念下的音乐教学,强调充分调动儿童的各种感官,让儿童通过自身体验音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有助于提高儿童音乐学习成效。儿童的感知、记忆和学习心理特征表明,音乐学习需要全感官的参与,因为音乐是抽象的、无形的、流动的,决定着在教学中,学习环境经验也应该是动态的、全感官的、全面的。让儿童不断体验、观察、提升认知,激起他们对音乐学习与探索的兴趣,在全感官音乐教学中不断积累音乐经验,发展其音乐性,这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担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君特・克莱南等,金经言译.音乐教育学与音乐社会学[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3]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11
关键词:提升 中学 音乐教育 歌唱 教学质量
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音乐课在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人们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不得不学习的一门必修课。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歌唱教学,它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同时,它还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体验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要想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歌唱教学的现状
1.课堂现状。近年来,不少音乐课堂上,教师都是通过各种铺垫和手段巧妙地引入歌曲教学,往往只教了两三遍,便开始加入乐器伴奏或创编动作表演,对于歌唱教学只是草草走过场;又或者教师在教学生演唱时,只是很表面地告诉学生怎样发音、咬字等一些简单的表面化的技巧,却很少有针对性地在学生唱歌中指出存在的技巧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唱歌指导形同虚设,歌唱教学这个环节也很薄弱。
2.学生现状。在中学音乐课堂中,很多学生缺乏勇气和自信,不敢当众唱歌,或者有的学生当众唱歌时表现得很紧张,大多数学生在唱歌时面无表情,声音无力,像背书一样,毫无感情可言。
二、初中音乐课歌唱教学的策略
1.立好规矩是关键。俗话说“国有国法,校有校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都说明了规矩的重要性。想让学生守规矩,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上课的要求是什么。一般来说,教师上的第一节课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这第一印象一定要留好,在第一节课也一定要让学生明白音乐课上的要求。纪律有了保障,有利于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2.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如在七年级下册《哦,林中那间小屋》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讲述老人守护森林的感人故事,从画面中感受到老人崇高的品质,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增加了感染力。此时播放新歌《哦,林中那间小屋》,拉近了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切感,同时弥补了以往传统教学中挂图式静态教学的不足,使课堂充满动感,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音乐的兴趣及参与歌唱活动的强烈愿望。
3.歌唱教学的内容。歌唱教学的内容是针对歌唱教学的任务而拟定的,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歌曲的选材、演唱教学、歌唱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和变声期嗓音保护及训练方法。(l)歌曲选材要做到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裁、形式及风格多样化。教材内容应包括反映青少年学习生活、理想道德方面的优秀创作歌曲,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浆》;革命和历史歌曲,例如《国歌》、《满江红》;传统优秀民歌,如《小白菜》、《太阳出来喜洋洋》;外国经典创作歌曲,如舒伯特的《摇蓝曲》;还有一定比重的轮唱、合唱歌曲。(2)歌唱教学主要是指对歌曲内容的分析和艺术处理。教师要通过范唱、介绍、分析歌曲的内容和音乐表现手法,启发学生正确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和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3)歌唱技能技巧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良好的歌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技能技巧训练一般要通过讲解、发声及示范练习和歌曲演唱实践等教学环节来完成。(4)变声期嗓音保护及训练方法。主要介绍变声期学生的生理知识和嗓音保护方法,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嗓音训练。
4.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必须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在歌唱时,身体各个部分互相配合,协调动作,才有利于正确发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歌唱的基础。教师可利用歌唱教学挂图,通过正确与错误姿势的对比,进行歌唱姿势讲解,并在歌唱中注意观察,随时纠正不正确的歌唱姿势。其次,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意大利男中音歌唱家贝基称:“唱歌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可见,歌唱呼吸是否正确或运用得当,将会直接影响歌唱的音准、音色、力度的控制。
三、结语
歌唱历来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音乐歌唱教学亦是中学音乐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音乐课的基础。歌唱教学的基本思想是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探索和讨论,进一步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通过歌唱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启迪智慧,同时也促进了音乐教学质量。因此,歌唱教学理应成为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关注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方扬 试析中学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教学[J].大众文艺,2012,11,1-2。
[2]薛春辉 中学音乐歌唱教学中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探究和实践[J].音乐时空,2014,17,7。